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7414A - 用于间接印刷机的具有可调式凸面件的定影辊 - Google Patents

用于间接印刷机的具有可调式凸面件的定影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7414A
CN103507414A CN201310229182.5A CN201310229182A CN103507414A CN 103507414 A CN103507414 A CN 103507414A CN 201310229182 A CN201310229182 A CN 201310229182A CN 103507414 A CN103507414 A CN 103507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r
fixing roller
pressure
receiving member
imag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91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7414B (zh
Inventor
布鲁斯·E·赛耶
巴尔卡德·S·拉梅什
雷切尔·L·麦格拉斯
张斌
克里斯托弗·A·迪鲁比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ero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Xero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erox Corp filed Critical Xero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07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7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4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05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where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receives the ink before transferring it on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193Transfer cylinders; Offset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18Impression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间接印刷机的具有可调式凸面件的定影辊。一种间接印刷机,其包括通过操纵转印辊来改变转印压区中的压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围绕转印辊的端部安装的成对的能枢转的套环。套环朝向彼此或离开彼此绕枢转动以弯曲转印辊并分别增加或减少压区的纵向中心中的压强。

Description

用于间接印刷机的具有可调式凸面件的定影辊
技术领域
下面描述的系统涉及其中从图像接收组件的表面转印墨图像到记录介质的印刷机,以及更特别地,涉及其中当介质穿过定影辊和图像接收构件之间形成的压区时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典型的间接印刷机的示意图示于图8,该印刷机包括喷射相变墨到图像接收构件上以在该构件上形成图像的印刷头。固体墨成像装置,以下简称为印刷机110,具有接收和承载固体墨块的墨加载器112。墨块前进通过装载器112的进给通道,直到它们到达墨熔化单元114。墨熔化单元114加热撞击到墨熔化单元114的墨块的部分到达让墨块熔化的温度。通过重力、泵的作用或两者将液化的墨供给到一个或多个印刷头116。印刷机控制器122使用待在介质上再现的图像数据以控制印刷头116并喷射墨到旋转印刷鼓或图像接收构件140,作为图像像素以形成墨图像。记录介质120,如纸或其他记录承印物,从片材进给器118进给到图像接收构件140上的墨图像能转移到介质上的位置处。为了便于图像转移过程,介质120被进给到有时也被称为定影(transfix)辊150的转印(transfer)辊和接收构件140之间的压区。在该压区中,定影辊150按压介质120靠在图像接收构件140上。响应于来自控制器122的信号,由电机促使杠杆臂、凸轮轴、凸轮和齿轮的组件124进行运动以移动定影辊与图像接收构件140啮合和分离。
图像接收构件140是围绕轴安装的中空的圆柱体,该轴在其端部由包含于该轴的硬的端盖支撑。图像接收构件140的轴在压区144在定影辊150的压强下偏转。图像接收构件140的某些偏转是固有的。由于图像接收构件140的轴仅在端盖被支撑,该轴在中部比在端部偏转较多,因此,在端部比在中部施加更多的压强至压区144。然而,因为在压区144处的压强不一致,所以图像接收构件140的过多的偏转降低印刷的质量。如下所述,选择图像接收构件140的厚度使得需要尽可能少的材料以为成像表面提供所需的热性能,并降低制造成本。然而,也选择图像接收构件140的厚度,使得在压区144在定影辊150的压强下,它不偏转过多以至于降低印刷质量。
定影辊150包括绕轴安装的圆柱体,且定影辊150是由铁或具有类似特性的其他材料制成的。如上所述,参考图像接收构件140,定影辊150在中部的偏转比在端部的多,由于它只在其两端被支撑。沿着定影辊150的长度方向的偏转的变化导致沿压区144的长度的压强的变化。类似于图像接收构件140,选择定影辊150的厚度使得沿着定影辊150的偏转量与材料成本平衡。
当诸如图8所示的间接印刷机接通电源时,图像接收构件需要被加热至预定温度,使熔化的相变墨能保持在图像接收构件的表面上,当墨图像进入压区时还有足够的延展性以传输并固定到记录介质。具有较大热质量的图像接收构件比具有较小热质量的图像接收构件需要更多的热能和更多的时间以达到预定温度。一种减少图像接收构件达到预定温度的时间的方法是减小图像接收构件的壁的厚度。而壁厚的这种减小确实减少了图像接收构件达到预定温度所需的时间,但这也影响了与定影辊内形成的压区中的压强状态。定影辊没有改变时,压区内的压强变得较不均匀,且定影辊的端部和图像接收构件的端部之间的压区中部的压强较小,特别是当图像接收构件的壁变薄时。
