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6762B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6762B
CN103596762B CN201280021736.6A CN201280021736A CN103596762B CN 103596762 B CN103596762 B CN 103596762B CN 201280021736 A CN201280021736 A CN 201280021736A CN 103596762 B CN103596762 B CN 103596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scanning direction
ultraviolet
balladeur trai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17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6762A (zh
Inventor
大川将胜
池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73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21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96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6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77Cool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81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进行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作为解决方案,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滑架(4),其能够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喷墨头(5),其被搭载在滑架(4)上,用于喷射墨滴;紫外线照射装置(6),其被搭载于滑架上,用于照射紫外线;以及吸引介质M侧的空气的空气吸引单元(12)(或18)或者向介质M侧吹出气体的送风单元(14)(或16),其中,紫外线照射装置(6)在形成于底面的凹部(62)中沿副扫描方向(F)排列有多个UVLED(63),并在邻接的UVLED(63)之间设置有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分隔板(64)。而且,在记录透明墨时,使对喷射透明墨的喷墨头(5)的第二喷射区域(A2)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e~63h)熄灭。由此,能够进行具有光泽感的记录。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喷墨记录装置。在搭载于该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上搭载有彩色墨用记录头、透明墨用记录头以及紫外线照射装置,在彩色墨用记录头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紫外线照射装置,并且在透明墨用记录头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紫外线照射装置。而且,根据像质对位于彩色墨用记录头和透明墨用记录头中的先喷射墨水的记录头与后喷射墨水的记录头之间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光的照射量进行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9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通过滑架的一次移动(扫描)来进行透明墨的喷射和紫外线的照射,因此透明墨的墨滴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由此,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透明墨被平滑化(整平(leveling))之前进行固化,因此导致在通过固化产生的固化物的表面形成凹凸而无法得到足够的光泽感。
在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在专心研究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物的像质,结果发现根据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固化条件不同而打印物的像质产生差别,特别是在利用透明墨的记录中想要将图像的像质形成为亮光(gloss)的情况下,在墨滴着落到介质上之后不立即使透明墨固化而需要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透明墨固化。
但是,也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在墨滴着落到介质上之后使透明墨固化之前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该期间灰尘附着于墨滴的表面而致使亮光色调打印的像质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这样发现的内容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滑架,其在主扫描方向上能够往复移动;墨喷射单元,其被搭载在滑架上,沿副扫描方向形成有对记录介质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多个墨喷嘴;紫外线照射单元,其被搭载在滑架上,对记录介质照射紫外线;以及控制部,其对墨喷射单元和紫外线照射单元进行控制,其中,滑架或记录介质沿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该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吸引记录介质侧的空气的空气吸引单元、或者向记录介质侧吹出气体的送风单元,墨喷嘴设置有多个能够记录多个条带的通过区域(passaera),紫外线照射单元具有与多个条带分别对应地照射紫外线的多个光源,控制部针对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各通过区域控制光源的点亮和熄灭。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由于紫外线照射单元的光源与多个条带分别对应地进行设置,因此能够针对各条带控制是否照射紫外线。因此,通过使对喷射墨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从该通过区域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不立即固化而是被平滑化。由此,能够进行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另一方面,通过使对喷射墨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从该通过区域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固化,因此能够形成亚光像质的图像。
并且,通过使空气吸引单元或送风单元进行动作,能够防止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墨滴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使该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固化之前的期间灰尘附着于墨滴的表面而导致打印的像质下降。其结果,能够高质地保持打印的像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空气吸引单元被配设在滑架的扫描方向前端或后端。
由此,能够在扫描方向上扫描滑架来去除灰尘。
另外,优选的是,送风单元被配设在滑架的扫描方向前端或后端,向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吹出气体。
由此,通过向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吹出气体,喷射出的气体不会直接接触喷射并着落之前的墨滴,因此能够抑制墨滴的所谓的飞行偏斜。
或者,也可以设为送风单元被配设在滑架的扫描方向前端,向扫描方向前方吹出气体。
由此,能够向扫描方向前方吹出气体,来去除灰尘。
而且,优选的是,在从多个通过区域中的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通过区域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来记录条带时,使向该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并且使从多个通过区域中的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通过区域不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而使对通过该通过区域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并使滑架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记录之后立即使光源熄灭,能够使紫外线固化型墨水整平,并且,不是在利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打印了所有的打印区域之后使其固化,而是以一次扫描左右的时间滞后(timelag)进行记录和固化,因此相比于在记录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后通过其它的工序使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固化相比,由于会形成适当的浸润扩散,因此不容易引起渗出或从打印范围溢出,并且由于能够不会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固化,因此能够将灰尘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并且,优选的是,将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作为下层,将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作为上层,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和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情况下,控制部使对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使对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由此,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从通过区域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固化,因此墨水不会渗出,从而能够形成鲜明的彩色图像。另一方面,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从通过区域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不会立即固化而是被平滑化,因此能够使形成在下层的图像等具有足够的光泽感。
而且,优选的是,控制部使配置在滑架或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通过区域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使对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使对配置在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由此,当使滑架或记录介质沿一个方向移动并且进行扫描时,从通过区域喷射出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墨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不会立即固化而是平滑化,在下一次及以后的扫描中被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由此,不改变滑架或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就能够使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在充分平滑化的状态下固化,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具有光泽感的记录。因此,例如也能够在第一层利用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形成图像,在第二层利用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对该图像进行涂敷来使其具有光泽性,并且还能够在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上,作为第一层而利用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对该图像进行涂敷来使其具有光泽性。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紫外线照射单元的多个光源与各通过区域所在的多个条带对应,控制部使对配置在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并且使点亮的光源中的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光源的光量小于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光源的光量。由此,能够减少对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照射的紫外线的初始光量且能够使对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照射的紫外线的光量在各扫描中逐渐增强,因此能够防止使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急剧固化而产生条纹且能够使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可靠地固化。并且,由于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固化速度变慢,因此在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下层记录有其它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与该下层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之间的粘合性。
而且,也可以设为,控制部使配置在滑架或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通过区域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并且使对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使配置在滑架或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通过区域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并且使对位于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且使对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在记录于记录介质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层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由此,首先将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记录在记录介质上,该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因此在保持墨滴的颗粒感的状态下固化。然后,在固化后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层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具有透光性的该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即使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也不会立即被照射紫外线,因此不会固化而是逐渐地浸润扩散而厚度变小,从而表面的凹凸被平滑化。由此,能够确保所记录的图像的可视性并且使图像具有足够的光泽感。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控制部使滑架或记录介质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并使配置在副扫描方向前侧的通过区域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并且使对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使滑架或记录介质沿副扫描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使配置在副扫描方向后侧的通过区域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并且使对位于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且使对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来在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层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这样,通过从配置在副扫描方向前侧的通过区域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从配置在副扫描方向后侧的通过区域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来在滑架或记录介质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时,将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在滑架或记录介质沿副扫描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时,在记录于记录介质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层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这样,通过滑架或记录介质的一次的往复,能够进行图像的形成和光泽感的赋予,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具有光泽感的图像的记录。
