CN103733396A -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3396A
CN103733396A CN201280037192.2A CN201280037192A CN103733396A CN 103733396 A CN103733396 A CN 103733396A CN 201280037192 A CN201280037192 A CN 201280037192A CN 103733396 A CN103733396 A CN 103733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material
battery positive
d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71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3396B (zh
Inventor
徐瑞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 Rui Yuan Sc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 Rui Yuan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 Rui Yuan Sc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 Rui Yuan Sci&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3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3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20Silic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6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以碱金属盐为基材,掺有导电掺杂离子和增压掺杂离子,其化学通式为:A2[Bm(DxE1-x)1-m]F/Cy。其中,A为碱金属离子中的一种;B为正二价金属离子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C为碳;D为导电掺杂离子,其为Mg2+、Ca2+、Sr2+、Nd2+、Sm2+或Eu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E为增压掺杂离子,其为Mn2+、Ni2+、Co2+、Cu2+或Zn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F为负4价阴离子;x=0~0.3,m=0.05~0.95,y=0.01~0.06。该材料通过液相或固相反应制得:所有原料用液相或固相混合均匀—碎成粉体—压粒—惰性氛围200~300℃恒温烧结2~3小时—冷却—加碳源并碎成粉体—压粒—惰性氛围500~700℃恒温烧结8~15小时—冷却—碎成粉体—气流粉碎、分级。本方法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环保、成品率高。通过本液相或固相反应制成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其导电率优于10-2S/cm,实际放电容量>260mAh/g(其理论放电容量为333mAh/g),可快速大功率充放电,具有低价、高能、安全、环保等特征,适用于小型固体、聚合物、胶体和液体二次电池,尤其适用于大功率动力电池。

Description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 二次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有: 铅、 镍氢、 钴酸锂、 镍钴酸锂、 锰酸锂、 三元和磷酸铁锂等。 钴酸锂和镍钴酸锂是六方晶系层状岩盐结构 的氧化物, 锂离子中的电子在 0— Co— 0构成的八面体层间隙中移动, 具 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锂离子脱嵌 /嵌入的可逆性。 锰酸锂是尖晶石三维结构 的氧化物, 锂离子中的电子在 0— Mn— 0构成的八面体立方通道中移动, 也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锂离子脱嵌 /嵌入可逆性。 它们都是当前锂电池工 业中大量应用的正极材料。 但金属钴是地球上稀缺的元素之一, 且具有放 射性, 其氧化物在电池过充和过放时会与电解液发生剧烈反应, 放出大量 热量而致使电池起火直至爆炸。 因此, 钴酸锂和镍钴酸锂的制造成本高, 安全性差。 铅、 镍、 钴又是严重的污染和致癌物质。 锰酸锂虽然较便宜和 安全, 可是电容量小, 而且在高温条件下 (55 °C以上) 的循环使用寿命差。 即使经过掺杂和表面化学处理, 锰酸锂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仍然无法满足 实际要求。 因此, 锂电池工业, 特别是大功率锂电池急需一种成本低廉、 环保、 容量大和安全的正极材料。
为此, 美国德州大学教授 J. B .Goodenough 等 (A. K. Padhi, K. S.
