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2084A -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2084A
CN103452084A CN2013102567040A CN201310256704A CN103452084A CN 103452084 A CN103452084 A CN 103452084A CN 2013102567040 A CN2013102567040 A CN 2013102567040A CN 201310256704 A CN201310256704 A CN 201310256704A CN 103452084 A CN103452084 A CN 103452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etracting device
main body
device main
s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67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2084B (zh
Inventor
王化明
李旭辉
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3102567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2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2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2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2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2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该油污回收装置通过输送管与船体上的油污处理器相连接,包括回收装置主体、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中上部的伸长臂和分离层,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下部的螺旋桨,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上分别设置有吸油孔和排水孔,所述的吸油孔设置在伸长臂的内侧与回收装置主体连接处,所述的分离层水平设置在伸长臂和吸油孔的下方,所述的排水孔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吸油装置、浮油收集装置、压载水仓和遥控接收装置,所述的吸油孔与吸油装置连接,所述的吸油装置与浮油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的螺旋桨和吸油装置分别与遥控接收装置信号连接。该装置操作简单,机动性强,灵活性高,回收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污回收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深海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由于其储量巨大,开采的经济效率高,因而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采的能源。
可是一旦原油泄漏,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包括对直接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等。就以2010年的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漏油事件为例,石油持续从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产生的粘稠混合物很难燃烧,甚至很难清理;这个季节的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诞生地;海岸线上有大量很难清理的沼泽。所造成的损失达几百亿美元。
怎样能够快速的清理海面上泄漏的原油,是一个急待解决问题。现有的油污回收船往往一直处于航行状态,一直在消耗燃料;若使用吸油毡,吸油毡吸收了浮油之后不能再次利用,达不到循环利用,不利于节能环保。而传统的吸入式溢油回收装置一般采用水平吸口型成向下吸口型、其缺点是油水混合液吸入时带入空气较多,使收油效率降低。如何能够高效、机动、灵活的回收海面溢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日: 2013年3月27,公开号:CN102991649A)公开了一种海上浮油回收船,设有船体,船体上设有浮油回收塔、集油浮板和集油箱,船体的船底上设有浮油收集口,浮油收集口两侧的船体上安装集油浮板,集油浮板下边缘低于船底,浮油回收塔下端呈开口状并与浮油收集口相连,浮油回收塔经吸油管与集油箱相连,吸油管上设有抽吸泵。
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回收船只能向前先进,也就是说回收船只能沿一个方向收集浮油,操作回转复杂,效率低。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日: 2013年4月3日,公开号:CN103015385A)公开了一种海上溢油自动回收装置,该装置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自动推进器,该部分利用喷水装置喷射油水分离室中的水驱动回收装置在海面移动;二是油膜探测器,该部分将探测的油膜厚度和油膜漂移方向数据发送到岸基信号处理中心;三是篦油器,该部分将海上溢油吸入油水分离系统;四是岸基信号处理器,该部分处理油膜探测器收集的油膜厚度和油膜漂移方向信号,控制溢油回收装置的推进方向和篦油器深入油膜的厚度。
