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0452A - 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0452A
CN103620452A CN201280029763.8A CN201280029763A CN103620452A CN 103620452 A CN103620452 A CN 103620452A CN 201280029763 A CN201280029763 A CN 201280029763A CN 103620452 A CN103620452 A CN 103620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quid crystal
reflective polarizer
outermost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97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0452B (zh
Inventor
大宅太郎
小野光正
吉田哲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356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028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388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547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388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2403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20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0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4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5Dielectric stack 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的适合作为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的多层层叠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即,通过以下反射偏振膜得到,所述反射偏振膜含有一种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所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以包含(亚烷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作为二羧酸成分的一部分的特定芳族聚酯为第1层,以平均折射率为1.50~1.60的光学各向同性聚酯为第2层,并具有规定的层间折射率差;并且所述反射偏振膜的取向角为2度以下。

Description

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具有适合与液晶元件贴合的高偏振性能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电视、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等的液晶显示装置(LCD),通过利用将偏光板配置于液晶元件的两面而得的液晶面板来调整由光源射出的光的透射量,使其显示成为可能。作为贴合于液晶元件的偏光板,通常使用称为光吸收型二色性直线偏光板的吸收型偏光板,以三乙酰基纤维素(TAC)保护含碘PVA的偏光板被广泛使用。
这样的吸收型偏光板由于透射透射轴方向的偏振光,吸收与透射轴垂直方向的偏振光的大部分,所以可通过该吸收型偏光板吸收由光源装置射出的无偏振的光的约50%,被指出光的利用效率降低。因此,为了有效利用与透射轴垂直方向的偏振光,研究在光源与液晶面板之间使用称为亮度提高膜的反射型偏振器的结构。作为这样的反射型偏振器的一个实例,研究了利用光学干涉的聚合物型膜(专利文献1等)。
另一方面,对于粘贴于液晶元件的偏光板,也已经根据利用外光的反射显示、利用背光的透射显示等显示装置所利用的光的种类、目的等,研究了组合吸收型偏光板和反射型偏光板的各种层叠结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在对液晶层实施电解,改变液晶的延迟值,使入射至液晶层的偏振光的相位差位移一定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用于液晶层两侧的偏光板的一个实例,公开在光源侧将3层以上具有双折射性的膜层叠而得的平面状多层结构反射型偏光板,以及隔着液晶层位于相反侧的吸收型偏光板。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当使用吸收型偏光板和反射型偏光板作为配置于在具有柔性的基板间夹持液晶而得的液晶元件两侧的偏光板时,为了消除各偏光板因温度变化所伴随的伸缩量不同而产生的翘曲,将这些偏光板组合,通过制成特定的层叠结构从而消除翘曲。此外,作为反射型偏光板的一个实例,记载有使用双折射性的介电体多层膜,具体而言公开了亮度升高膜。
另外,作为使用双折射性多层结构的反射偏振性聚合物膜,例如在专利文献4~6中公开了具有反射一个方向的偏振光,透射另一个方向的偏振光的功能的膜。
另一方面,作为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为了单独使用多层结构的反射型偏光板代替吸收型偏光板,现状为要求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09-507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165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0381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4-268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平9-506837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01/4771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适合作为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的多层层叠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偏振膜,其在具有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的同时,着眼于构成该多层层叠反射偏振膜最外层的厚度较厚的层,通过控制该最外层的厚度及其面内方向的相位差,进一步提高反射偏振膜的偏振性能,特别适合于IPS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偏光板。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偏振膜,其在具有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的同时,着眼于构成该多层层叠反射偏振膜的最外层的厚度较厚的层,通过将该最外层的厚度及其面内方向和厚度方向的相位差控制在一定范围,进而无需使用作为其它光学部件的相位差板而特别适合于VA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偏光板。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层叠反射偏振膜,其在具有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的同时,而且耐热尺寸稳定性也优异,适合作为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认识到,为了将含有多层结构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反射偏振膜单独用作液晶元件的偏光板,使用以第1层的聚合物材料为特征的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作为反射偏振膜,除提高反射偏振性能以外,其偏振轴的均匀性也影响反射偏振膜的高偏振性能化,发现通过将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偏振轴的角度纳入一定范围内,可解决本发明的课题,从而完成本发明。
另外,对于第二目的,发现通过构成上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最外层的厚度较厚的层的厚度与其取向状态的控制,使面内方向的相位差为0nm以上且不足20nm,由此可解决课题,从而完成本发明。
此外,对于第三目的,发现通过构成上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最外层的厚度较厚的层的厚度与其取向状态的控制,使面内方向的相位差为0nm以上且30nm以下,使厚度方向的相位差为50nm以上且350nm以下,由此可解决课题,从而完成本发明。
另外,对于第四目的,发现通过使用具有8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特定共聚量的共聚聚酯作为形成上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第2层的聚酯,可解决课题,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一种反射偏振膜(项1)达成,所述反射偏振膜为含有第1层与第2层交替层叠而得的251层以上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反射偏振膜,其中,
1) 上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第1层由二羧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的聚酯形成,
(i) 该二羧酸成分含有5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A)表示的成分和50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B)表示的成分,
[化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式(A)中,RA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
[化2]
(式(B)中,RB表示萘二基(naphthalenediyl))
(ii) 该二醇成分含有90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C)表示的成分,
[化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式(C)中,RC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
2) 上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第2层由平均折射率为1.50以上且1.60以下的光学各向同性聚酯形成,
3) 膜面内的第1层与第2层的单轴拉伸方向(X方向)的折射率差为0.10~0.45,与单轴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的第1层与第2层的折射率差以及膜厚度方向(Z方向)的第1层与第2层的折射率差分别为0.05以下,
4) 该反射偏振膜的取向角为2度以下。
另外,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包含以下权利要求项2~权利要求项16中的至少任一实施方式。
2. 项1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在该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具有最外层,该最外层的以下列式(1)表示的相位差(Re)为0nm以上且不足20nm:
相位差(Re)=|nTD-nMD|×1000×d ・・・(1)
(式(1)中,nMD、nTD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并且该最外层的厚度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3. 项2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该最外层的以下列式(2)表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0nm以上且不足50nm:
相位差(Rth)=((nMD+nTD)/2-nZ)×1000×d ・・・(2)
(式(2)中,nMD、nTD、nZ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4. IPS模式液晶显示器用反射偏光板,所述反射偏光板由项2或3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形成。
5. 项1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在该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具有最外层,该最外层的以下列式(1)表示的相位差(Re)为0nm以上且30nm以下,以下列式(2)表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50nm以上且350nm以下:
相位差(Re)=|nTD-nMD|×1000×d ・・・(1)
(式(1)中,nMD、nTD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相位差(Rth)=((nMD+nTD)/2-nZ)×1000×d ・・・(2)
(式(2)中,nMD、nTD、nZ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并且该最外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
6. VA模式液晶显示器用反射偏振膜,所述反射偏振膜由项5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形成。
7. VA模式液晶显示器用反射偏光板,所述反射偏光板由项5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形成。
8. 项1~7的任一项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对于以反射偏振膜的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在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为95%以上;对于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X方向的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成分,在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为12%以下。
9. 项1~6的任一项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形成第2层的聚酯为以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
10. 项2或5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上述最外层由无定形热塑性树脂形成。
11. 项1~6的任一项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形成第2层的聚酯为具有8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共聚量为5摩尔%以上且85摩尔%以下的共聚聚酯。
12. 项11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该反射偏振膜在85℃、30分钟的条件下的热收缩率为1.5%以下。
13. 项11或12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构成第2层的共聚聚酯为以脂环族二醇为共聚成分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14. 项13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构成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成分为选自螺二醇(spiro glycol)、三环癸烷二甲醇和环己烷二甲醇的至少1种。
15. 项11或12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构成第2层的共聚聚酯为以脂环族二羧酸或脂环族二醇中的至少1种为共聚成分的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16. 项15中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构成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成分为选自环己烷二甲酸、十氢萘二甲酸、螺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和环己烷二甲醇的至少1种。
另外,本发明还包含:将由项1记载的反射偏振膜形成的第1偏光板、液晶元件和第2偏光板以此顺序层叠而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