Najundaswamy , C .Masgueslier , S. Okada and J. B. Goodenough , J. Eletrochem. Soc. 144, 1609—1613 ( 1997 ) )于 1997年在美国电化学杂志 上发表文章, 公开了一种新的嵌锂化合物: 锂铁磷酸盐多晶体 LiFeP04。 该 晶体中的锂离子电子在 Fe06八面体和 P04四面体结构中自由移动, 具有锂 离子的脱嵌 /嵌入可逆性。 当 1摩尔的锂离子从结构中脱嵌出来时, 锂铁磷 酸盐多晶体的理论放电容量可达 170mAh/g。 由于锂、 铁储量丰富, 锂铁磷 酸盐的生产成本低廉。 该文预测, 由于锂铁磷酸盐材料具有价廉、 环保、 高性能和安全等特征, 其在电池工业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 锂铁磷酸盐在室温下电导率极低( 10-9S/cm ),在正常放电电流( lC^mA/cm2 ) 条件下, 锂铁磷酸盐的实际放电容量仅为理论值(170mAh/g ) 的 10%。 因 此, 限制了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锂铁磷酸盐的电导率, 近期有文 章报道 ( Suag-Yoon Chang, Jason T. Bloking and Yetming Chiang, Nature, October 123-128(2002) ), 在其结构中加入微量添加剂, 如 Mg、 Ti、 Nb和 Zr等, 室温下的电导率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 该文中提到的添加剂的加入 方法复杂, 微量元素的价格高, 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此外, 锂铁磷酸 盐的室温导电空间较大, 但其放电电压较低, 从而影响了该材料的能量密 度。
如何制备出更经济, 更环保, 更安全的动力电池, 满足人类幸福生活 的需要, 就要研制出电压和电容量更高的正极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掺 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以碱金属盐为基材, 掺有导电掺杂离子和增压掺杂离 子, 其化学通式为:
A2[Bm(DxE1-x)1-m]F/Cy
其中, A为碱金属离子中的一种; B为正二价金属离子中的一种或其两 种以上任意组合; C为碳; D为导电掺杂离子, 其为 Mg2+、 Ca2+ 、 Sr2+、 Nd2+、 Sm2+或 Eu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E为增压掺杂离子, 其 为 Mn2+、 Ni2+、 Co2+ 、 Cu2+或 Zn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F为 负 4价阴离子;
x = 0〜0.3 , m = 0.05〜0.95, y =0.01〜0.06。
优选地, A为 Li+、 Na+或 K 。
优选地, Β为 Fe2+、 Mn2+、 Cu2+、 Zn2+、 V2+、 Sn2+、 W2+、 Mo2+、 Ni2+、 Co2+、 Cr2+、 Ti2+或 Pb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更优选地, B为 Fe2+
优选地, F为 Si04 4—、 Ti04 4—或 Ge04 4—。 优选地,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颗粒直径为 40〜80 nm。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 )计算所需原料量, 取原料: 碱金属盐, 正二价金属的盐, 导电掺杂 剂, 增压掺杂剂和阴离子原料化合物, 混合均匀;
2 )将步骤 1 )得到的粉体压粒后, 在惰性气体环境下, 在 200〜300°C 恒温烧结 2〜3小时;
3 )将步骤 2 )得到的产物冷却至室温, 加入碳源, 碎成粉体、 混合均 匀;
4 )将步骤 3 )所得粉体压粒后,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升温到 500〜800°C , 恒温烧结 8〜15小时;
5 )将步骤 5所得冷却至室温, 粉碎, 即得。
优选地, 步骤 1 )中, 各原料的摩尔比为: 碱金属盐中碱金属离子: [二 价金属的盐中金属离子 + (导电掺杂剂 +增压掺杂剂)]: 阴离子原料化合物: 碳源中碳元素 = 2:1:1 :0.01〜0.06, 其中, 二价金属的盐中金属离子: (导电掺 杂剂 +增压掺杂剂) =0.05〜0.95:0.95〜0.05, 导电掺杂剂: 增压掺杂剂的摩尔 比为 0〜0.3:0.7〜1。
优选地, 碱金属盐为 A(Ac)、 A2C03或 A2C204
优选地, 正二价金属的盐为 B(Ac)2 、 BC03或 BC204
优选地, 导电掺杂剂为 Mg2+、 Ca2+ 、 Sr2+ 、 Nd2+、 Sm2+或 Eu2+的化合 物或其两种以上任意混合物。
优选地, 增压掺杂剂为 Ni2+、 Mn2+、 Co2+ 、 Cu2+或 Zn2+的化合物或其 两种以上任意混合物。
优选地, 阴离子原料化合物为 Si(OC2¾)4、 Ti(OC2¾)4、 Ge(OC2¾)4、 硅酸、 钛酸、 锗酸、 Si02、 Ti02、 或 Ge02
优选地, 碳源为葡萄糖或石墨烯。
作为一优选方案, 步骤 1 ) 中原料的混合方法为:
取原料: 碱金属盐: A(Ac)或 A2C03或 A2C204, 二价金属的盐: B(Ac)2 或 BC03或 BC204, 导电掺杂剂, 增压掺杂剂和阴离子原料化合物, 在球磨 机中碎成粉体。 作为另一优选方案, 步骤 1 ) 中原料的混合方法为:
取原料: 碱金属盐: A(Ac)或 A2C03或 A2C204, 二价金属的盐: B(Ac)2 或 BC03或 BC204, 导电掺杂剂, 增压掺杂剂和阴离子原料化合物, 放入配 有水和乙醇的回流系统中, 80°C搅拌 20〜24小时, 烘干备用。
本发明提供的掺杂纳米级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添加了原子量较小而极 化率极高的正离子作为导电掺杂离子, 将正极材料的电导率从 3 χ 10-9 ~ 10-15S/cm提高到 1 X 10-2S/cm, 提高了 107 ~ 1013倍; 同时添加氧化还原电 位窗口较宽的增压掺杂离子改变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的化学势能, 提高了放 电电压(即工作电压), 使其提高了 10.53%; 另外, 该材料的实际放电容量 超过 260mAh/g; 还可以高倍率充、 放电, 可实现一分钟快速充电, 充电寿 命超过 4000次。 该材料不仅可以应用于小容量的二次电池, 而且应用在 100安时以上的大容量、 大功率二次电池中更有价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 操作方法简 单、 生产中无污染和成品率高 ( > 98% ) 的特点。
