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9606A - 表皮材料 - Google Patents

表皮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9606A
CN103469606A CN201310303955XA CN201310303955A CN103469606A CN 103469606 A CN103469606 A CN 103469606A CN 201310303955X A CN201310303955X A CN 201310303955XA CN 201310303955 A CN201310303955 A CN 201310303955A CN 103469606 A CN103469606 A CN 103469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material
layer
thermal insulation
insulation layer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39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9606B (zh
Inventor
吉田宪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r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r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r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r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69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9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9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9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ynthetic Leather, Interior Materials Or Flexible Shee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表皮材料,该表皮材料在保持作为表皮材料所需要的物性的同时,即使处于极端温度的情况下也不易受其影响,即使与皮肤接触也不易感到温度变化,接触冷暖感弱。为在纤维质基材上依次层叠多孔质隔热层和着色层而成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表皮材料的表面具有凹凸,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为65%以下。

Description

表皮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皮材料,特别是涉及接触冷暖感弱的表皮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表皮材料,有在纤维质基材上设置树脂层的氯乙烯皮革、合成皮革、人造皮革、天然皮革等,但是,这些与一般仅由纤维质材料构成的表皮材料相比,容易受外部气温影响。因此,在处于极端温度的情况下,表皮材料本身容易变得过热或过冷,所以,表皮材料在接触皮肤时,给皮肤带来剧烈的温度变化,引起不快感。特别是在用于车辆内饰材料这样的受外部气温影响的空间的情况下,问题变得更加显著。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利用将内含发生液体-固体相变化的潜热蓄热剂的微胶囊分散在基材中而成的温度调节材料构成盖垫材料(合成皮革),由此,防止变得过热或过冷。但是,虽然通过上述形态能够得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若将潜热蓄热剂用于整个表皮材料,则需要经费,缺乏通用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在保持作为表皮材料所需要的物性的同时,即使处于极端温度的情况下也不易受其影响,即使与皮肤接触也不易感到温度变化,接触冷暖感弱的表皮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表皮材料是在纤维质基材上依次层叠多孔质隔热层和着色层而成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表皮材料的表面具有凹凸,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为65%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保持作为表皮材料所需要的物性的同时,即使处于极端温度的情况下也不易受其影响,即使与皮肤接触也不易感到温度变化,接触冷暖感弱的表皮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材料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表皮材料    2…纤维质基材      3…多孔质隔热层
4…着色层      5…保护层          6…表皮材料的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表皮材料是在纤维质基材上依次层叠多孔质隔热层和着色层而成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表皮材料的表面具有凹凸,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为65%以下。在此,表皮材料的表面是指在将表皮材料在车辆内饰材料等的各种用途中作为覆盖物体表面的表皮使用时,露在表侧的设计面,是人等能够接触的面。
图1示意性表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材料1的剖面结构。在该表皮材料1中,在纤维质基材2的一面依次层叠有多孔质隔热层3及着色层4。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着色层4上层叠有保护层5。而且,在表皮材料1的表面(即,表皮材料表面)6设有凹凸(即,凹凸图案)。
