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5510B - 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5510B
CN103405510B CN201310355399.0A CN201310355399A CN103405510B CN 103405510 B CN103405510 B CN 103405510B CN 201310355399 A CN201310355399 A CN 201310355399A CN 103405510 B CN103405510 B CN 103405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radix glycyrrhizae
sodium
preparation
lact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53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5510A (zh
Inventor
俞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Neptunus Fuy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Neptunus Fuy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Neptunus Fuy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Neptunus Fuy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553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05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05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5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5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5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b>,</b>其特征在于每1000片总重量含: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5-2.11g、阿片粉12.79-14.65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所述的辅料占总片重量的80%-65%,辅料中的各组分占总辅料重量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碳酸氢钠30%-36%、酒石酸25%-31%、羧甲基淀粉钠2%-7%、乳糖10%-2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2.5%-7.5%、聚乙二醇6000?3%-8%、微粉硅胶2%-6.5%、阿斯巴甜0.3%-4%、橙味香精?0.2%-4%。本配方合理,不仅制成的制剂口感好、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而且还减少了成瘾性阿片粉的使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药品的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用于祛痰镇咳的药物复方甘草片新的组方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片相继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95、2000、2005、2010版,其组分为: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其中,甘草流浸膏为保护性镇咳祛痰剂;阿片粉有较强镇咳作用;樟脑及八角茴香油能刺激支气管黏膜,反射性地增加痰量使痰易于咳出;苯甲酸钠为防腐剂。上述成份组成复方制剂,有镇咳祛痰的协同作用。根据这几十年的临床用药,复方甘草片作为“老牌”的祛痰止咳药,由于有良好的祛痰镇咳作用及价廉的特点,仍然在止咳药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尤其在广大农村仍在广泛使用。临床使用上为口服或含化。成人一次3-4片,一日3次。目前市售的复方甘草片均按常规片剂生产方法制备的,若采用吞服给药,片中阿片的微量吗啡经胃肠吸收,肝脏代谢,其有效成分所剩无几;其他的有效成分在咽喉部及气管的药效作用也无法体现,大大影响了疗效。若按医生叮嘱口腔含服,那确实能提高临床的效果,片中的有效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口腔咽喉部,克服了通常所说的肝脏“首过效应”,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流失。但按现有规定处方生产的片剂,口腔含服往往由于片中的特殊的臭味令人作呕,而不能彻底含尽,从而将含服变成吞服,最终降低了药品的疗效。
另外,用常规生产的复方甘草片的副作用主要来源于其中的阿片粉。阿片,(英语 opium 阿拉伯语 Afyūm),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吗啡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抑制咳嗽反射、严重呼吸抑制可致呼吸停止。偶有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阿片为成隐性的药品,尽管含量很低,但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也会成瘾。据临床报道,如持续服用时间过长,可出现快感,并逐渐对其产生渴望和依赖,一旦停药,患者可出现频繁打哈欠、出冷汗、流鼻涕,甚至烦躁不安等症状,往往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摆脱。所以,阿片在使用上世界各国政府均严格管理,在各种药品处方用量上都严加把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甘草制剂新组方及其制备方法,用枸橼酸喷托维林原料替代部分阿片粉原料来组成一种新的复方甘草制剂,以减少阿片粉的使用量。
