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5943B - 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组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组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5943B
CN103705943B CN201410003163.5A CN201410003163A CN103705943B CN 103705943 B CN103705943 B CN 103705943B CN 201410003163 A CN201410003163 A CN 201410003163A CN 103705943 B CN103705943 B CN 1037059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ulfide bond
polyethylene glycol
containing disulfide
medicine
pt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31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5943A (zh
Inventor
王学清
串星星
张强
张华�
代文兵
宋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0031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05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05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5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5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5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药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还原敏感的二硫键将PEG和药物偶联并制成纳米药物复合物,既提高了药物的水溶性,又改善了药物的体内行为,同时还利用还原敏感的聚乙二醇化药物中的二硫键在肿瘤部位特异性降解的特点,保证药物的完全释放和活性,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治疗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组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性药物与其聚合物衍生物形成的还原响应型纳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属于药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化学疗法仍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许多化疗药物存在着水溶性差、选择性低、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体内代谢快、毒副作用大等问题,而限制了临床应用。
紫杉醇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有紫杉醇(Paclitaxel,PTX)和多烯紫杉醇(Docetaxel)两种。前者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具有高效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二萜类物质,脂溶性强;后者是以10-脱乙酰基巴卡亭(10-DAB)作为母核骨架,通过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半合成紫杉醇类似物,其水溶性优于紫杉醇,活性是紫杉醇的二倍。二者均属于有丝分裂中的微管抑制剂,通过聚合和稳定细胞内微管,干扰有丝分裂,使癌细胞复制受阻而死亡。
尽管紫杉醇在临床上对许多肿瘤有很好的疗效,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小于300ng/ml),大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为了改善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在临床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与无水乙醇1:1(v:v)的混合液来溶解紫杉醇,但Cremophor EL有较大毒副作用,会使病人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给紫杉醇的广泛应用带来许多障碍。
通过制备水溶性前药,可以较好的解决紫杉醇水溶性的问题。通过向C2’、C7端引入水溶性基团,改善紫杉醇的溶解性。此类化学修饰剂包括小分子修饰剂和大分子修饰剂。前者包括:丁二酸、丁二酸酐、氨基酸、N-甲基吡啶盐衍生物等;后者包括聚乙二醇衍生物、聚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其中,聚乙二醇(PEG)得到广泛关注。聚乙二醇无毒或低毒,具有生物相容性、蛋白质排斥性和非抗原性的优点。药物经PEG修饰后,水溶性大大增加,体内稳定性得以提高,同时可以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能,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改善药物的体内分布情况; 另外,所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可因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对肿瘤组织起到被动靶向作用,有利于肿瘤的治疗。有报道(中国专利公开号00109748.2)利用氨基酸或寡肽键合聚乙二醇和紫杉醇得到水溶性衍生物。尽管此类前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紫杉醇的水溶性,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PEG对药物分子的载药量非常有限。
