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9900B - 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9900B
CN103459900B CN201280015830.0A CN201280015830A CN103459900B CN 103459900 B CN103459900 B CN 103459900B CN 201280015830 A CN201280015830 A CN 201280015830A CN 103459900 B CN103459900 B CN 103459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ctor
banking pin
securing rod
gearshift
top e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58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9900A (zh
Inventor
石田贵裕
山田贵文
市川雅也
新田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59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9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9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6Inhibiting or initiating shift during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e.g. preventing forward reverse shift at high vehicle speed, preventing engine over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8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r unsafe shift, e.g. preventing manual shift from highest gear to revers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16H63/3458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with electric actuating means, e.g. shift by wire
    • F16H63/3475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with electric actuating means, e.g. shift by wire using soleno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6Inhibiting or initiating shift during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e.g. preventing forward reverse shift at high vehicle speed, preventing engine over speed
    • F16H2061/165Preventing reverse gear shifts if vehicle speed is too high for safe shif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8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r unsafe shift, e.g. preventing manual shift from highest gear to reverse gear
    • F16H2061/185Means, e.g. catches or interlocks, for preventing unintended shift into reverse ge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085Restriction of shift, gear selection, or gear engagement
    • Y10T74/20091Prevention of reverse shi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将限制销(36)设置为,沿着在对切换变速齿轮的前进拨叉轴以及后退拨叉轴(12~15)进行选择的选择杆(20)设置的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的移动方向滑动自如,并向反转限制部件侧对限制销(36)施力,以能够插入限制销和反转限制部件之间并且能够从其间脱离的方式设置的锁定杆(30)由弹簧(33)向插入侧施力,在低于预定车速时致动器的前进的工作杆(40a)的顶端与锁定杆(30)抵接并使其克服弹簧(33)而脱离。在预定车速以上时,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与被插入的锁定杆抵接,阻止选择杆向后退选择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技术领域
(关于相关申请的记载)
本发明是基于日本国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11-204506号(2011年9月20日申请)的优先权主张的发明,该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以引用的形式编入记载到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等的手动变速器中防止在高速前进行驶过程中对后退齿轮进行变速操作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的手动变速器中,存在若在高速前进行驶过程中对后退齿轮进行变速操作、则会产生激烈的齿轮响声这一问题。作为防止这样的问题的误操作防止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该装置具备:选择凸轮,其与手动的选择操作联动从而向与多个前进选择位置以及后退选择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前进位置以及后退位置转动;限制凸轮,其被支撑为能够在与该选择凸轮卡合的位置和从该卡合位置脱离的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被受钮螺旋弹簧向脱离位置施力;和螺线管,其克服受钮螺旋弹簧的施加力对该限制凸轮向卡合位置施力。在超过预定车速时由于励磁螺线管而克服受钮螺旋弹簧的施加力使限制凸轮与选择凸轮卡合,从而禁止选择凸轮向后退位置转动,防止对后退齿轮进行变速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列文献1:日本特许第3908484号公报(段落(0030)、段落(0050)、图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的公开事项通过引用而编入并记载到本说明书中。
以下的分析是由本发明者做出的分析。
在专利文献1中,限制凸轮一直由弹簧向脱离位置施力,若在预定车速以上则励磁螺线管从而使限制凸轮与选择凸轮卡合,所以如果在螺线管中产生断线等故障,则即使在预定车速以上限制凸轮也不会与选择凸轮卡合。因此存在失去在预定车速以上、防止对后退齿轮进行变速操作的功能这一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以考虑:限制凸轮通过弹簧一直向与选择凸轮卡合的位置施力,在低于预定车速时对螺线管进行励磁将限制凸轮置于从选择凸轮脱离的位置允许选择凸轮向后退位置转动,在预定车速以上时解除对螺线管的励磁将限制凸轮至于通过弹簧与选择凸轮卡合的位置禁止选择凸轮向后退位置转动,从而防止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然而若如此设置,则在螺线管中产生断线等故障的情况下限制凸轮通过弹簧保持与选择凸轮卡合的状态,因此产生不管车速如何都无法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的新问题。希望能够同时解决这样的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在第1观点中,在汽车等的手动变速器中使用,具备:互相平行配置并分别切换前进变速齿轮的多个前进拨叉轴以及切换后退变速齿轮的后退拨叉轴;选择杆,其与手动的变速杆的选择运动联动地依次选择各前进拨叉轴及后退拨叉轴中的一根,并在各选择位置之间移动;和支撑这些部件的壳体,在使通过选择杆所选择的各拨叉轴与手动的变速杆的换挡运动联动地工作从而进行前进齿轮及后退齿轮的切换。