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2247A - 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其的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其的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2247A
CN102362247A CN2010800131811A CN201080013181A CN102362247A CN 102362247 A CN102362247 A CN 102362247A CN 2010800131811 A CN2010800131811 A CN 2010800131811A CN 201080013181 A CN201080013181 A CN 201080013181A CN 102362247 A CN102362247 A CN 102362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ton ring
sheet material
ring sheet
resin
structure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31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2247B (zh
Inventor
佐佐木武弘
大贯刚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mo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mo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mo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mot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62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2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2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22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612Composite web or sh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合在近年的高精细化的CRT、FPD等各种显示器画面上使用的触摸屏等中使用的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该防牛顿环片材的触摸屏。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1是多个构造列2相隔间距3并列而成的,构造列2的高度在其棱线的流动方向上变动。优选上述构造列2的高度的变动具有周期性,其变动周期为20μm~4000μm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其的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牛顿环片材,特别涉及在CRT、FPD等各种显示器画面上使用的触摸屏等中使用的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其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在照相制版领域、液晶领域和光学设备领域等中,由于塑料膜、玻璃板等构件之间的密合,产生了称为牛顿环的现象。通过将构件彼此密合时两者之间产生的间隙维持在一定程度以上,能够防止该牛顿环,因此目前为止提出了在构件上形成包含粘结剂成分和微粒的防牛顿环层,对构件的单面或两面进行了凹凸处理的防牛顿环片材。
但是,随着CRT、FPD等的彩色化不断发展,各种显示器的颜色的高精细化不断发展,其结果,如果将这样的以往的防牛顿环片材用于触摸屏,由于防牛顿环层中的微粒形成的微细的凸部形状,光源光向非意愿方向折射,发生称为闪光的晃眼现象,产生了高精细化的彩色画面看起来晃眼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为了防止这样的晃眼现象,提出了通过在片材表面成型加工所需大小的凹凸形状,从而不仅具有防牛顿环性,而且还同时具有防晃眼性的防牛顿环片材(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2406号公报(专利权利要求)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8726号公报(专利权利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的防牛顿环片材确实发挥防牛顿环性和防晃眼性,但近年来各种显示器进一步高精细化,在这样的各种显示器中,对于根据上述现有文献的技术,尚未实现防牛顿环性和防晃眼性的兼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进一步高精细化的各种显示器中也发挥防牛顿环性和防晃眼性的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该防牛顿环片材的触摸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对于上述的课题,发现通过在片材表面成型加工以往不存在的特殊的凹凸形状,从而实现防牛顿环性和防晃眼性的兼顾,以至于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是表面具有凹凸图形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图形由沿棱线的流动方向高度发生变动的多个构造列构成,各构造列沿与上述棱线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相隔间距并列设置而成。
上述发明中,各构造列的截面可以是四角形状、半圆形状和三角形状的任何形状或者这些中2种以上的组合。可每列改变各构造列的截面,也可统一为某种形状。也可在各列内包含多种截面形状。优选至少各构造列的某个截面中包含四角形状。更优选以截面四角形状构成全部的构造列。这里的“构造列的截面”,是指与各构造列的棱线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参照图2)。
上述发明中,各构造列的基底部的宽度优选为2~30μm。
上述发明中,作为邻接的2个构造列间的距离即间距,可因场所而不同,也可为同一间距。优选使上述间距为20~4000μm的范围。
上述发明中,在各构造列的截面为四角形状的情况下,各构造列的顶端部和基底部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使构造列的顶端部相对于基底部的宽度在3~99%的范围内不同。
上述发明中,在各构造列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情况下,可使各构造列的顶端部的曲率半径为1~10μm。
上述发明中,各构造列的高度能够构成可沿其棱线的流动方向无规则地变动,也可周期性地变动。优选使构造列的高度变动具有周期性。这种情况下,高度变动的周期可为20μm~4000μm的范围。
上述发明中,各构造列的平均高度优选为0.8μm以上。这里的“构造列的平均高度”,是指从构造列顶端的棱线的平均线(参照图1)到构造列基底的距离(图1的符号α)。在对基体自身赋形了凹凸图形的情况(参照图3、4)下,不考虑没有赋形凹凸图形的部分(图3、4的符号5的部分)的厚度。
