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1565A - 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61565A CN103461565A CN2013103437612A CN201310343761A CN103461565A CN 103461565 A CN103461565 A CN 103461565A CN 2013103437612 A CN2013103437612 A CN 2013103437612A CN 201310343761 A CN201310343761 A CN 201310343761A CN 103461565 A CN103461565 A CN 1034615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particles
- particle
- bag
- wi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该袋泡茶是由秋茶绿茶颗粒2~3重量份、甘草颗粒1~2重量份、枸杞子颗粒1~2重量份、灵芝颗粒1~2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制作而成:成品秋茶绿茶烘干后粉碎备用;生甘草片加炼蜜恒温干燥后粉碎备用;新鲜枸杞子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备用,将前述粉碎物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分装,即得。本发明根据四季养生原理,合理取材搭配,采用特定工艺,保留了原料的天然原味,简化了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制得的养生袋泡茶具有颗粒均匀、营养滋补,口感清新自然,回味醇厚等特点,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冬季皮肤瘙痒、冷感、哮喘等症具有辅助缓解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茶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背景技术
冬季为立冬到立春之时,天气寒冷,而寒邪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季养生主要是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在传统中医看来,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黄帝内经》也明确提出,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密切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只有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根据《黄帝内经》和中医四时养生之说,冬季对应的脏器为肾脏,此时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肾在五行中又属水,故肾气最旺,一旦寒邪入肾便会引起多种疾病。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动态机制平衡。肾阳有促进机体温煦、运动、兴奋、化气的功能,肾阴则对人体起着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两者之功效既是相反,又是相互制约,所以,一旦阴阳失衡,开合失调,则引起人体疾病,故必需重视补养肾脏。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好,营养才能充分吸收、转化。因此,冬季养生的原则为养阴护肾,而冬季养生不但要注意肾的养护,还要重视保养脾胃之气。
由于冬季气候干燥,早晨和上午气温较低,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待日出再起床,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可养人体阴气。由于气候干燥,加上现代饮食多为油腻、辛辣之物,上火就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并带来便秘、口干舌燥甚至口舌生疮等后果。因此,在冬季早晨和上午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宜选择补益肝肾、温和降火、调节免疫和新陈代谢的茶饮。而现有技术中适于冬季使用的保健养生茶,大多为缺乏补益脾胃和温和降火功效的滋补类茶饮。
如CN102326643B公开的一种保健养生茶,是将金银花、灵芝、鹿茸、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阿胶、龙眼肉、杜仲、宁夏枸杞、草苁蓉、党参、黄芪、莲子和黄精充分干燥、粉碎制成粗粉,混合、灭菌后装入滤纸茶袋,每袋5~10g。该方案中的原料多为滋补类中药,但对脾胃虚弱的人不太适用,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不但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肠胃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又如CN101530144B公开的一种灵芝养生茶,是将赤芝、青芝、黑芝、紫芝切成薄片或丝后与西红花和白茶混合均匀,用少量蜂蜜为黏合剂将其搅拌均匀,搓制成每球约重10g的球形。该方案配方中的西红花不适于孕妇和生理期的女性饮用,且灵芝成分并无补肾和降火的功效。
再如CN102187927B公开的一种灵芝袋泡茶,以灵芝为主要原料,加入西洋参、珍珠、杜仲、枸杞子、制黄精、山楂、丹参、罗汉果、酸枣仁,粉碎至10~80目,在温度60℃下进行烘干,烘干后再加入壳聚糖,充分混合均匀后封装成袋,即得。该方案中的制黄精对于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不适用;珍珠性寒,对于无实热者慎用;酸枣仁对于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冬季养身茶早茶的不足,还提供了这种冬季养生早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该袋泡茶是由秋茶绿茶颗粒2~3重量份、甘草颗粒1~2重量份、枸杞子颗粒1~2重量份、灵芝颗粒1~2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成品秋茶绿茶,以茶叶烘干机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4)取灵芝,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5)按重量份配比将步骤(1)~(4)所得物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0~140℃进行灭菌10~20s,过10~35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前述制作方法,步骤(1)中的秋茶绿茶为脚尧茶、凤冈富锌富硒茶中的任一种。
