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9573A -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9573A
CN103479573A CN201310319355.2A CN201310319355A CN103479573A CN 103479573 A CN103479573 A CN 103479573A CN 201310319355 A CN201310319355 A CN 201310319355A CN 103479573 A CN103479573 A CN 103479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ycol monomethyl
monomethyl ether
micelle
poly glycol
poly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93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9573B (zh
Inventor
丁建勋
刘东红
庄秀丽
陈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3193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9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9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9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9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9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为:将小分子药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滴加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载药纳米胶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两嵌段共聚物胶束。该方法制备的胶束,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呈现很好的单分散状态,可以包裹水溶性差的小分子药物,并提高药物的包封率与溶解性,所得的载药纳米胶束结构稳定,易于保存。

Description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领域,特别涉及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载体药物是随着药物学研究、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新兴的给药技术。低分子药物具有疗效高、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很大副作用。通常,低分子药物通过口服或注射进入人体内,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缺乏选择性。高分子载体药物是指本身没有药理作用、也不与药物发生反应的高分子作为药物的载体,依靠与药物之间微弱的氢键结合形成,或者通过缩聚反应将低分子药物连接到聚合物主链上而得到的一类药物。其中高分子化合物充当低分子药物的传递系统。
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小分子药物的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选择性,降低小分子药物的毒性,定位准确。近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是微米和纳米尺度的高分子载体,如:纳米胶束、囊泡和纳米颗粒等,这类高分子载体可有效的将药物分子分散到其中,利用载体的各种响应方式,实现药物的输送和控制释放。
其中,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自组装法、透析法、化学结合法及静电作用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缺点。自组装法制备的纳米胶束,材料层与层之间仅仅依靠范德华力、氢键或静电力等非共价键连接,因此纳米胶束的力学稳定性差,效率低。化学结合法需要合适的官能团才能进行反应,对于高分子材料与小分子药物的选择较为严格。透析法和静电作用法,不适用于大范围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产业化,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包封率高,结构稳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小分子药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滴加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得到混合溶液;
(B)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载药纳米胶束;
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21
其中,-R-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22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23
m为聚合度,10≤m≤900;n为聚合度,10≤n≤420。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小分子药物为甲氨喋呤、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喜树碱类或紫杉类。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小分子药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1~10mg/mL。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小分子药物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为0.0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两嵌段共聚物胶束;
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24
其中,-R-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25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26
m为聚合度,10≤m≤900;n为聚合度,10≤n≤420。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1~10mg/mL。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搅拌的速度为100~2000rpm。
优选的,所述滴加超纯水的速度为0.05~5mL/min。
优选的,所述超纯水的用量与有机溶剂用量的体积比为0.01~20。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纳米沉降法制备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或载药的纳米胶束。即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搅拌后得到纳米胶束;或者将小分子药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滴加到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搅拌后得到载药纳米胶束。该方法制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生成的纳米胶束粒子能够呈现很好的单分散状态,而且该方法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内核可以包裹水溶性差的小分子药物,并大大提高药物的包封率与溶解性,所得的载药纳米胶束结构稳定,粒径小,且易于保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9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在氯仿中的核磁共振图谱;
图2为实施例18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在氯仿中的核磁共振图谱;
图3为实施例50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的透射电镜图;
图4为实施例50、62、86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粒径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0、62和86得到的纳米胶束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曲线图;
图6为实施例91~93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分布图;
图7为实施例91~93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在3个星期内的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小分子药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滴加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得到混合溶液;
(B)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载药纳米胶束;
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41
其中,-R-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42
m为聚合度,10≤m≤900,优选的20≤m≤800,更优选的30≤m≤300;n为聚合度,10≤n≤420,优选的20≤n≤300,更优选的40≤n≤250。
