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9639A - 层叠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层叠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9639A
CN103489639A CN201310227286.2A CN201310227286A CN103489639A CN 103489639 A CN103489639 A CN 103489639A CN 201310227286 A CN201310227286 A CN 201310227286A CN 103489639 A CN103489639 A CN 103489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uter electrode
capacitors
cascade capacitor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72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9639B (zh
Inventor
藤井裕雄
西冈良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40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5397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89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9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9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9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6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circuit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2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mounted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g. insert mounted components [IMC]
    • H05K1/183Components mounted in and supported by recessed areas of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电容器,具备:层叠体(10),形成对多个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形状,具有作为安装面的第1面、与该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与第1面以及第2面相正交地彼此对置的第3面和第4面、以及与第1面至第4面正交地彼此对置的第5面和第6面;多个电容器电极(11、12),其具有在层叠体(10)的内部夹着电介质层而彼此对置的电容部(11a、12a)、和从电容部(11a、12a)引出至层叠体(10)的至少一个面的引出部(11b、12b);和第1外部电极(15)及第2外部电极(16),其配置在层叠体(10)的至少一个面,与引出部(11b、12b)分别连接。在将第1面至电容部(11a、12a)的间隙尺寸设为G1,将第2面至电容部(11a、12a)的间隙尺寸设为G2时,G1>G2。在该层叠电容器中可在电路设计时获得较高的自由度同时降低鸣音。

Description

层叠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电容器,特别涉及在层叠多个电介质层而构成的层叠体中使多个电容器电极隔着电介质层而彼此对置地配置且在层叠体的表面设置了与各电容器电极连接的外部电极的层叠电容器。
背景技术
在电介质层和电容器电极被层叠而构成的层叠电容器中,当施加电压时在电容部发生电致伸缩现象,层叠体出现伸缩。近年来,随着层叠电容器的小型化/薄层化的发展,对电介质施加的电场变强,越来越无法忽视电致伸缩现象。在对被搭载(焊接)于基板的层叠电容器施加包含纹波的电压、交流电压或者叠加了交流成分的直流电压时,层叠体的伸缩传播至基板,从而基板出现振动,该振动频率达到作为听力范围的20Hz~20kHz时,会被人耳识别出。该现象也被称为“鸣音(噪声:acoustic noise)”,特别在电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中成为问题。
为了防止/减少这种的“鸣音”,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电路基板的表面和背面分别配置同等规格的陶瓷电容器,使其处于面对称。在该技术中,从一个电容器传达至电路基板的振动和从另一个电容器传达至电路基板的振动相抵消,降低了可听音的发生。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需要将同等规格的二个电容器安装在电路基板的表面和背面,因此存在电路设计的自由度受损的这种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232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路设计中可获得高的自由度、同时能够降低鸣音的层叠电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层叠电容器具备:层叠体,形成对多个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形状,具有作为安装面的第1面、与该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与第1面和第2面相正交地彼此对置的第3面和第4面、与第1面至第4面相正交地彼此对置的第5面和第6面;多个电容器电极,其具有在所述层叠体的内部夹着所述电介质层而彼此对置的电容部、和从该电容部引出至所述层叠体的至少一个面的引出部;和第1外部电极及第2外部电极,其配置在所述层叠体的至少一个面,与所述引出部分别连接,在将第1面至所述电容部的间隙尺寸设为G1,将第2面至所述电容部的间隙尺寸设为G2时,G1>G2。