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的近海薄油层的回收,而该装置对于较厚油层收集则不适用。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日: 2004年3月24日,公开号:CN 1483898A)公开了海面浮油的回收方法,利用磁流体推进器产生的磁流体动力,从前端吸入油污海水,在磁流体通道中加压加速,然后进入油水分离室中;浮油在其上部集中,油层变厚,并在水压作用下,浮油从其上部排油孔排至回收油箱,而脱油的海水自尾喷口喷出,其反作用力给船向前的推力。回收装置包括顺序相连的吸水口、引导段、磁流体推进器、油水分离阻油蜗、回收油箱和尾喷口。磁流体推进器中的磁流体通道是横截面呈矩形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一段水平的直管,置于一对极磁体的磁场中,磁场为垂直方向,一对平板电极设置在磁流体通道两侧内壁,平板电极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相交。
上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也是浮油层薄的轻油的收集问题。
现有的油污回收船往往一直处于航行状态,一直在消耗燃料;若使用吸油毡,吸油毡吸收了浮油之后不能再次利用,达不到循环利用,不利于节能环保。同时,不能够满足高效、机动、灵活的回收海面溢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收装置不能重复利用,油污回收慢,效率低、回收装置自身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高效、机动、灵活的回收海面油污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本发明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该油污回收装置通过输送管与船体上的油污处理器相连接,包括回收装置主体、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中上部的伸长臂和分离层,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下部的螺旋桨,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上分别设置有吸油孔和排水孔,所述的吸油孔设置在伸长臂的内侧与回收装置主体连接处,所述的分离层水平设置在伸长臂和吸油孔的下方,所述的排水孔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吸油装置、浮油收集装置、压载水仓和遥控接收装置,所述的吸油孔与吸油装置连接,所述的吸油装置与浮油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的螺旋桨和吸油装置分别与遥控接收装置信号连接。该旋转式油污回收装置,通过一个回收装置主体,在回收装置主体的中上部设置有伸长臂和分离层,伸长臂可以将回收装置主体周围的油污有效的揽入回收装置主体上的吸油孔附近,使吸油孔附近的油层变厚,进而通过吸油装置吸入到浮油收集装置内部,这样能大大提高回收效率。分离层的设置使得该回收装置在使用时,分离层刚好处于浮油层和海水之间,这样的结构可以对油和海水进行初步的分离,使得吸收装置通过吸油孔吸入的油污含水量降低,能够加快污油收集器内部的油水分离,同时还可以防止杂质从底部的孔进入油污收集器内部。排水孔的设置是为了排出油污收集器内部油水分离出来的海水,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并且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螺旋桨和吸油装置分别与遥控接收装置信号连接,该油污回收装置可以若干个同时使用,当若干个该污油回收装置与船舶相连接时,可以遥控作业,大大扩大了回收污油的范围,通过操作遥控接收装置,使螺旋桨运动,该装置的螺旋桨可以实现对装置的平移、旋转、平移和旋转。通过控制左右螺旋桨,使他们的螺旋桨的转向相同,而且具有一样的转速,这样就能实现本污油回收装置的平移。通过控制左右螺旋桨,使一个正转,另一个反转,这样就可以实现本污油回收装置的旋转,达到加快吸油的目的。通过控制左右螺旋桨的转速,当两个螺旋桨的转速不同时,而且转向是同向时,就能实现本污油回收装置的平移和旋转,大大提高油污的回收效率。而该油污回收装置收集的油污通过输送管被收集到船体上的油污处理器,进行最终分离处理。该油污回收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机动性强,灵活性高,回收效果显著,回收率高,省人省力,经济效益高,可适用于各种油污的回收,特别是较厚的油污效果更明显。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的上部设置在水面以上呈半球体结构,回收装置主体的下部设置在水面以下呈椭球体结构,半球体与椭球体的大端连接为一体。回收装置主体水面以上优先半球体结构,回收装置主体的下部设置在水面以下优选椭球体结构,这样的结构的具有空间大,能够储存更多的浮油;方便旋转操作,提高回收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伸长臂呈弧形结构,伸长臂沿回收装置主体的水平面处的同一横截面均布有多个,并且伸长臂的弧形沿逆时针方向设置,伸长臂的横截面呈月牙形。在水平面处,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外部设置多个有适当弧度和浮力的伸长臂,伸长臂的横截面采取能有效的控制浮油的呈月牙形,当然也可以是能有效的控制浮油的其他形状。通过回收装置主体的旋转带动伸长臂的逆时针旋转,把浮油揽入伸长臂的内部,提高吸油孔附近油层厚度,提高吸油装置吸油的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伸长臂的最远端距离回收装置主体中心的距离为回收装置主体最大半径的3至4倍,伸长臂的数量为3个至6个。