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5511C - 图像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5511C
CN100585511C CN200610148603A CN200610148603A CN100585511C CN 100585511 C CN100585511 C CN 100585511C CN 200610148603 A CN200610148603 A CN 200610148603A CN 200610148603 A CN200610148603 A CN 200610148603A CN 100585511 C CN100585511 C CN 1005855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
support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extruding force
m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8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7410A (zh
Inventor
金振玧
尹永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7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7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55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551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定影装置,其包括加热辊和多个压紧辊,该压紧辊通过挤压单元旋转地接触加热辊的表面。所述多个压紧辊设置成可以调节其挤压力。利用这种构造,提高了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并且基本上防止定影调色剂图像时可能产生的折皱、皱褶和缠绕滞塞。

Description

图像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装置以及控制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本领域所公知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数字复印机、传真机等,是用于根据从计算机或者扫描仪输入的数字信号将图像信号在记录介质上转印成可视图像的设备。
特别参照此类成像装置的操作,图像信号以静电潜像的形式在感光介质上形成图像。形成在感光介质上的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可视化为可视图像。将可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纸张、OHP(overhead project,高射投影)膜、信封等。然后,当其上转印有可视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图像定影装置时,可视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上,该记录介质进而被排出成像装置。
同时,由于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微弱的静电力沉积于记录介质上,其易于散开。图像定影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其用于向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施加预定热量和压力,从而将图像的调色剂熔融于记录介质。已经受此类图像定影作用的图像可基本上永久保持。
通常,上述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其内部设置有热源,例如,加热灯,以将从热源产生的热量传输到记录介质;以及压紧辊,其用于将记录介质压靠于加热辊上。加热辊具有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圆柱形表面,该表面上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树脂。压紧辊具有由柔软材料(例如橡胶等)形成的表面,并通过挤压装置(例如弹簧)挤压记录介质,所述挤压装置安装在压紧辊的相对端部。
此类图像定影装置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i)在由加热辊产生的热量的适当温度范围内,应当易于执行图像的定影;以及
ii)应当最小化缠绕滞塞现象(wrap jam phenomenon)和记录介质的皱褶、折皱等,该缠绕滞塞现象使得当记录介质在来自加热辊的热量的影响下发生卷曲时,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沉积在加热辊上,而皱褶、折皱等会在记录介质受热时产生。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上述要求可能彼此冲突。例如,如果提高加热辊的温度以增强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记录介质就粘附于加热辊上,从而频繁发生缠绕滞塞、皱褶、折皱等。与之相反,如果降低加热辊的温度,就会削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此外,如果用于将记录介质压靠在加热辊上的压紧辊的挤压力增加,从加热辊向记录介质传热的时间长度也增加,从而可以增强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然而,压紧辊的耐久性就可能降低。
近来,为了在存在上述彼此冲突的特征的图像定影装置中有效地防止缠绕滞塞并提高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已经广泛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多个压紧辊旋转接触到加热辊。
图1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具有采用一对压紧辊的此类结构的图像定影装置,其中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热源11的加热辊10。第一和第二压紧辊21和22旋转地接触加热辊10的表面。
加热辊10的外周表面上涂覆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壳12。例如,外壳12可以由硅聚合物、弹性体等形成。外壳12可以涂覆有特氟隆涂层,使得调色剂图像可更容易地脱离。
第一和第二压紧辊21和22按照可分别绕旋转轴21a和22a旋转的方式安装。旋转轴21a和22a的相对端部的每一个端部由轴衬构件26支撑,该轴衬构件进而由挤压装置25(例如,盘簧)朝向加热辊偏压。
第二压紧辊22的外壳由比加热辊10的外壳12硬的材料形成,使得加热辊10的外壳12在加热辊10与第二压紧辊22彼此旋转接触的区域处变形。第一压紧辊21的外周表面由比加热辊10的外壳12软的材料形成,使得第一压紧辊21在加热辊10和第一压紧辊21彼此旋转接触的区域处变形
第一图像定影夹挤部产生于加热辊10和第一压紧辊21彼此旋转接触的区域处,第二图像定影夹挤部产生于加热辊10和第二压紧辊22彼此旋转接触的区域处。
在图像通过加热辊10以及第一和第二压紧辊21和22而在第一和第二夹挤部处定影于记录介质P上并且记录介质P在加热辊10的热量的影响下在第一夹挤部处卷曲于加热辊10上之后,记录介质P由第二压紧辊22在第二图像定影夹挤部处向相反方向挤压,从而记录介质P在逐渐平整的状态下排出。也就是,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P通过第二压紧辊22施加的挤压力在与加热辊10相反的方向上卷曲,从而记录介质P通过反向卷曲而以平整的状态排出图像定影装置。
另外,虽然当记录介质穿过第一图像定影夹挤部时,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可能通过柔软材料的第一压紧辊21而沉积于加热辊10侧,但是因为由第二压紧辊22的材料的坚硬特性而导致加热辊10的外壳12突然变形,并且因为当记录介质P穿过第二图像定影夹挤部时记录介质P通过第二压紧辊22施加的挤压力而反向卷曲,所以调色剂图像可从加热辊10的外壳12上平稳脱离,从而防止了缠绕滞塞现象。
如上所述,采用多个压紧辊的图像定影装置的优点在于,不仅由于压紧辊的挤压力增加而提高了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而且防止了缠绕滞塞、折皱和皱褶。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局限在于,由于将由第一和第二压紧辊21和22施加的挤压力的大小和/或方向规定并固定成适于普通的打印纸张,从而其极难准确地应对一定记录介质的参数(例如,厚度、材料质量以及记录介质的其他特性)、待沉积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密度等。
从而,需要一种具有挤压单元的图像定影装置,其中由多个压紧辊施加的挤压力是可调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定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根据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或调色剂图像密度调节图像定影装置的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从而提高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定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提高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而且基本防止定影调色剂图像时可能产生的记录介质的卷曲、皱褶、缠绕滞塞等。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多个压紧辊,其旋转地接触加热辊的表面;以及挤压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压紧辊压靠在加热辊上。用于挤压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是可调节的。
挤压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挤压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部;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该挤压部的支撑构件。