上述发明中,各构造列可由高分子树脂形成。优选不含具有微米(μm)单位的粒径的微粒而只由高分子树脂构成。
在通过将这样的高分子树脂(根据需要包含具有纳米(nm)单位的粒径的微粒)注入模具内,使上述模具内的图形转印赋形而制造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的情况下,作为转印赋形的方法,可使用2P法,并且作为高分子树脂,可使用包含30~90重量%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高分子树脂。或者,作为转印赋形的方法,也可使用2T法或压花法,并且作为高分子树脂,也可使用包含30~90重量%的、热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的高分子树脂。
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只要在表面具有凹凸图形即可,对层构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由在由高分子树脂形成的基体(相当于图4的基层5。下同)赋形了凹凸图形的单层构造构成(参照图3),也可以在支承体上层叠由凹凸图形构成的层而成的层叠构造形成(参照图2)。进而,还可将上述单层构造的片材层叠于支承体上而成(参照图4)。
此外,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优选在形成了凹凸图形的面的相反面具有硬涂层。
此外,本发明的触摸屏,是将具有导电性膜的一对面板以上述导电性膜彼此对向的方式隔着间隔物配置而成的电阻膜方式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导电性膜的任一方或两方形成于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的形成了凹凸图形的面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在其表面形成的凹凸图形中的多个构造列相隔间距而并列设置,该构造列的高度沿其棱线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动,因此能够形成防牛顿环性优异、即便在使用了进一步高精细化的彩色显示器的触摸屏中使用时也难以发生闪光、彩色画面的晃眼不易显著的防牛顿环片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摸屏,由于使用上述的防牛顿环片材而成,因此不发生闪光,彩色画面不会看起来晃眼,正面方向上的视认性也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防牛顿环片材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片材在与构造列的棱线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断得到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牛顿环片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防牛顿环片材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图1的片材的触摸屏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能够用于图5的触摸屏的另一形态的防牛顿环用凹凸图形的截面图。
图中:1、1b、1c...防牛顿环片材,1a...凹凸图形,2...构造列,3...间距,4...支承体,5...基层,50...触摸屏,52...上电极基板,522...上透明基板(面板),524...上透明导电膜(导电性膜),54...下电极基板,542...下透明基板(面板),544...下透明导电膜(导电性膜),56、58...间隔物,7...粘合层,9...显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在表面具有凹凸图形,其凹凸图形由沿棱线的流动方向而高度发生变动的多个构造列构成。而且,这些多个构造列沿与上述棱线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相隔间距而并列设置。此外,本发明的触摸屏使用了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以下对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防牛顿环片材1,在支承体4的表面具有凹凸图形。凹凸图形由多个构造列2构成。多个构造列2构成为沿棱线的流动方向而高度发生变动,并且沿与上述棱线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隔间距3而并列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防牛顿环片材1,在支承体4的表面,多个构造列2相隔间距3并列设置而构成,因此能够防止如以往的防牛顿环片材那样由微粒形成的微细凸部产生的晃眼。此外,上述构造列2的高度沿其棱线(构造列2的顶端部)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动,因此相对于与该防牛顿环片材1的具有构造列2的面(凹凸图形面)对向的构件,成为接地的部位分散存在的状态,因此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牛顿环。
再有,图1和图2中,示出了在支承体4的表面层叠了规定的凹凸图形而成的层叠构造的实例,但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并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如图3中所示,可以是在基层5将由构造列2构成的凹凸图形赋形的单层构造的防牛顿环片材1b。或者如图4中所示,可以是将图3中所示的单层构造层叠于支承体4表面的防牛顿环片材1c。
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列2主要由高分子树脂构成。对于以往的防牛顿环片材,为了形成凹凸形状,除了高分子树脂以外,使用了具有微米(μm)单位的粒径的微粒等,但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列2采用以2P法、2T法、压花加工法等为代表的转印赋形技术形成凸状图形,因此可不使用上述微粒而只用高分子树脂构成。
因此,根据具有构造列2的防牛顿环片材,作为触摸屏构件使用时能够防止称为闪光的晃眼。此外,不是采用微粒形成凹凸形状,而是采用转印赋形技术形成凹凸形状,因此抑制内部和外部雾度值的上升,与以往的防牛顿环片材相比,透明性变得良好。再有,如上所述,在将构造列2形成于基层5上的情况(参照图3、4)下,基层5也由这样的高分子树脂构成。
作为高分子树脂,可以举出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湿气固化性树脂等。在采用2P法形成构造列的情况下,使用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在采用2T法、压花加工法形成构造列的情况下,使用热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湿气固化型树脂可以采用2P法、2T法的任意一种,但适合采用2T法形成构造列。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使用通过电离放射线(紫外线或电子束)的照射能够交联固化的光聚合性预聚物,作为该光聚合性预聚物,特别优选使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且通过交联固化而成为三维网状结构的丙烯酸系预聚物。作为该丙烯酸系预聚物,可使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蜜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氟烷基酯、有机硅丙烯酸酯等。进而,这些丙烯酸系预聚物可以单独使用,但为了改善交联固化性,进一步提高构造列2的硬度,优选加入光聚合性单体。
