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6423A -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 Google Patents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26423A
CN103726423A CN201410021853.3A CN201410021853A CN103726423A CN 103726423 A CN103726423 A CN 103726423A CN 201410021853 A CN201410021853 A CN 201410021853A CN 103726423 A CN103726423 A CN 103726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skyscraping
streets
oblique pul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18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正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218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26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26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642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其特征在于在大街小巷自然路口架设冲天斜拉柱,以大街小巷自然路段为参照架设带有引桥出入口的摩天斜拉段轨,以大街小巷自然路口为参照架设摩天路口转盘,该摩天斜拉段轨与摩天路口转盘分段组合成既可行车也可停车的双能摩天马路。本发明能通过引桥直通大街小巷停车场,与地面马路无交叉(即互不添堵),自成封闭式天路。本发明能以自然路口冲天斜拉柱为支撑,依自然路段凭空建摩天路段,依自然路口就地建摩天路口,不需另外征地,故成本低、动迁少、工期短。本发明能以制式构件快速架轨。本发明不是在野外或河道施工,高空作业难度小。本发明能成倍缓解“大街小巷城市交通微循环”压力。

Description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其特征在于在大街小巷自然路口架设冲天斜拉柱,以大街小巷自然路段为参照架设带有引桥出入口的摩天斜拉段轨,以大街小巷自然路口为参照架设摩天路口转盘,该摩天斜拉段轨与摩天路口转盘分段组合成既可行车也可停车的双能摩天马路。本发明能通过引桥直通大街小巷停车场,与地面马路无交叉(即互不添堵),自成封闭式天路。本发明能以自然路口冲天斜拉柱为支撑,依自然路段凭空建摩天路段,依自然路口就地建摩天路口,不需另外征地,故成本低、动迁少、工期短。本发明能以制式构件快速架轨。本发明不是在野外或河道施工,高空作业难度小。本发明能成倍缓解“大街小巷城市交通微循环”压力。
现有摩天路或高架路不是以大街小巷自然路段为参照架设摩天路段,不是以大街小巷自然路口为参照架设冲天路柱,故无法延伸到城区大街小巷,即无法以大街小巷为起始点或终到点,始终远离大街小巷、远离社区百姓,故不能像地面马路一样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大街小巷普通百姓车、普通私家车、普通公务车、普通商务车(一句话,现有摩天路或高架路离大街小巷太遥远)。现有摩天路或高架路不是以自然路口冲天斜拉柱为支撑,不能依自然路段凭空建摩天路段,不能依自然路口就地建摩天路口,往往需要另辟蹊径,另外征地,大拆大建,因而成本大、动迁多、工期长,甚至会因征不到地而放弃修建摩天路或高架路(换句话说,如何才能做到,即使存在少量动迁,也能将动迁范围尽量限制在自然路口,而不涉及到自然路段)。现有摩天路或高架路不能直接通向停车场,而是直接通向地面马路,因此现有摩天路或高架路只是地面马路的一部分(无法做到摩天路与地面路分道而行,互不添堵)。现有摩天路或高架路不是通过引桥直通大街小巷现有停车场,而是直通现有地面马路,因而与地面马路存在抢道争地现象或互相添堵现象,甚至会因没有配套停车场而无法修建摩天路或高架路。现有普通马路、摩天路或高架路附近的专用配套停车场太少,这种只建马路不建停车场的不良习惯,反过来制约了或推迟了现代“微循环交通路”尤其是“微循环摩天路”的诞生。现有停车场多建于地面或地下,很少有摩天停车场,这提示我们,每个居民小区或办公楼宇间至少还有足够的空间用来新建摩天停车场。