此外,本发明还包含:具备光源和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将上述第1偏光板配置于光源侧而成的液晶显示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虽然为含有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反射偏振膜,但具有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所以适合作为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的多层层叠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 将2,6-PEN在单轴拉伸后的拉伸方向(X方向)、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厚度方向(Z方向)的折射率(分别表示为nX、nY、nZ)示出于图1中。
[图2] 将本发明的第1层用芳族聚酯(I)在单轴拉伸后的拉伸方向(X方向)、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厚度方向(Z方向)的折射率(分别表示为nX、nY、nZ)示出于图2中。
[图3] 以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p光成分)和与包含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成分(s光成分)相对于波长的反射率的曲线图的一个实例。
[图4]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第2偏光板
2 液晶元件
3 第1偏光板
4 光源
5 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反射偏振膜]
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为如下的膜,其中,包含以下记载的具有第1层与第2层交替层叠而得的251层以上的多层结构的特定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该反射偏振膜的取向角为2度以下。
[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
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为具有第1层与第2层交替层叠而得的251层以上的多层结构的经单轴拉伸的膜,在本发明中,第1层表示折射率比第2层高的层,第2层表示折射率比第1层低的层。另外,可将拉伸方向(X方向)的折射率记为nX,将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的折射率记为nY,将膜厚度方向(Z方向)的折射率记为nZ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在第1层中使用以具有特定的共聚成分为特征的折射率高的芳族聚酯,并且在第2层中使用光学各向同性、由拉伸导致的折射率变化小、平均折射率为1.50以上且1.60以下的聚酯。
通过使用后述特定聚酯构成第1层,可使拉伸后的第1层的X方向与Y方向的折射率差比以往大,并且对于Y方向和Z方向这两个方向可使第1层与第2层的层间的折射率差减小。因此,与作为第1层使用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均聚物或利用间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等通用共聚成分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相比,偏振性能大幅提高,而且透射偏振光相对于倾斜方向的入射光的色调偏移也提高。
(第1层)
本发明的第1层由在二羧酸成分中具有特定结构的共聚成分的芳族聚酯(以下有时称为芳族聚酯(I))形成。这样的芳族聚酯可通过以下详细说明的二羧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的缩聚得到。
<二羧酸成分>
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芳族聚酯(I)的二羧酸成分(i),使用5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A)表示的成分和50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B)表示的成分的至少2种芳族二羧酸成分。在这里,各种芳族二羧酸成分的含量为以二羧酸成分的总摩尔数为基准的含量。
[化4]
Figure 409385DEST_PATH_IMAGE004
(式(A)中,RA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
[化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式(B)中,RB表示萘二基)
对于以式(A)表示的成分,式中RA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作为这样的亚烷基,可列举出亚乙基、三亚甲基、亚异丙基、四亚甲基,特别优选亚乙基。
以式(A)表示的成分的含量下限值更优选为7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0摩尔%,特别优选为15摩尔%。另外,以式(A)表示的成分的含量上限值更优选为4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40摩尔%,特别优选为35摩尔%,最优选为30摩尔%。
因此,以式(A)表示的成分的含量更优选为5摩尔%以上且4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摩尔%以上且40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10摩尔%以上且35摩尔%以下,最优选为15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
以式(A)表示的成分优选由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6,6’-(三亚甲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和6,6’-(亚丁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衍生的成分。其中优选式(A)中的RA的碳原子数为偶数的成分,特别优选由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衍生的成分。
这样的芳族聚酯(I)以含有特定量的以式(A)表示的成分作为二羧酸成分为特征。当以式(A)表示的酸成分的比例不足下限值时,由于难以产生由单轴拉伸导致的Y方向折射率的降低,所以拉伸膜的Y方向的折射率nY与Z方向的折射率nZ的差异增大,偏振性能降低,而且对于以倾斜方向的入射角入射的偏振光产生色调偏移。另外,当以式(A)表示的成分的比例超过上限值时,由于无定形的特性增大,拉伸膜的X方向的折射率nX与Y方向的折射率nY的差异缩小,所以无法获得作为反射偏振膜足够的反射性能。
这样,通过使用含有以式(A)表示的成分的聚酯,可制备作为反射偏振膜的偏振性能比以往高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而且可抑制由倾斜方向的入射角导致的偏振光的色调偏移。
另外,对于以式(B)表示的酸成分,式中RB为萘二基。
作为以式(B)表示的成分,可列举出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由它们的组合衍生的成分或它们的衍生物成分,可特别优选示例出2,6-萘二甲酸或其衍生物成分。
以式(B)表示的成分的含量下限值更优选为5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60摩尔%,特别优选为65摩尔%,最优选为70摩尔%。另外,以式(B)表示的成分的含量上限值更优选为93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特别优选为85摩尔%。
因此,以式(B)表示的成分的含量更优选为55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摩尔%以上且93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65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最优选为70摩尔%以上且85摩尔%以下。
当以式(B)表示的成分的比例不足下限值时,由于无定形的特性增大,拉伸膜的X方向的折射率nX与Y方向的折射率nY的差异缩小,所以无法发挥作为反射偏振膜足够的性能。另外,当以式(B)表示的成分的比例超过上限值时,由于以式(A)表示的成分的比例相对减少,所以拉伸膜的Y方向的折射率nY与Z方向的折射率nZ的差异增大,偏振性能降低,而且对于以倾斜方向的入射角入射的偏振光产生色调偏移。
这样,通过使用含有以式(B)表示的成分的聚酯,可在X方向示出高折射率的同时实现单轴取向性高的双折射率特性。
<二醇成分>
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芳族聚酯(I)的二醇成分(ii),使用90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C)表示的二醇成分。在这里,二醇成分的含量为以二醇成分的总摩尔数为基准的含量。
[化6]
Figure 454702DEST_PATH_IMAGE006
(式(C)中,RC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
以式(C)表示的二醇成分的含量更优选为95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
式(C)中,RC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作为这样的亚烷基,可列举出亚乙基、亚丙基、亚异丙基、四亚甲基。其中,作为以式(C)表示的二醇成分,可优选列举出由乙二醇、丙撑二醇或四甲撑二醇衍生的成分,特别优选为由乙二醇衍生的成分。当以式(C)表示的二醇成分的比例不足下限值时,可能损害上述单轴取向性。
<芳族聚酯(I)>
在芳族聚酯(I)中,由以式(A)表示的酸成分和以式(C)表示的二醇成分构成的酯单元(-(A)-(C)-)的含量为全部重复单元的5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优选为5摩尔%以上且4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摩尔%以上且40摩尔%以下。
作为构成芳族聚酯(I)的其它酯单元,可列举出2,6-萘二甲酸乙二酯、2,6-萘二甲酸丙撑二醇酯、2,6-萘二甲酸丁二酯等2,6-萘二甲酸亚烷基酯单元。其中从高折射率性等观点出发优选2,6-萘二甲酸乙二酯单元。
由拉伸导致的X方向的高折射率化主要受作为芳族成分的以式(A)表示的成分和以式(B)表示的成分影响。另外,由拉伸导致的Y方向的折射率降低主要受以式(A)表示的成分影响,由于2个芳环为通过亚烷基链以醚键连接的分子结构,所以在单轴拉伸时这些芳环易在非面方向的方向旋转,展现第1层的Y方向的折射率特性。
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的芳族聚酯(I)的二醇成分为脂肪族成分,所以二醇成分对第1层的折射率特性造成的影响比上述二羧酸成分小。
芳族聚酯(I)使用对氯苯酚/1,1,2,2-四氯乙烷(重量比为40/60)的混合溶剂于35℃测定的特性粘度优选为0.4~3dl/g,进一步优选为0.4~1.5dl/g,特别优选为0.5~1.2dl/g。
芳族聚酯(I)的熔点优选为200~260℃的范围,更优选为205~25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10~250℃的范围。熔点可通过DSC测定求得。
若该聚酯的熔点超过上限值,则在熔融挤出成形时流动性变差,排出等可能易不均匀。另一方面,若熔点不足下限值,则虽然成膜性优异,但易损害聚酯所具有的机械特性等,而且难以展现本发明的折射率特性。
通常共聚物与均聚物相比有熔点低、机械强度降低的趋势。但是,本发明的聚酯为含有式(A)的成分和式(B)的成分的共聚物,与仅具有式(A)的成分的均聚物相比具有虽然熔点低,但机械强度为同等程度的优异的特性。
芳族聚酯(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有时称为Tg)优选为60~120℃,更优选为80~118℃,进一步优选为85~118℃的范围。若Tg处于此范围,则可得到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优异的膜。这样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可通过共聚成分的种类和共聚量以及作为副产物的二亚烷基二醇的控制等来调整。
关于这样的芳族聚酯(I)的制备方法,例如可依据WO2008/153188号小册子的第9页中记载的方法制备。
(第1层的折射率特性)
将单轴拉伸芳族聚酯(I)时各方向的折射率变化实例示出于图2中。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X方向的折射率nX位于因拉伸而增加的方向,Y方向的折射率nY和Z方向的折射率nZ均位于随着拉伸而降低的方向,而且不论拉伸倍率,nY与nZ的折射率差非常小。
另外,由于第1层由含有所述特定共聚成分的芳族聚酯(I)构成,所以通过实施单轴拉伸而具有X方向的折射率nX为1.70~1.90的高折射率特性。由于第1层的X方向的折射率处于这样的范围,与第2层的折射率差较以往相比增大,可发挥足够的反射偏光性能。
另外,Y方向的单轴拉伸后的折射率nY与Z方向的单轴拉伸后的折射率nZ之差具体而言优选为0.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下,特别优选为0.01以下。由于这2个方向的折射率差非常小,因而可发挥即使偏振光以倾斜方向的入射角入射也不产生色调偏移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构成第1层的聚酯为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不论单轴方向的拉伸倍率,Y方向的折射率nY固定,未见降低,与之相对的是,Z方向的折射率nZ随着单轴拉伸倍率的增加,折射率降低。因此,Y方向的折射率nY与Z方向的折射率nZ之差增大,当偏振光以倾斜方向的入射角入射时易产生色调偏移。
(第2层)
在本发明中,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第2层由平均折射率为1.50以上且1.60以下的光学各向同性的聚酯形成。在这里,平均折射率为:将构成第2层的聚酯单独熔融,由模头挤出来制备未拉伸膜,在与多层拉伸膜的成膜条件相同条件下成膜得到膜,对于该膜的X方向、Y方向、Z方向各方向的折射率,使用Metricon (メトリコン)制棱镜耦合器,在633nm的波长下测定,将它们的平均值规定为平均折射率。另外,光学各向同性指这些X方向、Y方向、Z方向的折射率中2个方向间的折射率差均为0.05以下,优选为0.03以下。
构成第2层的聚酯的平均折射率优选为1.53以上且1.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5以上且1.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8以上且1.60以下。由于第2层具有这样的平均折射率,而且为通过拉伸导致的各方向的折射率差小的光学各向同性材料,因此第1层与第2层的层间的拉伸后的X方向折射率差大,从而得到高的偏振性能。同时,可得到层间的Y方向的折射率差和Z方向的折射率差均极小的折射率特性,从而可兼顾偏振性能和倾斜方向的入射角导致的色调偏移。
<第2层成分I>
在具有这样的折射率特性和光学各向同性的聚酯中,从单轴拉伸的成膜性和与第1层的折射率差的观点出发,以构成聚酯的全部重复单元为基准,优选为含有共聚量为5~50摩尔%、优选10~40摩尔%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共聚聚酯的聚酯,进一步优选为以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
另外,作为这样的共聚聚酯的共聚成分,优选以将间苯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共聚而得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成分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特别优选为以将间苯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共聚而得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成分为主要成分的、熔点为220℃以下或未示出熔点的共聚聚酯。另外,当含有它们以外的共聚成分时,其共聚量优选为10摩尔%以下。
另外,当使用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时,也可使用在本发明的第1层中使用的芳族聚酯(I)。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得到本发明的第2层的折射率特性,优选与其它共聚聚酯的掺合使用,作为其它共聚聚酯,优选折射率比上述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更低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作为构成上述折射率更低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共聚成分的实例,可列举出环己烷二甲酸或十氢萘二甲酸、四氢萘二甲酸等脂环族二羧酸成分或环己烷二甲醇、金刚烷二醇、螺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等脂环族二醇酸成分。
需说明的是,构成第2层的聚酯也可在例如制成膜的阶段熔融捏合2种以上的聚酯进行酯交换而得。
<第2层成分II>
在用于第2层的具有上述折射率特性和光学各向同性的聚酯中,从提高耐热尺寸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第2层优选由具有8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共聚量5摩尔%以上且85摩尔%以下的共聚聚酯形成。上述共聚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90℃以上且15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且120℃以下。
若第2层的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足下限,则无法抑制拉伸后的热收缩率,当作为显示器连续使用时可能因收缩而导致偏振性能降低。在这样的范围内第2层的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越好。另一方面,若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则在拉伸时第2层的聚酯也可能因拉伸而产生双折射性,在拉伸方向上与第1层的折射率差减小,反射性能可能降低。
