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2019A - 一种高回弹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回弹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2019A
CN103642019A CN201310590519.5A CN201310590519A CN103642019A CN 103642019 A CN103642019 A CN 103642019A CN 201310590519 A CN201310590519 A CN 201310590519A CN 103642019 A CN103642019 A CN 103642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elastomer
high resilience
polyester
polycaprolactone polyol
elast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905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苑仁旭
徐依斌
蔡彤旻
焦建
赵巍
曾祥斌
夏世勇
钟宇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Wanto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Want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Wanto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905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20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2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20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聚酯硬段30~78%;聚醚软段20~55%;聚己内酯多元醇0.1~15%;其制备方法包括:将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脂肪族二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醚共聚物加入到带搅拌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升高温度至180~200℃,进行酯交换反应;待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调节真空度为100~200Pa进行缩聚反应,升高温度至240~260℃,达到预定的粘度后,充氮气,出料,切粒,即得;由于引入聚己内酯多元醇,通过调节其用量,可以使所得的弹性体具有更高的回弹性和良好的动/静刚度,同时可改变聚酯材料的软硬程度、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且使所得的弹性体具有更好的弹性,适合于制备轨道交通所用的垫片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高回弹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兼具橡胶与热塑性工程塑料两者的特性,在室温下呈现出橡胶特性,而在高温下又呈现出热塑性塑料的特性,可以塑化成型,加工方便。其分子结构有硬段和软段两部分组成,硬段为芳香族聚酯(PET或PBT),以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聚醚或者聚酯嵌段作为软段。其硬链段的刚性、极性和结晶性使它具有好的高温性能和抗油、抗溶剂性,软链段聚醚的低玻璃化温度和饱和性使它具有优良的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初期纺织工业的高弹性纤维,扩展到汽车、高分子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电子电器、薄膜等领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新型材料。
TPEE城市轨道地铁采用弹性垫板保护路基和轨枕,降低地铁运营时所产生的高速振动和冲击,保障地铁运行时的乘坐舒适性,延长扣件系统使用寿命。与传统橡胶垫板相比,TPEE城轨地铁垫板采用了全新弹性模式,同时运用屈挠和压缩两种变形提供双重减振效果,TPEE城轨地铁垫板较低的动/静刚度比使其具有优良的减振或隔振性能,TPEE优异的耐老化性、耐候性及耐疲劳性使其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线路养护、维护周期。
TPEE是一类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工程弹性体,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使其自问世以来就获得了较高关注度,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今,随着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TPEE在轨道减振、轨道与车辆的缓冲、减振等方面成功获得了应用。
专利号为201110283905.0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聚醚酯、由该共聚醚酯形成的弹性缓冲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设置有该弹性缓冲件的轨道交通车辆。该共聚醚酯由聚酯硬链段和软链段组成,其中,软链段由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和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组成,聚四氢呋喃醚形成的软链段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形成的软链段的质量比为3:1~6:1,共聚醚酯的硬度在邵氏D40-80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弹性缓冲件具有良好的抗蠕变、弯曲疲劳能力,出众的化学品抵抗能力,并且结构简单,检修方便。另外,该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合格率较高的优点。
专利号为200580004292.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包括聚酯硬嵌段和聚(氧化烯烃)多元醇软嵌段的嵌段共聚醚酯弹性体的方法,其中,将至少一种芳族二元羧酸或其成酯衍生物、至少一个亚烷基二醇和包括用氧化乙烯封端的聚(氧化丙烯)的聚(氧化烯烃)多元醇进行酯化,所述聚(氧化烯烃)多元醇相对于所述聚(氧化烯烃)多元醇的总重具有22~90重量%的氧化乙烯含量,并具有小于35MEQ/KG聚(氧化烯烃)多元醇的不饱和含量,所述不饱和含量是乙烯基和烯丙基的总含量。本发明还涉及由所述方法得到的嵌段共聚醚酯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包括用氧化乙烯封端的聚(氧化丙烯),所述聚(氧化烯烃)多元醇具有2500~5000G/MOL的MN和22-90重量%的氧化乙烯含量,其中,所述嵌段共聚醚酯弹性体具有60/40~90/10的聚(氧化烯烃)多元醇/芳族二元羧酸或其成酯衍生物的重量比;具有至少3.5的所述聚酯嵌段的平均聚合度并具有至少25000G/MOL的MN。
专利号为200810208104.6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耐高低温性能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芳香族二甲酸二甲酯、α,ω-二醇、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扩链剂组成。扩链剂是用来将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端活性较弱的羟基转变为高活性的异氰酸酯基。由于在聚酯分子链中引入更加稳定和柔顺的硅氧键,材料的耐高、低温性能,抗氧化性能均大幅提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一般聚酯弹性体低40℃,能够在零下80℃的环境中长期使用。最高使用温度可以达到250℃,比一般聚酯弹性体温度高30℃。而且,成本比硅酮低。所以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专利号为201080056212.1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软链段和硬链段的新型热塑性共聚醚酯弹性体组合物。所述共聚醚酯弹性体组合物的软链段衍生自无规的聚(氧亚乙基-co-氧四亚甲基醚)二醇并且所述硬链段由短链聚酯构成。此发明还涉及生产所述新型共聚醚酯弹性体组合物的方法,以及含有该组合物的产品。
