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9540A -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9540A
CN103429540A CN2012800135629A CN201280013562A CN103429540A CN 103429540 A CN103429540 A CN 103429540A CN 2012800135629 A CN2012800135629 A CN 2012800135629A CN 201280013562 A CN201280013562 A CN 201280013562A CN 103429540 A CN103429540 A CN 103429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ing tank
biological treating
biological
later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35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9540B (zh
Inventor
藤岛繁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29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9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9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9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6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ubmerged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05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1Multistep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2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food or foodstuff industry, e.g. brewery waste wa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1Upstream control, i.e. monitoring for predictive contr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6Sludge reduction, e.g. by 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根据利用微小动物的捕食作用的多级活性污泥法,进行CODCr容积负荷1.0kg/m3/天以上或BOD容积负荷0.5kg/m3/天以上的高负荷处理时,使得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积极优先,同时,抑制引起处理水质恶化的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的增殖,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水质,使得污泥减量。向第一生物处理槽(1)导入有机性排水,由细菌进行生物处理,使得包含来自该第一生物处理槽(1)的分散状态细菌的第一生物处理水流入第二生物处理槽(2),得到第二生物处理水,使得第二生物处理水在沉淀槽(3)固液分离,将分离水返送到第二生物处理槽(2)。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设置微小动物保持载体(22)。

Description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其可用于生活排水、污水、以食品工厂或纸浆工厂为首的广泛浓度范围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尤其涉及不让处理水质恶化、提高处理效率、并能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对有机性排水进行生物处理时使用的活性污泥法,因其具有处理水质良好、容易维护等优点,广泛用于脏水处理或产业废水处理等。但是,活性污泥法的BOD容积负荷一般在0.5~0.8kg/m3/天左右,因此,需要大的占地面积。又,分解的BOD的20~40%会转换为菌体,即污泥,故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
作为高负荷处理有机性排水的方法,已知有添加载体的流化床法。在该方法中,可以以3kg/m3/天以上的BOD容积负荷运转。但是,在该方法中,产生污泥量为分解的BOD的30~50%左右,比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多。
在日本特开昭55-20649号公报中,记载如下方法:首先在第一处理槽中通过细菌处理有机性排水,使排水中所含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转换为非凝集性的细菌菌体后,通过在第二处理槽使得固定性原生动物捕食除去,剩余污泥减量化成为可能。进而,在该方法中,可进行高负荷运转,也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
提出过多个这样利用处于比细菌高级的原生动物或后生动物捕食的废水处理方法。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210692号公报中,针对日本特开昭55-20649号公报的处理方法中成为问题的因原水的水质变化导致处理恶化,提出对策。作为具体方法,提出“将被处理水的BOD变动从平均浓度的中央值调整至50%以内”,“经时测定第一处理槽内和第一处理水的水质”,“第一处理水水质恶化时,将种污泥或微小动物制剂添加至第一处理槽”等方法。
在日本特公昭60-23832号公报中,提出以下方法:将细菌、酵母、放线菌、藻类、霉类或废水处理的初次沉淀污泥或剩余污泥,使得原生动物或后生动物捕食时,通过超声波处理或机械搅拌,使该等饵食的絮凝物尺寸比动物口小。
在日本特开2006-51414、日本特开2006-51415、日本特开2006-247494、日本特开2008-36580、日本特开2009-202115中也记载了利用微小动物捕食作用的多级活性污泥法。在本发明中,所谓“微小动物”系指微生物中的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
