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7996A - 机动平地机 - Google Patents
机动平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87996A CN103687996A CN201280028482.0A CN201280028482A CN103687996A CN 103687996 A CN103687996 A CN 103687996A CN 201280028482 A CN201280028482 A CN 201280028482A CN 103687996 A CN103687996 A CN 1036879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ducing agent
- motor
- fuel tank
- disposed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平地机,其燃料箱储存燃料,还原剂箱储存还原剂。燃料箱以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发动机重叠的方式配置。燃料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与还原剂箱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平地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希望在机动平地机上搭载用于处理排气的排气处理装置。为处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排气处理装置经由连接管与发动机连接。作为排气处理装置,有时利用选择催化还原装置。选择催化还原装置减少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
选择催化还原装置利用尿素水等还原剂处理排气,因此,有必要在机动平地机上配置储存还原剂的还原剂箱。但是,在低温环境下,还原剂有可能会冻结。因此,希望还原剂箱在不发生冻结的温度下配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液压挖掘机中,还原剂箱配置于在车辆后部的发动机室的附近配置的配重内。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2009-18455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根据上述还原剂箱的配置,还原剂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抑制冻结。但是,由于上述还原剂箱配置于周围被包围的空间内,经过一段时间后,还原剂的温度过度上升,从而有可能使还原剂变质。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平地机,该机动平地机能够抑制还原剂的温度过度上升或者过度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机动平地机具有:发动机、动力传递装置、选择催化还原装置、燃料箱、还原剂箱。动力传递装置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选择催化还原装置处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燃料箱储存燃料。还原剂箱储存还原剂。燃料箱以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发动机重叠的方式配置。燃料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与还原剂箱之间。
第二方面的机动平地机,在第一方面的机动平地机的基础上,燃料箱的前后长度比还原剂箱的前后长度长。
第三方面的机动平地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机动平地机的基础上,还原剂箱配置于燃料箱的后方。动力传递装置配置于燃料箱的前方。
第四方面的机动平地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机动平地机的基础上,还原剂箱配置于燃料箱的前方。动力传递装置配置于燃料箱的后方。
第五方面的机动平地机,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机动平地机的基础上,还具有连接管和还原剂喷射装置。连接管与选择催化还原装置连接,来自发动机的排气通过连接管。还原剂喷射装置安装于连接管,将来自还原剂箱的还原剂喷射到连接管内。连接管及还原剂喷射装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发动机与还原剂箱之间。
发明的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机动平地机中,燃料箱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和还原剂箱之间。另外,燃料箱以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发动机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燃料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发动机与还原剂箱之间。因此,还原剂箱远离发动机配置,由此抑制还原剂温度的过度上升。另外,利用燃料箱的热量抑制还原剂温度的过度下降。并且,还原剂箱与动力传递装置配置于相对于燃料箱彼此相反的两侧。因此,能够避免动力传递装置对还原剂箱的布局的妨碍。
在第二方面的机动平地机中,燃料箱的前后长度比还原剂箱的前后长度长。因此,还原剂箱进一步远离发动机配置,由此抑制还原剂温度的过度上升。
在第三方面的机动平地机中,还原剂箱远离发动机向后方配置,由此抑制还原剂温度的过度上升。
在第四方面的机动平地机中,还原剂箱远离发动机向前方配置,由此抑制还原剂温度的过度上升。
在第五方面的机动平地机中,连接管及还原剂喷射装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发动机与还原剂箱之间,由此能够缩短连接还原剂箱与还原剂喷射装置的软管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动平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机动平地机的侧视图。
图3是机动平地机的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机动平地机1。图1是机动平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机动平地机1的侧视图。机动平地机1具有包括前轮11和后轮12的多个行驶轮。机动平地机1利用设置在前轮11及后轮12之间的刮板42能够进行整地作业、除雪作业、轻切削、材料混合等。如图1及图2所示,该机动平地机1具有车辆主体2、驾驶室3及工作装置4。
车辆主体2包括后部车体5及前部车体6。后部车体5具有上述后轮12。这些后轮12利用来自后述发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驱动,从而使机动平地机1行驶。另外,后部车体5具有收纳发动机的发动机室7。关于发动机室7的内部结构,将于后文叙述。
前部车体6配置于后部车体5的前方。前部车体6具有上述前轮11。前轮11配置于前部车体6的前部。