前述制作方法,步骤(1)~(4)中颗粒粉碎的粒度为1mm。
前述制作方法,步骤(5)的混合物中,秋茶绿茶颗粒为2重量份,甘草颗粒为1重量份,枸杞子颗粒为1重量份、灵芝颗粒1重量份。
前述制作方法,步骤(5)中过20目筛整粒。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依据如下:
本发明所用的绿茶是以秋季8月-11月采收的茶叶为原料制成的绿茶,即秋茶绿茶,其色泽黄绿,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虽然秋茶绿茶的品质不如春茶绿茶,但是冬季养生采用生产日期离冬季时节较近的秋茶绿茶,其效果优于采用存放已久的春茶绿茶,也有助于提高冬季养生茶饮的品质和保健效果。
本发明所用的秋茶绿茶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等营养成分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绿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醒脑的效果。
本发明所用的脚尧茶产于贵州黔东南州中部苗岭主峰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在苗语中把此山峰取名为脚尧,脚尧茶因此而得名。本发明所述春茶绿茶是采摘一芽二叶初展的原料精制而成,其茶叶生长缓慢,但茶叶肥厚,清香高雅,滋味清醇,汤色碧绿明亮,耐于冲泡,富含有机硒,饮后心旷神怡。长期饮用,可达到抗炎抑菌、强心利尿、醒脑润肺、养胃护肝、降脂减肥、强身健体之功效。
本发明所用的凤冈富锌富硒茶产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凤冈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就有相关记载。凤冈富锌富硒茶毛尖茶条索紧细、翠芽茶扁平直滑、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汤色绿亮、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鲜活。其茶叶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40mg/kg-100mg/kg,硒含量0.25mg/kg-3.5mg/kg。
本发明所用的甘草为补益、补气中药。从中医学来看,甘草可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久服可轻身延年。西医研究表明,甘草不仅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甘草的这些有益作用使得甘草适用于四季养生茶饮。加上甘草的甜度很高,可调和异味,保证了养生茶的口感。然而,甘草的用量是需要好好把握的,否则容易升高血压,导致水肿、低血钾等副作用。本发明中的原料配比合理,可充分发挥甘草的有益保健作用,而避免甘草过量带来的副作用。
本发明所用的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在中医上多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健忘、目眩、目昏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有明目作用,被历代医家配合他药来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由于枸杞子具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不仅能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肝脏,抵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发明原料中甘草的升血压作用。由以上有益作用可知,枸杞子适用于四季养身滋补茶饮。
本发明所用的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灵芝含有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其中,灵芝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与抗衰老作用;三萜类对人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也能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具有保肝作用和具有抗过敏作用等;多糖、多肽等通过促进和调整免疫功能,调节代谢平衡,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抗自由基作用,以及促进细胞核内DNA合成能力来达到明显的延缓衰老功效。此外,灵芝对治疗神经衰弱症与失眠有显著疗效,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本发明采用灵芝作为冬季养生早茶的原料,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提高免疫能力,辅助内脏或器官机能平衡。
根据人体在一天之中各个时段的需求不同,茶叶的选择也是有差异的,在早晨和上午饮用绿茶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在冬季早晨和上午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宜选择补益肝肾、温和降火、调节免疫和新陈代谢的茶饮。本发明提供的袋泡茶原料简单而不失营养,配比科学合理且天然健康的袋泡茶既能补益肝肾、提神清心,又能在保证营养的同时避免营养过剩。绿茶与红茶、白茶相比,更适于早上饮用。这是因为,绿茶为未发酵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滋味较为苦涩浓郁,其提神醒脑、清心效果较好,适于早晨或上午饮用。而红茶是全发酵茶,茶黄素、茶红素较多,香气物质多于绿茶,滋味香醇而温和,其养胃健脾、助消化的效果更佳,非常适合人体在中午时段的需要,避免中午人体摄入较多食物而消化不良的情况。白茶为轻微发酵茶,保留了较多的茶多酚,其滋味清淡回甘,其抗疲劳作用更显著,且白茶具有退热降火的功效,适合下午饮用,能缓解下午人体易疲劳、烦热的情况。冬季宜进补但忌补过度,以绿茶、甘草、枸杞子和灵芝搭配,可增进冬季早上的养生效果。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申请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以证明本发明的效果:
实验例1 配方筛选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绿茶:秋茶绿茶,市售;甘草片:中药材,市售;枸杞子:中药材,市售;灵芝:中药材,市售;食品袋泡茶专用包装纸:市售,符合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2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
GZX-9070型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
厂。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设计
将绿茶、甘草、枸杞子和灵芝分别烘干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以表1所示的配比混合成不同配方的袋泡茶,每包袋泡茶的重量为5g,用250mL80~90℃的开水冲泡5~10min。分别取5g秋茶绿茶、甘草片和枸杞子单独泡,观察其茶色,品尝其味道,综合评价其优势及缺点,确定试验因素最小范围。
表1 袋泡茶配方
1.3.2 感官评价
采用感官评定法,分别以滋味、香气、汤色、外观4个角度来评定袋泡茶的品质,总分100分,筛选出口感不错的配比方案。感官评价满分标准见表2。
表2 感官凭评价满分标准
1.4 结果与分析
1.4.1 绿茶、甘草、枸杞子配比初选结果
单独以5g绿茶、甘草或枸杞子进行浸泡时,绿茶浸泡液呈绿色,滋味鲜醇,香气浓郁,爽口性好,但苦涩味较重;甘草浸泡液呈淡黄色,有甘甜味,同时也有些许涩味,口感不够理想;枸杞子浸泡液呈淡橘黄色,滋味微甜,但甜味很淡;灵芝浸泡液呈淡黄色,滋味清淡,有淡淡的木质腥味。综合以上结果,可利用枸杞子和甘草的甜味来缓和绿茶的苦涩味,因此感官评定可在表1所示的配比范围内确定。
1.4.2 不同原料配比对袋泡茶感官评价的影响
将绿茶、甘草和枸杞子按初筛得到的8种不同配比组合,对浸泡后的茶水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绿茶、甘草或枸杞子的配比对袋泡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当绿茶、甘草和枸杞子的配比在2:1:1:1时,袋泡茶无论从滋味、香气、汤色还是外观方面,得分均比较高,且感官评价总分最高。当绿茶与甘草/枸杞子/灵芝的配比小于2:1或大于3:2时,滋味、香气、汤色和外观方面的得分较低,且感官评价总分较低。因此,绿茶、甘草和枸杞子的配比范围在(2~3):(1~2):(1~2):(1~2)时饮用效果最佳。
实验例2 保健效果试验
2.1 实验方法
将300位患有心血管疾病、哮喘、冷感症、皮肤瘙痒的人以及部分三高患者,不分年龄、性别,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50人;选取二十四节气立春到立夏(春季)这段期间作为春季试用期限,以立夏到立秋期间作为夏季试用期限,以立秋到立冬期间为秋季试用期限,以立冬到立春期间为冬季试用期限;以早晨7点至10点为早茶时间,以中午10点到下午14点为中午茶时间,以下午14点到19点为下午茶时间。各组分别作以下处理:
组1:让受试对象在冬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早茶时间将本发明养生茶作为饮用茶浸泡,日常饮用,每日上午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2:让受试对象在冬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中午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中午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3:让受试对象在冬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下午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下午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4:让受试对象在春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早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早上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5:让受试对象在夏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早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早上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6:让受试对象在秋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早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早上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各组试用期限结束后,以基本无改善、略有改善、改善、明显改善为4级评价标准,对各组受试对象的身体健康变化作统计,通过有效率=(略有改善例数+改善例数+明显改善例数)/总例数,结果见表4。
2.2 实验结果
表4 受试对象身体健康变化结果
组别 | 基本无改善 | 略有改善 | 改善 | 明显改善 | 有效率 |
1 | 3 | 8 | 24 | 15 | 94% |
2 | 15 | 13 | 19 | 3 | 70% |
3 | 18 | 14 | 15 | 3 | 64% |
4 | 24 | 19 | 5 | 2 | 52% |
5 | 32 | 10 | 5 | 3 | 36% |
6 | 25 | 22 | 2 | 1 | 50% |
由以上结果可知,组1的受试对象身体健康变化结果最明显,受试对象饮用本发明后,均能感觉到身体的不适感比饮用前有所减轻,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受试人群的突发机率有所降低,且发作时的症状有所减轻,尤其是中老年受试人群;患有哮喘的受试人群哮喘发作频率有所降低,多数人感到发作时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改善;饮用本发明后,患有冷感症(一种腰、背、小腹、手、足或全身发冷的临床病症,中医解释属于肾阳虚衰,多见于女性)的受试人群对寒冷刺激的抵御力得到了提高,受寒腹痛和腹泻的情况明显减轻,还有部分人能感觉到身体发冷的症状也逐渐改善;患有皮肤瘙痒症的受试人群的发作率明显降低,发作时的瘙痒感得到缓解,皮肤干燥的状况得到改善;三高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未出现升高现象,反而有所降低。组2、组3为将本发明用于冬季中午养生和冬季下午养生的实验结果,组4、组5、组6分别为将本发明用于春季、夏季、秋季早上养生的实验结果,由以上结果统计和有效率可看出,本发明适用于冬季早上的养生。
