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0571B - 外转子型马达 - Google Patents

外转子型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0571B
CN103460571B CN201280014999.4A CN201280014999A CN103460571B CN 103460571 B CN103460571 B CN 103460571B CN 201280014999 A CN201280014999 A CN 201280014999A CN 103460571 B CN103460571 B CN 103460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ator
outer rotor
rotor
roto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49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0571A (zh
Inventor
新井男
新井一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amant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60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0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5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86Outer rotors
    • H02K1/2787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89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91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3Heat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外转子型马达,能够简化多个定子中的绕组线圈的导线的装配。该外转子型马达具备:在轴向上排列的多个定子(10);以在该多个定子(10)的周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转子(20);与该转子(20)一体地设置的驱动轴(30);卷绕在每个定子(10)上的绕组线圈(11);以及对应于每个定子(10)固定在转子(20)上的磁铁(21),通过绕组线圈(11)与磁铁(21)之间的磁作用,使转子(20)以及驱动轴(30)旋转,在该外转子型马达中,在多个定子(10)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沿着轴向的贯通部(10b),在该贯通部(10b)中插通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11a2)并向外部引导。

Description

外转子型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在定子的外周侧旋转的外转子型马达,特别涉及优选用作为小型电动飞行器等的原动机的外转子型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发明中,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存在一种无刷马达,具备:驱动轴(2);多个定子(15、16),配置在上述驱动轴外周;驱动轮(21),中心部固定在上述驱动轴外周并且向上述驱动轴径向延伸突出;圆筒状的多个转子(26、27),分别固定在上述驱动轮外周部,并且分别从上述驱动轮向上述驱动轴方向两侧与上述驱动轴同心状地延伸突出,而分别配置在上述各定子的外周;以及多个轴承(33、34)从上述驱动轴的轴向两侧分别支承上述多个转子。
根据该无刷马达,能够在轴向上得到多级的转子的旋转力,因此即使比较小的直径尺寸也能够得到大的输出。此外,每个定子的绕组线圈的电流值变小,因此能够使绕组线圈的线径变细、或使绕组线圈的长度变短。而且,通过使直径尺寸减小,还能够较大地确保转子的最大转速。此外,即使在某个绕组线圈断线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其他绕组线圈的运转,例如在用作为小型电动飞行器的推进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上述现有技术具有上述那样的各种优点,但由于具备多个定子以及与每个定子对应的多个绕组线圈,因此存在将绕组线圈向外部引出的导线的装配不能简化这种问题。
更具体地说明,则由于在相邻的两个定子间存在与驱动轴以及转子一起旋转的驱动轮(21),因此不能够将两个定子的绕组线圈(17、18)向相同方向引出,而需要分别向轴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延伸而向两侧的导板(11、12)插通并向外部引出,并将向两个方向引出的导线连接至电源。如此,现有技术中的现状为,导线的装配变得复杂。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10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事情而进行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外转子型马达,能够简化多个定子中的绕组线圈的导线的装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的手段为,一种外转子型马达,具备:在轴向上排列的多个定子;以在该多个定子周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转子;与该转子一体地设置的驱动轴;卷绕在每个上述定子上的绕组线圈;以及固定在上述转子上的磁铁;通过上述绕组线圈与上述磁铁之间的磁作用,使上述转子以及上述驱动轴旋转,该外转子型马达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定子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沿着轴向的贯通部,将上述绕组线圈的导线插通于该贯通部并向外部引导。
