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2723A - 轮胎加硫机 - Google Patents

轮胎加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2723A
CN103402723A CN2012800107900A CN201280010790A CN103402723A CN 103402723 A CN103402723 A CN 103402723A CN 2012800107900 A CN2012800107900 A CN 2012800107900A CN 201280010790 A CN201280010790 A CN 201280010790A CN 103402723 A CN103402723 A CN 103402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bar
tooth
tire
drawer
side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0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2723B (zh
Inventor
岩本智行
松永邦夫
新谷幸司
日根野义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02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2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2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27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02Clamping means operating on closed or nearly closed mould parts, the clamping means being independently movable of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2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by rectilinear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62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0/00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及简单化,并减少齿的啮合时的应力,可抑制齿的损伤的轮胎加硫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上模具安装构件(21),其安装上模具;下模具安装构件,其安装与上模具组装的下模具;支承构件(5),其支承上模具安装构件(21)和下模具安装构件;固定侧齿条(6),其具有沿着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组装的高度方向排列多个的第一齿(6a),且设置于支承构件(5);可动侧齿条(7),其设置于上模具安装构件(21),且具有与固定侧齿条(6)的第一齿(6a)啮合的多个第二齿(7a);及倾倒限制部(40),其限制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倒。

Description

轮胎加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模具内对未加硫的轮胎进行加硫处理的轮胎加硫机。 
本申请基于2012年2月3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022370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轮胎加硫机是将预先成形为接近完成品的形状的生橡胶的轮胎以由上模具和下模具夹入的方式配置而施加热量和压力,由此对轮胎进行加硫处理而形成完成加硫轮胎,并精加工成完成轮胎的形状的装置。并且,在该轮胎加硫机中,为了避免由于加硫处理中的加压反力而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间隔扩开,将所述上模具及下模具相对于引导框架或柱等固定。 
在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轮胎冲压机(轮胎加硫机),具备:可动卡定构件,其具有设置在上模具的侧面上的齿型面;固定卡定构件,其设置于配置在上模具的侧方的侧框上,且以与该可动卡定构件对应的方式具有齿型面。在该轮胎冲压机中,通过使所述可动卡定构件与固定卡定构件啮合,而利用所述可动卡定构件及固定卡定构件能够保持模具紧固力。 
因此,无需利用轮胎冲压机的整个框来保持模具紧固力,能够实现轮胎冲压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及简单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22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轮胎加硫机(轮胎冲压机)中,可动卡定构件及固定卡定构件的详细结构没有公开,在模具紧固力产生的反力即加压反力作用于可动卡定构件时,由于可动卡定构件在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而力矩以使可动卡定构件相对于高度方向倾倒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在可动卡定构件及固定卡定构件的齿型面上产生弯曲力矩引起的应力,而且,齿条未在适当的位置啮合,而齿型面可能发生损伤。 
本发明考虑到这种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及简单化,并减少齿的啮合时的应力,能够抑制齿的损伤的轮胎加硫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手段。 
即,本发明的轮胎加硫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模具安装构件,其安装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安装构件,其安装与所述第一模具组装的第二模具;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第一模具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安装构件;第一齿条,其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互组装的组装方向排列多个的第一齿,且设置于所述支承构件;第二齿条,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安装构件或所述第二模具安装构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的所述第一齿啮合的多个第二齿;及倾倒限制部,其限制所述第二齿条相对于所述组装方向的倾倒。 
根据这种轮胎加硫机,在沿组装方向承受力时,通过第一齿与第 二齿啮合而支承第一模具安装构件和第二模具安装构件。即,能够仅将轮胎加硫机中的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支承构件等的一部分的构件作为强度构件而构成,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轻量化及简单化。 
