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2429A - 在纺纱间机器上的具有牵伸机构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纺纱间机器上的具有牵伸机构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2429A
CN103572429A CN201310158432.0A CN201310158432A CN103572429A CN 103572429 A CN103572429 A CN 103572429A CN 201310158432 A CN201310158432 A CN 201310158432A CN 103572429 A CN103572429 A CN 103572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upper roll
lower rollers
device described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84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施米茨
T·施米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etzschler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Truetzschl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etzschl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Truetzschle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572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2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4Rollers or roller bear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02Carding machines
    • D01G15/10Carding machines with other apparatus, e.g. drafting devices, in integral or closely-associated combin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4Rollers or roller bearings
    • D01H5/80Rollers or roller bearings with covers; Cots or covers

Abstract

一种纺纱间机器上的装置,特别是在梳理机、并条机、精梳机、叠绕机等上的装置,具有用于至少一个纺织纤维条的牵伸机构,牵伸机构的上部辊具有加载,牵伸机构包括辊对,这些辊对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后,辊对包括上部辊和下部辊,上部辊具有弹性的辊覆盖物,该弹性的辊覆盖物周向地安装在基本辊体上并且具有夹持区域,在该夹持区域处与下部辊的辊体合作而将一个或多个纤维条布置成被夹持。为了能使辊覆盖物的服务寿命延长并允许在两次抛光循环之间的时段延长,上部辊和下部辊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Description

在纺纱间机器上的具有牵伸机构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间机器上的装置,所述纺纱间机器特别是梳理机、并条机、精梳机、叠绕机或类似机器,该装置具有用于至少一个纺织纤维条的牵伸机构,牵伸机构的上部辊具有加载,所述牵伸机构包括辊对,这些辊对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后,所述辊对包括上部辊和下部辊,其中,上部辊具有弹性的辊覆盖物,该弹性的辊覆盖物周向地安装在辊芯部(基本辊体)上并且具有夹持区域,通过在该夹持区域处与下部辊的辊夹持体合作而将一个或多个纤维条布置成被夹持。
背景技术
在牵伸机构中牵伸纤维条时,辊对的夹持作用在牵伸力到纤维条组合的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牵伸机构辊对因此包括:带槽纹的钢滚筒,所谓的下部滚筒;和压力辊,即所谓的上部辊,该压力辊由加载装置被按压在钢滚筒上。该压力辊通常具有弹性覆盖物,从而不是形成有夹持线,而是由于弹性覆盖物的变形而形成有夹持区域,该夹持区域带来显著更好的纤维保持。良好的夹持作用施加在纤维条组合上,而不损坏纤维。如由经验表明的那样,软的辊覆盖物因此产生更好的牵伸结果,因为覆盖物越软,夹持区域越大。然而,软的辊覆盖物具有缺点:它们磨损得非常快,并且特别是在纤维运行过的、形成凹槽的区域中。这种所谓的“收缩”通过在整个覆盖物表面上抛光而消除。这改变了牵伸机构的辊的几何形状,并且也因此改变了覆盖物的性能,这又对牵伸条件和因此纱线的值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对辊覆盖物重新抛光是非常麻烦的过程。
在实际中,纺纱间机器的牵伸机构中的上部辊(EP1870500A)相对于下部辊始终对称地布置。在覆盖物磨损以后,将上部辊重新抛光。对于高性能并条机的通常的抛光时间间隔是约500小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开始处描述的类型的、避免上述缺点装置,该装置特别使延长辊覆盖物的服务寿命是可能的,并且允许延长两次抛光周期之间的时间段。
