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0029B - 样本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样本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0029B
CN103430029B CN201280013812.9A CN201280013812A CN103430029B CN 103430029 B CN103430029 B CN 103430029B CN 201280013812 A CN201280013812 A CN 201280013812A CN 103430029 B CN103430029 B CN 103430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eagent
reagent container
electric wave
analyzing samp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38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0029A (zh
Inventor
喜多川信宏
滨田雄一
长井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30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0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9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blood cell popul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1/13Moving of cuvettes or solid samples to or from the investigating st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MCOUNTING MECHANISMS; COUNTING OF OBJ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M11/00Counting of objects distributed at random, e.g. on a surface
    • G06M11/02Counting of objects distributed at random, e.g. on a surface using an electron beam scanning a surface line by line, e.g. of blood cells on a substr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742Type of codes
    • G01N2035/00782Type of codes reprogrammmable co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792Type of components bearing the codes, other than sample carri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对对象试剂容器以外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错误地读写信息的样本分析装置。此第一测定单元3和第二测定单元2(样本分析装置)具有排列设置有复数个保存部件60的试剂收纳部件22a和左侧面部件70及右侧面部件80,其中保存部件60包括用于配置带RFID标签91的试剂容器90的配置部件62、以及对配置部件62中配置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进行电波收发的天线部件66,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用于阻断一个保存部件60的天线部件66和一个保存部件60相邻的其他保存部件60上配置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之间的电波的通信路径。

Description

样本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样本分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装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析样本的样本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已经知道有一种用装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析样本的样本分析装置(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圆筒状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该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将贴有无线IC标签(存储介质)的试剂容器以同心圆形状配置成两列。该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内的最内周部分(内周壁)设有与内周的试剂容器列相应的一个内侧天线部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内的最外周部分(外周壁)设有与外周的试剂容器列相应的一个外侧天线部件。即,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内沿半径方向依次排列着内侧天线部件、内周的试剂容器、外周的试剂容器、外侧天线部件。此自动分析装置用内侧天线部件读写内周的试剂容器的无线IC标签的信息,用外侧天线部件读写外周的试剂容器的无线IC标签的信息。以此就能对试剂容器安放部件中放置的试剂(试剂容器)进行试剂信息管理。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日本专利公开)2009-2104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而言,从天线部件发出的电波不仅会到达天线部件附近,还会扩散到其周围,因此,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结构中,设置复数个试剂容器和与试剂容器相应的复数个天线部件,通过相应天线部件与特定的试剂容器的无线IC标签进行无线通信,此时,第一天线部件发出的电波不仅到达针对对象的第一试剂容器的无线IC标签,还会到达并不是针对对象的第二试剂容器的无线IC标签,同样,第二天线部件发出的电波不仅到达被定为对象的第二试剂容器的无线IC标签,还会到达并不是针对对象的第一试剂容器的无线IC标签,由此可能会对信息进行错误读写。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对对象试剂容器以外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进行错误信息读写的样本分析装置。
解决课题所采取的手段及发明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是一种用装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析样本的样本分析装置,其具有:排列设置着复数个试剂保存部件的试剂收纳部件,其中所述试剂保存部件包括配置带有存储介质的试剂容器的配置部件和针对配置于配置部件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进行电波收发的电波通信部件;电波阻断部件,用于阻断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的电波通信部件和与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相邻的其他试剂保存部件上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之间的电波的通信路径。本发明中的“电波阻断部件”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完全阻断电波的情况,还包含使电波衰减至不能通信的情况。
在本发明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如上所述,设置一个电波阻断部件,阻断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的电波通信部件和与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相邻的其他试剂保存部件上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之间的电波的通信路径,这样就能通过电波阻断部件阻断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的电波通信部件发出的电波中朝向相邻的其他试剂保存部件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的电波。因此,各试剂保存部件能够对自身配置部件所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进行信息读写,同时能够防止信息读写到相邻其他试剂保存部件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以此就能够防止对对象试剂容器以外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错误地读写信息。
