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0948B -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0948B
CN103570948B CN201310303964.9A CN201310303964A CN103570948B CN 103570948 B CN103570948 B CN 103570948B CN 201310303964 A CN201310303964 A CN 201310303964A CN 103570948 B CN103570948 B CN 103570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material
cyclodextrin
beta
polystyrene porous
polystyr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39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0948A (zh
Inventor
励杭泉
张敬
张晨
杜中杰
邹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3039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0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0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0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0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0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吸附剂技术领域。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然后进行氯甲基化与氨基化反应,在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表面引入氨基基团;对β-环糊精进行化学修饰,将羧基基团引入β-环糊精分子上,将表面氨基化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浸没于羧基化β-环糊精的水溶液中,在抽真空条件下于20~60℃反应12-72h,得到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本发明多孔材料既保持了母体分子所特有的超分子性能,还表现出独特的高分子效应,加之环糊精自身是淀粉发酵产物,与环境相容性好,将其修饰后用于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理想的绿色吸附剂。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吸附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酚类化合物的用途相当广泛,并且用量与日俱增,含酚废水污染环境的程度日益严重,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也逐渐加深。正是由于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具有高毒性、难降解的特点,在水处理界已成为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也得到各国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有物理萃取和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和生物转化法。但是由于高成本和可再生等问题,致使许多常规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用β-环糊精的聚合物处理污水中脱除苯酚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利用环糊精的包合性质处理含酚废水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可以处理低浓度苯酚类废水,并且不引入别的物质,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环糊精聚合物很容易回收再利用,经济性较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前人的研究工作中,所制备的β-环糊精聚合物均为粉末或颗粒形态,必须通过装填的方法才能实现对废水的连续处理。但吸附苯酚后的吸附剂颗粒会粘附在一起,导致颗粒表面迅速减小,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必须对吸附剂颗粒进行更换以保证分离效率。因此,如何制备吸附高效、可多次循环使用的吸附剂已成为如今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化学接枝了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所制备的多孔材料选择具有特殊的多孔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制备工艺简单的浓乳液聚合方法获得,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将β-环糊精以化学接枝的方式负载于多孔材料的内壁表面。利用多孔材料发达的通孔结构、较高的表面积,使得表面接枝的β-环糊精能够高效地吸附苯酚。
本发明的一种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以苯乙烯、交联剂对乙烯基苯、司班80为乳化剂作为连续相,以溶有引发剂过硫酸钾与电解质硫酸钾的水溶液为分散相,制备出稳定的浓乳液,在50~80℃条件下反应8~48h,得到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其中交联剂对乙烯基苯的用量占苯乙烯质量的5~30%,乳化剂司班80的用量占分散相中水质量的1~4%,分散相占浓乳液的体积分数为75%~95%,引发剂过硫酸钾的用量为苯乙烯、交联剂对乙烯基苯混合物质量的1~3wt%,电解质硫酸钾的用量为苯乙烯、交联剂对乙烯基苯混合物质量的2~7wt%;
(2)通过对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进行氯甲基化与氨基化反应,在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表面引入氨基基团;
其中氯甲基化反应为: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溶胀在氯仿中,以多聚甲醛、三甲基氯硅烷为氯甲基源,四氯化锡为催化剂,30-60℃冷凝回流反应12-72h,反应得到表面氯甲基化修饰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多聚甲醛与聚苯乙烯多孔材料的质量比为(0.5~5):1,三甲基氯硅烷与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质量比为(1~4):1,四氯化锡与聚苯乙烯多孔材料的质量比为(0.5~2):1;
氨基化反应为:将表面氯甲基化修饰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浸没于溶有胺的乙醇溶液,在真空环境中反应12-72h,得到表面氨基化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其中胺在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20~50wt%;
(3)对β-环糊精进行化学修饰,将羧基基团引入β-环糊精分子上:β-环糊精在氢氧化钠催化作用下溶于水,然后加入氯乙酸在25~100℃条件下反应1~9h,调节PH,加入丙酮进行沉淀,过滤洗涤得到羧基化β-环糊精;其中β-环糊精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30%,氢氧化钠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0.5~2):1,β-环糊精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6.0~14),PH范围为2~5。优选氢氧化钠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β-环糊精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0;
