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1681B - 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及相应的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及相应的电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61681B CN103661681B CN201210363093.5A CN201210363093A CN103661681B CN 103661681 B CN103661681 B CN 103661681B CN 201210363093 A CN201210363093 A CN 201210363093A CN 103661681 B CN103661681 B CN 1036616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electric vehicle
- contact
- ground
- control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该可控支撑装置包括驱动模块,其能够呈现第一运转状态和第二运转状态;以及支撑模块,其与驱动模块连接并在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运转状态下,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以及在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运转状态下,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该可控支撑装置在电动车停止时,支撑模块可使得电动车稳稳地停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技术,具体涉及电动车启停过程中的支撑技术。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常见的代步工具。行驶中的电动车因红灯或其他原因需要停止时,驾驶者会刹车减速同时至少一脚着地,以便车体平稳停住。如果遇到雨天或地面有水的情况,驾驶者往往会弄脏鞋子甚至裤腿。
在刹车的同时落脚对电动车驾驶者的反应力要求较高。年龄较小、年龄较大或刚开始骑电动车的驾驶者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手忙脚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该可控支撑装置包括驱动模块,其能够呈现第一运转状态和第二运转状态;以及支撑模块,其与驱动模块连接并在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运转状态下,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以及在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运转状态下,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驱动模块包括施力部件和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与该支撑模块连接,在第一运转状态,该中间部件在该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支撑模块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在第二运转状态,该中间部件在该施力部件作用下使该支撑模块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
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该施力部件为电机,该中间部件包括绕线单元,其与该电机连接,在第一运转状态,该电机带动该绕线单元沿第一方向运行,在第二运转状态,该电机带动该绕线单元沿第二方向运行;驱动线,其第一端固定于该绕线单元且第二端固定于该支撑模块,该驱动线在该绕线单元沿第一方向运行时使该支撑模块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而在该绕线单元沿第二方向运行时使该支撑模块从触地位置成非触地位置。
优选地,该驱动线包括第一驱动线和第二驱动线,该第一驱动线的第二端和第二驱动线的第二端分别固定在该支撑模块的相对侧,该绕线单元运行时,该第一驱动线和第二驱动线在其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中间部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线至少部分穿过其中的第一软管,及第二驱动线至少部分穿过其中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相对设置在所述绕线单元的不同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该支撑模块包括固定在电动车的第一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内且与所述驱动线连接并在该驱动线的作用下可在第一部件内上下移动的第二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该中间部件为弹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该可控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电动车的限位件,其对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的支撑模块进行限位。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该可控支撑装置还包括用于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模块,该第一控制信号可控制该驱动模块呈现第一运转状态,该第二控制信号可控制该驱动模块呈现第二运转状态。
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信号生成模块可在车速小于预设值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接收到与其耦接的电动车加速部件动作以使电动车从车速小于预设值变成加速运行状态或从停止变成运行的加速信号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该可控支撑装置还包括车速感测模块,其固定于所述电动车以感测电动车前轮或后轮的旋转并生成表征车速的车速信号。
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车速感测模块包括车速同位器和传感器,所述车速同位器固定在所述电动车前轮或后轮的轮轴上,其圆盘本体上围绕轮轴设置有均匀间隔开的多个形状相同的镂空,所述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速同位器附近以感测所述车速同位器的旋转。
