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2055A -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2055A
CN103562055A CN201280025579.6A CN201280025579A CN103562055A CN 103562055 A CN103562055 A CN 103562055A CN 201280025579 A CN201280025579 A CN 201280025579A CN 103562055 A CN103562055 A CN 103562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auto body
headstock
bearing
tr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55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2055B (zh
Inventor
马库斯·策纳克
洛塔尔·帕特博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Publication of CN103562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2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0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2、42、72、110),该汽车车身特别是应用于电动汽车,并且具有左侧车头和右侧车头(4、6、40、70、112、114)以及至少一个在一侧车头(4、6、40、70、112、114)中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其中,在车头(4、6、40、70、112、114)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该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的水平面(56)之外并且该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22、30、52、54、94、96、98、100、128、130)至少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的延伸方向(20、32、50、88、90、92、132)呈角度地偏移。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将这种汽车车身(2、42、72、110)应用于制造没有内燃机的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

Description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该汽车车身特别是应用于电动汽车,并且具有左侧车头和右侧车头以及至少一个在一侧车头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纵梁。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该汽车车身的有利应用。
背景技术
这种汽车车身例如由文献DE10023112A1已知。该专利文献公开了具有内燃机的汽车车头,在该车头中除了设有传统的左侧纵梁和右侧纵梁以外,还设有至少另一个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纵梁,该第一纵梁设置在与其他纵梁的平面相交错的平面中。通过该额外的纵梁提供了另一个承重梁,因此在正面碰撞时碰撞力分散在多个承重梁上,从而可以使单个部件具有较小的尺寸。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汽车车身的重量。
例如由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NCAP给出了汽车车身针对正面碰撞的韧性的规定参数。然而汽车车身不仅需要满足EuroNCAP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在其他碰撞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韧性。同时应该使汽车车身的重量尽可能的小。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该汽车车身在总重轻的同时,车身针对斜向的正面碰撞的韧性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在开头所述的汽车车身中这样得以实现,即,在车头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纵梁,该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的水平平面以外并且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纵梁的延伸方向至少在水平投影中呈角度地偏移。
已知以这种方式可以使汽车车身针对出现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的碰撞力的韧性得以提高。纵梁的韧性取决于力相对于纵梁延伸方向的作用方向。因此,对在延伸方向作用的力的韧性特别高并且该韧性在力的方向和延伸方向之间有较大的角度时减小。因此,纵梁在其延伸方向的周围一定的立体角范围中具有特别高的韧性。由于两个纵梁在不同的水平面中呈角度地偏移,这样可使具有特别高的、单个纵梁的韧性的立体角范围指向不同的水平方向,因此整个汽车车身在水平方向增大的立体角范围中具有高的韧性。特别是以这种方式可以优化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纵梁延伸方向和力作用之间的角度,即,向0°减小或者向180°增大,因此产生单个纵梁的轴向压缩从而改善能量吸收。
同时,由于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的水平面之外,通过由此形成三维的纵梁结构使得汽车车身得以稳定并且获得较大的刚性。特别是通过这种三维结构得到了与理论上的中间轴线相间隔的汽车车身部件,因此提高了汽车车身的面积惯性矩以及刚性。因此,总体上来说,汽车车身在对于从不同方向作用的力的韧性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获得了较坚硬的结构。
纵梁是指大体上在汽车车身的纵向上延伸的支承部件,特别是车身承载式外壳结构形式的型材或支承部件。纵梁的延伸方向是指沿着纵梁的纵向伸展的方向矢量,该方向矢量指向前面,即,指向汽车车身的前方末端。两个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应地定义为施加在共同的矢量原点上的两个方向矢量之间的夹角。水平投影中的角是指延伸方向到水平面中的投影所夹的角。相应地,在水平投影中的成角状是指多个延伸方向到水平面中的投影相互之间形成角度。纵梁的水平面是指经过纵梁的重心的水平面。
第一纵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纵梁优选是贯穿的。贯穿的纵梁是指纵梁在其延伸方向上经过整个车头延伸,即,优选从车厢前壁延伸直至前端模块。以这种方式提高各个纵梁以及整个汽车车身的稳定性和韧性。优选贯穿的纵梁与车厢前壁和/或前端模块以力配合形式、材料配合形式或形状配合形式相连。
汽车车身的韧性是指例如在正面碰撞时,汽车车身特别是通过变形吸收由外部作用的力和传递的能量的能力,从而将这些力以受控的方式传输到汽车客舱上。如果在给定力的强度的情况下,例如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汽车车身的变形距离较小,那么汽车车身的韧性提高。刚性或抗弯刚度是指物体抵抗由力引起的变形的阻力。
左侧车头和右侧车头是对应于朝向行驶方向坐在汽车车身中的司机的视线方向而定的。
