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5009A - 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5009A
CN103485009A CN201310136806.9A CN201310136806A CN103485009A CN 103485009 A CN103485009 A CN 103485009A CN 201310136806 A CN201310136806 A CN 201310136806A CN 103485009 A CN103485009 A CN 103485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pun yarn
capture unit
spinning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68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5009B (zh
Inventor
丰田贵大
伊藤诚
山田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85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5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5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5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01H15/002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for false-twisting spinn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纺纱机,具备:纺纱装置(3),通过对纤维束(F)加捻来制造细纱(Y);卷取装置(6),通过卷取上述细纱(Y)来制作卷装(P);第一捕捉部(23a),当上述细纱(Y)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该第一捕捉部进行捕捉上述纺纱装置(3)侧的上述细纱(Y)的捕捉动作;以及控制装置(40),当上述第一捕捉部(23a)对上述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捕捉部(23a)进行控制,以便继续由该第一捕捉部(23a)进行的上述捕捉动作。

Description

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由多个纺纱单元构成的纺纱机(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38225号公报)。各纺纱单元具备制造细纱的纺纱装置和制作卷装的卷取装置。在纺纱机中设置有当在一个纺纱单元中细纱变得不连续(将细纱切断或细纱断开)的情况下行驶到该纺纱单元而进行接头作业的作业台车。在作业台车中具备接合细纱的接头装置和朝接头装置引导细纱的引导装置。
以下对纺纱单元和由作业台车进行的接头作业简单地进行说明。当在一个纺纱单元中细纱变得不连续时,首先,使沿卷取方向旋转的卷装的旋转停止,使卷装朝卷取方向的相反方向亦即退绕方向旋转。在卷装开始朝退绕方向旋转的同时或者在此前后,重新开始利用纺纱装置制造细纱。然后,作业台车利用引导装置捕捉卷装侧的细纱和纺纱装置侧的细纱,并且将细纱朝接头装置引导,从而利用接头装置接合断开成两部分的细纱。
对引导装置的动作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引导装置主要由第一捕捉部和第二捕捉部构成。第一捕捉部移动到规定的捕捉位置并捕捉纺纱装置侧的细纱。第二捕捉部移动到规定的捕捉位置并捕捉卷取装置侧的细纱。然后,第一捕捉部和第二捕捉部分别在捕捉了细纱的状态下移动到接头位置,从而将细纱朝接头装置引导。由此,接头装置能够接合纺纱装置侧的细纱和卷取装置侧的细纱。
在现有的纺纱机中,当第一捕捉部对细纱的捕捉或者引导失败的情况下,在使第一捕捉部暂且返回待机位置之后再次使第一捕捉部移动到捕捉位置,从而利用第一捕捉部进行细纱的捕捉。并且,在现有的纺纱机中,在第一捕捉部对细纱的捕捉或者引导失败的情况下,在使第二捕捉部暂且返回待机位置,利用卷取装置再次卷取被引导至接头装置的细纱。进而,使第二捕捉部移动到捕捉位置,再次利用第二捕捉部进行细纱的捕捉。在现有的纺纱机中,由于使用凸轮机构实现接头作业时的动作,因此一连串的动作一次就进行到最后。
因而,在现有的纺纱机中,在第一捕捉部对细纱的捕捉或者引导失败的情况下,接头作业时的一连串的动作再次从最初开始进行,因此接头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变长。并且,在现有的纺纱机中,只要并未从最初开始反复进行接头作业时的动作就无法判定为异常,因此到警报器工作为止的时间变长。此外,在现有的纺纱机中,在卷取装置卷取由第二捕捉部引导至接头装置的细纱时,利用横动装置使细纱横动,因此也存在更难利用第二捕捉部捕捉细纱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的技术。
第一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具备:纺纱装置,通过对纤维束加捻来制造细纱;卷取装置,通过卷取上述细纱来制作卷装;第一捕捉部,当上述细纱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该第一捕捉部进行捕捉上述纺纱装置侧的上述细纱的捕捉动作;以及控制装置,当上述第一捕捉部对上述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控制,以便继续由该第一捕捉部进行的上述捕捉动作。
第二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在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纺纱机中,上述第一捕捉部构成为能够在待机位置和不同于该待机位置的捕捉位置停止,上述待机位置是上述卷取装置卷取上述卷装时上述第一捕捉部待机的位置,上述捕捉位置是捕捉上述纺纱装置侧的上述细纱的位置,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控制,以便当上述第一捕捉部对上述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禁止上述第一捕捉部朝上述待机位置移动。