本发明选用了纳米沉降法制备了载药纳米胶束,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该方法制备的纳米胶束内核可以包裹水性差的小分子药物,并大大提高药物的包封率与溶解性,所得的载药纳米胶束结构稳定,粒径小,且易于保存。本发明优选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的滴加超纯水的速度、超纯水添加量及搅拌速度等条件来控制多大的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并调整药物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比例,选择最佳的载药条件。本发明首先将小分子药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滴加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得到混合溶液。最终形成的胶束会将小分子药物包裹在内部,所述小分子药物优选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更优选为甲氨喋呤、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喜树碱类或紫杉类,最优选为10-羟基喜树碱、阿霉素或多西紫杉醇。所述有机溶剂为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更优选为四氢呋喃。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如式(I)所示,
其中,-R-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52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53
m为聚合度,10≤m≤900,优选的20≤m≤800,更优选的30≤m≤300;n为聚合度,10≤n≤420,优选的20≤n≤300,更优选的40≤n≤250。
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优选由丙交酯或己内酯与分子量为500~10000的聚乙二醇聚合得到;所述丙交酯为D-丙交酯或L-丙交酯。其制备方法具体为:
无水无氧条件下,将聚乙二醇单甲醚,酯类单体,加入安瓶中,共沸除水后加入一定量甲苯,甲苯体积(mL)用量为酯类单体重量(g)的10倍,用注射器注入0.1mol/L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辛酸亚锡的体积用量和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000,放入120℃油浴中反应24h。反应完毕后,用大量乙醚沉降,乙醚与甲苯的用量比为10/1,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再用氯仿溶解,再用乙醚沉降,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在真空氛围中干燥24h,既得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小分子药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为均匀的溶液,优选经过搅拌4~6小时获得,所述小分子药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优选为0.1~10mg/mL,更优选为0.4~8mg/mL。所述小分子药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滴加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得到混合溶液,所述小分子药物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优选为0.01~1,更优选为0.05~0.5。由于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选用不同构型的酯类单体,因此其在与所述混合物制备混合溶液时,也可以选用具有不同构型链段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进行混合,左旋与右旋的链段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使得其在形成胶束是具有立体复合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包封率和溶解性。具有不同构型链段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优选为1:1。优选在所述混合物滴加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后,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的时间优选为1~3小时。
得到混合溶液后,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载药纳米胶束。滴加超纯水的装置优选为注射泵,所述滴加超纯水的速度优选为0.05~5mL/min,更优选为0.1~3mL/min。所述超纯水的用量与有机溶剂用量的体积比为优选0.01~20,更优选为0.1~10。所述混合液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所述第一次搅拌的速度优选为100~2000rpm,更优选为800~1500rpm。滴加结束后,继续第二次搅拌,得到载药纳米胶束,所述第二次搅拌的时间优选8~12小时。所述第二次搅拌的速度优选与第一次搅拌的速度相同。为了提高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纯度,优选在第二次搅拌后在超纯水中进行透析,透析时间优选为20~30小时,换水5次以上,透析优选采用MWCO为3500的透析袋。为了便于保存,还可以将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进行冻干。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两嵌段共聚物胶束;
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61
其中,-R-为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62
m为聚合度,10≤m≤900,优选的20≤m≤800,更优选的30≤m≤300;n为聚合度,10≤n≤420,优选的20≤n≤300,更优选的40≤n≤250。
本发明选用了纳米沉降法制备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操作简单,条件温和。
本发明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纳米胶束。所述有机溶剂为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更优选为四氢呋喃。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优选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优选为0.1~10mg/mL,更优选为2~8mg/mL。
滴加超纯水的装置优选为注射泵,所述滴加超纯水的速度优选为0.05~5mL/min,更优选为0.1~3mL/min。所述超纯水的用量与有机溶剂用量的体积比为优选0.01~20,更优选为0.1~10。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混合液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所述第一次搅拌的速度优选为100~2000rpm,更优选为800~1500rpm。滴加结束后,继续第二次搅拌,得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所述第二次搅拌的时间优选8~12小时。所述第二次搅拌的速度优选与第一次搅拌的速度相同。为了提高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纯度,优选在第二次搅拌后在超纯水中进行透析,透析时间优选为20~30小时,换水5次以上,透析优选采用MWCO为3500的透析袋。为了便于保存,还可以将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进行冻干。
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连续测定3个星期,结果表明,其粒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结构稳定。
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生成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粒子能够呈现很好的单分散状态,而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内核可以包裹水溶性差的小分子药物,并大大提高药物的包封率与溶解性,所得的载药纳米胶束结构稳定,粒径小,且易于保存。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及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5
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分别称取分子量为500、1000、2000、5000、10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1.67g、3.33g、6.67g、16.67g、33.33g放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在无水无氧环境下加入右旋丙交酯(DLA)12g,换气,甲苯体积(mL)用量为酯类单体重量(g)的10倍120mL,辛酸亚锡和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000,用注射器注入0.1mol/L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1mL,放入120℃油浴中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用1200mL乙醚边搅拌边沉降,乙醚与甲苯的用量比为10/1,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再用氯仿溶解,再用乙醚沉降,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冷井干燥24h,既得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