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最好如下设置:当其他试剂保存部件的配置部件上配置了试剂容器时,电波阻断部件位于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的电波通信部件和其他试剂保存部件的配置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之间。通过如此结构就能切实阻断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的电波通信部件以及与该试剂保存部件相邻的其他试剂保存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之间的电波的通信路径。
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最好如下设置:各个试剂保存部件由导电材料制成,且导电材料的形状是包围着配置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形状,导电材料构成了电波阻断部件。通过如此结构,导电材料的形状是包围配置部件所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形状,由这一导电材料构成的电波阻断部件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信息读写到其他试剂保存部件中放置的非对象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
此时,最好如下设置:导电材料在与电波通信部件对应的位置上有缺口。在如此结构中,通过导电材料(电波阻断部件)上的缺口就能对对象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切实进行信息读写。另外,如果在导电材料(电波阻断部件)上设置比如窗口状的开口的话,由于电磁感应等,开口周围的回路(loop,下同)部分会像天线一样运作,因此可能阻碍电波通信部件与存储介质之间的通信。本发明在与电波通信部件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了缺口,这样就能防止在缺口周围(电波阻断部件)形成导电体的回路,因此能够通过缺口较好地进行电波通信部件与存储介质之间的通信。
在上述导电材料中形成有缺口的结构中,最好缺口形状是不形成回路的形状。
在上述导电材料中形成有缺口的结构中最好如下设计:还具有用于覆盖缺口的、且由电波能透过其内部的电波透射材料制成的保护件,电波通信部件安装在保护件上。在如此结构中,通过覆盖缺口的保护件,能够隔开电波通信部件和配置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以此就能防止装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液沾附到电波通信部件上,能够防止在放置试剂容器时试剂容器接触到电波通信部件。此外,保护件还可以兼用作电波通信部件的安装件,因此,与在试剂保存部件上单独安装电波通信部件和保护件的结构相比,本发明能够减少零部件数目。
在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复数个试剂保存部件沿一定方向呈一列配置,各个试剂保存部件沿一定方向依次具有电波通信部件、配置部件和电波阻断部件。在如此结构中,在沿一定方向排列的复数个试剂保存部件中,相邻的试剂保存部件中的一个的电波通信部件与另一个的配置部件之间肯定配置有电波阻断部件。以此,即使在一定方向非常接近地排列配置复数个试剂保存部件,也能够阻断通向其他试剂保存部件的配置部件上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的通信路径,同时还能够切实对对象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读写信息。
在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试剂保存部件具有引导试剂容器的引导部件,以便使配置于配置部件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面向相对应的电波通信部件。在如此结构中,通过引导部件能够使存储介质和电波通信部件彼此相对,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对象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和电波通信部件的电波通信。
在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电波阻断部件由金属构成。在如此结构中,能够用金属构成的电波阻断部件反射电波通信部件的电波,因此更易于防止对对象试剂容器以外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进行错误的信息读写。
此时最好如下设置:电波阻断部件接地。在如此结构中,能够防止由金属构成的电波阻断部件自身成为噪声源,因而能够取得更好的电波阻断效果。
在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复数个试剂保存部件为3个以上。
此时最好如下设置:复数个试剂保存部件排成一横列。
在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电波通信部件收发电波,以此来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试剂相关信息和向存储介质写入信息。
此时最好如下设置:试剂相关信息包括试剂的种类、批号及使用期限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样本是血液,样本分析装置是用装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析血液中的成分的血液分析装置。
此时最好如下设置:血液为全血,样本分析装置是用试剂容器所装有的染色试剂对全血中所含有的血细胞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后的血细胞进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装置。
在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配置部件包括吸管,该吸管从上方进入试剂容器的上面所设置的开口,并由此接触试剂容器内的试剂,存储介质设在试剂容器的侧面,电波通信部件设置在与配置部件上配置的试剂容器设有存储介质的面相靠近的位置。
此时最好如下设置:配置部件包括用于开关试剂容器的进出口且能够上下移动的罩,吸管与罩关闭的作业连动并由此进入试剂容器内。
在上述第一层面的样本分析装置中最好如下设置:配置部件安放试剂容器并使试剂容器的底面倾斜,吸管插入试剂容器且其前端位于倾斜底面中位置较低一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层面的试剂库是安放复数个装有样本分析装置用试剂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库,其具有:试剂收纳部件,该试剂收纳部件中排列设置着复数个试剂保存部件,所述试剂保存部件包含配置带有存储介质的试剂容器的配置部件、以及对配置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收发电波的电波通信部件;电波阻断部件,用于阻断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的电波通信部件以及与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相邻的其他试剂保存部件上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存储介质之间的电波的通信路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血液分析系统的斜视图;
图2为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一测定单元和第二测定单元的血液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测定单元的试剂收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测定单元的试剂收纳部件的斜视图;
图5为图4所示试剂收纳部件的保存部件在配置有试剂容器的状态下的平面截面示意图;
图6为从左侧面看到的图4所示试剂收纳部件的保存部件的斜视图;
图7为从右侧面看到的图4所示试剂收纳部件的保存部件的斜视图;
图8是在取下图6所示保存部件的保护件的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9为图4所示试剂收纳部件的保存部件的内部结构纵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保存部件的纵截面图中的试剂容器为放置状态的说明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测定单元的试剂收纳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测定单元的试剂收纳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测定单元的试剂收纳部件的第三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测定单元的试剂收纳部件的第四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0就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血液分析系统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用在了作为样本分析装置的一例的血液分析系统的测定单元中。