并且,在第二齿条经由第一模具安装构件或第二模具安装构件沿组装方向承受力时,产生使第二齿条相对于组装方向发生倾倒那样的力矩。在此,倾倒限制部支承第二齿条而限制倾倒,以减少力矩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在第二齿条相对于第一齿条沿着组装方向笔直竖立的状态下,第一齿条的第一齿与第二齿条的第二齿啮合,因此能够使啮合状态稳定,能够减少作用于第一齿及第二齿的弯曲力矩。此外,通过这种倾倒限制部,能够限制第一齿与第二齿之间的啮合的位置。即,能够防止第一齿和第二齿中的一方的齿顶与另一方的齿根发生接触的情况。而且,反之,能够避免所述齿顶与齿根过度分离,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减少作用于第一齿及第二齿的弯曲力矩。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齿条从所述第一模具安装构件或所述第二模具安装构件沿着所述组装方向承受的力的力点在所述第二齿条中设定在比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啮合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所述第一齿条的位置。 
通过将从组装方向承受的力的力点设定在比啮合方向的中央部靠近第一齿条的位置,而能够缩短成为力的作用点的第一齿及第二齿与上述力点之间的力矩臂,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弯曲力矩。因此,能够减少在啮合时的第一齿及第二齿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倾倒限制部具有如下所述的构件:该构件在所述第二齿条上设置成向从所述第一模具安装构件或所述第二模具安装构件沿着所述组装方向承受的力所作用一侧的相反侧突出,在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齿的齿顶接触。 
通过这种与第一齿的齿顶接触的构件,在第二齿条产生力矩时,倾倒限制部支承第二齿条而限制倾倒,能够减少上述力矩。而且,限制第一齿及第二齿的啮合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作用于第一齿及第二齿的弯曲力矩,可靠地减少在啮合时的第一齿及第二齿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倾倒限制部具有如下所述的构件:该构件在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啮合方向,从与所述第二齿相反一侧支承所述第二齿条。 
通过这种从第二齿的啮合方向的相反侧支承第二齿条的构件,支承第二齿条而限制倾倒,能够减少第二齿条的力矩。而且,限制第一齿及第二齿的啮合方向的位置。因此,可靠地减少在啮合时的第一齿及第二齿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倾倒限制部具有如下所述的构件:该构件在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夹入。 
通过这种夹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构件,支承第二齿条而限制倾倒,能够减少第二齿条的力矩。而且,限制第一齿及第二齿的啮合方向的位置。因此,可靠地减少在啮合时的第一齿及第二齿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加硫机,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及简单化,并通过倾倒限制部限制第二齿条的倾倒,而且限制啮合位置,减少作用于第一齿及第二齿的弯曲力矩,减少啮合时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A-A剖面的图。 
图3是表示图2的B1-B1剖面的图。 
图4是表示图2的B2-B2剖面的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周边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2的C-C剖面的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周边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2的D-D剖面的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2的向视E的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2的向视E的图,是表示从图7起的一定动作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2的向视E的图,是表示从图8起的一定动作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10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是将可动侧齿条中的第二齿放大表示的图。 
图11A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的主视图。 
图11B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11A的向视F的图。 
图12A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的主视图。 
图12B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12A的向视G的图。 
图13A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的主视图。 
图13B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13A的向视H的图。 
图14是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 
图15A是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的主视图。 
图15B是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15A的向视I的图。 
图16A是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的主视图。 
图16B是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16A的向视J的图。 
图17A是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的主视图。 
图17B是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的加压保持部放大表示的图,是表示图17A的向视K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 
轮胎加硫装置1由一个或多个轮胎加硫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轮胎加硫机2A、2B)构成,轮胎加硫机2A、2B分别对未加硫轮胎32进行加硫处理而形成完成加硫轮胎33。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轮胎加硫机2A、2B分别具备:在从上下夹入未加硫轮胎32的模具23的上下安装的上模具安装构件(第一模具安装构件)21及下模具安装构件(第二模具安装构件)26;及从外侧对所述上模具安装构件21及下模具安装构件26进行支承的门型的引导框架(支承构件)5。 