伸长臂的数量是根据浮箱直径的增减相应增加和减少,伸长臂均匀分布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四周,其最远端到回收装置主体中心的距离优选回收装置主体最大半径的3至4倍,这样的结构使得整个回收装置结构最佳,方便操作,伸长臂的揽油效果最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离层为密度大于浮油密度并且小于海水的密度的塑性分离层,所述的分离层通过若干根固定指针水平设置,所述的分离层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圆弧结构。该分离层为塑性分离层,塑性分离层由有机物制成,该有机物具有比浮油的密度大、比海水的密度小的特点,并且不溶于海水和原油,也不造成环境污染。在使用时该塑性分离层处于海水的上方而海面浮油的下方,并用若干根固定指针来提供柔性分离层的刚性,又能保证有足够的柔性,这样就能使大部分的污油位于分离层的上面,而海水位于分离层的下方,能够实现初步的油水分离并且提高回收浮油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吸油装置对称设置有两套,每套吸油装置包括一台离心泵和与离心泵进口连接的吸入管,所述的吸入管为双管路,吸入管中每一条管路分别与回收装置主体上的吸油孔连通,所述的压载水仓为密封腔体,压载水仓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底部。当经过伸长臂揽到吸油孔附近的油污并通过分离层初步分离的油水混合物靠近吸油孔的时候,操作吸油装置,通过两个离心泵和两个双孔管来实现把浮油吸收到回收装置主体内部的浮油收集器中。每台离心泵控制两个吸油孔,这样的结构既节省了设备,同时又大大提高了油污的回收速度。压载水仓是为了调节整个回收装置的重心位置,使伸长臂始终处于油污液面处,实现揽油的目的。压载水舱注入的水量是根据整个装置能够使伸长臂部分处于海面油污位置而设计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器、设置在浮油收集器内部的制荡舱壁以及输出油管,所述的浮油收集装置上端为球冠结构,下端为圆筒结构,所述的球冠结构与回收装置主体的内壁之间构成油污容纳腔,圆筒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海水容纳腔,所述的制荡舱壁设置在圆筒内部靠近圆筒的中下部,所述的输出油管沿圆筒结构的中心线设置。浮油收集装置的上述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内部空间,容量大。制荡舱壁的设置是为了起到稳定污油收集器内部液体的作用,同时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输出油管是为了将浮油收集器内部的油污输送到船体上的油污处理器,进而通过油污处理器进行最终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出油管的上端进油口设置在0.9倍的回收装置主体整体高度处,输出油管的下端穿过圆筒结构的下端与输送管连接,所述的排水孔沿圆筒结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与圆筒结构内部和外部连通,排水孔的直径等于回收装置主体最大直径处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当油水被吸收到污油收集器内部时,由于排水孔沿圆筒结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与圆筒结构内部海水和外部海水连通,所以污油收集器的内部是和外部的海水相连的,此时,在0.9倍的回收装置主体整体高度处始终是浮油,因此将输出油管的上端进油口设置在0.9倍的回收装置主体整体高度处,这样就可以只吸收油污,而排出海水,在圆筒结构的底部开有排水孔的目的是为了使浮油收集器内部海水与外部海水相通,以排出吸收进浮油收集器内部的海水。排水孔直径的大小是根据内外压差能够保证内部海水排出到外部海内的需要而设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出油管通过旋转轴圈固定在圆筒结构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旋转轴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内圈和外圈转动连接,旋转轴圈的外圈与圆筒结构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制荡舱壁是由内外两个壁厚为0.5cm至1.5cm的筒体通过呈十字结构的加强筋连接而成,制荡舱壁的外壁与浮油收集器内壁固定连接。输出油管安装在圆筒结构的中心位置,而且位于污油收集器内部,由于本油污回收装置的工作状态是旋转的,所以在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如果输出油管与回收装置内部固定死的话,输出油管就会产生挠度,当挠度过大时就会阻碍装置的旋转,影响装置正常的工作。为了避免产生上述中的情况,本装置中采用了上下两个旋转轴圈来固定吸油管,旋转轴圈的外径与圆筒结构的内壁转动连接,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在整个回收装置旋转工作过程中输出油管一起旋转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桨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旋桨主机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内部,两个螺旋桨分别与独立的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内部分别设置有正转、反转和转速控制系统。螺旋桨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螺旋桨两个螺旋桨分别与独立的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内部分别设置有正转、反转和转速控制系统,这样的结构可以实现对整个回收装置的平移、旋转、平移和旋转不同动作的控制,平移的实现:通过控制两螺旋桨,使他们的螺旋桨的转向相同,而且具有一样的转速,这样就能实现本油污回收装置的平移。