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3664A - 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3664A
CN103413664A CN2013103174918A CN201310317491A CN103413664A CN 103413664 A CN103413664 A CN 103413664A CN 2013103174918 A CN2013103174918 A CN 2013103174918A CN 201310317491 A CN201310317491 A CN 201310317491A CN 103413664 A CN103413664 A CN 103413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ongated end
coil
cladding
electrode
di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74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柏瑜
彭享鸿
吴永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TW102125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697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174918A priority patent/CN1034136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13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3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成形线圈,该线圈具有线圈体、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自该线圈体相对侧延伸而出;提供载体于模具装置;放置该线圈于该载体上,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线圈体的卷绕中心轴且不通过该线圈体,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接触该模具装置的侧壁;形成包覆体包覆该线圈,以使得该线圈仅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裸露在该包覆体外并分别与该包覆体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共平面;以及形成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于该包覆体的表面。

Description

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电感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微型化一体成型的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感元件已广泛地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其通常为藉由粘合、焊接等技术将线圈包覆于上/下盖体之中而制成。然而,随着元件尺寸缩小化需求的日益提升,粘合、焊接等技术已不适用于形成微型化的电感元件。再者,利用表面粘着技术将元件固着在电路板上已成为一种技术趋势,因此如何制造具有微型化尺寸且具有适合应用表面粘着技术的电感元件已成为现今的重要议题。
目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其藉由一体成型技术以低成本制造微型化的表面粘着式电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
成形线圈,该线圈由扁平导线卷绕而成并具有线圈体、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是自该线圈体相对侧延伸而出;
悬空放置该线圈于模具装置中,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线圈体的卷绕中心轴;
于该模具装置中模铸形成包覆体包覆该线圈,以使得该线圈仅部分的该第一延伸端及部分的该第二延伸端裸露在该包覆体外并突出于该包覆体;
弯折突出于该包覆体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以使弯折后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分别平贴该包覆体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以及
形成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于该包覆体的表面,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
较佳的,该模具装置具有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放置该线圈于该模具装置时,部分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分别置于该第一沟槽及该第二沟槽中,并在形成该包覆体后分别自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突出于该包覆体。
较佳的,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分别粘贴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于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
较佳的,于该模具装置中倒入导磁粉末压铸形成该包覆体。
较佳的,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裁切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突出于该包覆体的部分,以使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长度不超过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的端面。
较佳的,该扁平导线由绝缘层包覆铜线所构成,且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藉由激光或研磨去除包覆在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该绝缘层,以裸露出该铜线。
较佳的,于形成该包覆体后,更包含将包覆该线圈的该包覆体自该模具装置脱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
成形线圈,该线圈由扁平导线卷绕而成并具有线圈体、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自该线圈体相对侧延伸而出;
悬空放置该线圈于模具装置中,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线圈体的卷绕中心轴且不通过该线圈体,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接触该模具装置的侧壁;
于该模具装置中模铸形成包覆体包覆该线圈,以使得该线圈仅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裸露在该包覆体外并分别与该包覆体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共平面;以及
形成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于该包覆体的表面,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
