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5742B - 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5742B
CN103515742B CN201310233576.8A CN201310233576A CN103515742B CN 103515742 B CN103515742 B CN 103515742B CN 201310233576 A CN201310233576 A CN 201310233576A CN 103515742 B CN103515742 B CN 103515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head
contact area
touch area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35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5742A (zh
Inventor
E·N·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15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5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5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5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74Devices having four or more poles, e.g. holders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 H01R33/76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 H01R33/7678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having a separated part for spark preve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各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该互连系统包括插座,该插座包括第一传导壁。与第一传导壁相对设置至少第二传导壁。插座还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第一牺牲接触区域设置于第一传导壁上。至少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设置于第二传导壁上。第一传导接触区域设置于第一传导壁上。至少第二传导接触区域设置于第二传导壁上。比牺牲接触区域与第一端更近设置传导接触区域。牺牲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在头部的传导部分接触插座的传导接触区域之前接触头部的牺牲部分。

Description

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地涉及互连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用来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和/或功率。具体而言,功率连接器用来产生与计算机系统中的部件的功率连接。功率连接器共同地包括在连接器的背部上的用于将功率连接器组装到印刷电路板(PCB)(诸如PC或者服务器中的母板或者刀片(blade)服务器系统的底架中的中平面或者背平面)的多个尾部端子。功率连接器也通常包括用来与待连接的部件上的配对功率连接器连接的暴露的管脚或者插座。沿着PCB上的电路径从功率源向尾部端子、从尾部端子向暴露的管脚或者插座以及从暴露的管脚或者插座向连接的部件上的配对连接器传送电功率用于向连接的部件供应功率。
刀片服务器系统是在高密度布置中使用许多功率连接器以从功率模块向多个服务器供应功率的计算机系统的一个例子。以高电压从电源向服务器分配相对大量功率。在一个功率连接器的管脚/头部接合另一功率连接器的插座时,电压差可能在头部与插座之间生成火花。火花生成的热一般在管脚和/或插座上留下碳沉积物(烧焦的表面)从而产生高接触电阻。损坏的管脚或者插座将不再能够传送它被设计用于输送的相同数量的功率,这造成向剩余管脚和插座分布功率并且可能使连接器和PCB卡过热和烧焦,这造成损坏互连和/或刀片服务器系统及其部件。火花生成的热也可能使头部和插座长时间熔合在一起。因此,在尝试从插座移开头部时可能损坏互连。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用于功率互连系统的插座。该插座包括第一传导壁和与第一传导壁相对设置的至少第二传导壁。该插座也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第一端被配置用于接收连接器的对应头部。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处于第一传导壁上。在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第一牺牲接触区域相对设置至少第二牺牲接触区域。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处于第一传导壁上。在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第一传导接触区域相对设置至少第二传导接触区域。在第一端与第一和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第一端与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在头部的传导部分接触插座的第一和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前接触头部的牺牲部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用于功率互连系统的头部。该头部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宽度。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宽度。第三部分处于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并且包括第三宽度。第一宽度少于第二宽度并且大于第三宽度。第三宽度少于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第一部分被配置用于在第二部分接触插座的第二接触区域之前接触连接器的插座的第一接触区域。插座的第一接触区域比第二接触区域处于从插座的开口更远处。
在又一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该互连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头部和配置用于接合至少一个头部的至少一个插座。头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处于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插座包括第一传导壁和与第一传导壁相对设置的至少第二传导壁。插座也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第一端被配置用于接收头部。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处于第一传导壁上。至少第二牺牲接触区域处于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第一牺牲接触区域相对。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处于第一传导壁上。至少第二传导接触区域处于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第一传导接触区域相对。头部的第一部分被配置用于在头部的第二部分接触第一和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前接触插座的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在第一端与第一和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第一端与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该互连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该至少一个连接器包括壳。壳包括至少一个插座。