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5594B - 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5594B
CN103685594B CN201310396911.6A CN201310396911A CN103685594B CN 103685594 B CN103685594 B CN 103685594B CN 201310396911 A CN201310396911 A CN 201310396911A CN 103685594 B CN103685594 B CN 1036855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data
address setting
setting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69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5594A (zh
Inventor
井上和俊
松尾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pis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pis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pis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pis Semiconduc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85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5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6Addressing a physical block of locations, e.g. base addressing, module addressing, memory dedication
    • G06F12/0646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G06F12/0653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with centralised address ass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47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daisy chain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6Addressing a physical block of locations, e.g. base addressing, module addressing, memory dedication
    • G06F12/0646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G06F12/066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with decentralised address ass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地址设定耗费的时间且向电子设备的装置装载数难以被限制的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电子设备(1)具备:多个IC,相互被菊链连接,经由通信线路(4)进行IC彼此间的通信;以及控制部(2),与多个IC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1)对数据附加可靠性检查用数据来进行通信,多个IC的每一个具有:地址设定部(7),在接收到的数据是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IC的地址设定规定值;以及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在地址设定部(7)中对本IC的地址设定了规定值的情况下,输出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本IC中预先确定的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菊链(daisy chain)连接的多个装置的电子设备及该电子设备中的多个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具备通过通信线路进行菊链连接的多个装置的电子设备中的该多个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有各种各样的公开。作为通常已知的关于该地址设定方法的技术,例如举出以下那样的技术,即,如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那样,在对被菊链连接的多个装置的每一个设定地址的情况下,反复进行将接收的地址号码或对该地址号码加上规定值后的地址号码设定为本装置的地址号码,然后新生成对该接收的地址号码加上规定值后的地址号码并向后级的装置发送等的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0100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0512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102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地址设定方法中,至少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第1,在地址设定时当在本装置内生成新的地址号码并向后级的装置发送时,为了在后级的装置中能够确认发送的地址号码的数据可靠性,通常已知生成CRC等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附加到新生成的地址号码并发送的方法。可是,在该情况下,需要每当生成地址号码时也新生成可靠性检查用数据,因此有在对电子设备中的多个装置进行地址设定之前耗费时间的问题。第2,为了削减上述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生成时间,通常已知预先准备与有生成的可能性的地址号码对应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作为表格数据的方法。在该情况下,由于要准备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数与要设定地址的装置的数量的增加成比例地增大,所以在装载于电子设备的装置的制造时需要装载某种程度大容量的存储器,使能够装载于电子设备的装置的数量具有余裕。可是,在该情况下,由于电子设备能够具备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数量依赖于存储器容量,所以结果是存在能够装载于电子设备的装置的数量依赖于装置制造时的存储器容量而被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在抑制地址设定所耗费的时间增大的同时,向电子设备的装置装载数难以被限制的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一个例子,能够通过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来实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能够提供一种在抑制地址设定所耗费的时间增大的同时,向电子设备的装置装载数难以被限制的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收发部5的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地址设定部7的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的图。
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各IC的地址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以时间序列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地址设定处理的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地址设定部7的图。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各IC的地址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以时间序列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地址设定处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备:多个装置,通过通信线路而被菊链连接,经由所述通信线路进行相互连接的装置彼此之间的通信;以及控制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所述多个装置的一端的装置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对通信数据附加可靠性检查用数据来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装置的每一个具有:地址设定部,在接收到的数据是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对所述装置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装置的地址设定规定值;以及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在所述地址设定部中对所述本装置的地址设定了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将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所述本装置中预先确定的所述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以能够对所述本装置的后级的装置发送的方式进行输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址设定方法,是电子设备中的多个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具备:所述多个装置,通过通信线路而被菊链连接,经由所述通信线路进行相互连接的装置彼此之间的通信;以及控制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所述多个装置的一端的装置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对通信数据附加可靠性检查用数据来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装置的每一个具有:通过所述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确认接收到的数据的可靠性的步骤;在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在可靠性方面满足规定的基准、且所述接收到的数据是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对所述装置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装置的地址设定规定值的步骤;以及在对所述本装置的地址设定了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将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所述本装置中预先确定的所述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对所述本装置的后级的装置发送的步骤。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子详细地进行说明。再有,在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实施的情况下,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图。再有,图1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而设置的,为了方便,不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说明所不需要的结构。可是,这并不妨碍对电子设备1追加图1所示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也可以根据用途而具备图1所示的以外的结构。