挤压单元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多个压紧辊的轴衬构件。
挤压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轴衬构件和/或支撑构件的致动器。
优选地,由挤压部施加的挤压力均匀分布于所述多个压紧辊上。
挤压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向所述多个压紧辊施加挤压力的弹簧。
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多个挤压部,其对应于所述多个压紧辊。
优选地,所述多个挤压部的每一个挤压部设置于相应压紧辊上。
多个挤压部的每一个挤压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弹簧。
多个挤压部可以具有不同弹性系数。
多个挤压部可以具有不同长度。
支撑构件可以可移动地设置,从而可调节加热辊和支撑构件之间的距离。
支撑构件可以沿着引导路径受到引导。
支撑构件可以枢转地设置。
轴衬构件可以枢转地设置。
支撑构件可枢转地并可移动地设置,从而可调节加热辊和支撑构件之间的距离。
此外,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具有布置于其内部的热源;多个压紧辊,其旋转地接触加热辊的表面;以及用于调节所述多个压紧辊的相对挤压力的装置。
挤压力调节部可以包括:用于旋转地支撑相应的多个压紧辊的轴衬构件;定位成与轴衬构件相距一定距离的支撑构件;以及多个挤压装置,其弹性布置于轴衬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以弹性挤压相应的压紧辊。
支撑构件可以枢转地设置。
图像定影装置还可以包括枢转装置,用于枢转支撑构件。
枢转装置可以包括:杠杆,其旋转地接触支撑构件的一侧,在该支撑构件上形成多个控制表面。该支撑构件通过杠杆的转动而枢转,以调节挤压装置的挤压力。
枢转装置可以包括:凸轮构件,其旋转地接触支撑构件的一侧;以及用于旋转凸轮构件的驱动单元。
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离合器,用以将凸轮构件的凸轮轴单独地连接于驱动源;螺线管,其设置在离合器外侧以调节凸轮轴的旋转状态;以及用于控制螺线管的操作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可以被输入有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并根据所述参数被操作。
控制装置可以连接于用以检测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纸张检测传感器和/或用以检测图像密度的密度检测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出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或调色剂图像密度的信息;确定对应于所输出的信息的图像定影条件;以及在根据所确定的图像定影条件调节施加于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的总量或相对比中至少之一后执行图像定影操作。
图像定影条件确定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是否存在先前输入的图像定影条件;以及根据信息输出步骤中输出的信息确定图像定影条件,除非存在先前输入的图像定影条件。当存在先前输入的图像定影条件时,利用根据信息输出步骤中输出的信息,重新确定的图像定影条件替代该先前输入的图像定影条件。
图像定影步骤可以包括通过枢转支撑构件和/或轴衬构件调节施加于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的相对比(relative ratio)的步骤。
图像定影步骤还可以包括通过移动支撑构件以调节支撑构件和加热辊之间的距离而调节施加于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的总量的步骤。
通过结合附图公开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随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和显著特征将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可用于该图像定影装置中的各种致动器和相关结构示于图2A至2G中;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可用于该图像定影装置中的各种致动器和相关结构示于图3A至3G中;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可用于该图像定影装置中的各种致动器和相关结构示于图4A至4E中;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可用于该图像定影装置中的各种致动器和相关结构示于图5A至5E中;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可用于该图像定影装置中的各种致动器和相关结构示于图6A至6B中;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可用于该图像定影装置中的各种致动器和相关结构示于图7A至7B中;
图8至9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正视图和透视图;
图10至11C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透视图和正视图;
图12是螺线管和离合器的透视图;
图12A是螺线管和离合器的正视图,其是在由图12的箭头XIIA指示的方向上观察的;
图12B是螺线管和离合器的侧视图,其是在由图12的箭头XIIB指示的方向上观察的;
图12C至12E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螺线管和离合器的逐步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整个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将理解为表示相同部件、元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随后的说明中,将省略在此结合的公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说明,以提供清楚简洁的说明书。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
如图2中所示,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50,用于向记录介质P传热,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P上;以及压紧辊61和62,用于将记录介质压靠在加热辊50上。
加热辊50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旋转体51,其由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形成,并且安装成能够由驱动源(例如,驱动电机)旋转。
热源52,例如卤素灯,设置于旋转体51内,外壳54围绕旋转体51的外周表面设置。外壳54由弹性材料(例如,硅聚合物、弹性体等)形成,并且在外壳54的外周表面上涂覆有例如特氟隆,使得调色剂图像可容易地从外壳54脱离。
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旋转地接触到加热辊50的外壳54,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的相应旋转轴61a和62a的相对端部由轴衬构件65可旋转地支撑。
第一图像定影夹挤部N1形成于加热辊50和第一压紧辊61彼此旋转接触的区域处,第二图像定影夹挤部N2形成于加热辊50和第二压紧辊62彼此旋转接触的区域处。
一对轴衬构件65具有支撑孔66和67,用以分别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的旋转轴61a和62a的相对端部,其中可在各个支撑孔66和67内设置轴承,以将旋转轴61a和62a支撑成可平稳旋转。该对轴衬构件65可以一体成形。
一对支撑构件70设置成与相应轴衬构件65相距预定距离,挤压部75弹性置于轴衬构件65和支撑构件70之间。该对支撑构件70可以一体成形。
应当理解,旋转轴61a和62a的一侧可以设置有一个轴衬构件65、一个支撑构件70和一个挤压部75,它们与设置在旋转轴61a和62a另一侧的轴衬构件、支撑构件和挤压部相同。从而,对于这些元件,为了便于说明并且出于容易理解的目的,有时将利用设置在压紧辊61和62的旋转轴61a和62a一侧的元件进行说明。然而,这些元件和其他相关构造的说明也可应用于设置在旋转轴61a和62a另一侧的元件和构造,除非特别说明。
优选地,挤压部7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弹簧,用以将压紧辊61和62压靠在加热辊50上。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挤压部75向压紧辊61和62均匀分布并施加挤压力。此外,支撑构件70设置成可相对图像定影装置的框架(未示出)移动。
与支撑构件70的移动相关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导槽78,其形成于图像定影装置的框架上;和至少一个引导突起79,其从支撑构件70上突起,以与导槽78相对应,其中当引导突出79沿着导槽78受到引导时,支撑构件70的移动受到引导。
上述导槽78可以形成基本上线性形状,如图2至2E中所示,或者形成基本上圆弧形状或者台阶形状,如图2F和2G中所示。
也就是,如果当支撑构件70沿着导槽78移动时加热辊50和支撑构件70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则导槽78可以呈现任何形状,其中当支撑构件70沿着导槽78移动时,支撑构件70由止动件(未示出)等停止在移动的位置上。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当调节支撑构件70和加热辊50之间的距离时,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上的挤压力的总量可被调节。
本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用于调节支撑构件70和加热辊50之间的距离的致动器100,其中该致动器100可以构造成可手动控制,如杠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或者可以利用控制装置进行电子控制。可电子控制的致动器100的操作通过控制装置300进行控制。
优选地,控制装置300按照以下方式连接于成像装置的控制板或者个人计算机(PC),即,当使用者在成像装置的控制板或PC上适当选择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和/或图像密度时,控制装置300根据所选择的信息控制致动器100。
