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9505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9505A
CN103469505A CN2013102211341A CN201310221134A CN103469505A CN 103469505 A CN103469505 A CN 103469505A CN 2013102211341 A CN2013102211341 A CN 2013102211341A CN 201310221134 A CN201310221134 A CN 201310221134A CN 103469505 A CN103469505 A CN 103469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machine
pin
pin number
control part
m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11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9505B (zh
Inventor
洼田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69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9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9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9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提高断线发生后的穿线作业的作业性。缝纫机具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5)经由上轴(22)进行保持缝针的针棒(12)的上下移动;切线装置,其进行上线切断;存储部(103),其存储与缝制的一个工序对应的规定针数;针数检测部(31、32),其检测从缝制开始的针数;操作部(33),其用于人为地输入利用切线装置执行切线的指示;以及控制部(100),其进行切线装置以及缝纫机电动机的动作控制,其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在成为由针数检测部检测出的一个工序中的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与规定针数一致的状态之前,通过操作部输入切线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在针棒的上止点位置使缝纫机电动机停止。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当地进行断线发生后的穿线作业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缝纫机,已知一种预先设定缝制针数,在进行设定针数的缝制后自动地执行切线并结束缝制的缝纫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通常在缝纫机中,在缝制的中途上线在预料之外断线的情况下,有时因线张力而将上线从供给方向拉回并从缝针的针孔拔出上线。在从发生断线的线迹开始再次开始缝制的情况下,必须再次将上线重新插入缝针的针孔中。
因此,在上述现有的缝纫机中,在发生断线时,对操作踏板进行后踏,进行切线动作。
由于上线已经断线,所以不需要切线的动作本身,但如果执行切线动作,则可以使上轴在上停止位置(上轴角度为大约50°)处停止,使缝针在与针板相比的上方位置处停止。因此,在因断线而使上线从缝针的针孔中拔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上线的穿线作业,可以比较迅速地再次开始缝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3177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缝纫机在切线时,在上停止位置处使上轴停止,该上停止位置确定在上轴角度50°附近(将针棒的上止点作为0°的情况)。因此,缝针通过作为最高位置的针棒上止点(0°)而成为下降中途的位置。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缝针的针孔成为略低的位置,作业区域变窄,穿线的作业性较差。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为了使作业性良好,而对安装在缝纫机的上轴上的手轮进行手动操作,使上轴旋转,使针棒回到上止点位置,但该旋转作业繁杂,成为了迅速恢复缝制的障碍。
另外,在近年来的缝纫机中,有时为了防止作业人员的手指进入缝针下侧的区域,而设置有栅栏状的手指防护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缝针下侧的区域进一步变窄,所以使得穿线作业的作业性的恶化更明显。
另外,在发生了断线的情况下,有时为了不使缝纫机电动机错误地动作,而在将主电源切断后进行穿线等的恢复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也产生下述问题,即,难以在缝针的针孔的下侧确保作业区域,需要对手轮的旋转操作,无法迅速地进行恢复作业。
此外,在上述现有例中,例示出了基于设定针数进行缝制的缝纫机,但在通过操作踏板进行人工操作的缝纫机的情况下,也产生相同的问题。
即,在人工操作的缝纫机的情况下,通常,通过维持操作踏板的前踏状态而连续地进行缝制,如果返回中立位置,则上轴在下停止位置(缝针刺穿布料的状态)处停止,如果进行后踏,则上轴向上停止位置移动并停止,执行切线。
因此,在这种人工操作的缝纫机的情况下,在发生断线的情况下,需要对操作踏板进行后踏而执行切线,在上停止位置处使上轴停止后,使上线穿过缝针的针孔,再次开始缝制。因此,与上述的基于设定针数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完全相同地,产生穿线的作业区域变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可以较宽地确保发生上线断线后的穿线的作业区域。
本发明是一种缝纫机,其具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经由上轴进行用于保持缝针的针棒的上下移动;切线装置,其进行上线的切断;存储部,其存储与缝制的一个工序对应的规定针数;针数检测部,其对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进行检测;操作部,其用于人为地输入利用所述切线装置执行切线的指示;以及控制部,其进行所述切线装置以及所述缝纫机电动机的动作控制,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在成为由所述针数检测部检测出的一个工序中的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与所述规定针数一致的状态之前,通过所述操作部输入切线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在所述针棒的上止点位置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停止。
在上述结构中构成为,如果在通过针数检测部检测的检测针数达到规定针数之前输入用于执行切线的指示,则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在针棒的上止点位置使缝纫机电动机停止。
