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3694A - 光致变色透镜 - Google Patents

光致变色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3694A
CN103443694A CN2012800154526A CN201280015452A CN103443694A CN 103443694 A CN103443694 A CN 103443694A CN 2012800154526 A CN2012800154526 A CN 2012800154526A CN 201280015452 A CN201280015452 A CN 201280015452A CN 103443694 A CN103443694 A CN 103443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chromic
lens
piperidine ring
photochromatic layer
hard co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54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3694B (zh
Inventor
大西智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43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3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3Photochromic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7Six-membered rings
    • C08K5/3492Triazines
    • C08K5/34926Triazines also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groups other than triazine grou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G02C7/102Photochromic fil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C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PHOTOGRAPHIC PROCESSES, e.g. CINE, X-RAY, COLOUR, STEREO-PHOTOGRAPHIC PROCESSES; AUXILIARY PROCESSES IN PHOTOGRAPHY
    • G03C1/00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C1/72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s not covered by the groups G03C1/005 - G03C1/705
    • G03C1/73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s not covered by the groups G03C1/005 - G03C1/705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C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PHOTOGRAPHIC PROCESSES, e.g. CINE, X-RAY, COLOUR, STEREO-PHOTOGRAPHIC PROCESSES; AUXILIARY PROCESSES IN PHOTOGRAPHY
    • G03C1/00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C1/72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s not covered by the groups G03C1/005 - G03C1/705
    • G03C1/73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s not covered by the groups G03C1/005 - G03C1/705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G03C1/733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s not covered by the groups G03C1/005 - G03C1/705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s photosensitive substances, e.g. photochrom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Anti-Oxidant Or Stabilizer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致变色透镜,其按顺序具有含有光致变色色素及树脂成分的光致变色层和有机类硬涂层,其中,所述树脂成分为丙烯酸类树脂,且所述光致变色层还包含具有1000以上的分子量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光致变色透镜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考
本申请主张2011年3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76614号的优先权,特别地,其全部记载在此作为公开内容而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变色透镜,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的光致变色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应用了有机光致变色染料的光致变色透镜被用作眼镜用途而销售(参照例如WO2005/014717A1或英文同族US2006/264593A1及美国专利号第7,763,693号,特别地,这些文献的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公开内容而被引用)。这些透镜在明亮的户外发生显色从而具有与高浓度的彩色透镜同样的防眩效果,移至室内时恢复较高的透射率。
对于光致变色透镜而言,要求其在入射规定的光时快速地响应并以高浓度显色,且置于没有上述光的环境下时迅速地褪色。目前,认为该光致变色透镜的显褪色的反应速度及显色浓度取决于分子结构所决定的光致变色色素固有的特性。因此,研究了通过使用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光致变色色素来改善光致变色膜对光的响应性(反应速度及显色浓度)。
