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095A - 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095A
CN103718095A CN201280039327.9A CN201280039327A CN103718095A CN 103718095 A CN103718095 A CN 103718095A CN 201280039327 A CN201280039327 A CN 201280039327A CN 103718095 A CN103718095 A CN 103718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
partition wall
adhesive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93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69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78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69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78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69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78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8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02F1/168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having two or more microcells partitioned by walls, e.g. of microcup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提供耐久性、显示特性、生产率优秀的高品质的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该电泳显示板(A)的构成为:例如,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10)的透光性的电极面(11)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20),将电泳墨(25)填充到蜂窝状结构体(20)内部,将形成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薄膜(35)贴合于上述蜂窝状结构体(20)的上表面。

Description

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显示器的低耗电化、薄型轻量化、柔性化等需求增加,作为其中之一的电子纸受到关注。已知作为这种电子纸之一的使用电泳墨等电泳显示装置。
通常,电泳显示装置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将包含至少一片透明电极基板的两片电极基板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相对地配置的电极之间设有电泳墨,形成显示面板。然后,通过对该显示面板施加电场而能够在透明电极面上显示内容。
该电泳显示装置是通过控制电场的方向来使电泳墨中的电泳颗粒移动、而能够得到期望的显示内容的显示介质,具有低成本、视角与通常的印刷物一样大、耗电小、具有显示存储性等优点。
在这样的电泳显示装置中,已知一种如下的电泳显示装置:使用的是电泳显示板(前板,日文:フロントプレーン),该电泳显示板粘贴于各种电极基板(背板,日文:バックプレーン)。所使用的电泳显示板无需直接在背板(TFT、分段基板(日文:セグメント基板)等)上形成分隔壁(肋),此外,能够与各种背板进行任意组合来使用,进一步而言,能够以大面积、卷到卷的方式进行大量生产,能够在无需迎合背板的尺寸情况下生产,能够根据需要来切断使用。该电泳显示板构成为: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有电泳墨层。
在构成为这样的结构的电泳显示装置中,例如,作为用于制造电泳显示器的密封方法,已知如下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方法包括:a)将电泳流体填充到一组微杯矩阵中(日文:マイクロカップ);b)利用密封组合物(密封液)覆盖电泳流体,该密封组合物(密封液)包含热塑性弹性体、以及表现为与收容于单元内的电泳流体之间不具有混溶性的、比重比电泳流体的比重小的溶媒或者溶媒混合物;以及c)使密封组合物(密封液)干燥以形成密封层。
但是,在该制造方法中,虽然在对密封液进行涂敷或者喷涂等覆盖后使之固化,但存在如下问题:在电泳流体的比重比密封组合物的比重低的情况下,密封液在固化前就从表面下沉,从而无法密封电泳流体等。
另一方面,已知如下图像显示介质的制造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为了提供一种精度优秀、成本便宜、能形成分隔壁的、浓度不均匀程度低、分辨率高、高画质的图像显示介质的制造方法,该图像显示介质的制造方法具有至少2片相对的基板和设置于上述基板之间的分隔壁,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显示介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上述分隔壁的截面的靠图像显示侧的端部宽度a和靠与上述图像显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宽度b之间的比值(a/b)为0.8以下的方式一体成型分隔壁的工序。
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将设置于至少2片相对的基板之间的分隔壁的靠图像显示侧的端部宽度a和靠与上述图像显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宽度b之间的比值(a/b)设为0.8以下,从而使分隔壁的端部宽度朝向图像显示侧(前面板侧)去而变窄来确保图像显示侧的开口率和作为分隔壁的强度,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不在作为背板的TFT、分段基板等的各种电极基板上直接形成分隔壁,而是将电泳显示板(前板)贴于背板,使分隔壁的端部宽度朝向与图像显示侧相反一的侧的背板侧去而变窄来进一步提高电泳墨的密封性,因此,两者的技术思想(结构以及其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969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实施例、图4、图5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08107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实施例、图1、图7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而做成,其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该问题,并以低成本提供一种耐久性、显示特性、生产率优秀的高品质的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等而进行了潜心研究,其结果是: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将电泳墨填充到该蜂窝状结构体内部,将特定结构的薄膜贴合于上述电泳墨层,从而发现能够得到上述目标电泳显示板,此外,发现使用该电泳显示板并将其层叠于任意的基板,从而能够得到上述目标电泳显示介质,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具有接下来的(1)~(16)的技术方案。
(1)一种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并将电泳墨填充到该蜂窝状结构体内部,将形成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薄膜贴合于上述电泳墨层。
(2)根据上述(1)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对于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从透光性的电极面侧朝向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去,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变窄。
(3)根据上述(2)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分隔壁的短轴的靠密封粘接层侧或者靠密封粘合层侧的宽度比电泳墨层所包含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上形成有比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的间隙。
(5)一种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并将电泳墨填充到该蜂窝状结构体内部,将形成有密封前体层的薄膜贴合于上述电泳墨层后,使该密封前体层固化,从而形成密封层进而将电泳墨层密封,之后,从密封层剥离上述薄膜。
(6)根据上述(5)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对于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从透光性的电极面侧朝向密封层去,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变窄。
(7)根据上述(6)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分隔壁的短轴的靠密封粘合层侧的宽度比电泳墨层所包含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