而且,其特征在于,在将导线的装配简化的具体手段中,设置固定支承部件,该固定支承部件从轴向的一端侧将上述多个定子固定支承为不能够旋转,并且将上述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在该固定支承部件上设置沿着轴向的贯通部,从该贯通部引出上述导线。
而且,其特征在于,在将导线的装配简化的优选手段中,将相对于上述多个定子旋转的旋转支承部件,设置在比上述多个定子更靠轴向的另一端侧,在该旋转支承部件的外周侧固定支承上述转子,并且在该旋转支承部件的中心侧固定支承上述驱动轴。
在此,上述另一端侧意味着,相对于上述一端侧的相反端侧、换言之为定子轴向上的相对于固定支承部件侧相反的一侧。
此外,其特征在于,作为对该外转子型马达进行有效冷却的手段,在上述旋转支承部件上设置送风叶片,通过该送风叶片使上述定子周围的气体流动。
此外,其特征在于,作为使该外转子型马达的制造性以及维护性等良好的手段,将上述多个定子以及上述固定支承部件构成为大致凸状,并且将上述转子以及上述旋转支承部件构成为大致凹状,并将它们在轴向上组合。
此外,其特征在于,作为确保该外转子型马达的上述转子的刚性、并且将更多的定子在轴向排列配置而使输出提高的手段,隔着在上述驱动轴和上述转子上固定的驱动轮,而配置上述多个定子。
此外,其特征在于,作为有效进行该外转子型马达的散热的手段,设置热传导性部件,该热传导性部件的一端侧插入上述定子的上述贯通部,并且另一端侧至少位于定子外。
此外,具备上述热传导性部件的技术手段,作为不具备之前列举的技术手段的构成要素的独立发明,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即,该独立的发明的外转子型马达具备:在轴向上排列的多个定子;以在该多个定子的周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转子;与该转子一体地设置的驱动轴;卷绕在每个上述定子上的绕组线圈;以及固定在上述转子上的磁铁;通过上述绕组线圈与上述磁铁之间的磁作用,使上述转子以及上述驱动轴旋转,该外转子型马达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定子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沿着轴向的贯通部,并设置热传导性部件,该热传导性部件的一端侧插入该贯通部,并且另一端侧至少位于定子外。
此外,上述热传导性部件的另一端侧至少位于定子外即可,但更优选为,插通上述固定支承部件的贯通部而使其位于该外转子型马达的外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构成,因此起到以下记载那样的作用效果。
通过使对应于多个定子而设置的多个导线插通于定子的贯通部,能够将其仅向轴向的一方引导、并向外部引出。
因此,能够不损害即使比较小的直径尺寸也能够得到大的输出、能够使绕组线圈变细变短、能够使直径尺寸减小而较大确保最大转速、能够提高可靠性等外转子型马达的各种优点,而使多个定子中的绕组线圈的导线的装配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外转子型马达的一个例子的内部构造图。
图2是表示定子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固定支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旋转支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外转子型马达的一个例子的内部构造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外转子型马达的一个例子的内部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意味着定子、转子或者驱动轴的中心轴的方向。此外,“径向”意味着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
图1表示本发明的外转子型马达的一个例子。
该外转子型马达1构成为,具备:在轴向上排列的多个定子10;以在该多个定子10的周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转子20;与该转子20一体地设置的驱动轴30;卷绕在每个定子10上的绕组线圈11;对应于每个定子10而固定在转子20上的磁铁21;从轴向的一端侧将上述多个定子固定支承为不能够旋转的固定支承部件40;以及相对于多个定子10旋转、并且将转子20固定支承的旋转支承部件50;通过绕组线圈11与磁铁21之间的磁作用,使转子20、旋转支承部件50以及驱动轴30旋转。
并且,该外转子型马达1为,在多个定子10的至少一个(根据图示例为全部)上,设置沿着轴向的贯通部10b,将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11a2插通于该贯通部10b并向外部引导。
各定子10为,使多个薄板状的磁性体(例如硅钢板等)相互之间绝缘并将其在轴向上层叠,由此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其中心部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大直径贯通孔10a,并且在从该大直径贯通孔10a向外周侧离开若干的位置上,具有用于供导线11a1、11a2插通的贯通孔10b(参照图1以及图2)。