驾驶室3搭载配置于后部车体5。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置有方向盘、变速杆、工作装置4的操作杆等操作部(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前后左右是指驾驶室3内的司机所看到的前后左右。另外,在图中,前后方向由x轴表示,左右方向由y轴表示,上下方向由z轴表示。
工作装置4具有:牵引杆40、旋转盘41(サークル)、刮板42、液压马达49、各种液压缸44-48等。各种液压缸44-48具有:升降液压缸44,45、牵引杆移动液压缸46,刮板移动液压缸47、倾斜液压缸48(参照图2)。液压马达49与液压缸44-48利用来自未图示的液压泵的液压油驱动。
牵引杆40的前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前部车体6的前部。利用一对升降液压缸44,45的同步伸缩,牵引杆40的后部上下升降。另外,利用升降液压缸44,45的不同伸缩,牵引杆40以沿着前后方向的轴为中心摆动。并且,牵引杆40利用牵引杆移动液压缸46的伸缩左右移动。
旋转盘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牵引杆40的后部。旋转盘41由液压马达49(参照图1)驱动,由此,从车辆上方看,旋转盘41相对于牵引杆40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
刮板42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旋转盘41。另外,刮板42以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旋转盘41。刮板42利用刮板移动液压缸47相对于旋转盘41左右移动。另外,刮板42利用倾斜液压缸48(参照图2)相对于旋转盘41以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如上所述,刮板42经由牵引杆40及旋转盘41,能够进行上下的升降、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的变换、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斜的变换、旋转及左右方向的移动。
图3是发动机室7的内部结构的右视图。图4是发动机室7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后部车体5具有车架13和车体罩14。在图3中,为便于说明,用双点划线表示车架13与车体罩14的外形。另外,在图4中,为便于说明,用双点划线表示车体罩14的外形。
如图3所示,车架13的上缘部具有第一支承部13a、第二支承部13b以及倾斜部13c。第一支承部13a位于与第二支承部13b相比靠近前方的位置。倾斜部13c位于第一支承部13a与第二支承部13b之间。第二支承部13b位于与第一支承部13a相比靠近下方的位置。倾斜部13c向斜后下方倾斜。此外,第一支承部13a、第二支承部13b及倾斜部13c在车架13的左右两侧设置为大致左右对称。
车体罩14安装在车架13上。车体罩14覆盖发动机室7。具体地说,车体罩14覆盖发动机室7的上方、左方、右方及后方。
在发动机室7内配置有发动机10、动力传递装置15、散热器16、排气处理单元17、工作油箱19等。从车辆后方向车辆前方依次配置散热器16、排气处理单元17、发动机10、动力传递装置15。工作油箱19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15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容易理解,省略图3所示的工作油箱19。
机动平地机1具有隔壁18。隔壁18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发动机10与散热器16之间。如图3所示,隔壁18将发动机室7的内部划分为第一收纳空间S1和第二收纳空间S2。隔壁18具有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形状。隔壁18经由多个支承部件21-23支承于散热器16。排气处理单元17、发动机10及动力传递装置15收纳于第一收纳空间S1内。散热器16收纳于第二收纳空间S2内。
在上述车体罩1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上部开口14a。上部开口14a配置于第二收纳空间S2的上方,与第二收纳空间S2连通。上部开口14a的前缘部位于与隔壁18相比靠近前方的位置。车体罩14包括斜面部141。斜面部141跨设于上部开口14a的前缘部和隔壁18的上端部。斜面部141向前斜上方倾斜。
在车体罩14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后部开口14b。后部开口14b位于散热器16的后方。车外的空气从上部开口14a被吸入第二收纳空间S2内。空气在第二收纳空间S2内通过散热器16并从后部开口14b排出车外。
发动机10经由安装托架25支承于车架13。安装托架25安装于第一支承部13a。
动力传递装置15传递来自发动机10的动力。动力传递装置15具有变速器27和变矩器26。变矩器26连接于发动机10的输出侧。变矩器26向变速器27传递来自发动机10的动力。变速器27连接于变矩器26的输出侧。变速器27具有未图示的离合器和变速齿轮等。变速器27将来自发动机10的动力经由未图示的最终减速装置及串联装置传递到后轮12。
散热器16冷却发动机10的冷却水。散热器16配置于比发动机10及排气处理单元17更靠近后方的位置。换言之,发动机10及排气处理单元17配置于比散热器16更靠近前方的位置。散热器16支承于第二支承部13b。即,散热器16在位于比发动机10的支承位置更低的位置支承于车架13。
排气处理单元17具有排气处理装置支承托架30、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及第二连接管33。另外,机动平地机1还具有第一连接管34和排气管35。第一连接管34是用于将发动机10的排气输送到排气处理单元17的管。排气管35是用于将在排气处理单元17处理的排气向外部排出的管。
排气处理装置支承托架30支承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和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排气处理装置支承托架30安装于安装托架25。
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例如是柴油颗粒过滤装置。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处理经由第一连接管34输送到的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利用过滤器捕获排气中含有的颗粒物。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捕获的颗粒物被附加设置在过滤器上的加热器焚烧。
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具有呈近似圆筒状的外形。如图4所示,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以其中心轴线Ay1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具有第一连接口31a和第二连接口31b。第一连接口31a连接第一连接管34。第二连接口31b连接第二连接管33。