(8)根据上述(5)~(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上形成有比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的间隙。
(9)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根据上述(5)~(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电泳显示板的密封层的外表面形成有粘接层或者粘合层。
(10)一种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并将电泳墨填充到该蜂窝状结构体内部,将形成有粘接层的密封薄膜贴合于上述电泳墨层后,通过使该粘接层固化而将电泳墨层密封。
(11)根据上述(10)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对于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从透光性的电极面侧朝向密封薄膜侧去,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变窄。
(12)根据上述(11)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分隔壁的短轴的靠密封粘合层侧的宽度比电泳墨层所包含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
(13)根据上述(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上形成有比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的间隙。
(14)进一步而言,根据上述(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电泳显示板的密封层的外表面形成有粘接层或者粘合层。
(15)一种电泳显示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电泳显示介质是通过将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的薄膜剥离而贴合在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基板上而形成的。
(16)一种电泳显示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电泳显示介质是通过将上述(9)或者(14)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借助粘接层或者粘合层贴合在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基板上而形成的。
采用本发明,以低成本提供一种耐久性、显示特性、生产率优秀的高品质的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概略纵剖视图、(b)是(a)的放大概略纵剖视图。
图2的(a)~图2的(c)是逐个工序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图3的(a)是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朝向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侧去变窄的情况的说明图,(b)是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朝向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侧去不变窄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4的(a)~(d)是表示分隔壁的短轴的各形状(纵截面形状)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的(a)~(c)是表示由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的一个例子(井字形状型)的局部俯视图、局部主视图、局部立体图。
图6的(a)~(c)是表示由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的另一个例子(六边形形状型)的局部俯视图、局部主视图、局部立体图。
图7是说明使用由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六边形形状型)的电泳墨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的(a)和(b)是说明在由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六边形形状型、井字形状型)的各单元上形成了连通孔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的(a)是表示剥离电泳显示板的剥离薄膜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b)是表示在从电泳显示板将剥离薄膜剥离了的状态下,贴合背板(TFT、分段基板等)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电泳显示板的概略纵剖视图、(b)是(a)的放大概略纵剖视图。
图11的(a)~图11的(d)是逐个工序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图12的(a)是表示剥离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的剥离薄膜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b)是表示在从电泳显示板上剥离了剥离薄膜的状态下,贴合背板(TFT、分段基板等)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的概略纵剖视图、(b)是(a)的放大概略纵剖视图。
图14的(a)~图14的(c)是逐个工序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借助形成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的外表面的粘接层或者粘合层、贴合背板(TFT、分段基板等)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要素。
在本发明中,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并将电泳墨填充到该蜂窝状结构体内部,通过将以下详细描述的、构成为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为各特定结构的薄膜贴合于上述电泳墨层,而构成各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此外,电泳显示介质是将各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的薄膜剥离等并贴合于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基板上而形成的。
(第1实施方式、图1~图9)
图1~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概略纵剖视图和其放大概略纵剖视图,图2是逐个工序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构成本第1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A具有:透光性的电极面11,其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10;蜂窝状结构体20,其在该透光性的电极面11上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构成;电泳墨(层)25,其填充于该蜂窝状结构体20;薄膜35,其形成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
透光性的基板材料10只要是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即可,例如能够列举出玻璃、石英、蓝宝石、MgO、LiF、CaF2等透明的无机材料、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有机高分子的树脂薄膜或者陶瓷等。
优选的是,为了以卷到卷的方式生产、大面积化,使用具有柔性的树脂薄膜。
透光性的电极面(电极层)11例如能够使用ITO、ZnO、SnO2等透明导电性材料、铝(Al)、金(Au)、铂(Pt)、铜(Cu)、银(Ag)、镍(Ni)、铬(Cr)等金属来形成。另外,PODET/PVS、PODET/PSS等导电性聚合物、氧化钛系、氧化锌系、氧化锡系等透明导电材料亦可。这些材料可以通过蒸镀、离子镀、溅射等方法来形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透光性的电极面11上,形成有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20。例如,对具有恒定厚度的PET薄膜等的绝缘性树脂材料进行激光加工,形成正方形、六边形、圆形等形状,将其粘接于电极面11上,从而能够形成蜂窝状结构体20。此外,在电极面11上形成了光固化性的绝缘层后,将该绝缘层通过光刻法图案化,从而能够形成蜂窝状结构体20。此外,在电极面11上形成热塑性的绝缘性树脂材料,能够利用如热压纹这样的方法形成蜂窝状结构体20。需要说明的是,分隔壁15根据其形状、目的的不同,有被称为间隔物、柱、壁、肋等情况。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的形状是从透光性的电极面11侧向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侧分隔壁15的短轴的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15的纵截面为三角形形状(等腰三角形形状)。