此外,在比该定子10的贯通部10b更靠外径侧,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用于卷绕绕组线圈11的齿部10c(参照图2)。
贯通部10b是沿着轴向直线状地贯通定子10的孔,配置于定子10的比绕组线圈11更靠近中心部(换言之,比齿部10c更靠中心部)。
此外,作为该贯通部10b的其他例子,还能够成为在大直径贯通孔10a的内周面上沿轴向延伸配置的槽(未图示)。
该贯通部10b在定子10的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设置有多个。该贯通部10b的数量不特别限定,但例如是隔开角度90度而为四个(参照图2)、或者隔开角度120度而为三个(未图示)等即可。
此外,贯通部10b在定子径向上的位置为,为了极力避免对定子10内的磁路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而如图示例那样,优选靠近定子10的中心。
上述构成的定子10为,如图1所示那样,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根据图示例为两个)。相邻的定子10之间的间隔通过夹有环状隔离物13被保持为规定间隔。
此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10d是用于供连结多个定子10的螺栓插通的贯通孔。
并且,该多个定子10被不能够旋转地固定在其中心侧的大直径贯通孔10a中所插通的主轴箱12上。
主轴箱12是插通到多个定子10的中心部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具有向上述多个定子10的一端侧(根据图1为左端侧)突出的部分,在该突出部分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固定支承部件40。
此外,在该主轴箱12的内周面上,经由其轴向两端侧的多个(根据图示例为两个)的轴承12a、12b,将驱动轴30支承为能够旋转自如。
此外,转子20是对多个定子10的周围进行覆盖而配置的薄壁圆筒状的部件,其一端部(根据图1为左端部)相对于固定支承部件40的外周部经由轴承22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自如,并且其他端部与旋转支承部件50连接固定。
在上述转子20的内周面上,与定子10外周面隔开规定的气隙而设置有磁铁21(永久磁铁)。该磁铁21以与多个定子10分别对应的方式,在轴向上与多个定子10为同间距地配设有多个。
该多个磁铁21为,相对于转子20内周面上所固定的环状托架21a、21b以及旋转支承部件50外径侧部分,凹凸状地嵌合,由此与转子20一体地固定。
此外,驱动轴30在主轴箱12内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自如,使其一端侧(根据图1为左端侧)从固定支承部件40向外部突出,并且使另一端侧插通旋转支承部件50的中心部,将该旋转支承部件50固定支承。在驱动轴30的上述一端侧的突出部分,例如在小型电动飞行器中固定支承螺旋桨等(未图示)。
此外,在驱动轴30的上述一端侧设置有环状突起部30a。该环状突起30a相对于将主轴箱1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一方的轴承12a,从轴向的一方侧(根据图1为左向侧)接近或者接触。
此外,在驱动轴30另一端侧(根据图1为右端侧),在主轴箱12与旋转支承部件50之间,环状安装固定有止动环32。该止动环32相对于将主轴箱1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另一方的轴承12b,从另一方侧(根据图1为方向侧)接近或者接触。
由此,主轴箱12夹在环状突起30a和止动环32之间,被保持为沿轴向不动。
此外,固定支承部件40是被固定为从主轴箱12的上述一端侧(根据图1的一个例子为左端侧)的外周部向径向延伸突出的大致厚壁圆盘状的部件(参照图1以及图3)。该固定支承部件40相对于未图示的不动的基台等被固定为不能够旋转。
在该固定支承部件40上,如图3所示那样,在圆周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部41。该贯通部41在圆周方向上与定子10的贯通部10b对应地设置,根据图示例,隔开角度90度而设置有四个。
各贯通部41,在图示例中为沿着轴向贯通固定支承部件40的贯通孔,作为其他例,还能够成为将固定支承部件40内周侧开放、并且沿着轴向的槽。
该固定支承部件40的外径尺寸被设定为,比定子10的外径尺寸大若干,与转子20的外径尺寸成为大致相同的尺寸。根据这种尺寸设定,多个定子10以及固定支承部件40为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为大致凸状,该凸状部分即多个定子10处于转子20内。
此外,在图3中,附图标记42是用于将固定支承部件40固定到未图示的不动的基台等上的多个螺孔。附图标记43是用于供螺栓等固止具插通而将固定支承部件40固定到主轴箱12上的固止孔,附图标记44是与主轴箱12的一端侧嵌合的嵌合孔。
此外,如图1所示那样,旋转支承部件50环状地安装在驱动轴30的另一端侧(根据图示例为右端侧)的台阶状地缩径的部分,经由键部件(未图示)被固定为不能够旋转。该旋转支承部件50通过在驱动轴30的进一步固定在上述另一端侧的多个(根据图示例为两个)的推力螺母31,被保持为不能够向轴向的外侧脱离。
如图1所示那样,该旋转支承部件50和转子20构成为大致凹状,并相对于大致凸状的固定支承部件40以及定子10嵌合。
并且,如图4所示那样,在旋转支承部件50上设置有用于供驱动轴30插通的插通孔52,在该插通孔52的周围,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51。