如果在缝制中上线断开,则在没有达到规定针数的状态下执行切线,因此,控制部根据该切线的执行指示的输入对上线的意外切断的发生进行检测,使缝纫机电动机在针棒的上止点位置停止。由此,在断线后向缝针的针孔中插入上线时,可以较宽地确保其下侧区域,可以实现作业性的提高。另外,由于不需要手轮操作,所以可以消除繁杂性和实现恢复作业的迅速化。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有解除输入部,其输入在所述针棒的上止点位置停止的所述缝纫机电动机的停止状态的解除,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直至从所述解除输入部接收到解除的输入为止,将所述缝纫机电动机设为驱动禁止。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断线的恢复作业中错误地进行缝制开始等的输入的情况下,也可以禁止缝纫机电动机的动作。
另外,作为其他结构,本发明是一种缝纫机,其具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经由上轴进行用于保持缝针的针棒的上下移动;切线装置,其进行上线的切断;存储部,其存储与一次缝制对应的规定针数;针数检测部,其对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进行检测;操作部,其用于人为地输入利用所述切线装置执行切线的指示;控制部,其进行所述切线装置以及所述缝纫机电动机的动作控制;电源电路,其从外部电源向所述缝纫机电动机进行电源供给;以及电源开关,其对通过所述电源电路从外部电源向所述缝纫机电动机供给的电源的供给和切断进行切换,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具有蓄电部,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在成为由所述针数检测部检测出的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与所述规定针数一致的状态之前,通过所述电源开关切换为电源切断的情况下,在所述针棒的上止点位置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停止。
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如果在通过针数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针数达到规定针数之前,电源开关被切断,则在针棒的上止点位置使缝纫机电动机停止。
如果在缝制中上线断开,则存在在没有达到规定针数的状态下切断电源的情况,因此,控制部根据该电源开关的切断对上线的意外切断的发生进行检测,使缝纫机电动机在针棒的上止点位置停止。由此,在断线后向缝针的针孔中插入上线时,可以较宽地确保其下侧区域,可以实现作业性的提高。另外,由于不需要手轮操作,所以可以消除繁杂性和实现恢复作业的迅速化。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利用所述针数检测部对一个工序中的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进行计数,如果计数针数达到所述规定针数,则自动地执行切线。
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动化实现作业人员负担的减少,并且实现缝制品质的均等化。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各结构的基础上,具有:针数记录部,其在每个工序的缝制时,利用所述针数检测部记录从缝制开始至切线执行为止的针数;以及规定针数确定部,其根据由所述针数记录部记录的一次或者多次的记录针数,确定所述规定针数。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用于设定规定针数的作业负担,另外,不需要用于设定的结构。
并且,即使在没有设定规定针数的功能的缝纫机中,也可以提高断线时的穿线作业的作业性。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所示,由于在本发明中,在输入了执行切线的指示的情况下或者输入了电源的切断的情况下的针数没有达到规定针数的情况下,在针棒的上止点位置使缝纫机电动机停止,所以在断线后向缝针的针孔中插入上线时,较宽地确保缝针的下侧区域,提高作业性,并且,可以不需要手轮操作,消除作业的繁杂性和实现恢复作业的迅速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平缝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表示由多个工序构成的缝制图案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基本的缝制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一停止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二停止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人工缝制中的停止控制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5 缝纫机电动机
10 缝纫机
11 缝针
12 针棒
16 手指防护部
22 上轴
31 缝针位置检测器(针数检测部)
32 角度传感器(针数检测部)
33 操作面板
34 操作踏板(操作部)
36 记录介质(存储部)
38 恢复按钮(解除输入部)
50 电源电路
51 电源切换检测部
52 电解电容器(蓄电部)
53 电源开关
100 控制部(针数记录部,规定针数确定部)
103 数据存储器(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缝纫机概要]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水平且与后述的缝纫机臂部2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前后方向),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铅垂上下方向作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缝纫机10是所谓平缝缝纫机,主要具有:缝纫机架2,其对整体结构进行支撑;缝针上下移动机构(省略图示),其使保持缝针11的针棒12上下移动;切线装置(省略图示),其将上线切断;以及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部100,其进行缝纫机电动机5、切线装置等缝纫机各部分的动作控制。
此外,图1中的标号14是向上线施加线张力的线调节器。另外,当然具有通常在平缝缝纫机中搭载的天秤机构、釜机构、布料进给机构等,但由于它们与现有的公知构造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缝纫机架]
缝纫机架2在正面观察时外形呈大致コ字状。该缝纫机架2具有:缝纫机臂部2a,其形成该缝纫机架2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缝纫机底座部2b,其形成缝纫机架2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纵向机体部2c,其将缝纫机臂部2a和缝纫机底座部2b连结。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