这种汽车车身特别适用于具有替代性的驱动装置、例如没有内燃机的汽车,例如适用于电动汽车。在具有内燃机的汽车中,需要用于驱动的部件(例如发动机、发电机等)占用了大量位置,因此在相应的汽车车身的车头中仅留有少量的结构空间并且仅提供给设计者少许自由度来设计汽车车身。在具有替代性驱动装置的汽车的汽车车身中将需要用于驱动的部件设置地较小和/或可以较灵活地进行设置,从而使相应的汽车车身的车头具有改善的结构空间状况。由此提高对于汽车车身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对于纵梁的设置和定向的自由度,从而可以在替代性的驱动装置、特别是电驱动装置的汽车车身中特别简单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
在汽车车身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左侧车头和右侧车头中分别设有至少三个贯穿的纵梁,其中,在两侧车头分别有至少一个第一纵梁在纵向延伸,至少一个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的水平面之外并且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至少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的延伸方向呈角度地偏移。已证实,通过以这种方式为汽车的每一半设置至少三个纵梁可以同时实现汽车车身的高韧性、特别是针对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出现的力的韧性和高的刚度。
在汽车车身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这样进一步提高韧性,即,第一纵梁和/或第二纵梁由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制成。特别是可以使第一纵梁和/或第二纵梁在总体上具有较薄的壁或者具有较小的尺寸。由此也可以降低纵梁所需要的结构空间。
此外,以这种方式可减轻重量和降低制造成本。
在汽车车身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纵梁部分地或完全地形成为空心型材,优选具有圆形截面。空心型材在耗材少和重量轻的同时提供特别高的稳定性。此外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制造具有圆形截面的空心型材。例如可以作为辊型型材或者通过U-O成型制造该空心型材。优选可以使用沿着空心型材的延伸方向闭合的空心型材,因为这样的空心型材在碰撞时具有特别高的能量吸收能力。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这样改善汽车车身的整体韧性,即,在水平投影中一侧车头的第一纵梁的延伸方向和该侧车头的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所夹的角在5°和45°之间,优选在10°和35°之间,特别优选在15°和25°之间。已证实该角度范围特别有利于使汽车车身相对于正向和斜向的正面碰撞达到高的韧性。在角度过小时,即,特别是在小于5°时,具有特别高韧性的纵梁的立体角范围就会过度重叠,因此不能明显改善相对于斜向的正面碰撞的韧性。相反地,如果角度过大,即,特别是在大于45°时,那么汽车车身相对于正向的正面碰撞的韧性削弱过多。通过上述优选的角度范围加强了汽车车身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经常出现的重要角度范围中的韧性,而不会削弱汽车车身的整体韧性。此外可以通过贯穿的纵梁进一步提高汽车车身的整体韧性。
在汽车车身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车头具有多个第二纵梁,这些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的水平面之外并且这些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至少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的延伸方向呈角度地偏移。通过多个第二纵梁改善了汽车车身对出现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的力的韧性以及刚性。优选设置至少两个或至少三个第二纵梁。已证实,通过由多个(必要时较小的)特别是第二纵梁来代替一个纵梁实现了汽车车身较大的刚性以及韧性,特别是针对出现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的力,而不需要提高汽车车身的重量。
在汽车车身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由此进一步降低汽车车身的重量,即,至少一个第二纵梁具有小于第一纵梁的横截面。通过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二纵梁、优选借助于多个第二纵梁而提高汽车车身的韧性,可以降低单个部件的横截面并且从而降低车身部件的重量和空间占用。特别是已知,通过用多个第二纵梁来代替唯一的纵梁可以达到较高的刚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以较小的横截面形成相应的部件,特别是第二纵梁。
可以在特别大的角度范围中由此改善汽车车身对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的作用力的韧性,即,一侧车头中的多个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至少在水平投影中相互成对地呈角度地偏移。因此根据这个实施方式设置多个纵梁,这些纵梁的延伸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延伸。通过具有特别高韧性的单个纵梁的立体角范围的重叠使整个汽车车身在大的角度范围中具有高韧性。特别是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在该立体角范围中出现一个或多个第二纵梁的轴向压紧,由此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碰撞能量。
在汽车车身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车头中这样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纵梁,即,该第二纵梁靠近前面的末端比该第二纵梁靠近尾部的末端位于横向上更靠外的位置。“横向上的靠外位置”是指在汽车车身的左侧车头中的左侧和右侧车头中的右侧。以这种方式使在车头中的这样的纵梁的延伸方向指向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预期的最大力作用的方向。由此通过该纵梁的轴向变形可以特别好地吸收能量。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使车头具有至少两个在纵向上延伸并且大体上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进一步改善汽车车身针对正面碰撞的刚性和韧性。
在汽车车身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右侧车头中的纵梁与左侧车头中的纵梁大体上呈镜面对称地设置。汽车车身以这种方式具有高的对称性以及均匀的重量分布,从而有利地影响了汽车车身的应力性能和动力性能。此外以这种方式也可以更加简单经济地制造汽车车身,特别是对于左置转向盘和右置转向盘。