或者,控制装置300可以连接于用于检测记录介质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的检测传感器(未示出),从而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致动器100。
图2A至2E示出了各种可电子控制的致动器100。
图2A示出致动器100的第一具体形式,其采用凸轮机构110,其中凸轮机构110挤压并移动支撑构件70的外表面,使得支撑构件70和加热辊50之间的距离得以调节,从而施加于压紧辊61和62的总挤压力可调节。
凸轮机构110包括:凸轮构件111,用以挤压支撑构件70的外表面,以朝向加热辊50直线移动支撑构件70;和旋转轴112,用于旋转凸轮构件111,该旋转轴112可设置成与图像定影装置或成像装置的各种驱动电机(未示出)中的任一个相配合。
此外,可在支撑构件70的外表面形成各种形式的控制表面(未示出),以便于支撑构件70的直线往复移动。
或者,旋转轴112可以与驱动单元相配合,图2D以示例方式示出了该驱动单元。此类驱动单元200包括:驱动轴210,其通过离合器(未示出)等可分离地连接于旋转轴112的一端;多个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其形成于驱动轴210的外周表面上;以及螺线管220,其设置在驱动轴210的外侧,以控制驱动轴210的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
驱动轴210可以经由传动机构等配合地连接于用以驱动成像装置的图像转印辊、显影辊等或者图像定影装置的加热辊的各类驱动电机(未示出)。
驱动轴210的旋转力通过离合器(未示出)等间歇地传输至旋转轴112。
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从驱动轴210外周表面突起,螺线管220的可移动体221选择性地与相应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相接合,以调节凸轮机构100的旋转轴112的旋转角,从而凸轮构件111的旋转角得以调节,其结果是支撑构件70直线往复移动。
螺线管220电连接于控制装置300,使得螺线管220的可移动体221的移动受控制装置300控制。
虽然驱动单元中采用的螺线管220(以示例方式示于图2D中)是电枢式螺线管,其可移动体221由电磁体和弹簧转动,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诸如柱塞式螺线管、闩锁式螺线管等各类螺线管可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2B示出采用螺线管120的致动器100的第二具体形式,其中螺线管120的可移动体121挤压支撑构件70的外表面,以移动支撑构件70,使得可以调节支撑构件70和加热辊50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挤压部75的挤压力。
螺线管120电连接于控制装置300,螺线管120的可移动体121由控制装置往复移动,以朝向和远离加热辊50往复移动支撑构件70,使得可以调节施加于压紧辊61和62上的挤压力的总量。
虽然图2B中所示的螺线管120是柱塞式螺线管,其可移动体121由电磁体直线移动,但是本实施例的螺线管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诸如电枢式螺线管、闩锁式螺线管等各类螺线管都可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2C示出致动器100的第三具体形式,其采用齿轮传动机构130,其中该齿轮传动机构130包括受旋转驱动的副齿轮131和与副齿轮131啮合的齿条132。
副齿轮131可以通过传动机构配合地连接于驱动源(未示出),例如用于驱动图像定影装置的加热辊或者成像装置的图像转印辊、显影辊等的驱动辊。
齿条132将副齿轮13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以挤压支撑构件70的外表面,以朝向和远离加热辊50直线往复移动支撑构件70,使得支撑构件70和加热辊50之间的距离得以调节,从而可以调节挤压部75的挤压力。
因为与副齿轮131相连的驱动源(未示出)也连接于控制装置300,从而可以控制副齿轮131的旋转运动。
或者,副齿轮131可以设置成其旋转轴通过离合器等间歇地连接于图2D中所示的驱动单元200的驱动轴210,从而副齿轮131可以受驱动单元200控制。
图2E示出致动器100的第四具体形式,其采用图2D所示的驱动单元200和连杆机构140。
在第四具体形式中,连杆机构140连接于驱动单元200的驱动轴210和支撑构件70之间,以将驱动轴21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并且将直线运动传输至支撑构件70,以朝向或远离加热辊50移动支撑构件70,使得支撑构件70和加热辊50之间的距离得以调节,从而可以调节施加于压紧辊61和62上的挤压力的总量。
可用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100不限于图2A至2G中所示的具体形式,可以应用直线往复移动支撑构件70的各种形式的致动器,如液压或气压缸或者手动操作的杠杆机构。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图3A至3G示出可应用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各种具体形式。
如图中所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50,用以向记录介质P传热,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P上;和多个压紧辊61、62,用以将记录介质P压靠在加热辊50上。
虽然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构造成在多个压紧辊61和62上均匀分布和提供挤压力,但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挤压部,以分别独立地向压紧辊61和62施加挤压力。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应挤压部76和77的挤压方向优选会聚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中心,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可以彼此相等或者不同。
例如,如果多个压紧辊由两个压紧辊组成,即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对应于该多个压紧辊的多个挤压部也由两个挤压部组成,即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其中第一挤压部76独立地向第一压紧辊61的旋转轴61a施加挤压力,第二挤压部77独立地向第二压紧辊62的旋转轴62a施加挤压力。此外,当压紧辊的数量为三个或者更多时,挤压部的数量也为三个或者更多,使得各个挤压部独立地向相应压紧辊施加挤压力。
此外,虽然第一挤压部76或者第二挤压部77显示为构造成单一弹簧形式,如图3至3G中所示,但是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各个挤压部可以由两个或更多弹簧组成。从而,构成第一挤压部76的弹簧的数量可以不同于构成第二挤压部77的弹簧的数量。
此外,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的相应弹簧的弹性系数和长度可以彼此相等或者不同。
因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构造和操作关系与图2至2G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基本相同或者类似,从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可以根据待使用的记录介质的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或者沉积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密度而适当控制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上的挤压力的总量。从而,可以提高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并且基本上防止缠绕滞塞、折皱、皱褶等。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的构造。
如图4中所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50,用以向记录介质P传热,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P;以及压紧辊61和62,用以将记录介质P压靠在加热辊50上。
加热辊50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旋转体51,其由导热性优良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形成,其中该旋转体51安装成可由驱动源(例如,驱动电机)旋转。
热源52,例如卤素灯,设置于旋转体51内,外壳54围绕旋转体51的外周表面设置,其中外壳54由弹性材料(例如,硅聚合物或弹性体)形成,并且在外壳54的外周表面上涂覆有例如特氟隆,使得调色剂图像可容易地脱离。
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旋转地接触加热辊50的外壳54,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的相应旋转轴61a和62a的相对端部由一对左和右轴衬构件65可旋转地支撑。
第一图像定影夹挤部N1形成于加热辊50和第一压紧辊61彼此旋转接触的区域处,第二图像定影夹挤部N2形成于加热辊50和第二压紧辊62彼此旋转接触的区域处。
该对轴衬构件65具有支撑孔66和67,用以旋转地支撑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的相应旋转轴61a和62a的相对端部,并且各个支撑孔66和67可设置有轴承,以将相应旋转轴61a和62a支撑成可平稳旋转。该对轴衬构件65可以一体成形。
一对支撑构件70设置成与相应轴衬构件65相距预定距离,多个挤压部76和77分别弹性布置在轴衬构件65和支撑构件70之间。在此,该对支撑构件70可以一体成形。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多个挤压部76和77,用以独立地向多个压紧辊61和62施加挤压力。也就是,相应挤压部76和77的挤压方向指向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中心,使得由相应压紧辊61和62施加的挤压力可以彼此相等或者不同。
例如,当所述多个压紧辊由两个压紧辊组成,即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如图4至4E中所示,相应多个挤压部也由两个挤压部组成,即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