该手动变速器中,具备:反转限制部件,其与选择杆联动地移动,并具备顶端部,该顶端部在选择杆处于选择后退拨叉轴的后退选择位置时最接近壳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如果选择杆依次移动到后退选择位置以外的各选择位置则从内表面的一部分依次远离;限制销,其在壳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嵌合为沿着最接近该一部分的位置附近的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的移动轨迹的切线方向滑动自如,向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被弹性施力,在自由状态下其一部分与壳体的一部分相抵接从而停止;和锁定杆,其在壳体被支撑为绕与限制销平行的支撑销转动自如以及沿轴向方向滑动自如、并从该限制销向垂直方向延伸,通过介装于其与壳体之间的弹簧绕所述支撑销被施力,在选择杆不位于后退选择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弹簧施力的锁定杆的顶端部分构成为,插入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的顶端面之间至少接近限制销,进一步具备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能够与锁定杆的一部分抵接、脱离的工作杆,该致动器在车速低于预定车速时工作从而工作杆与锁定杆的一部分抵接,使顶端部分克服弹簧的施加力从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的顶端面之间脱离(方式1)。
在误操作防止装置中,优选,进一步具备换挡选择轴,该换挡选择轴与各拨叉轴平行配置,并与变速杆的选择运动以及换挡运动联动地在旋转方向上进行选择运动并且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换档运动,选择杆固定于换挡选择轴并向半径方向突出,各拨叉轴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换挡运动并且从各自向半径方向突出的各换挡拨片的顶端部位于以换挡选择轴为中心的圆弧上,形成于该各换挡拨片的顶端部的コ状的缺口在各拨叉轴位于换挡方向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圆弧排列并能够选择性地与在选择方向上摇动的选择杆卡合,反转限制部件固定于换挡选择轴(方式2)。
在误操作防止装置中,优选,进一步具备:汽缸部,其与选择杆一体形成并向半径方向延伸;活塞部件,其在该汽缸部的内面沿轴线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合;滚轮,其在该活塞部件的比汽缸部突出的顶端部经由与换挡选择轴平行的枢轴销被支撑得旋转自如;板状的凸轮板,其一个端部在换挡选择轴被支撑得旋转自如并向半径方向延伸,被配置为厚度方向中心面与汽缸部的中心线大致一致,并且形成有将汽缸部、活塞部件和滚轮相对摇动自如地收纳的开口部,并且相对壳体卡合使得仅允许换挡选择轴方向的移动;和弹簧,其相对于汽缸部对活塞部件向外施力,将滚轮弹性按压于在开口部的与换挡选择轴相反侧的部分形成的凸轮面上,凸轮面在位于滚轮的移动范围之间的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使距换挡选择轴的中心的距离最大,并且以中立位置为边界使处于其两侧的倾斜角互相反向,反转限制部件与汽缸部一体形成(方式3)。
本发明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在第2观点中用于通过选择杆的操作来切换前进和后退的变速器。在该变速器中,误操作防止装置具备:与所述选择杆一体摇动的反转限制部件;在前进选择时,根据车速选择性地被允许工作的致动器;通过所述致动器的驱动一边克服弹性力一边工作的工作杆;一边接受在进出方向上作用的弹性力一边被支撑为进退自如的限制销;和锁定杆,其被支撑得在所述限制销的进退方向上移动自如、并且以与所述限制销的进退方向平行的摇动轴为中心至少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间摇动自如。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锁定杆插入所述限制销和所述反转限制部件之间并与两者滑动接触、将进行后退选择操作的所述选择杆与所述限制销经由所述反转限制部件自由连接的位置,同时也是从工作的所述工作杆自由施力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锁定杆从所述工作杆被施力而从所述第1位置摇动、从所述限制销和所述反转限制部件之间脱离的位置(方式4)。
本发明在第3观点中提供具备本发明的误操作防止装置的变速器(方式5)。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1观点(方式1),具备:反转限制部件,其与选择杆联动地移动,并具备顶端部,该顶端部在选择杆处于选择后退拨叉轴的后退选择位置时最接近壳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如果选择杆依次移动到后退选择位置以外的各选择位置则从内表面的一部分依次远离;限制销,其在壳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嵌合为沿着最接近该一部分的位置附近的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的移动轨迹的切线方向滑动自如,向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被弹性施力,在自由状态下其一部分与壳体的一部分相抵接从而停止;和锁定杆,其在壳体被支撑为绕与限制销平行的支撑销转动自如以及沿轴向方向滑动自如、并从该限制销向垂直方向延伸,通过介装于其与壳体之间的弹簧绕所述支撑销被施力,在选择杆不位于后退选择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弹簧施力的锁定杆的顶端部分构成为,插入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的顶端面之间至少接近限制销,进一步具备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能够与锁定杆的一部分抵接、脱离的工作杆,该致动器在车速低于预定车速时工作从而工作杆与锁定杆的一部分抵接,使顶端部分克服弹簧的施加力从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的顶端面之间脱离,所以在选择杆不位于后退位置的汽车前进行驶状态下在预定车速以上时,通过弹簧施力的锁定杆的顶端部分插入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的顶端面之间至少接近限制销,在该状态下若想要将变速杆移动至后退选择位置并通过选择杆选择后退拨叉轴,则锁定杆的顶端部分由反转限制部件按压而移动,与被弹性施力的限制销的顶端面相抵接,因此变速杆中产生的操作力会突然增大,由此在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前进行驶过程中能够马上注意到进行了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这样的误操作从而取消进一步的操作。
另外,若汽车在前进行驶状态下低于预定车速,则致动器动作,通过工作杆按压锁定杆的一部分使其克服弹簧的施加力绕支撑销转动,从而其顶端部分从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限制销之间后退。在该状态下,若将变速杆设为后退选择位置,则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接近限制销而不与其抵接,因此能够通过选择杆容易地选择后退拨叉轴,接着能够将变速杆向换挡方向操作从而形成后退变速齿轮。
在因致动器的断线等故障引起其工作杆在后退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汽车在前进行驶状态下即使低于预定车速、工作杆也不会按压选择杆的一部分,因此锁定杆的顶端部分不从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限制销之间后退。在该情况下与在预定车速以上时想要操作变速杆并通过选择杆选择后退拨叉轴的情况同样,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经由锁定杆的顶端部与限制销的顶端面相抵接从而变速杆中产生的操作力突然增大,因此无法用轻的操作力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但是若增大施加于变速杆的选择方向的操作力则限制销的施力单元弯曲、选择杆移动,因为后退拨叉轴被选择,所以用力操作就能够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不存在无法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的情况。