本实施方式中的血液分析系统1如图1所示,包括配置在X2方向一侧的第一测定单元3和配置于X1方向一侧的第二测定单元2这两个测定单元;包括配置在第一测定单元3和第二测定单元2前面(Y2方向)的样本运送装置(取样器)4;还包括与第一测定单元3、第二测定单元2和样本运送装置4电路连接的控制装置5。血液分析系统1通过控制装置5连接着主计算机6(参照图2)。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测定单元3和第二测定单元2实质上为同一类型的测定单元且相邻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测定单元2运用与第一测定单元3相同的测定原理就相同的测定项目对样本进行测定。第二测定单元2还对第一测定单元3不进行分析的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如图2所示,第二测定单元2和第一测定单元3分别包括:从样本容器100吸移充当样本的血液的样本吸移部件21和31、用样本吸移部件21和31所吸移的血液制备检测用试样的试样制备部件22和32、从试样制备部件22和32制备的检测用试样中检测出血液中的血细胞的检测部件23和33。
第二测定单元2和第一测定单元3如图2所示,还分别包括下述部分:将样本吸移部件21和31及试样制备部件22和32等收于其内部的单元罩24和34、将样本容器100取入单元罩24和34内部再将样本容器100运至样本吸移部件21和31的吸移位置600和700的样本容器运送部件25和35。如上所述,第一测定单元3和第二测定单元2实质上为同一类型的测定单元,因此以下就第二测定单元2进行说明,省略对第一测定单元3的说明。
样本吸移部件21用穿刺针21a从装有分析对象样本(血液)的样本容器100中吸移和定量样本。样本吸移部件21具有将定量后的一定量样本供应到试样制备部件22的功能。
试样制备部件22将样本吸移部件21供应的样本与后述试剂容器90所装有的一定量的试剂混合在一起。试样制备部件22根据测定项目使用相应的复数种试剂(染色液等),经过样本与试剂的混合及反应过程制备出与各种测定项目相应的复数种检查用试样。制备出的检查用试样供应到检测部件23。
检测部件23能够用鞘流DC检测法对试样制备部件22供应的检查用试样进行RBC检测(检测红细胞)和PLT检测(检测血小板),并能用SLS-血红蛋白法进行HGB检测(检测血液中的血色素)。检测部件23还能够通过使用半导体激光的流式细胞法进行WBC检测(检测白细胞)。在检测部件23得出的检测结果作为样本的测定数据(测定结果)传至控制装置5。
当样本运送装置4将样本容器100运至一定的取入位置43b时,样本容器运送部件25将样本容器100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内部并将其运送至吸移位置6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样本运送装置4包括下述部分:测定前架安放部件41,用于放置复数个架101,其中架101安放有盛放测定前样本的样本容器100;测定后架安放部件42,用于放置复数个架101,其中架101安放有盛放测定后样本的样本容器100;架运送部件43,用于向箭头X1和X2方向水平直线移动架101。
如图2所示,测定前架安放部件41向Y1方向移动测定前架安放部件41中放置的架101,并将架101逐个推到架运送部件43上。
架运送部件43通过运送架101来将架101上安放的一定的样本容器100配置到第一测定单元3取入样本的取入位置43a、以及第二测定单元2取入样本的取入位置43b。此外,架运送部件43还能够将安放测定后样本的样本容器100的架101运送到测定后架安放部件42。
控制装置5如图1和图2所示,由电脑(PC)等构成,主要包括由CPU、ROM、RAM等组成的控制部件51(参照图2)、显示部件52和输入设备53。通过控制部件51控制第一测定单元3、第二测定单元2、以及样本运送装置4的各部分的运行。此外,控制部件51还用第一测定单元3和第二测定单元2发送的测定结果对分析对象的成份进行分析,并获取分析结果(红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数等)。显示部件52用于显示第一测定单元3和第二测定单元2发送的数字信号数据在经过分析后获得的分析结果等。
如图3所示,第二测定单元2设于单元罩24(参照图1)内部,包括安放复数个装有一定量试剂的试剂容器90的试剂收纳部件22a、以及读写试剂容器90上附带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91的读写模块22b。另外如图1所示,单元罩24的前面设有能够开关的前罩24a。试剂收纳部件22a配置在第二测定单元2的前侧上部,打开前罩24a时试剂收纳部件22a便向外露出,以此就能更换试剂。
如图4所示,试剂收纳部件22a包括沿宽度方向(X方向)直线状并列配置的五个保存部件60(60a~60e)。各个保存部件60(60a~60e)中分别可拆装地放置着一个试剂容器90,试剂收纳部件22a安放共计五个(五种)试剂容器90。试剂收纳部件22a中安放的试剂容器90中装有检测部件23测定复数个测定项目用的不同种类的试剂。
如图5所示,试剂容器90有宽度较小的前端部,前端部的上端(上面)设有进入部分92,进入部分92有开口。进入部分92用由铝箔等制成的密封材料93密封。试剂容器90的前端部的一侧面贴有条状的RFID标签91。RFID标签91由能够写入和读出信息的存储电路以及天线电路构成。
五个保存部件60(60a~60e)均有着同样的结构。如图6~图8所示,保存部件60包括金属制成的底架61、用于配置试剂容器90的配置部件62、用于开关底架61内部的罩63、吸移试剂容器90内的试剂的穿刺针64(参照图8)、以及穿刺针升降构件6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保存部件60设有与读写模块22b连接并能相互收发电信号的天线部件66。天线部件66针对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收发电波。保存部件60的天线部件66与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参照图5)使用电波进行非接触式近距离无线通信,以此来读取和写入试剂信息。RFID标签91中存储有例如试剂容器90中的试剂的种类、批号和使用期限等试剂信息。试剂信息由控制装置5(参照图1)用读写模块22b进行读写,并用于试剂管理。
天线部件66通过连接部件661与读写模块22b连接。天线部件66根据从读写模块22b(参照图3)收到的信号向周围的RFID标签91发送包含控制信号在内的电波,此外还能从RFID标签91接收包含与控制信号相应的处理结果信息在内的电波。
具体而言,写入信息时,读写模块22b将要写入RFID标签91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发射到天线部件66。天线部件66将来自读写模块22b的电信号转换成电波,并向RFID标签91发送转换的电波。RFID标签91与发送的电波感应而产生电,用产生的电将所传送的电波中包含的信息存入存储电路。以此,向RFID标签91写入信息。读取信息时,天线部件66向RFID标签91发送电波,从而感应生电。RFID标签91用产生的电取出储存在存储电路中的信息,通过天线电路用电波将信息传递到天线部件66。天线部件66将接收的电波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读写模块22b。以此,从RFID标签91读取信息。
天线部件66的通信距离根据所使用的电波的频率带而各异,本实施方式为数厘米。如图5所示,天线部件66与配置在配置部件62中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之间的距离D约为1厘米。
如图5~图7所示,底架61具有位于X1方向一侧的左侧面部件70和位于X2方向一侧的右侧面部件80。底架61(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由金属材质的板材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架61为不锈钢(SUS430)制成。底架61的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分别与引导部件71和81形成一体。单元罩24内部设有用于安放第二测定单元2中包含的各结构零件的金属制框架(无图示)。底架61固定在此框架上并通过此框架接地。
在此,如图5和图8所示,将左侧面部件70内侧下部的一定部位切成略呈U字形状的缺口,以此在左侧面部件70设置缺口72。如图5所示,在试剂容器90放置在配置部件62的状态下(配置于后述放置位置的状态),缺口72使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从左侧面部件70一侧透过底架61露出。因此,在配置部件62放置有试剂容器90的状态下,缺口72位于与RFID标签91相对的位置,缺口72的大小(缺口面积)大于RFID标签91的大小(平面面积)。即,缺口72有宽度W2(参照图5)和高度H2(参照图8),宽度W2和高度H2分别大于RFID标签91的宽度W1(参照图5)和高度H1(长边长度,参照图10)。缺口72用于使电波从天线部件66与配置部件62之间穿过。
如图5和图6所示,底架61的左侧面部件70设有保护件67,该保护件67覆盖缺口72。保护件67由电波能够透过的树脂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件67由聚甲醛材质的板材构成。保护件67用拧在螺孔73(参照图8)的树脂制螺丝68固定在左侧面部件70。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此保护件67的缺口72相反一侧(X1方向一侧)的表面安装着天线部件66。以此,天线部件66通过能透过电波的保护件67和左侧面部件70的缺口72与配置部件62中配置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通信。
