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9156B - 显示控制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29156B
CN103729156B CN201310462161.8A CN201310462161A CN103729156B CN 103729156 B CN103729156 B CN 103729156B CN 201310462161 A CN201310462161 A CN 201310462161A CN 103729156 B CN103729156 B CN 1037291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program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21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29156A (zh
Inventor
由田裕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2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9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29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91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不显示任务栏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掌握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构造。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具备:检测用户操作的检测部;和窗口控制部,其使多个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画面中,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在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而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按照识别所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的方式来控制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控制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显示控制装置、显示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以下方法:使所谓的任务栏显示在能够执行多个应用程序的计算机的画面中,借助任务栏来提供用于切换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等的用户接口(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50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例如在没有足够显示区域的便携型或者小型电子设备中,往往存在省略显示任务栏的功能的情况。如果不显示任务栏,则在多个应用程序窗口彼此重合的情况下,用户难于适当地掌握隐藏侧的应用程序窗口。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即便在不显示任务栏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适当地掌握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构造。
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具备:检测部,其检测用户操作;和窗口控制部,其使多个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画面中,根据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在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而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对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进行控制,以便用于识别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其中,识别信息被显示在识别区域中,识别区域是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一部分,其中,在识别区域内的基准点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判定为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或者其中,在识别区域的规定比例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判定为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用于在使画面显示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控制装置中根据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该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判定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上述第1应用程序是否变得难于识别;以及在判定为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便用于识别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其中,识别信息被显示在识别区域中,识别区域是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一部分,其中,在识别区域内的基准点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判定为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或者其中,在识别区域的规定比例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判定为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作为检测部和窗口控制部来发挥作用,该计算机是使画面显示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控制装置,该检测部检测用户操作,该窗口控制部根据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在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而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控制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便识别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
根据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技术,提供一种即便在不显示任务栏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适当地掌握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A是用于对窗口布局的第1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B是对窗口布局的第2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A是对窗口布局的变更进行说明的第1说明图。
图3B是对窗口布局的变更进行说明的第2说明图。
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装置的逻辑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6A是用于对窗口数据的第1数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B是用于对窗口数据的第2数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A是用于对用于判定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的第1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B是用于对用于判定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的第2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1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2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3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4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5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6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7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8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9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10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11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执行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控制装置;120…应用程序部;140…检测部;150…窗口控制部;W1~W5…应用程序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省略重复说明。
此外,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1.概要
2.显示控制装置的构成例
2-1.硬件结构
2-2.功能结构
2-3.窗口控制的方案
3.处理的流程的例子
4.总结
<1.概要>