上述问题通过提供一种纺纱间机器上的装置来解决,该装置特别是在梳理机、并条机、精梳机、叠绕机或类似机器上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用于至少一个纺织纤维条的牵伸机构,所述牵伸机构的上部辊具有加载,所述牵伸机构包括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后的辊对,这些辊对包括上部辊和下部辊,其中,上部辊具有弹性的辊覆盖物,该弹性的辊覆盖物周向地安装在辊芯部(基本辊体)上并且具有夹持区域,通过在所述夹持区域处与下部辊的辊夹持体合作而将一个或多个纤维条布置成被夹持,其特征在于,上部辊和下部辊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在牵伸机构中上部辊相对于下部辊的非对称布置使得可以利用两个工作区域中的上部辊覆盖物。这使覆盖物的服务寿命加倍,并且还因此使在两次抛光周期之间的时间段加倍。本发明优选地可用在仅处理一个纤维条的那些牵伸机构中。本发明也可有利地用在处理多个纤维条的牵伸机构中。
优选地,上部辊和下部辊中的至少在一些情况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优选地,上部辊和下部辊中的全部情况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优选地,上部辊和下部辊关于中心线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该中心线通过下部辊的辊夹持体。
优选地,上部辊的辊覆盖物和下部辊的辊夹持体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和辊夹持体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置。
优选地,辊覆盖物和辊夹持体布置成关于通过辊夹持体的中心线而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置。
优选地,上部辊的辊覆盖物的长度和下部辊的辊夹持体的长度不同。
优选地,上部辊的辊覆盖物的长度大于下部辊的辊夹持体的长度。
优选地,承载上部辊的轴是能反向安装的。
优选地,承载下部辊的轴是能反向安装的。
优选地,辊对的至少一个辊关于相应的另一个辊能局部地重新定位,以使得夹持区域改变。
优选地,辊覆盖物的端面在反向安装之前和之后离夹持区域的间距具有不同数值。
优选地,辊覆盖物的夹持区域相对于垂直穿过辊芯部的平面非对称地形成。
优选地,夹持区域是围绕辊芯部布置的辊覆盖物的一部分。
优选地,辊覆盖物由弹性体制成。
优选地,辊覆盖物安装在辊芯部的中间层的顶部上。
优选地,辊芯部具有圆柱形构造。
优选地,辊覆盖物具有中空圆柱形构造。
优选地,上部辊的辊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由钢制成。
优选地,下部辊的辊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由钢制成。
优选地,辊覆盖物的端面和辊芯部的端面离彼此对准布置的辊轴承的间距具有不同数值。
优选地,上部辊的例如为气缸的加载器件相对于下部辊并因此相对于夹持区域非对称地布置。
优选地,加载压力设置成相同的。
优选地,上部辊例如为气缸的的加载器件相对于下部辊非对称地布置,但相对于上部辊对称地布置,并且在每个气缸侧上具有不同的加载压力。
优选地,辊轴承的加载是不同的,但在轴承之间居中。
优选地,加载器件相对于下部辊非对称地布置,能够使用两种不同的轴承构造。
优选地,加载力设置成相同的。
优选地,辊轴承布置成在辊端部之间变化。
优选地,加载力布置成设为相同的。
优选地,所述纺纱间机器具有用来引导呈现的仅单个纤维条的条引导元件,并且也具有用于该单个纤维条的牵伸机构。
优选地,所述纺纱间机器具有水平布置的牵伸机构。
优选地,所述纺纱间机器具有竖向布置的牵伸机构。
优选地,所述纺纱间机器具有倾斜布置的牵伸机构。
优选地,所述纺纱间机器呈梳理机/并条机组合的形式,其中,在梳理机中产生的纤维条直接供给到牵伸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例子,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梳理机的示意性侧视图,该梳理机具有圈条器和梳理机牵伸机构,该梳理机牵伸机构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梳理机牵伸机构的细节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示出了并条机的牵伸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该牵伸机构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
图4示出了与根据图3的截面I-I相对应的压力臂,该压力臂处于解锁和打开(向上枢转)的位置中;
图5示出了穿过上部辊、相联的上部辊和下部辊支架、以及用于上部辊支架的加载器件的横截面,该上部辊在下部辊上滚动;
图5a示出了穿过上部辊的剖开端部区域、辊芯部、辊颈部和辊覆盖物以及支架的横截面;
图5b示出了下部辊的平面图,该下部辊在辊夹持体上具有槽纹;
图6a、6b示出了在重新定位之前(图6a)和重新定位之后(图6b)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装置具有工作区域;
图7a、7b示出了在重新定位之前(图7a)和重新定位之后(图7b)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装置具有工作区域;