作为光聚合性单体,使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等单官能丙烯酸系单体、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等2官能丙烯酸系单体、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系单体等的1种或2种以上。
关于构造列,除了上述的光聚合性预聚物和光聚合性单体以外,在通过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的情况下,优选还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促进剂等添加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苯乙酮、二苯甲酮、米蚩酮、苯偶姻、苄基甲基缩酮、苯甲酰基苯甲酸酯、α-酰基肟酯、噻吨酮类等。
此外,光聚合促进剂能够减轻固化时的空气引起的聚合阻碍,提高固化速度,可以举出例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异戊酯、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等。
此外,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也优选使用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有机无机混合树脂。再有,所谓本发明中所说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有机无机混合树脂,与以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为代表的以往的复合体不同,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混合方式紧密,而且分散状态为分子水平或接近分子水平,因此通过电离放射线的照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发生反应,能够形成被膜。作为这样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有机无机混合树脂的无机成分,可以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其中优选使用二氧化硅。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以举出有机硅系树脂、酚醛系树脂、脲醛系树脂、蜜胺系树脂、呋喃系树脂、不饱和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系树脂、胍胺系树脂、酮系树脂、氨基醇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但为了进一步改善交联性、交联固化涂膜的硬度,希望加入固化剂。
作为固化剂,可根据适合的树脂,适当使用多异氰酸酯、氨基树脂、环氧树脂、羧酸等化合物。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ABS树脂、降冰片烯树脂、有机硅系树脂、尼龙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改性聚苯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砜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氟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醋酸乙烯酯系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尼龙系树脂、橡胶系树脂、聚乙烯醚、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
再有,这些热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中,从制成构造列时的涂膜强度、获得良好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的热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此外,这些热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也可作为分别将热固化性树脂彼此或热塑性树脂彼此组合多种而成的复合树脂使用。
湿气固化型树脂是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而进行固化的树脂,可以举出例如单组份型有机硅树脂、单组份型改性有机硅树脂、单组份型聚氨酯树脂、双组份型改性有机硅树脂等。这样的湿气固化性树脂,具有在无需使用在使用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必需的光、热等外部能量的情况下能够形成构造列2的优点。
作为构成构造列2的高分子树脂,也可将上述的树脂以外的树脂并用,但作为高分子树脂由2种以上的树脂构成时的树脂的含有比例,从采用转印赋形技术高精度地制作凸状图形的观点出发,在2P法的情况下,优选在全部高分子树脂成分中含有30重量%以上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在2T法、压花加工法的情况下,优选在全部高分子树脂成分中含有30重量%以上的热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
再有,在构造列2中,除了高分子树脂以外,在不阻碍这些效果的范围内,也可含有润滑剂、荧光增白剂、微粒、抗静电剂、阻燃剂、抗菌剂、防霉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增塑剂、流平剂、流动调节剂、消泡剂、分散剂、脱模剂、交联剂等各种添加剂。再有,这里所说的微粒,并不是现有的防牛顿环片材中使用的微米单位的粒径的微粒,而是指纳米单位的粒径。
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列2,优选在相对于其棱线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断的截面形状为四角形状、半圆形状或三角形状的任一种。其中,所谓“截面四角形状的构造列2”,包含截面为矩形状、梯形状的构造列的任一种,所谓“截面半圆形状的构造列2”,包含截面为半圆形状、半长圆形状、截面椭圆形状的构造列的任一种。此外,所谓“截面三角形状的构造列2”,不仅是截面为三角形状的构造列,而且还包含在三角形状的顶端带有圆形的情形。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防牛顿环片材可以是这样的多个形状的构造列2混合存在,也可以是由任一种的截面形状的构造列2构成。不过,这些截面形状中,通过只由四角形状的构造列构成,能够将起因于表面形状的光的折射控制得较少,能够使透明性更为良好。
在构造列2的截面为四角形状的情况下,截面四角形状的构造列2的顶端部的宽和基底部的宽不仅可以相同,而且可以不同。在构造列2的宽相异的情况下,优选上述顶端部的宽相对于上述基底部的宽在3~99%的范围内相异。
此外,在截面半圆形状的构造列2的情况下,优选其顶端部的曲率半径为1~10μm。