(4)将步骤(2)表面氨基化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浸没于步骤(3)羧基化β-环糊精的水溶液中,羧基化β-环糊精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5~40wt%,在抽真空条件下于20~60℃反应12-72h,得到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可以用于分离水中的苯酚。
其中步骤(2)所述的的溶有胺的乙醇溶液,胺在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15~50wt%,所涉及的胺为乙二胺、三乙烯四胺、多乙烯多胺、聚乙烯亚胺(优选分子量为1800)中的一种。
本发明通过对环糊精进行改性,合成水溶性环糊精,最终实现水溶性的羧甲基β-环糊精在浓乳液聚合多孔材料内壁的表面接枝固载,增大比表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吸附效果。并且制备出的环糊精聚合物既保持了母体分子所特有的超分子性能,还表现出独特的高分子效应,加之环糊精自身是淀粉发酵产物,与环境相容性好,将其修饰后用于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理想的绿色吸附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首先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通过对其进行氯甲基化与氨基化反应,在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表面引入氨基基团。同时,通过对β-环糊精进行化学修饰,将羧基基团引入β-环糊精分子上。最后将表面氨基化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与带有羧基基团的β-环糊精分子在多孔材料内孔表面进行反应,从而得到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可以用于分离水中的苯酚。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1)浓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首先在烧瓶中将配置好的连续相苯乙烯6g、交联剂对乙烯基苯1.5g与乳化剂司班802.02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均匀。然后配置分散相,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0.15g、电解质硫酸钾0.375g溶解在90g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在搅拌状态下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连续相中,使乳液体系内分散相乳胶粒大小均匀,形成浓乳液。最后于70℃的水浴中反应36h,取出产物。用乙醇和水洗涤数遍,在真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得到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2)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氨基化处理:将步骤(1)制得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3g溶胀在氯仿中2h,然后加入多聚甲醛3g,三甲基氯硅烷12ml继续浸泡溶胀1h,之后在冰浴下加入催化剂四氯化锡2ml,搅拌30min后,50℃冷凝回流反应60h。反应后产物经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真空干燥箱40℃烘干至恒重。然后再将烘干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25g加入到10ml溶有3g多乙烯多胺的乙醇溶液,室温下抽真空反应20h,反应后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烘干即得到了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3)羧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首先向烧瓶中加入5.06gβ-环糊精,5.5g氢氧化钠及32.5mL蒸馏水,5min后β-CD全部溶解,加入6g氯乙酸,80℃条件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250mL烧杯中,用HC1调节PH至2,再加入大量的丙酮做沉淀剂,产生白色絮状物,静置30min,用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40℃真空干燥至恒重。
(4)将步骤(3)所制备的羧基化β-环糊精称取5g溶解于2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5g,室温下搅拌反应12h。反应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烘干至恒重。
实施例2:
(1)浓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首先在烧瓶中将配置好的连续相苯乙烯6g、交联剂对乙烯基苯1.5g与乳化剂司班802.02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均匀。然后配置分散相,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0.15g、电解质硫酸钾0.375g溶解在90g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在搅拌状态下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连续相中,使乳液体系内分散相乳胶粒大小均匀,形成浓乳液。最后于70℃的水浴中反应36h,取出产物。用乙醇和水洗涤数遍,在真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得到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2)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氨基化处理:将步骤(1)制得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3g溶胀在氯仿中2h,然后加入多聚甲醛3g,三甲基氯硅烷12ml继续浸泡溶胀1h,之后在冰浴下加入催化剂四氯化锡2ml,搅拌30min后,60℃冷凝回流反应48h。反应后产物经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真空干燥箱40℃烘干至恒重。然后再将烘干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25g加入到12ml溶有3g聚乙烯亚胺的乙醇溶液,室温下抽真空反应24h,反应后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烘干即得到了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3)羧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首先向烧瓶中加入5.06gβ-环糊精,5.5g氢氧化钠及32.5mL蒸馏水,5min后β-CD全部溶解,加入6g氯乙酸,50℃条件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250mL烧杯中,用HC1调节PH至3,再加入大量的丙酮做沉淀剂,产生白色絮状物,静置30min,用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40℃真空干燥至恒重。