就耐热尺寸稳定性而言,通过将具有这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共聚聚酯用于第2层,可提高第2层本身的耐热尺寸稳定性,此外由于高折射率层侧的聚合物具备拉伸时的应力低的特性,所以可得到单轴拉伸方向(X方向)及其垂直方向(Y方向)在85℃、30分钟的加热条件下均具有1.5%以下的高耐热尺寸稳定性的高反射偏振特性的多层单轴拉伸膜。
在第2层成分II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层的共聚聚酯的共聚量表示以第2层用聚酯的重复单元按100摩尔%计时的次要共聚成分的比例。另外,次要成分表示除二醇成分中的比例最高的成分和二羧酸成分中的比例最高的成分以外的成分的总量。例如,在本发明的表5的实施例中,记载为CHDC35SPG70PEN的共聚聚酯中,相对于100摩尔%的二羧酸成分,环己烷二甲酸为35摩尔%,萘二甲酸成分为65摩尔%;相对于100摩尔%的二醇成分,螺二醇为70摩尔%,乙二醇为30摩尔%;将35摩尔%的作为二羧酸成分的次要成分的环己烷二甲酸和30摩尔%的作为二醇成分的次要成分的乙二醇合计而得的65摩尔%作为共聚量。
在同时具备这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折射率特性和光学各向同性的共聚聚酯中,从单轴拉伸的成膜性和与第1层的折射率差的观点出发,以构成第2层用聚酯的全部重复单元为基准,可优选示例出共聚量为5~85摩尔%、优选10~70摩尔%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共聚聚酯。
为提高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多引入刚性高的芳族成分,但若引入这样的成分,则随着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提高,多数情况下折射率也升高。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引入脂环族二羧酸、脂环族二醇等脂环族成分作为共聚成分。
另外,在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优选使用以脂环族二醇为共聚成分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不减少来源于对苯二甲酸的芳族基团量,而将乙二醇的一部分置换为脂环族二醇,由此可在具备所述范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同时具备本发明的折射率特性。作为这样的脂环族二醇,优选使用选自螺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和环己烷二甲醇的至少1种。
另外,在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中,优选使用以脂环族二羧酸或脂环族二醇中的至少1种为共聚成分的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由于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含有这样的共聚成分,可具备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作为这些共聚成分,优选使用选自环己烷二甲酸、十氢萘二甲酸、螺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和环己烷二甲醇的至少1种。作为螺二醇成分的实例,可列举出3,9-双(2-羟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等。
这些用于第2层的共聚聚酯可以为通过将单体共聚成分在酯交换反应或酯化反应后彼此缩聚的方法得到的聚酯,或将多种聚酯掺合而得的聚酯。
(第1层与第2层的层间折射率特性)
第1层与第2层的X方向的折射率差为0.10~0.45,优选为0.20~0.40,进一步优选为0.25~0.30。由于X方向的折射率差处于这样的范围,可有效提高反射特性,可以更少的层叠数得到高的反射率。
另外,第1层与第2层的Y方向的折射率差和第1层与第2层的Z方向的折射率差分别为0.05以下。由于Y方向和Z方向各自的层间折射率差均处于上述范围,在偏振光以倾斜方向的入射角入射时可抑制色调偏移。
(层叠数)
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为将上述第1层和第2层交替层叠总计251层以上而得的膜。由于具备这样的层叠数,对于与包含拉伸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的平均反射率特性,遍及400~800nm波长可得到一定的高的平均反射率。
虽然只要层叠数在这样的范围内则无特殊限定,但随着层叠数增加,对于与反射轴方向平行的偏振光,可得到更高的反射率,优选为301层以上,更优选为401层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1层以上。
另外,作为用以得到501层以上的层叠数的多层拉伸膜的优选方法,可以在300层以下的范围内得到交替层叠状态的熔融物,直接保持这样的层结构,在层叠方向和垂直方向以成为1:1的比率的方式进行分割,以交替层叠体为1个块体,可通过再次层叠的方法增加层叠数,使块体的层叠数(加倍数,doubling)达到2~4倍。
从生产能力和膜的处理性等观点出发,将层叠数的上限值限制为2001层。就层叠数的上限值而言,只要可得到本发明的平均反射率特性,则从生产能力或处理性的观点出发,层叠数可进一步减少,例如可以为1001层、901层。
(单轴拉伸膜)
为了满足作为目标反射偏振膜的光学特性,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至少在单轴方向拉伸。本发明的单轴拉伸,除仅在单轴方向拉伸的膜外,还包含在双轴方向拉伸、且在一个方向进一步拉伸的膜。单轴拉伸方向(X方向)可以为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但在易于控制取向角的方面优选为宽度方向。另外,在双轴方向拉伸、且在一个方向进一步拉伸的膜的情况下,进一步拉伸的方向(X方向)可以为膜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在提高偏振性能方面,优选将拉伸倍率低的方向限制于1.05~1.20倍左右的拉伸倍率。在双轴方向拉伸、并在一个方向进一步拉伸的膜的情况下,与偏振光或折射率相关的“拉伸方向”指进一步拉伸的方向。
作为拉伸方法,可采用利用棒状加热器的加热拉伸、辊加热拉伸、拉幅机拉伸等公知的拉伸方法,但从减少因与辊的接触产生的瑕疵和拉伸速度等方面出发,优选拉幅机拉伸。
(反射偏振膜的取向角)
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的取向角为2度以下,优选为1以下。在这里,本发明中的取向角表示反射偏振膜面内的主取向轴的方向相对于膜的宽度方向倾斜多少度,指以10cm的宽度间隔沿膜的加工方向(有时称为膜连续成膜方向、长度方向、纵向、MD方向)切割出测定样品,在各测定样品的中央部测定取向角,其中最大值的取向角为2度以下。若该取向角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越小越好。由于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的取向角在这样的范围内,因此可提高偏振性能至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程度。具体而言,通过将本发明的组成和层结构的反射偏振膜的取向角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可在制备液晶装置时与上侧偏光板的垂直轴高度一致,展现高度的偏振性能。
当反射偏振膜具有超过上限的取向角时,由于偏振轴的均匀性不足,所以无法提高偏振性能至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程度。
该取向角主要受双折射性的第1层中聚合物的取向状态影响,可通过控制用于第1层的聚合物的种类和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拉伸条件来使取向角为这样的范围。
(最外层)
<最外层I>
优选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在至少一个面具有最外层I,该最外层I的以下列式(1)表示的相位差(Re)为0nm以上且不足20nm,
相位差(Re)=|nTD-nMD|×1000×d ・・・(1)
(式(1)中,nMD、nTD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并且该最外层I的厚度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在这里,加工方向与MD方向、连续成膜方向、纵向同义。另外,宽度方向与TD方向、横向同义。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层叠结构的各层厚度均一化的目的,在层叠结构体的至少一个面设置不影响光干涉的层厚度厚的层。这样的层有时称为厚度调整层、追加层等。
当将这样的不影响光干涉的层厚度厚的层用作层叠结构体的最外层,用于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时,认识到此最外层的相位差特性对偏振性能造成影响,可能影响作为反射偏光板的偏振度,发现通过作为最外层I的实施方式将所述最外层的相位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消除对偏振性能的影响。当使用I的实施方式作为最外层时,可特别适合用作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偏光板。
当最外层I的相位差特性超过上限时,存在对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所致的偏振性能造成影响的情况,从而存在正面方向的亮度提高率降低的情况。另外,若使最外层I的厚度为不足下限的范围,则存在作为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最外层无法充分展现多层结构的各层厚度均一化等功能的情况。另外,即使超过上限加厚最外层I的厚度,也无法得到各层厚度进一步的均一化效果。
最外层I的相位差的下限值优选为3nm,进一步优选为5nm。另外,最外层I的相位差的上限值优选为18nm。
另外,最外层I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另外,当在该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两面具有最外层I时,优选1个层的厚度各自满足上述范围。
最外层I只要为满足这样的相位差特性的热塑性树脂,则无特殊限定,但最外层I优选与多层层叠膜同时单轴拉伸来制备,优选使用无定形热塑性树脂或低结晶性热塑性树脂。另外,当使用低结晶性热塑性树脂时,只要在膜成膜后成为消除结晶取向性的状态即可。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最外层I的树脂,优选使用在第2层中示例的树脂中的至少任一种,也可以为部分含有用于第2层的树脂的组成。
最外层I的相位差特性可通过控制最外层厚度、组成和拉伸条件来达成。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最外层I由于层厚度厚,所以对反射特性无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可能影响透射的偏振光,所以优选在最外层I中不使用成为降低透射率的主要原因的添加剂(例如粒子等),或者即使使用也仅限于极少量,例如以层重量为基准限制于0.1重量%以下。
另外,在最外层I的实施方式中,优选该最外层的以下列式(2)
相位差(Rth)=((nMD+nTD)/2-nZ)×1000×d ・・・(2)
(式(2)中,nMD、nTD、nZ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表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0nm以上且不足50nm。
在最外层I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该最外层I在具备以式(1)表示的膜面内方向的相位差特性、层厚度特性的同时还进一步具备以式(2)表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特性,因此,特别是在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可发挥改善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特性和改善对比度的效果,适合用作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偏光板。
<最外层II>
另外,作为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优选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在该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具有最外层II,该最外层II的以下列式(1)表示的相位差(Re)为0nm以上且30nm以下,以下列式(2)表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50nm以上且350nm以下,
相位差(Re)=|nTD-nMD|×1000×d ・・・(1)
(式(1)中,nMD、nTD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相位差(Rth)=((nMD+nTD)/2-nZ)×1000×d ・・・(2)
(式(2)中,nMD、nTD、nZ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并且该最外层II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在将这样的不影响光干涉的层厚度厚的层用作层叠结构体的最外层,用于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时,由于就式(1)和式(2)表示的相位差而言最外层具备作为II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特性,因此最外层展现相位差功能,可得到具备相位差功能和反射偏振功能的反射偏振膜。
在用于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中,通常在使用2个偏光板和液晶元件的同时进一步使用适合VA模式的相位差板,但通过将具有本发明的I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的反射偏振膜用作VA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偏振膜,无需进一步组合使用相位差板,可凭借一个部件具备相位差功能和反射偏光功能以及亮度提高功能等多种功能。
本发明的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相位差(Re)的下限值优选为3nm,进一步优选为5nm。另外,最外层II的相位差(Re)的上限值优选为25nm,进一步优选为20nm。
最外层II的相位差(Rth)的下限值优选为75nm,更优选为100nm,上限值优选为300nm,更优选为250nm。
另外,最外层II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
当在该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两面具有最外层II时,优选1个层的厚度各自满足上述范围。
当本发明的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相位差(Re)超过上限时,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所致的偏振性能降低,从而存在正面方向的亮度提高率降低的情况。另外,当本发明的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相位差(Rth)偏离下限或上限时,在将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用于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而无相位差板时,存在无法展现足够的相位差功能的情况。
另外,若使本发明的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厚度为不足下限的范围,则除了作为多层层叠膜的最外层无法充分展现多层结构的各层厚度均一化等功能以外,存在无法得到适合VA模式的相位差特性的情况。在相位差功能的角度上,最外层II的厚度上限无特殊限制,但即使超过上限加厚最外层II的厚度也无法得到各层厚度进一步的均一化效果,另外,在超过上限的范围内反射偏振膜本身的厚度变厚。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的树脂,可使用与最外层I的实施方式相同种类的树脂。
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的相位差特性可通过控制最外层厚度、组成和拉伸条件来达成,例如在与I的实施方式相同种类的树脂的情况下,通过加厚最外层厚度或控制拉伸条件可得到II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特性。
由于该最外层具有II的实施方式的相位差特性和厚度特性,可得到适用于VA模式液晶显示器的高偏振度的反射偏振膜,并且由于还具备作为相位差板的功能,所以还可抑制由倾斜方向的入射角导致的色调偏移,可扩大视角。
[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其它结构]
(各层厚度)
为了使第1层和第2层通过层间的光干涉而选择性地反射光,各层的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0.5μm以下。另外,第1层的各层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0.1μm以下,第2层的各层厚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0.3μm以下。各层厚度可根据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照片求得。