第三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纺纱机中,具备接头装置,该接头装置接合变得不连续的上述细纱。上述第一捕捉部构成为能够将捕捉到的上述细纱朝上述接头装置引导。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控制,以便当上述第一捕捉部将上述细纱朝上述接头装置的引导失败时使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上述捕捉动作。
第四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在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纺纱机中,具备第二捕捉部,当上述细纱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该第二捕捉部捕捉上述卷取装置侧的上述细纱并将该细纱朝上述接头装置引导。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二捕捉部进行控制,以便当上述第二捕捉部将上述细纱朝上述接头装置的引导成功时使上述第二捕捉部待机,直到上述第一捕捉部对上述细纱的引导成功为止。
第五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在第一至第四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纺纱机中,还具备清洁部,该清洁部进行上述纺纱装置的清洁。上述控制装置对清洁部进行控制,以便在由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的对上述细纱的捕捉失败后的捕捉动作的继续过程中进行清洁。
第六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在第一至第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纺纱机中,还具备:取得部,取得由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的对上述细纱的捕捉或者引导失败的次数;以及通知部,通知上述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次数超过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
第七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在第一至第六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纺纱机中,具备第一检测部,该第一检测部检测由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的对上述细纱的捕捉。
第八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在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纺纱机中,具备第二检测部,该第二检测部检测由上述第二捕捉部进行的对上述细纱的捕捉。
第九技术方案的纺纱机,在第一至第八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纺纱机中,还具备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牵伸由上述纺纱装置所纺纱的上述纤维束并将该纤维束朝上述纺纱装置供给,当上述第一捕捉部对上述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在由该第一捕捉部进行的上述捕捉动作的继续过程中,使由上述牵伸装置进行的牵伸和由上述纺纱装置进行的上述细纱的制造暂时停止。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一捕捉部对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并不从最初开始再次进行细纱的捕捉动作,因此能够缩短细纱的捕捉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能够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能够减小第一捕捉部移动的距离。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一捕捉部对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并不从最初开始再次进行接头作业时的动作,因此能够缩短接头作业所耗费的时间,能够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一捕捉部对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并不从最初开始再次进行接头作业时的动作,因此能够缩短接头作业所耗费的时间,能够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并且,不会像现有的纺纱机那样由于细纱横动而导致第二捕捉部所进行的捕捉变得困难,也难以发生对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由第一捕捉部进行的对细纱的捕捉成功的概率,能够提高卷装的生产效率。
根据第六技术方案,通过利用通知部进行通知,能够使操作人员很快了解情况。
根据第七技术方案,能够检测到第一捕捉部捕捉到细纱的情况。
根据第八技术方案,能够检测到第二捕捉部捕捉到细纱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纺纱机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纺纱单元和作业台车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使卷装的旋转停止的动作的图。
图4是示出使卷装反转的动作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捕捉部以及第二捕捉部捕捉细纱的动作的图。
图6是示出第一捕捉部以及第二捕捉部引导细纱的动作的图。
图7是示出重新开始卷装的制作的动作的图。
图8是示出利用纺纱单元进行的细纱Y的接头作业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利用纺纱单元进行的细纱Y的接头作业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一捕捉部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
