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3893B - X射线光阑机构以及x射线ct装置 - Google Patents

X射线光阑机构以及x射线ct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3893B
CN103533893B CN201280023732.1A CN201280023732A CN103533893B CN 103533893 B CN103533893 B CN 103533893B CN 201280023732 A CN201280023732 A CN 201280023732A CN 103533893 B CN103533893 B CN 103533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connecting rod
shaped cover
curtain
instal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37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3893A (zh
Inventor
高垣宜史
铃木力
持立干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Healthca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d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d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d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33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3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KTECHNIQUE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RRADIATION DEVICES; GAMMA RAY OR X-RAY MICROSCOPES
    • G21K1/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 G21K1/02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using diaphragms, collimators
    • G21K1/04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using diaphragms, collimators using variable diaphragms, shutters, choppers
    • G21K1/046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using diaphragms, collimators using variable diaphragms, shutters, choppers varying the contour of the field, e.g. multileaf collim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6Diaphrag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using tomography, e.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KTECHNIQUE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RRADIATION DEVICES; GAMMA RAY OR X-RAY MICROSCOPES
    • G21K1/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 G21K1/02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using diaphragms, collimators
    • G21K1/04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articles or ionising radiation, e.g. focusing or moderating using diaphragms, collimators using variable diaphragms, shutters, chop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5Mechanical aspects of 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光阑机构及搭载该X射线光阑机构的X射线CT装置,X射线遮蔽板和对其进行结合的连杆在各自的可动区域不干涉,能够实现任意的狭缝宽度,为此,具备:X射线遮蔽件(2a、2b);固定该X射线遮蔽部(2a、2b)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使X射线遮蔽部(2a、2b)相面对并使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交叉而对其进行连结的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对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和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分别连结的连结部(13b、30b、13a、30a);以及对驱动侧连杆(5b)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12)。连结部(30a、30b)配置在不和连动于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而产生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移动区域干涉的位置。伴随于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移动,改变X射线遮蔽件(2a、2b)的狭缝宽度。

Description

X射线光阑机构以及X射线CT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光阑机构以及X射线CT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两块X射线遮蔽板时的X射线光阑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X射线光阑机构,其具有形成为凹形状且凹形状的凹部侧相对置而配设的两块X射线遮蔽板、及对其两端的突部彼此进行结合的连杆,使该连杆的中心部位旋转而能够调整狭缝宽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7652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中,两块X射线遮蔽板在交叉且设置台阶而安装时,X射线遮蔽板在可动区域发生干涉,存在无法实现任意的狭缝宽度的问题。
基于图11说明该问题。图11是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X射线光阑的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为最大宽度时的X射线光阑机构20,(b)表示狭缝宽度比(a)窄时的X射线光阑机构20,(c)表示狭缝宽度比(b)窄时的X射线光阑机构20,(d)表示狭缝宽度为最小宽度时(闭口时)的X射线光阑机构20。X射线光阑机构20具备:X射线遮蔽件21a、21b;固定于马达24的旋转轴23,由马达24驱动旋转的驱动侧连杆25b;从动于驱动侧连杆25b的从动侧连杆部25a。X射线遮蔽件21a、21b的一端部(图11中的左侧)通过连结部22a、22b连结于驱动侧连杆部25b。X射线遮蔽件21a、21b的另一端部(图11中的右侧)分别通过连结部26a、26b连结于从动侧连杆部25a。当从(a)的状态,通过马达24使驱动侧连杆25b开始旋转时,驱动侧连杆25b在图11中开始逆时针旋转(左旋转),X射线遮蔽件21a、21b相互接近,狭缝宽度变窄。驱动侧连杆25b进一步旋转,状态要向(b)、(c)、(d)迁移,则连结部22b与X射线遮蔽件21a、或者连结部26b与X射线遮蔽件21b在可动区域内干涉。
因此,在图11中为了说明而图示了状态(c)、(d),但实际上,在连结部22b与X射线遮蔽件21a、或者连结部26b与X射线遮蔽件21b干涉的时刻,即在从(b)向(c)迁移的途中,驱动侧连杆25b的旋转停止,存在在那之前就无法使狭缝宽度变窄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射线遮蔽板和结合X射线遮蔽板的连杆在各自的可动区域不发生干涉,能够实现任意的狭缝宽度的X射线光阑机构以及搭载有该X射线光阑机构的X射线CT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X射线光阑机构的特征在于,为使与由马达驱动旋转的连杆的驱动区域交叉的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即便在任意的狭缝宽度下也不干涉,充分设置X射线遮蔽板与连杆间的距离,并组装于连杆。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X射线光阑机构具备:
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该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具备用于遮蔽X射线的X射线遮蔽部、位于该X射线遮蔽部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一周边部、以及位于该X射线遮蔽部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周边部;
