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墙台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墙混凝土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铁站施工时无须搭建钢管支架和拼装木模板的侧墙台车。
背景技术
目前,侧墙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满堂支架法+木模板的施工方法,该工艺需要在基坑内搭建于基坑同宽的钢管支架,然后再逐块拼装木模板。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
1、钢管支架搭接工程量大,搭接速度慢;
2、木模板安装时,操作空间狭窄,作业环境差,模板拼装速度慢;
3、模板、钢管支架搭接质量难以保证,可靠性差,混凝土浇筑时,易导致侧墙变形或混凝土漏浆;
4、木模板拼装次数多,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易存在接缝错台;
5、木模板及其支架等周转材拆除时间长,周转速度慢,使用量大;
6、对工人技术要求较高,工人劳动强度大,需求工人数量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侧墙台车。无须搭建钢管支架和拼装模板,安装速度快,又能实现三位向精确调整,且其结构稳定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墙台车,其包括:若干纵向拼接侧墙台车单元,所述侧墙台车单元包括台车移动及固定系统、钢模板连接定位系统;所述台车移动及固定系统,包括设有钢立柱的底座、可移动连接于所述钢立柱上的梁框总成,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行走系统;所述梁框总成中部纵向两侧设有过梁端部,所述过梁端部下方设有若干用于所述梁框总成竖直位移的螺旋千斤顶,所述螺旋千斤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钢立柱上;所述梁框总成底部设有若干支承千斤顶;所述钢模板连接定位系统,包括由多个固定于模板框架上的钢板拼接而成的钢模板,和若干固定安装在所述梁框总成上部面向施工侧墙一侧的可伸缩悬臂梁;所述模板框架的上部纵梁与所述可伸缩悬臂梁的自由端销接;所述模板框架的中部纵梁与所述梁框总成之间设有若干液压千斤顶;所述钢模板与所述梁框总成之间设有若干组纵向排列的侧向丝杆千斤;对称的两纵列所述侧墙台车之间还设有若干横向平行排列的对撑管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钢立柱下方的移动轮、与所述移动轮相匹配的轨道、和用于提供行走动力的驱动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伸缩悬臂梁内置有液压千斤顶,并置于可滑动式支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墙台车单元还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台车并与施工地面相连的地脚拉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模板顶部上方设有若干抗浮丝杆千斤,所述抗浮丝杆千斤一端抵于所述钢模板顶部端,另一端顶于基坑支撑梁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模板在面向所述台车的一面设有纵向和竖向加强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梁框总成顶部搭建有施工平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梁框总成通过叠加方式形成上梁框总成和下梁框总成,所述上、下梁框总成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梁框总成顶部搭建有施工平台。
实施本发明侧墙台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钢模板通过梁框总成上部可伸缩式悬臂梁和梁框总成中部液压千斤顶的伸缩移动,能够控制钢模板定位时横向位置的调整,实现自动上模或脱模;同时钢模板的悬臂式连接设计,有效改善了由于钢模板自重过大而导致设备连接部件负担严重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工程施工速度;
(2)本发明的梁框总成通过过梁端部下方的螺旋千斤顶,使梁框总成竖向移动,从而控制钢模板定位时竖向位置的调整;
(3)本发明通过底座上的行走系统,带动梁框总成纵向移动,从而控制钢模板定位时纵向位置的调整;
(4)本发明采用两侧侧墙并列施工方式,通过对撑管件使左右两侧墙台车连成一体,实现对侧墙台车的横向支撑和两侧侧墙同时施工,进一步提高了台车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
(5)本发明通过对撑管件、支承千斤顶、侧向丝杆千斤、地脚拉索、抗浮丝杆千斤等部件的有效结合,实现承受和传递荷载,有效提高施工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6)本发明采用竖向高度方向与纵向长度方向的单元组合方式,以适用于多种不同高度、不同长度大幅面的侧墙施工;
(7)本发明用轨道台车取代钢管支架顶托,用大型钢模板取代逐块拼装模板,无须搭建钢管支架和拼装模板,极大地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模板的安装速度与可靠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木材与钢管支架,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侧墙台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侧墙台车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向结构示意图,其中增大了梁框总成的高度,梁框总成包括上梁框总成和下梁框总成;