根据方式2,其中在第1观点(方式1)中进一步具备换挡选择轴,该换挡选择轴与各拨叉轴平行配置,并与变速杆的选择运动以及换挡运动联动地在旋转方向上进行选择运动并且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换档运动,选择杆固定于换挡选择轴并向半径方向突出,各拨叉轴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换挡运动并且从各自向半径方向突出的各换挡拨片的顶端部位于以换挡选择轴为中心的圆弧上,形成于该各换挡拨片的顶端部的コ状的缺口在各拨叉轴位于换挡方向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圆弧排列并能够选择性地与在选择方向上摇动的选择杆卡合,反转限制部件固定于换挡选择轴,使拨叉轴工作的选择杆和在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前进行驶的过程中限制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的反转限制部件任意一个都固定于换挡选择轴,因此能够得到结构简略并且工作可靠的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根据方式3,其中在方式2中进一步具备:汽缸部,其与选择杆一体形成并向半径方向延伸;活塞部件,其在该汽缸部的内面沿轴线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合;滚轮,其在该活塞部件的比汽缸部突出的顶端部经由与换挡选择轴平行的枢轴销被支撑得旋转自如;板状的凸轮板,其一个端部在换挡选择轴被支撑得旋转自如并向半径方向延伸,被配置为厚度方向中心面与汽缸部的中心线大致一致,并且形成有将汽缸部、活塞部件和滚轮相对摇动自如地收纳的开口部,并且相对壳体卡合使得仅允许换挡选择轴方向的移动;和弹簧,其相对于汽缸部对活塞部件向外施力,将滚轮弹性按压于在开口部的与换挡选择轴相反侧的部分形成的凸轮面上,凸轮面在位于滚轮的移动范围之间的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使距换挡选择轴的中心的距离最大,并且以中立位置为边界使处于其两侧的倾斜角互相反向,反转限制部件与汽缸部一体形成,选择杆、汽缸部和反转限制部件这3部件一体化并固定于换挡选择轴,因此能够得到部件个数进一步减少同时工作更可靠的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2观点(方式4),在前进选择时,例如在车速是低速的情况下,允许致动器的工作。通过致动器的工作,锁定杆位于第2位置,作用于限制销的弹性力不向选择杆传递。因此,对选择杆的后退操作不产生大的在。
另一方面,在前进选择时,例如在车速是高速的情况下,不允许致动器的工作,锁定杆位于第1位置。在该状态下,若选择杆被朝向后退选择位置操作,则作用于限制销的弹性力经由锁定杆以及反转限制部件向选择杆传递。由此对选择杆的后退操作产生大的阻力,其结果就是操作者得知后退选择操作是误操作。
另外,在致动器故障时,即使选择前进并且车速是低速,致动器也无法对锁定杆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施力,锁定杆被保持在第1位置。但是,若增大选择杆的操作力,则能够使限制销后退并使选择杆摇动至后退选择位置。即,上述故障时也能够防止无法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2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模式的图。
图4是图1的4-4剖视图。
图5是图4的5-5剖视图。
图6是图5的6-6剖视图。
图7是图1中表示的实施方式的工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就本发明涉及的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发明内容以及实施方式(实施例)中附注的附图标记是专门用于帮助理解的例示,并不是意图将本发明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实施例
首先根据图1以及图2就应用了本发明的手动变速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手动变速器的壳体10,换挡选择轴11被支撑为旋转自如以及在轴线方向上滑动自如,另外3根前进拨叉轴12~14以及1根后退拨叉轴15被支撑为与换挡选择轴11平行地在轴线方向上滑动自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与手动的变速杆(图示省略)的选择运动以及换挡运动联动地,对换挡选择轴11赋予旋转方向的选择运动以及轴线方向的换挡运动,在换挡选择轴11固定有向半径方向突出的选择杆20,通过该选择杆20的摇动方向的选择运动来选择各拨叉轴12~15,各拨叉轴12~15分别在其轴线方向中立位置与成为该中立位置的两侧或一侧的换挡位置之间被赋予换挡运动,经由换挡拨叉16(用双点划线只示出一个)进行众所周知的变速齿轮的切换。在各拨叉轴12~15和壳体10之间分别设有球形闸门单元(仅用标号12c~15c表示缺口),该球形闸门单元包括锁紧球、弹簧以及缺口,并将各拨叉轴12~15卡止于其换挡方向中立位置和换挡位置。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选择杆20是通过肋板加强了的顶端细的棒状,与螺栓紧固固定于换挡选择轴11的突起部20a一体形成,从突起部20a的图1中偏向轴线方向右侧的位置向半径方向突出,其顶端部20b形成为4角倒角了的棱棒状。各换挡拨片12a~15a的各基端部一体地固定于各拨叉轴12~15并且各换挡拨片12a~15a互相大致平行地向半径方向突出,各顶端部位于以选择杆20附近的换挡选择轴11为中心的圆弧上,后退拨叉轴15的换挡拨片15a的顶端部位于该圆弧上的一方(图2中为下方)的末端。形成于该各换挡拨片12a~15a的各顶端部的コ状的缺口12b~15b,在各拨叉轴12~15在换挡方向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沿着上述圆弧排列,能够选择性地与向选择方向摆动的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卡合。
在该手动变速器中,手动的变速杆的选择运动以及换挡运动经由换挡选择轴11传递至选择杆20,首先通过选择杆20的摇动方向的选择运动,其顶端部20b在位于换挡方向中立位置的各换挡拨片12a~15a的顶端的缺口12b~15b内移动并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接着通过选择杆20的轴线方向的换挡运动使与所选择的缺口相对应的拨叉轴在轴线方向上换挡并切换变速齿轮。
对选择杆20向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弹性施力的选择返回单元26主要如图1以及图2所示,包括汽缸部21、活塞部件22、滚轮22a、弹簧23和凸轮板24。汽缸部21,与选择杆20的突起部20a一体形成,并从突起部20a的向与选择杆20在轴线方向上相反侧(在图1中为轴线方向左侧)偏心的位置向半径方向突出,汽缸部21和选择杆20的突出方向的周向的相位差大约是124度。在汽缸部21的内表面,活塞部件22设为绕长边方向轴线的转动被约束而在长边方向上滑动自如,通过安装于活塞部件22与汽缸部21的内底面之间的弹簧23对活塞部件22沿半径方向向外施力。在形成于从汽缸部21沿半径方向向外突出的活塞部件22的顶端部的二叉部,滚轮22a由与换挡选择轴11平行的枢轴销22b旋转自如地支撑。
凸轮板24是通过冲压而冲压成形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厚板状,其一个端部转动自如被支撑于换挡选择轴11,与螺纹紧固固定于选择杆20的突起部20a的成为汽缸部21侧的端面抵接,由扣环28防脱保持。凸轮板24从被支撑于换挡选择杆11的一个端部沿半径方向延伸,以厚度方向中心面与汽缸部21的中心线几乎一致的方式配置,同时形成有将汽缸部21、活塞部件22和滚轮22a摆动自如地收纳的开口部24b。在凸轮板24,在与换挡选择轴11相反侧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开放的U字状的挂止凹部24a,与换挡选择轴11平行地固定于壳体10的转止销25卡合于挂止凹部24a,凸轮板24以绕换挡选择轴11的转动被约束,仅允许换挡选择轴11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卡止于壳体10。
