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4808B -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4808B
CN103434808B CN201310385485.6A CN201310385485A CN103434808B CN 103434808 B CN103434808 B CN 103434808B CN 201310385485 A CN201310385485 A CN 201310385485A CN 103434808 B CN103434808 B CN 103434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steel pipe
transport trolley
track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54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4808A (zh
Inventor
彭智祥
石昌玉
彭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L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L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54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4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4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4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4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4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运输车将钢管运到轨道车处,所述运输车上有升降装置,钢管位于升降装置上;运输车运输钢管至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钢管与轨道车承载部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升降装置降低将钢管放置在轨道车承载部上,在钢管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承载部;运输车退出第一位置,由所述轨道车将钢管运走。本发明采用轨道车与运输车的配合完成钢管运输,不需要吊点和吊车,可实现大吨位或狭小空间的钢管及类似构件的搬运,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制造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在制造和安装工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钢管的水平运输,在工厂或室外通常是采用吊车进行搬运,而对于在类似于隧洞内狭小空间的钢管、大尺寸或大吨位的钢管,普通的吊车搬运成本高,且吊车搬运需要设置吊点,在厂房或狭小空间不易操作,钢管搬运极其不方便。且现有的钢管轨道运输技术为单独的轨道搬运或移动,不能完成在两个以上的轨道间实现钢管跨越轨道的平面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管运输方法,不用吊具实现钢管运输,可实现大吨位或狭小空间的钢管及类似构件的搬运。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运输车将钢管运到轨道车处,所述运输车上有升降装置,钢管位于升降装置上;
B.运输车运输钢管至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钢管与轨道车承载部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升降装置降低将钢管放置在轨道车承载部上,在钢管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承载部;
C.运输车退出第一位置,由所述轨道车将钢管运走。
本发明通过轨道车与运输车的配合运输钢管,不需要吊点和吊车,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轨道车位于轨道上,部分所述轨道铺设在隧洞内部。
优选的,在钢管两侧的承载部之间有连接该两部分的活动连接件,在B步骤中,运输车运输钢管至第一位置前,所述活动连接件打开,在C步骤运输车推出第一位置后,所述活动连接件连接钢管两侧的所述承载部。
优选的,所述轨道车的承载部包括对称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顶部设有用于夹持钢管的夹持装置;所述活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所述步骤B具体为:当所述运输车从第一轨道将钢管运输进入到与所述第一轨道交叉的第二轨道之前时,所述运输车的升降装置上升托起钢管,然后打开轨道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在所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交叉处沿第二轨道相对远离运动,之后所述运输车进入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交叉处,即所述轨道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然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相对靠近运动使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顶部的夹持装置接触到钢管,此时将打开的所述轨道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活动连接件连接,接着所述运输车的升降装置降低,所述运输车从所述轨道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退出到第一轨道。本发明通过轨道车与运输车的配合运输钢管,不需要吊点和吊车,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这样可根据不同的钢管直径大小,调节所述夹持装置使其始终夹紧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有两组。
更进一步的,所述两组夹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顶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下方均设有车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由对称设置的“V”型部件构成,这种结构便于更好的夹持固定钢管。
优选的,所述拉杆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顶部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运输车将钢管运到轨道车处,所述运输车上有升降装置,钢管位于升降装置上;运输车运输钢管至第一位置,所述升降装置降低将钢管放置在轨道车承载部上,在钢管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承载部;运输车退出第一位置,由所述轨道车将钢管运走。本发明采用轨道车与运输车的配合运输钢管,不需要吊点和吊车,可实现大吨位或狭小空间的钢管及类似构件的搬运,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与运输车配合时的第一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与运输车配合时的第二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与运输车配合时的第三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与运输车配合时的第四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轨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仰视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图5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钢管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运输车将钢管运到轨道车处,所述运输车上有升降装置,钢管位于升降装置上。
