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2438B -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2438B
CN103582438B CN201280027720.6A CN201280027720A CN103582438B CN 103582438 B CN103582438 B CN 103582438B CN 201280027720 A CN201280027720 A CN 201280027720A CN 103582438 B CN103582438 B CN 103582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itive switch
pedestal
members
cushion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77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2438A (zh
Inventor
中崎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82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2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2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24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2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 A47C31/126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for 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28Seat parts with tensioned springs, e.g. of flat type
    • A47C7/30Seat parts with tensioned springs, e.g. of flat type with springs meandering in a flat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mounted on th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mounted on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40Force or pressur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Pressure Sen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能够防止不协调感并且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就座传感器具备:台座(6),其架设于座部的框架(91a、91b),并被由具有弯曲部分的线材构成的多根支承弹簧(92)的至少一根支承;以及感压开关(40A~40F),它们配置于台座(6)。台座(6)具有能够供至少一根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凹部(7)。在将弹簧的弯曲部分嵌入凹部的情况下,能够以横跨弹簧的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台座,因此相对于由线材构成的弹簧,能够对配置于该台座的感压开关进行稳定地配置。

Description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防止不协调感,并且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的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一种安全系统,实际应用一种对在乘车时未系安全带的情况发出警告的报警系统。在该报警系统中,在感知人就座的状态下,且在未感知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有时为了感知该人的就座,而使用感知由就座产生的载荷的就座传感器。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这样的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装置的就座传感器具有多个导通、断开型的感压开关,并配置在座椅装置的座椅表皮与被该座椅表皮覆盖的缓冲垫之间。在该就座传感器中,若对各个感压开关施加压力,则感压开关成为接通状态,从而检测出人的就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315199号公报
图1是表示人正常就座时缓冲垫承受的载荷的分布的图。在图1中,可知颜色越深的部分,缓冲垫承受载荷越大。在人就座的状态下,在人与缓冲垫之间仅夹设有座椅表皮,因此如图1所示,对缓冲垫且对人的臀部所处的部分施加最大的载荷。而且,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就座传感器,通过将感压开关配置在缓冲垫上的人的臀部所处的部分,由此能够检测人的就座。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就座传感器中,在座椅装置的座椅表皮与被该座椅表皮覆盖的缓冲垫之间配置有感压开关,因此有时该感压开关会带给就座者与缓冲垫产生的感触不同的感触的不协调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不协调感,并且适当地检测就座的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本发明人对防止由上述那样的感压开关引起的不协调感进行了专心研究。其结果,得出了如下结论,即:只要在作为缓冲垫的载置台而设置于座椅装置下的板材上配置感压开关即可。该板材被称为底板,通常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在这样将感压开关配置在底板上的情况下,在底板与缓冲垫之间夹设有感压开关,因此能够防止带给就座者由感压开关引起的不协调感。
但是,在座椅装置中,存在由线材构成的多根弹簧被架设于成为座部的框的框架的开口,并在上述弹簧上载置缓冲垫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以设置感压开关以便能够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为课题。于是,本发明人在进一步反复专心研究直至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台座,其架设于由座部的框架围成的开口,并固定于由具有弯曲部分的线材构成的多根弹簧的至少一根;感压开关,其配置于所述台座,所述台座具有能够供一根以上所述弹簧的所述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凹部。
在该就座传感器中,在将弹簧的弯曲部分嵌入凹部而将台座固定于弹簧的情况下,配置于台座的感压开关夹设于多根弹簧与载置于上述弹簧的缓冲垫之间。因此能够防止由感压开关引起的不协调感。
另外,上述那样的凹部成为能够供一根以上弹簧的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因此在将凹部嵌入该弹簧的弯曲部分而将台座固定于弹簧的情况下,能够以横跨弹簧的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台座。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台座在弹簧的长度方向上错动,另外,相对于由线材构成的弹簧而言,能够减少配置于该台座的感压开关的倾斜并抑制感压开关的灵敏度的降低。除此之外,不仅对感压开关作用有来自缓冲垫的按压力,而且也作用有与该按压力对置的弹簧的作用力,从而感压开关的每个单位按压力的灵敏度变得良好。
这样,根据该就座传感器,能够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
另外,优选所述凹部是能够供一根所述弹簧的所述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
在凹部为能够嵌入两根以上弹簧的弯曲部分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下,若将凹部嵌入上述弯曲部分而将台座固定于弹簧,则以横跨两根以上弹簧的方式配置台座。但是在该情况下,配置台座的两根以上的弹簧部分彼此经由台座而被束缚,因此即使从缓冲垫对弹簧施加载荷,也导致损坏上述弹簧部分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的变形。其结果,有可能对其他弹簧部分施加过度的负荷,从而降低弹簧的耐久性。另外,由于台座束缚欲变形的弹簧,因此有可能也对上述台座施加过度的负荷,从而降低台座的耐久性。
在该方面,在凹部为能够供一根弹簧的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下,不会以横跨两根以上弹簧的方式配置台座,因此能够提高弹簧以及台座的耐久性。
另外,优选所述凹部是能够供一个所述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
在凹部为能够嵌入一根弹簧的两个以上弯曲部分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下,若将凹部嵌入上述两个以上弯曲部分而将台座固定于弹簧,则以横跨上述两个以上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台座。但是在该情况下,台座相对于弹簧的占有量比较大,从而配置台座的两个以上弯曲部分彼此经由台座被束缚,从而导致损坏上述弹簧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的变形。因此与上述的情况相同,有可能降低弹簧以及台座的耐久性。
在该方面,在凹部为能够供一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下,不会以横跨两个以上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台座,因此能够提高弹簧以及台座的耐久性。
另外,优选还具备框部件,该框部件与所述台座连结,并设置在至少隔着所述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部位,所述框部件的上端位于比所述感压开关的上表面靠上侧的情况。
在载置有缓冲部件的弹簧经由凹部而固定有台座的情况下,与该台座连结的框部件能够在以台座为支承台,并在缓冲垫与感压开关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下,对上述缓冲垫进行支承。因此能够抑制在不承受压力的状态下或载置有比人轻的货物的情况下等,感压开关接通而进行误检测的情况。
另外,也能够根据框部件的高度而对未向缓冲垫施加压力的情况下的缓冲垫的下表面与感压开关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从而对缓冲垫下表面相对于感压开关的接触压力进行控制。
另外,优选所述框部件包括隔着所述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的情况。
在以包围感压开关的全周的方式设置有框部件的情况下,感压开关被框部件与台座包围。因此在将与感压开关连接的布线向框部件的外部导出的情况下,需要经由框部件的上端与缓冲垫的下表面之间或者贯通框部件。然而在经由框部件的上端与缓冲垫的下表面之间导出布线的情况下,有可能降低上述布线的耐久性等。另一方面,在贯通框部件而导出布线的情况下,框部件本身的强度有可能减弱或布线有可能复杂化等。
在该方面,在采用了隔着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在感压开关的侧面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以外的区域成为空间,因此能够经由上述空间将布线向框部件的外部导出而不产生上述可能性。
另外,优选所述凹部形成为槽状,所述槽的槽宽度为最大的部分的槽宽度形成为与所述弹簧的直径为相同程度的情况。
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由于槽能够以与弹簧的外周一致的方式供弹簧部位嵌入,因此在弹簧部位嵌入槽的情况下,能够限制弹簧朝槽宽度方向的移动。因此根据该就座传感器,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配置于台座的座面侧的感压开关所产生的水平方向的摇晃。
另外,优选还具备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台座与配置于所述台座的座面侧的所述感压开关之间的情况。
在具备了该缓冲部件的情况下,在感压开关位于弹簧部位上时,即使欲施加于感压开关的力不均匀,也能够缓和上述力的差并将上述力传递至感压开关。因此根据该就座传感器,由于提高相对于伴随加压力的不均匀的感压开关的传递效率,因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感压开关的灵敏度。另外,借助缓冲部件的缓冲性,能够更进一步减少感压开关的耐久性的降低。
另外,优选具备一对所述台座;和配置于各所述台座的一对感压开关,所述感压开关具备:具有挠性的一对绝缘板、夹设在所述一对绝缘板之间且形成有开口的板状的隔离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一对绝缘板各自的表面上且隔着所述开口而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配置于各所述台座的一对所述感压开关的所述隔离件彼此以及所述一对绝缘板彼此被连结的情况。
在配置于各台座的一对感压开关的隔离件彼此以及一对绝缘板彼此未被连结的情况下,该感压开关的电极彼此的连接需要导线,因此需要上述电极与导线的接点。
在该方面,在配置于各台座的一对感压开关的隔离件彼此以及一对绝缘板彼此被连结的情况下,能够将上述感压开关的电极彼此印刷布线于绝缘板上。因此能够将感压开关的电极彼此连接而不需要电极与导线的接点,从而能够减少该部分的电接触不良。
另外,优选具备多个所述台座;配置于各所述台座的多个感压开关;以及具有弯曲性并将各所述感压开关彼此连接的导线的情况。
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分别配置于多个台座的感压开关由具有弯曲性的导线连接,因此能够自由地选择应该配置各台座的位置而不重新布线。因此根据该就座传感器,能够将各台座分别配置在感压开关的灵敏度良好的位置。
另外,优选所述台座为一个的情况。在上述的情况下,与将台座设为多个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台座在缓冲垫的下方占据的配置空间。其结果,能够容易确保应该配置于缓冲垫的下方的电子部件等的配置空间。
另外,在上述台座为一个的情况下,优选所述感压开关为一个。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能够避免通过上述的导线将感压开关之间连接,或者以连结的方式将上述的隔离件以及绝缘板连接,因此能够减少该部分的电接触不良并且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根弹簧,它们架设于由座部的框架围成的开口,并由具有多个弯曲部分的线材构成;缓冲垫,其载置于多根所述弹簧;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传感器。
在该座椅装置中,配置于台座的感压开关夹设于多根弹簧与载置于上述弹簧的缓冲垫之间,因此能够防止由感压开关引起的不协调感。
另外,台座的凹部形成为能够供至少一根弹簧的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因此以横跨弹簧的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台座。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台座沿弹簧的长度方向错动,另外,相对于由线材构成的弹簧而言,能够减少配置于该台座的感压开关的倾斜并抑制感压开关的灵敏度降低。除此之外,对感压开关不仅作用有来自缓冲垫的按压力,也作用有与该按压力对置的弹簧的作用力,从而感压开关的每个单位按压力的灵敏度变得良好。
这样,根据该座椅装置,能够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
另外,优选所述框部件包括隔着所述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一对所述框部件沿着所述缓冲垫的前后方向配置的情况。
在人就座于缓冲垫的情况下,由于作用有来自从臀部朝前侧延伸的腿的力、在座椅装置有椅背的情况下椅背作用按压背部的力,因此在缓冲垫下表面除了朝上述人的臀部的铅垂方向以外也朝前方施加压力。
本发明人发现在施加上述那样的压力时的缓冲垫下表面,缓冲垫以进入框部件的内侧的方式挠曲并作用于感压开关。与沿着缓冲垫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的情况相比,在沿着上述缓冲垫的前后方向配置的情况下作用于该感压开关的缓冲垫的挠曲量大。