表1实施例1~5制备的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及反应产率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81
表1中,数均分子量Mn为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由1HNMR测定得到。
实施例6~9
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分别称取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4g、6g、8g、12g放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在无水无氧环境下加入右旋丙交酯(DLA)12g,换气,甲苯体积(mL)用量为酯类单体重量(g)的10倍120mL,辛酸亚锡和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000,用注射器注入0.1mol/L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1mL,放入120℃油浴中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用1200mL乙醚边搅拌边沉降,乙醚与甲苯的用量比为10/1,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再用氯仿溶解,再用乙醚沉降,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冷井干燥24h,既得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
表2实施例6~9制备的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及反应产率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091
表2中,数均分子量Mn为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由1H NMR测定得到。
实施例9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核磁共振图谱参见图1,图1为图1为实施例9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在氯仿中的核磁共振图谱。图1中,1.6ppm(S,3H,HO-CH(CH3)OC(O))3.68ppm(S,2H,CH2CH2O)),5.2ppm(S,3H,HO-CH(CH3)OC(O))。图1表明实施例9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具有式(I)结构。
实施例10~14: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分别称取分子量为500、1000、2000、5000、10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1.67g、3.33g、6.67g、16.67g、33.33g放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在无水无氧环境下加入左旋丙交酯(LLA)12g,换气,甲苯体积(mL)用量为酯类单体重量(g)的10倍,即120mL,辛酸亚锡的体积用量和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000,用注射器注入0.1mol/L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1mL,放入120℃油浴中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用1200mL乙醚边搅拌边沉降,乙醚与甲苯的用量比为10/1,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再用氯仿溶解,再用乙醚沉降,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冷井干燥24h,既得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
表3实施例10~1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及反应产率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01
上表中,数均分子量Mn为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由1HNMR测定得到。
实施例15~18: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分别称取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4g、6g、8g、12g放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在无水无氧环境下加入左旋丙交酯(LLA)12g,换气,甲苯体积(mL)用量为酯类单体重量(g)的10倍,即120mL,辛酸亚锡的体积用量和酯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000,用注射器注入0.1mol/L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1mL,放入120℃油浴中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用1200mL乙醚边搅拌边沉降,乙醚与甲苯的用量比为10/1,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再用氯仿溶解,再用乙醚沉降,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冷井干燥24h,既得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
表4实施例15~17制备的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及反应产率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11
表4中,数均分子量Mn为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由1H NMR测定得到。
实施例18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核磁共振图谱参见图2,图2为实施例18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在氯仿中的核磁共振图谱。图2中,1.6ppm(S,3H,HO-CH(CH3)OC(O))3.68ppm(S,2H,CH2CH2O)),5.2ppm(S,3H,HO-CH(CH3)OC(O))。图2表明实施例1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具有式(I)结构。
实施例19~23: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分别称取分子量为500、1000、2000、5000、10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1.32g、2.63g、5.26g、13.16g、26.36g放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在无水无氧环境下加入己内酯12g,换气,甲苯体积(mL)用量为己内脂单体重量(g)的10倍120mL,辛酸亚锡的体积用量和己内脂单体的摩尔比为1/1000,用注射器注入0.1mol/L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1mL,放入120℃油浴中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用1200mL乙醚边搅拌边沉降,乙醚与甲苯的用量比为10/1,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再用氯仿溶解,再用乙醚沉降,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冷井干燥24h,既得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
表5实施例19~23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及反应产率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21
表5中,数均分子量Mn为不同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由1H NMR测定得到。
实施例24~27: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分别称取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4g、6g、8g、12g放入反应瓶中,共沸除水,在无水无氧环境下加入己内脂12g,换气,甲苯体积(mL)用量为己内酯单体重量(g)的10倍120mL,辛酸亚锡的体积用量和己内脂单体的摩尔比为1/1000,用注射器注入0.1mol/L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1mL,放入120℃油浴中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用1200mL乙醚边搅拌边沉降,乙醚与甲苯的用量比为10/1,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再用氯仿溶解,再用乙醚沉降,布氏漏斗过滤所得产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冷井干燥24h,既得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
表6实施例24~27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及反应产率
表6中,数均分子量Mn为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的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由1H NMR测定得到
实施例28~30
分别取实施例18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分别溶解在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酯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MWCO为3500的透析袋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31~33