如图5所示,引导部件71和81隔着配置部件62在X方向相对设置。引导部件71和81的形状分别是与配置部件62中放置的试剂容器90的前端尖细的外形相应的弯曲形状。以此,试剂容器90只能从设有进入部分92的前端插入配置部件62。引导部件71和81引导试剂容器90的两个侧面,以使得试剂容器90放置到配置部件62时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正好位于与天线部件66相对的位置且朝向天线部件66。另外,如图10所示,引导部件71和81具有与试剂容器90的最高高度(从前端部的底面到上端面的长度)H3基本相等的高度H4。因此,试剂容器90放置在配置部件62时,引导部件71和81分别覆盖试剂容器90的整个侧面。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一定方向(X方向)排列的五个保存部件60(60a~60e)中,相对于试剂容器90配置在配置部件62时的RFID标签91来说,分别使天线部件66越过缺口72配置在左侧(X1方向一侧),同时使底架61的右侧面部件80配置在右侧(X2方向一侧)。如上所述,天线部件66向周围发射电波,以此与RFID标签91进行通信。各个保存部件60(60a~60e)的各个天线部件66要与各个保存部件60(60a~60e)中放置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进行准确通信就必须切实阻断与相邻的保存部件中放置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的通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架61的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均能作为阻断天线部件66发出的电波的电波阻断部件使用。即,金属制成的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反射天线部件66发出的不需要的电波。
试剂容器90放置在配置部件62中,在此状态下,试剂容器90除后端部(Y2方向一端)外被左侧面部件70(以及引导部件71)和右侧面部件80(以及引导部件81)包围。与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成为一体的引导部件71和81兼用作电波阻断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五个保存部件60(60a~60e)的各个天线部件66仅能与面对配置部件62配置的相应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通信(信息的读取与写入)。另一方面,保存部件60(60a~60e)的各个天线部件66与相邻的其他保存部件60上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之间的通信路径被右侧面部件80阻断,不能与其他保存部件60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通信。关于此天线部件66与RFID标签91的通信路径随后详细说明。
如图5~图8所示,配置部件62设置在底架61的下部。配置部件62从平面看到的形状与试剂容器90相对应,并能够放置试剂容器90。如图9和图10所示,配置部件62中设置有从配置部件62最里面向上方延伸的锁件621。在试剂容器90放入时锁件621抵住试剂容器90的前端部分,使试剂容器90配置于配置部件62上的一定位置。配置部件62包括转轴622和弹簧623。配置部件62凭借弹簧623所赋予的力与罩63的开关(升降)作业连动,以此围转轴622转动。以此,配置部件62就能在载置位置P1(参照图9)和放置位置Q1(参照图10)之间转动,其中载置位置P1是罩63打开时配置部件62的上面(试剂容器90的放置面)略呈水平的位置,放置位置Q1是在罩63关闭状态下穿刺针64能够通过配置部件62中的试剂容器90的进入部分92进入试剂容器90内部的位置。在此放置位置Q1,配置部件62中放置的试剂容器90的上面基本呈水平,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配置在与天线部件66相对的位置(参照图5)。
罩63如图6和图7所示,配置于各个保存部件60(底架61)的前侧(箭头Y2方向一侧),且安装在穿刺针升降构件65上。罩63能够通过此穿刺针升降构件65移动到打开配置部件62的上升位置P2(参照图9)和覆盖(关闭)配置部件62的下降位置Q2(参照图10)。
穿刺针64为上下延伸的管状部件。如图9所示,穿刺针64设置在配置部件62的最里面(箭头Y2方向)的上方位置,并通过安放穿刺针64的穿刺针升降构件65在垂直方向(Z方向)移动。穿刺针64顶端形状尖锐,能够贯穿(穿刺)试剂容器90的密封材料93。以此,穿刺针64就能够通过插入配置部件62里侧的试剂容器90的前端部的上端的进入部分92进入试剂容器90内部。这样,穿刺针64就能吸移试剂容器90内的试剂。通过穿刺针64吸移的试剂在试样制备部件22与样本混合。
穿刺针升降构件65安放有穿刺针64和罩63。穿刺针升降构件65与底架61右侧面部件80中设置的移动槽82啮合并能够在垂直方向(Z方向)移动。以此,穿刺针升降构件65与罩63的开合(升降移动)连动,并由此使穿刺针64一体化地在垂直方向(Z方向)移动。如图9所示,在罩63位于上升位置P2的状态下,穿刺针64位于配置部件62上方(试剂容器90上方)的上升位置P3。如图10所示,在罩63位于下降位置Q2的状态下,穿刺针64位于前端接近试剂容器90的进入部分92正下方的内底部的下降位置Q3。
下面参照图3和图5说明天线部件66和RFID标签91之间的通信路径。在此,将保存部件60的各个部件与各保存部件60a~60e相对应,并将其分别作为配置部件62a~62e、天线部件66a~66e、保护件67a~67e、左侧面部件70a~70e、缺口72a~72e、右侧面部件80a~80e、试剂容器90a~90e、RFID标签91a~91e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比如着眼于中央的保存部件60c,保存部件60c的天线部件66c能够与保存部件60c中的试剂容器90c的RFID标签91c通过经由保护件67c和缺口72c的通信路径C1进行通信(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另一方面,相对于保存部件60c来说,在X1方向相邻的保存部件60b中的试剂容器90b的RFID标签91b与保存部件60c的天线部件66c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右侧面部件80b,该右侧面部件80b用作保存部件60b的电波阻断部件。因此,保存部件60c的天线部件66c与相邻的保存部件60b的试剂容器90b的RFID标签91b之间的通信路径C2被保存部件60b右侧面部件80b阻断(电波反射)。
相对于保存部件60c来说,在X2方向相邻的保存部件60d中的试剂容器90d的RFID标签91d与保存部件60c的天线部件66c之间的通信路径C3被保存部件60c本身的右侧面部件80c(及引导部件81,参照图5)阻断。因此,保存部件60c的天线部件66c只能与保存部件60c的配置部件62c中配置的相应试剂容器90c的RFID标签91c通信。另外,天线部件66c的电波也向图示的通信路径C1~C3以外的方向扩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保存部件60a~60e中设有分别包围试剂容器90a~90e的左侧面部件70a~70e(引导部件71,参照图5)和右侧面部件80a~80e(引导部件81,参照图5),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阻断从天线部件66c到其他RFID标签90a、90b、90d和90e的电波(通信路径)。
如此,保存部件60a~60e的各个天线部件66a~66e只能在与各配置部件62a~62e上配置的相应试剂容器90a~90e的RFID标签91a~91e的通信路径A1~E1中进行通信(读写信息)。另外,配置在X1方向端点部分的保存部件60a的X1方向一侧没有电波阻断部件,但也没有相邻的保存部件,因此不会与其他保存部件的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
下面参照图1、图3、图5、图9和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测定单元3和第二测定单元2的试剂收纳部件22a(保存部件60)中放入试剂容器90的作业。试剂容器90(90a~90e)放入保存部件60a~60e的作业相同,因此省略对各个保存部件60a~60e的分别说明。
首先,使用者打开前罩24a(参照图1),将罩63置于上升位置P2(参照图9),打开配置部件62。此时,如图9所示,罩63上升,与此连动,配置部件62被置于试剂容器90的放置面呈水平的载置位置P1。伴随着罩63配置于上升位置P2,穿刺针64配置到配置部件62上方的上升位置P3。
接着,使用者将试剂容器90放到配置部件62上。此时,使用者使试剂容器90从试剂容器90前端部向配置部件62里侧(Y1方向)推进。此时,沿着形状与试剂容器90的形状相应的一对引导部件71和81(参照图5)引导试剂容器90的整个两侧面,试剂容器90插入与配置部件62的锁件621接触的一定位置。
然后,使用者将罩63从上升位置P2移动(下降)到下降位置Q2(参照图10),并关闭配置部件62。此时,罩63下降,与此连动,配置部件62转到放置位置Q1。因此,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配置到与天线部件66相对的位置。
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到达与天线部件66相对的位置后,控制装置5(参照图1)通过读写模块22b(参照图3)读取RFID标签91中存储的试剂信息,写入新信息。此时,天线部件66与RFID标签91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通信。