该理由是因为沿着缓冲垫的前后方向配置的一对框部件之间成为打开状态,因此与沿着缓冲垫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直接传递施加于缓冲垫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压力。
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缓冲垫下表面相对于感压开关的接触压力,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
另外,优选所述框部件包括隔着所述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一对所述框部件沿着所述缓冲垫的左右方向配置的情况。
若人就座于缓冲垫,则在缓冲垫下表面,除了朝人的臀部的铅垂方向以外也朝前方施加压力,因此产生施加于后侧的压力比施加于前侧的压力大的压力分布差。
本发明人发现:在施加上述那样的压力时,感压开关从缓冲垫下表面承受的压力与沿着缓冲垫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的情况相比,容易从成为铅垂的方向均匀地施加。
该理由是因为在沿着缓冲垫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的情况下,借助位于座椅装置的后侧的框部件,能够对施加于后侧的压力大于施加于前侧的压力的压力分布差进行缓和。
因此,与沿着缓冲垫的前后方向配置框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对缓冲垫下表面相对于感压开关的接触压力进行控制。
另外,优选在所述缓冲垫的下表面且在所述框部件以及所述感压开关的上部形成有垫凹部,至少将所述框部件收纳于所述垫凹部的情况。
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在未对缓冲垫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成为感压开关上部的缓冲部位以进入一对框部件的内侧的方式挠曲的状态。因此,与在形成于感压开关的上部的垫凹部未收纳有一对框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抑制误检测。
另外,与在形成于感压开关的上部的垫凹部未收纳有一对框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施加于对缓冲垫进行支承的一对框部件的缓冲垫的自重。因此也能够提高就座传感器的耐久性。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不协调感,并且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的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时缓冲垫承受的载荷的分布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表示从上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的样子以及传感器部的截面的样子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台座的样子的图。
图7是表示从正上方以及正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样子的图。
图8是表示通过图7(A)的Y-Y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
图9是以与图8相同的视点表示感压开关接通的样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对沿着缓冲垫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的情况下缓冲垫下表面的挠曲状态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11是表示对沿着缓冲垫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的情况下缓冲垫下表面的挠曲状态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
图12是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装置时,座部框架以及支承弹簧经由缓冲垫承受的载荷的分布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隔离件的俯视图。
图17是从铅垂方向观察使第一电极板、隔离件以及第二电极板重叠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沿着图17的V-V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
图19是以等效电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20是从一侧的表面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台座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沿着图20的W-W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样子的图。
图23是在将支承弹簧嵌入台座的弹簧槽并将就座传感器配置在支承弹簧上的状态下,以与图18相同的视点表示感压开关接通的样子的图。
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隔离件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沿着图24的T-T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
图29是表示与图24的导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构造的样子的图。
图30是以等效电路表示第一传感器部、第二传感器部以及导线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3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图。
图32是表示与缓冲垫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弹簧与台座的截面的样子的图。
图3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弹簧槽的图。
图3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凹部的图。
图35是以与图7(A)相同的视点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就座传感器>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就座传感器1主要构成为具备:包括多个感压开关40A以及40B的传感器部5、供各感压开关40A以及40B配置的多个台座6、以及与上述台座连结的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
<传感器部>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的结构的分解图。如图3所示,传感器部5主要构成为具备:第一电极板10、第二电极板20、隔离件30以及缓冲部件51。
第一电极板10主要构成为具备:第一绝缘板11、多个第一电极14A以及14B、一对端子42A以及42B。
第一绝缘板11为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绝缘板,例如形成为矩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绝缘板11由应该配置第一电极14A以及14B的底座B1与应该配置端子42A以及42B的尾座B2构成。底座B1为带状的块,上述尾座B2比底座B1小,并形成为从上述底座B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的端部突出的带状的块。
第一电极14A以及14B形成为例如大致圆形。第一电极14A以及14B配置于底座B1的一侧的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4A配置于底座B1的一端侧,第一电极14B配置于底座B1的另一端侧。上述第一电极14A与第一电极14B以经过第一绝缘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并成为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线为基准而存在线对称的关系,并沿同一线并排。
一对端子42A以及42B形成为例如大致四边形。上述端子42A以及42B配置在与供尾座B2中的第一电极14A以及14B配置的表面相同的表面上。
第一电极14A与端子42A通过第一布线16A进行电连接,第一电极14B与端子42B通过第一布线16B进行电连接。
第二电极板20具有第二绝缘板21、多个第二电极24A以及24B。
第二绝缘板21为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绝缘板,例如,形成为与第一绝缘板11中的底座B1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矩形状。
第二电极24A以及24B为例如大致圆形。第二电极24A以及24B配置于底座B1的一侧的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电极24A以及24B的大小形成与第一电极14A以及14B相同的大小。另外,第二电极24A以及24B在第二电极板2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时,分别配置于第二绝缘板21的第一电极板10的表面一侧的与第一电极14A以及14B完全重叠的位置。第二电极24A与第二电极24B通过第二布线26A进行电连接。
隔离件30为薄膜状的绝缘板,并具有多个开口34A以及34B。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隔离件30例如形成为与第一绝缘板11中的底座B1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矩形状。
开口34A以及34B的周缘形状为例如大致圆形,开口34A以及34B的直径为比第一电极14A以及14B的直径稍小的状态。另外,开口34A以及34B的配置位置在使隔离件3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并沿着与隔离件30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为在各开口34A以及34B的内侧分别收纳第一电极14A以及14B的位置。
在各开口34A以及34B形成有与隔离件30的外部空间连接的狭缝36A以及36B。即,各狭缝36A以及36B的一端与对应的开口34A以及34B连结,另一端朝隔离件30的侧面敞开。
缓冲部件51是若施加压力则以被压扁的方式变形的弹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缓冲部件51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其宽面形成为例如与第一绝缘板11中的底座B1的宽面相同。
图4是表示从上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的样子以及传感器部5的截面的样子的图。具体而言,图4(A)是表示从上侧观察传感器部5的样子的图,图4(B)是表示沿着图4(A)的W-W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
如图4(B)所示,在隔离件30的一侧的表面粘贴有第一电极板10,在上述隔离件30的另一侧的表面粘贴有第二电极板20。而且,在第一绝缘板11的与隔离件30对置的表面的相反一侧的表面粘贴有缓冲部件51,从而构成传感器部5。
在该传感器部5中,由一对绝缘板11、21的一部分、夹设于上述板局部之间的隔离件部位、以及经由设置于该隔离件部位的开口34A而对置的一对电极14A、24A构成感压开关40A。此外,所谓绝缘板11、21的一部分是至少配置有电极的部分。
另外,在传感器部5中,与感压开关40A同样地构成图4(A)所示的感压开关40B。作为上述感压开关40A以及40B的构成要素的绝缘板以及隔离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张绝缘板11、21以及隔离件30的一部分,但也可以通过规定的连结件而将与每个上述部分单独设置的绝缘板以及隔离件连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传感器部5中,将配置有端子42A以及42B的侧面一侧设为前侧,将与上述侧面相反的侧面一侧设为后侧。另外,将第二绝缘板21的与隔离件30对置的表面的相反一侧表面设为上表面,将缓冲部件51的与第一绝缘板11对置的表面的相反一侧表面设为下侧。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的等效电路的图。如图5所示,感压开关40A与感压开关40B被电气地串联连接,并配置于一对端子42A以及42B之间。
<台座>
如图2所示,台座6例如用粘接剂固定于传感器部5的下侧表面(缓冲部件51的与第一绝缘板11对置的表面的相反侧表面)中的感压开关40A或者40B的下方附近的部位。
在该台座6的下表面形成有在对座椅装置的缓冲垫进行支承的弹簧(以下,称为支承弹簧)的一部分能够自由装卸的凹部(以下,称为弹簧槽)。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台座6的样子的图。具体而言,图6(A)以及图6(B)是表示形成于台座6的下表面的弹簧槽例的图,图6(C)是表示通过图6(A)或图6(B)的X-X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簧槽7形成为与一根支承弹簧中的一个弯曲部分对应的非直线形状。
例如如图6(A)所示,在支承弹簧为在直线的多个部位弯曲为“コ”字型的形状的情况下,弹簧槽7形成与从由圆点表示的极大点(具有局部较大的角度的弯曲中心)中的应该为基准的一个极大点到直至支承弹簧一端侧中的下一个的极大点的中途的弹簧位置和从上述基准的极大点到直至支承弹簧的另一端侧中的下一个的极大点的中途的弹簧位置之间的弯曲部分对应的形状。
另外,例如如图6(B)所示,在支承弹簧为如正弦波那样弯曲的形状的情况下,弹簧槽7形成为与从由圆点表示的极大点中的应该为基准的一个极大点到直至支承弹簧的一端侧中的下一个的极大点的弹簧位置和从上述基准的极大点到直至支承弹簧的另一端侧中的下一个的极大点的弹簧位置之间的弯曲部分对应的形状。
此外,在使台座6稳定的观点中,优选为在支承弹簧的弯曲部分形成比较大的角度的弯曲部分对应的非直线形状的弹簧槽7。上述那样的弹簧槽7的两端在台座6的相互对置的侧面被敞开。因此,该弹簧槽7能够使位于沿着缓冲垫的底面架设的弹簧的中途的弯曲部分嵌入台座6的一面,另外能够使应该嵌入的弯曲部分通过形成于台座6的弹簧槽7的形状而直观地进行把握。
如图6(C)所示,弹簧槽7的底部7a的形状为与支承弹簧的铅垂截面的半圆弧形状相同的形状。另一方面,弹簧槽7的侧部7b为相互平行,上述两侧部之间的距离(弹簧槽的宽度)BW为与支承弹簧的直径相同的程度。
另外,在弹簧槽7的长度方向的边缘连结有朝相反的槽的边缘侧突出的一对凸部8x以及8y。上述凸部8x以及8y例如为具有弹性的树脂制造的板,并处于从弹簧槽7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隔开相同的间隔而相对的状态。上述凸部8x、8y的一侧的宽面与形成有弹簧槽7的台座6的宽面位于相同的面上。另外,凸部8x、8y的朝弹簧槽7侧最突出的位置与该弹簧槽7的最低位置之间的高度HI为比弹簧的直径小的关系。
<框部件>
如图2所示,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为隔着感压开关40A而对置的板状部件,并沿着应该具备就座传感器1的座椅装置中的缓冲垫的左右方向配置。
上述框部件101A以及101B与台座6的相互对置的端部连结为一体。另外,上述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上端位于比固定于台座6的传感器部5的上表面靠上侧,且上述框部件101A与框部件101B的高度H形成为相同。
此外,框部件101A以及101B也可以作成与台座6不同的部件而通过规定的连结件来连结。在将框部件101A以及101B作成与台座6不同的部件的情况下,上述框部件101A以及101B形成为比应该具备就座传感器1的座椅装置中的缓冲垫刚性大的部件。
<座椅装置>
接下来,对具备了上述的就座传感器1的座椅装置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从正上方以及正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9的样子的图。具体而言,图7(A)示出了从正上方观察座椅装置9的样子,图7(B)示出了从正侧面观察座椅装置9的样子。
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座椅装置9主要构成为具备:座部框架91、多根支承弹簧92、缓冲垫93、椅背96以及就座传感器1。