B.运输车运输钢管至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钢管与轨道车承载部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升降装置降低将钢管放置在轨道车承载部上,在钢管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承载部。
C.运输车退出第一位置,由所述轨道车将钢管运走。
本发明采用轨道车与运输车的配合运输钢管,不需要吊点和吊车,可实现大吨位或狭小空间的钢管及类似构件的搬运,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其中所述运输车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考中国专利《一种可调式滚轮架》(申请号:201220312907.8),不再详述。
所述轨道车位于轨道上,部分所述轨道铺设在隧洞内部。在钢管两侧的承载部之间有连接该两部分的活动连接件,在B步骤中,运输车运输钢管至第一位置前,所述活动连接件打开,在C步骤运输车推出第一位置后,所述活动连接件连接钢管两侧的所述承载部。
请参看图5-8,所述轨道车1的承载部包括对称的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所述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顶部设有用于夹持钢管的夹持装置103;所述活动连接件104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之间;所述步骤B,即运输车与轨道车1配合将钢管转移到所述轨道车上具体为:当所述运输车从第一轨道将钢管运输进入到与所述第一轨道交叉的第二轨道之前时(参看图1),所述运输车的升降装置上升托起钢管到一定高度,然后打开轨道车1的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之间的活动连接件104104,所述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在所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交叉处沿第二轨道相对远离运动,所述运输车再进入所述轨道车1的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之间,也就是进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交叉处(参看图2),然后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在所述交叉处两边沿第二轨道相对靠近运动使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顶部的夹持装置103接触到钢管,此时将打开的所述轨道车1的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之间的活动连接件104安装连接回原位(参看图3),接着所述运输车的升降装置降低,所述运输车从所述轨道车的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之间退出到第一轨道(参看图4)。本发明通过轨道车与运输车的配合运输钢管,简单方便。其中,所述活动连接件104的连接采用销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活动连接方式。活动连接件104(拉杆)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钢管过重时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相对远离运动使钢管脱落,因为当过重的钢管放置在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顶部的夹持装置103上时,如果没有活动连接件104将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连接,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在钢管重力作用下会相对远离运动。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交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夹角可以是任意角度的夹角,例如30°、45°、60°、90°等等。在传统的采用单独的运输车沿轨道运输钢管过程中,在轨道交叉处要实现运输方向改变的话需要采用可调节方向的车轮,在运输过程中,大吨位的钢管很重,人工去调节车轮方向使运输车从一个轨道进入另一轨道十分费力,非常不方便,且一般都只能在互相垂直的轨道间切换方向,对于两轨道呈其他夹角的情况就很难适用。本发明方法采用运输车与轨道车配合来完成钢管的转移运输,省力且十分方便,其不需要调节车轮方向切换轨道,可以适用呈各种交叉角度的轨道之间。
所述夹持装置103活动连接(例如销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上,这样可根据不同的钢管直径大小,调节所述夹持装置103使夹持装置103始终夹紧钢管。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103有两组,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上,这样可以提高钢管运输的可靠性,相对于设置一组夹持装置,能够更稳定的夹持钢管。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组夹持装置。所述两组夹持装置103位于所述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下方均设有车轮3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3的驱动装置2。本实施例中每个车架下方两侧设有两个驱动装置2,每个车架下方两侧各设有两个车轮3。所述驱动装置2优选为电机,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由对称设置的“V”型部件构成,对称设置的“V”型部件的一部分安装第一车架101上,另一部分安装在第二车架102上,这种结构便于更好的夹持固定钢管。所述活动连接件104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车架101和第二车架102顶部两侧位置。所述两个车架的结构完全相同。
本发明采用轨道车与运输车的配合运输钢管,不需要吊点和吊车,可实现大吨位或狭小空间的钢管及类似构件的搬运,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可以适用呈各种交叉角度的轨道之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各种修改或改型。

Claims (8)

1.一种钢管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运输车将钢管运到轨道车处,所述运输车上有升降装置,钢管位于升降装置上;
B.运输车运输钢管至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钢管与轨道车承载部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升降装置降低将钢管放置在轨道车承载部上,在钢管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承载部;
C.运输车退出第一位置,由所述轨道车将钢管运走;
其中,在钢管两侧的承载部之间有连接该两部分的活动连接件,在B步骤中,运输车运输钢管至第一位置前,所述活动连接件打开,在C步骤运输车退出第一位置后,所述活动连接件连接钢管两侧的所述承载部;
所述轨道车的承载部包括对称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顶部设有用于夹持钢管的夹持装置;所述活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所述步骤B具体为:
当所述运输车从第一轨道将钢管运输进入到与所述第一轨道交叉的第二轨道之前时,所述运输车的升降装置上升托起钢管,然后打开轨道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在所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交叉处沿第二轨道相对远离运动,之后所述运输车进入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交叉处,即所述轨道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然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相对靠近运动使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顶部的夹持装置接触到钢管,此时将打开的所述轨道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活动连接件连接,接着所述运输车的升降装置降低,所述运输车从所述轨道车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退出到第一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位于轨道上,部分所述轨道铺设在隧洞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有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夹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顶部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下方均设有车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的驱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钢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由对称设置的“V”型部件构成。
CN201310385485.6A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Active CN103434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5485.6A CN103434808B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5485.6A CN103434808B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4808A CN103434808A (zh) 2013-12-11
CN103434808B true CN103434808B (zh) 2015-09-02

Family

ID=4968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5485.6A Active CN103434808B (zh) 2013-08-29 2013-08-29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4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0838A (zh) * 2015-07-17 2015-10-07 昆山宝锦激光拼焊有限公司 叠垛钢卷防滑落治具
CN108557401A (zh) * 2018-04-04 2018-09-21 河北新兴铸管有限公司 铸管传输装置
CN108946140B (zh) * 2018-07-04 2020-05-22 芜湖市泰能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钢管自动搬运设备
CN109109879B (zh) * 2018-08-06 2024-03-19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轨道式料罐运输车
CN110965626A (zh) * 2019-12-12 2020-04-07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钢管安装施工工艺方法
CN111606249B (zh) * 2020-05-26 2021-07-02 山东中天盛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种苗立体转运系统
CN111994158A (zh) * 2020-09-01 2020-11-27 安庆市立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运输塑料卷材的运输车
CN112357327B (zh) * 2020-10-30 2022-06-24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管件运输设备和运输方法
CN113998578A (zh) * 2021-11-04 2022-02-01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受限空间内大型管材安装辅助方法
CN115159116B (zh) * 2022-08-09 2023-06-16 湖南友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管生产的双工位钢管移送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82574U (zh) * 2010-11-15 2011-06-29 浙江龙驰防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小车
CN203064697U (zh) * 2013-01-29 2013-07-17 淮南市宏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圆钢生产用输送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2409A (en) * 1980-12-15 1982-06-25 Nippon Steel Corp Circular object conveyor
JP2664367B2 (ja) * 1987-02-02 1997-10-15 富士車輌株式会社 パレツト輸送装置
KR101271786B1 (ko) * 2011-10-12 2013-06-0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철강코일 운송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82574U (zh) * 2010-11-15 2011-06-29 浙江龙驰防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小车
CN203064697U (zh) * 2013-01-29 2013-07-17 淮南市宏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圆钢生产用输送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4808A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4808B (zh) 一种钢管运输方法
US9457856B2 (en) Multi-vehicle model collinear flexible framing system
CN106312420B (zh) 整车厂白车身焊装生产线
CN204037919U (zh) 一种大角度滚转、调姿一体化架车
CN203211971U (zh) 自动直角拐弯运输车
CN104308413B (zh) 一种钢管组焊装置及其快速安装移动方法
CN206764196U (zh) 整车厂白车身焊装生产线
CN203832527U (zh) 流转小车
CN203213622U (zh) 施工物料装卸设备
CN203402634U (zh) 一种钢管运输装置
CN206527454U (zh) 适用于多车型切换的焊装生产线
CN204711445U (zh) 一种多车型切换的开放式总拼定位装置
CN210566648U (zh) 一种用于受限空间内大型管道定向滑移的安装装置
CN208470712U (zh) 一种水电站管母运输小车
CN204081512U (zh) 混凝土泵车及其臂架后支撑
CN106064727A (zh) 原料钢的转运装置
CN208120148U (zh) 冷却壁运输转向装置
CN205098829U (zh) 用于轨道转移的运输车
CN107098062A (zh) 一种燃气管道搁置架
CN103318624A (zh) 用于运输大型钢管的运输车
CN206886037U (zh) 输送装置
CN204490421U (zh) 一种货物存取机构
CN104439814A (zh) 大型细长工件组焊辅助装置
CN206579739U (zh) 一种工艺小车
CN208077685U (zh) 运线分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