图11是示出第一捕捉部对细纱Y的引导失败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对纺纱机100进行简单地说明。图中所示的涂黑的箭头表示作业台车20的行驶方向。并且,图中所示的空白箭头表示落纱台车30的行驶方向。
纺纱机100具备多个纺纱单元10。在纺纱机100中设置有作业台车20、落纱台车30以及控制装置40。
纺纱单元10能够牵伸纤维束F,并且能够通过对所牵伸的纤维束F加捻而制造细纱Y。纺纱单元10能够通过卷取细纱Y来制作卷装P。另外,关于纺纱单元1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作业台车20能够沿着在纺纱单元10的排列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轨道R1行驶。当在一个纺纱单元10中细纱Y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作业台车20行驶到该纺纱单元10而进行接头作业。作业台车20根据纺纱单元10的台数而设置有一台或者多台。另外,关于作业台车20的详细结构也在后面叙述。
落纱台车30能够沿着在纺纱单元10的排列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轨道R2行驶。当在一个纺纱单元10中卷装P成为满筒状态的情况下,落纱台车30行驶到该纺纱单元10,并能够从纺纱单元10将卷装P取下。落纱台车30能够朝纺纱单元10装配新的筒管B。落纱台车30根据纺纱单元10的台数而设置有一台或者多台。
控制装置40能够对各纺纱单元10以及/或者作业台车20进行控制。当在一个纺纱单元10中细纱Y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能够对该纺纱单元10进行控制而中断卷装P的制作。控制装置40在对纺纱单元10以及作业台车20进行控制而进行接头作业之后,对纺纱单元10进行控制而再次开始卷装P的制作。并且,在控制装置40中设置有取得部401和通知部402,取得部401取得由引导装置23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以及/或者引导的失败次数,通知部402通知在纺纱机100所发生的异常。
接着,参照图2对纺纱单元10和作业台车20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图中所示的涂黑的箭头表示纤维束F以及细纱Y的进给方向。并且,图中所示的空白箭头表示卷装P的旋转方向。
首先,对纺纱单元10进行说明。纺纱单元10沿着纤维束F以及细纱Y的进给方向具备纱条供给装置1、牵伸装置2、纺纱装置3、疵点检测装置4、张力稳定装置5以及卷取装置6。
纱条供给装置1朝牵伸装置2供给纤维束F。纱条供给装置1具备纱条箱11和纱条引导器(未图示)。贮存于纱条箱11的纤维束F由纱条引导器引导并被朝牵伸装置2引导。
牵伸装置2牵伸纤维束F而使该纤维束F的粗细均匀化。牵伸装置2沿着纤维束F的进给方向具备后辊对2a、第三辊对2b、中辊对2c、前辊对2d这四组牵伸辊对2a、2b、2c、2d。牵伸辊对2a、2b、2c、2d分别由经由动力机构旋转的下辊和以与该下辊接触的状态从动旋转的上辊构成。在构成中辊对2c的下辊和上辊上卷绕有牵伸皮圈。对于牵伸辊对2a、2b、2c、2d,下辊和上辊以夹着纤维束F的状态旋转,因此能够将该纤维束F输出。因此,牵伸装置2能够借助相互邻接的牵伸辊对2a、2b、2c、2d的输出速度的差异来牵伸纤维束F。
纺纱装置3通过对纤维束F加捻来制造细纱Y。具体地进行说明,纺纱装置3通过借助空气的气流使构成纤维束F的各纤维捻回来制造细纱Y。纺纱装置3沿着纤维束F的进给方向配置在牵伸装置2的下游侧。纺纱装置3能够从被适度牵伸后的纤维束F制造细纱Y。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和图示,纺纱装置3具备纤维引导部、捻回流产生喷嘴、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利用针状部件将从牵伸装置2被送出的纤维束F引导至形成在纺纱装置3的内部的纺纱室。捻回流产生喷嘴配置在纤维束F的路径的周围,使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流。借助该捻回流使纺纱室内的纤维束F的纤维端部反转而捻回。中空引导轴体将纺纱而得的细纱Y从纺纱室朝纺纱装置3的外部引导。另外,也可以省略针状部件,而利用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将纤维束F引导至纺纱室。
疵点检测装置4检测所制造的细纱Y的疵点部分。具体地进行说明,疵点检测装置4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照射细纱Y,并检测来自该细纱Y的反射光量。疵点检测装置4经由未图示的解析器与控制装置40连接。因此,控制装置40能够基于来自疵点检测装置4的信号判断有无疵点部分。另外,在疵点检测装置4的附近附设有能够切断细纱Y的切断器41。所谓“细纱Y的疵点部分”,除了包括细纱Y的一部分过粗(粗纱)或者过细(细纱)的异常之外,还包括在细纱Y中夹杂有异物的情况。另外,纺纱单元10也可以通过停止朝纺纱装置3供给空气,从而中止细纱Y的制造,由此将该细纱Y切断。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切断器41。
张力稳定装置5适当地保持施加于细纱Y的张力并使其稳定。张力稳定装置5具备退绕部件51和辊52。退绕部件51在施加于细纱Y的张力低的情况下与辊52一起旋转,将细纱Y卷绕于该辊52。并且,退绕部件51在施加于细纱Y的张力高的情况下相对于辊52独立地旋转,使卷绕于该辊52的细纱Y退绕。因此,张力稳定装置5能够适当地保持施加于细纱Y的张力并使其稳定。
卷取装置6卷取细纱Y而制作卷装P。卷取装置6具备驱动辊61、摇架62以及横动装置63。驱动辊61使由摇架62把持为旋转自如的筒管B旋转。横动装置63使细纱Y横动。由此,卷取装置6能够边使细纱Y横动边将其卷取于筒管B从而制作卷装P。
接着,对作业台车20进行说明。作业台车20具备制动装置21、反转装置22、引导装置23以及接头装置24。
制动装置21将板21a按压于卷装P而使该卷装P的旋转停止(参照图3)。制动装置21具备与卷装P接触的板21a和支承该板21a的板21b。
反转装置22使反转辊22a与卷装P接触而使该卷装P反转(朝卷取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参照图4)。反转装置22具备使卷装P反转的反转辊22a和支承该反转辊22a的框架22b。
引导装置23捕捉断开后的细纱Y,并将细纱Y朝接头装置24引导(参照图5以及图6)。引导装置23由第一捕捉部23a和第二捕捉部23b构成,第一捕捉部23a能够捕捉纺纱装置3侧的细纱Y并将其朝接头装置24引导,第二捕捉部23b能够捕捉卷取装置6侧的细纱Y并将其朝接头装置24引导。另外,关于第一捕捉部23a和第二捕捉部23b的详细的动作方式在后面叙述。