插座包括第一传导壁和与第一传导壁相对设置的至少第二传导壁。插座也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第一端被配置用于接收连接器的对应头部。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处于第一传导壁上。至少第二牺牲接触区域处于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第一牺牲接触区域相对。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处于第一传导壁上。在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第一传导接触区域相对设置至少第二传导接触区域。在第一端与第一和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第一端与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在头部的传导部分接触第一和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前接触头部的牺牲部分。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相似标号贯穿单独视图指代相同或者功能相似的单元,并且附图与下文具体描述一起并入于说明书中并且形成说明书的部分,附图用于进一步举例说明各种实施例并且说明全部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图示其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互连系统的环境的一个例子;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互连系统的截面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互连系统的插座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互连系统的头部部件的侧视图;
图5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互连系统的头部和插座部件在头部部件已经在插座部件内转移至初始位置时的第一配置;
图6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互连系统的头部和插座部件在头部部件已经在插座部件内转移至中间位置时的第二配置;并且
图7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互连系统的头部和插座部件在头部部件已经在插座部件内转移至工作位置时的第三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双级接触的互连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互连系统可应用于其中电部件耦合到另一电部件用于接收功率的各种环境。这样的环境的一个非限制例子是如图1中所示刀片服务器系统100。具体而言,图1是例子刀片服务器系统100的透视图,该刀片服务器系统包括可移除地安装于可架装刀片服务器底架104中的多个刀片服务器102。刀片服务器底架104容纳多个刀片服务器102。刀片服务器102共享各种底架支持模块提供的系统资源、诸如功率、冷却和网络连通。底架支持模块包括底架管理模块106、电源模块108和吹风机模块110中的每个模块的至少一个。
管理模块106管理安装于底架104中的包括刀片服务器102、电源模块108和吹风机模块110的硬件。功率模块106向所有刀片服务器102提供电功率。刀片服务器110生成经过底架104的气流以移开服务器102和支持模块中的每个生成的热。刀片服务器102和支持模块106、108、110借助它们与底架中平面112的连接在刀片服务器底架104内相互对接。中平面112在一个例子中是印刷电路板(PCB),该PCB具有在每个底架舱(bay)的用于服务器102的第一组硬连接器以使用第二组硬连接器来盲扣合(blind-dock)。图1示出刀片服务器102之一为仅部分插入于它的舱内以揭示在如下位置形成于中平面112上的一组第一硬连接器114,该位置被对准用于使用在服务器102A上设置的一组第二硬连接器116来盲扣合服务器102A。下文将第一和第二组硬连接器114、116(及其下文讨论的部件)称为“互连系统”。
常规互连系统的一个问题在于它们一般仅包括单级接触区域。因此,在向互连系统的插座中插入头部时,火花和过热可能容易损坏头部和插座的接触区域。例如烧焦和/或镀金质量下降可能由于在初始接触时在头部与插座之间的电压差而出现。这可能造成头部焊接到插座或者增加互连系统的电阻。
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互连系统通过提供双级接触来克服这些问题。如下文将更具体讨论的那样,互连系统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头部部件和用于接收/接合头部的一个或者多个插座部件。头部和插座中的每个头部和插座可以处于相应连接器壳内。头部部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牺牲接触区域和一个或者多个传导区域。在向插座中插入头部部件时,头部的牺牲接触区域初始地接触插座的一个或者多个牺牲接触区域以均衡在它们之间的电压。这一初始接触出现于头部的传导接触区域接触/接合插座的传导接触区域之前。因此,任何火花或者过热如与出现于传导接触区域比较的那样出现于牺牲接触区域。在头部向插座中进一步转移时,牺牲接触区域在头部和插座的传导接触区域相互接触时保持接触。这维持在头部与插座之间的电压电平以防止在传导接触区域的任何火花或者过热。在头部继续向插座中转移时,在工作/操作位置,牺牲接触区域脱离而传导接触区域保持接触。因此,在牺牲接触区域经历的任何损害未不利地影响功率连接器和/或包括功率连接器的部件。
图2是互连系统的向中平面112上组装的第一硬连接器214的截面图。图2也示出互连系统的处于刀片服务器102上的第二硬连接器216的截面图。第二硬连接器216部分地耦合到第一硬连接器214。第一硬连接器214包括多个顺应管脚218。中平面112具有用于接收顺应管脚218的多个通路220。通路一般镀有通孔,这些通孔的用途包括产生在PCB的不同层之间(诸如在PCB的一个平面上的迹线与PCB的另一层上的迹线之间)的电连接。这里,通路220包括从第一表面224向相对第二表面(在这一例子中称为“背面”)226穿过中平面112的通孔222。可以通过电镀或者通过用圆环或者铆钉(rivet)填充通孔222在通孔222中形成电传导材料层228。通路220电耦合到电源模块108。
第一硬连接器214包括用于接收/接合第二硬连接器216的一个或者多个头部(配对)部件232的一个或者多个插座230。在向插座230中插入头部232时,插座230将头部232电耦合到电源模块108。应当注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硬连接器216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插座230,而第一硬连接器214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头部部件232。硬连接器214、216中的每个硬连接器可以包括插座230和头部部件232的对应组合。也应当注意,图2中所示硬连接器214、216的尺度、架构和部件仅为示例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实施例。
图3至图7示出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图2的互连系统的插座和头部部件的更具体视图。具体而言,图3是硬连接器的部分的截面侧视图。图3示出插座330处于第一硬连接器214的通路334内用于接收图4中所示头部432并且将头部432电耦合到电源模块108。应当注意,并不要求插座330处于通路334内。插座330包括第一壁336和与第一壁338相对设置的至少第二壁340限定的腔336。应当注意,第一壁336和第二壁338可以分离或者是单个连续壁(例如圆柱壁)的一部分。在实施单个连续壁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壁38和第二壁340分别是连续壁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应当注意,下文讨论的插座330的每个部件可以处于传导壁338、340上或者形成为传导壁338、340的一部分。