已证实如果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车头中设置至少三个、优选至少四个、进一步优选至少五个、特别是至少八个纵梁,那么特别明显地提高了汽车车身的韧性和刚性。这是针对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而言。该实施方式特别是基于这个知识点,即,可以用多个或大量的型材来非常灵活地代替以传统方式所使用的单个型材,然后必要时可以以小的横截面形成这些型材。特别是在一侧车头中或在两侧车头中设置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进一步优选至少四个、特别是至少七个第二纵梁。以这种方式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多个优选较小的第二纵梁在轴向上变形,与单个第一纵梁相比,由此可以达到更好的能量吸收。由此提高了汽车车身对来自不同方向作用的碰撞力的韧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车身的韧性和刚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车头中至少两个纵梁、特别是一个第一纵梁和一个第二纵梁优选通过一种型材或通过一个板条而相互连接在一起。特别是通过连接两个纵梁在斜向正面碰撞时将力线通量更好地分散到单个纵梁上,因此尽管必要时以较小的横截面形成纵梁但是仍然保持汽车车身的韧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原理中根据本发明上述汽车车身可以用于制造无内燃机的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已发现,在这种汽车中减小驱动单元的空间占用提高了在车身部件的设计和安装中的灵活性,从而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可以特别有利于应用在这些汽车中。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正好有利于无内燃机的汽车,因为通过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实现的重量减轻可以扩大这种车辆至今为止非常有限的活动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势可以从下面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出,对此参考附图。
其中,
图1以立体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的第一实施例,
图2以示意性的俯视图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
图3a-b示出了在水平投影中两个纵梁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测定,
图4a-b以示意性的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
图5a-b以示意性的俯视图示出了图4a-b的实施例,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的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中以立体图示出并且在图2中以俯视图示出。汽车车身2具有左侧车头4和右侧车头6。在这里,“左”和“右”的表示是由司机视线而定的。车头4、6在向前的方向上是通过前端模块8、特别是通过保险杠10限定的。车头4、6在向后的方向上通过车厢前壁12限定,该车厢前壁将发动机舱与客舱隔离。左侧车头4和右侧车头6分别具有在纵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4、16,该纵梁在图1中从车厢前壁12贯穿地延伸至前端模块8。为了提高汽车车身2的刚性以及对斜向正面碰撞的韧性,在左侧车头4另外设置了第二纵梁18,该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14的水平面以外,即在本实施例中向上错开地设置。第二纵梁18的延伸方向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14的延伸方向呈5°和45°之间、优选10°和35°之间的角度地进行偏移。在右侧车头6中同样设置了第二纵梁28,该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16的水平面以外,并且该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30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16的延伸方向32呈角度地偏移。
在图3a中以立体图并且在图3b中以俯视图示出了在水平投影中的角度测定。纵梁14、18的延伸方向20、22以方向矢量表示,其中,将延伸方向22的矢量原点34移到延伸方向20的矢量原点35上。因为延伸方向22与第一纵梁14的水平面36呈角度37地倾斜偏移,所以对此图3a示出了延伸方向22在水平面36中的投影38。在水平投影中在投影38和延伸方向20之间得到所需要的角39。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左侧车头中的纵梁14、18基本镜面对称地设置右侧车头6中的纵梁16、28。点划线表示对称平面的位置。因此例如在各个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角度的大小也相同。当然例如为了能够提供对于驱动所需部件的非对称的结构空间,也可以替代性地设置非对称的纵剖面结构。总体而言,汽车车身的设计具有高的灵活性。此外,纵梁18、29也可以向下倾斜延伸,由此在前端模块区域中纵梁16和28以及14和18之间的间距小于它们在车厢前壁区域中的间距。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提高韧性。
纵梁14、16、18、28优选由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制成。此外优选是空心型材,例如具有矩形截面或具有圆形截面。然而其他形状的截面也是可以的,例如多边形或者加号形状。
图4a与图4b以示意性的前视图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此外,图5a和图5b以俯视图分别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
图4a示出了汽车车身42的右侧车头40,在该右侧车头中设有一个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纵梁44和两个第二纵梁46、48。为了清楚起见,图5a中纵梁44、46和48仅作为方向矢量示出,这些方向矢量表示它们所属的延伸方向50、52和54。第二纵梁46和48分别位于第一纵梁44的水平面56以外,确切地说,第二纵梁46设置在水平面56的上面并且第二纵梁48设置在该水平面的下面。当然纵梁的其他设置、特别是倾斜的走向也是可以的。第二纵梁46、48的延伸方向52、54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44的延伸方向50呈角度地偏移。图5a示例性地示出了纵梁44的延伸方向50和纵梁48的延伸方向54之间的角58。对此,将延伸方向54额外地从延伸方向50的矢量原点绘制成虚线的方向矢量。
已经证实,通过为汽车的每一半、即,在左侧车头和右侧车头中分别设置至少三个纵梁44、46、48可以使汽车车身达到非常高的刚性以及韧性。此外,在汽车车身42中第二纵梁46、48优选具有相互呈角度的延伸方向52、54。以这种方式改善了汽车车身42针对由不同方向作用的碰撞力的韧性。
图4b示出了汽车车身72的左侧车头70。左侧车头70总共具有七个纵梁,其中纵梁74、76、78形成为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纵梁以及纵梁80、82、84、86形成为第二纵梁,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纵梁也可以是倾斜走向的。为了清楚起见,图5b中纵梁74、76、78、80、82、84、86仅作为方向矢量示出,这些方向矢量表示它们所属的延伸方向88、90、92、94、96、98、100。因此,延伸方向88对应于纵梁74,延伸方向90对应于纵梁76,以此类推。为了更加清楚起见,设置在下部平面中的纵梁74和84在图4b中以点状线示出并且所属的延伸方向88和98在图5b中以点状线示出,设置在上部平面中的纵梁78和86在图4b中以实线示出以及所属的延伸方向92和100在图5b中以实线示出并且其余的纵梁及其所属延伸方向以虚线示出。
通过设置多个纵梁74、76、78、80、82、84、86、特别是多个第二纵梁80、82、84、86,可以大大提高汽车车身72的刚性和韧性。替代性地或额外地通过形成至少一个具有较小横截面的纵梁、优选第二纵梁也可以降低汽车车身的整体重量。
如图4所示,第二纵梁80、82、84、86分别位于至少其中一个第一纵梁74、76、78的水平面以外。第二纵梁甚至能设置在所有第一纵梁74、76、78的平面以外。