(第1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结构,使用图1~图4进行说明。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具备作为多个装置的IC1~ICn和控制部2。关于IC1~ICn,邻接的IC彼此成为通过通信线路3而被相互连接的菊链连接,经由通信线路3进行相互连接的IC彼此间的通信。此外,电子设备1的控制部2、各IC间的数据通信是通过具备用于检查由于数据通信是否会产生数据破坏等的可靠性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数据来进行的。此外,控制部2经由通信线路4与作为被菊链连接的该多个IC的一端的IC1连接。但是,控制部2也可以经由通信线路4与作为被菊链连接的该多个IC的另一端的ICn连接。
控制部2具备周知的CPU、存储器等,是能经由通信线路4控制IC1~ICn的结构,能够生成具备用于对各IC设定地址的地址设定指令的地址设定数据,或者从存储器读出并向IC1发送。此外,控制部2也可以是能够根据需要生成具备用于对各IC设定地址的初始值的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的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或者从存储器读出并将每一个向IC1发送的控制部。再有,地址设定数据构成为至少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和用于检查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但是,该地址设定数据也可以是不仅具备该地址设定指令、可靠性检查用数据,而且还具备其它的数据。在该情况下,可靠性检查用数据只要采用用于检查该地址设定指令和其它的数据的可靠性的数据即可。此外,关于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构成为至少具备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和用于检查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的可靠性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但是,关于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也可以是不仅具备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可靠性检查用数据,还具备其它的数据。在该情况下,可靠性检查用数据只要采用用于检查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和其它的数据的可靠性的数据即可。
IC1~ICn分别具备:作为第1收发部的收发部5、地址设定部7、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以及作为第2收发部的收发部9,能够经由通信线路3进行相互连接的IC彼此间的数据通信。
收发部5与通信线路3或通信线路4电连接,能够经由通信线路3或通信线路4接收从外部来到IC1~ICn的每一个的数据。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详细叙述,但除此之外也可以具备能够经由通信线路3或通信线路4从IC1~ICn各自内部向外部发送数据的功能。
图2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收发部5的图。如图2所示,收发部5具备:数据接收转送部5A、可靠性检查部5B、以及数据种类判定部5C。数据接收转送部5A能够将从外部接收的数据按每位向可靠性检查部5B、本IC内的其它电路转送。可靠性检查部5B基于接收的数据具备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确认该接收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基准。再有,可靠性检查部5B确认该接收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基准,这是在完成了至少包含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转送的接收数据的指令等的数据和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一个整体的数据、即作为1个分组的接收之后。数据种类判定部5C在接收的数据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判定该接收的数据的种类,以对该接收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的方式进行将该接收的数据分配给各IC具备的各功能的处理。
地址设定部7具有在接收的数据是具备地址设定指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IC的地址设定规定值的功能。再有,作为地址设定数据的地址设定指令,有对本IC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对本IC的地址设定规定值的地址设定命令等。
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地址设定部7的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地址设定部7具备:指令判定部7A、存储部7B、地址设定处理部7C、以及地址设定通知部7D,地址设定部7与收发部5电连接。指令判定部7A当接收到从收发部5输出的接收数据时,进行该接收数据是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还是地址设定数据的判定。存储部7B是存储器。地址设定处理部7C具备地址初始值设定部7E和地址加法处理部7F。地址初始值设定部7E在指令判定部7A判定为该接收数据具备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并且是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对存储部7B设定成为地址的初始值的地址。地址加法处理部7F在指令判定部7A判定为该接收数据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并且是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该地址设定指令,对存储部7B设定地址。在本实施方式中,地址加法处理部7F对存储部7B进行的地址的设定是规定值向存储部7B中储存的地址的加法处理。地址设定通知部7D在地址加法处理部7F进行了该地址的设定的情况下,输出能够识别进行了该地址的设定的情况的地址设定处理识别信号。再有,上述的加法处理也可以是加上负的值的定位的处理。
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在地址设定部7中对本IC的地址设定了规定值的情况下,将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本IC中预先确定的、对IC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以能够对本IC的后级的IC发送的方式进行输出。
图4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的图。如图4所示,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具备存储部8A和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存储部8A是存储器,预先储存有地址设定数据。地址设定数据构成为至少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和用于检查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但是,该地址设定数据也可以是不仅具备该地址设定指令、可靠性检查用数据,而且还具备其它的数据。在该情况下,可靠性检查用数据只要采用用于检查该地址设定指令和其它的数据的可靠性的数据即可。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在接收到从地址设定部7输出的地址设定处理识别信号的情况下,从存储部8A读出该地址设定数据并输出。再有,在存储部8A中储存的地址设定数据的地址设定指令可以具备与从控制部2发送的地址设定数据同样的地址设定指令,也可以具备不同的地址设定指令。此外,优选在各IC的存储部8A中储存的地址设定数据的种类尽可能少,优选是电子设备1具备的IC的个数以下,更优选是1种。在各IC的存储部8A中储存的地址设定数据的种类越少,就越能够减小存储部8A的存储器容量、进而减小面积,因此结果是能够减小电子设备1的面积。此外,在存储部8A中储存的地址设定数据可以分别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和可靠性检查用数据,也可以将该存储部8A所分别具备的地址设定指令和可靠性检查用数据在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中结合来新生成地址设定数据。
收发部9与通信线路3、收发部5以及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电连接,能够经由通信线路3从IC1~ICn的各自内部向外部按每位发送数据。此外,收发部9具备:被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数据的第1端子;以及被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数据的第2端子,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比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优先地进行发送处理也可。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比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优先地进行发送处理表示:在对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期间从第1端子输入了数据的情况下,丢弃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此外,在对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期间从第2端子输入了数据的情况下,中断对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的处理并丢弃,开始对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的处理。再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详细叙述,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具备能够经由通信线路3接收从外部来到IC1~ICn的每一个的数据的功能。