此外,如图1、图2、图7、图8、及图9所示,轮胎加硫机2A、 2B分别具备:能够保持对模具23的加压力的具有固定侧齿条(第一齿条)6和可动侧齿条(第二齿条)7的加压保持部3;及限制可动侧齿条7的倾倒的倾倒限制部40。 
模具23对于未加硫轮胎32以从高度方向的上下夹入的状态进行加压,该模具23对应于生产的轮胎尺寸而变更尺寸。 
另外,该模具23具有在未加硫轮胎32的上方配置的上模具(第一模具)4和在下方配置的下模具(第二模具)35,高度方向成为上模具4与下模具35的组装方向。 
此外,如图1的纸面右侧的轮胎加硫机2A所示,在未加硫轮胎32及完成加硫轮胎33的上方配置有在加硫处理前将未加硫轮胎32搬入轮胎加硫机2A、2B的装载机31和在加硫处理后将完成加硫轮胎33从轮胎加硫机2A、2B搬出的卸载机34,能够进行向模具23内的未加硫轮胎32及完成加硫轮胎33的搬入搬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图1的纸面右侧的轮胎加硫机2A,左半部分表示加硫处理前,右半部分表示加硫处理后。此外,关于图1的纸面左侧的轮胎加硫机2B,示出加硫处理中,而且,左半部分表示模具23的高度低而生产的轮胎的宽度窄的情况,右半部分表示模具23的高度高而生产的轮胎的宽度宽的情况。 
上模具安装构件21在下方经由上台板22而安装并保持上模具4,并且在上方与活塞杆28的下端连接,该活塞杆28相对于设置在引导框架5的上部的升降用工作缸29进行出入。即,在该升降用工作缸29的作用下,对应于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升降,上模具4也能够升降。 
此外,在该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上侧,在与升降用工作缸29不干涉的位置设有上模具操作装置30,通过该上模具操作装置30的驱动 而能够使上模具4开闭。 
下模具安装构件26在上侧经由加压工作缸25、下台板24而安装并保持下模具35,而且,该下模具安装构件26由引导框架5从外侧的两侧方支承。 
并且,在该下模具35的上表面设有呈薄膜状的作为弹性体的气囊27,在该气囊27的内部能够导入例如高温高压蒸气等,在加硫处理时,该高温高压蒸气经由气囊27从内侧对未加硫轮胎32进行加压、加热而向模具23按压。 
引导框架5呈门型,载置而固定在轮胎加硫装置1的设置面上。而且,经由升降用工作缸29从上方支承上模具安装构件21,而且,经由下模具安装构件26从两侧方支承下模具35。 
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10,对加压保持部3进行说明。 
加压保持部3在加硫处理时,能够调整设定成规定高度的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高度,并能够将上模具安装构件21固定保持在规定高度。 
并且,该加压保持部3具有在引导框架5的侧部设置的固定侧齿条6、在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上方设置且与上模具安装构件21结合的可动侧齿条7、能够使所述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啮合的托架17、工作缸8、高度调整构件14及工作缸15等。 
固定侧齿条6是多个第一齿6a沿着高度方向朝一方向排列的齿条。而且,如图1及图6所示,固定侧齿条6由向引导框架5的侧部内侧突出设置的齿条固定部36从上方支承。 
可动侧齿条7是多个第二齿7a沿着高度方向朝一方向排列的齿条。而且如图2至图4所示,该可动侧齿条7以多个第二齿7a与固定侧齿条6中的多个第一齿6a相对的方式设置。 
在此,如图10所示,可动侧齿条7的第二齿7a的形状中,下表面7c相对于第一齿6a与第二齿7a啮合的啮合方向即水平方向朝向高度方向上方以倾斜角度α倾斜。该倾斜角度α优选设定为30°~55°的范围。而且,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倾斜角度α为0°的情况,即,下表面7c与水平方向平行。 
另外,第二齿7a的上表面7b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高度方向下方以倾斜角度θ倾斜。在此,该倾斜角度θ需要考虑与固定侧齿条6的第一齿6a的啮合时的摩擦力而设定为未将啮合解除的程度。而且,虽然未图示,但上表面7b也可以朝向高度方向上方以倾斜角度θ倾斜,进而也可以是倾斜角度θ成为0°的情况,即,上表面7b与水平方向平行。 
此外,第二齿7a的齿顶具有与上表面7b连续的倾斜面7d和将倾斜面7d与下表面7c连接的铅垂面7e,倾斜面7d从水平方向朝向高度方向下方以倾斜角度β倾斜。该倾斜角度β优选设定在30°~55°的范围内。而且,铅垂面7e与高度方向平行地形成,该铅垂面7e的高度方向的尺寸L优选设定为例如1mm以上。 
并且,固定侧齿条6中的第一齿6a以与第二齿7a能够啮合的方式与第二齿7a相对应而将尺寸形状形成为大致相同。 
如图5所示,托架17是在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上部设置的构件。而且,如图2及图5所示,该托架17包括:相对于上模具安装构件21沿着高度方向竖立设置的板构件19;在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上表面设置的板构件20;及与板构件19、20这两者连接的板构件18。 
另外,如图5所示,工作缸8利用固定部13(参照图7)而固定在托架17的板构件19上。如图5及图7所示,可动侧齿条7经由连杆10、板构件9、结合构件11及杆12而与工作缸8连接。 
因此,可动侧齿条7经由托架17而与上模具安装构件21连接。 
并且,如图7至图9所示,在由工作缸8的驱动产生的板构件9的上下动作的作用下,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固定侧齿条6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能够进行与固定侧齿条6的啮合、及与固定侧齿条6的啮合的解除。 
在此,在固定侧齿条6及可动侧齿条7这两者啮合时,上模具安装构件21相对于引导框架5固定。另一方面,在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的啮合被解除时,上模具安装构件21相对于引导框架5的固定被解除,上模具安装构件21借助升降用工作缸29的驱动而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模具23的高度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由于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的多个第一齿6a及第二齿7a沿着高度方向排列,因此上模具安装构件21在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能够啮合的范围内,能够调整成任意的高度。 
高度调整构件14是在可动侧齿条7的下端面7f的下方配置的呈板状的构件。 
工作缸15设置在上模具安装构件21上,从下方支承高度调整构件14,能够使高度调整构件14与可动侧齿条7一起沿着高度方向移动。 
接下来,说明倾倒限制部40。 
如图7至图9所示,倾倒限制部40是设置成从可动侧齿条7的上端面7g突出的构件,是在可动侧齿条7与固定侧齿条6沿着高度方向笔直地啮合的状态下,与一个或多个固定侧齿条6的第一齿6a的齿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多个第一齿6a中的3个齿的齿顶)接触的构件。 
在这种轮胎加硫装置1中,如图1的纸面右侧的轮胎加硫机2A所示,通过装载机31,将未加硫轮胎32配置在上模具4与下模具35之间。并且,在升降用工作缸29的作用下,上模具4向下方移动,如图1的纸面左侧的轮胎加硫机2B所示,将未加硫轮胎32夹入上模具4与下模具35之间。 
