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6158B - 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6158B
CN103476158B CN201310398903.5A CN201310398903A CN103476158B CN 103476158 B CN103476158 B CN 103476158B CN 201310398903 A CN201310398903 A CN 201310398903A CN 103476158 B CN103476158 B CN 103476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ptc composite
ptc
macromolecule
hea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89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6158A (zh
Inventor
孙蓉
李畅
郭慧子
符显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aiyang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3989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6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6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6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6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6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高分子固化片、PTC复合材料层和第二高分子固化片。这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PTC复合材料层的材料为按照质量份数20份~90份的导电粒子、10份~80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1份~10份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也就是说,PTC复合材料层的材料为表现出正温度系数特性的填充导电粒子的结晶或半结晶高分子复合材料。这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采用PTC特性的复合材料,能够通过自身智能控温,进行过热保护。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电热膜地暖器件。

Description

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暖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房屋传统的采暖方式一般有:空调采暖、暖气片采暖、电发热膜采暖。
空调采暖方式属于运用热对流的方式加热房屋中的空气来提高室内温度的。在我国,此种方式在没有安装集中供暖的南方被普遍采用。空调采暖的弊端有以下几点:第一,空调体积较大,需占用室内空间;第二,强制空气对流造成室内扬尘,对健康有危害;第三,热空气比重小,会集中在房屋顶部,室内温度分布不合理。
暖气片采暖是我国北方地区现有的主要采暖方式。此种采暖方式主要利用热传导方式加热房屋中的空气来提高室内温度。暖气片采暖有以下缺点:第一,加热速度慢;第二,热损耗较大;第三,室内温差明显;第四,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火灾。
电发热膜采暖是一种比较新型的供暖产品,主要靠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传热。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有助于人体血液循环,能够起到保健作用。在现有的地暖方式中,CN103103869A和CN103103870A等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发热纸的制备方法,其发明中运用的是碳纤维或者短切碳纤维。在造纸工艺中,纸纤维和碳纤维难以均匀的分散,会导致发热不均匀,存在安全隐患。而且CN103002610A发明中采用了电发热纸作为主要发热器件,电发热纸中采用的纸纤维是一类易燃材料,在发热期间,如果由于外界原因热量未能及时散发,导致的局部过热,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上述膜本身不具有自控温能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限制,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提供自控温,自保护,不易燃,具有更高安全性能及发热均匀的地暖产品。
在填充导电粒子的结晶或半结晶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可表现出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特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这类导电体呈现较低的电阻率,而当温度升高到其高分子聚合物熔点附近,也就是达到了“断开温度”,电阻率急剧升高,形成断路。然而,目前还没有采用PTC特性的复合材料的发热膜的报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PTC特性的复合材料的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高分子固化片、PTC复合材料层和第二高分子固化片;
所述PTC复合材料层的材料为按照质量份数20份~90份的导电粒子、10份~80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1份~10份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粒子选自炭黑、石墨粉、碳纤维粉、金属粉末、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环氧树脂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为固化剂、促进剂、着色剂或阻燃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分子固化片和所述第二高分子固化片的材料为环氧树脂。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固化片和所述第二高分子固化片之间的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相对设置并且分别位于所述PTC复合材料层的两端。
一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并将PTC复合浆料涂覆在所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上,形成PTC复合材料层,所述PTC复合浆料的溶质为按照质量份数20份~90份的导电粒子、10份~80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1份~10份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提供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并将所述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盖在所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的形成有PTC复合材料层的一侧,接着在温度为80℃~180℃、压力为5MPa~10MPa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固化时间为0.5h~2h,固化后得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并且所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和所述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分别固化为第一高分子固化片和第二高分子固化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TC复合浆料的溶剂为选自甲苯、二甲苯、乙醇、丙酮、丁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成PTC复合材料层的操作中,还包括在所述PTC复合材料层的两端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的操作。