较佳的,模铸形成该包覆体的步骤包含:于模具装置中倒入导磁粉末压铸形成该包覆体。
较佳的,该模具装置具有第一梯台及第二梯台,该第一梯台及该第二梯台是自该模具装置的侧壁突出,当该线圈放置于该模具装置时,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分别由该第一梯台及该第二梯台支撑。
较佳的,该模具装置具有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放置该线圈于该模具装置时,部分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分别置于该第一沟槽及该第二沟槽中,并在形成该包覆体后分别自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突出于该包覆体。
较佳的,放置该线圈于该模具装置时,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相反或相同。
较佳的,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裁切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突出于该包覆体的部分,以使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长度不超过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的端面。
较佳的,该扁平导线由绝缘层包覆铜线所构成,且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藉由激光或研磨去除包覆在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该绝缘层,以裸露出该铜线。
较佳的,于形成该包覆体后,更包含将包覆该线圈的该包覆体自该模具装置脱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一种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
成形线圈,该线圈由扁平导线卷绕而成并具有线圈体、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自该线圈体相对侧延伸而出;
提供载体于模具装置;
放置该线圈于该载体上,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线圈体的卷绕中心轴且不通过该线圈体,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接触该模具装置的侧壁;
于模具装置中倒入导磁粉末,该导磁粉末与该载体压铸形成包覆体包覆该线圈,以使得该线圈仅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裸露在该包覆体外并分别与该包覆体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共平面;以及
形成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于该包覆体的表面,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
较佳的,该扁平导线由绝缘层包覆铜线所构成,且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藉由激光或研磨去除包覆在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该绝缘层,以裸露出该铜线。
较佳的,于形成该包覆体后,更包含将包覆该线圈的该包覆体自该模具装置脱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藉由模具装置设计有效定位线圈简化制造程序,并藉由模铸形成包覆体的过程中直接包覆该线圈,并仅使线圈的端部裸露以便后续形成电极,整个过程使得由包覆体及线圈形成的电感结构微型化,且成本较低,即本发明是利用一体成型技术以低成本制造微型化的表面粘着式电感。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G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的各阶段示意图,其中图1A至图1B分别为线圈的立体图及俯视图,图1C至图1D为线圈置于模具装置中的示意图,图1E至图1F为包覆体包覆线圈的示意图,而图1G为形成电极完成表面粘着式电感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F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的各阶段示意图,其中图2A至图2B分别为线圈的立体图及俯视图,图2C至图2D为线圈置于模具装置中的示意图,图2E为包覆体包覆线圈的示意图,而图2F为形成电极完成表面粘着式电感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其中图3A为线圈置于模具装置中的示意图,而图3B为包覆体包覆线圈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其中图4A为线圈置于模具装置中的示意图,而图4B至图4C为包覆体包覆线圈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其中图5A至图5B分别为线圈的立体图及俯视图,而图5C为包覆体包覆线圈的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其中图6A至图6B分别为线圈置于模具装置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其藉由模具装置的沟槽设计有效定位线圈简化制造程序,并藉由一体成型技术以低成本制造微型化的表面粘着式电感。于后参考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的细节。
参考图1A及1B,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成形线圈100,其中线圈100是由扁平导线10卷绕而成并具有线圈体110、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于此实施例,扁平导线10较佳由绝缘层12包覆铜线14所构成,以使扁平导线10卷绕成线圈100时,线圈体110各圈之间可保持绝缘。扁平导线10于卷绕前较佳为矩形条状导线,且于其延伸方向呈扁平状。如图所示,扁平导线10以卷绕中心轴C为中心沿扁平表面卷绕成线圈100时,较佳形成具有复数圈的双层螺旋线圈体110,且扁平导线10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于此实施例,线圈体110的各层圈数较佳相等且可依需求改变,不以实施例为限。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自线圈体110的相对侧延伸而出。举例而言,第一延伸端112自线圈体110的下层圈向左侧延伸而出,而第二延伸端114是自线圈体110的上层圈向右侧延伸而出,其中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A1、A2较佳为背向延伸且实际垂直于线圈体110的卷绕中心轴C,亦即垂直线圈体110于延伸位置的切线方向。于本实施例中,成形线圈100的步骤可包含卷绕扁平导线10以形成线圈体110,接着整型线圈体110以使扁形导线10的两端分别形成自线圈体110的相对侧延伸而出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亦即,整型线圈体110以使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于平行卷绕中心轴C方向的投影较佳为共线。