如图4至4E示例性示出,第一挤压部76独立地向第一压紧辊61的旋转轴61a施加挤压力,第二挤压部77独立地向第二压紧辊62的旋转轴62a施加挤压力。
当压紧辊的数量为三个或者更多时,挤压部的数量也为三个或者更多,使得各个挤压部独立地向相应压紧辊施加挤压力。
虽然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在图4至4E中显示为由单一弹簧组成,但是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各个挤压部可以由两个或更多弹簧组成。
从而,构成第一挤压部76的弹簧的数量可以不同于构成第二挤压部77的弹簧的数量。
此外,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的相应弹簧的弹性系数和长度可以彼此相等或者不同。
第三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因为支撑构件70设置成可相对于图像定影装置的框架(未示出)绕枢轴点73枢转,从而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上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通过支撑构件70的枢转运动,布置在支撑构件70和轴衬构件65之间的多个挤压部76和77可变地施加挤压力,使得施加于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上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图4中,当支撑构件70从其基准位置(例如,由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施加的挤压力基本上彼此相等时的中立位置)在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枢转时,由支撑构件70施加的挤压力增加,从而向第一压紧辊61施加的挤压力也增加。第二挤压部77拉长,从而由第二挤压部77施加的挤压力相对降低,从而向第二压紧辊62施加的挤压力也减少。
当支撑构件70在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上枢转时,第二挤压部77的挤压力增加,从而向第二压紧辊62施加的挤压力也增加。第一挤压部76的挤压力相对降低,从而向第一压紧辊61施加的挤压力减少。
例如,当支撑构件70在图4中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枢转时,如果薄的纸张、信封等通过定影装置的图像定影夹挤部N1和N2,向第二压紧辊62施加的挤压力小于向第一压紧辊61施加的挤压力,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薄的纸张、信封等在加热辊50和第二压紧辊62之间发生折皱或皱褶。
此外,当支撑构件70在图4中的箭头B指示的方向上枢转时,普通纸张或者厚纸张通过图像定影装置的定影夹挤部N1和N2,向第二压紧辊62施加的挤压力大于向第一压紧辊61施加的挤压力,从而,由于普通纸张或厚纸张可以由第二压紧辊62的增加的挤压力平整和排出,因此可以防止缠绕滞塞现象。
也就是,在通过第二图像定影夹挤部N2的过程中,已经通过第一图像定影夹挤部N1的厚纸张由第二压紧辊62的增加的挤压力在与加热辊50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平整。从而,可以使调色剂图像更加平稳地脱离并且可以防止缠绕滞塞现象。
此外,因为分别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是可调节的,从而挤压力的总量基本上不变。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包括致动器100,用以绕枢轴点73枢转支撑构件70,其中致动器100可构造成可手动控制的构造,如杠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或者构造成可电子控制的构造,其可利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可电子控制的致动器100的操作受控制装置300控制。
优选地,控制装置300连接于成像装置的控制板或者PC,使得使用者可以在成像装置的控制板或PC上适当选择记录介质的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和/或调色剂图像密度,从而控制装置根据所选择的信息控制致动器100。
或者,控制装置300可以连接于用于检测记录介质纸张的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的检测传感器,从而控制装置300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致动器100。
或者,控制装置300可以连接于用于检测调色剂图像密度的检测传感器(未示出),从而控制装置300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致动器100。
图4A至4E示出了此类可电子控制的致动器100的具体形式。
图4A示出致动器100的第一具体形式,其采用凸轮机构110,其中凸轮机构110通过挤压支撑构件70的一区域而绕枢轴点73枢转,该凸轮机构110相对于枢轴点73偏心设置,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此类凸轮机构110包括:凸轮构件111,其相对于枢轴点73偏心定位并旋转,以绕枢轴点73枢转支撑构件70;和旋转轴112,用于旋转凸轮构件111,其中该旋转轴112可设置成与图像定影装置或成像装置的各种驱动电机(未示出)相配合。
与凸轮构件111接触的支撑构件70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各种形式的控制表面(未示出),使得支撑构件70可平稳地直线往复移动。
或者,旋转轴112可安装成与驱动单元200相配合,图4D以示例方式示出了该驱动单元。驱动单元200包括:驱动轴210,其通过离合器(未示出)等可分离地连接于旋转轴112的一端;多个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其绕驱动轴210的外周表面设置;以及螺线管220,其位于驱动轴210的外侧,以控制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
驱动轴210可以通过传动机构等配合地连接于用于图像定影装置的加热辊或者成像装置的转印辊或显影辊的各类驱动电机(未示出),其中驱动轴210的旋转力通过离合器(未示出)等间歇地传输至旋转轴112。
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从驱动轴210外周表面突起。当螺线管220的可移动体221选择性地与相应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相接合时,凸轮机构100的旋转轴112的旋转角可调节,其结果是,凸轮构件111的旋转角得以一致地调节,从而绕枢轴点73枢转支撑构件70。
螺线管220电连接于控制装置300,使得螺线管220的可移动体221的移动受控制装置300控制。虽然驱动单元200中采用的螺线管220在图4D中显示为电枢式螺线管,其可移动体由电磁体和弹簧转动,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诸如柱塞式螺线管、闩锁式螺线管等各类螺线管都可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4B示出采用螺线管120的致动器100的第二具体形式。当螺线管120的可移动体212挤压支撑构件70的一侧(即,相对于枢轴点73偏心定位的区域)时,支撑构件70绕枢轴点73枢转,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因为螺线管120电连接于控制装置300并且螺线管120的可移动体121由控制装置300致动,支撑构件70绕枢轴点73枢转。
虽然螺线管120显示为柱塞式形式,其可移动体121由电磁体直线移动,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螺线管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诸如电枢式螺线管、闩锁式螺线管等各类螺线管都可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4C示出致动器100的第三具体形式,其采用齿轮传动机构130,其中该齿轮传动机构130包括受旋转驱动的副齿轮131和与副齿轮131啮合的齿条132。
副齿轮131可以通过传动机构等配合地连接于驱动源(未示出),例如用于驱动图像定影装置的加热辊或者成像装置的转印辊或显影辊等的驱动电机。
齿条132将副齿轮13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以挤压支撑构件70的一端(即,相对于枢轴点73偏心定位的区域),使得支撑构件70绕枢轴点73枢转,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因为控制装置300连接于驱动源(未示出),该驱动源与上述副齿轮131相连,从而副齿轮131的旋转运动可以受控制装置300控制。
或者,副齿轮131可以通过离合器间歇地连接于图4D中所示的驱动单元200的驱动轴210,从而副齿轮131可以受驱动单元200控制。
图4E示出致动器100的第四具体形式,其采用图4D所示的驱动单元200和连杆机构140。
在第四具体形式中,连杆机构140的一端连接于驱动单元200的驱动轴210,连杆机构140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构件70的一端(即,相对于枢轴点偏心定位的区域)。驱动轴210的旋转运动通过连杆机构140转化为直线运动,并且当将连杆机构140的直线运动传输至支撑构件70时,支撑构件70绕枢轴点73枢转。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应用于该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100不限于致动器的第一至第四具体形式,可以将各种致动器应用于该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以绕枢轴点73枢转支撑构件70。
图5至5E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5中所示,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加热辊50、多个压紧辊61和62以及用于挤压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部76和77。