本方法生产成本低、 操作简单、 环保、 成品率高。 通过本液相或固相 反应制成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其导电率优于 10-2S/cm, 实际放电容量 > 260mAh/g (其理论放电容量为 333mAh/g), 可快速大功率充放电, 具有低 价、 高能、 安全、 环保等特征, 适用于小型固体、 聚合物、 胶体和液体二 次电池, 尤其适用于大功率动力电池。 附图说明 图 l a: 实施例 1 制备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 ^6。.5^11。.45^04/0).。5)的扫描电镜图, 放大倍数: 80,000 倍; 比例尺: 1.0μηι。
图 1 b: 实施例 1 制备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Li2(Fe。.55Mn。.45)Si04/C。.。5)的透射电镜图 (b ), 比例尺: 100nm。 该材料的 颗粒直径为 40〜80nm。
图 2: 实施例 1 制备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Li2(FeQ.55MnQ.45)Si04/CQ.Q5)制成的扣式锂电池的充、 放电特征曲线图。 图 3: 实施例 1 制备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Li2(Fe。.55Mn。.45)Si04/C。.。5)的 x射线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以使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 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 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以碱金属盐为基材, 掺有导电掺杂剂 和增压掺杂离子, 其化学通式为:
A2[Bm(DxE1-x)1-m]F/Cy
其中, A为碱金属离子中的一种; B为正二价金属离子中的一种或其 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C为碳; D为导电掺杂剂, 其为 Mg2+、 Ca2+ 、 Sr2+、 Nd2+、 Sm2+或 Eu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E为增压掺杂剂, 其为 Mn2+、 Ni2+、 Co2+ 、 Cu2+或 Zn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F为负 4 价阴离子;
x = 0〜0.3 , m = 0.05〜0.95, y =0.01〜0.06。
A2[Bm(DxE1-x)1-m]F 结晶体属于正交晶系橄榄石型结构, 电子在 0— Si— 0 (或 0— Ti一 0、 0— Ge— 0 )构成的四面体层间隙中移动, 具有 较高的碱金属离子脱嵌 /嵌入的可逆性。 碳仅充填于 A^B DxE^ JF结晶 体间隙中, 和包覆于 A2[Bm(DxE1→c m]F结晶体的表面, 改善其导电性能。 其有一个优异性能, 就是可以交换两个电子, 所以其理论电容量高达 333mAh/g0
实验中的较佳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取 2摩尔醋酸锂(LiAc ); 0. 55摩尔乙二酸亚铁;增压掺杂剂: 0.45摩尔碳酸锰, 和 1摩尔乙醇硅(Si(OC2¾)4放入配有水和乙醇的回流系 统中搅拌混合 20小时, 系统中温度控制在 80度; 再在 120°C下烘干;
第二步, 将第一步制好的粉体压粒后, 放入氧化铝陶瓷坩锅中, 于氮 气 (或氩气)炉中升温至 200〜300°C , 恒温烧结 2小时(此温度下烧结中, C、 H、 0以 CO,C02, ¾0等气体排放, 以下相同。);
第三步,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加入 0.05摩尔石墨烯; 球磨成粉体、 混 合均匀;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粉体压粒后, 在氮气 (或氩气) 炉中升温至 500-650 °C , 恒温烧结 8〜15小时, 自然降至室温;
第五步, 将结晶团块压碎至粉末状;
第六步, 将第五步制备的粉末在超微气流粉碎机上进行破碎和分级, 制成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经 SEM 和 TEM 测定颗粒直径为 40〜80nm (见图 1A和图 1B )。
本实施例制得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经 XRD检测及分析(如图 3所 示), 其结构式为: Li2(Fe。.55Mn。.45)SiO4/C0.05
经测定, 普通锂铁锰硅酸盐正极材料电导率为 3 x 10_15S/cm, 室温放电 平均电压为 3.8V; 而如图 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 极材料的室温电导率和室温放电电压分别为 1.30 x 10_2S/cm和 4.2V, 分别 提高了 1013倍和 10.53%。 实际放电容量 > 260mAh/g (其理论放电容量为 333mAh/g )。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 取 2摩尔醋酸锂(LiAc ); 0.05摩尔乙二酸亚铁; 导电掺杂剂: 0.095摩尔氧化镁; 增压掺杂剂: 0.38摩尔碳酸锰、 0.475摩尔碳酸钴, 和 1 摩尔乙醇硅 Si(OC2¾)4放入配有水和乙醇的回流系统中搅拌混合 20小时, 系统中温度控制在 80度; 再在 120°C下烘干;
第二步, 将第一步制好的粉体压粒后, 放入氧化铝陶瓷坩锅中, 于氮 气 (或氩气)炉中升温至 200〜300°C , 恒温烧结 2小时;
第三步,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加入 0.01摩尔葡萄糖; 球磨成粉体、 混 合均匀;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粉体压粒后, 在氮气 (或氩气) 炉中升温至 500-650 °C , 恒温烧结 8〜15小时, 自然降至室温; 第五步, 将结晶团块压碎至粉末状;