旋转的实现:通过控制两螺旋桨,使一个正转,另一个反转,这样就可以实现本油污回收装置的旋转,达到加快吸油的目的。平移和旋转的实现:通过控制两个螺旋桨,当两个螺旋桨的转速不同转向相同向时,就能同时实现对本油污回收装置的平移和旋转的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在伸长臂、分离层、回收装置主体的结构、螺旋桨的控制等方面都具有独特设计,操作简单,机动性强,灵活性高,回收效果显著,回收率高,可以在同一船舶上设置若干个该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同时遥控作业,大大扩大了回收污油的范围,通过操作遥控接收装置,使螺旋桨运动,实现对装置的平移、旋转、平移和旋转,加快了吸油的速度,大大提高民油污的回收效率,省人省力,经济效益高,可适用于各种油污的回收,特别是较厚的油污效果更明显,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海上油污回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海上油污回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海上油污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离心泵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伸长臂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制荡舱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旋转轴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装置主体,2、伸长臂,3、分离层,4、螺旋桨,5、吸油孔,6、排水孔,7、吸油装置,71、离心泵,72、吸入管,8、浮油收集装置,81、浮油收集器,82、制荡舱壁,83、输出油管,84、旋转轴圈,9、压载水仓,10、固定指针,11、圆弧结构,12、螺旋桨主机,13、浮油,14、海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该油污回收装置通过输送管与船体上的油污处理器相连接,包括回收装置主体1、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1中上部的伸长臂2和分离层3,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1下部的螺旋桨4,回收装置主体1上分别设置有吸油孔5和排水孔6,吸油孔5设置在伸长臂2的内侧与回收装置主体1连接处,分离层3水平设置在伸长臂2和吸油孔5的下方,排水孔6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1的底部,回收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吸油装置7、浮油收集装置8、压载水仓9和遥控接收装置,吸油孔5与吸油装置7连接,吸油装置7与浮油收集装置8连接,螺旋桨4和吸油装置7分别与遥控接收装置信号连接。螺旋桨4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旋桨主机12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1的内部,两个螺旋桨4分别与独立的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内部分别设置有正转、反转和转速控制系统。
回收装置主体1的上部设置在水面以上呈半球体结构,回收装置主体1的下部设置在水面以下呈椭球体结构,半球体与椭球体的大端连接为一体。
伸长臂2呈弧形结构,伸长臂2沿回收装置主体1的水平面处的同一横截面均布有多个,并且伸长臂2的弧形沿逆时针方向设置,伸长臂2的横截面呈月牙形。伸长臂2的最远端距离回收装置主体1中心的距离为回收装置主体1最大半径的3至4倍,伸长臂2的数量为4个。该实施例中,回收装置主体1直径为1.5m,伸长臂的最远端距离回收装置主体1的中心距离为2.5m。
分离层3为密度大于浮油密度并且小于海水的密度的塑性分离层,分离层3通过若干根固定指针10水平设置,分离层3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圆弧结构11。 
吸油装置7对称设置有两套,每套吸油装置7包括一台离心泵71和与离心泵71进口连接的吸入管72,吸入管72为双管路,吸入管72中每一条管路分别与回收装置主体1上的吸油孔5连通,压载水仓9为密封腔体,压载水仓9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1的底部。
浮油收集装置8包括浮油收集器81、设置在浮油收集器81内部的制荡舱壁82以及输出油管83,浮油收集装置8上端为球冠结构,下端为圆筒结构,球冠结构与回收装置主体1的内壁之间构成油污容纳腔,圆筒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海水容纳腔,制荡舱壁82设置在圆筒内部靠近圆筒的中下部,输出油管83沿圆筒结构的中心线设置。输出油管83的上端进油口设置在0.9倍的回收装置主体1整体高度处,因为在略低于0.9倍的回收装置主体1整体高度处的始终为浮油位置,因此将输出油管83 上端进油口设置在略高于浮油位置的地方,这样被收集的浮油中的海水的含量就比较少,从而起到进一步分离的作用,减少了后续处理程序,输出油管83的下端穿过圆筒结构的下端与输送管连接,排水孔6沿圆筒结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与圆筒结构内部和外部连通,排水孔6的直径等于回收装置主体1最大直径处直径的二十分之一。输出油管83通过旋转轴圈84固定在圆筒结构的中心位置,旋转轴圈84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转动连接,旋转轴圈84的外圈与圆筒结构的内壁连接,制荡舱壁82是由内外两个壁厚为0.5cm至1.5cm的筒体通过呈十字结构的加强筋连接而成,制荡舱壁82的外壁与浮油收集器81内壁固定连接。