插座包括第一端342和第二端344。第一端342开放用于接收对应头部432。第二端344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与第一和第二壁338、340垂直并且邻接第一传导壁338到第二传导壁340中的每个传导壁的可选第三壁346。第三壁346(或者插座330的任何其它部分)可以机械地耦合到通路334用于在通路334内固着插座330。在另一实施例中,插座330的一个或者多个部分可以形成为通路334的一部分。第一和第二壁338、336的一个或者多个部分可以被配置用于与通路壁相抵施加力以在其中固着插座33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壁346(或者插座330的任何其它部分)经由一个或者多个电途径348电耦合到电源模块108。备选地,通路334本身可以耦合到电源模块108并且电耦合到其的插座33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壁338包括第一牺牲接触区域/构件350。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二壁340包括第二牺牲接触区域/构件352。这些牺牲接触区域350、352被配置为在互连系统的双级接触设计中头部432的初始(即第一)接触点。在一个实施例中,相互相对设置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是单个牺牲接触区域的一部分。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二壁338、340中的每个壁的第一部分354、356与第二部分358、360之间并且邻接(或者耦合到)这些部分。例如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的第一端362、364邻接(或者耦合到)壁338、340的第一部分354、356的第一端366、368。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的第二端370、372邻接(或者耦合到)壁338、340的第二部分358、360的第一端374、376。在一个实施例中,壁338、340的第一和第二部分354、356相互平行、但是无需为平行。
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朝着腔336和彼此向内延伸/弯曲。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被配置用于在头部432的一部分接触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并且在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之间穿过时向外(背离腔)挠曲/枢转。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壁338、340的第一部分354、356有柔性并且在头部342与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相抵施加力时背离腔336向外挠曲。在另一实施例中,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可以分别可枢转地耦合到第二壁338、340的第一部分354、356。在这一实施例中,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的第一端362、364分别可枢转地耦合到壁338、340的第一端366、368。这允许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在头部部件与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相抵施加力时背离腔336向外枢转。
插座330也包括处于第一壁338上的第一传导接触区域/构件378和处于第二壁340上的第二传导接触区域/构件380。传导接触区域378、380形成插座330的第一端342。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导接触区域378、380的第一端382、384邻接/接触(或者耦合到)第一和第二壁338、340的第二部分358、360的第二端386、388。在这一配置中,壁338、340的第二部分358、360设置于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与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壁338、340的第二部分358、360在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的第二端370、372开始从腔336转开,从而在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间的距离大于在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之间的距离。应当注意,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之间的距离也少于在壁338、340的第一部分354、356之间的距离和在第二壁338、340的第二部分358、360之间的距离。此外,在插座330的第一端342与第一和第二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间的距离少于在第一端342与第一和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之间的距离。
第一和第二传导接触区域378、380朝着腔336和彼此向内延伸/弯曲。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导接触区域378、380被配置用于在头部432的第二部分接触传导接触区域378、380时向外(背离腔336)挠曲/枢转。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壁338、340的一个或者多个部分有柔性。例如第一部分354、356、第二部分358、360、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和/或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中的每个可以分别有柔性和/或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枢转点。这些柔性/可枢转区域/部件允许传导接触区域378、380背离腔336向外挠曲并且与头部432的对应部分相抵施加弹性型力。这一弹性型力在插座330内维持头部432而又也允许头部432从插座330移除。
壁338、34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称为“牺牲”,因为它们被配置为用于头部432的第一(初始)和暂时接触点并且被允许损坏。例如在向插座330中插入/转移头部432时,头部432的第一部分在头部432的第二部分接触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前接触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因此,可能由于在插座330与头部432之间的初始电势差而产生的任何损坏出现于牺牲接触区域350、352而未出现于传导接触区域378、380。在头部432向插座330中进一步转移时,头部432的第二部分接触传导接触区域378、380,而头部432的第一部分仍然接触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因此,头部432的第二部分在与插座330相同的电压电平,这防止任何火花/过热由于这一二次接触而出现。
在头部432继续向插座330中转移并且到达工作/静息(resting)(最终)位置时,头部432的第一部分不再接触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并且处于插座壁338、340的第一部分354、356之间。然而,头部432的第二部分保持与第二传导接触区域378、380接触。由于第二部分未保持与牺牲接触区域350、352接触,所以插座330和头部432未受可能已经由于在它们之间的初始接触而出现的任何损坏所影响。应当注意,在尺度上设定在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与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间的距离,从而上述接触配置出现。
图4是头部432的更具体视图。具体而言,图4示出头部432耦合到第二硬连接器216的壁432或者形成为壁432的一部分。然而,头部432也可以处于连接器216的通路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头部432包括第一接触部分/构件435、第二接触部分/构件437和非接触部分/构件439。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435、437由处于它们之间的非接触部分439耦合在一起。这些部分435、437、439中的每个部分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传导材料。头部432的第二接触部分437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用于在头部432接合插座330时向包括连接器216的部件提供功率的一个或者多个导体441。在另一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导体连接到连接器216和第二接触部分437的壁(和/或通路)433。