参考图1C及1D,本发明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更包含悬空放置线圈100于模具装置20,使得线圈100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实际垂直于线圈体110的卷绕中心轴C。于此实施例,模具装置20具有下模220及上模230,其中下模220及上模230可对应压合。如图所示,下模220包含下模座222及推出件224,其中下模座222具有模穴222a以及与模穴222a连通的第一沟槽201及第二沟槽202。举例而言,第一沟槽201及第二沟槽202较佳自模穴222a的相对侧延伸且直线对准,以容置线圈100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再者,对应于线圈体110的双层螺旋结构,第一沟槽201及第二沟槽202的底部高度较佳对应于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位置相差,且该位置相差的距离等于该线圈体110的单层螺旋厚度,以利支撑延伸端112、114。具体而言,当线圈100放置于模具装置20时,线圈100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分别容置于模具装置20的第一沟槽201及第二沟槽202中并由沟槽底部所支撑,而线圈体110则藉此悬空定位于模穴222a中。亦即,藉由模具装置20的沟槽设计,无须额外的支撑/定位部件即可有效定位线圈100,并能使线圈100保持成形后的形状,例如使线圈100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保持实际垂直于线圈体110的卷绕中心轴C。推出件224及上模230分别对应设置于下模座222的下方及上方,其中推出件224可相对于下模座222于模穴222a内移动,用于模铸成形后将成形物推出下模座222,如后详述。
接着,同时参考图1D及1E,本发明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于模具装置20中模铸形成包覆体300包覆线圈100,以使得线圈100仅部分的第一延伸端112及部分的第二延伸端114裸露在包覆体300外并突出于包覆体300。模铸形成包覆体300的步骤包含于模具装置20中倒入导磁粉末300a压铸形成包覆体300。具体而言,如上述方式将线圈100悬空放置于模具装置20的下模220后,倒入导磁粉末300a于下模座222的模穴222a中以完全覆盖线圈100除了在沟槽201、202中的延伸端112、114的所有部分(即完全覆盖线圈体110与部分的延伸端),并藉由上模230及下模220压合,以热压成型方式形成包覆体300,使得包覆体300将线圈体110完全包覆于其中并仅裸露出位于第一沟槽201及第二沟槽202中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模铸形成包覆体300后,可将包覆体300自模具装置20脱模。举例而言,可利用推出件224将包覆体300(含被包覆的线圈100)推出模具装置20,其中原本置于第一沟槽201及第二沟槽202中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即成为突出包覆体300的侧壁310、320的部分,如图1E所示。也即,通过本实施例,使得模铸形成包覆体的过程中直接使包覆体包覆线圈,从而使得该线圈及该包覆体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仅使线圈的端部露出以形成电极,其结合紧密,令包覆体及线圈形成的电感结构微型化,且成本较低,即本发明是利用一体成型技术以低成本制造微型化的表面粘着式电感。
再者,如图1F所示,本发明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弯折突出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以使弯折后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分别平贴包覆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较佳分别沿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弯折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以使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扁平表面分别平贴于包覆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作为线圈100的电接触部。为了加强弯折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与包覆体300间的固定,可藉由粘着剂使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分别粘贴于包覆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在此需注意,因线圈100是藉由绝缘层12包覆铜线14的扁平导线10所构成,本发明的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更包含藉由激光或研磨去除包覆在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绝缘层12,以裸露出铜线14,进而达到作为电接触的目的。此外,依据平贴于包覆体300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长度,于一实施例,可选择性裁切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突出于包覆体300的部分,以使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长度较佳不超过包覆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的端面。于另一实施例,则可沿包覆体300的侧壁端面再次弯折延伸端112、114,以使延伸端112或114延伸平贴于包覆体300相邻的侧壁上,如后详述。
接着,参考图1G,本发明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形成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于包覆体300的表面,以作为表面粘着式电感的电极,其中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分别电连接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于此实施例,形成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的方法包含将包覆体300具有第一延伸端112平贴的第一侧壁310及具有第二延伸端114平贴的第二侧壁320进行电镀,以使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形成于包覆体300的相对两侧,如图1G所示。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可使用一种或多种电镀材料进行一次或多次的电镀程序,其中电镀材料可选自镍(Ni)、锡(Sn)、铜(Cu)、金(Au)、钯(Pd)、银(Ag)及其组合,但不以此为限。藉由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的形成,可使得微型化的电感具有较大的电极面积而适合用于表面粘着技术,以作为表面粘着式电感。
在此需注意,本发明的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可进一步包含烘烤步骤,亦即在形成表面粘着式电感的适当阶段可应用烘烤技术加强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作,例如在形成包覆体后、施用粘着剂后等,不以此为限。