根据有关的药学资料,枸橼酸喷托维林 英文名:Pentoxyverine Citrate-461C20H31NO3.C6H8O7 525.60本品为1-苯基环戊烷羧酸2-(2-二乙氨基乙氧基) 乙酯枸橼酸盐。按干燥品计算,含C20H31NO3.C6H8O7不得少于98.5%。药理作用:该品为非成隐性镇咳药,镇咳作用强度只有可待因的1/3。具有中枢和外周性镇咳药,除对延髓的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外,还有微弱的阿托品作用。吸收后可轻度抑制支气管内感受器,减弱咳嗽反射,并可使痉挛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减低气道阻力。临床上用做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橼酸喷托维林的固体制剂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具有应用安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不需医生处方在药房中即可买到的药物。所谓“应用安全”,一般指:潜在毒性低,不易引起苔积中毒;在正常用法与正常剂量下,不产生不良反应,或虽有一般的副作用,但病人可自行觉察,可以忍受,且属一过性,停药后可迅速自行消退;用药前后不需特殊试验;不易引起依赖性、耐药性,不应掩盖病情的发展与诊断。这类药物不应有成瘾成分,抗肿瘤药;毒麻药、精神药物等及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能列入。
枸橼酸喷托维林与阿片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都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抑制咳嗽反射,抑制支气管腺体分泌,可使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故不宜用于多痰的患者,多用于无痰干咳频繁的咳嗽;有少量痰液的患者,宜与祛痰药合用。中国药典的复方甘草片正是这种祛痰镇咳药的组方。本着这一思路。用非成隐性镇咳药的枸橼酸喷托维林原料替代部分的阿片粉原料组成新的复方甘草制剂的处方。在规定的处方使用量里,本着同一种作用机制的药品不能随意叠加的药用原则,经过多次的替代比例的组合,经有关药学研究试验,并意外发现一些配方的组合,比单用枸橼酸喷托维林替代阿片粉和比原只含阿片粉的复方甘草片的祛痰镇咳的效果更好。本组方的祛痰镇咳的药效学实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所述的复方甘草制剂是由甘草浸膏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和适量的其他辅料组成,其他辅料包括:酸剂、碱剂、稀释剂、填充剂、矫味剂、润滑剂等组成。根据中国药典针对复方甘草片的处方控制量和本剂型的特殊要求,具体组成为:其复方甘草制剂片数为1000片的总片中含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5-2.11g、阿片粉12.79-14.65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所述的其他辅料占总片重量的80%-65%,本发明优选的其他辅料由碳酸氢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6000、 微粉硅胶、 阿斯巴甜和香精组成,其他辅料中的各组分占其他辅料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碳酸氢钠30%-36%、酒石酸25%-31%、羧甲基淀粉钠2%-7%、乳糖10%-2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2.5%-7.5%、聚乙二醇6000 3%-8%、 微粉硅胶2%-6.5%、 阿斯巴甜 0.3%-4%、香精 0.2%-4%。上述的总片重量是指1000片本发明的复方甘草制剂重量。
本发明所述的复方甘草制剂的各配方组分含量的总和以重量百分比计为100%。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橙味香精为香精中的一种, 可以是美国伊士曼生产的甜橙味乳化香精SAIB。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
1)将处方中的樟脑溶解在八角茴香油中,再将溶有樟脑的八角茴香油加入经70℃烘干水分≤1.5%过80目筛的微粉硅胶中,搅拌混合均匀密封放置12小时以上,得吸附物粉。
2)按处方中用料重量称取甘草浸膏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片粉、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斯巴甜、香精 均70℃下烘干使各物料水分≤1.5%,磨成细粉过80目筛其中乳糖磨成细粉过30目筛备用。
3)聚乙二醇6000 、碳酸氢钠在50℃下烘干使水分≤1.5%,磨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
4)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化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后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或将聚乙二醇6000用乙醇溶解,然后把碳酸氢钠溶解其中,经喷雾干燥过筛整粒备用。)
5)将步骤2)获得的枸橼酸喷托维林、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斯巴甜混匀形成备用混合物,将阿片粉以等量递增法加入甘草浸膏粉混合均匀形成阿片粉甘草浸膏粉混合物,等量递增法(为常规技术)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取阿片粉和等量的甘草浸膏粉,同时置于混合机械中混合均匀,再加入同混合物等量的甘草浸膏粉混合均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甘草浸膏粉为止。将备用混合物阿片粉甘草浸膏粉混合物混匀用无水乙醇制软材,过20目筛制湿粒、70℃干燥,水分≤1.5%过30目筛整粒。加入步骤3)备用物及步骤1)制备的吸附物粉和步骤2)获得的香精混匀,压制成片,既得本发明的复方甘草制剂(泡腾片)(处方中甘草浸膏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选用《中国药典》2010版上所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
上述生产时厂房的相对湿度优选控制在35%以下、温度为15-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复方甘草制剂是在中国药典2010版复方甘草片的配方基础上,用枸橼酸喷托维林代替部分阿片粉并经添加不同的辅料和工艺制作而成的,克服了复方甘草片含服口感差,吞服生物度低的问题,特别适合儿童、老年人以及不便口服固体制剂的患者。本发明配方合理,不仅制成的制剂口感好、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而且还减少了成瘾性阿片粉的使用量, 且没有降低疗效。
制剂的稳定性试验:
将双铝复合薄膜包装的本发明实施例1-5制得的复方甘草制剂置于40℃、相对湿度为75%的恒温箱中,放置1个月,取出,测定其试验前后的外观性状、泡腾时间和pH值的变化。见如下表。