更加优选的是,分隔壁15的靠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侧的短轴(顶部)的宽度比后述的电泳墨25所包含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具体而言,如图3的(a)所示,以在填充电泳墨时顶部的宽度使电泳颗粒不残留在分隔壁15的顶部15a之上的方式将顶部15a缩窄。如图3的(b)所示,在填充电泳墨时,如果顶部的宽度使电泳颗粒残留在分隔壁15的顶部15b之上,就会妨碍分隔壁15与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粘接,因此有必要除去(清理)电泳颗粒,如图3的(a)所示,通过分隔壁15的短轴(顶部)15a的宽度比所使用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特别优选的是,通过该宽度比电泳颗粒的最小的颗粒直径还小,从而能够省略电泳颗粒的除去(清理)工作,此外,因为顶部15a进入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时的错位,而且,因为能够有助于获得接触面积,所以使密封性变得优秀。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附图标记26和附图标记27表示各种电泳颗粒,附图标记26表示黑颗粒(含有炭黑的树脂颗粒)、附图标记27是白色颗粒(氧化钛颗粒)。
作为该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的纵截面形状,只要是分隔壁15的短轴的宽度向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侧去而逐渐变窄的形状即可,例如,能够列举图4的(a)~图4的(d)的各截面形状等。在这样的各形状的情况下,期望各分隔壁15的各顶部15a的宽度比所使用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特别优选的是,比电泳颗粒的最小的颗粒直径还小。
此外,如图1的(b)所示,作为分隔壁15的靠电极面11侧的短轴的长度X,虽然根据电泳墨种类、电泳显示介质等的不同进行改变,但为了充分确保显示面的开口率,优选的是,在20μm以下。此外,作为分隔壁15的高度,优选的是,比被填充的电泳墨层20的高度Y(20μm~40μm)高一些。
借助在具有上述透光性的电极面11上竖立设置的分隔壁15、15…而构成形成了多个小室(单元16、16…)的蜂窝状结构体20。这些单元16利用分隔壁15而各自分隔开,能够以圆形、矩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各种各样的形状进行设置。
图5和图6表示由上述的纵截面为三角形形状(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所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20的一个例子和其他例子,图5表示井字状型的蜂窝状结构体20,图6表示六边形形状型的蜂窝状结构体20。
如图2的(b)所示,向形成在上述电极面11上的蜂窝状结构体20填充电泳墨25。作为填充该电泳墨25的方法,只要是以下的能够向单元内填充墨的方法,就能够使用各种方法,例如,利用模涂覆机(日文:ダイコーター)等进行涂覆,也可以通过与棒涂覆机、刮刀、点涂辊(日文:バーコーター、ドクターブレード、コンマロール)等略微接触而使在电极基板的任意位置配置的电泳墨25涂覆开来,或是使用丝网印刷等的印刷法,或者基于喷墨、分配器的填充等。
作为所使用的电泳墨25,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只要含有溶剂以及至少1种以上的电泳颗粒等的溶媒即可。
作为能够使用的电泳颗粒,例如能够使用有色或者无色(白色)的无机颜料颗粒、有机颜料颗粒、高分子微颗粒等,也能够将这些单独(1种)或者2种以上混合来使用。此外,也可以是亲油性表面处理过的微颗粒。
作为能够使用的电泳墨25的一个例子,可以由带正电的白色颗粒、带负电的黑颗粒、以及分散这些颗粒的溶剂(溶媒)来形成。白色颗粒可以使用氧化钛等白色颜料、白色的树脂颗粒、或者被着色为白色的树脂颗粒等。黑颗粒可以使用钛黑、炭黑等黑色颜料、被着色为黑色的树脂颗粒等。对于这些颗粒,可以在能够对比显示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使用各种颜色的颗粒,也能够设为白和红、白和蓝、黄和黑等这样的组合。另外,也能够形成使用仅白颗粒或仅黑颗粒这样的仅一种带电颗粒的构成。
期望这些电泳颗粒使用平均颗粒直径为0.05μm~20μm的电泳颗粒,特别优选的是,平均颗粒直径为0.1μm~10μm的电泳颗粒。此外,相对于电泳墨总量,这些微颗粒的合计含有量,优选的是,5质量%~95质量%,更加优选的是,10质量%~80质量%。
此外,作为溶媒,例如能够分别单独使用烃系、芳香族系、酯系、酮系、萜烯系、醇系、硅酮系、氟系等的溶剂,或者将2种以上上述溶剂混合来使用。作为这些溶媒的含有量,能够根据所使用的电泳颗粒、溶媒种类而适当选择,相对于电泳墨总量,优选的是,含有20%~80%的溶媒;更加优选的是,含有35%~65%的溶媒。
此外,作为电泳墨25,在除了溶媒和1种以上的电泳颗粒也可以进一步含有分散剂、电荷控制剂。作为能够使用的分散剂,能够列举出通常使用的各种分散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例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等,但不限于这些分散剂。作为这些分散剂的含有量,根据所使用的电泳颗粒、溶媒种类来适当决定,相对于电泳墨总量,优选的是,含有0.01%~50.0%的分散剂;更加优选的是,含有0.5%~30%的分散剂。
作为电荷控制剂,能够使用以往电泳墨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电荷控制剂。
在填充该电泳墨25时,优选的是,可以增加对这些基板10的表面进行的提高相对于电泳墨25的润湿性的润湿性调整工序。优选的工序是,使电泳墨25充分遍及到由绝缘性的分隔壁15构成的多个单元16,16…的内壁、角落部分等,将空气等气体从由绝缘性的分隔壁15、15…构成的多个单元16,16…内赶出。
作为该润湿性調整工序。例如,能够列举出执行溶剂处理、酸化处理、碱化处理、臭氧处理、等离子处理、电晕放电处理、UV处理、UV itro处理(日文:UVイトロ処理)、激光处理、电子束处理、离子注入法处理、离子束处理、离子照射处理、底漆处理、表面活性剂处理、溅射处理、PVD(物理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聚合物层形成以及无机层形成的方法等。能够多个组合这些处理方法来使用,并且也不限定于这些处理方法。
此外,为了预先除去基板表面的污渍,利用溶剂进行清洗等处理,例如,通过与利用醇类进行的清洗等组合起来进行清洗,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润湿性的调整。
此外,在填充电泳墨25时,为了尽量不使空气等的气泡进入显示区域内,或者不残留在显示区域内,优选的是,在填充前、填充时、或者填充后,对电泳墨25中溶解的气体、被带入的空气等进行充分脱气而将其除去(环境气氛设为负压环境)。具体而言,在负压环境下进行填充工序,或者在涂覆之后放置在负压环境下。由此,能够促进电泳墨25中的空隙、单元内的空气和电泳墨25之间的置换而减少面板内残留气泡的可能性,此外,能够抑制在基板与形成有后述的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薄膜35贴合后(密封后)其间有气泡混入。
作为填充前的脱气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利用搅拌棒等搅拌电泳墨25的方法、加热方法、边加热边搅拌的方法、利用超声波的方法、利用负压的方法、利用离心力的方法、添加消泡剂等添加剂的方法等,但并不限于此。进一步而言,能够将这些方法组合起来使用。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形成有后述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薄膜35贴合于分隔壁15、15…的上表面,因此即使进行上述脱气工序,由于贴合时的贴合载荷、温度变化导致内部压力变化而使蜂窝状结构体20的分离开的各单元16处于负压状态,如图7所示,容易产生气泡(真空状态、溶媒饱和状态)17、17…。因此,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期望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相交差的部分形成由间隙构成的连通孔18、18…,该间隙比电泳墨25所包含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特别优选的是,比电泳颗粒的最小颗粒直径小。通过形成由电泳颗粒不能穿过去、而溶媒能穿过去的间隙构成的连通孔18、18…,从而使各单元16的内部的局部压力变化因溶媒的移动而分散,并均匀地减轻,进而不易有气泡产生,能够谋求显示特性的提高。此外,上述间隙在比一种颗粒的直径小、比其他颗粒的直径大的情况下,因为一种较大的颗粒将该间隙堵塞,因此对显示产生影响的较小颗粒的移动就不会发生。由上述较小间隙构成的连通孔,优选的是,形成于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相交差的部分,与此相同,在交差部分以外也能设置由较小间隙构成的连通孔。
在图8的(a)中,在由分隔壁15、15…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六边形形状型)20中,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相交差的部分18、18…上,形成有由上述特性的间隙构成的连通孔18、18…。在图8的(b)中,在由分隔壁15、15…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井字形状型)20中,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相交差的部分的每个固定位置上,都形成有由上述特性的间隙构成的连通孔18、18…。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c)所示,在填充了上述电泳墨25的电极面11上,通过使与电极面11相对配置的、形成有用于密封电泳墨25的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薄膜35贴合于各结构体15上表面,能够得到目标电泳显示板A。
作为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如果是能够将电泳墨密封成不从单元内泄漏的程度,并且能够与后述的背板粘接(或者粘合)的材料,就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期望是由高介电常数、低体积电阻率材料构成的聚偏二氟乙烯、聚氨酯、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的聚合物或者聚合物的前体材料。此外,将上述聚合物作为基材聚合物,为了进一步提高介电常数,也能够通过以规定的比例混合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四丁基六氟磷酸铵(TBAHP)等烷基季铵盐、细颗粒钛酸钡、钛酸锶等来构成密封粘接层30。进一步而言,作为上述材料,也能够使用紫外线固化性、热塑性、热固化性、二液固化型、水分固化型、催化剂固化型等的各种材料。