图1是用于对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装置100的概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图1中,示出了显示控制装置100的外观。显示控制装置100具有显示器104。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应用程序窗口W1和应用程序窗口W2。应用程序窗口W1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应用程序窗口W2与第2应用程序相关联。第1应用程序和第2应用程序可以是相同种类的应用程序,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应用程序。在图1的例子中,第1应用程序是音乐再生用应用程序,第2应用程序是图像再生用应用程序。
根据图1的例子可以理解,显示控制装置100具有支持多个窗口的窗口框架。该窗口框架例如可以是显示控制装置100的操作系统的功能,或者也可以是被追加导入到显示控制装置100中的中间件或者应用程序的功能。在该窗口框架中,没有显示任务栏。各应用程序窗口除了内容区域之外,还包括用于识别应用程序的识别区域。用户通过视认识别区域来掌握哪个窗口是用于哪个应用程序的窗口。
图2A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用于对能够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的窗口布局的第1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图2A所示的第1例中,窗口布局WL1包括识别区域R11、内容区域R12以及控制按钮R13。在第1例中,识别区域R11是沿着窗口的上边配置的矩形文本区,使用该文本区来表示应用程序的名称。也可以不沿着窗口的上边而是沿着其他边来配置识别区域R11。识别区域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形状。在文本区中,也可以表示内容名称(文件名等)来代替应用程序的名称。内容区域R12显示应用程序的内容。控制按钮R13是为了控制应用程序而在多个应用程序窗口中共同地配置的用户接口。例如,能够对控制按钮R13分配结束应用程序等的功能。
图2B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用于对能够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的窗口布局的第2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图2B所示的第2例中,窗口布局WL2包括识别区域R21、内容区域R22以及控制按钮R23。在第2例中,识别区域R21是被配置在窗口左上角的矩形区域,使用该区域来表示应用程序的图标。也可以不在窗口左上角而在其他角配置识别区域R21。这里,识别区域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应用程序的执行中变更窗口布局。图3A和图3B是用于对窗口布局的变更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图3A的左边,再次表示了窗口布局WL1。另一方面,在图3A的右边,表示了窗口布局WL3。窗口布局WL3只有识别区域,使用该识别区域来表示内容的缩略图。根据用户操作,能够将窗口布局WL1变更为窗口布局WL3,或者将窗口布局WL3变更为窗口布局WL1。在图3B的左边,再次表示了窗口布局WL2。在图3B的右边,表示了窗口布局WL4。在窗口布局WL4中,识别区域41被配置在窗口的右下角。根据用户操作,能够将窗口布局WL2变更为窗口布局WL4,后者将窗口布局WL4变更为窗口布局WL2。另外,这里所说明的窗口布局的组合只不过是一例。
如上所述,在显示控制装置100的窗口框架中,在显示器104中未显示任务栏。取而代之,用户通过观察各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能够识别各个应用程序,并管理应用程序窗口。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便携型或者小型电子设备没有足够的显示区域。因此,产生多个应用程序窗口彼此重合的情况。在该状况下,作为隐藏窗口的结果,如果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则通过应用程序窗口的用户活动会产生障碍。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装置100按照下节详细说明的构造,来避免用户活动产生障碍的事态。
<2.显示控制装置的构成例>
显示控制装置100可以是例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数码相机、内容播放器或者游戏终端等信息处理装置。此外,显示控制装置100也可以是搭载在这些装置中或者对这些装置的显示进行远程控制的模块。
[2-1.硬件结构]
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参照图4,显示控制装置100具备摄像部102、显示器104、显示器驱动器106、输入设备108、声音输出设备109、I/O控制器110、通信部112、存储部114、总线116以及控制部118。
(1)摄像部
摄像部102是具有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的相机模块。摄像部102对实际空间进行摄像,并生成摄像图像。
(2)显示器
显示器104是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等构成的具有画面的显示模块。显示器104被显示器驱动器106驱动。
(3)显示器驱动器
显示器驱动器106是驱动显示器104的驱动器。显示器驱动器106驱动显示器104,使由控制部118生成的输出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04的画面中。
(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108被用于用户操作显示控制装置100或者向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入信息。输入设备108也可以包括例如与显示器104一体化的接触式传感器。此外,输入设备108也可以包括鼠标或者触摸板等定点设备。另外,输入设备108也可以包括键盘、小键盘、按钮或者滚轮等其他种类的设备。
(5)声音输出设备
声音输出设备109被用于显示控制装置100输出声音。典型的是,声音输出设备109能够包括扬声器。输入设备108和声音输出设备109由I/O控制器110驱动。
(6)I/O控制器
I/O控制器110是用于控制输入设备108和声音输出设备109的控制模块。I/O控制器110将从输入设备108输入的信号转换为控制部118能够解释的输入信号,并向控制部118输出该输入信号。此外,I/O控制器110通过声音输出设备109的扬声器来再生由控制部118生成的输出声音。
(7)通信部
通信部112是中继基于显示控制装置100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通信的通信接口。通信部112支持任意的无线通信协议或者有线通信协议,来确立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
(8)存储部
存储部114由半导体存储器或者硬盘等存储介质构成,存储用于显示控制装置100所进行的处理的程序和数据。存储部114所存储的数据可以包括例如后面说明的窗口数据库(DB)内的数据。另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程序和数据的一部分也可以不由存储部114存储,而从外部数据源(例如,数据服务器、网络存储或者外部存储器等)取得。
(9)总线
总线116将摄像部102、显示器驱动器106、I/O控制器110、通信部112、存储部114以及控制部118相互连接。
(10)控制部
控制部118相当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者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处理器。控制部118通过执行由存储部114或者其他存储介质存储的程序,使后面说明的显示控制装置100的各种功能动作。
[2-2.功能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装置100的逻辑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另外,为了使说明简明,图中省略了不与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技术宗旨直接关联的功能要素。参照图5,显示控制装置100具备应用程序部120、窗口DB130、检测部140以及窗口控制部150。
(1)应用程序部
应用程序部120执行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部120能够并列执行多个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部120所执行的应用程序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应用程序。例如,因特网浏览器、邮件程序、SNS客户端、内容播放器、计算机或者远程控制器等各种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应用程序部120执行。
各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部120起动后,生成用于使用户识别自己的识别信息,并向窗口控制部150输出所生成的识别信息。这里的识别信息可以是图标、应用程序的名称、由该应用程序处理的内容的名称或者缩略图等。此外,各应用程序在执行中生成应用程序图像,向窗口控制部150输出所生成的应用程序图像。如后面的说明那样,使用这些识别信息和应用程序图像,通过窗口控制部150构成应用程序窗口。
(2)窗口DB
窗口DB130是对定义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窗口的构成的窗口数据132进行存储的数据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各应用程序窗口具有识别区域。在窗口没有被图标化的情况下,各应用程序窗口还具有内容区域。在各应用程序窗口中还能够设置一些控制按钮。
图6A是用于对窗口数据132的第1数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6A,窗口数据132具有“应用程序ID”、“初期位置”、“初期大小”、“当前位置”、“当前大小”、“布局ID”以及“优先级”这7个数据项目。应用程序ID是用于唯一识别各应用程序的标识符。初期位置表示在各应用程序被起动时的画面内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位置(例如,以画面左上顶点为原点的2维坐标系(X、Y)中的窗口左上顶点的坐标(XI、YI))。初期大小表示在各应用程序被起动时的应用程序窗口的宽度和高度(WI、HI)。当前位置表示在应用程序的执行中被更新的应用程序窗口在画面内的显示位置(XC、YC)。当前大小表示在应用程序的执行中被更新的应用程序窗口的宽度和高度(WC、HC)。布局ID是用于对应用在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窗口中的窗口布局进行识别的标识符。也可以依赖于在各应用程序窗口内的何处以何种大小配置识别区域,或者识别区域显示何种类型的识别信息,来定义各种布局ID。优先级是在多个应用程序窗口重叠的情况下,用于决定使哪个窗口显示在前面的参数。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窗口被显示在优先级低的应用程序窗口的前面。作为一个例子,优先级可以是某个范围(例如,0~9)内的整数等。