第六步, 将第五步制备的粉末在超微气流粉碎机上进行破碎和分级, 制成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颗粒直径为 40〜80nm。
本实施例制得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经 XRD检测及分析,其结构式 为: Li Feo.o^Mgo.iMno^Coo.^o.^SiC Co.o^
经测定, 普通锂铁锰硅酸盐正极材料电导率为 3 x 10_15S/cm, 室温放电 平均电压为 3.8V;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室温 电导率和室温放电电压分别为 1.30 x lO_2S/cm和 4.0V, 分别提高了 1013倍 和 5.3%。 实际放电容量 > 260mAh/g (其理论放电容量为 333mAh/g )。
实施例 3
第一步, 取 2摩尔 醋酸锂 (LiAc.2¾0 ); 0.1摩尔乙二酸亚铁; 导电 掺杂剂: 0.27摩尔氧化镁; 增压掺杂剂: 0.18摩尔碳酸锰、 0.45摩尔碳酸 钴, 和 1摩尔固体乙醇硅 Si(OC2¾)4放入 ZrO球磨机中, 球磨、 搅拌混合 第二步, 将第一步制好的粉体压粒后, 放入氧化铝陶瓷坩锅中, 于氮 气 (或氩气)炉中升温至 200〜300°C , 恒温烧结 1.5〜2.5小时;
第三步,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球磨成粉体、 加入 0.01摩尔石墨烯; 球 磨并搅拌均匀;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粉体压粒后, 在氮气 (或氩气) 炉中继续升 温至 500〜650°C , 恒温烧结 8〜15小时, 自然降温至室温;
第五步, 将结晶团块压碎至粉末状;
第六步, 将第五步制备的粉末在超微气流粉碎机上进行破碎和分级, 制成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粉体颗粒直径为 40〜80nm。
本实施例制得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经 XRD检测及分析,其结构式 为:
经测定, 普通锂铁锰硅酸盐正极材料电导率为 3 X 10_15S/cm, 室温放 电平均电压为 3.8V;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室 温电导率和室温放电电压分别为 1.30 x lO_2S/cm和 4.1V, 分别提高了 1013 倍和 7.9%。 实际放电容量 > 260mA /g (其理论放电容量为 333mAh/g )。 实施例 4
第一步, 取 1摩尔碳酸锂 (Li2C03 ); 0.4摩尔乙二酸亚铁; 导电掺杂 剂: 0.12摩尔氧化镁; 增压掺杂剂: 0.24摩尔碳酸锰、 0.24摩尔碱式碳酸 镍, 和 1摩尔纳米 Ti02, 放入 ZrO球磨机中球磨、 搅拌混合 2〜3小时, 碎 第二步, 将第一步制好的粉体压粒后, 放入氧化铝陶瓷坩锅中, 于氮 气 (或氩气)炉中升温至 200〜300°C , 恒温烧结 2〜3小时;
第三步,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加入 0.04摩尔石墨烯; 球磨成粉体、 搅 拌均匀;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粉体压粒后, 在氮气 (或氩气) 炉中继续升 温至 500〜650°C , 恒温烧结 8〜15小时, 自然降温至室温;
第五步, 将结晶团块压碎至粉末状;
第六步, 将第五步制备的粉末在超微气流粉碎机上进行破碎和分级, 制成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颗粒直径为 40〜80nm。
本实施例制得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经 XRD检测及分析,其结构式 为: Li2[Fe。.4(Mg。.2Mn。.4Ni。.4)。.6]TiO4/C0.04
经测定, 普通锂铁锰钛酸盐正极材料电导率为 3 X 10_13S/cm, 室温放 电平均电压为 3.7V;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室 温电导率和室温放电电压分别为 1.30 x 10_2S/cm和 4.2V, 分别提高了 1011 倍和 13.51%。 实际放电容量 > 260mAh/g (其理论放电容量为 328mAh/g )。
实施例 5
第一步, 取 1摩尔碳酸钠 (Na2C03 ); 0.95摩尔乙二酸锌; 导电掺杂 剂: 0.01摩尔氧化钙; 增压掺杂剂: 0.02摩尔碳酸锰、 0.02摩尔碱式碳酸 镍, 和 1摩尔纳米 Si02, 放入 ZrO球磨机中球磨、 搅拌混合 2〜3小时, 碎 第二步, 将第一步制好的粉体压粒后, 放入氧化铝陶瓷坩锅中, 于氮 气 (或氩气)炉中升温至 200〜300°C , 恒温烧结 2〜3小时;
第三步,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加入 0.03摩尔石墨烯; 球磨成粉体、 搅 拌均匀;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粉体压粒后, 在氮气 (或氩气) 炉中继续升 温至 650〜800°C , 恒温烧结 8〜15小时, 自然降温至室温;
第五步, 将结晶团块压碎至粉末状;
第六步, 将第五步制备的粉末在超微气流粉碎机上进行破碎和分级, 制成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颗粒直径为 40〜80nm。
本实施例制得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经 XRD检测及分析,其结构式 为: Na2[Zn0.95(Ca0.2Mn0.4Ni0.4)0.05]SiO4/C0.03
经测定, 普通钠锰硅酸盐正极材料电导率为 3 x lO-uS/cm, 室温放电 平均电压为 2.7V;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室温 电导率和室温放电电压分别为 1.30 x 10_2S/cm和 4.0V,分别提高了 109倍和 48%。 实际放电容量 > 250mAh/g。
实施例 6
第一步,取 1摩尔碳酸钾(K2C03 ); 0.5摩尔乙二酸亚铁; 导电掺杂剂: 0.05摩尔氧化钙、 0.05摩尔氧化镁; 增压掺杂剂: 0.2摩尔碳酸锰、 0.2摩 尔碱式碳酸镍,和 1摩尔纳米 Si02,放入 ZrO球磨机中球磨、搅拌混合 2〜3 第二步, 将第一步制好的粉体压粒后, 放入氧化铝陶瓷坩锅中, 于氮 气 (或氩气)炉中升温至 200〜300°C , 恒温烧结 2〜3小时;