在所述层叠电容器中,由于将第1面至电容部的间隙尺寸G1设定得大于第2面至电容部的间隙尺寸G2,所以因在电容器电极彼此对置的电容部所产生的电致伸缩现象引起的层叠体的伸缩难以传播至安装层叠电容器的基板,鸣音被降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仅以单一的层叠电容器抑制层叠体的伸缩传播至基板,在电路设计中能够获得较高的自由度,同时可降低鸣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层叠电容器中的层叠体的立体图。
图2表示作为第1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图2A是图2B的A-A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B-B剖视图,图2C是电容器电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作为第1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表示作为第2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图4A是图4B的A-A剖视图,图4B是图4A的B-B剖视图,图4C是电容器电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作为第2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表示作为第3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图6A是图6B的A-A剖视图,图6B是图6C的B-B剖视图,图6C是图6B的C-C剖视图,图6D是电容器电极的立体图。
图7表示作为第4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图7A是图7B的A-A剖视图,图7B是图7A的B-B剖视图,图7C是图7B的C-C剖视图。
图8表示作为第5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的层叠体,图8A是图8B的A-A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B-B剖视图且表示安装状态,图8C是图8B的C-C剖视图。
图9表示作为第6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图9A是图9B的A-A剖视图,图9B是图9A的B-B剖视图且表示安装状态,图9C是图9B的C-C剖视图。
图10表示作为第7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图10A是图10B的A-A剖视图,图10B是图10A的B-B剖视图且表示安装状态,图10C是图10B的C-C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作为第7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的变形例的安装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作为第8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图12A是图12B的A-A剖视图,图12B是图12A的B-B剖视图并且还表示安装状态,图12C是图12B的C-C剖视图。
图13是声压水平的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A~1H...层叠电容器
10...层叠体
11、12...电容器电极
11a、12a...电容部
11b、12b...引出部
15、16...外部电极
21、22,23...保护膜
50...印刷电路基板
G1,G2...间隙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层叠电容器的实施例。再者,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部件、部分赋予共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层叠体的6面的定义、参照图1)
如图1所示,构成层叠电容器的层叠体10形成为层叠了多个电介质层而构成的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形状。在本说明书中,将安装面(下表面)定义为第1面(1)、将与第1面对置的上表面定义为第2面(2),将与第1面(1)以及第2面(2)正交地彼此对置的正面侧定义为第3面(3),将背面侧定义为第4面(4),将与第1面(1)至第4面(4)正交地彼此对置的左侧定义为第5面(5),将右侧定义为第6面(6)。
此外,将连结第1面(1)和第2面(2)的方向的尺寸设为T,将连结第3面(3)和第4面(4)的方向的尺寸设为W,将连结第5面(5)和第6面(6)的方向的尺寸设为L。再者,在此的各种尺寸中包含外部电极的厚度。
(第1实施例、参照图2及图3)
作为第1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A在层叠体10的内部配置夹着电介质层而彼此对置的多个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设置了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通过现有技术中周知的层叠方法制造而成。电容器电极11、12与第1面及第2面垂直地配置。第1外部电极15遍布第1面至第5面的一部分(下部)而形成,第2外部电极16遍布第1面至第6面的一部分(下部)而形成。优选在第5面及第6面形成的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形成得比从第1面至后述的电容部11a、12a为止的间隙尺寸G1还小。
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具有彼此对置的电容部11a、12a、从该电容部11a、12a并从层叠体10的第1面被引出至第5面的下部或者第6面的下部的引出部11b、12b。第1电容器电极11的引出部11b与第1外部电极15连接,第2电容器电极12的引出部12b与第2外部电极16连接。并且,电容部11a、12a夹着电介质层而对置的区域作为电容区域CA发挥功能。
