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525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525A
CN103676525A CN201310368618.9A CN201310368618A CN103676525A CN 103676525 A CN103676525 A CN 103676525A CN 201310368618 A CN201310368618 A CN 201310368618A CN 103676525 A CN103676525 A CN 103676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s
conveying roller
static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8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畑周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Preci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Prec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Prec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Preci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76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5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分,被配置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输送辊对,被配置成压合并输送记录材料,其中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辊具有:接触部分,被配置成当记录材料通过输送辊对时与记录材料相接触;以及非接触部分,被配置成当记录材料通过输送辊对时不与记录材料相接触,其中,所述非接触部分设有用于对在记录材料上所带电荷进行放电的静电消除功能。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配置成在诸如纸张之类的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比如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和传真机)的一个问题,存在由于在输送片材时的摩擦、分离等而生成静电的问题。静电引起诸如卡纸和纸偏斜之类的输送故障,此外,片材被静电部分地充电,因此由于充电量不同而形成不均匀图像,进而导致诸如图像质量变差之类的问题。
传统地按照以下方式来防止这种静电。具体而言,金属辊和橡胶辊被成对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材料输送构件,并且通过利用金属辊的导电性来消除记录材料的静电。此外,在橡胶辊的内部设置具有多个尖突出部的金属防静电板,并且多个尖突出部位于橡胶辊的表面附近且布置在橡胶辊的纵向方向上(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5-147316)。
此外,在输送路径中设置静电消除针或静电消除织物,该静电消除针或静电消除织物布置成与记录材料保持恒定的距离,从而消除在记录材料上所带的电荷(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8-7329)。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5-147316中公开的传统技术中,除了设置有防静电板的尖突出部的部分以外,静电消除效果都较差,因此不能在辊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地消除静电。此外,不能完全消除因与设置在橡胶辊上游的片材馈送辊的摩擦而在记录材料上所带的电荷。
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8-7329中所公开的、在输送部分中使用静电消除织物的情况下,由于记录材料的行为变化和在双面打印中在第二表面上进行打印时发生的记录材料的卷曲,静电消除织物与记录材料之间的距离波动。结果,静电消除可能变得不够充分。此外,由于因与正输送的记录材料相接触而引起的静电消除织物的破损以及由于纸粉的蓄积,静电消除效果减弱。因此,可能需要定期维护。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被配置成通过减少不均匀静电消除来以稳定和均匀的方式对记录材料进行静电消除,该图像形成装置还能够在不受记录材料卷曲等影响的情况下防止诸如由于不均匀充电而形成的不均匀图像之类的图像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分,被配置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输送部分,被配置成输送所述记录材料以使得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输送部分包括被配置成压合并输送所述记录材料的输送辊对,其中,所述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辊具有:接触部分,被配置成当所述记录材料通过所述输送辊对时与所述记录材料相接触;以及非接触部分,被配置成当所述记录材料通过所述输送辊对时不与所述记录材料相接触,其中,所述非接触部分设有用于对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带电荷进行放电的静电消除功能。
参考附图,根据下面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会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视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对齐辊对和输送辊的结构视图;