第三步, 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加入 0.03摩尔石墨烯; 球磨成粉体、 搅 拌均匀;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粉体压粒后, 在氮气 (或氩气) 炉中继续升 温至 650〜800°C , 恒温烧结 8〜15小时, 生成掺杂纳米钠钛锰硅酸盐晶体, 自然降温至室温;
第五步, 将结晶团块压碎至粉末状;
第六步, 将第五步制备的粉末在超微气流粉碎机上进行破碎和分级, 制成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颗粒直径为 40〜80nm。
本实施例制得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经 XRD检测及分析,其结构式 为: K^Feo.s Cao.iMgfuMn^Nio^o.^SiC Co.o
经测定, 普通钾锰硅酸盐正极材料电导率为 3 X 10-uS/cm, 室温放电 平均电压为 2.7V;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室温 电导率和室温放电电压分别为 1.30 x 10_2S/cm和 4.0V,分别提高了 109倍和 48% 。 实际放电容量 > 245mAh/g。
本发明实施例 1〜6提供的纳米级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可以 0.1C〜10C 的速率快速充电、 30C的速率快速放电, 充电寿命超过 4000次, 其中实施 例 1〜4的实际放电容量超过 260mAh/g。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 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 同替代或变换, 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 求书为准。

Claims (15)

  1.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掺杂二次电池正极 材料以碱金属盐为基材, 掺有导电掺杂离子和增压掺杂离子, 其化学通式 为:
    A2[Bm(DxE1-x)1-m]F/Cy
    其中, A为碱金属离子中的一种; B为正二价金属离子中的一种或其两 种以上任意组合; C为碳; D为导电掺杂离子, 其为 Mg2+、 Ca2+ 、 Sr2+、 Nd2+、 Sm2+或 Eu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E为增压掺杂离子, 其 为 Mn2+、 Ni2+、 Co2+、 Cu2+或 Zn2+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F为负 4价阴离子;
    x = 0〜0.3 , m = 0.05〜0.95, y =0.01〜0.06。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 A为 Li<sup>+</sup>、 Na<sup>+</sup>或 K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 Β为 Fe<sup>2+</sup>、 Mn<sup>2+</sup>、 Cu<sup>2+</sup>、 Zn<sup>2+</sup>、 V<sup>2+</sup>、 Sn<sup>2+</sup>、 W<sup>2+</sup>、 Mo<sup>2+</sup>、 Ni<sup>2+</sup>、 Co<sup>2+</sup>、 Cr<sup>2+</sup>、 Ti<sup>2+</sup>或 Pb<sup>2+</sup>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任意组合。
  4.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 B为 Fe<sup>2+</sup>。
  5.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 F为 Si0<sub>4</sub><sup>4</sup>—、 Ti0<sub>4</sub><sup>4</sup>—或 Ge0<sub>4</sub><sup>4</sup>—。
  6.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颗粒直径为 40〜80 nm。
  7. 7、 权利要求 1〜6任一项所述的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计算所需原料量, 取原料: 碱金属盐, 正二价金属的盐, 导电掺杂 剂, 增压掺杂剂和阴离子原料化合物, 混合均匀;
    2 )将步骤 1 )得到的粉体压粒后, 在惰性气体环境下, 在 200〜300°C 恒温烧结 2〜3小时;
    3 )将步骤 2 )得到的产物冷却至室温, 加入碳源, 碎成粉体、 混合均 匀;
    4 )将步骤 3 )所得粉体压粒后,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升温到 500〜800°C , 恒温烧结 8〜15小时;
    5 )将步骤 5所得冷却至室温, 粉碎, 即得。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 中, 各原 料的摩尔比为: 碱金属盐中碱金属离子: [二价金属的盐中金属离子 + (导 电掺杂剂 +增压掺杂剂 ) ]: 阴离子原料化合物: 碳源中碳元素 = 2:1 :1:0.01-0.06, 其中, 二价金属的盐中金属离子: (导电掺杂剂 +增压掺杂 剂)=0.05〜0.95:0.95〜0.05 ,导电掺杂剂:增压掺杂剂的摩尔比为 0〜0.3:0.7〜1。
  8.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金属盐为 A(Ac)、 A<sub>2</sub>C0<sub>3</sub>或 A<sub>2</sub>C<sub>2</sub>0<sub>4</sub>。
  9.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二价金属 的盐为 B(Ac)<sub>2</sub> 、 BC0<sub>3</sub>或 BC<sub>2</sub>0<sub>4</sub>。
  10. 11、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掺杂剂 为 Mg<sup>2+</sup>、 Ca<sup>2+</sup> 、 Sr<sup>2+</sup> 、 Nd<sup>2+</sup>、 Sm<sup>2+</sup>或 Eu<sup>2+</sup>的化合物或其两种以上任意混合