另外,也可以设为,控制部使配置在滑架或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通过区域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使配置在滑架或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通过区域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使对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和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并且在该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层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使配置在滑架或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通过区域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并且使对位于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且使对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该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在记录于记录介质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层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据此,在记录介质上,首先通过将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来形成图像,在该图像的上层叠加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接着,在具有透光性的该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层进一步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该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具有透光性并且墨滴在着落之后立即固化,因此在保持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可视性的同时增加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厚度。而且,在具有透光性的该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层进一步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但是该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即使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也不立即被照射紫外线,因此不会固化而是逐渐地浸润扩散而厚度变小,从而表面的凹凸平滑化。由此,能够确保所记录的图像的可视性且能够增加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厚度,并且能够赋予足够的光泽感。
另外,优选的是,控制部使对喷射记录在下层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使对喷射记录在上层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由此,由于记录在下层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固化成颗粒状,因此记录在上层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在渗入到下层的固化成颗粒状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之间的同时与邻接的墨滴相互结合,因此加快了均衡化。由此,能够进行具有更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
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方法是使用上述任一个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使对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熄灭,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使对配置在与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相比更靠滑架或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从而在下一次及以后的扫描时使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固化;以及在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之前、正在喷射的状态、或喷射之后,通过使空气吸引单元进行动作来吸引记录介质侧的空气或者通过使送风单元进行动作来向记录介质侧吹出气体。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方法,从通过区域喷射出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墨滴在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不会立即固化而是平滑化,在下一次及以后的扫描中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由此,能够进行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并且,由于不需要改变滑架或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具有光泽感的记录。
并且,通过使空气吸引单元或送风单元进行动作,能够防止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墨滴着落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使该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固化之前的期间灰尘附着于墨滴的表面而导致打印的像质下降。其结果,能够高质地保持打印的像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使对与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邻接地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光源点亮来对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照射紫外线,并且使从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光源照射的紫外线的光量小于从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光源照射的紫外线的光量。由此,能够减少对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照射的紫外线的初始光量且在各扫描中逐步地增强对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照射的紫外线的光量,因此能够防止使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急剧地固化而产生条纹,并且能够使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可靠地固化。并且,由于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固化速度变慢,因此在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下层记录有其它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与该下层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之间的粘合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行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滑架的放大图。
图3是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底面立体图。
图4是拆下分隔板后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底面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V-V线截面图。
图6是图2所示的VI-VI线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所有的UVLED之间安装有分隔板时的紫外线的照射方向的图。
图8是将等间隔地安装了三片分隔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紫外线照射装置与喷墨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亚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亚光像质模式下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3A和图13B是表示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的概念图。
图14A和图14B是表示UVLED的点亮控制例的图。
图15A~图15C是表示着落到介质上的墨滴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的概念图。
图18是表示凸版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9A~图19C是表示凸版像质模式下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的概念图。
图20是表示安装有7片分隔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图。
图21是分隔板能够从主体进出凹部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副扫描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亮光像质模式的图像记录工序中的UVLED的点亮控制例的图。
图23A和图23B是表示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其它结构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灰尘去除单元的例子的概要图。
图25A和图25B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灰尘去除单元的另一例的概要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灰尘去除单元的另一例的概要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灰尘去除单元的另一例的概要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灰尘去除单元的另一例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是利用紫外线固化型墨水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是通过以多遍完成一个条带的图像的多遍打印来记录图像的打印机。此外,对所有图中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图,图2是图1所示的滑架的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平台2,其载置作为记录介质的介质M;Y杆3,其配置在平台2的上方,能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滑架4,其搭载于Y杆3,能够沿与副扫描方向F正交的主扫描方向S移动;多个喷墨头5(5a~5f),该多个喷墨头5搭载于滑架4,用于喷射墨滴;一对紫外线照射装置6(6a和6b),该一对紫外线照射装置6搭载于滑架4,配置在喷墨头5的主扫描方向S的前方(图1中左侧)和后方(图1中右侧);以及控制部7,其对喷墨记录装置1进行整体控制。还考虑设为具备灰尘去除单元(详细内容稍后记述)的结构。此外,主扫描方向S是使滑架4往复来在介质M上记录图像的条带的方向,副扫描方向F是使Y杆3相对于介质M相对地移动来使向介质M记录的条带的位置偏移的方向。而且,该喷墨记录装置1在控制部7的控制下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每次输送规定的通过宽度并且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往复移动时,通过从喷墨头5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并且从紫外线照射装置6照射紫外线,来在介质上记录图像。此外,主扫描方向S的前方是滑架4朝向主扫描方向S移动的方向(图1中左侧),主扫描方向S的后方是滑架4朝向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移动的方向(图1中右侧)。另外,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是Y杆3朝向副扫描方向F移动的方向(图1中上侧),副扫描方向F的后方是Y杆3朝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的方向(图1中下侧)。
Y杆3相对于平台2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滑架4。Y杆3例如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载置在沿副扫描方向F延伸的导轨(未图示)上,通过驱动马达等驱动机构(未图示)被进行驱动,能够沿着导轨向副扫描方向F往复移动。此外,在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的去往移动时,副扫描方向F后侧为Y杆3的副扫描方向F的上游侧,副扫描方向F前侧为Y杆3的副扫描方向F的下游侧。另外,在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的返回移动时,副扫描方向F前侧为Y杆3的副扫描方向F的上游侧,副扫描方向F后侧为Y杆3的副扫描方向F的下游侧。
滑架4相对于平台2沿主扫描方向S输送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等。滑架4例如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沿主扫描方向S延伸的导轨9上,通过驱动马达等驱动机构(未图示)被进行驱动,能够沿着导轨9向主扫描方向S往复移动。此外,在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的去往移动时,主扫描方向S后侧为滑架4的主扫描方向S的上游侧,主扫描方向S前侧为滑架4的主扫描方向S的下游侧。另外,在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移动的返回移动时,主扫描方向S前侧为滑架4的主扫描方向S的上游侧,主扫描方向S后侧为滑架4的主扫描方向S的下游侧。
喷墨头5a~5f沿着主扫描方向S并列设置,从主扫描方向S前侧开始按照喷墨头5a、喷墨头5b、喷墨头5c、喷墨头5d、喷墨头5e以及喷墨头5f的顺序排列。此外,各喷墨头5被搭载于滑架4上,因此能够随着滑架4的扫描,一边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一边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在各喷墨头5中形成有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以墨滴的形式进行喷射的多个墨喷嘴8。该多个墨喷嘴8以沿副扫描方向F延伸的方式排列而构成了喷嘴列。从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前侧的喷墨头5a~5d的各墨喷嘴8喷射有色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下面也称为“彩色墨”),从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后侧的喷墨头5e和5f的各墨喷嘴8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下面也称为“透明墨”)。具体地说,从喷墨头5a的各墨喷嘴8喷射黑色(K)的彩色墨,从喷墨头5b的各墨喷嘴8喷射青色(C)的彩色墨,从喷墨头5c的各墨喷嘴8喷射品红色(M)的彩色墨,从喷墨头5d的各墨喷嘴8喷射黄色(Y)的彩色墨。另外,从喷墨头5e和5f的各墨喷嘴8喷射透明墨(CL)。