(4)将步骤(3)所制备的羧基化β-环糊精称取5g溶解于15ml去离子水中,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5g,室温下搅拌反应36h。反应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烘干至恒重。
实施例3:
(1)浓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首先在烧瓶中将配置好的连续相苯乙烯6.85g、交联剂对乙烯基苯1.72g与乳化剂司班800.89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均匀。然后配置分散相,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0.17g、电解质硫酸钾0.42g溶解在40g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在搅拌状态下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连续相中,使乳液体系内分散相乳胶粒大小均匀,形成浓乳液。最后于50℃的水浴中反应24h,取出产物。用乙醇和水洗涤数遍,在真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得到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2)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氨基化处理:将步骤(1)制得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3g溶胀在氯仿中2h,然后加入多聚甲醛4g,三甲基氯硅烷8ml继续浸泡溶胀1h,之后在冰浴下加入催化剂四氯化锡1ml,搅拌30min后,40℃冷凝回流反应48h。反应后产物经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真空干燥箱40℃烘干至恒重。然后再将烘干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25g加入到10ml溶有3g三乙烯四胺的乙醇溶液,室温下抽真空反应24h,反应后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烘干即得到了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3)羧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首先向烧瓶中加入5.06gβ-环糊精,5.5g氢氧化钠及32.5mL蒸馏水,5min后β-CD全部溶解,加入6g氯乙酸,80℃条件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250mL烧杯中,用HC1调节PH至2,再加入大量的丙酮做沉淀剂,产生白色絮状物,静置30min,用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40℃真空干燥至恒重。
(4)将步骤(3)所制备的羧基化β-环糊精称取5g溶解于2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5g,室温下搅拌反应24h。反应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烘干至恒重。
实施例4:
(1)浓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首先在烧瓶中将配置好的连续相苯乙烯6g、交联剂对乙烯基苯1.5g与乳化剂司班802.02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均匀。然后配置分散相,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0.15g、电解质硫酸钾0.375g溶解在90g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在搅拌状态下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连续相中,使乳液体系内分散相乳胶粒大小均匀,形成浓乳液。最后于70℃的水浴中反应36h,取出产物。用乙醇和水洗涤数遍,在真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得到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2)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氨基化处理:将步骤(1)制得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3g溶胀在氯仿中2h,然后加入多聚甲醛3g,三甲基氯硅烷12ml继续浸泡溶胀1h,之后在冰浴下加入催化剂四氯化锡1ml,搅拌30min后,50℃冷凝回流反应60h。反应后产物经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真空干燥箱40℃烘干至恒重。然后再将烘干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25g加入到12ml溶有3g乙二胺的乙醇溶液,室温下抽真空反应30h,反应后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烘干即得到了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3)羧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首先向烧瓶中加入5.06gβ-环糊精,5g氢氧化钠及32.5mL蒸馏水,5min后β-CD全部溶解,加入6g氯乙酸,60℃条件下反应5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250mL烧杯中,用HC1调节PH至3,再加入大量的丙酮做沉淀剂,产生白色絮状物,静置30min,用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40℃真空干燥至恒重。
(4)将步骤(3)所制备的羧基化β-环糊精称取5g溶解于15ml去离子水中,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5g,室温下搅拌反应24h。反应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烘干至恒重。
实施例5:
(1)浓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首先在烧瓶中将配置好的连续相苯乙烯6.85g、交联剂对乙烯基苯1.72g与乳化剂司班800.89g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均匀。然后配置分散相,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0.17g、电解质硫酸钾0.42g溶解在40g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在搅拌状态下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连续相中,使乳液体系内分散相乳胶粒大小均匀,形成浓乳液。最后于50℃的水浴中反应24h,取出产物。用乙醇和水洗涤数遍,在真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得到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2)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氨基化处理:将步骤(1)制得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3g溶胀在氯仿中2h,然后加入多聚甲醛4g,三甲基氯硅烷8ml继续浸泡溶胀1h,之后在冰浴下加入催化剂四氯化锡1ml,搅拌30min后,40℃冷凝回流反应48h。反应后产物经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真空干燥箱40℃烘干至恒重。然后再将烘干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25g加入到10ml溶有3g三乙烯四胺的乙醇溶液,室温下抽真空反应24h,反应后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烘干即得到了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3)羧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首先向烧瓶中加入5.06gβ-环糊精,5g氢氧化钠及32.5mL蒸馏水,5min后β-CD全部溶解,加入4.5g氯乙酸,40℃条件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250mL烧杯中,用HC1调节PH至2,再加入大量的丙酮做沉淀剂,产生白色絮状物,静置30min,用醋酸纤维素滤膜过滤,40℃真空干燥至恒重。