在缝纫机臂部2a中内置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该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具有:成为驱动源的缝纫机电动机5(参照图2);上轴22,其通过缝纫机电动机5而进行旋转驱动;针棒12,其在下端部保持缝针11,并且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缝纫机臂部2a上;以及曲柄机构(省略图示),其将上轴22的旋转变换为沿Z轴方向的往复动作。
另外,在上轴22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能够从框架外部进行手动旋转操作的旋转手轮15。
[针棒周围的结构]
在上述针棒12的下侧,以围绕下降时的缝针11的方式设置有手指防护部16。该手指防护部16支撑在缝纫机臂部2a上。
另外,布料压脚17与针棒12相邻而支撑在缝纫机臂部2a上。该布料压脚17可上下移动地被支撑,在下降时,从上方按压针板13上的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在上升时,将布料释放。另外,布料压脚17的上下移动是通过压脚抬起螺线管18(参照图2)施加的。
另外,在针棒12的附近设置有挑线器19。该挑线器19的基端部由缝纫机臂部2a可转动地支撑。挑线器19通过挑线螺线管20(参照图2),使其下端部以通过缝针11正下方的方式转动。并且,该挑线器19可以通过上述转动,将从缝针11至针板13的针孔13a的已切断的上线挑起,从布料拔出。
[切线装置]
切线装置由下述部分构成:可转动的可动切刀,其设置在针板13的下侧;固定切刀;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向可动切刀施加转动动作。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凸轮机构,其可以切换为能够将从未图示的下轴得到的动力向可动切刀传递的状态、和切断状态,该下轴与上轴22联动旋转;以及切线螺线管21(参照图2),其进行凸轮机构的切换。
上述可动切刀以沿针板水平方向通过针孔的正下方的方式沿前后进行往复转动,在前进转动时,仅对成为切断对象的线进行挑选,在后退转动时,进行线的切断。
凸轮机构例如主要由凸轮的主动件、从动件和切线螺线管21构成。
凸轮的主动件例如具有产生规定位移的凸轮槽或凸轮面,通过下轴进行动作。从动件由随着凸轮槽或凸轮面而进行动作的、如滚轮这样的部件构成,向可动切刀传递往复转动动作。作为致动器的切线螺线管21,对从动件施加相对于主动件的凸轮槽或凸轮面的卡合动作或者脱离动作。
此外,该凸轮机构从下轴得到动力,但由于缝纫机10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全部基于检测出的上轴角度而确定其动作定时,所以与动作控制的动作定时相关的说明全部以上轴角度为基准进行。
并且,在该凸轮机构中,凸轮形状设计为,在上轴角度为针棒12的上停止位置(在后面记述)之前的定时,由可动切刀切断上线。
此外,所谓针棒12的上停止位置,是在通常的缝制结束时上轴22停止旋转的角度,该上停止位置是完成切线动作后停止的位置。
如上述所示,上线在上轴22停止于上停止位置之前的定时被切断,但在可动切刀开始转动之前需要使凸轮机构的从动件与主动件卡合,因此,切线螺线管21的动作在成为与上停止位置相比之前的定时的针棒12的下位置进行。例如,在将针棒12上升的最高点即针棒上止点的上轴角度设为0°的情况下,上停止位置设定为50°,下位置设定为205~250°程度。
即,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切线装置在执行切线时,上轴22进行刚要停止前的最后半周旋转时,利用切线螺线管21进行动作施加,以使得在下位置的上轴角度时凸轮的从动件与主动件的凸轮槽等卡合。由此,与随着凸轮形状进行动作的凸轮的从动件相联动,使可动切刀进行往复转动,在到达上停止位置之前的定时,进行上线切断。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图2是表示缝纫机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该图2所示,缝纫机10的控制部100具有:CPU101,其执行针对缝纫机的各部分的控制程序;作业存储器102,其成为程序处理的作业区域;数据存储器103,其存储与各种控制相关的设定数据及执行程序;以及计数器104,其对来自外部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另外,在控制部100上,分别经由驱动电路5a、18a、20a、21a,连接缝纫机电动机5、压脚抬起螺线管18、挑线螺线管20、切线螺线管21。
另外,在控制部100上分别经由未图示的接口而连接有:缝针位置检测器31,其对上轴22为规定角度的情况进行检测;角度传感器32,其对上轴22的轴角度的变化进行检测;操作面板33,其用于使操作人员进行与缝制的动作控制相关的各种设定输入;踏板传感器35,其从作为操作部的操作踏板34对操作信号进行检测,该操作踏板34用于由操作人员人为地向控制部100输入通过切线装置执行切线等的各种动作的指示;记录介质36的读取/写入装置37,该记录介质36存储与缝制的动作控制相关的各种设定数据;以及恢复按钮38。
上述的操作踏板34可以以中立位置为基准位置而进行前踏以及后踏。另外,踏板传感器35设置在操作踏板34上,对处于中立位置、前踏或者后踏的哪个位置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100输入。
并且,在控制部100中,通过对操作踏板34进行前踏而开始缝制,通过进行后踏而执行缝制停止以及切线。
上述缝针位置检测器31主要由光传感器和固定在上轴22上的遮光板构成。遮光板固定安装在上轴22上,在该上轴22处于规定的角度范围时对光传感器进行遮光。由此,控制部100可以根据光传感器的输出变化而对遮光的角度范围的起点和终点的上轴角度进行检测。
在缝纫机10中,如上述所示进行下述控制:在与踏板操作相对应而成为上停止位置的上轴角度、根据后述的第一及第二停止控制而使针棒12成为上止点的上轴角度,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
因此,利用缝针位置检测器31,可以对成为针棒12的上停止位置和针棒12的上止点的上轴角度进行检测。
另外,如上述所示,由于需要使切线装置的切线螺线管21在下位置动作,所以也可以对成为该下位置的上轴角度进行检测。
此外,具体地说,如果将成为针棒12的上止点的上轴角度设为0°,则上停止位置为50°,下位置为205°,缝针位置检测器31可以对0°、50°以及205°进行检测。优选下位置落在205~250°的范围内,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而例示出205°。
此外,在缝针位置检测器31中,如果光传感器和遮光板各设置一个,则难以检测大于或等于2个位置的上轴角度,因此,在如上述所示检测3个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光传感器和遮光板。另外,或者也可以在缝针位置检测器31中,仅对1个或2个位置进行检测,针对其余的2个位置或1个位置,对后述的角度传感器32的脉冲进行计数而进行检测。
角度传感器32是所谓编码器,如果上轴22进行旋转,则以其微小的均等角度间隔进行脉冲信号输出。控制部100具有脉冲信号的计数器104,通过对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并累计,从而可以对上轴22的角度变化量进行检测。
例如,在控制部100中,可以根据输入上述缝针位置检测器31的某个位置检测信号后的累计脉冲数,识别当前的上轴角度。
另外,在控制部100中,也可以通过对从缝制开始起的角度传感器32的累计脉冲数进行计数,从而识别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即,角度传感器32作为“对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进行检测的针数检测部”起作用。