近年来,纳米给药系统,以其被动靶向、增加难溶药物溶解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研究。中国专利(公开号102198083)公开了一种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为载体材料的紫衫烷类药物纳米胶束,载药量可达5~16%,与市售制剂相比,消除较快,可以减小紫杉醇对血管的毒性。但此类给药体系仍存在不足:当纳米粒达靶部位后,外部的亲水壳层会延缓靶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不利于药物的充分释放。如何让纳米制剂在体内适时地释放原形药成为一重要问题。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靶向给药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动物细胞内外存在氧化还原电位:细胞内的谷胱甘肽(GSH)浓度(0.5~10mmol·L-1)是细胞外浓度(2~20μmol·L-1)的200倍以上。胞内体中也存在还原环境,主要是由IFN-γ诱导溶酶体巯基还原酶(GILT)和还原剂(如半胱氨酸)共同调节;溶酶体中含有低价Fe2+和高浓度的硫醇(如半胱氨酸),使溶酶体中也具有还原环境。另外,肿瘤组织细胞比正常组织细胞缺氧,更具有还原性环境。利用这一点,可将PEG与药物用二硫键相连制得PEG-二硫-药物复合物,并与疏水性药物在溶剂中自组装为纳米粒。由于二硫键在还原条件下可迅速降解为巯基,致使纳米粒到达靶细胞后,其还原环境诱发二硫键断裂,PEG脱落,从而快速释放原形药物,发挥药效。
基于以上背景,用对还原环境敏感的二硫键将PEG和抗肿瘤药物偶联作为载体材料,与游离药物自组装为纳米粒,既保留了纳米载药系统的优势,又增加了载药量,同时还发挥了二硫键在肿瘤部位特异性降解的特点,可以克服纳米制剂亲水外层对细胞摄取的影响,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疏水性药物与其聚乙二醇衍生物形成的还原 响应型纳米组合物,实现降低毒性、提高载药量以及肿瘤靶向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二硫键-抗癌药物复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上述具有还原响应性的聚乙二醇-二硫键-抗癌药物复合物的应用,通过增强水溶性、降低毒性以及肿瘤靶向的优势,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聚乙二醇和药物通过含有二硫键的连接键结合,具有如下通式:
聚乙二醇-连接键-药物,
其中,所述聚乙二醇,平均分子量为800~20000道尔顿;
连接键为含二硫键的小分子连接臂;
药物为含羟基或氨基结构基团的抗肿瘤药物。
本发明的药物复合物,其中所述的抗肿瘤药物结构中含有羟基或氨基。
本发明的药物复合物,其中所述的抗肿瘤药物选自:紫杉醇、多烯紫杉醇、阿霉素。
本发明的药物复合物,其中所述小分子连接臂中含有二硫键和羧基。
本发明的药物复合物,其中所述的抗肿瘤药物只能与小分子连接臂中的羧基端共价结合。
本发明的药物复合物,优选的为纳米粒形式,制备过程中将其制备成粒径在60~200nm的纳米粒,其药物的载药量为5%~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本发明的药物复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必要时含有常规的药用辅料,并制成适当的剂型,如水针剂、冻干粉剂、片剂和胶囊剂。所述制剂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注射、肿瘤内注射和口服给药。可应用于肿瘤治疗。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复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复合物在人体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作用下,二硫键发生断裂,药物从中释放,赋予抗肿瘤药物还原响应、释药可控、毒性降低的特点。
本发明还包括本发明所述的抗肿瘤药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二硫二吡啶和硫醇酸在乙醇/醋酸溶液中,通过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过柱分离后得到含二硫键的吡啶酸(Py-SS-COOH);
(2)Py-SS-COOH与巯基化聚乙二醇(SH-PEG)在氮气保护下,二氯甲烷/醋酸溶液中,通过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经透析处理得到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PEG-SS-COOH);
(3)PEG-SS-COOH与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在缩合剂(和/或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酯化或酰化反应,经透析后处理得到聚乙二醇-二硫键-药物复合物。
其中,优选的,
步骤(1)包括以下反应步骤:按1:1.5~1:3的摩尔比例,剧烈搅拌下将硫醇酸逐滴加入二硫二吡啶的乙醇/醋酸溶液中,反应2~3h,经中性三氧化二铝柱分离处理后得到含二硫键的吡啶酸。
步骤(2)包括以下反应步骤:按1:5~1:10的摩尔比例,氮气保护下将巯基化聚乙二醇逐滴加入含二硫键的吡啶酸的二氯甲烷/醋酸溶液中,反应24~48h。经溶解、抽滤、透析、冻干处理后得到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