图8a、8b示出了在重新定位之前(图8a)和重新定位之后(图8b)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三实施例,该装置具有工作区域;
图9a、9b示出了在重新定位之前(图9a)和重新定位之后(图9b)辊覆盖物的用过的和未用过的部分;
图10按示意性的形式示出了较短的上部辊相对于较长的下部辊的非对称布置;
图11按示意性的形式示出了相对于下部辊轴向地偏置的上部辊的非对称布置;以及
图12按示意性的形式示出了上部辊相对于下部辊已知的、完全对称的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梳理机K,例如Trützschler TC11梳理机,该梳理机K具有:进给辊1;进给台2;刺辊3a、3b、3c;锡林4;道夫5;剥离辊6;轧辊7、8;腹板引导元件9;腹板漏斗10;输送辊11、12;回转盖板13,该回转盖板具有盖板引导辊13a、13b和针帘14;罐筒15;以及圈条器16。辊的转动方向由弯曲箭头表示。附图标记M表示锡林4的中心(轴线)。附图标记4a表示针布,并且附图标记4b表示锡林4的转动方向。箭头A表示工作方向。位于梳理机上游的是散纤维进给装置17。卷条板19可转动地安装在卷条板面板18中。卷条板19包括条通道20和回转台21,该条通道20具有用于纤维条的进口20a和出口20b(见图2)。布置在梳理机K与卷条板19之间、位于卷条板19上方的是梳理机牵伸机构22,例如,Trützschler IDF集成并条机。附图标记23表示待牵伸的纤维条(梳理条),并且附图标记23′表示已牵伸的纤维条。
根据图2的梳理机牵伸机构22构造成3对3(3-over-3)的牵伸机构,就是说,它包括三个下部辊I、II、III(I输出下部辊、II中间下部辊、III输入下部辊)和三个上部辊25、26、27。输入测量漏斗28布置在通向牵伸机构22的进口处,并且输出测量漏斗29布置在离开牵伸机构22的出口处。在输出漏斗29的下游,布置有两个排出辊30、31,这两个排出辊30、31在弯曲箭头的方向上转动,并且从输出漏斗29排出已牵伸的纤维条23′。输出下部辊I、排出辊30、31以及卷条板19由主马达32驱动;输入下部辊III和中间下部辊II由调节马达33驱动。马达32和33连接至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未示出)。在图2中示出的梳理机牵伸机构22在构造和功能上与根据图3的并条机牵伸机构S大体相对应。梳理机牵伸机构22只处理一个梳理条23。在梳理机牵伸机构22的情况下,也使用根据图4的压力臂,用以加载每个上部辊25、26、27。箭头B表示梳理机牵伸机构22的工作方向。
根据图3,设有牵伸机构S,例如Trützschler TD08并条机的牵伸机构。牵伸机构S构造成4对3牵伸机构,就是说,它包括三个下部辊I、II、III(I输出下部辊、II中间下部辊、III输入下部辊)和四个上部辊24、25、26、27。纤维束35的牵伸在牵伸机构S中进行,该纤维束35包括多个纤维条,例如梳理条35'。牵伸操作包括初步牵伸操作和主牵伸操作。辊对27/III和26/II形成初步牵伸区,并且辊对26/II和24、25/I形成主牵伸区。输出下部辊I由主马达(未示出)驱动,并因而确定输送速度。输入下部辊III和中间下部辊II由调节马达(未示出)驱动。由在压力臂37a至37d(见图4)中的加压元件36a至36d(加载器件)使上部辊24至27靠压下部辊I、II、III,这些压力臂37a至37d绕枢轴支架是可枢转的,并因而通过摩擦接合而驱动。辊I、II、III;24、25、26、27的转动方向由弯曲箭头表示。包括多个纤维条的纤维条组合35在方向C上行进。下部辊I、II、III安装在支承件38a、38b(见图4)中,这些支承件38a、38b布置在机器框架39上。
加压元件36a至36d中的每一个包括气缸47a至47d(见图5),该气缸47a至47d在每一种情况下具有压力活塞48a至48d,该压力活塞48a至48d具有压力杆49a至49d,该压力杆49a至49d在每一种情况下推压在上部辊轴承43(见图4)上。设有中央压缩空气管线45,该中央压缩空气管线45连接有四个分支管线45a至45d,这四个分支管线45a至45d引导到加压元件36a至36d的气缸47a至47d。压缩空气管线45连接至压缩空气源46。附图标记p1表示压缩空气。
按照图4,上部辊27联接有龙门形压力臂37a,该龙门形压力臂37a包括两个侧部的加压元件36d1和36d2、公共承载元件40、两个保持元件41a、41b以及两个中间元件42a、42b。压力臂37a与上部辊27一起绕枢轴支架44向上枢转,该枢轴支架44安装在支承件38b上。保持元件41a、41b(参见侧视图)具有按角度倾斜的(angled)(直角的)构造,保持元件41b的一个按角度倾斜的臂在每一种情况下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位于旋转支架44上的自由端部的区域中。保持元件41a的另一个按角度倾斜的臂在其自由端部的区域中具有锁定装置的一部分。压力臂37a示出在解锁和打开位置中。附图标记43a、43b表示上部辊27的辊轴承。已经利用上部辊27加载的例子解释了压力臂37a。每个上部辊24至27联接有对应的压力臂37,所述压力臂37具有加压元件36a至36d(见图3)。
根据图5,示出了下部辊III和上部辊27,该上部辊27在下部辊III的顶部上滚动。例如由钢制成的上部辊27包括辊芯部27.1和两个辊颈部27.2、27.3,在该辊芯部27.1上布置有弹性的辊覆盖物27.5。辊芯部27.1和辊颈部27.2、27.3为一件式构造。下部辊III由钢制成,并且具有中央圆柱形辊夹持体50.1。上部辊27的辊覆盖物27.5位于辊夹持体50.1的表面的顶部上(示出了加载状态)。下部辊III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下部辊支架38a、38b中。