  11. 12、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掺杂剂 为 Ni<sup>2+</sup>、 Mn<sup>2+</sup>、 Co<sup>2+</sup> 、 Cu<sup>2+</sup>或 Zn<sup>2+</sup>的化合物或其两种以上任意混合物。
  12. 13、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离子原料 化合物为 Si(OC<sub>2</sub>¾)<sub>4</sub>、 Ti(OC<sub>2</sub>¾)<sub>4</sub>、 Ge(OC<sub>2</sub>¾)<sub>4</sub>、 硅酸、 钛酸、 锗酸、 Si0<sub>2</sub>、 Ti0<sub>2</sub>或 Ge0<sub>2</sub>。
  13. 14、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源为葡萄 糖或石墨烯。
  14. 15、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中原料的 混合方法为:
    取原料: 碱金属盐: A(Ac)或 A2C03或 A2C204, 二价金属的盐: B(Ac)2 或 BC03或 BC204, 导电掺杂剂, 增压掺杂剂和阴离子原料化合物, 在球磨 机中碎成粉体。
  15. 16、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中原料的 混合方法为:
    取原料: 碱金属盐: A(Ac)或 A2C03或 A2C204, 二价金属的盐: B(Ac)2 或 BC03或 BC204, 导电掺杂剂, 增压掺杂剂和阴离子原料化合物, 放入配 有水和乙醇的回流系统中, 80°C搅拌 20〜24小时, 烘干备用。
CN201280037192.2A 2012-08-08 2012-08-08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733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9827 WO2014022989A1 (zh) 2012-08-08 2012-08-08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3396A true CN103733396A (zh) 2014-04-16
CN103733396B CN103733396B (zh) 2016-06-29

Family

ID=5006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7192.2A Active CN103733396B (zh) 2012-08-08 2012-08-08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33396B (zh)
WO (1) WO201402298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839A (zh) * 2017-10-31 2019-01-04 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硅钛氟共掺杂的镍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25100A (zh) * 2019-12-04 2020-08-11 南通鼎鑫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具有预压应力的多孔碳包覆LiFePO4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0305A (zh) * 2023-02-23 2023-09-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3608A (zh) * 2006-01-13 2006-07-19 厦门大学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323245A1 (en) * 2006-12-07 2010-12-23 Guoxian Liang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articulate cathode material, and the material obtained by said method
CN102088074A (zh) * 2009-12-02 2011-06-08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7027B2 (ja) * 2010-06-30 2016-05-1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極用材料の作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3608A (zh) * 2006-01-13 2006-07-19 厦门大学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323245A1 (en) * 2006-12-07 2010-12-23 Guoxian Liang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articulate cathode material, and the material obtained by said method
CN102088074A (zh) * 2009-12-02 2011-06-08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ZHANG等: "Doping Effects of Magnesium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2FeSiO4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