专利号为200910247644.X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熔体强度的聚酯弹性体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芳香族二甲酸二甲酯(或芳香族二甲酸)、α,ω-脂肪族二醇、聚醚二醇和无机前驱体组成,复合材料中的无机部分是由无机前驱体原位生成,无机物表面的氢氧根基团与聚酯弹性体两端的羟基发生反应,从而使部分聚酯弹性体分子链接枝到无机物表面,本复合材料比纯聚酯弹性体具有较高的熔体强度,加入发泡剂后即可制得泡沫弹性体,该泡沫塑料的使用温度比一般泡沫塑料高80~100℃,且具有高强度的特点,可以适用于一般泡沫塑料不能胜任的高温环境。
然而,上述方法的实际效果有限,在用作轨道交通的弹性垫片时存在回弹性不足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聚酯弹性体在应用在轨道交通弹性垫片时回弹性不足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弹性更好,且加工过程也比较容易,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用途。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聚酯硬段                30~78%;
聚醚软段                15~55%;
聚己内酯多元醇          0.1~15%;
其中,所述聚酯硬段是由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与脂肪族二元醇合成;
所述聚醚软段是由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与聚醚二元醇合成;
所述聚己内酯多元醇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官能团,数均分子量范围为200~8000。
其中,所述聚己内酯多元醇的合成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法:将洁净、干燥的四口烧瓶置于120℃的油浴中加热,同时通氮气以除去烧瓶中水分及氧气等杂质;将油浴温度升高至140℃~160℃,加入己内酯单体、引发剂三羟甲基丙烷或者季戊四醇及催化剂钛酸丁酯,在氮气保护下控温搅拌反应6 h~8 h,停止加热,继续通氮气搅拌,至反应物温度降到60℃以下时停止;将反应后的聚己内酯在氮气保护下冷却后用氯仿溶解,再用甲醇进行再沉淀,抽滤后在40℃真空干燥即可;表1示出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聚己内酯多元醇,其分子结构单体为:
Figure 2013105905195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2013105905195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表1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聚己内酯多元醇
分类 支化剂 Mn 羟值(mgKOH/g) 酸值(mgKOH/g)
B-PCL-1 甘油 2000 84.0 <1.0
B-PCL-2 甘油 4000 42.0 <1.0
B-PCL-3 季戊四醇 2000 112.0 <1.0
B-PCL-4 季戊四醇 6000 37.0 <1.0
所述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5~2.3dL/g。
所述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熔融指数在温度为230℃,压力为2.16kg条件下测定为7~15g/10min。
所述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选自碳原子数为C8-C18的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
所述碳原子数为C8-C18的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选自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为对苯二甲酸或其二甲酯。
所述脂肪族二元醇选自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环戊烷二醇、1,4-环己烷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聚醚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500~5000,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氢呋喃二元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一种上述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酯交换反应:将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脂肪族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和聚己内酯多元醇加入到带搅拌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升高温度180~200℃,进行酯交换反应;
b)缩聚反应:待步骤a)的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调节真空度为100~200Pa进行缩聚反应,升高温度至240~260℃,达到预定的粘度后,充氮气,出料,切粒,得到高弹性聚酯弹性体。
本发明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制备方法包括有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阶段和缩聚反应阶段,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条件可以参考已有技术,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中的酯交换反应阶段温度范围为150~240℃,可在常压下进行,缩聚反应阶段可在减压条件以及160~250℃范围内进行。
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的高弹性的聚酯弹性体时可以通过在反应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催化剂来催化反应,这类催化剂包括基于元素Ti、Ge、La、Ce、Zn、Fe、Mn、Co、V、Zr、Li、Ca的混合物,尤其是这些元素的有机金属混合物,如这些元素的有机酸盐、烷氧基盐以及乙酰丙酮盐。
所述高弹性的聚酯弹性体中添加的催化剂含量为0.01‰~3‰重量百分数,优选0.5‰~2‰重量百分数;对于高效钛系催化剂,其添加量可以控制在百万分之一重量份的数量级范围内;当反应进行到除去多余二元醇时,或者在形成低聚物后,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也可以将不同元素基催化剂进行一定的配伍加入反应物中。
在缩聚反应过程中,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降解和/或交联反应,可以在这个反应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这类稳定剂包括:亚磷酸三烷基酯、亚磷酸三苯基酯、磷酸三苯基酯、磷酸三烷基酯、磷酸、亚磷酸,稳定剂的用量为3~10wt‰重量百分数。
 
上述高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高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应用在轨道交通弹性垫片的用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得的高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在作为弹性体软段的聚醚的组成中引入聚己内酯多元醇,可以改变聚酯弹性体的软硬程度、提高聚酯弹性体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2)本发明通过在聚酯弹性体材料中引入聚己内酯多元醇,使所得的高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具有更好的弹性,适合于制备轨道交通所用的垫片材料;