图3是图2A中所示的对齐辊对的上对齐辊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在对齐辊对的下游侧的记录材料的表面电压与记录材料和静电消除片表面之间的间隙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在耐久性测试中在对齐辊对的下游侧的片材表面电压与供给片材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示出根据帕邢定律放电开始电压与间隙距离和大气压力的乘积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7A和图7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对齐辊对的结构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上对齐辊的结构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上对齐辊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针状电极的透视图;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有效静电消除范围的针状电极的视图。具体地,图11A是针状电极部分的透视图,图11B是针状电极部分在图11A的箭头XIB所指示的方向上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使用电子照相打印方法的数字复印机或传真机来作为图像形成装置。
首先,将参考图1来描述使用电子照相打印方法的数字复印机的结构。在装置主体16中设置有原件读取单元17、激光扫描仪18、处理盒19和馈送盒20。在处理盒19中一体地包括感光鼓21、一次充电辊24、显影套筒8和调色剂容器9。要注意的是,处理盒19和激光扫描仪18用作图像形成部分。
在图像形成时,原件读取单元17首先读取原件的图像,并将图像信息传送到装置主体16。一次充电辊24对感光鼓21均匀充电,并且激光扫描仪18基于图像信息经由反射镜18b用激光束18a照射感光鼓21,从而在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套筒8承载存储在调色剂容器9中的调色剂,并将调色剂转印到静电潜像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堆叠并存储在馈送盒20中的记录材料10被片材馈送辊11一张一张分开并馈送,并且由输送辊12将每张记录材料10沿着设置在输送导引件26上的输送肋26a(如图2B中所示)向对齐辊对13(输送辊对)输送。
对齐辊对13与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输送记录材料10,并且在感光鼓21与转印辊22之间的压合部分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10上。具有转印到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10被定影设备14加热加压,由此在记录材料10上的图像被定影到记录材料10。然后,将记录材料10递送到设置在装置外的堆叠单元15上,并且图像形成完成。
要注意的是,片材馈送辊11和压合并输送记录材料10的输送辊12的辊表面,以及配置成导引记录材料10的输送导引件26的输送肋26a,用作输送部分的输送构件。
(对齐辊对的结构)
图2A和图2B是对齐辊对13和输送辊12的视图。图2A是对齐辊对13的平面视图,图2B是输送辊12的平面视图。在图2A中,对齐辊对13包括上对齐辊13-1和下对齐辊13-2。上对齐辊13-1和下对齐辊13-2在其之间形成压合,以用作被配置成输送记录材料10的输送部分。
下对齐辊13-2具有16mm的外径,并且作为绝缘橡胶的丁腈橡胶(后面被称为“NBR”)形成在外径约为12mm的芯棒周围。上对齐辊13-1由导电易切削钢(例如,SUM24)制成,并且电气接地。此外,上对齐辊13-1包括设置在其纵向中心部分处的R1部分和设置在R1部分的两侧的R2部分。R1部分用作不与输送中的记录材料10相接触的非接触部分,R2部分用作被使得与输送中的记录材料10相接触从而输送记录材料10的接触部分。此外,R1部分布置在与输送辊12重叠的区域,所述输送辊12位于记录材料10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在形成在R2部分与下对齐辊13-2之间形成的压合的部位处,每个R2部分(接触部分)具有13mm的外径(第一外径),而在对应于片材馈送辊11和输送辊12的部位处,R1部分具有11mm到12.5mm的外径(第二外径)。R1部分的外径比R2部分的外径设定得小。要注意的是,可以在能够输送记录材料10的范围内自由设定下对齐辊13-2和上对齐辊13-1的外径。
要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将输送辊12的长度L设定为40mm,将R1部分的长度设定为50mm。也就是,R1部分的长度设定得比输送辊12的长度大,所述输送辊12位于记录材料10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因此可以在R1部分处可靠地放电并消除通过记录材料10与片材馈送辊11或输送辊12之间的接触而在记录材料10上所带的电荷。此外,R2部分的长度为150mm。
因此,R1部分在对齐辊对13的纵向方向上的范围包括至少这样的范围:其中在输送方向上对齐辊对13的上游侧的位置处使记录材料10与输送辊12相接触的范围。
图3是示出对齐辊对13的上对齐辊13-1的R1部分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被配置成对在记录材料10上所带的电荷进行放电的静电消除片25(静电消除构件)被粘附到R1部分的表面。静电消除片25由基底材料和导电双涂覆压敏胶粘带形成。通过将导电碳纤维混合到无纺织物中来获得基底材料,所述无纺织物例如由聚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尼龙纤维来制成,或者通过用导电膜涂覆树脂纤维的表面来获得基底材料。基底材料具有500μm的厚度,导电双涂覆压敏胶粘带具有140μm的厚度。静电消除片25具有大约104到106欧姆每平方(Ω/□)的表面电阻。要注意的是,可以取决于基底材料的表面电阻来自由设定基底材料的厚度和导电双涂覆压敏胶粘带的厚度。对于R1部分的表面要确保间隙从而防止当记录材料10通过对齐辊对13时记录材料10与R1部分相接触。
(静电消除片25的静电消除作用)
静电消除片25内部的树脂纤维或导电碳纤维的尖端部分促进由于尖端效应感应的电荷的局部集中(电场集中)。
尤其是,在低温和低湿度环境中,被放置足够长的一段时间的诸如纸张之类的记录材料10具有增大的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因此易于通过与绝缘物体的摩擦被充电。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材料10的表面在输送时仅通过记录材料10与片材馈送辊11、输送辊12、下对齐辊13-2等之间的摩擦被充电,片材馈送辊11、输送辊12、下对齐辊13-2等具有通常由绝缘橡胶材料制成的表层。当充电电压的绝对值足够高时,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可能不能在转印压合部分被正常转印,并且由于由片材区域间不均匀的静电电荷引起的不均匀图像,可能出现图像缺陷。