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在使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X射线遮蔽部彼此相面对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使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一周边部彼此交叉而将其结合,所述第二连杆使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二周边部彼此交叉而将其结合;
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对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一周边部和所述第一连杆进行连结,所述第二连结部对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二周边部和所述第二连杆进行连结;以及
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旋转,
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旋转驱动连动,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移动,由此,改变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X射线遮蔽部问的狭缝宽度,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于不与所述X射线遮蔽部件的可动区域干涉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
产生X射线的X射线产生机构;
检测所述X射线并输出图像信号的X射线检测器;
搭载所述X射线产生机构、所述X射线光阑机构、所述X射线检测器并使它们旋转的旋转机构;以及
基于所述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再构成处理,生成再构成图像的图像再构成机构;
所述X射线光阑机构对所述X射线产生机构产生的X射线的照射范围进行限制。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当将两块X射线遮蔽板以交叉且设置高低差的方式安装时,为使由马达驱动旋转的连杆的旋转驱动区域与X射线遮蔽板的可动区域即便在任意的狭缝宽度下也不干涉,充分设置X射线遮蔽板与连杆问的距离,由此,X射线遮蔽板在可动区域不干涉,能够实现任意的狭缝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1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放大平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通过平面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狭缝宽度改变时的状态的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最小时(完全遮蔽的状态)的状态,(b)表示狭缝宽度最大和最小之间的状态,(c)表示狭缝宽度最大时的状态。
图5是与图4的状态迁移图对应的端部附近的放大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最小时(完全遮蔽的状态)的状态,(b)表示狭缝宽度最大与最小之间的状态,(c)表示狭缝宽度最大时的状态。
图6是通过平面图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狭缝宽度改变时的状态的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最小时(完全遮蔽的状态)的状态,(b)表示狭缝宽度最大与最小之间的状态,(c)表示狭缝宽度最大时的状态。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X射线遮蔽件2的单体立体图,(a)表示从图8中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X射线遮蔽件20b,(b)表示从图8中的箭头B方向看到的X射线遮蔽件20b。
图10是使用第四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局部立体放大图的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最小(被完全遮蔽)的状态,(b)表示双头螺栓8s移动到退避槽7a内的状态。
图11是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状态迁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具有同一功能的构成以及同一处理内容的顺序标注同一符号,省略其重复说明。
首先,基于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的一例,说明其概略构成。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1的整体构成图。X射线CT装置1具备扫描架台部1()()和操作桌120。扫描架台部1()()具备:X射线管101、旋转圆盘102、准直仪(也称为X射线光阑机构)103、X射线检测器106、数据收集装置107、床铺105、架台控制装置108、床铺控制装置109、X射线控制装置110。X射线管101是向载置于床铺105上的被检体照射X射线的装置。准直仪103是对从X射线管101照射的X射线的放射范围进行限制的装置。旋转圆盘102具备供载置于床铺105上的被检体进入的开口部104,并且搭载X射线管101和X射线检测器106,并在被检体周围旋转。X射线检测器106是一种与X射线管101相对配置,检测透过被检体的X射线,从而测量透过X射线的空间分布的装置,是将许多X射线检测元件排列于旋转圆盘102的旋转方向的结构,或者是将许多X射线检测元件排列为旋转圆盘102的旋转方向与旋转轴方向的二维的结构。数据收集装置107是作为数字数据收集由X射线检测器106检测出的X射线量的装置。架台控制装置108是控制旋转圆盘102的旋转的装置。床铺控制装置109是控制床铺105的上下前后移动的装置。X射线控制装置110是控制输入给X射线管101的电力的装置。
操作桌120具备:输入装置121、图像运算装置122、显示装置125、存储装置123、系统控制装置124。输入装置121是用于输入被检体姓名、检查日期、拍摄条件等的装置,具体地说是键盘或指向装置。图像运算装置122是对从数据收集装置107送出的测量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进行CT图像再构成的装置。显示装置125是显示在图像运算装置122生成的CT图像的装置,具体地说是CRT(Cathode-RayTube)或液晶显示器等。存储装置123是存储由数据收集装置107收集的数据以及由图像运算装置122生成的CT图像的图像数据的装置,具体地说是HDD(HardDiskDrive)等。系统控制装置124是控制这些装置以及架台控制装置108、床铺控制装置109、X射线控制装置110的装置。
基于从输入装置121输入的拍摄条件、尤其X射线管电压或X射线管电流等,X射线控制装置110控制输入给X射线管101的电力,由此,X射线管101将与拍摄条件相应的X射线照射向被检体。X射线检测器106由许多X射线检测元件检测从X射线管101照射且透过被检体的X射线,并测量透过X射线的分布。旋转圆盘102由架台控制装置108控制,基于从输入装置121输入的拍摄条件、尤其旋转速度等而旋转。床铺105由床铺控制装置109控制,基于从输入装置121输入的拍摄条件、尤其螺旋间距等而动作。
来自X射线管101的X射线照射及基于X射线检测器106的透过X射线分布的测量与旋转圆盘102的旋转一起反复进行,由此,取得来自各种角度的投影数据。取得的来自各种角度的投影数据被发送给图像运算装置122。图像运算装置122通过对发送的来自各种角度的投影数据进行逆投影处理,由此,再构成CT图像。再构成而得到的CT图像被显示于显示装置125。
<第一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结合图2至图5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放大平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通过平面图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狭缝宽度改变时的状态的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最小时(完全遮蔽的状态)的状态,(b)表示狭缝宽度最大与最小之间的状态,(c)表示狭缝宽度最大时的状态。图5是与图4的状态迁移图对应的端部附近的放大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最小时(完全遮蔽的状态)的状态,(b)表示狭缝宽度最大与最小之间的状态,(c)表示狭缝宽度最大时的状态。
图2、图4、图5是从床铺105朝向X射线管101观察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平面图,图3表示图2的局部立体图,主要描绘了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中的与床铺105相对的端面。X射线光阑机构103使用于遮蔽X射线的X射线遮蔽件2a、2b和安装各X射线遮蔽件2a、2b的两块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相对,通过使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问的间隙(以下称为“狭缝”)宽度变宽或变窄,由此对从X射线管101照射的X射线所通过的狭缝的宽度进行调整,从而限制X射线照射范围。