这种利用微小动物捕食作用的多级活性污泥法,可以实际用于有机性废水处理,通过作为对象的排水,提高处理效率,能使产生污泥量减少50%左右。
作为关于流化床和活性污泥法的多级处理的发明,存在日本专利第3410699号公报所记载的发明。在该方法中,后级的活性污泥法以BOD污泥负荷为0.1kg-BOD/kg/MLSS/天的低负荷运转,使污泥自身氧化,能大幅度降低污泥抽取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20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106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60-23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410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5141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6-5141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6-24749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36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9-202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生物处理中,通过增大槽负荷,可以使生物处理槽小型化。但是,在利用微小动物捕食作用的多级活性污泥法中,若进行高负荷处理,则处理水质恶化。即,在前级生物处理槽,排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转换成分散菌体,在后级生物处理槽中,使得微小动物捕食分散菌体时,若微小动物量比分散菌体量少,则有时产生吃剩,在沉降槽中不沉降,流出到处理水中。
在有助于污泥减量的微小动物中,存在过滤捕食型和凝集体捕食型。其中,凝集体捕食型的微小动物也能边咬絮化的污泥边捕食,因此,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占优势时,处理水质恶化。因此,为了提高处理水质,有效的是,微小动物之中,使得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优先。但是,以往,没有提出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的增殖方法和抑制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增殖的方法,尤其在高负荷的排水处理中,实行使用微小动物的污泥减量时,因运转条件不同,产生没有预计到的处理水质恶化。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通过利用微小动物捕食作用的多级活性污泥法,CODCr容积负荷为1.0kg/m3/天以上或BOD容积负荷为0.5kg/m3/天以上那样的高负荷处理时,积极地使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优先,同时,抑制会引起处理水质恶化的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的增殖,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泥容积,提高处理水质。在本发明中,上述“容积负荷为1.0kg/m3/天以上”包括容积负荷为1.0kg/m3/天,其他也如此。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经过研究结果发现,在利用微小动物捕食作用的多级活性污泥法中,在前级生物处理槽设有一过式处理有机物的槽,生成分散菌,在后级的生物处理槽中,为了积极地使必要的微小动物优先化,抑制引起处理水质恶化的凝集体(絮凝物)捕食型微小动物的增殖,在后级的生物处理槽中,以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的增殖速度以上的滞留时间抽去污泥,同时,在该生物处理槽设置微小动物保持载体,保持有效地捕食分散菌、对污泥的固液分离性及有助于提高处理水质的固定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能进行稳定的高负荷处理。
本发明根据上述这种见解实现。
在本发明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中,系将全生物处理槽的负荷设为CODCr容积负荷1.0kg/m3/天以上或BOD容积负荷0.5kg/m3/天以上,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生物处理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将该好氧性生物处理槽设为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向第一生物处理槽导入有机性排水,由细菌进行生物处理,使得包含来自该第一生物处理槽的分散状态细菌的第一生物处理水流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进行生物处理,将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处理水在沉淀槽中固液分离,将分离污泥的一部分返送到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在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设置保持微小动物的载体。
在本发明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中,系将全生物处理槽的负荷设为CODCr容积负荷1.0kg/m3/天以上或BOD容积负荷0.5kg/m3/天以上,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生物处理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将该好氧性生物处理槽设为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向第一生物处理槽导入有机性排水,由细菌进行生物处理,使得包含来自该第一生物处理槽的分散状态细菌的第一生物处理水流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进行生物处理,将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处理水在沉淀槽中固液分离,将分离污泥的一部分返送到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在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设置保持微小动物的载体。