第一连接口31a向斜上方突出。具体地说,第一连接口31a向上方且发动机10侧倾斜突出。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的底部位于与发动机10的最高位置相比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配置于在俯视时不与发动机10重叠的位置。具体地说,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配置于与发动机10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发动机10与隔壁18之间。
第二连接口31b大致向上方突出。但是,第二连接口31b从竖直方向稍微向后方倾斜。第二连接管33连接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和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管33的外径比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的外径小。第二连接管33的一端连接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的第二连接口31b。第二连接管3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的第三连接口32a。
第二连接管33配置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的上方。另外,第二连接管33配置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的后方。第二连接管33的顶部位于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的顶部相比更靠近下方的位置。在第二连接管33上安装有还原剂喷射装置36。还原剂喷射装置36向第二连接管33内喷射还原剂。
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是选择催化还原装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处理经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处理过的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利用还原剂有选择地还原氮氧化物NOX。作为还原剂,使用例如尿素水。
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具有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形。如图4所示,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以其中心轴线Ay2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以其中心轴线Ay2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的中心轴线Ay1平行的方式配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位于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相比靠近上方的位置。具体地说,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的底部配置于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的顶部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以在俯视时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以在俯视时与发动机10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第二连接管33和还原剂喷射装置36配置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与隔壁18之间。第二连接管33配置于上述斜面部141的下方。换言之,斜面部141配置于第二连接管33的上方。第二连接管33与还原剂喷射装置36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发动机10与后述的还原剂箱38之间。
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具有第三连接口32a和第四连接口32b。第三连接口32a连接第二连接管33。第四连接口32b连接排气管35。第三连接口32a从水平方向向后方朝向下方倾斜。
第四连接口32b向斜上方突出。具体地说,第四连接口32b向上方且发动机10侧倾斜突出。由此,排气管35在发动机10的上方向斜上方突出。排气管35的上部从车体罩14向上方突出。
发动机10、第一连接管34、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第二连接管33、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排气管35依次串联连接。因此,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通过第一连接管34输送到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在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中,主要从排气中减少颗粒物。然后,排气通过第二连接管33输送到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主要减少NOX。之后,净化后的排气通过排气管35向外部排出。
在发动机室7的下方配置有用于储存燃料的燃料箱37和用于储存还原剂的还原剂箱38。燃料箱37与还原剂箱38向车架13的下方突出配置。燃料箱37以在俯视中时至少部分与发动机37重叠的方式配置。燃料箱37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变速器27与还原剂箱38之间。即,变速器27配置于燃料箱37的前方。还原剂箱38配置于燃料箱37的后方。如图3所示,燃料箱37的前后长度L1比还原剂箱38的前后长度L2长。
还原剂箱38配置于比隔壁18更靠近后方的位置。还原剂箱38配置于比散热器16更靠近后方的位置。还原剂箱38的上端部位于比散热器16的下端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还原剂箱38的上端部位于比燃料箱37上端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还原剂箱38的下端部位于比燃料箱37的下端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在还原剂箱38的上方配置有顶板39。由此,来自散热器16的热风不直接吹到还原剂箱38上,从而还原剂很难被加热。
如图3所示,还原剂箱38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利用还原剂软管51连接。还原剂软管51从还原剂箱38起通过散热器16的下方向前方延伸。还原剂软管51在散热器16与隔壁18之间向上方弯折并沿着隔壁18向上下方向延伸。隔壁18具有通孔18a,从而还原剂软管51的上部通过通孔18a在第一收纳空间S1内与还原剂喷射装置36连接。