X射线光阑机构103具备大致凹形状的两块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具备:具有安装X射线遮蔽件2a的区域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60a;以及从主体部60a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朝向与主体部60a所在的一侧相反的方向突出的两个第一臂部60b。在各第一臂部60b的与主体部6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备第二臂部60c,该第二臂部60c在相对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且朝向相对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所在的一侧突出。在各第二臂部60c的与第一臂部60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备第三臂部60d,该第三臂部60d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朝向主体部60a所在的一侧突出。即,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具有缺口部14a、14c,该缺口部14a、14c由开口部构成,该开口部由配备于各端部的第一臂部60b、从该第一臂部60b突出的第二臂部60c及从该第二臂部60c突出的第三臂部60d围成。
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具备:具有安装X射线遮蔽件2b的区域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61a;从主体部61a的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朝向与主体部61a所在的一侧相反的方向突出的两个第一臂部61b。在各第一臂部61b的与主体部6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备第二臂部61c,该第二臂部61c在相对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且朝向相对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所在的一侧突出。在各第二臂部61c的与第一臂部61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备第三臂部61d,该第三臂部61d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朝向主体部61a所在的方向突出。即,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具有缺口部14b、14d,该缺口部14b、14d由开口部构成,该开口部由配备于各端部的第一臂部61b、从该第一臂部61b突出的第二臂部61c及从该第二臂部61c突出的第三臂部61d围成。
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经大致板状的连杆5a、5b而结合。在连杆5b附近具备作为旋转驱动装置的马达12。在马达12作用下旋转的轴12a连结于连杆5b的连杆旋转中心12c。绕连杆旋转中心12c配置有局部具有缺口的环状的凸台12b,并将其固定于连杆5b。在凸台12b的中空区域内配置连杆旋转中心12c。而且,马达12的旋转驱动力从轴12a传递给连杆旋转中心12c,并经凸台12b驱动连杆5b旋转。随着连杆5b的旋转驱动,连杆5a以连杆旋转中心50a为中心旋转。在以下说明中,将连杆5b称为驱动侧连杆5b,将与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连动而从动的连杆5a称为从动侧连杆5a。
在位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一端侧(图2中为接近马达12的一侧)的第三臂部60d的开放端部附近,通过螺钉等连结部13a而连结于驱动侧连杆5b。在位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一端侧的第三臂部61d的开放端部,有朝向第二臂部61b突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和驱动侧连杆5b通过圆筒状部件即轴环8a(参照图3)以及螺钉等连结部30a而连结。连结部30a贯穿轴环8a的筒状内,将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和驱动侧连杆5b连结起来。即,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相对于驱动侧连杆5b设置与轴环8a的高度相当的台阶,并经驱动侧连杆5b而结合。另外,位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一端侧的第二臂部60c的一部分与位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一端侧的第二臂部61c的一部分按照第二臂部61c位于第二臂部60c的与驱动侧连杆5b相反一侧的方式交替(改变高度)交叉。
驱动侧连杆5b的连杆旋转中心12c位于由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第一臂部61b、第二臂部61c、第三臂61d、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第二臂部60c、以及第三臂部60d围成的开口部(由缺口部14a以及缺口部14b构成的开口部的重叠区域)内。因此,驱动侧连杆5b的连杆旋转中心12c相比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交叉的部位,更靠近主体部60a、61a。
位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另一端侧的第三臂部60d的开放端部通过螺钉等连结部13b而连结于从动侧连杆5a。位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另一端侧的第三臂部61d的开放端部与从动侧连杆5a经圆筒状部件即轴环(未图示)以及螺钉等连结部30b而连结。未图示的轴环具有与上述的轴环8a相同的高度。连结部30b贯穿未图示的轴环的筒状内,并对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与从动侧连杆5a进行连结,即,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相对于从动侧连杆5a设置与配置于从动侧连杆5a和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之间的轴环(未图示)的高度相当的台阶,并经从动侧连杆5a而结合。另外,位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另一端侧的第二臂部60c的一部分和位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另一端侧的第二臂部61c的一部分按照第二臂部61c位于第二臂部60c的与从动侧连杆5a相反一侧的方式交替(改变高度)交叉。
从动侧连杆5a的连杆旋转中心50a位于由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第一臂部61b、第二臂部61c、第三臂部61d、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第一臂部60b、第二臂部60c、第三臂部60d围成的开口部(由缺口部14c以及缺口部14d构成的开口部的重叠区域)内。因此,从驱动侧连杆5a的连杆旋转中心50a相比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交叉的部位更靠近主体部60a、61a。
在两块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上,分别固定使用可遮蔽X射线的部件而构成的大致板状的X射线遮蔽件2a、2b。X射线遮蔽件2a在使两块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相对的状态下,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中被固定于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相对的面(床铺105侧的面)。更详细地说,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主体部60a中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一侧的端部,沿着主体部60a的长边方向且以从主体部60a朝向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突出的状态固定X射线遮蔽件2a。
X射线遮蔽件2b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中被固定于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相对的面(X射线管101侧的面)。而且,X射线遮蔽件2a、2b的相对置的面被安装成构成同一面。更详细地说,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主体部61a中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一侧的端部,沿着主体部61a的长边方向,且以从主体部61a朝向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突出的状态,固定使用可遮蔽X射线的部件而构成的大致板状的X射线遮蔽件2b。
上述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缺口部14a被配置成: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时的连结部13a、连结部30a以及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区域不与伴随于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可动区域干涉。另外,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缺口部14c被配置成:伴随于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的从动侧连杆5a的旋转时的连结部13b、连结部30b、以及从动侧连杆5a的旋转驱动区域不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可动区域干涉。