现有地下停车场多建于一两座高楼的地底下,这提示我们,其它低层住宅小区或低层办公楼宇的地底下至少还有足够的空间用来新建停车场。专用停车场越多,“以马路为临时停车场”的现象越少,道路越通畅,这提示我们,即使地面马路与摩天马路没有交叉,“地面马路”停车场与“摩天马路”停车场也可以共享共用,甚至没有区别,这进一步提示我们,在停车场已经很发达的居民小区,新建摩天马路,不一定要新建停车场。(地面停车场的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占场地,相反,摩天停车场的优点是不占场地,缺点是成本略高;摩天停车场的建设成本绝不会远远超过地下停车场,甚至有可能会低于地下停车场)。现有摩天路或高架路之所以无法进入大街小巷,主要是因为缺少“分段组合”技术,即缺少“先分段再组合”技术(即无法以大街小巷“自然路段”为最小单元架设最小分段斜拉轨从而将全部马路化整为零,反过来,无法将这些最小分段斜拉轨以“自然路口”冲天斜拉柱为支撑凭空组合为“大街小巷摩天马路”从而将众多分段化零为整,因而无法解决“分段组合”这一“城市交通微循环”关键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点的“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该摩天马路可以先把它看成是以大街小巷“自然路段”和“自然路口”为原型就地进行抬高后的复制品或升级版,以便理解摩天马路如何能在大街小巷而不仅仅是少数干道提高出行效率,以便理解摩天马路如何能在大街小巷而不仅仅是少数干道提高“天轨”覆盖率,以便理解不需重新征地,就可以在地面人行道上空或地面马路上空原地架设摩天马路,以便理解只有在大街小巷进行“分段组合”,才能实现“城市交通微循环”。
本发明的方案是,在大街小巷自然路口架设带有斜拉索的冲天斜拉柱,以大街小巷一个个自然路段为参照架设以冲天斜拉柱为支撑、带有引桥出入口、高悬于地面马路上空的一段段摩天斜拉段轨,以大街小巷一个个自然路口为参照架设一座座以冲天斜拉柱为支撑、高悬于自然路口上空的摩天路口转盘,该摩天斜拉段轨与摩天路口转盘借助冲天斜拉柱及斜拉索分段组合成高悬于大街小巷地面马路上空、可供机动车辆行驶、有人有梯或无人无梯、可以行车可以停车的双能摩天马路。
方案中,“摩天”是指“摩天斜拉段轨”及“摩天路口转盘”的高度一般高过人行道上树木、电线杆、过街天桥、高架立交桥或其它障碍物的高度,甚至可高过人行道两边最高建筑物屋顶或最低建筑物屋顶,从而构成“树顶马路”“桥顶马路”“屋顶马路”“摩天马路”;此外,不反对架设超低“摩天马路”,即“摩天斜拉段轨”及“摩天路口转盘”的高度低于树顶、电线杆等障碍物的高度。方案中,“冲天”是指“斜拉柱”的高度远远高过“摩天斜拉段轨”及“摩天路口转盘”的高度,即远远高过“摩天马路”的高度。方案中,“分段组合”是指一段段“摩天斜拉段轨”只有借助一座座“摩天路口转盘”才能组合成覆盖城区大街小巷的“摩天马路”,即相邻两段“摩天斜拉段轨”之间(即每个路口)均可设一座“摩天路口转盘”;且“分段组合”中的“段”相当于相邻两个路口之间的“自然路段”(有多少个“自然路段”,就可架设多少段“摩天斜拉段轨”),上述“转盘”一般位于十字路口、三叉路口、二叉路口、末梢路口或断尾路口等“自然路口”(有多少个自然路口就可架设多少个“摩天路口转盘”)。方案中,“以冲天斜拉柱为支撑”是指“摩天斜拉段轨”及“摩天路口转盘”以“冲天斜拉柱”或“斜拉索”为斜拉支撑或直拉支撑或悬吊支撑(或是指“摩天路口转盘”以“冲天斜拉柱”的下半部分为底柱支撑)。方案中,“以大街小巷一个个自然路段为参照”是指一段“摩天斜拉段轨”的长度与位于其下方的一段地面人行道或一段地面马路的长度大致相当;或是指位于两路口之间一段“摩天斜拉段轨”的长度相当于位于两路口之间一段地面人行道或一段地面马路的长度;且“摩天斜拉段轨”一般位于直行马路或弯行马路的中央正上方(也可位于直行马路、弯行马路的斜上方);由于一段人行道的长度一般不会太长,就决定了一段斜拉段轨的长度也不会太长,因而,对位于斜拉段轨两端(即位于两个路口)的斜拉柱不会产生太大的承重压力(注:一段斜拉段轨一般只需由四根斜拉柱及多条斜拉索提供支撑,这四根斜拉柱的分布位置大致相当于一段矩形地面马路的四个角的位置)。方案中,“以大街小巷一个个自然路口为参照”是指“摩天路口转盘”位于地面自然路口正上方高空中(以典型十字路口为例,四根斜拉柱的四个脚位于十字路口四个角的人行道上,而不是位于十字路口马路上,这样不仅一根斜拉柱可为两条垂直交叉马路提供共用支撑,而且斜拉柱不占用马路只占用人行道,而且借助马路两侧斜拉柱及斜拉索的“对称性”,刚好可将斜拉段轨悬空置于地面马路正上方)(以非典型不对称十字路口为例,借助马路两侧斜拉柱及斜拉索的“不对称性”,也可将斜拉段轨悬空置于地面马路正上方)(换句话说,斜拉柱一般扎根于地面路口马路边线之外,斜拉段轨一般高悬于地面马路正上方)。