构造列2的高度在其棱线的流动方向上变动。该构造列2的高度变动在其棱线的流动方向上可以无规则地变动,也可以周期性地变动,但从发挥防牛顿环性,同时能够良好地防止晃眼的观点出发,优选使高度变动具有周期性。这种情况下,其变动周期优选为20μm~4000μm。通过使构造列2的高度的变动周期为20μm以上,即使对于进一步高精细化的各种显示器,也能够良好地防止晃眼。此外,通过使变动周期为4000μm以下,能够发挥防牛顿环性。
其中,特别优选变动周期为120~8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50~500μ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从发挥防牛顿环性,同时适当地防止能够由具有规则构造的液晶板等的组合而产生的干涉条纹的观点出发,优选构造列2的高度无规则地变动。应予说明,构造列2的“高度的变动周期”,是指从构造列2顶端的棱线的上凸部分到下一构造列2顶端的棱线的上凸部分的距离。
构造列2的平均高度优选为0.8μm以上,适合的为0.8~10μm,更适合的为2~6μm。通过使其为0.8μm以上,能够使防牛顿环性变得良好。此外,通过使其为10μm以下,能够使作为防牛顿环片材的耐久性、处理性优异。应予说明,关于构造列2的平均高度,如上所述是指从构造列2顶端的棱线的平均线(参照图1)到构造列2基底的距离(图1的符号α),在对基体自身赋形了凹凸图形的情况(参照图3、4)下,不考虑没有赋形凹凸图形的部分(图3、4的符号5的部分)的厚度。
此外,构造列2的高度变动优选为0.8μm以上,适合的为0.8~10μm的范围内。通过使高度变动为0.8μm以上,能够良好地发挥防牛顿环性。应予说明,构造列2的“高度变动”,是指构造列2顶端的棱线的上凸部分(最高值)与下凸部分(最低值)之间的距离。
构造列2的基底部的宽度优选为2~30μm,更优选为3~10μm。通过使构造列2的宽度为2μm以上,能够使作为防牛顿环片材的耐久性优异。此外,通过使构造列2的宽度为20μm以下,对于更高精细化的各种显示器也能够防止晃眼。
构造列2的间距3(图1的相邻2个构造列2、2间的间隔)优选为20~4000μm,适合的为40~800μm,更适合的为90~500μm。通过使构造列2的间距3为20μm以上,能够将雾度控制得较低。此外,通过使构造列2的间距3为4000μm以下,能够使防牛顿环片材1的耐久性优异。再有,构造列2的间距3在构造列2的棱线的流动方向上变动。
这样的构造列2,可采用具有与该构造列2互补的构造列的模具形成。作为制作具有与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列2互补的构造列的模具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使用微细开孔加工技术,采用顶端具有特定的截面形状的切削工具,控制切削深度而在平板上形成凹陷,将其作为成型用模具(阴模)。或者,采用激光微细加工技术,在平板上形成特定形状的凸部,将其作为阳模制作成型用模具(阴模)。
如图1、2、4中所示,在使用支承体4的情况下,可使用玻璃板、塑料膜等透明性高的支承体。作为玻璃板,可使用将例如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等氧化玻璃制成玻璃板而成的玻璃板,特别优选将硅酸玻璃、硅酸碱金属玻璃、钠钙玻璃、钾钙玻璃、铅玻璃、钡玻璃、硼硅酸玻璃等硅酸盐玻璃制成板玻璃而成的玻璃板。作为塑料膜,能够使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乙酰纤维素、丙烯酸系聚合物、聚氯乙烯、降冰片烯化合物等,被施以拉伸加工、特别是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由于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优异,因此适合使用。这样的支承体优选使用实施了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远紫外线照射处理、下拉易粘合层的形成等易粘合处理的支承体。
关于支承体4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可对于应用的材料来适当选择,如果考虑作为防牛顿环片材的处理性等,一般为25~500μm左右,优选为50~300μm左右。
作为形成具有构造列2的防牛顿环片材1的方法,可采用2P法、2T法、压花加工法等转印赋形技术来形成。例如,将构成上述的构造列2的高分子树脂等填充到具有与要求的凸状图形互补的凹状图形的模具内,将图形转印赋形后,使该高分子树脂等固化,从模具剥离,由此得到具有赋形了凸状图形的构造列2的防牛顿环片材1。在使用支承体4的情况下,将高分子树脂等填充到模具内,在其上使支承体4重叠后,使该高分子树脂等固化,从模具剥离,从而得到在支承体4上具有构造列2的防牛顿环片材1。
上述的转印赋形技术中,从能够以比较短的时间制作防牛顿环片材,由于不需要加热冷却而将构成构件因热产生的变形控制得较小的观点出发,优选采用2P法。另一方面,从构成构件的材料选择性的自由度高,能够削减工艺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采用2T法。
此外,如果是在常温下形成的压花加工法,由于形成时的高分子树脂的弹性,与版(压花辊)的凹凸形状相比,成为角平滑的形状,难以获得所需的尺寸的凹凸形状。因此,从能够正确地形成所需的凹凸形状的观点出发,更优选采用2P法和2T法。
再有,作为使高分子树脂固化的方法,在高分子树脂为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可通过照射电离放射线来使其固化。此外,在高分子树脂为热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可通过加热来使其固化。其中,作为电离放射线,可利用例如从超高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碳弧、金属卤化物灯等发出的100~400nm、优选200~400nm的波长区域的紫外线,从扫描型·帘幕型的电子束加速器发出的1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电子束。
热固化性树脂的加热温度,考虑树脂的种类、防牛顿环层的膜厚等设计,通常为80~200℃的范围。
关于高分子树脂的固化后的构造列2的涂膜强度,优选具有在构造列2的表面无粘性的程度的涂膜强度。此外,优选基于JIS K5400:1990的铅笔硬度为HB以上。通过构造列2具有上述程度的涂膜强度,将具有该构造列2的防牛顿环片材1用于触摸屏时,能够使构造列2不容易变形,耐久性优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防牛顿环片材1的、形成了具有构造列2的凹凸图形的面的相反面设置硬涂层。
通过形成在一个面设置防牛顿环层、在另一个面设置硬涂层的构成,除了硬涂层产生的防划伤效果以外,还能够防止防牛顿环片材1的“翘曲”,能够良好地确保组装了防牛顿环片材1的制品例如触摸屏的品质。
该硬涂层由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湿气固化型树脂等树脂形成。这些中,从容易发挥硬涂层性出发,优选使用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这些树脂可由与能够用作上述构造列2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湿气固化型树脂等树脂同样的树脂形成。
关于该硬涂层,希望调整为使300g的荷重、优选500g的荷重的钢丝绒#0000往复10次时不产生损伤。通过这样调整,确保必要的硬涂层性成为可能。
此外,关于硬涂层,更希望铅笔划痕值(铅笔硬度)调节为H以上、更优选2H以上、进一步优选3H以上。通过将铅笔划痕值调节为规定值以上,能够有效地防止硬涂层的表面被划伤。应予说明,铅笔划痕值是采用根据JIS K5400:1990的方法测定的值。
硬涂层的擦伤性、硬度可通过构成硬涂层的树脂的种类、固化的条件等来调节。