实验例3 工艺研究试验
3.1 粉碎工艺试验
3.1.1 试验方法
随机称取500g绿茶,将其平均分为5份,每份100g,分别编号为1~5组,将1~5号绿茶分别粉碎为粒径为0.4、0.5、1.0、2.0、2.2mm的绿茶颗粒,过20目筛,得到绿茶颗粒试样,通过感官审评来选出品质较好的绿茶颗粒试样,从而得到优选的粉碎粒径范围。
3.1.2 试验结果
绿茶颗粒感官审评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绿茶颗粒感官审评结果
由表5可知,粉碎粒径范围在0.5~2.0mm之间的绿茶试样,其品质总体表现明显优于粒径0.4mm(低于0.5mm)或者2.2mm(高于2.0mm)的绿茶试样。其中,粒径为1mm的绿茶试样品质最好。
3.2 甘草加工工艺试验
3.2.1 试验方法
取生甘草片,随机分为三组,以下列三种加工方法处理甘草,得到三种试样,再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所记载的相关方法测定三种试样的甘草酸含量、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外观评价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对蜜炙甘草的相关性状要求,客观评价饮片色泽是否均匀,有无光泽,粘手程度如何,有无焦斑;质量稳定性(贮存时间)将4种方法炮制饮片分别放入密封袋密封保存,每隔10日观察质量情况。综合以上测定结果得到最佳的甘草加工工艺条件。
组1:采用传统加工法,即按《中国药典》2010版甘草蜜炙方法制备。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到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
组2:采用恒温干燥加工法,即将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单层铺于托盘上,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取出,晾凉。
组3:采用微波干燥法,即将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单层铺于微波炉专用托盘上,置于微波炉,在中低火力下干燥5.5min,取出,晾凉。
3.2.2 试验结果
经试验测定,与组1(采用传统加工法)制得的甘草片相比,组2、组3所制甘草片的甘草酸含量均增加、水分含量均减少。其中,组2(采用恒温干燥加工法)所制甘草片的甘草酸增加最明显,组3(采用微波干燥法)所制甘草片的甘草酸含量略有增加,但与传统加工法比较差异不大。另外,组2、组3所制的甘草片水分均明显降低。
从外观上评价,组1制得的甘草片色泽不均匀,有光泽但有焦斑,不粘手;组2、组3制得的甘草片色泽均匀,有光泽而无焦斑,不粘手。
从质量稳定性评价,通过每10日1次,共计9次的观察发现,组1制得的甘草片在30日时出现粘手现象,在40日时出现霉变,60日时出现虫蛀;组2、组3制得的甘草片未发现霉变和虫蛀。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得出组2(采用恒温干燥法)制得的甘草片品质最佳。
3.3 枸杞子加工工艺试验
3.3.1 试验方法
取新鲜枸杞子,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以下三种加工处理,得到三种试样,并比较三种枸杞子试样的品质,从而选出最优的加工方法。
组1:采用自然晾晒法,即选择空旷通风之处,将鲜枸杞子平摊晾晒4~9天,厚度2cm,待枸杞子干透后收回。
组2:采用热风干燥法,即以热风炉加热空气,用风机将热风送入烘箱,与新鲜枸杞子接触实现加热干燥,先用温度40℃~45℃、0.15m/s的热风干燥6h左右,再用温度60℃、风速0.15~0.25m/s的热风干燥20h左右,最后用温度65℃、风速0.15~0.25m/s的热风干燥20h左右处理,待枸杞子干透后收回。
组3: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先将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最后密封保存。
3.3.2 试验结果
经试验测定,组1(采用自然晾晒法)所制得的枸杞子干燥时间最长,有效成分损失较大,遇到阴雨天气易霉烂变质。组2(采用热风干燥法)所制得的枸杞子有效成分损失较大,品质较差。组3(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所制得的枸杞子色泽鲜红,营养损失少,干燥质量高,含水量≤3%,易于保存。因此,枸杞子的加工方法优选真空冷冻干燥法。
本发明结合了优选的绿茶粉碎工艺、甘草加工方法和枸杞子加工方法,科学合理,工艺可靠,所制袋泡茶产品具有滋味清爽,茶香怡人的特点,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四季养生原理,合理取材搭配,制得的养生袋泡茶具有颗粒均匀、营养滋补,口感清新自然,回味醇厚等特点,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冬季皮肤瘙痒、冷感、哮喘等症具有辅助缓解作用,适于用作冬季早晨和上午养生茶饮。本发明采用特定的干燥工艺,将各原料分别干燥、粉碎后再混合的方式,不仅保留了原料的天然原味,也简化了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1)取成品脚尧秋茶,以茶叶烘干机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4)取灵芝,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5)取步骤(1)、(2)、(3)、(4)所得的脚尧茶颗粒2kg,甘草颗粒1kg,枸杞子颗粒1kg,与灵芝颗粒1kg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5℃进行灭菌15s,过20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袋,冬季每日早晨或上午1次。
实施例2
(1)取成品脚尧秋茶,以茶叶烘干机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mm的颗粒,备用;
(4)取灵芝,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mm的颗粒,备用;;
(5)取步骤(1)、(2)、(3)、(4)所得的脚尧茶颗粒2kg,甘草颗粒2kg,枸杞子颗粒1kg,与灵芝颗粒1kg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0℃进行灭菌10s,过35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袋,冬季每日早晨或上午1次。
实施例3
(1)取成品脚尧秋茶,以茶叶烘干机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2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2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2mm的颗粒,备用;