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对于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优选0.025~0.050kg/kg-MLSS/天。
设在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内的载体,较好的是,系载体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固定或通过固定器具固定在该生物处理槽的载体。
也可以将上述有机性排水的一部分不经过上述第一生物处理槽而导入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
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SRT(固体份滞留时间)优选50天以下,尤其合适的是10~50天。在本发明中,上述“50天以下”包括50天,其他也如此。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即使CODCr容积负荷1.0kg/m3/天以上或BOD容积负荷0.5kg/m3/天以上那样的高负荷处理,也能在利用微小动物捕食作用的多级活性污泥法中,在保持微小动物的生物处理槽设置微小动物保持载体,通过在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的增殖速度以上的滞留时间抽去污泥,抑制使处理水质恶化的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的增殖,在该生物处理槽内,能稳定地保持有效地捕食分散菌、有助于污泥的固液分离性以及提高处理水质的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
因此,按照本发明,有机性排水的有效的生物处理成为可能,具有以下那样的效果:
1)排水处理时产生的污泥的大幅度减量化。
2)通过高负荷运转,提高处理效率。
3)维持稳定的处理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在图1、2中,符号1为第一生物处理槽,符号2为第二生物处理槽,符号3为沉淀槽,符号11、21为气体扩散管,符号22为微小动物保持载体,在图1、2中,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
在图1的方式中,原水(有机性排水)被导入第一生物处理槽1,通过分散性细菌(非凝集体细菌)将有机成分(溶解性BOD)的70%以上、较好的是80%以上、更好的是85%以上氧化分解。该第一生物处理槽1的pH值为6以上,较好的是pH值为8以下。但是,当食品制造排水等原水中油份含量较多场合,或半导体制造排水或液晶制造排水等原水中有机类溶剂或清洗剂含量较多场合,pH值也可以是8以上。在本发明中,上述“pH值为8以下”包括pH值为8,其他也如此。
向第一生物处理槽1的流通的方式,优选设为一过式。通过将第一生物处理槽1的BOD容积负荷设为1kg/m3/天以上,例如1~20kg/m3/天,HRT(原水滞留时间)为24小时以下,较好的是8小时以下,例如0.5~8小时,能得到分散性细菌占优势的处理水,又,通过缩短HRT,能以高负荷处理BOD浓度低的排水。
在第一生物处理槽1可以将来自后级的生物处理槽的一部分污泥返送,或将该第一生物处理槽1设为两槽以上的多级构成,或添加载体,由此,能在BOD容积负荷5kg/m3/天以上的高负荷下进行处理。在本发明中,上述“两槽以上”包括两槽。
在第一生物处理槽1添加载体时,载体的形状可为球状、颗粒状、中空筒状、线状、板状等任意形状,大小也可以为0.1~10mm左右直径的任意大小。又,载体的材料也可为天然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任意材料,也可以使用凝胶状物质。又,第一生物处理槽1中添加的载体填充率高时,不生成分散菌,细菌附着于载体,或线状性细菌增殖。于是,通过将第一生物处理槽1中添加的载体填充率设为10%以下,较好的是5%以下,不影响浓度变化,能生成易捕食的分散菌。在本发明中,上述“载体填充率设为10%以下”包括载体填充率设为10%,其他也如此。
该第一生物处理槽1也可将溶解氧(DO)浓度设为1mg/L以下,较好的是,设为0.5mg/L以下,抑制线状性细菌的增殖。
在第一生物处理槽1完全分解溶解性有机物时,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中,不形成絮体,且用于微小动物增殖的营养也不足,成为仅压密性低的污泥占优势的生物处理槽。因此,第一生物处理槽1的有机成分的分解率不是100%,较好的是95%以下,更好的是85~90%。
第一生物处理槽1的处理水(第一生物处理水)流入后级的第二生物处理槽2,在此,因残留的有机成分的氧化分解,分散性细菌的自身分解,以及微小动物的捕食,使得剩余污泥减量。
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中,为了利用与细菌相比增殖速度慢的微小动物的作用以及细菌的自身分解,需要使用让微小动物和细菌滞留在系统内的那样的运转条件和处理装置。于是,较好的是,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使用进行污泥返送的活性污泥法。又,该第二生物处理槽2可以设为两槽以上的多级构成。
在本发明中,在该第二生物处理槽2内设置微小动物保持载体22。进而,通过将相对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设为0.025~0.050kg/kg-MLSS/天,提高微小动物、尤其是有效地捕食分散菌、有助于污泥的固液分离性和提高处理水质的固定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的槽内保持量。
即,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中,不仅捕食分散状态菌体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增殖,而且能捕食絮化污泥的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也增殖。后者边浮游边捕食絮化污泥,因此,若占优势场合,污泥会被乱吃,成为微细化絮片散乱的污泥。该絮片使得处理水质恶化。于是,在本发明中,在该第二生物处理槽2中,将相对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设为0.025~0.050kg/kg-MLSS/天。又,定期更换槽污泥,即,为了间隔剔除微小动物或排泄物,较好的是,将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SRT(固体份滞留时间)设为50天以下,更好的是设为45天以下,特别好的是设为40日以下,又,较好的是,设为10天以上,更好的是20天以上,在此范围内控制为一定。在此,SRT=(槽内浮游污泥浓度·曝气槽容积)/(抽出污泥浓度·每日抽出量)。在本发明中,上述“10天以上”包括10天。