根据图5a,用于安装上部辊27(压力辊)的辊轴承43a呈抗摩擦轴承的形式。静止的轴承外壳43.1形成外座圈,并且旋转体43.2形成抗摩擦轴承的内座圈。在轴承外壳43.1的圆柱形内包络表面(innerenvelope surface)中和在旋转体43.2的圆柱形外包络表面(outerenvelope surface)中,在每种情况下已经机加工(例如磨削)有两个周向环形凹槽(轨道),例如由100Cr6制成的滚珠51.1、51.2在这两个周向环形凹槽中行进。以这种方式,形成有两个深凹槽球轴承。与滚珠的外侧相对地布置有两个周向密封件,这两个周向密封件密封轴承元件43a与辊之间的空间,并且用润滑剂密封(例如用润滑脂密封)。旋转体43.2为一件式构造,并且包括中空圆柱体形部分和截头圆锥体形状的部分,该截头圆锥体形状的部分具有截头圆锥形状的包络表面。中空圆柱体形部分位于轴承外壳43.1的圆柱形内部中空空间内部,而截头圆锥体形状的部分超越轴承外壳的端面突伸。例如由钢制成的上部辊27包括辊芯部27.1以及位于外侧的两个辊颈部27.2和27.3(仅示出了27.2)。在辊芯部27.1上、在中间层27.4(保持层)的顶部上,布置有弹性的辊覆盖物27.5。辊颈部27.2和27.3(仅示出了27.2)具有朝一侧敞开的凹口,该凹口呈截头圆锥的形状,具有截头圆锥形状的包络表面。在操作中,截头圆锥体形状的部分和截头圆锥形状的凹口通过各截头圆锥形包络表面彼此接触,并且以基于力的连接彼此接合。图5示出了联接状态。以这种方式,形成联接体。旋转体43.2的、呈截头圆锥体形状的部分在轴承外壳43.1外接合在朝一侧敞开的、呈截头圆锥的形状的凹口中。旋转体43.2具有轴向的圆柱形孔,将各部件固定在联接状态下的固定螺钉52a通过该圆柱形孔。另外,挡圈与螺钉的头部相联。以这种方式,上部辊支架借助于深凹槽球轴承产生。支架呈双排专用轴承的形式。支架为了使用寿命用润滑脂润滑,并且特别是被密封。与上部辊芯部27.1的连接借助于陡的锥形连接部进行。这以小轴向力传递高扭矩,并且具有非常低的同心公差。出现的轴向力由深凹槽球轴承装置承担。使用固定螺钉,当释放连接时,轴承单元越过挡圈被压离;因此,卡住是不可能的。
按照图5b,一件式下部辊III具有中央圆柱形辊夹持体50.1,该中心圆柱形辊夹持体50.1具有下部辊III的最大直径。辊夹持体50.1在其周向表面上具有连续槽纹50.8,该连续槽纹50.8仅不完整地示出。上部辊27的辊覆盖物27.5位于辊夹持体50.1的该槽纹表面的顶部上。与辊夹持体50.1相邻地,在下部辊III的端部区域的方向上两侧中的任一侧上设有:两个圆柱形辊区域50.2和50.3,这两个圆柱形辊区域具有比辊夹持体50.1的直径小的直径;两个辊部分50.4和50.5,这两个辊部分呈截头圆锥的形状,具有朝外侧减小的直径;以及两个圆柱形辊颈部50.6和50.7,这两个圆柱形辊颈部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辊支承件38a和38b中(见图5)。
上部辊27的辊体包括中央辊芯部27.1(基本辊体)和两个外部辊颈部27.2和27.3(上部辊24、25、26每个对应地具有中央辊芯部和两个辊颈部)。下部辊III的辊体包括至少一个中央辊夹持体50.1和两个外部辊颈部50.6和50.7(下部辊I、II每个对应地至少包括一个中央辊夹持体和两个外部辊颈部)。
图6a、6b至8a、8b作为例子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三个实施例,其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相同的涉及项目(元件、尺寸等),并且将不同的附图标记赋予不同的涉及项目。在三个实施例中,作为例子示出了牵伸机构22(图1)的或牵伸机构S(图3)的辊对27/III;叙述和解释同样适用于牵伸机构22和S的其它辊对。
在全部三个实施例中,辊覆盖物上的工作区域(夹持区域)通过相反地安装上部辊27(和/或24、25、26)而改变,辊覆盖物27.5的用过的部分(夹持区域)重新定位在外侧,并且辊覆盖物27.5的未用过的部分重新定位在夹持区域(工作区域)中。纤维条23(见图1)在夹持状态下布置在上部辊27的辊覆盖物27.5的夹持区域53与下部辊III的辊夹持体50.1的圆周之间。在图6至8中,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夹持区域的重新定位,完好的夹持区域由附图标记53(在工作位置中)示出在图6a、7a、8a中并且磨损的夹持区域由附图标记53′(在重新定位位置中)示出在图6b、7b、8b中。图9a、9b示出了在上部辊27与下部辊III之间的纤维条23的夹持,其中图9a示出了在重新定位之前的完好的夹持区域53和未用过的部分54,图9b示出在了重新定位之后的磨损的夹持区域53′和被用作新的夹持区域的区域54′。
为了重新定位辊覆盖物27.5的磨损的/未用过的区域,将上部辊27绕与其转动轴线X相垂直的轴线脱离上部辊轴承43a、43b转动180°,并且装配回上部辊轴承43a、43b中。
在根据图5a的支架的情况下,移除固定螺钉52a(并且也移除未示出的固定螺钉52b),将辊颈部27.2拉离旋转体43.2(与旋转体43.2脱开),将上部辊27转动180°,然后将辊颈部和旋转体再次彼此推上,并且拧紧固定螺钉52a、52b。
在图6至8中,中心线Z(镜像轴线)通过下部辊III的中央辊夹持体50.1。中心线Z垂直于上部辊27的转动轴线X,并且垂直于下部辊III的转动轴线Y。
上部辊27的加载器件(根据图5的两个加压元件36d1、36d2)在图6、7及8示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可采取如下形式:
1.图6a、6b
加载器件相对于下部辊III并因此相对于夹持区域53(工作区域)对称地布置。加压元件36d1、36d2到中心线Z的间隔a1、a2相同。提供上部辊轴承43a、43b的不同加载,这些不同加载由轴承结构承担。加载力可设置成相同。在图6b中,附图标记e表示重新定位的夹持区域53′到非重新定位的夹持区域53(见图6a)的平均间隔,并且可例如是20mm。