步骤(3)包括以下反应步骤:在缩合剂和有机胺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中,氮气保护下,将药物与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按1:1~1:5摩尔比的进行酯化或酰化反应,经透析,冻干处理后得到药物复合物。
本发明纳米粒形式的药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采用溶剂挥发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粒。称取药物复合物加入乙腈溶解,37℃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干,待乙腈挥干后加入PBS涡旋水化,水化完全后在37℃水浴中超声至溶液澄清,即得还原响应型纳米粒。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测定制得纳米粒的粒度及分布。
本发明中还原响应型药物复合物的表征:用HPLC法测定其药物的释放;细胞水平上,通过考察复合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评价药效;动物水平上,通过复合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对动物的体重变化影响等方面评价其药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将疏水性药物与聚乙二醇通过二硫键相连而得到两亲性共聚物,并与疏水性药物在水中自组装成纳米粒,无需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等表面活性剂 类增溶剂,消除了由传统的溶媒带来的诸如过敏性等隐患,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2、本发明采用了肿瘤微环境靶向给药的思路,在聚乙二醇和难溶性药物间引入含二硫键的小分子连接臂。二硫键对还原环境敏感,可在肿瘤组织特有的还原性环境中降解,快速释放出药物,从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效果。
3、本发明的药物复合物,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合成的Py-SS-COOH的1H-NMR图
图2、实施例1中合成的Py-SS-COOH的TOF MS ESI图
图3、实施例1中合成的PEG-SS-PTX的MALTI-TOF质谱图
图4、实施例1中合成的PEG-SS-DOX的MALTI-TOF质谱图
图5、实施例5中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图
图6、本发明的还原响应型纳米粒与非还原响应型纳米粒的粒径对DTT的还原敏感性:A:还原响应型PEG-SS-PTX/PTX纳米粒在不同时间对DTT的敏感性;B:非还原响应型PEG-PTX/PTX纳米粒对DTT的敏感性
图7、本发明的还原响应型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
图8、游离PTX与PEG-SS-PTX/PTX纳米粒和PEG-PTX/PTX纳米粒在不同时间点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A:48h;B:72h
图9、PEG-SS-PTX/PTX纳米粒和PEG-PTX/PTX纳米粒在GSH-OEt预处理后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A:24h;B:48h
图10、本发明的还原响应型纳米粒与非还原响应型纳米粒对照、Taxol的抗肿瘤药效学比较研究。A:肿瘤生长曲线;B:肿瘤重量;C:给药后裸鼠体重变化曲线;D:肿瘤大小图
图11、实施例5中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图12、游离PTX与PEG-SS-PTX/PTX纳米粒和PEG-PTX/PTX纳米粒对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
图13、游离PTX与PEG-SS-PTX/PTX纳米粒和PEG-PTX/PTX纳米粒对MCF-7细胞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和解释本发明,但不作为本发明进行的限制。
实施例1、聚乙二醇-二硫键-紫杉醇的合成
Py-SS-COOH的制备:
将二硫二吡啶(Py-SS-Py,2g,9.06mmol)加入16mL乙醇(EtOH)中,加入醋酸(AcOH)214μL,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3-巯基丙酸(0.48g,4.53mmol)的EtOH溶液。反应2hr,减压蒸去EtOH,过中性三氧化二铝柱分离,浓缩,加入冷水析出固体,抽滤,真空干燥过夜,得产物为白色固体,收率为25%。核磁、质谱检测,结果如图1和图2。
PEG-SS-COOH的制备:
将SH-PEG5000(500mg,0.1mol)溶于7mL重蒸二氯甲烷(DCM),加入0.5mL AcOH,氮气保护、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二硫吡啶酸(Py-SS-COOH,214mg,1mol)的二氯甲烷(DCM)溶液,室温下反应24h。减压蒸去DCM,加少量热水溶解,冰浴至有白色沉淀析出,抽滤,取滤液透析,冻干,得产物为白色固体,收率为70%。
PEG-SS-PTX的制备:
将PEG-SS-COOH(100mg,0.02mmol)溶于DCM,氮气保护,0℃下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7.7mg,0.04mmol),反应20mim后,加入PTX(15.5mg,0.018mmol),N,N-二异丙基乙胺(DIPEA)(7μL,0.04mmol),4-二甲氨基吡啶(DMAP)(1.2mg,0.01mmol),自然升至室温,反应48h。透析(EtOH→水),冻干,得产物为白色固体,收率为50%。质谱检测,结果如图3。
实施例2、聚乙二醇-二硫键-多烯紫杉醇的合成
合成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以多烯紫杉醇代替紫杉醇,得到多烯紫杉醇的聚乙二醇衍生物。
实施例3、聚乙二醇-二硫键-紫杉醇的合成