与此相对,近年来,有如下报告:通过使光致变色膜具有适度的柔软性(流动性),光致变色色素容易在膜中移动,显褪色的反应速度及显色浓度大幅提高(参照WO2008/001578A1或英文同族US2009/316246A1及美国专利号第7,999,989号,特别地,这些文献的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公开内容被引用)。
在光致变色透镜中,通常为了确保透镜的耐久性而在光致变色层上设有硬涂层。在如WO2008/001578A1中所记载那样使光致变色膜具有适度的柔软性的情况下,设置这样的硬涂层在提高透镜的耐久性方面特别有效。作为上述用途中所使用的硬涂层,为了能够容易地形成高硬度的被膜,可广泛使用由有机类硬膜层液形成的硬涂层(有机类硬涂层)。
但是,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光致变色层上形成有机类硬涂层而形成的光致变色透镜中,有时透镜产生模糊(曇り)而使光学特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致变色透镜,该透镜的模糊得到抑制,且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
本发明人对光致变色透镜中产生的模糊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知,由于在硬涂层的表面存在微细的凹凸而产生的漫反射成为上述模糊的原因。对于这一点,本发明人推测原因在于,光致变色层、硬涂层的主要成分均为有机化合物,因此,容易在层间产生混杂,特别是,在光致变色层中的基质中的溶解度低的成分从光致变色层向硬涂层溶出(移动),阻碍硬涂层的形成、或者最终在硬涂层表面成为析出物。因此,本发明人对容易从光致变色层溶出的成分进一步进行了反复研究,结果发现,光致变色层中广泛用作添加剂的受阻胺等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中低分子量的物质从丙烯酸类的光致变色层的渗出显著。认为这是因为哌啶环与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容性不足,若为高分子量,则即使不溶解于基质也可以留在层内,而低分子量且容易移动的成分无法留在层内而向硬涂层溶出(移动)。
基于以上的见解,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在丙烯酸类光致变色层中作为添加剂使用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的分子量规定为1000以上,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光致变色透镜,其依次具有光致变色层和有机类硬涂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含有光致变色色素及树脂成分,其中,所述树脂成分为丙烯酸类树脂,且所述光致变色层还含有含哌啶环的化合物,所述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具有1000以上的分子量。
所述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可以为受阻胺。
所述含哌啶环的化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为4000以下。
所述有机类硬涂层可以含有有机硅化合物及金属氧化物粒子。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的光致变色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有机类硬涂层和含有光致变色色素及树脂成分的光致变色层的光致变色透镜。本发明的光致变色透镜中,光致变色层所含的树脂成分(基质)为丙烯酸类树脂,且上述光致变色层还包含具有1000以上的分子量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如上所述,分子量低于1000的低分子量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容易从丙烯酸类的光致变色层渗出而溶出(移动)至上层的有机类硬涂层。产生这样的溶出时,产生模糊,得到的光致变色透镜的光学特性降低。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在丙烯酸类的光致变色层中使用分子量为1000以上的高分子量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由此,可以抑制上述模糊的产生,另外,也可以将含哌啶环的化合物留在光致变色层内,因此,可以良好地表现出其添加效果。
以下,对本发明的光致变色透镜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透镜基材
作为光致变色透镜的制造方法,可使用在透镜基材上设置含有光致变色色素的树脂涂层的方法(涂层法)、在透镜基材中含浸光致变色色素的方法(含浸法)或捏合的方法(捏合法)等。本发明的光致变色透镜中,光致变色层的树脂成分为通过丙烯酸类单体的聚合反应而形成的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在通过上述含浸法或捏合法形成的光致变色透镜中,含有光致变色色素的透镜基材本身成为光致变色层。因此,此时,透镜基材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另一方面,在涂层法中,透镜基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塑料、无机玻璃等通常的透镜基材。另外,在含浸法或捏合法中,为了能够发挥良好的光致变色特性,应从丙烯酸类树脂中选择适当的基材材料,涂层法相对于这样的基材没有限制,故优选。作为上述塑料,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与1种以上其它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均聚物、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与1种以上其他单体形成的共聚物、含硫共聚物、含卤素共聚物、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不饱和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聚硫代氨酯、以具有桥硫基的化合物为材料的聚合物、具有硫醚键的单体的均聚物、硫醚与一种以上其它单体形成的共聚物、聚硫醚与一种以上其它单体形成的共聚物、聚二硫醚与一种以上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等。基材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30mm左右。另外,在其上形成有光致变色层的基材的表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平面、凸面、凹面等任意的形状。
在涂层法中,光致变色层通常直接或经由其它层间接地设置在透镜基材上。作为可形成在光致变色层和基材之间的层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硬涂层及底涂层。这里形成的硬涂层可以为无机蒸镀膜,也可以为后述的有机类硬涂层。或者,为了对基材赋予耐磨性,也可以设置日本特表2001-520699号公报(特别地,其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公开内容被引用)中所记载的组合物形成的硬涂层。另外,作为基材和光致变色层之间所形成的底涂层,可以使用发挥粘接层作用的聚氨酯等公知的树脂。后述的水系树脂层为优选的底涂层的一个例子。