3)本发明聚酯弹性体通过选用的多官能团的聚己内酯多元醇,通过调节聚己内酯多元醇的用量,可以使所得的聚酯弹性体具有更高的回弹性和良好的动/静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组分如下:
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99.6%,韩国SK;
BDO:1,4-丁二醇,99.6%,三菱;
1,3-丙二醇,99.6%,杜邦;
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或2000),韩国PPG;
聚己内酯多元醇(B-PCL-1、B-PCL-2、B-PCL-3和B-PCL-4)的合成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法:将洁净、干燥的四口烧瓶置于120℃的油浴中加热,同时通氮气以除去烧瓶中水分及氧气等杂质;将油浴温度升高至140℃~160℃,加入己内酯单体、引发剂三羟甲基丙烷或者季戊四醇及催化剂钛酸丁酯,在氮气保护下控温搅拌反应6 h~8 h,停止加热,继续通氮气搅拌,至反应物温度降到60℃以下时停止;将反应后的聚己内酯在氮气保护下冷却后用氯仿溶解,再用甲醇进行再沉淀,抽滤后在40℃真空干燥即可;表1示出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聚己内酯多元醇,其分子结构单体为:
Figure 98217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2013105905195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表1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聚己内酯多元醇
分类 支化剂 Mn 羟值(mgKOH/g) 酸值(mgKOH/g)
B-PCL-1 甘油 2000 84.0 <1.0
B-PCL-2 甘油 4000 42.0 <1.0
B-PCL-3 季戊四醇 2000 112.0 <1.0
B-PCL-4 季戊四醇 6000 37.0 <1.0
实施例1
在烧瓶中加入60g DMT,50g BDO以及1g B-PCL-1,18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同时加入40mg钛酸四丁酯和20mg抗氧剂1010,升温在180~185℃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50Pa)阶段进行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50~250℃,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48dL/g,熔融指数为12.0g/10min,无凝胶。
实施例2 
    在烧瓶中加入60g DMT,40g BDO以及8g B-PCL-2,33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同时加入50mg钛酸四丁酯和40mg抗氧剂1010,升温在180~185℃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20Pa)阶段进行共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35~240℃,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62dL/g,熔融指数为6.0g/10min,无凝胶。
实施例3
   在烧瓶中加入70g DMT,40g BDO以及3g B-PCL-3,70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2000)同时加入50mg钛酸四丁酯和15mg抗氧剂1010,升温在185~190℃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20Pa)阶段进行共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40~245℃,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77dL/g,熔融指数为3.0g/10min,无凝胶。
实施例4 
   在20L反应釜中加入3kg DMT,2.5kg BDO以及0.5kg B-PCL-3,1.82k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同时加入3g的钛酸四丁酯和0.5g抗氧剂1010,升温在185~190℃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00Pa)阶段进行共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30~235℃,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2.0dL/g,熔融指数为11.0g/10min,无凝胶。
实施例5
在烧瓶中加入30g DMT,20g BDO以及5g B-PCL-4 (Mn=1000),8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同时加入40mg钛酸四丁酯和18mg抗氧剂1010,升温在190~195℃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00Pa)阶段进行共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40~250℃,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7dL/g,熔融指数为10g/10min,无凝胶。
实施例 6
在烧瓶中加入55g DMT,48g BDO以及10g B-PCL-4,4.5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同时加入20mg钛酸四丁酯和15mg抗氧剂1010,升温在195~200℃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50Pa)阶段进行共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30~240℃,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9dL/g,熔融指数为10.0g/10min,无凝胶。
实施例 7
在20L反应釜中加入4.5kg DMT,3kg BDO以及0.5kg B-PCL-4 (Mn=1000),1.5k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500)同时加入1g钛酸四丁酯和0.5g抗氧剂1010,升温在195~200℃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20Pa)阶段进行共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40~250℃,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2.0dL/g,熔融指数为9.0g/10min,无凝胶。
对比例1
在烧瓶中加入30g DMT,25g BDO以及9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同时加入20mg钛酸四丁酯和10mg 抗氧剂1010,升温在180~185℃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60Pa)阶段进行共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40~250℃,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聚酯弹性体;所测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48dL/g,熔融指数为8.0g/10min,无凝胶。
对比例2 
在烧瓶中加入60g DMT,50g BDO以及15g B-PCL-1,18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同时加入40mg钛酸四丁酯和20mg抗氧剂1010,升温在180~185℃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50Pa)阶段进行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40~250℃,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39dL/g,熔融指数为12.0g/10min,无凝胶。