在凸轮板24的开口部24b主要图2所示,在与换挡选择杆11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凸轮面24c,在由弹簧23施力的活塞部件22的顶端部设置的滚轮22a被弹性按压于该凸轮面24c。该实施方式的手动变速器具有如图3所示的前进6档·后退1档的换挡模式,如图2以及图7所示,滚轮22a在凸轮面24c上在两末端位置(换挡模式的第1-2档选择位置P1和后退选择位置PR)之间移动,第3-4档选择位置(中立位置)P2以及第5-6档选择位置P3位于该移动范围之间。并且,凸轮面24c在中立位置P2使离换挡选择轴11的中心的距离最大的同时,以该中立位置P2为边界使其两侧的倾斜角互相朝向反向。由此,选择杆20相对凸轮板24向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施力。
上述的手动变速器在不操作变速杆的状态下,如图7(b)所示,变速杆位于换挡模式中用○表示的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第3-4档选择位置)P2(参照图3)以及换挡方向的中立位置,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卡合于第2拨叉轴13的换挡拨片13a顶端的缺口13b。在该状态下若将变速杆移动至换挡方向的一方或另一方,则选择杆20经由换挡选择轴11向轴线方向一方或另一方移动,第2拨叉轴13也向相同方向移动并通过球形闸门单元卡止,经由换挡拨叉16形成第3档齿轮或第4档齿轮。
若将变速杆从图7(b)的换挡模式中用○表示的中立位置P2移动至图7(a)的换挡模式中用○表示的第1-2档选择位置P1(参照图3),则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与第1拨叉轴12的换挡拨片12a顶端的缺口12b卡合,汽缸部21的抵接部21a与凸轮板24的开口部24b的止动面24d抵接从而阻止进一步的选择转动。在该状态下若将变速杆向换挡方向的一方或另一方移动,则与上述同样,选择杆20向轴线方向一方或另一方移动,第1拨叉轴12也向相同方向移动并由球形闸门单元卡止,形成第1档齿轮或第2档齿轮。
若将变速杆从上述的中立位置P2移动至图7(c)的换挡模式中用○表示的第5-6档选择位置P3(参照图3),则同样地,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与第3拨叉轴14的换挡拨片14a顶端的缺口14b卡合,若将变速杆向换挡方向的一方或另一方移动,则通过第3拨叉轴14形成第5档齿轮或者第6档齿轮。
另外,若将变速杆从上述的第5-6档选择位置P3移动至图7(e)或(f)的换挡模式中用○表示的后退选择位置PR(参照图3),则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与后退拨叉轴15的换挡拨片15a顶端的缺口15b卡合,汽缸部21的抵接部21b与凸轮板24的止动面24e抵接从而阻止进一步的选择转动。在该状态下若将变速杆向一方或另一方移动,则与上述同样,选择杆20向轴线方向一方移动,后退拨叉轴15也向相同方向移动,形成后退齿轮。
接着就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误操作防止装置进行说明。该误操作防止装置如图1、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包括如下部分:反转限制部件27,其一体设于将选择杆20恢复至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的选择返回单元26的汽缸部21;设于壳体10的限制销36以及对其施力的施力单元39;和锁定杆30以及使其工作的致动器40。反转限制部件27主要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从一体形成于固定于换挡选择轴11的选择杆20的汽缸部21的侧部突出并一体形成,与选择杆20一起在所述各选择位置之间摇动。从反转限制部件27向以换挡选择轴11为中心的周向突出的顶端部27a,在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和后退拨叉轴15的换挡拨片15a的缺口15b卡合的后退选择位置PR最接近壳体1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参照图7(e)以及(f)),在其以外的各选择位置P1~P3从壳体1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依次远离(参照图7(a)~(c))。
主要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后退选择位置PR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最接近的壳体1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附近,几乎与以换挡选择轴11为中心的顶端部27a的圆弧状轨迹的最接近该内表面的一部分的位置附近的切线垂直。在该内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以该切线为中心的保持孔10d,在向成为该保持孔10d的外侧的壳体10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10a同轴形成有比保持孔10d的直径大的螺纹孔10c。在该保持孔10d中,在后部形成有凸缘部36a的圆形的限制销36嵌合为在轴线方向上滑动自如,该限制销36由大小2根弹簧38a、38b向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弹性施力,该大小2根弹簧38a、38b安装于该限制销36与被拧入螺纹孔10c中的杯状的螺纹插件37的内底面之间,在自由状态下其凸缘部36a抵接于螺纹孔10c的底面从而停止。该螺纹插件37和弹簧38a、38b构成对限制销36向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弹性施力的施力单元39。在该自由状态下,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比壳体10的内表面向内突出预定距离。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在后退选择位置PR最接近壳体1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但是稍微离开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参照图7(e))。
形成有保持孔10d的壳体10的突起部10a,其截面形状是大致杯形,如图4~图6所示,在与保持限制销36的保持孔10d平行地形成于壳体10的支撑孔10b嵌合有支撑筒32。锁定杆30与被该支撑筒32支撑为转动自如以及沿轴线方向滑动自如的支撑销31一体形成,接着沿垂直的方向延伸。在锁定杆30的与顶端部分30a相反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从支撑销31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大致长方形的小抵接片30b。在支撑销31的轴线方向中间部的一侧留有薄圆板状的顶端部分31b并形成有大的挖空部31a。
主要如图6所示,通过在贯通突起部10a和支撑筒32而形成的销孔34a中插通固定销34,支撑筒32被固定于壳体10,通过在销孔34a的外端的大径部34b压入锁紧球34c,固定销34a被防脱。固定销34留有很多富余空间地通过挖空部31a内。因此锁定杆30以及支撑销31能够在挖空部31a的底面的两边缘与固定销34相抵接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另外以顶端部分31b与固定销34相抵接的位置为最突出位置在比其更靠内侧处沿轴线方向滑动自如。在该最突出位置,在比根侧稍厚的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之间稍微留有间隙。支撑孔10b通过压入盖部件35而关闭。
在支撑孔31的根部稍微留有间隙而卷绕的受钮弹簧33的一端挂于锁定杆30的基端部,从另一端与支撑销31平行地延伸的脚部32a插入在支撑筒32的外周的一部分在轴线方向上形成的槽部32a中。由此,锁定杆30在图4中以支撑销31为中心在顺时针方向上被弹性施力,在除了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最接近(因此也最接近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壳体10的内表面的后退选择位置PR外的各选择位置P1~P3,如图4以及图5的实线所示,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在与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之间稍微留有间隙,插入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之间,在支撑销31的挖空部31a的底面的一个边缘抵接于固定销34的位置而停止。在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从限制销36的轴线方向看在与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相对应的附近形成有三角形的缺口30c。