操作面板33是用于进行在缝制动作控制中使用的缝制数据内的各种参数的设定、以及从多个缝制数据中选择成为缝制对象的缝制数据的输入接口。
在将从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开始至切线为止作为缝制的一个工序的情况下,缝纫机10进行缝制的1个缝制图案由1至多个工序构成。例如,在图3所示的缝制图案P的情况下,该缝制图案P由4个工序K1~K4构成。并且,各工序K1~K4均以预先设定的规定针数进行缝制,在规定针数的最终针进行切线C1~C4。
即,控制部100在进行与针对各工序K1~K4预先确定的规定针数对应的落针后,自动地进行利用切线装置执行上线的切线的动作控制。
因此,在1个缝制图案的缝制数据D中,将构成该缝制图案的一至多个工序和各工序的规定针数,作为参数而记录。另外,可以从操作面板33设定输入缝制数据D中的工序数和各工序的规定针数。
通过操作面板33设定的缝制数据D存储在数据存储器103内。另外,缝制数据D也可以由外部的缝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在这种情况下,向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36中记录。并且,在此情况下,利用同时设置在控制部100中的记录介质36的读取/写入装置37,读入缝制数据D,根据设定内容,执行缝制控制。
即,数据存储器103以及记录介质36作为“存储与缝制的一个工序对应的规定针数的存储部”起作用。
恢复按钮38是在执行后述的第一停止控制后,输入再次开始缝制的指示的情况下按下的按钮。在执行第一停止控制后,控制部100成为不接受来自操作踏板34的指示输入的缝制禁止状态。因此,通过按下该恢复按钮38,从而可以解除控制部100的缝制禁止状态,根据通过操作踏板34进行的指示输入,再次开始缝制。
另外,缝纫机10具有电源电路50,该电源电路50从外部的家庭用电源或者商用电源接受电源供给,并对其进行整流,以适当的电压向缝纫机电动机5、控制部100以及各致动器18、20、21分别进行电源供给。
在电源电路50上,同时设置有对外部电源的供给和切断进行切换的电源开关53。并且,电源电路50具有:电源切换检测部51,其对通过电源开关53实现的电源供给状态和切断状态进行检测;以及作为蓄电部的电解电容器52,其在电源供给时临时储存电荷。
电解电容器52具有下述功能:在供给电源时储存电荷,在利用电源开关53切断电源时,将用于进行控制部100的电源切断时的后处理及后述的第二停止控制等的电力,向各部分供给。
另外,电源切换检测部51对通过电源开关53实现的向电源供给状态的切换和向切断状态的切换进行检测,将各自的检测信号向控制部100输入。
[缝制动作控制]
下面,对与控制部100所执行的有关缝制的各种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基本的缝制动作控制进行说明。
该缝制动作控制是在通过操作面板33选择缝制数据的状态下执行的。
首先,控制部100等待操作踏板34的前踏被检测出(步骤S1),如果通过踏板传感器35检测出该前踏,则开始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步骤S3)。
另外,与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开始相伴,对角度传感器32的输出脉冲进行累计,对进行缝制的针数进行计数(步骤S5)。
然后,控制部100对已计数的针数是否达到在当前的工序中确定的规定针数进行监视(步骤S7)。
在从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开始至达到规定针数为止的期间,控制部100根据踏板传感器35的输出信号判定是否进行了操作踏板34的后踏(步骤S9)。并且,在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后踏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作为发生了断线的情况而执行第一停止控制(步骤S11)。对于该第一停止控制,通过图5所示的辅助过程流程图在后面记述。
另外,在从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开始至达到规定针数为止的期间内,没有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后踏的情况下,控制部100通过电源切换检测部51,判定是否进行了电源开关53的电源切断(步骤S13)。并且,在检测到电源开关53的电源切断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作为发生了断线的情况而执行第二停止控制(步骤S15)。对于该第二停止控制,通过图6所示的辅助过程流程图在后面记述。
另外,如果不向第一或第二停止控制跳转,进行缝制的针数达到规定针数,则控制部100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对上轴角度是否到达进行切线螺线管21的动作的下位置进行监视(步骤S17)。
然后,如果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到上轴22已到达下位置这一情况,则控制部100使切线螺线管21动作(步骤S19)。由此,切线装置的凸轮机构的从动件与主动件卡合,开始可动切刀的转动动作。
然后,控制部100等待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到上停止位置(步骤S21),在此期间,在上轴到达上停止位置之前的定时,在切线装置中,往复转动中的可动切刀到达切断位置,通过与固定切刀之间的协同动作而完成上线的切断。
然后,如果检测到上停止位置,则使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停止(步骤S23)。
然后,控制部100使挑线螺线管20动作,挑起上线,将切线后的上线从布料拔出(步骤S25)。
然后,控制部100使压脚抬起螺线管18动作,使布料压脚17上升,释放布料并结束缝制的一个工序(步骤S27)。
此外,在缝制数据由多个工序构成的情况下,在每个工序中反复执行上述步骤S1~S27的处理。
[第一停止控制]
下面,基于图5的流程图,对第一停止控制进行说明。
在第一停止控制中,控制部100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对上轴角度是否到达下位置进行监视(步骤S41)。
并且,如果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到上轴22已到达下位置这一情况,则控制部100使切线螺线管21动作(步骤S43)。由此,切线装置的凸轮机构的从动件与主动件卡合,开始可动切刀的转动动作。
然后,控制部100等待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到上停止位置(步骤S45),在此期间,在上停止位置之前,切线装置的可动切刀到达切断位置,上线残留于布料下侧的情况下,将其切断并去除。
然后,如果到达上停止位置,则将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切换为逆向旋转(步骤S47)。在该状态下,控制部100等待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到上止点(步骤S49),如果检测到上止点,上轴从针棒12的上停止位置向上止点位置返回,则控制部100使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停止(步骤S51)。
如上述所示,如果针棒12在上止点处停止,则针棒下端部的缝针11以最大限度地被提升至上方的状态停止,因此,即使在其下侧设置有手指防护部16的情况下,也可以较宽地确保缝针下方的作业区域。因此,可以容易且顺利地进行向该缝针11的针孔中穿入上线的穿线作业。