进一步而言,也能在将溶解在溶剂中的聚合物溶液涂敷于薄膜之后,将多余的溶剂除去而使用。
优选的是,将上述各材料适当组合,形成体积电阻率为108Ωcm~1014Ωcm、介电常数为3~11的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
作为该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厚度,根据所使用的电泳墨的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的值、电泳墨层的高度进行变动,但为了能对电泳墨施加充分的电压,且将电泳墨密封,优选的是,密封粘接层的厚度为1μm~10μm;更加优选的是0.5μm~5μm。
此外,所使用的薄膜35为剥离用的薄膜,能够使用在PET、PE、纸等的表面涂敷了硅酮系离型剂、氟系离型剂等而成的所谓的离型片、离型薄膜、离型纸等,在与所使用的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组合方面,能够适宜地决定。
作为在上述薄膜上形成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下方法:使用涂敷机涂敷了将聚合物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成的液体后,除去多余的溶剂而形成密封粘接层的方法;在将称为单体、低聚物的聚合物前体材料与催化剂一起涂敷在薄膜上之后,利用热、光使其聚合物化而形成密封粘接层的方法;在将光固化性材料涂敷在薄膜上之后,照射光而以半固化状态(不进行使之完全固化的程度的照射,而保持了粘接性、粘性的状态)形成密封粘接层的方法,但并不限于这些方法。进一步而言,像热塑性材料与光固化性材料的组合、热固化性材料与光固化性材料的组合等,也能将2种以上的材料混合起来使用。
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具有与分隔壁接触而将电泳墨密封于单元内部的功能,且具有不从薄膜分离而溶解或沉淀于电泳墨中的程度的粘度、硬度等,并且具有与后述的背板的粘接的功能。因此,为了具有上述功能而适当地调整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厚度、粘度、粘接性、硬度等。
作为如下方法:在形成有填充了上述电泳墨25的电极11的基板10上,使与基板10相对配置的、形成有用于密封电泳墨25的上述特性的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薄膜35贴合于各分隔壁15上表面,可以进行如下处理:例如在重叠上具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薄膜35的一端之后,使它们经过相对设置的辊之间而将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贴合于各分隔壁15的上表面,而能够得到图1所示的电泳显示介质板A。
此时,作为贴合的辅助,能够组合利用辊加压、加热、光照射等来执行。
如上所述,基于各种调整而在薄膜上形成了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后,使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贴合于各分隔壁15上表面,从而即使在电泳墨的比重比密封粘接材料(或者密封粘合材料)的比重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密封粘接材料(或者密封粘合材料)不从表面下沉的情况下进行密封。
此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A的薄膜35剥离,并将电泳显示板A贴合在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电极基板(背板)上,能够制造出电泳显示介质,如果进一步设置控制部等就能得到电泳显示装置。
作为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基板,例如,能够列举出TFT基板、分段基板、连续基板等、以往电子纸、电泳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各种电极基板。
图9是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板A的剥离薄膜35剥离(参照图9(a))后,例如,通过使作为背板的TFT基板60贴合于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而能够制造出电泳显示介质。
此时,作为贴合的辅助,能够组合利用辊加压、加热、光照射等来执行。
另外,也能够根据电泳显示介质的用途(使用用途、重写方法等),在基板上贴合其他的透光性电极、非透光性电极、树脂薄膜、树脂、木材、金属、陶瓷、纸、布和/或玻璃。
此外,在基板上使用了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贴合具有抑制溶媒透过效果、抑制气体透过效果的树脂薄膜、其他的基材,使其效果增大。
此外,为了提高电泳显示装置的强度,能够贴合其他的基材而进行加强、也能贴合其他的基材的纸、布等以用于显示装置的装饰。
(第2实施方式、图10~图12)
图10~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本第2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仅在如下的构成方法方面有所不同:代替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形成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薄膜35,而是在使用形成有密封前体层40的薄膜45贴合在电泳墨层25后,通过使该密封前体层40固化而形成密封层41来密封电泳墨层25,然后从密封层41将薄膜45剥离。因为基板材料10、电极面11、分隔壁15、蜂窝状结构体20、电泳墨(层)25的各自结构以及图3~图8及其说明(分隔壁25的短轴的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比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在分隔壁上形成有至少比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的间隙)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图12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在图中表示为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构成本第2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B具有:透光性的电极面11,其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10;蜂窝状结构体20,其在该透光性的电极面11上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构成;电泳墨(层)25,其填充于该蜂窝状结构体20;薄膜45,其形成有密封前体层40。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1的(c)所示,在填充了上述电泳墨25的电极面11上,通过使与电极面11相对配置的、形成有作为用于密封电泳墨25的密封前体层40的薄膜45贴合于各结构体15上表面之后,使该密封前体层40固化,从而形成密封层41来密封电泳墨层20,然后,如图11的(d)所示,通过从密封层41剥离上述薄膜45,能够得到目标电泳显示板B。
作为密封前体层40用于通过固化而形成密封层41,只要能够通过固化而将电泳墨密封成不从单元内泄漏的程度,就不进行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氨酯等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苯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热固化型树脂、二液型聚氨酯等的二液固化型树脂、湿气固化型聚氨酯树脂等的水分固化型树脂、环氧树脂、异氰酸盐等的催化剂固化型树脂等各种材料。
进一步而言,能够在将溶解在溶剂中的密封前体的材料溶液涂敷于薄膜之后,将多余的溶剂除去而使用。
此外,密封前体能够构成为:通过以规定的比例将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四丁基六氟磷酸铵(TBAHP)等的烷基季铵盐、细颗粒钛酸钡、钛酸锶等混合来调整介电常数、体积电阻率。
优选的是,将上述各材料适当组合,期望形成体积电阻率为108Ωcm~1014Ωcm、介电常数为3~11的密封前体层40。
作为该密封前体层40的厚度,虽然根据所使用的电泳墨的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的值、电泳墨层的高度进行变动,但为了能对电泳墨施加充分的电压,且将电泳墨密封,优选的是,该厚度为1μm~10μm;更加优选的是,0.5μm~5μm。
此外,所使用的薄膜45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剥离用的薄膜,能够使用在PET、PE、纸等的表面涂敷了硅酮系离型剂、氟系离型剂等而成的所谓的离型片、离型薄膜、离型纸等,在与所使用的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组合方面,能够适宜地决定。
作为在上述薄膜上形成密封前体层40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下方法:使用涂敷机涂敷了将聚合物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成的液体后,除去多余的溶剂而形成密封前体层的方法;在将称为单体、低聚物的聚合物前体材料与催化剂一起涂敷在薄膜上而形成密封前体层的方法;在将光固化性材料涂敷在薄膜上之后,照射光而以半固化状态(不进行使之完全固化的程度的照射,而保持了粘接性、粘性的状态)形成密封前体层的方法,但并不限于这些方法。进一步而言,像热塑性材料与光固化性材料的组合、热固化性材料与光固化性材料的组合等,也能将2种以上的材料混合起来使用。