接着,针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地址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当对电子设备1的各部分接通电源而变成可工作状态时,电子设备1进行对各IC的地址设定初始值的处理。
控制部2对IC1经由通信线路4发送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例如由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和作为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CRC构成。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例如是“作为设定地址的指令的意思的信息”和“将地址的初始值设定为规定值的意思的命令”、即地址设定命令变成一体的指令。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规定值设为“0”。但是,当然该规定值并不限于此。
IC1当在收发部5中接收到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时,在可靠性检查部5B中确认接收数据的可靠性,在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在数据种类判定部5C中判定为是与地址设定相关的数据,将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向地址设定部7发送。在地址设定部7中,针对该数据通过指令判定部7A判定为是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并通过地址初始值设定部7E对存储部7B设定地址的初始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将地址设定为“0”。
再有,IC1的收发部5当接收到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输出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收发部9当接收到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时,经由通信线路3进行向IC2发送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的处理。
IC2当从IC1接收到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时,与IC1同样地针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确认,在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按照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作为本IC的地址对存储部7B设定“0”。此外,IC2的收发部5与IC1同样地,将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输出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收发部9当接收到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时,经由通信线路3进行向IC3发送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的处理。
IC3当从IC2接收到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时,与IC1同样地针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确认,在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按照地址初始值设定指令,作为本IC的地址对存储部7B设定“0”。此外,IC3的收发部5与IC1同样地,将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输出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收发部9当接收到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时,经由通信线路3进行向未图示的IC4发送该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的处理。
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处理,各IC按照接收的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对本IC设定地址的初始值。此外,也可以从ICn经由通信线路3及通信线路4向控制部2发送通知对ICn的地址设定了初始值的情况的信号。
接着,电子设备1进行对各IC设定地址的处理。
控制部2对IC1经由通信线路4发送地址设定数据。地址设定数据例如由地址设定指令和作为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CRC构成。地址设定指令例如是“作为设定地址的指令的意思的信息”和“对地址加上规定值的意思的命令”、即地址加法命令变成一体的指令。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规定值设为“1”。但是,当然该规定值并不限于此。
以下,针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各IC的地址设定方法,使用图5及图6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各IC的地址设定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以时间序列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地址设定处理的图。在图6中,tk(k是自然数)表示时刻。此外,A(Dn)是从各IC的收发部5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1个地址设定数据Dn起到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接收该1个地址设定数据Dn为止的期间,将该期间以起始点是黑点的实线箭头进行表示。B是从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该1个地址设定数据Dn的接收起到对应于该地址设定数据Dn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新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到达收发部9为止的期间,将该期间以起始点是黑点的点划线箭头进行表示。C(Dn)是从收发部9开始接收1个地址设定数据Dn起到完成该1个地址设定数据Dn的发送处理为止的期间,将该期间以起始点是黑点的虚线箭头进行表示。此外,在以表示时间轴t的箭头和长划线H1包围的区域中记载的A(Dn)、B、C(Dn)表示在IC1内进行的处理耗费的期间,在以长划线H1和长划线H2包围的区域中记载的A(Dn)、B、C(Dn)表示在IC2内进行的处理耗费的期间,在长划线H2上的区域中记载的A(Dn)、B、C(Dn)表示在IC3内进行的处理耗费的期间。再有,在表示图6所示的C(Dn)的虚线箭头中,附加了“×”的C(Dn)表示在该C的括弧内记载的地址设定数据Dn未在收发部9进行发送处理。此外,图6的将黑点作为起始点的长二点划线箭头是表示起始点侧的A(Dn)中在收发部5被处理的地址设定数据Dn接着在同一箭头的顶端的C(Dn)中在收发部9被处理的情况,此外,是表示起始点侧的C(Dn)中在收发部9被处理的地址设定数据Dn接着在同一箭头的顶端的A(Dn)中在收发部5被处理的情况。
再有,如上所述,数据接收转送部5A及收发部9能够按每位输出接收的数据。因此,从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1个数据的时刻起至在本IC的可靠性检查部5B开始接收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输出的该1个数据的时刻为止的期间、到在本IC的收发部9开始接收该1个数据的时刻为止的期间、以及到在后一级的IC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该1个数据的时刻为止的期间,与从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数据起至作为1个分组被完成接收为止的期间相比是非常短的。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了1个数据的情况下,为了方便,将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数据的时刻、在可靠性检查部5B开始接收该数据的时刻、在收发部9开始接收该数据的时刻、以及在后一级的IC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的时刻设为相同时刻进行说明。
IC1在时刻t1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在控制部2生成的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1”),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1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2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A(D1))。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1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该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的确认(步骤S0),在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在数据种类判定部5C判定为是与地址设定相关的数据(步骤S1),将地址设定数据D1向地址设定部7传输。
地址设定部7当接收到地址设定数据D1时,针对地址设定数据D1通过指令判定部7A判定为是地址设定数据(步骤S2),进行设定本IC的地址的处理、即通过地址设定处理部7C的地址加法处理部7F对存储部7B进行对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处理(步骤S3)。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1,对地址加上“1”。结果,IC1的地址变成“1”。此外,将表示通过地址加法处理部7F对在存储部7B中储存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情况的信息在地址设定通知部7D作为地址设定处理识别信号而输出。
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当接收到地址设定处理识别信号时,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2”),在时刻t3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2(B)。收发部9在时刻t3开始接收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2,在时刻t4之前完成向IC2的发送处理(C(D2))(步骤S4)。在这里,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例如由地址设定指令和作为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CRC构成。地址设定指令例如是“作为设定地址的指令的意思的信息”和“对地址加上规定值的意思的命令”、即地址加法命令变成一体的指令。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规定值设为“1”。但是,当然该规定值并不限于此。