接头装置24接合断开后的细纱Y。具体地进行说明,接头装置24接合纺纱装置3侧的细纱Y和卷取装置6侧的细纱Y。另外,所谓“断开后的细纱Y”,为包括将细纱Y切断的情况和因施加有异常的张力而导致细纱Y断开的情况中的至少任一种情况的概念。
接着,参照图3~图7,对疵点检测装置4检测到细纱Y的疵点部分的情况下,从纺纱单元10中断卷装P的制作起到再次开始卷装P的制作为止的一连串的动作进行说明。图中所示的涂黑的箭头表示构成纺纱单元10以及作业台车20的各部件的动作方向。并且,图中所示的空白箭头表示卷装P的旋转方向。
当疵点检测装置4检测到细纱Y的疵点部分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控制切断器41,利用切断器41将细纱Y切断。由此,断开后的细纱Y的一端(相比切断器41靠下游侧的细纱Y)被卷取于卷装P。并且,断开后的细纱Y的另一端(相比切断器41靠上游侧的细纱Y)被吸入未图示的吸引口而被保持。作业台车20在切断器41刚刚将细纱Y切断之后立刻行驶至所述纺纱单元10。
接着,控制装置40使摇架62转动,从而卷装P从驱动辊61离开(参照图3)。进而,控制装置40控制制动装置21而使板21a与卷装P接触从而停止该卷装P的旋转(参照图3)。
接着,控制装置40控制反转装置22而使卷装P反转。由此,第二捕捉部23b能够捕捉被卷取于卷装P的细纱Y。首先,控制装置40使框架21b转动而使板21a从卷装P离开(参照图4)。然后,控制装置40使反转辊22a与卷装P接触而使该卷装P反转(参照图4)。
接着,控制装置40控制引导装置23,引导装置23捕捉细纱Y。具体地说,第一捕捉部23a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捕捉位置Pa1(朝上方转动),并且从吸入口23am吸入空气,由此来捕捉从纺纱单元3纺出的细纱Y(参照图5)。第二捕捉部23b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捕捉位置Pb1(朝下方转动),并且从吸入口23bm吸入空气,由此来捕捉被卷取于卷装P的细纱Y(参照图5)。
接着,控制装置40控制引导装置23,引导装置23将细纱Y朝接头装置24引导。具体地说,第一捕捉部23a在捕捉到细纱Y的状态下从捕捉位置Pa1移动到接头装置Pa2(朝下方转动),由此将细纱Y朝接头装置24引导(参照图6)。第二捕捉部23b在捕捉到细纱Y的状态下从捕捉位置Pb1移动到接头位置Pb2(朝上方转动),由此将细纱Y朝接头装置24引导(参照图6)。
接着,控制装置40控制接头装置24,接头装置24接合纺纱装置3侧的细纱Y和卷取装置6侧的细纱Y。接头装置24在将各细纱Y的端部解捻之后,在使其相互重合的状态下进行加捻,由此来接合断开后的细纱Y。
在上述的接头作业完成后,控制装置40使框架22b转动而使反转辊22a从卷装P离开(参照图7)。然后,控制装置40使摇架62转动从而使卷装P与驱动辊61接触(参照图7)。由此,纺纱单元10能够再次开始卷装P的制作。
此处,参照图8以及图10,对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0中,涂黑的箭头表示第一捕捉部23a的动作方向,空白的箭头表示卷装P的旋转方向。
在步骤S101中,控制装置40指示第二捕捉部23b捕捉卷取于卷装P的细纱Y(参照图5)。
在步骤S102中,当设置于第二捕捉部23b的第二检测部23bs检测到细纱Y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判断为细纱Y的捕捉成功(步骤S102:是)。控制装置40在判断为第二捕捉部23b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成功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103,在判断为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212。
在步骤S103中,控制装置40指示第二捕捉部23b对卷取于卷装P的细纱Y进行引导(参照图6)。
在步骤S104中,当直到第二捕捉部23b移动到接头位置Pb2为止第二检测部23bs都持续检测到细纱Y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判断为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步骤S104:是)。控制装置40在判断为第二捕捉部23b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105,在判断为对细纱Y的引导失败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212。
在步骤S105中,控制装置40指示第一捕捉部23a捕捉从纺纱装置3纺出的细纱Y(参照图5)。
在步骤S106中,当设置于第一捕捉部23a的第一检测部23as检测到细纱Y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判断为对细纱Y的捕捉成功(步骤S106:是)。控制装置40在判断为第一捕捉部23a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成功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107,在判断为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216。
在步骤S216中,控制装置40进行纺纱装置3的清洁。由于存在因纤维屑等堆积于纺纱装置3而导致第一捕捉部23a难以捕捉细纱Y的情况,因此在步骤S216中进行纺纱装置3的清洁。控制装置40对未图示的电磁阀进行控制而朝纺纱装置3吹送空气。空气从在纺纱装置3的附近设置的喷嘴31(清洁部)喷出。另外,第一捕捉部23a维持在捕捉位置Pa1停止的状态。纺纱装置3的清洁能够利用纺纱装置3的捻回流产生喷嘴(清洁部)进行。具体地说,在纺纱装置3中,使中空引导轴体朝从纤维引导部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纺纱室。进而,从捻回流产生喷嘴对中空引导轴体的上游侧的端部吹送空气。
当在步骤S216中进行了纺纱装置3的清洁之后,在步骤S226中,控制装置40指示第一捕捉部23a捕捉从纺纱装置3纺出的细纱Y(参照图10)。具体地进行说明,由于第一捕捉部23a在捕捉位置Pa1停止,因此控制装置40仅指示从吸入口23am吸入空气。
在步骤S236中,当设置于第一捕捉部23a的第一检测部23as检测到细纱Y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判断为对细纱Y的捕捉成功(步骤S236:是)。控制装置40在判断为第一捕捉部23a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成功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107,在判断为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246。