作为这样的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30μm,更优选为0.5~15μm,进一步优选为2μm~10μm。通过使硬涂层的厚度为0.1μm以上,能够使硬涂层性充分。此外,通过使硬涂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下,能够容易地防止卷曲的发生、固化不足。
关于以上的硬涂层,在防牛顿环片材1的、形成了具有构造列2的凹凸图形的面的相反面,将上述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等树脂、根据需要使用的添加剂和稀释溶剂等加以混合来调制硬涂层用涂布液,采用以往公知的涂布方法,例如棒涂机、模压涂布机、刮刀涂布机、旋转涂布机、辊式涂布机、凹版涂布机、流动涂布机、喷射机、丝网印刷等进行涂布,根据需要干燥后,通过电离放射线的照射使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固化而形成。
关于硬涂层的形成,例如在支承体上形成防牛顿环层的情况下,可以先形成硬涂层和防牛顿环层的任一个。此外,在硬涂层和防牛顿环层均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情况下,也可在一个层为半固化的状态下形成另一个层,使两者一起完全固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防牛顿环片材1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如图6中所示,作为不存在基层5、支承体4的只由本发明的凹凸图形形成的防牛顿环用凹凸图形1a使用。该防牛顿环用凹凸图形1a,可通过例如将图2中所示的防牛顿环片材1的支承体剥离而制作。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5中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触摸屏50,是在设置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汽车导航等)中的液晶等的显示元件9的前面安装的电阻膜方式的触摸屏。通过该触摸屏50进行在背面的显示元件9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图案等的视认、选择,通过用手指、专用笔等进行按压操作,能够进行设备的各功能的切换。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屏50具有上电极基板52和下电极基板54。上电极基板52具有上透明基板522(面板),在上透明基板522的下面形成了上透明导电膜(导电性膜)524。下电极基板54具有下透明基板542(面板),在下透明基板542的上面形成了下透明导电膜(导电性膜)544。
关于触摸屏50,上电极基板52侧和下电极基板54侧的任一侧可为可动电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使上电极基板52为可动电极、使下电极基板54为固定(非可动)电极的情形。
作为上下透明导电膜524、544,可以举出由In、Sn、Au、Al、Cu、Pt、Pd、Ag、Rh等金属,氧化铟、氧化锡以及作为它们的复合氧化物的ITO等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具有透明性和导电性的无机薄膜;聚对亚苯基、聚乙炔、聚苯胺、聚噻吩、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聚吡咯、聚呋喃、聚硒吩、聚吡啶等芳香族导电性高分子形成的有机薄膜。
作为上透明基板522和/或下透明基板542,可以使用与上述的防牛顿环片材1的说明中详述的支承体4同样的材料、或者上述的防牛顿环片材1。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支承体4的一面或者防牛顿环片材1上,对于无机的薄膜采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真空制膜法形成上述的透明导电膜524、544,对于有机薄膜采用以往公知的涂布方法形成上述的透明导电膜524、544,由此而得到。作为这样的面板的上透明基板522和/或下透明基板542,优选对被触摸的面实施任意的硬涂层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电极基板52的下面和下电极基板54的上面的各外周部分,隔着大致框缘状的间隔物56进行贴合。此外,上电极基板52的上透明导电膜524和下电极基板54的下透明导电膜544留有规定的间隙对向配置。在下透明导电膜544的上面,根据需要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点状的间隔物58。应予说明,间隔物58根据需要配置即可,也可成为不配置间隔物58的构成。
点状的间隔物58的形成是为了确保形成一对面板时的面板相互间的空隙,或控制触摸时的荷重,另外使触摸后的与各面板的分离良好。这样的间隔物58一般使用透明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可采用光刻工艺形成为微细的点状。此外,也可通过使用聚氨酯系树脂等,采用丝网等印刷法印刷多个微细的点而形成。此外,也可通过将由无机物、有机物形成的粒子的分散液喷雾或涂布并干燥而得到。间隔物58的大小因触摸屏的大小而异,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形成为直径30~100μm、高1~15μm的点状,以0.1~10mm的一定的间隔进行排列。
在上下透明导电膜524、544的两端,分别形成了一对电极(省略图示)。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透明导电膜524形成的一对上电极(省略图示)和在下透明导电膜544形成的一对下电极(省略图示),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配置。
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在下电极基板54的下面,可隔着粘合层7粘贴隔板(省略图示)。
将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屏50搭载于例如彩色液晶等的显示元件9的前面时,首先,将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屏50的隔板(省略图示)剥离而使粘合层7露出,以与显示元件9的前面对向的方式使其接触。由此能够形成带有触摸屏的彩色液晶显示元件。
对于该带有触摸屏的液晶显示元件,用户边对在触摸屏50的背面配置的显示元件9的显示进行视认,边用手指、笔等在上电极基板52的上面进行按压操作时,上电极基板52挠曲,被按压的部位的上透明导电膜524接触下透明导电膜544。通过借助上述的一对上下电极对该接触进行电检测,从而检测到按压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用本实施方式的防牛顿环片材1(图1、2)构成作为可动电极的上电极基板52的上透明基板522,并且上透明导电膜524与防牛顿环片材1的、形成了具有构造列2的凹凸图形的面接触。
应予说明,上透明基板522也可由其他形态的防牛顿环片材1b、1c(例如图3、4)构成。这种情况下,同样地,可使上透明导电膜524与防牛顿环片材1b、1c的、形成了具有构造列2的凹凸图形的面接触。
此外,也可将例如图6中所示的具有构造列2的同样的凹凸图形1a,反向地形成于隔板(省略图示)上,将其转印于上透明导电膜524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电极的下电极基板54的下透明基板542由例如玻璃等构成。