在本发明中,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是指在人接触表皮材料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下述方法简单地算出皮肤密合于表皮材料表面的面积的比例的值。通常认为,在接触有凹凸的表面的情况下,根据皮肤与从凸部顶点到50μm的深部紧贴,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的计算。
在表皮材料的表面中,随机提取纵2.5mm、横2.0mm的长方形区域,使用激光显微镜测量XY坐标上每10μm的深度。将表示从位于上述区域内的各凸部的顶点到50μm的深度的XY坐标的个数相对于所有XY坐标个数的比例设为表皮材料表面中接触面积的比例。
通过将如上述算出的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设为65%以下,即使处于极端温度的情况下也不易受其影响,即使与皮肤接触,皮肤和表皮材料间的剧烈热移动也少。因此,能够提供不易感到温度变化,接触冷暖感弱的表皮材料。接触面积的比例优选40%以下。另一方面,从设计性的观点来看,接触面积的比例优选5%以上。接触面积的比例更优选10%以上,进一步优选20%以上。在一实施方式中,接触面积比例可以为30%~50%。
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表面通过设置凹部而形成有凹凸。作为其形成方法,可以举出在具有凹凸图案的脱模性基材上涂敷树脂的方法、利用压花加工的方法。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质基材,可以举出纺织物、编织物或无纺布等布帛、天然皮革。布帛可以使用涂敷或含浸公知的溶剂系或水系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聚氨酯树脂或其共聚物,使其干式凝固或湿式凝固而成的布帛。另外,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半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等公知纤维,也可以是组合这些纤维的两种以上使用。其中,从强度、加工性的方面来看,优选合成纤维、特别是聚酯纤维。另外,纤维质基材可以通过染料或颜料着色。
纤维质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0.2~10mm的范围,更优选0.5~2mm的范围。若厚度为0.2mm以上,则不易受外部气温影响,能够提高接触冷暖感的改善效果,还能够防止变成类纸式没有充实的手感、损害商品性。另外,纤维质基材的厚度为10mm以下,由此能够降低蓄热性,防止高温环境下接触时感到热,或影响手感。
纤维质基材的比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0.005~0.1g/cm3,更优选0.01~0.05g/cm3。通过比重为0.005g/cm3以上,不易受外部气温影响,能够提高接触冷暖感的改善效果,另外,能够防止损害断裂强度、撕裂强度、手感。另外,通过比重为0.1g/cm3以下,能够防止高温环境下接触时感到热,影响手感。
本发明的隔热层是具有多个封闭孔(即,未贯通的闭孔)的多孔质隔热层。通过为多孔质,热不易传递,表皮材料不易受外部气温影响,能够作为接触冷暖感弱的表皮材料。
多孔质隔热层中的封闭孔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为不定形状,但是从耐久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圆球形。另外,封闭孔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封闭孔的长径优选10~200μm的范围,更优选15~100μm的范围。通过长径为10μm以上,能够提高接触冷暖感的效果。另外,通过长径为200μm以下,能够防止损害外观或手感、耐磨损性。
多孔质隔热层的封闭孔面积率,即,多孔质隔热层的垂直截面中的封闭孔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75~95%,更优选80~90%。通过封闭孔面积率为75%以上,能够提高接触冷暖感的效果。通过封闭孔面积率为95%以下,从而能够防止损害耐久性特别是耐磨损性及耐挠曲性、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
本发明中的封闭孔面积率的计算方法中,通过利用电子显微镜或显微镜等的层的垂直截面的观察及图像处理等,求出封闭孔部分相对于垂直截面的整个多孔质隔热层所占的面积的面积率。
作为在多孔质隔热层形成多个封闭孔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通过机械搅拌进行的物理发泡、通过添加发泡剂进行化学发泡、或通过添加空心微粒进行的封闭孔形成。或者,可以在通过聚氨酯树脂的湿式涂布形成孔后,将该层的表面用无孔质层被覆,从而形成封闭孔。从容易调节封闭孔的形状及大小、及封闭孔的面积比率的观点来看,优选通过添加空心微粒进行封闭孔形成。即,优选多孔质隔热层含有多个空心微粒,通过该空心微粒形成多个封闭孔。
空心微粒是指用由各种材料构成的皮膜(被称为外壳、外壁等)覆盖内部微小空隙而成球形的微粒。其中,优选即使进行热处理也不会引起体积膨胀的微粒。通过使用这样的空心微粒,能够将制造时多孔质隔热层的体积波动控制在最小限度,减少质量的不均,同时能够防止空心微粒周围的树脂被拉伸变薄,使耐磨损性良好。
作为空心微粒,可以使用满足上述条件的各种微粒。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由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或脲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或者丙烯酸类树脂或氯乙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外壳的有机系空心微粒。或者,还可以举出具有由玻璃、白色砂质沉积岩、二氧化硅、氧化铝或碳等构成的外壳的无机系空心微粒。另外,也可以使用碳酸钙、滑石或氧化钛等无机微粉末被覆有机系空心微粒的表面而成的微粒。其中,从耐热性、耐磨损性、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外壳的有机系空心微粒或表面被履有无机微粉末的有机系空心微粒。