座部框架91形成为框架构造,包括:作为前部位的框架而配置的前框部件91a、作为后部位的框架而配置的后框部件91b、以及作为左部位以及右部位的框架而配置的一对侧框部件91c、91d。另外,座部框架91具有由上述部件91a~91d包围的开口。前框部件91a与侧框部件91c、91d例如由金属板的冲压成型品构成。后框部件91b例如由截面为圆形的金属管构成,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两端与侧框部件91c、91d的后端部连结。
支承弹簧92例如由在同一面上以S字形状反复弯曲的线材形成。上述支承弹簧92的前端安装于前框部件91a,后端安装于后框部件91b。这样,多个支承弹簧92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架设在同一面上,从而构成为载置缓冲垫93的垫块。
此外,支承弹簧92的成为弯曲单位的部分的形状不限定于S字形状,能够应用例如Z字形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另外,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的反复间隔可以连续,也可以隔开规定间隔,还可以随机。并且,应该反复的弯曲部分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例如以使S字形状与Z字形状组合或者使将“コ”字形状或U字形状反转的形状彼此组合的方式而不同。此外,弯曲部分的反复次数可以没有,但优选为有。此外,虽沿前后方向架设有多个支承弹簧92,但也可以沿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架设。
缓冲垫93由具有缓冲性的例如聚氨酯泡沫构成。因此,缓冲垫93具有弹力,若施加按压力则以被压扁的方式变形。另外,缓冲垫93被未图示的布制的表皮覆盖。
椅背96在缓冲垫93的后方以与缓冲垫93接触的方式通过未图示机构与座部框架91连结。
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支承弹簧92上,并夹持于支承弹簧92与缓冲垫93之间。具体而言,构成就座传感器1的台座6的弹簧槽7嵌入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一个弯曲部分。这样,台座6以一个弯曲部分中的极大点为基点以横跨朝一侧延伸的弹簧部分与朝另一侧延伸的弹簧部分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弯曲部分。
此外,将台座6配置于支承弹簧92上的方法,是将弹簧部位以抵在与沿着形成有弹簧槽7的方向的边缘连结的凸部8x、8y(图6)的状态下压入台座6。于是由于凸部8x、8y具有弹性,所以该凸部8x、8y的敞开端朝弹簧槽7的内部一侧挠曲,从而将弹簧部位嵌入弹簧槽7。这样,将就座传感器1配置在支承弹簧92上。
如上所述,弹簧槽7的铅垂截面的底部7a(图6)为与支承弹簧92的铅垂截面的半圆弧形状相同程度的形状。因此弹簧槽7能够供弹簧部位嵌入而不在底部7a与支承弹簧92的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另外,如上所述,弹簧槽7的侧部7b(图6)为相互平行,上述两侧部之间的距离(槽宽)BW形成为与支承弹簧92的直径为相同程度。因此,弹簧槽7限制支承弹簧92沿槽宽方向的移动。其结果,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配置于台座6的传感器部5所产生的水平方向的摇晃。
另外,在弹簧槽7的边缘形成有一对具有弹性并朝相反的槽的边缘侧突出的凸部8x、8y。因此,凸部8x、8y使弹簧槽7的开口变窄,从而在将弹簧部位嵌入弹簧槽7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弹簧部位从该弹簧槽7脱离的情况。另外,凸部8x、8y的朝弹簧槽7侧最突出的位置与该弹簧槽7的最低位置之间的高度HI为比弹簧的直径小的关系。因此,凸部8x、8y自身欲返回原位的力作为抑制嵌入弹簧槽7的弹簧部位的力而发挥作用。其结果,凸部8x、8y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弹簧部位从弹簧槽7脱离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对台座6以经过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以下,称为铅垂平面。)VF为基准,并以相互对称的关系配置于左侧以及右侧的弯曲部分。另外,分别与上述台座6连结的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
另外,如图7(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垫93的下表面形成有垫凹部94。
该垫凹部94的形成位置包括支承弹簧92的上方附近的区域,并成为以经过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铅垂平面VF为基准左右对称。另外,如图7(B)所示,垫凹部94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位于比正常就座的人的臀点HP靠前方处。
此外,所谓“正常就座”是指在背部与椅背96接触且臀部位于缓冲垫93的深处的状态下就座的情况,所谓“臀点”是指处于就座状态的人的臀部中的最向下侧突出的部位。
在上述那样的垫凹部94内的左侧配置有感压开关40A,在右侧配置有感压开关40B。另外,上述感压开关40A以及40B配置于支承弹簧92的铅垂上方。
图8是表示通过图7(A)的Y-Y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如图8所示,在垫凹部94的空间收纳有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和与上述框部件101A以及101B连结的台座6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上端位于比固定于台座6的传感器部5的上表面靠上侧。因此通过框部件101A以及框部件101B,在传感器部5上表面与缓冲垫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GP。
此外,图8所示的垫凹部94的侧面与框部件101A以及框部件101B的侧面为接触状态,但也可以为具有间隙的状态。此外,在防止感压开关40A错位的观点上,或者在强化支承弹簧92与台座6的安装状态的观点上,优选垫凹部94的侧面与就座传感器部分的侧面处于接触状态。
图9是以与图8相同的视点表示感压开关40A接通的样子的图。如图9所示,若人就座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9的缓冲垫93,则从缓冲垫侧与弹簧侧双方对传感器部5施加压力(参照箭头)。
在缓冲垫侧,垫凹部94的底部位以进入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内侧的方式挠曲,从而将感压开关40A的第二绝缘板21朝下方按压。
另一方面,在弹簧侧,配置于传感器部5的下侧的台座6几乎不挠曲,但在上述传感器部5中的第一绝缘板11的下表面粘贴有缓冲部件51。因此传感器部5的缓冲部件51不论台座6的刚性的程度如何,均以与垫凹部94的底部位相同的方式挠曲,从而将感压开关40A的第一绝缘板11朝上方按压。
由于这样被按压的第一绝缘板11与第二绝缘板21具有挠性,所以以进入隔离件30的开口34A的方式挠曲。通过这样挠曲,经由开口34A而相互对置的第一电极14A与第二电极24A以规定压力接触。这样感压开关40A处于接通状态。
此外,第一绝缘板11的按压量能够通过缓冲部件51的厚度、材料来调整。因此借助缓冲部件51能够对感压开关40A中的第一电极14A与第二电极24A的接触压力进行调整,其结果,能够调整感压开关40A的灵敏度。
另外,在被第一电极14A与第二电极24A夹持的隔离件30的开口34A形成有使开口与外部连通的狭缝36A(图2)。
因此,在第二绝缘板21挠曲时,开口34A的空气经由狭缝36A排出而不滞留于开口内。换句话说,能够避免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的挠曲被开口34内被空气抑制的情况。因此与未形成有狭缝36A的情况相比,第一电极14A与第二电极24A容易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感压开关40A的灵敏度。
如上对感压开关40A的接通动作进行说明的事项对于其他感压开关40B也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感压开关40A与感压开关40B被串联连接,因此在上述感压开关40A以及40B接通的情况下,一对端子42A以及42B(图4)之间导通,由此检测出就座。
图10是表示对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缓冲垫下表面的挠曲状态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另外,图11是表示对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缓冲垫下表面的挠曲状态进行模拟的结果的图。
具体而言,图10(A)是表示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状态的图,图10(B)是表示图10(A)的ZA-ZA线的截面中的缓冲垫下表面的挠曲状态的模拟结果的图。另外,图11(A)是表示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状态的图,图11(B)是表示图11(A)的ZB-ZB线的截面中的缓冲垫下表面的挠曲状态的模拟结果的图。
此外,图10以及图11中的纸面左侧相当于缓冲垫93的后侧,纸面右侧相当于缓冲垫93的前侧。另外,从图10(B)以及图11(B)中的中央遍布上方存在的大致四边形状的部分是缓冲垫93,在本模拟中省略形成于上述缓冲垫93的下表面的垫凹部94。
如图10(B)所示,明确在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人就座时的缓冲垫下表面从后侧的框部件101B朝向前侧的框部件101A倾斜地挠曲。
这是因为在缓冲垫下表面产生施加于后侧的压力比施加于前侧的压力大的压力分布差。产生上述的压力分布差的理由是因此就座的人的臀部的重力除了作用于铅垂方向以外也作用于前方。此外,臀部的重力作用于前方的理由是因为来自从臀部朝前侧延伸的腿的力发挥作用、在座椅装置存在椅背的情况下椅背按压背部的力发挥作用。
与此相对,如图11(B)所示,明确在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人就座时的缓冲垫下表面在后侧的框部件101B与前侧的框部件101A之间大致均匀地挠曲。
该理由是因为在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通过位于座椅装置的后侧的框部件101B来缓和缓冲垫下表面的施加于前后方向的压力分布差。
这样,能够观察出在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能够从成为铅垂的方向均匀地施加感压开关40A从缓冲垫下表面承受的压力。
因此,与沿着缓冲垫的前后方向配置框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对缓冲垫下表面相对于感压开关的接触压力进行控制。另外,也能够提高感压开关40A的耐久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具有供感压开关40A或40B配置的台座6,上述台座6具有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中的一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弹簧槽7。
因此,在将弹簧槽7嵌入支承弹簧92的一个弯曲部分而将台座6固定于支承弹簧92的情况下,配置于台座6的感压开关40A或者40B夹设于多根支承弹簧92与载置于上述支承弹簧92的缓冲垫93之间。因此根据该就座传感器1,能够防止由感压开关40A或者40B引起的不协调感。
另外,弹簧槽7形成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中的一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因此,在将弹簧槽7嵌入支承弹簧92的一个弯曲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以横跨上述弯曲部分的方式将台座6固定于支承弹簧92。
因此,能够抑制台座6沿支承弹簧92的长度方向错动,另外,相对于由线材构成的支承弹簧92而言,能够减少固定于该台座6的感压开关40A或者40B的倾斜并抑制感压开关的灵敏度的降低。除此之外,对感压开关40A或者40B不仅作用有来自缓冲垫93的按压力,也作用有与该按压力对置的支承弹簧92的作用力,从而感压开关40A或者40B的每个单位按压力的灵敏度变得良好。这样,根据该就座传感器1能够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
然而,在弹簧槽7为能够嵌入两根以上的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下,若将弹簧槽7嵌入上述弯曲部分而将台座6固定于支承弹簧92,则以横跨两根以上支承弹簧92的方式配置台座6。但是在该情况下,配置台座6的两根以上弹簧部分彼此经由台座6被束缚,因此即使从缓冲垫93对支承弹簧92施加载荷,也导致损坏上述弹簧部分的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的变形。其结果,有可能对其他弹簧部分施加过度的负荷,从而降低支承弹簧92的耐久性。另外,台座6对欲变形的支承弹簧92进行束缚,因此也有可能对上述台座6施加过度的负荷,从而降低台座6的耐久性。
在该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弹簧槽7为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因此与为能够嵌入遍布两根以上弹簧的弯曲部分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支承弹簧92以及台座6的耐久性。
另外,在弹簧槽7为能够嵌入一根支承弹簧92的两个以上弯曲部分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下,若将弹簧槽7嵌入上述两个以上弯曲部分而将台座6固定于支承弹簧92,则以横跨上述两个以上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台座6。但是在该情况下,台座6相对于支承弹簧92的占有量比较大,从而配置台座6的两个以上弯曲部分彼此经由台座6被束缚,从而导致损伤上述弹簧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的变形。因此与上述的情况相同,有可能降低支承弹簧92以及台座6的耐久性。
在该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弹簧槽7为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92的一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因此与为能够遍布两个以上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支承弹簧92以及台座6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台座6的隔着感压开关40A相互对置的部位设置有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且上述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上端位于比感压开关40A的上表面靠上侧。
因此,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能够在以支承弹簧92为支承基体,并在缓冲垫93与感压开关40A之间隔开间隙GP的状态下,对上述缓冲垫93进行支承。
因此,能够抑制在不承受压力的状态下或者载置有比人轻的货物的情况下等,感压开关40A接通而进行误检测。另外,也能够通过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高度来对未对缓冲垫93施加压力的情况下的缓冲垫93与感压开关40A之间的间隙GP进行调整,从而对缓冲垫下表面相对于感压开关40A的接触压力进行控制。
此外,在以包围感压开关40A的全周的方式设置有框部件的情况下,感压开关40A被框部件与台座6包围。因此,在将与感压开关40A连接的布线16A~16C、26A导出至框部件的外部的情况下,需要经由框部件的上端与缓冲垫93的下表面之间或贯通框部件。然而,在经由框部件的上端与缓冲垫93的下表面之间导出布线16A~16C、26A的情况下,有可能降低上述布线16A~16C、26A的耐久性等。另一方面,在贯通框部件而导出布线16A~16C、26A的情况下,有可能使框部件本身的强度减弱或者布线16A~16C、26A复杂化等。
在该方面,在形成隔着感压开关40A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本实施方式中,在感压开关40A的侧面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以外的区域形成为空间,因此能够经由上述空间将布线16A~16C、26A导出至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外部而不产生上述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