而且,仅从形成于喷墨头5a~5d的墨喷嘴8中的、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上的前半部分的第一喷射区域A1的墨喷嘴8喷射彩色墨,不从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上的后半部分的墨喷嘴8喷射彩色墨。另一方面,仅从形成于喷墨头5e和5f的墨喷嘴8中的、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上的后半部分的第二喷射区域A2的墨喷嘴8喷射透明墨,不从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上的前半部分的墨喷嘴8喷射透明墨。因此,当使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时,对载置于平台2的介质M,首先记录从喷墨头5a~5d的第一喷射区域A1喷射出的彩色墨的墨滴,之后将从喷墨头5e和5f的第二喷射区域A2喷射出的透明墨的墨滴记录在彩色墨的表面(上层)。
紫外线照射装置6a被配置在喷墨头5的主扫描方向S的前方,紫外线照射装置6b被配置在喷墨头5的主扫描方向S的后方。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是相同的结构,是对记录在介质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照射紫外线来使该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固化。因此,下面将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统一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6进行说明。此外,紫外线照射装置6搭载于滑架4,因此能够随着滑架4的扫描,一边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一边射出紫外线。
图3是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底面立体图,图4是拆下分隔板后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底面立体图。图5是图2所示的V-V线截面图,图6是图2所示的VI-VI线截面图。
如图2~图6所示,紫外线照射装置6具备:主体61;凹部62,其形成在与平台2相对的主体61的与介质M相对的一侧、即底面;多个UVLED63(紫外线发光二极管),该多个UVLED63配置在凹部62内;以及多个分隔板64,该多个分隔板64配置在凹部62内。
如图5所示,凹部62是将从UVLED63射出并沿主扫描方向S扩展的紫外线朝向平台2向铅直方向下方反射的结构,被实施了镜面处理。凹部62沿副扫描方向F形成细长的钵状。当具体地说明时,凹部62是底部小、开口侧大的四角锥台,形成为各内侧面以相对于铅直方向下方呈大约60°的角度扩展的伞状。因此,凹部62的主扫描方向S的截面为宽度窄的梯形(参照图5)、副扫描方向F的截面为宽度宽的梯形(参照图6)。
而且,在形成于凹部62的下端面的长方形的开口处从铅直方向下方嵌入具有紫外线透光性的透明的盖65(例如石英玻璃)。由此,能够封闭凹部62的开口且使从UVLED63射出的紫外线透过。
各UVLED63被配置在凹部62的中央底部的最凹陷的位置处,沿副扫描方向F等间隔地排列成一列。而且,在主扫描方向S上在与喷墨头5a~5d的第一喷射区域A1以及喷墨头5e和5f的第二喷射区域A2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配置有多个UVLED63。
另外,在通过喷墨记录装置1进行多遍打印的情况下,能够多次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和第二喷射区域A2喷射出的墨滴来分别记录多个条带。因此,第一喷射区域A1和第二喷射区域A2为通过区域(passaera)。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紫外线照射装置6中搭载八个UVLED63,在主扫描方向S上在与第一喷射区域A1和第二喷射区域A2对应的位置处各配置四个UVLED63。在此,在与第一喷射区域A1对应的位置处分别配置四个UVLED63是指能够通过四个UVLED63、即UVLED63a、63b、63c、63d使从第一喷射区域A1喷射并着落到介质M上的墨滴固化的配置关系,是指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并且从第一喷射区域A1喷射墨滴来记录条带的情况下,在能够对通过第一喷射区域A1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的位置处配置UVLED63a、63b、63c、63d。另外,在与第二喷射区域A2对应的位置处分别配置四个UVLED63是指能够通过四个UVLED63、即UVLED63e、63f、63g、63h使从第二喷射区域A2喷射并着落到介质M上的墨滴固化的配置关系,是指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喷射墨滴来记录条带的情况下,在能够对通过第二喷射区域A2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的位置处配置UVLED63e、63f、63g、63h。被配置在与第一喷射区域A1对应的位置处的UVLED63从副扫描方向F前侧起按照UVLED63a、UVLED63b、UVLED63c、UVLED63d的顺序排列,被配置在与第二喷射区域A2对应的位置处的UVLED63从副扫描方向F前侧起按照UVLED63e、UVLED63f、UVLED63g、UVLED63h的顺序排列。因此,在进行八遍的多遍打印的情况下,一个条带对应一个UVLED63,在进行四遍的多遍打印的情况下,一个条带对应两个UVLED63,在进行两遍的多遍打印的情况下,一个条带对应四个UVLED63。
此外,由于从各UVLED63照射出指向性高的紫外线,因此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了60°的方向的照度为铅直方向的照度的50%左右。
分隔板64控制紫外线向副扫描方向F的照射,形成为沿铅直方向竖立设置并沿主扫描方向S延伸的平板状。分隔板64形成为与凹部62的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截面大致相同尺寸的梯形,与凹部62的内侧面紧密接合而形成为从凹部62的底部起直到开口附近为止的形状。因此,通过将分隔板64安装于凹部62,形成将凹部62与分隔板64之间无缝地封闭而紫外线不会从凹部62与分隔板64之间泄漏的构造,从而作为遮蔽部发挥功能。此外,优选的是分隔板64在不会妨碍将盖65嵌入凹部62的开口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向凹部62的开口侧延伸,例如也可以设为在盖65已嵌入凹部62的开口时分隔板64刚好与盖65相抵接的尺寸。
该分隔板64被配置在邻接的UVLED63之间,被安装成相对于紫外线照射装置6能够单个地进行插拔。因此,在搭载了八个UVLED63的紫外线照射装置6中最多安装七片分隔板64(参照图3),也能够将所有的分隔板64都拆下(参照图4)。
图7是表示在所有的UVLED之间安装有分隔板时的紫外线的照射方向的图。如图7所示,当在所有的UVLED63之间安装分隔板64时,从各UVLED63射出的紫外线仅向铅直方向下方行进,阻止了其向副扫描方向F上前后邻接的UVLED63的铅直方向下方侵入。因此,对于介质M,仅从配置在铅直方向上方的UVLED63照射紫外线,不会从副扫描方向F上前后邻接配置的UVLED63照射紫外线。
控制部7对Y杆3、滑架4、喷墨头5、紫外线照射装置6等进行控制,来进行对载置于平台2的介质M记录图像等的打印控制。而且,控制部7通过对它们的控制来进行亚光、亮光、凸版的像质的记录。此外,将形成亚光的图像的模式称为亚光像质模式,将形成亮光的图像的模式称为亮光像质模式,将不形成图像而仅进行亮光的像质的记录的模式称为单层亮光像质模式,将形成凸版的图像的模式称为凸版像质模式。该控制部7例如以包括CPU、ROM、RAM的计算机为主体构成,通过将规定的计算机软件读入到CPU、RAM上并基于CPU的控制使其进行动作来实现上述的控制部7的各控制。
接着,针对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灰尘去除单元的情况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该灰尘去除单元是如下结构:通过从记录介质(在此是介质M)上去除灰尘、或者通过防止灰尘进入到介质M上,来在介质M上产生灰尘去除作用,防止灰尘附着于墨滴。下面,针对代表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4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吸引介质M侧的空气的空气吸引单元12时的例子作为灰尘去除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概要图。如该图24所示那样,空气吸引单元12被设置在滑架4上。例如,该空气吸引单元12优选为配设在滑架4的扫描方向(在此是主扫描方向S)的前端或后端的结构。设置在前端时的例子是空气吸引单元12(12a),设置在后端时的例子是空气吸引单元12(12b),但是为了便于说明,都在一张图中(图24中)进行了图示。
作为空气吸引单元12,能够采用风扇、泵等公知的吸引机构、减压机构。作为其作用,能够在从滑架4喷射透明墨的墨滴之前、正在喷射的状态、或喷射之后,通过使该空气吸引单元12进行动作,吸引介质M上的空气来吸引存在于该空气中的灰尘。因而,能够抑制被喷射到介质M上的透明墨的墨滴在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6固化之前附着灰尘。
图25A和图25B(图25A:顶视图、图25B:左侧视图)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向介质M侧吹出气体(例如空气)的送风单元14时的例子作为灰尘去除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概要图。如该图25A和图25B所示,送风单元14(14a和14b)被设置在滑架4上。例如,该送风单元14优选为配设在滑架4的扫描方向(在此是主扫描方向S)的前端或后端的结构。设置在前端时的例子是送风单元14(14a),设置在后端时的例子是送风单元14(14b),但是为了便于说明,都在一张图中(图25A中)进行了图示。
作为送风单元14,能够采用风扇等公知的送风机构。作为其作用,能够在从滑架4喷射透明墨的墨滴之前、正在喷射的状态、或喷射之后,通过使该送风单元14进行动作,来向介质M上吹出气体,去除存在于该介质M上的空气中的灰尘。因而,能够抑制喷射在介质M上的透明墨的墨滴在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6固化之前附着灰尘。
特别地,优选的是送风单元14设为如图25A和图25B所示那样向与扫描方向(在此是主扫描方向S)正交的方向吹出气体的结构。由此,通过向与主扫描方向S正交的方向吹出气体,喷射出的气体不直接接触喷射并着落之前的墨滴,因此能够抑制墨滴的飞行偏斜。
此外,作为变形例,如图26所示那样,也可以设为送风单元14(14c)配设在滑架4的扫描方向(在此是副扫描方向F)的前端的结构。由此,向副扫描方向F前方吹出气体,能够去除存在于介质M上的空气中的灰尘。
图27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向介质M侧吹出气体(例如空气)的送风单元16作为灰尘去除单元的第三实施例时的例子的概要图。如该图27所示,送风单元16设置在Y杆3上。
此外,送风单元16与上述送风单元14同样地能够采用风扇等公知的送风机构。作为其作用,在从滑架4喷射透明墨的墨滴之前、正在喷射的状态、或喷射之后,通过使该送风单元16进行动作,来向介质M上吹出气体,去除存在于该介质M上的空气中的灰尘。因而,能够抑制喷射在介质M上的透明墨的墨滴在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6固化之前附着灰尘。
此外,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设为送风单元16配设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Y杆3、滑架4以外的部位(例如平台2等)的结构(未图示)。
图28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吸引介质M侧的空气的空气吸引单元18作为灰尘去除单元的第四实施例时的例子的概要图。如该图28所示,空气吸引单元18设置在Y杆3上。
此外,空气吸引单元18与上述空气吸引单元12同样地能够采用风扇、泵等公知的吸引机构、减压机构。作为其作用,能够在从滑架4喷射透明墨的墨滴之前、正在喷射的状态、或喷射之后,通过使该空气吸引单元18进行动作,来吸引介质M上的空气,从而吸引存在于该空气中的灰尘。因而,能够抑制喷射到介质M上的透明墨的墨滴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6固化之前附着灰尘。
此外,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设为空气吸引单元18配设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Y杆3、滑架4以外的部位(例如平台2等)的结构(未图示)。
例如根据具备上述所例示的灰尘去除单元的结构,起到下面的效果。即,即使在透明墨的墨滴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使该透明墨固化之前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该规定时间的期间灰尘着落于墨滴的表面而导致亮光色调打印的像质下降。其结果,能够高质地保持亮光色调打印的像质,实现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
接着,针对使用喷墨记录装置1的打印方法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如图8所示那样设为在紫外线照射装置6中等间隔地安装三片分隔板64,并设为进行两遍利用彩色墨的图像记录且进行两遍利用透明墨的图像涂敷的四遍的多遍打印。因此,图2中的第一喷射区域A1和第二喷射区域A2各进行两个条带的记录。因此,如图9所示,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而将第一喷射区域A1中的副扫描方向F的前半部分设为“第一喷射区域A1-a”,将第一喷射区域A1中的副扫描方向F的后半部分设为“第一喷射区域A1-b”,将第二喷射区域A2中的副扫描方向F的前半部分设为“第二喷射区域A2-a”,将第二喷射区域A2中的副扫描方向F的后半部分设为“第二喷射区域A2-b”。
另外,凹部62被各分隔板64分割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是配置有UVLED63a和UVLED63b的区域B1、配置有UVLED63c和UVLED63d的区域B2、配置有UVLED63e和UVLED63f的区域B3以及配置有UVLED63g和UVLED63h的区域B4。因此,如图9所示,区域B1对应第一喷射区域A1-a的一个条带,区域B2对应第一喷射区域A1-b的一个条带,区域B3对应第二喷射区域A2-a的一个条带,区域B4对应第二喷射区域A2-b的一个条带。在此,区域B1对应第一喷射区域A1-a的一个条带是指能够通过两个UVLED、即UVLED63a和63b使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并着落到介质M上的墨滴固化的配置关系,区域B2对应第一喷射区域A1-b的一个条带是指能够通过两个UVLED、即UVLED63c和63d使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并着落到介质M上的墨滴固化的配置关系,区域B3对应第二喷射区域A2-a的一个条带是指能够通过两个UVLED、即UVLED63e和63f使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并着落到介质M上的墨滴固化的配置关系,区域B4对应第二喷射区域A2-b的一个条带是指能够通过两个UVLED、即UVLED63g和63h使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并着落到介质M上的墨滴固化的配置关系。因此,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并且从第一喷射区域A1喷射墨滴来记录条带的情况下,在能够对通过第一喷射区域A1-a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的位置配置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在能够对通过第一喷射区域A1-b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的位置配置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在能够对通过第二喷射区域A2-a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的位置配置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在能够对通过第二喷射区域A2-b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的位置配置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
此外,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部7的控制来进行在下面说明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打印动作。即,在控制部7中,由CPU等构成的处理部(未图示)按照记录在ROM等存储装置中的程序,通过对Y杆3、滑架4、喷墨头5、紫外线照射装置6等进行整体控制来进行下面的处理。
[亚光像质模式]
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亚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图10是表示亚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亚光像质模式下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的概念图。在图11中,粗箭头表示Y杆3在副扫描方向F上的移动方向。即,在图11中示出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的情形。此外,在亚光像质模式中设为仅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不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在亚光像质模式中,首先将介质M载置在平台2上,将Y杆3设置在介质M的记录区域中的副扫描方向F的后端部(打印开始位置)。