在该实施例中,当记录材料10被充电时,在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之间生成电场,该静电消除片25粘附到上对齐辊13-1的R1部分。如上所述,在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中发生强电场集中,并且在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之间存在的气体分子被电离。一旦气体分子被电离,气体分子就取决于其电极性而受到来自电场的力,并向着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或记录材料10被加速,从而气体分子与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撞击。也就是,在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之间经由离子有电流流动,从而消除记录材料10的静电。
例如,当记录材料10被以正极性充电时,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被以负极性充电。然后气体分子通过在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中发生的电场集中被电离。负离子被吸引到记录材料10的表面,并且中和记录材料10的正电荷以消除记录材料10的静电。
在另一方面,正离子被吸引到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上对齐辊13-1电气接地,且负电荷被供给到上对齐辊13-1。负电荷中和正离子。
要注意的是,在记录材料10被以负极性充电时,正电荷和负电荷在电方面彼此互换,但是与记录材料10被以正极性充电的情况类似,记录材料10的静电被消除。在这种情况下,负电荷从上对齐辊13-1流向接地侧,从而上对齐辊13-1被中和。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在对应于R1部分的部位处的对齐辊对13的下游侧的记录材料10的表面电压(纵轴)与记录材料10和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之间间隙(横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作为测量条件,使用TREK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电压计(产品名称:型号341),并且在一个大气压下的低温和低湿度环境中使用基重为64g/m2的纸张。
传统地,作为对由于与辊的摩擦所致的记录材料10的电压增大值与由于调色剂飞散所致的图像缺陷水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图像缺陷容许时的片材电压落入大约700V(预定电压)或更小的范围内,当片材电压超过700V时图像缺陷不被容许。
如图4所示,随着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增大,对齐辊对13的下游侧的片材电压增大。当间隙为2mm时,片材电压大约为700V,开始出现图像缺陷。此外,当间隙为3mm时,片材电压大约为1000V。当间隙等于或者大于3mm时,片材电压不再增大,因此发现静电消除性能不再改变。
如上所述,随着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之间的间隙的增大,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之间的电场的强度减小,因此消除静电效果减弱。此外,当间隙超过2mm时,就不能获得降低图像缺陷的效果。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根据此实施例,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之间的间隙X设定为小于2mm(第一长度),以当片材电压超过700V(在700V处开始出现图像缺陷)时引起放电。在本实施例中,图像缺陷开始出现的片材电压是700V,但是该片材电压可能根据情况而改变,因此需要通过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限定出现图像缺陷的片材电压,来确定间隙X的长度。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和传统示例在耐久性测试中在对齐辊对13的下游侧的片材表面电压与供给片材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传统示例1和2在耐久性测试中在对应于R1部分的部位处的对齐辊对13的下游侧的记录材料10的表面电压与连续供给片材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间隙X设定为1.0mm。在传统示例1的结构(未示出)中,上对齐辊13-1的外径在纵向方向上是恒定的,该外径落入使得记录材料10被压合的范围内,并且在上对齐辊13-1的表面上不设置静电消除片25。从而,通过利用金属辊的导电性来消除记录材料10的静电。
通过在传统示例1的结构中、在位于转印压合部分的上游侧的输送路径中的输送导引件26上设置静电消除片来获得传统示例2的结构(未示出)。作为测量条件,使用TREK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电压计(产品名称:型号341),并且在一个大气压下的低温和低湿度环境中使用基重为64g/m2的A4纸张。
在传统示例1中,由于通过记录材料10与位于对齐辊对13的上游侧的片材馈送辊11或输送辊12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充电,对齐辊对13的下游侧的记录材料10的表面电压变成大约900V,从而超出由于调色剂飞散所致的图像缺陷可容许的片材电压。
在传统示例2中,直到在耐久性测试中供给片材数量达到大约100,000为止都可以维持静电消除性能。然而,随着在耐久性测试中供给片材数量的增大,由于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之间的接触,静电消除片可能破损或者纸粉可能积蓄在静电消除片上。为此,减弱了静电消除效果,并且片材电压超出由于调色剂飞散所致的图像缺陷可容许的片材电压。
在实施例1中,上对齐辊13-1的外径在比片材馈送辊11和输送辊12的宽度宽的范围内被减小,并且记录材料10的两个边缘处于被压合状态。这样,能够维持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之间的恒定距离,从而静电消除效果变得稳定。此外,能够防止由记录材料10的破损或纸粉蓄积所致的静电消除效应的减弱,所述记录材料10的破损或纸粉蓄积是由于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之间的接触所致。利用上述效果,片材电压不超出由于调色剂飞散所致的图像缺陷可容许的片材电压。
要注意的是,引起放电的电压电平通常符合帕邢定律,并且可以由基于在记录材料10与静电消除片25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d”、并且基于安装有图像形成装置的环境的大气压力“p”的函数来表达。由以下表达式来表达放电开始电压(Vb)。在以下表达式中,“B”和“C”分别为常数。
Vb=Bpd/{ln(pd)+C}