结果表明:加速试验前后该药在外观颜色、物理性状、崩解时间及ph值方面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该药基本稳定,工艺合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本发明配方组成和制备方法实例
实施例1
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3g、阿片粉14.08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碳酸氢钠 378.13g、酒石酸343.76g、羧甲基淀粉钠57.29g、乳糖171.88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8.44g、聚乙二醇6000 66.46g 、微粉硅胶45.83g 、阿斯巴甜13.32g、橙味香精11.14g(配方中的甘草浸膏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为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制备的产品,为市售产品;而苯甲酸钠、碳酸氢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6000 、微粉硅胶、阿斯巴甜、橙味香精也均为药用辅料市售产品。其他实施例的与实施例1相同)。
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配方量的樟脑溶解在配方量的八角茴香油中,再将溶有樟脑的八角茴香油加入经70℃烘干水分≤1.5%过80目筛配方量的微粉硅胶中,搅拌混合均匀密封放置24小时,得吸附物粉。
2)按上述用料重量配比分别称取甘草浸膏粉、阿片粉、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斯巴甜、橙味香精,然后各自在70℃下烘干使各物料水分≤1.5%,磨成细粉,甘草浸膏粉、阿片粉、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斯巴甜、橙味香精过80目筛,乳糖过30目筛,备用。
3)将上述配方量的聚乙二醇6000、碳酸氢钠在50℃下烘干使水分≤1.5%,磨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
4)将步骤3)获得的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化后加入步骤3)获得的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后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
5)将步骤2)获得的枸橼酸喷托维林、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斯巴甜混匀形成备用混合物(简称备用A),将阿片粉以等量递增法加入甘草浸膏粉混合均匀形成阿片粉甘草浸膏粉混合物(简称备用B),等量递增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取阿片粉和等量的甘草浸膏粉,同时置于混合机械中混合均匀,再加入同混合物等量的甘草浸膏粉混合均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甘草浸膏粉为止。将备用A与备用B混匀用无水乙醇制软材,过20目筛制湿粒、70℃干燥成水分≤1.5%,过30目筛整粒。加入步骤4)获得的备用物及步骤1)获得的吸附物粉和步骤2)获得的橙味香精混匀,压制成片,既得本发明的泡腾片(生产时的相对湿度控制在35%、温度25℃以下)。
实施例2
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3.35g、阿片粉13.85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碳酸氢钠501.02g、酒石酸442.08g、羧甲基淀粉钠76.63g、 乳糖294.72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79.57g、聚乙二醇6000 85.47g 、微粉硅胶44.26g、阿斯巴甜15.8g 、橙味香精14.1g。
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配方量的樟脑溶解在配方量的八角茴香油中,再将溶有樟脑的八角茴香油加入经70℃烘干水分≤1.5%且过80目筛的配方量的微粉硅胶中,搅拌混合均匀密封放置18小时,得吸附物粉。
2)同实施例1步骤2。
3).同实施例1步骤3。
4)将聚乙二醇6000用75%(体积分数)乙醇溶解,然后把碳酸氢钠溶解其中,经喷雾干燥过筛整粒备用。
5)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3
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4.49g、阿片粉13.12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碳酸氢钠 592.61g、酒石酸522.89g、羧甲基淀粉钠87.14g、乳糖278.81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90.63g、聚乙二醇6000 78.43g 、微粉硅胶63.72g、阿斯巴甜16.32g、橙味香精12.66g。
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配方量的樟脑溶解在配方量的八角茴香油中,再将溶有樟脑的八角茴香油加入经70℃烘干水分≤1.5%过80目筛的配方量的微粉硅胶中,搅拌混合均匀密封放置16小时,得吸附物粉。
2)同实施例1步骤2。
3)同实施例1步骤3。
4)同实施例2步骤4。
5)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4
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4.95g、阿片粉12.82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碳酸氢钠 292.25g、酒石酸246.59g、羧甲基淀粉钠39.27g、乳糖164.39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36.53g、聚乙二醇6000 41.1g 、微粉硅胶51.14g、阿斯巴甜23.12g 、橙味香精18.89g。
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处方中配方量的樟脑溶解在配方量的八角茴香油中,再将溶有樟脑的八角茴香油加入经70℃烘干水分≤1.5%过80目筛的配方量的微粉硅胶中,搅拌混合均匀密封放置20小时,得吸附物粉。
2)同实施例1步骤2。
3)同实施例1步骤3。
4)同实施例1步骤4。
5)同实施例1步骤5。
实施例5