上部辊27和下部辊III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辊覆盖物27.5比辊夹持体50.1长;两者相对于中心线Z非对称地布置。加压元件36d1、36d2(加载缸)对称地布置。使用相同构造的标准生产的两个上部辊轴承43a、43b。
2.图7a、7b
加载器件相对于下部辊III对称地布置,并且使用两个不同的上部辊轴承43a、43b(不同的轴承构造)。上部辊轴承43a中的旋转体43.2与图5a中示出的布置相对应,即从上部辊轴承43a突伸的长度。与同图5a相对应的旋转体43.2相比,上部辊轴承43b中的旋转体43.3从上部辊轴承43b突伸更大的长度c。与辊颈部27.3离上部辊轴承43b的较大的间隔c相比,辊颈部27.2离上部辊轴承43a的较小间隔由附图标记b1表示。
在颠倒上部辊27时,上部辊轴承43a、43b必须从一个辊端部改变到另一个。加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设置成相同。
上部辊27和下部辊III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加压元件36d1、36d2(加载缸)对称地布置。使用两个不同的上部辊轴承:一个标准生产的上部辊轴承43a和一个专用的上部辊轴承43b。
3.图8a、8b
加载器件相对于下部辊III非对称地布置,但相对于上部辊27对称地布置。从加压元件36d1、36d2(穿过加压缸的中心线)到中心线Z的间隔a2、d不同。从辊颈部27.2、27.3到上部辊轴承43a、43b的间隔b1、b2相同。
在每个缸侧(每个加压元件36d1、36d2)上在操作中使用的加载力不同。上部辊轴承43a、43b的加载不同,但在滚珠51.1、51.2(见图5a)的轨道之间居中。上部辊27和下部辊III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使用具有相同构造的两个标准生产的上部辊轴承43a、43b。
根据图9a,上部辊27相对于下部辊III非对称地布置。通过举例示出了在夹持区域53中的条23,该夹持区域53相对于时间磨损,并且凹槽形成在纤维行进通过的区域中。图9a中的附图标记54表示完好的辊覆盖物的区域,因为它当前不与纤维材料接触。通过上部辊27绕竖向轴线的转动(该竖向轴线在图9a和9b中由虚线表示),辊27的辊覆盖物的新的完好区域54定位在夹持区域处,该夹持区域在图9b中由附图标记54′表示,而磨损区域重新定位在由附图标记53′表示的位置处。
图10和1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在图10中,上部辊27比下部辊III的工作长度(例如,夹持部分50.1)短。辊27关于中心线Z非对称地定位。根据图11,上部辊27和下部辊III具有长度相等的相应的工作区域。上部辊27相对于下部辊III轴向移位。作为比较,图12示出了常规牵伸辊对,在该常规牵伸辊对中,上部辊27和下部辊III具有相等长度,并且绕中心线Z对称地布置。

Claims (35)

1.纺纱间机器上的装置,特别是在梳理机、并条机、精梳机、叠绕机或类似机器上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用于至少一个纺织纤维条的牵伸机构,所述牵伸机构的上部辊具有加载,所述牵伸机构包括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后的辊对,这些辊对包括上部辊和下部辊,其中,上部辊具有弹性的辊覆盖物,该弹性的辊覆盖物周向地安装在辊芯部(基本辊体)上并且具有夹持区域,通过在所述夹持区域处与下部辊的辊夹持体合作而将一个或多个纤维条布置成被夹持,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和下部辊(I、II、III)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和下部辊(I、II、III)至少在一些情况中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和下部辊(I、II、III)在全部情况中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和下部辊(I、II、III)关于中心线(Z)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该中心线(Z)通过下部辊(I、II、III)的辊夹持体(50.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的辊覆盖物(27.5)和下部辊(I、II、III)的辊夹持体(50.1)相对于彼此非对称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27.5)和辊夹持体(50.1)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27.5)和辊夹持体(50.1)布置成关于通过辊夹持体(50.1)的中心线(Z)而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的辊覆盖物(27.5)的长度和下部辊的辊夹持体(50.1)的长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的辊覆盖物(27.5)的长度大于下部辊(I、II、III)的辊夹持体(50.1)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上部辊(24、25、26、27)的轴(辊颈)是能反向安装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下部辊(I、II、III)的轴(辊颈)是能反向安装