在层叠电容器1A中,在将从第1面至电容部11a、12a为止的间隙尺寸设为G1、将从第2面至电容部为止的间隙尺寸设为G2时,设定为G1>G2的关系。优选G1-G2至少为10μm。
更为详细而言,优选高度尺寸T和宽度尺寸W满足T>W的关系。此外,优选长度尺寸L和宽度尺寸W满足L>W的关系。优选在层叠体10的角部、棱线部形成圆形。
作为电介质层,可适当使用以BaTiO3、CaTiO3、SrTiO3、CaZrO3等作为主成分的电介质陶瓷。也可以使用在这些主成分中添加了Mn化合物、Mg化合物、Si化合物、Co化合物、Ni化合物、稀土类化合物等的副成分而得到的物质。优选电容区域CA中的电介质层的厚度为0.5~10μm。
作为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可适当使用Ni、Cu、Ag、Pd、Ag-Pd合金、Au等,优选其厚度为0.3~2.0μm。
优选外部电极15、16由基底层和在其上形成的镀覆层构成。作为基底层,可适当使用Cu、Ni、Ag、Pd、Ag-Pd合金、Au等,对导电膏进行烧结等而形成。进而,基底层也可以在层叠体10的表面通过镀覆而直接形成。作为镀覆层,可适当使用Cu、Ni、Ag、Pd、Ag-Pd合金、Au等,由多个层形成。优选是Ni镀覆及Sn镀覆的双层构造。外部电极15、16可以包含导电性树脂层。
由所述结构构成的层叠电容器1A如图3所示所那样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50上。印刷电路基板50可适当采用环氧玻璃基板,形成了用于层叠电容器1A的未图示的电路。
在印刷电路基板50上所形成的第1及第2焊盘51、52经由焊料55而安装层叠电容器1A。即,在回流炉中对焊盘51、52上涂敷的焊膏进行加热,由此焊膏扩散,焊盘51、52与外部电极15、16分别接合。在该情况下,层叠电容器1A以电容器电极11、12与印刷电路基板50的表面相垂直的朝向被安装。作为焊膏,可适当使用Sn-Pb共晶焊料、Sn-Ag-Cu等的无铅焊料。也可以代替焊料而使用导电性粘接剂等。
在层叠电容器1A中,由于将从第1面至电容部11a、12a为止的间隙尺寸G1设定得比从第2面至电容部11a、12a为止的间隙尺寸G2大,所以因电容器电极11、12在彼此对置的电容部11a、12a所产生的电致伸缩现象引起的层叠体10的伸缩难以传达至印刷电路基板50,鸣音被降低。以下,说明为了确认这种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
制作由表1所示的尺寸设计构成的样品1~12。
【表1】
Figure BDA00003323200600061
各样品的尺寸如下所示。
层叠体的外形尺寸:如表1所示
电容:22μF
电介质材料:以BaTiO3为主成分的陶瓷
电容部的电介质层厚度:0.94μm
电容器电极材料:Ni
电容器电极厚度:0.58μm
电容器电极个数:498
外部电极材料:Cu/Ni/Sn(由镀覆形成)
外部电极厚度:13μm
从电路基板的表面至外部电极的间隙尺寸:50μm
外部电极的高度:焊角(fillet)高度X-50μm(焊角高度X中包括所述间隙尺寸50μm)
焊角高度X:如表1所示
间隙尺寸G1:如表1所示
间隙尺寸G2:如表1所示
所制作的样品的各尺寸按以下方式进行测量。长度尺寸L是对第5面及第6面各自的中央部的间隔进行测量而得到的20个平均值。宽度尺寸W是对第3面及第4面各自的中央部的间隔进行测量而得到的20个平均值。高度尺寸T是在外部电极形成区域对第1面及第2面的间隔进行测量的20个平均值。这些尺寸是用千分尺对与测量后述的声压水平的样品相同制造批次的样品进行测量而得到的。
关于焊角高度X,测量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各自的从印刷电路基板50的表面至各自的焊角的顶点的间隔并求出其平均值,进而取得3个平均值。针对从测量后述的声压水平之后的样品的第3面进行研磨从而露出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断面,利用金属显微镜进行观察,由此进行焊角高度的测量。
接下来,对于与测量后述的声压水平的样品相同制造批次的其他的3个样品,从第5面进行研磨,使得长度方向中央部分的断面露出。
关于间隙尺寸G1,分别测量从第1电容器电极11的电容部11a至第1面的间隙尺寸G1a、从第2电容器电极12的电容部12a至第1面的间隙尺寸G1b,将其中较大的值设为G1。关于间隙尺寸G2,分别测量从第1电容器电极11的电容部11a至第2面的间隙尺寸G2a、从第2电容器电极12的电容部12a至第2面的间隙尺寸G2b,将其中较大的值设为G2。
在测量间隙尺寸G1a、G1b、G2a、G2b时,在宽度方向的最左层、中央层、最右层的3点测量从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至第1面及第2面的间隙尺寸,求出其平均值。这样,针对按每1个样品求出的G1、G2求取3个平均值,作为各样品的间隙尺寸G1、G2。再者,在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为偶数个的情况下,将与中央最近的层作为中央层。
按样品1~12的每一个针对3个电容器测量声压水平,将其平均值作为声压。图13表示声压水平的测量装置71。将样品1~12分别放置在无声箱73内,对样品(电容器1)施加具有2.9kHz频率及1Vpp电压的交流电压。并且,利用集音麦克风74对此时产生的鸣音进行集音,测量由集音计76及FFT分析器78(株式会社小野测器制CF-5220)所收集的声音的声压水平。集音麦克风74设置在与印刷电路基板50相距3mm的位置。印刷电路基板50为100mm×40mm、厚度1.6mm的尺寸,以2.9kHz进行谐振。
表1中以声压(dB)来表示实验结果。确认了较之被设定为G1=G2的样品1、4、7、10,越是将间隙尺寸G1设定得大,则鸣音越是降低。优选G1-G2至少为10μm以上。
此外,优选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高度尺寸比第1面至所述电容部11a、12a的间隙尺寸G1小。该情况下,由于从第5面或者第6面观察时在伸缩较大的区域即电容区域CA没有形成焊角,因此振动的传播被降低。其结果,鸣音被降低。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声压抑制效果的实验仅针对第1实施例及以下所说明的第8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容易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追加同样的实验。