这里所形成的硬涂层、底涂层的厚度均为例如0.5~10μm左右。另外,作为透镜基材,还包括以带有硬涂层的形式销售的基材,本发明的光致变色透镜也可以在这样的透镜基材上具有光致变色层。
光致变色层
本发明的光致变色透镜中,光致变色层的树脂成分为通过丙烯酸类固化性成分的固化(聚合)反应而形成的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如上所述,在通过上述含浸法或捏合法形成的光致变色透镜中,含有光致变色色素的透镜基材本身成为光致变色层。另一方面,在涂层法中,将含有光致变色色素和固化性成分的光致变色液直接或间接地涂布在基材上后实施固化处理,由此可以形成在固化体(树脂成分)中含有光致变色色素的光致变色层。更详细而言,上述光致变色液可以由丙烯酸类固化性成分、光致变色色素、聚合引发剂、及各种添加剂形成。
进而,本发明的光致变色透镜包含具有1000以上的分子量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分子量低于1000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在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溶解性不足而无法留在层内,结果,从光致变色层中渗出,溶出(移动)至上层的有机类硬涂层而成为产生模糊的原因。与此相对,分子量为1000以上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即使无法充分溶解于丙烯酸类树脂也由于是高分子量化合物而不易移动。因此,通过使用分子量为1000以上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可以防止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从光致变色层进行层间移动而在上层的有机类硬涂层中引起模糊产生。上述分子量越高,含哌啶环的化合物越不易进行层间移动,故优选,但存在光致变色层形成用涂布液的粘度升高,涂布适应性降低的倾向。从涂布适应性的观点考虑,添加于光致变色层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4000以下。另外,在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为聚合物的情况下,所谓上述分子量是指重均分子量或分子量分布在上述范围内的分子量。另外,以下记载的平均分子量也表示重均分子量。
作为上述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作为具有上述分子量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为了得到维持良好的光学特性而长期不劣化的光致变色透镜,优选使用受阻胺。原因如下。
关于高分子原材料,已知有存在以下问题:在氧存在下,由于以下机制,使其由于紫外线、热等能量引发氧化劣化。首先,高分子化合物曝露于UV照射等高能量下时,在高分子中产生自由基。这样,该自由基成为起点,产生新的自由基或过氧化物。通常,过氧化物不稳定,因此,容易因热或光而分解,进而,产生新的自由基。如上所述,若一旦开始氧化,则不断地连锁引起氧化,因此,高分子原材料发生劣化,导致功能降低。为了防止通过这样机制产生的氧化,认为有如下方法:(1)使产生的自由基失效的方法、(2)使产生的过氧化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以使其不会产生新的自由基的方法。因此,作为高分子原材料用抗氧化剂,为了通过上述方法(1)防止氧化而可以考虑使用具有自由基捕获能力的物质(自由基捕获剂),或者为了通过上述方法(2)防止氧化而可以考虑使用具有过氧化物分解能力的物质(过氧化物分解剂)。光致变色化合物从太阳光吸收紫外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发生着色,通过吸收热或可见光线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在该变化的路径中,在氧存在下时,产生能量向氧移动,产生氧化力较强的氧自由基。因此,通过利用具有自由基捕获能力的化合物捕获该氧自由基,可以有效地防止光致变色膜中的氧化。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将具有自由基捕获能力的化合物用作光致变色层的添加剂。从该方面考虑,作为具有上述分子量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优选使用作为具有自由基捕获能力的化合物的受阻胺。
所谓受阻胺在分子中含有下述结构: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0387938570000051
在*所示的位置与氢原子等原子或其它结构键合。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因此,作为受阻胺,通常使用主链及/或侧链含有上述结构的聚合物。从同样的原因考虑,受阻胺以外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也通常使用主链及/或侧链含有哌啶环的聚合物。另外,所含有的哌啶环如上述结构那样可以利用烷基等取代基进行取代。这些均可以由公知的方法合成,另外,可以以市售品的形式获得。其添加量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100质量份例如为0.001~20质量份的范围,从有效地防止光致变色层的氧化(光劣化)的观点考虑,优选0.1~10质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1~5质量份的范围。
接着,对构成光致变色层的各种成分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i)固化性成分
在本发明中,为了形成光致变色层而使用的固化性成分为丙烯酸类化合物,从容易获得、固化性优良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基的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甲基)丙烯酰基表示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所谓(甲基)丙烯酰氧基表示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这两者。其详细情况可以参照WO2008/001578A1段落[0050]~[0075]。
(ii)光致变色色素
作为光致变色层中所含的光致变色色素,可以举出公知的色素,例如可以举出:俘精酰亚胺化合物(フルギミド化合物)、螺噁嗪化合物、色烯化合物等光致变色化合物,在本发明中,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这些光致变色化合物。其详细情况可以参照WO2008/001578A1的[0076]~[0088]段落。光致变色层中的光致变色色素的浓度优选相对于丙烯酸类树脂100质量份设为0.01~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设为0.1~10质量份。
(iii)聚合引发剂