在此,优选使用的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外壳的空心微粒典型而言是指使微胶囊型发泡剂事先发泡的微粒。微胶囊型发泡剂自身是在由能够通过热处理软化且膨胀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外壳中内含低沸点烃等挥发型发泡剂的物质,在本发明中,除了可以使其发泡而使用之外,还可以作为事先发泡而得到的已发泡体使用。
在本发明中,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空心微粒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多孔质隔热层中作为主剂使用的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聚氨酯树脂、聚氨基酸树脂、氯乙烯树脂、SBR树脂、NBR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及它们的共聚物等公知的合成树脂,可以使用它们的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其中,从耐磨损性、手感等观点来看优选选择聚氨酯树脂及其共聚物、或以聚氨酯树脂为主成分的混合树脂(将这些统称为聚氨酯系树脂),更优选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树脂的类型可以是无溶剂系、溶剂系、水系等,没有特别限定。
在多孔质隔热层中可以使用交联剂、流平剂、颜料、消光剂等的添加剂。
多孔质隔热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20~300μm,更优选50~200μm,进一步优选100~200μm。通过厚度为20μm以上,能够提高接触冷暖感的改善效果。另外,通过厚度为300μm以下,能够抑制手感的降低。
本发明的着色层是用于遮蔽多孔质隔热层,且着色成期望的颜色的层。
作为构成着色层的树脂,可以使用与多孔质隔热层同样的树脂。其中,从耐磨损性、手感等观点来看,优选聚氨酯树脂及其共聚物、或以聚氨酯树脂为主成分的混合物(将这些统称为聚氨酯系树脂),更优选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树脂的类型可以是无溶剂系、溶剂系、水系等,没有特别限定。
着色层中作为着色剂可添加无机颜料及有机颜料。作为颜料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以固体成分换算,优选1~20重量%,更优选5~15重量%。若添加量不足1重量%,则不能保证充分的遮蔽性,可能损害设计性。若大于20重量%,则可能损害耐摩擦牢固度。
着色层中除了颜料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平滑剂、交联剂、消光剂、流平剂等。
着色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1~100μm,更优选5~40μm。通过厚度为1μm以上,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另外,能够提高多孔质隔热层的隐蔽性以及作为设计的充足的着色性。通过厚度为100μm以下,能够提高接触冷暖感的改善效果。
各层的层叠例如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将形成多孔质隔热层的树脂液涂敷在纤维质基材的单面上后使其干式凝固,由此,在纤维质基材上层叠多孔质隔热层后,将形成着色层的树脂液涂敷在多孔质隔热层上后使其干式凝固,层叠多孔质隔热层、着色层后,通过压花加工在表面形成凹凸图案。作为其它方法例,(B)将形成着色层的树脂液涂敷在具有凹凸图案的脱模性基材上后使其干式凝固,由此,形成着色层,然后,在着色层上涂敷形成多孔质隔热层的树脂液后,趁着具有粘着性,将其压接到纤维质基材的单面上,由此层叠多孔质隔热层、着色层。作为另外的其它方法例,(C)将形成着色层的树脂液涂敷在具有凹凸图案的脱模性基材上后使其干式凝固,由此,形成着色层,然后,在着色层上涂敷形成多孔质隔热层的树脂液后使其干式凝固,在脱模性基材上形成多孔质隔热层、着色层。而且,通过利用粘合剂贴合着色层和纤维质基材的单面,层叠多孔质隔热层、着色层。
另外,各树脂液的涂敷方法可以举出刮涂、辊涂、凹版涂布或喷雾涂布等公知方法。
本发明的表皮材料从耐磨损性的观点来看,还可以在着色层上设置保护层。
作为构成保护层的树脂,可以使用与多孔质隔热层同样的树脂。其中,从耐磨损性、手感等观点来看优选聚氨酯树脂及其共聚物、或以聚氨酯树脂为主成分的混合物(将这些统称为聚氨酯系树脂),更优选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树脂的类型可以是无溶剂系、溶剂系、水系等,没有特别限定。
保护层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使用平滑剂、交联剂、消光剂、流平剂等。
保护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1~50μm,更优选5~20μm。通过厚度为1μm以上,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另外,通过厚度为50μm以下,能够抑制接触冷暖感的改善效果的降低。
另外,着色层和保护层的厚度的总和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接触冷暖感的观点来看,优选2~150μm,更优选10~60μm,另外,还可以是20~50μm。通过厚度的总和为2μm以上,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另外,通过厚度的总和为150μm以下,能够抑制接触冷暖感的改善效果的降低。
保护层的层叠例如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通过上述(A)~(C)的方法在纤维质基材上层叠多孔质隔热层和着色层后,在着色层上涂敷形成保护层的树脂液使其干式凝固,形成保护层。作为其它方法例,在上述(A)的方法中,在形成着色层后且在进行压花加工前,在着色层上涂敷形成保护层的树脂液使其干式凝固,形成保护层,然后,通过压花加工在表面形成凹凸图案。作为另外的其它方法例,在上述(B)及(C)的方法中,在脱模性基材上首先涂敷形成保护层的树脂液使其干式凝固,从而形成保护层,然后,涂敷形成着色层的树脂液形成着色层。另外,保护层的树脂液的涂敷方法可以举出:刮涂、辊涂、凹版涂布或喷雾涂布等公知方法。
作为本发明对象的表皮材料将纤维质基材、多孔质隔热层及着色层作为必要的构成部件,但是也可以根据需更在各层之间具备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