密封前体层40具有不会与薄膜分离而溶解或沉淀于电泳墨中的程度的粘度、硬度等,且具有在固化后与分隔壁接触而将电泳墨密封于单元内部的功能。因此,为了具有上述功能而适当地调整密封前体层的厚度、粘度、粘合性、硬度等。
作为如下方法:在形成有填充了上述电泳墨25的电极11的基板10上,使与基板10相对配置的、形成有用于密封电泳墨25的上述特性的密封前体层40的薄膜45贴合于各分隔壁15的上表面,可以进行如下处理:例如在重叠上具有密封前体层40的薄膜45的一端之后,是它们经过相对设置的辊之间而将密封前体层40贴合于各分隔壁15的上表面,然后通过使该密封前体层40固化而形成用于密封电泳墨层25的密封层41,再然后如图11的(d)所示,通过将该薄膜45剥离,进而能够得到电泳显示介质板B。
此时,作为贴合的辅助手段,能够组合利用辊加压、加热、光照射等来执行。
如上所述,基于各种调整而在薄膜上形成了密封前体层40后,使密封前体层贴合于各分隔壁15的上表面,从而即使在电泳墨的比重比密封前体材料的比重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密封前体材料不从表面下沉的情况下进行密封。
此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2的(b)所示,在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B的密封层32的外表面形成粘接层(或者粘合层)46,通过贴合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电极基板(背板)而能够制造出电泳显示介质,如果进一步设置有控制部等就能得到电泳显示装置。
作为粘接层(或者粘合层)46,因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2的(a)所示,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板B的剥离薄膜45剥离后,在密封层41的外表面形成粘接层(或者粘合层)46,然后,例如,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通过使作为背板的TFT基板60贴合于粘接层(或者粘合层)46而能够制造出电泳显示介质。
此时,作为贴合的辅助,能够组合利用辊加压、加热、光照射等来执行。需要说明的是,电泳显示介质的用途(使用用途、重写方法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而省略其说明。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B以低成本提供一种耐久性、显示特性、生产率优秀的高品质的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尤其能够以卷到卷的方式大量生产耐久性、显示特性优秀的大面积的电泳显示板B,能够不需迎合背板的尺寸的情况下生产,能根据需要来切断而简单地使用。
此外,由该电泳显示板B得到的电泳显示装置能够实现高对比度的显示,即使在重复显示时也能进行高可靠性的对比度显示,响应性也优秀,而显示特性的劣化几乎没有。
(第3实施方式、图13~图15)
图13~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本第3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仅在如下的构成方法方面有所不同:代替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形成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0的薄膜35以及上述第2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具有密封前体层40的薄膜45,在将形成有粘接层50的密封薄膜55贴合在电泳墨层25后,通过使该粘接层50固化而密封电泳墨层25。因为基板材料10、电极面11、分隔壁15、蜂窝状结构体20、电泳墨(层)25的各自结构以及图3~图8及其说明(分隔壁25的短轴的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比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在分隔壁上形成有至少比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的间隙)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图15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在图中表示为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3和图14所示,构成本第3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C具有:透光性的电极面11,其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10;蜂窝状结构体20,其在该透光性的电极面11上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15、15…构成;电泳墨(层)25,其填充于该蜂窝状结构体20;粘接层50,其形成有密封薄膜55。
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14的(c)所示,在填充了电泳墨25的电极面11上,通过使与电极面11相对配置的、形成有作为用于密封电泳墨25的粘接层50的密封薄膜55贴合于各结构体15的上表面后,使该粘接层50固化,从而密封电泳墨层25,能够得到目标电泳显示板C。
粘接层50粘接分隔壁15和密封薄膜55,只要能够通过固化而以电泳墨不从单元内泄漏的程度使粘接层50与密封薄膜粘接,就不进行特别限定,期望例如聚氨酯、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的聚合物或者聚合物的前体材料。此外,也能够以上述聚合物为基材聚合物,还以规定的比例混合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四丁基六氟磷酸铵(TBAHP)等的烷基季铵盐、细颗粒钛酸钡、钛酸锶来构成粘接层50。进一步而言,作为上述材料,也能够使用紫外线固化性、热塑性、热固化性、二液固化型、水分固化型、催化剂固化型等的各种材料。
进一步而言,在将溶解在溶剂中的聚合物溶液涂敷于密封薄膜55之后,能够将多余的溶剂除去而使用。
优选的是,将上述各材料适当组合,形成体积电阻率为108Ωcm~1014Ωcm、介电常数为3~11的粘接层50。
作为该粘接层50的厚度,虽然根据所使用的电泳墨的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的值、电泳墨层的高度、密封薄膜的厚度进行变动,但为了能对电泳墨施加充分的电压,且与分隔壁15和密封薄膜55粘接起来而将电泳墨密封,优选的是,该厚度为1μm~10μm;更加优选的是,1μm~5μm。
作为所使用的密封薄膜55,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的是,使用由高介电常数材料、低体积电阻率材料构成的薄膜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聚偏二氯乙烯薄膜、聚偏二氟乙烯薄膜、聚氨酯薄膜、硝化纤维素薄膜、醋酸纤维素薄膜等的聚合物薄膜。
优选的是,期望聚偏二氟乙烯单体薄膜、偏二氟乙烯含有比例为50质量%以上的共聚物薄膜、聚氨酯薄膜等。
另外,关于所使用的上述各薄膜,能够使用含有各种添加剂的薄膜。作为各种添加剂,能够列举出适宜含量的邻苯二甲酸酯、己二酸酯、柠檬酸酯、磷酸酯、癸二酸二丁酯(DBS)、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等增塑剂;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子油、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环氧化聚丁二烯、环氧化硬脂酸辛酯等环氧化合物;维生素E、丁基羟基甲苯(BHT)、硫代二丙酸烷基酯等抗氧化剂;焦磷酸钠、三多磷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四丁基六氟磷酸铵(TBAHP)等烷基季铵盐、细粒钛酸钡、钛酸锶等金属氧化物、氧化镁等热稳定助剂;各种光稳定剂;各种润滑剂;各种着色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这些添加剂的一部分可以与偏二氯乙烯共聚物的聚合中的单体同时添加或者在聚合中添加。
优选的是,上述薄膜中含有1质量%~30质量%的上述各材料。
作为该密封薄膜55的厚度,根据所使用的电泳墨的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的值、电泳墨层的高度、粘接层的厚度进行变动,但为了能对电泳墨施加充分的电压,且将电泳墨密封,优选的是,1μm~20μm;更加优选的是,5μm~10μm。
此外,对于该密封薄膜55,优选的是,体积电阻率为108Ωcm~1014Ωcm、介电常数为3~11。
作为在上述密封薄膜上形成粘接层50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下方法:使用涂敷机涂敷了将聚合物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成的液体后,除去多余的溶剂而形成粘接层的方法;在将称为单体、低聚物的聚合物前体材料与催化剂一起涂敷在密封薄膜上而形成粘接层的方法;在将光固化性材料涂敷在薄膜上之后,照射光而以半固化状态(不是进行使之完全固化的程度的照射,而是保持了粘接性、粘性的状态)形成粘接层的方法,但并不限于这些方法。进一步而言,像热塑性材料与光固化性材料的组合、热固化性材料与光固化性材料的组合等,也能将2种以上的材料混合起来使用。
粘接层50具有粘接分隔壁和密封薄膜而将电泳墨密封于单元内部的功能,且具有不会与密封薄膜分离而溶解或沉淀于电泳墨中的性质。因此,为了具有上述功能而适当地调整粘接层的厚度、粘度、粘接性、硬度等。
作为如下方法:在形成有填充了上述电泳墨25的电极11的基板10上,使与基板10相对配置的、形成有用于密封电泳墨25的上述特性的粘接层50的密封薄膜55贴合于各分隔壁15的上表面,例如在重叠上具有粘接层50的密封薄膜55的一端之后,经过相对设置的辊之间而将粘接层50贴合于各分隔壁15的上表面后,通过使粘接层50固化而密封电泳墨层25,能够得到图15所示的电泳显示介质板C。