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下电极基板54,也可与上电极基板52一样,用本实施方式的防牛顿环片材1构成下透明基板542,并且使下透明导电膜544与防牛顿环片材1的、形成了具有构造列2的凹凸图形的面接触。
这样,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防牛顿环片材1的触摸屏50,即使对于近年来进一步高精细化的各种显示器,也不会使彩色画面看起来晃眼,因此能够形成不使显示器的视认性降低的触摸屏。
应予说明,在触摸屏50中组装防牛顿环片材1时,也可以是该防牛顿环片材1的构造列2的棱线的流动方向不与具有规则构造的液晶板等的该规则构造的排列方向平行、两者具有偏离(在两者的方向的延长线上具有交叉点,该交叉点处的角度为5~95°的范围内)的构造。通过形成这样的构造,能够适当地防止能通过防牛顿环片材1和具有规则构造的液晶板等的组合而产生的干涉条纹。
实施例
1.防牛顿环片材的制作
[实施例1]
对于具有平滑表面的厚4mm的铜板,使用金刚石制的雕刻用刻刀进行切削,制作模具。在制作的模具中,滴入含有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丙烯酸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光纯药公司)50重量份和多官能性丙烯酸系单体(NKェステルA-TMPT-3EO: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45份、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汽巴精化日本公司)5份的混合液,覆盖厚100μm的聚酯膜(コスモシャィンA4300:东洋纺织公司),用辊将树脂均匀地压展以不残留气泡,使树脂和聚酯膜密合。
在该状态下,从聚酯膜侧采用金属卤化物灯照射1500mJ/cm2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固化后,将聚酯膜和树脂从模具剥离,将模具的形状忠实地转印,制作了实施例1的防牛顿环片材(图5的构造的防牛顿环片材)。对于实施例1的防牛顿环片材的构造列的构造,示于表1。
[实施例2~10]
采用与实施例1不同的切削条件对铜板进行了切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2~10的防牛顿环片材。对于实施例2~10的防牛顿环片材的构造列的构造,示于表1。
[比较例1]
作为支承体,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聚酯膜的一个面,涂布下述配方的防牛顿环层用涂布液并干燥,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紫外线,形成厚2μm的防牛顿环层,制作了比较例1的防牛顿环片材。
<比较例1的防牛顿环层用涂布液的配方>
·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体成分100%)   50份
(ビ一ムセット575:荒川化学工业公司)
·微粒(丙烯酸系树脂粒子)                0.4份
(平均粒径3μm)
·光聚合引发剂                          1.5份
(Irgacure 651:汽巴精化日本公司)
·异丙醇                                200份
[比较例2]
采用与实施例1不同的切削条件对铜板进行了切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比较例2的防牛顿环片材。对于比较例2的防牛顿环片材的构造列的构造,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093431630000171
2.触摸屏的制作
(1)上部电极的面板的制作
在上述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2的防牛顿环片材的防牛顿环层上,采用溅射法形成厚约20nm的ITO的导电性膜,在另一面借助粘合剂贴合硬涂层膜(KB膜N05S:木本公司),切割为4型的大小(长87.3mm、宽64.0mm的长方形),分别制作上部电极的面板。
(2)下部电极的面板的制作
作为支承体,在厚1mm的强化玻璃板的一个面,采用溅射法形成厚约20nm的ITO的导电性膜,切割为4型的大小(长87.3mm、宽64.0mm的长方形),制作下部电极的面板。
(3)间隔物的制作
在上述下部电极的面板的具有导电性膜的面,作为间隔物用涂布液,将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Dot Cure TR5903:太阳ィンキ公司)采用丝网印刷法印刷成点状后,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紫外线,使直径50μm、高8μm的间隔物以1mm的间隔进行排列。
(4)触摸屏的制作
使上述上部电极的面板和下部电极的面板以各面板的导电性膜彼此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使粘合部分成为显示面的区域外,用厚30μm、宽3mm的两面粘合带将边缘粘合,制作了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2的触摸屏。
3.评价
(1)防牛顿环片材的防牛顿环性
在表面平滑的玻璃板上,以密合的方式载置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2中得到的防牛顿环片材的形成了构造列的面,用手指进行按压,目视评价是否产生了牛顿环。评价是将完全没有产生牛顿环记为“◎”,将相当少地产生了牛顿环但对视认性没有任何影响记为“○”,将少量地产生了牛顿环但不至于使视认性下降记为“△”,将产生牛顿环且视认性下降记为“×”。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2)触摸屏的防晃眼性
对于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2的触摸屏,使CRT显示器的显示画面以绿100%进行图像显示,使触摸屏的下部电极侧密合于显示画面,目视评价。评价是将无晃眼记为“◎”,将几乎无晃眼记为“○”,将略有晃眼记为“△”,将晃眼能够清楚地确认记为“×”,将晃眼显著记为“××”。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防牛顿环性   防晃眼性
  实施例1   ◎   ◎
实施例2
  实施例3   ◎   △
实施例4
  实施例5   ◎   ◎
  实施例6   ○   ◎
  实施例7   ◎   ○
实施例8
  实施例9   ◎   ◎
  实施例10   ◎   ◎
比较例1 ××
  比较例2   ○   ×
如由表2的结果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样,实施例1~10的防牛顿环片材是多个构造列相隔间距并列设置而成的,构造列的高度在其棱线的流动方向上变动,因此防牛顿环性优异,使用了其的实施例1~10的触摸屏,即使用于CRT彩色显示器也不产生闪光,不存在彩色画面看起来晃眼,能够制成不使显示器的视认性下降的触摸屏。
特别是实施例1~7、9、10的防牛顿环片材,构造列的高度的变动具有周期性,因此防牛顿环性和防晃眼性的均衡性全面地优异。另一方面,实施例8的防牛顿环片材,构造列的高度的变动无规则,因此使用了该防牛顿环片材的实施例8的触摸屏,不仅具有防牛顿环性和防晃眼性,而且还能够适当地防止可由与具有规则构造的液晶板的组合产生的干涉条纹。
其中,进而,实施例1~2和实施例5~7、9、10的防牛顿环片材,由于其构造列的高度的变动周期为20μm~4000μm的范围内,因此防牛顿环性和防晃眼性的均衡性更优异。特别是实施例9、10的防牛顿环片材,由于其构造列的高度的变动周期为150μm~500μm的范围内,因此防牛顿环性和防晃眼性显著优异。