如图11所示,在第一次扫描中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步骤S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通过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该彩色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3)。在此,在亚光像质模式下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且将打印数据分割为多个条带进行记录。而且,针对各个条带,在开始的两次扫描中利用彩色墨进行两遍记录,在之后的两次扫描中利用透明墨进行两遍记录,因此通过四次扫描完成针对各条带的记录。因此,在步骤S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是在第四次扫描以后,在亚光像质模式下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的规定次数是打印数据的分割数+三次。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第一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4)后返回到步骤S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第二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并且,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在第一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一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该彩色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该条带的利用彩色墨的图像记录完成。另外,在该第二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第二次扫描(步骤S3:“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4)后返回到步骤S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第三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和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步骤S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在第二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二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三遍记录,该透明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利用透明墨对图像实施第一层涂敷。另外,在该第三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第三次扫描(步骤S3:“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4)后返回到步骤S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第四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和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点亮(步骤S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三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四遍记录,该透明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利用透明墨对图像实施第二层涂敷,该条带的所有记录(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喷射以及紫外线照射下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固化)结束。另外,在该第四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与第三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三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第四次扫描,因此接下来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3)。
然后,在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4)后返回到步骤S1。这样,滑架4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然后,重复上述步骤S1~步骤S3直到步骤S3中判断为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为止。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3:“是”),结束亚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
由此,在被记录到介质M上的图像的上层记录有表面凹凸的透明墨,因此能够确保图像的可视性且能够将该图像处理成亚光。
[亮光像质模式]
参照图12、图13A以及图13B说明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图12是表示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3A和图13B是表示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的概念图。在图13A和图13B中,粗箭头示出了Y杆3在副扫描方向F上的移动方向。即,图13A示出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的情形,图13B示出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的情形。此外,在亮光像质模式下设为仅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不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如图12、图13A以及图13B所示,在亮光像质模式下,首先,在步骤S11~步骤S14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来利用彩色墨进行图像的记录,接着,在步骤S15~步骤S18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依次输送来利用透明墨进行图像的涂敷。即,在亮光像质模式下,在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Y杆3的去路中利用彩色墨进行图像的记录,在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Y杆3的回路中利用透明墨进行图像的涂敷。因此,将步骤S11~步骤S14称为图像记录工序α1,图13A示出该图像记录工序α1中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另外,将步骤S15~步骤S18称为涂敷工序α2,图13B示出该涂敷工序α2中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
下面,具体地说明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
首先,将介质M载置在平台2上,将Y杆3设置在介质M的记录区域中的副扫描方向F的后端部(打印开始位置),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且进行图像记录工序α1。
如图13A所示,在图像记录工序α1的第一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步骤S1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1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该彩色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13)。在此,在图像记录工序α1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且将打印数据分割为多个条带进行记录。而且,针对各条带,在开始的两次扫描中进行利用彩色墨的两遍记录和紫外线的照射,并且在之后的两次扫描也进行紫外线的照射,因此通过四次扫描(四遍)完成针对各条带的记录。因此,在步骤S1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是在第四次扫描以后,在图像记录工序α1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的规定次数是打印数据的分割数+三次。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图像记录工序α1的第一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1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14)后返回到步骤S1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图像记录工序α1的第二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并且,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1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1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一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该彩色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该条带的利用彩色墨进行的所有记录(彩色墨的喷射以及紫外线照射下的彩色墨的固化)结束。另外,在该第二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图像记录工序α1的第二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1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14)后返回到步骤S1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图像记录工序α1的第三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和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步骤S1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以及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步骤S12)。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二遍记录的条带,作为第三遍而从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照射紫外线,使记录到该条带的彩色墨进一步固化。另外,在该第三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图像记录工序α1的第三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m(步骤S1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14)后返回到步骤S1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图像记录工序α1的第四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和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使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点亮(步骤S1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以及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点亮(步骤S12)。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被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照射了紫外线的条带,作为第四遍而从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照射紫外线,使记录到该条带的彩色墨进一步固化。另外,在该第四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与第三次扫描同样地从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e和63f对进行了第二遍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图像记录工序α1的第四次扫描,因此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13)。
然后,在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1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14)后返回到步骤S11。这样,滑架4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然后,重复上述步骤S11~步骤S13直到在步骤S1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为止。
在此,针对在将最终扫描设为第m次扫描的情况下通过图像记录工序α1来记录最终条带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最终扫描前第二次扫描的第(m-2)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停止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彩色墨、使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使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点亮(步骤S1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1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以及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点亮(步骤S12)。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一遍记录的最终条带,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另外,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二遍记录的条带,从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照射紫外线,针对被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照射了紫外线的条带,从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照射紫外线。
在最终扫描前一次扫描的第(m-1)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停止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和A1-b喷射彩色墨,使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点亮(步骤S1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点亮(步骤S12)。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二遍记录的最终条带,从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照射紫外线。另外,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被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照射了紫外线的条带,从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照射紫外线。
在作为最终扫描的第m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停止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和A1-b喷射彩色墨,使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熄灭,仅使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点亮(步骤S1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仅使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点亮(步骤S12)。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被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照射了紫外线的最终条带,从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照射紫外线。
由此,在第二喷射区域A2-b配置在最终条带的轧制线上的状态下,图像记录工序α1结束。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13:“是”),接着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依次输送并且进行涂敷工序α2。