再有,在步骤S0中,在可靠性检查部5B判定为从控制部2接收的数据的可靠性不满足基准的情况下,丢弃接收的数据(步骤S5)。此外,在步骤S1中,在判定为收发部5从控制部2接收的数据不是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收发部5将该接收的数据分配给不是地址设定部7的其它功能(步骤S6)。此外,在步骤S2中,在判定为接收的数据不是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指令判定部7A进行地址初始值设定处理或进行其它的处理(步骤S7)。
另一方面,IC1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1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1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1。收发部9在时刻t1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1,在时刻t2之前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向IC2的发送(C(D1))。
IC2在时刻t1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1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2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的接收(A(D1))。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1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1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的地址加上“1”。结果,IC2的地址变成“1”。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3”),在时刻t3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3(B)。收发部9在时刻t3开始接收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3,在时刻t4之前完成向IC3的发送处理(C(D3))。另一方面,IC2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1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1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1。收发部9在时刻t1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1,在时刻t2之前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向IC3的发送(C(D1))。
此外,IC2在时刻t3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在IC1生成的地址设定数据D2,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2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4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的接收(A(D2))。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2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2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2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2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的地址加上“1”。结果,IC2的地址变成“2”。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4”),在时刻t5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4(B)。收发部9在时刻t5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4,在时刻t6之前完成向IC3的发送处理(C(D4))。另一方面,IC2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3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2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2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2。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地址设定数据D2在时刻t3到达收发部9。
在这里,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1、地址设定数据D3、以及地址设定数据D4如上述那样从IC2向IC3发送,但如图6所示,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2不向IC3发送。这是在收发部9使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的处理相对于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优先地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地址设定数据D2和地址设定数据D3在时刻t3到达IC2的收发部9。这时,从收发部9的第1端子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2,从收发部9的第2端子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3,因此在收发部9中对地址设定数据D3优先地进行发送处理,地址设定数据D2被丢弃。因此,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2不向IC3发送。
IC3在时刻t1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1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2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A(D1))。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1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1满足可靠性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1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的地址加上“1”。结果,IC2的地址变成“1”。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5”),在时刻t3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5(B)。收发部9在时刻t3开始接收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5,在时刻t4之前完成向未图示的IC4的发送处理(C(D5))。另一方面,IC3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1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1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1。收发部9在时刻t1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1,在时刻t2之前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向IC4的发送(C(D1))。
此外,IC3在时刻t3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在IC2生成的地址设定数据D3,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2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4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的接收(A(D3))。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3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3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3满足可靠性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3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的地址加上“1”。结果,IC3的地址变成“2”。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6”),在时刻t5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6(B)。收发部9在时刻t5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6,在时刻t6之前完成向IC4的发送处理(C(D6))。另一方面,IC3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3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3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3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3。
进而,IC3在时刻t5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在IC2生成的地址设定数据D4,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4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6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的接收(A(D4))。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4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4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4满足可靠性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4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的地址加上“1”。结果,IC3的地址变成“3”。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7”),在时刻t7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7(B)。收发部9在时刻t7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7,在时刻t8之前完成向IC4的发送处理(C(D7))。另一方面,IC3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5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4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4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4。