由于在本发明中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示出的反射波段为可见光区至近红外线区,所以对于第1层和第2层,通过使各层的厚度为这样的范围,可有效得到可见光区至近红外线区的反射率特性。
(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
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优选第1层的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为2.0以上且5.0以下,并且第2层的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为2.0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两层均为2.0以上且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且3.5以下,特别优选为2.0以上且3.0以下。
即,第1层的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为2.0以上且5.0以下,并且第2层的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为2.0以上且5.0以下。
例如,在第1层为126层、第2层为125层的多层拉伸膜中,第1层的最大层厚度为具有126层的第1层中厚度最大的层的厚度。第1层的最小层厚度为具有126层的第1层中厚度最小的层的厚度。
所述层厚度的比率具体而言可用最大层厚度相对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表示。第1层、第2层的各自的最大层厚度和最小层厚度可根据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照片求得。
多层层叠膜通过层间的折射率差、层数、层的厚度决定反射的波长,由于若层叠的第1层和第2层分别为一定厚度,则仅反射特定的波长,所以对于与包含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在波长为400~800nm的宽波段内均匀提高反射率时,优选设为如上所述的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范围。当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超过上限值时,反射带宽过宽,存在伴有与包含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的反射率降低的情况。
第1层和第2层的层厚度可逐步变化或连续变化。
本发明的多层拉伸膜的层叠方法无特殊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使用将第1层用聚酯分成138层,将第2层用共聚聚酯分成137层,将第1层与第2层交替层叠,其流路连续变化至2.0~5.0倍的多层膜给料块(feed block)装置的方法。
(第1层与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比)
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优选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与第1层的平均层厚度之比为1.5倍以上且5.0倍以下的范围。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与第1层的平均层厚度之比的下限值更优选为2.0。另外,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与第1层的平均层厚度之比的上限值更优选为4.0,进一步优选为3.5。
由于通过使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与第1层的平均层厚度之比处于这样的范围,可有效利用因反射波长的半波长产生的2次反射,所以可将第1层和第2层各自的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控制在最小限度,从光学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另外,通过这样改变第1层与第2层的厚度比,在维持层间的粘附性的状态下,还可不变更使用的树脂而调整得到的膜的机械特性,还具有使膜难以破裂的效果。
另一方面,当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与第1层的平均层厚度之比偏离这样的范围时,因反射波长的半波长产生的2次反射减小,存在反射率降低的情况。
(膜厚度)
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膜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上且15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平均反射率)
在含有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反射偏振膜中,对于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在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优选为95%以上;对于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X方向的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成分,在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优选为12%以下。另外,在50度入射角下,对于各入射偏振光各自的平均反射率也优选为与0度下的特性相同的程度。
在这里,入射面指处于与反射面垂直的关系,并且包含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面。另外,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膜的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在本发明中有时称为p偏振光、与透射轴垂直的偏振光、消光轴方向的偏振光或反射轴方向的偏振光。另外,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膜的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成分,在本发明中有时称为s偏振光、透射轴方向的偏振光。此外,入射角表示相对于膜面的垂直方向的入射角。
对于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膜的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在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进一步优选为98%以上且100%以下。由于对p偏振光成分的平均反射率这样高,因此,与以往相比可进一步控制p偏振光的透射量,展现选择性地透射s偏振光的高的偏振性能,可得到与以往的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同时,由于与透射轴垂直方向的p偏振光未被膜吸收而被高度反射,还可兼具作为再利用这样的光的亮度提高膜的功能。
另外,对于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膜的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在5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进一步优选为96%以上且99%以下。由于对50度入射角下的p偏振光的平均反射率也这样高,因此,在可得到高的偏振性能的同时,可高度抑制在倾斜方向入射的光的透射,所以可抑制由这样的光导致的色调偏移。
对于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膜的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成分,在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且12%以下,特别优选为8%以上且12%以下。另外,对于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膜的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成分,在5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且10%以下,特别优选为8%以上且10%以下。
通过将对于在垂直方向和倾斜方向入射的s偏振光成分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限制在这样的范围内,在光源的相反侧透射的s偏振光量增大。另一方面,当s偏振光成分相关的平均反射率超过上限值时,由于作为反射偏振膜的偏振光透射率降低,所以存在无法展现作为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足够的性能的情况。另一方面,虽然在这样的范围内该偏振光反射率越低则越能提高s偏振光成分的透射率,但由于与组成、拉伸的关系而可能难以低于下限值。
为了得到这样的关于p偏振光成分的平均反射率特性,在由第1层和第2层的交替层叠构成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中,可使用前述聚合物作为构成各层的聚合物,通过在拉伸方向(X方向)以一定的拉伸倍率拉伸而使第1层的膜面内方向双折射率化,由此增大拉伸方向(X方向)的第1层与第2层的折射率差来达成。另外,为了在波长400~800nm的波长区域内得到这样的平均反射率,可列举出调整第1层、第2层的各层厚度的方法。
另外,为得到关于s偏振光成分的平均反射率特性,在由第1层和第2层的交替层叠构成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中,可通过使用前述聚合物作为构成各层的聚合物成分,并且不在与该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拉伸或限制于低拉伸倍率的拉伸,由此极大缩小该垂直方向(Y方向)的第1层与第2层的折射率差来达成。另外,为了在波长400~800nm的波长区域内得到这样的平均反射率,可列举出调整第1层、第2层的各层厚度的方法。
(热收缩率)
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优选在85℃、30分钟条件下的热收缩率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这样的热收缩率特性为在单轴拉伸方向、其垂直方向这两个方向的特性。
由于为具有反射偏光性能,且拉伸方向及其垂直方向二者的耐热尺寸稳定性高的反射偏振膜,因此,即使在加热工序处理后或使用环境包括高温环境的情况下,也不会因收缩导致偏振性能降低,可维持高的偏振性能。
作为得到这样的耐热尺寸稳定性的方法,可列举出在高折射率层(第1层)侧使用具有拉伸时的应力低的特性的芳族聚酯(I),在低折射率层(第2层)侧使用具有前述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共聚聚酯的方法。
(雾度特性)
另外,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优选雾度(haze)值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通过具有这样的雾度值特性,可提高S偏振光的透射率,得到更高的偏振度。这样的雾度值可通过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以上的共聚聚酯作为第2层的聚酯,并且使构成本发明的多层单轴拉伸膜的各层不含润滑剂等添加剂、或含有时以层重量为基准处于0.1重量%以下的范围内来获得。
[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制备方法]
接着,对本发明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多层拉伸膜在将构成第1层的聚酯和构成第2层的聚酯以熔融状态交替重叠至少251层以上的状态下挤出,制成多层未拉伸膜(制成片状物的工序)。此时,将已层叠的251层以上的层叠物以使各层的厚度逐步或连续地在2.0倍~5.0倍的范围内变化的方式层叠。
将这样得到的多层未拉伸膜在成膜方向或与其垂直的宽度方向的至少单轴方向(沿膜面的方向)拉伸,优选在宽度方向的单轴方向拉伸。
为得到本发明的取向角特性,可列举出在第1层的聚酯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Tg)~Tg+30℃的范围内以4~7倍的倍率进行拉伸,进而在Tg~Tg+30℃的温度下执行拉伸后的热固定温度,同时在5~15%的范围内沿拉伸方向向外牵引(tow out,再拉伸)的方法。这样,通过在稍低的温度下进行拉伸,进而在施加稍低的热固定温度的同时于同方向向外牵引,可得到高度受控的取向特性。
此时的拉伸方法可采用利用棒状加热器的加热拉伸、辊加热拉伸、拉幅机拉伸等公知的拉伸方法,但从减少因与辊的接触产生的瑕疵或拉伸速度等观点出发,优选拉幅机拉伸。另外,当在与这样的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也实施拉伸处理,进行双轴拉伸时,优选限制于1.05~1.20倍左右的拉伸倍率。若将Y方向的拉伸倍率提高至上述倍率以上,则存在偏振性能降低的情况。另外,优选在拉伸后进一步实施热固定处理。
在本发明中,作为用以得到例如501层以上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更优选的方法,可以得到在300层以下的范围内交替层叠状态的熔融物,在保持这样的层结构的状态下,在层叠方向和垂直方向以成为1:1的比率的方式进行分割,将交替层叠体制成1个块体,通过再次层叠的方法增加层叠数,使块体的层叠数(加倍数)达到2~4倍。当进行这样的加倍处理时,可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在将得到的层叠状态的熔融物流延(cast)于流延鼓上得到多层未拉伸膜后,可经上述拉伸工序得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
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由于具有与以往的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所以可将这样的反射偏振膜用作液晶元件的至少一方的偏光板,具体而言,将由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形成的第1偏光板、液晶元件和第2偏光板以此顺序层叠而得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也包含于本发明中。这样的光学部件也称为液晶面板。这样的光学部件相当于图4中的5,第1偏光板相当于3,液晶元件相当于2,第2偏光板相当于1。
以往,作为液晶元件两侧的偏光板,通过至少具有吸收型偏光板,可得到高的偏振性能,但若为使用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偏光板,则可得到以往的多层层叠膜无法达到的高偏振性能,所以可代替以往的吸收型偏光板与液晶元件贴合使用。
即,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方面,即可单独使用包含本发明的多层层叠膜的反射型偏光板作为液晶元件的至少一方的偏光板,无需并用或层叠以往所必需的吸收型偏光板。
关于液晶元件的种类,可使用VA模式、IPS模式、TN模式、STN模式或弯曲取向(π型)等任意类型的液晶元件。
另外,当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具有本发明的最外层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时,由于不会抑制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所具有的高偏振性能,所以可特别适合用于IPS模式液晶显示器用途。
此外,当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具有本发明的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时,由于除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所具有的高偏振性能外还具有相位差功能,所以无需组合相位差板,可适用于VA模式液晶显示器用途。
具体而言,可将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用作用于VA模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元件的至少一方的偏光板,具体而言,将由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形成的第1偏光板、液晶元件和第2偏光板以此顺序层叠而得的VA模式液晶显示器用光学部件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另外,第2偏光板的种类无特殊限定,吸收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均可使用。当使用反射型偏光板作为第2偏光板时,优选使用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优选将第1偏光板、液晶元件和第2偏光板以此顺序层叠,上述各部件彼此可直接层叠或夹持称为粘合层或粘接层的提高层间粘接性的层(以下有时称为粘合层)、保护层等而层叠。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的形成]
作为将偏光板配置于液晶元件上的方法,优选将两者通过粘合层层叠。形成粘合层的粘合剂无特殊限制,例如可适宜选择使用以丙烯酸类聚合物、硅酮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类或橡胶类等聚合物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特别优选如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透明性优异,具有适度的润湿性、凝集性和粘接性的粘合特性,耐气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粘合剂。另外,粘合层可设置多个不同组成或种类的层。