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防牛顿环片材,在防牛顿环层中不仅含有高分子树脂而且还含有微粒,利用微粒形成了防牛顿环层表面的凹凸,因此虽然发挥防牛顿环性,但将该防牛顿环片材用作触摸屏构件时,在防牛顿环层中存在的微粒成为亮点而产生闪光,防晃眼性非常缺乏。此外,由于高分子树脂和微粒的折射率差、防牛顿环片材表面的不均一的凹凸形状,雾度值上升,透明性低。
比较例2的防牛顿环片材,与实施例1~10同样地没有使用微粒,采用转印赋形技术形成了凸状图形,但该构造物的高度没有沿其棱线的流动方向变动,因此与实施例1~10的防牛顿环片材相比,没有成为防牛顿环性优异的防牛顿环片材。此外,比较例2的防牛顿环层表面的形状是目前为止考虑过的构造列多个并列而成的形状,因此用于近年的高精细化的CRT彩色显示器时产生闪光,清楚地发现彩色画面看起来晃眼,缺乏防晃眼性。

Claims (8)

1.一种防牛顿环片材,是在表面具有凹凸图形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图形由沿棱线的流动方向而高度发生变动的多个构造列构成,各构造列沿与所述棱线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相隔间距而并列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造列的高度沿所述棱线的流动方向周期性地变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造列的高度的变动周期为20μm~4000μ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造列含有高分子树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造列的平均高度为0.8μ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造列的基底部的宽度为2~30μm。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牛顿环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与形成了所述凹凸图形的面相反的面具有硬涂层。
8.一种触摸屏,是将具有导电性膜的一对面板以所述导电性膜彼此对向的方式隔着间隔物配置而成的电阻膜方式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膜的任一方或两方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牛顿环片材的形成了凹凸图形的面上形成。
CN201080013181.1A 2009-03-27 2010-02-25 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其的触摸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22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7915 2009-03-27
JP2009-077915 2009-03-27
PCT/JP2010/052968 WO2010110006A1 (ja) 2009-03-27 2010-02-25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2247A true CN102362247A (zh) 2012-02-22
CN102362247B CN102362247B (zh) 2015-08-12

Family

ID=42780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318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2247B (zh) 2009-03-27 2010-02-25 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其的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28000A1 (zh)
JP (1) JP5552480B2 (zh)
KR (1) KR101685224B1 (zh)
CN (1) CN102362247B (zh)
WO (1) WO201011000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3587A (zh) * 2014-07-08 2014-11-0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触控面板
CN107379586A (zh) * 2016-05-17 2017-11-24 佳能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产品、用于照相机的可换式透镜和制造树脂模制产品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545B2 (ja) * 2014-07-18 2018-05-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4777A2 (en) * 2001-08-03 2003-02-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having microreplicated structures
CN1497418A (zh) * 2002-10-16 2004-05-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在透明电阻膜上形成埂部的透明坐标输入装置及复合材料
US7046905B1 (en) * 1999-10-08 2006-05-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lacklight with structured surfa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2445B2 (ja) * 2000-03-16 2010-07-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02004858A2 (en) * 2000-07-11 2002-01-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light with structured sufaces
US6771327B2 (en) * 2000-09-18 2004-08-03 Citizen Watch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an input panel
JP4497782B2 (ja) * 2001-03-08 2010-07-07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が防止された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該タッチパネル用透明電極
JP4310164B2 (ja) 2002-10-16 2009-08-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透明座標入力装置と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透明複合材