在这里,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1、地址设定数据D5、地址设定数据D6、以及地址设定数据D7如上述那样从IC3向IC4发送,但如图6所示,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3以及地址设定数据D4不向IC4发送。这是在收发部9使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的处理相对于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优先地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地址设定数据D3和地址设定数据D5在时刻t3到达IC3的收发部9。这时,从收发部9的第1端子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3,从收发部9的第2端子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5,因此在收发部9中对地址设定数据D5优先地进行发送处理,地址设定数据D3被丢弃。此外,地址设定数据D4和地址设定数据D6在时刻t5到达IC3的收发部9。这时,从收发部9的第1端子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4,从收发部9的第2端子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6,因此在收发部9中对地址设定数据D6优先地进行发送处理,地址设定数据D4被丢弃。因此,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3及地址设定数据D4不向IC4发送。
再有,由于IC4从IC3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1、地址设定数据D5、地址设定数据D6及地址设定数据D7,所以IC4的地址变成“4”。
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处理,从而各IC能够按照接收的地址设定数据对本IC设定与其它IC不同的地址。此外,也可以从ICn经由通信线路3及通信线路4向控制部2发送对设定了ICn的地址的情况进行通知的信号。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特别是在地址设定部7对本IC的地址设定了规定值的情况下,由于具备将地址设定数据以能够对本IC的后级的装置发送的方式进行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该地址设定数据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本IC中预先确定的、对IC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所以不用在电子设备1的各IC生成新的地址号码就能够在电子设备1的各IC之间设定不同的地址。因此,第1,在发送用于对各IC设定地址的数据时不需要每次生成新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能够抑制地址设定耗费的时间增大。此外,第2,由于电子设备1应该具备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不依赖于存储器容量,所以能够装载于电子设备的装置的数量不会依赖于装置制造时的存储器容量而被限制。
此外,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中,使用至少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和地址号码以及这些数据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数据来进行通信,但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通信的数据并不一定需要具备规定地址号码的数据,因此能够谋求数据通信量的削减,能够更高速地对各IC设定地址。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收发部9具备被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数据的第1端子和被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数据的第2端子,在对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期间从第1端子输入数据的情况下,丢弃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优先地处理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的处理,因此能够在全部IC之间使彼此连接的IC的地址差分绝对值相同。
(第2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结构,使用图1及图7进行说明。
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概略地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相同。可是,地址设定部7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此外,伴随着地址设定部7的结构的不同,向电子设备1的各IC的地址设定方法也部分不同。以下,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再有,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等赋予同一号码,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图7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地址设定部7的图。如图7所示,地址设定部7具备:存储部7B、地址设定处理部7G、以及地址设定通知部7D,地址设定部7与收发部5电连接。地址设定处理部7G按照地址设定数据的地址设定指令,对存储部7B设定地址。在本实施方式中,地址设定处理部7G对存储部7B进行的地址设定包含对存储部7B设定规定值的情况和对存储部7B加上规定值的情况。
接着,针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地址设定方法,使用图8及图9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各IC的地址设定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以时间序列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地址设定处理的图。再有,图9的A(dn)、B、C(dn)与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A(Dn)、B、C(Dn)的说明中的“Dn”分别改写为“dn”后的结果相同,因此省略本实施方式中的详细的说明。此外,实线箭头、点划线箭头、虚线箭头、长划线箭头、以及长二点划线箭头的定位与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这些说明中使用的“Dn”分别改写为“dn”后的结果相同,因此省略本实施方式中的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接收了1个数据的情况下,为了方便,将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数据的时刻、在可靠性检查部5B开始接收该数据的时刻、在收发部9开始接收该数据的时刻、以及在后一级IC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的时刻设为相同时刻进行说明。
当对电子设备1的各部分接通电源而变成可工作状态时,控制部2对IC1经由通信线路4发送地址设定数据。该地址设定数据例如由地址设定指令和作为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CRC构成。地址设定指令例如是“作为设定地址的指令的意思的信息”和“将地址设定为规定值的意思的命令”、即地址设定命令变成一体的指令。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规定值设为“0”。但是,当然该规定值并不限于此。
IC1在时刻t1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在控制部2生成的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1”),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1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2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A(d1))。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1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的确认(步骤ST0),在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在数据种类判定部5C判定为是地址设定数据(步骤ST1),将地址设定数据d1向地址设定部7传输。
地址设定部7当接收到地址设定数据d1时,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1的地址设定指令,通过地址设定处理部7G对存储部7B进行对地址设定规定值的处理(步骤ST2)。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1的地址设定指令,设定“0”作为地址。结果,IC1的地址变成“0”。此外,将表示通过地址设定处理部7G对存储部7F设定了地址的情况的信息在地址设定通知部7D作为地址设定处理识别信号而输出。
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当接收到地址设定处理识别信号时,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2”),在时刻t3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2(B)。收发部9在时刻t3开始接收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2,在时刻t4之前完成向IC2的发送处理(C(d2))(步骤ST3)。在这里,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例如由地址设定指令和作为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CRC构成。地址设定指令例如是“作为设定地址的指令的意思的信息”和“对地址加上规定值的意思的命令”、即地址加法命令变成一体的指令。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规定值设为“1”。但是,当然该规定值并不限于此。
再有,在步骤ST0中,在可靠性检查部5B判定为从控制部2接收的数据的可靠性不满足基准的情况下,丢弃接收的数据(步骤ST4)。此外,在步骤ST1中,在判定为收发部5从控制部2接收的数据不是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收发部5将该接收的数据分配给不是地址设定部7的其它功能(步骤ST5)。