根据该实施例,可选地,该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电动车刹车部件耦接,并在刹车部件的刹车使得车速小于预设值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根据该实施例,可替代地,该信号生成模块是与所述驱动模块耦接的控制键,通过按压该控制键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信号生成模块可设置在电动车的电子控制部件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具有可控支撑装置的电动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电动车中的支撑件在非触地位置和触地位置之间转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驱动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呈现第一运转状态,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呈现第二运转状态;在所述第一运转状态下,所述支撑模块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在所述第二运转状态下,所述支撑件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
应用本发明的可控支撑装置,电动车在从运行状态变为停止状态时,驾驶者只需要比如通过刹车减速即可,不用在刹车的同时将脚拖到地上以帮助停车。这样,在下雨天或地面有水等地面环境较差的情况下,驾驶者便可避免弄湿或弄脏鞋子等。此外,对于诸如开始骑车不久的人,也可避免停车时因既要刹车又要放下脚来助停而产生的手忙脚乱。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控支撑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2是由电机、绕线单元和驱动线构成的2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了驱动线与支撑模块的结合。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可控支撑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5示意了车速同位器的一个示例性结构。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电动车中的支撑件在触地位置和非触地位置之间转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意性示例,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文描述的各实施例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透彻理解本发明,且意在示例而非限制。图中各元件、部件、模块、装置及设备本体的图示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仅示意性表明这些元件、部件、模块、装置及设备本体之间的相对关系。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控支撑装置的示意性图示,所示的可控支撑装置可装配到电动车中。可控支撑装置1包括驱动模块14和支撑模块16。驱动模块14能够号呈现第一运转状态和第二运转状态。支撑模块16与驱动模块14连接。驱动模块14的第一运转状态使支撑模块16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驱动模块14的第二运转状态使支撑模块16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在触地位置,支撑模块16与电动车的两个车轮一起形成稳固的支撑结构,使电动车平稳地停止在其所在位置。在非支撑模块14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时,电动车便可进入行使状态。
驱动模块14可包括施力部件和中间部件。施力部件可以是电机,也可是其他可产生主动力从而驱动或带动中间部件并最终带动支撑模块位置变化的部件。中间部件与支撑模块16连接。在第一运转状态下,该中间部件在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支撑模块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在第二运转状态下,该中间部件在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支撑模块16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示例地,中间部件包括绕线单元和驱动线。
图2是由电机、绕线单元和驱动线构成的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机30通过传动箱32与绕线单元34连接,其中传动箱32的输入轴320与电机30接合而输出轴324与绕线单元34接合,绕线单元34例如为绕线盘。传动箱32将电机30的高速转动及小力矩转换为更为低速的转动和较高力矩,转换后的较高力矩促使绕线单元34旋转,进而使得驱动线动作。传动箱32可以是二级、三级或四级等多级变速箱,其只需输出适当的传动比即可。在本例中,驱动线包括第一驱动线360和第二驱动线362。第一驱动线360的第一端360a固定于绕线单元34,第二驱动线362的第一端362a固定于绕线单元34。第一驱动线360和第二驱动线362在绕线单元34上的绕行方向相反,使得绕线单元34转动时,第一驱动线360和第二驱动线362中的一个呈放开状态而另一个呈收起状态。第一驱动线360的第二端360b(如图3所示)和第二驱动线362的第二端362b(如图3所示)分别固定在支撑模块16(如图3所示)的相对侧。
图3示意了驱动线与支撑模块的结合。在该示例中,支撑模块16具有以可转动方式与电动车连接的第一端160,支撑模块16本体在驱动模块14的作用下,在非触地位置和触地位置之间变化,在支撑模块16处于触地位置时,支撑模块16的第二端162触地。优选地,在支撑模块16的第二端端部可设置小的轮子310,以便于更好地与地面接触同时也有助于支撑模块16位置转换时在地面的移动。第一驱动线360的第二端360b固定在支撑模块16的一侧,第二驱动线362的第二端362b固定在支撑模块16的另一侧。优选地,驱动模块14还包括用于确保驱动线导向的第一软管380和第二软管382,第一软管380和第二软管382相对设置在绕线单元34的相对侧,第一软管380与第一驱动线360的第二端360b位于支撑模块16的相同侧,第二软管382与第二驱动线362的第二端362b位于支撑模块16的相同侧。第一驱动线360的一部分穿过第一软管380,第二驱动线362的一部分穿过第二软管382,以确保第一驱动线360和第二驱动线362在绕线单元34上的绕向不会有误。第一软管380和第二软管382的固定可通过在各软管的两端分别使用限位销来进行。