随着罩63的下降,穿刺针64也下降,因此穿刺针64穿透封装试剂容器90的进入部分92的密封材料93,并通过进入部分92进入试剂容器90内部。使用者将罩63配置到下降位置Q2时,穿刺针64配置在试剂容器90内的底部附近的下降位置Q3。以此就能通过穿刺针64吸移试剂容器90内的试剂。
至此,试剂收纳部件22a(保存部件60)中放入试剂容器90的作业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一个保存部件60(如60c)的天线部件66(66c)、以及一个保存部件60(60c)相邻的其他保存部件60(60b和60d)中的试剂容器90(90b和90d)的RFID标签91(91b和91d)之间的电波通信路径被右侧面部件80(80b和80c)阻断,这样就能通过右侧面部件80b和80c阻断一个保存部件60c的天线部件66c发出的电波中射向相邻的其他保存部件60b和60d中的试剂容器90b和90d的RFID标签91b和91d的电波。因此,在各个保存部件60中能够对各自的配置部件62中配置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读写信息,同时,能够防止对相邻的其他保存部件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读写信息。以此就能防止对对象试剂容器90以外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错误地读写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一个保存部件60(如60c)的天线部件66(66c)与相邻的其他保存部件60(60b和60d)的配置部件62(62b和62d)中配置的试剂容器90(90b和90d)的RFID标签91(91b和91d)之间设置了右侧面部件80(80b和80c)。采用如此结构能够切实阻断一个保存部件60(60c)的天线部件66(66c)与所述一个保存部件60(60c)相邻的其他保存部件60(60b和60d)上的试剂容器90(90b和90d)的RFID标签91(91b和91d)之间的电波通信路径(图3的C2和C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各个保存部件60是由包围配置部件62中的试剂容器90的导电材料(不锈钢)构成的,导电材料构成了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采用如此结构,用包围配置部件62中的试剂容器90的导电材料构成的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对其他保存部件60上的非对象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进行信息读写。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各保存部件60的左侧面部件70在与天线部件66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72。采用如此结构,通过导电材料(左侧面部件70)上形成的缺口72就能对对象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切实进行信息读写。
当导电材料构成的左侧面部件70上形成例如窗口状的开口时,开口周围会形成导电体(金属)回路,在电磁感应等因素作用下,开口周围的回路部分会像天线般运作,因此可能会阻碍天线部件66与RFID标签91的通信。对此,本实施方式在与天线部件66相应的位置上设置缺口72,这样就能防止在缺口72周围(左侧面部件70)形成导电体(金属)回路,因此天线部件66与RFID标签91能够通过缺口72进行良好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保护件67覆盖着缺口72,并由电波能透过其内部的电波透射材料制成。采用如此结构,通过覆盖缺口72的保护件67就能将天线部件66与配置部件62中的试剂容器90隔开。以此就能防止装在试剂容器90中的试剂液滴通过缺口72粘附到天线部件66上,防止在放入试剂容器90时试剂容器90通过缺口72碰到天线部件66。还能将保护件67兼用作天线部件66的安装件,与在保存部件60分别安装天线部件66和保护件67相比,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减少零部件数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五个保存部件60(60a~60e)各自分别具有作为电波阻断部件的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各个保存部件60的天线部件66和右侧面部件80隔着试剂容器90配置于配置部件62时的RFID标签91相对配置。采用如此结构,通过在各个保存部件60分别设置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在保存部件60设置天线部件66、配置部件62、作为电波阻断部件的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这一结构构成了一个单元。以此,与分别设置各个保存部件60和左侧面部件70及右侧面部件80(电波阻断部件)的结构相比,本发明能够简化设置复数个保存部件60时的装置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五个保存部件60a~60e分别在一定方向(X方向)排列配置。五个保存部件60a~60e中分别沿一定方向从左侧(X1方向一侧)依次配置有天线部件66、配置部件62和右侧面部件80。采用如此结构,在沿X方向排列的复数个保存部件60a~60e中,在相邻的保存部件60的一者的天线部件66与另一保存部件60的配置部件62之间肯定配置有右侧面部件80。以此,即使在X方向靠近排列五个保存部件60a~60e,也能够阻断通向其他保存部件60的配置部件62中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的通信路径,并能够切实地对对象试剂容器90(分别放置在各保存部件60a~60e的各试剂容器90a~90e)的RFID标签91(91a~91e)读写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各个保存部件60具有引导部件71和81,引导部件71和81引导试剂容器90,使配置部件62中配置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与相应天线部件66相对配置。采用如此结构,通过引导部件71和81能够使RFID标签91与天线部件66相对配置,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对象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与天线部件66的电波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引导部件71和81兼用作电波阻断部件。采用如此结构,引导试剂容器90的引导部件71和81本身也能作为电波阻断部件发挥作用,与分别设置引导部件71、81和电波阻断部件的结构相比,本发明能够减少零部件数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左侧面部件70(引导部件71)和右侧面部件80(引导部件81)由金属构成。采用如此结构,能够用金属制成的左侧面部件70(引导部件71)和右侧面部件80(引导部件81)反射天线部件66的电波,从而很容易地就能防止对对象试剂容器90以外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错误地进行信息读写。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包括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在内的底架61接地。采用如此结构,能够防止金属制成的左侧面部件70和右侧面部件80(底架61)本身成为噪声源,因此能够收到良好的电波阻断效果。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在X方向直线排列各保存部件60(60a~60e)的天线部件66和各保存部件60(60a~60e)中放置的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但也可以如图11的第一变形例所示,不在X方向直线排列各保存部件的天线部件和RFID标签。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的试剂收纳部件122a中,各保存部件160(160a和160b)的天线部件166配置于配置部件162的里侧(Y1方向一侧)。RFID标签191贴在试剂容器190的前面(前端部分)。天线部件166与配置部件162上配置的试剂容器190的RFID标签191在前后方向(Y方向)相对设置。
保存部件160(160a和160b)的底架161由左侧面部件161a、右侧面部件161b和里侧部件161c构成,除去配置部件162后部(Y2方向一侧)外包围着配置部件162(试剂容器190)。配置部件162里侧(Y1方向一侧)的里侧部件161c上设有缺口161d。
因此,X1方向一侧的保存部件160a的天线部件166能够与保存部件160a中设置的试剂容器190的RFID标签191经由通过缺口161d的Y方向的通信路径A11进行通信。另一方面,X2方向的相邻保存部件160b的试剂容器190的RFID标签191与保存部件160a的天线部件166之间的位置上配置有充当保存部件160b的电波阻断部件的左侧面部件161a和里侧部件161c。因此,保存部件160a的天线部件166与相邻的保存部件160b的试剂容器190的RFID标签191之间的通信路径A12被保存部件160b的左侧面部件161a和里侧部件161c阻断。保存部件160b的天线部件166也是同样的,故省略说明。