图6是示出根据帕邢定律的在放电开始电压与间隙距离“d”和大气压力“p”的乘积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图6所示,可以相对于间隙距离“d”和大气压力“p”的乘积来确定放电开始电压。也就是说,当在大气压力“p”恒定的这样一种装置环境中操作图像形成装置时,放电开始电压Vb与间隙距离“d”成比例。因此,当间隙距离“d”被设定时,预定放电开始电压可被设定。
如上所述,上对齐辊13-1的对应于输送辊12的部位(作为非接触部分)的外径被减小,并且给非接触部分设置静电消除片25。结果,可以可靠地消除与输送辊12相摩擦的记录材料10的静电。因此,可以防止由于记录材料10的充电所致的图像缺陷。
实施例2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对齐辊对13的视图。在该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实施例1的组件以外,上对齐辊13-5包括R3部分(非接触部分),所述R3部分在对应于设置在对齐辊对13的上游侧的输送肋26a(图7B)的位置处不与记录材料10接触。静电消除片被粘附到各个R3部分。
在图7A中,上对齐辊13-5和下对齐辊13-2在其之间形成压合以用作被配置成输送记录材料10的输送部分。R2部分是与下对齐辊13-2形成压合的部分。R1部分是与片材馈送辊11和输送辊12相对应的部分。R3部分是与设置在对齐辊对13的上游侧的输送肋26a相对应的部分。R1部分和每个R3部分的外径设定为小于每个R2部分的外径。静电消除片(未示出)被粘附到R1部分和R3部分的表面。R1部分和R3部分的表面不与片材接触,并且在其间设置有间隙。
当如上所述设置R3部分时,与设置R1部分以消除由于片材馈送辊11和输送辊12而在记录材料10上所带电荷的情况类似地,由于输送肋26a与记录材料10之间的摩擦生成的电荷被消除。
实施例3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上对齐辊的、与上对齐辊的纵向方向上的输送辊12的宽度相对应的部分的表面状态。在所有其他方面,实施例3都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这里省去多余的描述。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对齐辊13-3的R1部分附近的放大视图。
上对齐辊13-3包括被配置成在其尖端部分处引起放电的多个针状电极。针状电极被设置在R1部分的与纵向方向上的片材馈送辊11和输送辊12的宽度相对应的整个圆周表面上。也就是说,针状电极的尖端部分沿着上对齐辊13-3的半径方向布置成放射状。
上对齐辊13-3由导电SUM24制成,并且电气接地。R1部分比片材馈送辊11和输送辊12的宽度长。此外,R1部分的外径大约是11mm到12.5mm,并且R1部分的外径设定得小于R2部分的外径。要注意的是,可以在能够输送记录材料10的范围内自由设定上对齐辊13-3的外径。
图9是示出上对齐辊13-3的R1部分附近的放大截面图。图10是一个针状电极的透视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R1部分的表面上形成多个针状电极13-4。针状电极13-4的高度由“A”表示,针状电极13-4在纵向方向上的间距由“B”表示,针状电极13-4在圆周方向上的间距由“C”表示。每个针状电极13-4都是四棱锥突出部,该四棱锥突起部一边具有大约0.5mm到5mm的长度。要注意的是,在满足该结构的功能的范围内可以自由设定针状电极13-4的形状。R1部分的表面不与记录材料10相接触,并且在其间设置间隙X。
在该结构中,当记录材料10被充电时,在记录材料10与位于上对齐辊13-3的R1部分处的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之间生成电场。当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的锐度(尖锐度)较高时,也就是说,当B/A的值较小时,在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中发生强电场集中,并且在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之间存在的气体分子被电离。一旦气体分子被电离,气体分子就取决于其电极性而受到来自电场的力,并向着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或记录材料10加速,因此气体分子与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撞击。也就是,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之间经由离子有电流流动,从而消除记录材料10的静电。
针状电极13-4的间距和深度是确定针状电极13-4的有效静电消除范围的重要因素,并且是根据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之间的距离以及必要的静电消除性能来确定的。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示出有效静电消除范围的电极部分的视图。图11A是电极部分的透视图,图11B是电极部分在图11A的箭头XIB所指示的方向上看的侧视图。在图11A和图11B中,针状电极13-4a、13-4b、13-4c和13-4b彼此邻近。
在图11A中,从每个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沿着其各边延伸的虚线指示静电消除范围的边界。以虚线作为边界,将静电消除范围限定为其中单个针状电极13-4发挥其静电消除性能的近似范围。当记录材料10位于图11A的位置D处时,两个邻近的针状电极13-4的静电消除范围彼此不通过交叠而连接,因此存在范围F,在范围F中静电消除不充分。当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间隔远到位置E时,各个针状电极13-4的有效静电消除范围彼此交叠,因此记录材料10的静电可以被彻底(均匀地)消除。
将参考图11B详细描述上述状态。在图11B中,彼此邻近的针状电极13-4a和13-4b的近似有效静电消除范围分别对应于沿着针状电极13-4a的各边的延长线L1与L2之间限定的范围,以及沿着针状电极13-4b的各边的延长线L3与L4之间限定的范围。也就是说,延长线L1与L2之间限定的范围对应于针状电极13-4a的有效静电消除范围,并且延长线L3与L4之间限定的范围对应于针状电极13-4b的有效静电消除范围。这样,当记录材料10关于延长线L1与L4之间的交叉点P1与电极部分更近地定位时,存在范围F,在范围F中静电消除不够充分。因此,为了进行充分的静电消除,记录材料10需要距离针状电极13-4比交叉点P1更远地定位。
相应的,间隙的最小长度X1等于针状电极13-4的高度A,并且由下面的表达式表达,其中假定θ表示针状电极13-4的锐角尖角角度。
X 1 = A = B 2 - C 2 · ta n 2 ( 2 θ 2 ) 2 · tan ( θ 2 )