如图9所示,由具有相对厚壁(例如,9毫米)的图像接收构件形成的压区具有一种压强轮廓,该压强轮廓从压区的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横跨定影辊和图像接收构件的宽度,而由具有相对薄壁(例如,4.5毫米)的图像接收构件形成的压区具有另一种压强轮廓。壁被认为是相对厚还是薄取决于图像接收构件的长度,制成该图像接收构件的材料,以及在定影压区所需的压强水平。对于约345毫米长,并产生约7MPa的最小峰压区压强的铝辊,本文档中所使用的“薄壁”是指具有5毫米或更小的厚度的辊壁,而“厚壁”是指具有8.5毫米或更大的厚度的辊壁。压区144的端部对应于定影辊150和图像接收构件140的端部。薄壁图像接收构件的压强轮廓具有的在该轮廓中的每一端的压强大于厚壁图像接收构件的压强轮廓中的每一端的压强。在压区144的端部压强是最高的,因为图像接收构件140和定影辊150在端部被支撑,并且在这些区域的刚性最大。此外,薄壁图像接收构件轮廓的中部压强明显低于厚壁图像接收构件轮廓的中部的压强。在压区144的中部压强是最低的,因为在中部图像接收构件140和定影辊150偏转最大,中部区域离被支撑的端部最远。横跨压区的长度的压强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记录介质中的皱褶和相应的印刷质量缺陷。
改变压区条件以帮助确保印刷质量是足够的且介质不因薄壁图像接收构件扭曲的方法是添加凸面件(crown)到定影辊。如图10所示,凸面件160是在定影辊150的弹性体涂层153中形成的凸轮廓。因此,定影辊150的直径190在凸面件160的中心是最大的。凸面件160提供了额外的干扰到定影辊150的中部,增加在压区中心的压强并补偿因图像接收构件的较薄的壁而产生的在压区的中心的减小的压强。随着图像接收构件的壁做得更薄,定影辊的凸面件需要更大以补偿额外的图像接收构件偏转。但是,凸面件的高度在制造和使用中受实际约束条件限制。
此外,当印刷条件特别有可能形成横的或纵的皱褶时,凸面件的高度会产生皱褶和/或图像质量缺陷。纵皱褶沿着与印刷介质被进给通过压区的方向(也被称为处理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在印刷介质上。一种很可能产生纵的皱褶的印刷条件是印刷介质的中心以比印刷介质的边缘更快的速率移动通过压区。这种条件可能由于凸面件不足够高以补偿在压区的中心的较大的偏转,以及由此在压区的中心产生较低的压强。这种条件也可能是由于沿着印刷的边缘方向的高密度的、处理方向的图像。另一种可能产生纵的皱褶的条件是A3或类似的大小的印刷介质。另一种可能产生纵的皱褶的条件是沿与印刷介质被供给通过压区(也被称为横跨处理方向上)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纹理的取向。增加施加到压区的中心的压强就减少纵皱褶的产生。
横皱褶沿横跨处理方向形成在印刷介质中。一种可能产生横的皱褶的印刷条件是印刷介质的边缘以比印刷介质的中心更快的速率移动通过压区。这种条件可能由于凸面件过高且过度补偿偏转,以及由此在压区的中心产生较高的压强。这种条件也可能是缘于在印刷品的中心,或在整个印刷品上高密度的、处理方向的图像。另一种可能产生横的皱褶的条件是A3或类似的大小的印刷介质。另一种可能产生横的皱褶的条件是纸张纹理的处理方向取向。减小施加到压区的中心的压强就减少横的皱褶的产生。
如上所述,纵的皱褶和横的褶皱可以由相对的条件产生,因此可以通过相对的调整来减少。因此,当印刷条件包括可能产生纵的或横的皱褶的应力时,能够调节沿压区方向的压强是理想的目标。
发明内容
已开发出一种用于间接印刷机中的使得转印压区中的压强能够被更精确地调节的能移动的插入的辊组件。所述辊组件包括:薄壁辊,第一能枢转的套环,第二能枢转的套环和致动器。所述薄壁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能枢转的套环支撑所述辊的所述第一端并被配置为施加第一力矩至所述辊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能枢转的套环支撑所述辊的所述第二端并被配置为施加第二力矩至所述辊的所述第二端。所述致动器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枢转(pivot)以施加所述第一力矩和第二力矩至所述辊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辊组件进一步包括构件,该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能枢转的套环的第一端,该第二端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能枢转的套环;并且所述致动器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构件,并被配置为操作所述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以移动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从而施加所述第一力矩和第二力矩至所述套环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构件具有在所述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枢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在间接印刷机中使用的具有图像接收构件、定影辊和支撑组件的图像传输系统。
图2是图1的图像接收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定影辊的剖视图。
图4A示出了处于凹位置的图1的支撑组件。
图4B示出了处于凸位置的图1的支撑组件。
图5示出了图1的图像传输系统的替代的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被配置为与处于凹的位置的图5的图像传输系统一起使用的支撑组件。
图7示出了被配置为与处于凸的位置的图5的图像传输系统一起使用的支撑组件。
图8示出了能够利用图1或5中所示的图像传输系统中的一个的典型的间接印刷机。