在此基础上,为了将捕食分散状态菌体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维持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内,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内设置微小动物保持载体22。即,这种微小动物固着(粘着)在污泥絮体,维持在系统内,但是,污泥以一定的滞留时间向系统外抽取,因此,必须在系统内设置供给源。这时,若将载体设为粒状或方形的流化床,因用于流动的剪力无法稳定保持高浓度,因此,需要提高载体充填率。
于是,在本发明中,作为设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载体,较好的是,不是流动载体,而是载体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或通过固定器具固定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底面、侧面、上部等某一处的固定载体。该场合的载体22的形状可为线状、板状、条带状等任意形状。又,载体22的材料为天然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任意材料,可以使用凝胶状物质。较好的是,多孔质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等的合成树脂发泡体。关于载体大小,较好的是,一边长100~400cm、与其正交的边长5~200cm、厚0.5~5cm的板状或条带状。在图1方式中,将片材状固定载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二根棒状固定器具23上,该二根棒状固定器具23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底面,隔开间隔,垂直固定。
在第二生物处理槽2中,需要用于维持微小动物的多量的立脚点,但是,若载体的充填率过多,则会引起槽内混合不足,污泥的腐败等,所以,添加的载体的充填率较好的是0.1~20%左右。
在本发明中,若在投入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第一生物处理水中残存多量有机物时,其氧化分解在后级的处理槽中进行。若在多量存在微小动物的第二生物处理槽2中,由细菌引起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则作为用于逃避微小动物捕食的对策,细菌以难以被捕食的形态增殖,这为人们所公知,这样增殖的细菌群不被微小动物捕食,这部分的分解仅靠自身消化,减少污泥产生量的效果降低。于是,如上所述,在第一生物处理槽中,有必要将有机物的大部分,即,原水BOD的70%以上,较好的是80%以上进行分解,转换为菌体。因此,较好的是,以根据后级生物处理槽的溶解性BOD表示的槽内污泥负荷为0.025~0.050kg/kg-MLSS/天的条件下运转。若对于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大于0.050kg/kg-MLSS/天,则污泥减量化效果受损,若低于0.025kg/kg-MLSS/天,则有时不能在沉淀槽中沉淀分离。上述“槽内污泥”是浮游污泥和载体附着污泥的合计。
在图1中,来自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处理水,供给沉淀槽3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水作为处理水取出,同时,将分离污泥的一部分返送到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上游(也可以是第二生物处理槽2),残留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到系统外。
图2所示方式,将原水的一部分,例如5~50%,尤其是5~20%左右不经过第一生物处理槽1,而是直接导入第二生物处理槽2,这一点与图1所示方式不同,其它设为相同构成。这样,通过将原水一部分直接导入第二生物处理槽2,具有能避免原水变动时(负荷降低时)的第二生物处理槽的负荷不足的效果。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例,本发明不限定于附图所示。例如,第一生物处理槽、第二生物处理槽如上所述,可以设为二级以上的多级构成,因此,在本发明中,生物处理槽可以设置三级以上。
不管在哪种方式,按照本发明,将全生物处理槽的负荷设为CODCr容积负荷1.0kg/m3/天以上或BOD容积负荷0.50kg/m3/天以上,进行高负荷处理时,通过在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设置微小动物保持载体,同时,将对于该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设为0.025~0.050kg/kg-MLSS/天,抑制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的优先化,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和提高处理水水质,能进行稳定的高负荷处理。在本发明中,上述“在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包括第二生物处理槽,其他也如此。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使用连接容量36L的第一生物处理槽1、容量150L的第二生物处理槽2、容量50L的沉淀槽3的实验装置,进行本发明的有机性排水处理。原水为含CODCr:2000mg/L,BOD:1280mg/L的人工基质。
各生物处理槽的处理条件如下:
<第一生物处理槽>
DO:0.5mg/L
BOD容积负荷:7.7kg-BOD/m3/天
HRT:4小时
pH:7.0
<第二生物处理槽>
DO:4mg/L
载体填充率:2%
HRT:17小时
SRT:25天
pH:7.0
作为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载体22,使用板状的聚氨酯泡沫塑料(100cm×30cm×1cm/1块),相对槽中央的垂直面,在与气体扩散管21对称的位置,将底部和左右固定在槽壁面上。
又,装置整体的BOD容积负荷为1.5kg-BOD/m3/天,装置整体的HRT为21小时,第二生物处理槽2的相对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为0.046kg/kg-MLSS/天。
其结果,第二生物处理槽2内的污泥絮体、载体上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钟形虫(vorticella nebulifera),蛭形虫(bdelloida))优先化,污泥转换率为0.10kg-MLSS/kg-CODCr