上述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缺口部14b被配置成: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时的连结部13a、连结部30a以及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区域不与伴随于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可动区域干涉。另外,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缺口部14d被配置成:伴随于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的从动侧连杆5a的旋转时的连结部13b、连结部30b、以及从动侧连杆5a的旋转驱动区域不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可动区域干涉。
如上所述,可将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以及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以不与驱动侧连杆5b的连杆旋转中心12c、连结部13a、轴环8a以及连结部30a干涉的方式绕过它们而连结于驱动侧连杆5b。另外,可将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以及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以不与从动动侧连杆5a的连杆旋转中心50a、连结部13b、未图示的轴环以及连结部30b干涉的方式绕过它们而连结于从动侧连杆5a。
在马达12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当驱动侧连杆5b旋转时,伴随于此,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移动,狭缝宽度变化。图4(a)以及图5(a)表示狭缝宽度为最小值0,即X射线遮蔽件2a、2b接触而完全遮蔽的状态。从该状态,若在马达旋转轴12a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侧连杆5b旋转,则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以及X射线遮蔽件2a、2b)也连动,向狭缝宽度变宽的方向移动,从图4(a)以及图5(a)的状态向图4(b)以及图5(b)的状态迁移。进而,若驱动侧连杆5b旋转,则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以及X射线遮蔽件2a、2b)的狭缝宽度扩展到最大值,状态向图4(c)以及图5(c)迁移。
根据本实施方式,驱动侧连杆5b以及从动侧连杆5a旋转,以成为任意的狭缝宽度,伴随于此,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即便移动,连结部13a、轴环8a以及连结部30a由于被配置在缺口部14a、14b内,连结部13b、轴环(未图示)以及连结部30b由于被配置在缺口部14c、14d内,由此,X射线遮蔽件2a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X射线遮蔽件2b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以及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与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也不会相互干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交叉之后,使用驱动侧连杆5b以及从动侧连杆5a进行结合,狭缝宽度越窄时,狭缝宽度相对于马达的旋转轴的单位旋转角度的变更幅度越变小,因此,狭缝宽度越窄时,越提高狭缝宽度的调整精度。
另外,通过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配设X射线遮蔽件2a、2b,从而能够减小X射线遮蔽件2a、2b的面积,通过减小一般而言为高价或比重大的X射线遮蔽件的体积,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且廉价的构造。
进而,通过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设置缺口部14a、14b、14c、14d,在其中配置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由此,与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外侧配置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的中心间距,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上部(X射线管101侧)可以实现小型化。
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两面配置低摩擦件4a、4b、4c、4d,并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两面将其夹入。由此,即便在旋转圆盘102高速旋转、对于X射线光阑机构103施加有离心力那样的状态下,也可以防止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以及X射线遮蔽件2a、2b的倾斜,能够始终维持X射线遮蔽件2a、2b的平行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结合图6以及图7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图6是通过平面图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狭缝宽度改变时的状态的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最小时(完全遮蔽的状态)的状态,(b)表示狭缝宽度最大与最小之间的状态,(c)表示狭缝宽度最大时的状态。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局部放大图。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形状;以及X射线遮蔽件2a、2b与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问的距离的设计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具备:安装X射线遮蔽件2a、2b的主体部62a、63a;以及从该主体部62a、63a伸出的檐部9a、9b、9c、9d(在图6、图7中,由虚线包围描出各檐部的一部分区域)。
两块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相对配置。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具备:具有安装X射线遮蔽件2a的区域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62a;位于主体部62a的沿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的檐部9b。檐部9b具备一端部侧的第一臂部62b,第一臂部62b从主体部62a的沿长边方向的一端部,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朝向与主体部62a所在的一侧相反的方向突出。进而,檐部9b在使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相面对的状态下,在第一臂部62b中的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相对的端部,具备朝向相对于所述长边方向从主体部62a离开的方向倾斜突出的第二臂部62c。在第二臂部62c的与主体部62a侧相反的端部,具备局部为圆弧状的缺口部64。进而,在第二臂部62c的与主体部62a侧相反的端部,具备朝向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朝向主体部62a所在的一侧突出的突起部。即,檐部9b包括第一臂部62b、第二臂部62c以及突起部。该突起部与驱动侧连杆5b被由螺钉等连结部件构成的连结部13a结合。
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沿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具备檐部9d。檐部9d具备另一端部侧的第一臂部62b,该第一臂部62b从主体部62a的沿着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朝向与主体部62a所在的一侧相反的方向突出。进而,檐部9d在第一臂部62b上的、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相对的端部上,具备朝向相对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朝向相面对的X射线遮蔽安装板3b突出的第三臂部62d。在第三臂部62d的与主体部62a侧相反的端部,具备朝向沿着长边方向的方向且朝向与主体部62a所在的一侧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即,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檐部9d包括另一端部侧的第一臂部62b、第三臂部62d以及突起部。该突起部与从动侧连杆5a被由螺钉等连结部件构成的连结部13b结合。