图6B是用于对窗口数据132的第2数据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6B,窗口数据132具有“应用程序ID”、“初期位置”、“初期大小”、“当前位置”、“当前大小”、“IR位置”、“IR大小”以及“IR类型”这8个数据项目。IR(Identification Region:识别区域)位置表示应用程序窗口内的识别区域的位置(例如,以应用程序窗口的左上顶点为原点的2维坐标系(U、V)中的识别区域的左上顶点的坐标(UR、VR))。IR大小表示识别区域的宽度和高度(WR、HR)。IR类型表示在识别区域中显示的识别信息的类型(例如,图标、应用程序名、内容名或者缩略图等)。
也可以由各应用程序定义窗口数据132。在这种情况下,各应用程序例如在自身起动时,向窗口控制部150通知数据值(ID、位置或者大小等值)。也可以取而代之,预先定义窗口数据132,并存储在窗口DB130中。此外,窗口数据132也可以具有对多个应用程序共同定义的数据项目。另外,可以省略这里说明的窗口数据132的数据项目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采用追加的数据项目。
(3)检测部
检测部140监视来自I/O控制器110的输入信号,并检测用户操作。能够使用输入设备108,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用户操作。检测部140检测到用于操作应用程序窗口的用户操作后,向窗口控制部150通知表示检测到的用户操作的详细(种别、操作位置、操作方向以及操作量等)的操作事件。能够依赖于例如触摸手势的种类(点击、双击、轻弹或者拖拽等)或者所按下的按钮的种类等来区分用户操作的种别。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分别将识别区域的拖拽解释为窗口移动的指示,将窗口边缘的拖拽解释为窗口大小的变更的指示,将识别区域的双击解释为向最前面转移的指示。另一方面,检测部140在检测到其他的用户操作后,能够向应用程序部120通知操作事件。
(4)窗口控制部
窗口控制部150根据由窗口DB130存储的窗口数据132,构成与各个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应用程序窗口,并使所构成的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画面中。典型的是,窗口控制部150构成包括显示识别信息的识别区域和显示应用程序图像的内容区域的应用程序窗口。窗口控制部150也可以从各应用程序取得确定应用程序窗口内的识别区域的配置的数据(例如,图6A所例示的布局ID、或者图6B所例示的IR位置和IR大小)。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各个应用程序的窗口设计的自由度。也可以取而代之,在窗口DB130内预先在多个应用程序内共同地定义应用程序窗口内的识别区域的配置。根据该结构,每个应用程序的窗口设计变得更简单,由此能够抑制应用程序的开发成本。
在通过应用程序部120执行多个应用程序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使多个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画面中。在显示多个应用程序窗口时,窗口控制部150也可以将赋予每个窗口的优先级高的应用程序窗口(进深方向的)配置在更前面。而且,窗口控制部150根据由检测部140检测到的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窗口控制部150判定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第1应用程序是否变得难于识别。然后,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便识别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
典型的是,每当任意应用程序窗口的位置、大小或者进深方向的序列发生变化时,窗口控制部150就判定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例如,窗口控制部150根据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与第2应用程序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判定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在第1方法中,在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内的基准点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也可以判定为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取而代之,在第2方法中,在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的规定比例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也可以判定为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
图7A是用于对用于判定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的第1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7A,示出了2个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应用程序窗口W3是与音乐再生用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窗口。应用程序窗口W4是与图像再生用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窗口。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表示音乐再生用应用程序的图标。点P3是位于识别区域R3的中心的基准点。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前面。在图7A的左边,虽然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相互重叠,但是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没有被应用程序窗口W4隐藏。然后,根据用户操作,应用程序窗口W3向上方移动。在图7A的中央,虽然应用程序窗口W4与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重叠,但是识别区域R3的基准点P3没有被应用程序窗口W4隐藏。进而,继续用户操作,当达到图7A的右边的状态后,应用程序窗口W4隐藏了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的基准点P3。在这种状态下,窗口控制部150能够判定为,用户难于识别与应用程序窗口W3相关联的应用程序。根据第1方法,由于仅通过检查基准点是否包括在矩形窗口中就能够进行判定,因此能够容易地安装识别可能性的判定。另外,基准点也可以不在识别区域的中心,而是位于识别区域的任意一个顶点或者任意一边上的点等其他的场所。此外,也可以通过窗口数据132定义基准点的位置。此外,1个识别区域中也可以存在多个基准点。
图7B是用于对用于判定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的第2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7B,再次示出了2个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前面。在图7B的左边,虽然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相互重叠,但是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没有被应用程序窗口W4隐藏。然后,根据用户操作,应用程序窗口W3被向右上方放大。在图7B的中央,应用程序窗口W4与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重叠。但是,识别区域R3的总面积中所隐藏的部分的面积比例(以下,称为“隐藏率”)比规定阈值Th1(例如,Th1=0.5)小。进而,继续用户操作,当到达图7B的右边的状态后,应用程序窗口W4隐藏了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的更大面积。识别区域R3的隐藏率HR比阈值Th1大。在这种状态下,窗口控制部150能够判定为,用户难于识别与应用程序窗口W3相关联的应用程序。根据第2方法,不用定义基准点,就能够判定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另外,可以按照每个应用程序来定义上述阈值Th1,或者在多个应用程序内共同地定义上述阈值Th1。此外,也可以根据识别信息的类型使用不同的阈值。
窗口控制部150根据这种识别可能性的判定结果,来调整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由窗口控制部150调整的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属性包括显示位置、窗口大小、图标化状态、窗口布局以及透过率中的至少1个。在下节中,对窗口控制部150所进行的控制的几个方案具体地进行说明。
[2-3.窗口控制的方案]
(1)第1方案
在第1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使第1应用程序窗口移动,以便用户能够视认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窗口控制部150根据隐藏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的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方向,来决定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移动方向。此外,也可以根据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量来决定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移动量。
图8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1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8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前面。在第1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4向上方移动。窗口控制部150当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4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3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不仅使应用程序窗口W4还使应用程序窗口W3也向上方移动(图8右边的箭头A1)。由此,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被维持在用户能够视认的状态。