图9示出了在典型的间接印刷机中沿压区的压强梯度的曲线图。
图10示出了具有凸面件的定影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图像传输系统200包括图像接收构件204、定影辊208和支撑组件212,支撑组件212调整在定影辊208的中心处的偏转和沿压区216的压强变化。定影辊208以公知的方式被配置为移动而与所述图像接收构件204啮合和分离。定影辊208被配置为施加压强到图像接收构件204,并形成压区216以便将墨图像从图像接收构件204传输至通过压区216的介质。支撑组件212被配置为施加不同量的压强至定影辊208的中心区域和端部部分。在压区216由支撑组件212施加到定影辊208的压强通过定影辊208传输到图像接收构件204。
图2描绘了图像接收构件204的详细特征,其包括形成图像接收构件主体224的图像接收构件壁220。图像接收构件主体224是圆柱形的,并具有图像接收构件的长度228和图像接收构件的直径232。图像接收构件204还具有第一图像接收构件端部236和相对的第二图像接收构件端部240。第一图像接收构件端部236和第二图像接收构件端部240之间是图像接收构件中心部244,图像接收构件中心部244大致等距地位于接收构件端部236和第二图像接收构件端部240之间。
图像接收构件204是由铝或与铝具有类似的热、机械和硬度特性的其他材料制成的。图像接收构件204的表面暂时吸附从印刷头喷射的墨,并在在压区216(在图1中所示)施加压强和热能时,墨从该表面转移到印刷介质。图像接收构件壁220是对称的,它旋转以从墨施加装置接收墨,墨施加装置被配置为在图像接收件壁220上形成墨图像,然后在通过压区216的记录介质上沉积墨(如图1所示)。图像接收构件长度228为约13.6英寸,以容纳作为印刷介质的标准印刷纸片材。图像接收构件直径232应足够大,以在印刷介质通过压区216(在图1中示出)时,能将墨从图像接收构件204充分地转移到印刷介质。例如,如果图像接收构件直径232为约6.33英寸,图像接收构件204具有19.9英寸的周长,那么对于11’’×17’’的印刷纸张片材或两张8.5’’×11’’的印刷纸张片材,图像接收构件204就能够就每个印刷页面完整旋转一圈。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接收构件204具有约6.33英寸的直径和19.9英寸的周长。在本文所述的图像接收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构件具有其它通常公知的直径、周长和长度。
图3描绘了定影辊208的详细的特征,定影辊208包括具有定影辊主体252的定影辊壁248,定影辊主体252具有定影辊长度256和定影辊直径260。定影辊壁248具有厚度264。定影辊主体252是圆筒形的,并限定了穿过其中的纵向开口268。定影辊208还包括第一定影辊端部272和相对的第二转印定影辊端部276。第一定影辊端部272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6之间是定影辊中心部280。
定影辊长度256为约13.6英寸长,以沿着作为印刷介质的标准印刷纸片材的宽度均匀地施加压强。换言之,定影辊长度256大致等于图像接收构件长度228(在图2中所示)。定影辊直径260并不需要与图像接收构件直径232(在图2中所示)一样大,这是由于定影辊208用于施加压强以将墨仅从图像接收构件204的一部分传输到印刷介质。因此,定影辊208可以具有小于19.9英寸的周长,并能比图像接收构件204在更高的频率下旋转。
定影辊208比定影辊150(在图8中示出)稍微较柔顺。通过使辊150的壁变薄至定影辊主体252的壁248的厚度264,定影辊208可制备成比定影辊150较柔顺。例如,壁248的厚度264可以从约11.6毫米减小至约2.6毫米。替代地,通过用与钢相比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的材料来制备定影辊主体252,可以使得定影辊208比定影辊150较柔顺。替代地,通过使壁248变薄并用与钢相比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的材料来制备定影辊主体252,可制备比定影辊150较柔顺的定影辊208。定影辊208的柔顺性使得它能沿着定影辊长度256的各点接收和分配施加的负载,以在压区216(在图1中所示)产生更均匀的压强。
图4A和图4B示出了支撑组件212的详细特征,其包括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和支撑构件292。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能枢转地支撑第一定影辊端部272(在图3中所示),同时仍然允许定影辊208相对于压区216旋转(在图1中所示)。类似地,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能枢转地支撑第二定影辊端部276(在图3中所示),同时仍然允许定影辊208相对于压区216旋转(在图1中所示)。支撑构件292在枢轴连接304处具有联接在一起的第一端部296和相对的第二端部300。第一端部296固定地联接到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而第二端300固定地联接到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支撑构件292的第一端部296和第二端部300限定它们之间的角308,并且能够在枢轴连接304处枢转,以改变角308。
当第一端部296和第二端部300之间的角308改变时,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的角度也发生变化。如图4A所示,当角308小于180度时,支撑构件292相对定影辊208(在图3中示出)处于凹的位置,且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彼此有角度地靠近。如图4B所示,当角308大于180度时,支撑构件292相对定影辊208(在图3中示出)处于凸的位置,且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彼此有角度地远离。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不同的机构所述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彼此可以成一定角度靠近或远离。例如,凸轮、齿轮或液压活塞直接施加力到支撑端部,它们可用于调整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的角度。