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具备:具有安装X射线遮蔽件2b的区域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63a;位于主体部63a的沿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的檐部9a。檐部9a具备第一臂部63b,第一臂部63b从主体部63a的沿长边方向的一端部,沿着所述长边方向,朝向与主体部63a所在的一侧相反的方向突出。进而,檐部9a具备在使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相面对的状态下,从第一臂部63b上的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相对的端部,朝向相对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朝向相面对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突出的第二臂部63c。在第二臂部63c的与主体部63a侧相反的端部,具备沿着长边方向而朝向与主体部63a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起部。即,檐部9a包括第一臂部63b、第二臂部63c以及突起部。该突起部与驱动侧连杆5b通过由圆筒状部件构成的轴环8a(参照图7)以及由螺钉等连结部件构成的连结部30a而被结合。连结部30a贯穿轴环8a的筒状内,将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与驱动侧连杆5b连结起来。
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沿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具备檐部9c。檐部9c具备从主体部63a的沿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第三臂部63d。进而,檐部9c在第三臂部63d的与主体部63a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具备沿所述长边方向朝向与主体部63a所在的一侧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第四臂部63e。在第四臂部63e的与主体部63a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具备朝向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朝向主体部63a所在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即,檐部9c具备第三臂部63d、第四臂部63e以及突起部。该突起部和从动侧连杆5a通过具有与前述的轴环8a相同高度的由圆筒状部件构成的轴环(未图示)以及由螺钉等连结部件构成的连结部30b而被结合。连结部30b贯穿未图示的轴环的筒状内,将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与从动侧连杆5a连结起来。
而且,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使檐部9a、9b以及檐部9c、9d交叉,将檐部9a和檐部9b连结于驱动侧连杆5b,将檐部9c和檐部9d连结于从动侧连杆5a。更详细地说,以带有台阶的方式,使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一端部侧的第一臂部62b以及第二臂部62c的一部分和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一端部侧的第一臂部63b以及第二臂部63c交叉。另外,以带有台阶的方式,使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另一端部侧的第一臂部62b以及第三臂部62d的一部分和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第三臂部63d以及第四臂部63e交叉。
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的特征点在于:第一,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设置檐部9a、9b、9c、9d且使其交叉,使得X射线遮蔽件2a和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X射线遮蔽件2b和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以及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和从动侧连杆5a以及驱动侧连杆5b在任意的狭缝宽度下都不相互干涉,第二,充分设计配置X射线遮蔽件2a、2b和从动侧连杆5a以及驱动侧连杆5b问的距离,使得X射线遮蔽件2a、2b的可动区域不与从动侧连杆5a以及驱动侧连杆5b的旋转驱动区域发生干涉。
使两块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相面对,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中在与床铺105相对的面固定X射线遮蔽件2a,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中在与X射线管101相对的面固定X射线遮蔽件2b。而且,X射线遮蔽件2a、2b的开放面(固定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上的面的相反面)被安装成构成同一面。
X射线光阑机构103被固定于具有开口部的箱状的准直仪盒70。在准直仪盒70内,收纳未图示的X射线补偿滤波器等。使准直仪盒70的开口部与X射线遮蔽件2a、2b问的间隙(狭缝)一致,调整X射线遮蔽件2a、2b问的狭缝宽度,由此限制X射线照射区域。
驱动侧连杆5b的连杆旋转中心12c连结于通过马达12而旋转的轴12a。另外,在连杆旋转中心12c的周围具备局部具有缺口的由环状部件构成的凸台12b,连杆旋转中心12c位于凸台12b的中空部分。如图6(a)所示,在完全遮蔽X射线的状态下,X射线遮蔽件2a、2b接触,没有问隙(狭缝宽度是最小值0)。从该状态,若轴12a旋转(正旋转),向驱动侧连杆5b传递旋转驱动力,驱动侧连杆5b旋转驱动,则与驱动侧连杆5b连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移动,狭缝宽度变宽(参照图6(b))。进而,若驱动侧连杆5b旋转驱动,而狭缝宽度要过度扩展,则如图6(c)所示,凸台12b接触于圆弧状的缺口部64,驱动侧连杆5b的进一步的旋转驱动停止。即,缺口部64作为所谓的机械止动部起作用。若马达12逆旋转,则驱动侧连杆5b也逆旋转,狭缝宽度变窄,向图6(b)、图6(a)迁移。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设置檐部9a、9b、9c、9d,在檐部9a、9b、9c、9d连结于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因此,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可以小型化,可以实现轻量化。另外,相比于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缺口部内连结的情况,可使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和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的组装作业更容易。
通过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配备X射线遮蔽件2a、2b,与使用X射线遮蔽件构成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整体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X射线遮蔽件的面积,通过减小一般而言为高价或比重大的X射线遮蔽件的体积,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且廉价的构造。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用低摩擦件4a、4b、4c、4d从两侧夹入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两面,夹着低摩擦件4a、4b、4c、4d将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固定于准直仪盒70,并维持该状态。由此,即便在旋转圆盘102高速旋转,相对于X射线光阑机构103施加离心力的状态下,也可以防止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以及X射线遮蔽件2a、2b的倾斜,能够始终维持X射线遮蔽件的平行度。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第三实施方式,使用图8以及图9进行说明。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X射线遮蔽件20b的单体立体图,(a)表示从图8中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X射线遮蔽件20b,(b)表示从图8中的箭头B方向看到的X射线遮蔽件20b。
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特征在于:第一,使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和X射线遮蔽件成为一体这一点,第二,从动侧连杆以及驱动侧连杆问的距离的设计方法。