各贯通孔51是沿着旋转支承部件50的圆周方向的大致圆弧状的孔,在其圆周方向的内缘设置有送风叶片51a,以使定子10周围的空间的气体(例如空气)流动。该送风叶片51a通过对上述内缘加工曲面或倾斜面来形成。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根据该外转子型马达1的用途等,而成为将外部空气向内部取入的方向、或者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放出的方向。
此外,绕组线圈11卷绕在上述构成的定子10的多个齿部10c(参照图2参照)上。并且,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11a2插通定子10的贯通部10b而被向外部引导。
对于图示例更详细地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一方(图示的右侧)的定子10中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插通到该定子10的贯通部10b,与另一方(图示的左侧)的定子10中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2合并,插通到另一方(图示的左侧)的定子10的贯通部10b,进一步还插通到固定支承部件40的贯通部41而被向外部引导。
在图示例中,在另一方(图示的左侧)的定子10的贯通部10b中,使导线11a1和11a2合并,但也可以将导线11a2从固定支承部件40侧引出,不通过贯通部10b,而在固定支承部件40的贯通部41使导线11a1和11a2合并。
在此,该实施例中的导线的合并表示导线的装配,不一定意味着导线彼此完全接触的状态或电连接。
此外,多个绕组线圈11通过导线11a1、11a2的连结,被串联连接或者并列连接。将多个绕组线圈11串联连接还是并列连接,根据该外转子型马达1的用途、控制方法而适当地选定。
此外,在定子10的贯通部10b中,根据需要而插入热传导性部件70。
该热传导性部件70被配置为,一端侧插入上述贯通部10b中,并且另一端侧至少位于定子10外(根据图示例为该外转子型马达1的外部),对定子10进行散热。
该热传导性部件70的材质是热传递率比较高的物质(例如铜、铝、热传导性硅等)。该热传导性部件70,作为特别是提高散热性的优选的形状,形成为板状。此外,作为该热传导性部件70的其他优选方式,使用公知构造的热管。
根据上述构成的外转子型马达1,能够将多个定子10的导线11a1、11a2通过定子10的贯通部10b以及固定支承部件40的贯通部41而向一个方向引导并且向外部引出,由此,能够使多个定子10的导线11a1、11a2的装配以及布线等简化。
并且,如此能够使导线11a1、11a2的装配以及布线等简化,因此容易使在轴向上排列的定子10的数量增加到例如4~5个程度,容易进一步提高输出。
此外,将支承转子20的旋转支承部件50配置在轴向的端部一侧,因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在相邻的定子之间配设旋转支承部件(驱动轮),由此,能够减少该外转子型马达1的整体重量。
此外,将多个定子10以及固定支承部件40构成为大致凸状,并且将转子20以及旋转支承部件50构成为大致凹状,并使其在轴向上凹凸状地组合,因此不但生产性良好、而且容易分解、维护性也良好。
此外,通过在定子10的贯通部10b以及固定支承部件40的贯通部41中所插通的热传导性部件70,能够进行有效的散热。
接下来,对图5所示的外转子型马达2进行说明。
该外转子型马达2相对于外转子型马达1一部分进行了变更,因此主要对其变更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应于外转子型马达1大致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那样,外转子型马达2构成为,具备:在轴向上排列的多个定子10;以在该多个定子10的周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转子20;与该转子20一体设置的驱动轴80;卷绕在每个定子10上的绕组线圈11;对应于每个定子10而固定在转子20上的磁铁21;相对于多个定子10旋转的旋转支承部件90;以及从轴向的一端侧将上述多个定子固定支承为不能够旋转的固定支承部件100;通过绕组线圈11与磁铁21之间的磁作用,使转子10、旋转支承部件90以及驱动轴80旋转。
并且,该外转子型马达2为,在多个定子10的至少一个(根据图示例在全部上)上,设置沿着轴向的贯通部10b,在该贯通部10b中插通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11a2并向外部引导。
驱动轴80由轴主体部81和将该轴主体部81与旋转支承部件90连接的连接部82一体地构成。
轴主体部81是从转子20的中心部向一方(根据图5为左方)突出的轴状的部件。在该轴主体部81上,例如在小型电动飞行器中固定有螺旋桨等。
连接部82是横向凹状的部件,经由轴承82a能够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固定支承部件100上,并且通过固止具(例如螺栓、螺钉等)靠向旋转支承部件90的中心连接固定。
如图5所示那样,旋转支承部件90环状地安装在固定支承部件100的一端侧(根据图示例为左端侧)的部分,通过在其中心侧经由圆锥状滚子轴承91而相对于固定支承部件100被保持为能够旋转自如且不向轴向分离。
该旋转支承部件90的外周部与转子20的一端侧连接固定。
此外,在该旋转支承部件90上,与上述旋转支承部件50大致同样,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具有送风叶片(未图示)的贯通孔90a。
并且,转子20以及上述旋转支承部件90构成为大致凹状。