方案中,“高悬于地面马路上空”是指“摩天斜拉段轨”既可以位于地面马路正上方,也可以位于地面马路斜上方(比如遇到非笔直马路时,“摩天斜拉段轨”也可以位于弯行马路斜上方;又比如遇到笔直马路及错位路口时,“摩天斜拉段轨”也可以位于直行马路斜上方);这种偏离马路中央现象不仅不是什么缺点,反而说明在高空架设“摩天斜拉段轨”的高度灵活性,摩天越高,允许偏离的空间越大(甚至可以偏到高层楼顶上方或高架桥顶上方,实现楼顶马路、桥顶马路)(在弯行路段不允许偏离时,应在弯道处设置带斜拉索的中间斜拉柱或不带斜拉索的中间支撑柱)。方案中,“机动车辆”一般是指小型机动车辆,包括小骄车、私家车、出租车、公务车、商务车等低底盘低车身低车宽低载重低重心小型汽车,也不反对包括大型机动车辆在内的所有机动车辆;如果只想让小型汽车进入“摩天马路”,可以在“引桥入口”处设置限制性入口,比如限制车高、车重、车宽等等。方案中,采用“摩天”设计方案好处有五,一是完全可以忽略人行道上树木、电线杆等几乎所有障碍物(基本无动迁),甚至不再把轻轨或高架桥当障碍物(想多高有多高,零动迁);二是对于并非笔直的人行道、街道或马路,仍然可以笔直地横空架设“位于地面马路斜上方、路口对路口的摩天斜拉段轨”或分小段在少数拐弯处架设带斜拉索的中间斜拉柱或不带斜拉索的中间支撑柱;三是减小摩天斜拉段轨对地面机动车道遮阳面,摩天越高,遮阳面越小;四是只有采用“摩天”设计,才更有利于“斜拉”设计(包括“斜拉柱”“斜拉索”“斜拉段轨”),才不需要在人行道上或马路两侧架设太多支撑,只需一柱擎天或多柱擎天,凭空架设;采用“斜拉”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做到柱轨分身(包括两端分身和两侧分身,“两端分身”是指“摩天柱脚近在路口,摩天马路远跨路空”;“两侧分身”是指“摩天柱脚选在道路两边,摩天马路选在道路中央”);上述“一柱擎天”适用于笔直马路或较短路段,上述“多柱擎天”适用于非笔直路段或较长路段(比如一条七弯八拐的非笔直街道,需要在人行道上或马路两侧少数弯道处架设带斜拉索的中间斜拉柱或不带斜拉索的中间支撑柱,其中,“中间斜拉柱”包括“位于地面马路中央的单脚支撑型中间斜拉柱”或“位于地面马路两边的双脚支撑型中间斜拉柱”);五是方便将“斜拉段轨”“斜拉柱”“斜拉索”“中间轨”“中间柱”“引桥”设计成制式构件,如制式轨、制式柱、制式索、制式引桥,从而大大加快建设工期,大大降低建设成本;总之,采用“摩天”设计方案一般不存在太大动迁压力,且可以采用制式构件快速架轨,即使存在少量动迁也一般集中在自然路口。方案中,“摩天路口转盘”上可设置红绿灯,全路段可设置监控器。方案中,“引桥出入口”是指“摩天斜拉段轨”能通过水平引桥或斜坡引桥直接通向大街小巷现有停车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摩天停车场),进而间接通向地面马路(“间接”模式能确保“摩天马路”与“地面马路”无直接交叉,即互不添堵;在此,可以把“摩天马路”看成是一条独立于“地面马路”的封闭式天路)。方案中,由于“引桥”不是“摩天马路”的固定组成部分,因此最好不要由“冲天斜拉柱”及“斜拉索”为“引桥”提供拉力支撑,而是应该由与“冲天斜拉柱”及“斜拉索”无关的独立柱或独立索为“引桥”提供拉力支撑(这是考虑到引桥出入口位置并不固定,如果由“冲天斜拉柱”及“斜拉索”向引桥提供拉力支撑,容易造成“摩天马路”拉力失衡或不易控制“摩天马路”拉力平衡)。方案中,“斜拉索”(或称斜拉杆)包括对称斜拉索、非对称斜拉索、跨边斜拉索、同边斜拉索、交叉斜拉索、远端斜拉索、近端直拉索、段轨斜拉索、转盘斜拉索、转盘直拉索、跨柱斜拉索、柱内直拉索、垂直悬吊索、双面斜拉索、单面斜拉索等等。方案中,“斜拉索”包括水平路段五五开对称斜拉索或斜坡路段三七开不对称斜拉索或末梢路段零九开一边倒斜拉索(“三七开”只是泛指,也可以是二八开,四六开及其它比例)(以“三七开不对称斜拉索”为例,在一段爬坡路段“摩天斜拉段轨”的上坡段设七根斜拉索并由位于坡段上方路口的“冲天斜拉柱”提供支撑,在该“摩天斜拉段轨”的下坡段只设三根斜拉索并由位于坡段下方路口的“冲天斜拉柱”提供支撑)(以“末梢路段零九开一边倒斜拉索”为例,在末梢路段或断尾路段最后路口处不设“冲天斜拉柱”只设不带斜拉索的“摩天支撑柱”,该摩天支撑柱的高度与“摩天马路”的高度平齐,远远低于“冲天斜拉柱”的高度,比如在末梢路段“摩天斜拉段轨”上也许有九根或九十根斜拉索[概指],但全部倒向另一路口“冲天斜拉住”,没有一根倒向最后路口“摩天支撑柱”上,因为“摩天支撑柱”不带斜拉索)。