(2)第2方案
在第2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也使第1应用程序窗口移动,以便用户能够视认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窗口控制部150根据隐藏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的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方向,来决定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移动方向。
图9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2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9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4和W5。应用程序窗口W5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4的前面。在第2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5向下方移动。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5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4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使应用程序窗口W4向下方移动。但是,在第2方案中,应用程序窗口W5的移动量相当于操作量(图9右边的箭头A2),与此相对,应用程序窗口W4进行移动,以便将其识别区域R4残留在画面上并且内容区域脱离到画面外(图9右边的箭头A3)。由此,能够将应用程序窗口W4的识别区域R4维持在能够视认的状态,并且能够从用户注视的应用程序窗口W5的附近避开阻碍的窗口。
(3)第3方案
在第3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变更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以便用户能够视认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窗口控制部150根据隐藏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的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方向,来决定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变更的方向。此外,也可以根据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量,来决定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变更量。
图10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3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0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前面。在第3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4向上方移动。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4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3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使应用程序窗口W3的高度向上方伸长(图10右边的箭头A4)。由此,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被维持在用户能够视认的状态。
(4)第4方案
在第4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也变更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以便用户能够视认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窗口控制部150根据隐藏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的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方向,来决定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变更的方向。此外,也可以根据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量来决定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变更量。
图11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4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1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4和W5。应用程序窗口W5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4的前面。在第4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5向下方移动。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5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4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使应用程序窗口W4的高度和宽度向左下方缩短(图11右边的箭头A5)。由此,应用程序窗口W4的识别区域R4被维持在用户能够视认的状态。
(5)第5方案
在第5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将第1应用程序窗口图标化,并在不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位置显示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图标。该图标具有作为识别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的作用。图标化也可以被处理为窗口布局的变更的一种。
图12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5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2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前面。在第5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4向上方移动。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4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3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将应用程序窗口W3图标化(图12右边的箭头A6)。由此,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这里是图标)被维持在用户能够视认的状态。
(6)第6方案
在第6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变更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布局,以便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移动到不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位置。
图13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6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3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前面。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a位于窗口的左上角。在第6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4向上方移动。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4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3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变更应用程序窗口W3的窗口布局,将左上角的识别区域R3a置换为右下角的识别区域R3b(图13右边的箭头A7)。由此,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b在用户操作之后变得能够视认。
(7)第7方案
在第7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变更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布局,以便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移动到不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位置。此外,窗口控制部150使第2识别信息显示在相当于布局变更的处理后的识别区域中,该第2识别信息与显示在该处理前的识别区域中的第1识别信息不同。
图14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7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4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4和W5。应用程序窗口W5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4的前面。沿着窗口的上边,配置有应用程序窗口W4的识别区域R4a。在第7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5的边缘,来放大应用程序窗口W5的大小(图14右边的箭头A8)。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放大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4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变更应用程序窗口W4的窗口布局,将识别区域R4a置换为左下角的识别区域R4b(图14右边的箭头A9)。此外,由于在布局变更时,识别区域的形状发生变化,因此窗口控制部150使识别区域所示的识别信息也发生变化。在图14的例子中,当布局变更后,在识别区域R4a中作为内容的名称(文件名)的识别信息在识别区域R4b中变为内容的缩略图。由此,即便在用户操作后,用户也能够容易地识别应用程序窗口W4是用于哪个应用程序的窗口。