然而,随着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之间的电场强度减小,因此静电消除效果减弱。在该结构中,当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之间的距离超过2mm时,得不到降低图像缺陷的效果。因此,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之间的距离只需要设定成当记录材料10和针状电极13-4彼此最接近时大于或等于上述情况的X1(第二长度)的距离,并小于或等于2mm,从而执行均匀的静电消除。也就是说,间隙的长度X只需要设定为在X1≤X≤2mm的范围内。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获得和实施例1类似的静电消除效果。也就是说,上对齐辊13-3的对应于片材馈送辊11和输送辊12的宽度的部位的外径被减小,因此记录材料10的两个边缘处于被压合状态。因此,能够维持记录材料10与上对齐辊13-3的R1部分处的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之间的恒定距离,从而静电消除效果变得稳定。此外,能够防止由因记录材料10与针状电极13-4的尖端部分之间的接触所致的记录材料10的破损或纸粉的蓄积引起的静电消除效应的减弱。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非接触部分的表面上设置静电消除构件,并且静电消除构件与记录材料之间的间隙小于当充电电压超过预定值时发生放电的第一长度。
因而,当记录材料被以高于预定电压的电压充电时,通过减少非均匀的静电消除,可以以稳定和均匀的方式消除记录材料的静电。此外,通过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辊的接触部分来压合记录材料,因此可以在不受记录材料卷曲影响的情况下,防止诸如由于非均匀充电而形成的非均匀图像之类的图像缺陷。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将会明了,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被配置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
输送部分,被配置成输送所述记录材料以使得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输送部分包括被配置成压合并输送所述记录材料的输送辊对,
其中,所述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辊具有:
接触部分,被配置成当所述记录材料通过所述输送辊对时与所述记录材料相接触;以及
非接触部分,被配置成当所述记录材料通过所述输送辊对时不与所述记录材料相接触,
其中,所述非接触部分设有用于对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带电荷进行放电的静电消除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记录材料通过所述输送辊对时,所述记录材料与执行所述静电消除功能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长度,在所述第一长度处,当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带电荷的电压超过预定电压时发生放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静电消除功能是由包含引起电场集中的导电纤维的静电消除片提供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静电消除功能是由多个针状电极提供的,所述多个针状电极的尖端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输送辊的半径方向上布置成放射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静电消除功能是由多个针状电极提供的,所述多个针状电极的尖端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输送辊的半径方向上布置成放射状,并且
其中,所述间隙大于第二长度,在所述第二长度处,所述多个针状电极被允许在通过所述非接触部分的所述记录材料的范围上均匀地消除所带电荷。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输送方向上所述输送辊对的上游的输送构件,所述输送构件包括被配置成输送所述记录材料的另一输送辊和输送肋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在所述输送辊对的纵向方向上所述非接触部分的范围至少包括其中所述记录材料被使得与所述输送构件相接触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预定电压包括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图像中出现缺陷时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输送辊电气接地。
CN201310368618.9A 2012-08-31 2013-08-22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36765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2239A JP2014047045A (ja) 2012-08-31 2012-08-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92239 2012-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525A true CN103676525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187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8618.9A Pending CN103676525A (zh) 2012-08-31 2013-08-2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64815A1 (zh)
JP (1) JP2014047045A (zh)
KR (1) KR20140029316A (zh)
CN (1) CN1036765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8406A (zh) * 2018-06-27 2018-11-23 无锡积捷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凹凸辊结构
CN110997337A (zh) * 2017-08-10 2020-04-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1311B2 (en) * 2013-03-15 2017-09-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on device