如图13B所示,在涂敷工序α2的第一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步骤S15)。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针对在步骤S15中记录了透明墨的条带配置的UVLED63g和63h熄灭(步骤S16)。此时,第二喷射区域A2-b配置在图像记录工序α1中的最终条带的轧制线上。因此,针对图像记录工序α1的最终条带、即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的最前方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五遍记录。此时,由于对记录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因此着落于介质M上的第五遍透明墨不会固化而是逐渐浸润扩散而厚度变小,从而表面的凹凸平滑化。此外,在第一次扫描中,可以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d都点亮,也可以使它们都熄灭。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17)。在此,在涂敷工序α2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依次输送并且将打印数据分割为多个条带进行记录。而且,针对各条带,在开始的两次扫描中利用透明墨进行两遍记录,在之后的两次扫描中向记录到各条带的透明墨照射紫外线,因此通过四次扫描(四遍)完成针对各条带的记录。因此,在步骤S17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是在第四次扫描以后,在涂敷工序α2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的规定次数是打印数据的分割数+三次。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涂敷工序α2的第一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17:“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18)后返回到步骤S15。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涂敷工序α2的第二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熄灭(步骤S15)。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针对在步骤S15中记录了透明墨的条带配置的UVLED63e~63h熄灭(步骤S16)。这样,针对在第一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五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六遍记录。此时,由于对记录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熄灭,因此着落到介质M上的第六遍透明墨不会固化而是与第五遍透明墨一起逐渐浸润扩散而厚度变小,从而表面的凹凸平滑化。另外,在该第二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五遍记录。此外,在第二次扫描中,可以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都点亮,也可以使它们都熄灭。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涂敷工序α2的第二次扫描(步骤S17:“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18)后返回到步骤S15。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涂敷工序α2的第三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和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熄灭,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15)。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16)。此外,点亮的UVLED63c和63d可以是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也可以是某一方。这样,针对在作为前一扫描的第二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六遍记录的条带,作为第七遍而从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照射紫外线,在使第五遍和第六遍的透明墨充分平滑化的状态下使其开始固化。另外,在该第三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五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六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涂敷工序α2的第三次扫描(步骤S17:“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18)后返回到步骤S15。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涂敷工序α2的第四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和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熄灭,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步骤S15)。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步骤S16)。此外,点亮的UVLED63a~63d可以是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也可以是某一方。这样,针对在作为前一扫描的第三次扫描中被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照射了紫外线的条带,作为第八遍而从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照射紫外线,充分地促进透明墨的固化。另外,在该第四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五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六遍记录,与第三次扫描同样地对在前一扫描中进行了第六遍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
这样,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涂敷工序α2的第四次扫描,因此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17)。
然后,在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17:“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18)后返回到步骤S15。这样,滑架4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然后,重复上述步骤S15~步骤S17直到在步骤S17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为止。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17:“是”),结束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
由此,在记录到介质M上的图像的上层记录平滑化后的透明墨,因此能够确保图像的可视性且使该图像具有光泽感。
另外,优选的是在步骤S15和S16中使从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UVLED63c和63d)射出的光量小于从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UVLED63a和63b)射出的光量。能够通过对各UVLED63单独地进行点亮控制来实现这种紫外线的光量控制。例如图14A所示那样通过降低对UVLED63c和63d通电的电流等降低UVLED63c和63d的光量自身,能够实现这种紫外线的光量控制,另外,如图14B所示那样通过使UVLED63c与UVLED63a和63b同样地进行点亮并使UVLED63d熄灭,也能够实现这种紫外线的光量控制。此外,在是固化性非常好的墨的情况下,也可以仅使UVLED63a和63b点亮。
这样,通过进行UVLED63的点亮控制,能够减少对透明墨照射的紫外线的初始光量且逐步地增强对透明墨照射的紫外线的光量,因此能够防止使透明墨急剧地固化而产生条纹,且能够使透明墨可靠地固化。另外,由于直接叠加到彩色墨上的透明墨的固化速度变慢,因此能够提高彩色墨与透明墨之间的粘合性。
在此,参照图15A~图15C说明透明墨的固化状态。图15A~图15C是表示着落到介质上的墨滴的状态的图。如上所述,在图像记录工序α1中,彩色墨的墨滴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固化,因此如图15A所示那样彩色墨Ink1固化成颗粒状。之后,在涂敷工序α2中,透明墨的墨滴即使着落到介质M上也不会立即固化,因此如图15B和图15C所示那样透明墨Ink2渗入到固化成颗粒状的彩色墨Ink1之间并且与邻接的墨滴相互结合、浸润扩散,通过这样厚度变小,表面的凹凸平滑化。此外,如果下层的彩色墨为平面状,则上层的透明墨的移动不会被激活,因此透明墨平滑化的速度变慢,通过这样使下层的彩色墨固化成颗粒状来激活上层的透明墨的活动,因此能够加快透明墨平滑化的速度。而且,透明墨Ink2在被充分地平滑化之后固化,因此能够得到亮光像质的图像。
并且,优选的是,在步骤S15和S16中利用上述灰尘去除单元实施灰尘去除工序(在前面记述了灰尘去除单元和灰尘去除作用)。由此,能够防止在向介质M喷射出透明墨之后向该透明墨照射紫外线并使其固化之前的期间灰尘附着于透明墨的墨滴的表面。即,能够防止亮光色调打印的像质下降,因此能够实现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高质的亮光像质。
[单层亮光像质模式]
参照图16和图17说明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图16是表示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7是表示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的概念图。在图17中,粗箭头示出了Y杆3在副扫描方向F上的移动方向。即,图17示出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的情形。此外,在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中设为仅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不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中,为了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来仅进行亮光的像质的记录,首先将形成有图像的介质M载置在平台2上,将Y杆3设置在介质M的记录区域中的副扫描方向F的前端部(打印开始位置)。
如图17所示,在单层亮光像质模式的第一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步骤S2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针对在步骤S21中记录了透明墨的条带配置的UVLED63g和63h熄灭(步骤S22)。这样,针对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的最前方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一遍记录。此时,由于对记录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因此着落到介质M上的第一遍透明墨不固化而是逐渐地浸润扩散而厚度变小,从而表面的凹凸平滑化。此外,在第一次扫描中,可以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d都点亮,也可以使它们都熄灭。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23)。在此,在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依次输送并且将打印数据分割为多个条带进行记录。而且,针对各条带,在开始的两次扫描中利用透明墨进行两遍记录,在之后的两次扫描中向记录到各条带的透明墨照射紫外线,因此通过四次扫描(四遍)完成针对各条带的记录。因此,在步骤S2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是在第四次扫描以后,在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的规定次数是打印数据的分割数+三次。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单层亮光像质模式的第一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2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24)后返回到步骤S2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单层亮光像质模式的第二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熄灭(步骤S2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针对在步骤S21中记录了透明墨的条带配置的UVLED63e~63h熄灭(步骤S22)。这样,针对在第一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一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二遍记录。此时,由于对记录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熄灭,因此着落到介质M上的第二遍透明墨不固化而是与第一遍透明墨一起逐渐浸润扩散而厚度变小,从而表面的凹凸平滑化。另外,在该第二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一遍记录。此外,在第二次扫描中,可以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点亮,也可以将其熄灭。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单层亮光像质模式的第二次扫描(步骤S23:“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24)后返回到步骤S2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单层亮光像质模式的第三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和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熄灭,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2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22)。此外,点亮的UVLED63c和63d可以是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也可以是某一方。这样,针对在作为前一扫描的第二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二遍记录的条带,作为第三遍而从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照射紫外线,使第一遍和第二遍的透明墨在充分平滑化的状态下开始固化。另外,在该第三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一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二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单层亮光像质模式的第三次扫描(步骤S23:“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24)后返回到步骤S2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单层亮光像质模式的第四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和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熄灭,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步骤S2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步骤S22)。此外,点亮的UVLED63a~63d可以是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也可以是某一方。这样,针对在作为前一扫描的第三次扫描中被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照射了紫外线的条带,作为第四遍而从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照射紫外线,充分地促进透明墨固化。另外,在该第四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一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二遍记录,与第三次扫描同样地对在前一扫描中进行了第二遍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
这样,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的扫描是单层亮光像质模式的第四次扫描,因此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23)。