(4)将步骤(3)所制备的羧基化β-环糊精称取5g溶解于25ml去离子水中,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氨基化聚苯乙烯多孔材料1.5g,室温下搅拌反应24h。反应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烘干至恒重。
各实施例中所制备的吸附材料对苯酚的吸附量如下表所示,其中苯酚溶液的初始浓度为200mg/L,溶液PH为7,吸附温度为30℃:

Claims (8)

1.一种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多孔材料,以苯乙烯、交联剂对乙烯基苯、司班80为乳化剂作为连续相,以溶有引发剂过硫酸钾与电解质硫酸钾的水溶液为分散相,制备出稳定的浓乳液,在50~80℃条件下反应8~48h,得到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其中分散相占浓乳液的体积分数为75%~95%,引发剂过硫酸钾的用量为苯乙烯、交联剂对乙烯基苯混合物质量的1~3wt%,电解质硫酸钾的用量为苯乙烯、交联剂对乙烯基苯混合物质量的2~7wt%;
(2)通过对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进行氯甲基化与氨基化反应,在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表面引入氨基基团;
其中氯甲基化反应为: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溶胀在氯仿中,以多聚甲醛、三甲基氯硅烷为氯甲基源,四氯化锡为催化剂,30-60℃冷凝回流反应12-72h,反应得到表面氯甲基化修饰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氨基化反应为:将表面氯甲基化修饰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浸没于溶有胺的乙醇溶液,在真空环境中反应12-72h,得到表面氨基化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
(3)对β-环糊精进行化学修饰,将羧基基团引入β-环糊精分子上:β-环糊精在氢氧化钠催化作用下溶于水,然后加入氯乙酸在25~100℃条件下反应1~9h,调节pH,加入丙酮进行沉淀,过滤洗涤得到羧基化β-环糊精;其中β-环糊精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30%,氢氧化钠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0.5~2):1,β-环糊精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6.0~14),pH范围为2~5;
(4)将步骤(2)表面氨基化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浸没于步骤(3)羧基化β-环糊精的水溶液中,在抽真空条件下于20~60℃反应12-72h,得到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优选氢氧化钠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β-环糊精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0。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苯乙烯、交联剂对乙烯基苯、司班80为乳化剂作为连续相,交联剂对乙烯基苯的用量占苯乙烯质量的5~30%,乳化剂司班80的用量占分散相中水质量的1~4%。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羧基化β-环糊精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5~40wt%。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氯甲基化反应中,多聚甲醛与聚苯乙烯多孔材料的质量比为(0.5~5):1,三甲基氯硅烷与聚苯乙烯多孔材料质量比为(1~4):1,四氯化锡与聚苯乙烯多孔材料的质量比为(0.5~2):1。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氨基化反应中,胺在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15~50wt%。
7.按照权利要求1-6的任一方法制备得到的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
8.按照权利要求1-6的任一方法制备得到的表面化学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用于分离水中的苯酚。
CN201310303964.9A 2013-07-18 2013-07-18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03570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3964.9A CN103570948B (zh) 2013-07-18 2013-07-18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03964.9A CN103570948B (zh) 2013-07-18 2013-07-18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0948A CN103570948A (zh) 2014-02-12
CN103570948B true CN103570948B (zh) 2015-10-28

Family

ID=50043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3964.9A Active CN103570948B (zh) 2013-07-18 2013-07-18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0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3336B (zh) * 2014-05-09 2016-06-22 中北大学 一种用于吸附生物碱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15631B (zh) * 2015-04-20 2017-08-11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亲水性离子对色谱填料的合成方法
CN104788592B (zh) * 2015-04-22 2017-11-10 湖南师范大学 一种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的合成方法
CN105256533B (zh) * 2015-11-16 2017-08-25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磁性载药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5803806A (zh) * 2016-04-21 2016-07-27 安徽皖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长效屏蔽电磁辐射功效羽绒的处理方法
CN108956917B (zh) * 2018-06-11 2021-06-22 安徽省佳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聚合物吸附剂检测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浓度的方法
CN109369850A (zh) * 2018-10-30 2019-02-22 蔡菁菁 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多孔树脂微球及制备方法