在该状态下,向气囊27导入高温高压蒸气等,该高温高压蒸气等经由气囊27从内侧对未加硫轮胎32进行加压、加热而向模具23按压。如此,对未加硫轮胎32实施加硫处理,能够制造出完成加硫轮胎33。 
并且,如图9所示,在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中,在由气囊27施加的加压力下,模具23向高度方向打开,加压反力W通过下模具35及上模具4而作用于下模具安装构件26及上模具安装构件21。 
相对于该加压反力W,加压保持部3中的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啮合,抑制可动侧齿条7向高度方向的移动,经由上模具安装构件21而能够将上模具4保持在规定的高度方向位置。 
在此,说明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的啮合时的动作。 
图7示出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啮合前的状态,上模具安装构件21相对于引导框架5能够移动。此时,杆12收容在工作缸8的内部,结合构件11及板构件9位于工作缸8侧。 
并且,设于板构件9的多个连杆10相对于模具23的高度方向倾斜,可动侧齿条7成为从固定侧齿条6分离的状态。 
然后,当对应于模具23的尺寸而决定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位置时,可动侧齿条7为了与固定侧齿条6啮合而向固定侧齿条6的方向移动,开始加硫处理。 
在此,从图7所示的状态开始,在可动侧齿条7为了与固定侧齿条6啮合而向固定侧齿条6的方向移动之后,固定侧齿条6的第一齿6a与可动侧齿条7的第二齿7a的前端彼此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将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位置保持固定而驱动工作缸15,调整高度调整构件14的高度。 
并且,如图8所示,在使可动侧齿条7从固定侧齿条6分离的状态下,使高度调整构件14向上模具安装构件21侧移动。 
然后,如图9所示,在第一齿6a与第二齿7a的前端彼此成为了不干涉的位置关系之后,可动侧齿条7为了与固定侧齿条6啮合而再次向固定侧齿条6的方向移动。 
设于板构件9的多个连杆10相对于模具23的高度方向垂直,由此,可动侧齿条7向固定侧齿条6的方向移动,可动侧齿条7与固定侧齿条6啮合,上模具安装构件21相对于引导框架5被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杆12从工作缸8突出,结合构件11和板构件9从工作缸8分离。 
当加硫处理开始时,模具23由于被向模具23内部施加压力,因此加压工作缸25将模具23压入以避免模具23打开。此时,在加压工作缸25的行程的作用下,可动侧齿条7与固定侧齿条6的间隙、在高度调整构件14的上下表面产生的间隙成为不存在的状态。其结果是, 来自模具23的反力向上模具安装构件21→高度调整构件14→可动侧齿条7→固定侧齿条6→引导框架5传递。因此,不经由工作缸8或工作缸15,加压反力W通过可动侧齿条7与固定侧齿条6的啮合而向引导框架5充分传递,能够保持加压力,并能够将上模具4保持在规定的高度方向位置。 
并且,在可动侧齿条7与固定侧齿条6啮合时,第二齿7a的下表面7c的倾斜角度α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向高度方向上方倾斜,优选以在30°~55°的范围内倾斜时,在不变更间距P的情况下,能够增大齿根的厚度尺寸,能够提高第二齿7a的强度。 
此外,在与第一齿6a啮合时,第二齿7a的下表面7c上行至第一齿6a的上表面,能够可靠地啮合。 
另外,第二齿7a的上表面7b的倾斜角度θ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向高度方向下方倾斜时,在仍然不变更间距P的情况下,通过增大齿根的厚度尺寸,而能够实现强度提高,此外,也能够实现加工的容易化。 
并且,由第二齿7a的倾斜面7d的倾斜角度β,而第二齿7a的上表面7b下行至第一齿6a的下表面,能够可靠地啮合。 
此外,通过在第二齿7a形成铅垂面7e,而能够使可动侧齿条7与固定侧齿条6啮合的高度方向位置在成对的多个可动侧齿条7彼此之间没有差别。即,能够防止不一致的发生。 
另外,关于第一齿6a,由于尺寸形状与第二齿7a相同,因此如上述那样,也能够实现齿根的厚度尺寸增大产生的强度提高、加工的容易化。 
并且,在加硫处理时,加压反力W经由下模具安装构件26、高度 调整构件14向可动侧齿条7传递,但可动侧齿条7在下端面7f整体与高度调整构件14接触而承受加压反力W。因此,加压反力W的力点位于可动侧齿条7的下端面7f的水平方向的中央部,产生使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高度方向倾倒那样的力矩。 
更详细而言,如图9所示,利用在可动侧齿条7的下端面7f的上述力点朝向上方施加的加压反力W,产生使可动侧齿条7要向旋转方向R旋转的力矩。 
因此,多个第二齿7a中的高度方向上部的齿以接近第一齿6a的齿根的方式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而且,高度方向下部的齿以从第一齿6a离开的方式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即,可动侧齿条7与固定侧齿条6在规定的位置未啮合。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倾倒限制部40设于可动侧齿条7的上端面7g,在加硫处理时,在可动侧齿条7及固定侧齿条6沿着高度方向笔直地啮合的状态下,倾倒限制部40与固定侧齿条6的第一齿6a的齿顶接触。因此,即使在可动侧齿条7产生了基于加压反力W的力矩,也能够通过倾倒限制部40来限制可动侧齿条7的倾倒,即,减少力矩,而在可动侧齿条7的上部,能够抑制第二齿7a以向第一齿6a的齿根靠近的方式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 
此外,通过这种倾倒限制部40,能够限制第一齿6a与第二齿7a之间的啮合的位置。即,能够防止第一齿6a与第二齿7a中的一方的齿顶与另一方的齿根接触的情况。而且,反之,能够限制所述齿顶与齿根过度分离的情况,能够使力矩臂不会变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在进行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时,能够限制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倒,进而能够限制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的啮合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向固 定侧齿条6的第一齿6a、可动侧齿条7的第二齿7a作用的弯曲力矩,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在第一齿6a及第二齿7a产生的应力,能够防止损伤。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B。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倒限制部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倾倒限制部40不同。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倾倒限制部50是在朝向可动侧齿条7的水平方向内侧即朝向与固定侧齿条6相反侧的面的下部,对各个可动侧齿条7分别进行支承的构件。 