(第2实施例、参照图4及图5)
作为第2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B,如图4所示那样将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的引出部11b、12b仅引出至层叠体10的第1面,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仅形成在第1面。该层叠电容器1B的安装状态如图5所示那样,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经由焊料55而与第1及第2焊盘51、52连接。此时,由于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仅形成在第1面,因此焊料55几乎没有涂敷在第5面及第6面(无焊角)。根据这种的第2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B,层叠体10的振动难以传达至电路基板50,较之所述第1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A能够降低鸣音。
在本层叠电容器1B中,间隙尺寸G1被设定得比间隙尺寸G2大,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同样。
(第3实施例、参照图6)
作为第3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C,如图6所示,第1电容器电极11的电容部11a中的高度尺寸比第2电容器电极12的电容部12a中的高度尺寸大,并且使电容部11a、12a变短,使得彼此在引出部11b、12b不重叠。此外,对于引出部11b、12b仅被引出至层叠体10的第1面、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仅形成在层叠体10的第1面这一点、以及对电路基板50的安装方式与所述第2实施例同样。
在本层叠电容器1C中,间隙尺寸G1也设定得比间隙尺寸G2大,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同样。特别地,在本第3实施例中,通过对电容部11a、12a的高度尺寸设置差。例如即便在制造层叠体10时在第1电容器电极11或者第2电容器电极12产生堆叠偏离,电容部11a、12a的对置面积(电容值)也不会变化。
优选从第3面观察时第1电容器电极11的电容部11a与第2电容器电极12的电容部12a不重叠的区域至少设置在第1面侧(安装面侧)。因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重叠的区域与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不存在的区域之间的厚度之差,在层叠体10的本体形状中产生急剧的高低差,在安装时层叠电容器的姿势容易变得不稳定。特别地,在高度尺寸T与宽度尺寸W的关系为T>W的情况下,安装时的层叠电容器的姿势的不稳定性增加。但是,通过在安装面侧在层叠方向上设置第1电容器电极11与第2电容器电极12不重叠的区域,从而所述高低差被缓和,即便在T>W的情况下,安装时的姿势也容易变得稳定。
再有,从增加电容的观点考虑,优选第1电容器电极11在安装面侧在层叠方向上设置不与第2电容器电极12重叠的区域、并且在与安装面相反一侧(第2面侧)使得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的边缘部在高度方向上实质上一致。
(第4实施例、参照图7)
作为第4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D,如图7所示那样将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与层叠体10的第1面及第2面水平地配置。第1电容器电极11经由通孔导体13而彼此连接,并且通孔导体13作为引出部而与第1外部电极15连接。第2电容器电极12经由通孔导体14彼此连接,并且通孔导体14作为引出部而与第2外部电极16连接。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仅形成在层叠体10的第1面这一点、以及对电路基板50的安装方式与所述第2实施例相同。
在本层叠电容器1D中,间隙尺寸G1也设定得比间隙尺寸G2大,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同样。较之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与层叠体10的第1面及第2面垂直地配置的情况,本第4实施例这样的水平地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层叠体10的第1面的变形小,因此能够降低鸣音。
再者,在本层叠电容器1D中,也可以如所述第1实施例那样,第1外部电极15形成在第1面至第5面的一部分(下部),第2电容器电极16形成在第1面至第6面的一部分(下部)。在该情况下,优选在第5面及第6面形成的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形成得比第1面至与第1面最近的电容器电极11或者12为止的间隙尺寸G1小。
(第5实施例、参照图8)
作为第5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E,如图8所示,将第1电容器电极11引出至层叠体10的第5面而与第1外部电极15连接,将第2电容器电极12引出至第6面而与第2外部电极16连接。第1外部电极15从第5面起延至第1面及第2面而形成,第2外部电极16从第6面起延至第1面及第2面而形成。安装方式是如图8(B)所示那样针对印刷电路基板50上的焊盘51、52仅在第1面侧经由焊料55进行连接的无焊角。再者,也可以按照在第5面及第6面形成焊料焊角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层叠电容器1E中,间隙尺寸G1也被设定得比间隙尺寸G2大,其作用效果与在所述第1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同样。
(第6实施例、参照图9)