现在返回到图1,图像传输系统200还包括控制器312和支撑构件致动器316。支撑构件致动器316能操作地连接到支撑构件292的枢轴连接件304并连接到控制器312。控制器312被配置成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以移动枢轴连接件304和改变支撑构件292的第一端部296和第二端部300之间的角308。控制器312还配置成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以施加向下的压力至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
因此,支撑构件致动器316被配置为施加力矩M至所述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中的每个上。每个力矩M由以压力的形式从支撑构件致动器316提供的一定量的力组成,以及倾向于在由角308确定的一个方向上旋转。因此,第一和第二枢转套环284、288的力矩M的力是相等的,但方向相反,一个倾向于逆时针方向旋转,且另一个倾向于顺时针方向旋转。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的力矩M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2、276,以弯曲定影辊208。当角308小于180度时,定影辊208被弯曲,使得第一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2、276比定影辊中心部280更接近于图像接收构件204。因此,由定影辊208产生的压强在压区216的端部大于中部。相反,当角308大于180度时,定影辊208被弯曲,使得在第一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2、276比定影辊中心部280更远离图像接收构件204。因此,由定影辊208产生的压强在压区216的中部大于端部。
控制器312被进一步配置成接收印刷条件有关的数据,这些印刷条件有可能产生纵褶皱或有可能会产生横褶皱。该数据可包括纵向应力参数或横向应力参数,诸如,例如,纸张类型,或待用于印刷图像的墨的量和分布。特别是,与纸张类型有关的数据可以包括纸张尺寸、硬度、和纹理方向。与待用的墨的量和分布相关的数据可以包括在页面的墨的位置、在页面的中心的墨密度、在页面边缘的墨密度、和在整个页面的墨密度。控制器312被配置成使用这些数据来确定待印刷的墨图像的褶皱参数。
控制器312被配置成参照所确定的墨图像的褶皱参数来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特别地,控制器312被配置为通过弯曲定影辊208沿压区216调节施加到图像接收构件204的压强。弯曲该定影辊208可以调节沿压区216的长度施加的压强,以在印刷过程中避免产生皱褶。例如,弯曲定影辊208使定影辊的中心部280比辊的端部离图像接收构件204近约50-100微米,可以消除横的褶皱。相反,例如,弯曲定影辊208使得定影辊的中心部280比辊的端部离图像接收构件204远约50-100微米,可以消除纵的褶皱。此外,在印刷机处于操作时可以进行这些调节,避免耗时的重印或手动调节图像传输系统200。
控制器312可配置有电子元件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编程指令,该存储器能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器或者作为控制器的一部分。响应于控制器312执行编程指令和操作电子元件,该控制器接收诸如上面描述的数据之类的数据,并确定待印刷图像的褶皱参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12可以被配置为从用户界面接收数据,该用户界面能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器312和由用户操作。用户确定印刷的页面是褶皱的,然后将每个褶皱的页面的有关信息输入到用户界面中。用户可以输入诸如纸张类型、墨的量和分布、纵的褶皱的存在、以及横的褶皱的存在等有关的信息。控制器312根据输入用户界面的信息沿压区调节压强216并重印页面。替代地,印刷机可以用安装在印刷机内的光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扫描印刷的页面,以及印刷机内的处理器可以执行编程指令以分析由该光学传感器产生的图像数据来检测褶皱。控制器312能操作地连接到该处理器以接收控制转印辊的图像数据分析。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12可以被配置为在印刷之前接收关于待印刷图像的数据。然后,控制器312可根据该数据调节压区216处的压强,以避免印刷皱褶页。在开始印刷之前,待印刷的页面的纸张尺寸、硬度和纹理方向每一个都可以手动输入,或这些信息可以被存储在控制器312之内并根据由用户输入的纸张类型来确定。此外,印刷机还可以产生待印刷的图像的电子图像信息,其包括,例如,页面上的墨的位置或在页面的中心和边缘以及整个页面的墨密度。控制器312可以使用与纸张类型和墨的量和分布相关的数据,以确定待印刷的图像的褶皱参数并沿压区216调节施加的压强,以补偿褶皱参数并防止褶皱的印刷。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12可以被配置为存储从用户接口接收到的数据或来自印刷机内在存储器中的数据。因此,控制器312可以产生数据和褶皱参数的目录,并使用该目录来确定可能产生褶皱印刷的新的印刷作业的条件,并相应地调节沿压区216的压强。因此,控制器312可以逐渐消除接收来自用户的褶皱参数有关的数据的需要。此外,控制器312可以被配置为从连接到其他印刷机的网络接收数据。可以结合网络中的印刷机的目录以确定可能产生褶皱印刷的更多数量的条件,且控制器312可以从合并的目录接收数据。
