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2968A - 横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横动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横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横动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2968A
CN103662968A CN201310356158.8A CN201310356158A CN103662968A CN 103662968 A CN103662968 A CN 103662968A CN 201310356158 A CN201310356158 A CN 201310356158A CN 103662968 A CN103662968 A CN 103662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verse
traversing
traverse gear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61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2968B (zh
Inventor
重山昌澄
糸木祥文
泽田晴稔
中原秀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62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2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2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2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横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横动装置的纱线卷取机。凸轮机构(37)使横动导纱器(19)沿横动方向往复直线运动。支承部(42)将凸轮机构(37)(以及收纳该凸轮机构(37)的凸轮盒(32))支承为相对于基座部(33)能够沿横动方向相对移动并且无法沿与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弹簧(50)吸收凸轮机构(37)在横动方向上的冲击。

Description

横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横动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纱线卷取机所具备的横动装置中用于防止或降低振动以及噪声的结构。
背景技术
纺纱机以及自动络纱机等纱线卷取机构成为将纱线卷取于旋转的筒管的外周。在这种纱线卷取机中,为了进行卷取于筒管的纱线的横向运动(traverse),需要使纱线沿该筒管的卷幅方向往复运动的横动装置。例如日本实开平3-1164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平8-24507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这种横动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结构:通过使形成有往复螺旋状的凸轮槽的横动凸轮滚筒旋转,使横动导纱器沿上述凸轮槽高速往复运动。
存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采用利用1个凸轮滚筒往复驱动多个纱线引导器(横动导纱器)的结构的情况。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纺纱机将多个纺纱单元并列配置成一列并且具备一齐驱动各纺纱单元所具备的纱线引导器的横动装置。
在横动装置中,由于使纱线引导器以高速往复驱动所以周期性地产生冲击,这成为噪声以及振动的原因。尤其是在一齐驱动多个纱线引导器的专利文献2的横动装置的情况下,施加到该横动装置的冲击变大,所以所产生的噪声以及振动也变大。另外,近年来纱线卷取机的卷取速度在高速化,横动速度也在高速化。因此,在横动装置中产生的冲击变大。因此,无法无视在横动装置中产生的噪声以及振动。
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结构:在滚筒壳体的两端部的外周与横动托架的内径部之间设置作为弹性部件的O型圈,由此能够相对于横动托架柔软地支承滚筒壳体整体。由此,专利文献1能够实现横动装置整体的防振。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滚筒壳体整体被柔软地支承。若在横动凸轮滚筒产生冲击,则滚筒壳体整体会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3轴方向上振动。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在各卷取单元分别配置有凸轮滚筒,所以在各凸轮滚筒产生的冲击比较小,滚筒壳体的振动幅度也比较小。因此,即使滚筒壳体整体在3轴方向上振动也不易出现问题。
然而,在将专利文献1的结构应用于往复驱动多个纱线引导器(横动导纱器)的结构(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由于在凸轮滚筒产生的冲击大,所以滚筒壳体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3轴方向的振动也变大。因此,横动导纱器的位置不稳定。因此,纱线的横向运动变得不稳定,从而可能降低卷装的品质。
专利文献2公开有为了使杆的振动衰减而在该杆的内部设有减震材料的结构。由此,在专利文献2中,即使杆由于冲击而振动,也能够使该振动急剧衰减。
然而,专利文献2的结构的目的在于使杆的振动衰减,而无法期待使横动装置本身的振动以及噪声衰减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或抑制在横动装置产生的振动以及噪声并且能够形成良好品质的卷装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横动装置具备横动导纱器、驱动机构、基座部、支承部以及冲击吸收部。上述横动导纱器引导纱线。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横动导纱器沿规定的横动方向往复直线运动。上述支承部将上述驱动机构支承为相对于上述基座部能够沿上述横动方向相对移动并且无法沿与上述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上述冲击吸收部吸收上述驱动机构在上述横动方向上的冲击。
