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1025A -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1025A
CN103641025A CN201310631801.3A CN201310631801A CN103641025A CN 103641025 A CN103641025 A CN 103641025A CN 201310631801 A CN201310631801 A CN 201310631801A CN 103641025 A CN103641025 A CN 103641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outer arm
inner arm
jacking system
cros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318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凤琴
杨全凯
韦兴民
吴成明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318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1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1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1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属于起吊工装技术领域。该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升降单元。该升降单元包括至少一根外臂、至少一根内臂以及转轴,每根外臂均与一根内臂交叉布置,转轴通过外臂与内臂的交叉处与外臂和内臂转动连接。该外臂超过一根时,两两平行;该内臂超过一根时,两两平行。驱动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驱动部件和升降滚轮,升降滚轮位于内臂与外臂之间,与内臂和外臂接触,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运动。本发明交叉臂式升降装置无滑动,能保证固定的传动比,传动平稳,噪声和振动小;生产线改造方便,把滑撬的结构改造或者更换即可,下部主体基本不变,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运行平稳,噪声低,劳动环境改善显著;维修空间大,方便工人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吊工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焊装生产线中,对于白车身和大总成工件的输送方式主要有:交叉臂步进式、摆臂步进式、滑橇输送式和台车式等。在这四种输送形式中,滑撬输送因产品柔性好,输送迅速稳定而越来越被各主机厂作为首选的输送形式之一。
目前,按滑撬输送方式来看,主要分为往复杆滑撬输送和滚床滑撬输送两种。其中,往复杆滑撬形式由于安装空间大、维护不便、制造成本高等原因已逐渐被滚床滑撬输送形式所替代。滚床滑撬输送的工作顺序依次是上升、前行和下降,滚床上升通过滑撬顶起车身,滑撬前行把车身运送到下一个工位,滚床下降把车身放回到夹具上面,从而实现了车身的工位移动。
在现有滚床滑撬输送方式中,通常是采用同步皮带运转升降机构来实现车身的工位移动,但是同步皮带运转升降机构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费用大且维修空间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较低的升降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所述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至少一根外臂、至少一根内臂以及转轴,所述每根外臂均与一根所述内臂交叉布置,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外臂与所述内臂的交叉处与所述外臂和所述内臂转动连接;所述外臂超过一根时,两两平行;所述内臂超过一根时,两两平行;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驱动部件和升降滚轮,所述升降滚轮位于所述内臂与所述外臂之间,与所述内臂和所述外臂接触,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运动;所述外臂的两端分别为外臂第一端和外臂第二端,所述内臂的两端分别为内臂第一端和内臂第二端;其中所述外臂第一端和所述内臂第一端位于所述转轴的相同侧。
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部件包括气缸、气缸座、伸缩杆和横杆;所述气缸座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气缸座上,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气缸活动连接,并在位于所述气缸外的部分与所述横杆垂直布置并连接,所述升降滚轮连接于所述横杆上,所述横杆位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外臂第一端之间。
或者,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部件包括电机和横杆;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带有外螺纹;所述横杆带有通孔,所述通孔带有与所述电机轴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电机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横杆垂直布置且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滚轮连接于所述横杆上,所述横杆位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外臂第一端之间。
所述外臂朝向所述内臂的一侧上处于所述外臂第一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部分上构造有外臂弧形凸边,所述内臂朝向所述外臂的一侧上处于所述内臂第一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部分上构造有内臂弧形凸边;所述外臂弧形凸边和所述内臂弧形凸边均与所述升降滚轮接触。
所述内臂在所述内臂第一端上布置有内臂滚动机构,所述外臂在所述外臂第一端上布置有外臂滚动机构;所述内臂滚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内臂上的内臂横轴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内臂横轴上的内臂滚轮;所述外臂滚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外臂上的外臂横轴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外臂横轴上的外臂滚轮。
所述外臂上所述外臂第一端的转角处,下转角为斜边,上转角为圆弧边;所述外臂上所述外臂第二端的转角处,下转角为圆弧边,上转角为斜边。
所述内臂上所述内臂第一端端的转角处,下转角为圆弧边,上转角为斜边;所述内臂上所述内臂第二端的转角处,下转角边为斜边,上转角为圆弧边。
所述外臂的所述外臂第二端设有外臂旋转孔。
所述内臂的所述内臂第二端设有内臂旋转孔。