图2和图3示出了驱动模块和支撑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替代地,上述示例中的驱动线可仅设一根,相应地,与驱动线配合的各部件、元件或模块将仅有一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在此所述的驱动线应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弹性。此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线可为杆状,且用偏心轮(未图示)替代绕线单元。第一运转状态下,在施力部件作用下,偏心轮和驱动杆施加推力,进而使支撑模块16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第二运转状态下,在施力部件作用下,偏心轮和驱动杆施加拉力,进而使支撑模块16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结合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知该等同替代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在此便不赘述。
如上文结合图2和图3所介绍的支撑模块16,在触地位置和非触地位置之间的转换是通过旋转的方式达成。替代地,支撑模块16在触地位置和非触地位置之间的转换也可通过伸缩的方式达成。在该替代的示例中,支撑模块16可包括固定在电动车的第一部件,设置在该第一部件内与驱动线连接并在驱动线的作用下可在第一部件内上下活动的第二部件。在第一运转状态,驱动线在绕线单元沿第一方向运行时带动该第二部件向上缩回离开地面,变化为非触地位置。在第二运转状态,驱动线在绕线单元沿第二方向运行时,该第二部件向下行进至地面,变化为触地位置。
替代地,中间元件可以是弹性件。在第一运转状态,弹性件在施力部件作用下使得支撑模块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在第二运转状态,弹性件在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所述支撑模块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弹性件可以在受到施力部件作用的情况下,带动该支撑模块在非触地位置和触地位置之间旋转变化,这种情况下,弹性件例如是扭簧。弹性件可以在受到施力部件作用的情况下,带动该支撑模块在非触地位置和触地位置之间直线变化,这种情况下,弹性件例如是复位弹簧。
以上所有示例中,电机的行程可根据支撑装置从触地位置到非触地位置以及从非触地位置到触地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所经过的行程预先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可控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用于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模块,该第一控制信号使驱动模块14呈现第一运转状态而该第二控制信号使驱动模块16呈现第二运转状态。结合本申请上下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非同时产生。
图4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可控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可控支撑装置相比较,本例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在包括驱动模块14和支撑模块16之外,还包括信号生成模块12及车速感测模块10。车速感测模块10固定于电动车以感测电动车前轮或后轮的旋转并生成表征车速的车速信号。车速感测模块10与信号生成模块12耦接,以将表征车轮旋转的车速信号传送给信号生成模块12。信号生成模块12在车速感测模块10所传输的信号表明车速小于预设值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信号生成模块12还可与电动车加速部件(未图示)耦接,并在接收到该电动车加速部件动作以使电动车从车速小于预设值变成加速运行状态或从停止变成运行的加速信号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信号生成模块12可根据车速感测部件10传送的信号和加速部件传送的信号产生控制驱动模块14运转状态的控制信号。可选地,信号生成模块12还可与电动车的刹车部件耦接,以在刹车部件被启动时获悉这一信息,并将该信息作为信号生成模块12生成控制信号的依据之一,下文中将示例性地说明如何依据车速信号、加速信号以及刹车信号(如果有刹车信号的话)来生成控制信号。支撑模块16因驱动模块14的运转状态而在触地位置和非触地位置之间变化,该过程与上文结合图1所描述的相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车速感测模块10包括车速同位器和传感器。图5示意了车速同位器的一个示例性结构。该车速同位器可固定设置到电动车前轮或后轮的轮轴,从而由该轮轴带动其旋转或停止,由此该车速同位器与该前轮或后轮具有完全相同的运行状态,亦即,在该前轮或后轮旋转时车速同位器以完全相同的速率旋转并在该前轮或后轮停止时停止。该车速同位器的圆盘本体20上具有形状、大小相同并均匀间隔开的若干镂空200,这些均匀间隔开的镂空形成为圆形。示例地,镂空可以是栅格。按照本发明,传感器固定设置在其要感测的车速同位器附近,例如在设置车速同位器的轮轴上固定一个支架,传感器固定在该支架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该固定支架及该传感器的设置应不阻碍车速同位器及车轮的旋转。在车速同位器随车轮旋转时,传感器根据对其镂空处和非镂空处的依次感测而生成一系列矩形脉冲,该矩形脉冲表征了车轮的旋转速率,接收这些矩形脉冲的信号生成模块12可根据方程计算车轮的转速:
其中,是电动车的车轮转速,是矩形脉冲个数,是车轮的半径,是车速同位器的镂空数量,是信号生成模块从开始获得矩形脉冲到进行计算时为止的时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的示例中,通过如图5示意的车速同位器与传感器组成的车速感测模块10感测车速,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感测设备进行,例如霍尔传感器等。
以下说明可参考图4、图2和图3。装配有该可控装置的电动车,在驾驶者需要停止运行,例如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红灯或避让行人、车辆而需要暂时停止等,他便会拉动刹车部件刹车,车轮转动变慢直到停止。在这个过程中,安装在车轮上的车速感测模块10中的传感器一直通过车速同位器感测车轮的转动并生成脉冲信号传送给信号生成模块12,信号生成模块12依据该感测信号计算车轮速度并在该速度低于预设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使电机30(在此电机是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用以进行说明)处于例如正向运行。正向运行的电机30,其力矩传送到绕线单元34,绕线单元34因此沿第一方向转动,例如为顺时针转动,由此第一驱动线360收起而第二驱动线362放开,并促使支撑模块16从非触地位置移向触地位置。优选地,信号生成模块12在确定车轮转速从而确定是否要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时,也考虑加速信号,如信号生成模块12在确定车轮转速低于预设值但因有加速信号时便不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仅在车轮转速低于预设值且没有收到加速信号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如此,驱动模块14便可作用于支撑模块16使其进入从非触地位置向触地位置转换的过程。可选地,信号生成模块12同时检测是否收到刹车信号,以其作为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的验证。预设值例如为车速小于3公里/小时。