这样,通过将凸轮机构形成为能沿横动方向移动,能够避开在驱动机构产生的冲击。通过设置有吸收上述冲击的冲击吸收部,能够降低在横动装置产生的噪声以及振动。另外,通过限制成驱动机构不向与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横动装置能够进行稳定的横动。
上述横动装置具备收纳上述驱动机构的收纳部。上述支承部具备:固定于上述基座部的滑动轴承;以及沿上述横动方向配置的棒状部件。上述收纳部固定于上述棒状部件。上述滑动轴承将上述棒状部件支承为能够沿该棒状部件的长度方向滑动。
通过利用该结构的支承部支承收纳部,能够使收纳于收纳部的驱动机构沿横动方向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另外,通过由滑动轴承支承棒状部件,能够限制该棒状部件沿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限制收纳于收纳部的驱动机构沿与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
在上述的横动装置中,优选,上述冲击吸收部为配置于上述驱动机构与上述基座部之间的弹性体。
能够利用弹性体吸收在驱动机构产生的冲击。
在上述的横动装置中,如果上述弹性体为弹簧则更加合适。
通过作为弹性体采用弹簧,能够良好的吸收在驱动机构产生的冲击。
在上述的横动装置中,优选,上述弹性体在上述横动方向上设于上述驱动机构的两侧。
通过在横动方向上在驱动机构的两侧配置弹性体,能够良好地降低在驱动机构产生的横动方向的振动。
在上述的横动装置中,上述冲击吸收部由齿条与一个或多个齿轮构成。齿条沿上述横动方向设置并相对于上述收纳部固定。上述一个或多个齿轮与上述齿条啮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齿轮的齿隙吸收在驱动机构产生的横动方向的冲击。
在上述的横动装置中,优选,在上述横动方向上,上述驱动机构由于朝向一侧的冲击而移动的距离与上述驱动机构由于朝向另一侧的冲击而移动的距离分别恒定。
这样,横动装置能够进行稳定的横动。
在上述的横动装置中,上述基座部具备将该基座部支承于设置面的接地部。在上述设置面与上述接地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体。
这样,通过在设置面与横动装置之间设置弹性体,能够降低从横动装置传递至设置面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噪声以及振动。
在上述的横动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二弹性体为橡胶板。
通过在横动装置与设置面之间夹持橡胶板,能够简单地降低振动以及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观点,纱线卷取机具备上述的横动装置与多个纱线卷取单元。多个纱线卷取单元分别具备卷取被上述横动导纱器引导的纱线来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上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沿上述横动方向并列配置。上述横动装置与上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分别对应地具有上述横动导纱器,并一齐驱动各横动导纱器。
在形成为一齐驱动多个纱线卷取单元的横动导纱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横动装置中产生的冲击变大。因此,通过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于这种纱线卷取机的横动装置,能够更优异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由此,能够在各纱线卷取单元中进行稳定的横动。结果,各纱线卷取单元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卷装。
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具有将上述横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隔音罩。
由此,能够越发降低横动装置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整体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驱动端盒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驱动端盒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是横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横动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对在凸轮机构产生的冲击被吸收的状况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横动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纱线卷取机的细纱机(纺纱机)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细纱机1具备机台主体2、驱动端盒3以及接头台车4。细纱机1具备横动装置。横动装置具备横动装置主体27、横动杆28以及多个横动导纱器19。
在机台主体2沿其长边方向以并列设置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纺纱单元(纱线卷取单元)6。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并列设置有纺纱单元6的方向(在图1中为用“右”和“左”的箭头表示的方向)简单称为“左右方向”。另外,有时将与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简单称为“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6具备从上游朝下游依次配置的牵伸装置10、纺纱装置11、纱线存留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以及“下游”是指纺纱时细纱15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