再者,本发明的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可藉由线圈的整型变化并配合模具装置的设计,而达到各种态样。为清晰之故,于后各实施例的说明着重在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例如线圈的整型方式及/或模具装置的变化等),且其余制造步骤(例如模铸方式、电镀方式等)可参考第一实施例进行,不再详述。参考图2A至图2B,为第二实施例,本发明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包含成形线圈100A,其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线圈100A可由相同的扁平导线10卷绕而成并具有线圈体110、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且相关说明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整型线圈100时,使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自线圈体110相对侧延伸而出,并使其延伸方向B1、B2实际垂直于线圈体110的卷绕中心轴C且不通过线圈体110。如图2A至图2B所示,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B1、B2相同,且较佳平行于线圈体110直径两端的切线方向并为相互平行。在此需注意,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B1、B2亦可为相反(参见图5A及图5B),不以此为限。于第二实施例中,当悬空放置线圈100A于模具装置20时,使得线圈100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实际垂直于线圈体110的卷绕中心轴C且不通过线圈体110,且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实际接触模具装置20的侧壁222b及222c,如图2C所示。亦即,当悬空放置线圈100A于模具装置20时,藉由线圈100本身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相对于线圈体110的形变力,使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扁平表面抵触模具装置20的侧壁222b及222c,以保持定位于模穴222a中。在此需注意,于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较佳使用与第一实施相同的模具装置20以节省开模成本,或者亦可另行开模以使用仅具有模穴222a并无沟槽的特制模具装置。
接着,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进行形成包覆体、形成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等步骤以完成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参考图2D至图2F,于模具装置20中模铸形成包覆体300包覆线圈100A。如上所述,模铸形成包覆体300的步骤包含于模具装置20中倒入导磁粉末300a压铸形成包覆体300。具体而言,将线圈100A悬空放置于模具装置20的下模220后,倒入导磁粉末300a于下模座222的模穴222a中以完全覆盖线圈100A,并藉由上模230及下模220压合,以热压成型方式形成包覆体300,使得包覆体300将线圈体110完全包覆于其中并仅裸露出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如图2E所示,模铸形成包覆体300后,可将包覆体300自模具装置20脱模,其中线圈100A仅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裸露在包覆体300外并分别与包覆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实际共平面。亦即,第二实施例藉由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扁平表面平贴模具装置20的侧壁222b及222c,而于模铸形成包覆体300后使得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扁平表面与包覆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形成实际共平面。然后,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可进行形成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的步骤,使得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形成于包覆体300具有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裸露的表面,以使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分别电连接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其中细节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实施例的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亦包含上述脱模、烘烤、移除绝缘层等步骤,相关说明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藉由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扁平表面平贴模具装置20的侧壁222b及222c,无须额外的粘贴、弯折或裁切延伸端的步骤,简化制造程序并有效节省制造成本。
再者,如图3A至图3B所示,第三实施例为第二实施例的变化例,其中模具装置20A具有下模240及上模230,且下模240及上模230可对应压合。如图所示,下模240包含下模座242及推出件244,其中下模座242具有模穴242a以及第一梯台242b与第二梯台242c。第一梯台242b及第二梯台242c是自下模座242的侧壁朝模穴242a突出以形成支撑平台。当图2A至图2B所示的线圈100A放置于模具装置20A的下模240时,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不仅接触下模座242的侧壁且同时分别由第一梯台242b及第二梯台242c支撑,以加强线圈100A的定位效果。接着进行如上所述形成包覆体、脱模、去除绝缘层、烘烤、形成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等步骤以完成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作。在此需注意,如图3B所示,因为藉由梯台242b、242c支撑延伸端112、114,因此包覆体300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略有不同,其中包覆体300A为类似「凸」字型的块体,除了裸露出延伸端112、114的扁平表面同时形成凹口330裸露出与扁平表面相邻的侧面。再者,形成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后,因延伸端侧面的厚度相对而言非常小,所以利用第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完成的表面粘着式电感可以视为具有与第二实施例图2F相同的结构。此外,可依据设计需求变化梯台的形状、位置而同样达到支撑延伸端的作用。举例而言,于此实施例,梯台设计成延伸整个侧壁的宽度,而使包覆体具有类似「凸」字型的块体,然而于其他实施例,梯台朝模穴突出的宽度以及沿侧壁延伸的长度可依据延伸端的设计变化,不以实施例为限。