在将液晶元件和偏光板层叠时的操作性的观点中,粘合层优选预先附设于偏光板或液晶元件之一或两者。粘合层的厚度可根据使用目的、粘接力等适宜决定,通常为1~500μm,优选5~200μm,特别优选10~100μm。
(脱模膜)
另外,对于粘合层的露出面,在供实际使用前的期间,以防止其污染等为目的,优选暂时粘着脱模膜(分隔膜)而覆盖。由此在惯例的操作状态下防止接触粘合层。作为脱模膜,例如可使用将塑料膜、橡胶片、纸、布、无纺布、网状物、发泡板或金属箔、将它们的层叠体等根据需要用硅酮类或长链烷基类、氟类或硫化钼等剥离剂进行涂布处理而得的脱模膜。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也包含具备光源和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将第1偏光板配置于光源侧而成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图4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光源4和液晶面板5,进而根据需要组装驱动电路等。液晶面板5在液晶元件2的光源4侧具备第1偏光板3。另外,在与液晶元件2与光源侧相反一侧,即视觉辨认(視認)侧具备第2偏光板1。作为液晶元件2,如上所述,可使用VA模式、IPS模式、TN模式、STN模式或弯曲取向(π型)等任意类型的液晶元件,但可根据最外层的特征进一步选择液晶元件的模式。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液晶元件2的光源侧配置由具有高偏振性能的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形成的第1偏光板3,可代替以往的吸收型偏光板与液晶元件贴合使用。
由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形成的第1偏光板由于具有与以往的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而且具备反射再利用不透射的偏振光的作为亮度提高膜的功能,所以在光源4与第1偏光板3之间无需进一步使用称为亮度提高膜的反射型偏光板,可使亮度提高膜的功能和与贴合于液晶元件的偏光板的功能一体化,因此可减少部件数。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反射偏振膜作为第1偏光板,对于在倾斜方向入射的光,也基本不透射在倾斜方向入射的p偏振光成分,同时对于在倾斜方向入射的s偏振光成分发挥抑制反射而使之透射的效果,具有抑制对于在倾斜方向入射的光的透射光的色调偏移的特征。因此,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投射的影像的颜色可以原本状态视觉辨认。
另外,通常如图4所示,在液晶元件2的视觉辨认侧配置第2偏光板1。第2偏光板1无特殊限制,可使用吸收型偏光板等公知的偏光板。当外光的影响非常少时,作为第2偏光板可使用与第1偏光板相同种类的反射型偏光板。另外,当受外光影响时,由于当液晶显示装置不视觉辨认时呈现镜外观,而当视觉辨认时可充分视觉辨认影像,所以可提供还具备美观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液晶元件2的视觉辨认侧,除第2偏光板以外,也可设置例如光学补偿膜等各种光学层,但当使用本发明的最外层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或最外层II的实施方式的最外层时可不使用相位差板。
[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
通过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液晶面板)和光源组合,进而根据需要组装驱动电路等,可得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除它们以外也可组合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所必需的各种部件,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为使由光源射出的光入射至第1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大致分为直下方式和侧光方式,但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不限定方式而使用。
这样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可用于个人电脑监控器、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OA设备,移动电话、时钟、数码相机、便携信息终端(PDA)、便携游戏机等便携设备,摄像机、电视、电烤箱等家庭用电气设备,后视镜监视器(back monitor)、导航系统用监视器、汽车音响等车载用设备,商业店铺用信息用监视器等展示设备,监视用监视器等警戒设备,护理用监视器、医疗用监视器等护理·医疗设备等各种用途。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示出的实施例。
需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物性和特性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或评价。
(1) 各方向的折射率和平均折射率
对于构成各层的各种聚合物,分别熔融,由模头挤出,制备在流延鼓上流延而得的膜(单层膜),将得到的膜在与多层拉伸膜的成膜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成膜,准备拉伸膜。对于得到的拉伸膜,使用Metricon (メトリコン)制棱镜耦合器测定633nm波长下的折射率,分别求出拉伸方向(X方向)及其垂直方向(Y方向)、厚度方向(Z方向)各自的折射率(分别作为nX、nY、nZ),对于平均折射率,求出nX、nY、nZ的平均值。
(2) 聚酯和膜的熔点(Tm)和玻璃化转变点(Tg)
取样10 mg的聚合试样或膜样品,使用DSC (TA Instruments公司( TAインスツルメンツ社)制,商品名:DSC2920),以20℃/min.的升温速度测定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
(3) 聚酯的确定以及共聚成分和各成分量的确定
对于膜样品的各层,通过1H-NMR测定来确定聚酯的成分以及共聚成分和各成分量。
(4) 反射率、反射波长
使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制,MPC-3100),在光源侧安装偏振滤光器,在波长400nm至800nm的范围内测定各波长下的与经铝蒸镀的镜的相对镜面反射率。此时,以使偏振滤光器的透射轴与反射偏振膜的拉伸方向(X方向)对准的方式配置时的测定值作为p偏振光,以使偏振滤光器的透射轴与膜的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式配置时的测定值作为s偏振光。对于各偏振光成分,以400-800nm范围内的反射率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反射率。
在测定时,使用各具体例中记载的在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两面具有最外层的膜样品,在由与膜样品的膜面垂直方向入射测定光的0度入射角下进行测定。另外,50度入射时的反射率特性如下测定:以与膜样品的膜面垂直方向为0度,相对于光源调整膜样品的位置,使测定偏振光在入射面内于倾斜0度至50度的位置入射。
(5) 各层的厚度
将膜样品切成膜长度方向为2mm、宽度方向为2cm,在固定于包埋胶囊后,用环氧树脂(Refinetec Co., Ltd. (リ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制Epomount (エポマウント))包埋。将包埋过的样品用超薄切片机(LEICA制ULTRACUT UCT)在宽度方向上垂直切断,制成5nm厚的薄膜切片。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日立S-4300)在100kV的加速电压下观察摄影,通过照片测定最外层和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各层的厚度。
另外,根据得到的各层的厚度,分别求出第1层的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第2层的最大层厚度与最小层厚度的比率。
另外,根据得到的各层的厚度,分别求出第1层的平均层厚度、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算出相对于第1层的平均层厚度的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
需说明的是,在求出与第1层和第2层的层厚度相关的特性时,将最外层由第1层和第2层排除。另外,当在交替层叠中存在2μm以上的厚度调整层时,也将这样的层由第1层和第2层排除。
(6) 膜整体厚度
将膜样品插入转子检测器(spindle detector,安立电气(株)制K107C),使用数字差动电子测微器(安立电气(株)制K351),在不同的位置测定10个点的厚度,求出平均值作为膜厚度。
(7) 最外层的折射率
将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和含有最外层的膜用作样品,对于加工方向、宽度方向和膜厚度方向各自的折射率,使用阿贝折射仪,以钠D线作为光源测定最外层的折射率。需说明的是,固定液(mount solution)使用二碘甲烷,测定环境设为25℃、65%RH。使用得到的折射率值,根据下列式(1)求出相位差(Re),并根据下列式(2)求出相位差(Rth)。由于最外层的层厚度为2μm以上,所以即使在设置于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上的状态下也可直接测定最外层的折射率。
相位差(Re)=|nTD-nMD|×1000×d ・・・(1)
(式(1)中,nMD、nTD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相位差(Rth)=((nMD+nTD)/2-nZ)×1000×d ・・・(2)
(式(2)中,nMD、nTD、nZ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8) 取向角的测定
使用Carl Zeiss公司(カールツァイス社)制偏振显微镜观察反射偏振膜的取向状态,测定该膜面内的主取向轴的方向相对于膜的宽度方向倾斜多少度,作为取向角。
具体而言,使用宽度为1.5m的膜样品,以10cm宽度间隔沿膜的加工方向切出15片测定样品,测定各测定样品中央部的取向角,以15个点中的最大值作为最大取向角。
(9) 亮度提高效果、色调
使用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个人电脑的显示器,用Opto Design Inc. (オプトデザイン社)制FPD视角测定评价装置(ErgoScope88)测定由个人电脑进行白色显示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正面亮度,对于实施例1~7、实施例13~25、比较例2~10以及比较例21和22,算出相对于比较例1的亮度升高率和颜色,根据下列标准评价亮度提高效果。用于这样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测定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种类为比较例1的(液晶面板的制备)栏中记载的具备IPS模式的液晶元件的种类。
另外,对于实施例8~12、实施例26~27和比较例12~20,算出相对于比较例11的亮度升高率和颜色,根据下列标准评价亮度提高效果。用于这样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测定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种类为比较例11的(液晶面板的制备)栏中记载的具备VA模式的液晶元件的种类。
◎:亮度提高效果为160%以上
○:亮度提高效果为150%以上且不足160%
△:亮度提高效果为140%以上且不足150%
×:亮度提高效果为不足140%。
同时,以画面的正面作为0度,根据下列标准评价在0度~80度的全方位视角下的色调x的最大变化和y的最大变化。
◎:x、y的最大变化均为不足0.03
○:x、y中任一的最大变化为不足0.03
×:x、y的最大变化均为0.03以上。
(10) 对比度评价(偏振度)
使用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个人电脑的显示器,用Opto Design Inc. (オプトデザイン社)制FPD视角测定评价装置(ErgoScope88)测定由个人电脑显示白色和黑色画面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正面亮度,分别由白色画面求出明亮度,由黑色画面求出暗亮度,根据以下标准评价通过明亮度/暗亮度求得的对比度。
用于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对比度评价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与用于(9)亮度提高效果、色调的测定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种类的液晶显示装置。
◎:对比度(明亮度/暗亮度)为300以上
○:对比度(明亮度/暗亮度)为200以上且不足300
×:对比度(明亮度/暗亮度)为不足200。
(11) 热收缩率
以30cm的间隔对膜样品标上标点,不施加负荷,用85℃的烘箱实施30分钟的热处理,测定热处理后的标点间隔,在单轴拉伸方向及其垂直方向通过下式算出热收缩率。
热收缩率(%)=((热处理前标点间距离-热处理后标点间距离)/热处理前标点间距离)×100。
(12) 膜雾度
依据JIS-K7136,使用雾度测定仪(日本电色工业社制NDH-2000)进行测定。
(13) 耐久性评价
使用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个人电脑的显示器,在将背光连续点亮3000hr后,取出液晶面板,用肉眼观察外观,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 加热后的膜的外观完全未发现变化
○ 在加热后的膜中,虽然在目测下未发现变化,但发现高度不足0.5mm的无法测量的凹凸
△ 在加热后的膜中发现高度不足1mm的凹凸
× 在加热后的膜中发现高度为1mm以上的凹凸。
[比较例1]
(偏振器的制备)
将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膜[Kuraray (クラレ)制 商品名“9P75R (厚度:75μm,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值:99.9摩尔%)”]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一边染色一边拉伸输送。首先,在30℃的水浴中浸渍1分钟,使聚乙烯醇膜膨润,同时在输送方向拉伸至1.2倍,然后通过在30℃的碘化钾浓度为0.03重量%、碘浓度为0.3重量%的水溶液中浸渍1分钟,一边染色一边在输送方向以完全未拉伸的膜(原长度)为基准拉伸至3倍。接着,在60℃的硼酸浓度为4重量%、碘化钾浓度为5重量%的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同时在输送方向以原长度为基准拉伸至6倍。接着,通过将得到的拉伸膜于70℃干燥2分钟,得到偏振器。需说明的是,偏振器的厚度为30μm,含水率为14.3重量%。
(粘接剂的制备)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具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平均聚合度为1200,皂化度为98.5%摩尔%,乙酰乙酰化度为5摩尔%),将50重量份的羟甲基三聚氰胺在30℃的温度条件下溶于纯水,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3.7重量%的水溶液。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水溶液,加入18重量份的以10重量%的固体成分浓度含有具有正电荷的氧化铝胶体(平均粒径为15nm)的水溶液,制备粘接剂水溶液。粘接剂溶液的粘度为9.6mPa·s,pH为4~4.5的范围,聚乙烯醇类树脂按100重量份计,氧化铝胶体的掺混量为74重量份。
(吸收型偏光板的制备)
在厚度为80μm、正面延迟为0.1nm、厚度方向延迟为1.0nm的光学各向同性元件(Fujifilm (富士フィルム)制 商品名“Fujitac (フジタック) ZRF80S”)的一面涂布上述含有氧化铝胶体的粘接剂,使干燥后的厚度为80nm,将其在上述偏振器的一面上以使两者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卷对卷(roll to roll)层叠。接着,在偏振器的相反一侧的面上也同样操作,将在光学各向同性元件(Fujifilm (富士フィルム)制 商品名“Fujitac (フジタック) ZRF80S”)的一面以干燥后的厚度为80nm的方式涂布上述含有氧化铝胶体的粘接剂而得的元件,以使它们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卷对卷层叠。然后,于55℃干燥6分钟,得到偏光板。将此偏光板作为“偏光板X”。
(液晶面板的制备)
由具备IPS模式的液晶元件并采用直下型背光的液晶电视(松下电器制Viera (ビエラ) TH-32LZ80 2007年制)取出液晶面板,去除配置于液晶元件上下的偏光板和光学补偿膜,清洗该液晶元件的玻璃面(表里)。接着,在上述液晶元件的光源侧的表面,以与配置于原液晶面板的光源侧偏光板的吸收轴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类粘合剂将上述偏光板X配置于液晶元件上。
接着,在液晶元件的视觉辨认侧的表面,以与配置于原液晶面板的视觉辨认侧偏光板的吸收轴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类粘合剂将上述偏光板X配置于液晶元件上。这样得到在液晶元件的一个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在另一个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的液晶面板。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备)
将上述液晶面板组装于原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用个人电脑显示白色画面和黑色画面,评价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