如图9所示,X射线遮蔽件20b具备:遮蔽X射线并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81a;以及从主体部81a的两端部,相对于主体部81a的沿长边方向的基准线L具有角度01的斜度,并向斜向突出的第一臂部81b。在各第一臂部81b的与主体部81a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具备孔81c。另外,从主体部81a到第一臂部81b具备槽2d。槽2d的底部处于比主体部81a的顶面低的位置。
X射线遮蔽件20a也具备: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的两端部,相对于主体部的沿长边方向的基准线具有倾斜角度而向斜向突出的第一臂部。在X射线遮蔽件20a的各第一臂部的与主体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也具备孔。另外,从X射线遮蔽件20a的主体部到第一臂部具备槽2c。槽2c的底部处于比X射线遮蔽件20a的主体部的顶面低的位置。X射线遮蔽件20a的形状与X射线遮蔽件20b的形状大致相同,槽2c、2d的位置与长度有稍许差异。
如图8所示,使两块X射线遮蔽件20a、20b在槽2c、2d交叉。因此,槽2c设置在X射线遮蔽件20a中的与X射线遮蔽件20b相对的面上。槽2d设置在X射线遮蔽件20b中的与X射线遮蔽件20a相对的面上。而且,X射线遮蔽件20b的一端部通过贯穿在位于一端部侧的孔81c中的轴6b而连结于局部有缺口的圆板状的驱动侧连杆5d。X射线遮蔽件20a的一端部也通过贯穿在未图示的孔中的轴6b而连结于驱动侧连杆5d。驱动侧连杆5d的连杆旋转中心16b连结于马达12的旋转轴12a。两个轴6b被设置于相对于连杆旋转中心16b偏心的位置上。
X射线遮蔽件20b的另一端部通过贯穿在位于另一端部侧的孔81c中的轴6a而连结于从动侧连杆5c。X射线遮蔽件20a的一端部也通过贯穿在未图示的孔中的轴6a而连结于大致圆板状的从动侧连杆5c。两个轴6a设置在以连杆旋转中心16a为基准的点对称位置。另外,槽2c、2d被设置于区域10a、10b,该区域10a、10b是在伴随于驱动侧连杆5d的旋转驱动的X射线遮蔽件20a、20b的移动时,在X射线遮蔽件20a、20b所交叉的区域可产生干涉的区域。
由马达12驱动驱动侧连杆5d旋转,由此,经轴6b、X射线遮蔽件20a、20b、轴6a而连动的从动侧连杆5c旋转,X射线遮蔽件20a、20b移动,改变狭缝宽度。前述的槽2c、2d由于被设置于在X射线遮蔽件20a、20b所交叉的区域可产生干涉的区域10a、10b,因此,在X射线遮蔽件20a、20b移动时,X射线遮蔽件20a、20b相互不接触。另外,通过使X射线遮蔽件20a、20b在槽2c、2d交替交叉,由此,X射线遮蔽件20a、20b中的开放面(与床铺105相对的面)可以构成同一面。
通过使将X射线遮蔽件20a、20b与从动侧连杆5c、驱动侧连杆5d连接起来的轴6a、6b成为偏心轴,由此,不管调整作业者的经验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调整两块X射线遮蔽件20a、20b的平行度。另外,能够容易安装该机构。
另外,当狭缝宽度成为最大时,X射线遮蔽件20a、20b相互与槽2c、2d的端部接触。由此,能够机械地停止向扩展X射线遮蔽件20a、20b的狭缝宽度的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X射线遮蔽件20a、20b分别设置槽,在该槽使X射线遮蔽件20a、20b交叉,由此,X射线遮蔽件20a、20b中的床铺105侧的端面能够形成于同一平面上。另外,还不需要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采用的轴环。进而,通过将X射线遮蔽件20a、20b连结于从动侧连杆5c、驱动侧连杆5d,由此,不需要第一、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结合图10进行说明。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X射线光阑机构103的平面图的使用局部放大图的状态迁移图,(a)表示狭缝宽度最小(被完全遮蔽)的状态,(b)表示双头螺栓8s被插入到退避槽7a内的状态。
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具备:具有安装X射线遮蔽件2a的区域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65a;以及第一臂部65b,该第一臂部65b向相对于主体部65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向朝向相面对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的方向突出。在第一臂部5b的与主体部65a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具备沿着长边方向且朝向主体部65a侧的相反侧突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与驱动侧连杆5b通过由螺钉等连结部件构成的连结部13a而连结。在第二臂部65b的主体部65a侧的端部具备缺口状的退避槽7a。
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具备:具有安装X射线遮蔽件2b的区域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66a;以及第一臂部66b,该第一臂部66b向相对于主体部66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向朝向相面对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的方向突出。在第一臂部66b的与主体部66a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与驱动侧连杆5b之间,配置由圆柱状的部件构成的未图示的轴环。而且,通过贯穿轴环内的连结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双头螺栓8s,连结第一臂部66b的端部与驱动侧连杆5b。因此,若以驱动侧连杆5b为基准,则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产生与未图示的轴环的高度相当的台阶。
虽然省略图示,但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也连结于从动侧连杆。此时,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通过带有高度与既述的未图示的轴环相同的台阶的高度调整部件而连结于从动侧连杆5a。
驱动侧连杆5b在连杆旋转中心15c连结于马达的旋转轴。而且,当经马达的旋转轴向连杆旋转中心15c传递旋转驱动力时,驱动侧连杆5b旋转驱动,伴随于此,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移动。
退避槽7a设置于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移动时双头螺栓8s可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干涉的区域。而且,当驱动侧连杆5b旋转,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移动,进入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与双头螺栓8s可干涉的区域时,轴环(未图示)、双头螺栓8s被插入到退避槽7a,由此,如图10(b)所示那样能够避开干涉。
当狭缝宽度最大时,轴环(未图示)、双头螺栓8s接触于退避槽7a中的最里面的端部。由此,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无法进一步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狭缝宽度比既定的最大宽度还进一步扩展。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使两块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相面对,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中在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相对的面(床铺105侧的面)固定X射线遮蔽件2a,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b中在与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相对的面(X射线管101侧的面)固定X射线遮蔽件2b。而且,X射线遮蔽件2a、2b的开放面安装成构成同一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交叉且带有台阶而配置的X射线光阑机构中,预先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设置退避槽7a,避免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与轴环(未图示)、双头螺栓8s的干涉,因此,不管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的形状如何,能够避免干涉。
进而,通过在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3a、3b配设X射线遮蔽件2a、2b,能够减小X射线遮蔽件2a、2b的面积,通过减小一般而言为高价或比重大的X射线遮蔽件的体积,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且廉价的构造。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考虑各种方式。
符号说明
1X射线CT装置
2X射线遮蔽件
3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
4低摩擦件
5连杆(从动侧连杆5a、驱动侧连杆5b)
6轴
7退避槽
8车由环
9檐部
10槽
12马达
100扫描架台部
101X射线管
102旋转圆盘
103准直仪
104开口部
105床铺
106X射线检测器
107数据收集装置