然后,在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2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24)后返回到步骤S21。这样,滑架4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然后,重复上述步骤S21~步骤S23直到在步骤S2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为止。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23:“是”),结束单层亮光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
由此,在形成有图像的介质M上记录平滑化后的透明墨,因此能够确保形成在介质M上的图像的可视性且能够使该图像具有光泽感。
另外,优选的是,在步骤S21和S22中,利用上述灰尘去除单元实施灰尘去除工序(在前面记述了灰尘去除单元和灰尘去除作用)。由此,能够防止在向介质M喷射出透明墨之后对该透明墨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之前的期间灰尘附着于透明墨的墨滴的表面。即,能够防止亮光色调打印的像质下降,因此能够实现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高质的亮光像质。
[凸版像质模式]
参照图18以及图19A~图19C说明凸版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图18是表示凸版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9A~图19C是表示凸版像质模式下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的示意图。在图19A~图19C中,粗箭头示出了Y杆3在副扫描方向F上的移动方向。即,图19A示出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的情形,图19B示出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的情形,图19C示出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的情形。此外,在凸版像质模式下设为仅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不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如图18以及图19A~图19C所示,在凸版像质模式下,首先在步骤S31~步骤S34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利用彩色墨进行图像的记录以及利用透明墨进行图像的涂敷,接着,在步骤S35~步骤S40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利用透明墨进行堆积,接着,在步骤S41~步骤S44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依次输送并利用透明墨进行亮光处理。因此,将步骤S31~步骤S34称为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在图19A中示出该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中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另外,将步骤S35~步骤S40称为凸版工序β2,在图19B中示出该凸版工序β2中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另外,将步骤S41~步骤S44称为亮光处理工序,在图19C中示出该亮光处理工序β3中的滑架的动作方式例。
下面,具体地说明凸版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方法。
首先,将介质M载置在平台2上,将Y杆3设置在介质M的记录区域中的副扫描方向F的后端部(打印开始位置),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且进行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
如图19A所示,在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的第一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步骤S3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3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3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该彩色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33)。在此,在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且将打印数据分割为多个条带进行记录。而且,针对各条带,在开始的两次扫描中利用彩色墨进行两遍记录,在之后的两次扫描中利用透明墨进行两遍记录,因此通过总共四次扫描完成针对各条带的记录。因此,在步骤S3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是在第四次扫描以后,在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的规定次数是打印数据的分割数+三次。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的第一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3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34)后返回到步骤S3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的第二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并且,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3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3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3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在第一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一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该彩色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该条带的利用彩色墨进行的所有记录(彩色墨的喷射以及紫外线照射下的彩色墨的固化)结束。另外,在该第二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的第二次扫描(步骤S33:“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34)后返回到步骤S3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的第三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和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步骤S3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3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3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在第二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了第二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三遍记录,该透明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利用透明墨对图像实施第一层涂敷。另外,在该第三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的第三次扫描(步骤S33:“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34)后返回到步骤S3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的第四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和A1-b喷射彩色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点亮(步骤S3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31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32)。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三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四遍记录,在该透明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利用透明墨对图像实施第二层涂敷。另外,在该第四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a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一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一喷射区域A1-b喷射出的彩色墨进行第二遍记录,与第三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三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的第四次扫描,因此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33)。
然后,在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3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34)后返回到步骤S31。这样,滑架4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然后,重复上述步骤S31~步骤S33直到在步骤S3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为止。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33:“是”),在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并返回到初始的位置(作为打印开始位置的步骤S31的位置)之后(步骤S35),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且进行凸版工序β2。
如图19B所示,在凸版工序β2的第一次扫描中,不进行墨的喷射和紫外线的照射而是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和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步骤S36、步骤S37)。这样,针对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的最后方的条带,作为第五遍而进行空打。在此,空打是指不进行墨的喷射和紫外线的照射而使滑架4进行往复移动。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38)。在此,在凸版工序β2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依次输送并且将打印数据分割为多个条带进行记录。而且,在开始的两次扫描中进行两遍空打,在之后的两次扫描中利用透明墨进行两遍记录,因此通过四次扫描(四遍)完成针对各条带的记录。因此,在步骤S38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是在第四次扫描以后,在凸版工序β2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的规定次数是打印数据的分割数+三次。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凸版工序β2的第一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38:“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39)后返回到步骤S36。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凸版工序β2的第二次扫描中,不进行墨的喷射和紫外线的照射而是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和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步骤S36、步骤S37)。由此,针对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的最后方的条带,作为第六遍而进行空打,针对在副扫描方向F上与该条带前方邻接的条带,作为第五遍而进行空打。
当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凸版工序β2的第二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38:“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39)后返回到步骤S36。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凸版工序β2的第三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步骤S35)。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35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36)。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的最后方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七遍记录,该透明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对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中形成的图像堆积一层的厚度。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凸版工序β2的第三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38:“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39)后返回到步骤S36。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
在凸版工序β2的第四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点亮,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点亮(步骤S35)。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对在步骤S35中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步骤S36)。此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可以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的UVLED63都点亮,也可以使某一方的UVLED63点亮。这样,针对在前一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七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八遍记录,该透明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成颗粒状。由此,对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中形成的图像堆积两层的厚度。另外,在该第四次扫描中,与第三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七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凸版工序β2的第四次扫描,因此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38)。
然后,在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38:“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39)后返回到步骤S36。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前方行进。然后,重复上述步骤S36~步骤S38直到在步骤S38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为止。
在此,说明在将最终扫描设为第m次扫描的情况下通过图像记录工序α1记录最终条带的方法。
在作为最终扫描的第m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停止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熄灭,仅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并且仅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点亮(步骤S36)。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仅使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点亮(步骤S37)。这样,针对在前次的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记录的最终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八遍记录,并且被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照射紫外线。