并且,在进行加硫处理时,在通过工作缸8使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啮合时,与该啮合连动,而未图示的促动器动作。即,如图11B所示,通过上述未图示的促动器,倾倒限制部50从退避状态A向限制状态B移动,倾倒限制部50从水平方向与可动侧齿条7接触并进行支承。反之,在加硫处理结束时,倾倒限制部50从限制状态B向退避状态A移动,倾倒限制部50从可动侧齿条7沿着水平方向分离。 
在这种轮胎加硫装置1B中,在加硫处理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加压反力W经由下模具安装构件26、高度调整构件14而传递至可动侧齿条7,但产生使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高度方向倾倒那样的力矩。此时,通过倾倒限制部50从水平方向支承可动侧齿条7,来限制倾倒。即,该倾倒限制部50以减少力矩的方式发挥作用。而且,通过倾倒限制部50能够限制第一齿6a及第二齿7a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B,在进行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时,通过倾倒限制部5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限制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倒。而且,能够限制第一齿6a及第二齿7a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因此,通过减少向第一齿6a、第二齿7a作用的弯曲力矩而能够减少应力,能够防止第一齿6a、第二齿7a的损伤。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C。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倒限制部60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倾倒限制部40、50不同。 
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倾倒限制部60是在相对的可动侧齿条7彼此之间以顶住相对的可动侧齿条7之间的方式设置的棒状的构件。 
并且,在进行加硫处理时,在通过工作缸8使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啮合时,与该啮合连动,而未图示的促动器动作。即,如图12B所示,通过上述未图示的促动器,倾倒限制部60从退避状态A向限制状态B移动,倾倒限制部60配置在相对的可动侧齿条7彼此之间,从水平方向支承可动侧齿条7。反之,在加硫处理结束时,倾倒限制部60以从相对的可动侧齿条7彼此之间向外部拉出的方式从限制状态B向退避状态A移动,倾倒限制部60从可动侧齿条7分离。 
在这种轮胎加硫装置1C中,在加硫处理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情况同样地,可动侧齿条7产生相对于高度方向倾倒的力矩。此时,通过倾倒限制部60从水平方向支承可动侧齿条7,限制倾倒。即,该倾倒限制部60以减少力矩的方式发挥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倾倒限制部60限制第一齿6a及第二齿7a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C,在进行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时,能够通过倾倒限制部60,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限制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倒。而且,能够限制第一齿6a及第二齿7a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因此,通过减少作用于第一齿6a、第二齿7a的弯曲力矩,而能够减少应力,能够防止第一齿6a、第二齿7a的损伤。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D。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倒限制部70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倾倒限制部40、50、60不同。 
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倾倒限制部70是为了避免啮合的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相互分离,而从外周侧夹入而进行支承的构件。 
并且,在进行加硫处理时,在通过工作缸8使固定侧齿条6与可动侧齿条7啮合时,与该啮合连动,而未图示的促动器动作。即,如图13B所示,通过上述未图示的促动器,倾倒限制部70从退避状态A向限制状态B移动,倾倒限制部70从水平方向与可动侧齿条7接触而进行支承。反之,在加硫处理结束时,倾倒限制部70从可动侧齿条7沿着水平方向分离。 
在这种轮胎加硫装置1D中,在加硫处理时,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产生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高度方向倾倒的力矩。此时,通过倾倒限制部70,夹入啮合了的固定侧齿条6和可动 侧齿条7,由此限制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固定侧齿条6的倾倒。在此,由于固定侧齿条6牢固地固定于引导框架5,因此可动侧齿条7不会与固定侧齿条6一起倾倒,即,该倾倒限制部70以减少力矩的方式发挥作用。而且,通过倾倒限制部70能够限制第一齿6a及第二齿7a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D,在进行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时,能够通过倾倒限制部70,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限制可动侧齿条7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倒。而且,能够限制第一齿6a及第二齿7a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因此,通过减少作用于第一齿6a、第二齿7a的弯曲力矩,而能够减少应力,能够防止第一齿6a、第二齿7a的损伤。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E。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为基本结构,可动侧齿条87的下端面87f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4所示,可动侧齿条87的下端面87f具有在啮合的固定侧齿条6侧向下方突出而形成的下部接触面88。即,下端面87f形成在台阶上,仅下端面87f的下部接触面88与高度调整构件14的上表面接触而承受加压反力W。 
此外,以该下部接触面88的水平方向中央部即加压反力W的力点成为比可动侧齿条87的水平方向中央部更靠近固定侧齿条6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下部接触面88。在此,优选以该力点尽可能靠近固定侧齿条6侧的方式形成下部接触面88。 