EP2204723A3 (en) * 2002-10-16 2010-07-21 Alps Electric Co., Ltd. Transparent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JP4164407B2 (ja) 2003-06-06 2008-10-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透明座標入力装置および透明複合材
WO2005077651A1 (ja) * 2004-02-18 2005-08-25 Kimoto Co., Ltd.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US20070108900A1 (en) * 2005-11-15 2007-05-17 Boek Heather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interference fringes in an OLED device
TWI317025B (en) * 2006-08-28 2009-11-1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Optical film
KR101321909B1 (ko) * 2006-12-12 2013-10-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00103555A (ko) * 2007-12-20 2010-09-2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프리즘 구조체를 가진 백라이트 반사기
JP3157866U (ja) * 2009-12-18 2010-03-04 洋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6905B1 (en) * 1999-10-08 2006-05-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lacklight with structured surfaces
WO2003014777A2 (en) * 2001-08-03 2003-02-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having microreplicated structures
CN1497418A (zh) * 2002-10-16 2004-05-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在透明电阻膜上形成埂部的透明坐标输入装置及复合材料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3587A (zh) * 2014-07-08 2014-11-0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触控面板
CN107379586A (zh) * 2016-05-17 2017-11-24 佳能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产品、用于照相机的可换式透镜和制造树脂模制产品的方法
US10495788B2 (en) 2016-05-17 2019-1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sin molded product,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camer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sin molded produ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28000A1 (en) 2012-02-02
KR101685224B1 (ko) 2016-12-09
WO2010110006A1 (ja) 2010-09-30
KR20120007006A (ko) 2012-01-19
CN102362247B (zh) 2015-08-12
JP5552480B2 (ja) 2014-07-16
JPWO2010110006A1 (ja)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8450B1 (ko) 대화면 터치 스크린
US8279383B2 (en) Film for optical us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ember and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using the same
CN104583354A (zh) 防污体、显示装置、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和防污性物品
CN101981496A (zh) 电光显示器
JP2012183822A (ja) 光学ディスプレイ用透明積層体
KR101022030B1 (ko) 저항막 방식 터치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429651B2 (ja) 粘着調整層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2782618A (zh) 防牛顿环片材、其制造方法及触摸屏
JP5845765B2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117408A (ko) 투명 도전성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입력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박막의 패터닝 방법
JP5508858B2 (ja)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JP475376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11716818B2 (en) Embedded-type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362247B (zh) 防牛顿环片材和使用了其的触摸屏
JP473791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045922A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JP6132699B2 (ja) 透明導電性シート、および透明導電性シート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064855A (ja) 機能性膜付きタッチパネ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069622A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用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
JP2013200994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041135A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用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Applicant after: Kimoto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imoto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