此时,作为贴合的辅助手段,能够组合利用辊加压、加热、光照射等来执行。
如上所述,基于各种调整而在密封薄膜55上形成了粘接层50后,使粘接层贴合于各分隔壁15上表面,从而即使在电泳墨的比重比粘接层材料的比重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密封前体材料不从表面下沉的情况下进行密封。
此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在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C的密封薄膜层55的外表面形成粘接层(或者粘合层)56,通过贴合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电极基板(背板)而能够制造出电泳显示介质,如果进一步设置有控制部等就能得到电泳显示装置。
作为粘接层(或者粘合层)56,例如,只要是能够与背板粘接(或者粘合)的材料,就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期望是由高介电常数、低体积电阻率材料构成的聚偏二氟乙烯、聚氨酯、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的聚合物或者聚合物的前体材料。此外,将上述聚合物作为基材聚合物,为了进一步提高介电常数,还能够通过以规定的比例混合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四丁基六氟磷酸铵(TBAHP)等的烷基季铵盐、细颗粒钛酸钡、钛酸锶等来构成粘接层(或者粘合层)56。进一步而言,也能够以规定的比例混合紫外线固化性、热塑性、热固化性、二液固化型、水分固化型、催化剂固化型等的各种材料来构成上述材料。此外,作为粘接层(或者粘合层)56的厚度,优选的是,1μm~10μm;更加优选的是,1μm~5μm。
作为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基板,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例如,能够列举出TFT基板、分段基板、连续基板等、以往电子纸、电泳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各种电极基板。
图15是在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板C的密封薄膜55的外表面形成粘接层(或者粘合层)56后,例如,通过使作为背板的TFT基板60贴合于粘接层(或者粘合层)56而能够制造出电泳显示介质。此时,作为贴合的辅助手段,能够组合利用辊加压、加热、光照射等来执行。需要说明的是,电泳显示介质的用途(使用用途、更换输出内容方法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而省略其说明。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板C以低成本提供一种耐久性、显示特性、生产率优秀的高品质的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尤其能够以卷到卷的方式大量生产耐久性、显示特性优秀的大面积的电泳显示板C,能够不需要迎合背板的尺寸的情况下生产,根据需要来切断而能简单地使用。
此外,由该电泳显示板得到的电泳显示装置能够实现高对比度的显示,即使在重复显示时也能进行有高可靠性的对比度显示,响应性也优秀,而显示特性的劣化几乎没有。
本发明虽然如上述那样构成,但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
接着,虽然表示出适合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4、第1实施方式、依据图1~图10)
(实施例1)
通过下述各工序得到了电泳显示板和电泳显示介质。
1)在电极基板上形成由绝缘性的分隔壁构成的多个单元的工序
作为电极基板,使用了厚125μm的PET板(10cm×10cm),在该PET板上,以表面电阻率为大约300Ω/□(日本标准JIS K6911所采用的单位,以与普通电阻单位Ω区分,在中文中表面电阻率的单位一般使用Ω)的方式形成有作为透明材料的ITO膜。
在该第1电极基板上,将丙烯酸系UV固化树脂材料涂敷了厚度40μm后,利用UV曝光、显影,形成了由绝缘性的分隔壁构成的多个格子状的单元(高度40μm、单元的尺寸300μm×300μm)。分隔壁的纵截面形状:等腰三角形形状,底边=20μm,高度=40μm,顶部的宽度:2μm以下。
2)向单元填充电泳墨的工序
所使用的电泳墨的组成:
正十二烷75质量%、氧化钛颗粒〔Microtrac(日機装社制造)测量时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大约1μm〕10质量%、含有炭黑的丙烯酸颗粒(利用Mac-View(マウンテック社制造)对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拍摄的图像进行了图像分析(面积换算成圆)时的平均颗粒直径:大约6μm)10质量%、羟基乙基胺3质量%、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2质量%。
使用涂敷机将该电泳墨填充到上述单元内。
3)将电极基板与具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薄膜贴合的工序
作为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将利用醋酸丁酯进行了粘度调整的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涂敷在厚度125μm的聚乙烯薄膜(10cm×10cm)上后,除去醋酸丁酯而形成为厚度8μm的密封粘接层。
将具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薄膜的一端与填充了上述电泳墨的电极基板重叠后,使它们经过相对设置的辊之间而进行贴合,从而得到了电泳显示板。
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内没有气泡混入,电极与具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薄膜之间的间隔是均匀的。
进一步而言,使背板(形成了ITO的连续电极(日文:ベタ電極)的0.7mm的玻璃基板)贴合于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从背板侧照射紫外线而将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固化。之后,通过在2个电极之间交替施加+50v和-50v的电压,能够确认到能够进行高对比度的黑白显示。
进一步而言,对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在50℃干燥条件下静置1个月后的显示性能等进行了评价,未观察到与初期相比有显示特性的变化,能够得到非常不易发生显示劣化的电泳显示介质。此外,也没有观察到在单元内气泡成长的情况。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中,构成为在绝缘性的分隔壁相交差的部分形成有大约5μm的间隙。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电泳墨的组成:正十二烷78质量%、含有氧化钛的聚乙烯颗粒((利用Mac-View(マウンテック社制造)对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拍摄的图像进行了图像分析(面积换算成圆)时的平均颗粒直径:大约15μm))10质量%、含有炭黑的丙烯酸颗粒(利用Mac-View(マウンテック社制造)对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拍摄的图像进行了图像分析(面积换算成圆)时的平均颗粒直径:大约15μm)10质量%、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2质量%,构成为在绝缘性的分隔壁交差的部分形成有大约10μm的间隙。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中,使用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作为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具体而言,构成为:在聚乙烯制的剥离薄膜上涂敷厚度8μm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在利用辊进行贴合时进行加热,并且在与背板贴合时也进行加热,而制作电泳板和电泳介质的结构。
(实施例2~4的电泳显示介质的性能评价)
由上述实施例2~4得到的各电泳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内没有气泡混入,电极与具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薄膜之间的间隔是均匀的。
进一步而言,与上述实施例1一样,使电极基板贴合于由实施例2~4得到的各电泳显示板,对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在50℃干燥条件下静置1个月后的显示性能等进行了评价,未观察到与初期相比有显示特性的变化,能够得到非常不易发生显示劣化的电泳显示介质。此外,也没有观察到在单元内气泡成长的情况。
(实施例5~7、第2实施方式、依据图11~图13等)
(实施例5)
通过下述各工序得到了电泳显示板和电泳显示介质。
1)在电极基板上形成由绝缘性的分隔壁构成的多个单元的工序
作为电极基板,使用了厚125μm的PET板(10cm×10cm),在该PET板上,以表面电阻率为大约300Ω/□的方式形成有作为透明材料的ITO膜。
在该第1电极基板上,将丙烯酸系UV固化树脂材料涂敷了厚度40μm后,利用UV曝光、显影,形成了由绝缘性的分隔壁构成的多个格子状的单元(高度40μm、单元的尺寸300μm×300μm)。分隔壁的纵截面形状:等腰三角形形状,底边=18μm,高度=40μm,顶部的宽度:5μm以下。
2)向单元填充电泳墨的工序
使用涂敷机将所使用的电泳墨的组成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组成的电泳墨填充到上述单元内。
3)将背板和形成了密封层的电泳显示板进行贴合的工序
作为密封前体层,将利用蒸馏水进行了粘度调整的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低聚物的分散体(包含光固化引发剂)涂敷在厚度70μm的PET薄膜(10cm×10cm)上后,除去水分而形成厚度8μm的密封前体层。