为了通过涂层法形成光致变色层而使用的光致变色液中添加的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方法从公知的热聚合引发剂及光聚合引发剂中适宜选择。其详细情况可以参照WO2008/001578A1的[0089]~[0090]段落。
(iv)添加剂
为了提高光致变色色素的耐久性、提高显色速度、提高褪色速度及提高成形性,也可以在上述光致变色液中进一步添加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自由基捕获剂、紫外线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脱模剂、着色防止剂、防静电剂、荧光染料、染料、颜料、香料、增塑剂等添加剂。作为这些添加剂,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使用公知的化合物。其详细情况可以参照WO2008/001578A1的[0092]~[0097]段落。另外,WO2008/001578A1的[0095]段落中所记载的受阻胺如上所述为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成分。
在涂层法中,通过将含有以上说明的成分的光致变色液进行涂布并固化,可以形成光致变色层。在本发明中,光致变色液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称量并混合规定量的各成分来进行。另外,各成分的添加顺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全部成分同时添加,也可以仅预先混合单体成分,在即将进行聚合之前添加光致变色色素及其它添加剂并混合。上述光致变色液优选25℃下的粘度为20~500mPa·s,更优选为50~300mPa·s,特别优选为60~200mPa·s。通过设为该粘度范围,光致变色液的涂布变得容易,可以容易地得到期望厚度的光致变色膜。光致变色液的涂布可通过旋涂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来进行。
将上述光致变色液涂布在基材上后,根据光致变色液中所含的固化性成分的种类实施固化处理(加热、光照射等),由此可以形成光致变色层。上述固化处理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从良好地表现出光致变色特性的观点考虑,光致变色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60μm。
有机类硬涂层
作为位于上述光致变色层上的硬涂层,可使用通常用作硬涂层的各种有机层。从透镜兼备耐久性提高和光学特性的观点考虑,其厚度优选为0.5~10μm的范围。
作为上述硬涂层,从透镜的耐久性提高的方面考虑,优选含有有机硅化合物及金属氧化物粒子。另外,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硬涂层在下述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即,与由上述硅氧化物构成的中间层的密合性方面、以及与该中间层的折射率接近的方面。作为可形成这样的硬涂层的硬涂层组合物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日本特开昭63-10640号公报(特别地,其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公开内容被引用)中所记载的物质。
另外,作为优选的上述有机硅化合物,可以举出下述通式(I)所示的有机硅化合物或其水解物。
(R1)a(R3)bSi(OR2)4-(a+b)···(I)
通式(I)中,R1表示具有环氧丙氧基、环氧基、乙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烯酰氧基、巯基、氨基、苯基等的有机基团,R2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酰基或碳原子数6~10的芳基,R3表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0的芳基,a及b分别表示0或1。
R2所示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作为R2所示的碳原子数1~4的酰基,例如可以举出:乙酰基、丙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等。
作为R2所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二甲苯基、甲苯基等。
R3所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等。
作为R3所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基,例如可以举出:苯基、二甲苯基、甲苯基等。
作为上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7-077327号公报(特别地,其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公开内容而被引用)的[0073]段落中所记载的物质。通式(I)所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具有固化性基团,因此,通过在涂布后实施固化处理,可以形成硬涂层作为固化膜。
上述硬涂层中所含的金属氧化物粒子可有助于调整硬涂层的折射率并提高硬度。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氧化钨(WO3)、氧化锌(ZnO)、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氧化锡(SnO2)、氧化铍(BeO)、氧化锑(Sb2O5)等粒子,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粒子。从兼备耐擦伤性和光学特性的观点考虑,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粒径优选为5~30nm的范围。从同样的原因考虑,硬涂层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含量可以考虑折射率及硬度适宜设定,通常相对于硬涂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5~80质量%左右。另外,从硬涂层中的分散性的方面考虑,上述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为胶体粒子。
有机类硬涂层可如下形成:将上述成分及根据需要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平剂)等任意成分混合,将制备的硬涂层组合物涂布在无机中间层上并根据固化性基团实施固化处理(热固化、光固化等)。作为硬涂层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应用浸渍法、旋涂法、喷雾法等通常进行的方法,但从面精度的方面考虑,优选浸渍法、旋涂法。
本发明的光致变色透镜除以上说明的各种层以外,可以在任意的位置上具有公知的防反射膜等功能性膜。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所示的样态。
[实施例1]
(1)底涂层的形成