使用时,将该海上油污回收装置通过输送管与船舶连接,并与船舶上的油污处理器连接,将船舶驶入油污区域,从船上卸下该油污回收装置,使其处于原油泄漏区,通过遥控装置控制回收装置底部的螺旋桨4,控制其转动方向和转速带动整个油污回收装置的移动或旋转或同时旋转和移动。塑性分离层3由于处在海水14上方浮油13下方,可以对浮油13进行初步分离。在旋转过程中,回收装置顶部的四个伸长臂2将海面上的浮油13揽入回收装置上的四个吸油孔5附近。启动吸油装置7,离心泵71的工作使浮油13通过吸入管72从吸油孔5吸入到浮油收集装置8内部。流入浮油收集装置8以后,通过设置在装置下端的排水孔6将一部分海水14从装置下部排出,进一步提高浮油收集装置8内油污中浮油13的含量,达到初步的油水分离。然后将浮油收集装置8内的浮油13通过输送管传送到母船上将油水混合物进行最终分离,达到快速高效回收浮油的目的。
该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回收装置主体结构的设计空间大,能够储存更多的浮油该油污回收装置通过控制两个螺旋桨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平移、旋转、平移和旋转,使装置能够对油污区域内的油污进行全面快速高效地收集。在回收装置主体水平面处,设置有多个有适当弧度和浮力的伸长臂,伸长臂的横截面采取能有效的控制浮油的形状,通过回收装置主体的旋转带动伸长臂的逆时针旋转,把浮油揽入伸长臂的内部,使浮油集中在吸油孔处,提高油层厚度和吸油的速度。该回收装置尤其适合油层厚度相对较厚的海面作业。该回收装置中的塑性分离层是由有机物制成的,具有比浮油的密度大、比海水的密度小的特点,并且不溶于海水和原油,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把该塑性分离层安装在稍下于海面浮油的底部处,并用若干根固定指针来固定,在保证有足够的柔性的前提下,增加柔性分离层的刚性,这样当该装置使用时,能使大部分的污油位于分离层的上面,而海水位于分离层的下方,能够实现初步的油水分离并且提高回收浮油的效率。当经过分离层初步分离的油水混合物靠近吸油孔的时候,通过两个离心泵和两个双管路的吸入管来实现把浮油吸收到回收装置主体内部的浮油收集器中。由于在浮油收集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以浮油收集器的内部下端的海水是和外部的海水相连的,使输出油管的入口始终处在浮油位置,这样就减少了下方海水的吸入,使油污和海水又一次进行了初步分离。由于该回收装置大部分的工作状态是旋转的,所以在逆时针旋转过程中,为了避免输出油管和线缆的缭绕,设置了上下两个旋转轴圈来固定输出油管和线缆。该回收装置还在在浮油收集器中设有制荡舱壁,来稳定浮油收集器内部液体的作用,避免产生较大的振动,同时还能提高浮油收集器的强度。该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机动性强的特点,最主要的是经济效益高,即省人力又省物力,应用范围广。

Claims (10)

1.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该油污回收装置通过输送管与船体上的油污处理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装置主体、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中上部的伸长臂和分离层,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下部的螺旋桨,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上分别设置有吸油孔和排水孔,所述的吸油孔设置在伸长臂的内侧与回收装置主体连接处,所述的分离层水平设置在伸长臂和吸油孔的下方,所述的排水孔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吸油装置、浮油收集装置、压载水仓和遥控接收装置,所述的吸油孔与吸油装置连接,所述的吸油装置与浮油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的螺旋桨和吸油装置分别与遥控接收装置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的上部设置在水面以上呈半球体结构,回收装置主体的下部设置在水面以下呈椭球体结构,半球体与椭球体的大端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长臂呈弧形结构,伸长臂沿回收装置主体的水平面处的同一横截面均布有多个,并且伸长臂的弧形沿逆时针方向设置,伸长臂的横截面呈月牙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长臂的最远端距离回收装置主体中心的距离为回收装置主体最大半径的3至4倍,伸长臂的数量为3个至6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层为密度大于浮油密度并且小于海水的密度的塑性分离层,所述的分离层通过若干根固定指针水平设置,所述的分离层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圆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装置对称设置有两套,每套吸油装置包括一台离心泵和与离心泵进口连接的吸入管,所述的吸入管为双管路,吸入管中每一条管路分别与回收装置主体上的吸油孔连通,所述的压载水仓为密封腔体,压载水仓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器、设置在浮油收集器内部的制荡舱壁以及输出油管,所述的浮油收集装置上端为球冠结构,下端为圆筒结构,所述的球冠结构与回收装置主体的内壁之间构成油污容纳腔,圆筒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海水容纳腔,所述的制荡舱壁设置在圆筒内部靠近圆筒的中下部,所述的输出油管沿圆筒结构的中心线设置。