继续参考图1,在操作中,图像传输系统200施加压强至压区216的边缘和中心,并改变沿压区216施加的压强的量,以防止形成纵的和横的皱褶。控制器312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以改变支撑构件292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296、300之间的角308并施加向下的压强至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支撑构件292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296、300之间的角308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中的每个的方向的倾向,且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施加力矩M至第一定影辊的端部272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施加力矩M至第二定影辊的端部276。力矩M移动第一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2、276朝向或离开图像接收构件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36、240并相反地移动定影辊中心部280。从而控制器312移动定影辊208与图像接收构件204啮合,以形成压区216。因此,可以使用具有较薄的壁的定影辊208而不用太担心定影辊208过于柔顺而在压区216无法施加适当分布的压强至图像接收构件204。正如上面提到的,并如图3所示,壁248可具有例如2.6毫米的厚度264。
控制器312通过控制由支撑构件致动器316所施加于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的力,调节沿压区216施加到图像接收构件204的压强的量,且通过控制支撑构件292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296、300之间的角308来调节沿压区216施加到图像接收构件204的压强的位置。因此,当介质移动通过压区216时,控制器312可同时控制在压区216的两端和中心施加到图像接收构件204的压强的数量和位置。由定影辊208施加到压区216的端部的压强的量与由定影辊208施加到压区216的中心的压强的量可以是不同的。此外,在印刷机的操作期间,如所必要的,控制器312可以改变施加到压区216的端部和/或中心的压强量,以达到并保持沿压区216的长度所需的负载。
控制器312接收数据,以确定待在指定的介质上印刷的图像的皱褶参数。然后,控制器312根据所确定的皱褶参数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当所确定的皱褶参数指示待在指定的介质上印刷的图像包括可能产生纵的皱褶的应力时,控制器312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使得相对于由定影辊208在压区316的端部施加到图像接收构件204的压强的量,由定影辊208在压区316的中心施加到图像接收构件204的压强的量增加。相反地,当确定的皱褶参数指示待在特定的介质上印刷的图像包括可能产生横皱褶的应力时,控制器312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使得相对于由定影辊208在压区316的端部施加到图像接收构件204的压强的量,由定影辊208在压区316的中心施加到图像接收构件204的压强量减小。
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图像传输系统可以包括不直接联接到所述定影辊的支撑组件。例如,如图5所示,支撑组件212'包括支撑构件292'、螺纹梁320'、第一臂324'、第二臂328'、第一压强施加器332'、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6'。图5的图像传输系统200'以与上述的图像传输系统200基本相同的方法配置和操作,不同之处在于:控制器312'操作致动器340',致动器340'能操作地连接到螺纹梁320'以相对于支撑构件292'旋转螺纹梁320',并分别沿第一和第二臂324'、328'移动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控制器312'也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以施加向下的压强到支撑构件292'。
螺纹梁320'包括一侧的右手螺纹和另一侧的左手螺纹。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和336'位于螺纹梁320'的相对侧,并配置为当螺纹梁320'旋转时与螺纹啮合从而移动。因此,当螺纹梁320'旋转时,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和336'沿螺纹梁320'以相反的方向移动。以这种方式,螺纹梁致动器340'沿第一和第二臂324'、328'定位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
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可使用替代方法沿着第一和第二臂324'、328'定位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例如,可以使用电磁阀或如齿轮传动链之类机械连接件,沿第一和第二臂324'、328'定位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
第一臂324'固定地联接到第一能枢转的套环284',第二臂328'固定地联接到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8'。因此,由支撑构件致动器316'施加到支撑构件292'的向下的压强通过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臂324'、328'。施加到第一和第二臂324'、328'的向下的压强通过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被传输到第一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2'、276'。通过操作螺纹梁致动器340',该控制器312'施加力矩M至第一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2'、276',以沿第一和第二臂324'、328'定位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然后,一旦定位了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操作支撑构件致动器316'以施加传输到能枢转的第一和第二套环284'、288'的向下的压强。