作为第6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F,如图9所示,将第1电容器电极11引出至层叠体10的第5面而与第1外部电极15连接,将第2电容器电极12引出至第6面而与第2外部电极16连接。第1外部电极15从第5面起延至第1面及第2面而形成,第2外部电极16从第6面起延至第1面及第2面而形成。此外,在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表面设置镀覆层17、18。安装方式如图9(B)所示那样,按照针对印刷电路基板50上的焊盘51、52而在第5面及第6面形成焊料焊角的方式进行连接。再者,也可以是仅在第1面侧经由焊料55进行连接的无焊角。
在本层叠电容器1F中,间隙尺寸G1也设定得比间隙尺寸G2大,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同样。特别地,在本第6实施例中,第1电容器电极11的电容部11a中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得比第2电容器电极12的电容部12a中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这样一来,即便在制造层叠体10时在第1电容器电极11或者第2电容器电极12产生堆叠偏离,电容部11a、12a的对置面积(电容值)也不会变化。
优选从第3面观察时第1电容器电极11的电容部11a与第2电容器电极12的电容部12a不重叠的区域至少设置在第1面侧(安装面侧)。因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相重叠的区域与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不存在的区域之间的厚度差,会在层叠体10的主体形状中产生急剧的高低差,在安装时层叠电容器的姿势容易变得不稳定。特别地,在高度尺寸与宽度尺寸W的关系为T>W的情况下,安装时的层叠电容器的姿势的不稳定性增加。但是,通过在安装面侧在层叠方向上设置第1电容器电极11与第2电容器电极12不重叠的区域,从而所述高低差被缓和,即便在T>W的情况下,安装时的姿势也容易变得稳定。
再有,从增加电容的观点考虑,优选第1电容器电极11在安装面侧在层叠方向上设置与第2电容器电极12不重叠的区域、并且在与安装面相反一侧(第2面侧),使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的边缘部在高度方向上实质上一致。
(第7实施例、参照图10)
作为第7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G,如图10所示,将第1电容器电极11引出至层叠体10的第5面而与第1外部电极15连接,将第2电容器电极12引出至第6面而与第2外部电极16连接。第1外部电极15从第5面起延至第1面及第2面而形成,第2外部电极16从第6面起延至第1面及第2面而形成。此外,在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表面设置镀覆层17、18。安装方式如图10(B)所示,按照针对印刷电路基板50上的焊盘51、52而在第5面及第6面形成焊料焊角的方式进行连接。再者,也可以是仅在第1面侧经由焊料55进行连接的无焊角。
在本第7实施例中,在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表面隔着镀覆层17、18而分别设置用于限制焊料55向上扩散的第1及第2保护膜21、22。第1及第2保护膜21、22至少设置在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表面中央部,而在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第1面侧(安装面侧)及第2面侧并不设置。这样,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一部分在第1面上向外部露出,不会阻碍与焊盘51、52的焊料连接。
所述保护膜21、22可适当使用树脂抗蚀剂膜。如果是树脂抗蚀剂膜,则能够容易通过涂敷或贴附进行设置。作为保护膜21、22,也可以取代树脂抗蚀剂膜而使用氧化金属膜或玻璃膜等。在使用氧化金属膜的情况下,通过对金属膜照射激光等来形成。在使用玻璃膜的情况下,只要对厚膜上的镀覆层17、18进行部分剥离,使厚膜露出即可。在此,所谓厚膜是指通过对含有玻璃成分的导电膏进行烧结而形成的膜,在对含有玻璃成分的导电膏进行烧结时,在厚膜的外表面形成玻璃膜。再者,镀覆层17、18也可以在设置了保护膜21、22之后设置在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露出面。
在本层叠电容器1G中,间隙尺寸G1也设定得比间隙尺寸G2大,其作用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同样。特别地,在本第7实施例中,由于焊料55的向上扩散受到保护膜21、22的限制,因此焊角的形成被抑制得较低,能够进一步降低电路基板50的鸣音。
再有,优选第1外部电极15从保护膜21露出的区域的沿着第5面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第2外部电极16从保护膜22露出的区域的沿着第6面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第1面至所述电容部11a、12a的间隙尺寸G1小。在该情况下,由于从第5面及第6面观察时焊角不会向上扩散至施加电压时伸缩较大的区域即电容区域CA,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向电路基板50的传播。其结果,可进一步降低电路基板50的鸣音。
再有,保护膜21、22也可以设置于在层叠体10的第3面或者第4面所形成的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表面。例如,也可以保护膜21从第3面经由第5面而到达第4面、沿着第1面形成为带状,保护膜22从第3面经由第6面而到达第4面、沿着第1面形成为带状。在该情况下,可抑制焊料55向上扩散至在第3面和第4面形成的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能够进一步降低鸣音。