各纺纱单元6的牵伸装置10将从省略图示的棉条筒(sliver cans)供给的棉条(纤维束的原料)22拉伸至成为规定的纤维宽度并供给到纺纱装置11。
纺纱装置11对从牵伸装置10送出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细纱15。本实施方式的纺纱装置11作为利用旋转气流对纤维束加捻的气流式纺纱装置而构成。
在纺纱装置11中生成的细纱15被卷取装置13卷取于卷取筒管16。卷取装置13具备将卷取筒管16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摇架14。摇架14将卷取筒管16支承为其轴线沿着左右方向(纺纱单元6所并列的方向)。卷取装置13具备驱动支承于摇架14的卷取筒管16而使其绕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省略图示)。通过旋转驱动卷取筒管16,能够将细纱15卷取于该卷取筒管16的外周面。此外,将如此卷取细纱15后的卷取筒管16称为卷装17。
在各纺纱单元6的卷取装置13的附近配置有横动装置所具备的横动导纱器19。横动导纱器19卡合于卷取在卷取筒管16的细纱15。该横动导纱器19沿左右方向(纺纱单元6的排列方向)直线往复驱动。卷取装置13在使细纱15卡合于横动导纱器19的状态下,一边使该横动导纱器19往复驱动一边将卷取筒管16旋转驱动。由此,能够使细纱15一边横动(横向运动)一边卷取于卷取筒管16的外周面。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横动导纱器19被往复驱动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中为左右方向)特别地称为“横动方向”。
在纺纱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设置有纱线存留装置12。纱线存留装置12具备纱线存留辊20。纱线存留辊20能够将一定量的细纱15卷绕于其外周面并临时存留。通过将一定量的细纱15存留于纱线存留辊20,纱线存留装置12作为一种缓冲器而发挥功能。能够消除纺纱装置11的纺纱速度与卷取装置13的卷取速度因某些理由而不一致的情况下的不良现象(例如细纱15的松弛等)。
以与机台主体2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中为左侧的端部)相邻的方式设置有驱动端盒3。如图1所示,在驱动端盒3的正面侧设置有操作部18。该操作部18具备:能够显示与各纺纱单元6相关的信息的显示画面;以及进行各种设定的设定操作工具(操作按钮、操作旋钮等)等。操作部18构成为能够与各纺纱单元6通信。
如图1所示,接头台车4具备接头装置23、抽吸管24以及抽吸口25。在机台主体2沿左右方向铺设有轨道26。该轨道26遍及多个纺纱单元6地设置,并穿过各纺纱单元6的后侧。接头台车4构成为能够在轨道26上行进。
在某一纺纱单元6中,若因某些理由而细纱15成为断开状态,则接头台车4在轨道26上行进到上述纺纱单元6后停止。接头台车4利用抽吸管24以及抽吸口25来吸引捕捉处于断开状态的纱线端并且朝接头装置23引导。接头装置23将引导来的纱线端彼此捻接而接合(接头)。
接着,对用于驱动各纺纱单元6的横动导纱器19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所具备的横动装置中,作为将多个纺纱单元6的横动导纱器19统一往复驱动的共同的驱动源而具备横动装置主体27。
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具有沿横动方向(左右方向)设置的棒状的横动杆28。如图1所示,横动杆28跨越地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6。与各纺纱单元6对应地设置的横动导纱器19固定于横动杆28。横动装置主体27沿横动方向(左右方向)往复驱动横动杆28。由此,能够在全部纺纱单元6中使横动导纱器19一齐往复驱动。
横动装置主体27配置于驱动端盒3的内部。如图2所示,驱动端盒3为利用面板30覆盖四方的结构,从外部观察不到内部的横动装置主体27。
在图3中示出驱动端盒3的内部的状况(除去了面板30的状况)。驱动端盒3形成为由多个金属制的框架31构成的框架构造。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配置于驱动端盒3的框架31的内部,并且与该框架31独立地设置。由此,在横动装置主体27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框架31。因此,能够防止该振动传递至周围的机器(例如操作部18等)而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
接着,对横动装置主体27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横动装置主体27具备凸轮盒(收纳部)32与横动驱动马达34。横动装置主体27具备对凸轮盒32以及横动驱动马达34进行支承的基座部33。
如图5所示,在凸轮盒32的内部收纳有具备凸轮滚筒35以及导块36的凸轮机构(驱动机构)37。凸轮滚筒35为圆柱状的部件,沿其轴线设置有旋转轴38。凸轮滚筒35的旋转轴38沿横动方向(左右方向)配置。凸轮滚筒35的旋转轴38被凸轮盒32支承为旋转自如。旋转轴38的一端设置为从凸轮盒32突出,在该突出的旋转轴38的端部固定有滑轮39。上述横动驱动马达34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省略图示的传动带等而输入到该滑轮39。通过该结构,能够利用横动驱动马达34旋转驱动凸轮滚筒35。
在凸轮滚筒35的外周形成有闭合往复螺旋状的凸轮槽40。导块36构成为卡合于凸轮槽40并能够在该凸轮槽40的内部滑动。该导块36固定于横动装置主体27的输出轴41的一端部。
输出轴41设置为从凸轮盒32突出。输出轴41的轴线沿横动方向(左右方向)配置。输出轴41被凸轮盒32支承为能够在沿着其轴线的方向上滑动。若旋转驱动凸轮滚筒35,则导块36被凸轮槽40引导,使输出轴41沿横动方向往复。
上述横动杆28与输出轴41连结。能够利用输出轴41沿横动方向(左右方向)往复驱动横动杆28。使与各纺纱单元6对应地设置的横动导纱器19一齐往复驱动,而能够在各纺纱单元6进行细纱15的横向运动。
接着,对凸轮盒32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横动装置主体27具备用于使凸轮盒32支承于基座部33的支承部42。支承部42由支承杆(棒状部件)43与套筒(滑动轴承)44构成。