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油管的上端进油口设置在0.9倍的回收装置主体整体高度处,输出油管的下端穿过圆筒结构的下端与输送管连接,所述的排水孔沿圆筒结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与圆筒结构内部和外部连通,排水孔的直径等于回收装置主体最大直径处直径的二十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油管通过旋转轴圈固定在圆筒结构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旋转轴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内圈和外圈转动连接,旋转轴圈的外圈与圆筒结构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制荡舱壁是由内外两个壁厚为0.5cm至1.5cm的筒体通过呈十字结构的加强筋连接而成,制荡舱壁的外壁与浮油收集器内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桨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旋桨主机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内部,两个螺旋桨分别与独立的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内部分别设置有正转、反转和转速控制系统。
CN201310256704.0A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Active CN103452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6704.0A CN103452084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6704.0A CN103452084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2084A true CN103452084A (zh) 2013-12-18
CN103452084B CN103452084B (zh) 2015-07-01

Family

ID=49734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6704.0A Active CN103452084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208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9036A (zh) * 2015-09-21 2015-12-09 武汉理工大学 分-合式海洋漏油回收方法及系统
CN105756026A (zh) * 2016-05-16 2016-07-13 宁波市鄞州发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污处理系统
CN106836160A (zh) * 2016-12-30 2017-06-13 芜湖顺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回收的溢油处理装置
CN107326885A (zh) * 2017-09-06 2017-11-07 金碳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式集油装置
CN108867592A (zh) * 2018-07-30 2018-11-23 盐城德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上除油的智能石油机械
CN109319944A (zh) * 2018-10-09 2019-02-12 盐城德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友好的原油降解机械
CN110258484A (zh) * 2019-06-21 2019-09-20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油船的漏油应急处理装置及其清除方法
CN110667793A (zh) * 2019-10-17 2020-01-10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贯通流系统的溢油回收船
CN111807469A (zh) * 2020-08-21 2020-10-23 东北石油大学 仿生章鱼头式水面原油回收装置
US10900187B1 (en) * 2019-09-20 2021-01-26 Honda Motor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ggregate collec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02U (zh) * 1988-09-01 1989-07-19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浮油回收装置
JPH04297610A (ja) * 1991-03-27 1992-10-21 Akira Yamamoto 油分離回収装置
US5292430A (en) * 1991-11-26 1994-03-08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Oil spill recovery and storage ship
CN201264712Y (zh) * 2008-08-22 2009-07-01 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CN102808402A (zh) * 2012-08-06 2012-12-05 清华大学 一种船载海上溢油回收清理设备及回收清理方法