此外,还可以是保护膜21、22从层叠体10的第3面经过第5面、第4面、第6面、以包围层叠电容器的方式缠绕成带状来形成。即,保护膜21、22不仅形成在外部电极15、16的表面,还形成于在第3面和第4面露出的层叠体10的表面。在该情况下,由于保护膜21、22以包围层叠电容器的方式形成在第3面和第4面,因此可抑制保护膜21、22剥离,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减少鸣音。
(第7实施例的变形例、参照图11)
在所述第7实施例中,保护膜21、22可以设置在外部电极15、16的第5面侧及第6面侧的整个面、或者第2面侧的整个面。图11表示这种变形例。在此,将保护膜23一体地设置在从层叠体10的第5面侧及第6面侧起遍及第2面的整个面。
(第8实施例、参照图12)
作为第8实施例的层叠电容器1H,如图12所示,将第1及第2电容器电极11、12与层叠体10的第1面及第2面水平地配置。第1电容器电极11引出至层叠体10的第5面而与第1外部电极15连接,第2电容器电极12被引出至第6面而与第2外部电极16连接。第1外部电极15从第5面起延至第1面及第2面而形成,第2外部电极16从第6面起延至第1面及第2面而形成。在第1及第2外部电极15、16的表面设置镀覆层17、18。
按照以下的表2所示的尺寸制作出28种(样品13~40)具有这样构造的层叠电容器1H。并且,将样品13~40分别置于无声箱73(参照图13)内,对样品(层叠电容器1H)施加0.5、2.9、4.8kHz的3个等级的交流电压。进而,用集音麦克风74对此时产生的鸣音进行收集,利用集音计76及FFT分析器78(株式会社小野测器制CF-5220)测量所收集的声音的声压水平。表2表示其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03323200600141
与第1实施例中示出的同样,在样品13~40中将间隙尺寸G1设定得比间隙尺寸G2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鸣音。但是,在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W之比L/W为1.8的样品13~19时,使得声压水平能够最小的间隙尺寸G1因交流电压的频率而不同。另一方面,在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W之比L/W为1.10、1.06的样品20~33中,使得声压水平能够最小的间隙尺寸G1与使其第2小的间隙尺寸G1的范围是相同的,而并不依赖于交流电压的频率。再有,在L/W为1.0的样品34~40中,使得声压水平最小的间隙尺寸G1是相同的,而并不依赖于交流电压的频率。
也就是说,在长度尺寸L与宽度尺寸W之比L/W比1.1大的情况下,有时需要按施加的交流电压的每个频率来变更间隙尺寸G1的设计。但是,在L/W为1.1以下的情况下,无需根据所施加的交流电压的频率来变更间隙尺寸G1的设计。即,在尺寸L与尺寸W的比L/W为1.1以下的情况下,能够简化间隙尺寸G1的设计。此外,尺寸L与尺寸W的比L/W越是接近于1.0,则越是与交流电压的频率无关地以相同的间隙尺寸G1接近最小的声压水平。
此外,因尺寸的对称性,在L/W为1.0以下的情况下也同样,在尺寸L与尺寸W的比L/W为0.9以上的情况下能够简化间隙尺寸G1的设计,尺寸L与尺寸W的比L/W越是接近于1.0,则越是能够与交流电压的频率无关地以相同的间隙尺寸G1接近最小的声压水平。
(其他实施方式)
再者,本发明涉及的层叠电容器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特别地,层叠体、电容器电极的细节部分的形状是任意的。电容器的容量也是任意的,但是周知通常1μF以上容量的电容器会出现鸣音。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本发明对于层叠电容器是有用的,特别优异之处在于在电路设计中能够获得较高的自由度同时可减少鸣音。

Claims (12)

1.一种层叠电容器,具备:
层叠体,形成对多个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构成的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形状,具有作为安装面的第1面、与该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与第1面和第2面相正交地彼此对置的第3面和第4面、以及与第1面至第4面相正交地彼此对置的第5面和第6面;
多个电容器电极,具有在所述层叠体的内部夹着所述电介质层而彼此对置的电容部、和从该电容部引出至所述层叠体的至少一个面的引出部;和
第1外部电极及第2外部电极,配置在所述层叠体的至少一个面,与所述引出部分别连接,
在将第1面至所述电容部的间隙尺寸设为G1,将第2面至所述电容部的间隙尺寸设为G2时,G1>G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连结第1面和第2面的方向的尺寸设为T,将连结第3面和第4面的方向的尺寸设为W时,T>W。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电极与第1面及第2面垂直地进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介质层及所述电容器电极在连结第3面和第4面的方向上被层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从第1面延至第5面来形成所述第1外部电极,从第1面延至第6面来形成所述第2外部电极,
第1外部电极的沿着第5面的高度尺寸及第2外部电极的沿着第6面的高度尺寸比第1面至所述电容部的间隙尺寸G1小。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连结第1面和第2面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时,与所述第1外部电极连接的电容器电极的所述电容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与所述第2外部电极连接的电容器电极的所述电容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从第3面观察,与所述第1外部电极连接的电容器电极的所述电容部和与所述第2外部电极连接的电容器电极的所述电容部彼此不重叠的区域至少处在第1面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从第1面延至第5面来形成所述第1外部电极,从第1面延至第6面来形成所述第2外部电极,