此外,固定支承部件100由支承圆盘部101、从该支承圆盘部101的中心侧向上述一端侧突出而支承多个定子10的定子支承突起部102、以及旋转轴部103而构成(参照图5),该支承圆盘部101将转子20支承为能够旋转自如;该旋转轴部103比该定子支承突起部102更向上述一端侧突出并将旋转支承部件90支承为能够旋转自如。
支承圆盘部101与上述固定支承部件40大致同样,具有用于供导线11a1、11a2以及热传导性部件70插通的多个贯通孔101a。此外,在该定子10的外周部经由轴承22将转子20支承为能够旋转自如。
定子支承突起部102从支承圆盘部101的中心部向一端侧(根据图5为左端侧)突出地设置为大致圆筒状。在该定子支承突起部102的外周,在轴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有多个(根据图示例为两个)定子10。
此外,旋转轴部103形成为比定子支承突起部102缩径一圈程度的筒状。该旋转轴部103在外周部经由圆锥状滚子轴承91将旋转支承部件90支承为能够旋转自如且不向轴向脱离。而且,该旋转轴部103在从其前端到突出的轴状部件103a的突出最前端部经由轴承82a,将驱动轴80支承为能够旋转自如。
并且,多个定子10以及固定支承部件100构成为相对于大致凹状的旋转支承部件90以及转子20嵌合的大致凸状。
并且,如图5所示那样,一方(根据图示例为左侧)的定子10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插通于另一方(根据图示例为右侧)的定子10的贯通部10b,而且,与另一方的定子10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2合并,插通固定支承部件100的贯通孔101a并向外部引导。
此外,热传导性部件70被配设为,一端侧插入上述贯通部10b,并且另一端侧至少位于定子10外(根据图示例为固定支承部件100的外部),对定子10进行散热。
因此,根据图5所示的外转子型马达2,与上述外转子型马达1大致同样,能够使多个定子10的导线11a1、11a2的装配以及布线等简化,进而能够使在轴向上排列的定子10的数量增加到例如4~5个程度,容易提高输出。
此外,由于成为通过固定支承部件100来支承转子20的端部一侧的构造,因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在相邻定子之间配设旋转支承部件(驱动轮),由此能够减少该外转子型马达2的整体重量。
此外,将多个定子10以及固定支承部件100构成为大致凸状,并且,将转子20以及旋转支承部件50构成为大致凹状,并将它们在轴向上凹凸状地组合,因此不但生产性良好,而且还容易分解,维护性也优良。
此外,通过在定子10的贯通部10b以及固定支承部件100的贯通孔101a中所插通的热传导性部件70,能够进行有效的散热。
此外,根据图示例的外转子型马达(1或者2),热传导性部件70设置在与供导线11a1、11a2插通的贯通部10b不同的贯通部10b(根据图1或者图5为上侧的贯通部10b)中,但是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与这些导线一同设置在供导线11a1、11a2插通的贯通部10b(根据图1或者图5为下侧的贯通部10b)中。
此外,作为其他优选方式,也可以将热传导性部件70牢固地固定在多个定子10以及固定支承部件(40或者100)上,由此对定子10进行加强。
接下来,对图6所示的外转子型马达3进行说明。
该外转子型马达3相对于外转子型马达1一部分进行了变更,因此主要对其变更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于与外转子型马达1大致同样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那样,外转子型马达3具备向驱动轴30a的径向延伸突出的驱动轮60。
该驱动轮60,在其中心部经由键块61而被固定,该键块61嵌在驱动轴30a的外周的一部分上所设置的键槽上。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键块进行固定,但例如也能够通过“基于花键的固定”、“基于止动螺钉的固定”等各种固定方法,来将驱动轮固定在驱动轴上。)
而且,驱动轮60固定在转子20a的外周部。该驱动轮60与外转子型马达1(图1)的旋转支承部件50(图1)同样地起作用,与驱动轴30a以及转子20a一体地旋转。
主轴箱12隔着驱动轮60而以对置的位置关系被配置在轴向上。然后,在各主轴箱12的突出部分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固定支承部件40。
在各主轴箱12中,在轴向上配置有多个定子10。(在图6的图示上,隔着驱动轮60而在上侧配置有2个定子10,在下侧配置有2个定子10。)
此外,在驱动轴30a的一端(根据图6为下侧),配置有1个止动环32a和两个推力螺母31a。
在各个定子10上,卷绕在齿部的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11a2,插通于定子10的贯通部10b而向外部引导。
对于图示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那样,在一方(图示的上侧)的主轴箱12中配置的2个定子10中,一方(驱动轮60侧)的定子10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插通于该定子10的贯通部10b,使之与另一方(图示的上侧)的定子10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2合并,并插通于另一方(图示的上侧)的定子10的贯通部10b,进而还插通于固定支承部件40(图示的上侧)的贯通部41而向外部引导。
同样,在另一方的(图示的下侧)的主轴箱12中配置的2个定子10中,一方(驱动轮60侧)的定子10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1,插通于该定子10的贯通部10b,使之与另一方(图示的下侧)的定子10的绕组线圈11的导线11a2合并,并插通于另一方(图示的下侧)的定子10的贯通部10b,进而还插通于固定支承部件40(图示的下侧)的贯通部41而向外部引导。