由此,在将第二喷射区域A2-b配置在最终条带的轧制线上的状态下,凸版工序β2中的一次的图像记录工序α1结束。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输送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38:“是”),接着判断是否进行了规定次数的凸版工序β2(步骤S40)。在此,为了将透明墨堆积到规定厚度而要重复进行需要的次数的凸版工序β2。而且,重复进行凸版工序β2的规定次数是利用规定的设定值、在打印数据中指定的值等来确定的。因此,在步骤S40中,在本次的凸版工序β2的次数没有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没有进行规定次数,在本次的凸版工序β2的次数达到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进行了规定次数。
然后,在判断为没有进行规定次数的凸版工序β2的情况下(步骤S40:“否”),返回到步骤S35,再次重复上述步骤S35~步骤S40。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进行了规定次数的凸版工序β2的情况下(步骤S40:“是”),接着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依次输送并且进行亮光处理工序β3。
如图19C所示,在亮光处理工序β3的第一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步骤S4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针对在步骤S41中记录了透明墨的条带配置的UVLED63g和63h熄灭(步骤S42)。此时,第二喷射区域A2-b配置在凸版工序β2的最终条带的轧制线上。因此,当将凸版像质模式下的总遍数设为n时,针对凸版工序β2的最终条带、即配置在副扫描方向F的最前方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n-3)遍记录。此时,由于对记录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因此着落到介质M上的第(n-3)遍的透明墨不固化而是逐渐浸润扩散而厚度变小,从而表面的凹凸平滑化。此外,在第一次扫描中,可以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也可以将其熄灭。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43)。在此,在亮光处理工序β3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依次输送并且将打印数据分割为多个条带进行记录。而且,针对各条带,在开始的两次扫描中利用透明墨进行两遍记录,在之后的两次扫描中向记录到各条带的透明墨照射紫外线,因此通过四次扫描(四遍)完成针对各条带的记录。因此,在步骤S4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是在第四次扫描以后,在亮光处理工序β3中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的规定次数是打印数据的分割数+三次。
而且,由于本次扫描是亮光处理工序β3的第一次扫描,因此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规定次数(步骤S4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44)后返回到步骤S4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亮光处理工序β3的第二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4的UVLED63g和63h熄灭,并且,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熄灭(步骤S4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针对在步骤S41中记录了透明墨的条带配置的UVLED63e~63h熄灭(步骤S42)。这样,针对在第一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n-3)遍记录的条带,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n-2)遍记录。此时,由于对记录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配置在区域B3的UVLED63e和63f熄灭,因此着落到介质M上的第(n-2)遍透明墨不固化而是与第(n-3)遍透明墨一起逐渐浸润扩散而厚度变小,从而表面的凹凸平滑化。另外,在该第二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n-3)遍记录。此外,在第二次扫描中,可以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也可以将其熄灭。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亮光处理工序β3的第二次扫描(步骤S43:“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44)后返回到步骤S4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亮光处理工序β3的第三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和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熄灭,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4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步骤S42)。此外,点亮的UVLED63c和63d可以是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也可以是某一方。这样,针对在作为前一扫描的第二次扫描中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了第(n-2)遍记录的条带,作为第(n-1)遍而从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照射紫外线,使第(n-3)遍和第(n-2)遍的透明墨在充分平滑化的状态下开始固化。另外,在该第三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n-3)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n-2)遍记录。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扫描是亮光处理工序β3的第三次扫描(步骤S43:“否”),因此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44)后返回到步骤S41。这样,搭载于Y杆3的滑架4也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
在亮光处理工序β3的第四次扫描中,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进行去往移动时,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和A2-b喷射透明墨的墨滴并且使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配置在区域B3和B4的UVLED63e~63h熄灭,使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点亮,并且使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点亮(步骤S41)。另外,在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S的反方向进行返回移动时,使配置在区域B1和B2的UVLED63a~63d点亮(步骤S42)。
此外,点亮的UVLED63a~63d可以是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双方,也可以是某一方。这样,针对在作为前一扫描的第三次扫描中被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c和63d照射了紫外线的条带,作为最后一遍的第n遍而从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63a和63b照射紫外线,充分地促进透明墨固化。另外,在该第四次扫描中,与第一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b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n-3)遍记录,与第二次扫描同样地利用从第二喷射区域A2-a喷射出的透明墨进行第(n-2)遍记录,与第三次扫描同样地对在前一扫描中进行了第(n-2)遍记录的条带照射紫外线。
当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S的往复移动结束时,由于本次的扫描是亮光处理工序β3的第四次扫描,因此接着判断是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步骤S43)。
然后,在判断为没有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43:“否”),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一个条带的量(通过宽度)(步骤S44)后返回到步骤S41。这样,滑架4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一个条带的量,因此喷墨头5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与下一个轧制线相对应,向介质记录的记录位置向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行进。然后,重复上述步骤S41~步骤S43直到在步骤S43中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为止。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将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输送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43:“是”),结束凸版像质模式下的打印处理。
由此,在记录到介质M上的图像的上层层叠具有厚度的透明墨的凸版层,并且在其上层记录平滑化的透明墨,因此能够确保图像的可视性且使透明墨具有厚度,并且能够使该图像具有光泽感。
此外,优选的是,在步骤S41和S42中,与亮光像质模式的步骤S15和S16同样地使从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UVLED63c和63d)射出的光量小于从配置在区域B1的UVLED(UVLED63a和63b)射出的光量。另外,与亮光像质模式同样地,通过在亮光处理工序β3之前的凸版工序β2中使下层的透明墨固化为颗粒状,能够激活上层透明墨的活动,加快透明墨平滑化的速度
并且,优选的是,在步骤S41和S42中,与亮光像质模式的步骤S15和S16同样地利用上述灰尘去除单元实施灰尘去除工序(在前面记述了灰尘去除单元和灰尘去除作用)。由此,能够防止在向介质M喷射出透明墨之后向该透明墨照射紫外线并使其固化之前的期间灰尘附着于透明墨的墨滴的表面。即,能够防止亮光色调打印的像质下降,因此能够实现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高质的亮光像质。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将多个UVLED63与各条带相对应地进行设置,因此能够针对各条带控制是否照射紫外线。因此,通过使对喷射墨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熄灭,从该通过区域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不会立即固化而是被平滑化。由此,能够进行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记录。另一方面,通过使对喷射墨滴的通过区域所在的条带照射紫外线的UVLED63点亮,从该通过区域喷射出的墨滴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固化,因此能够形成亚光像质的图像。
而且,通过使区域B1和B2的UVLED63点亮,从第一喷射区域A1喷射出的彩色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立即固化,因此墨水不会渗出,从而能够形成鲜明的彩色图像。另一方面,通过使区域B2和B3的UVLED63熄灭,从第二喷射区域A2喷射出的透明墨在着落到介质M上之后不会立即固化而是被平滑化,因此能够使形成在下层的图像等具有足够的光泽感。
此时,通过从第二喷射区域A2喷射透明墨并使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由此着落到介质M上的透明墨在下一次及以后的扫描中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由此,不改变Y杆3的移动方向就能够进行透明墨的喷射和平滑化后的透明墨的固化,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具有光泽感的记录。
而且,在亮光像质模式中,如上述那样在被记录于介质M的图像的上层记录平滑化的透明墨,因此能够确保图像的可视性且能够使该图像具有光泽感。
此时,通过从第一喷射区域A1喷射彩色墨、从第二喷射区域A2喷射透明墨,在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移动时,在介质M上记录彩色墨,之后在Y杆3沿副扫描方向F的反方向移动时,在该彩色墨的上层记录透明墨。这样,通过Y杆3的一次的往复,能够进行图像的形成和光泽感的赋予,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具有光泽感的图像的记录。
并且,通过使空气吸引单元或送风单元进行动作,能够防止在对透明墨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之前的期间灰尘附着于透明墨的墨滴的表面,并能够实现具有足够的光泽感的高质的亮光像质。
另外,在凸版像质模式中,如上述那样在记录于介质M的图像的上层层叠具有厚度的透明墨的凸版层,进一步在其上层记录平滑化的透明墨,因此能够确保图像的可视性且能够使透明墨具有厚度,并且能够使该图像具有光泽感。
另外,通过将紫外线照射装置6配置在主扫描方向S上的第一喷射区域A1和第二喷射区域A2的前方和后方,能够通过使滑架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一次扫描来使从墨喷嘴喷射出的所有墨滴固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根据想要得到的照度分布、想要得到的图像的像质等适当地设定安装于紫外线照射装置6的UVLED63的个数、配置、安装于紫外线照射装置6的分隔板64的个数、配置、各UVLED63的点亮控制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处理方法的说明,以在紫外线照射装置6中安装三片分隔板64来进行了说明,但是安装几片分隔板64都可以,也可以如图20所示那样安装七片分隔板64。在这种情况下,在亮光像质模式的涂敷工序α2中,使UVLED63a~63c点亮,使UVLED63d~63h熄灭,由此能够得到等同于减少从配置在区域B2的UVLED63射出的光量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对打印控制方法进行说明时,设为仅在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的滑架4的去路中喷射墨滴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为在沿主扫描方向S移动的滑架4的去路和回路双方中都喷射墨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亮光像质模式的图像记录工序α1中使所有的UVLED63都点亮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图22所示那样,为了抑制彩色墨过度固化,也可以使配置在区域B3和区域B4的UVLED63熄灭。由此,在第二遍记录时照射紫外线之后、涂敷工序α2之前不对彩色墨照射紫外线,因此抑制了彩色墨过度固化,从而能够提高彩色墨与透明墨之间的粘合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凸版像质模式,设为进行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凸版工序β2以及亮光处理工序β3这三个工序来进行了说明,但是凸版工序β2并不是必须的,例如作为凸版像质模式,可以仅进行图像记录涂敷工序β1和亮光处理工序β3这两个工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对分隔板64相对于紫外线照射装置6的插入和拔出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例如可以将盖65拆下后从凹部62的开口插入和拔出分隔板64,也可以如图21所示那样构成为将分隔板64缩入到主体61的内侧,使分隔板64从主体61进出凹部62。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了致动器、导螺杆等的控制来进行各分隔板64的进出,也可以使物理地固定于各分隔板64的抓取部分从主体61突出,通过操作该抓取部分来进行各分隔板64的进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分隔板64形成为梯形的平板状来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遮蔽朝向副扫描方向F的紫外线,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紫外线照射装置6中设置分隔板64来控制从UVLED63射出的紫外线向副扫描方向F的行进来进行了说明,但是分隔板64不是必须的结构要素,只要能够通过对各UVLED63单独地进行点亮控制来在副扫描方向F上改变向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照射的紫外线的照射照度即可。