作为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最表面的层优选为非多孔质,即为无孔质。这是因为若最表面层为无孔质,则在耐磨损性方面有利。
作为表皮材料的表面(即,最表面)的层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从耐磨损性的观点来看,优选0.05~1.00,更优选0.10~0.66。另外,若表面静摩擦系数不足0.05,则座椅表面容易打滑,可能损害落座感。
本发明的表皮材料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除了以汽车用座椅、顶棚材料、仪表盘、车门衬里材料或方向盘等汽车内饰材料为主的各种车辆用内饰材料用途以外,还可以用于沙发及椅子用的表皮等室内装饰用途。
实施例
[实施例1〕
[纤维质基材]
28针的聚酯经编物(厚度1.0~1.2mm,比重0.03g/cm3)
[配方1(着色层用)]
主剂:水系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BAYDERM Bottom DLV,固体成分40重量%):90重量份
消光剂:添加有二氧化硅的水系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HYDRHOLAC UD-2,固体成分25重量%):10重量份
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QUADERM XL-50,固体成分50重量%):1重量份
颜料:炭黑系黑色颜料(EUDERM Black B-N,固体成分25重量%):20重量份
水:20重量份
流平剂:有机硅系流平剂(AQUADERM Fluid H,固体成分100重量%):1重量份
原料除水以外,均由Lanxess株式会社制造。
制备方法:使粘度调制成5000cps(B型粘度计,转子:No4、12rpm,23℃)。
〔配方2(多孔质隔热层用)]
主剂:水系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BAYDERM Bottom DLV,固体成分40重量%):100重量份
空心微粒:已发泡微胶囊(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造,构本微球发泡剂MFL-81GCA,平均粒径20μm,固体成分100重量%,粉末状):10重量份
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QUADERM XL-50,固体成分50重量%):1重量份
流平剂:有机硅系流平剂(AQUADERM Fluid H,固体成分100重量%):1重量份
水:20重量份
除水及空心微粒以外的原料均由Lanxe s s株式会社制造。
制备方法:将粘度调制成5000cps(B型粘度计,转子:No4、12rpm,23℃)。
〔配方3(保护层用)]
主剂:水系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BAYDERM Finish61UD固体成分35重量%):90重量份
消光剂:添加有二氧化硅的水系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HYDRHOLAC UD-2,固体成分25重量%):10重量份
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AQUADERM XL-50,固体成分50重量%):1重量份
流平剂:有机硅系流平剂(AQUADERM Fluid H,固体成分100重量%):1重量份
水:20重量份
原料除水以外,均由Lanxes s株式会社制造。
制备方法:将粘度制备成200cPs(B型粘度计,转子:No.1、12rpm,23℃)。
将按照上述配方1制备的着色层用聚氨酯树脂组合物用Konma(コンマ)涂布机呈片状涂敷在具有褶皱风格的凹凸图案的脱模纸(R一102,琳得科株式会社制)上,使涂敷厚度平均为100μm,用干燥机在100℃处理3分钟,形成着色层。着色层的厚度为30μm。另外,层的厚度是用显微镜(Keyence株式会社制,数字HF显微镜VH-8000)观察合成皮革的垂直截面,测量任意十处的厚度,计算它们的平均值而得到。
然后,将按照上述配方2制备的多孔质隔热层用聚氨酯树脂组合物用Konma涂布机呈片状涂敷于在脱模纸上形成的着色层表面,使涂敷厚度平均为300μm,用干燥机在100℃处理3分钟,形成多孔质隔热层。层的厚度为150μm。多孔质隔热层中的封闭孔的大小(长径)为20μm,封闭孔面积率为90%。封闭孔的大小是用显微镜(Keyence株式会社制,数字HF显微镜VH-8000)观察合成皮革的垂直截面,将最大值作为封闭孔的大小、。封闭孔面积率是用显微镜(Keyence株式会社制,数字HF显微镜VH-8000)观察合成皮革的垂直截面,将隔热层部分的图像读入电脑,将封闭孔完全涂成白色后,将该封闭孔和除封闭孔以外的部分的颜色二值化成白色和黑色,通过积分合计白点部分,由此算出封闭孔的面积率。
在脱模纸上形成的孔隔热层表面上使用刮刀涂布机涂敷在聚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中添加二甲基甲酰胺,调节粘度为5000cps(B型粘度计,转子:No4、12rpm,23℃)而成的粘合剂,使涂敷厚度平均为200μm,然后,在100℃热处理1分钟进行预干燥,与作为纤维质基材的聚酯经编物重叠,以4kgf/cm2加压1分钟后,剥离脱模纸。
然后,将按照上述配方3制备的保护层用聚氨酯树脂组合物用逆辊涂布机呈片状涂敷在剥离脱模纸后的着色层表面,使厚度平均为50μm,用干燥机在100℃处理3分钟,形成厚10μm的保护层,得到实施例1的合成皮革。
〔实施例2~7及比较例1、2]
除了各层的构成如表1所示进行制作以外,所有的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作实施例2~7及比较例1、2的合成皮革。
测量制作的合成皮革的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凹凸的高低差及表面静摩擦系数,同时时各合成皮革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接触冷感(Qmax的测量及感官评价)、接触暖感(感官评价)、耐磨损性(I法)、耐磨损性(II法)及手感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接触面积比例的测量方法]