如此,如第一变形例的保存部件160(160a和160b)所示,即使天线部件166与配置部件162中配置的试剂容器190的RFID标签191在前后方向(Y方向)相对配置,也能取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各个保存部件60a~60e的天线部件66与试剂容器90的RFID标签91在X方向交错排列,但也可以如图12的第二变形例所示,天线部件与RFID标签不交错排列。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第二变形例的试剂收纳部件222a中,保存部件260a和保存部件260b隔着电波阻断部件261呈轴对称状配置。电波阻断部件261由隔开保存部件260a和保存部件260b的金属制隔板构成。电波阻断部件261向上下方向(Z方向)和里侧方向延伸。
在试剂收纳部件222a中,隔着电波阻断部件261在X1方向一侧配置有保存部件260a,X2方向一侧配置有保存部件260b。保存部件260a和保存部件260b中分别隔着中央的电波阻断部件261在内侧配置有试剂容器290a和290b,试剂容器290a和290b的外侧配置有天线部件266。因此,在第二变形例中,保存部件260a中放置的试剂容器290a的RFID标签291a贴在配置有天线部件266的X1方向一侧的侧面。保存部件260b中的试剂容器290b的RFID标签291b贴在配置有天线部件266的X2方向一侧的侧面。
在第二变形例中,保存部件260a的天线部件266在X方向的通信路径A21上能够与保存部件260a中的试剂容器290a的RFID标签291a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保存部件260a和保存部件260b之间设有电波阻断部件261,因此,保存部件260a的天线部件266与相邻保存部件260b的试剂容器290b的RFID标签291b之间的通信路径A22被电波阻断部件261阻断。保存部件260b的天线部件266也是同样的,故省略说明。
(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各保存部件60a~60e在X方向排列,但也可以如图13的第三变形例所示,上下配置各保存部件。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第三变形例的试剂收纳部件322a中,上侧(Z1方向一侧)的保存部件360a和下侧(Z2方向一侧)的保存部件360b隔着电波阻断部件361上下排列。
保存部件360a和360b分别在X1方向一侧配置了天线部件366,在X2方向一侧放置试剂容器390。因此,保存部件360a和360b中,天线部件366和试剂容器390的RFID标签391在X方向相对。电波阻断部件361向水平方向(X方向和里侧方向)延伸。因此,保存部件360a的天线部件366和试剂容器390(RFID标签391)与保存部件360b的天线部件366和试剂容器390(RFID标签391)分别隔着电波阻断部件361上下排列。
在第三变形例中,保存部件360a的天线部件366能够在X方向的通信路径A31上与保存部件360a中的试剂容器390的RFID标签391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保存部件360a和保存部件360b之间设有电波阻断部件361,因此,保存部件360a的天线部件366与下侧相邻的保存部件360b的试剂容器390的RFID标签391之间的通信路径A32被电波阻断部件361阻断。保存部件360b的天线部件366也是同样的,故省略说明。
(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五个保存部件60(60a~60e)中能够放入相同形状的试剂容器90,但也可以如图14的第四变形例所示,在各个保存部件中放入不同大小的试剂容器。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第四变形例的试剂收纳部件422a中,X方向上排列着两个能放入大型试剂容器90(90a和90b)的保存部件60(60a和60b)、以及三个能够放入小型试剂容器490(490c~490e)的保存部件460(460c~460e)。保存部件60和试剂容器9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试剂容器490较长一边的(Y方向)长度比试剂容器90短,所装入的试剂量少于试剂容器90。
保存部件460具有左侧面部件470(470c~470e)和右侧面部件480(480c~480e)。保存部件460中设置有小型试剂容器490,所以在保存部件460前侧(Y2方向一侧)与RFID标签491(491c~491e)在X方向相对的位置配置天线部件466(466c~466e)。因此,保存部件460的左侧面部件470的缺口位置也偏向Y2方向一侧。如此,保存部件60的天线部件66和保存部件460的天线部件466配置于偏向Y方向的位置。
在此,着眼于保存部件60b,保存部件60b的天线部件66b能够经过通信路径B1与保存部件60b中的试剂容器90b的RFID标签91b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X2方向与保存部件60b相邻的保存部件460c上的试剂容器490c的RFID标签491c与保存部件60b的天线部件66b之间的通信路径B43被保存部件60b的右侧面部件80b阻断(反射)。
下面看保存部件460c,保存部件460c的天线部件466c能够经由通信路径C41与保存部件460c中的试剂容器490c的RFID标签491c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X1方向与保存部件460c相邻的保存部件60b上的试剂容器90b的RFID标签91b与保存部件460c的天线部件466c之间的通信路径C42被保存部件60b的右侧面部件80b阻断(反射)。在X2方向与保存部件460c相邻的保存部件460d上的试剂容器490d的RFID标签491d与保存部件460c的天线部件466c之间的通信路径C43被保存部件460c的右侧面部件480c阻断(反射)。
因此,保存部件60a、60b和460c~460e的各天线部件66a、66b和466c~466e只能分别在通信路径A1、B1和C41~E41与相应试剂容器90a、90b和490c~490e的RFID标签91a、91b和491c~491e进行通信。
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以及第一~第四变形例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绝无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及第一~第四变形例的说明所限,仅由权利要求所规定,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同等意义和同等范围的所有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析装置的例子是设有第一测定单元和第二测定单元两个测定单元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测定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血液分析系统具有两个测定单元、一个样本运送装置和控制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不组建上述分析系统,而是将本发明用在单个的测定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第四变形例的示例中,试剂收纳部件中设置有五个保存部件,在上述第一~第三变形例的示例中,试剂收纳部件中设置有两个保存部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保存部件可以是三个或四个,也可以是六个以上。只要保存部件的数目与分析装置所使用的试剂种类相应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用金属制成了充当电波阻断部件的左侧面部件和右侧面部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电波阻断部件只要能阻断电波即可,也可以使用金属以外的树脂材料。
由金属制成的电波阻断部件通过反射来阻断电波,但电波阻断部件也可以不反射电波。因此,例如也可以用吸收电波的电波吸收材料(铁氧体片)等作为电波阻断部件。本发明的电波阻断部件只要实际上能够阻断电波即可,其中包括不完全阻断电波而是使电波衰减的情况。即,电波阻断部件只要能使电波衰减到一个保存部件的天线部件不能与其他保存部件上的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通信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中,作为电波阻断部件的左侧面部件和右侧面部件中分别一体化地设置了引导部件,同时引导部件兼作为电波阻断部件使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中,引导部件也可以与左侧面部件和右侧面部件分开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引导部件。此外,引导部件也可以不兼作电波阻断部件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充当电波透射部件的缺口设在左侧面部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如下设置:充当电波阻断部件的左侧面部件的一部分中设置由电波能穿透的电波透射材料制成的电波透射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用能够进行电波通信的树脂材料(聚甲醛)制成了保护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用聚甲醛以外的树脂材料制成保护件,还可以使用树脂材料以外的其他电波能透过的材料。
符号说明
2    第二测定单元(样本分析装置)
3    第一测定单元(样本分析装置)
60(60a~60e)、160(160a、160b)、260a、260b、360a、360b、460(460c~460e)    保存部件(试剂保存部件)
62(62a~62e)、162   配置部件