在这种轮胎加硫装置1E中,在加硫处理时,可动侧齿条87从下方承受加压反力W。并且,该加压反力W作用于下端面87f的下部接触面88整面。在此,下部接触面88的加压反力W的力点配置在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固定侧齿条6的位置。因此,与假设未形成下部接触面88而可动侧齿条87的下端面87f成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成为加压反力W的作用点的第一齿6a及第二齿87a与力点之间的力矩臂。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E,在进行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时,通过可动侧齿条87的下部接触面88,能够缩短上述力矩臂,能够减少力矩。因此,能够减少在啮合时的第一齿6a及第二齿87a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侧齿条87向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B、1C、1D适用。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F。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为基本结构,可动侧齿条97接受加压反力W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5A及图15B所示,可动侧齿条97具有凸部98,该凸部98在啮合的固定侧齿条6侧,在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朝向与高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图15A及图15B的纸面进深方向)从两面突出而设置。 
并且,该凸部98以通过下表面98a承受来自高度调整构件14的加压反力W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在高度调整构件14与可动侧齿条97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在凸部98的下表面98a与高度调整构件14之间设置力传递构件99。通过该力传递构件99,将来自高度调整构件14的加压反力W向凸部98的下表面98a传递,由此利用下表面98a来承受加压反力W。 
另外,优选的是,以该凸部98的下表面98a的水平方向中央部即加压反力W的力点成为比可动侧齿条97的水平方向中央部更靠近固定侧齿条6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凸部98的下表面98a,以该力点尽可能靠近固定侧齿条6侧的方式形成凸部98。 
在这种轮胎加硫装置1F中,在加硫处理时,可动侧齿条97从下方承受加压反力W。并且,该加压反力W作用于凸部98的下表面98a整面。在此,下表面98a的加压反力W的力点配置在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固定侧齿条6的位置。因此,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下部接触面88同样地,能够缩短成为加压反力W的作用点的第一齿6a及第二齿97a与力点之间的力矩臂。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F,在进行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时,能够通过可动侧齿条97的凸部98缩短上述力矩臂,能够减少弯曲力矩。因此,能够减少在啮合时的第一齿6a及第二齿97a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凸部98只要能够承受加压反力W即可,剖面形状并未限定为方形形状。 
另外,凸部98设置在可动侧齿条97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但并未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不会对轮胎加硫装置1F的其他的结构部件造成影响的范围内的任意的高度方向位置。 
此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侧齿条97向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B、1C、1D适用。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G。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为基本结构,可动侧齿条107承受加压反力W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6A及图16B所示,可动侧齿条107具有凹部108,该凹部108在啮合的固定侧齿条6侧,从下端面107f朝向高度方向形成至可动侧齿条107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且内周面呈方形柱状。 
并且,该凹部108利用凹部108的上底面108a承受来自高度调整构件14的加压反力W。即,利用可动侧齿条107的内部来承受加压反力W。具体而言,在高度调整构件14与可动侧齿条107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在凹部108的上底面108a与高度调整构件14之间设有力传递构件109。通过该力传递构件109,将来自高度调整构件14的加压反力W向凹部108的上底面108a传递,由此利用上底面108a承受加压反力W。 
另外,以该凹部108的上底面108a的水平方向中央部即加压反力W的力点成为比可动侧齿条107的水平方向中央部更靠近固定侧齿条6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凹部108的上底面108a,优选以该力点尽可能靠近固定侧齿条6侧的方式形成凹部108。 
在这种轮胎加硫装置1G中,在加硫处理时,可动侧齿条107从下 方承受加压反力W。并且,该加压反力W作用于凹部108的上底面108a的整面。在此,上底面108a的加压反力W的力点配置在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固定侧齿条6的位置。因此,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下部接触面88同样地,能够缩短成为加压反力W的作用点的第一齿6a及第二齿107a与力点之间的力矩臂。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G,在进行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时,能够通过可动侧齿条107的凹部10,缩短上述力矩臂,能够减少力矩。因此,能够减少在啮合时的第一齿6a及第二齿107a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凹部108只要能够承受加压反力W即可,内周面并未限定为方形柱状。 
另外,凹部108形成至可动侧齿条107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但并未限定于此,在不对轮胎加硫装置1G的其他的结构部件造成影响的范围内,而且在能够确保可动侧齿条107的强度的范围内,可以形成至高度方向的任意的位置。 