在表皮材料的表面中,随机提取纵2.5mm、横2.0mm的长方形区域,使用激光显微镜(VK-8500:Keyence株式会社制),测量XY坐标上每10μm的深度。将表示从凸部顶点到50μm的深度的XY坐标的个数相对于所有XY坐标个数的比例作为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
[凹凸的高低差的测量方法]
在表皮材料的表面中,随机提取纵2.5mm、横2.0mm的长方形区域,使用激光显微镜(VK-8500:Keyence株式会社制),测量XY坐标上每10μm的高低差。测量从位于上述区域内的各凸部的顶点到相邻的凹部的底部的高低差,将最大值作为凹凸的高低差。
〔表面静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
从纵、横各方向上分别采取各三片宽100mm、长150mm大小的试验片。摩擦块的接地面为65mm×105mm,重量为1500g,紧绷地安装棉帆布(一级帆布6号,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
用双面胶将试验片固定,安装在摩擦测量仪AN型(东洋精机制作所制)上。摩擦块和挡块的距离为5mm,在试验片上载置摩擦块。
将倾斜板的倾斜速度设为2.7°/秒,读取倾斜板倾斜而摩擦块开始滑动时的倾斜板的角度(θ)。改变摩擦块的朝向,在试验片的长度方向,对反方向也进行测量。同一试验片、同一方向分别测量各三次。
结果是求解各试验片的每个方向上除了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外的测量值的平均角度(θ)。由该平均角度(θ)算出各试验片的每个方向上的tanθ,将该值作为表面静摩擦系数。
[接触冷感的评价(Qmax的测量)]
作为接触冷感的评价,使用精密快速热物性测量装置(KES-F-M7ThermolabII型,Kato-tech株式会社制造)测量Qmax。该装置具备将作为试验片的表皮材料粘贴的试验片台、以及检测器。检测器的一面贴有铜薄板,铜薄板的背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试验片台及检测器安装有加热器,能够分别独立地由控制装置设定温度。
在试验片台上粘贴表皮材料,由控制装置将试验片台设定为20℃,将检测器的铜薄板的温度设定为30℃。然后,使试验片台和检测器接触,同时记录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此时,铜薄板的热被试验片台经由表皮材料掠取,温度降低。测量此时的最大吸热速度(Qmax)。Qmax的值越大,人接触时感受到的冷感越大。
[接触冷感的评价(感官评价)]
将试验片在0℃放置30分钟后,测试者将手掌接触表皮材料表面时,按照以下基准判定测试者感到的接触冷感。另外,测试者的感官评价是计算十个测试者的评价的平均而得出的。
6…完全感觉不到剧烈的温度变化
5…极稍微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但是没有不快感
4…稍微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但是没有不快感
3…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稍微有不快感
2…相当程度上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有不快感
1…强烈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有相当程度的不快感
[接触暖感的评价(感官评价)]
将试验片在70℃下放置30分钟后,测试者将手掌接触表皮材料表面时,按照以下基准判定测试者感到的接触暖感。
6…完全感觉不到剧烈的温度变化
5…极稍微地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但是没有不快感
4…稍微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但是没有不快感
3…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稍微有不快感
2…相当程度上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有不快感
1…强烈感到剧烈的温度变化,有相当程度的不快感
[耐磨损性I法〕
从纵、横各方向上分别采取一片宽70mm、长300mm大小的试验片,在背面添加宽70mm、长300mm、厚10mm大小的氨基甲酸酯泡沫,固定在平面磨损试验机T-TYPE(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上。在套有棉布(棉帆布)的摩擦块上施加9.8N的负荷来磨损试验片。摩擦块在试验片的表面上140mm之间以60来回/分钟速度进行10000次往复磨损。(棉帆布:每往复2500次摩擦,更换棉帆布,总共往复磨损10000次)。观察磨损后的试验片,按照以下基准进行判定。
5…外观没有变化(没有龟裂、破损)
4…看到些许磨损,不明显
3…看到明显磨损,纤维质基材露出(出现龟裂)
2…纤维质基材的露出稍显著
1…纤维质基材的露出显著,(看到破损)
[耐磨损性II法]
除了将磨损次数设为20000次以外,其余全部在与[耐磨损性I法]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片的制作、判定。
[手感(感官评价)]
进行测试者的感官评价,按照以下基准进行判定。
◎…很好(柔软性很好)
○…良好(有柔软性)
△…稍差(稍欠柔软性)
×…差(硬、无柔软性)
Figure BSA0000092729750000121
Figure BSA0000092729750000131

Claims (7)

1.表皮材料,其在纤维质基材上依次层叠有多孔质隔热层和着色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皮材料的表面具有凹凸,表皮材料表面中的接触面积比例为6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质隔热层的封闭孔面积率为75~9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质隔热层含有空心微粒,且厚度为20~300μ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着色层的厚度为1~100μm。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着色层上层叠有保护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着色层和所述保护层的厚度总和为2~150μm。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皮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皮材料的表面静摩擦系数为0.05~1.00。