支承杆43为沿横动方向(左右方向)配置的棒状部件,并设置为将凸轮盒32贯通。凸轮盒32相对于支承杆43固定。因此,凸轮盒32构成为不相对于支承杆43相对移动。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2具有两根支承杆43。两根支承杆43以相等的高度互相平行地配置。
将凸轮盒32贯通的支承杆43的两端被套筒44支承。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2在两根支承杆43的两端分别配置有套筒44。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具有4个套筒44。
套筒44相对于基座部33固定地设置。由此,支承杆43相对于基座部33被支承。固定于该支承杆43的凸轮盒32配置为不与基座部33直接接触(参照图5)。这样,凸轮盒32以被支承杆43悬挂的状态相对于基座部33被支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两根支承杆43悬挂支承凸轮盒32。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凸轮盒32。
如图4所示,在基座部33的下部设置有接地部(脚部45以及固定部46)。脚部45为用于将基座部33支承于细纱机1的设置面(例如纤维工场的地面)的部件。固定部46构成为能够插通锚固(アンカ)螺栓47。通过将锚固螺栓47经由固定部46而打入到设置面,能够将基座部33固定于设置面。由此,能够防止横动装置主体27因振动而导致移动的情况。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有特征的结构进行说明。
横动装置主体27利用凸轮机构37往复驱动横动杆28,所以周期性产生冲击,成为造成振动以及噪声的原因。
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的套筒(滑动轴承)44将支承杆43支承为能够沿支承杆43的长度方向滑动。如前所述,支承杆43沿横动方向配置。因此,能够使该支承杆43沿横动方向滑动。
凸轮盒32固定于支承杆43。因此,能够使该凸轮盒32相对于基座部33沿支承杆43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说横动方向)相对移动。当凸轮盒32移动时,收纳于该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也与凸轮盒32一起移动。通过以上的结构,能够使凸轮机构37相对于基座部33沿横动方向相对移动。
支承杆43支承于套筒(滑动轴承)44。在与该支承杆43的长度方向(横动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支承杆43与套筒44无法互相相对移动。因此,固定于该支承杆43的凸轮盒32(以及收纳于该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无法相对于基座部33沿与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这样,能够限制凸轮机构37相对于基座部33沿与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具备冲击吸收部。冲击吸收部吸收在凸轮机构37产生的冲击,并且使凸轮机构37朝横动方向的移动速度衰减。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吸收部为压缩螺旋弹簧(弹性体)50。该弹簧50设置于套筒44与支承杆43之间。
如下那样对弹簧50的具体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支承杆43的中途部分形成有直径比该支承杆43的其它部分粗的止动部51。弹簧50以使支承杆43的端部插通于该弹簧50的内径部的状态配置。由此,弹簧50的行程方向与支承杆43的长度方向一致。弹簧50以压缩在套筒44与止动部51之间的状态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具有4个套筒44。与4个套筒44对应地设置有4个弹簧50(参照图4)。
如前所述,套筒44固定于基座部33,支承杆43固定于凸轮盒32。因此,可以说弹簧50配置于基座部33与凸轮盒32(以及收纳于该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之间。即,若凸轮机构37相对于基座部33沿横动方向相对移动,则弹簧50的弹性力作用该基座部33以及凸轮机构37之间。通过该结构,能够利用弹簧50吸收在凸轮机构37产生的冲击。因此,能够抑制传递到基座部33的冲击。
例如,如图6(a)所示,考虑被旋转的凸轮滚筒35的凸轮槽40引导的导块36朝左移动的情况。当该导块36经过凸轮槽40的转弯部时(参照图6(b)),该导块36的移动方向急剧反转。基于该反作用,对凸轮滚筒35施加向左的冲击。
本实施方式的凸轮盒32被支承为能够沿横动方向移动。若对凸轮滚筒35施加向左的冲击,则凸轮盒32整体向左移动(参照图6(c))。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中,通过收纳凸轮机构37的凸轮盒32整体向左移动,能够避开上述冲击。通过凸轮盒32向左移动,图6(c)的左侧的弹簧50被压缩。因此,能够基于该弹簧50的弹性力吸收上述冲击。基于上述弹簧50的回弹力,凸轮盒32的向左的移动速度被衰减。因此,不会导致凸轮盒32无限制地向左移动。
同样地,如图6(c)那样,考虑被旋转的凸轮滚筒35的凸轮槽40引导的导块36向右移动的情况。当该导块36经过凸轮槽40的转弯部时(参照图6(d)),该导块36的移动方向急剧反转。基于该反作用,对凸轮滚筒35施加向右的冲击。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中,如图6(e)所示,通过凸轮盒32整体向右移动,能够避开上述的冲击。通过凸轮盒32向右移动,图6(e)的右侧的弹簧50被压缩。因此,能够基于该弹簧50的弹性力吸收上述冲击。基于上述弹簧50的回弹力,凸轮盒32的向右的移动速度被衰减。因此,不会导致凸轮盒32无制限地向右移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中,将凸轮机构37(以及收纳该凸轮机构37的凸轮盒32)构成为能够沿横动方向移动,所以能够避开在凸轮机构37产生的横动方向的冲击。
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中作为冲击吸收部而具备弹簧50。能够利用弹簧50吸收在凸轮机构37产生的横动方向的冲击。由此,能够降低从凸轮机构37传递到基座部33的振动,能够抑制所产生的噪声以及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横动方向上,在凸轮机构37的两侧(右侧以及左侧)分别设置有弹簧50。因此,在凸轮机构37由于向左的冲击而向左移动时、与凸轮机构37由于向右的冲击而向右移动时这两种情况下,能够良好的吸收冲击。