具体地说,还原剂软管51具有第一软管部分51a和第二软管部分51b。第一软管部分51a在第二收纳空间S2内沿着隔壁18配置。第一软管部分51a在第二收纳空间S2内沿着隔壁18向上下方向延伸。在第一软管部分51a的中途连接有还原剂泵52。还原剂泵52在第二收纳空间S2内安装在隔壁18上。
第二软管部分51b通过散热器16的下方。第二软管部分51b通过燃料箱37的上方。即,第二软管部分51b通过散热器16与燃料箱37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隔壁18的通孔18a在隔壁18的上下方向上位于中央位置的上方。另外,通孔18a与还原剂喷射装置36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比通孔18a与散热器16的下端部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小。因此,第一软管部分51a中的位于第一收纳空间S1内的部分比第一软管部分51a中的位于第二收纳空间S2内的部分短。因此,还原剂软管51中的在第一收纳空间S1内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部分短。
图5是表示发动机室7内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如图3及图5所示,机动平地机1具有罩体部件53。罩体部件53在第二收纳空间S2内,覆盖还原剂软管51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说,罩体部件53覆盖第一软管部分51a和还原剂泵52。另外,罩体部件53覆盖上述隔壁18的通孔18a。罩体部件53安装于隔壁18。如图3所示,在侧视时罩体部件53位于斜面部141的假想延长线EL的下侧。
具体地说,罩体部件53具有第一罩体部53a、第二罩体部53b和第三罩体部53c。第一罩体部53a覆盖隔壁18的通孔18a及第一软管部分51a的上部。第一软管部分51a的上部是第一软管部分51a中的比还原剂泵52更靠近上方的部分。第二罩体部53b配置于第一罩体部53a的下方。第二罩体部53b覆盖还原剂泵52。第二罩体部53b具有盖部53d。盖部53d以能够装拆于第二罩体部53b的其他部分的方式安装。由此,易于接近还原剂泵52,从而使还原剂泵52的维修变得容易。
第三罩体部53c配置于第二罩体部53b的下方。第三罩体部53c覆盖第一软管部分51a的下部。第一软管部分51a的下部是第一软管部分51a中的比还原剂泵52更靠近下方的部分。第三罩体部53c一直延伸到比车架13的上缘部更靠近下方的位置。具体地说,第三罩体部53c的下端部位于比车架13的倾斜部13c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三罩体部53c的下端部位于比散热器16的下端部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机动平地机1具有以下特征。
燃料箱37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15和还原剂箱38之间。另外,燃料箱37以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发动机10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前后方向上,燃料箱3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发动机10与还原剂箱38之间。因此,还原剂箱38与发动机10分开配置,由此抑制还原剂温度的过度上升。另外,利用燃料箱37的热量抑制还原剂温度的过度下降。而且,还原剂箱38与动力传递装置15配置于相对于燃料箱37彼此相反的两侧。因此,能够避免动力传递装置15对还原剂箱38的布局的妨碍。
燃料箱37的前后长度L1比还原剂箱38的前后长度L2长。因此,还原剂箱38进一步远离发动机10配置,由此抑制还原剂温度的过度上升。
第二连接管33及还原剂喷射装置36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发动机10与还原剂箱38之间,由此能够缩短还原剂软管51的长度。
以上说明了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排气处理单元17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也可以是不同于柴油颗粒过滤装置的装置,或者也可以省略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也可以利用尿素水以外的还原剂。
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的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也可以位于比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更靠近上方的位置。或者,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可以位于比第一排气处理装置31更靠近后方的位置。
还原剂箱38不限于散热器16的后方,也可以配置于其他位置。例如,还原剂箱38可以配置于散热器16的下方。
第二连接管33及还原剂喷射装置36的配置位置不限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与隔壁18之间,也可以配置于其他位置。但是,为了缩短还原剂软管51的配置于第一收纳空间S1内的部分,优选第二连接管33及还原剂喷射装置36配置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32与隔壁18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燃料箱37的一部分与发动机10重叠。但是,也可以使燃料箱37整体与发动机10重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原剂箱38配置于燃料箱37的后方,动力传递装置15配置于燃料箱37的前方。但是,也可以将还原剂箱38配置于燃料箱37的前方,动力传递装置15配置于燃料箱37的后方。
工业实用性
基于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还原剂的温度过度上升或者过度下降的机动平地机。
附图标记说明
10 发动机
15 动力传递装置
32 第二排气处理装置
37 燃料箱
38 还原剂箱
33 第二连接管
36 还原剂喷射装置
Claims (5)
1.一种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动机;
动力传递装置,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动力;
选择催化还原装置,处理来自所述发动机的排气;
用于储存燃料的燃料箱;
用于储存还原剂的还原剂箱,
所述燃料箱以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发动机重叠的方式配置,