即,可以说外转子型马达3是共有驱动轴、旋转支承部件(驱动轮)以及转子,并且配置了2个外转子型马达1(图1)的方式。
根据该外转子型马达3,通过配置了驱动轮60,能够确保转子的刚性,还能够抑制径向的松动,因此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容易增加在轴向上配置的定子10的数量。
例如,隔着驱动轮60两侧配置4~5个程度的定子,合计配置10个程度的定子,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输出。
此外,根据图示例的外转子型马达(1或者2或者3),在多个定子10的任一个上都设置了贯通部10b,但作为其他例子,也能够构成为,对于不插通导线的定子10(例如图5中左侧的定子10),省略导线插通用的贯通部10b。
此外,在图示例中,转子以及驱动轴的旋转位置,可以通过霍尔元件等传感器来检测,也可以根据绕组线圈的中点电位来检测。
此外,在图示例中,示出无刷类型的外转子型马达,但作为其他例子,也能够构成带电刷类型的外转子型马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3:外转子型马达
10:定子
10b:贯通部
11:绕组线圈
11a1、11a2:导线
20、20a:转子
21:磁铁
30、30a、80:驱动轴
40、100:固定支承部件
41:贯通部
50、90:旋转支承部件
51:贯通孔
51a:送风叶片
60:驱动轮
70:热传导性部件

Claims (7)

1.一种外转子型马达,具备:在轴向上排列的多个定子;以在该多个定子周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转子;与该转子一体地设置的驱动轴;卷绕在每个上述定子上的绕组线圈;以及固定在上述转子上的磁铁;通过上述绕组线圈与上述磁铁之间的磁作用,使上述转子以及上述驱动轴旋转,该外转子型马达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定子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沿着轴向的贯通部,将上述绕组线圈的导线插通于设置在定子上的该贯通部而向外部引导;
上述贯通部在上述定子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被配置于比上述绕组线圈更靠近中心部。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外转子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设置固定支承部件,该固定支承部件从轴向的一端侧将上述多个定子固定支承为不能够旋转,并且将上述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在该固定支承部件上设置沿着轴向的贯通部,从设置在固定支承部件上的该贯通部引出上述导线。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外转子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将相对于上述多个定子旋转的旋转支承部件,设置在比上述多个定子更靠轴向的另一端侧,在该旋转支承部件的外周侧固定支承上述转子,并且在该旋转支承部件的中心侧固定支承上述驱动轴。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外转子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支承部件上设置送风叶片,通过该送风叶片使上述定子周围的气体流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外转子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多个定子以及上述固定支承部件构成为大致凸状,并且将上述转子以及上述旋转支承部件构成为大致凹状,并将它们在轴向上组合。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外转子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隔着在上述驱动轴和上述转子上固定的驱动轮,而配置有上述多个定子。
7.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外转子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设置热传导性部件,该热传导性部件的一端侧插入上述定子的上述贯通部中,并且另一端侧至少位于定子外。
CN201280014999.4A 2011-03-31 2012-03-22 外转子型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0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9649 2011-03-31
JP2011-079649 2011-03-31
PCT/JP2012/057259 WO2012133073A1 (ja) 2011-03-31 2012-03-22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0571A CN103460571A (zh) 2013-12-18
CN103460571B true CN103460571B (zh) 2016-11-16

Family