因此,如图10及图11所示,与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从成为铅垂的方向均匀地施加。其结果,能够容易对缓冲垫下表面相对于感压开关40A的接触压力进行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缓冲垫93的下表面且在框部件101A以及101B与感压开关40A的上部形成有垫凹部94,从而将上述框部件101A以及101B收纳于垫凹部94。
因此,在未对缓冲垫93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成为感压开关40A上部的缓冲部位以进入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内侧的方式挠曲的状态。因此,与在形成于感压开关40A的上部的垫凹部94未收纳有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抑制误检测。另外,与在形成于感压开关40A的上部的垫凹部94未收纳有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施加于对缓冲垫93进行支承的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缓冲垫93的自重。因此也能够提高就座传感器1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经过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铅垂平面VF为基准并配置于左侧的感压开关40A、与以上述铅垂平面VF为基准并配置于右侧的感压开关40B被电气地串联连接。
缓冲垫下表面所承受的压力在人就座于缓冲垫的情况下,存在由臀部形状产生的朝左右方向呈带状拓宽的趋势,与此相对,在将小物件等载置于缓冲垫的情况下存在不朝左右方向拓宽的趋势。因此,在将配置于缓冲垫的左右的感压开关40A以及40B彼此串联连接的情况下,若左右双方的感压开关40A以及40B未接通,则无法检测就座,因此与未进行上述串联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适当地对就座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感压开关40A以及40B配置于支承弹簧92的铅垂上方,因此与配置于支承弹簧92的避开铅垂上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较大的按压力给予缓冲垫93。因此与配置于支承弹簧92的避开铅垂上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感压开关40A以及40B的灵敏度。
图12是表示在人正常就座于座椅装置9时,座部框架91以及支承弹簧92经由缓冲垫93承受的载荷的分布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在该图12中,利用左斜线表示施加于臀点HP附近的载荷,利用右斜线表示施加于臀点HP的前方的载荷。另外,示出了斜线越密载荷越大。此外,未利用右斜线或者左斜线表示的弹簧部分以及座部框架部分不意味着未施加载荷,而施加了比利用右斜线或者左斜线表示的部分所施加的载荷弱的载荷。
如该图12所示,与位于臀点HP附近的弹簧部分(左斜线部分)相比,施加于位于臀点HP的前方的弹簧部分与座部框架部分(右斜线部分)的载荷增大。该理由考虑为如下。
在人正常就座于具备椅背96的座椅装置9时,从臀部朝前方延伸的腿的重力主要施加于缓冲垫93的前方。另外,人的背部与椅背96接触,背部被椅背96按压,从而施加于背部的力将人的臀部朝前方按压。因此,就座的人的臀部因重力而朝铅垂方向对缓冲垫93进行按压,并且通过来自背部的力朝向前方按压缓冲垫93。换句话说,就座的人的臀部按压缓冲垫93的力除了因重力而作用于铅垂方向之外,也因椅背96按压背部的力作用于前方。这样,支承弹簧92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在比正常就座的人的臀点HP更靠前方,与其他部分相比增强。
另外,人的骨盘相比前后方向更朝左右方向拓宽,因此支承弹簧92与就座对应地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与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相比朝宽度方向拓宽得较大。因此在人正常就座的情况下,支承弹簧92承受的按压力相对于铅垂平面VF也大致对称地朝宽度方向拓宽。
如上所述,感压开关40A以及40B配置于比臀点HP靠前方,因此比臀点HP大的按压力施加于感压开关40A以及40B。因此各自的感压开关40A以及40B在人正常就座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对由人的就座产生的按压力进行检测。
接下来,对构成就座传感器1的材料进行说明。
台座6、凸部8x、8y、绝缘板11、绝缘板21、隔离件30以及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性的树脂构成。作为上述的树脂能够列举有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ABS等。其中,从在耐热性方面优越的观点来看优选PEN。此外,台座6以及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也可以由金属构成。
另外,作为涂覆于隔离件30的两面的粘接剂,以及涂覆于传感器部5的缓冲部件51与台座6的粘接剂,优选为丙烯酸系的粘接剂,例如,能够列举出将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为单体成分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设为基础。此外,台座6与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也可以用上述粘接剂粘接,也可以一体成形。
另外,第一电极14A以及14B、第二电极24A以及24B、第一布线16A~16C、第二布线26A、端子42A以及42B由导电性膏、通过电镀形成的金属箔等构成。也可以通过导电性膏构成其中一部分,由进行电镀的金属箔构成其他部分。作为导电性膏能够列举有银膏等各种金属膏、碳膏等。另外,作为通过电镀形成的金属箔能够列举铜、镍、或者上述的层合体等。
特别优选第一电极14A以及14B、第二电极24A以及24B的至少一方由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电阻值上升的材料构成。具有第一绝缘板11、第二绝缘板21那样的挠性的树脂通常容易与温度的上升一同挠曲,从而若载置有座椅装置9的环境的温度上升,则以较弱的按压力容易使第一电极14A以及14B与第二电极24A以及24B接触。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若第一电极14A以及14B和第二电极24A以及24B的至少一方为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电阻值上升的电极,则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容易与温度的上升一同挠曲,从而第一电极14A以及14B与第二电极24A以及24B容易接触,但电流很难流经接触的电极。因此,电极彼此接触的容易性与电流流经电极的流动困难性相互抵消,即使在座椅装置9的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感压开关40A以及40B成为接通的按压力变化。特别是在将座椅装置9安装于汽车的情况下,车内的温度变化较大。而且通常支承弹簧92呈金属性,因此热容易传递至就座传感器1。因此,如上所述,若由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电阻值上升的材料构成第一电极14A以及14B和第二电极24A以及24B的至少一方,则即使在车内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感知人的就座。因此这样的座椅装置9对汽车用途特别有用。作为上述的电极能够列举在银膏上涂覆碳膏的双层的电极。
另外,缓冲部件51是如上述那样具有弹力,并以被压扁的方式变形的部件。只要是构成上述那样的部件的材料,则不做特别地限制,但作为缓冲部件51的材料能够列举设置有多个空孔的海绵状的树脂、具有弹力的树脂制造的纤维相互缠绕而成的无纺布、橡胶等。作为上述的树脂,优选能够列举出含有硅、聚酯的至少一方的树脂,若为上述树脂,则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弹力的变化较少,因此即使在将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汽车等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大的场所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就座的检测载荷的变化进行抑制。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此外,除了特别地进行说明的情况之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就座传感器>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2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2在省略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2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而具备传感器部50,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台座6而具备台座60。
<传感器部>
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0的主要构成具备:第一电极板10、第二电极板20、夹设于第一电极板10以及第二电极板20之间的隔离件30、配置于第一电极板10以及第二电极板20各自的一面的缓冲部件51、52。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板10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第一电极板10的主要构成具备: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第一绝缘板11、设置于第一绝缘板11的表面的第一电极14A~14F、以及设置于第一绝缘板11的表面的端子42A、42B。
第一绝缘板11的构成包括:与座椅装置的前方对应的前部位11a、与座椅装置的后方对应的后部位11b、与座椅装置的左方对应的左部位11c、以及与座椅装置的右方对应的右部位11d。
前部位11a以与座椅装置的前方对应的位置为中心朝左右延伸相同的长度,从而形成相对于该铅垂平面VF成为铅垂的带状的块。后部位11b以与铅垂平面VF中的座椅装置的后方对应的位置为中心朝左右延伸相同的长度,从而形成相对于该铅垂平面VF成为铅垂的带状的底座B1、与从该底座B1的中心延伸至前部位11a的附近的带状的尾座B2。左部位11c形成以将铅垂平面VF设为等分平面的左右的点P1、P2中的左点P1为中心的大致矩形状的左岛块B3、将左岛块B3与前部位11a的左端连结的带状的连结块B4、以及将左岛块B3与后部位11b中的底座B1的左端连结的带状的连结块B5。右部位11d形成以将铅垂平面VF设为等分平面的左右的点P1、P2中的右点P2为中心的大致矩形状的右岛块B6、将右岛块B6与前部位11a的右端连结的带状的连结块B7、以及将右岛块B6与后部位11b中的底座B1的右端连结的带状的连结块B8。
如上第一绝缘板11(各部位11A~11D)以铅垂平面VF为基准而形成为左右对称。此外,将第一绝缘板11形成为左右对称并非必要条件,但在制造效率、稳定性等观点中,优选形成为左右对称的绝缘板。另外,第一绝缘板11具有挠性并非必要条件,但在柔软性、稳定性等观点中,优选具有挠性的绝缘板。
第一电极14A与第一电极14B以前部位11a的一侧的表面中、成为与铅垂平面VF正交的部分的线为基准,为线对称的关系,分别设置于朝相对于上述铅垂平面VF成为铅垂的方向成为一列的位置。第一电极14C与14D以及第一电极14E与14F成为并联连接对象的一组。第一电极14C与14D以左部位11c的一侧的表面中的、左点P1为基准成为点对称的关系,分别设置于朝相对于铅垂平面VF成为铅垂的方向成为一列的位置。第一电极14E与14F以右部位11d的一侧的表面中的、右点P2为基准成为点对称的关系,分别设置于朝相对于铅垂平面VF成为铅垂的方向成为一列的位置。并且,成为一侧的一组的第一电极14C以及14D与成为另一侧的一组的第一电极14E以及14F在同一线上并排。此外,设置有第一电极14A~第一电极14F的表面是对置第二电极板20的一侧的表面。
第一电极14A与第一电极14B通过第一布线16A相互电连接,从而该第一布线16A配置于底座B1的表面。第一电极14C以及14D与端子42A通过第一布线16B相互电连接,从而该第一布线16B沿着尾座B2、底座B1、连结块B5以及左岛块B3的表面配置。另外,第一电极14E以及14F与端子42B通过第一布线16C相互电连接,从而该第一布线16C沿着尾座B2、底座B1、连结块B8以及右岛块B6的表面配置。此外,上述第一布线16A~16C虽分别配置于同一表面上,但也可以不同。
这样在第一电极板10中,将第一电极14A与第一电极14B相互电连接,将第一电极14C以及第一电极14D与端子42A并联连接,将第一电极14E以及第一电极14F与端子42B并联连接。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第二电极板20的主要构成具备: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第二绝缘板21、以及形成于第二绝缘板21的表面的第二电极24A~24F。此外,第二绝缘板21的挠性虽形成与第一绝缘板11相同程度,但也可以不同。
第二绝缘板21具有形成为与第一绝缘板11中的前部位11a、后部位11b、左部位11c以及右部位11d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前部位21a、后部位21b、左部位21c以及右部位21d。此外,该第二绝缘板21与第一绝缘板11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或者大小。
第二电极24A~24F形成为与第一电极14A~14F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并且,第二电极24A~24F在第二电极板2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时,分别设置于第二绝缘板21的第一电极板10侧的表面的与第一电极14A~14F完全重叠的位置。
第二电极24A与形成并联连接对象的组的第二电极24C以及24D,通过第二布线26A而相互电连接,该第二布线26A沿着前部位21a、连结块B4以及左岛块B3的表面配置。另外,第二电极24B与形成并联连接对象的组的第二电极24E以及第二电极24F,通过第二布线26B而相互电连接,该第二布线26B沿着前部位21a、连结块B7以及右岛块B6的表面配置。此外,上述第二布线26A、26C虽分别配置于同一表面上,但也可以不同。
这样,在第二电极板20中,将第二电极24C以及第二电极24D与第二电极24A并联连接,将第二电极24E以及第二电极24F与第二电极24B并联连接。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隔离件的俯视图。隔离件30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板构成。而且,如图16所示,隔离件30的外形与第一电极板10或者第二电极板20一致。
另外,在隔离件30分别形成有大小相同的开口34A~34F。开口34A~34F的周缘为大致圆形的形状,并形成为直径比第一电极14A~14F的直径稍小。而且,开口34A~34F在使隔离件30与第一电极板10重叠并沿着与隔离件30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于在第一电极14A~14F的各自的外周的内侧收纳有各自的开口34A~34F的位置。
并且,在隔离件30形成有狭缝36A~36F,上述狭缝36A~36F是空气排出用的狭缝并使开口34A~34F与隔离件30的外部空间连接。具体而言,各自的狭缝36A~36F的一端与隔离件30的外部连接。而且,狭缝36A~36F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开口34A~34F连接。
此外,在隔离件30的两面涂覆有用于与第一电极板10以及第二电极板20粘接的未图示的粘接剂。
图17是从铅垂方向观察使第一电极板10、隔离件30以及第二电极板20重叠的状态的图。其中,为了便于理解而省略缓冲部件51、52。图18是表示沿着图17的V-V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如图17、图18所示,传感器部50使第一电极板10与第二电极板20隔着隔离件30重叠,从而通过涂覆于隔离件30的双面的粘接剂相互固定而形成一体化。
如上,在将第一电极板10、隔离件30以及第二电极板20重叠而一体化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第一电极板10的第一电极14D以及第二电极板20的第二电极24D相互重叠,形成于隔离件30的开口34D收纳于第二电极24D的外周内。而且,如图18所示,第一电极14D与第二电极24D通过隔离件30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互对置。这样,构成感压开关40D,上述感压开关40D具有第一绝缘板11、第二绝缘板21、形成有开口34D的板状的隔离件30、以及经由开口34D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14D、24D。