方案中,“冲天斜拉柱”既可以是分离柱,也可以是组合柱,既可以是轻型柱,也可以是压重柱,既可以是轻顶柱,也可以是压顶柱,既可以是路口柱,也可以是中间柱,既可以是斜置柱,也可以是竖置柱(其中,斜置柱更适合于末梢路段或断尾路段);比如,在典型十字路口,可以将摩天转盘与四段斜拉段轨“死绞”或“活绞”在一起,压在四根斜拉柱上,从而让四根斜拉柱成为一根组合柱,且能产生巨大的压重效果,压重越大,斜拉越牢固越隐定越有力(但压重法只是相对的,应结合多种方法)。方案中,“大街小巷”指所有能行驶机动车辆的马路或街巷包括末梢路或断尾路(在极小街巷或最小街巷架设的“摩天马路末梢路或断尾路”至少可兼作摩天停车场使用),至少包括带有红绿灯或斑马线的大小马路。方案中,“无人无梯”摩天马路是指“摩天马路”不设行人入口、不设垂直升降电梯,不允许行人进入“摩天马路”(或只设“只许人下不许人上的单向梯”)。方案中,“有人有梯”摩天马路是指在“摩天路口转盘”处设有行人入口、设有垂直升降电梯,允许行人进入“摩天马路”(以典型十字路口为例,四根冲天斜拉柱旁设有四座摩天垂直升降电梯,既可以一柱一电梯,也可以一柱多电梯,且在条件有限时不反对采用多柱一电梯)(在此建议,最好选择“无人无梯摩天马路”,也不反对在某一路段为“无人无梯摩天马路”,在另一路段为“有人有梯摩天马路”)。方案中,“摩天马路”可以包括“摩天超车道”“摩天行车道”“摩天停车道”等不同车道,也不反对包括大车专用道及人行道。方案中,“双能”是指摩天马路既可以行车也可以停车(尤其在车流量很少的末梢路段架设的“摩天马路”可以兼作“摩天停车场”)(总之,“摩天马路”的双能作用与“地面马路”的双能作用一样,即“车流量大的路段以行车为主、车流量少的路段以停车为主”)。方案中,“摩天马路”也可以简称“封闭式天轨”或“封闭式天路”或“天轨”或“天路”。
上述方案中之所以采用“分段组合模式”“自然路段模式”“自然路口模式”“斜拉模式”设计,一是因为,只有采用“斜拉模式”(而非底柱支撑模式),就不愁没有足够的场地或空间在原有的大街小巷自然路口上空或自然路段上空就近架设斜拉柱、斜拉轨、摩天马路,无需考虑重新征地,动迁少,投资小,工期快;二是因为,只有采用“分段组合模式”才能以自然路段为“摩天路段”,以自然路口为“摩天路口”,分段组合后天然覆盖大街小巷,天然覆盖百姓社区;三是因为只有采用“自然路口模式”(即“自然路柱模式”),才能尽量做到“自然路口少动迁,自然路段零动迁”或尽量做到“虽在自然路口有动迁,但自然路段无动迁”,才能做到无需考虑重新征地,动迁少,投资小,工期快。
本发明可以采用“截轨”设计或“跨轨”设计,即以“人工路段”代替“自然路段”,以“人工路口”代替“自然路口”。“截轨”设计是指,当某一段“摩天斜拉段轨”很长时(即原有人行道或马路即自然路段本身就很长时),可以将一个自然路段截短为多个人工路段,即可以将该段长长的“摩天斜拉段轨”进一步截断成多段较短的“摩天斜拉段轨”(截轨)并插入一座或多座中间斜拉柱(相当于“人工路口”),中间斜拉柱包括“位于地面马路中央的单柱支撑型中间斜拉柱”或“位于地面马路两边的双柱支撑型中间斜拉柱”。与上述将摩天斜拉段轨由长变短(截轨)描述相反,“跨轨”设计是指,可以“将摩天斜拉段轨由短变长”,可以将多个自然路段合为一段长长的人工路段,即本发明不反对跨多个路段只设一段“摩天斜拉段轨”(跨轨),不反对跨多个路口只设一座“摩天路口转盘”,即,不反对只在主要干道架设“摩天马路”(跨轨),以提高“摩天马路”跨行路段通行效率或节省投资成本,但这样的“摩天马路”(跨轨)将离大街小巷百姓家门口相对较远,这样的“摩天马路”(跨轨)在城区大街小巷的覆盖率将大大降低,这样的“摩天马路”(跨轨)在家门口服务的人群将大大减少。故本发明最好不要采用“截轨”设计,更不要采用“跨轨”设计,最好只采用“原轨”设计(即既不采用“截轨”设计,也不采用“跨轨”设计,而是采用“自然路段”“自然路口”设计,即原有“自然路段”有多长算多长,“摩天斜拉段轨”不截短不加长)。“跨轨”越长,行驶速度可以越快,“跨轨”超长时相当于一条只设少量路口的高速公路,故“跨轨”设计可直接应用于架设“高速摩天马路”(只是与“城市交通微循环”背道而驰)。
本发明在所有“三叉路口”(即丁字路口)、“二叉路口”(即弯道口)、“一叉路口”(即末梢路口或断尾路口)均应参照“十字路口”架设“摩天路口转盘”,即“十字路口”为四柱四边摩天路口转盘(或多柱多边摩天路口转盘),其它类型路口“柱数、边数”因地制宜;遇路口必架转盘,遇路段必架斜拉段轨,才能形成无缝摩天马路;且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摩天斑马线,以便模拟地面斑马线。这里的“柱”指“冲天斜拉柱”,这里的“边”指假想的“摩天斑马线”(即红灯路口停车线)。