分别取实施例18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分别制备成浓度为2mg/mL、2.5mg/mL、3mg/mL的四氢呋喃溶液,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min。将溶解好的聚酯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34~36
取三份实施例18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每份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分别为500rpm,1000rpm,1500rpm。将溶解好的聚酯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37~39
取三份实施例18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每份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分别设定为20mL、25mL、30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40~42
取三份实施例18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每份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分别为0.1mL/min、0.3mL/min、0.5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43~47
分别称取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为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48~50
分别称取实施例7~9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分别为0.1mL/min、0.3mL/min、0.5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图3为实施例50制备的纳米胶束的透射电镜图,由图3可知,所述方法制备得到了纳米胶束。
图4为实施例50、62、86得到的纳米胶束粒径分布图,所述粒径分布图由动态光散射(DLS)测得。图4中,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51
为实施例50得到的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52
为实施例62得到的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53
为实施例86得到的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实施例51~53
取三份实施例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每份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分别为0.1mL/min、0.3mL/min、0.5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54~58
分别称取实施例10~1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为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59~62
分别称取实施例15~18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为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63~65
取三份实施例1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每份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分别为0.1mL/min、0.3mL/min、0.5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66~70
分别称取实施例19~23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为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71~74
分别称取实施例24~27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为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75~77
取三份实施例23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每份100mg,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分别为0.1mL/min、0.3mL/min、0.5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78~82
将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0~1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为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83~86
将实施例6~9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18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为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87~89
将实施例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浓度为2.5mg/mL,搅拌3h,设置注射泵流速分别为0.1mL/min、0.3mL/min、0.5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000rpm。将溶解好的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定容,即得纳米胶束。
实施例90
对实施例50、62、86得到的纳米胶束在MCF-7细胞中的毒性试验:
分别将实施例50、62、86得到的纳米胶束及PEI配置成浓度分别为0.01μg/mL、0.025μg/mL、0.05μg/mL和0.10μg/mL的细胞培养基,
首先,将MCF-7细胞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24h后移除培养基,实验组加入上述各个浓度的实施例47、57、79得到的纳米胶束的细胞培养基,对照组加入上述各个浓度的PEI。分别培养72小时后加入MTT,4h后吸除培养基,加入DMSO在酶标仪上测定对照组及实验组490nm波长处的OD值。
实验结果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0、62、86得到的纳米胶束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曲线图,图5中,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81
为不同浓度的实施例50得到的纳米胶束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曲线,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82
为不同浓度的实施例62得到的纳米胶束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曲线,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83
为不同浓度的实施例86得到的纳米胶束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曲线;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84
不同浓度的PEI对于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曲线。
如图5所示,在所有测试的浓度范围内,最高浓度为0.1mg L-1的纳米胶束培养72h后,其细胞存活率均为80%以上。由此可知,纳米胶束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以安全的作为传输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相容性载体。
实施例91~93
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3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3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10-羟基喜树碱溶解于四氢呋喃中,10-羟基喜树碱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10-羟基喜树碱-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10-羟基喜树碱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5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10-羟基喜树碱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经过计算,实施例91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92%,载药效率为12.2%;实施例92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00%,载药效率为13.2%;实施例93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00%,载药效率为13.2%。
图6为实施例91~93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分布图,所述粒径分布图由动态光散射(DLS)测得。图6中,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91