合成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以PEG2000-SH代替PEG5000-SH,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二硫键-紫杉醇复合物。
实施例4、聚乙二醇-二硫键-阿霉素的合成
合成方法前两步同实施例1,第三步中,取一定量阿霉素盐酸盐(DOX·HCl)(2.4mg,0.004mmol)以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加入二倍摩尔量的三乙胺避光反应过夜,过滤,收集滤液,得到DOX的DMSO溶液。将PEG-SS-COOH(40mg,0.008mmol)溶于DCM,氮气保护,0℃避光条件下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0.7mg,0.006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1.3mg,0.006mmol),活化3h后,将上述DOX的DMSO溶液全部加入,室温避光反应48h,透析(EtOH→水),冻干,得阿霉素的聚乙二醇衍生物。结果如图4
实施例5、还原响应型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采用溶剂挥发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粒。称取实施例1中合成的PEG-SS-PTX 5mg和PTX 0.5mg置于25mL茄型瓶中,加入2mL乙腈溶解,37℃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干,待乙腈挥干后加入2mLPBS涡旋水化,水化完全后在37℃水浴中超声至溶液澄清,即得还原响应型纳米粒(PEG-SS-PTX/PTX纳米粒)。
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测定制得纳米粒的粒度及分布。其纳米粒性质见图11、图5。
实施例6、还原响应型纳米粒的还原响应性评价
取PEG-SS-PTX/PTX纳米粒,置于含或不含二硫苏糖醇(DTT)的PBS溶液中,37℃孵育,100rpm,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粒径。
结果如图6所示,PEG-SS-PTX/PTX纳米粒在DTT的还原作用下,二硫键断裂,纳米粒发生降解而聚集,粒径迅速变大;而非响应型PEG-PTX/PTX纳米粒的粒径24h内无明显变化,说明PEG-SS-PTX/PTX纳米粒具有还原敏感性。
实施例7、还原响应型纳米粒的还原响应性评价
取PEG-SS-PTX/PTX纳米粒溶液,稀释后置于Mw=14000透析袋中,放入 相应释放介质中(含不同浓度DTT的1M水杨酸钠)。37℃孵育,100rpm,于不同时间点取出1mL释放介质,并补入等量相应释放介质。HPLC检测游离PTX,计算累积释放率。
如图7所示,PEG-SS-PTX/PTX纳米粒在DTT存在下,释放更多,表明PEG-SS-PTX/PTX纳米粒具有还原敏感性。
实施例8、还原响应型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将MCF-7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5000个,孵育24h,待细胞贴壁生长。吸弃原培养液,加入10mM GSH-OEt孵育2h。吸去GSH-OEt,PBS洗。用含血清的培养液稀释配制系列浓度的游离PTX或纳米粒溶液,加入到上述细胞培养孔中,孵育一定时间。吸弃培养液,加入200μL浓度为10%(w/v)的三氯乙酸(TCA)溶液,在4℃冰箱中放置1h固定细胞。弃去TCA,各孔用去离子水洗涤5遍。待培养板在空气中干燥后,每孔加入0.4%的SRB溶液(以1%乙酸配制)100μL,室温下放置30min染色,弃去各孔内液体,用1%乙酸洗涤5遍。待培养板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用pH10.5,10mmol/L Tris碱200μL溶解结合的染料,在平板振荡器上振荡30min,置于酶标仪中测定每孔吸收度OD值。
结果如图8所示,PEG-SS-PTX/PTX纳米粒较PEG-PTX/PTX纳米粒显示出更强的细胞毒性。并且,在72h时,PEG-SS-PTX/PTX纳米粒的毒性强于游离PTX,表明除了包载的游离PTX外,PEG-SS-PTX材料上的PTX在细胞中的还原环境中解离出来发挥药效。另外,当细胞用还原性物质GSH-OEt预处理后,PEG-SS-PTX/PTX纳米粒的毒性显著增强,而PEG-PTX/PTX纳米粒对照则无明显变化(图9),表明PEG-SS-PTX/PTX纳米粒具有还原敏感性。
实施例9、还原响应型纳米粒的体外细胞周期实验
将MCF-7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待24h细胞贴壁生长后,吸弃原培养液,加入用培养液稀释的游离药物或纳米粒溶液(40nM)。孵育12h,用预冷PBS漂洗细胞,胰酶消化,1000rpm离心5min收集细胞,弃上清液,加入PBS吹打,1000rpm离心5min收集细胞,弃上清液,70%的冰乙醇吹打均匀成细胞悬液,置4℃冰箱固定过夜。固定后取出细胞悬液,1000rpm离心5min,弃 上清液,加入500μL预冷PBS重悬,加入1mg/mL的不含DNA酶的RNA酶A和碘化丙啶(PI)溶液,混匀,过400目筛转移至流式管中,于37℃孵育30min。用流式细胞测定仪测定细胞周期。每次分析所用细胞数不少于5×105个,每次收集的细胞数为10000个,数据使用FCS Express V3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如图12所示,相比PEG-PTX/PTX纳米粒对照,PEG-SS-PTX/PTX纳米粒可使更多的细胞阻滞在G2-M期(33.89%vs19.74%),说明还原响应型纳米粒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更大。