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在脚部45与设置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冲击吸收部(橡胶板5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46与设置面之间也设置有第二冲击吸收部(橡胶板52)。这样,通过在基座部33与设置面之间设置橡胶板52能够越发降低振动以及噪声。
接着,对将凸轮机构37构成为能够沿横动方向移动而不对卷装17的品质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进行说明。
假如凸轮机构37相对于基座部33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3轴方向自由地相对移动,则与该凸轮机构37连结的横动杆28的往复运动变得不稳定。结果,导致在各纺纱单元6中细纱15的横动变得不稳定。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的凸轮机构37构成为仅能沿横动方向相对于基座部33相对移动,而不沿与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于基座部33相对移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凸轮机构37移动的方向。由此,能够防止在各纺纱单元6中细纱15的横动变得不稳定的情况,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卷装17。
在细纱机1中,在将细纱15平稳地卷取的状态下,为了使该细纱15以大致恒定的速度横动而使凸轮滚筒35以大致恒定的速度旋转。如果这样凸轮滚筒35呈以恒定的速度旋转的状态,则当导块36经过凸轮槽40的转弯部时施加到凸轮滚筒35的冲击的强度每次都是恒定的。因此,凸轮盒32(以及收纳于该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由于向左的冲击而向左移动的距离每次也都是恒定的。同样地,凸轮盒32(以及收纳于该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由于向右的冲击而向右移动的距离每次也都是恒定的。
包括凸轮机构37在内的凸轮盒32的总重量相当重。因此,凸轮盒32的惯性大。因此,即使导块36经过凸轮槽40的转弯部时的冲击施加到凸轮滚筒35,凸轮盒32也不会瞬时移动。即,例如图6(c)那样,在导块36经过凸轮槽40的转弯部之后,凸轮盒32沿横动方向移动。这样,在导块36转换方向的瞬间,凸轮盒32(以及收纳于该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不沿横动方向移动。因此,在导块36转换方向的瞬间,凸轮机构37的横动方向上的位置是稳定的。
如前所述,当对凸轮滚筒35施加冲击时,凸轮盒32(以及凸轮机构37)左右移动的距离每次都是恒定的。因此,导块36能够每次稳定地在相同的位置进行方向转换。由此,能够使各纺纱单元6的横动导纱器19每次在稳定的位置进行方向转换。结果,横动的折返位置稳定。因此,各纺纱单元6能够产生端面整齐的高质量的卷装17。
优选横动装置主体27构成为:凸轮机构37由于向左的冲击而向左移动时的移动量、与由于向右的冲击而向右移动时的移动量相同。在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中,对在凸轮盒32的左侧配置的弹簧50与在右侧配置的弹簧50采用相同的弹簧。由此,在左右的弹簧50的冲击的吸收量相同。因此,能够使凸轮机构37由于向左的冲击而移动时的移动量、与由于向右的冲击而移动时的移动量一致。由此,能够使各纺纱单元6中的细纱15的横动更加稳定。结果,能够提高卷装17的品质。
接着,对防止在横动装置主体27产生的噪声向周围泄漏的情况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收纳于驱动端盒3。驱动端盒3利用面板30覆盖四方。收纳于内部的横动装置主体27的噪声难以向外部泄漏。由此,能够降低在横动装置主体27中产生的噪声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端盒3内设置有将横动装置主体27覆盖的隔音罩56。这样,通过由隔音罩56覆盖横动装置主体27,能够更加降低向驱动端盒3的外部泄漏的噪声。
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具有作为发热源的横动驱动马达34。能够考虑到假如由隔音罩56覆盖横动装置主体27的整体,则在隔音罩56的内部充满热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隔音罩56配置为:不覆盖横动装置主体27的整体而是仅覆盖必要的部分。
具体如下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端盒3与机台主体2之间配设有用于交换信息的省略图示的电缆、用于传递驱动力的杆等。驱动端盒3为了使上述电缆以及杆等穿过而在右侧的面板30具有开口部(省略图示)。因此,在横动装置主体27中产生的噪声经由右侧的面板30的开口部而朝驱动端盒3的外部泄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将隔音罩56以仅覆盖横动装置主体27的右侧面的方式配置于驱动端盒3的内部。
由此,能够将隔音罩56遮挡在形成于驱动端盒3的右侧面的面板30的开口部(省略图示)与横动装置主体27之间。因此,能够降低经由该开口部而泄漏的横动装置主体27的噪声。这样,通过仅在必要的部分配置隔音罩56,能够降低向驱动端盒3的外部泄漏的噪声,并且,能够防止横动装置主体27的热量弥漫。如图3所示,在隔音罩56形成有用于使横动杆28穿过的切口57。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具备横动导纱器19与横动装置主体27。上述横动导纱器19引导细纱15。横动装置主体27具备凸轮机构37、基座部33、支承部42以及弹簧50。凸轮机构37使横动导纱器19沿横动方向往复直线运动。支承部42以相对于基座部33能够沿横动方向相对移动并且无法沿与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凸轮机构37(以及收纳该凸轮机构37的凸轮盒32)。弹簧50吸收凸轮机构37的横动方向上的冲击。