108架台控制装置
109床铺控制装置
110X射线控制装置
120操作桌
121输入装置
122图像运算装置
123存储装置
124系统控制装置
125显示装置

Claims (10)

1.一种X射线光阑机构,其具备:
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具备用于遮蔽X射线的X射线遮蔽部、位于该X射线遮蔽部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一周边部、以及位于该X射线遮蔽部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周边部;
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在使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X射线遮蔽部彼此相面对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使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一周边部彼此交叉而将其结合,所述第二连杆使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二周边部彼此交叉而将其结合;
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对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一周边部和所述第一连杆进行连结,所述第二连结部对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二周边部和所述第二连杆进行连结;以及
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旋转,
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旋转驱动连动,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移动,由此,改变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X射线遮蔽部间的狭缝宽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被配置于不与所述X射线遮蔽部件的可动区域干涉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分别包括高度调整部件,
所述高度调整部件配置在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之中的一方的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第一周边部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周边部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
将所述一方的X射线遮蔽部件支承为与另一方的X射线遮蔽部件不同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分别具有:
由X射线遮蔽件构成的大致板状的X射线遮蔽板;以及
在所述第一周边部与所述第二周边部之间具备固定所述X射线遮蔽板的区域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周边部以及所述第二周边部绕过所述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各旋转中心而配置,并且将所述第一周边部彼此以及所述第二周边部彼此交叉的部分配置于相比所述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各旋转中心远离X射线遮蔽板的一侧,
在所述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的可动区域外配置所述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各旋转中心和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具备分别从所述第一周边部以及所述第二周边部向与所述X射线遮蔽板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檐部,
所述第一连结部连结从所述第一周边部突出的檐部和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从所述第二周边部突出的檐部和所述第二连杆。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连结所述第一连杆和一个所述X射线遮蔽部件的连结件,另一所述X射线遮蔽部件在可与所述连结件发生干涉的区域具备用于避免与相面对的所述连结件发生干涉的退避槽,
在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的旋转驱动时,所述连结件被插入所述退避槽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上的与另一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相对的面固定所述X射线遮蔽板,
在所述另一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上的与所述一个X射线遮蔽件安装板相对的面固定所述X射线遮蔽板,
两个所述X射线遮蔽板的相面对的面被配置成构成同一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使用X射线遮蔽件一体构成所述X射线遮蔽部和所述第一周边部以及所述第二周边部,
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一周边部具备第一臂部,该第一臂部以各X射线遮蔽部件所具有的所述X射线遮蔽部的沿长边方向的轴为基准,朝向远离所述X射线遮蔽部的方向斜向突出,
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第二周边部具备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以各X射线遮蔽部件所具有的所述X射线遮蔽部的沿长边方向的轴为基准,朝向远离所述X射线遮蔽部的方向突出,
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所具有的所述第一臂部具备用于避免与相面对的X射线遮蔽部件的干涉的第一槽,
所述各X射线遮蔽部件所具有的所述第二臂部具备用于避免与相面对的X射线遮蔽部件的干涉的第二槽,
在使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第一臂部在各第一臂部所具备的所述第一槽交叉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结部连结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一连杆,
在使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第二臂部在各第二臂部所具备的所述第二槽交叉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各X射线遮蔽部件的所述第二臂部和所述第二连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X射线光阑机构还具备停止机构部,该停止机构部在所述狭缝宽度要过度扩展时,与所述两个X射线遮蔽部件之中的至少一者接触,从而使所述X射线遮蔽部件的向所述狭缝宽度扩展的方向的移动机械停止。
10.一种X射线CT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光阑机构;
产生X射线的X射线产生机构;
检测所述X射线并输出图像信号的X射线检测器;
搭载所述X射线产生机构、所述X射线光阑机构、所述X射线检测器并使它们旋转的旋转机构;以及
基于所述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再构成处理,生成再构成图像的图像再构成机构;
所述X射线光阑机构对所述X射线产生机构产生的X射线的照射范围进行限制。
CN201280023732.1A 2011-05-31 2012-05-30 X射线光阑机构以及x射线ct装置 Active CN103533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1682 2011-05-31
JP2011121682 2011-05-31
PCT/JP2012/063845 WO2012165450A1 (ja) 2011-05-31 2012-05-30 X線絞り機構及びx線ct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3893A CN103533893A (zh) 2014-01-22
CN103533893B true CN103533893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259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3732.1A Active CN103533893B (zh) 2011-05-31 2012-05-30 X射线光阑机构以及x射线ct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12038B2 (zh)
JP (1) JP5993847B2 (zh)
CN (1) CN103533893B (zh)
WO (1) WO20121654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10267C2 (en) 2013-02-07 2014-08-11 Milabs B V High energy radi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DE102014202330B3 (de) * 2014-02-10 2015-06-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ingle Source DualEnergy mit zwei Filtern zur Röntgenspektrumsdifferenzierung bei Strahlerblenden mit Schlitzplatte