一种电热膜地暖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隔热膜、反射膜和发热膜,所述发热膜为上述的PTC复合材料发热膜。
这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PTC复合材料层的材料为按照质量份数20份~90份的导电粒子、10份~80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1份~10份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也就是说,PTC复合材料层的材料为表现出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特性的填充导电粒子的结晶或半结晶高分子复合材料。这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采用PTC特性的复合材料,能够通过自身智能控温,进行过热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制备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电热膜地暖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PTC复合材料发热膜1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高分子固化片11、PTC复合材料层13、第二高分子固化片15和两个电极17、19。
第一高分子固化片11和第二高分子固化片15的材料可以为环氧树脂。
PTC复合材料层13的材料为按照质量份数20份~90份的导电粒子、10份~80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1份~10份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导电粒子选自炭黑、石墨粉、碳纤维粉、金属粉末、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环氧树脂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添加剂为固化剂、促进剂、着色剂或阻燃剂。
固化剂可以为双氰胺或4,4-二氨基二苯醚。
两个电极17、19位于第一高分子固化片11和第二高分子固化片15之间,两个电极17、19相对设置并且分别位于PTC复合材料层13的两端。
这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PTC复合材料层的材料为按照质量份数20份~90份的导电粒子、10份~80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1份~10份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也就是说,PTC复合材料层的材料为表现出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特性的填充导电粒子的结晶或半结晶高分子复合材料。这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采用PTC特性的复合材料,能够通过自身智能控温,进行过热保护。
如图2所示的上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1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并将PTC复合浆料涂覆在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上,形成PTC复合材料层13。
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成品。一般选择环氧树脂材质的半固化片。
PTC复合浆料的溶质为按照质量份数20份~90份的导电粒子、10份~80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1份~10份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导电粒子选自炭黑、石墨粉、碳纤维粉、金属粉末、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环氧树脂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添加剂为固化剂、促进剂、着色剂或阻燃剂。
固化剂可以为双氰胺或4,4-二氨基二苯醚。
PTC复合浆料的溶剂为选自甲苯、二甲苯、乙醇、丙酮、丁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而言,PTC复合浆料通过如下步骤配制得到:将导电粒子洗去表面胶质后烘干,接着配置高分子聚合物的溶液和添加剂的溶液,将烘干后的导电粒子、高分子聚合物的溶液和添加剂的溶液混合后,搅拌直至得到混合均匀的PTC复合浆料。
导电粒子可以采用有机溶剂洗涤的方式出去其表面胶质。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将PTC复合浆料涂覆在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上。
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PTC复合材料层的操作中,还包括在PTC复合材料层的两端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17、19的操作。
S20、提供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并将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盖在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的形成有PTC复合材料层13的一侧,接着在温度为80℃~180℃、压力为5MPa~10MPa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固化时间为0.5h~2h,固化后得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10。
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成品。一般选择环氧树脂材质的半固化片。
固化完成后,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和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分别固化为第一高分子固化片11和第二高分子固化片15。
这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10的制备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快速。
上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10可以做为新型地暖材料应用于多个领域,下面以其应用于电热膜地暖器件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如图3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电热膜地暖器件100,包括依次层叠的隔热膜30、反射膜20和发热膜10。
在具体铺设该电热膜地暖器件100时,隔热膜30、反射膜20和发热膜10在地面上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铺设。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部分。
实施例1
称取6g碳纤维粉,4g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粉在丁酮中浸泡搅拌一个小时,洗掉碳纤维表面的胶质,倒掉丁酮,然后将碳纤维粉和环氧树脂放入洁净容器中,在80℃下烘干。将环氧树脂用丁酮溶解。采用固化剂双氰胺作为添加剂,称取0.24g双氰胺,用N,N-二甲基甲酰胺将其溶解。将固化剂溶液、环氧树脂溶液和碳纤维粉混匀后不停搅拌1h,得到混合均匀的PTC复合浆料。