相同地,其他第一电极14A~14C、14E~14F、与其他第二电极24A~24C、24E~24F分别在隔离件30的开口34A~34C、34E~34F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从而如图17所示,构成感压开关40A~40C、40E~40F。
另外,如图18所示,在第二电极板20的表面中的、相对于与隔离件30对置的表面成为相反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具有弹力,并若施加压力则以被压扁的方式变形的缓冲部件52。另外,在第一电极板10的表面中的、相对于与隔离件30对置的表面成为相反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缓冲部件51。
此外,一对缓冲部件51、52可以遍布分别对应的第一电极板10、第二电极板20的一侧的表面整体设置,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极板10、第二电极板20的一侧的表面中的、成为供感压开关40A~40F配置的部分的相反一侧的表面部分。另外,一对缓冲部件51、52也可以以对感压开关40A~40F整体或者一部分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为一体。至少,只要设置于相对于与隔离件30对置的表面成为相反一侧的表面的一部分即可。此外,为了方便起见,在图17中省略缓冲部件51、5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缓冲部件51、52被压扁的厚度的合计为各个感压开关40A~40F中的对置的电极之间的距离以上。另外,缓冲部件51、52相互形成为相同的厚度,且各自的缓冲部件51、52构成为相同的材质,并具有相同的弹力,在外加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以相同的方式被压扁。因此传感器部50以第一电极板10与第二电极板20的任一个为基础,即使使用也能够将就座的检测灵敏度设为相同。
图19是以等效电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0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如图19所示,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各个感压开关40A~40F以及各个端子42A、42B由形成于第一绝缘板11的表面的第一布线16A~16C以及形成于第二绝缘板21的表面的第二布线26A、26B相互连接。这样将各感压开关40A~40F连接,从而构成传感器部50的电路。
另外,感压开关40C以及40D与端子42A以及感压开关40A并联连接,感压开关40E以及40F与端子42B以及感压开关40B并联连接。而且,将端子42A、感压开关40C或者40D、感压开关40A、感压开关40B、感压开关40E或者40F、端子42B连接为串联。即,设置于端子42A与端子42B之间的路径的感压开关40A~感压开关40F中的、两组感压开关40C以及40D、感压开关40E以及40F被并联连接。因此,只要将缓冲部件51或者52的按压力传递至感压开关40C或者40D、感压开关40E或者40F的一方,即使很难传递至另一方的感压开关也能够维持连接状态。
<台座>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台座60具有能够供传感器部50整体载置的大小。
图20是从一侧的表面侧表示台座的俯视图。图21是表示沿着图20的U-U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如图20所示,在该台座60中的宽面的一侧经由粘接剂设置有未图示的缓冲部件,在另一侧形成有弹簧槽70。
该弹簧槽70为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多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形成有与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包括多个极大点P11~P14的弯曲部分对应的非直线形状的弹簧槽70,从而该弹簧槽70的两端在台座60的相互对置的侧面SR被敞开。
另外,如图21所示,弹簧槽70的铅垂截面的底部7a为与线材亦即弹簧的铅垂截面的半圆弧形状相同的形状。弹簧槽70的侧部7b为相互平行,上述两侧部之间的距离(槽宽)BW形成为与线材亦即弹簧的直径相同程度。
如上,弹簧槽70形成为具有与架设于座部框架的线材亦即弹簧中的、成为应该嵌入的对象的弯曲部分对应的非直线形状的空间SP。
另外,在弹簧槽70中的长度方向的边缘连结有朝相反的槽的边缘侧突出的一对凸部8x、8y,在上述凸部8x、8y中,朝弹簧槽70侧最突出的位置与该弹簧槽70的最低位置之间的高度HI为比弹簧的直径小的关系。
<座椅装置>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样子的图。具体而言,图22(A)是从上方表示配置有就座传感器2的座椅装置9的样子的图,图22(B)是从侧面表示配置有就座传感器2的座椅装置9的样子的图。如图22所示,座椅装置9的主要结构具备:座部框架91、多个支承弹簧92、缓冲垫93、椅背96以及就座传感器2,座椅装置9例如为车辆用的座椅装置。
此外,图22(A)所示的支承弹簧92的根数和配置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也可以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省略形成于缓冲垫93的下表面的垫凹部94。
就座传感器2配置于支承弹簧92上,并夹持于支承弹簧92与缓冲垫93之间。具体而言,构成就座传感器2的台座60的弹簧槽70嵌入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多个弯曲部分。这样,台座60以横跨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多个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于该弯曲部分。
如图22所示,配置于支承弹簧92上的就座传感器2中的传感器部50的感压开关40A、40B在以通过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铅垂平面VF为基准的左侧以及右侧,为相互对称的关系,并沿着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配置。
在两组并联连接的感压开关40C以及40D、感压开关40E以及40F在以铅垂平面VF为基准的左侧以及右侧,沿着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配置于相互为对称关系的位置上。另外,成为被并联连接的一组的一侧的感压开关40E配置于支承弹簧92的成为铅垂上方的位置。与此相对,成为被并联连接的一组的另一侧的感压开关40F与感压开关40A~40D配置于支承弹簧92的避开成为铅垂上方的位置的位置。
并且,所有感压开关40A~40F配置为比座部框架91上的正常就座的人的臀点HP靠前方。与感压开关40A~40F连接的端子42A、42B从座部框架91的下方与外部的未图示的电源以及测定部电连接。
图23是以与图18相同的视点表示在将支承弹簧92嵌入台座60的弹簧槽70而将就座传感器2配置于支承弹簧92上的状态下,例如感压开关40D接通的样子的图。此外,在图23中,为了容易理解,而仅示出台座60以及支承弹簧92的一部分。
若人就座,则配置于比臀点HP靠前方的感压开关40D如箭头所示,被支承弹簧92以及缓冲垫93从与作为该感压开关40D的构成要素的第一电极14D以及第二电极24D的电极面铅垂的方向适当地按压。换句话说,缓冲部件52从座椅的缓冲垫93承受按压力,缓冲部件51从支承弹簧92承受按压力。此时缓冲部件51、52通过按压力,以被压扁的方式变形。而且,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借助缓冲部件51、52的弹力而以从缓冲部件51、52承受按压力进入隔离件30的开口34D的方式挠曲。因此设置于经由隔离件30的开口34D对置的绝缘板11、21的电极14D、24D接触。这样,感压开关40D处于接通状态。
而且,以铅垂平面VF为基准,配置于与感压开关40D对称的位置的感压开关40E也与感压开关40D相同地通过缓冲部件51、52的弹力按压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使其挠曲从而处于接通状态。另外,感压开关40A、40B、40C、40F也与感压开关40D,40E同样地借助缓冲部件51、52的弹力按压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使其挠曲从而处于接通状态。
成为并联连接的一组的感压开关40C以及40D、感压开关40E以及40F的至少一方成为接通,从而在感压开关40A以及40B成为接通的情况下,端子42A与端子42B导通。这样,未图示的测定部对由就座传感器2感知的感知信号进行测定,从而对人的就座进行检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2中,如上所述,缓冲部件51、52被压扁的厚度的合计为电极14A~14F与电极24A~24F之间的距离以上。因此缓冲部件51、52仅通过不挠曲而被压扁的变形,就能够使感压开关40A~40F处于接通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对就座进行检测。
另外,在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21挠曲时,各开口34A~34F内的空气经由狭缝36A~36F被排出至外部。因此,在各感压开关40A~40F处于接通状态时,第一绝缘板11以及第二绝缘板能够适当地挠曲,从而各感压开关40A~40F的一对电极容易接触。
如以上说明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2具有台座60,并在该台座60形成有弹簧槽70,该弹簧槽70为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多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
因此,能够直观地把握应该嵌入的弹簧部位,从而能够使台座60位于上述部位。而且,在如上存在台座60的情况下,台座60以及配置于该台座60的座面侧的感压开关40A~40F夹设在多根支承弹簧92与载置于上述支承弹簧92的缓冲垫93之间,因此从缓冲垫93的座面到感压开关40A~40F夹设有缓冲垫93。这样,就座传感器2通过台座60使感压开关40A~40F位于弹簧部位上方,从而能够防止由感压开关引起的不协调感。
另外,在感压开关40A~40F位于弹簧部位上方的情况下,对感压开关40A~40F不仅作用有来缓冲垫的按压力,也作用有与该按压力对置的支承弹簧92的作用力,从而感压开关40A~40F的每个单位按压力的灵敏度变得良好。因此该就座传感器2借助台座60使感压开关40A~40F位于弹簧部位上方,从而能够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
并且,台座60的弹簧槽7为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92的多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因此在将上述弯曲部分嵌入弹簧槽70的情况下,能够以横跨多个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台座60。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台座60沿支承弹簧92的长度方向错动,另外,相对于由线材构成的支承弹簧92而言,能够减少配置于该台座60的感压开关40A~40F的倾斜并抑制开关灵敏度的降低。
然而,感压开关40A~40F具有比线材亦即支承弹簧92的直径(弹簧槽7的槽宽度)大的截面,因此在配置于该线材亦即支承弹簧92的铅垂上方的感压开关40E中的、与该线材对应的部分施加有比其他部分大的力。换句话说,相对于感压开关40E的加压力成为不均匀。但是,感压开关40A~40D、40F配置于与线材亦即支承弹簧92的铅垂上方不同的位置,因此对上述感压开关大致均匀地施加有与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对置的力,因此,感压开关40A~40D、40F与配置于线材亦即支承弹簧92铅垂上方的感压开关40E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随着加压力的不均匀的耐久性的降低。另外,架设有支承弹簧92的空间的周围大致被堵塞,且通气性变得不良,因此通常容易从由金属成形的支承弹簧92受热。在该方面,感压开关40A~40D、40F配置于与支承弹簧92铅垂上方不同的位置,因此与配置于支承弹簧92铅垂上方的感压开关40E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随着加热的耐久性的降低。
另一方面,在配置于支承弹簧92铅垂上方的感压开关40E中,施加比配置于弹簧的避开铅垂上方的部位的感压开关40A~40D、40F大的按压力,因此提高感压开关的每个单位按压力的灵敏度。
如上,配置于支承弹簧92的铅垂上方的感压开关40E与避开该位置而配置的感压开关40F并联连接。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同等获得在支承弹簧92的铅垂上方配置感压开关的情况的优点、与避开该位置而配置感压开关的情况的优点双方。
另外,在成为就座传感器2的底部的台座60与支承弹簧92之间设置有缓冲部件51,因此即使欲施加于感压开关40A~40F的力不均匀,也能够缓和上述力的差并将上述力传递至感压开关40A~40F。换句话说,提高随着加压力的不均匀而相对于各感压开关40A~40F的传递效率,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少耐久性的降低,并且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感压开关40A~40F的灵敏度。
另外,如上所述,在人正常就座于具备椅背96的座椅装置9而对缓冲垫93施加载荷时,支承弹簧92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在比正常就座的人的臀点HP靠前方,与其他部分相比较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9,能够将感压开关40A~40F配置于比正常就座的人的臀点HP靠前方,因此能够对人的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而且,根据座椅装置9使用的就座传感器2的配置方法,将就座传感器2配置于支承弹簧92上,因此能够防止由就座传感器2引起的不协调感,并且,将感压开关40A~40F配置于比正常就座的人的臀点HP靠前方,因此能够对人的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
另外,如上所述,通常,在人就座于缓冲垫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的情况下,由于与前后方向相比朝左右方向拓宽的骨盘,所以缓冲垫以通过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铅垂平面VF为基准大致左右均匀地被按压。与此相对,货物不限定于载置于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因此,在将货物载置于座椅装置9的情况下,支承弹簧92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处于不以铅垂平面VF为基准成为左右对称的趋势。本实施方式的两组感压开关40C以及40D与感压开关40E以及40F以通过座椅装置的宽度的中心的铅垂平面VF为基准配置为左右对称,因此能够对人的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抑制对货物进行误检测。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此外,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所使用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就座传感器>
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的立体图。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在省略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而具备呈相互对称的形状的第一传感器部55以及第二传感器部56,并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台座6同等结构的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3具备作为将第一传感器部55与第二传感器部56电连接的布线的导线4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传感器部55与第二传感器部56中,省略配置于第二电极板20的缓冲部件52。
<传感器部>