在支撑模块16到达触地位置时,支撑模块16的第二端160触地,由此,支撑模块16与电动车的两个车轮形成对电动车的稳固支撑,使得电动车可以稳稳地停在地上。这样,驾驶者就不用脚触地进行支撑。
低于预设值的车速需要通过加速变成更大速度运行(即如上所述的从车速低于预设值变成加速运行状态)或从停止(在本文中,停止至少包括两种方式产生的停止,一种是在车速低于预设值时未接收到加速信号,从而支撑模块16已经完全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从而电动车停止,另一种是用户主动使得电动车停止,如结束行程暂时不用骑电动车等)的电动车需要启动时,驾驶者操作加速部件,因与信号生成模块12耦接,加速部件产生的加速信号会即时传送到信号生成模块12,信号生成模块12因此生成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电机30例如反向运行。反向运行的电机30通过传动箱32带动绕线单元34沿第二方向旋转,例如逆时针旋转,由此第一驱动线160放开,第二驱动线162收起。对于停止的电动车,第二驱动线162收起使得支撑模块16从触地位置移至非触地位置,电动车可顺利起步。对于车速低于预设值但电动车并未完全停止的情况,第二驱动线162收起使得支撑模块16从非触地位置移至非触地位置的状况终止,转而移回先前的位置。
因触地位置移至非触地位置之间的距离已知,因此可以预先设置电机正向运转和反向运转的时间。优选地,可在电动车本体或者可控支撑装置(如果可控支撑装置上可以设置的话)上设置限位件,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限位件390使到达触地位置的支撑模块无法再前进,而第二限位件392使到达非触地位置的支撑模块也无法再移动。
此外,在以上描述中,信号生成模块12是从车速感测模块10获得车速信号,由此在车速减小到预设值以下时,生成控制驱动模块14呈现第一运转状态的第一控制信号,如生成使电机正向运行的第一控制信号。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考虑到电动车的刹车部件在进行刹车操作时同样使得车轮减速,且刹车程度与车轮减速之间呈现一定的关系,因此也可通过电动车的刹车部件来判断车速是否减小到预设值以下。在刹车部件完全刹车的情况下,可认为车速减小到预设阈值以下。在此“完全刹车”指的是刹车部件完全作用使得车速几乎减到0的状态。上述示例中,信号生成模块12可以实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它们中任意两者或三者的结合。
尽管以上结合图4描述了具有信号生成模块12和车速感测模块10的可控支撑装置,但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可控支撑装置可以不包括车速感测模块10,只包括信号生成模块12、驱动模块14和支撑模块16。其中,信号生成模块12为控制键。该控制键与驱动模块耦接,通过按压该控制键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具体地,用户需要行驶的车停下,即支撑模块到触地位置时,便可按压该控制键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同样,用户需要停止的车启动行驶时,可按压该控制键以生成第二控制信号。该控制键可包括按键和触摸键等。
此外,可选地,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信号生成模块可设置在电动车的电子控制部件内。
替代地,可使用停放电动车时使用的现有电动已经具有的支撑部件作为支撑模块16。
在以上所有示例中,驱动模块14可设置于电动车本体,特别是其中的驱动部件可固定设置于电动车本体,而驱动模块14的其他部件或单元可根据需要固定或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电动车本体。支撑模块16至少具有一个端部,该端部是以固定或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电动车的本体。信号生成模块12如果是控制键,则可例如设置在电动车的把手处以方便用户使用。信号生成模块12如果不是控制键,而是如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那样,则可实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该三者中任意两者的结合或三者的结合。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电动车中的支撑件在触地位置和非触地位置之间转换的方法的流程图。示例地,图6所示的方法可实施在如上结合图1到图5所描述的可控支撑装置中;也可实施在设置有在电动车停止时支撑电动车的支撑件、与该支撑件电性连接的驱动件以及向该驱动件发出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器的任意电动车中。
在步骤50,驱动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呈现第一运转状态,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呈现第二运转状态。在步骤52,在该第一运转状态下,支撑非触地位置变化成触地位置,在第二运转状态下,支撑件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该支撑件例如是上文所述的支撑模块16,该驱动件例如是上文所述的驱动模块14。
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生成可由例如上文所述的信号生成模块12产生,例如,信号生成模块在车速小于预设值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接收到与其耦接的电动车加速部件动作以使电动车从停止变成运行的加速信号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对于车速的感测可通过例如霍尔传感器,或上文中描述的车速感测模块。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产生,更为具体的细节可参见上文结合可控支撑装置的描述。
尽管已结合附图在上文的描述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对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进行变形或修改。本发明的实施例仅用于示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Claims (13)