如图6所示,旋转螺纹梁320'以移动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朝着第一和第二臂324'、328'的外侧端部344',然后施加向下的压强,从而施加力矩到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以弯曲定影辊208'(在图5中示出)成凹的位置,使得第一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2'、276'(在图5中示出)比定影辊中心部280'(图5中所示)较接近于图像接收部件204'(示于图5)。因此,由定影辊208'产生的压强在压区216'的端部大于中部。
相反,如图7所示,旋转螺纹梁320'以移动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朝向第一和第二臂324'、328'的内侧端部348',然后施加向下的压强,从而施加力矩到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以弯曲定影辊208'(在图5中示出)成凸的位置,使得第一和第二定影辊端部272'、276'(在图5中示出)比定影辊中心部280'(图5中所示)较远离图像接收部件204'(在图5中示出)。因此,由定影辊208'产生的压强在压区216'的中部大于端部。
在一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定影辊208'可以包括在该弹性体涂层中的凸面件,如图10所示。为了补偿由于在定影辊208'中内在的凸面件导致在压区216'的中部增加的压强,支撑组件212'被配置为只沿凹的方向弯曲定影辊208',如图6所示。
在另一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定影辊208'可包括在该弹性体涂层中的喇叭形物(flare)。喇叭形物是逆向的凸面件,并在定影辊208'的端部比中部形成更大的直径。为了补偿由于在定影辊208'中内在的喇叭形物导致在压区216'的端部增加的压强,支撑组件212'被配置为只沿凸的方向弯曲定影辊208',如图7所示。由于第一和第二压强施加器332'、336'朝向内侧端部348'定位以沿凸的方向弯曲定影辊208',由于螺纹梁320'不需要超出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284'、288',在印刷机内的图像传输系统200'没有多少空间超出定影辊208'的端部的情况下,这样的配置是有利的。

Claims (7)

1.一种用于间接印刷机中能移动的插入的辊组件,所述辊组件包括:
薄壁辊,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能枢转的套环,其支撑所述辊的所述第一端并被配置为施加第一力矩至所述辊的所述第一端;
第二能枢转的套环,其支撑所述辊的所述第二端并被配置为施加第二力矩至所述辊的所述第二端;以及
致动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枢转以施加所述第一力矩和第二力矩至所述辊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组件,其进一步包括:
构件,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能枢转的套环的第一端,该第二端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能枢转的套环;并且
所述致动器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构件,并被配置为操作所述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以移动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从而施加所述第一力矩和第二力矩至所述套环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组件,其中,所述构件具有在所述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枢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在所述枢轴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构件以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能枢转的套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促使所述枢轴改变所述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组件,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臂,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环;
第二臂,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套环;
梁,其支撑螺纹杆;
第一制动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螺纹杆,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梁旋转所述螺纹杆;
接触所述第一臂的第一压强施加器,所述第一压强施加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螺纹杆旋转时沿所述螺纹杆和所述第一臂滑动;以及