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对的至少一个辊(24、25、26、27;I、II、III)关于相应的另一个辊(24、25、26、27;I、II、III)能局部地重新定位,以使得夹持区域(53;54′)(至少一个纤维条23的路径)改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27.5)的端面在反向安装之前和之后离夹持区域(53;54′)的间距具有不同数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27.5)的夹持区域(53;54′)相对于垂直穿过辊芯部(27.1)的平面非对称地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区域(53;54′)是围绕辊芯部(27.1)布置的辊覆盖物(27.5)的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27.5)由弹性体(例如,聚氨酯)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27.5)安装在辊芯部(27.1)的中间层(27.4)的顶部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芯部(27.1)具有圆柱形构造。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27.5)具有中空圆柱形构造。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的辊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由钢制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部辊(I、II、III)的辊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由钢制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覆盖物(27.5)的端面和辊芯部(27.1)的端面离彼此对准布置的辊轴承(43a、43b)的间距具有不同数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的例如为气缸的加载器件(36)相对于下部辊(I、II、III)并因此相对于夹持区域(工作区域)非对称地布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压力设置成相同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辊(24、25、26、27)例如为气缸的的加载器件(36)相对于下部辊(I、II、III)非对称地布置,但相对于上部辊(24、25、26、27)对称地布置,并且在每个气缸侧上具有不同的加载压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轴承(43a、43b)的加载是不同的,但在轴承(滚珠轨道)之间居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器件(36)相对于下部辊(I、II、III)非对称地布置,能够使用两种不同的轴承构造。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力设置成相同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颠倒辊时,辊轴承(43a、43b)布置成在辊端部之间变化。
30.根据权利要求27和/或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力布置成设为相同的。
3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一项的纺纱间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间机器具有用来引导呈现的仅单个纤维条(23)的条引导元件,并且也具有用于该单个纤维条(23)的牵伸机构(22)。
3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一项的纺纱间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间机器具有水平布置的牵伸机构(22;S)。
3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一项的纺纱间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间机器具有竖向布置的牵伸机构(22;S)。
3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一项的纺纱间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间机器具有倾斜布置的牵伸机构(22;S)。
3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一项的纺纱间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间机器呈梳理机/并条机组合的形式,其中,在梳理机(K)中产生的纤维条(23)直接供给到牵伸机构(22)。