第二纵梁80、82、84、86的延伸方向94、96、98、100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74、76、78的延伸方向88、90、92分别呈角度地偏移。优选第二纵梁80、82、84、86的延伸方向94、96、98、100分别相互成对地具有角度并因此指向不同的方向。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在不同方向上并且从而在大的角度范围中(例如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的韧性。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车身的第四实施例。汽车车身110具有左侧车头112和右侧车头114,其中在车头112、114中分别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16、118以及分别设有两个第二纵梁120、122以及124、126。第二纵梁120和122位于第一纵梁116的水平面之外并且这两个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128、130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116的延伸方向132呈角度地偏移。此外,第二纵梁120、122的延伸方向128、130在水平投影中相互之间也具有角度。右侧车头114中的纵梁118、124、126与左侧车头112的纵梁镜像地设置。此外,为了提高汽车车身110的刚性,使第一纵梁116、118分别经由焊接的板条134、136和第二纵梁120、124相连。
此外,特别是这样设置第二纵梁120、122、124、126,即,靠近前面的末端127在横向上总是比靠近尾部的末端129更加靠外。由此大大提高了汽车车身110针对斜向的正面碰撞的韧性,下面进行说明。
图6示出了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的情形,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汽车134从前面斜向地撞上汽车车身110。汽车138作用在汽车车身110上的力140以箭头示出。在力140大致上从侧面作用到第一纵梁116上时,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128、130分别位于与力140的方向具有较平的角的轴上。由此,在碰撞时也产生特别是第二纵梁122的轴向压紧,而且也产生第二纵梁120的轴向压紧,因此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碰撞能量。由于第二纵梁120、122在轴向上的、较高的能量吸收能力可以形成具有较小截面和/或具有较薄壁的纵梁,而不会损害汽车车身110对斜向的正面碰撞的韧性。

Claims (14)

1.一种特别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汽车车身(2、42、72、110),所述汽车车身具有左侧车头和右侧车头(4、6、40、70、112、114)以及至少一个在其中一侧车头(4、6、40、70、112、114)中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车头(4、6、40、70、112、114)和所述右侧车头(4、6、40、70、112、114)中分别设有至少三个贯穿的纵梁(14、16、18、28、44、46、48、74、76、78、80、82、84、86、116、118、120、122、124、126),其中,分别有至少一个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在两侧车头(4、6、40、70、112、114)中在纵向上延伸,至少一个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设置在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的水平面(56)以外并且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的延伸方向(22、30、52、54、94、96、98、100、128、130)至少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的延伸方向(20、32、50、88、90、92、132)呈角度地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和/或所述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由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4、16、18、28、44、46、48、74、76、78、80、82、84、86、116、118、120、122、124、126)部分地或完全地形成为空心型材,优选具有圆形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投影中一侧车头(4、6、40、70、112、114)中的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的延伸方向(20、32、50、88、90、92、132)和该侧车头(4、6、40、70、112、114)中的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的延伸方向(22、30、52、54、94、96、98、100、128、130)所夹的角在5°和45°之间,优选在10°和3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4、6、40、70、112、114)具有多个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这些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的水平面(56)以外并且这些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22、30、52、54、94、96、98、100、128、130)至少在水平投影中与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的延伸方向(20、32、50、88、90、92、132)呈角度地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比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具有更小的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车头(4、6、40、70、112、114)中的多个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的延伸方向(22、30、52、54、94、96、98、100、128、130)至少在水平投影中相互成对地呈角度地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车头(4、6、40、70、112、114)中这样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即,该第二纵梁的靠近前面的末端比该第二纵梁的靠近尾部的末端位于在横向上更靠外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的设置与在斜向的正面碰撞时产生的力负荷适合地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车头(4、6、40、70、112、114)具有至少两个在纵向上延伸并且大体上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右侧车头(4、6、40、70、112、114)中的纵梁(14、16、18、28、44、46、48、74、76、78、80、82、84、86、116、118、120、122、124、126)与左侧车头(4、6、40、70、112、114)中的纵梁(14、16、18、28、44、46、48、74、76、78、80、82、84、86、116、118、120、122、124、126)大体上呈镜面对称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车头(4、6、40、70、112、114)中设置至少四个、优选至少五个、进一步优选至少八个纵梁(14、16、18、28、44、46、48、74、76、78、80、82、84、86、116、118、120、122、124、126)。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车头(4、6、40、70、112、114)中至少两个纵梁(14、16、18、28、44、46、48、74、76、78、80、82、84、86、116、118、120、122、124、126)、特别是一个第一纵梁(14、16、44、74、76、78、116、118)和一个第二纵梁(18、28、46、48、80、82、84、86、120、122、124、126)优选通过一种型材或通过一个板条(134、136)彼此相连。