挤压部76和77弹性布置在轴衬构件65和支撑构件70之间,轴衬构件65设置成可绕枢轴点69枢转,该枢轴点69设置在轴衬构件65上。支撑构件70固定地设置在图像定影装置的框架(未示出)上。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构造成,当通过致动器等使支撑构件70绕枢轴点73枢转时,独立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可选地,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当轴衬构件65通过致动器等绕轴衬构件65的枢轴点69(在箭头C指示的方向上)枢转时,独立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或者,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设置成轴衬构件65安装成可绕设置在轴衬构件69上的枢轴点枢转,并且支撑构件70可相对于图像定影装置的框架(未示出)移动。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可选构造中,当支撑构件70绕轴衬构件65的枢轴点69枢转时,相应挤压部76和77的挤压力的施加方向以及大小得以调节,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精细调节。
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包括致动器100,其绕枢轴点枢转支撑构件70或者轴衬构件65,其中致动器100可以构造成可手动控制,如杠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或者构造成可利用控制装置电子控制。可电子控制的致动器100的操作受控制装置300控制。
优选地,控制装置300连接于成像装置的控制板或者PC,使得使用者可以在成像装置的控制板或PC上适当选择记录介质的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和/或调色剂图像密度时,从而控制装置300根据所选择的信息控制致动器100。
或者,控制装置300可以连接于用于检测记录介质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的检测传感器,从而控制装置300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致动器100。
另外,控制装置300可以连接于用于检测调色剂图像密度的检测传感器(未示出),从而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致动器100。
图5A至5E示出了可电子控制的致动器100的各种具体形式。
图5A示出致动器100的第一具体形式,其采用凸轮机构110,其中凸轮机构110挤压轴衬构件65的一端,从而绕枢轴点69枢转轴衬构件65(如箭头C所指示的),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此类凸轮机构110包括:凸轮构件111,其在轴衬构件65的一侧上偏心旋转,以绕枢轴点69枢转轴衬构件65;和旋转轴112,用于旋转凸轮构件111。该旋转轴112可设置成与图像定影装置或成像装置的各种驱动电机(未示出)相配合。
与凸轮构件111接触的轴衬构件65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各种形式的控制表面(未示出),使得轴衬构件65可平稳地直线往复移动。
或者,旋转轴112可以安装成与图5D中示例性示出的驱动单元200相配合。驱动单元200包括:驱动轴210,其通过离合器(未示出)等可分离地连接于旋转轴112的一端;多个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其绕驱动轴210的外周表面设置;以及螺线管220,其位于驱动轴210的外侧,以控制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
驱动轴210可以通过传动机构等配合地连接于用于图像定影装置的加热辊或者成像装置的转印辊或显影辊的各类驱动电机(未示出),其中驱动轴210的旋转力通过离合器(未示出)等间歇地传输至旋转轴112。
多个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从驱动轴210外周表面突起,其中当螺线管220的可移动体221选择性地与相应相位控制突起211、212、213和214相接合时,凸轮机构100的旋转轴112的旋转角可调节,并且当凸轮构件111的旋转角被一致地调节时,轴衬构件65绕枢轴点73枢转。同时,螺线管220电连接于控制装置300,使得螺线管220的可移动体221的移动受控制装置300控制。
虽然驱动单元200中采用的螺线管220在图5D中显示为电枢式螺线管,其可移动体由电磁体和弹簧转动,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诸如柱塞式螺线管、闩锁式螺线管等各类螺线管可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5B示出致动器100的第二具体形式,其采用螺线管120,其中如果螺线管120的可移动体121挤压轴衬构件65的一侧,该轴衬构件65绕枢轴点69枢转,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因为螺线管120电连接于控制装置300并且螺线管120的可移动体121由控制装置300致动,轴衬构件65绕枢轴点69枢转。
虽然螺线管120在图5B中显示为柱塞式螺线管,其可移动体121由电磁体直线移动,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螺线管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诸如电枢式螺线管、闩锁式螺线管等各类螺线管可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5C示出致动器100的第三具体形式,其采用齿轮传动机构130,其中该齿轮传动机构130包括:从动齿轮134,其以圆弧的形式一体地形成于轴衬构件65的外周表面上;以及驱动齿轮135,用于驱动该从动齿轮134。
从动齿轮134可以按照对应于轴衬构件65的枢转轨迹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轴衬构件65的外表面上或与轴衬构件65的外表面组装在一起。
驱动齿轮135与从动齿轮134相啮合,并通过传动机构配合地连接于驱动源(未示出),例如用于驱动图像定影装置的加热辊或者成像装置的转印辊或显影辊的驱动电机。
当驱动齿轮135的旋转力传输至从动齿轮134时,从动齿轮134和轴衬构件65绕轴衬构件65的枢轴点69整体枢转(如箭头C所指示的),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因为控制装置300连接于驱动源(未示出),该驱动源与上述驱动齿轮135相连,从而驱动齿轮135的旋转运动可以受控制装置300控制。
或者,驱动齿轮135的旋转轴可以通过离合器等可分离地连接于图5D中所示的驱动单元的驱动轴210,从而驱动齿轮135可以受驱动单元200控制。
第三具体形式的致动器的齿轮传动机构130可以是图4C中所示的齿条和副齿轮类型,以挤压轴衬构件65的一侧,从而绕枢轴点69枢转轴衬构件65。
图5E示出致动器100的第四具体形式,其采用图5D所示的驱动单元200和连杆机构140。
在第四具体形式中,连杆机构140的一端连接于驱动单元200的驱动轴210,连杆机构140的另一端连接于轴衬构件65的一端,从而驱动轴210的旋转运动通过连杆机构140转化为直线运动。当将连杆机构140的直线运动传输至轴衬构件65时,轴衬构件65绕枢轴点69枢转。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虽然图5A至5E中所示的致动器100的构造已经示出并描述成轴衬构件65绕枢轴点69枢转,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也可以提供绕枢轴点69枢转轴衬构件65的其他构造。
此外,可用于该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100并不局限于第一至第四具体形式,其他各种致动器可用以绕枢轴点69枢转轴衬构件65。
图6至6B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6中所示,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加热辊50、多个压紧辊61和62以及挤压部76和77。
所述多个挤压部76和77弹性布置于轴衬构件65和支撑构件70之间,其中支撑构件70设置成可相对于图像定影装置的框架(未示出)移动以及可绕枢轴点73枢转。
利用与支撑构件70的移动相关的构造,支撑构件70的移动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导槽和一个或多个引导突起78和79进行引导,所述导槽和引导突起设置在图像定影装置的框架(未示出)和支撑构件70的相邻部分,以彼此对应,如图6至6B中所示。
用于移动和/或枢转支撑构件70的致动器100可应用于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或者可以选择性采用其他各种形式的致动器110、120、130、140和200。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由于支撑构件70的可移动构造,加热辊50和支撑构件70之间的距离得以调节,从而施加于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的总量可调节。当支撑构件70绕枢轴点73枢转时,独立施加于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调节。
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突起79和枢轴点73可以形成于支撑构件70中的相同位置或者不同位置,如图6至6B中所示。在将支撑构件70沿着导槽78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在由止动件(未示出)等将支撑构件70固定在该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可以绕枢轴点73枢转支撑构件70。
图7至7B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设置枢轴点69,其在支撑构件70或轴衬构件65枢转时用作枢转的中心,从而施加于相应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相对比的方向可调节。
此外,在该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构件70通过在第一、第二和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引导结构78和79进行引导,以调整加热辊50和支撑构件70之间的距离,从而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总量可调节。
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通过致动器100沿着导槽78移动至预定位置的支撑构件70由止动件(未示出)等停止在该位置上,在此状态下,致动器100可以绕枢轴点69枢转支撑构件70或者轴衬构件65。