由于本发明采用“分段组合”模式,故本发明可单独应用于改造现有道路某一孤立路段,本发明各个“摩天斜拉段轨”均能独立发挥作用,互不影响。即使不得不放弃在某一路段建设“摩天马路”,也不影响只在其它邻近路段建设“摩天马路”;即使不得不放弃在某一偏远路段建设“摩天马路”,也不影响先在几条主要路段建设“摩天马路”;即使在某一路段不得不建超窄“摩天马路”,也不影响在其它路段建超宽“摩天马路”;即使在某一较窄路段不设大车专用道及人行道,也不影响在其它较宽路段专设大车道及人行道;即使在某一区域架设的摩天马路低于树木或电线杆高度,也不影响在其它区域架设的摩天马路远远高于树木或电线杆高度;即使只是在十条主要道路中各挑选一小段建设“摩天马路”,也不影响这些孤立建成的“摩天马路”独自发挥作用;即使某一路段“摩天马路”遭遇地震、台风等意外破坏,也不影响其它路段“摩天马路”正常运行;即使先期工程架设超宽超重超豪华“摩天马路示范路段”,也不影响后期工程架设超窄超轻超实用“摩天马路经济路段”。本发明各个分段“摩天马路”的工程验收也不需同时进行,而是可以分段验收,并且谁先验收,谁先受益。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议优先在中心城区或主要干道建设“摩天马路”(中心城区或主要干道也是“城市交通微循环”的一部分,位于中心城区或主要干道附近的居民小区或普通百姓将首先受益)。
本发明中,如果机动车只是在一两段“摩天斜拉段轨”行驶,看不出有什么明显优势,但当机动车从一段段“摩天斜拉段轨”和一座座“摩天路口转盘”远行驶过时,本发明的优势才会更加明显,至少会感觉到“家门口也能坐天轨,真方便”;至少会感觉到“走过了这么多路口,没有遇到一个行人,真安全”(指无人无梯摩天马路);至少会感觉到“走过了这么多路口,没有遇到一辆大车,真安全”(大车走地面路,行人走地面路,小车走摩天路);至少会感觉到“在大街小巷开车不再那么堵了”(大车走地面路,行人走地面路,小车走摩天路);至少会感觉到“私家车小街小巷乱停乱靠不再发生了”(因为处处是专业停车场);至少会感觉到“小车越来越多了,大车越来越少了,马路越来越通畅了,在红灯路口等待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平均车速越来越快了”(虽然瞬间车速并没有加快)。
本发明如果出现“摩天马路拥堵不堪”现象,正好能说明“摩天马路”在与其它交通道路的竞争中已脱颖而出,成了人们出行的热选。一开始,人们也许会非议大街小巷布满“天轨”是否有煞风景,但是,当人们走出城市深井看到摩天胜景时,当人们在家门口也能快车进出时,当人们在阳光大道放眼远眺顿感心情舒畅时,当人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摩天观光摩天兜风时,一切非议定会烟消云散;甚至“财力物力压倒一切”“量力而行压倒一切”的保守观念会悄然变成“人定胜天压倒一切”“百姓出行压倒一切”的全新观念。
本发明能极大提高大街小巷“天轨”覆盖率,极大提高大街小巷出行效率。本发明能通过引桥直通大街小巷停车场,与地面马路无交叉(即互不添堵),自成封闭式天路。本发明能以自然路口冲天斜拉柱为支撑,依自然路段凭空建摩天路段,依自然路口就地建摩天路口,不需另外征地,故成本低、动迁少、工期短。本发明能以制式构件快速架轨。本发明不是在野外或河道施工,高空作业难度小。本发明能成倍缓解“大街小巷城市交通微循环”压力。 

Claims (10)

1.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其特征是,在大街小巷自然路口架设带有斜拉索的冲天斜拉柱,以大街小巷一个个自然路段为参照架设以冲天斜拉柱为支撑、带有引桥出入口、高悬于地面马路上空的一段段摩天斜拉段轨,以大街小巷一个个自然路口为参照架设一座座以冲天斜拉柱为支撑、高悬于自然路口上空的摩天路口转盘,该摩天斜拉段轨与摩天路口转盘借助冲天斜拉柱及斜拉索分段组合成高悬于大街小巷地面马路上空、可供机动车辆行驶、有人有梯或无人无梯、可以行车可以停车的双能摩天马路。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引桥出入口”是指“摩天斜拉段轨”能通过水平引桥或斜坡引桥直接通向大街小巷现有停车场,进而间接通向地面马路。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机动车辆”一般是指小型机动车辆,也不反对包括大型机动车辆。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斜拉索”包括对称斜拉索、非对称斜拉索、跨边斜拉索、同边斜拉索、交叉斜拉索、远端斜拉索、近端直拉索、段轨斜拉索、转盘斜拉索、转盘直拉索、跨柱斜拉索、柱内直拉索、垂直悬吊索、双面斜拉索、单面斜拉索等等。
5.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斜拉索”包括“水平路段五五开对称斜拉索”或“斜坡路段三七开不对称斜拉索”或“末梢路段零九开一边倒斜拉索”。