在步骤S107中,控制装置40指示第一捕捉部23a对从纺纱装置3纺出的细纱Y进行引导(参照图6)。
在步骤S108中,当直到第一捕捉部23a移动到接头位置Pa2为止第一检测部23as持续检测到细纱Y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判断为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步骤S108:是)。控制装置40在判断为第一捕捉部23a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109,在判断为对细纱Y的引导失败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318(参照图9)。
在步骤S109中,控制装置40指示接头装置24接合断开的细纱Y,接头装置24进行接头作业。
这样,当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时(步骤S106:否),控制装置40使该第一捕捉部23a在捕捉位置Pa1再次进行细纱Y的捕捉。由此,无需从最初开始再次进行接头作业时的动作,因此能够缩短接头作业所耗费的时间,能够提高卷装P的生产效率。
另外,在步骤S212中,当控制装置40判断为取得部401所取得的失败次数尚未超过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101,当判断为超过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246。
接着,参照图9以及图11说明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引导失败的情况。在图11中,涂黑的箭头表示构成作业台车20的部件的动作方向,空白的箭头表示卷装P的旋转方向。
在步骤S318中,控制装置40进行纺纱装置3的清洁。清洁的详细情况与步骤S216相同。
在步骤S328中,控制装置40指示第一捕捉部23a捕捉从纺纱装置3纺出的细纱Y(参照图11)。具体地进行说明,控制装置40指示第一捕捉部23a从第一检测部23as变得无法检测到细纱Y的场所直接朝捕捉位置Pa1移动,并指示第一捕捉部23a从吸入口23am吸入空气。
在步骤S338中,当设置于第一捕捉部23a的第一检测部23as检测到细纱Y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判断为对细纱Y的捕捉成功(步骤S338:是)。控制装置40在判断为第一捕捉部23a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成功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348,在判断为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418。
在步骤S348中,控制装置40对第一捕捉部23a进行控制而指示其对从纺纱装置3纺出的细纱Y进行引导(参照图6)。
在步骤S358中,当直到第一捕捉部23a移动到接头位置Pa2为止第一检测部23as都持续检测到细纱Y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判断为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步骤S358:是)。控制装置40在判断为第一捕捉部23a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109(参照图8),在判断为对细纱Y的引导失败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246。
这样,当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引导失败时,控制装置40使该第一捕捉部23a直接移动到捕捉位置Pa1而使其进行细纱Y的捕捉。由此,由于并未从最初开始重新进行接头作业时的动作,因此能够缩短接头作业所耗费的时间,能够提高卷装P的生产效率。
另外,在步骤S418中,当控制装置40判断为取得部401所取得的失败次数并未超过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318,当判断为超过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下过渡至步骤S246。
在本实施方式中,先进行由第二捕捉部23b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动作,在第二捕捉部23b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引导动作成功之后进行第一捕捉部23a的捕捉动作。但是,第一捕捉部23a和第二捕捉部23b的捕捉动作和引导动作也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进行第一捕捉部23a的捕捉动作和引导动作。
并且,也可以为,当在第一捕捉部23a将细纱Y朝接头装置24引导的中途对细纱Y的引导失败的情况下,暂时返回待机位置亦即原点,并再次朝纺纱装置3的下游侧的捕捉位置Pa1移动。或者,也可以并不返回待机位置,而是朝纺纱装置3的下游侧的捕捉位置Pa1移动。
接着,对本纺纱机100的其他特征点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40在步骤S102中判断为第二捕捉部23b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的情况下,使该第二捕捉部23b维持捕捉到细纱Y的状态。具体地进行说明,控制装置40指示持续从吸入口23bm吸入空气,以便第二捕捉部23b能够维持保持细纱Y的状态。另外,第二捕捉部23b维持在接头位置Pb2停止的状态。
这样,当第二捕捉部23b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时(步骤S102:是),控制装置40使该第二捕捉部23b在保持细纱Y的状态下停止在接头位置Pb2,并使其待机直到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为止。由此,由于并不从最初开始再次进行接头作业时的动作,因此能够缩短接头作业所耗费的时间,能够提高卷装P的生产效率。并且,不会像现有的纺纱机那样产生由于细纱Y横动而导致第二捕捉部23b所进行的捕捉变得更困难、从而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问题。