提供材质为环氧树脂的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将PTC复合浆料用丝网印刷机印刷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上形成PTC复合浆料层,接着在PTC复合浆料层的两端贴上铜箔作为电极,在120℃保持一个小时,然后盖上材质为环氧树脂的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在温度为160℃、压力为8MPa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固化时间为1.5h,得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
实施例2
称取3g炭黑,7g环氧树脂。将炭黑在丁酮中浸泡搅拌一个小时,洗掉炭黑表面的胶质,倒掉丁酮,然后将炭黑和环氧树脂放入洁净容器中,在80℃下烘干。将环氧树脂用丁酮溶解。采用固化剂双氰胺作为添加剂,称取0.36g双氰胺,用N,N-二甲基甲酰胺将其溶解。将固化剂溶液、环氧树脂溶液和碳纤维粉混匀后不停搅拌1h,得到混合均匀的PTC复合浆料。
提供材质为环氧树脂的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将PTC复合浆料用丝网印刷机印刷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上形成PTC复合浆料层,接着在PTC复合浆料层的两端贴上铜箔作为电极,在120℃保持一个小时,然后盖上材质为环氧树脂的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在温度为160℃、压力为10MPa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固化时间为2h,得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
实施例3
称取2g石墨粉、2g碳纤维粉,4g环氧树脂。将石墨粉和碳纤维粉在丁酮中浸泡搅拌一个小时,洗掉碳纤维表面的胶质,倒掉丁酮,然后将石墨粉、碳纤维粉和环氧树脂放入洁净容器中,在80℃下烘干。将环氧树脂用丁酮溶解。采用固化剂双氰胺作为添加剂,称取0.36g双氰胺,用N,N-二甲基甲酰胺将其溶解。将固化剂溶液、环氧树脂溶液和碳纤维粉混匀后不停搅拌1h,得到混合均匀的PTC复合浆料。
提供材质为环氧树脂的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将PTC复合浆料用丝网印刷机印刷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上形成PTC复合浆料层,接着在PTC复合浆料层的两端贴上铜箔作为电极,在120℃保持一个小时,然后盖上材质为环氧树脂的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在温度为180℃、压力为5MPa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固化时间为0.5h,得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
实施例4
称取3g碳纳米管,超声分散在15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1.50g4,4-二氨基二苯醚(ODA)超声分散,称取1.635g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在冰浴条件下,分多次缓慢加入到上述液体中,低温搅拌10h,得到混合均匀的PTC复合浆料(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浆料)。
提供材质为环氧树脂的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将PTC复合浆料用丝网印刷机印刷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上形成PTC复合浆料层,接着在PTC复合浆料层的两端贴上铜箔作为电极,30℃,真空下除去溶剂DMF,然后盖上材质为环氧树脂的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在压力为10MPa,温度为60℃,80℃,120℃,150℃,250℃的条件下各30min进行固化,得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

1.一种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并将PTC复合浆料涂覆在所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上,形成PTC复合材料层,所述PTC复合浆料的溶质为按照质量份数20份~90份的导电粒子、10份~80份的高分子聚合物和1份~10份的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提供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并将所述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盖在所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的形成有PTC复合材料层的一侧,接着在温度为80℃~180℃、压力为5MPa~10MPa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固化时间为0.5h~2h,固化后得到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并且所述第一高分子半固化片和所述第二高分子半固化片分别固化为第一高分子固化片和第二高分子固化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复合浆料的溶剂为选自甲苯、二甲苯、乙醇、丙酮、丁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复合材料发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PTC复合材料层的操作中,还包括在所述PTC复合材料层的两端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的操作。
CN201310398903.5A 2013-09-04 2013-09-04 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3476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8903.5A CN103476158B (zh) 2013-09-04 2013-09-04 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8903.5A CN103476158B (zh) 2013-09-04 2013-09-04 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6158A CN103476158A (zh) 2013-12-25
CN103476158B true CN103476158B (zh) 2015-06-03

Family

ID=4980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8903.5A Active CN103476158B (zh) 2013-09-04 2013-09-04 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61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9059A (zh) * 2014-07-13 2016-01-13 上海申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环保电热膜制备方法
WO2017114174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电热材料及其应用
GB201601370D0 (en) * 2016-01-26 2016-03-09 Haydale Graphene Ind Plc Heater
CN106189233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佛山杰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电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3798B (zh) * 2016-08-05 2017-12-01 陕西长奇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电子暖气