另一方面,IC1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1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1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1。收发部9在时刻t1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1,在时刻t2之前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向IC2的发送处理(C(d1))。
IC2在时刻t1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1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2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的接收(A(d1))。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1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1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地址设定“0”。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3”),在时刻t3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3(B)。收发部9在时刻t3开始接收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3,在时刻t4之前完成向IC3的发送处理(C(d3))。另一方面,IC2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1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1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1。收发部9在时刻t1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1,在时刻t2之前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向IC3的发送(C(d1))。
此外,IC2进而在时刻t3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在IC1生成的地址设定数据d2的接收,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2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4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的接收(C(d2))。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2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2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2的可靠性满足基准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2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的地址加上“1”。结果,IC2的地址变成“1”。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4”),在时刻t5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4(B)。收发部9在时刻t5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4,在时刻t6之前完成向IC3的发送处理(C(d4))。另一方面,IC2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3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2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2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2。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地址设定数据d2在时刻t3到达收发部9。
在这里,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1、地址设定数据d3、以及地址设定数据d4如上述那样从IC2向IC3发送,但如图9所示,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2不向IC3发送。这是在收发部9使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的处理相对于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优先地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地址设定数据d2和地址设定数据d3在时刻t3到达IC2的收发部9。这时,从收发部9的第1端子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2,从收发部9的第2端子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3,因此在收发部9中对地址设定数据d3优先地进行发送处理,地址设定数据d2被丢弃。因此,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2不向IC3发送。
IC3在时刻t1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1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2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A(d1))。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1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1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1满足可靠性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1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地址设定“0”。结果,IC3的地址变成“0”。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5”),在时刻t3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5(B)。收发部9在时刻t3开始接收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5,在时刻t4之前完成向IC4的发送(C(d5))。另一方面,IC3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1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1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1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1。收发部9在时刻t1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1,在时刻t2之前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1向IC4的发送(C(d1))。
此外,IC3在时刻t3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在IC2生成的地址设定数据d3,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3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4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3的接收(A(d3))。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3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3的可靠性的确认,在地址设定数据d3满足可靠性的情况下,与IC2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3的地址设定指令对本IC的地址加上“1”。结果,IC3的地址变成“1”。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6”),在时刻t5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6(B)。收发部9在时刻t5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6,在时刻t6之前完成向IC4的发送(C(d6))。另一方面,IC3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3开始地址设定数据d3的接收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3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3。
进而,IC3在时刻t5在数据接收转送部5A开始接收在IC2生成的地址设定数据d4,并且开始从数据接收转送部5A向可靠性检查部5B的地址设定数据d4的每位的转送,在时刻t6之前在可靠性检查部5B完成地址设定数据d4的接收(A(d4))。此外,可靠性检查部5B当完成作为地址设定数据d4的分组的接收时,进行地址设定数据d4的可靠性的确认。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d4满足可靠性的情况下,与IC1同样地在地址设定部7按照地址设定数据d4的地址设定指令进而对本IC的地址加上“1”。结果,IC3的地址变成“2”。此外,在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中地址设定数据生成部8B从存储部8A读出地址设定数据(以后,“地址设定数据d7”),在时刻t7之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7(B)。收发部9在时刻t7开始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7,在时刻t8之前完成向IC4的发送(C(d7))。另一方面,IC3的数据接收转送部5A当在时刻t7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4时,如上述那样在规定的处理后将地址设定数据d4按每位分配给地址设定部7,并且以到达收发部9的方式按每位输出地址设定数据d4。