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13的任意一项所述汽车车身(2、42、72、110)的应用,所述汽车车身用于制造无内燃机的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
CN201280025579.6A 2011-05-25 2012-05-21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2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03090A DE102011103090A1 (de) 2011-05-25 2011-05-25 Fahrzeugkarosserie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2011103090.9 2011-05-25
PCT/EP2012/059345 WO2012160016A1 (de) 2011-05-25 2012-05-21 Fahrzeugkarosserie und deren verwend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055A true CN103562055A (zh) 2014-02-05
CN103562055B CN103562055B (zh) 2017-06-23

Family

ID=4614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557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2055B (zh) 2011-05-25 2012-05-21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57843B2 (zh)
EP (1) EP2714490B1 (zh)
JP (1) JP2014515331A (zh)
CN (1) CN103562055B (zh)
BR (1) BR112013029875A2 (zh)
DE (1) DE102011103090A1 (zh)
WO (1) WO201216001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3051A (zh) * 2016-05-24 2016-09-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前端组件以及车辆
US9758192B2 (en) 2015-05-11 2017-09-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energy to improve roof structure integrity during side impact
CN110481640A (zh) * 2018-05-15 2019-11-22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电动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1222B2 (ja) * 2013-10-16 2016-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DE102015005894A1 (de) * 2015-05-08 2016-11-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DE102016004577B4 (de) * 2016-04-14 2020-10-22 Daimler Ag Tragrahmenstruktur zum Befestigen wenigstens eines Energiespeichers an einem Kraftfahrzeugrohbau
JP6977461B2 (ja) 2017-10-03 2021-1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レーム構造
DE102020116554A1 (de) 2020-06-24 2021-12-3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truktur mit Energiespeicher
CN115158463B (zh) * 2022-07-26 2023-09-22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底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1958A (en) * 1989-03-20 1991-07-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US20020008408A1 (en) * 2000-05-11 2002-01-24 Michael Tilsner Vehicle body for a forward vehicle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6168538A (ja) * 2004-12-16 2006-06-29 Mazd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CN101090845A (zh) * 2005-01-17 2007-1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JP2010095031A (ja) * 2008-10-14 2010-04-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DE20321813U1 (de) * 2003-03-04 2010-07-01 Audi Ag Trag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10184530A (ja) * 2009-02-10 2010-08-2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9224A (en) * 1973-05-10 1974-06-25 Gen Motors Corp Vehicle body construction
GB1573619A (en) * 1976-04-20 1980-08-28 Stonefield Vehicles Main frame assembly for road vehicles
DE3114379C2 (de) * 1981-04-09 1986-11-20 Dr.Ing.H.C. F. Porsche Ag, 7000 Stuttgart Aufbaustruktur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NO165284C (no) * 1988-09-09 1991-01-23 Norsk Hydro As Fremgangsmaate ved fremstilling av karosseriramme og karosserirammen.
US5271687A (en) * 1992-04-03 1993-12-21 Ford Motor Company Space frame joint construction
ZA978309B (en) * 1996-09-17 1998-09-03 Raceco International Inc Space frame for vehicle
US6302478B1 (en) * 1997-10-16 2001-10-16 Cosma International Inc. Hydroformed space frame joints therefor