通过使凸轮机构37能够沿横动方向移动,能够避开在凸轮机构37产生的冲击。通过设置有吸收上述冲击的弹簧50,能够降低在横动装置主体27产生的噪声以及振动。通过限制成凸轮机构37不朝与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横动装置能够进行稳定的横动。
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具备收纳凸轮机构37的凸轮盒32。支承部42具备:固定于基座部33的套筒44;以及沿横动方向配置的支承杆43。凸轮盒32固定于支承杆43。套筒44将支承杆43支承为能够沿该支承杆43的长度方向滑动。
通过利用支承部42支承凸轮盒32,能够使收纳于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沿横动方向相对于基座部33相对移动。通过由套筒44支承支承杆43,能够限制该支承杆43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限制收纳于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沿与横动方向正交方向相对于基座部33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中,冲击吸收部为配置于凸轮机构37与基座部33之间的弹簧50。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良好地吸收在凸轮机构37产生的冲击。
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中,弹簧50在横动方向上设置于凸轮机构37的两侧。
通过在横动方向上在凸轮机构37的两侧配置弹簧50,能够良好地降低在凸轮机构37产生的横动方向的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中,凸轮机构37由于向右的冲击而移动的距离、与凸轮机构37由于向左的冲击而移动的距离分别恒定。
由此,横动装置能够进行稳定的横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中,基座部33具备脚部45以及固定部46。脚部45将基座部33支承于设置面。在设置面与脚部45之间、以及在设置面与固定部46之间,分别设置有橡胶板52。
这样,通过在横动装置主体27与设置面之间夹持有橡胶板52,能够简单地降低振动以及噪声。
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上述的横动装置与多个纺纱单元6。各纺纱单元6具备将利用横动装置横动的细纱15卷取而形成卷装17的卷取装置13。纺纱单元6沿横动方向并列配置。横动装置与多个纺纱单元6分别对应地具有上述横动导纱器19,并一齐驱动各横动导纱器19。
这样,在形成为一齐驱动多个纺纱单元6的横动导纱器19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横动装置主体27产生的冲击变大。通过将横动装置应用于这种细纱机1,能够更合适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由此,能够在各纺纱单元6中进行稳定的横动。结果,各纺纱单元6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卷装17。
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有将横动装置主体27的一部分覆盖的隔音罩56。
由此,能够越发降低横动装置主体27的噪声。
接着,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共同或类似的结构,在附图中赋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横动装置主体27作为冲击吸收部具有弹簧50。代替该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由齿轮构成的冲击吸收部60。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部60由齿条61、固定齿轮62以及中间齿轮63、64构成。
如图7所示,齿条61沿横动方向(左右方向)设置。该齿条61固定于凸轮盒32。
固定齿轮62以不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在固定齿轮62与齿条61之间设置有两个中间齿轮63、64。齿条61、中间齿轮63、中间齿轮64以及固定齿轮62以该顺序互相啮合。此外,中间齿轮63、64被支承为能够绕轴旋转。
在齿条61、中间齿轮63、64以及固定齿轮62之间分别存在齿隙。因此,齿条61能够在上述齿隙的范围内沿横动方向(左右方向)移动。凸轮盒32固定于齿条61。因此,凸轮盒32(以及收纳于该凸轮盒32凸轮机构37)能够在上述齿隙的范围内沿横动方向移动。基于由齿轮彼此啮合产生的阻力,能够吸收凸轮盒32在该横动方向上的冲击。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中,冲击吸收部60由齿条61、与多个齿轮62、63、64构成。齿条61沿横动方向设置,并固定于凸轮盒32。多个齿轮62、63、64与齿条61啮合。
这样,沿横动方向设置齿条61,并使其它齿轮62、63、64与该齿条61啮合,由此能够利用齿轮的齿隙吸收凸轮盒32的横动方向上的位移。通过该结构,能够利用冲击吸收部60吸收在凸轮机构37产生的横动方向的冲击。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结构能够例如以下述方式变更。
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细纱机,也能够应用于例如自动络纱机等其它种类的纱线卷取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一齐驱动多个纱线卷取单元的横动导纱器的横动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也能够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于在例如各纱线卷取单元分别设置有横动装置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冲击吸收部的弹性体为弹簧。然而,弹性体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为橡胶。