JP6658373B2 (ja) * 2016-07-19 2020-03-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27A (zh) * 1991-05-15 1992-12-09 Skc株式会社 薄膜生产设备中使用的抗静电滚子
JPH09329975A (ja) * 1996-06-13 1997-12-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201789A1 (en) * 2004-03-09 2005-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99014A (ja) * 2004-09-30 2006-04-13 Canon Finetech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ロー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4607A (en) * 1990-04-16 1994-10-11 Xerox Corporation Fibrillated pultrud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static eliminator devices
KR940001366B1 (ko) * 1991-04-29 1994-02-19 주식회사 금성사 다중 tv의 색신호 화면처리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27A (zh) * 1991-05-15 1992-12-09 Skc株式会社 薄膜生产设备中使用的抗静电滚子
JPH09329975A (ja) * 1996-06-13 1997-12-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201789A1 (en) * 2004-03-09 2005-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99014A (ja) * 2004-09-30 2006-04-13 Canon Finetech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ロー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7337A (zh) * 2017-08-10 2020-04-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8858406A (zh) * 2018-06-27 2018-11-23 无锡积捷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凹凸辊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47045A (ja) 2014-03-17
US20140064815A1 (en) 2014-03-06
KR20140029316A (ko) 2014-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7573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conductive member with separation needles
JP7360613B2 (ja) トナー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81094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belt/roller configuration for single-pass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EP2439595A1 (en) Fus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036765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0450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576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nductive sheet guide
US9046828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7343131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a pressure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55908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11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890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031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909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25236B2 (en) Transfer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51308A (ja) ウェブ定着器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JP20191332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1264A (ja)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84638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a guide portion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10230821A (ja) トナー吸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888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398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528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534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301314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