另外,由于将缝针11最大限度地提升,所以不需要通过针对手轮15的手动旋转作业而将缝针11提升,可以迅速地进行穿线作业。
另外,在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后,控制部100成为不经由踏板传感器35接受操作踏板34的指示输入的踏板操作禁止状态(步骤S53)。并且,结束第一停止控制。
在成为上述踏板操作禁止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在直至按下恢复按钮38之前,不接受操作踏板34的操作。由于在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时,可能进行向缝针11穿线的穿线作业,所以通过设为踏板操作禁止状态,从而可以防止在穿线作业中错误地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
此外,如上述所示在不满足规定针数的状态下发生断线,进行恢复作业并再次开始缝制的情况下,针对该工序,不进行以规定针数自动地进行切线的自动缝制控制,而切换至人工缝制。
即,其原因在于,在操作人员发现断线的发生而进行操作踏板34的后踏的时刻,上线已经断线并有可能已进行了多针空缝制,即使从此前的计数针数开始再次开始缝制,也很可能使针数不足。
[第二停止控制]
下面,基于图6的流程图,对第二停止控制进行说明。
此外,在执行该第二停止控制时,由于电源开关53已经切断,断开了来自外部的电源供给,所以各部分所需的电源全部由电源电路50的电解电容器52在电源供给时储存的电荷提供。
在第二停止控制中,控制部100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对上轴角度是否到达下位置进行监视(步骤S71)。
然后,如果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到上轴22到达了下位置这一情况,则控制部100使切线螺线管21动作(步骤S73)。由此,切线装置的凸轮机构的从动件与主动件卡合,开始可动切刀的转动动作。
然后,控制部100等待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到上停止位置(步骤S75),在此期间,在上停止位置之前,切线装置的可动切刀到达切断位置,上线残留于布料下侧的情况下,将其切断并去除。
然后,如果到达上停止位置,则将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切换为逆向旋转(步骤S77)。在该状态下,控制部100等待通过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到上止点(步骤S79),如果检测到上止点,上轴从针棒12的上停止位置向上止点位置返回,则控制部100使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停止(步骤S81)
与第一停止控制相同地,如果针棒12在上止点处停止,则提高穿线作业的作业性,不需要对手轮15的手动旋转作业,实现作业的迅速化。
另外,由于在操作面板33中对缝制数据D的设定参数进行了修正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断开电源,则修正无法被记录,所以控制部100将修正后的缝制数据D向数据存储器103或者记录介质36中记录(步骤S83)。
然后,在此之后,为了不因残留在电解电容器52中的电荷而使缝纫机电动机5等进行错误动作,将电解电容器52内的电荷全部释放(步骤S85)。由此,控制部100的电源供给也完全被切断,自动地结束控制。
[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缝纫机10中,如图4的步骤S9所示,如果在基于角度传感器32的输出脉冲的检测针数达到在当前的工序中确定的规定针数之前,通过操作踏板34的后踏而输入执行切线的指示,则控制部100基于第一停止控制,进行在针棒12的上止点位置处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的动作控制(参照:图5的步骤S51)。
在缝制中,在达到规定针数之前进行操作踏板34的后踏这一动作的原因为下述原因的可能性高,即,发现了断线的发生的操作人员为了进行恢复作业而使缝纫机停止这一原因。因此,控制部100将上述操作踏板34的后踏视为发生了上线断线,使缝纫机电动机5在针棒12的上止点位置停止。由此,由于缝针11来到最高位置,所以可以较宽地确保缝针11的下侧区域,可以实现在向缝针11的针孔中插入上线的情况下的作业性的提高。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使缝针11向上方移动的手轮操作,所以可以消除繁杂性和实现恢复作业的迅速化。
另外,在缝纫机10中,如图4的步骤S13所示,如果在基于角度传感器32的输出脉冲的检测针数达到在当前的工序中确定的规定针数之前,通过电源切换检测部51检测到电源开关53的断开(向电源切断状态的切换),则控制部100基于第二停止控制,进行在针棒12的上止点位置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的动作控制(参照:图6的步骤S81)。
在缝制中,在达到规定针数之前将电源开关53断开这一动作的原因为下述原因的可能性高,即,发现了断线的发生的操作人员为了进行恢复作业而使缝纫机停止这一原因。因此,控制部100将上述电源开关53的断开视为发生了上线断线,使缝纫机电动机5在针棒12的上止点位置停止。由此,可以实现在向缝针11的针孔中插入上线的情况下的作业性的提高,并且实现恢复作业的迅速化。
另外,上述控制部100在第一及第二停止控制中进行“下位置检测”、“切线螺线管动作”、“上停止位置检测”、“缝纫机电动机逆向旋转”,而由此,可以在用于进行穿线作业的缝纫机电动机5的停止之前,一定执行上线的切线。由此,可以切除由上线的断线引起的布料下侧的残留线。
另外,上述缝纫机10具有作为解除输入部的恢复按钮38,该恢复按钮38用于在执行第一停止控制后,输入用于解除在针棒12的上止点位置处停止的缝纫机电动机5的停止状态的指示,控制部100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直至从恢复按钮38接受解除的输入为止,作为踏板操作禁止状态而将缝纫机电动机5设为驱动禁止(参照:图5的步骤S53)。
由此,无论是在作为断线的恢复作业而向缝针11中进行穿线作业的情况下,还是在错误地从操作踏板34进行缝制开始等的输入的情况下,均可以禁止缝纫机电动机5的动作。
另外,控制部100根据角度传感器32的输出而对缝制数据D的一个工序中的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进行计数(参照:图5的步骤S5),如果计数针数达到该工序的规定针数,则进行自动地执行切线的动作控制(参照:图5的步骤S19)。
由此,与由操作人员从操作踏板34输入这些动作指示的人工缝制相比,可以减少作业人员负担,并且实现缝制品质的均等化。
[人工缝制中的停止控制]
上述缝纫机10可以进行人工缝制,即,由操作人员从操作踏板34逐一输入动作指示。对于进行基于上述缝制数据D的自动切线的模式、和人工缝制的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以从操作面板33进行选择。
在人工缝制模式中,控制部100如果通过踏板传感器35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前踏,则使缝纫机电动机5驱动,进行缝制,如果检测到从前踏向中立位置的跳转,则在上轴角度的下位置(205°)处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如果检测到后踏,则在下位置(205°)使切线螺线管21动作,在上轴角度的上停止位置(50°)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