[实施例1]
使2,6-萘二甲酸二甲酯、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以及乙二醇在四丁氧基钛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进而继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特性粘度为0.62dl/g,酸成分的65摩尔%为2,6-萘二甲酸成分(表中记为PEN),酸成分的35摩尔%为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成分(表中记为ENA),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芳族聚酯。以这样的芳族聚酯为第1层用树脂,而作为第2层用热塑性树脂,准备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共聚20mol%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IA20PET)。
在将所准备的第1层用树脂和第2层用树脂分别于170℃干燥5小时后,供给至第1、第2挤出机,加热至300℃成为熔融状态,在将第1层用聚酯分成138层,将第2层用共聚聚酯分成137层后,以使第1层与第2层交替层叠并且第1层和第2层各自的最大层厚度和最小层厚度按最大/最小连续变化至2.2倍的方式使用多层膜给料块装置,制成第1层和第2层交替层叠而得的总数为275层的层叠状态的熔融物,保持该层叠状态,在其两侧由第3挤出机将与第2层用聚酯相同的聚酯导入3层模头,在总数为275层的层叠状态的熔融物两侧进一步层叠厚度调整层。调整第3挤出机的供给量,使这样的厚度调整层达到整体的18%。接着,保持这样的层叠状态(以下有时称为1单元),在层叠方向和垂直方向以成为1:1的比率的方式进行分割,并以使层叠数(加倍数)为2倍的方式再次层叠,保持该层叠状态直接导入模头,流延于流延鼓上,进行调整使第1层与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比为1.0:2.6,制备以位于最外侧的厚度调整层为最外层的多层未拉伸膜。
将该多层未拉伸膜在120℃的温度下在宽度方向拉伸至5.2倍,进而一边于120℃在相同方向拉伸15%,一边进行3秒钟的热固定处理。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厚度为66μm。
(液晶面板的形成)
除在上述比较例1中代替偏光板X使用得到的反射偏振膜作为光源侧的第1偏光板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操作,得到在液晶元件的光源侧主面配置有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第1偏光板)、在视觉辨认侧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第2偏光板)的IPS模式的液晶面板。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备)
将上述液晶面板组装于原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用个人电脑评价白色画面和黑色画面的亮度。
将这样得到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各层的树脂组成、各层的特征示出于表1中,另外将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2中。
[实施例2~5]
如表1所示,除变更各层的树脂组成、层厚度、制备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
需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中用作第2层用聚酯的NDC20PET为将实施例1中用作第2层用聚酯的共聚20mol%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IA20PET)的共聚成分变更为2,6-萘二甲酸而得的共聚聚酯。
另外,在实施例4中用作第2层用聚酯的ENA21PEN/PCT掺合物为将实施例4的作为第1层用聚酯的ENA21PEN (酸成分的79摩尔%为2,6-萘二甲酸成分,酸成分的21摩尔%为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成分,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芳族聚酯)与Eastman Chemical (イーストマンケミカル)制PCTA AN004 (聚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酯共聚物)以按重量比率计为2:1的方式混合而得的掺合物。
另外,除在上述比较例1中代替偏光板X使用得到的反射偏振膜作为光源侧的第1偏光板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操作,得到在液晶元件的光源侧主面配置有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第1偏光板)、在视觉辨认侧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 (第2偏光板)的液晶面板。
将上述液晶面板组装于原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用个人电脑评价白色画面和黑色画面的亮度。
将这样得到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各层的树脂组成、各层的特征示出于表1中,另外将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2中。
[实施例6]
除将得到1单元的层叠状态后的层叠数(加倍数)变更为3倍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
[实施例7]
除未进行得到1单元的层叠状态后的层叠(加倍)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
[比较例2]
除将第1层用热塑性树脂变更为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将第2层用热塑性树脂变更为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共聚64mol%对苯二甲酸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TA64PEN),并变更为表1中示出的制备条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以这样的膜作为第1偏光板形成液晶面板,制备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3~10]
如表1所示,除变更树脂组成、层厚度、制备条件中的任一种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以这样的膜作为第1偏光板形成液晶面板,制备液晶显示装置。
得到的膜与实施例相比偏振性能均降低,未得到足够的亮度提高率。另外,至少x、y中任一的色调变化量比实施例大。
[表1]
[表2]
Figure 459698DEST_PATH_IMAGE008
[比较例11]
使用在比较例1中制备的偏光板X,根据以下方法制备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面板的制备)
由具备VA模式的液晶元件并采用直下型背光的液晶电视(SONY制 BRAVIA KDL-22EX300 2010年制)取出液晶面板,去除配置于液晶元件上下的偏光板和光学补偿膜,清洗该液晶元件的玻璃面(表里)。接着,在上述液晶元件的光源侧的表面,以与配置于原液晶面板的光源侧偏光板的吸收轴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类粘合剂将根据比较例1中记载的方法制备的偏光板X配置于液晶元件上。
接着,在液晶元件的视觉辨认侧的表面,以与配置于原液晶面板的视觉辨认侧偏光板的吸收轴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通过丙烯酸类粘合剂将该偏光板X配置于液晶元件上。这样可得到在液晶元件的一个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在另一个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的VA模式的液晶面板。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备)
将上述液晶面板组装于原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用个人电脑显示白色画面和黑色画面,评价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
[实施例8]
使2,6-萘二甲酸二甲酯、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以及乙二醇在四丁氧基钛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进而继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特性粘度为0.62dl/g,酸成分的65摩尔%为2,6-萘二甲酸成分(表中记为PEN),酸成分的35摩尔%为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成分(表中记为ENA),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芳族聚酯。以这样的芳族聚酯为第1层用树脂,而作为第2层用热塑性树脂,准备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共聚20mol%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IA20PET)。
在将所准备的第1层用树脂和第2层用树脂分别于170℃干燥5小时后,供给至第1、第2挤出机,加热至300℃成为熔融状态,在将第1层用聚酯分成138层,将第2层用共聚聚酯分成137层后,以使第1层与第2层交替层叠并且第1层和第2层各自的最大层厚度和最小层厚度按最大/最小连续变化至2.2倍的方式使用多层膜给料块装置,制成第1层和第2层交替层叠而得的总数为275层的层叠状态的熔融物,保持该层叠状态,在其两侧由第3挤出机将与第2层用聚酯相同的聚酯导入3层模头,在总数为275层的层叠状态的熔融物两侧进一步层叠厚度调整层。调整第3挤出机的供给量,使这样的厚度调整层达到整体的27%。接着,保持这样的层叠状态(以下有时称为1单元),在层叠方向和垂直方向以成为1:1的比率的方式进行分割,并以使层叠数(加倍数)变为2倍的方式再次层叠,保持该层叠状态直接导入模头,流延于流延鼓上,进行调整使第1层与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比为1.0:2.6,制备以位于最外侧的厚度调整层为最外层的多层未拉伸膜。
将该多层未拉伸膜在120℃的温度下在宽度方向拉伸至5.2倍,进而一边于120℃在相同方向拉伸15%,一边进行3秒钟的热固定处理。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厚度为74μm。
(液晶面板的形成)
除在上述比较例11中代替偏光板X使用得到的反射偏振膜作为光源侧的第1偏光板以外,与比较例11同样操作,得到在液晶元件的光源侧主面配置有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第1偏光板)、在视觉辨认侧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 (第2偏光板)的VA模式的液晶面板。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备)
将上述液晶面板组装于原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用个人电脑评价白色画面和黑色画面的亮度。
将这样得到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各层的树脂组成、各层的特征示出于表3中,另外将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4中。
得到的膜的偏振性能高,在使用VA模式液晶显示器的评价中得到足够的亮度提高率和对比度(偏振度)。另外,即使不使用相位差板,色调变化量仍足够小。
[实施例9~10、12]
如表3所示,除变更各层的树脂组成、层厚度、制备条件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
需说明的是,在实施例9中用作第2层用聚酯的NDC20PET为将实施例8中用作第2层用聚酯的共聚20mol%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IA20PET)的共聚成分变更为2,6-萘二甲酸而得的共聚聚酯。
另外,在实施例10中用作第2层用聚酯的ENA21PEN/PCT掺合物为将实施例10的作为第1层用聚酯的ENA21PEN (酸成分的79摩尔%为2,6-萘二甲酸成分,酸成分的21摩尔%为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成分,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芳族聚酯)与Eastman Chemical (イーストマンケミカル)制PCTA AN004 (聚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酯共聚物)以按重量比率计为2:1的方式混合而得的掺合物。
另外,除在上述比较例11中代替偏光板X使用得到的反射偏振膜作为光源侧的第1偏光板以外,与比较例11同样操作,得到在液晶元件的光源侧主面配置有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第1偏光板)、在视觉辨认侧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 (第2偏光板)的液晶面板。
将上述液晶面板组装于原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用个人电脑评价白色画面和黑色画面的亮度。
将这样得到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各层的树脂组成、各层的特征示出于表3中,另外将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4中。
[实施例11]
除未进行得到1单元的层叠状态后的层叠(加倍)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
[比较例12]
除将第1层用热塑性树脂变更为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将第2层用热塑性树脂变更为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共聚64mol%对苯二甲酸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TA64PEN),并变更为表3中示出的层厚度、制备条件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操作,得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以这样的膜为第1偏光板形成液晶面板,制备液晶显示装置。
得到的膜与实施例相比偏振性能降低,未得到足够的亮度提高率和对比度(偏振度)。另外,色调变化量比实施例大。
[比较例13~20]
如表3所示,除变更树脂组成、层厚度、制备条件中的任一种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操作,得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以这样的膜为第1偏光板形成液晶面板,制备液晶显示装置。
得到的膜与实施例相比偏振性能均降低,未得到足够的亮度提高率和对比度(偏振度)。另外,至少x、y中任一的色调变化量比实施例大。
[表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表4]
Figure 710288DEST_PATH_IMAGE010
[实施例13]
使2,6-萘二甲酸二甲酯、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以及乙二醇在四丁氧基钛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进而继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特性粘度为0.62dl/g,酸成分的85摩尔%为2,6-萘二甲酸成分(表中记为PEN),酸成分的15摩尔%为6,6’-(亚乙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成分(表中记为ENA),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芳族聚酯,作为第1层用聚酯。
另外,作为第2层用聚酯,使三环癸烷二甲醇、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四丁氧基钛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进而继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特性粘度为0.60dl/g,二醇成分的30摩尔%为三环癸烷二甲醇成分(表中记为TCDM),二醇成分的70摩尔%为乙二醇成分,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的芳族聚酯,作为第2层用聚酯。
在将所准备的第1层用聚酯和第2层用聚酯分别于170℃干燥5小时后,供给至第1、第2挤出机,加热至300℃成为熔融状态,在将第1层用聚酯分成138层,将第2层用共聚聚酯分成137层后,以使第1层与第2层交替层叠并且第1层和第2层各自的最大层厚度和最小层厚度按最大/最小连续变化至2.2倍的方式使用多层膜给料块装置,制成第1层和第2层交替层叠而得的总数为275层的层叠状态的熔融物,保持该层叠状态,在其两侧由第3挤出机将与第2层用聚酯相同的聚酯导入3层模头,在总数为275层的层叠状态的熔融物两侧进一步层叠厚度调整层。调整第3挤出机的供给量,使这样的两个边缘层(厚度调整层)达到整体的18%。接着,保持这样的层叠状态(以下有时称为1单元),在层叠方向和垂直方向以成为1:1的比率的方式进行分割,并以使层叠数(加倍数)为2倍的方式再次层叠,保持该层叠状态直接导入模头,流延于流延鼓上,进行调整使第1层与第2层的平均层厚度比为1.0:2.6,制备多层未拉伸膜。