接触所述第二臂的第二压强施加器,所述第二压强施加器被配置为当所述螺纹杆旋转时沿所述螺纹杆和所述第二臂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组件,其进一步包括:
第二致动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梁,并被配置为施加压强到所述梁,所述压强通过所述第一压强施加器施加到所述第一臂,并通过所述第二压强施加器施加到所述第二臂。
CN201310229182.5A 2012-06-14 2013-06-08 具有能移动的插入的辊组件的间接印刷机及其辊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7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523,358 US8854634B2 (en) 2012-06-14 2012-06-14 Transfix roller with adjustable crown for use in an indirect printer
US13/523358 2012-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414A true CN103507414A (zh) 2014-01-15
CN103507414B CN103507414B (zh) 2016-02-24

Family

ID=49755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918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7414B (zh) 2012-06-14 2013-06-08 具有能移动的插入的辊组件的间接印刷机及其辊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54634B2 (zh)
JP (1) JP6049539B2 (zh)
KR (1) KR101912471B1 (zh)
CN (1) CN103507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3213B1 (ko) * 2013-06-20 2014-12-22 주식회사 디지아이 디지털 프린팅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347A (en) * 1997-04-11 1998-12-08 Xerox Corporation Dual decurler and control mechanism therefor
CN1688443A (zh) * 2002-09-21 2005-10-26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可调整的设置的辊的贴合压力的装置和方法
US20070103531A1 (en) * 2005-11-08 2007-05-10 Xerox Corporation Transfix roller load controlled by force feedback
CN201217296Y (zh) * 2008-06-11 2009-04-08 宁波欣达印刷机器有限公司 凹版印刷机的压辊装置
CN101533253A (zh) * 2008-03-12 2009-09-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成像装置、圆筒形旋转部件和介质传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7089A (ja) * 1989-04-19 1990-11-1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H05330036A (ja) * 1992-06-04 1993-12-14 Seiko Epson Corp 転写式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068418A (ja) * 1992-06-29 1994-01-1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7225523A (ja) * 1994-02-10 1995-08-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4733A (ja) * 2003-11-12 2005-06-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069849B2 (en) * 2004-01-12 2006-07-04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transfer element with leverage
US7497566B2 (en) * 2004-01-12 2009-03-03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transfer element with balanced constant load force
JP4758083B2 (ja) * 2004-08-31 2011-08-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292807B2 (en) * 2005-04-06 2007-11-06 Xerox Corpor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haft deflection
JP4784575B2 (ja) * 2007-08-15 2011-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ローラ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46213A (ja) * 2007-08-15 2009-03-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224219B2 (en) 2008-03-12 2012-07-17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eat fixing member for fixing device, cylindrical rotating member and medium transporting device