JP3357006B2 (ja) * 1999-02-19 2002-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3688526B2 (ja) * 1999-08-26 2005-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DE60009840T2 (de) * 1999-12-06 200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Fahrzeugkarrosseriestruktur für verbesserte Unfallsicherheit
DE10023112A1 (de) 2000-05-11 2001-11-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Fahrzeugkarosserie
JP3632666B2 (ja) * 2002-02-01 2005-03-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10147C1 (de) * 2002-03-07 2003-09-25 Daimler Chrysler Ag Tragstruktur eines Nutzfahrzeugs
JP2004123027A (ja) * 2002-10-04 2004-04-2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US6908145B2 (en) * 2003-02-10 2005-06-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component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US6948767B2 (en) * 2003-03-05 2005-09-27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JP4195325B2 (ja) * 2003-04-23 2008-12-10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車体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05162188A (ja) * 2003-09-25 2005-06-23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4186778B2 (ja) * 2003-10-07 2008-1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3974567B2 (ja) * 2003-10-08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962003B2 (ja) * 2003-10-16 2007-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US7036874B2 (en) * 2004-09-23 2006-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ront-end to body-side joint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4691964B2 (ja) * 2004-11-15 2011-06-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4550673B2 (ja) * 2005-06-17 2010-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
US7390056B1 (en) * 2005-07-11 2008-06-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ydroformed attachment face for modular component
JP2007106370A (ja) * 2005-10-17 2007-04-26 Mazd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JP4680784B2 (ja) * 2006-01-17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301269B2 (ja) * 2006-09-06 2009-07-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メンバ部材
US7341299B1 (en) * 2006-09-06 2008-03-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uble cell crushable joint for automotive front end
DE102007024172A1 (de) * 2007-05-24 2008-11-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Trag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JP4692516B2 (ja) * 2007-06-01 2011-06-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骨格構造
EP2006191B1 (en) * 2007-06-19 2010-04-2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loor structure
WO2009072450A1 (en) * 2007-12-04 2009-06-1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7828330B2 (en) * 2008-03-17 2010-11-0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7887122B2 (en) * 2008-06-12 2011-02-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ne-piece shotgun with impact energy absorber
WO2010038598A1 (ja) * 2008-10-02 2010-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09020352A1 (de) * 2009-05-07 2010-11-1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ufnahmevorrichtung für ein Kühlluftklappenmodul in einer Bugverkleid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2470901B (zh) * 2009-09-02 2014-01-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前部车身构造
US8485591B2 (en) * 2010-05-10 2013-07-16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702158B2 (en) * 2010-05-25 2014-04-22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front portion