再者,亦可改变第二实施例的模具装置,以利用类似沟槽加强线圈的定位。如图4A至图4B所示,为第四实施例,模具装置设计具有复数沟槽,用于使线圈定位于模具装置中,并使延伸端裸露于包覆体外有各种态样。如图4A所示,模具装置20B具有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沟槽201及第二沟槽202外,同时还具有复数沟槽203a-203d,其中沟槽203a-203d为成对平行设置于模穴222a的相对两侧并与模穴222a相通。亦即沟槽203a-203d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图2的线圈100A的延伸端112、114的延伸方向,以供容置线圈100A的延伸端112、114。具体而言,沟槽203a及203b设置在模穴222a的同一侧并延伸于相同方向,而沟槽203c及203d设置在模穴222a的相对另一侧并延伸于相同方向。此外,沟槽203a-203d沿着模穴222a的侧壁222b、222c延伸,以利于延伸端112、114以接触侧壁222b、222c哦方式容置于沟槽203a-203d。举例而言,当线圈100A放置于模具装置20B时,部分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可分别置于沟槽203a及203b(或者是沟槽203c及203d)中,并在形成包覆体300后将线圈体110完全包覆于其中,仅裸露出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与侧壁310、320实际共平面的扁平表面。于此实施例中,因为模具装置20B具有沟槽的设计,所以容置于沟槽203a、203b的延伸端112、114会突出包覆体侧壁310、320的端面,如图4B所示。于此阶段,可应用上述的裁切步骤,裁切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突出于包覆体300侧壁端面的部分,以使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长度不超过包覆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的端面,而形成类似图2E的结构。选替地,亦可应用类似第一实施例的弯折、粘贴等步骤,将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突出于侧壁310、320端面的部分弯折成平贴相邻侧表面,如图4C所示。之后,接续第一实施例完成包覆体后的其余步骤,于各种态样的包覆体表面形成上述的第一电极410及第二电极420,而完成外观与图1F、图2F相同的表面粘着式电感。
在此需注意,因应图4A所示的模具装置20B的沟槽203a-203d的设计,可改变图2A所示线圈100A的整型方式,而满足多样化需求。参考图5A及5B,于第五实施例中,相较于图2A的线圈100A,本实施例中线圈100B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C1、C2为相反,且较佳亦平行于线圈体110直径两端的切线方向并为相互平行。亦即,当线圈100B放置于模具装置20B时,部分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可分别置于沟槽203a及203c(或者是沟槽203b及203d)中,并在形成包覆体300后将线圈体110完全包覆于其中,仅裸露出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与侧壁310、320实际共平面的扁平表面。于此实施例中,因为模具装置20B的沟槽设计,所以容置于沟槽203a、203c的延伸端112、114会朝包覆体侧壁310、320的反向端面突出,如图5C所示。如上所述,之后可接续第一实施例完成包覆体后的其余步骤,形成外观与图1F、图2F相同的表面粘着式电感。
再者,除了模具装置的沟槽设计外,亦可利用载体加强线圈于模具装置中的支撑及定位。如图6A及6B所示,于第六实施例中,在放置图2A的线圈100A于模具装置20之前,提供载体30于模具装置20中。载体30可为预制的板状支撑件,且可选择性具有定位机构。举例而言,载体30可由导磁材料预先热压制成平板结构或者具有定位机构的板状结构,且载体30的尺寸及形状较佳配合模穴222a的截面形状。线圈100A放置于载体30上,使得线圈100A的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的延伸方向实际垂直于线圈体110的卷绕中心轴C且不通过线圈体110,其中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实际接触模具装置20的侧壁。在此需注意,载体30及线圈100A可依序放入模具装置20,亦可先将线圈100A放置于载体30再一起放置于模具装置20。当载体30具有定位机构30a时(如图6A所示),线圈100A较佳先藉由载体30定位,再一起放置于模具装置20。于此实施例,载体30的定位机构30a可包含例如套接线圈体110的中柱、定位延伸端延伸方向的定位块或其组合。
接着,于模具装置20中倒入导磁粉末,其中导磁粉末300a与载体30以热压模铸方式形成包覆体300而将线圈100A包覆于其中,以使得线圈100A仅第一延伸端112及第二延伸端114裸露在包覆体300外并分别与包覆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及第二侧壁320实际共平面。亦即,于此阶段形成的结构如图2E所示。如上所述,之后可接续第一实施例完成包覆体后的其余步骤,形成外观与图1F、图2F相同的表面粘着式电感。
在此需注意,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装置的沟槽、梯台等设计、载体的使用以及线圈延伸端的延伸方向变化,可依据需求单独或组合地应用,以达到有效定位线圈、简化制造程序、一体成型技术低成本制造微型化的表面粘着式电感。此外,藉由模具装置的设计变化,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可使用相同的模具装置制造(如模具装置20B),以较低成本达到多变化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成形线圈,该线圈由扁平导线卷绕而成并具有线圈体、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是自该线圈体相对侧延伸而出;
悬空放置该线圈于模具装置中,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线圈体的卷绕中心轴;
于该模具装置中模铸形成包覆体包覆该线圈,以使得该线圈仅部分的该第一延伸端及部分的该第二延伸端裸露在该包覆体外并突出于该包覆体;
弯折突出于该包覆体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以使弯折后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分别平贴该包覆体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以及
形成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于该包覆体的表面,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装置具有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放置该线圈于该模具装置时,部分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分别置于该第一沟槽及该第二沟槽中,并在形成该包覆体后分别自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突出于该包覆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分别粘贴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于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模具装置中倒入导磁粉末压铸形成该包覆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裁切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突出于该包覆体的部分,以使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长度不超过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的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扁平导线由绝缘层包覆铜线所构成,且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藉由激光或研磨去除包覆在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该绝缘层,以裸露出该铜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形成该包覆体后,更包含将包覆该线圈的该包覆体自该模具装置脱模。