为实施例91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92
为实施例92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93
为实施例93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图7为实施例91~93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在3个星期内的粒径分布图,a为实施例91~93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在1星期时的粒径分布,b为实施例91~93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在1星期时的粒径分布,c为实施例91~93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在1星期时的粒径分布,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94
为实施例91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95
为实施例92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Figure BDA00003576771300196
为实施例93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动态流体力学半径分布。
由图7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稳定性好。
实施例94~96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4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10-羟基喜树碱溶解于四氢呋喃中,10-羟基喜树碱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10-羟基喜树碱-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酯嵌段共聚物中配制成10-羟基喜树碱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为1:5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10-羟基喜树碱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94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0.16%,载药效率为75.41%;实施例96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1.92%,载药效率为90.29%;实施例96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2.95%,载药效率为99.22%。
实施例97~101
分别称取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将10-羟基喜树碱溶解于四氢呋喃中,10-羟基喜树碱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10-羟基喜树碱-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酯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10-羟基喜树碱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10-羟基喜树碱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97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0.95%,载药效率为73.61%;
实施例98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1.7%,载药效率为80.3%;
实施例99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3.1%,载药效率为100%;
实施例100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2.1%,载药效率为90.21%;
实施例101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1.2%,载药效率为78.31%。
实施例102~106
分别称取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将10-羟基喜树碱溶解于四氢呋喃中,10-羟基喜树碱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10-羟基喜树碱-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10-羟基喜树碱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10-羟基喜树碱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02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1.03%,载药效率为75.22%;
实施例103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1.98%,载药效率为81.21%;
实施例104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2.94%,载药效率为98.4%;
实施例105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2.29%,载药效率为90.18%;
实施例106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1.03%,载药效率为76.94%。
实施例107~111
将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制备5份相同的所述混合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将10-羟基喜树碱溶解于四氢呋喃中,10-羟基喜树碱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10-羟基喜树碱-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10-羟基喜树碱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10-羟基喜树碱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07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1.93%,载药效率为78.26%;
实施例108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2.24%,载药效率为85.21%;
实施例109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2.93%,载药效率为98.64%;
实施例110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2.31%,载药效率为83.51%;
实施例111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1.81%,载药效率为79.15%。
实施例112~114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甲氨喋呤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甲氨喋呤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甲氨喋呤-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甲氨喋呤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甲氨喋呤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12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21.42%,载药效率为82.2%;
实施例113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21.38%,载药效率为83.36%;
实施例114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22.93%,载药效率为95.83%。
实施例115~117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环磷酰胺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环磷酰胺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环磷酰胺-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环磷酰胺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环磷酰胺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15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51.57%,载药效率为73.41%;
实施例116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51.94%,载药效率为75.94%;
实施例117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60.21%,载药效率为89.34%。
实施例118~120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5-氟脲嘧啶溶解于四氢呋喃中,5-氟脲嘧啶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5-氟脲嘧啶-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5-氟脲嘧啶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5-氟脲嘧啶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18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42.12%,载药效率为83.56%;