例如也可以如图23A所示的紫外线照射装置6A所示那样,在各UVLED63a~63h的铅直方向下方设置遮蔽单元66a~66h,抑制从邻接的UVLED63射出的紫外线向熄灭的UVLED63的铅直方向下方照射,由此在副扫描方向F上改变紫外线的照射照度。另外,也可以如图23B所示的紫外线照射装置6B所示那样,不形成凹部而将各UVLED63a~63h配置在紫外线照射装置6B的最底面,由此抑制从邻接的UVLED63射出的紫外线向熄灭的UVLED63的铅直方向下方照射,由此在副扫描方向F上改变紫外线的照射照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将紫外线照射装置6配置在喷墨头5的主扫描方向S的前方和后方双方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为仅配置在喷墨头5的主扫描方向S的前方和后方中的某一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紫外线照射装置6a和紫外线照射装置6b为相同结构来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必须是相同的结构,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设为不同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指定形成在各喷墨头5上的墨喷嘴8中的喷射墨滴的区域以使记录彩色墨的条带和记录透明墨的条带沿副扫描方向F错开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使喷射彩色墨的喷墨头和喷射透明墨的喷墨头在物理上沿副扫描方向F错开来使记录彩色墨的条带和记录透明墨的条带沿副扫描方向F错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形成各条带的墨喷嘴8的喷嘴列沿副扫描方向F排成一列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喷墨头5沿主扫描方向S排列多个等来按每一个条带或每多个条带使墨喷嘴8的喷嘴列沿主扫描方向S错开。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喷射彩色墨的墨喷嘴8和喷射透明墨的墨喷嘴8沿主扫描方向S错开排列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这些墨喷嘴沿副扫描方向F排成一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喷射彩色墨的墨喷嘴和喷射透明墨的墨喷嘴形成在不同的喷墨头上,也可以形成在相同的喷墨头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6的光源,使用了UVLED63,但是只要能够射出紫外线,则也可以使用UV灯等任意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Y杆3的输送使喷墨头5移动以使喷墨头5和介质M沿副扫描方向F相对地移动来进行了说明,但是实际上进行移动的可以是喷墨头5和介质M中的任一个,也可以使双方都移动。例如,也可以设为通过输送介质M来使喷墨头5和介质M沿副扫描方向F相对地移动的栅格滚动式(Grit-rollingtype)。

Claims (7)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滑架,其在主扫描方向上能够往复移动;
墨喷射单元,其被搭载在上述滑架上,沿副扫描方向形成有对记录介质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多个墨喷嘴;
紫外线照射单元,其被搭载在上述滑架上,对上述记录介质照射紫外线;以及
控制部,其对上述墨喷射单元和上述紫外线照射单元进行控制,
其中,上述滑架或上述记录介质沿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该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
还具备吸引上述记录介质侧的空气的空气吸引单元或者向上述记录介质侧吹出气体的送风单元,
上述墨喷嘴以能够记录多个条带的方式分割成各通过区域而设置有多个通过区域,
上述紫外线照射单元在副扫描方向上配设有多个光源,该紫外线照射单元具有分隔板,通过将上述分隔板配设为使得各该光源的边界与上述各通过区域的边界一致,从而该紫外线照射单元与上述各通过区域分别对应地配设,与上述多个条带分别对应地照射紫外线,该分隔板控制从该多个光源向副扫描方向的紫外线的照射,能够相对于上述紫外线照射单元插入和拔出,
上述控制部针对喷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各通过区域控制上述光源的点亮和熄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吸引单元被配设在上述滑架的主扫描方向前端或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吸引单元被配设在上述滑架的副扫描方向前端或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送风单元被配设在上述滑架的主扫描方向前端或后端,向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吹出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送风单元被配设在上述滑架的副扫描方向前端,向副扫描方向前方吹出气体。
6.一种打印方法,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该打印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使对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述通过区域所在的上述条带照射紫外线的上述光源熄灭,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
使对配置在与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上述通过区域相比更靠上述滑架或上述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通过区域所在的上述条带照射紫外线的上述光源点亮,来在下一次及以后的扫描时使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固化;以及
在喷射上述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之前、正在喷射的状态或者喷射之后,通过使上述空气吸引单元进行动作来吸引上述记录介质侧的空气或者通过使上述送风单元进行动作来向上述记录介质侧吹出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对与喷射具有透光性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通过区域邻接地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通过区域所在的上述条带照射紫外线的上述光源点亮来对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照射紫外线,并且使从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上述光源照射的紫外线的光量小于从配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上述光源照射的紫外线的光量。
CN201280021736.6A 2011-03-04 2012-03-05 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3596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7355A JP5702191B2 (ja) 2010-10-22 2011-03-04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1-047355 2011-03-04
PCT/JP2012/055585 WO2012121218A1 (ja) 2011-03-04 2012-03-05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762A CN103596762A (zh) 2014-02-19
CN103596762B true CN103596762B (zh) 2016-05-25

Family

ID=4679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736.6A Active CN103596762B (zh) 2011-03-04 2012-03-05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82268B1 (zh)
KR (1) KR101549564B1 (zh)
CN (1) CN103596762B (zh)
WO (1) WO20121212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4120A (ja) * 2013-10-07 2015-04-2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EP3626469A4 (en) * 2017-06-30 2021-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IMAGING METHOD AND INKJET IMAGING DEVICE
JP7115157B2 (ja) 2017-10-06 2022-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硬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070008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Ricoh Company, Ltd. EJEC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UR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9072914A (ja) * 2017-10-16 2019-05-1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立体模様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KR101878223B1 (ko) * 2017-10-23 2018-07-13 니레코프로세스한국(주) 분진 회수 수단을 갖는 금속재료용 마킹 장치
US11331935B2 (en) 2018-03-30 2022-05-17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having individually controlled irradiator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8638672B (zh) * 2018-07-07 2024-05-07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油墨固化装置及具有该油墨固化装置的打印机
CN114750522A (zh) * 2022-04-22 2022-07-15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调节固化源固化液体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557A (ja) * 2004-03-26 2005-10-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123854B1 (en) * 2005-05-10 2006-10-17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contaminant abat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899823A (zh) * 2005-07-19 2007-01-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974215A (zh) * 2005-11-29 2007-06-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装置
JP201005844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CN101791911A (zh) * 2009-02-04 2010-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和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3921B2 (en) * 2000-08-30 2003-02-25 L&P Proper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on rigid panels and other contoured or textured surfaces
WO2007148505A1 (ja) * 2006-06-23 2007-12-27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04280B2 (ja) * 2007-03-30 2012-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清掃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並びに液体吐出面清掃方法
JP2009248433A (ja) * 2008-04-04 2009-10-29 Seiko Epson Corp 紫外線照射装置、及びインク噴射装置
JP5452188B2 (ja) * 2008-11-28 2014-03-26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印刷方法
JP5298897B2 (ja) * 2009-02-02 2013-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557A (ja) * 2004-03-26 2005-10-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123854B1 (en) * 2005-05-10 2006-10-17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contaminant abat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899823A (zh) * 2005-07-19 2007-01-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974215A (zh) * 2005-11-29 2007-06-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装置
JP201005844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CN101791911A (zh) * 2009-02-04 2010-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和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35900A (ko) 2013-12-11
KR101549564B1 (ko) 2015-09-03
EP2682268A4 (en) 2015-01-28
EP2682268B1 (en) 2017-02-15
WO2012121218A1 (ja) 2012-09-13
EP2682268A1 (en) 2014-01-08
CN103596762A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6762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3269861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3269860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2858542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529407B (zh) 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6132710A (zh) 喷墨印刷装置和喷墨印刷方法
CN102821960B (zh) 喷墨打印机
JP6437278B2 (ja) 印刷方法
JP201002328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印刷方法
CN1028585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63756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4234664A (ja) 画像を改良するインクの配置法
JP7219696B2 (ja)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JP724327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における照射制御方法、及び照射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7031204A (zh) 一种固化装置控制方法
CN102442060A (zh) 印刷装置
JP67406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用プログラム
JP6386273B2 (ja) 立体物造形装置及び立体物造形方法
JP2007175963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JP2020023147A (ja) 液体吐出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WO2012098762A1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閾値マトリクス作成装置
JP2006150186A (ja) 化粧建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