实施例10、还原响应型纳米粒的体外细胞凋亡实验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待24h细胞贴壁生长后,吸弃原培养液后,加入用培养液稀释的游离药物或制剂溶液(50nM)。将6孔板置于37℃培养箱中孵育24h后,用预冷PBS漂洗细胞,胰酶消化,1000rpm离心5min收集细胞,弃上清液。加入1×的结合缓冲液500μL重悬细胞,加入5μL的Annexin V-FITC混匀,置4℃避光反应15min,加入10μL PI混匀,反应5min,将细胞悬液过400目筛转移至流式管中,用流式细胞测定仪测定,数据使用FCS Express V3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如图13所示,游离PTX和各制剂引起MCF-7凋亡程度的顺序为:游离PTX>PEG-SS-PTX/PTX纳米粒>PEG-PTX/PTX纳米粒>空白对照。表明还原响应型PEG-SS-PTX/PTX纳米粒有较好的诱发细胞凋亡的作用。
实施例11、抗肿瘤活性实验
选用MCF-7细胞,在雌性BALB/c裸鼠(18-22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的右侧腋下进行接种,每只鼠接种106细胞,接种9天后给药。给药组为5组:PBS,Taxol(10mg/kg),Taxol(7mg/kg),PEG-SS-PTX/PTX纳米粒(7mg/kg),PEG-PTX/PTX纳米粒(7mg/kg),每组6只。共给药4次,每次200μL,给药间隔时间为1天,每天测裸鼠体重和瘤体积。于第4次给药后处死,取瘤组织,称重,拍照,称去瘤体重。
结果见图10,PEG-SS-PTX/PTX纳米粒在低剂量(7mg/kg)产生的抗肿瘤效果远远高于同剂量下的PEG-PTX/PTX纳米粒和Taxol,而且抑瘤作用与高剂量 Taxol(10mg/kg)相当。另外,药效与高剂量Taxol相当的情况下,其毒性大大降低。
实施例12、注射剂的制备(以PEG-SS-PTX/PTX纳米粒为例)
将本品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调节等渗,必要时加入相关附加剂,按注射剂常规工艺和质量要求制备成静脉注射剂。

Claims (6)

1.一种药物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聚乙二醇和药物通过含有二硫键的连接键结合,具有如下通式:
聚乙二醇-连接键-药物,
其中,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800~20000道尔顿;
连接键为含二硫键的小分子连接臂;
药物为抗肿瘤药物,选自:紫杉醇、多烯紫杉醇、阿霉素;
所述小分子连接臂中含有二硫键和羧基;
所述的抗肿瘤药物只能与小分子连接臂中的羧基端共价结合;
药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按1:1.5~1:3的摩尔比例,剧烈搅拌下将硫醇酸逐滴加入二硫二吡啶的乙醇/醋酸溶液中,反应2~3h,经中性三氧化二铝柱分离处理后得到含二硫键的吡啶酸;
步骤(2)按1:5~1:10的摩尔比例,氮气保护下将巯基化聚乙二醇逐滴加入含二硫键的吡啶酸的二氯甲烷/醋酸溶液中,反应24~48h,经溶解、抽滤、透析、冻干处理后得到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
步骤(3)在缩合剂和有机胺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中,氮气保护下,将药物与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按1:1~1:5的摩尔比进行酯化或酰化反应,经透析,冻干处理后得到药物复合物。
2.权利要求1的药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按1:1.5~1:3的摩尔比例,剧烈搅拌下将硫醇酸逐滴加入二硫二吡啶的乙醇/醋酸溶液中,反应2~3h,经中性三氧化二铝柱分离处理后得到含二硫键的吡啶酸;
步骤(2)按1:5~1:10的摩尔比例,氮气保护下将巯基化聚乙二醇逐滴加入含二硫键的吡啶酸的二氯甲烷/醋酸溶液中,反应24~48h,经溶解、抽滤、透析、冻干处理后得到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
步骤(3)在缩合剂和有机胺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中,氮气保护下,将药物与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按1:1~1:5的摩尔比进行酯化或酰化反应,经透析,冻干处理后得到药物复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复合物,其特征在于,为纳米粒形式,其粒径在60~200nm,药物的载药量为5%~15%。
4.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复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常规的药用辅料,并制成适当的剂型,应用于肿瘤治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复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复合物在人体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作用下,二硫键发生断裂,药物从中释放,赋予抗肿瘤药物还原响应、释药可控、毒性降低的特点。
6.一种还原响应型纳米粒,采用溶剂挥发薄膜水化法制备:称取聚乙二醇-含有二硫键的连接键-紫杉醇5mg和紫杉醇0.5mg置于25mL茄型瓶中,加入2mL乙腈溶解,37℃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干,待乙腈挥干后加入2mL磷酸缓冲盐溶液涡旋水化,水化完全后在37℃水浴中超声至溶液澄清,即得;
其中,聚乙二醇-含有二硫键的连接键-紫杉醇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2g二硫二吡啶加入16mL乙醇中,加入醋酸214μL,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0.48g 3-巯基丙酸的乙醇溶液,反应2h,减压蒸去乙醇,过中性三氧化二铝柱分离,浓缩,加入冷水析出固体,抽滤,真空干燥过夜,得产物为白色固体,即含二硫键的吡啶酸;