此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侧齿条107向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B、1C、1D适用。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H。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为基本结构,可动侧齿条117承受加压反力W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7A及图17B所示,可动侧齿条117具有上部支承部118,该上部支承部118在啮合的固定侧齿条6侧,在上端面117g朝向与高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图17A的纸面进深方向)从两面突出而设置且呈板状。 
并且,该上部支承部118以利用下表面118a承受来自高度调整构件14的加压反力W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在高度调整构件14与可动侧齿条117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在上部支承部118的下表面118a与高度调整构件14之间设有力传递构件119。通过该力传递构件119,将来自高度调整构件14的加压反力W传递至上部支承部118的下表面118a,由此利用下表面118a来承受加压反力W。 
另外,以该上部支承部118的下表面118a的水平方向中央部即加压反力W的力点成为比可动侧齿条117的水平方向中央部更靠近固定侧齿条6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上部支承部118,优选以该力点尽可能靠近固定侧齿条6侧的方式设置上部支承部118。 
这种轮胎加硫装置1H的加压反力W作用于上部支承部118的下表面118a的整面。在此,下表面118a的加压反力W的力点配置在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固定侧齿条6的位置。因此,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下部接触面88同样地,能够缩短成为加压反力W的作用点的第一齿6a及第二齿117a与力点之间的力矩臂。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H,在进行未加硫轮胎32的加硫处理时,能够通过可动侧齿条117的上部支承部118,缩短上述力矩臂,能够减少弯曲力矩。因此,能够减少在啮合时的第一齿6a及第二齿117a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上部支承部118只要能够承受加压反力W即可,形状并未限定为板状。 
此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侧齿条117向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轮胎加硫装置1B、1C、1D适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进行些许的设计变更。 
例如,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中的倾倒限制部40、50、60、70并列设置多个。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压保持部3的连杆10也可以设为为了防止在弯曲力矩作用于可动侧齿条7、87、97、107、117时它们的倾倒而具有强度的构件,可以作为倾倒限制部使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动侧齿条7、87、97、107、117设于上模具安装构件21,但例如通过设于下模具安装构件26,也能够适用于下模具35沿着高度方向可动的轮胎加硫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动侧齿条7、87、97、107、117设置在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上方,但也可以设置在下方、侧方等,设置位置可以任意。并且,在上模具安装构件21的上表面、下表面、侧面等也可以不经由托架17而直接安装可动侧齿条7、87、97、107、117。 
另外,关于固定侧齿条6的设置位置,也并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 
工业实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及简单化,并减少齿的啮合时的应力,可抑制齿的损伤的轮胎加硫机。 
标号说明 
1     轮胎加硫装置 
2A    轮胎加硫机 
2B    轮胎加硫机 
3     加压保持部 
4     上模具(第一模具) 
5     引导框架(支承构件) 
6     固定侧齿条(第一齿条) 
7     可动侧齿条(第二齿条) 
6a    第一齿 
7a    第二齿 
7b    上表面 
7c    下表面 
7d    倾斜面 
7e    铅垂面 
7f    下端面 
7g    上端面 
8     工作缸 
9     板构件 
10    连杆 
11    结合构件 
12    杆 
13    固定部 
14    高度调整构件 
15    工作缸 
17    托架 
18    板构件 
19    板构件 
20    板构件 
21    上模具安装构件(第一模具安装构件) 
22    上台板 
23    模具 
24    下台板 
25    加压工作缸 
26    下模具安装构件(第二模具安装构件) 
27    气囊 
28    活塞杆 
29    升降用工作缸 
30    上模具操作装置 
31    装载机 
32    未加硫轮胎 
33    完成加硫轮胎 
34    卸载机 
35    下模具(第二模具) 
36    齿条固定部 
40    倾倒限制部 
W     加压反力 
1B    轮胎加硫装置 
50    倾倒限制部 
1C    轮胎加硫装置 
60    倾倒限制部 
1D    轮胎加硫装置 
70    倾倒限制部 
1E    轮胎加硫装置 
87    可动侧齿条 
87f   下端面 
88    下部接触面 
99    力传递构件 
1F    轮胎加硫装置 
97    可动侧齿条 
98    凸部 
98a   下表面 
1G    轮胎加硫装置 
107   可动侧齿条 
107f  下端面 
108   凹部 
108a  上底面 
109   力传递构件 
1H    轮胎加硫装置 
117   可动侧齿条 
117g  上端面 
118   上部支承部 
118a  下表面 。

Claims (5)

1.一种轮胎加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模具安装构件,其安装第一模具;
第二模具安装构件,其安装与所述第一模具组装的第二模具;
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第一模具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安装构件;
第一齿条,其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互组装的组装方向排列多个的第一齿,且设置于所述支承构件;
第二齿条,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安装构件或所述第二模具安装构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的所述第一齿啮合的多个第二齿;及