致动器40是具有若不通电则通过弹簧(图示省略)后退、若通电则克服弹簧的施加力而前进的工作杆40a的螺线管式的装置,经由凸缘34b安装于壳体10。如上所示,在锁定杆30位于除了后退选择位置PR外的各选择位置P1~P3的情况下,若不向致动器40通电则工作杆40a后退,所以被受钮弹簧33施力的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插入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之间(参照图4的30a,第1位置)。但是向致动器40通电,工作杆40a前进并且其顶端与抵接片30b相抵接,若克服受钮弹簧33使锁定杆30转动,则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从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a之间脱离(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30A,第2位置)。形成于顶端部分30a的三角形的缺口30c是为了在脱离时使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从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切实脱离而设置的部分。致动器4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低于预定车速时通电,工作杆40a前进;在超过预定车速时不通电,工作杆40a工作。
接着根据图7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工作进行说明。在将变速杆设在用图7(a)表示的第1-2档选择位置的状态下,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卡合于第1拨叉轴12的换挡拨片12a顶端的缺口12b。在该状态下若将变速杆移动至换挡方向的一方或另一方,则与上述同样地形成第1档齿轮或者第2档齿轮。在该状态下在汽车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行驶时,不向致动器40通电,因此其工作杆40a不会按压锁定杆30的抵接片30b,所以被受扭弹簧33施力的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如上所述,插入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之间而停止。在该状态下,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和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之间的间隙微小,但是顶端部分30a和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之间的距离颇大。
在该状态下若想要将变速杆切换至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与后退拨叉轴15的换挡拨片15a的缺口15b卡合的后退选择位置PR(参照图7(e)以及图7(f)),则随着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接近后退拨叉轴15的缺口15b,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接近顶端部分30a(参照图7(c)),在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即将与缺口15b卡合之前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与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相抵接并使其向支撑销31的轴线方向移动。该顶端部分30a马上与被施力单元39施力的限制销36相抵接,因此在选择杆20的顶端面20b即将与缺口15b卡合之前在变速杆产生的操作力突然增大。此外随着该锁定杆30的向支撑销31的轴线方向的移动,锁定杆30的抵接片30b相对于致动器40的工作杆40a移动。
在将变速杆设为用图7(b)表示的第3-4档选择位置(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P2的状态下,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卡合于第2拨叉轴13的换挡拨片13a顶端的缺口13b,若将变速杆移动至换挡方向的一方或另一方,则与上述同样地形成第3档齿轮或者第4档齿轮。在该状态下在汽车以预定速度以上的车速行驶时,被受扭弹簧33施力的换挡杆30的顶端部分30a,除了与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外,与第1-2档位置P1的情况同样地,插入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a之间并停止。在该状态下若想要将变速杆切换至后退选择位置PR,则与第1-2档选择位置P1的情况同样地,在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即将与缺口15b卡合之前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与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相抵接并使其移动。该顶端部分30a马上与被施力单元39施力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相抵接,因此在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即将与缺口15b卡合之前在变速杆产生的操作力突然增大。
另外在将变速杆设为用图7(c)表示的第5-6档位置P3的状态下,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卡合于第3拨叉轴14的换挡拨片14a顶端的缺口14b,若将变速杆移动至换挡方向的一方或另一方,则与上述同样地形成第5变速齿轮或者第6变速齿轮。在该状态下在汽车以预定速度以上的车速行驶时,被受扭弹簧33施力的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除了与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少几乎为0外,与第1-2档选择位置P1的情况同样地,插入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之间并停止。在该状态下若想要将变速杆切换至后退选择位置PR,则反转限制部件27立即与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相抵接并使其移动。该顶端部分30a马上与被施力单元39施力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相抵接,因此在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即将与缺口15b卡合之前在变速杆产生的操作力突然增大。
如上所述,在形成第1档齿轮~第6档齿轮、汽车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前进行驶的状态下,若想要将变速杆切换至后退选择位置PR,则在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即将与缺口15b卡合之前在变速杆产生的操作力突然增大。由此,能够马上注意到在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前进行驶过程中对后退齿轮进行了变速操作的误操作从而取消进一步的操作。
相对于此,在形成有第1档齿轮~第6档齿轮而汽车以低于预定车速的车速前进行驶的状态下,向致动器40通电、工作杆40a前进并与抵接片30b相抵接,若克服受扭弹簧33使锁定杆30转动,则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从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和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之间脱离(参照图7(d))。在该状态下若将变速杆设为后退选择位置PR,则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接近自由状态下的限制销36的顶端面36b而不抵接,因此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轻轻地与后退拨叉轴15的缺口15b卡合从而能够选择后退拨叉轴15(参照图7(e)),接着能够将变速杆向换挡方向操作、形成后退齿轮。