处理水(沉淀槽3的分离水)水质为溶解性CODCr浓度不足50mg/L,SS不足20mg/L,试验期间,常时维持良好状态。
[比较例1]
除了在第二生物处理槽没有设置载体以外,其它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条件进行处理。
原水的水质、第一、第二生物处理槽的处理条件和整体的BOD容积负荷以及HRT都和实施例1相同。
其结果,污泥转换率为0.10kg-MLSS/kg-CODCr。但是,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数占优,处理水质恶化,试验期间,处理水的溶解性CODCr恶化为80mg/L以上,处理水SS恶化为50mg/L以上。
[实施例2]
作为原水,使用包含CODCr:670mg/L,BOD:430mg/L的人工基质,相对第一生物处理槽的BOD容积负荷为:2.6kg-BOD/m3/天,整体的BOD容积负荷为:0.5kg-BOD/m3/天(0.78kg-CODCr/m3/天),HRT21小时,第二生物处理槽的相对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为0.025kg/kg-MLSS/天,以上述条件进行运转,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进行处理。
其结果,第二生物处理槽的污泥絮体、载体上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钟形虫,蛭形虫)优先化,污泥转换率为0.08kg-MLSS/kg-CODCr。处理水质为溶解性CODCr浓度不足30mg/L,SS不足10mg/L,试验期间,常时维持良好状态。
[比较例2]
除了在第二生物处理槽没有设置载体以外,其它与实施例2采用同样的条件进行处理。
原水的水质、第一、第二生物处理槽的处理条件和整体的BOD容积负荷以及HRT都和实施例2相同。
其结果,污泥转换率为0.08kg-MLSS/kg-CODCr。但是,凝集体捕食型微小动物数定期地占优,处理水质恶化,试验期间的一半以上,处理水溶解性CODCr为50mg/L以上,处理水SS为30mg/L以上,与实施例2相比恶化。
[实施例3]
作为原水,使用包含CODCr:6700mg/L,BOD:4350mg/L的人工基质,相对第一生物处理槽的BOD容积负荷:17.5kg-BOD/m3/天,整体的BOD容积负荷:5kg-BOD/m3/天,第一生物处理槽HRT6小时,第二生物处理槽HRT15小时,第二生物处理槽载体填充率5%,SRT50天,第二生物处理槽的相对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0.05kg/kg-MLSS/天,以上述条件进行运转,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进行处理。
其结果,第二生物处理槽的污泥絮体、载体上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钟形虫,蛭形虫)优先化,污泥转换率为0.09kg-MLSS/kg-CODCr。处理水质为溶解性CODCr浓度不足60mg/L,SS不足30mg/L,试验期间,常时大致维持良好状态。
由实施例3可以看出,即使容积负荷大,也能处理相应的排水。
[比较例3]
在第二生物处理槽没有设置载体,作为原水,使用包含CODCr:550mg/L,BOD:350mg/L的人工基质,相对第一生物处理槽的BOD容积负荷:2.1kg-BOD/m3/天,整体的BOD容积负荷:0.4kg-BOD/m3/天,第二生物处理槽的对于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0.025kg/kg-MLSS/天,以上述条件进行运转,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进行处理。
其结果,第二生物处理槽的污泥絮体、载体上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钟形虫,蛭形虫)优先化,污泥转换率为0.08kg-MLSS/kg-CODCr。处理水质为溶解性CODCr不足30mg/L,SS不足10mg/L,试验期间,常时维持良好状态。
由比较例3可以看出,如果整体的BOD容积负荷小,即使没有载体,处理水质也能良好。
[实施例4]
作为原水,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者,第一生物处理槽HRT设为5.7小时,第二生物处理槽HRT设为17小时,相对第一生物处理槽的BOD容积负荷:5.4kg-BOD/m3/天,整体的BOD容积负荷:1.5kg-BOD/m3/天,通过使得原水进行30%的回流,第二生物处理槽的相对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为0.06kg/kg-MLSS/天,以上述条件进行运转,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进行处理。
其结果,第二生物处理槽的污泥絮体、载体上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钟形虫,蛭形虫)优先化,污泥转换率为0.11kg-MLSS/kg-CODCr。处理水质为溶解性CODCr浓度不足60mg/L,SS不足30mg/L,试验期间,常时大致维持良好状态。
由实施例4可以看出,即使污泥负荷大,处理水的水质也能相应良好。
[实施例5]
将第二生物处理槽的载体设为流化床海绵载体(载体充填率为2%),第二生物处理槽SRT为30天,第二生物处理槽的对于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为0.04kg/kg-MLSS/天,以上述条件进行运转,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进行处理。
其结果,第二生物处理槽的污泥絮体、载体上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钟形虫,蛭形虫)优先化,污泥转换率为0.11kg-MLSS/kg-CODCr。处理水质为溶解性CODCr浓度不足50mg/L,SS不足30mg/L,试验期间,常时大致维持良好状态。
由实施例5可以看出,虽然能大致良好地处理排水,但微小动物向载体的固定数少。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中,除了将原水的10%直接供给第二生物处理槽,将第二生物处理槽的SRT设为45天以外,其它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进行处理。
其结果,第二生物处理槽的污泥絮体、载体上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钟形虫,蛭形虫)优先化,污泥转换率为0.07kg-MLSS/kg-CODCr。处理水质为溶解性CODCr浓度不足30mg/L,SS不足10mg/L,试验期间,常时维持良好状态。
由实施例6可以看出,即使使得原水一部分回流,也能得到与不回流时相同以上的水质的处理水。
[实施例7]