作为塑料透镜基材,使用弯月面形状的聚硫代氨酯(HOYA(株)制造商品名EYAS、中心壁厚2.0mm、直径75mm、凸面的表面曲线(平均值)约+0.8),利用旋涂法在透镜基材的凸面上涂布作为底漆液的向聚氨酯骨架导入了丙烯基得到的聚氨酯的水分散液(聚碳酸酯多元醇类聚氨酯乳液、粘度100mPa·s、固体成分浓度38质量%),然后,在温度25℃湿度50%RH的气氛下进行15分钟风干处理,形成厚度约7μm的底涂层。
(2)光致变色涂层液的制备
在塑料制容器中制备由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20质量份、BPE低聚物(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35质量份、EB6A(聚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10质量份、平均分子量532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质量份构成的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相对于该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100质量份,添加3质量份的作为光致变色色素的下述色烯1、5质量份的受阻胺类抗氧化剂(BASF公司Chimassorb2020)、0.6质量份的作为紫外线聚合引发剂的CGI-1870(BASF公司制)并充分搅拌混合,一边对得到的组合物进行搅拌一边向其中滴加6质量份的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造,KBM503)。然后,用自转公转方式搅拌脱泡装置进行2分钟脱泡,由此得到具有光致变色性的固化性组合物。
[化学式2]
(3)光致变色层的形成
利用旋涂法在上述(1)中形成的底涂层上涂布(2)中制备的固化性组合物。然后,将透镜在氮气氛中(氧浓度500ppm以下)用UV灯(D valve)以累积光量计照射1800mJ/cm2(100mW/cm2、3分钟)的波长405nm的紫外线,再在100℃下进行60分钟固化处理,形成厚度40μm的光致变色层。
(4)硬涂层组合物的制备
在备有磁力搅拌器的玻璃制的容器中加入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7质量份、甲醇30质量份、及水分散胶体二氧化硅(固体成分40质量%、平均粒径15nm)28质量份并充分混合,在5℃下进行24小时搅拌。接着,加入丙二醇单甲醚15质量份、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0.05质量份、以及作为固化剂的乙酰丙酮合铝1.5质量份,充分搅拌后,进行过滤,得到硬涂层液(硬涂层组合物)。
(5)硬涂层的形成
使用上述(4)中制备的硬涂层组合物以浸渍法(提拉速度20cm/分钟)在上述(3)中形成的光致变色层上进行涂布,在100℃下进行60分钟加热固化,形成厚度3μm的硬涂层。
通过以上的工序,得到在透镜基材上依次具有底涂层、光致变色层、以及有机类硬涂层的光致变色透镜。
[实施例2~4]
使用下述受阻胺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光致变色透镜。
[化学式3]
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的受阻胺类抗氧化剂
(实施例1)商品名:CHIMASSORB2020FDL(BASF公司制造)
Figure BDA0000387938570000111
(实施例2)商品名:TINUVIN622LD(BASF公司制造)
Figure BDA0000387938570000112
(实施例3)商品名:Tinuvin783FDL(BASF公司制造)
Figure BDA0000387938570000114
的混合物
(实施例4)商品名:Tinuvin111FDL(BASF公司制造)
Figure BDA0000387938570000115
Figure BDA0000387938570000121
的混合物
[比较例1]
未在光致变色液中添加受阻胺类抗氧化剂,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光致变色透镜。
[比较例2]
将受阻胺类抗氧化剂变为三共制Sanol LS765(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甲基(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光致变色透镜。
模糊的评价
用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的雾度仪MH-150,测定制作的光致变色透镜的雾度值。在雾度值为0.3%以下时,肉眼确认不到模糊,因此,可认为其具有可用作眼镜透镜的光学特性。因此,将雾度值0.3%以下的透镜评价为○,将超过0.3%的透镜评价为×。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387938570000122
评价结果
如表1所示,比较例2的光致变色透镜的雾度值超过0.3,肉眼确认到模糊。对该透镜的硬涂层表面进行观察,发现析出物引起的微细凹凸。
与此相对,在使用了分子量1000以上的高分子量含哌啶环的化合物的实施例1~4中,可以抑制模糊的产生。
为了加速自比较例2中制作的光致变色透镜的渗出,将该透镜在炉内温度为82℃的加热炉内放置5小时。用溶剂对从炉中取出的透镜的硬涂层表面进行擦拭,回收表面渗出物。对回收的渗出物进行IR分析,结果可得到与比较例2中使用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同样的IR光谱。对实施例1中制作的光致变色透镜也实施同样的渗出加速试验,未确认到源自哌啶环的吸收峰。
由以上的结果表明,比较例2中光致变色透镜的模糊产生的原因为从光致变色层中渗出的低分子量的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在比较例1中,如表1所示未产生模糊,这是因为未使用含哌啶环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光致变色透镜,其使用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作为光致变色层成分中的抗氧化剂或光稳定化剂,并且该透镜没有模糊且具有高品质。另外,也可以提供一种光致变色透镜,其使用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且长期不会劣化,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光致变色透镜优选作为要求优异的光学特性的眼镜透镜。

Claims (4)

1.一种光致变色透镜,其依次具有光致变色层和有机类硬涂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含有光致变色色素及树脂成分,其中,
所述树脂成分为丙烯酸类树脂,且所述光致变色层还含有含哌啶环的化合物,所述含哌啶环的化合物具有1000以上的分子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所述含哌啶环的化合物为受阻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所述含哌啶环的化合物的分子量为400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透镜,其中,所述有机类硬涂层含有有机硅化合物及金属氧化物粒子。
CN201280015452.6A 2011-03-30 2012-03-30 光致变色透镜 Active CN1034436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6614 2011-03-30