另外,在因致动器40的断线等故障引起工作杆40a在后退位置不动的情况下,在前进状态下即使低于预定车速工作杆40a也不会按压选择杆20的一部分,因此与预定车速以上的情况同样地,锁定杆30的顶端部分30a不从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面27a和限制销36之间后退。因此,反转限制部件27的顶端部27a经由锁定杆30的顶端部与限制销36的顶端面相抵接从而在变速杆产生的操作力突然增大,因此无法用轻微的操作力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但是若增大施加于变速杆的选择方向的操作力则施力单元39弯曲,锁定杆30沿支撑销31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选择杆20移动,后退拨叉轴15被选择(参照图(f)),因此若用力操作则能够进行向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不存在无法对后退齿轮进行变速操作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在汽车用前进变速齿轮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行驶的情况下,若想要将变速杆切换至后退选择位置PR,则在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即将与缺口15b卡合之前在变速杆产生的操作力突然变大,因此能够马上注意到在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前进行驶过程中对后退齿轮进行了变速操作的误操作从而取消进一步的操作;在汽车用前进变速齿轮以低于预定车速的车速行驶的情况下,若想要将变速杆切换至后退选择位置PR,则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轻轻地与后退拨叉轴15的缺口15b卡合从而能够选择后退拨叉轴15,接着将变速杆向换挡方向操作能够形成后退变速齿轮。另外在因致动器40的断线等故障引起其工作杆40a在后退位置不动的情况下,用轻微的操作力无法进行向后退齿轮的操作,但是若用力操作变速杆则能够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不存在无法进行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换挡选择轴11与各拨叉轴12~15平行地设置,该换挡选择轴11与变速杆的选择运动以及换挡运动联动地在旋转方向上进行选择运动的同时、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换挡运动,选择杆20固定于该换挡选择轴11并向半径方向突出,各拨叉轴12~15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换挡运动的同时从各自向半径方向突出的各换挡拨片12a~15a的顶端部位于以换挡选择轴11为中心的圆弧上,形成于该各换挡拨片12a~15a的顶端部的コ状的缺口12b~15b在各拨叉轴12~15位于换挡方向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沿着上述圆弧上排列并且能够选择性地与在选择方向上摇动的选择杆20的顶端部20b卡合,反转限制部件27固定于换挡选择轴11,若如此设置,则使拨叉轴12~15工作的选择杆20和在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前进行驶过程中限制对后退齿轮的变速操作的反转限制部件27都固定于换挡选择轴11,因此能够得到在构造简化的同时工作可靠的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具备:汽缸部21,其与选择杆20一体形成并向半径方向延伸;活塞部件22,其在该汽缸部21的内表面嵌合为沿轴线方向滑动自如;滚轮22a,其在该活塞部件22的比汽缸部21突出的顶端部经由与换挡选择轴11平行的枢轴销22b旋转自如地被支撑;板状的凸轮板24,其一端部在换挡选择轴11被支撑为旋转自如并向半径方向延伸,以厚度方向中心面与汽缸部21的中心线几乎一致的方式配置的同时,形成有将汽缸部21、活塞部件22和滚轮22a相对摇动自如地收纳的开口部24b,并且相对壳体10以仅允许换挡选择轴11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卡合;和弹簧23,其相对于汽缸部21对活塞部件22向外施力并将滚轮22a弹性按压于在开口部24b的与换挡选择轴11相反侧的部分形成的凸轮面24c,凸轮面24c在位于滚轮22a的移动范围间的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使离换挡选择轴11的中心的距离最大的同时,以中立位置为边界使其两侧的倾斜角互相反向,反转限制部件27与汽缸部21一体形成,这样一来选择杆20、汽缸部21和反转限制部件27这3个部件一体化并固定于换挡选择轴11,因此能够得到使选择杆返回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的选择返回单元26的部件个数减少的同时、工作更可靠的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在通过选择杆20的操作来切换前进和后退的变速器中具备:反转限制部件27,其与选择杆20一体摇动;致动器40,其在前进选择时根据车速选择性地被允许工作;工作杆40,其通过致动器40的驱动一边克服弹性力一边工作;限制销36,其一边接受在进出方向上作用的弹性力一边被支撑地进退自如;和锁定杆30,其在限制销36的进出方向上移动自如,且以与限制销36的进退方向平行的摇动轴(支撑筒32)为中心,至少在第1位置(参照图4的30a)和第2位置(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30A)之间被支撑地摇动自如。
第1位置是锁定杆30被插入限制销36和反转限制部件27之间并与两者36、27滑动接触、将进行后退选择操作的选择杆20与限制销36经由反转限制部件27连接自如的位置,同时是从工作了的工作杆40a施力自如的位置。
第2位置是锁定杆30从工作杆40a被施力从而从第1位置摇动、从限制销36和反转限制部件27之间脱离的位置(方式4)。
特别是,参照图5,锁定杆30伴随在第1位置选择杆20的向后退选择方向的摇动,向使限制销36克服弹簧38a、38b的弹性力后退的方向施力。
特别是,参照图5,该误操作防止装置具备弹簧(受扭弹簧33),该弹簧对锁定杆30向第1位置施力的同时、对锁定杆30向限制销36进出的方向施力。
特别是,参照图5,以限制销36的进退方向和所述锁定杆的摇动轴的方向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有所述限制销和所述锁定杆的摇动轴。
夹着选择杆20的摇动轴(换挡选择轴11),在选择杆20的一侧形成有与前进拨叉轴12~14或后退拨叉轴15选择性地卡合的部分(顶端部20b),在选择杆20的另一侧反转限制部件27一体化。
在锁定杆30的与反转限制部件27滑动接触的部分(顶端部分30a)形成有用于使锁定杆30从反转限制部件27脱离的缺口30a。
致动器40在前进选择时,设定为在低于预定车速时允许驱动、在预定车速以上时不允许驱动。
此外,将上述的专利文献等的现有技术文献的各公开以引用形式编入本说明书。在本发明的全部公开(包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基于其基本的技术思想进行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变更·调整。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能够对种种公开要素(包括各技术方案的各要素、各实施例的各要素、各附图的各要素等)进行多样的组合或选择。即,本发明理所当然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全部公开、技术思想所能够做出的各种变形、修正。
产业上的应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利用于车辆等的变速器中,例如,优选利用于手动操作的变速器、操作的一部分自动化的变速器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换挡选择轴
12~14前进拨叉轴
12a~15a换挡拨片
12b~15b缺口
15后退拨叉轴
20选择杆
21汽缸部
22活塞部件
22a滚轮
22b枢轴销
23弹簧
24凸轮板
24b开口部
24c凸轮面
27反转限制部件
27a顶端部
30锁定杆
30a顶端部分
30b一部分(抵接片)
31支撑销
33弹簧(受扭弹簧)
36限制销
36a一部分(凸缘部)
36b顶端面
39施力单元
40致动器
40a工作杆

Claims (11)