另外,窗口控制部150并不限定于布局变更,也可以在窗口的移动、大小变更或者图标化的前后,使识别信息变化。此外,窗口控制部150在识别区域的形状没有变化而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根据该大小的变化,使识别信息变化。
(8)第8方案
在第8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变更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布局,以便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移动到不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位置。
图15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8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5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4和W5。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5的前面。沿着窗口的上边,配置有应用程序窗口W5的识别区域R5a。在第8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4向上方移动(图15右边的箭头A10)。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5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以识别后,变更应用程序窗口W5的窗口布局,消去识别区域R5a,将新的识别区域R5b显示在应用程序窗口W5的下方(图15右边的箭头A11)。新的识别区域R5b以弹出的形式表示内容的缩略图。由此,即便在用户操作后,用户也能够容易地识别应用程序窗口W5是用于哪个应用程序的窗口。
(9)第9方案
在第9方案中,在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使重叠于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识别区域的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透过。
图16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9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6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前面。在第9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4向上方移动。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4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3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使重叠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的应用程序窗口W4的一部分透过(图16右边)。由此,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被维持在用户能够视认的状态。另外,在应用程序窗口W4中被用户操作的操作位置的周边,窗口控制部150也可以不使应用程序窗口W4透过,以便不妨碍用户操作。
(10)第10方案
在第10方案中,窗口控制部150限制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以便不将第2应用程序窗口配置到难于识别第1应用程序的位置。
图17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10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7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4和W5。沿着窗口的上边,配置有应用程序窗口W4的识别区域R4。在第10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5,使其将要向下方移动(图17右边的箭头A12)。窗口控制部150判定为如果根据用户操作的操作量,使应用程序窗口W5移动,则难于识别与应用程序窗口W4相关联的应用程序,从而限制应用程序窗口W5的移动(图17右边的线L1)。由此,应用程序窗口W4的识别区域R4被维持在用户能够视认的状态。
(11)第11方案
到此为止,主要例示了用户所操作的应用程序窗口隐藏其他应用程序窗口的情况。然而,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技术同样也能够应用于用户所操作的应用程序窗口在其他应用程序窗口的背面隐藏的情况。哪个窗口被哪个窗口隐藏能够依赖于赋予各应用程序窗口的优先级。例如可以按照所操作的顺序赋予优先级(越后面操作的窗口,优先级越高等),或者也可以根据每个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或者系统设定等其他的条件赋予优先级。
在第11方案中,在检测部140检测到对配置在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背面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规定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与检测前的优先级无关地将第1应用程序窗口配置在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前面。
图18是用于对窗口控制的第11方案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参照图18的左边,在显示器104中显示有2个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应用程序窗口W4的优先级比应用程序窗口W3的优先级高,应用程序窗口W4位于应用程序窗口W3的前面。在窗口的左上角,配置有应用程序窗口W3的识别区域R3a。在第11方案中,用户拖拽应用程序窗口W3向下方移动(图18中央的箭头A13)。这里,设优先级不根据所涉及的操作而变更。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3移动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3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变更应用程序窗口W3的窗口布局,将左上角的识别区域R3a置换为右下角的识别区域R3b。然后,用户例如双击应用程序窗口W3(图18右边的附图标记T1)。这样,窗口控制部150将应用程序窗口W3的优先级更新为比应用程序窗口W4的优先级高的值,并使应用程序窗口W3转移到应用程序窗口W4的前面。窗口控制部150在判定为作为应用程序窗口W3转移到前面的结果而与应用程序窗口W4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后,变更应用程序窗口W4的窗口布局,将应用程序窗口W4的识别区域R4a置换为弹出形式的识别区域R4c。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应用程序窗口W3和W4的识别区域被维持在用户能够视认的状态。
在本节说明的各种方案中,窗口控制部150也可以显示如显示属性流畅地(连续地)变化那样的动画,而不使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属性突然地变化。由此,能够防止用户看漏变化前后的应用程序窗口(或者识别区域)的应对。
<3.处理流程的例子>
图1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装置100所执行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假设在流程图开始的时候,已经通过应用程序部120执行了多个应用程序。
参照图19,首先,检测部140继续监视用户操作(步骤S110)。然后,当检测部140检测到以应用程序窗口作为对象的用户操作时,处理进入步骤S120(步骤S115)。
窗口控制部150根据检测部140所检测的用户操作,更新操作对象的应用程序窗口的当前位置、当前大小以及优先级中的至少1个(步骤S120)。接着,窗口控制部150判定在要显示的多个应用程序窗口中是否存在识别区域被隐藏的应用程序窗口(步骤S125)。在存在识别区域被隐藏的应用程序窗口的情况下,窗口控制部150调整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属性,以便能够视认识别信息(步骤S130)。这里的显示属性的调整例如能够根据从上述的第1方案至第11方案中的1个或者多个来进行。
然后,窗口控制部150根据在步骤S120中更新的或者在步骤S130中调整的显示属性,构成多个应用程序窗口中的每一个,并使这些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画面中(步骤S135)。然后,处理返回步骤S110。
<4.总结>
到此为止,使用图1~图19,对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多个应用程序窗口在画面上重合的状况下,各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被维持在能够视认的状态,以便对用户来说,无论哪个应用程序也不难于识别。因此,即便在不显示任务栏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适当的掌握多个应用程序窗口。
此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基于识别区域而非应用程序窗口的整体与其他的应用程序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判定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因此,例如能够允许应用程序窗口的内容区域被其他的应用程序窗口隐藏。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便携型或者小型电子设备有限的显示区域,并能够适当地显示用户注视的应用程序窗口的整体与用于其他应用程序的识别区域。