CN203358829U (zh) * 2013-06-26 2013-12-25 浙江海洋学院 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02U (zh) * 1988-09-01 1989-07-19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浮油回收装置
JPH04297610A (ja) * 1991-03-27 1992-10-21 Akira Yamamoto 油分離回収装置
US5292430A (en) * 1991-11-26 1994-03-08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Oil spill recovery and storage ship
CN201264712Y (zh) * 2008-08-22 2009-07-01 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
CN102808402A (zh) * 2012-08-06 2012-12-05 清华大学 一种船载海上溢油回收清理设备及回收清理方法
CN203358829U (zh) * 2013-06-26 2013-12-25 浙江海洋学院 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9036A (zh) * 2015-09-21 2015-12-09 武汉理工大学 分-合式海洋漏油回收方法及系统
CN105756026A (zh) * 2016-05-16 2016-07-13 宁波市鄞州发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污处理系统
CN106836160A (zh) * 2016-12-30 2017-06-13 芜湖顺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回收的溢油处理装置
CN107326885A (zh) * 2017-09-06 2017-11-07 金碳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式集油装置
CN108867592A (zh) * 2018-07-30 2018-11-23 盐城德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上除油的智能石油机械
CN109319944A (zh) * 2018-10-09 2019-02-12 盐城德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友好的原油降解机械
CN110258484A (zh) * 2019-06-21 2019-09-20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油船的漏油应急处理装置及其清除方法
US10900187B1 (en) * 2019-09-20 2021-01-26 Honda Motor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ggregate collection
CN110667793A (zh) * 2019-10-17 2020-01-10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贯通流系统的溢油回收船
CN111807469A (zh) * 2020-08-21 2020-10-23 东北石油大学 仿生章鱼头式水面原油回收装置
CN111807469B (zh) * 2020-08-21 2022-04-19 东北石油大学 仿生章鱼头式水面原油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2084B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2084B (zh)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CN203358829U (zh) 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CN101555688B (zh) 热气球海上浮油收集处理装置
CN206941549U (zh) 一种新型水面溢油膜回收油装置
CN102808402B (zh) 一种船载海上溢油回收清理设备及回收清理方法
CN103469774B (zh) 一种水域溢油回收方法
CN102644262A (zh) 浮标型堰式收油装置
CN109763467A (zh) 海上石油泄漏污染物回收装置
CN203361112U (zh)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的浮油收集器
CN107738728B (zh) 一种水上收油机及其收油方法
CN101565942B (zh) 海上铲式浮油收集器
CN201193094Y (zh) 海上吸油船
CN202936769U (zh) 一种溢油回收机器人
CN204452858U (zh) 水面收油船
CN113152398B (zh) 一种海上交通溢油回收装置
CN208151993U (zh) 一种自吸式海漂垃圾收集船
CN203361115U (zh)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的制荡结构
CN202730732U (zh) 一种船载海上溢油回收清理设备
CN101177939A (zh) 一种水面溢油回收器
CN201670746U (zh) 浮筒式收油装置
KR100279939B1 (ko) 기름 수거용 선박 및 수거 방법
CN207391128U (zh) 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CN200981995Y (zh) 一种水面溢油回收器
CN203296029U (zh) 自动控制式的收油装置
CN105442513B (zh) 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海上溢油回收气浮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