8.一种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成形线圈,该线圈由扁平导线卷绕而成并具有线圈体、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自该线圈体相对侧延伸而出;
悬空放置该线圈于模具装置中,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线圈体的卷绕中心轴且不通过该线圈体,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接触该模具装置的侧壁;
于该模具装置中模铸形成包覆体包覆该线圈,以使得该线圈仅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裸露在该包覆体外并分别与该包覆体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共平面;以及
形成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于该包覆体的表面,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模铸形成该包覆体的步骤包含:于模具装置中倒入导磁粉末压铸形成该包覆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装置具有第一梯台及第二梯台,该第一梯台及该第二梯台是自该模具装置的侧壁突出,当该线圈放置于该模具装置时,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分别由该第一梯台及该第二梯台支撑。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装置具有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放置该线圈于该模具装置时,部分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分别置于该第一沟槽及该第二沟槽中,并在形成该包覆体后分别自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突出于该包覆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置该线圈于该模具装置时,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相反或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裁切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突出于该包覆体的部分,以使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长度不超过该包覆体的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的端面。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扁平导线由绝缘层包覆铜线所构成,且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藉由激光或研磨去除包覆在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该绝缘层,以裸露出该铜线。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形成该包覆体后,更包含将包覆该线圈的该包覆体自该模具装置脱模。
16.一种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成形线圈,该线圈由扁平导线卷绕而成并具有线圈体、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自该线圈体相对侧延伸而出;
提供载体于模具装置;
放置该线圈于该载体上,使得该线圈的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线圈体的卷绕中心轴且不通过该线圈体,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接触该模具装置的侧壁;
于模具装置中倒入导磁粉末,该导磁粉末与该载体压铸形成包覆体包覆该线圈,以使得该线圈仅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裸露在该包覆体外并分别与该包覆体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共平面;以及
形成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于该包覆体的表面,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扁平导线由绝缘层包覆铜线所构成,且于形成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之前,更包含藉由激光或研磨去除包覆在该第一延伸端及该第二延伸端的该绝缘层,以裸露出该铜线。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形成该包覆体后,更包含将包覆该线圈的该包覆体自该模具装置脱模。
CN2013103174918A 2013-07-19 2013-07-26 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4136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5990A TWI486978B (zh) 2013-07-19 2013-07-19 表面黏著式電感之製造方法
CN2013103174918A CN103413664A (zh) 2013-07-19 2013-07-26 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5990A TWI486978B (zh) 2013-07-19 2013-07-19 表面黏著式電感之製造方法
CN2013103174918A CN103413664A (zh) 2013-07-19 2013-07-26 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3664A true CN103413664A (zh) 2013-11-27

Family

ID=5526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74918A Pending CN103413664A (zh) 2013-07-19 2013-07-26 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3664A (zh)
TW (1) TWI4869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5307A (zh) * 2016-06-08 2016-08-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式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99970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奇力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的制备方法