(4)取灵芝,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2mm的颗粒,备用;
(5)取步骤(1)、(2)、(3)、(4)所得的脚尧茶颗粒2kg,甘草颗粒1kg,枸杞子颗粒2kg,与灵芝颗粒1kg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40℃进行灭菌20s,过10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袋,冬季每日早晨或上午1次。
实施例4
(1)取成品凤冈富锌富硒秋茶,以茶叶烘干机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1.5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1.5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1.5mm的颗粒,备用;
(4)取灵芝,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1.5mm的颗粒,备用;
(5)取步骤(1)、(2)、(3)、(4)所得的脚尧茶颗粒3kg,甘草颗粒2kg,枸杞子颗粒1kg,与灵芝颗粒2kg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0℃进行灭菌10s,过10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袋,冬季每日早晨或上午1次。
实施例5~16
按照表6中的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法进行实施例5~16的袋泡茶的制作:
表6 实施例5~16配方
实施例 | 秋茶绿茶颗粒 | 甘草颗粒 | 枸杞子颗粒 | 灵芝颗粒 |
5 | 2kg | 1kg | 1kg | 2kg |
6 | 2kg | 1kg | 2kg | 2kg |
7 | 2kg | 2kg | 1kg | 2kg |
8 | 2kg | 2kg | 2kg | 1kg |
9 | 2kg | 2kg | 2kg | 2kg |
10 | 3kg | 1kg | 1kg | 1kg |
11 | 3kg | 1kg | 1kg | 2kg |
12 | 3kg | 1kg | 2kg | 1kg |
13 | 3kg | 1kg | 2kg | 2kg |
14 | 3kg | 2kg | 1kg | 1kg |
15 | 3kg | 2kg | 2kg | 1kg |
16 | 3kg | 2kg | 2kg | 2kg |
Claims (5)
1.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该袋泡茶是由秋茶绿茶颗粒2~3重量份、甘草颗粒1~2重量份、枸杞子颗粒1~2重量份、灵芝颗粒1~2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制作而成:
(1)取成品秋茶绿茶,以茶叶烘干机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4)取灵芝,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5)按重量份配比将步骤(1)~(4)所得物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0~140℃进行灭菌10~20s,过10~35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秋茶绿茶为脚尧茶、凤冈富锌富硒茶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中颗粒粉碎的粒度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混合物中,秋茶绿茶颗粒为2重量份,甘草颗粒为1重量份,枸杞子颗粒为1重量份、灵芝颗粒1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过20目筛整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3761.2A CN103461565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3761.2A CN103461565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61565A true CN103461565A (zh) | 2013-12-25 |
CN103461565B CN103461565B (zh) | 2015-01-14 |
Family
ID=49786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437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1565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61565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7939A (zh) * | 2014-04-21 | 2015-10-28 | 王希明 | 一种治疗内分泌失调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561879A (zh) * | 2016-10-20 | 2017-04-19 | 道真自治县天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养身保健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924311A (zh) * | 2019-03-19 | 2019-06-25 | 江南大学 | 一种菱角壳复合茶及其茶包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5240A (zh) * | 1998-12-24 | 1999-08-11 | 贺兴友 | 虫草茶及制作方法 |
CN1266713A (zh) * | 1999-03-12 | 2000-09-20 | 苗延陆 | 灵芝养生茶及制作方法 |
CN1395852A (zh) * | 2001-07-11 | 2003-02-12 | 徐青 | 一种中药复合保健茶及其配制方法 |
CN1989824A (zh) * | 2005-12-30 | 2007-07-04 | 邓世钊 | 用中草药和绿茶制作的保健袋泡茶 |
CN101791025A (zh) * | 2010-03-23 | 2010-08-04 | 罗治刚 | 一种养生茶 |
CN101816360A (zh) * | 2010-05-12 | 2010-09-01 | 吉林农业大学 | 人参枸杞速溶茶 |