此外,通过从前踏向中立位置的操作而在上轴角度的下位置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的原因在于,通过使缝针11在刺入布料的状态下停止,从而易于通过手动作业进行缝制方法的变更。
在人工缝制中,由于没有如基于缝制数据的缝制的情况所示设定一个工序中所需的针数,所以难以根据进行切线时的针数对是否发生了断线进行判定。
但是,在反复进行针对一台缝纫机来说确定的工序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控制,对断线进行检测,使针棒12在上止点位置停止。
在上述人工缝制模式中,控制部100执行针数记录处理,即,在每个工序的缝制时,对角度传感器32的输出脉冲进行计数,将从缝制开始起直至切线执行为止的针数,作为人工缝制时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向数据存储器103中记录。
具体地说,在控制部100中,如果选择人工缝制模式,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前踏,缝纫机电动机5开始驱动,则开始对角度传感器32所输出的脉冲进行计数,根据在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后踏之前累计的脉冲数,对缝制所需的针数进行计算。然后,将求出的针数作为人工缝制时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向数据存储器103中记录。
然后,在控制部100中,如果上述人工缝制模式下的缝制进行规定次数,并存储与规定次数对应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则将上述各数据所表示的针数平均化,将求出的针数作为人工缝制时的规定针数,确定地向数据存储器103中登录。在此之后,如果进行人工缝制模式下的缝制,则根据与最近的几次对应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更新确定地登录的规定针数。
另外,在控制部100中,如果得到确定的人工缝制时的规定针数,则在每次的人工缝制时取得临时规定针数数据时,判定作为该临时规定针数数据而得到的针数是否与前一次的规定针数一致。此外,该情况下的一致也可以不是完全一致,也可以针对“一致”而具有一个范围,例如,如果是前一次的规定针数的±10~20%的范围,则视为同一范围而判定为一致。
并且,在一致的情况下,基于将该最新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和前一次的与规定数对应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进行平均化所得到针数,对新的规定针数进行计算,并对数据存储器103的记录进行更新。
另外,在不一致的情况下,视为是在缝制的中途发生了断线而引起的,执行与上述的第一停止控制相同的停止控制。即。在使上轴旋转至上停止位置后,使缝纫机电动机5反向旋转,在针棒12的上止点位置停止。
下面,通过图7的流程图,对人工缝制中的停止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在控制部100中,如果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前踏(步骤S101),则开始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步骤S3),然后,对角度传感器32的输出脉冲进行累计,开始进行缝制的针数计数(步骤S105)。
然后,控制部100等待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后踏(步骤S107),在没有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后踏的情况下,判定是否进行了电源开关53的电源切断(步骤S109)。
并且,在电源开关53的电源切断也没有被检测到的情况下,使处理返回步骤S107。
另外,在检测到电源开关53的电源切断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对至当前为止的针数是否落在前一次的规定针数的同一范围内进行判定(步骤S111),如果是同一范围,则通过通常的停止处理将电源断开(步骤S113)。即,控制部100使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停止,如果存在对规定针数等进行修正后的数据等,则向数据存储器103中记录,释放电解电容器52内的电荷,自动地结束控制。
另外,控制部100在至当前为止的针数没有落在前一次的规定针数的同一范围内的情况下,视为是因发生断线而引起的电源断开,进行与上述的第二停止控制相同的停止控制(步骤S115:参照图6)。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7中,如果检测到操作面板33的后踏,则对表示到此为止的针数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进行计算(步骤S117),对是否是到此为止的人工缝制中的规定针数的同一范围进行判定(步骤S119)。
并且,在临时规定针数数据所表示的针数为从规定针数偏离的值的情况下,视为由断线的发生引起的切线的执行指示,进行与上述的第一停止控制相同的停止控制(步骤S121:参照图5)。
另一方面,在临时规定针数数据所表示的针数落在规定针数的同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对包含该临时规定针数数据的前一次的规定数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进行平均化,计算新的规定针数(步骤S123)。
然后,控制部100对上轴角度是否到达下位置进行监视(步骤S125),如果到达下位置,则使切线螺线管21动作(步骤S127)。
然后,控制部100等待检测到上停止位置(步骤S129),如果检测到上停止位置,则使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停止(步骤S131),利用挑线螺线管20进行挑线(步骤S133),利用压脚抬起螺线管18使布料压脚17上升,结束缝制(步骤S135)。
如上述所示,控制部100通过在一个工序的缝制中,根据角度传感器32的输出求出临时规定针数数据(参照图7的步骤S117),从而作为“在每个工序的缝制时利用针数检测部对从缝制开始起至切线执行为止的针数进行记录的针数记录部”起作用。
另外,控制部100通过对多次缝制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进行平均化,并更新规定针数(参照图7的步骤S123),从而作为“根据由上述针数记录部记录的一次或者多次的记录针数确定上述规定针数的规定针数确定部”起作用。
并且,控制部100通过进行上述控制,从而在执行没有设定针数的人工缝制时,可以自动地取得规定针数,检测断线的发生,可以实现恢复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以及作业时间的迅速化。
此外,在上述人工缝制的例子中,例示出了仅将一个工序的缝制作为对象的情况,但例如在针对图3所示的由针数不同的多个工序构成的缝制图案以人工缝制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取得各工序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进行第一及第二停止控制。