控制装置40设定成在步骤S246中使警报器工作。即,当对细纱Y的捕捉连续失败规定次数(例如两次)的情况下、和对细纱Y的引导连续失败规定次数(例如两次)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使通知部402亦即警报器工作。
这样,控制装置40能够掌握第一捕捉部23a所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或者引导失败的次数,且当超过预先确定的次数时使警报器工作。由此,能够使操作人员很快了解该情况,能够提高卷装P的生产效率。
在本纺纱机100的控制装置40中,当对细纱Y的捕捉或者引导连续失败两次的情况下使警报器工作,但是,对于失败的次数并无限定。因而,例如也可以设定成当连续失败三次时使警报器工作。
在使警报器工作后,作业台车20能够向需要进行接头作业的其他的纺纱单元10移动,并对该纺纱单元10进行接头作业。因而,作为纺纱机100整体的作业效率提高。
纺纱机100具备:通过对纤维束F加捻而制造细纱Y的纺纱装置3;通过卷取细纱Y来制作卷装P的卷取装置6;当细纱Y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进行捕捉纺纱装置3侧的细纱Y的捕捉动作的第一捕捉部23a;以及当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对第一捕捉部23a进行控制而继续第一捕捉部23a所进行的上述捕捉动作的控制装置40。
上述第一捕捉部23a能够在当卷取装置6卷取卷装P时待机的待机位置、和不同于该待机位置的捕捉纺纱装置3侧的细纱Y的捕捉位置Pa1停止。控制装置40对第一捕捉部23a进行控制,以便当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禁止第一捕捉部23a向待机位置移动。
纺纱机100具备接合变得不连续的细纱Y的接头装置24。第一捕捉部23a构成为能够将所捕捉到的细纱Y朝接头装置24引导。控制装置40对第一捕捉部23a进行控制,以便当第一捕捉部23a将细纱Y朝接头装置24的引导失败时使第一捕捉部23a进行上述捕捉动作。
纺纱机100具备当细纱Y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捕捉卷取装置3侧的细纱Y并将其朝接头装置24引导的第二捕捉部23b。控制装置40对第二捕捉部23b进行控制,以便当第二捕捉部23b将细纱Y朝接头装置24引导成功时,使第二捕捉部23b待机,直至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引导成功为止。
纺纱机100还具备进行纺纱装置3的清洁的清洁部(喷嘴31、捻回流产生喷嘴)。控制装置40对清洁部进行控制,以便在由第一捕捉部23a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后的捕捉动作的继续过程中进行清洁。
纺纱机100还具备取得由第一捕捉部23a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或者引导的失败次数的取得部401、和通知取得部401所取得的上述次数超过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的通知部402。
纺纱机100具备检测由第一捕捉部23a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的第一检测部23as。纺纱机100具备检测由第二捕捉部23b进行的对细纱Y的捕捉的第二检测部23bs。
纺纱机100还具备牵伸纤维束F并将其朝纺纱装置3供给的牵伸装置2。当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在由第一捕捉部23a进行的上述捕捉动作的继续过程中,使由牵伸装置2进行的牵伸和由纺纱装置3进行的细纱Y的制造暂时停止。
当在纺纱单元10中细纱Y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也可以停止由卷取装置6进行的卷装P的朝卷取方向的旋转,并且使由牵伸装置2进行的牵伸动作和由纺纱装置3进行的纺纱动作停止。进而,也可以匹配于第一捕捉部23a到达纺纱装置3的下游侧的捕捉位置Pa1的定时使由牵伸装置2进行的牵伸动作和由纺纱装置3进行的纺纱动作重新开始,并使第一捕捉部23a捕捉从纺纱装置3纺出的细纱Y。在该情况下,清洁部也可以在由纺纱装置3进行的纺纱动作重新开始之前进行纺纱装置3的清洁。也可以省略由清洁部进行的清洁。
并且,也可以为,当第一捕捉部23a对细纱Y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使由牵伸装置2进行的牵伸动作和由纺纱装置3进行的纺纱动作停止,并使第一捕捉部23a从捕捉位置Pa1朝待机位置侧稍稍后退。进而,也可以为,匹配于第一捕捉部23a再次到达纺纱装置3的下游侧的捕捉位置Pa1的定时,再次开始由牵伸装置2进行的牵伸动作和由纺纱装置3进行的纺纱动作,使第一捕捉部23a捕捉从纺纱装置3纺出的细纱Y。在该情况下,清洁部也可以在由纺纱装置3进行的纺纱动作再次开始之前进行纺纱装置3的清洁。也可以省略由清洁部进行的清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0对多个纺纱单元10、作业台车20、落纱台车30进行控制。但是,也可以在多个纺纱单元10上分别设置控制部,在作业台车20、落纱台车30上分别设置控制部,控制装置40对多个控制部进行总括控制。并且,也可以针对每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10设置控制部。

Claims (9)

1.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纺纱装置,通过对纤维束加捻来制造细纱;
卷取装置,通过卷取上述细纱来制作卷装;
第一捕捉部,当上述细纱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该第一捕捉部进行捕捉上述纺纱装置侧的上述细纱的捕捉动作;以及
控制装置,当上述第一捕捉部对上述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控制,以便继续由该第一捕捉部进行的上述捕捉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捕捉部构成为能够在待机位置和不同于该待机位置的捕捉位置停止,上述待机位置是上述卷取装置卷取上述卷装时上述第一捕捉部待机的位置,上述捕捉位置是捕捉上述纺纱装置侧的上述细纱的位置,
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控制,以便当上述第一捕捉部对上述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禁止上述第一捕捉部朝上述待机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接头装置,该接头装置接合变得不连续的上述细纱,