CN101869162A (zh) * | 2010-06-04 | 2010-10-27 | 丁响亮 | 一种灵芝茶及其制备方法 |
-
2013
- 2013-08-08 CN CN201310343761.2A patent/CN10346156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5240A (zh) * | 1998-12-24 | 1999-08-11 | 贺兴友 | 虫草茶及制作方法 |
CN1266713A (zh) * | 1999-03-12 | 2000-09-20 | 苗延陆 | 灵芝养生茶及制作方法 |
CN1395852A (zh) * | 2001-07-11 | 2003-02-12 | 徐青 | 一种中药复合保健茶及其配制方法 |
CN1989824A (zh) * | 2005-12-30 | 2007-07-04 | 邓世钊 | 用中草药和绿茶制作的保健袋泡茶 |
CN101791025A (zh) * | 2010-03-23 | 2010-08-04 | 罗治刚 | 一种养生茶 |
CN101816360A (zh) * | 2010-05-12 | 2010-09-01 | 吉林农业大学 | 人参枸杞速溶茶 |
CN101869162A (zh) * | 2010-06-04 | 2010-10-27 | 丁响亮 | 一种灵芝茶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刘文彬 等: "《灵芝育种栽培与加工技术》", 31 May 2000, article "中草药混合型灵芝茶", pages: 133 - 3-7 * |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 上册》", 31 March 2006, article "甘草", pages: 791 * |
周建芹 等: "灵芝茶的研制及其保健功能的研究", 《食品科学》, vol. 25, no. 10, 31 October 2004 (2004-10-31), pages 123 - 125 * |
孙平 等: "真空冷冻干燥生产活性枸杞的试验", 《食品科学》, no. 10, 31 October 1994 (1994-10-31) * |
林旭东 等: "灵芝保健袋泡茶的研制", 《农产品加工.学刊》, no. 2, 28 February 2010 (2010-02-28)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7939A (zh) * | 2014-04-21 | 2015-10-28 | 王希明 | 一种治疗内分泌失调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561879A (zh) * | 2016-10-20 | 2017-04-19 | 道真自治县天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养身保健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924311A (zh) * | 2019-03-19 | 2019-06-25 | 江南大学 | 一种菱角壳复合茶及其茶包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61565B (zh) | 2015-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96949A (zh) | 药食同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211761A (zh) | 一种补肾健发糊 | |
CN103444928B (zh) | 一种春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6889233A (zh) | 一种袋泡参苓白术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76142B (zh) | 一种具有美容瘦身功效的超微粉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185049A (zh) | 一种小青柑养生健胃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32446A (zh) | 一种墨米滋补酒的制备方法 | |
CN102212449B (zh) | 一种苦荞芽保健酒 | |
CN103444935B (zh) | 一种秋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 |
CN103461565B (zh) | 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4893919A (zh) | 一种玉米滋补酒的制备方法 | |
CN103444950B (zh) |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4312875A (zh) | 一种小米滋补酒的制备方法 | |
CN107950850A (zh) | 一种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石斛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3444931B (zh) | 一种春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33B (zh) | 一种夏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37B (zh) | 一种秋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3444932B (zh) | 一种冬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30B (zh) | 一种秋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29B (zh) | 一种春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 |
CN103766727A (zh) | 一种黑色乌发强身墨米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488546A (zh) | 一种马蹄山楂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20132A (zh) | 一种肝郁型肥胖的减肥食品及其用途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3444936B (zh) | 一种夏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34B (zh) | 一种冬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