作为用于冲击吸收部的弹性体,可以使两种以上的弹性体组合而使用。例如,作为冲击吸收部的弹性体,也能够使弹簧与橡胶组合而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在凸轮盒32的左右方向配置相同的弹簧50,使得凸轮机构37由于向左的冲击而向左移动时的移动量、与由于向右的冲击而向右移动时的移动量相同。然而,不限于此,凸轮盒32的移动量可以为左右不对称。例如,可以使弹簧50的长度在凸轮盒32的左右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凸轮盒32由于向左的冲击而向左移动的距离每次都是恒定的,并且凸轮盒32由于向右的冲击而向右移动的距离每次也都是恒定的。凸轮盒32(以及收纳于该凸轮盒32的凸轮机构37)的移动量即使左右不对称,只要左右的移动量每次恒定,导块36便能够每次稳定地在相同的位置进行方向转换。因此,横动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细纱15的横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隔音罩56配置为仅覆盖横动装置主体27的右侧面,但是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需要将隔音罩56适当地配置于横动装置主体27的周围。另外,在附图中,将隔音罩56作为平板状的部件而示出,但是不限定于此,隔音罩56能够形成为适当的形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限定中间齿轮的数量,可以为3个以上,也可以为1个。也可以省略中间齿轮而将固定齿轮62与齿条61直接啮合。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固定齿轮62以不旋转的方式固定,但是不必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不完全固定固定齿轮62,对该固定齿轮62的旋转施加规定的阻力转矩。
支承部42只要为能够将凸轮机构37支承为能沿横动方向移动的结构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

Claims (11)

1.一种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横动导纱器,该横动导纱器引导纱线;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上述横动导纱器沿横动方向往复直线运动;
基座部;
支承部,该支承部将上述驱动机构支承为相对于上述基座部能够沿上述横动方向相对移动并且无法沿与上述横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以及
冲击吸收部,该冲击吸收部吸收上述驱动机构在上述横动方向上的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动装置具备收纳上述驱动机构的收纳部,
上述支承部具备:
固定于上述基座部的滑动轴承;以及
沿上述横动方向配置的棒状部件,
上述收纳部固定于上述棒状部件,
上述滑动轴承将上述棒状部件支承为能够沿该棒状部件的长度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冲击吸收部为配置于上述驱动机构与上述基座部之间的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体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体在上述横动方向上设置于上述驱动机构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冲击吸收部由以下部件构成:
沿上述横动方向设置并相对于上述收纳部固定的齿条;以及
与上述齿条啮合的一个或多个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横动方向上,上述驱动机构由于朝向一侧的冲击而移动的距离与上述驱动机构由于朝向另一侧的冲击而移动的距离分别恒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部具备将该基座部支承于设置面的接地部,
在上述设置面与上述接地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弹性体为橡胶板。
10.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动装置;以及
多个纱线卷取单元,上述纱线卷取单元具备卷取被上述横动导纱器引导的纱线来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
上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沿上述横动方向并列配置,
上述横动装置与上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分别对应地具有上述横动导纱器,并一齐驱动各横动导纱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上述横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隔音罩。
CN201310356158.8A 2012-09-26 2013-08-15 横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横动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Active CN103662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2738A JP2014065584A (ja) 2012-09-26 2012-09-26 トラバース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JP2012-212738 2012-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2968A true CN103662968A (zh) 2014-03-26
CN103662968B CN103662968B (zh) 2018-01-16

Family

ID=5030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6158.8A Active CN103662968B (zh) 2012-09-26 2013-08-15 横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横动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65584A (zh)