1.一种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在汽车等的手动变速器中使用,具备:互相平行配置并分别切换前进变速齿轮的多个前进拨叉轴以及切换后退变速齿轮的后退拨叉轴;选择杆,其与手动的变速杆的选择运动联动地依次选择所述各前进拨叉轴及后退拨叉轴中的一根,并在各选择位置之间移动;和支撑这些部件的壳体,在使通过所述选择杆所选择的所述各拨叉轴与所述手动的变速杆的换挡运动联动地工作从而进行所述前进齿轮及后退齿轮的切换,
该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反转限制部件,其与所述选择杆联动地移动,并具备顶端部,该顶端部在所述选择杆处于选择所述后退拨叉轴的后退选择位置时最接近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如果所述选择杆依次移动到后退选择位置以外的各选择位置则从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依次远离;
限制销,其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所述一部分嵌合为沿着最接近该一部分的位置附近的所述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的移动轨迹的切线方向滑动自如,向所述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被弹性施力,在自由状态下其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相抵接从而停止;和
锁定杆,其在所述壳体被支撑为绕与所述限制销平行的支撑销转动自如以及沿轴向方向滑动自如、并从该限制销向垂直方向延伸,通过介装于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弹簧绕所述支撑销被施力,
在所述选择杆不位于所述后退选择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弹簧施力的所述锁定杆的顶端部分构成为,插入所述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所述自由状态下的所述限制销的顶端面之间至少接近所述限制销,
进一步具备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能够与所述锁定杆的一部分抵接、脱离的工作杆,该致动器在车速低于预定车速时工作从而所述工作杆与所述锁定杆的一部分抵接,使所述顶端部分克服所述弹簧的施加力从所述反转限制部件的顶端部和所述自由状态下的所述限制销的顶端面之间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换挡选择轴,该换挡选择轴与所述各拨叉轴平行配置,并与所述变速杆的选择运动以及换挡运动联动地在旋转方向上进行选择运动并且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换档运动,
所述选择杆固定于所述换挡选择轴并向半径方向突出,所述各拨叉轴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换挡运动并且从各自向半径方向突出的各换挡拨片的顶端部位于以所述换挡选择轴为中心的圆弧上,形成于该各换挡拨片的顶端部的コ状的缺口在所述各拨叉轴位于换挡方向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圆弧排列并能够选择性地与在选择方向上摇动的所述选择杆卡合,所述反转限制部件固定于所述换挡选择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汽缸部,其与所述选择杆一体形成并向半径方向延伸;
活塞部件,其在该汽缸部的内面沿轴线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合;
滚轮,其在该活塞部件的比所述汽缸部突出的顶端部经由与所述换挡选择轴平行的枢轴销被支撑得旋转自如;
板状的凸轮板,其一个端部在所述换挡选择轴被支撑得旋转自如并向半径方向延伸,被配置为厚度方向中心面与所述汽缸部的中心线大致一致,并且形成有将所述汽缸部、活塞部件和滚轮相对摇动自如地收纳的开口部,并且相对所述壳体卡合使得仅允许所述换挡选择轴方向的移动;和
弹簧,其相对于所述汽缸部对所述活塞部件向外施力,将所述滚轮弹性按压于在所述开口部的与所述换挡选择轴相反侧的部分形成的凸轮面上,
所述凸轮面在位于所述滚轮的移动范围之间的选择方向的中立位置使距所述换挡选择轴的中心的距离最大,并且以所述中立位置为边界使处于其两侧的倾斜角互相反向,所述反转限制部件与所述汽缸部一体形成。
4.一种误操作防止装置,用在通过选择杆的操作来切换前后和后退的变速器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选择杆一体摇动的反转限制部件;
在前进选择时,根据车速选择性地被允许工作的致动器;
通过所述致动器的驱动一边克服弹性力一边工作的工作杆;
一边接受在进出方向上作用的弹性力一边被支撑为进退自如的限制销;和,
锁定杆,其被支撑得在所述限制销的进退方向上移动自如、并且以与所述限制销的进退方向平行的摇动轴为中心至少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间摇动自如,
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锁定杆插入所述限制销和所述反转限制部件之间并与两者滑动接触、将进行后退选择操作的所述选择杆与所述限制销经由所述反转限制部件自由连接的位置,同时也是从工作的所述工作杆自由施力的位置,
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锁定杆从所述工作杆被施力而从所述第1位置摇动、从所述限制销和所述反转限制部件之间脱离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杆在所述第1位置随着所述选择杆向后退方向的摇动,向使所述限制销克服弹性力后退的方向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弹簧,该弹簧对所述锁定杆向所述第1位置施力,并且对所述锁定杆向所述限制销进出的方向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销和所述锁定杆的摇动轴并列设置,使得所述限制销的进退方向和所述锁定杆的摇动轴的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夹着所述选择杆的摇动轴,在所述选择杆的一侧形成有与前进拨叉轴或后退拨叉轴选择性地卡合的部分,在所述选择杆的另一侧一体化有所述反转限制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杆的与所述反转限制部件滑动接触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使所述锁定杆从所述反转限制部件脱离的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设定为,在前进选择时,允许以低于预定车速的车速驱动,不允许以预定车速以上的车速驱动。
11.一种变速器,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CN201280015830.0A 2011-09-20 2012-09-20 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9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4506A JP5872218B2 (ja) 2011-09-20 2011-09-20 手動変速機の誤操作防止装置
JP204506/2011 2011-09-20
PCT/JP2012/074047 WO2013042722A1 (ja) 2011-09-20 2012-09-20 手動変速機の誤操作防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9900A CN103459900A (zh) 2013-12-18
CN103459900B true CN103459900B (zh) 2015-03-25

Family

ID=4791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58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9900B (zh) 2011-09-20 2012-09-20 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69221A1 (zh)
EP (1) EP2664825A4 (zh)
JP (1) JP5872218B2 (zh)
CN (1) CN103459900B (zh)
WO (1) WO20130427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0029B1 (ko) * 2015-02-25 2017-05-11 경창산업주식회사 수동 변속기의 변속 제어 장치