(2)将500mg SH-PEG5000溶于7mL重蒸二氯甲烷,加入0.5mL AcOH,氮气保护、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含有214mg步骤1所得的含二硫键的吡啶酸的二氯甲烷溶液,室温下反应24h,减压蒸去二氯甲烷,加少量热水溶解,冰浴至有白色沉淀析出,抽滤,取滤液透析,冻干,得产物为白色固体,即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
(3)将100mg步骤2所得的含二硫键的聚乙二醇的羧基衍生物溶于二氯甲烷,氮气保护,0℃下加入7.7mg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反应20min后,加入15.5mg紫杉醇,7μL N,N-二异丙基乙胺,1.2mg 4-二甲氨基吡啶,自然升至室温,反应48h,透析,冻干,得产物为白色固体,即聚乙二醇-含有二硫键的连接键-紫杉醇,收率为50%。
CN201410003163.5A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组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5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3163.5A CN103705943B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组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3163.5A CN103705943B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组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5943A CN103705943A (zh) 2014-04-09
CN103705943B true CN103705943B (zh) 2016-09-14

Family

ID=50399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316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5943B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组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059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3749A (zh) * 2020-03-27 2020-06-26 广州古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环氧丙烷-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5455B (zh) * 2014-05-13 2016-04-2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负载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67292B (zh) * 2015-02-02 2017-09-05 北京大学 一种还原响应型药物偶联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5233298A (zh) * 2015-09-18 2016-01-13 东南大学 一种紫杉醇类磷脂化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08066770B (zh) * 2016-11-16 2022-10-14 烟台药物研究所 还原响应释放原药的两亲性聚合物药物前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83404B (zh) * 2017-01-17 2018-09-28 沈阳药科大学 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26718B (zh) * 2017-05-25 2022-02-11 烟台药物研究所 一种还原响应释放原药的两亲性聚合物药物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50055A (zh) * 2017-09-25 2019-04-02 烟台药物研究所 一种还原响应释放原药的紫衫烷类两亲性聚合物药物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25790A (zh) * 2018-01-12 2019-07-19 烟台药物研究所 一种还原响应型康布斯汀的两亲性聚合物药物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25574A (zh) * 2018-01-12 2019-07-19 烟台药物研究所 一种还原响应型两亲性聚合物药物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04814A (zh) * 2018-07-12 2018-11-30 浙江大学 具有双功能的脂质材料及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6443A1 (en) * 2000-06-19 2002-06-20 Stanley Stein Multiple phase cross-linked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CN101961494B (zh) * 2010-09-26 2012-09-12 苏州同科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细胞内药物传递的星形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755A (zh) * 2012-01-09 2012-07-04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还原降解释药可控的喜树碱纳米胶束前药及制备方法
