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货车用的变刚度旁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架,特别是关于一种全旁承承载结构转向架铁路货车用的变刚度旁承。
背景技术
目前货车转向架的承载方式有心盘承载、心盘和旁承共同承载、全旁承承载等。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承载方式也逐步由心盘承载向心盘和旁承共同承载、全旁承承载发展。
对于空、重车载荷差异较大的货车而言,采用全旁承承载时,为了满足钩高差要求,旁承挠度不能太大,旁承需要适应空重车变化,应为变刚度结构,即空车状态下刚度小挠度偏大,而重车状态刚度大挠度偏小;同时,要求旁承垂向和横向解耦,纵向刚度也要求偏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全旁承承载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能根据空重车状态满足自动调整的铁路货车用的变刚度旁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货车用的变刚度旁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内侧旁承体和一外侧旁承体;所述内侧旁承体包括一呈梯形座结构的内侧下支架和一呈锥形方套结构的内侧上支架,且所述内侧下支架位于所述内侧上支架的下方中部;在所述内侧上支架内周壁的上部具有用于连接旁承盖板的方孔,所述内侧上支架内周壁的下部两侧均设置为向外倾斜且与所述内侧下支架两侧外斜壁相平行的内斜壁,所述内侧下支架两侧外斜壁与所述内侧上支架两侧内斜壁之间分别连接一呈锥形的内侧橡胶层,在每一所述内侧橡胶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内侧隔板;所述内侧下支架底部具有一用于连接转向架侧梁的中心孔;所述外侧旁承体包括一呈方框形结构的外侧下支架和一对平板式的外侧上支架,且所述外侧下支架套设在所述内侧上支架的外围,两所述外侧上支架分别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内侧上支架两侧外斜壁的外侧;所述外侧下支架的底部连接在转向架侧梁上,在所述外侧下支架两短边内壁均设置为向内倾斜且与所述外侧上支架相平行的斜壁,在所述外侧下支架的每一斜壁上与每一外侧上支架之间连接一呈锥形的外侧橡胶层,在每一所述外侧橡胶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外侧隔板。
两所述内侧橡胶层截面及变截面形状结构相同,并在每一所述内侧橡胶层上均进行打孔处理以获得适宜的刚度;两内侧橡胶层外侧橡胶层和截面及变截面形状结构相同,在每一所述外侧橡胶层上均进行打孔处理以获得适宜的刚度。
在所述内侧旁承体中,所述内侧橡胶层及所述内侧隔板通过硫化仅在所述内侧下支架两侧外壁与所述内侧上支架两斜壁的空间内连接为一体。
在所述外侧旁承体中,所述外侧橡胶层及所述外侧隔板通过硫化仅在所述外侧下支架两斜壁与每一所述外侧上支架的空间内连接为一体。
当在空车状态下,所述内侧旁承体的内侧上支架的两侧外壁与所述外侧上支架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为不接触状态,仅依靠所述内侧旁承体承载。
当在重车状态下,所述内侧旁承体的内侧上支架的两侧外壁与所述外侧旁承体的外侧上支架贴合,为接触状态,均由所述内侧旁承体和所述外侧旁承体共同承载。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在内侧旁承体的内侧下支架两侧外斜壁与内侧上支架内周壁下部两侧内斜壁之间分别连接一呈锥形的内侧橡胶层,并在每一内侧橡胶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内侧隔板,同时外侧旁承体的外侧下支架的每一斜壁上与每一外侧上支架之间分别连接一呈锥形的外侧橡胶层,并在每一外侧橡胶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外侧隔板,为了获得适宜的刚度在每一内、外侧橡胶层上均进行打孔处理,因此可以实现内、外侧旁承体的垂向和横向解耦,纵向刚度较大。2、本发明由于在空车状态下,采用变刚度旁承的内侧旁承体承载,重车状态下内侧旁承体和外侧旁承体共同承载,空重车为变刚度结构,因此能适应车辆随着空重车状态的变化。3、本发明由于采用变刚度旁承的内侧旁承体承载,以实现空车挠度较大而重车挠度偏小,因此可以满足车辆空重车变化钩高差的要求。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各种铁路货车转向架旁承制造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与车体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在转向架的侧梁上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一内侧旁承体10和一外侧旁承体20。
本发明的内侧旁承体10包括一呈梯形座结构的内侧下支架11和一呈锥形方套结构的内侧上支架12,且内侧下支架11位于内侧上支架12的下方中部。在内侧上支架12内周壁上部具有用于连接旁承盖板2的方孔13,在内侧上支架12内周壁下部的两侧均设置为向外倾斜且与内侧下支架11两侧外斜壁相平行的内斜壁14,内侧下支架11两侧外斜壁与内侧上支架12两侧内斜壁14之间分别连接一呈锥形的内侧橡胶层15,且两内侧橡胶层15截面或变截面形状结构相同。在每一内侧橡胶层15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内侧隔板16,此外为了获得适宜的刚度还可以在每一内侧橡胶层15上均进行打孔处理。内侧下支架11底部具有一用于连接转向架侧梁1的中心孔17。
本发明的外侧旁承体20包括一呈方框形结构的外侧下支架21和一对平板式的外侧上支架22,且外侧下支架21套设在内侧上支架12的外围,两外侧上支架22分别平行间隔设置于内侧上支架12两侧外斜壁的外侧。外侧下支架21的底部连接在转向架侧梁1上,外侧下支架21两短边内壁均设置为向内倾斜且与外侧上支架22相平行的斜壁23,在外侧下支架21的每一斜壁23上与每一外侧上支架22之间分别连接一呈锥形的外侧橡胶层24,且两外侧橡胶层24截面或变截面形状结构相同。在每一外侧橡胶层24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外侧隔板25,此外为了获得适宜的刚度还可以在每一外侧橡胶层24上均进行打孔处理。
上述实施例中,在内侧旁承体10中,内侧橡胶层15及内侧隔板16通过硫化仅在内侧下支架11两侧外斜壁与内侧上支架12两内斜壁14的空间内连接为一体,当内侧橡胶层15受力时会发生变形,使内侧旁承体10实现垂向和横向解耦,使其纵向刚度较大。
上述实施例中,在外侧旁承体20中,外侧橡胶层24及外侧隔板25通过硫化仅在外侧下支架21两斜壁23与每一外侧上支架22的空间内连接为一体,当外侧橡胶层24受力后会发生变形,外侧旁承体20实现垂向和横向解耦,使其纵向刚度较大。
上述实施例中,当在空车状态下,内侧旁承体10的内侧上支架12的两侧外斜壁与外侧上支架22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为不接触状态,仅依靠内侧旁承体10承载。当在重车状态下,内侧旁承体10的内侧上支架12的两侧外壁与外侧旁承体20的外侧上支架22贴合,为接触状态,由内侧旁承体10和外侧旁承体20共同承载。由于外侧旁承体20为两侧弹性支撑,重车时的垂向刚度较空车时垂向刚度约增加一倍,为变刚度旁承结构。
如图5、图6所示,本发明连接使用方法:
1)本发明在转向架两侧梁上各安装一套;
2)将每一内侧下支架11底部的中心孔17连接每一转向架侧梁1,再将每一外侧下支架21的底部连接每一转向架侧梁1;
3)再将每一内侧上支架12上部的方孔13连接每一旁承盖板2,即完成本发明与车体的连接。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