将该多层未拉伸膜在120℃的温度下在宽度方向拉伸至5.2倍,进而一边于120℃在相同方向拉伸15%,一边进行3秒钟的热固定处理。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整体厚度为66μm,第1层与第2层的交替层叠(光学干涉层)部分的层数为550层。
(液晶面板的形成)
除在上述比较例1中代替偏光板X使用得到的反射偏振膜作为光源侧的第1偏光板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操作,得到在液晶元件的光源侧主面配置有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第1偏光板)、在视觉辨认侧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 (第2偏光板)的IPS模式的液晶面板。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备)
将上述液晶面板组装于原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用个人电脑评价白色画面和黑色画面的亮度。
将这样得到的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的各层的树脂组成、各层的特征示出于表5中,另外将反射偏振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6中。
[实施例14~23]
如表5所示,除变更各层的树脂组成或层厚度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此时,按照构成第1层的聚合物的Tg调整拉伸温度和热固定温度。将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6中。
[实施例24]
除将得到1单元的层叠状态后的层叠数(加倍数)变更为3倍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将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6中。
[实施例25]
除未进行得到1单元的层叠状态后的层叠(加倍)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将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6中。
[比较例21]
除将第1层用聚酯变更为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将第2层用聚酯变更为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共聚10mol%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IA10PET),未进行得到1单元的层叠状态后的层叠(加倍)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以这样的反射偏振膜为第1偏光板形成液晶面板,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制备液晶显示装置。将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6中。
[比较例22]
如表5所示,除将第2层用聚酯变更为特性粘度(邻氯苯酚,35℃)为0.62dl/g的共聚45mol%对苯二甲酸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TA45PEN)以外,与比较例21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将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物性示出于表6中。
[实施例26]
除在实施例13中调整第3挤出机的供给量使两个边缘层(厚度调整层)为膜整体厚度的27%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
另外,在形成液晶面板时,除在上述比较例11中代替偏光板X使用得到的反射偏振膜作为光源侧的第1偏光板以外,与比较例11同样操作,得到在液晶元件的光源侧主面配置有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第1偏光板)、在视觉辨认侧主面配置有偏光板X (第2偏光板)的VA模式的液晶面板。
将上述液晶面板组装于原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用个人电脑评价白色画面和黑色画面的亮度。
将这样得到的反射偏振膜的各层的树脂组成、各层的特征示出于表5中,另外将反射偏振膜的物性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物性示出于表6中。
[实施例27]
除在实施例26中调整第3挤出机的供给量使两个边缘层(厚度调整层)为膜整体厚度的37%以外,与实施例26同样操作,得到由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形成的反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关于评价,也进行与实施例26同样的评价,将其结果示出于表6中。
[表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表6]
Figure 611380DEST_PATH_IMAGE012
需说明的是,表5中的聚酯的组成如下所示。
[表7]
Figure 878413DEST_PATH_IMAGE014
C2NA: 6,6’-(亚乙基二氧)二-2-萘甲酸
NDC: 2,6-萘二甲酸
EG: 乙二醇
PEN: 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
TMG: 丙撑二醇
PTN: 聚2,6-萘二甲酸丙撑二醇酯
BD: 1,4-丁二醇
PBN: 聚2,6-萘二甲酸丁二酯
C3NA: 6,6’-(三亚甲基二氧基)二-2-萘甲酸
TA: 对苯二甲酸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TCDM: 三环癸烷二甲醇
SPG: 螺二醇
CHDC: 环己烷二甲酸
DHQE: 十氢萘二甲酸
IA: 间苯二甲酸。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多层层叠的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反射偏振膜虽然为含有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反射偏振膜,但具有与吸收型偏光板相当的高偏振性能,因此适合作为与液晶元件贴合的偏光板。

Claims (19)

1. 一种反射偏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偏振膜含有第1层与第2层交替层叠而得的251层以上的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其中,
1) 所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第1层由二羧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的聚酯形成,
(i) 所述二羧酸成分含有5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A)表示的成分和50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B)表示的成分,
[化1]
Figure 2012800297638100001DEST_PATH_IMAGE002
式(A)中,RA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
[化2]
式(B)中,RB表示萘二基,
(ii) 所述二醇成分含有90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的以下列式(C)表示的成分,
[化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式(C)中,RC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
2) 所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第2层由平均折射率为1.50以上且1.60以下的光学各向同性聚酯形成,
3) 膜面内的第1层与第2层的单轴拉伸方向(X方向)的折射率差为0.10~0.45,与单轴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的第1层与第2层的折射率差和膜厚度方向(Z方向)的第1层与第2层的折射率差各自为0.05以下,
4) 所述反射偏振膜的取向角为2度以下。
2. 权利要求1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在该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具有最外层,该最外层的以下列式(1)表示的相位差(Re)为0nm以上且不足20nm,并且所述最外层的厚度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相位差(Re)=|nTD-nMD|×1000×d ・・・(1)
式(1)中,nMD、nTD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3. 权利要求2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所述最外层的以下列式(2)表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0nm以上且不足50nm:
相位差(Rth)=((nMD+nTD)/2-nZ)×1000×d ・・・(2)
式(2)中,nMD、nTD、nZ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4. IPS模式液晶显示器用反射偏光板,所述反射偏光板由权利要求2的反射偏振膜形成。
5. 权利要求1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在所述单轴拉伸多层层叠膜的至少一个面具有最外层,所述最外层的以下列式(1)表示的相位差(Re)为0nm以上且30nm以下,以下列式(2)表示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50nm以上且350nm以下,并且所述最外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
相位差(Re)=|nTD-nMD|×1000×d ・・・(1)
式(1)中,nMD、nTD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相位差(Rth)=((nMD+nTD)/2-nZ)×1000×d ・・・(2)
式(2)中,nMD、nTD、nZ分别表示最外层的加工方向的折射率、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最外层的厚度(μm)。
6. VA模式液晶显示器用反射偏振膜,所述反射偏振膜由权利要求5的反射偏振膜形成。
7. VA模式液晶显示器用反射偏光板,所述反射偏光板由权利要求5的反射偏振膜形成。
8. 权利要求1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对于以反射偏振膜的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单轴拉伸方向(X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振光成分,在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为95%以上;对于以膜面为反射面,与包含X方向的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成分,在0度入射角下,对于该入射偏振光的波长400~800nm的平均反射率为12%以下。
9. 权利要求1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形成第2层的聚酯为以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
10. 权利要求2或5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所述最外层由无定形热塑性树脂形成。
11. 权利要求1的反射偏振膜,其中,形成第2层的聚酯为具有80℃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共聚量为5摩尔%以上且85摩尔%以下的共聚聚酯。
12. 权利要求11的反射偏振膜,其中,该反射偏振膜在85℃、30分钟的条件下的热收缩率为1.5%以下。
13. 权利要求11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构成第2层的共聚聚酯为以脂环族二醇为共聚成分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14. 权利要求13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构成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成分为选自螺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和环己烷二甲醇的至少1种。
15. 权利要求11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构成第2层的共聚聚酯为以脂环族二羧酸或脂环族二醇中的至少1种为共聚成分的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16. 权利要求15的反射偏振膜,其中,构成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成分为选自环己烷二甲酸、十氢萘二甲酸、螺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和环己烷二甲醇的至少1种。
17.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将由权利要求1的反射偏振膜形成的第1偏光板、液晶元件和第2偏光板以此顺序层叠而成。
18. 权利要求17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其中,进而第2偏光板由权利要求1的反射偏振膜形成。
1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光源和权利要求17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所述第1偏光板配置于光源侧。
CN201280029763.8A 2011-06-17 2012-06-14 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0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5606 2011-06-17
JP2011135606A JP5502809B2 (ja) 2011-06-17 2011-06-17 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38817A JP5554752B2 (ja) 2011-06-22 2011-06-22 Vaモード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光学部材およびvaモード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11-138821 2011-06-22
JP2011-138817 2011-06-22
JP2011138821A JP5124035B2 (ja) 2011-06-22 2011-06-22 多層一軸延伸フィルム
PCT/JP2012/065186 WO2012173170A1 (ja) 2011-06-17 2012-06-14 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0452A true CN103620452A (zh) 2014-03-05
CN103620452B CN103620452B (zh) 2016-03-02

Family

ID=4735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97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0452B (zh) 2011-06-17 2012-06-14 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05048B2 (zh)
EP (1) EP2722695B1 (zh)
KR (1) KR101978128B1 (zh)
CN (1) CN103620452B (zh)
TW (1) TWI578032B (zh)
WO (1) WO2012173170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3993A (zh) * 2012-11-21 2014-06-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非晶系共聚酯、基材、及光学膜
CN106062597A (zh) * 2014-03-19 2016-10-26 帝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偏振片用反射偏振膜、包含其的液晶显示器用偏振片、液晶显示器用光学构件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6233364A (zh) * 2014-04-28 2016-12-14 夏普株式会社 反射镜显示器
CN106489085A (zh) * 2014-04-16 2017-03-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501893A (zh) * 2015-09-03 2017-03-15 3M创新有限公司 热成形多层反射式偏振器
CN107526206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组件