此外,当枢转支撑构件70时,支撑构件70的枢转突起79可以用作枢轴点79。
也就是,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110通过引导结构78和79移动支撑构件70,并且分别绕枢轴点79和69枢转支撑构件70和轴衬构件65。
因为其他构造和作用关系基本上类似于第一至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从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特性以及沉积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密度,第五和第六示例性实施例调节挤压力的总量和相应挤压力的相对比,从而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图像定影特性。
图8至9A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该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加热辊50、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以及杠杆85,其中使用者可以手动控制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
加热辊50在其相对端部处由固定框架80的相对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并且由驱动电机等以预定速度受到旋转驱动。压紧辊61和62的相对端部由一对轴衬构件65旋转地支撑。
各个构件65具有支撑孔66和67,用于分别旋转地支撑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的旋转轴61a和62a,各个支撑孔66和67还可设置有轴承,以支撑旋转轴61a和62a以更平稳旋转。各个轴衬构件65由第一和第二挤压装置76和77弹性支撑于各个支撑构件70内。
各个支撑构件70具有通过其一侧形成的开口71和形成于另一侧的调节部72,该调节部72具有多个调节表面72a和72b,用以调节各个支撑构件70的旋转角度。一对支撑构件70可一体成形。
各个支撑构件70和各个轴衬构件65在彼此相对的区域上分别具有多个安装突起65a、65b、70a和70b。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每一个由一个或多个弹簧形成)的相对端装配在安装突起65a、65b、70a和70b上,从而支撑构件70和轴衬构件65接收弹力。
第一调节表面72a用于按照以下方式控制支撑构件70,即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的例如图2的基准位置的挤压力基本上彼此相等。
第二调节表面72b用于按照以下方式控制相应支撑构件70,即第一挤压部76的挤压力将大于第二挤压部77的挤压力。
虽然挤压部76和77的挤压力基本上彼此相等的位置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称作基准位置,但是相应挤压装置的挤压力彼此不同的位置也可以设定为基准位置。
各个支撑构件70相对于固定框架80可枢转地安装。
更具体地,枢转突起73从支撑构件70的相对侧向外突起,其中各个枢转突起接纳在固定框架的接纳孔(未示出)并受固定框架的接纳孔可旋转地支撑,从而支撑构件70可相对于固定框架80相对枢转。该对支撑构件70可以一体成形,或者枢转突起73可以形成为单根轴。
杠杆85可旋转地安装于固定框架80上,其中各个杠杆85的一侧形成有挤压表面86,而另一侧形成有夹持部件87。
杠杆85的挤压表面86接触支撑构件70的调节部72,并且根据杠杆85的旋转范围,挤压表面86选择性地接触支撑构件70的第一和第二调节表面72a和72b。
参照图8A,当杠杆85旋转以使杠杆85的挤压表面86接触第一调节表面72a时,挤压表面86和第一调节表面72a通过其间的接触压力而固定在接触表面上。从而,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受到基本相等或类似的挤压,从而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基本上彼此相等或者类似,从而即使当对普通纸张或厚纸张进行图像定影操作时以可以容易地产生反向卷曲。从而,纸张在平整的状态下排出,并且基本上防止缠绕滞塞现象等。
参照图9A,当杠杆85旋转以使杠杆85的挤压表面86接触第二调节表面72b时,挤压表面86和第二调节表面72b通过其间的接触力而保持在接触状态下。第一挤压部76受到挤压,从而第一挤压部76的挤压力增加,而第二挤压部77相对拉长,从而其挤压力减少。从而,当第二压紧辊62的挤压力相对降低时,可以防止在图像定影操作过程中薄的纸张或信封在加热辊50和第二压紧辊62之间易于折皱或起褶。
如上所述,图8和9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构造成支撑构件70的枢转角度通过可手动控制的致动器(例如,杠杆85)进行调节。虽然已经描述并示出各个支撑构件70具有两个调节表面72a和72b,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类构造,各个支撑构件70可以设置有多于两个子控制表面,从而支撑构件70的枢转角度可得到更多变化地调节。
图10至1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其构造成压紧辊的挤压力可利用控制装置300通过致动器而调节。
本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加热辊50,第一和第二压紧辊61、62以及一个或多个凸轮构件170。
凸轮构件170按照与凸轮轴171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安装于凸轮轴171上,通过凸轮构件170的旋转,凸轮构件170的外周表面选择性地接触到支撑构件70的第一和第二调节表面72a和72b。驱动齿轮172通过离合器175可分离地连接于凸轮轴171的一端,该离合器175具有设置在离合器175外周表面上以彼此周向间隔开的控制突起181、182、183和184。
驱动齿轮172位于固定框架外侧,其中驱动齿轮172通过传动机构(未示出)等连接于适于驱动加热辊的独立的驱动源(未示出),从而旋转。
如图13中所示,离合器175包括:第一轮毂176,一体成形于驱动齿轮172的一侧上;圆柱形离合器体177,可旋转地装配于第一轮毂176的外周表面上;第二轮毂178,固定地连接于离合器体177的一侧;以及离合器弹簧179,呈盘簧形式,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轮毂176和178之间。离合器体177的外周表面设置有基准突起181和控制突起182、183和184,它们彼此周向间隔开。
离合器弹簧179具有:第一端179a,其固定于弹簧固定槽177a;以及第二端179b,其固定于穿过第二轮毂178的凸缘178a形成的弹簧固定孔178b中。
利用这种构造,当离合器弹簧179盘绕在第一和第二轮毂176和178的外周表面上时,驱动齿轮172和凸轮轴171彼此连接成在相同方向上旋转,当外力施加于离合器体177和第二轮毂178上以使离合器弹簧179从第一和第二轮毂176和178的外周表面开卷时,驱动齿轮172和凸轮轴171之间的连接松开。
第二轮毂178的凸缘178a在凸缘178a的中心部分形成有固定孔178c,其中固定孔178c在凸缘178a的轴向上延伸,并且通过固定孔178c接纳凸轮轴171。
利用这种构造,当驱动齿轮172和凸轮轴171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离合器175通过离合器弹簧179的盘绕作用而互连驱动齿轮172和凸轮轴171。当驱动齿轮172和凸轮轴171不在同一方向旋转时,离合器175使驱动齿轮172和凸轮轴171之间的连接松开。
螺线管190安装于离合器175的外侧,其中螺线管190是一种常规的螺线管,其中可移动体191(例如,电枢或柱塞)执行直线移动或者转动。图12至12E中所示的螺线管190设置成:当向螺线管190供电时,电枢形式的可移动体191被拉向螺线管190的电磁体192,从而定位于基本上水平的状态。当中断向螺线管190供电时,可移动体191通过弹簧193向外转动,从而定位于倾斜状态。
螺线管190的可移动体191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和第二锁定突起194和195。当向螺线管190供电时,第一锁定突起194与基准突起181接合,从而停止离合器体177的旋转。当中断向螺线管190供电时,第二锁定突起195选择性地与第一至第三控制突起182、183和184接合,从而停止离合器体177的旋转。
第一锁定突起194具有弯曲横截面,离合器体177上的基准突起181也具有弯曲横截面,以对应于第一锁定突起194。利用第一锁定突起194和基准突起181的这种结构,当向螺线管190供电时,第一锁定突起194与基准突起181接合。当中断向螺线管190供电时,第一锁定突起194穿过基准突起181。
当如上所述停止离合器175或离合器体177的旋转时,一体连接于离合器体177的凸轮轴171的旋转也停止,离合器弹簧179从第一和第二轮毂176和178的外周表面上开卷,从而驱动齿轮172和凸轮轴171之间的连接松开。
螺线管190电连接于控制装置300,如图12B至12E所示,并且控制装置300控制螺线管190的操作。
优选地,控制装置300连接于成像装置的控制板或者PC,从而当使用者在控制板或PC上适当选择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和/或调色剂图像密度时,控制装置300根据所选择的信息控制致动器100。
或者,控制装置300可以连接于用于检测记录介质参数(厚度、尺寸、材料质量等)的检测传感器(未示出),从而控制装置300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致动器100。
另外,控制装置300可以连接于用于检测调色剂图像密度的检测传感器(未示出),从而控制装置300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致动器100。
当驱动齿轮172由外驱动源(未示出)旋转驱动时,通过离合器175连接于该驱动齿轮172的凸轮轴171一起旋转。当螺线管190的可移动体191如上所述在凸轮轴171旋转的同时由控制装置300操作并且选择性地与基准突起181和控制突起182、183和184接合时,离合器175的旋转驱动停止,其结果是,驱动齿轮172和凸轮轴171之间的连接由离合器175松开,从而停止凸轮轴171的旋转运动。当停止凸轮轴171的旋转时,凸轮构件170的旋转也停止,并且保持凸轮构件170选择性接触支撑构件70的第一和第二调节表面72a和72b的状态。
图11和11A至11C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当向螺旋管190供电时,螺线管190的可移动体191被拉向铁芯192,如图12E中所示。当可移动体191的第一锁定突起194与离合器体177的基准突起181相接合时,曾经通过离合器弹簧179连接于驱动齿轮172的离合器体177停止旋转。
当可移动体191的第一锁定突起194与基准突起181相接合时,凸轮构件170接触相应支撑构件70的第一和第二调节表面72a和72b之间的边界,其中该状态对应于“初始位置模式”。