S.ZHANG等: "Doping Effects of Magnesium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2FeSiO4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vol. 644, 1 June 2010 (2010-06-01), pages 150 - 154, XP02705242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839A (zh) * 2017-10-31 2019-01-04 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硅钛氟共掺杂的镍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48839B (zh) * 2017-10-31 2021-04-23 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钛氟共掺杂的镍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25100A (zh) * 2019-12-04 2020-08-11 南通鼎鑫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具有预压应力的多孔碳包覆LiFePO4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525100B (zh) * 2019-12-04 2022-06-17 南通鼎鑫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具有预压应力的多孔碳包覆LiFePO4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22989A1 (zh) 2014-02-13
CN103733396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Qi et al. Progress on iron oxides and chalcogenides as anode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Akhilash et al. A journey through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cells–from lithium cobalt oxide to lithium-rich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Zuo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surface coating of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CN101567449B (zh) 一种纳米级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an et al. A review of spinel lithium titanate (Li4Ti5O12) as electrode material for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N101800310B (zh) 一种掺入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88074B (zh) 一种复合硅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Xu et al. Multi-electron reactions of vanadium-based nanomaterials for high-capacity lithium batteri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Liao et al. Recent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s for potassium‐ion batteries
CN100448071C (zh) 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07340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2370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11738A (zh) 一种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新型钛酸盐
CN100537418C (zh) 过渡元素掺杂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5244496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hang et al. Lithium‐ion battery: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 nickel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
Zhang et al. Research status of spinel LiMn2O4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3733396B (zh) 掺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018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8465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磷酸盐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68556A (zh) 一种宽电位窗口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Nano-sized over-lithiated oxide by a mechano-chemical activation-assisted microwave technique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lonso-Domínguez et al. Lithium-ion full cell battery with spinel-type nanostructured electrodes
CN104362314B (zh)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4413A (zh) 一种纳米级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