第一部分435(这里称为“牺牲接触部分”)包括第一牺牲接触区域445和至少第二牺牲接触区域445。应当注意,在一个实施例中,牺牲接触区域443、445可以是单个牺牲接触区域的一部分。第一牺牲接触区域443被配置用于接触插座330的第一牺牲接触区域350,并且第二牺牲接触区域445被配置用于接触插座330的第二牺牲接触区域352。第二接触部分437(这里称为“传导接触部分”)包括第一传导接触区域447和至少第二传导接触区域449。应当注意,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导接触区域447、449可以是单个传导接触区域的一部分。第一传导接触区域447被配置用于接触插座330的第一传导接触区域378,并且第二传导接触区域449被配置用于接触插座330的第二传导接触区域380。
头部432的牺牲接触部分435的宽度W1小于传导接触部分437的宽度W2。头部432的牺牲接触部分435的宽度W1也小于在操作330的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间的距离。因此,头部432的牺牲接触部分435在向插座330中插入头部432时未接触(无接触)插座330的传导接触区域378、380。头部432的非接触部分439的宽度W3小于牺牲接触部分435的宽度W1和传导接触部分437的宽度W2。非接触部分439的宽度W3小小于在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和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头部432移入和移出插座330时,头部432的非接触部分439未接触插座330的任何部分。
在尺度上设定非接触部分439的长度L,从而头部432的牺牲接触部分435在头部432的传导接触部分437接触插座330的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前接触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也在尺度上设定长度L,从而在头部432的传导接触部分437初始地接触插座330的传导接触区域378、380时,头部432的牺牲接触部分435保持与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接触。然而,在尺度上设定长度L,从而在头部432继续向插座330中转移并且到达(和/或逼近)工作/静息位置时,头部432的牺牲接触部分435不再接触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非接触部分439此时处于壁338、340的第一部分334、336之间,并且头部432的传导接触部分437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插座330的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间并且接触传导接触区域378、380。
图5至图7示出向插座330中转移头部432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图5示出在头部432与插座330之间的初始插入配置。在向插座330中插入头部432时,头部432的牺牲接触部分435产生与插座330的初始接触。例如牺牲接触部分435的牺牲接触区域443、445接触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牺牲接触部分435并不接触插座330的传导接触区域378、380,因为牺牲接触部分435的宽度W1少于在插座330的第一与第二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间的距离。图5也示出在头部435的牺牲接触部分435产生与插座330的初始接触时,头部432的传导接触部分437(和非接触部分439)并不接触头部432的任何部分。因此,这一初始接触所产生的任何火花、过热等仅出现于头部432和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
图6示出在向插座330中进一步转移头部432时的中间插入配置。在这一位置,传导接触部分437产生与插座330的二次接触,而牺牲接触部分435保持与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78、380接触。由于头部432和插座330因图5中所示初始接触而在相同电压电平,所以火花和/或过热并不出现于头部432的传导接触部分437与插座330的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之间。
图7示出在头部432与插座330之间的工作/静息位置。这是在正常工作条件期间在插座330内维持头部432的位置。可见,在头部432向这一位置转移时,头部432的牺牲接触部分435脱离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牺牲接触部分435然后处于插座壁338、340的第一部分354、356之间。头部的非接触部分439的区域在头部在这一工作/静息位置时处于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之间。然而由于头部432的非接触部分439的宽度W3少于在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之间的距离,所以非接触部分439并不接触插座330的牺牲接触区域350、352。另外,头部432的传导接触部分437保持与传导接触区域378、380接触,而头部432在图7中所示位置。传导接触区域378、380与传导接触区域378、380相抵施加力,由此在插座内维持头部432。应当注意,上述讨论也适用于从插座330移开头部432。
如从上文讨论可见,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级接触(例如牺牲和传导接触区域)互连系统。本发明的实施例显著延长互连系统的寿命,因为传导接触区域未受损于来自插入和提取头部的火花。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也保证在工作条件的恰当电阻,因为防止损坏出现于传导区域。这大量减少烧焦风险,因为牺牲区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未与插座接触。
这里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发明。如这里所用,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示则旨在于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术语“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中时指定存在声明的特征、整件、步骤、操作、单元和/或部件、但是未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者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操作、单元、部件和/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描述已经出于示例和描述的目的而加以呈现、但是并非旨在于穷举本发明或者使本发明限于公开的形式。许多修改和变化将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清楚而未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实质。选择和描述实施例以便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够针对具有如与设想的特定使用相适合的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来理解本发明。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功率互连系统的插座,包括:
第一传导壁;
与所述第一传导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传导壁;
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被配置用于接收连接器的对应头部;
处于所述第一传导壁上的第一牺牲接触区域;
在所述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牺牲接触区域;
处于所述第一传导壁上的第一传导接触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传导接触区域,