然后,当中断向螺线管190供电时,螺线管190的可移动体191向外转动,从而定位于清洗状态,可移动体191的第一锁定突起194穿过由离合器体177的弯曲基准突起确定的空间,从而移除施加于离合器体上的外力,使得离合器体177再次与驱动齿轮172相连,从而受到旋转地驱动。
当如上所述中断向螺线管190供电时,可移动体191在倾斜的状态下接近或者接触离合器体177的外周表面。当可移动体191的第二锁定突起195与离合器体177的第一控制突起182相接合时,如图12B中所示,曾经通过离合器弹簧179与驱动齿轮172相连的离合器177停止旋转,并且凸轮构件170接触支撑构件70的第一调节表面72a,如图11中所示,其中该状态对应于“普通模式”。在该状态下,第一和第二挤压部76和77的挤压力基本上类似,从而执行普通纸张或厚纸张的图像定影操作。
当再次暂时向螺线管190供电时,可移动体191被拉向铁芯并置于水平状态,可移动体191的第二锁定突起195与离合器体177的第一控制突起182相分离,从而离合器体177再次顺时针旋转。
然后,当中断向螺线管190供电时,可移动体191返回倾斜状态,如图12C中所示,可移动体191的第二锁定突起195与第二控制突起183相接合。在该位置,曾经通过离合器弹簧179与驱动齿轮172相连的离合器体177停止旋转,凸轮构件170接触支撑构件70的第二调节表面72b,如图11A中所示,其对应于“薄模式”。在该位置,第一挤压部76的挤压力相对于第二挤压部77的挤压力增加,从而第一压紧辊61的挤压力大于第二压紧辊62的挤压力,从而执行薄记录介质的图像定影过程。
当再次暂时向螺线管供电时,可移动体191被拉向铁芯192并定位于基本上水平位置,可移动体191的第二锁定突起195与离合器体177的第二控制突起183相分离,从而离合器体177再次顺时针旋转。
然后,当中断向螺线管190供电时,可移动体191处于倾斜状态,从而可移动体191的第二锁定突起195与离合器体177的第三控制突起184相接合。在该位置,曾经通过离合器弹簧179与驱动齿轮172相连的离合器体177停止旋转,凸轮构件170接触支撑构件70的第二子控制表面72b的外界面,如图11B中所示,其中该位置对应于“信封模式”。在该位置,第一挤压装置76的挤压力相对于上述薄模式进一步增加,从而第一压紧辊61的挤压力大于第二压紧辊62的挤压力,从而执行折叠过一次或多次的记录介质(例如,信封)的图像定影过程。
因为其他构造和操作与图8至9A中所示的以及如上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基本上类似,从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4是示出如何控制本发明图像定影装置的流程图。
记录介质的参数和/或调色剂图像的密度由检测传感器检测或者由使用者输入到控制装置300的所选择的信号而输出(S1)。然后,确定是否存在已经先前输入到控制装置300的存储器的定影条件(即,与先前执行的定影操作的定影条件对应)(S2)。根据步骤S1中确定的信息确定定影条件,除非存在输入的图像定影条件(S3)。在根据步骤S3中确定的图像定影条件调节将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总量和/或相对比后,执行图像定影操作(S5)。
此外,当存在先前输入的图像定影条件,根据步骤S1中输出的信息重新确定图像定影条件,并且用该重新确定的图像定影条件替代先输入的图像定影条件(S4)。在根据所替代的图像定影条件调节将要施加于多个压紧辊61和62的挤压力的总量和/或相对比后,执行图像定影操作(S5)。
用于在步骤S5中根据图像定影条件调节挤压力的总量和/或相对比的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即根据第一至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定影装置如上所述移动或枢转支撑构件70或者移动或枢转轴衬构件65。
此外,先前输入的图像定影条件可以是在当前执行的图像定影操作之前执行的定影操作中使用的定影条件,或者是输入到控制装置300的存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准值。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通过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尺寸和材料质量或者调色剂图像的密度调节压紧辊的挤压力而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调色剂图像定影时可能产生的记录介质的卷曲和/或缠绕滞塞,同时提高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性。
虽然为了以示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从而,应当认为,本发明的此类修改、改变和等同物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辊;
多个压紧辊,其旋转地接触加热辊的表面;以及
挤压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压紧辊压靠在加热辊上,并包括多个用于挤压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部、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该挤压部的支撑构件和至少一个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多个压紧辊的轴衬构件;以及
用于枢转所述支撑构件或轴衬构件的致动器,由此分别施加到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可根据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或调色剂图像的密度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挤压部包括
至少一个用于向所述多个压紧辊施加挤压力的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多个挤压部一一对应于所述多个压紧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挤压部的每一个挤压部设置于所述多个压紧辊的相应的一个压紧辊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挤压部的每一个挤压部具有至少一个弹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挤压部的每一个挤压部具有不同弹性系数。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挤压部的每一个挤压部具有不同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支撑构件另外可移动地设置成可调节加热辊和支撑构件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支撑构件沿着引导路径受到引导。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致动器被手动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致动器是从杠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的一组中选择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利用控制装置对致动器进行电子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致动器是从凸轮机构、螺线管、齿轮传动机构、连杆机构及其组合组成的一组中选择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致动器设置成与驱动单元相配合,该驱动单元包括
可分离地连接于致动器的驱动轴;
多个形成于驱动轴外周表面上的相位控制突起;以及
设置的驱动轴外侧以控制所述多个相位控制突起的螺线管。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控制装置被输入有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并根据所述参数被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控制装置连接于用以检测纸张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纸张检测传感器和/或用以检测调色剂图像密度的密度检测传感器。
17.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辊,具有布置于其内部的热源;
多个压紧辊,其旋转地接触加热辊的表面;以及
挤压力调节装置,该挤压力调节装置包括:
用于旋转地支撑相应的多个压紧辊的轴衬构件;
定位成与轴衬构件相距一定距离的支撑构件;以及
多个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弹性布置于轴衬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以弹性挤压相应的多个压紧辊;以及
用于枢转支撑构件的枢转装置,由此施加到所述压紧辊上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得以调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枢转装置包括
杠杆,其旋转地接触支撑构件的一侧,在该支撑构件上形成多个控制表面,以及
该支撑构件通过杠杆的转动而得以枢转,以调节挤压装置的挤压力。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枢转装置包括
凸轮构件,其旋转地接触支撑构件的一侧,以及
用于旋转凸轮构件的驱动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驱动单元包括
离合器,用以将凸轮构件的凸轮轴连接于驱动源;
螺线管,其设置在离合器外侧以调节凸轮轴的旋转位置;以及
用于控制螺线管的操作的控制装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控制装置被输入有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并根据所述参数被操作。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控制装置连接于用以检测纸张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纸张检测传感器和/或用以检测调色剂图像密度的密度检测传感器。
23.一种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多个旋转地接触加热辊表面的压紧辊、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多个压紧辊压靠在加热辊上的挤压装置、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挤压装置的支撑构件、至少一个用于旋转地支撑所述多个压紧辊的轴衬构件,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出记录介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或调色剂图像密度;