CN201310158432.0A 2012-07-18 2013-05-03 在纺纱间机器上的具有牵伸机构的装置 Pending CN1035724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14152.1A DE102012014152A1 (de) 2012-07-18 2012-07-18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maschine, insbesondere Karde, Strecke Kämmmaschine, Bandwickler o. dgl. mit einem Streckwerk
DE102012014152.1 2012-07-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2429A true CN103572429A (zh) 2014-02-12

Family

ID=4903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8432.0A Pending CN103572429A (zh) 2012-07-18 2013-05-03 在纺纱间机器上的具有牵伸机构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2429A (zh)
BR (1) BR102013018071B8 (zh)
CH (1) CH706775B1 (zh)
DE (1) DE102012014152A1 (zh)
GB (1) GB2505304A (zh)
IT (1) ITMI2013115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540A (zh) * 2014-10-21 2015-07-29 青岛亚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梳理机的制条牵伸装置
CN106337220A (zh) * 2015-07-09 2017-01-18 里特机械公司 纺织机、引导杆和小皮带
CN109072495A (zh) * 2016-05-02 2018-12-21 里特机械公司 纺织机的牵伸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1793A (zh) * 2015-02-15 2015-05-13 杨海东 细纱机牵伸罗拉的排列装置
CH719541A1 (de) * 2023-01-16 2023-10-13 Uster Technologies Ag Förderrolle mit Entnahmemittel zur Entnahme von Fasern aus einem Faserban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8088A (en) * 1963-05-24 1966-01-11 Ind Schacfiler Upper roller for spinning machine drawing mechanisms
CN101230508A (zh) * 2007-12-27 2008-07-30 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纱机牵伸装置的高利用率胶辊
CN201180176Y (zh) * 2007-12-27 2009-01-14 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纱机牵伸装置的多动程胶辊
CN201265059Y (zh) * 2008-08-25 2009-07-01 陈以刚 一种可翻转使用的纺纱机上罗拉轴承
CN201400736Y (zh) * 2009-04-23 2010-02-10 陈以刚 一种拥有双动程的上罗拉皮辊轴承
CN101831733A (zh) * 2010-04-07 2010-09-15 盐城市鑫田纺织机械厂 一种可轴向位移握持挡的上罗拉皮辊轴承
CN202482533U (zh) * 2012-02-23 2012-10-10 盐城力发机械有限公司 三动程皮辊轴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94578A (en) * 1927-08-25 1931-03-03 Tannwalder Baumwoll Spinnfabri High-draft system for spinning machines
DE491941C (de) * 1928-02-07 1930-02-17 Johannes Von Truembach Durchzugswalze fuer Durchzugstreckwerke von Spinnmaschinen
DE502216C (de) * 1928-12-20 1930-07-11 Joh Jacob Rieter & Cie Ag Vorrichtung zum gleichzeitigen Drehen und Strecken des Vorgarnes fuer Spinnmaschinen
US2602195A (en) * 1948-04-09 1952-07-08 Liebowitz Benjamin Spin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19704816B4 (de) * 1997-02-08 2005-11-24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an einer Oberwalze des Streckwerks einer Strecke für Textilfaserbänder
DE10260025A1 (de) * 2002-12-19 2004-07-08 Deutsche Institute für Textil- und Faserforschung (DITF) Belag für Streckwerkswalzen