上述第一捕捉部构成为能够将捕捉到的上述细纱朝上述接头装置引导,
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控制,以便当上述第一捕捉部将上述细纱朝上述接头装置的引导失败时使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上述捕捉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捕捉部,当上述细纱变得不连续的情况下,该第二捕捉部捕捉上述卷取装置侧的上述细纱并将该细纱朝上述接头装置引导,
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二捕捉部进行控制,以便当上述第二捕捉部将上述细纱朝上述接头装置的引导成功时使上述第二捕捉部待机,直到上述第一捕捉部对上述细纱的引导成功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洁部,该清洁部进行上述纺纱装置的清洁,
上述控制装置对清洁部进行控制,以便在由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的对上述细纱的捕捉失败后的捕捉动作的继续过程中进行清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取得部,取得由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的对上述细纱的捕捉或者引导失败的次数;以及
通知部,通知上述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次数超过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检测部,该第一检测部检测由上述第一捕捉部进行的对上述细纱的捕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检测部,该第二检测部检测由上述第二捕捉部进行的对上述细纱的捕捉。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牵伸上述纤维束并将该纤维束朝上述纺纱装置供给,
当上述第一捕捉部对上述细纱的捕捉失败的情况下,在由该第一捕捉部进行的上述捕捉动作的继续过程中,使由上述牵伸装置进行的牵伸和由上述纺纱装置进行的上述细纱的制造暂时停止。
CN201310136806.9A 2012-06-08 2013-04-19 纺纱机 Active CN103485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1257 2012-06-08
JP2012131257A JP2013253358A (ja) 2012-06-08 2012-06-08 紡績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5009A true CN103485009A (zh) 2014-01-01
CN103485009B CN103485009B (zh) 2017-07-14

Family

ID=49724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6806.9A Active CN103485009B (zh) 2012-06-08 2013-04-19 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53358A (zh)
CN (1) CN103485009B (zh)
CH (1) CH706572B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077A (zh) * 2015-07-10 2015-11-04 陈伟雄 环锭细纱断头自动智能接头方法与装置
CN108691049A (zh) * 2017-04-04 2018-10-2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环锭细纱机的接纱作业辅助装置
CN109715540A (zh) * 2016-09-26 2019-05-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9715870A (zh) * 2016-09-26 2019-05-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26980A (ja) 2017-08-02 2019-02-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空気紡績機
EP3505661A1 (en) * 2017-12-28 2019-07-03 Murata Machinery, Ltd.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7794A (en) * 1981-10-22 1985-05-2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guiding yarn end in air spinning apparatus
CN1379131A (zh) * 2001-03-29 2002-11-1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芯纱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2005231823A (ja) * 2004-02-20 2005-09-02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JP2005232612A (ja) * 2004-02-18 2005-09-02 Murata Mach Ltd 糸継ぎ台車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CN1821462A (zh) * 2005-02-16 2006-08-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落纱动作方法和落纱装置
EP1826166A1 (en) * 2006-02-27 2007-08-2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1508394A (zh) * 2008-02-15 2009-08-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捻接器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1792076A (zh) * 2009-02-04 2010-08-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