CN201310303955.XA 2012-06-06 2013-06-05 表皮材料 Active CN103469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8729 2012-06-06
JP2012128729 2012-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9606A true CN103469606A (zh) 2013-12-25
CN103469606B CN103469606B (zh) 2016-03-30

Family

ID=4979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3955.XA Active CN103469606B (zh) 2012-06-06 2013-06-05 表皮材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96389B2 (zh)
CN (1) CN1034696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9784A (zh) * 2014-12-15 2017-08-29 世联株式会社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CN108504270A (zh) * 2018-04-16 2018-09-07 南通全技纺织涂层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织物的隔热材料、其制备方法及涂覆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9058B2 (ja) 2013-11-29 2018-03-07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表皮材
JP6261332B2 (ja) * 2013-12-25 2018-01-17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表皮材
CN106103838B (zh) * 2014-03-12 2018-02-23 世联株式会社 牛巴革样片状物和其制造方法
JP6668770B2 (ja) * 2015-01-19 2020-03-18 東レ株式会社 触感に優れたフィルム
JP6555894B2 (ja) * 2015-02-13 2019-08-07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車両内装用表皮材
JP2016222135A (ja) * 2015-06-01 2016-12-28 豊和繊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内装部品及び車両の内装部品用表皮材
JP7289070B2 (ja) 2019-03-11 2023-06-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ーダー装置および車両
JP7303042B2 (ja) * 2019-06-24 2023-07-04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合成皮革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7260A (en) * 1978-08-18 1980-02-27 Achilles Corp Production method of surface leather material
CN1130224A (zh) * 1995-02-28 1996-09-04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树脂经压延加工组成之塑胶皮(布)之制法
CN1201076A (zh) * 1997-05-16 1998-1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表面处理构件及表面处理方法
CN1206055A (zh) * 1997-07-18 1999-01-27 高压克罗斯株式会社 可透气的片状结构材料、仿皮片状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30017322A1 (en) * 2001-07-23 2003-01-23 Soojin Kim Shee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485387A (zh) * 2002-09-27 2004-03-31 ���ձ�ӡˢ��ʽ���� 形成无光泽层用的组成物,脱模片,以及合成皮革
CN1906023A (zh) * 2003-11-28 2007-01-31 株式会社伊奈 温感构件及其制造方法、隔热部用薄片及浴室用防水隔板的改装方法
JP2008265300A (ja) * 2007-03-26 2008-11-06 Seiren Co Ltd 皮革素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209226Y (zh) * 2008-05-21 2009-03-18 苏州宝泽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花纹和晕染效果的合成革
JP2009166407A (ja) * 2008-01-18 2009-07-30 Toray Ind Inc 内装用表皮材
JP2011214211A (ja) * 2010-03-19 2011-10-27 Toyobo Co Ltd クッション性合成皮革
CN102439220A (zh) * 2009-05-01 2012-05-02 世联株式会社 透湿防水性布帛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27181U (zh) * 2011-08-23 2012-05-23 黄文强 表层设有凹凸纹理的人造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1262A (ja) * 2003-01-08 2004-07-29 Kuraray Co Ltd 耐摩耗性の良好な皮革様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7260A (en) * 1978-08-18 1980-02-27 Achilles Corp Production method of surface leather material