所述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包括两根外臂和两根内臂。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交叉臂式升降装置无滑动,能保证固定的传动比,传动平稳,噪声和振动小;生产线改造方便,把滑撬的结构改造或者更换即可,下部主体基本不变,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运行平稳,噪声低,劳动环境改善显著;维修空间大,方便工人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交叉臂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交叉臂式升降装置与滚床、基座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内臂滚轮;2、升降滚轮;3、外臂弧形凸边;4、内臂弧形凸边;5、第一转轴;6、外臂;7、内臂;8、外臂旋转孔;9、内臂旋转孔;10、气缸;11、气缸座;12、伸缩杆;13、外臂横轴;14、横杆;15、外臂滚轮;16、内臂横轴;17、基座板;18、滚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针对现有汽车焊装生产线中,白车身和大总成工件的输送装置占用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如图1所示为该交叉臂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升降装置主要包括驱动单元和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包括两根平行的内臂7、两根平行的外臂6以及转轴5,两根平行的内臂7和两根平行的外臂6交叉布置成剪刀状,转轴5通过其交叉处与外臂6和内臂7转动连接,从而将该升降单元构造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包括气缸10、气缸座11、伸缩杆12、横杆14以及升降滚轮2。其中,气缸座11固定连接于转轴5上,气缸10安装于气缸座11上,伸缩杆12部分活动连接于气缸10中,另一部分位于气缸10的外侧。横杆14与伸缩杆12垂直布置并连接,在横杆1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升降滚轮2。
两根外臂6的同一端与转轴5之间的部分在面向内臂7的一侧上构造有外臂弧形凸边3,两根内臂7的同一端与转轴5之间的部分在面向外臂6的一侧上构造有内臂弧形凸边4,升降滚轮2处于外臂弧形凸边3与内臂弧形凸边2之间,与外臂弧形凸边3和内臂弧形凸边2接触。
在两根平行内臂7靠近内臂弧形凸边4的一端布置有内臂滚动机构,该内臂滚动机构包括内臂横轴16和两个内臂滚轮1,且这两个内臂滚轮1对称布置在内臂横轴16的两端,内臂横轴16固定连接在两根平行内臂7的这一末端。
在两根平行外臂6靠近外臂弧形凸边3的一端布置有外臂滚动机构,该外臂滚动机构包括外臂横轴13和两个外臂滚轮15,且这两个外臂滚轮15对称布置在外臂横轴13的两端,外臂横轴13固定连接在两根平行外臂6的这一末端。
外臂6未装外臂滚动机构的一端转角处,其下转角为圆弧边,其上转角为斜边;而其另一端转角处,其下转角为斜边,其上转角为圆弧边;在内臂7未装内臂滚动机构的一端转角处,其下转角为斜边,其上转角为圆弧边;而其另一端转角处,其下转角为圆弧边,其上转角为斜边。
两根平行内臂7上未装内臂滚动机构的一端设有内臂旋转孔9,使用时两根平行内臂7通过内臂旋转孔9转动连接在滚床18上。两根平行外臂6上未装外臂滚动机构的一端设有外臂旋转孔8,使用时两根平行外臂通过外臂旋转孔8转动连接在基座板17上。
该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在使用时与滚床18和基座板17配合使用,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车身放置在滚床18上,启动气缸10,气缸10的伸缩杆12拉动横杆14向右移动,连接呈剪刀状的内臂7与外臂6,在升降滚轮2的作用下被打开。因为外臂6右端转动固定在底座板17上,外臂6装有外臂滚动装置的一端与滚床18接触式滚动连接,又因为内臂7右端转动固定在滚床18上,内臂6装有内臂滚动装置的一端与底座板17接触式滚动连接。因此,在连接呈剪刀状的内臂7与外臂6被打开时,外臂6装有外臂滚动装置的一端在外臂滚轮15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内臂7装有内臂滚动装置的一端在内臂滚轮1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使得内臂7与外臂6均逐渐竖立起来,从而使得滚床18上升。滚床18上升也导致滚床18上放置的车身上升,同时在其他配合装置的作用下滚床18前行把车身运送到下一个工位,滚床下降把车身放回到夹具上面,从而实现了车身的工位移动,满足了悬点焊机以及点、弧焊机器人的焊接要求。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中某些部件及其连接位置关系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具有其他的替代形式。如驱动单元可以为包括电机和横杆的组件,其中,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轴,电机轴带有外螺纹,横杆带有通孔,且该通孔带有与电机轴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电机轴通过该通孔与横杆垂直布置且螺纹连接。此时,电机轴的转动通过与横杆上通孔的作用,带动横杆的移动,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升降转接装置占用空间大、调试维护困难、运行平稳度差、成本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该交叉臂式升降装置无滑动,能保证固定的传动比,占用空间小且传动平稳,噪声和振动小;生产线改造方便,把滑撬的结构改造或者更换即可,下部主体基本不变,大大降低制造的成本;运行平稳,噪声低,劳动环境改善显著;维修空间大,方便工人维修。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至少一根外臂、至少一根内臂以及转轴,所述每根外臂均与一根所述内臂交叉布置,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外臂与所述内臂的交叉处与所述外臂和所述内臂转动连接;所述外臂超过一根时,两两平行;所述内臂超过一根时,两两平行;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驱动部件和升降滚轮,所述升降滚轮位于所述内臂与所述外臂之间,与所述内臂和所述外臂接触,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运动;
所述外臂的两端分别为外臂第一端和外臂第二端,所述内臂的两端分别为内臂第一端和内臂第二端;其中所述外臂第一端和所述内臂第一端位于所述转轴的相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部件包括气缸、气缸座、伸缩杆和横杆;所述气缸座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气缸座上,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气缸活动连接,并在位于所述气缸外的部分与所述横杆垂直布置并连接,所述升降滚轮连接于所述横杆上,所述横杆位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外臂第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部件包括电机和横杆;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带有外螺纹;所述横杆带有通孔,所述通孔带有与所述电机轴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电机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横杆垂直布置且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滚轮连接于所述横杆上,所述横杆位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外臂第一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臂朝向所述内臂的一侧上处于所述外臂第一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部分上构造有外臂弧形凸边,所述内臂朝向所述外臂的一侧上处于所述内臂第一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部分上构造有内臂弧形凸边;所述外臂弧形凸边和所述内臂弧形凸边均与所述升降滚轮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臂在所述内臂第一端上布置有内臂滚动机构,所述外臂在所述外臂第一端上布置有外臂滚动机构;