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2.15g、阿片粉14.62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碳酸氢钠 460.95g、酒石酸349.2g、羧甲基淀粉钠55.87g、乳糖279.36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76.82g、聚乙二醇6000 78.22g 、微粉硅胶67.05g  阿斯巴甜17.53g、橙味香精11.81g 。
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配方量的樟脑溶解在配方量的八角茴香油中,再将溶有樟脑的八角茴香油加入经70℃烘干水分≤1.5%过80目筛的配方量的微粉硅胶中,搅拌混合均匀密封放置12小时,得吸附物粉。
2)同实施例1步骤2。
3)同实施例1步骤3。
4)同实施例2步骤4。
5)同实施例1步骤5。
二)药理实验: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
SPF级KM小鼠,体重18-22g, SPF级豚鼠,体重250-300 g,均由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SCXK(闽)2010-0001   。
1.2 仪器与试药
402型超声波雾化器(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UV-160A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含枸橼酸喷托维林的复方甘草片(5种试验组方);复方甘草片(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05251);氨水 (上海试剂一厂);苯酚红 (上海化学试剂三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符合中国药典。
2.  方法
2.1 镇咳实验
采用氨水喷雾法,取体重18-22 g的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复方甘草新组方Ⅰ、Ⅱ、Ⅲ、Ⅳ、Ⅴ、Ⅵ(用用等量生理盐水调配),0.2ml/10g; 生理盐水做空白对照组;市售复方甘草片(用与上述等量生理盐水调配),0.2ml/10g的对照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3d,末次给药1h后,分别将小鼠置于容器内按一定浓度喷入氨水气雾,完毕即取出小鼠,观察有无咳嗽反应,如出现3次以上典型咳嗽状态(嘴张大)即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用上下法求出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喷雾时间(EDT50),计算R值,R>130%有止咳作用,R>150%止咳效果较好。R值=(新组方组EDT50/空白对照组EDT50)×100%,见表1。
表1  新复方甘草制剂各试验组方及复方甘草片对雾化氨水致小鼠的咳嗽试验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5,**pp<0.01。市售复方甘草片对照组即为现有的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1203281的复方甘草片。
表1中的试验组方Ⅰ:每1000片含: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25g、阿片粉0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试验组方Ⅱ:每1000片含: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15g、阿片粉6.4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试验组方Ⅲ:每1000片含: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10g、阿片粉9.6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试验组方Ⅳ:每1000片含: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3g、阿片粉14.08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试验组方Ⅴ:每1000片含: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2.15g、阿片粉14.62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试验组方Ⅵ:每1000片含: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6.5g、阿片粉11.83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2.2 祛痰试验
采用气管段酚红法,取体重18-22 g的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复方甘草试验组方Ⅰ、Ⅱ、Ⅲ、Ⅳ、Ⅴ、Ⅵ(同上述)(用等量生理盐水调配,0.2ml/10g),生理盐水做空白对照组;市售复方甘草片(用与上述等量生理盐水调配,0.2ml/10g)的对照组。每天灌药一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腹腔注入5%的酚红溶液0.5ml,30分钟后将小鼠处死,取甲状软管至气管分支处一段气管分别置于盛有0.9%生理盐水2ml的试管中,然后每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0.1ml.,在波长546nm处测定吸收度A值,与酚红标准曲线比较,求出酚红含量。见表2。
表2  新复方甘草制剂各组方及复方甘草片对小鼠的祛痰试验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5,**pp<0.01
从表1和表2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1)当枸橼酸喷托维林完全替代阿片粉时如“试验组方Ⅰ”,其祛痰镇咳的效果并不理想;2)当枸橼酸喷托维林部分替代阿片粉时,而且是恰当的配比时如“试验组方Ⅳ、试验组方Ⅴ”,其祛痰镇咳的效果可以达到原市售复方甘草片祛痰镇咳的作用,甚至效果更好;3)而当枸橼酸喷托维林部分替代阿片粉时,但是其之间配比不恰当时如“试验组方Ⅱ、Ⅲ、Ⅵ”,其祛痰镇咳的效果没有达到原市售复方甘草片的祛痰镇咳作用的效果,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创造性摸索获得“通过枸橼酸喷托维林以替代部分阿片粉,从而减少常规生产的复方甘草片因较大量使用阿片粉而产生的副作用,并且通过摸索试验获得枸橼酸喷托维林与阿片粉的恰当配比范围,从而使本发明的祛痰镇咳的效果可以达到原市售复方甘草片祛痰镇咳的作用,甚至效果更好(见表1和表2数据)。试验组方Ⅳ、试验组方Ⅴ相应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5的组方。