此外,根据某种方案,在移动或者变更隐藏侧的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时,根据用户的操作方向,能够决定该移动或者大小变更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用户操作与窗口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应该不是操作对象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发生变化而给用户带来困惑。
此外,根据其他的方案,通过窗口布局的变更或者透过,隐藏侧的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被维持在能够视认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是操作对象的应用程序窗口不动,因此能够向用户提供更自然的用户接口。
另外,典型的是,使用软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装置中的一系列处理。构成实现一系列处理的软件的程序例如被预先存放到设置在装置的内部或者外部的存储介质中。然后,例如在执行时,将各程序读入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并通过CPU等处理器来执行。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所涉及的例子。如果具有本公开内容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的人员,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显然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正例,针对这些,当然被认为属于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范围。
另外,以下那样的结构也属于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范围。
(1)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其具备:
检测部,其检测用户操作;和
窗口控制部,其使多个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画面中,根据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
在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而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控制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便识别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上述窗口控制部根据表示上述识别信息的识别区域和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判定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
(3)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上述识别区域内的基准点被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判定为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
(4)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上述识别区域的规定的比例被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判定为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
(5)根据上述(2)~(4)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使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移动或者变更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以便上述识别区域能够被所述用户视认。
(6)根据上述(5)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上述窗口控制部根据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方向,来决定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移动或者大小变更的方向。
(7)根据上述(2)~(4)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将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图标化。
(8)根据上述(2)~(4)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变更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布局,以便上述识别区域移动到不被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位置。
(9)根据上述(2)~(4)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使与上述识别区域重叠的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透过。
(10)根据上述(2)~(4)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上述窗口控制部限制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以便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不被配置到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位置。
(11)根据上述(5)~(8)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上述窗口控制部使第2识别信息显示在与移动、大小变更、图标化或者布局变更相当的处理之后的上述识别区域中,其中,该第2识别信息不同于上述处理前的上述识别区域中显示的第1识别信息。
(12)根据上述(11)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上述第2识别信息包含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图标、应用程序名、内容名以及缩略图中的至少1个。
(13)根据上述(12)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上述窗口控制部根据上述处理后的上述识别区域的形状或者大小,来决定上述第2识别信息。
(14)根据上述(1)~(1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赋予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第1优先级低于赋予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第2优先级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将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配置到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背面。
(15)根据上述(14)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通过上述检测部检测到对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规定用户操作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将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配置到上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前面。
(16)根据上述(2)~(1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上述窗口控制部从各应用程序取得确定与该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应用程序窗口内的上述识别区域的配置的数据。
(17)根据上述(2)~(1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显示控制装置,
在多个应用程序中共同地定义应用程序窗口内的上述识别区域的位置。
(18)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用于在使画面显示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控制装置中根据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包括:
判定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而上述第1应用程序是否变得难于识别;和
在判定为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便识别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
(19)一种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作为检测部和窗口控制部而发挥作用,该计算机是使画面显示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控制装置,
该检测部检测用户操作,
该窗口控制部根据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
在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而上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上述窗口控制部控制上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便识别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

Claims (16)

1.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部,其检测用户操作;以及
窗口控制部,其使多个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画面中,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
在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而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控制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便用于识别所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其中,所述识别信息被显示在识别区域中,所述识别区域是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一部分,