JP2011076614 2011-03-30
PCT/JP2012/058539 WO2012133749A1 (ja) 2011-03-30 2012-03-30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3694A true CN103443694A (zh) 2013-12-11
CN103443694B CN103443694B (zh) 2016-02-10

Family

ID=46931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5452.6A Active CN103443694B (zh) 2011-03-30 2012-03-30 光致变色透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02487B2 (zh)
EP (1) EP2693261A4 (zh)
JP (1) JPWO2012133749A1 (zh)
CN (1) CN103443694B (zh)
AU (1) AU2012233367B2 (zh)
WO (1) WO20121337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4208A (zh) * 2018-09-30 2019-02-01 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聚氨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含其的变色镜片
TWI735709B (zh) * 2016-12-30 2021-08-11 愛爾蘭商轉移光學有限公司 測定光致變色光學物件之戶外特徵之方法以及用於選擇光致變色光學物件的系統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3141334A1 (ja) * 2012-03-22 2015-08-03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用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
JP6581784B2 (ja) * 2015-03-13 2019-09-25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HOYA Lens Thailand Ltd 眼鏡レンズおよび眼鏡
US11678975B2 (en) 2019-04-05 2023-06-20 Amo Groningen B.V.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ocular disease with an intraocular lens and refractive index writing
US11583388B2 (en) 2019-04-05 2023-02-21 Amo Groningen B.V.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ectacle independence using refractive index writing with an intraocular lens
US11583389B2 (en) 2019-04-05 2023-02-21 Amo Groningen B.V.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rrecting photic phenomenon from an intraocular lens and using refractive index writing
US11564839B2 (en) 2019-04-05 2023-01-31 Amo Groningen B.V.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gence matching of an intraocular lens with refractive index writing
US11529230B2 (en) 2019-04-05 2022-12-20 Amo Groningen B.V.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rrecting power of an intraocular lens using refractive index writing
US11944574B2 (en) 2019-04-05 2024-04-02 Amo Groningen B.V.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layer intraocular lens and using refractive index writing
TW202246454A (zh) * 2021-03-08 2022-12-01 日商德山股份有限公司 光致變色硬化性組成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00172A (ja) * 1983-10-13 1986-01-30 イー.アイ.デュ ポン デ ネムアーズ アンド カンパニー 重合体型耐光性安定剤
JPH075323A (ja) * 1993-06-18 1995-01-10 Nikon Corp 調光プラスチック基材の製造方法
CN1168725A (zh) * 1994-11-03 1997-12-24 Ppg工业公司 新型光致变色茚稠合萘并吡喃
CN1950472A (zh) * 2004-03-15 2007-04-18 株式会社德山 涂料组合物
CN101512395A (zh) * 2006-06-30 2009-08-19 Hoya株式会社 光致变色膜和具有该膜的光致变色透镜、以及光致变色透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640A (ja) 1986-06-30 1988-01-18 Hoya Corp 眼鏡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H0816215B2 (ja) * 1990-06-18 1996-02-21 株式会社松井色素化学工業所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材料
US6001163A (en) 1997-04-17 1999-12-14 Sdc Coatings, Inc. Composition for providing an abrasion resistant coating on a substrate
JP4277525B2 (ja) * 2000-05-31 2009-06-1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US6869648B2 (en) * 2002-06-18 2005-03-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Use of monomeric and oligomeric additives to stabilize dyes on porous ink jet media