1.一种应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支撑装置包括:
驱动模块,其能够呈现第一运转状态和第二运转状态;
支撑模块,其与驱动模块连接并在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运转状态下,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以及在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运转状态下,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
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施力部件和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在第一运转状态下,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所述支撑模块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在第二运转状态下,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所述支撑模块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
其中,所述施力部件为电机,所述中间部件包括:
绕线单元,其与所述电机连接,在第一运转状态,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绕线单元沿第一方向运行,在第二运转状态,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绕线单元沿第二方向运行;
驱动线,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绕线单元且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模块,所述驱动线在所述绕线单元沿第一方向运行时使所述支撑模块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而在所述绕线单元沿第二方向运行时使所述支撑模块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
2.一种应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支撑装置包括:
驱动模块,其能够呈现第一运转状态和第二运转状态;
支撑模块,其与驱动模块连接并在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运转状态下,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以及在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运转状态下,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
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施力部件和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在第一运转状态下,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所述支撑模块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在第二运转状态下,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施力部件作用下使所述支撑模块从触地位置变成非触地位置;
其中,所述中间部件为弹性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包括第一驱动线和第二驱动线,所述第一驱动线的第二端和第二驱动线的第二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模块的相对侧,所述绕线单元运行时,所述第一驱动线和第二驱动线在绕线单元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线至少部分穿过其中的第一软管,及第二驱动线至少部分穿过其中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相对设置在所述绕线单元的不同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固定在电动车上的第一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上且与所述驱动线固定连接并在所述驱动线的作用下可相对于第一部件上下移动的第二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电动车的限位件,其对从非触地位置变成触地位置的支撑模块进行限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支撑装置还包括用于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呈现第一运转状态,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呈现第二运转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在车速小于预设值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接收到与其耦接的电动车加速部件动作以使电动车从车速小于预设值进入加速运行状态或从停止变成运行的加速信号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支撑装置还包括车速感测模块,其固定于所述电动车以感测电动车前轮或后轮的旋转并生成表征车速的车速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电动车刹车部件耦接,并在刹车部件的刹车使得车速小于预设值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是与所述驱动模块耦接的控制键,通过按压该控制键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设置在电动车的电子控制部件内。
13.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控支撑装置的电动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63093.5A CN103661681B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及相应的电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63093.5A CN103661681B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及相应的电动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61681A CN103661681A (zh) | 2014-03-26 |