在这里,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1、地址设定数据d5、地址设定数据d6、以及地址设定数据d7如上述那样从IC3向IC4发送,但如图9所示,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3以及地址设定数据d4不向IC4发送。这是在收发部9使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的处理相对于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优先地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地址设定数据d3和地址设定数据d5在时刻t3到达IC3的收发部9。这时,从收发部9的第1端子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3,从收发部9的第2端子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5,因此在收发部9中对地址设定数据d5优先地进行发送处理,地址设定数据d3被丢弃。此外,地址设定数据d4和地址设定数据d6在时刻t5到达IC3的收发部9。这时,从收发部9的第1端子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4,从收发部9的第2端子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地址设定数据d6,因此在收发部9中对地址设定数据d6优先地进行发送处理,地址设定数据D4被丢弃。因此,关于地址设定数据d3及地址设定数据d4不向IC4发送。
再有,由于IC4从IC3接收地址设定数据d1、地址设定数据d5、地址设定数据d6及地址设定数据d7,所以IC4的地址变成“3”。
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处理,从而各IC能够按照接收的地址设定数据对本IC设定与其它IC不同的地址。此外,也可以从ICn经由通信线路3及通信线路4向控制部2发送对设定了ICn的地址的情况进行通知的信号。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特别是在地址设定部7对本IC的地址设定了规定值的情况下,由于具备进行对本IC的后级的装置发送地址设定数据的控制的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该地址设定数据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本IC中预先确定的、对IC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所以不用在电子设备1的各IC生成新的地址号码就能够在电子设备1的各IC之间设定不同的地址。因此,第1,在发送用于对各IC设定地址的数据时不需要每次生成新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与以往相比能够缩短地址设定耗费的时间。此外,第2,由于电子设备1能够具备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不依赖于存储器容量,所以能够装载于电子设备的装置的数量不会依赖于装置制造时的存储器容量而被限制。
此外,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中,使用至少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和地址号码以及这些数据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的数据来进行通信,但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通信的数据并不一定需要具备规定地址号码的数据,因此能够谋求数据通信量的削减,能够更高速地对各IC设定地址。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收发部9具备被输入从收发部5输出的数据的第1端子和被输入从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8输出的数据的第2端子,在对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期间从第1端子输入数据的情况下,丢弃从第1端子输入的数据,优先地处理从第2端子输入的数据的处理,因此能够在全部IC之间使彼此连接的IC的地址差分绝对值相同。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不使用地址初始值设定数据来对各IC进行地址的设定,不需要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中存在的指令判定部7A,因此能够在电子设备1的各IC进行高速的地址设定。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电子设备;
2 控制部;
3 通信线路;
4 通信线路;
5 收发部;
7 地址设定部;
8 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
9 收发部。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多个装置,通过通信线路而被菊链连接,经由所述通信线路进行相互连接的装置彼此之间的通信;以及控制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所述多个装置的一端的装置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对通信数据附加可靠性检查用数据来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装置的每一个具有:
地址设定部,在接收到的数据是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对所述装置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装置的地址设定规定值;以及
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在所述地址设定部中对所述本装置的地址设定了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将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所述本装置中预先确定的所述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以能够对所述本装置的后级的装置发送的方式进行输出,
其中,所述地址设定数据至少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和用于检查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
所述多个装置的每一个具备:第1收发部,能够接收从本装置的外部来到的数据;以及第2收发部,能够向外部发送本装置的内部的数据,
所述第2收发部具备:第1端子,接收从所述第1收发部输出的数据;以及第2端子,接收从所述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输出的数据,
输入到所述第2端子的数据比输入到所述第1端子的数据优先地被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设定部在接收到的数据是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对地址设定规定值的地址设定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也按照所述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装置的地址设定规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设定命令是使所述装置设定初始值的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址设定部在通过所述地址设定数据对本装置设定了地址的情况下输出地址设定处理识别信号,
所述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在接收到所述地址设定处理识别信号的情况下将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所述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以能够对所述本装置的后级的装置发送的方式进行输出。
5.一种地址设定方法,是电子设备中的多个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具备:所述多个装置,通过通信线路而被菊链连接,经由所述通信线路进行相互连接的装置彼此之间的通信;以及控制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所述多个装置的一端的装置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对通信数据附加可靠性检查用数据来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装置的每一个具有:
通过所述可靠性检查用数据确认接收到的数据的可靠性的步骤;
在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在可靠性方面满足规定的基准、且所述接收到的数据是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对所述装置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装置的地址设定规定值的步骤;以及
在对所述本装置的地址设定了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将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所述本装置中预先确定的所述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对所述本装置的后级的装置发送的步骤,
其中,所述地址设定数据至少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和用于检查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
所述多个装置的每一个具备:第1收发部,能够接收从本装置的外部来到的数据;以及第2收发部,能够向外部发送本装置的内部的数据,
所述第2收发部具备:第1端子,接收从所述第1收发部输出的数据;以及第2端子,接收从所述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输出的数据,
输入到所述第2端子的数据比输入到所述第1端子的数据优先地被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址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到的数据是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对地址设定规定值的地址设定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也按照所述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装置的地址设定规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址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设定命令是使所述装置设定初始值的命令。
8.一种地址设定装置,是电子设备中的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多个所述装置,通过通信线路而被菊链连接,经由所述通信线路进行相互连接的装置彼此之间的通信;以及控制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所述多个装置的一端的装置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对通信数据附加可靠性检查用数据来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地址设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地址设定部,在接收到的数据是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对所述装置的地址加上规定值的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地址设定指令的命令对本装置的地址设定规定值;以及