其中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头部的传导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前接触所述头部的牺牲部分,
其中在所述头部向在所述第一传导壁与所述第二传导壁之间的工作位置转移时,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接触所述头部并且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示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头部无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第一传导壁和第二传导壁电耦合到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在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与所述头部相抵施加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以及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头部向在所述第一传导壁与所述第二传导壁之间的中间位置转移时接触所述头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第一传导壁的成角度部分处于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传导壁的成角度部分处于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
7.一种用于功率互连系统的头部,包括:
包括第一宽度的第一部分;
包括第二宽度的第二部分;以及
处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并且包括第三宽度的第三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少于所述第二宽度并且大于所述第三宽度,
其中所述第三宽度少于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插座的第二接触区域之前接触连接器的所述插座的第一接触区域,其中所述插座的第一接触区域比所述第二接触区域处于从所述插座的开口更远处,
其中在所述头部向工作位置转移时,所述第一部分不接触所述插座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插座的第二接触区域接触。
8.一种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所述互连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头部;以及
配置用于接合所述至少一个头部的至少一个插座,
其中所述头部包括: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以及
处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
其中所述插座包括:
第一传导壁;
与所述第一传导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传导壁;
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被配置用于接收所述头部;
处于所述第一传导壁上的第一牺牲接触区域;
在所述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牺牲接触区域;
处于所述第一传导壁上的第一传导接触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传导接触区域,
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前接触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其中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宽度,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宽度,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少于所述第二宽度并且大于所述第三宽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宽度少于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用于接触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而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部分被配置用于与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无接触,而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插座电耦合到电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头部电耦合到电源。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与所述头部相抵施加力。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插座还包括:
所述第一传导壁的成角度部分处于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传导壁的成角度部分处于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
17.一种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所述互连系统包括:
包括壳的至少一个连接器,其中所述壳包括至少一个插座,并且其中所述插座包括:
第一传导壁;
与所述第一传导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传导壁;
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被配置用于接收连接器的对应头部;
处于所述第一传导壁上的第一牺牲接触区域;
在所述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牺牲接触区域;
处于所述第一传导壁上的第一传导接触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二传导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传导接触区域,
其中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头部的传导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前接触所述头部的牺牲部分,
其中在所述头部向在所述第一传导壁与所述第二传导壁之间的工作位置转移时,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接触所述头部并且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示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头部无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少于在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互连系统,还包括:
包括壳的至少一个附加连接器,其中所述壳包括至少一个头部,并且其中所述头部包括: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以及
处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宽度,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宽度,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少于所述第二宽度并且大于所述第三宽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宽度少于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接触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二部分之前接触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一牺牲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牺牲接触区域被配置用于接触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部分,而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一传导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传导接触区域与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二部分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互连系统,其中所述插座和所述头部之一电耦合到电源。