CN109529790B (zh) * 2018-12-11 2020-09-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聚苯乙烯纤维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CN110003390B (zh) * 2019-04-16 2021-07-20 广西大学 一种淀粉或纤维素基高分子多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6587B (zh) * 2021-01-27 2021-10-01 浙江大学 一种中强碱性苯乙烯系两性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1906B (zh) * 2021-05-14 2022-11-25 重庆大学 氨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材料及其在吸附甲基橙中的应用
CN113385238A (zh) * 2021-06-11 2021-09-14 嘉兴学院 一种负载活性二氧化锰的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085638B (zh) * 2023-09-14 2024-03-19 山东环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锂电废水的高效除氟药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6755A (ja) * 2002-02-04 2003-08-12 Maeda Seikan Kk 不溶性シクロデキストリン誘導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環境ホルモン除去材
CN102850495A (zh) * 2012-07-25 2013-01-02 常州大学 一种β-环糊精的亲水性交联聚合物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9073B2 (en) * 2003-08-20 2006-03-28 Equistar Chemicals, L.P. Method for preparing cyclodextrin-polyolefin blends and products made therefro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6755A (ja) * 2002-02-04 2003-08-12 Maeda Seikan Kk 不溶性シクロデキストリン誘導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環境ホルモン除去材
CN102850495A (zh) * 2012-07-25 2013-01-02 常州大学 一种β-环糊精的亲水性交联聚合物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纳米球形环糊精刷的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陈晴川等;《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30;第38卷(第6期);657-65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0948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0948B (zh) 一种表面接枝β-环糊精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Ji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a novel bio-adsorbent of sodium alginate grafted polyacrylamide/graphene oxide hydrogel for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
CN105478088B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壳聚糖-石墨烯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298040B (zh) 巯基功能化聚乙烯醇-明胶复合交联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8952B (zh) 一种负载纳米零价铜粒子的多孔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716722A (zh) 基于石墨烯的纳米磁性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98707A (zh)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107980A (zh) 磁性壳聚糖吸附剂去除碱性废水中含磺酸基染料的方法
CN103418340A (zh) 还原氧化石墨烯-Fe3O4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吸附双酚A的应用
CN103818990A (zh) 一种磁性的改性海藻酸钠絮凝剂
CN110449132B (zh) 一种改性碳纳米管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394332A (zh) 纳米磁性壳聚糖/石墨烯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27063A (zh) 一种吸附回收工业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57602A (zh) 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CN103265100A (zh) 一种铁铝复合高效吸附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egg white@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 polyacrylic acid aerogel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organic dyes
Y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bis (diallyl alkyl tertiary ammonium salt) polymer as a promising adsorbent for phosphorus removal
Wang et al. Adsorption of Pb2+ and Cu2+ in wastewater by lignosulfonate adsorbent prepared from corn straw
Huang et al. One-step cross-linking of amino-rich chitosan aerogels for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uranium from radioactive nuclear wastewater
CN101053823A (zh) 聚间苯二胺用作汞离子吸附剂
CN104289200B (zh) 一种磁性hacc/氧化多壁碳纳米管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295059A (zh) 一种固载阳离子化β-环糊精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聚合物及吸附回收工业废水中酚类的方法
CN105110406B (zh) 离子液体功能化硅胶在去除废水中酚类污染物中的应用
Zhu et al. Microfluidic synthesis of renewable biosorbent with highly comprehensiv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for copper (II)
CN106944016B (zh) 一种pH响应性油水分离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