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在所述地址设定部中对所述本装置的地址设定了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将作为地址设定指令具备在所述本装置中预先确定的所述地址加法命令的地址设定数据以能够对所述本装置的后级的装置发送的方式进行输出,
其中,所述地址设定数据至少具备地址设定指令和用于检查该地址设定指令的可靠性的可靠性检查用数据,
所述多个装置的每一个具备:第1收发部,能够接收从本装置的外部来到的数据;以及第2收发部,能够向外部发送本装置的内部的数据,
所述第2收发部具备:第1端子,接收从所述第1收发部输出的数据;以及第2端子,接收从所述地址设定数据发送控制部输出的数据,
输入到所述第2端子的数据比输入到所述第1端子的数据优先地被处理。
CN201310396911.6A 2012-09-04 2013-09-04 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 Active CN1036855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4284 2012-09-04
JP2012194284A JP6166517B2 (ja) 2012-09-04 2012-09-04 電子機器およびアドレス設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5594A CN103685594A (zh) 2014-03-26
CN103685594B true CN103685594B (zh) 2019-04-26

Family

ID=50189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6911.6A Active CN103685594B (zh) 2012-09-04 2013-09-04 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28831B2 (zh)
JP (1) JP6166517B2 (zh)
CN (1) CN1036855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9915B2 (ja) * 2014-08-19 2018-07-18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電池監視システム、及び半導体装置のアドレス設定方法
CN106210161A (zh) * 2016-06-24 2016-12-07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链接生成方法及系统
KR102635773B1 (ko) 2018-09-13 2024-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장 장치
DE102019002119B4 (de) * 2019-03-25 2020-06-10 Inova Semiconductors Gmbh Ansteuern von Ausführungseinheit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9390A (en) * 1990-07-19 1996-07-2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tting addresses for series-connectd apparatuses
US7627711B2 (en) * 2006-07-26 2009-12-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mory controller for daisy chained memory chips
CN101989940A (zh) * 2009-08-05 2011-03-23 新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线串行菊链式数字通信网络及其通信方法
CN102541001A (zh) * 2010-12-15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节点地址设定方法
CN102568603A (zh) * 2010-12-17 2012-07-11 索尼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存储器控制装置和存储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1004A (ja) 1991-10-08 1993-04-23 Toshiba Corp マルチボードシステム
JPH07105121A (ja) 1993-09-30 1995-04-21 Nabco Ltd 分散制御装置
US5404460A (en) * 1994-01-28 1995-04-04 Vlsi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ultiple identical serial I/O devices to unique addresses through a serial bus
JP2001031028A (ja) 1999-07-21 2001-02-06 Shisutemakku:Kk 折り込みチラシの仕分システム
US6928501B2 (en) * 2001-10-15 2005-08-09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Serial device daisy ch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366130B2 (ja) * 2003-07-17 2009-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ソフトウェア違法コピー防止システム
US20070165457A1 (en) * 2005-09-30 2007-07-19 Jin-Ki Kim Nonvolatile memory system
JP2007215102A (ja) * 2006-02-13 2007-08-23 Denso Corp 通信装置
US8700818B2 (en) * 2006-09-29 2014-04-15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Packet based ID generation for serially interconnected devices
US7565470B2 (en) * 2007-12-04 2009-07-21 Holylite Microelectronics Corp. Serial bus device with address assignment by master device
EP2425238B1 (en) * 2009-05-01 2018-10-17 Analog Devices, Inc. An addressabl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JP5493521B2 (ja) * 2009-07-07 2014-05-14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照明システム
US8645580B2 (en) * 2011-09-06 2014-02-04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Circuit and electronic module for automatic address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9390A (en) * 1990-07-19 1996-07-2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tting addresses for series-connectd apparatuses
US7627711B2 (en) * 2006-07-26 2009-12-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mory controller for daisy chained memory chips
CN101989940A (zh) * 2009-08-05 2011-03-23 新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线串行菊链式数字通信网络及其通信方法
CN102541001A (zh) * 2010-12-15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节点地址设定方法
CN102568603A (zh) * 2010-12-17 2012-07-11 索尼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存储器控制装置和存储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68108A1 (en) 2014-03-06
JP2014049087A (ja) 2014-03-17
JP6166517B2 (ja) 2017-07-19
CN103685594A (zh) 2014-03-26
US9128831B2 (en) 2015-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5594B (zh) 电子设备及地址设定方法
KR100939067B1 (ko) 복수의 서로 상이한 인터페이스를 구비한 스마트 카드
CN101068735B (zh) 电梯系统
EP2107511A1 (en) IC card comprising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EP0433818A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computer bus adapter circuit board without the use of jumpers or switches
CN106698126B (zh) 电梯系统及电梯的维护运行方法
CN105677420A (zh) 一种接口管脚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JP6505907B2 (ja) 有料自動機の制御システム
US6658497B1 (en) System for recognizing of a device connection state by reading structure information data which produced by pull-up resistor and pull-down resistor
US2009020130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763082A (zh) 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05365A (zh) 一种用于银行押运款箱安全交接的系统
CN103338284B (zh) 显示屏设备的兼容系统
EP231248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0382088C (zh) 用于协议控制的集成电路
CN109039329A (zh) 转发装置以及控制系统
CN103838699B (zh) 一种可插拔的多功能移动金融终端及其端口号固定方法
JP2005202594A (ja) 電子制御装置へのデータ書込みシステムおよび書込み方法
CN104933349B (zh) 具有下载验证功能的usb转接装置及下载验证方法
CN105519000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移动设备
CN108108182A (zh) 游戏版本制作方法及装置
JP2018106606A (ja) 作業工程管理ラック、作業工程管理システム、作業工程管理方法
CN105373495B (zh) 半导体装置、电池监视系统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地址设定方法
CN105517745A (zh) 用于运行焊接系统的方法以及装置
JPH01501103A (ja) 機器から応答信号を誘導する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