6.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冲天斜拉柱”既可以是分离柱,也可以是组合柱,既可以是轻型柱,也可以是压重柱,既可以是轻顶柱,也可以是压顶柱,既可以是路口柱,也可以是中间柱,既可以是斜置柱,也可以是竖置柱。
7.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该“摩天马路”可以采用“截轨”设计或“跨轨”设计,即以“人工路段”代替“自然路段”,以“人工路口”代替“自然路口”,且“跨轨”设计可直接应用于架设“高速摩天马路”。
8.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该“摩天马路”可设有“带斜拉索的中间斜拉柱”或“不带斜拉索的中间支撑柱”或“不带斜拉索的末梢支撑柱”。
9.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该“摩天马路”可单独应用于改造现有道路某一孤立路段。
10.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特征是该“摩天马路”可以包括“摩天超车道”“摩天行车道”“摩天停车道”等不同车道,也不反对包括大车专用道及人行道。
CN201410021853.3A 2014-01-17 2014-01-18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Withdrawn CN1037264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1853.3A CN103726423A (zh) 2014-01-17 2014-01-18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9721 2014-01-17
CN201410019721.7 2014-01-17
CN201410021853.3A CN103726423A (zh) 2014-01-17 2014-01-18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6423A true CN103726423A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50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1853.3A Withdrawn CN103726423A (zh) 2014-01-17 2014-01-18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264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5396A (zh) * 2015-04-19 2015-09-09 鲁正祥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CN106480796A (zh) * 2016-11-27 2017-03-08 鲁正祥 大街小巷摩天斜拉全城纯平天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0001A (ja) * 1999-02-19 2000-09-05 Hitachi Zosen Corp オーバーブリッジ
JP2003055912A (ja) * 2001-06-08 2003-02-26 Taisei Corp 平面交差部の立体交差化方法および高架橋
CN1888313A (zh) * 2006-07-14 2007-01-03 梁学宝 城市公路主副道塔式转向立交桥
CN102367643A (zh) * 2011-02-25 2012-03-07 吴长峰 钢构斜拉悬索高架路主结构
CN102425090A (zh) * 2011-12-28 2012-04-25 陈清伟 可集约利用土地并能避免交通堵塞的城市立体道路
CN202559225U (zh) * 2012-05-03 2012-11-28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独塔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0001A (ja) * 1999-02-19 2000-09-05 Hitachi Zosen Corp オーバーブリッジ
JP2003055912A (ja) * 2001-06-08 2003-02-26 Taisei Corp 平面交差部の立体交差化方法および高架橋
CN1888313A (zh) * 2006-07-14 2007-01-03 梁学宝 城市公路主副道塔式转向立交桥