CN201310233576.8A 2012-06-21 2013-06-13 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 Active CN103515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529,603 US8613626B1 (en) 2012-06-21 2012-06-21 Dual level contact design for an interconnect system in power applications
US13/529,603 2012-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5742A CN103515742A (zh) 2014-01-15
CN103515742B true CN103515742B (zh) 2016-03-02

Family

ID=4971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3576.8A Active CN103515742B (zh) 2012-06-21 2013-06-13 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13626B1 (zh)
CN (1) CN103515742B (zh)
DE (1) DE10201321034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5782B2 (en) * 2011-09-22 2014-09-16 Abb Technology Ag Contact arm assembly for switchgear circuit breaker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fins and contact fingers to maximize heat rejection
JP6100495B2 (ja) * 2012-10-02 2017-03-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メス端子
US9093764B2 (en) * 2013-01-17 2015-07-28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force increase features
US8926360B2 (en) 2013-01-17 2015-01-06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Active cool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TWI530775B (zh) * 2013-09-09 2016-04-21 Acbel Polytech Inc Server power system
JP5872602B2 (ja) * 2014-02-04 2016-03-0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9351428B2 (en) 2014-08-29 2016-05-24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Blind docking apparatus to enable liquid cooling in compute nodes
FR3036858B1 (fr) * 2015-06-01 2017-05-19 Michaud Sa Connecteur electrique et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electrique
DE102015116114A1 (de) * 2015-09-23 2017-03-23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sowi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TWM534451U (en) * 2015-12-31 2016-12-21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connector
EP3211722B1 (en) * 2016-02-23 2020-04-2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Contact stud and contact assembly in particular for car technology
US10020613B2 (en) * 2016-08-01 2018-07-1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Power terminal for arcless power connector
EP3389148B1 (en) * 2017-04-10 2020-09-02 Yazaki Europe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R3087955B1 (fr) * 2018-10-26 2023-04-28 Aptiv Tech Ltd Ensemble de connexion, contact femelle et procede de connexion
US10879023B1 (en) * 2019-06-12 2020-12-29 Landis+Gyr Innovations, Inc. Progressively contacting switch
WO2023021155A1 (de) * 2021-08-19 2023-02-23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ahrzeugkupplungssystem und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2137A (ja) * 1991-07-02 1995-03-02 オーガット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二通り使用の電気/電子ピン端子システム
US6257911B1 (en) * 1999-11-10 2001-07-10 Frank S. Shelby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with wipe
CN1745502A (zh) * 2003-02-28 2006-03-08 飞而康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互连装置、制造该装置的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互连组件
CN1836353A (zh) * 2003-07-15 2006-09-20 莫列斯公司 带有牺牲电弧放电接点的阴端子
CN201117866Y (zh) * 2007-10-19 2008-09-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201820915U (zh) * 2010-09-30 2011-05-04 伸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四极插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03973A (en) * 1939-02-23 1940-06-11 Walter H Walls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539230A (en) 1944-09-28 1951-01-23 Rowe & Co Proprietary Ltd H Electrical power outlet and power plug
DE1813739A1 (de) 1968-12-10 1970-06-25 Schaltbau Gmbh Steckverbindung,insbesondere fuer gedruckte Schaltungen