66(66a~66e)、166、266、366、466(466c~466e)    天线部件(电波通信部件)
67    保护件
70    左侧面部件(电波阻断部件)
71    引导部件
72、161d    缺口(缺口处)
80    右侧面部件(电波阻断部件)
81    引导部件
90(90a~90e)、190、290a、290b、390、490(490c~490e)    试剂容器
91(91a~91e)、191、291a、291b、391、491(491c~491e)    RFID标签(存储介质)

Claims (20)

1.一种用装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析样本的样本分析装置,包括:
排列地设置有数个试剂保存部件的试剂收纳部件,其中所述试剂保存部件包括用于配置带有存储介质的试剂容器的配置部件、以及针对配置于所述配置部件的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存储介质进行电波收发的电波通信部件;
电波阻断部件,用于阻断一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的所述电波通信部件和与所述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相邻的其他所述试剂保存部件上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存储介质之间的电波的通信路径;
其中,数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沿一定方向呈一列配置,各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沿所述一定方向依次具有所述电波通信部件、所述配置部件和所述电波阻断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其他试剂保存部件的所述配置部件上配置了试剂容器时,所述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的所述电波阻断部件位于所述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的所述电波通信部件和所述其他试剂保存部件的所述配置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的所述存储介质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由导电材料制成,且导电材料的形状是包围着所述配置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形状,
所述导电材料构成了所述电波阻断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材料在与所述电波通信部件对应的位置上有缺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的形状是不形成回路的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样本分析装置还具有用于覆盖所述缺口的、且由电波能透过其内部的电波透射材料制成的保护件,
所述电波通信部件安装在所述保护件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保存部件具有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试剂容器,以便使配置于所述配置部件的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存储介质面向相对应的所述电波通信部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波阻断部件由金属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波阻断部件接地。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数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为3个以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数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排成一横列。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波通信部件通过收发电波来读取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试剂相关信息和向所述存储介质写入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相关信息包括试剂的种类、批号及使用期限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是血液,
所述样本分析装置是用装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析血液中的成分的血液分析装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为全血,
所述样本分析装置是用试剂容器所装有的染色试剂对全血中所含有的血细胞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后的血细胞进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装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件包括吸管,该吸管从上方进入试剂容器的上面所设置的开口,并由此接触试剂容器内的试剂,
存储介质设在试剂容器的侧面,
所述电波通信部件设置在与配置部件上配置的试剂容器设有所述存储介质的面相靠近的位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件包括用于开关试剂容器的进出口且能够上下移动的罩,
所述吸管与罩关闭的作业连动并由此进入试剂容器内。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件安放试剂容器并使试剂容器的底面倾斜,
所述吸管插入所述试剂容器且其前端位于倾斜底面中位置较低一侧。
19.一种安放数个装样本分析装置用试剂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库,包括:
试剂收纳部件,该试剂收纳部件中排列地设置有数个试剂保存部件,所述试剂保存部件包含配置带有存储介质的试剂容器的配置部件、以及对所述配置部件中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存储介质收发电波的电波通信部件;
电波阻断部件,用于阻断一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的所述电波通信部件和与所述一个试剂保存部件相邻的其他所述试剂保存部件上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存储介质之间的电波的通信路径;
其中,数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沿一定方向呈一列配置,各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沿所述一定方向依次具有所述电波通信部件、所述配置部件和所述电波阻断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数个所述试剂保存部件分别相邻配置,
各个试剂保存部件具有相对于所述配置部件向前后方向取出放入所述试剂容器的进出口,同时在靠近所述配置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的一个侧面的位置还具有所述电波通信部件,
所述电波阻断部件配置于各试剂保存部件的靠近所述配置部件中配置的试剂容器的另一侧面的位置。
CN201280013812.9A 2011-03-23 2012-03-22 样本分析装置 Active CN103430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3956A JP5710328B2 (ja) 2011-03-23 2011-03-23 血球計数装置
JP2011-063956 2011-03-23
PCT/JP2012/001994 WO2012127869A1 (ja) 2011-03-23 2012-03-22 検体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0029A CN103430029A (zh) 2013-12-04
CN103430029B true CN103430029B (zh) 2015-09-09

Family

ID=4687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3812.9A Active CN103430029B (zh) 2011-03-23 2012-03-22 样本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94866B2 (zh)
EP (1) EP2690444A4 (zh)
JP (1) JP5710328B2 (zh)
KR (1) KR20130131443A (zh)
CN (1) CN103430029B (zh)
WO (1) WO20121278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05708B1 (en) * 2014-01-24 2020-10-14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High density in situ barcode reading system