EP2543575B1 (en) * 2010-06-10 2014-06-11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front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DE102010050824A1 (de) * 2010-11-09 2012-05-1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Querträgeranordnung, insbesondere Bodenquerträger- und/oder Fußraumquerträgeranordnung, a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insbesondere an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WO2012114824A1 (ja) * 2011-02-23 2012-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5357953B2 (ja) * 2011-04-01 2013-1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5640934B2 (ja) * 2011-09-13 2014-12-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DE102011056737B4 (de) * 2011-12-21 2023-03-1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orderwagen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US8857902B2 (en) * 2012-03-26 2014-10-14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985681B2 (en) * 2012-06-21 2015-03-2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loor structure
US8967701B2 (en) * 2013-03-01 2015-03-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hotgun rail deflector
KR101488326B1 (ko) * 2013-08-30 2015-01-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엔진룸의 구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1958A (en) * 1989-03-20 1991-07-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US20020008408A1 (en) * 2000-05-11 2002-01-24 Michael Tilsner Vehicle body for a forward vehicle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DE20321813U1 (de) * 2003-03-04 2010-07-01 Audi Ag Trag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06168538A (ja) * 2004-12-16 2006-06-29 Mazd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CN101090845A (zh) * 2005-01-17 2007-1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JP2010095031A (ja) * 2008-10-14 2010-04-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0184530A (ja) * 2009-02-10 2010-08-2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8192B2 (en) 2015-05-11 2017-09-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energy to improve roof structure integrity during side impact
CN105923051A (zh) * 2016-05-24 2016-09-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前端组件以及车辆
CN105923051B (zh) * 2016-05-24 2018-08-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前端组件以及车辆
CN110481640A (zh) * 2018-05-15 2019-11-22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电动车辆
US11511807B2 (en) 2018-05-15 2022-11-29 Volvo Car Corporation Electric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14490B1 (de) 2015-10-14
DE102011103090A1 (de) 2012-11-29
JP2014515331A (ja) 2014-06-30
EP2714490A1 (de) 2014-04-09
CN103562055B (zh) 2017-06-23
BR112013029875A2 (pt) 2016-12-20
US20140077527A1 (en) 2014-03-20
WO2012160016A1 (de) 2012-11-29
US9457843B2 (en) 201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055A (zh)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JP5967292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04066643B (zh) 具有凹槽的辅助框架
JP6070821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US9623822B2 (en) Crash box for vehicle
EP2423078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4871195U (zh) 一种整体车架结构
WO2014141933A1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04349971A (zh) 汽车的frp制舱室
EP3118088B1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KR101327016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박스
WO2014156522A1 (ja) ニーボルスター
WO2013145232A1 (ja) 車体下部構造
CN108556919B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车架
JP2020164096A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JP7048415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WO2015025573A1 (ja) 自動車車体の壁体構造
CN110843932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US9272737B2 (en)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CN104470795A (zh) 用于机动车的支撑结构
ES2445187T3 (es) Chasis para vehículo.
CN103158788B (zh) 汽车前地板和汽车
CN201694251U (zh) 一种汽车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KR102257663B1 (ko) 자동차의 충격 흡수 부재 및 사이드 멤버
JP2022128972A (ja) 車体サイドメンバー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