CN102418173A (zh) * 2010-09-10 2012-04-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7794A (en) * 1981-10-22 1985-05-2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guiding yarn end in air spinning apparatus
CN1379131A (zh) * 2001-03-29 2002-11-1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芯纱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2005232612A (ja) * 2004-02-18 2005-09-02 Murata Mach Ltd 糸継ぎ台車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JP2005231823A (ja) * 2004-02-20 2005-09-02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CN1821462A (zh) * 2005-02-16 2006-08-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落纱动作方法和落纱装置
EP1826166A1 (en) * 2006-02-27 2007-08-2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1508394A (zh) * 2008-02-15 2009-08-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捻接器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1792076A (zh) * 2009-02-04 2010-08-0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
CN102418173A (zh) * 2010-09-10 2012-04-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077A (zh) * 2015-07-10 2015-11-04 陈伟雄 环锭细纱断头自动智能接头方法与装置
CN109715540A (zh) * 2016-09-26 2019-05-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9715870A (zh) * 2016-09-26 2019-05-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
CN109715540B (zh) * 2016-09-26 2021-01-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及其操作方法
CN108691049A (zh) * 2017-04-04 2018-10-2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环锭细纱机的接纱作业辅助装置
CN108691049B (zh) * 2017-04-04 2020-11-2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环锭细纱机的接纱作业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H706572A2 (de) 2013-12-13
CH706572B1 (de) 2017-08-31
JP2013253358A (ja) 2013-12-19
CN103485009B (zh)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5009A (zh) 纺纱机
CN101994176B (zh) 纺纱机械
CN102161451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3010848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10468474A (zh)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CN101994174B (zh) 纺纱机械
CN103787150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2011162351A (ja) 玉揚げ装置
CN109385703B (zh) 气流纺纱机
JP2013067475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EP2573217A2 (en) Spinning unit, spinning machine and yarn processing method
CN103014936A (zh) 纺纱机
JP2013067483A (ja) 紡績機
CN103510217B (zh) 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周期性不匀检测方法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3010823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1018900B (zh) 包芯纱纺纱机、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及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
CN10624149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CN103898639B (zh) 纱线存积装置及纺纱单元
CN104828649A (zh) 纱线捕捉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EP2749517B1 (en) Spinning machine
CN110158207B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103014962A (zh) 纺纱机
CN103510209A (zh) 纤维机械
CN211171024U (zh) 一种纱线的纺纱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