CN103341177B (zh) * 2013-06-08 2014-1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还原敏感型聚乙二醇-药物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7022B (zh) * 2013-06-08 2014-1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功能聚乙二醇-阿霉素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9388B (zh) * 2013-06-08 2014-1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功能聚乙二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3749A (zh) * 2020-03-27 2020-06-26 广州古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环氧丙烷-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5943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5943B (zh) 一种还原响应型聚乙二醇化药物纳米组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Yin et al. Integrated block copolymer prodrug nanoparticles for combination of tumor oxidative stress amplification and ROS-responsive drug release
CN101791411B (zh) 两亲性多糖偶联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3751795B (zh) 透明质酸‑抗肿瘤药偶联物及复合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3705940B (zh) 一种天然活性药物-多糖靶向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的应用
CN102218027B (zh) 一种包载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聚合物胶束冻干制剂
CN103804472B (zh) 一种紫杉烷类药物前体
CN105669964B (zh) 卵巢癌特异靶向的生物可降解双亲性聚合物、由其制备的聚合物囊泡及应用
CN104056275B (zh) 多功能主动靶向透明质酸‑聚乳酸载体合成及其抗肿瘤药物胶束制备方法
CN106265510A (zh) 一种肿瘤细胞内pH触发式释药的多级靶向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350B (zh) 一种叶酸介导靶向的聚合物胶束
CN108938594B (zh) 一种药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971353B (zh) 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两亲性多糖衍生物载体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13952463B (zh) 一种纳米诊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421808A (zh) 一种羟乙基淀粉修饰的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及其组装纳米系统的制备与应用
Zheng et al. pH and glutathione dual 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based on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for potential programmable release of three drugs
CN108191995A (zh) 一种还原敏感的两亲性多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Feng et al. Oral administration co-delivery nanoparticles of docetaxel and bevacizumab for improving 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enhancing anticancer activity
CN108245683A (zh) 一种具有p-糖蛋白抑制功能的抗肿瘤前药及制备方法
CN101831005B (zh) pH敏感型壳聚糖衍生物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CN102166190B (zh) 一种双重靶向肿瘤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504B (zh) 一种去氧鬼臼毒素类药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剂
CN108888774A (zh) 一种雷公藤红素-树状大分子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451906A (zh) 一种用于抗肿瘤和抗转移治疗的胆固醇-低分子量肝素的纳米制剂及制备方法
Ibrahim et al. Dual acting acid-cleavable self-assembling prodrug from hyaluronic acid and ciprofloxacin: A potential 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targe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canc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