所述燃料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与所述还原剂箱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的前后长度比所述还原剂箱的前后长度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还原剂箱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后方,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前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还原剂箱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前方,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后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平地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连接管,与所述选择催化还原装置连接,供来自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通过;
还原剂喷射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接管,将来自所述还原剂箱的还原剂向所述连接管内喷射,
所述连接管及所述还原剂喷射装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还原剂箱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78013A JP5336648B1 (ja) | 2012-12-20 | 2012-12-20 | モータグレーダ |
JP2012-278013 | 2012-12-20 | ||
PCT/JP2012/083622 WO2014097493A1 (ja) | 2012-12-20 | 2012-12-26 | モータグレー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7996A true CN103687996A (zh) | 2014-03-26 |
CN103687996B CN103687996B (zh) | 2014-12-31 |
Family
ID=50323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28482.0A Active CN103687996B (zh) | 2012-12-20 | 2012-12-26 | 机动平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8799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93535A (zh) * | 2015-10-05 | 2016-05-18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作业车和作业车的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0936A (ja) * | 2001-07-03 | 2003-01-24 | Komatsu Ltd | NOx還元触媒用液体還元剤タンクの配置構造 |
JP2008240678A (ja) * | 2007-03-28 | 2008-10-09 | Komatsu Ltd | 建設車両 |
CN101680209A (zh) * | 2007-05-31 | 2010-03-24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 建筑机械 |
JP2011063988A (ja) * | 2009-09-17 | 2011-03-31 |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 建設機械 |
CN102444148A (zh) * | 2010-09-16 | 2012-05-09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 工程机械 |
-
2012
- 2012-12-26 CN CN201280028482.0A patent/CN1036879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0936A (ja) * | 2001-07-03 | 2003-01-24 | Komatsu Ltd | NOx還元触媒用液体還元剤タンクの配置構造 |
JP2008240678A (ja) * | 2007-03-28 | 2008-10-09 | Komatsu Ltd | 建設車両 |
CN101680209A (zh) * | 2007-05-31 | 2010-03-24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 建筑机械 |
JP2011063988A (ja) * | 2009-09-17 | 2011-03-31 |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 建設機械 |
CN102444148A (zh) * | 2010-09-16 | 2012-05-09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 工程机械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93535A (zh) * | 2015-10-05 | 2016-05-18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作业车和作业车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7996B (zh) | 2014-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40076B (zh) | 作业车辆 | |
CN104246159B (zh) | 作业车辆 | |
CN104024533B (zh) | 作业车辆 | |
US9562460B2 (en) | Motor grader | |
CN103917395B (zh) | 自卸车辆 | |
CN103987899B (zh) | 机动平地机 | |
CN104769192B (zh) | 轮式装载机 | |
CN104040077B (zh) | 工程车辆 | |
EP1980437B1 (en) |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103747975A (zh) | 推土机 | |
CN104185725A (zh) | 轮式装载机 | |
CN104185724A (zh) | 轮式装载机 | |
CN103797195A (zh) | 作业车辆 | |
CN103890276A (zh) | 液压挖掘机 | |
CN104903135A (zh) | 作业车辆 | |
CN104471153B (zh) | 推土机 | |
CN104220288A (zh) | 作业车辆 | |
CN103906902B (zh) | 作业车辆 | |
CN103930625A (zh) | 液压挖掘机 | |
CN103687996B (zh) | 机动平地机 | |
CN105682968A (zh) | 自卸车辆 | |
CN104093949A (zh) | 作业车辆 | |
CN104769242B (zh) | 作业车辆 | |
JP5045207B2 (ja)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
JP5045206B2 (ja)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