作为原水,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者,设为第一生物处理槽HRT4小时,第二生物处理槽HRT17小时,第二生物处理槽SRT为60天,第二生物处理槽的对于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为0.03kg/kg-MLSS/天,,以上述条件进行运转,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进行处理。
其结果,第二生物处理槽的污泥絮体、载体上固着性的过滤捕食型微小动物(钟形虫,蛭形虫)优先化,污泥转换率为0.08kg-MLSS/kg-CODCr。处理水质为溶解性CODCr浓度不足70mg/L,SS不足50mg/L,试验期间,常时还算不错地维持良好状态。但微小动物向载体的固定数比实施例1少。
本发明使用特定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人员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目的和范围状态下,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本申请根据2011年3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058035)和2012年1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JP2012-001290),通过引用援引其全体内容。

Claims (11)

1.一种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是将全生物处理槽的负荷设为CODCr容积负荷1.0kg/m3/天以上或BOD容积负荷0.5kg/m3/天以上,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生物处理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将该好氧性生物处理槽设为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向第一生物处理槽导入有机性排水,由细菌进行生物处理,使得包含来自该第一生物处理槽的分散状态细菌的第一生物处理水流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进行生物处理,将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处理水在沉淀槽中固液分离,将分离污泥的一部分返送到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其特征在于,
在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设置保持微小动物的载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对于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设为0.025~0.050kg/kg-MLSS/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在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内的载体,是载体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固定或通过固定器具固定在该生物处理槽的载体。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有机性排水的一部分不经过上述第一生物处理槽,导入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SRT为50天以下,该SRT是固体份滞留时间。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SRT为10~50天,该SRT是固体份滞留时间。
7.一种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是将全生物处理槽的负荷设为CODCr容积负荷1.0kg/m3/天以上或BOD容积负荷0.5kg/m3/天以上,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生物处理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将该好氧性生物处理槽设为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向第一生物处理槽导入有机性排水,由细菌进行生物处理,使得包含来自该第一生物处理槽的分散状态细菌的第一生物处理水流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进行生物处理,将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处理水在沉淀槽中固液分离,将分离污泥的一部分返送到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其特征在于,
在该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设置保持微小动物的载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对于槽内污泥的溶解性BOD污泥负荷为0.025~0.050kg/kg-MLSS/天。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在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内的载体,是载体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固定或通过固定器具固定在该生物处理槽的载体。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有机性排水的一部分不经过上述第一生物处理槽,导入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生物处理槽以后的生物处理槽的SRT为50天以下,该SRT是固体份滞留时间。
CN201280013562.9A 2011-03-16 2012-03-13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429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8035 2011-03-16
JP2011-058035 2011-03-16
JP2012-001290 2012-01-06
JP2012001290 2012-01-06