ID=46930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499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0571B (zh) 2011-03-31 2012-03-22 外转子型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28125A1 (zh)
JP (1) JP5891521B2 (zh)
CN (1) CN103460571B (zh)
WO (1) WO20121330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7417B2 (en) * 2012-10-31 2015-12-22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Ram air turbine generator with external rotor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CN103208897B (zh) * 2013-04-27 2016-03-23 佛山市顺德区苇源电器有限公司 无刷直流电机
DE102013219724A1 (de) * 2013-09-30 2015-04-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Flugzeug
KR20170005686A (ko) * 2015-07-06 2017-01-16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 장치
CN108475969A (zh) * 2015-12-31 2018-08-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及推进装置
DE102016205252A1 (de) * 2016-03-30 2017-10-0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Lageranordnung einer Motorwelle eines Elektromotors
DE202017102338U1 (de) * 2017-04-20 2017-05-11 Otto-Von-Guericke-Universität Magdeburg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en verfahrbaren Stößel
CN107154714A (zh) * 2017-07-12 2017-09-12 上海僖舜莱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自控温圆盘式高功率密度发电机
CN107612176A (zh) * 2017-08-15 2018-01-19 上海歌尔泰克机器人有限公司 电机
CN110120729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上海富田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径向磁场定子无轭双转子盘式永磁同步电机
EP3540918A1 (de) 2018-03-13 2019-09-18 FLET GmbH Elektrofahrzeug
JP7209322B2 (ja) * 2018-04-02 2023-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WO2019194122A1 (ja) * 2018-04-02 2019-10-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JP2019186980A (ja) * 2018-04-02 2019-10-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SG11202009673QA (en) * 2018-04-02 2020-10-29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Brushless dc motor
JP7300611B2 (ja) * 2018-04-02 2023-06-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JP2019186981A (ja) * 2018-04-02 2019-10-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CN109167500A (zh) * 2018-09-19 2019-01-08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发电机组件、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组和发电方法
CN208890613U (zh) * 2018-10-17 2019-05-21 杭州恒业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刷盘专用电机
CN109450146B (zh) * 2018-12-13 2023-10-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电机
CN110299796B (zh) * 2019-07-12 2020-10-13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外转子电机和配置有该外转子电机的云台