DE3242635C2 (de) 1982-03-12 1994-02-17 Elisabeth Ramel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GB8310001D0 (en) 1983-04-13 1983-05-18 Gen Electric Co Pl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4747783A (en) 1986-10-28 1988-05-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sistive pin for printed circuit card connector
US4734041A (en) 1987-06-22 1988-03-29 Control Data Corporatio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US5176528A (en) 1992-06-11 1993-01-05 Molex Incorporated Pin and socket electrical connnector assembly
US5681190A (en) 1995-05-23 1997-10-28 Cardell Corporation Torsional blade receptacle
JP2001250646A (ja) 2000-03-02 2001-09-14 Yazaki Corp アーク放電防止コネクタ及びアーク放電防止回路
US6537091B2 (en) 2000-11-28 2003-03-2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Arc discharge suppressive terminal,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terminal, and arc discharge suppressive connector
JP2002231378A (ja) 2001-01-30 2002-08-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構造
JP2007157534A (ja) * 2005-12-06 2007-06-2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TWM313359U (en) 2006-12-15 2007-06-01 Cho-Ying Chen Spark melting-proof structure for plug
US7306469B1 (en) 2007-04-02 2007-12-11 Slautterback Frederick A Self-latching quick disconnect connector
US7467960B1 (en) 2007-07-23 2008-12-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arcing reducing structure
US7677929B2 (en) 2008-06-04 2010-03-16 Daphne Bradford-Stagg Sacrificial laptop computer power connector
CN201285976Y (zh) * 2008-07-02 2009-08-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7909668B2 (en) * 2008-07-22 2011-03-2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tact with twist pin interface
DE202010001601U1 (de) 2010-01-30 2011-06-09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32758 Steckverbinder mit Opferkontakt
US7874844B1 (en) 2010-02-02 2011-01-25 Fitts Jr Darrell Lynn Universal magnetic power supply adapt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2137A (ja) * 1991-07-02 1995-03-02 オーガット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二通り使用の電気/電子ピン端子システム
US6257911B1 (en) * 1999-11-10 2001-07-10 Frank S. Shelby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with wipe
CN1745502A (zh) * 2003-02-28 2006-03-08 飞而康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互连装置、制造该装置的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互连组件
CN1836353A (zh) * 2003-07-15 2006-09-20 莫列斯公司 带有牺牲电弧放电接点的阴端子
CN201117866Y (zh) * 2007-10-19 2008-09-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201820915U (zh) * 2010-09-30 2011-05-04 伸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四极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13626B1 (en) 2013-12-24
US20130344748A1 (en) 2013-12-26
DE102013210343B4 (de) 2023-05-11
CN103515742A (zh) 2014-01-15
DE102013210343A1 (de) 2013-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5742B (zh) 用于功率应用的互连系统
CN102738607B (zh) 具有电缆的连接器组件
CN108448302A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转接件
US10236609B2 (en) Connectors hav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tongues with reinforced frames
CN101950864B (zh) 带有电源连接件的正交连接器系统
US9019706B2 (en) Server cabinet
US8523610B2 (en) Connector for multiple interface connection standards
CN105765797A (zh) 电力连接器
US8033835B2 (en) Interconnect assembly having a separable mating interface
CN105746006B (zh) 部件装配系统
CN101499574B (zh) 电连接器
CN207098137U (zh) 连接器组合
CN104103931A (zh) 具有带多个触头横梁的电触头的电连接器
CN101872916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5830284A (zh) 绝缘位移连接器
BRPI0807640A2 (pt) Conector e bloco de conexão em um dispositivo acoplador de trem, disposto para conexão de veículos que usam trilhos
TWM432178U (en) Low-cross-talk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5338790A (zh) 用于电气装置内的构件的被动冷却的系统和方法
JP2008305611A (ja) コネクタ
CN101032056B (zh) 散热端子及使用该散热端子的电连接器
US9799995B1 (en) Dual unibody USB connector
JP2017535973A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アセンブリ
US10305211B2 (en) Connector having increased contact area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power supply
US9058150B2 (en) Server
TWI730196B (zh) 通訊系統之插頭連接器之插頭接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