其中,在所述识别区域内的基准点被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判定为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或者
其中,在所述识别区域的规定比例被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判定为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控制部根据所述识别区域与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判定所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可能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使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移动或者变更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大小,以便所述识别区域能够被所述用户视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控制部根据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方向,来决定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移动或者大小变更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将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图标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变更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布局,以便所述识别区域移动到不被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使与所述识别区域重叠的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透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控制部限制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操作,以便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不被配置到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控制部使第2识别信息显示在与移动、大小变更、图标化或者布局变更相当的处理之后的所述识别区域中,其中,该第2识别信息不同于所述处理前的所述识别区域中显示的第1识别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第1应用程序的图标、应用程序名、内容名以及缩略图中的至少1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控制部根据所述处理后的所述识别区域的形状或者大小,来决定所述第2识别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赋予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第1优先级低于赋予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第2优先级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将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配置到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到对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规定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窗口控制部将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配置到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的前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控制部从各应用程序取得确定与该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应用程序窗口内的所述识别区域的配置的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应用程序中共同地定义应用程序窗口内的所述识别区域的位置。
16.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用于在使画面显示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控制装置中根据用户操作来控制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定作为与第1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至少一部分被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结果,所述第1应用程序是否变得难于识别;以及
在判定为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便用于识别所述第1应用程序的识别信息能够被用户视认,其中,所述识别信息被显示在识别区域中,所述识别区域是所述第1应用程序窗口的一部分,
其中,在所述识别区域内的基准点被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或者
其中,在所述识别区域的规定比例被所述第2应用程序窗口隐藏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第1应用程序变得难于识别。
CN201310462161.8A 2012-10-12 2013-09-30 显示控制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29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6788 2012-10-12
JP2012-226788 2012-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9156A CN103729156A (zh) 2014-04-16
CN103729156B true CN103729156B (zh) 2018-02-06

Family

ID=50453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21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29156B (zh) 2012-10-12 2013-09-30 显示控制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9537B2 (zh)
EP (1) EP2908232B1 (zh)
JP (1) JP6264293B2 (zh)
CN (1) CN103729156B (zh)
TW (1) TW201421346A (zh)
WO (1) WO20140578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58387S1 (en) * 2014-05-05 2016-06-07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Portion of a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20160378967A1 (en) * 2014-06-25 2016-12-29 Chian Chiu Li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pplication Program
US20160139785A1 (en) * 2014-11-16 2016-05-19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s
JP6754968B2 (ja) * 2015-01-16 2020-09-16 太郎 金子 動画再生方法、動画再生装置及び動画再生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CN106484382B (zh) * 2015-08-31 2019-06-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弹框显示的方法和设备
US11226712B2 (en) 2016-03-24 2022-01-18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WO2017221409A1 (ja) * 2016-06-24 2017-12-28 ヤマハ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スマートフォ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6374456B2 (ja) * 2016-09-02 2018-08-1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数値制御装置
JP6809267B2 (ja) * 2017-02-10 2021-0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071331B (zh) * 2017-03-08 2019-05-24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9002292B (zh) * 2018-06-11 2022-02-11 广州环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页弹出层的弹框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9151547B (zh) * 2018-08-30 2021-07-23 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播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6802229B2 (ja) * 2018-09-25 2020-12-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JP7244242B2 (ja) * 2018-09-26 2023-03-22 シュナイダーエレクトリ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操作入力制御装置