US8126362B2 (en) * 2008-09-17 2012-02-2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media thickness with a transfer subsystem in a printer
JP2011048166A (ja) * 2009-08-27 2011-03-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347A (en) * 1997-04-11 1998-12-08 Xerox Corporation Dual decurler and control mechanism therefor
CN1688443A (zh) * 2002-09-21 2005-10-26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可调整的设置的辊的贴合压力的装置和方法
US20070103531A1 (en) * 2005-11-08 2007-05-10 Xerox Corporation Transfix roller load controlled by force feedback
CN101533253A (zh) * 2008-03-12 2009-09-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成像装置、圆筒形旋转部件和介质传送设备
CN201217296Y (zh) * 2008-06-11 2009-04-08 宁波欣达印刷机器有限公司 凹版印刷机的压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0803A (ja) 2014-01-09
KR20130140580A (ko) 2013-12-24
CN103507414B (zh) 2016-02-24
KR101912471B1 (ko) 2018-10-26
US20130335752A1 (en) 2013-12-19
JP6049539B2 (ja) 2016-12-21
US8854634B2 (en) 201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1701B (zh) 用在间接印刷机中的具有适应性中间负载的转印辊
US93231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of continuous forms
CN103853019B (zh) 图像加热设备和成像设备
US8485621B2 (en) Solid inkjet drum maintenance unit (DMU) employing adjustable blade cam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oil rate
GB2496507A (en) Image receiving roller with internal support member for phase change ink jet printer
CN103853018B (zh)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US20170165981A1 (en) Applic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3676580A (zh) 图像加热装置
US88143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gloss level in printed images
US20090244566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printing press optimization
US20090245899A1 (en)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507414A (zh) 用于间接印刷机的具有可调式凸面件的定影辊
JP6207490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パターンの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印刷方法
US20060291883A1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fixing roller
US8337009B2 (en) Method for skewing printer transfix roll
US20090245836A1 (en)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85511C (zh) 图像定影装置
US938766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a gap between rollers of a printer in accordance with a media or image length
EP0514377B1 (de)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aufzeichnungsträgern in druck- oder kopiergeräten
JP3818809B2 (ja) 定着装置
US11281129B2 (en) Nip adjustment
CN101876804A (zh) 图像生成装置中基于紫外光敏介质上的扫描压区印刷图像自动调节压区宽度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232777A1 (en) Method of Using Star Wheel with Adjustable Directional Bias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