CN (1) CN1036629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6384B (zh) * 2017-06-28 2023-03-31 合肥神马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弹性基座的双盘收线机调节控制机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01699A (en) * 1941-09-29 1942-11-10 Whitin Machine Works Traverse motion
US3799464A (en) * 1971-04-21 1974-03-26 Heberlein & Co Ag Thread or yarn winding control apparatus
GB1373425A (en) * 1971-02-12 1974-11-13 Heberlein & Co Ag Thread winding devices
JPH08245074A (ja) * 1995-03-08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トラバース装置
CN1133813A (zh) * 1995-04-14 1996-10-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条卷取机的纵向进给装置
JPH11278748A (ja) * 1998-03-24 1999-10-1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巻取り装置
CN2615107Y (zh) * 2003-04-11 2004-05-12 陈加慧 编织收卷机的往复机构
CN2618908Y (zh) * 2003-06-04 2004-06-02 上海市纺织机械研究所 一种往复导纱装置
CN201834607U (zh) * 2010-09-13 2011-05-18 泰能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凸轮座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01699A (en) * 1941-09-29 1942-11-10 Whitin Machine Works Traverse motion
GB1373425A (en) * 1971-02-12 1974-11-13 Heberlein & Co Ag Thread winding devices
US3799464A (en) * 1971-04-21 1974-03-26 Heberlein & Co Ag Thread or yarn winding control apparatus
JPH08245074A (ja) * 1995-03-08 1996-09-24 Murata Mach Ltd トラバース装置
CN1133813A (zh) * 1995-04-14 1996-10-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条卷取机的纵向进给装置
JPH11278748A (ja) * 1998-03-24 1999-10-1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巻取り装置
CN2615107Y (zh) * 2003-04-11 2004-05-12 陈加慧 编织收卷机的往复机构
CN2618908Y (zh) * 2003-06-04 2004-06-02 上海市纺织机械研究所 一种往复导纱装置
CN201834607U (zh) * 2010-09-13 2011-05-18 泰能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凸轮座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2968B (zh) 2018-01-16
JP2014065584A (ja)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3076B (zh) 纺纱机
CN108516403A (zh) 一种纺织丝线均匀绕设装置
EP2662322B1 (en) Yarn winding apparatus
WO2020100853A1 (ja) フィラメントワインディング装置
CN103662968A (zh) 横动装置、以及具备该横动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N1810618A (zh) 卷绕多股长丝的方法和装置
JPH0841761A (ja) 丸打ち組み機
CN106241495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EP0672766B1 (en) Up/down-motion apparatus for driving thread guide rail in spinning machine
CN105668318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1858008B (zh) 织机的行星织边装置用的边纱供给装置
CN208309055U (zh) 一种双包覆的包覆丝机
KR101982898B1 (ko) 스핀-니트 머신을 위한 폴딩-드로잉 시스템
CN107641882B (zh) 一种纺织机架
CN105350174A (zh) 一种针织机除尘机构
CN212865120U (zh) 一种变频调速氨纶纱加捻装置
US3782097A (en) Improvement of spinning machinery provided with the flyer twisting and winding mechanism
JP2020132346A (ja) トラバース装置、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02733020B (zh) 伺服电机驱动的纺机横动装置
EP245200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core yarn
JPS58214537A (ja) 精紡機におけるドラフトロ−ラ駆動装置
JP2019007102A (ja) 空気紡績装置モジュール、空気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空気紡績機
CN202519397U (zh) 适用于三杆式控制经纱退绕张力装置
CN100497144C (zh) 纺织机械
CN218756234U (zh) 一种具有自动换卷机构的加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