图3是图2实施例中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侧墙台车的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见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包括:若干纵向拼接侧墙台车单元,侧墙台车单元包括台车移动及固定系统1、钢模板连接定位系统2。在实施例中,侧墙台车设计长度为12m,为满足一定的施工条件,可拆分成两台6m侧墙台车使用。下面均以拼接后的长度为12m的侧墙台车实施例进行描述。
台车移动及固定系统1,包括设有钢立柱14的底座11、可移动连接于所述钢立柱14上的梁框总成12,和安装于底座11上的行走系统13。具体的,上述行走系统13包括安装在钢立柱15下方的移动轮131、与移动轮131相匹配的轨道132、和用于提供行走动力的驱动装置133,通过该行走系统13,能够平稳地带动梁框总成12纵向移动,从而控制钢模板22定位时纵向位置的调整,同时轨道式设计,保证了纵向行走时的稳定性,且其承载能力高。上述梁框总成12中部纵向两侧设有过梁端部15,过梁端部15下方设有若干用于梁框总成12竖直位移的螺旋千斤顶4,螺旋千斤顶4固定在所述底座11的钢立柱14上,在实施例中,螺旋千斤顶4优选为6个。当台车移动就位后,通过螺旋千斤顶4使梁框总成12竖向移动,控制钢模板22定位时竖向位置的调整;随后,还通过若干设置在梁框总成12底部的支承千斤顶6,使梁框总成12支撑在轨道上及地面上,以减少行走系统13的承载力,增加台车系统的承载力与稳定性,实现台车在原地平稳固定,在实施例中,支承千斤顶6优选为单侧6个,双侧共12个。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梁框总成12通过叠加方式形成上梁框总成121和下梁框总成122,上、下梁框总成121、12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梁总成顶部搭建有施工平台16,以便于施工。在实施例中,由于考虑到负一层与负二层侧墙的高度不同,钢模板高度设计为3.5m+1.7m,当负二层侧墙浇筑时采用3.5m+1.7m钢模板台车,即包括上梁框总成121和下梁框总成122的台车;当负一层侧墙浇筑时采用3.5m台车模板,即不含上梁框总成121的台车。这样可根据侧墙施工状况,调整台车高度,满足不同高度的施工需要,提高台车的适应性。此外,上述梁框总成12顶部搭建有施工平台16,以便于施工。
钢模板连接定位系统2,包括由多个固定于模板框架21上的钢板拼接而成的钢模板22,和若干固定安装在所述梁框总成12上部面向施工侧墙一侧的可伸缩悬臂梁3。在实施例中,可伸缩悬臂梁3优选为5个。具体的,上述可伸缩悬臂梁3内置有液压千斤顶31,并置于可滑动式支座32上,可使钢模板稳定平移;上述钢模板22在面向台车的一面设有纵向和竖向加强筋,可增加钢模板22的结构强度,使侧墙更加平直,提高施工质量。模板框架21的上部纵梁与可伸缩悬臂梁3的自由端销接;模板框架21的中部纵梁与梁框总成12之间设有若干液压千斤顶5,在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5优选为5个。这样,钢模板22可通过可伸缩式悬臂梁3和液压千斤顶5的伸缩移动,能够控制钢模板22定位时横向位置的调整,实现自动上模或脱模;同时钢模板22的悬臂式连接设计,有效改善了由于钢模板自重过大而导致设备连接部件负担严重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工程施工速度。此外,还通过若干组纵向排列的侧向丝杆千斤7连接于钢模板22与梁框总成12之间,从而保证了钢模板22与梁框总成12之间的固定,在实施例中,至少在钢模板22与梁框总成12之间的上部、中部、下部各设一纵列侧向丝杆7,除位于可伸缩悬臂梁3和液压千斤顶5的同一纵列外,侧向丝杆千斤每纵列至少设有5个。
其中,在对称的两纵列侧墙台车之间还设置若干横向平行排列的对撑管件10。在实施例中,对撑管件10优选为3个。使用本发明侧墙台车一般用于两侧侧墙并列施工,采用并列施工方式,通过对撑管件10使左右两侧墙台车连成一体,实现对侧墙台车的横向支撑和两侧侧墙同时施工,进一步提高了台车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率。
由此可见,实施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实现三位向精确定位,调整速度快,而且结构稳定可靠,工程施工效率高。
上述侧墙台车单元还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台车并与施工地面相连的地脚拉索8。该地脚拉索8以斜向侧墙方向向下拉紧,当混凝土浇筑时,主要承受和传递水平方向的载荷,防止台车侧向滑移,使台车更加稳固。设计时需要从先浇筑底板的受力条件进行分析,以确保地脚拉索能承受施工载荷,从而确定其数量。
上述钢模板22顶部上方设有若干抗浮丝杆千斤9(见图4,图1、2、3未示出),抗浮丝杆千斤9一端抵于钢模板22顶部端,另一端顶于基坑支撑梁91底部,主要承受和传递钢模板的竖向载荷,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钢模板向上浮动。在实施例中,抗浮丝杆千斤9至少需设置4个。
由此可见,实施本发明,可通过对撑管件、支承千斤顶、侧向丝杆千斤、地脚拉索、抗浮丝杆千斤等部件的有效结合,实现承受和传递荷载,有效提高施工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此外,采用本发明的产品进行侧墙混凝土施工时,与传统工艺采用满堂支架法+木模板的施工方法相比,本发明用轨道台车取代钢管支架顶托,用大型钢模板取代逐块拼装模板,无须搭建钢管支架和拼装模板,极大地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模板的安装速度与可靠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木材与钢管支架,降低了施工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