图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板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25(A)是表示第一传感器部55的第一电极板10A的图,图25(B)是表示第二传感器部56的第一电极板10B的图。
如上所述,第一传感器部55与第二传感器部56为相互对称的形状,因此如图25所示,第一电极板10A与第二电极板10B形成相互对称的形状。
如图25(A)所示,第一电极板10A的一端的端缘的形状为半圆形,另一端的端缘的形状为矩形,整体形成带状的形状。而且,从半圆形的端部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有第一电极14C,从第一电极14C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有第一电极14D。
第一电极14C与第一电极14D相互为相同形状的梳齿电极。对于该梳齿电极而言,相互平行的多根导体在一侧相互连接,并且相互平行的多根其他导体在另一侧相互连接。而且,在在一侧连接的多根平行导体之间设置有在另一侧连接的多根其他平行导体,且各个导体交替地并排排列。而且,在一侧连接的多根平行导体与在另一侧连接的其他多根平行导体相互隔开一定的间隔且相互绝缘。如上在梳齿电极中,在一个电极内具有一组相互被绝缘的平行导体。
布线16G~16J沿着第一绝缘板11A的长度方向设置。而且,第一电极14C的一侧的平行导体与布线16G的一端连接,另一侧的平行导体与布线16I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一电极14D的一侧的平行导体与布线16G的另一端以及布线16H的一端连接,另一侧的平行导体与布线16C的另一端以及布线16J的一端连接。
另外,端子42A、43A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形状,并沿着与第一绝缘板11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并排设置于从第一绝缘板11A的矩形状的端部隔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而且,端子42A与布线16H的另一端连接,端子43A与布线16J的另一端连接。
这样,第一电极14C的一侧的平行导体、第一电极14D的一侧的平行导体以及端子42A通过布线16G、16H进行电连接,第一电极14C的另一侧的平行导体、第一电极14D的另一侧的平行导体以及端子43A通过布线16I、16J进行电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25(B)所示,形成与第一电极板10A对称的形状的第一电极板10B的主要构成具备:与第一绝缘板11A相同的第一绝缘板11B;与第一电极14C相同地配置于第一绝缘板11B上,且为与第一电极14C对称的形状的第一电极14E;与第一电极14D相同地配置于第一绝缘板11B上,且为与第一电极14D对称的形状的第一电极14F;与布线16G~16J相同地配置于第一绝缘板11B上的布线16K~16N;以及与端子42A、43A相同地配置于第一绝缘板11B上,且具有与端子42A、43A对称的形状的端子42B,43B。
而且,第一电极14E的一侧的平行导体与布线16M的一端连接,另一侧的平行导体与布线16K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一电极14F的一侧的平行导体与布线16M的另一端以及布线16N的一端连接,另一侧侧的平行导体与布线16K的另一端以及布线16L的一端连接。
另外,端子42B与布线16N的另一端连接,端子43B与布线16L的另一端连接。
这样,第一电极14E的一侧的平行导体、第一电极14F的一侧的平行导体、以及端子42B通过布线16M、16N进行电连接,第一电极14E的另一侧的平行导体、第一电极14F的另一侧的平行导体、以及端子43B通过布线16K、16L进行电连接。
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板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26(A)是表示第一传感器部55的第二电极板20A的图,图26(B)是表示第二传感器部56的第二电极板20B的图。如上所述,第一传感器部55与第二传感器部56为相互对称的形状,因此如图26所示,第二电极板20A与第二电极板20B为相互对称的形状。
如图26(A)所示,第二电极板20A的第二绝缘板21A与第一绝缘板11A宽度相同,且长度不同。并且,一端的端缘的形状形成与第一绝缘板11A的一端的端缘相同的半圆形,另一端的端缘的形状形成与第一绝缘板11A的另一端的端缘相同的矩形,整体形成带状的形状。而且,第二绝缘板21A在使第一绝缘板11A的一端与第二绝缘板21A的一端对齐,而使第一绝缘板11A与第二绝缘板21A重叠的情况下,形成供如图24所示设置于第一绝缘板11A上的端子42A、43A露出的长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板21A与第一绝缘板11A具有相同的挠性,在施加相同的力的情况下,构成为以相同的方式挠曲。
另外,第二电极24C、24D形成圆形的形状,且形成供第一电极14C、14D收纳于外周内的大小。此外第二电极24C、24D在使第一绝缘板11A的一端与第二绝缘板21A的一端对齐,而使第一绝缘板11A与第二绝缘板21A重叠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设置在第二电极24C、24D的外周内收纳第一电极14C、14B的位置。
另外,如图26(B)所示,形成与第二电极板20A对称的形状的第二电极板20B的主要构成具备:与第二绝缘板21A相同的第二绝缘板21B;与第二电极板20A中的第二电极24C相同地配置于第二绝缘板21B上,且形成与第二电极24C相同的形状·大小的第二电极24E;以及与第二电极板20A中的第二电极24D相同地配置于第二绝缘板21B上,且形成与第二电极24D相同的形状·大小的第二电极24F。
图2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隔离件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27(A)是表示第一传感器部55的隔离件30A的图,图27(B)是表示第二传感器部56的隔离件30B的图。如上所述,第一传感器部55与第二传感器部56为相互对称的形状,因此如图27所示,隔离件30A与隔离件30B形成相互对称的形状。
隔离件30A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板31A构成。而且,如图27(A)所示,隔离件30A的外形与第二电极板20A一致。另外,在隔离件30A分别形成有相同的大小的开口34C、34D。开口34C、34D的周缘为大致圆形的形状,并形成为直径比第二电极24C、24D的直径稍小,从而形成供第一电极14C、14D收纳于外周内的大小。而且,开口34C、34D在使隔离件30A与第二电极板20A重叠,沿着与隔离件30A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于如图24所示在第二电极24C、24D的各自的外周内收纳各自的开口34C、34D,在开口34C、34D的周缘内收纳第一电极14C、14D的位置。
并且,在隔离件30A形成有狭缝36M,上述狭缝36M为空气排出用的狭缝并对开口34C、34D空间连接。另外,在隔离件30A形成有气体流出口35A、将该气体流出口35A与狭缝36M连接的狭缝36N。因此,各自的开口34A、34B经由气体流出口35A以及狭缝36M、36N,与隔离件30A的外侧空间连接。
另外,如图27(B)所示,形成与隔离件30A对称的形状的隔离件30B由与隔离件30A相同的绝缘板31B构成,形成于与隔离件30A中的开口34C、34D相同的位置,从而形成有相同的形状·大小的开口34E、34F。并且在隔离件30B形成有狭缝36X,上述狭缝36X为空气排出用的狭缝并对开口34E、34F空间连接,并且,形成有气体流出口35B、将该气体流出口35B与狭缝36X连接的狭缝36Y。因此,各个开口34E、34F经由气体流出口35B以及狭缝36X、36Y与隔离件30B的外侧空间连接。
此外,在隔离件30A、30B的双面涂覆有用于与第一电极板10A、10B以及第二电极板20A、20B粘接的未图示的粘接剂。
图28是表示沿着图24的T-T线的截面的样子的图。如图24、图28所示,对于就座传感器1的第一传感器部55以及第二传感器部56而言,如上所述,将第一电极板10A(10B)与第二电极板20A(20B)隔着隔离件30A(30B)重叠,从而被涂覆于隔离件30A(30B)的双面的粘接剂固定而成为一体。这样构成感压开关40C~40F。
另外,如图24所示,缓冲部件51A形成收纳于第二绝缘板21A的外周内的形状。而且,缓冲部件51A在从与隔离件30A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以经由第一绝缘板11A至少对隔离件30A的开口34C、34D进行覆盖的方式进行配置。相同地在第二传感器部56的第一绝缘板11B的与隔离件30B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与设置于第一传感器部55的缓冲部件51A相同的缓冲部件51B,缓冲部件51B在从与隔离件30B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以经由第一绝缘板11B至少对隔离件30B的开口34E、34F进行覆盖的方式进行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51A、51B被压扁的厚度为各自的感压开关40C~40F中的、对置的电极间距的一半以上。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传感器部55与第二传感器部56,如上所述通过导线45相互电连接。图29是表示与图24的导线4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构造的样子的图。如图29所示,导线45具有由金属的绞合金属线构成的导线46、与对导线46的外周进行覆盖的绝缘层47。而且,如图24所示,对于导线45而言,在两端,导线46从绝缘层47露出,将导线46的一端与端子43A连接,将导线46的另一端与端子43B连接。
图30是以等效电路表示第一传感器部55、第二传感器部56以及导线45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在由第一传感器部55的感压开关40C以及感压开关40D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中构成OR电路,在由第二传感器部56的感压开关40E以及感压开关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中构成OR电路。并且,利用由感压开关40C以及感压开关40D构成的感压开关群、与由感压开关40E以及感压开关40F构成的感压开关群构成AND电路。这样,在传感器部5中,利用感压开关40C~40F构成AND-OR电路。
<座椅装置>
图3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的图。具体而言,图31(A)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座椅装置9的样子的图,图31(B)是表示从侧面观察座椅装置9的样子的图。
如图31(A)以及图31(B)所示,第一传感器部55以及第二传感器部56配置于架设于座部框架91的前后方向的多个支承弹簧92上,并夹入支承弹簧92与缓冲垫93之间。
具体而言,将第一台座65的弹簧槽7以通过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铅垂平面VF为基准嵌入位于右侧的支承弹簧92中的、最靠近铅垂平面VF的支承弹簧92的一个弯曲部分。这样第一台座65以横跨最靠近铅垂平面VF的右侧的支承弹簧92的一个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于该弯曲部分上方。而且,配置于该第一台座65的座面侧的第一传感器部55的感压开关40C、40D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
另一方面,第二台座66的弹簧槽7以铅垂平面VF为基准嵌入以铅垂平面VF为基准位于左侧的支承弹簧92中的、成为与第一台座65对称的位置关系的一个弯曲部分。这样第二台座66以横跨最靠近铅垂平面VF的左侧的支承弹簧92的一个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于该弯曲部分上方。而且,配置于该第二台座66的座面侧的第二传感器部56的感压开关40E、40F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
另外,所有的感压开关40C~40F配置为成为比正常就座于座部框架91上方的人的臀点HP靠前方。
若与人的就座对应地从缓冲垫93对感压开关40C~40F施加按压力,则第二电极24C~24F与第一电极14C~14F中的各个平行导体接触。因此,第一电极14C~14F中的相互绝缘的一组平行导体彼此经由第二电极24C~24F被电连接。这样,感压开关40C~40F处于接通状态。此外,如上所述,利用感压开关40C~40F构成AND-OR电路,因此在压开关40C以及感压开关40D的至少一个与感压开关40E以及感压开关40F的至少一个接通的情况下,端子42A与端子42B导通。这样,以被传感器部5感知的信号为基础,通过未图示的测定部对人的就座进行检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第一台座65与第二台座66形成有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一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弹簧槽7。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能够直观地把握应该嵌入的弹簧部位,另外,能够使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位于处于一根支承弹簧92的中间的弹簧部位。
在如上那样存在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的情况下,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和配置于上述台座的座面侧的感压开关40C~40F夹入多根支承弹簧92与载置于上述支承弹簧92的缓冲垫93之间,因此从缓冲垫93的座面到感压开关40C~40F夹设有缓冲垫93。即,通过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使感压开关40C~40F位于弹簧部位上方,从而能够防止由感压开关引起的不协调感。
另外,在感压开关40C~40F位于弹簧部位上方的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对感压开关40C~40F不仅作用有来自缓冲垫的按压力,也从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作用有与该按压力对置的支承弹簧92的作用力。因此感压开关40C~40F的每个单位按压力的灵敏度变得良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使感压开关40C~40F位于弹簧部位上方,从而能够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
此外,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的弹簧槽7成为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92的多个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以横跨弹簧的弯曲部分的方式配置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抑制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沿支承弹簧92的长度方向错动,另外,相对于由线材够成的弹簧而言,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配置于该台座的座面侧的感压开关的倾斜并抑制开关灵敏度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配置于第一台座65的座面侧的感压开关40C、40D与配置于第二台座66的座面侧的感压开关40E、40F被具有弯曲性的导线45连接。因此,应该配置配置有感压开关40C、40D的第一台座65与配置有感压开关40E、40F的第二台座66的位置能够从多根支承弹簧92分别具有的弯曲部分中,自由地选择而不重新布线。因此能够将第一台座65与第二台座66分别配置于感压开关的灵敏度变得良好的位置。
此外,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省略导线45,将第一台座65与第二台座66中的隔离件彼此以及一对绝缘板彼此连结的情况下,能够将感压开关的电极彼此印刷布线在绝缘板上方。因此,在不需要电极与导线的接点而将感压开关的电极彼此连接的观点中,优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
以上,虽以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有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然而,也可以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有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可知与沿着该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的情况相比,在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人就座时作用于感压开关40A的缓冲垫93的挠曲量增大。