PCT/JP2012/056364 WO2012124675A1 (ja) 2011-03-16 2012-03-13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9540A true CN103429540A (zh) 2013-12-04
CN103429540B CN103429540B (zh) 2016-03-30

Family

ID=46830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3562.9A Active CN103429540B (zh) 2011-03-16 2012-03-13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915643B2 (zh)
KR (1) KR20140009347A (zh)
CN (1) CN103429540B (zh)
MY (1) MY165049A (zh)
SG (1) SG193336A1 (zh)
TW (1) TWI465402B (zh)
WO (1) WO201212467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48254A (ja) * 2017-09-08 2019-03-28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CN112912345A (zh) * 2018-10-17 2021-06-04 荏原实业株式会社 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及生物处理方法
CN114906924A (zh) * 2021-02-10 2022-08-16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处理方法以及水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0097B2 (ja) * 2014-07-01 2016-02-03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方法及び生物処理装置
JP6020620B2 (ja) * 2015-02-19 2016-11-02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578691B2 (ja) 2015-03-23 2019-09-25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生物処理用担体および生物処理槽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1886A (ja) * 1998-06-05 2000-02-22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有機性廃水の処理方法
JP2000246273A (ja) * 1999-03-01 2000-09-12 Mitsumasa Murakami 動物プランクトン保持用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水質浄化方法
JP2006051414A (ja) * 2004-08-10 2006-02-23 Kurita Water Ind Ltd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方法
JP2006061743A (ja) * 2004-08-24 2006-03-09 Asahi Kasei Clean Chemical Co Ltd 余剰汚泥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WO2007088860A1 (ja) * 2006-02-03 2007-08-09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有機性廃水の生物処理方法
CN101376540A (zh) * 2007-08-30 2009-03-04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活性污泥装置以及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3396A (ja) * 1990-11-27 1992-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汚水処理装置
JPH09131593A (ja) * 1995-11-09 1997-05-20 B Bai B:Kk 生物膜槽用接触材
JPH09141280A (ja) * 1995-11-15 1997-06-03 B Bai B:Kk 河川等の水域の水質浄化装置
JPH1015572A (ja) * 1996-07-04 1998-01-20 Bio Material:Kk 微生物固定化用担体及びその担体を用いた液体中の窒素化合物の変換方法
JPH1099892A (ja) * 1996-09-26 1998-04-21 Joban Kaihatsu Kk 汚水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942758B1 (ja) * 1998-04-28 1999-08-30 建設省土木研究所長 汚泥分離促進型リアクターおよび浄化処理施設
JP2006247494A (ja) * 2005-03-09 2006-09-21 Kurita Water Ind Ltd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1175700B (zh) * 2005-04-12 2011-04-27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装置
AU2006342924A1 (en) * 2006-04-28 2007-11-08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ologically treating organic discharged water
JP4821493B2 (ja) * 2006-08-09 2011-11-24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1886A (ja) * 1998-06-05 2000-02-22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有機性廃水の処理方法
JP2000246273A (ja) * 1999-03-01 2000-09-12 Mitsumasa Murakami 動物プランクトン保持用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水質浄化方法
JP2006051414A (ja) * 2004-08-10 2006-02-23 Kurita Water Ind Ltd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方法