JP6130320B2 (ja) * 2014-03-28 2017-05-1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および試薬容器
EP2990803B1 (en) * 2014-08-28 2022-03-09 F. Hoffmann-La Roche AG Method for RFID tag-reader antenna association in a laboratory device
WO2016130964A1 (en) 2015-02-13 2016-08-18 Abbott Laboratories Decapping and capp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diagnostic analyzers
US10837975B2 (en) 2017-06-19 2020-11-17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Automatic analyzing apparatus, reagent container stock apparatus, and specifying method
FR3069645B1 (fr) * 2017-07-25 2023-11-24 Stago Diagnostica Poche double pour automate d'analyses
WO2020179246A1 (ja) * 2019-03-01 2020-09-1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CN11198324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反应装置以及基于该装置进行生物检测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2024A (zh) * 2007-03-12 2010-01-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38559A1 (de) * 1989-11-21 1991-05-23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Reagenzbevorratungssystem fuer ein medizinisches analysegeraet
US5609822A (en) * 1995-07-07 1997-03-11 Ciba Corning Diagnostics Corp. Reagent handling system and reagent pack for use therein
JP3697146B2 (ja) * 2000-08-09 2005-09-21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試薬容器の設置装置
JP4751544B2 (ja) * 2001-09-07 2011-08-1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自動血液分析装置とその装置に用いるピペット駆動装置
EP1291659A3 (en) 2001-09-06 2008-05-21 Sysmex Corporation Automatic sample analyzer and its components
JP4251041B2 (ja) * 2002-08-30 2009-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4163319A (ja) * 2002-11-14 2004-06-10 Sysmex Corp 液体容器ユニットおよび接続機構
EP1420255B1 (en) * 2002-11-18 2007-10-17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analyzer and its components
JP4106614B2 (ja) * 2003-03-07 2008-06-25 株式会社エスアールエル 検体ラック及び検体位置確認システム
JP4502621B2 (ja) * 2003-10-21 2010-07-14 シスメックスRa株式会社 容器
JP5048247B2 (ja) * 2006-01-13 2012-10-17 公立大学法人会津大学 対象物のタグ情報と位置情報とを特定するための無線icタグ用タグ情報読み書きシステム
US7688207B2 (en) * 2006-07-28 2010-03-30 Abbott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for tracking vessels in automated laboratory analyzers b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102007012524B4 (de) * 2007-03-15 2010-05-12 Stratec Biomedical Systems Ag Behälterensemble sowie Verfahren zur Analyse von Substanzen
JP2009210444A (ja) * 2008-03-05 2009-09-17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4907625B2 (ja) * 2008-09-29 2012-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35485B2 (en) * 2008-11-20 2011-10-11 Abbott Laboratories System for tracking vessels in automated laboratory analyzers b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ES2643134T3 (es) 2008-11-28 2017-11-21 F. Hoffmann-La Roche Ag Sistema y método para el procesamiento de muestras líquida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2024A (zh) * 2007-03-12 2010-01-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0444A1 (en) 2014-01-29
US9194866B2 (en) 2015-11-24
EP2690444A4 (en) 2014-09-24
US20140050622A1 (en) 2014-02-20
CN103430029A (zh) 2013-12-04
KR20130131443A (ko) 2013-12-03
JP2012198174A (ja) 2012-10-18
JP5710328B2 (ja) 2015-04-30
WO2012127869A1 (ja)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029B (zh) 样本分析装置
KR101356360B1 (ko) 검체 처리 장치
EP2610621B1 (en) Blood cell analyzer, blood cell analyz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JP5951859B2 (ja) 粒子分析装置
US20130112014A1 (en) Analyzer and transportation device
US9513282B2 (en) Sample analyzer,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and sample analyzing system
EP2645109A2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and sample processing method
JP2012211786A (ja)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CN102221606B (zh) 样本分析仪及试剂信息获取方法
US20230281788A1 (en) Substance dispense evaluation system
JP5690501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EP2677322A1 (en) Automated analyzer
US11953421B2 (en) Method for analyzing a biological sample containing biological cells, and analysis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analysis method
CN218727350U (zh) 一种进样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CN212989378U (zh) 一种多通道荧光免疫分析仪及分析仪系统
RU2803025C2 (ru) Способ анализа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образца, содержащего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клетки, и анализ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пособа анализа
CN116615653A (zh) 样本分析系统、方法、样本图像分析系统及血液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