本发明的上述组方除可用市售的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矫味剂等药用辅料制成一般的口服片和含片外,还为了克服口感差和适合儿童、老年人以及不便口服固体制剂的患者使用上的方便,针对枸橼酸喷托维林原料极易溶于水和乙醇的特性,制成口感好、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泡腾片。
三)临床试验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1-5组方制成的泡腾片,具有祛痰镇咳作用。经临床试用并与市售的复方甘草片比较,有关试用情况如下:
1. 临床选择
   选择临床症状:干咳痰少、喉痒、咽喉干、疼痛、咽喉有异物感患者98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16-72岁,不包括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2. 疗效判定
   用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3281的复方甘草片,做了一周为一疗程,每日三次、每次3片,用温水冲泡服用。三个疗程内。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 :症状与体征完全消退;好转:自觉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症状无变化。疗效调查结果见表3。
另外用实施例1的复方甘草制剂也做了一周为一疗程,每日三次、每次3片,用温水冲泡服用。三个疗程内,作为疗效的比较。疗效判断标准同上。疗效调查结果见表4。
 表3
项目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干咳痰少 31 17 8 6 80.64
喉痒、咽喉干、疼痛 12 5 2 5 58.33
咽喉有异物感 9 4 2 3     66.67
表4
项目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干咳痰少 30 17 9 4 86.6
喉痒、咽喉干、疼痛 9 4 2 3 66.67
咽喉有异物感 7 3 2 2 71.42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的复方甘草制剂实施例1的产品对干咳痰少、喉痒、咽喉干、疼痛、咽喉有异物感的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尽管用来临床对比的例数有限,但从试验结果可知疗效较显著。与常规生产的复方甘草片对比疗效更高。
3.典型实例如下:
1)吴某某  男  42岁  在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福州分公司工作  2012年5月20日感觉喉痒、咽喉干、疼痛。治疗:用(实施例1配方制备的)本产品、每日三次,每次三片经250ml的矿泉水溶解后徐徐饮用。经过四天的治疗,症状消失。
2)林某某  女  70岁  原福州制药厂退休工人   2012年7月2日自述:近来经常咳嗽但没什么痰,人难受。治疗:用(实施例1配方制备的)本产品每日三次,每次三片经用200ml左右的温水溶解后徐徐饮用。经过三天的治疗,症状好转,又经过四天的治疗症状消失。
3)俞某某  男  26岁  福州台江医院职工  2012年7月25日感觉咽喉有异物感.治疗:用(实施例1配方制备的)本产品每日三次,每次三片经250ml的矿泉水溶解后含在口中徐徐咽下。经过三天的治疗,症状基本消失。
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但应该理解以上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复方甘草制剂,其特征在于片数为1000片的复方甘草制剂总片中,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3g、阿片粉14.08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碳酸氢钠 378.13g、酒石酸343.76g、羧甲基淀粉钠57.29g、乳糖171.88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8.44g、聚乙二醇6000 66.46g 、微粉硅胶45.83g 、阿斯巴甜13.32g、香精11.14g。
2.一种复方甘草制剂,其特征在于片数为1000片的复方甘草制剂总片中,甘草浸膏粉450g、枸橼酸喷托维林2.15g、阿片粉14.62g、樟脑8g、八角茴香油8g、苯甲酸钠8g 、碳酸氢钠 460.95g、酒石酸349.2g、羧甲基淀粉钠55.87g、乳糖279.36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76.82g、聚乙二醇6000 78.22g 、微粉硅胶67.05g  阿斯巴甜17.53g、香精11.81g。
3.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复方甘草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樟脑溶解在配方量的八角茴香油中,再将溶有樟脑的八角茴香油加入经烘干水分≤1.5%、过80目筛的配方量的微粉硅胶中,搅拌混合均匀密封放置,得到吸附物粉;
 2)按配方量分别称取甘草浸膏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片粉、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斯巴甜和香精,然后各自烘干使各物料水分≤1.5%,磨成细粉,其中甘草浸膏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片粉、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阿斯巴甜过70-90目筛,而乳糖磨成细粉过20-40目筛,备用;
3)分别将配方量的聚乙二醇6000 、碳酸氢钠烘干使水分≤1.5%,磨成细粉过70-90目筛,备用;
4)取步骤3)获得的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化后加入步骤3)获得的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后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或将步骤3)获得的聚乙二醇6000用乙醇溶解,然后把步骤3)获得的碳酸氢钠溶解其中,经喷雾干燥过筛整粒备用;
5)将步骤2)获得的枸橼酸喷托维林、苯甲酸钠、酒石酸、羧甲基淀粉钠、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阿斯巴甜混匀形成备用混合物,将阿片粉以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2)获得的甘草浸膏粉混合均匀形成阿片粉甘草浸膏粉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与阿片粉甘草浸膏粉混合物混匀用无水乙醇制软材,过10-30目筛制湿粒、干燥使水分≤1.5%,过20-40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步骤4)获得的备用物及步骤1)制得的吸附物粉以及步骤2)获得的香精混匀,压制成片,既得复方甘草制剂。