KR101709464B1 (ko) * 2015-10-12 2017-02-23 경창산업주식회사 수동변속기의 변속 제어 장치
CN105715783B (zh) * 2015-12-11 2018-02-02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变速器倒挡防错机构及方法
DE102016015155A1 (de) * 2016-05-13 2017-11-16 Liebherr-Werk Bischofshofen Gmbh Anordnung zum Steuern einer Arbeitsmaschine
GB2551989B (en) * 2016-07-04 2019-12-11 Ford Global Tech Llc A method of adjusting a gear lever neutral posi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2667A (ja) * 1983-05-31 1984-12-14 Nissan Motor Co Ltd 手動変速機のリバ−ス誤操作防止装置
JPH0251761U (zh) * 1988-10-06 1990-04-12
DE19728167A1 (de) * 1996-07-02 1998-01-15 Aisin Ai Co Verschiebesteuerungsmechanismus für ein manuelles Schaltgetriebe
JP2001032930A (ja) * 1999-07-22 2001-02-06 Fuji Heavy Ind Ltd 手動変速機のリバースシフト制限装置
JP2006029513A (ja) * 2004-07-20 2006-02-02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のセレクトリター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5555U (zh) * 1987-08-06 1989-02-13
DE4118930A1 (de) * 1991-06-08 1992-12-1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Schaltsperrvorrichtung fuer ein geschwindigkeits- und fahrtrichtungswechselgetriebe
US6035738A (en) * 1998-03-17 2000-03-14 Eaton Corporation Bias mechanism for single shift shaft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
JP3706778B2 (ja) * 1999-10-18 2005-10-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変速装置
DE10128318A1 (de) * 2001-06-01 2002-12-19 Gif Gmbh Schaltgetriebe
JP3908484B2 (ja) * 2001-06-29 2007-04-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変速装置
DE102005034865B4 (de) * 2005-07-26 2012-03-22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EP2711592B1 (en) * 2012-09-21 2015-05-27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A devi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the engagement of the gears of a gearbox for motor vehicles
EP3002485B1 (en) * 2014-10-03 2017-04-19 Fiat Group Automobiles S.p.A. Devi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actuation members of a gearbox for motor-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2667A (ja) * 1983-05-31 1984-12-14 Nissan Motor Co Ltd 手動変速機のリバ−ス誤操作防止装置
JPH0251761U (zh) * 1988-10-06 1990-04-12
DE19728167A1 (de) * 1996-07-02 1998-01-15 Aisin Ai Co Verschiebesteuerungsmechanismus für ein manuelles Schaltgetriebe
JP2001032930A (ja) * 1999-07-22 2001-02-06 Fuji Heavy Ind Ltd 手動変速機のリバースシフト制限装置
JP2006029513A (ja) * 2004-07-20 2006-02-02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のセレクトリター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64825A1 (en) 2013-11-20
JP2013064473A (ja) 2013-04-11
JP5872218B2 (ja) 2016-03-01
US20140069221A1 (en) 2014-03-13
WO2013042722A1 (ja) 2013-03-28
CN103459900A (zh) 2013-12-18
EP2664825A4 (en)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9900B (zh) 手动变速器的误操作防止装置
US8544358B1 (en) Actu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locking mechanism
US8490509B2 (en) Operating device with gate shafts
EP1705408A2 (en) Manual transmission
JPH0130164B2 (zh)
US7162934B2 (en) Single-shaft switching device
US8056433B2 (en) Shifting device for a manual transmission of a vehicle
CN103562601A (zh) 车辆用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机构
US3815436A (en)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gear shifting mechanism
JP4557013B2 (ja) 手動変速機の操作機構
CN107620795A (zh) 换挡装置
KR20110029644A (ko) 듀얼클러치 변속기의 변속장치
JP2012026480A (ja) 車両用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KR100794917B1 (ko) 차량용 변속기의 단일 시프트 레일 타입 변속조작기구
US2029178A (en) Four-speed vehicle transmission
US20110048155A1 (en) Device for latching and locking shift rockers of a shift device of a transmission, and use of a device of said type
JP2005090621A (ja) 手動変速機のリバースミスシフト防止装置
JP4356104B2 (ja)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CN107429839B (zh) 拨叉模块
CN210106559U (zh) 换挡器、自动变速器及汽车
US2274539A (en) Transmission rail lock
US1772764A (en) Gear-shifting mechanism
KR100471859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컨트롤 핑거
KR102289737B1 (ko)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KR100569415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변속조작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