该理由是因为在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该框部件101A以及101B之间的前后方向打开。因此,与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相比,能够直接传递施加于缓冲垫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压力。
因此,与沿着上述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的情况相比,在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能够增大在人就座时作用于感压开关40A的缓冲垫93的挠曲量。因此,能够增大缓冲垫下表面相对于感压开关40A的接触压力,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
然而,在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作用于感压开关40A的缓冲垫93的挠曲量较大,因此即使提高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高度,也能够可靠地接通。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确保未对缓冲垫93施加压力的情况下的缓冲垫93与感压开关40A之间的间隙GP较大。换句话说,在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情况下,在上述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高度的调整宽度拓宽,从而能够利用上述高度进一步增大缓冲垫下表面相对于感压开关40A的接触压力的控制量这点有用。
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或者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台座60隔着各感压开关40A~40F,并沿着缓冲垫93的左右或者前后方向将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连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台座6或60以使形成于与台座6或60的座面相反侧的弹簧槽7或70从支承弹簧92的上方侧嵌入的方式固定于一根支承弹簧92。然而,台座相对于弹簧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应该形成槽的对象设为台座6或者60的座面侧,从而台座6或者60以使形成于其座面侧的槽从支承弹簧92的下侧嵌入一根支承弹簧92的方式固定于一根支承弹簧92。此外,在应用上述的固定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沿着在台座6或者60的座面侧具有的槽的底部配置一个以上的感压开关,并在弹簧与槽之间夹设有感压开关。
另外,也可以为图32所示的台座61。图32是表示与缓冲垫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弹簧和台座的截面的样子的图。如图32所示,该台座具有由树脂制造形成的一对板部件61a、61b。在上述板部件61a、61b的一侧的宽面形成有能够供一根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弹簧槽70a、70b。而且,在弹簧部位进入上述弹簧槽70a、70b的状态下,将一对板部件的61a、61b一体化从而构成台座61。在应用上述的台座61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在板部件的61a、61b彼此之间形成空间。在形成该空间的情况下,例如只要应用成为形成与线材亦即弹簧的铅垂截面的一部分的圆弧相同的形状的铅垂截面的弹簧槽70a、70b即可。
另外,如图33所示,也可以形成能够沿着弹簧长度方向架设极大点之间的弹簧部分多个而嵌入的弹簧槽71,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台座6的弹簧槽7或者台座60、第一台座65或第二台座66的弹簧槽7或者70。成为嵌入对象的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的个数越增加,越能够提高台座6、60、第一台座65或者第二台座66相对于线材亦即弹簧的稳定性。但是如上所述,在提高支承弹簧以及台座的耐久性的观点上,优选为能够嵌入一根支承弹簧92中的一个弯曲部分的凹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形成能够嵌入一根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的弹簧槽7或者70,但也可以形成能够嵌入两根以上的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的凹部。但是如上所述,在提高支承弹簧92以及台座6的耐久性的观点上,优选为能够嵌入一根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的弹簧槽(凹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弹簧槽7或70的槽宽形成与一根弹簧的直径同等,但也可以不形成为同等。例如,也可以以切开由图20所示的台座60的一面中的虚线包围的区域的方式形成能够供一根弹簧的弯曲部分整体嵌入的凹部。另外,如图34所示,也可以形成十字状的凹部72。该凹部72在与支承弹簧92的弹簧直径为相同程度的槽宽上具有从台座的侧端中央朝与该侧端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部分72a~72d。上述槽部分72a~72d在中央区域朝外侧呈弧状拓宽,从而将相互邻接的槽部分彼此连结。在形成有上述的凹部72的情况下,即便在支承弹簧92的多个弯曲部分的角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凹部嵌入上述弯曲部分,因此能够提高通用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弹性的板状的凸部8x、8y为树脂制造,但为树脂制造并非必要条件。另外,将凸部8x、8y在从弹簧槽7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相互隔开相同的间隔并相向的状态下连结。但是,也可以将具有挠性的板状的凸部8x、8y在从弹簧槽7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相互隔开相同的间隔并相向的状态下,沿弹簧槽7的长度方向每隔规定间隔地连结。另外,也可以应用与弹簧槽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结,并延伸直至另一端附近的凸部。并且,也可以应用能够供以与台座6的一面平行的方式设置于弹簧槽7的内周面的滑动槽滑动的树脂制造的板材。并且,代替凸部8x、8y也可以粘贴胶带。并且,也可以将凸部8x、8y的敞开端朝弹簧槽7的空间侧折叠而形成钩形状。此外如图22所示的例子那样,也可以省略凸部8x、8y,也可以应用上述例示以外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虽将第一台座65与第二台座66设为相互独立,但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将第一台座65与第二台座66连结为一体。作为该连结方式例如能够列举将第一台座65的一侧面与第二台座66的一侧面一体成型的方式、在板状的金属件的一端固定第一台座65的一部分、在另一端固定第二台座66的一部分的方式。如上,在将第一台座65与第二台座66连结为一体的情况下,第一台座65以及第二台座66的每一个不仅以横跨一根支承弹簧92的弯曲部分的方式支承于该支承弹簧92,也以横跨两根的支承弹簧92的方式支承于该两根的支承弹簧92。因此,在将第一台座65与第二台座66连结为一体的情况下,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台座相对于线材亦即弹簧的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将感压开关的个数设为两个,但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将感压开关的个数设为六个,但可以为五个以下,也可以为七个以上。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虽将感压开关的个数设为四个,但可以三个以下,也可以为五个以上。总之,只要在每一个台座设置有至少一个感压开关即可。此外,在将感压开关并联连接的情况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该感压开关的个数设为两个,但只要为两个以上即可。并且,在设置被并联连接的感压开关群的组的情况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将该组设为两组,但也可以为一组或者三组以上。但是,被并联连接的感压开关群的组数在对称性的观点上,优选为偶数。此外,也可以省略被并联连接的感压开关群,也可以省略感压开关40A与40B,将被并联连接的感压开关群40C、40D与40E、40F连接为串联,从而形成AND-OR电路。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压开关40A~40F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设为梳齿形状,也可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50进行分割,并通过导线45将上述被分割的部分连接。当然也可以应用除了上述例示以外的方式。
另外,各感压开关40A~40F中的、第一电极14A~14F与第二电极24A~24F虽设为形状、大小一致,并相互能够完全重叠,但也可以在能够感知按压力的范围内,大小、形状等不同。例如,也可以将感压开关40A、40B中的开口34A、34B的直径形成为比感压开关40C~40F中的开口34C~34F的直径大。换句话说,至少两个感压开关也可以设为相互开口的直径不同。在人就座于座椅装置的情况下,座部框架91从缓冲垫93承受的按压力因座部框架91的场所而不同,但如上构成就座传感器1,从而在座部框架91上,能够在从缓冲垫93施加比较小的按压力的场所配置开口的直径较大的感压开关,并在施加比较大的按压力的场所配置开口的直径较小的感压开关。如上配置就座传感器,从而在人就座于缓冲垫93上方,对形成于隔离件30的开口的直径相互不同的每一个的感压开关施加不同的按压力的情况下,每一个感压开关中的绝缘板11、21适当地挠曲,从而每一个感压开关40A~40F能够适当地接通。因此,能够对人的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而且,如上至少两个感压开关在开口的直径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优选开口的直径相互不同的每一个的感压开关相互串联电连接。
此外,如上所述,在至少两个感压开关的开口的直径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优选还具备开口的直径相互相等的至少两个感压开关,在以铅垂平面VF为基准的左侧以及右侧至少配置开口的直径相互相等的感压开关各一个。通常,人就座于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因此能够对人的就座进一步适当地进行检测,并能够抑制将未沿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配置于中心的货物作为人的就座而对货物进行误检测。而且,在如上构成的情况下,更优选配置于铅垂平面VF的左侧以及右侧的开口的直径相互相等的感压开关的至少一组沿着缓冲垫93的宽度方向配置,更加优选配置于铅垂平面VF的左侧以及右侧的开口的直径相互相等的感压开关的至少一组配置于以铅垂平面VF为基准相互对称的位置。如上那样构成,从而能够对人的就座进一步适当地进行检测,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将货物作为人的就座进行误检测。为了如上那样构成,而例如将感压开关40A~40F的位置设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并将感压开关40A、40B中的开口34A、34B的直径形成为比感压开关40C~40F中的开口34C~34F的直径大,并且,只要将感压开关40C、40D与40B中的开口34C、34D与34B设为相同的直径,感压开关40E、40F与40A中的开口34E、34F与34A设为相同的直径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设置缓冲部件52,而仅设置缓冲部件51的结构。因此在该情况下,对于就座传感器而言,缓冲部件51也以底板侧的绝缘板11进入隔离件的开口的方式对绝缘板11进行按压,从而缓冲垫93侧的绝缘板21以通过缓冲垫93的弹力进入隔离件30的开口34A~34F的方式挠曲。这样,一对绝缘板挠曲,从而经由隔离件的开口对置的一对电极彼此能够接触,因此能够适当地接通感压开关,从而能够对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并且,未必需要缓冲部件51、52。在该情况下,缓冲垫93也对绝缘板21进行按压,从而能够对人的就座进行感知。
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设置有一对缓冲部件51、52的情况下,缓冲部件51、52具有相同的弹力,并形成相同的厚度,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缓冲部件51、52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弹力,也可以为相互不同的厚度。
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设置有一对缓冲部件51、52的情况下,缓冲部件51、52在从与就座传感器1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也可以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缓冲部件51只要经由第一绝缘板11至少对隔离件30的开口34A~34F进行覆盖即可,缓冲部件52只要经由第二绝缘板21至少对隔离件30的开口34A~34F进行覆盖的方式进行配置即可,也可以将缓冲部件51、52的至少一方仅设置于与隔离件30的开口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板11与第二绝缘板21具有相互相同的挠性,若施加相同的力则以相同的方式挠曲,但第一绝缘板11与第二绝缘板21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挠性。
此外,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所表示的内容以外,也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省略、变更、附加公知技术等。例如,图35是以与图7(A)相同的视点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的图。图35所示的座椅装置在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具备就座传感器4这点上,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四根支承弹簧92的正中间具备新的支承弹簧92这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不同。该就座传感器4在具备由一个感压开关40A构成的圆形状的传感器部5这点上,与具备了包括多个感压开关40A以及40B的矩形状的传感器部5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不同。另外,该就座传感器4在具备一个配置有感压开关40A的台座6这点上,与具备了多个台座6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不同。另外,该就座传感器4在具备沿着缓冲垫93的前后方向配置的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这点上,与具备了沿着上述缓冲垫93的左右方向配置的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不同。上述的就座传感器4的台座6嵌入相互平行地配设的多个支承弹簧92中的、正中间的支承弹簧92的前端侧中的一个弯曲部分。而且,与该台座6连结的一对框部件101A以及101B在以支承弹簧92为支承基体,并在缓冲垫93的前端部与载置于上述台座6的感压开关40A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下,对上述缓冲垫93进行支承。如上,在将台座6设为一个的情况下,与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将台座6设为多个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台座6在缓冲垫93的下方占据的配置空间。其结果,能够容易确保应该配置于缓冲垫的下方的电子部件等的配置空间。除此之外,在将一个感压开关40A载置于上述的一个台座6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以将隔离件30以及一对绝缘板11以及21连结的方式将感压开关40A以及40B之间连接。另外,如上述第三实施方式那样,也能够避免通过导线45将感压开关40A以及40B之间连接。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电接触不良并且实现省空间化。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就座传感器引起的不协调感,并且对人的就座适当地进行检测的就座传感器。