例如,在进行由n个工序构成的缝制的情况下,从操作面板33设定工序数。由此,控制部100在数据存储器103内准备第1个至第n个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的记录区域,将从操作面板33的前踏至后踏为止作为1个工序,在每进行一个工序时,将取得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向第1个至第n个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的记录区域中依次记录。由此,可以针对n个工序分别取得临时规定针数数据,通过反复进行多次该处理,可以确定各个工序的规定针数。
然后,在确定了各工序的规定针数后,通过针对依次反复进行的各工序,对其临时规定针数数据和所对应的工序的规定针数是否一致进行判定,从而可以检测断线的发生,进行第一或第二停止处理。
[其他]
此外,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例示出了平缝缝纫机,但缝纫机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此,对于所有用于缝制由以固定针数进行缝制的一个至多个工序构成的缝制图案的缝纫机,均可以应用第一或第二停止控制。
例如在所谓电子循环缝制缝纫机中也可以应用,该缝纫机利用保持框保持布料,通过进行使该保持框沿水平面任意移动的控制,从而向任意的落针位置进行落针。该电子循环缝制缝纫机基于针对构成缝制图案的所有针数分别设定落针位置或者布料移动量的缝制数据,而进行缝制,因此,可以将在缝制数据中确定的构成缝制图案的全部针数,作为规定针数而进行第一或第二停止控制。
另外,在没有将进行缝制的针数作为数据而准备的缝纫机的情况下,只要应用上述人工缝制中的停止控制即可。
另外,上述缝纫机10的控制部100在第一及第二停止控制中,进行了“下位置检测”、“切线螺线管动作”、“上停止位置检测”、“缝纫机电动机逆向旋转”,但也可以省略上述处理,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如果在从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开始至达到规定针数为止,检测到操作踏板34的后踏或者电源开关断开,则在该状态下进行上止点的检测,在检测到后,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
另外,缝纫机10具有缝针位置检测器31和角度传感器32,将由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出的上轴角度向存储器内存储,如果在角度传感器32中设置原点传感器,则可以通过角度传感器32检测出所有应检测的上轴角度,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仅搭载角度传感器32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仅角度传感器32作为“针数检测部”起作用。
另外,也可以通过增加缝针位置检测器31的光传感器和遮光板的数量,从而利用缝针位置检测器31检测出控制所需的所有应检测的上轴角度。在此情况下,仅缝针位置检测器31作为“针数检测部”起作用。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缝针位置检测器31和角度传感器32设置在下轴上,对这些角度进行检测。
另外,在人工缝制中的停止控制中,从多次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取得规定针数,但也可以不考虑精度下降而将一次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直接作为规定针数,进行与下一次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之间的一致判定。在此情况下,由于每次的临时规定针数数据的波动可能较大,所以优选将作为与规定针数相同的范围的范围宽度设定得较大。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经由上轴进行用于保持缝针的针棒的上下移动;
切线装置,其进行上线的切断;
存储部,其存储与缝制的一个工序对应的规定针数;
针数检测部,其对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进行检测;
操作部,其用于人为地输入利用所述切线装置执行切线的指示;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所述切线装置以及所述缝纫机电动机的动作控制,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在成为由所述针数检测部检测出的一个工序中的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与所述规定针数一致的状态之前,通过所述操作部输入切线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在所述针棒的上止点位置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解除输入部,其输入在所述针棒的上止点位置停止的所述缝纫机电动机的停止状态的解除,
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控制,即,直至从所述解除输入部接收到解除的输入为止,将所述缝纫机电动机设为驱动禁止。
3.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经由上轴进行用于保持缝针的针棒的上下移动;
切线装置,其进行上线的切断;
存储部,其存储与一次缝制对应的规定针数;
针数检测部,其对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进行检测;
操作部,其用于人为地输入利用所述切线装置执行切线的指示;
控制部,其进行所述切线装置以及所述缝纫机电动机的动作控制;
电源电路,其从外部电源向所述缝纫机电动机进行电源供给;以及
电源开关,其对通过所述电源电路从外部电源向所述缝纫机电动机供给的电源的供给和切断进行切换,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具有蓄电部,
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在成为由所述针数检测部检测出的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与所述规定针数一致的状态之前,通过所述电源开关切换为电源切断的情况下,在所述针棒的上止点位置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利用所述针数检测部对一个工序中的从缝制开始起的针数进行计数,如果计数针数达到所述规定针数,则自动地执行切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针数记录部,其在每个工序的缝制时,利用所述针数检测部记录从缝制开始至切线执行为止的针数;以及
规定针数确定部,其根据由所述针数记录部记录的一次或者多次的记录针数,确定所述规定针数。
CN201310221134.1A 2012-06-05 2013-06-05 缝纫机 Active CN103469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7683A JP6108689B2 (ja) 2012-06-05 2012-06-05 ミシン
JP2012-127683 2012-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9505A true CN103469505A (zh) 2013-12-25
CN103469505B CN103469505B (zh) 2017-07-14

Family