JP2006061743A (ja) * 2004-08-24 2006-03-09 Asahi Kasei Clean Chemical Co Ltd 余剰汚泥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WO2007088860A1 (ja) * 2006-02-03 2007-08-09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有機性廃水の生物処理方法
CN101376540A (zh) * 2007-08-30 2009-03-04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活性污泥装置以及处理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48254A (ja) * 2017-09-08 2019-03-28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CN112912345A (zh) * 2018-10-17 2021-06-04 荏原实业株式会社 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及生物处理方法
CN112912345B (zh) * 2018-10-17 2024-04-12 荏原实业株式会社 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及生物处理方法
CN114906924A (zh) * 2021-02-10 2022-08-16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处理方法以及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15643B2 (ja) 2016-05-11
JPWO2012124675A1 (ja) 2014-07-24
WO2012124675A1 (ja) 2012-09-20
KR20140009347A (ko) 2014-01-22
TW201302626A (zh) 2013-01-16
TWI465402B (zh) 2014-12-21
CN103429540B (zh) 2016-03-30
MY165049A (en) 2018-02-28
SG193336A1 (en)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46030B2 (en)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continuous flow reactors
Tawfik et al. Sewage treatment in a combined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down-flow hanging sponge (DHS) system
US65550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enhanced solids reduction (ESR)
JP6545717B2 (ja) バイオフィルム材、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処理の方法
CN103429540B (zh)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030111409A1 (en) Integrated hydroponic and fixed-film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1175700B (zh) 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装置
NL9101917A (nl) Werkwijze voor het zuiveren van afvalwater, alsmede inrichting te gebruiken bij deze werkwijze.
KR100784933B1 (ko) 고농도 유기성 폐수의 유기물 및 질소 처리 장치
JP5994253B2 (ja) 有機性排水の生物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CN203284255U (zh) 摆动性载体以及使用其的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装置
CN102791640B (zh)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20064836A (ko) 순환교반기를 가진 무 배관 막 여과 생물반응조
KR100403864B1 (ko) 유기물의 부식화에 의한 폐수의 처리방법
CN101376540A (zh) 活性污泥装置以及处理方法
EP1412293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enhanced solids reduction (esr)
CN105307984A (zh) 有机性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JP6384168B2 (ja) 汚泥処理方法
CN103228578A (zh)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37361B (zh)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KR101032068B1 (ko) 고효율 회분식 공정을 이용한 하.폐수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WO2021165980A1 (en) A multi-zone attached growth batch bio-reactor &amp; method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domestic wastewater
Mehrabadi et al. Performance of a compartmentalized activated sludge (CAS) system treating a synthetic antibiotics industrial wastewater (SAW)
KR101177670B1 (ko) 하폐수의 총인 제거 장치 및 이의 제거 방법
Chan et al.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bioreactor with sponge media in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