CN102367643A (zh) * 2011-02-25 2012-03-07 吴长峰 钢构斜拉悬索高架路主结构
CN102425090A (zh) * 2011-12-28 2012-04-25 陈清伟 可集约利用土地并能避免交通堵塞的城市立体道路
CN202559225U (zh) * 2012-05-03 2012-11-28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独塔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5396A (zh) * 2015-04-19 2015-09-09 鲁正祥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CN106480796A (zh) * 2016-11-27 2017-03-08 鲁正祥 大街小巷摩天斜拉全城纯平天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9063B2 (en) Multi-story crossroad and its traffic method with intensive land use and multiple functions
CN102619366A (zh) 横跨道路上空设置的能驾车直停式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JP6093871B2 (ja) 都市交差路構造
CN101316965A (zh) 交通管制交叉点
KR20060088117A (ko) 일종의 전부 입체화한 도시도로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을도입한 교통방법
CN101338542A (zh) 叉路口全绿交通分流系统
CN202559800U (zh) 横跨道路上空能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
CN1916281A (zh) 交叉路口车辆及行人地下分流系统
CN204919247U (zh) 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
CN103088734B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103726423A (zh)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CN103161108A (zh) 一种交叉路口桥
CN104895396A (zh)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CN105714632A (zh) 密柱窄跨低层高式城市穿越架高路
CN202898924U (zh) 主干路l型与支道联接行人、车辆无障碍桥隧立交组合
CN102900000B (zh)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CN103758002A (zh) 摩天斜拉正负立交快速直达单车天轨
CN203096539U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205741808U (zh) 密柱窄跨低层高式城市穿越架高路
RU2286417C2 (ru) Комплекс-разделитель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и пешеходных потоков на перекрестке дорог
AU2019100921A4 (en) Improved North East Link
CN203160082U (zh) 一种交叉路口桥
CN207739083U (zh) 一种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RU141316U1 (ru) Обществе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музейного и/или выставочного центра, возводимый над станцией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зоны обратной засыпки грунтом
CN1378016A (zh) 三层式立交桥和小型车立交桥及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