JP7267561B2 (ja) 2019-04-26 2023-05-02 ニデックアドバンスドモータ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66123B2 (ja) 2019-06-19 2024-04-12 グリー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サーバ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生成方法、及び方法
CN111176506A (zh) * 2019-12-25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53433A (zh) * 2020-09-24 2022-03-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元素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53434A (zh) * 2020-09-25 2022-03-29 武汉斗鱼鱼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交互界面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4042708A1 (ja) * 2022-08-26 2024-02-29 楽天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画面に表示される特定の要素の隠蔽を防ぐ動画表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9655A (en) * 1986-06-05 1993-01-12 Yasuhiro Noguchi Multiwindow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ork station having multiwindow function
US7146573B2 (en) * 2002-01-28 2006-12-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window representation adjust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349B2 (ja) * 1985-07-01 1995-03-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ウインドウの表示制御方式
US5140678A (en) * 1990-05-04 1992-08-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er user interface with window title bar icons
US5305435A (en) * 1990-07-17 1994-04-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mputer windows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off-screen document storage and retrieval
JPH05324239A (ja) * 1992-05-21 1993-12-07 Fuji Xerox Co Ltd マルチウィンドウ表示制御装置
JPH06266525A (ja) * 1993-03-16 1994-09-22 Fuji Electric Co Ltd マルチウィンドウ画面制御方法
JPH0773003A (ja) * 1993-09-06 1995-03-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ウインドウタイトル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ウインドウタイトル表示制御方法
JPH07248891A (ja) * 1994-03-10 1995-09-26 Fuji Facom Corp マルチウィンドウ画面の制御方法
EP0717344B1 (en) 1994-12-13 2001-10-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Taskbar with start menu
JP3970949B2 (ja) * 1995-11-28 2007-09-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付き情報処理装置
JP2000207090A (ja) * 1999-01-11 2000-07-28 Toshiba Corp 表示制御装置と表示制御方法
US9298474B2 (en) * 2004-10-06 2016-03-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floating window
US20060253791A1 (en) * 2005-05-03 2006-11-09 Kuiken David P Simplified interactiv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sorting through a stack of overlapping windows on a display in order along the Z (depth) axis
JP4883791B2 (ja) * 2007-04-04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09031862A (ja) * 2007-07-24 2009-02-12 Ntt Docomo Inc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361945B2 (ja) * 2007-07-24 2009-11-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9655A (en) * 1986-06-05 1993-01-12 Yasuhiro Noguchi Multiwindow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ork station having multiwindow function
US7146573B2 (en) * 2002-01-28 2006-12-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window representation adjust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9156A (zh) 2014-04-16
US10509537B2 (en) 2019-12-17
JPWO2014057814A1 (ja) 2016-09-05
EP2908232B1 (en) 2019-04-03
EP2908232A1 (en) 2015-08-19
JP6264293B2 (ja) 2018-01-24
WO2014057814A1 (ja) 2014-04-17
TW201421346A (zh) 2014-06-01
US20150234551A1 (en) 2015-08-20
EP2908232A4 (en)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9156B (zh) 显示控制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US11461397B2 (en) Column interface for navigating in a user interface
CN102667701B (zh) 在触摸屏用户接口上修改命令的方法
US11937021B2 (en) Camera and visitor user interfaces
JP6391234B2 (ja) 情報検索方法、そのような機能を有するデバイス及び記録媒体
US20160357221A1 (en)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EP233365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rivacy of users of a display device for several users wherein each user has a private space allocated to him
WO2019141174A1 (zh) 未读消息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8001154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osition information genera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KR20150068330A (ko) 터치 입력의 압력 상태에 따라 동작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5335001A (zh) 具有弯曲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US20160260408A1 (en) Method for sharing screen with external display device by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29054A (zh) 多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70396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通知显示方法
CN107193524A (zh) 多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WO2018120169A1 (zh) 自动设置壁纸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图形用户界面
JP201605376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187822A (zh) 一种终端及应用于终端的屏幕显示控制方法
US2015026882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9670507A (zh) 图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787478A (zh) 在用户界面显示器中选择内容项
KR20150078229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채널 맵 관리 방법
CN108491128A (zh) 一种应用程序管理方法及终端
US201601246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actile Sensor,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System
JP669940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位置情報作成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