JP7268551B2 (ja) * 2019-09-11 2023-05-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6974760B2 (ja) * 2019-11-29 2021-12-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組立体、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EP3879680A1 (en) * 2020-03-13 2021-09-15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Motor arrange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980A (zh) * 1999-05-21 2000-11-29 许俊甫 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
CN101615817A (zh) * 2008-06-26 2009-12-30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62625A (ja) * 1986-05-09 1987-1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小型電動機
US5789833A (en) * 1995-11-24 1998-08-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tally-enclosed traction motor for electric railcar
KR100528586B1 (ko) * 2002-11-25 2005-11-15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전폐 외선 냉각형 전동기
JP2007049844A (ja) * 2005-08-11 2007-02-22 Shinano Kenshi Co Ltd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JP2008131802A (ja) * 2006-11-22 2008-06-05 Asmo Co Ltd ファンモータ
JP5292530B2 (ja) * 2008-05-30 2013-09-18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1010499A (ja) * 2009-06-29 2011-01-13 Tomio Kishida モーター発電機のロータとステータの取り付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980A (zh) * 1999-05-21 2000-11-29 许俊甫 高效率、高扭力、高支撑的外转子马达
CN101615817A (zh) * 2008-06-26 2009-12-30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33073A1 (ja) 2014-07-28
US20140028125A1 (en) 2014-01-30
CN103460571A (zh) 2013-12-18
WO2012133073A1 (ja) 2012-10-04
JP5891521B2 (ja)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0571B (zh) 外转子型马达
CN203939762U (zh) 吊扇马达
US9869319B2 (en) Vacuum pump
US10454327B2 (en) Spoked rotor with inner structural bridges providing low flux leakage
EP2787609B1 (en) Motor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841212B (zh) 在面向线圈的表面中具有偏流槽道的电机线圈间隔块
CN1983775B (zh) 电机
CN1731654A (zh) 轴向间隙电动机
CN103166340A (zh) 旋转电机及具备该旋转电机的铁道车辆以及电动车辆
US9831743B2 (en) Machine with two co-axial rotors
JP5994268B2 (ja) 回転電機
CN103138484A (zh) 用于无刷电动机的冷却结构
KR102318963B1 (ko) 비상시에 운전 가능한 보조모터를 가진 전기차용 다중 인휠 모터
CN1448003A (zh) 具有导流片的流通间隔块和用于增加发电机端绕组冷却的方法
CN103790837B (zh) 轴流式永磁电机水泵
CN102130562A (zh) 电机
JP5796301B2 (ja)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0099148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4734423A (zh) 电机
CN203978856U (zh) 轴流式永磁电机水泵
CN207459948U (zh) 一种轴向磁场盘式电机
CN105846600A (zh) 一种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航模飞行器
CN213243781U (zh) 盘式发电机
US11139725B2 (en) Multi-rotor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radial configuration
EP291800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quid cooling of an electric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ndaman nanoscale precision g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