将具有密封前体层的薄膜的一端与填充了上述电泳墨的电极基板重叠后,使它们经过相对设置的辊之间而进行贴合,从PET薄膜侧照射紫外线而将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树脂固化而形成密封层,将PET薄膜剥离,从而得到了电泳显示板。
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内没有气泡混入,电极与具有密封层的薄膜之间的间隔是均匀的。
进一步而言,在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的密封层的外表面,形成作为粘接层(或者粘合层)的厚度5μm的聚氨酯热熔胶层,将背板(形成了ITO的连续电极的125μm的PET基板)加热到80℃而通过热层压将该背板贴合于该粘接层(或者粘合层)。之后,通过在2个电极间交替施加+50v和-50v的电压,能够确认到能够进行高对比度的黑白显示。
进一步而言,对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在50℃干燥条件下静置1个月后的显示性能等进行了评价,未观察到与初期相比有显示特性的变化,能够得到非常不易发生显示劣化的电泳显示介质。此外,也没有观察到在单元内气泡成长的情况。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5中,构成为在绝缘性的分隔壁相交差的部分形成有大约5μm的间隙。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5中,将电泳墨的组成变更为与实施例3相同,并构成为在绝缘性的分隔壁交差的部分形成有大约10μm的间隙。
由上述实施例6、7得到的各电泳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内没有气泡混入,电极与具有密封层31的薄膜之间的间隔是均匀的。
进一步而言,与上述实施例5一样,使电极基板贴合于由实施例6、7得到的各电泳显示板,对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在50℃干燥条件下静置1个月后的显示性能等进行了评价,未观察到与初期相比有显示特性的变化,能够得到非常不易发生显示劣化的电泳显示介质。此外,也没有观察到在单元内气泡成长的情况。
(实施例8~10、第3实施方式、依据图13~图15等)
(实施例8)
通过下述各工序得到了电泳显示板和电泳显示介质。
1)在电极基板上形成由绝缘性的分隔壁构成的多个单元的工序
作为电极基板,使用了厚125μm的PET板(10cm×10cm),在该PET板上,以表面电阻率为大约300Ω/□的方式形成有作为透明材料的ITO膜。
在该第1电极基板上,将丙烯酸系UV固化树脂材料涂敷了厚度40μm后,利用UV曝光、显影,形成了由绝缘性的分隔壁构成的多个格子状的单元(高度40μm、单元的尺寸300μm×300μm)。分隔壁的纵截面形状:等腰三角形形状,底边=18μm,高度=40μm,顶部的宽度:5μm以下。
2)向单元填充电泳墨的工序
使用涂敷机将所使用的电泳墨的组成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组成的电泳墨填充到上述单元内。
3)贴合具有粘接层的密封薄膜的工序
作为粘接层,将进行了粘度调整的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涂敷在构成密封薄膜的厚度10μm的聚偏二氟乙烯薄膜(10cm×10cm)上后,形成为厚度5μm的粘接层。
将具有粘接层的密封薄膜的一端与填充了上述电泳墨的电极基板重叠后,经过相对设置的辊之间而进行贴合,从聚偏二氟乙烯薄膜侧照射紫外线而将紫外线固化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固化而得到了电泳显示板。
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内没有气泡混入,电极与具有粘接层的密封薄膜之间的间隔是均匀的。
进一步而言,在所得到的电泳显示板的密封薄膜的外表面,形成作为粘接层(或者粘合层)的厚度5μm的聚氨酯层,将背板(形成了ITO的连续电极的125μm的PET基板)加热到80℃并通过热层压而将该背板贴合于该粘接层(或者粘合层)。之后,通过在2个电极间交替施加+50v和-50v的电压,能够确认到能够进行高对比度的黑白显示。
进一步而言,对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在50℃干燥条件下静置1个月后的显示性能等进行了评价,未观察到与初期相比有显示特性的变化,能够得到非常不易发生显示劣化的电泳显示介质。此外,也没有观察到在单元内气泡成长的情况。
(实施例9)
在上述实施例8中,将电泳墨的组成变更为与实施例3相同,并构成为在绝缘性的分隔壁相交差的部分形成有大约10μm的间隙。
(实施例10)
在上述实施例8中,使用了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作为粘接层。具体而言,构成为:在作为密封薄膜的聚偏二氟乙烯薄膜上涂敷厚度5μm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在利用辊进行贴合时进行加热,从而制作电泳显示板的结构。
(实施例9、10的电泳显示介质的性能评价)
由上述实施例9~10得到的各电泳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内没有气泡混入,电极与具有粘接层的密封薄膜之间的间隔是均匀的。
进一步而言,与上述实施例8一样,使电极基板贴合于由实施例9、10得到的各电泳显示板,对将所得到的电泳显示介质在50℃干燥条件下静置1个月后的显示性能等进行了评价,未观察到与初期相比有显示特性的变化,能够得到非常不易发生显示劣化的电泳显示介质。此外,也没有观察到在单元内气泡成长的情况。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了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能够适宜使用在电子书、电子报纸等的电子纸、广告、海报、黑板等的公告牌、电子价格标签、电子货架标签、电子广告、可移动设备的显示部等的用途中。
附图标记说明
A、B、C、电泳显示板;10、基板;11、电极层;15、分隔壁;16、单元;20、蜂窝状结构体;25、电泳墨;30、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35、薄膜;40、密封前体层;41、密封层;45、薄膜;46、粘接层(或者粘合层);50、粘接层;55、密封薄膜;56、粘接层(或者粘合层);60、背板(TFT基板)。

Claims (16)

1.一种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并将电泳墨填充到该蜂窝状结构体内部,将形成有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的薄膜贴合于上述电泳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从透光性的电极面侧朝向密封粘接层或者密封粘合层去,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分隔壁的短轴的靠密封粘接层侧或者靠密封粘合层侧的宽度比电泳墨层所包含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上形成有比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的间隙。
5.一种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并将电泳墨填充到该蜂窝状结构体内部,将形成有密封前体层的薄膜贴合于上述电泳墨层后,使该密封前体层固化,从而形成密封层进而将电泳墨层密封,之后,从密封层剥离上述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从透光性的电极面侧朝向密封层去,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变窄。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分隔壁的短轴的靠密封层侧的宽度比电泳墨层所包含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上形成有比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电泳显示板的密封层的外表面形成有粘接层或者粘合层。
10.一种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透光性的基板材料的透光性的电极面上,形成由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构成的蜂窝状结构体,并将电泳墨填充到该蜂窝状结构体内部,将形成有粘接层的密封薄膜贴合于上述电泳墨层后,通过使该粘接层固化而将电泳墨层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从透光性的电极面侧朝向密封薄膜侧去,分隔壁的短轴的宽度变窄。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分隔壁的短轴的靠密封粘合层侧的宽度比电泳墨层所包含的电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在绝缘性材料的分隔壁上形成有比至少一种颗粒的直径小的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而言,在电泳显示板的密封层的外表面形成有粘接层或者粘合层。
15.一种电泳显示介质,其特征在于,
该电泳显示介质是通过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板的薄膜剥离而贴合在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基板上而形成的。
16.一种电泳显示介质,其特征在于,
该电泳显示介质是通过将权利要求9或者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电泳显示板借助粘接层或者粘合层贴合在形成有1个以上的电极的基板上而形成的。
CN201280039327.9A 2011-08-12 2012-08-06 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Pending CN1037180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6951A JP5757822B2 (ja) 2011-08-12 2011-08-12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JP2011176950A JP5757821B2 (ja) 2011-08-12 2011-08-12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JP2011-176951 2011-08-12