KR101609932B1 (ko) * 2014-07-02 2016-04-06 (의료)길의료재단 굴곡진 가동성 빔 차단 어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cbct
WO2016201348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Reflexion Medical, Inc. High bandwidth binary multi-leaf collimator design
US10714227B2 (en) * 2016-06-06 2020-07-14 Georgetown Rail Equipment Company Rotating radiation shutter collimator
JP7201243B2 (ja) 2016-11-15 2023-01-10 リフレクション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放出誘導型高エネルギー光子送達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EP3664712A4 (en) 2017-08-09 2021-05-05 RefleXion Medic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RROR DETECTION IN EMISSION-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US10695011B2 (en) * 2018-08-08 2020-06-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X-ray collimator for imaging system
CN110987997A (zh) * 2019-12-11 2020-04-10 浙江一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材料元素自动化检测分辨的装置
DE102020004935B4 (de) 2020-08-13 2022-08-25 Singulus Technologies Aktiengesellschaft Spaltblende
US11862357B2 (en) * 2020-10-21 2024-01-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djustable collimators and x-ray imaging systems including adjustable collimato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503A (zh) * 2003-11-20 2006-12-13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准直器和放射线辐射器
CN101991431A (zh) * 2009-08-12 2011-03-30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遮断机构说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1902A (en) * 1980-07-07 1982-11-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llimator for x-ray diagnostic apparatus
JPH0576523A (ja) * 1991-09-24 1993-03-30 Toshiba Corp X線絞り機構
JPH0776010B2 (ja) 1992-07-03 1995-08-16 大同ほくさん株式会社 人参等長尺物の箱詰方法
JPH0664613U (ja) * 1993-02-23 1994-09-13 ジーイー横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X線ct装置
JP2001187046A (ja) * 1999-12-27 2001-07-10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マルチスライスx線ct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847101B2 (ja) * 2001-05-22 2006-11-15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X線ct装置及び方法
JP3942178B2 (ja) * 2003-07-29 2007-07-11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X線ctシステム
CN100458563C (zh) * 2003-11-20 2009-02-04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准直器及x光照射装置和x光摄影装置
US8199884B2 (en) * 2009-08-12 2012-06-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lit mechanism apparatus an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CN103829963B (zh) * 2012-11-27 2018-02-23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准直仪及包含该准直仪的ct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503A (zh) * 2003-11-20 2006-12-13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准直器和放射线辐射器
CN101991431A (zh) * 2009-08-12 2011-03-30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遮断机构说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65450A1 (ja) 2012-12-06
CN103533893A (zh) 2014-01-22
US9312038B2 (en) 2016-04-12
JP5993847B2 (ja) 2016-09-14
JPWO2012165450A1 (ja) 2015-02-23
US20140079179A1 (en)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893B (zh) X射线光阑机构以及x射线ct装置
US72866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enhanced CT scanning
US20150071402A1 (en) X-ray imaging system
US5270923A (en)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e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helical scanning using interpolation of partial scans for image construction
US20070110210A1 (en) X-ray ct apparatus and x-ray ct fluoroscopic apparatus
CN107923857B (zh) 残余应力测定装置以及残余应力测定方法
JPWO2018016369A1 (ja) X線位相差撮像装置
US20170176609A1 (en) X-ray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method
JPS6315558B2 (zh)
JPH0620451B2 (ja) 投影データを収集する装置
JP6126535B2 (ja) 集束偏向構造板を用いた微分位相コントラスト撮像法
JP2007229265A (ja) X線ct装置
JPH0126520B2 (zh)
JP2016032573A (ja) トールボット干渉計、トールボット干渉システム、及び縞走査法
JPH03186249A (ja) らせん走査における断層撮影像作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106387B (zh) X射线相位差成像装置
JP6798408B2 (ja) X線位相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6619268B2 (ja) 放射線画像生成装置
JP2009047644A (ja) 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5205022B2 (ja) 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WO2020054158A1 (ja) X線位相撮像システム
WO2019167324A1 (ja) X線位相差撮像システム
JP2019054895A (ja) X線ct装置
JPWO2019111505A1 (ja) X線位相差撮像システム
CN217853020U (zh) Ct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3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edical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5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medical healt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