JP2021111769A (ja) * 2020-01-15 2021-08-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0211B (zh) * 2016-06-04 2018-04-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黏著式電感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8124A (ja) * 1994-07-20 1996-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615833Y (zh) * 2003-05-09 2004-05-12 川部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元件
CN1627457A (zh) * 2003-12-10 2005-06-15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磁性元件及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737961A (zh) * 2004-08-20 2006-02-2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压粉磁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73980A (ja) * 1998-03-19 1999-10-08 Tokin Corp 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TWI287238B (en) * 2002-08-14 2007-09-21 Traben Co Ltd Inductance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old thereof
JP2004165539A (ja) * 2002-11-15 2004-06-10 Toko Inc インダクタ
TWI287810B (en) * 2004-10-26 2007-10-01 Wan-Shiun Wang Inductance device, the fabric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and the mold
TWM326692U (en) * 2007-07-19 2008-02-01 Abc Taiwan Electronics Corp Shielded inductor structure
JP4714779B2 (ja) * 2009-04-10 2011-06-29 東光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8124A (ja) * 1994-07-20 1996-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615833Y (zh) * 2003-05-09 2004-05-12 川部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元件
CN1627457A (zh) * 2003-12-10 2005-06-15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磁性元件及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737961A (zh) * 2004-08-20 2006-02-2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压粉磁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5307A (zh) * 2016-06-08 2016-08-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式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95307B (zh) * 2016-06-08 2017-12-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式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99970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奇力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的制备方法
JP2021111769A (ja) * 2020-01-15 2021-08-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JP7207368B2 (ja) 2020-01-15 2023-01-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5050A (zh) 2015-02-01
TWI486978B (zh) 2015-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9014B (zh) 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磁性元件的导线架
CN105206392B (zh) 电子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EP2427888B1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s
US8183967B2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084459B2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13664A (zh) 表面粘着式电感的制造方法
CN112655060B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及其制作方法
JP7052238B2 (ja) コイル装置
CN109285652A (zh) 电子元件以及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8648901A (zh) 电子元件以及电感的制造方法
CN103578721A (zh) 电感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40898A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118430A (ko) 코일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213895U (ja)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CN110517859A (zh) 一种电感元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0816B (zh) 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30427B1 (ko) 콤포짓 파워 인덕터의 양측면에 전기 단자를 추가 형성하는 방법
CN108987040A (zh) 电感器
JP5514375B1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2122560A (zh) 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2867614A (zh) 具有预成型壳体的晶片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89542A (zh) 一种电感及一体成型方法
KR20140071756A (ko) 인덕터 및 인덕터 제조 방법
CN105742009A (zh) 表面贴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99822U (zh) 一种薄型电感线圈之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