CN201310355399.0A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405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5399.0A CN103405510B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5399.0A CN103405510B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5510A CN103405510A (zh) 2013-11-27
CN103405510B true CN103405510B (zh) 2015-03-25

Family

ID=49598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5399.0A Active CN103405510B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05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7504B (zh) * 2014-08-14 2016-04-13 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小儿感冒咳嗽糖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290A (zh) * 2015-05-04 2015-07-29 湖南尔康湘药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甘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69800A (zh) * 2021-12-24 2023-04-18 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干粉直压工艺的复方甘草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810A (zh) * 2003-03-07 2003-08-06 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复方甘草口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785296A (zh) * 2005-11-11 2006-06-14 邓报军 具有祛痰、镇咳、平喘、解热的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810A (zh) * 2003-03-07 2003-08-06 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复方甘草口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785296A (zh) * 2005-11-11 2006-06-14 邓报军 具有祛痰、镇咳、平喘、解热的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5510A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5510B (zh) 一种用于祛痰镇咳的复方甘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746B (zh) 一种作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复方化学药及其制备工艺与应用
CN103494781A (zh) 一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CN109453126A (zh) 一种碳酸钙d3咀嚼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837B (zh) 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药物组合物
CN101401795A (zh) 一种甲磺酸伊马替尼口腔崩解片及其制备方法
TW200946142A (en) Tablet
CN104225196B (zh) 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7778B (zh) 银花清咽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8577B (zh) 一种具有镇咳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201416072A (zh) 經安定化的內服用固形製劑
CN106109594A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6312A (zh) 一种磷酸二甲啡烷胶囊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6731B (zh) 用于治疗乳腺增生或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6435A (zh) 一种祛痰止咳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71769C (zh) 扎木萨-4味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00138C (zh) 一种消癌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026B (zh)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泡腾片配方与制备工艺
CN1322857C (zh) 一种用于止咳化痰的消咳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2972B (zh) 一种小儿泡腾片
CN107854446A (zh) 一种盐酸鲁拉西酮口崩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6954A (zh) 一种止咳化痰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322858C (zh) 香叶醇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27088C (zh) 治疗感冒的氨酚伪麻那敏口腔崩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9461B (zh) 溴吡斯的明掩味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