对比例3
在烧瓶中加入60g DMT,50g BDO以及0.3g B-PCL-1,18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Mn=1000)同时加入40mg钛酸四丁酯和20mg抗氧剂1010,升温在180~185℃下常压进行酯交换反应,脱除副产物甲醇,待甲醇留出量为理论量的95%时,结束酯交换反应;将酯交换反应后产物压后,转入高真空(150Pa)阶段进行缩聚反应,温度升至240~250℃,通过搅拌功率数值控制缩聚反应终点,充氮气,消真空,得高弹性聚酯弹性体;所测高弹性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48dL/g,熔融指数为12.0g/10min,凝胶含量5%。
表1  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具体配比及具体测试性能结果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g 60 60 70 3000 30 55 4500 30 60 60
脂肪族二元醇/g 50 40 40 2500 20 48 3000 25 50 50
聚醚二元醇/g 18 33 70 1820 8 4.5 1500 9 18 18
聚己内酯多元醇/g 1 8 3 500 5 10 500 0 15 0.3
催化剂/mg 40 50 50 3000 40 20 1000 20 40 40
稳定剂/mg 20 40 15 500 18 15 500 10 20 20
特性黏度(dL/g) 1.48 1.62 1.77 2.0 1.7 1.9 2.0 1.48 1.39 1.51
熔融指数(g/10min) 12 6 3 11 10 10 9 8 12 12
凝胶含量(%) 0 0 0 0 0 0 0 0 0 5
硬度(邵D) 63 55 45 42 65 40 60 63 63 63
拉伸强度(MPa) 33 31 28 28 34 29 32 29 35 29
断裂伸长率(%) 480 510 530 547 479 560 487 520 410 515
压缩永久变形(%) 47 51 48 46 47 50 53 62 65 63
各测试按如下标准进行:
特性黏度:在25℃测定,以苯酚-邻二氯苯混合液(质量比3:2)作为溶剂,采用乌氏粘度计测定样品的特性黏度,样品浓度为0.005 g/mL;
熔融指数:230℃,2.16kg;
凝胶含量:把样品溶解在邻甲酚和三氯甲烷的混合溶液(邻甲酚/.三氯甲烷质量比为3:7)中,过滤出不容物,烘干,称重;
硬度:ISO527;
弯曲模量:ISO527;
拉伸强度:ISO527;
断裂伸长率:ISO527;
压缩永久变形:ASTM D395-2003。

Claims (11)

1.一种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聚酯硬段                30~78%;
聚醚软段                15~55%;
聚己内酯多元醇          0.1~15%;
其中,所述聚酯硬段是由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与脂肪族二元醇合成;
所述聚醚软段是由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与聚醚二元醇合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多元醇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官能团,数均分子量范围为200~8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特性黏度为1.5~2.3dL/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熔融指数在温度为230℃,压力为2.16kg条件下测定为7~15g/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选自碳原子数为C8-C18的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原子数为C8-C18的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选自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为对苯二甲酸或其二甲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二元醇选自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环戊烷二醇、1,4-环己烷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500~5000,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氢呋喃二元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01~3wt‰的催化剂和3-10wt‰的稳定剂。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回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酯交换反应:将芳香族二元酸或其二甲酯、脂肪族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和聚己内酯多元醇加入到带搅拌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升高温度至180~200℃,进行酯交换反应;
b)缩聚反应:待步骤a)的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调节真空度为100~200Pa进行缩聚反应,升高温度至240~260℃,达到预定的粘度后,充氮气,出料,切粒,得到高弹性聚酯弹性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弹性的聚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高弹性的聚酯弹性体应用在轨道交通弹性垫片的用途。
CN201310590519.5A 2013-11-21 2013-11-21 一种高回弹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6420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90519.5A CN103642019A (zh) 2013-11-21 2013-11-21 一种高回弹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90519.5A CN103642019A (zh) 2013-11-21 2013-11-21 一种高回弹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2019A true CN103642019A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47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0519.5A Pending CN103642019A (zh) 2013-11-21 2013-11-21 一种高回弹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201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8683A (zh) * 2018-10-15 2019-03-08 温州大学 一种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6818A (zh) * 2019-04-30 2019-09-20 南通开普乐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解玻纤增强pbt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481A (zh) * 2020-05-14 2020-08-18 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551A (zh) * 2021-06-29 2021-09-24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熔点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17753A (zh) * 2022-04-22 2022-07-08 无锡科逸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湿度自控的层状弹性体