JP2011-176952 2011-08-12
JP2011176952A JP5757823B2 (ja) 2011-08-12 2011-08-12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JP2011-176950 2011-08-12
PCT/JP2012/070012 WO2013024735A1 (ja) 2011-08-12 2012-08-06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095A true CN103718095A (zh) 2014-04-09

Family

ID=4771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9327.9A Pending CN103718095A (zh) 2011-08-12 2012-08-06 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8095A (zh)
TW (1) TW201321881A (zh)
WO (1) WO20130247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807A (zh) * 2022-04-29 2022-05-31 广东福顺天际通信有限公司 柱状电磁波透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4437A1 (en) * 2019-02-27 2020-09-03 Halion Displays Inc.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ssemblies and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13625501A (zh) * 2021-09-23 2021-11-09 广东志慧芯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承载压力的电子纸膜组件及其制作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640A (ja) * 2002-06-12 2004-01-2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該電気光学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768296A (zh) * 2003-02-25 2006-05-0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图像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EP1939678A1 (en) * 2005-09-22 2008-07-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lay medium, and display medium
JP2011043720A (ja) * 2009-08-21 2011-03-03 Casio Computer Co Ltd 電気泳動表示素子
JP2011059432A (ja) * 2009-09-10 2011-03-2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1085857A (ja) * 2009-10-19 2011-04-28 Ricoh Co Ltd 電気泳動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CN102053443A (zh) * 2010-10-29 2011-05-11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回归反射的电子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6852A (ja) * 2007-08-31 2009-04-09 Seiko Epson Corp 薄膜素子、薄膜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640A (ja) * 2002-06-12 2004-01-2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該電気光学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768296A (zh) * 2003-02-25 2006-05-0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图像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EP1939678A1 (en) * 2005-09-22 2008-07-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lay medium, and display medium
JP2011043720A (ja) * 2009-08-21 2011-03-03 Casio Computer Co Ltd 電気泳動表示素子
JP2011059432A (ja) * 2009-09-10 2011-03-2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1085857A (ja) * 2009-10-19 2011-04-28 Ricoh Co Ltd 電気泳動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CN102053443A (zh) * 2010-10-29 2011-05-11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回归反射的电子纸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807A (zh) * 2022-04-29 2022-05-31 广东福顺天际通信有限公司 柱状电磁波透镜
CN114566807B (zh) * 2022-04-29 2022-08-12 广东福顺天际通信有限公司 柱状电磁波透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4735A1 (ja) 2013-02-21
TW201321881A (zh) 201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5684B (zh) 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US789872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chromic display
CN103718095A (zh) 电泳显示板以及使用该电泳显示板的电泳显示介质
US20120099181A1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757823B2 (ja)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JP5757821B2 (ja)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JP5660853B2 (ja) 電気泳動表示媒体用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JP4675060B2 (ja) 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KR101036439B1 (ko) 전자종이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757822B2 (ja)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JP6848159B2 (ja) 隔壁パターン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62247A (zh) 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其的触摸屏
JP2016075877A (ja) 電気泳動表示媒体用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JP2012032710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794722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874436B2 (en) Optical device having fluid-filled partitioned spaces with electric field control material
JP2012002934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189729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08114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592324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93113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140365A (ja) 表示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媒体と表示素子
JP2012032687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590729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2027048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