附图标记说明:1~4…就座传感器;5、50…传感器部;6、60、61…台座;7、70、70A、70B、71、72…弹簧槽(凹部);8x、8y…凸部;9…座椅装置;10A、10B…第一电极板;11…第一绝缘板;14A~14F…第一电极;16A~16E…第一布线;20A、20B…第二电极板;21…第二绝缘板;24A~24F…第二电极;26A、26B…第二布线;30A、30B…隔离件;34A~34F…开口;36A~36F…狭缝;40A~40F…感压开关;42A、42B…端子;51、52…缓冲部件;55…第一传感器部;56…第二传感器部;65…第一台座;66…第二台座;91…座部框架;92…支承弹簧;93…缓冲垫;96…椅背;101A、101B…框部件。

Claims (14)

1.一种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台座,其架设于由座部的框架围成的开口,并固定于由具有弯曲部分的线材构成的多根弹簧的至少一根;和
感压开关,其配置于所述台座,
所述台座具有能够供一根以上所述弹簧的所述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的凹部,
还具备框部件,该框部件与所述台座连结,并设置在至少隔着所述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部位,
所述框部件的上端位于比所述感压开关的上表面靠上侧,
在与所述感压开关对置的缓冲垫与该感压开关之间形成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能够供一根所述弹簧的所述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能够供一个所述弯曲部分嵌入的非直线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部件包括隔着所述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为槽状,所述槽的槽宽度为最大的部分的槽宽度形成为与所述弹簧的直径为相同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台座与配置于所述台座的座面侧的所述感压开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所述台座;和
配置于各所述台座的一对感压开关,
所述感压开关具备:具有挠性的一对绝缘板、夹设在所述一对绝缘板之间且形成有开口的板状的隔离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一对绝缘板各自的表面上且隔着所述开口而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
配置于各所述台座的一对所述感压开关的所述隔离件以及所述一对绝缘板被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所述台座;
配置于各所述台座的多个感压开关;以及
具有弯曲性并将各所述感压开关彼此连接的导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座为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压开关为一个。
11.一种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根弹簧,它们架设于由座部的框架围成的开口,并由具有多个弯曲部分的线材构成;
缓冲垫,其载置于多根所述弹簧;以及
所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就座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部件包括隔着所述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一对所述框部件沿着所述缓冲垫的前后方向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部件包括隔着所述感压开关而相互对置的一对框部件,一对所述框部件沿着所述缓冲垫的左右方向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缓冲垫的下表面且在所述框部件以及所述感压开关的上部形成有垫凹部,至少将所述框部件收纳于所述垫凹部。
CN201280027720.6A 2011-06-30 2012-06-27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82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6868 2011-06-30
JP2011-146868 2011-06-30
PCT/JP2012/066443 WO2013002289A1 (ja) 2011-06-30 2012-06-27 着座センサ及び座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2438A CN103582438A (zh) 2014-02-12
CN103582438B true CN103582438B (zh) 2016-05-04

Family

ID=47424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77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82438B (zh) 2011-06-30 2012-06-27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27497A4 (zh)
JP (1) JP5747078B2 (zh)
CN (1) CN103582438B (zh)
WO (1) WO20130022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91995B1 (en) 2012-05-10 2013-11-11 Iee Sarl The pressure-responsive seat occupancy sensor unit
JP5905413B2 (ja) * 2013-07-02 2016-04-2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434330B2 (ja) * 2015-02-06 2018-1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LU92671B1 (en) 2015-02-27 2016-08-29 Iee Int Electronics & Eng Sa Weight-responsive vehicle seat occupan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WO2016159155A1 (ja) * 2015-03-30 2016-10-0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荷重検知装置
CN106458066B (zh) * 2015-03-30 2019-08-27 株式会社藤仓 载荷检测装置
JP6263509B2 (ja) * 2015-10-02 2018-01-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7061799A1 (ko) * 2015-10-06 2017-04-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압력 감지 의자
US9931999B2 (en) * 2015-12-17 2018-04-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ck panel lower clip anchorage features for dynamic events
CN107097689B (zh) * 2016-02-22 2019-07-12 株式会社藤仓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WO2017145446A1 (ja) * 2016-02-22 2017-08-3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US10262423B2 (en) 2016-03-29 2019-04-16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Disease and fall risk assessment using depth mapping systems
WO2018042685A1 (ja) * 2016-08-30 2018-03-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627697B2 (ja) * 2016-09-12 2020-0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検知装置
LU93239B1 (en) * 2016-09-28 2018-04-11 Iee Sa Floating sensor bearing for seat occupation sensors at the B-surface of seat cushions
JP6404882B2 (ja) * 2016-10-28 2018-10-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8165122A (ja) * 2017-03-28 2018-10-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センサ
JP2020032870A (ja) * 2018-08-30 2020-03-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センサ
WO2020141603A1 (ja) * 2019-01-04 2020-07-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着座センサ及び座席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3909U (zh) * 1973-01-25 1974-09-28
CN1809483A (zh) * 2003-06-23 2006-07-26 Iee国际电子及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座位占用传感器
CN101190675A (zh) * 2006-11-29 2008-06-04 株式会社电装 座椅传感器
JP2010259685A (ja) * 2009-05-11 2010-11-18 Bizen Hatsujo Kk スプリング構造体及びスプリン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DE202011001896U1 (de) * 2010-01-22 2011-05-05 Scherdel Marienberg Gmbh Vorrichtung zur Sitzbelegungserfassung für Fahrzeugsitze
JP2011105278A (ja) * 2009-11-20 2011-06-02 Aisin Seiki Co Ltd 着座検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9961B2 (ja) 1996-05-29 1999-06-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知装置
JP2005081053A (ja) * 2003-09-11 2005-03-31 Kid International:Kk センサ付き着座クッション
JP4474995B2 (ja) * 2004-04-28 2010-06-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着座センサ
JP5103028B2 (ja) * 2007-01-29 2012-1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FR2952868B1 (fr) * 2009-11-20 2012-12-14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Element de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element de sieg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3909U (zh) * 1973-01-25 1974-09-28
CN1809483A (zh) * 2003-06-23 2006-07-26 Iee国际电子及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座位占用传感器
CN101190675A (zh) * 2006-11-29 2008-06-04 株式会社电装 座椅传感器
JP2010259685A (ja) * 2009-05-11 2010-11-18 Bizen Hatsujo Kk スプリング構造体及びスプリン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105278A (ja) * 2009-11-20 2011-06-02 Aisin Seiki Co Ltd 着座検知装置
DE202011001896U1 (de) * 2010-01-22 2011-05-05 Scherdel Marienberg Gmbh Vorrichtung zur Sitzbelegungserfassung für Fahrzeugsitz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02289A1 (ja) 2015-02-23
EP2727497A4 (en) 2015-04-22
WO2013002289A1 (ja) 2013-01-03
JP5747078B2 (ja) 2015-07-08
CN103582438A (zh) 2014-02-12
EP2727497A1 (en)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2438B (zh)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CN103180172B (zh) 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CN104494487B (zh) 具有座椅加热器和乘客感应天线的组合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78322B (zh) 电器件和用于制造电器件的方法
CN102751454B (zh) 电池包
CN106458066A (zh) 载荷检测装置
JP2013536424A (ja) 電流検出抵抗器
CN104245416B (zh) 座椅装置
CN105973966B (zh) 气体传感器、其接触构件及其保持构件
JP5635118B2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CN105684001B (zh) 用于不同连接技术的集成电路模块
CN106458065B (zh) 载荷检测装置
JP2012108113A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JP2018169315A (ja) 静電容量型圧力センサ
CN107226000B (zh) 载荷检测装置
CN206426877U (zh) 载荷检测装置
CN101184976A (zh) 传感器组件以及形成该传感器组件的方法
CN206136579U (zh) 一种散热屏蔽系统及通信产品
CN207579683U (zh) 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及汽车座椅
JP201708150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106724A (ja) 着座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座席装置
JP5782310B2 (ja) 座席装置
CN108297770A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CN206394469U (zh) 载荷检测传感器单元
CN206826436U (zh) 一种人体压力开关及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