CN115124704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解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26127A (zh) * 2022-12-13 2023-04-07 东莞市汇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6495A (en) * 1971-07-22 1974-04-23 Stamicarbon Hydroxyl-terminated polylactones
US4569973A (en) * 1984-08-24 1986-02-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polyetheresters from caprolactone
CN101495556A (zh) * 2006-07-28 2009-07-29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热塑性组合物
CN102504223A (zh) * 2011-10-27 2012-06-20 山东东大一诺威聚氨酯有限公司 聚醚酯多元醇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6495A (en) * 1971-07-22 1974-04-23 Stamicarbon Hydroxyl-terminated polylactones
US4569973A (en) * 1984-08-24 1986-02-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polyetheresters from caprolactone
CN101495556A (zh) * 2006-07-28 2009-07-29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热塑性组合物
CN102504223A (zh) * 2011-10-27 2012-06-20 山东东大一诺威聚氨酯有限公司 聚醚酯多元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8683A (zh) * 2018-10-15 2019-03-08 温州大学 一种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6818A (zh) * 2019-04-30 2019-09-20 南通开普乐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解玻纤增强pbt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481A (zh) * 2020-05-14 2020-08-18 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481B (zh) * 2020-05-14 2022-05-31 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704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解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24704B (zh) * 2021-03-26 2024-02-02 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解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29551A (zh) * 2021-06-29 2021-09-24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熔点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551B (zh) * 2021-06-29 2022-07-26 会通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熔点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17753A (zh) * 2022-04-22 2022-07-08 无锡科逸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湿度自控的层状弹性体
CN115926127A (zh) * 2022-12-13 2023-04-07 东莞市汇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26127B (zh) * 2022-12-13 2024-04-16 东莞市汇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2019A (zh) 一种高回弹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72C (zh) 使用单官能聚醚改善聚亚丁基醚乙二醇聚氨基甲酸乙酯弹性体
EP0748828B1 (en)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having improved green strength and demold time, and polyoxyalkylene polyols suitable for their preparation
JP5122985B2 (ja) 極めて軟質の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
CN103788584B (zh) 一种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608C (zh) 永久气体发泡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KR101204125B1 (ko) 폴리에스터 폴리올, 폴리우레탄용 조성물, 폴리우레탄 폼용 조성물, 폴리우레탄 수지 및 폴리우레탄 폼
CN108070071B (zh) 一种床垫用聚氨酯记忆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222A (zh) 聚氨酯泡沫塑料
CN105418878B (zh) 一种以再生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生产的高密度高韧性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JP6946431B2 (ja) 無水糖アルコール誘導体を含む熱可塑性ポリエーテル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97462B1 (ko) 자동차 흡음재용 폴리우레탄 폼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 흡음재
CN1071770C (zh) 软泡沫的回收
CN101328254A (zh) 添加低成本聚碳酸酯多元醇的聚酯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制备方法
CN1079805C (zh) 具有改进湿变定性能的泡沫的制造方法
CN1123587C (zh) 聚氨酯和聚氨酯/脲热固化和湿固化的弹性体
JP6741420B2 (ja) 乗り物のシート用パッド形成用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及び乗り物のシート用パッド
CN103788585B (zh) 一种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37041B (zh) 纤维增强的tpu复合材料
CN111234193B (zh) 一种钛系复合催化体系催化合成聚醚酯的方法
KR102289472B1 (ko) 무수당 알코올 유도체와 폴리에스테르 폴리올을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폴리에스테르 에스테르 엘라스토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WO2017104600A1 (ja)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及びシート用パッド
KR102009472B1 (ko) 재활용이 가능한 폴리에스테르계 탄성접착수지 조성물
CN1193053C (zh) 软聚氨酯泡沫塑料
US20170121482A1 (en) Soft polyurethane foam and seat p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