实施例119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43.72%,载药效率为82.13%;
实施例120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50.92%,载药效率为98.27%。
实施例121~123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多西紫杉醇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多西紫杉醇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多西紫杉醇-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多西紫杉醇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多西紫杉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21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85%,载药效率为83.56%;
实施例122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37%,载药效率为84.67%;
实施例123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5.93%,载药效率为95.33%。
实施例124~126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柔红霉素溶解于四氢呋喃中,柔红霉素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柔红霉素-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柔红霉素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柔红霉素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24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33%,载药效率为88.49%;
实施例125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41%,载药效率为86.27%;
实施例126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5.86%,载药效率为96.27%。
实施例127~129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阿霉素溶解于四氢呋喃中,阿霉素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阿霉素-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阿霉素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阿霉素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27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68%,载药效率为86.12%;
实施例128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52%,载药效率为85.93%;
实施例129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5.84%,载药效率为96.31%。
实施例130~132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表阿霉素溶解于四氢呋喃中,表阿霉素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表阿霉素-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表阿霉素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表阿霉素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30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77%,载药效率为85.35%;
实施例131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64%,载药效率为84.95%;
实施例132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6.03%,载药效率为96.12%。
实施例133~135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分别选用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100mg,实施例6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与实施例15制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丙交酯)两嵌段共聚物各50mg混合。
将吡柔比星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吡柔比星的浓度为0.4mg/mL,搅拌5h,溶解后,将吡柔比星-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到称量好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配置成吡柔比星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质量比分别为1:20,1:10,3:20,4:20,5:20的溶液继续搅拌2h,设置注射泵流速0.1mL/min、流量(mL)设定为25mL设置搅拌器的搅拌速度1000rpm。将溶有吡柔比星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液放在搅拌器上搅拌,用设定好的注射泵向溶液中匀速滴加Milli-Q。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10h,用透析袋(MWCO=3500)在Milli-Q中透析24h,换水5次以上。透析后将溶液冻干,即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载药纳米胶束。
实施例133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91%,载药效率为84.23%;
实施例134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4.93%,载药效率为84.16%;
实施例135得到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包封率为16.12%,载药效率为96.3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小分子药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滴加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中,得到混合溶液;
(B)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载药纳米胶束;
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如式(I)所示,
Figure FDA00003576771200011
其中,-R-为
Figure FDA00003576771200012
Figure FDA00003576771200013
m为聚合度,10≤m≤900;n为聚合度,10≤n≤4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小分子药物为甲氨喋呤、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喜树碱类或紫杉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小分子药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1~10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小分子药物与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为0.01~1。
5.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第一次搅拌的同时滴加超纯水,继续第二次搅拌后,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并冻干得到两嵌段共聚物胶束;
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如式(I)所示,
Figure FDA00003576771200021
其中,-R-为
Figure FDA00003576771200023
m为聚合度,10≤m≤900;n为聚合度,10≤n≤420。
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1~10mg/mL。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搅拌的速度为100~20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加超纯水的速度为0.05~5mL/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纯水的用量与有机溶剂用量的体积比为0.0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CN201310319355.2A 2013-07-26 2013-07-26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479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9355.2A CN103479573B (zh) 2013-07-26 2013-07-26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9355.2A CN103479573B (zh) 2013-07-26 2013-07-26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9573A true CN103479573A (zh) 2014-01-01