至少在第5面上的所述第1外部电极的表面中央部设置限制焊料向上扩散的第1保护膜,至少在第6面上的所述第2外部电极的表面中央部设置限制焊料向上扩散的第2保护膜,
在第1面上所述第1外部电极及所述第2外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分别露出至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外部电极所露出的区域的沿着第5面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所述第2外部电极所露出的区域的沿着第6面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第1面至所述电容部的间隙尺寸G1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电极与第1面及第2面水平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连结第3面和第4面的方向的尺寸设为W,将连结第5面和第6面的方向的尺寸设为L时,0.9≤L/W≤1.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G1-G2至少为10μm以上。
CN201310227286.2A 2012-06-12 2013-06-08 层叠电容器 Active CN103489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3215 2012-06-12
JP2012-133215 2012-06-12
JP2013-054027 2013-03-15
JP2013054027A JP5853976B2 (ja) 2012-06-12 2013-03-15 積層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9639A true CN103489639A (zh) 2014-01-01
CN103489639B CN103489639B (zh) 2016-07-06

Family

ID=49829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7286.2A Active CN103489639B (zh) 2012-06-12 2013-06-08 层叠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418453B1 (zh)
CN (1) CN10348963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4842A (zh) * 2016-05-24 2017-12-01 Tdk株式会社 叠层陶瓷电容器
CN107644736A (zh) * 2016-07-21 2018-01-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多层电容器的板
CN109683072A (zh) * 2019-01-11 2019-04-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交直流复合电压下的金属化膜自愈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62925B1 (ko) 2013-11-15 2014-11-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오르간 타입 전자식 자동변속레버
KR102029498B1 (ko) * 2014-11-07 2019-10-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전자 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JP2017103377A (ja) 2015-12-03 2017-06-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6091A1 (en) * 2009-03-26 2010-09-30 Tdk Corporation Thin film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019335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Shih-Hsien Wu Capacitor structure
CN102034606A (zh) * 2009-09-30 2011-04-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及层叠陶瓷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2082025A (zh) * 2007-02-05 2011-06-0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片式电容器
CN203631324U (zh) * 2012-06-12 2014-06-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电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5978A (ja) * 1993-01-21 1994-08-05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コンデンサ
JP5315796B2 (ja) 2007-06-18 2013-10-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KR101058697B1 (ko) 2010-12-21 2011-08-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의 회로 기판 실장 구조, 실장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회로 기판의 랜드 패턴, 수평 방향으로 테이핑한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의 포장체 및 수평 방향 정렬방법