确定对应于所输出的信息的定影条件;以及
在根据所确定的定影条件通过枢转所述支撑构件和/或所述轴衬构件调节施加于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的相对比后,执行定影操作。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定影条件确定步骤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先前输入的定影条件;
在先前输入的定影条件不存在的情况下,根据信息评价步骤中评价的信息确定定影条件;以及
当存在先前输入的定影条件时,利用根据信息评价步骤中评价的信息重新确定的定影条件替代该先前输入的定影条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定影步骤还包括
通过移动支撑构件以调节支撑构件和加热辊之间的距离而调节施加于所述多个压紧辊的挤压力的总量。
CN200610148603A 2005-11-14 2006-11-14 图像定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55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108751A KR100719108B1 (ko) 2005-11-14 2005-11-14 정착장치
KR108751/05 2005-11-14
KR121613/05 2005-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7410A CN1967410A (zh) 2007-05-23
CN100585511C true CN100585511C (zh) 2010-01-27

Family

ID=38076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86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5511C (zh) 2005-11-14 2006-11-14 图像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19108B1 (zh)
CN (1) CN10058551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2832A (zh) * 2014-05-20 2017-05-10 株式会社理光 挤压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挤压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4385B2 (ja) 2008-02-14 2011-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063146B2 (ja) * 2018-06-29 2022-05-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8761A (en) * 1998-07-10 1999-12-07 Xerox Corporation Variable dwell fuser
US6201938B1 (en) * 1999-06-11 2001-03-13 Xerox Corporation Roll fu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fusing nip force controlling assembly
US20030128994A1 (en) * 2002-01-07 2003-07-10 Holubek Paul J. Multi-position fuser nip cam
CN1218226C (zh) * 1999-12-02 2005-09-0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50249532A1 (en) * 2004-05-05 2005-11-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 load to a fusing nip in a printing machine fus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8696A (ja) 2003-07-11 2005-02-0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140994A (ja) 2003-11-06 2005-06-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56679A (ja) 2003-11-21 2005-06-1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7824A (ja) 2004-03-10 2005-09-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8761A (en) * 1998-07-10 1999-12-07 Xerox Corporation Variable dwell fuser
US6201938B1 (en) * 1999-06-11 2001-03-13 Xerox Corporation Roll fu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fusing nip force controlling assembly
CN1218226C (zh) * 1999-12-02 2005-09-0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30128994A1 (en) * 2002-01-07 2003-07-10 Holubek Paul J. Multi-position fuser nip cam
US20050249532A1 (en) * 2004-05-05 2005-11-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 load to a fusing nip in a printing machine fus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2832A (zh) * 2014-05-20 2017-05-10 株式会社理光 挤压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挤压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7410A (zh) 2007-05-23
KR100719108B1 (ko) 200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775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253046B1 (en) Multi-functional fuser backup roll release mechanism
US7447472B2 (en) Mechanism for selectively applying variable pressure profiles to a recording medium
US7603069B2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JP455702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80A (zh) 图像加热装置
KR100629485B1 (ko) 정착기와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정착압력제어방법
US20110222879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19902655A1 (de) Temperatursteuer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thermische Fixier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CN104035307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03853018A (zh)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0585511C (zh) 图像定影装置
US8041272B2 (en) Drum positioning system
US9841710B1 (en) Transport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533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and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7954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103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90742B2 (ja) 印刷メディアが静電気的画像を受容する印刷機及び離型剤を静電気印刷機の定着ロールに塗布す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た装置
EP1184743A2 (en) Segmented transfer blade using a rotating decision stop
US6587664B1 (en) Fuser loading system
US75427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02426B2 (en)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0719132B1 (ko) 정착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100465322B1 (ko) 레이저 프린터의 정착장치
JP20082165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8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6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L.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