CN103479573B CN103479573B (zh) 2017-04-19

Family

ID=4982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9355.2A Active CN103479573B (zh) 2013-07-26 2013-07-26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957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0225A (zh) * 2015-05-26 2016-01-20 苏州海特比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康普瑞汀纳米聚合物胶束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3745A (zh) * 2017-03-08 2017-07-21 广东省中医院 一种新型负载大黄素用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10478332A (zh) * 2019-09-12 2019-11-2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聚乙二醇-聚γ丁内酯两嵌段共聚物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0938218A (zh) * 2019-12-10 2020-03-31 同济大学 一种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制备
CN112245408A (zh) * 2020-09-23 2021-01-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光控释抗菌肽的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816A (zh) * 2001-10-18 2005-01-26 株式会社三养社 具有改进稳定性的聚合物胶束组合物
CN100998870A (zh) * 2006-11-27 2007-07-18 涂家生 一种稳定的聚合物胶束载药系统
CN101618013A (zh) * 2009-07-28 2010-01-06 四川大学 一种聚焦超声-聚合物胶束可控药物释放装置及其释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816A (zh) * 2001-10-18 2005-01-26 株式会社三养社 具有改进稳定性的聚合物胶束组合物
CN100998870A (zh) * 2006-11-27 2007-07-18 涂家生 一种稳定的聚合物胶束载药系统
CN101618013A (zh) * 2009-07-28 2010-01-06 四川大学 一种聚焦超声-聚合物胶束可控药物释放装置及其释放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0225A (zh) * 2015-05-26 2016-01-20 苏州海特比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康普瑞汀纳米聚合物胶束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3745A (zh) * 2017-03-08 2017-07-21 广东省中医院 一种新型负载大黄素用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10478332A (zh) * 2019-09-12 2019-11-2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聚乙二醇-聚γ丁内酯两嵌段共聚物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0938218A (zh) * 2019-12-10 2020-03-31 同济大学 一种两嵌段聚合物保护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制备
CN112245408A (zh) * 2020-09-23 2021-01-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光控释抗菌肽的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9573B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sugi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 micelles from poly (ethylene glycol)-poly (D, 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as potential drug carrier
Cao et al. Polymeric micelles with citraconic amide as pH-sensitive bond in backbone for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
Shahin et al. Novel self-associating poly (ethylene oxide)-b-poly (ɛ-caprolactone) based drug conjugates and nano-containers for paclitaxel delivery
CN103479573A (zh)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酯两嵌段共聚物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1787119A (zh) 一种具有肿瘤组织pH响应性的聚合物及其胶束
CN103073730B (zh) CA-(PLA-ran-PCL)-b-PEG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U2016374669A1 (en) Biodegradable amphiphilic polymer, polymer vesicle prepared therefrom and use in preparing target therapeutic medicine for lung cancer
CN101255235B (zh) 具溶胶-凝胶转变特性的温敏型三嵌段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CN102850532A (zh) 一种温敏性自组装三嵌段共聚物与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159959B (zh) 一种m-plga-tpgs星型两亲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ntshwa et al. Synthesis of novel amphiphilic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b-poly (aspartic acid) nanomicelles for potential targeted chemotherapy in ovarian cancer
Qiao et al. Biocompatible acid-labile polymersomes from PEO-b-PVA derived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s
CN105732990A (zh) 一种开环聚合制备含硒可降解聚合物的方法及其在水凝胶的应用
Xiong et al. Novel folated Pluronic/poly (lact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paclitaxel
CN106750343B (zh) Y型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以该共聚物为载体靶向胞内释药的载药胶束
CN106883394B (zh) Fa-f127-pcl叶酸靶向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heng et al. Thymine-functionalized amphiphilic biodegradable copolymers for high-efficiency loading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methotrexate
CN103479598A (zh) 聚乙二醇-聚酯三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0434120C (zh) 两亲性荧光靶向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Hu et al. Sustained release properties of liquid crystal functionalized poly (amino acid) s nanoparticles
Rezaei et al. Amphiphilic A3B3 miktoarm star polymer: synthesis and micellization study by fluorometry, TEM and DLS techniques
CN105362223A (zh) 一种可靶向药物的三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9265658A (zh) 一种基于阿魏酸聚合物的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onso-Cristobal et al.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with tunable architecture formed by biocompatible star shaped block copolymer
Feng et al. Synthesis, self‐assembly, and drug release behavior of star‐shaped poly (ε‐caprolactone)‐b‐poly (ethylene oxide) block copolymer with porphyrin co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