KR101548771B1 (ko) * 2011-06-23 2015-09-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타입 적층 커패시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025A (zh) * 2007-02-05 2011-06-0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片式电容器
US20100246091A1 (en) * 2009-03-26 2010-09-30 Tdk Corporation Thin film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019335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Shih-Hsien Wu Capacitor structure
CN102034606A (zh) * 2009-09-30 2011-04-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陶瓷电子部件及层叠陶瓷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CN203631324U (zh) * 2012-06-12 2014-06-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电容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4842A (zh) * 2016-05-24 2017-12-01 Tdk株式会社 叠层陶瓷电容器
CN107424842B (zh) * 2016-05-24 2020-05-05 Tdk株式会社 叠层陶瓷电容器
CN107644736A (zh) * 2016-07-21 2018-01-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多层电容器的板
CN107644736B (zh) * 2016-07-21 2020-04-0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多层电容器的板
CN109683072A (zh) * 2019-01-11 2019-04-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交直流复合电压下的金属化膜自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18453B1 (ko) 2014-07-10
KR20130139181A (ko) 2013-12-20
CN103489639B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1324U (zh) 层叠电容器
US10176924B2 (en)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and board for mounting of the same
CN102543424B (zh) 层叠陶瓷电子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85096B1 (ko) 전자부품
CN103489639A (zh) 层叠电容器
KR101444540B1 (ko)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의 회로 기판 실장 구조 및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의 포장체
KR101823174B1 (ko)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그 실장 기판
KR101670120B1 (ko)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그 실장 기판
KR20150018650A (ko) 적층 세라믹 전자 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과 제조 방법
JP2014120751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キャパシタ及び積層セラミックキャパシタが実装された回路基板
TWI482184B (zh) 多層陶瓷電容器及具有多層陶瓷電容器安裝於其上的電路板的安裝結構
CN102385988A (zh) 电子部件
US9607769B2 (en)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having terminal electrodes and board having the same
KR102057909B1 (ko)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의 실장 기판
JP2014120754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キャパシタ及び積層セラミックキャパシタの実装基板
KR102127803B1 (ko) 인터포저 및 이 인터포저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부품
JP6483400B2 (ja) 積層型コンデンサおよび実装構造
JP2014130994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キャパシター及びその実装基板
KR102076146B1 (ko)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의 실장 기판
KR20180008821A (ko)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그 실장 기판
KR102620525B1 (ko) 적층형 커패시터
JP2000133906A (ja) 容量素子付き回路基板
KR20190116184A (ko) 적층형 커패시터의 실장 기판
JP2005285995A (ja) 表面実装型多連コンデンサ
JP2005285993A (ja) 表面実装型多連コンデ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