US7320826B2 (en) * 2003-03-20 2008-01-22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Photochromic articles with reduced temperature dependency and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US7763693B2 (en) 2003-08-12 2010-07-27 Tokuyama Corporation Curable composition
JP5021194B2 (ja) 2005-09-15 2012-09-05 Hoya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部材
JP2008033223A (ja) * 2006-06-30 2008-02-14 Hoya Corp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膜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00172A (ja) * 1983-10-13 1986-01-30 イー.アイ.デュ ポン デ ネムアーズ アンド カンパニー 重合体型耐光性安定剤
JPH075323A (ja) * 1993-06-18 1995-01-10 Nikon Corp 調光プラスチック基材の製造方法
CN1168725A (zh) * 1994-11-03 1997-12-24 Ppg工业公司 新型光致变色茚稠合萘并吡喃
CN1950472A (zh) * 2004-03-15 2007-04-18 株式会社德山 涂料组合物
CN101512395A (zh) * 2006-06-30 2009-08-19 Hoya株式会社 光致变色膜和具有该膜的光致变色透镜、以及光致变色透镜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709B (zh) * 2016-12-30 2021-08-11 愛爾蘭商轉移光學有限公司 測定光致變色光學物件之戶外特徵之方法以及用於選擇光致變色光學物件的系統及方法
US11525757B2 (en) 2016-12-30 2022-12-13 Transitions Optical,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photochromic optical articles
CN109294208A (zh) * 2018-09-30 2019-02-01 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聚氨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含其的变色镜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3694B (zh) 2016-02-10
AU2012233367B2 (en) 2015-07-16
EP2693261A1 (en) 2014-02-05
JPWO2012133749A1 (ja) 2014-07-28
US20140036334A1 (en) 2014-02-06
WO2012133749A1 (ja) 2012-10-04
AU2012233367A1 (en) 2013-10-31
EP2693261A4 (en) 2014-09-03
US8902487B2 (en) 2014-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3694B (zh) 光致变色透镜
EP1740628B1 (en) Photochromic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polyether oligomer
AU2004218188B2 (en) Layered product, optical part,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se, and coating fluid
US20110317239A1 (en)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article
KR101954008B1 (ko) 경화성 필름-형성 졸겔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방현 코팅된 물품
US7951445B2 (en) Photochromic optical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6858275B2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物品
US20180305573A1 (en) Clear coating composition
JPH04106161A (ja) プライマ及び複層コーティング物品
CN104995281A (zh) 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
JPH09227830A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の硬化被膜を有する合成樹脂製レンズ
JP2013010921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積層体
JP2013205559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WO2021132049A1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物品の保護層形成用重合性組成物、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物品および眼鏡
KR102057381B1 (ko) 안경 렌즈 및 안경
JP2011215240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JP2013109254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JP2011186292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JP6016397B2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21107909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物品の保護層形成用重合性組成物、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物品および眼鏡
JP2014106516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15245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WO2011055667A1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光学物品
JP2013205527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TW202246453A (zh) 光致變色硬化性組成物、光致變色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