CN1130224A (zh) * 1995-02-28 1996-09-04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树脂经压延加工组成之塑胶皮(布)之制法
CN1201076A (zh) * 1997-05-16 1998-1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表面处理构件及表面处理方法
CN1206055A (zh) * 1997-07-18 1999-01-27 高压克罗斯株式会社 可透气的片状结构材料、仿皮片状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30017322A1 (en) * 2001-07-23 2003-01-23 Soojin Kim Shee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485387A (zh) * 2002-09-27 2004-03-31 ���ձ�ӡˢ��ʽ���� 形成无光泽层用的组成物,脱模片,以及合成皮革
CN1906023A (zh) * 2003-11-28 2007-01-31 株式会社伊奈 温感构件及其制造方法、隔热部用薄片及浴室用防水隔板的改装方法
JP2008265300A (ja) * 2007-03-26 2008-11-06 Seiren Co Ltd 皮革素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66407A (ja) * 2008-01-18 2009-07-30 Toray Ind Inc 内装用表皮材
CN201209226Y (zh) * 2008-05-21 2009-03-18 苏州宝泽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花纹和晕染效果的合成革
CN102439220A (zh) * 2009-05-01 2012-05-02 世联株式会社 透湿防水性布帛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214211A (ja) * 2010-03-19 2011-10-27 Toyobo Co Ltd クッション性合成皮革
CN202227181U (zh) * 2011-08-23 2012-05-23 黄文强 表层设有凹凸纹理的人造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9784A (zh) * 2014-12-15 2017-08-29 世联株式会社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CN107109784B (zh) * 2014-12-15 2020-03-03 世联株式会社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CN108504270A (zh) * 2018-04-16 2018-09-07 南通全技纺织涂层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织物的隔热材料、其制备方法及涂覆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96389B2 (ja) 2014-05-21
JP2014012914A (ja) 2014-01-23
CN103469606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9606A (zh) 表皮材料
CN105793029B (zh) 表皮材料
CN102083618B (zh) 透湿防水性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6272A (zh) 合成皮革及其制造方法
ES2845276T3 (es) Cuero revestido
CN100564660C (zh) 脱模片以及合成皮革
JP4866091B2 (ja) ポリウレタン微多孔膜を備えた高発泡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80444B (zh) 絨革感塗佈織物及其製造方法
KR20170123431A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인조가죽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6103838B (zh) 牛巴革样片状物和其制造方法
JP6555894B2 (ja) 車両内装用表皮材
WO2007083641A1 (ja) 高発泡層を備えた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118929A1 (en) Sheet-shaped artic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of (as amended)
JP2011069019A (ja) 銀付調皮革様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868497B2 (ja) 高発泡層を備えた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75782B2 (ja) 自動車内装用表皮
JP4025425B2 (ja) 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
JP7303042B2 (ja) 合成皮革
JP7205028B2 (ja) 合成樹脂表皮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94242A (ja) 被せ蓋式鞄用被せ蓋材
CN201938432U (zh) 一种抗浸面料
JP2013188991A (ja) 合成樹脂表皮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9099800A (ja) 耐エタノール性に優れた本革製品
WO2023058596A1 (ja) 合成皮革及び表皮材
KR101942662B1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인조가죽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