CN106255239B (zh) * 2016-08-29 2022-11-29 江苏科暖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暖用石墨烯电热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6954284A (zh) * 2017-03-20 2017-07-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可高效导热的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04820B1 (ko) * 2017-06-23 2018-12-18 (주)아크웨이브솔루션스코리아 면상 발열 물질을 이용한 전열기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7446408A (zh) * 2017-07-18 2017-12-08 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 Ptc石墨烯发热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发热膜
CN108610736A (zh) * 2018-04-19 2018-10-02 山东暖匠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发热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95388A (zh) * 2018-05-16 2018-09-04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石墨烯导热导电的ptc发热体
CN108774890B (zh) * 2018-06-29 2021-07-16 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石墨烯的有机ptc自控温电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25178A (zh) * 2019-01-29 2019-05-31 长沙暖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石墨烯的常温ptc材料
CN110191523A (zh) * 2019-04-17 2019-08-3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一种低压高效纳米碳材料电热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01753B (zh) * 2019-08-23 2021-07-30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野外红外靶测试装置
CN110904725A (zh) * 2019-12-06 2020-03-24 浙江万家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膜及制备方法、采用所述发热膜的设备及制备方法
CN112324086A (zh) * 2020-11-02 2021-02-05 同济大学 利用建筑废弃物制备的纳米碳纤维自发热木塑地板薄膜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5959A1 (fr) * 2007-10-29 2009-05-07 Boquan Wang Panneau chauffant électriqu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t utilisation de celui-ci
CN201688489U (zh) * 2010-03-10 2010-12-29 刘正明 一种电热地板
CN102723153B (zh) * 2012-06-20 2016-05-18 上海神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ptc芯材及其制造和应用
CN102932974B (zh) * 2012-11-20 2014-10-15 叶么华 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6158A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6158B (zh) Ptc复合材料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93217B (zh) 一种叠涂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6899B (zh)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环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426A (zh) 一种电热油墨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得到的电热油墨和应用
CN106195515B (zh) 一种中温固化复合材料自加热成型修补装置
CN110126368A (zh) 一种电热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425A (zh) 一种地暖电热板的制备方法
CN108774890A (zh) 基于石墨烯的有机ptc自控温电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48757A (zh) 一种具有核壳串珠结构的相变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5694252A (zh) 一种发泡聚苯乙烯组合物
CN102932974A (zh) 高分子电热膜制备方法
CN108610604A (zh) 一种高导热性高绝缘性半固化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75860A (zh) 一种环保型太阳能供暖地板
CN104159341B (zh) 带有接地层的自限温导电高分子电热膜
CN103923462A (zh) 一种改性pbo纤维预浸料的制备方法
WO2024012511A1 (zh) 自限温远红外碳纤维复合面状电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1236A (zh) 一种高压母线防闪络耐击穿绝缘涂料及其涂敷方法
CN103012790A (zh) 双邻苯二甲腈-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共聚物、固化物及其玻纤复合材料与制备方法
CN101659836A (zh) 耐辐射双马改性环氧云母带胶粘剂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6009204A (zh) 一种ptc热敏电阻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3953A (zh) 一种自加热集棉装置
CN109181370A (zh) 具有远红外功能的石墨烯染料制备方法
CN105968829B (zh) 一种微发泡相变石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705A (zh) 一种纳米材料改性的dmd柔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19928B (zh) 高导热性纳米金刚石绝缘漆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430000 room 2309, 23rd floor, Optical Valley International, Jiayuan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shaiyang HVAC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68 No. 518055 Guangdong city in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City Xili University School Avenu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