EP1870500B1 (de) 2006-06-22 2011-05-18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treckwerk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8088A (en) * 1963-05-24 1966-01-11 Ind Schacfiler Upper roller for spinning machine drawing mechanisms
CN101230508A (zh) * 2007-12-27 2008-07-30 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纱机牵伸装置的高利用率胶辊
CN201180176Y (zh) * 2007-12-27 2009-01-14 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纱机牵伸装置的多动程胶辊
CN201265059Y (zh) * 2008-08-25 2009-07-01 陈以刚 一种可翻转使用的纺纱机上罗拉轴承
CN201400736Y (zh) * 2009-04-23 2010-02-10 陈以刚 一种拥有双动程的上罗拉皮辊轴承
CN101831733A (zh) * 2010-04-07 2010-09-15 盐城市鑫田纺织机械厂 一种可轴向位移握持挡的上罗拉皮辊轴承
CN202482533U (zh) * 2012-02-23 2012-10-10 盐城力发机械有限公司 三动程皮辊轴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540A (zh) * 2014-10-21 2015-07-29 青岛亚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梳理机的制条牵伸装置
CN106337220A (zh) * 2015-07-09 2017-01-18 里特机械公司 纺织机、引导杆和小皮带
CN109072495A (zh) * 2016-05-02 2018-12-21 里特机械公司 纺织机的牵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3018071B8 (pt) 2022-07-05
CH706775B1 (de) 2017-07-14
ITMI20131150A1 (it) 2014-01-19
BR102013018071B1 (pt) 2021-07-13
BR102013018071A2 (pt) 2015-06-30
CH706775A2 (de) 2014-01-31
DE102012014152A1 (de) 2014-01-23
GB2505304A (en) 2014-02-26
GB201312110D0 (en)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2429A (zh) 在纺纱间机器上的具有牵伸机构的装置
US7950110B2 (en) Apparatus for the fibre-sorting or fibre-selection of a fibre bundle comprising textile fibres, especially for combing
CN101711292B (zh) 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
CN101548038B (zh)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JPH02216226A (ja) コーミングマシン
CN103628208B (zh) 三托辊积极式双芯包芯纱生产装置
CN106048789B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GB2089845A (en) Draf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spinning machine
US3913176A (en) Apparatus for the draft and breaking of synthetic textile fibres
CN117822155A (zh) 梳理机
CN205474168U (zh)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EP0454718B1 (en) Preparation of fibres for spinning
CN102549205B (zh) 具有纤维条导向机构的精梳机
CN204039594U (zh) 一种细纱装置
CN101423989A (zh)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CN102534888A (zh) 牵伸装置和用于该牵伸装置的承载臂
CN107522021B (zh) 绕卷装置
CN104911757B (zh) 固定压臂
CN102586964B (zh)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JP7251345B2 (ja) 精紡機
US2780840A (en) Roller arrangement for drafting systems of spinning machines
CN107523904B (zh) 绕卷装置
CN214218933U (zh) 一种梳棉棉卷卷尾控制装置
CN204570125U (zh) 纠偏均棉条卷机
EP0295731B1 (en) Twisting device for giving a false twisting to a textile fibre sl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