CN103661681B true CN103661681B (zh) | 2016-12-21 |
Family
ID=5030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63093.5A Active CN103661681B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及相应的电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616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4454B (zh) * | 2018-03-31 | 2021-02-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0920777A (zh) * | 2019-12-17 | 2020-03-27 |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 支撑装置及行驶设备 |
CN114684253B (zh) * | 2022-04-29 | 2023-02-17 | 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 无联轴器方向盘旋转控制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5758U (zh) * | 1990-09-22 | 1991-10-02 | 张�杰 | 自行车任意位置顿车装置 |
CN2176950Y (zh) * | 1992-08-15 | 1994-09-14 | 汤斯维 | 自行车停车装置 |
US6050585A (en) * | 1998-12-23 | 2000-04-18 | Rai; Kuljeet Singh | Bicycle seat power adjustable mechanism |
CN2619859Y (zh) * | 2002-10-17 | 2004-06-09 | 任新 | 自动起落撑架 |
CN201021317Y (zh) * | 2007-01-09 | 2008-02-13 | 邹家福 | 摩托车防倒装置 |
CN101624076A (zh) * | 2009-08-05 | 2010-01-13 | 夏德明 | 车用手动起落支撑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60231A (ja) * | 2004-12-08 | 2006-06-22 | Takao Nakamu | 自動二輪車のスタンド装置 |
-
2012
- 2012-09-26 CN CN201210363093.5A patent/CN1036616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5758U (zh) * | 1990-09-22 | 1991-10-02 | 张�杰 | 自行车任意位置顿车装置 |
CN2176950Y (zh) * | 1992-08-15 | 1994-09-14 | 汤斯维 | 自行车停车装置 |
US6050585A (en) * | 1998-12-23 | 2000-04-18 | Rai; Kuljeet Singh | Bicycle seat power adjustable mechanism |
CN2619859Y (zh) * | 2002-10-17 | 2004-06-09 | 任新 | 自动起落撑架 |
CN201021317Y (zh) * | 2007-01-09 | 2008-02-13 | 邹家福 | 摩托车防倒装置 |
CN101624076A (zh) * | 2009-08-05 | 2010-01-13 | 夏德明 | 车用手动起落支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61681A (zh) | 201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28654A2 (en) | A hand-detecting brake system for baby stroller | |
EP1953079A1 (en) | Propulsion device for manually driving electric bicycles with assisted pedal stroke | |
US7921952B2 (en) | Parking assistance system | |
EP2808238A1 (en) | Bicycle electronic system | |
CN102897058B (zh) | 一种纯电动客车坡停起步防溜车控制方法 | |
CN103661681B (zh) | 用在电动车中的可控支撑装置及相应的电动车 | |
CN103717442B (zh) | 电动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539165B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重力传感器控制系统 | |
BR102013021915A2 (pt) | Sistema de direção aplicado em veículos automotores | |
CN109153372B (zh) | 用于坡路安全移动的智能制动器系统 | |
CN106043397B (zh) | 一种助力儿童推车 | |
CN103961860A (zh) | 一种脚控式电动滑板车 | |
CN104786839B (zh) | 油门刹车安全控制装置及其应用的车辆 | |
CN103913314A (zh) | 一种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 | |
CN104972916A (zh) | 在车辆推进系统中应用电动停车制动系统的方法 | |
CN110053594A (zh) | 汽车制动辅助系统、汽车及汽车的辅助刹车控制方法 | |
CN106428372B (zh) | 无车把便携电动车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982761B (zh) | 包括电动机的车辆和启动用于推进车辆的电动机的方法 | |
JP5932385B2 (ja) | 人力駆動車のブレーキ制御装置及び人力駆動車 | |
CN204056159U (zh) | 一种可同时进行脚刹和手刹的滑板车 | |
CN109911059A (zh) | 力感应式跟随小车 | |
CN206202561U (zh) | 无车把便携电动车 | |
CN101585354A (zh) | 一种汽车紧急制动附置摩擦阻力刹车装置 | |
AU2013100166A4 (en) | A hand-detecting brake system for baby stroller | |
CN202342323U (zh) | 一种可攀爬楼梯的轮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