ID=49794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1134.1A Active CN103469505B (zh) 2012-06-05 2013-06-05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08689B2 (zh)
CN (1) CN103469505B (zh)
TW (1) TWI6051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4176A (zh) * 2015-12-18 2017-06-27 蛇目缝衣机工业株式会社 刺绣缝纫机
CN108796850A (zh) * 2017-04-28 2018-11-13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5917A (zh) * 2017-09-16 2017-12-15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凸轮原点的感应机构及缝纫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7553A (zh) * 1973-08-11 1975-04-08
JPS54108757A (en) * 1978-02-10 1979-08-25 Tokyo Juki Industrial Co Ltd Device for storing revolution speed of sewing machine
JPS5919714B1 (zh) * 1983-06-17 1984-05-08 Tokyo Juki Industrial Co Ltd
JPS63277092A (ja) * 1987-05-08 1988-11-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US4986201A (en) * 1988-08-26 1991-01-22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mpany Limited Sewing machine capable of setting a fabric feed to zero at the beginning of sewing operation
CN1252110A (zh) * 1998-02-27 2000-05-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CN101519835A (zh) * 2008-02-29 2009-09-02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CN101914841A (zh) * 2010-03-19 2010-12-15 义乌市华晨机电有限公司 工业缝纫机针位检测机构
CN102041647A (zh) * 2009-10-13 2011-05-0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7553A (zh) * 1973-08-11 1975-04-08
JPS54108757A (en) * 1978-02-10 1979-08-25 Tokyo Juki Industrial Co Ltd Device for storing revolution speed of sewing machine
JPS5919714B1 (zh) * 1983-06-17 1984-05-08 Tokyo Juki Industrial Co Ltd
JPS63277092A (ja) * 1987-05-08 1988-11-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US4986201A (en) * 1988-08-26 1991-01-22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mpany Limited Sewing machine capable of setting a fabric feed to zero at the beginning of sewing operation
CN1252110A (zh) * 1998-02-27 2000-05-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CN101519835A (zh) * 2008-02-29 2009-09-02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CN102041647A (zh) * 2009-10-13 2011-05-0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1914841A (zh) * 2010-03-19 2010-12-15 义乌市华晨机电有限公司 工业缝纫机针位检测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4176A (zh) * 2015-12-18 2017-06-27 蛇目缝衣机工业株式会社 刺绣缝纫机
CN108796850A (zh) * 2017-04-28 2018-11-13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835A (zh) 2014-03-01
TWI605166B (zh) 2017-11-11
JP2013252162A (ja) 2013-12-19
JP6108689B2 (ja) 2017-04-05
CN103469505B (zh)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8566B (zh) 缝纫机
CN103469505A (zh) 缝纫机
CN101519835A (zh)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KR101384296B1 (ko) 재봉기
CN103901812B (zh) 数控装置
CN102021765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切布装置
CN102443972B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CN102115957B (zh) 缝纫机
CN1011959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892563B (zh) 缝纫机
CN101275341A (zh) 缝纫机的生产管理装置
CN104514096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1736529A (zh) 缝纫机的缝制速度数据生成方法
CN104818585A (zh) 缝制对象物供给装置和缝制对象物供给方法
JP2800556B2 (ja) ミシン
CZ302275B6 (cs) Šicí stroj na prosekávání knoflíkových dírek
CN1164590A (zh) 带有纱线切断装置的缝纫机
CN101538778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JP4509805B2 (ja) 2本針ミシン
CN101265644B (zh) 电动式缝纫机的脱线装置
CN101555650B (zh) 钮扣孔锁边缝纫机
JPH0145396B2 (zh)
CN111752224B (zh) 数值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JP3992785B2 (ja) 多頭ミシンにおける手動糸切り指示方法
JP7067518B2 (ja) 数値制御装置と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