CN107639821A (zh) * 2016-07-20 2018-01-30 华跃前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双轴同步延伸方式制造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其相位差膜
CN112400125A (zh) * 2018-07-13 2021-02-23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和光学膜
CN113777827A (zh) * 2015-10-16 2021-12-10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13811800A (zh) * 2019-08-26 2021-12-17 株式会社Lg化学 偏光板层合体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39717B2 (en) * 2012-12-20 2020-01-21 Samsung Sdi Co., Ltd. Polarizing plates and optical display apparatuses including the polarizing plates
JP2014157212A (ja) * 2013-02-15 2014-08-28 Nitto Denko Corp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JP6291830B2 (ja) * 2013-12-13 2018-03-14 東レ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WO2015170872A1 (ko) * 2014-05-07 2015-11-12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보호필름,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170036679A (ko) * 2014-07-18 2017-04-03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1 축 연신 다층 적층 필름 및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광학 부재
JP6309848B2 (ja) * 2014-07-18 2018-04-11 帝人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光学部材
JP6411802B2 (ja) * 2014-07-18 2018-10-24 帝人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プリズム層付輝度向上フィルム
JP6309849B2 (ja) * 2014-07-18 2018-04-11 帝人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偏光板、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WO2016035624A1 (ja) * 2014-09-02 2016-03-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ミラーディスプレイ
US9823395B2 (en) * 2014-10-17 2017-11-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having overlapping harmonics
CN107003458B (zh) * 2014-11-19 2020-01-21 东丽株式会社 叠层膜
WO2016194801A1 (ja) 2015-05-29 2016-12-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US11022734B2 (en) 2016-05-26 2021-06-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arizer stack
CN109416422B (zh) * 2016-07-15 2021-08-13 东丽株式会社 膜及叠层体
US11156757B2 (en) 2017-03-06 2021-10-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 contrast optical film and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383123B (zh) 2017-03-06 2022-05-27 3M创新有限公司 高对比度光学膜和包括该光学膜的设备
TW202102882A (zh) * 2019-03-11 2021-01-16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具有減少色彩之高效率紅外線反射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6216A (ja) * 1993-12-21 2004-02-12 3M Co 明るさを強化した反射偏光子
CN1503916A (zh) * 2001-04-16 2004-06-09 3M 具有附加层的多层聚合物薄膜
WO2009131236A1 (ja) * 2008-04-21 2009-10-29 帝人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積層フィルム
US20100190037A1 (en) * 2007-06-13 2010-07-29 Teijin Limited Biaxially oriented laminated film
JP2011084037A (ja) * 2009-10-19 2011-04-28 Teijin Ltd 二軸配向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4373B2 (ja) 1987-08-19 1996-07-10 株式会社資生堂 化粧料
US5486949A (en) 1989-06-20 1996-01-2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polarizer
ES2171182T3 (es) 1993-12-21 2002-09-01 Minnesota Mining & Mfg Polarizador optico.
DE69423651T2 (de) 1993-12-21 2000-09-21 Minnesota Mining & Mfg Mehrschichtiger optischer film
EP0836554A1 (en) 1995-06-26 1998-04-2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layer polymer film with additional coatings or layers
US6486997B1 (en) 1997-10-28 2002-11-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LCD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wide-angle Cartesian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JP2005316511A (ja) 1998-03-10 2005-11-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3752410B2 (ja) 1999-12-24 2006-03-08 帝人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延伸フィルム
JP4624817B2 (ja) 2005-02-02 2011-02-02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性偏光フィルム
US20070264447A1 (en) * 2004-08-30 2007-11-15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 Optical Film Laminated Body
JP4634097B2 (ja) 2004-08-30 2011-02-1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119623A (ja) 2004-09-21 2006-05-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楕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061717A1 (en) 2004-09-21 2006-03-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Elliptically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08096612A1 (ja) * 2007-02-05 2008-08-14 Teijin Limited ポリエステル、その組成物およびそのフィルム
JP2009103817A (ja) 2007-10-22 2009-05-14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26182A (ja) 2009-12-18 2011-06-30 Teijin Ltd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輝度向上用部材、それらからな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複合部材およびそれらからな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022480B2 (ja) 2010-06-30 2012-09-12 帝人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液晶表示装置
JP4782864B2 (ja) 2009-12-18 2011-09-28 帝人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輝度向上用部材、それらからな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複合部材およびそれらからな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6216A (ja) * 1993-12-21 2004-02-12 3M Co 明るさを強化した反射偏光子
CN1503916A (zh) * 2001-04-16 2004-06-09 3M 具有附加层的多层聚合物薄膜
US20100190037A1 (en) * 2007-06-13 2010-07-29 Teijin Limited Biaxially oriented laminated film
WO2009131236A1 (ja) * 2008-04-21 2009-10-29 帝人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積層フィルム
JP2011084037A (ja) * 2009-10-19 2011-04-28 Teijin Ltd 二軸配向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3993B (zh) * 2012-11-21 2016-01-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非晶系共聚酯、基材、及光学膜
CN103833993A (zh) * 2012-11-21 2014-06-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非晶系共聚酯、基材、及光学膜
CN106062597A (zh) * 2014-03-19 2016-10-26 帝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偏振片用反射偏振膜、包含其的液晶显示器用偏振片、液晶显示器用光学构件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6489085B (zh) * 2014-04-16 2020-06-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489085A (zh) * 2014-04-16 2017-03-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US10670773B2 (en) 2014-04-16 2020-06-0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Retardation film, circularly-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displaying device
CN106233364A (zh) * 2014-04-28 2016-12-14 夏普株式会社 反射镜显示器
CN106501893A (zh) * 2015-09-03 2017-03-15 3M创新有限公司 热成形多层反射式偏振器
CN106501893B (zh) * 2015-09-03 2020-04-14 3M创新有限公司 热成形多层反射式偏振器
CN113777827A (zh) * 2015-10-16 2021-12-10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526206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组件
CN107639821B (zh) * 2016-07-20 2019-10-18 颖台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以双轴同步延伸方式制造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其相位差膜
CN107639821A (zh) * 2016-07-20 2018-01-30 华跃前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双轴同步延伸方式制造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其相位差膜
CN112400125A (zh) * 2018-07-13 2021-02-23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和光学膜
CN112400125B (zh) * 2018-07-13 2024-03-12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和光学膜
CN113811800A (zh) * 2019-08-26 2021-12-17 株式会社Lg化学 偏光板层合体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2695A4 (en) 2015-02-18
KR101978128B1 (ko) 2019-05-14
CN103620452B (zh) 2016-03-02
EP2722695B1 (en) 2015-11-18
TW201305620A (zh) 2013-02-01
US9405048B2 (en) 2016-08-02
WO2012173170A1 (ja) 2012-12-20
TWI578032B (zh) 2017-04-11
EP2722695A1 (en) 2014-04-23
US20140132897A1 (en) 2014-05-15
KR20140041611A (ko) 201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0452B (zh) 反射偏振膜、由其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部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524994B (zh) Multilayer extended film
TWI651553B (zh) 液晶顯示器偏光板用反射偏光薄膜、由其所成之液晶顯示器用偏光板、液晶顯示器用光學構件以及液晶顯示器
KR101633237B1 (ko) 1 축 연신 다층 적층 필름,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편광판,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02248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液晶表示装置
JP5782302B2 (ja) 多層延伸フィルム
JP6267013B2 (ja) 多層一軸延伸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なる反射型偏光板、ips方式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光学部材およびips方式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124035B2 (ja) 多層一軸延伸フィルム
JP5502809B2 (ja) 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676555B (zh) 單軸拉伸多層層合薄膜及由其所成的光學構件
JP5069806B2 (ja) 液晶セル貼合せ用偏光板
JP5554752B2 (ja) Vaモード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光学部材およびvaモード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6077299B2 (ja)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309849B2 (ja)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偏光板、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5782268B2 (ja) 立体視眼鏡用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偏光板および立体視眼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