所述内臂滚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内臂上的内臂横轴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内臂横轴上的内臂滚轮;所述外臂滚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外臂上的外臂横轴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外臂横轴上的外臂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臂上所述外臂第一端的转角处,下转角为斜边,上转角为圆弧边;所述外臂上所述外臂第二端的转角处,下转角为圆弧边,上转角为斜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臂上所述内臂第一端端的转角处,下转角为圆弧边,上转角为斜边;所述内臂上所述内臂第二端的转角处,下转角边为斜边,上转角为圆弧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臂的所述外臂第二端设有外臂旋转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臂的所述内臂第二端设有内臂旋转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臂式升降装置包括两根外臂以及两根内臂。
CN201310631801.3A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Pending CN103641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1801.3A CN103641025A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1801.3A CN103641025A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1025A true CN103641025A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4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31801.3A Pending CN103641025A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10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1652A (zh) * 2016-08-19 2016-12-21 甘培嘉 提升机
CN106744488A (zh) * 2017-02-20 2017-05-31 烟台合威机电产品制造有限公司 举升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9082A (ja) * 1998-01-26 1999-08-03 Daifuku Co Ltd リフター
CN1354121A (zh) * 2000-11-16 2002-06-19 北京恩菲科技产业集团 剪撑式恒转矩匀速升降台
JP2003020196A (ja) * 2001-07-11 2003-01-21 Nippon Kiki Kogyo Kk リフター
CN201002951Y (zh) * 2006-11-16 2008-01-09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 电动剪叉式匀速升降台
CN201545664U (zh) * 2009-12-08 2010-08-11 东风汽车公司 电动剪式升降机
CN102674201A (zh) * 2012-05-24 2012-09-19 山东重联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升降平台
CN202729700U (zh) * 2012-06-29 2013-02-13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丝杆抗扭保护设计的电动升降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9082A (ja) * 1998-01-26 1999-08-03 Daifuku Co Ltd リフター
JP3424733B2 (ja) * 1998-01-26 2003-07-07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リフター
CN1354121A (zh) * 2000-11-16 2002-06-19 北京恩菲科技产业集团 剪撑式恒转矩匀速升降台
JP2003020196A (ja) * 2001-07-11 2003-01-21 Nippon Kiki Kogyo Kk リフター
CN201002951Y (zh) * 2006-11-16 2008-01-09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 电动剪叉式匀速升降台
CN201545664U (zh) * 2009-12-08 2010-08-11 东风汽车公司 电动剪式升降机
CN102674201A (zh) * 2012-05-24 2012-09-19 山东重联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升降平台
CN202729700U (zh) * 2012-06-29 2013-02-13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丝杆抗扭保护设计的电动升降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1652A (zh) * 2016-08-19 2016-12-21 甘培嘉 提升机
CN106744488A (zh) * 2017-02-20 2017-05-31 烟台合威机电产品制造有限公司 举升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1381B (zh) 一种转台立柱式五自由度混联喷涂机器人
CN201720652U (zh) 纵梁焊接翻转架
CN102452014A (zh) 一种翻转机构
CN201841432U (zh) 一种翻转机构
CN201442828U (zh) 车底液压举升机
CN104785938A (zh) 一种注汽机筒体端板组焊工作站
CN104785944A (zh) 一种筒体端板组焊工作站
CN104028673A (zh) 一种建筑用钢筋弯曲机
CN103101771B (zh) 轮胎拆堆两用机
CN201664825U (zh) 底门组对装置
CN103641025A (zh) 一种交叉臂式升降装置
CN102729058B (zh) 一种交换工作站及控制方法及机床
CN104827212A (zh) 一种夹具存储切换系统
CN104139271B (zh) 焊接夹具及焊装生产线
CN112045287A (zh) 一种用于客车车身骨架五大片的回转式智能自动焊接工作站
CN203754351U (zh) 一种顶升机
CN209887600U (zh) 一种用于汽车检修的机械手
CN212495918U (zh) 用于客车车身骨架五大片的回转式智能自动焊接工作站
CN203141008U (zh) 用于固定焊枪的切换装置
CN203109468U (zh) 滚筒内环缝机器人焊接系统
CN101947575B (zh) 铁路货车交叉杆弯曲调修设备
CN103600195A (zh) 一种实用变位机
CN203712185U (zh) 夹持翻转装置
CN102849605A (zh) 挖机吸盘
CN209647937U (zh) 一种立式气动旋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