倾倒限制部,其限制所述第二齿条相对于所述组装方向的倾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加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齿条从所述第一模具安装构件或所述第二模具安装构件沿着所述组装方向承受的力的力点在所述第二齿条中设定在比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啮合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所述第一齿条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加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倒限制部具有如下所述的构件:该构件在所述第二齿条上设置成向从所述第一模具安装构件或所述第二模具安装构件沿着所述组装方向承受的力所作用一侧的相反侧突出,在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齿的齿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加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倒限制部具有如下所述的构件:该构件在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啮合方向,从与所述第二齿相反一侧支承所述第二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加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倒限制部具有如下所述的构件:该构件在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夹入。
CN201280010790.0A 2012-02-03 2012-11-02 轮胎加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2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2370A JP5748683B2 (ja) 2012-02-03 2012-02-03 タイヤ加硫機
JP2012-022370 2012-02-03
PCT/JP2012/078464 WO2013114692A1 (ja) 2012-02-03 2012-11-02 タイヤ加硫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2723A true CN103402723A (zh) 2013-11-20
CN103402723B CN103402723B (zh) 2015-09-02

Family

ID=48904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07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2723B (zh) 2012-02-03 2012-11-02 轮胎加硫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33691B2 (zh)
JP (1) JP5748683B2 (zh)
KR (1) KR101534426B1 (zh)
CN (1) CN103402723B (zh)
TW (1) TWI561360B (zh)
WO (1) WO20131146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9522B2 (ja) * 2011-06-23 2015-01-07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機
FR3036998B1 (fr) * 2015-06-08 2017-12-29 Pinette Emidecau Ind Presse de fort tonnage a fixation amelioree
JP6903562B2 (ja) * 2017-12-20 2021-07-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191598B1 (ko) * 2020-02-20 2020-12-15 신우코스텍(주) 용기 제조 장치용 프리폼 성형 모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2596A (en) * 1973-08-22 1975-01-28 Ladislao Wladyslaw Putkowski Press with adjustable platen latching mechanism
CN103347667A (zh) * 2011-06-23 2013-10-09 三菱重工机械科技株式会社 轮胎加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6638A (en) * 1969-11-03 1971-09-21 Ladislao Wladyslaw Putkowski Press with tie bar mechanism
US4245971A (en) * 1979-10-18 1981-01-20 Donald Macmillan & Son, Inc. Molding machine with expandable chamber and locking means
US4453902A (en) * 1983-08-04 1984-06-12 Mcneil-Akron, Inc. Tire curing press
JPS62222809A (ja) * 1986-03-26 1987-09-30 Kobe Steel Ltd タイヤプレスにおける型締付機構
JPH06315940A (ja) * 1993-05-06 1994-11-15 Kobe Steel Ltd タイヤ加硫プレスの金型高さ調整方法
IT1312425B1 (it) * 1999-06-30 2002-04-17 Wintech S R L Pressa con attrezzatura portastampo
JP2008290334A (ja) * 2007-05-24 2008-12-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の加硫方法
JP5469361B2 (ja) * 2009-04-10 2014-04-16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機の中心機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2596A (en) * 1973-08-22 1975-01-28 Ladislao Wladyslaw Putkowski Press with adjustable platen latching mechanism
CN103347667A (zh) * 2011-06-23 2013-10-09 三菱重工机械科技株式会社 轮胎加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33691B2 (en) 2015-05-19
TWI561360B (en) 2016-12-11
KR101534426B1 (ko) 2015-07-06
WO2013114692A1 (ja) 2013-08-08
KR20130114262A (ko) 2013-10-16
JP5748683B2 (ja) 2015-07-15
CN103402723B (zh) 2015-09-02
TW201338954A (zh) 2013-10-01
US20140057009A1 (en) 2014-02-27
JP2013159013A (ja) 2013-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2723A (zh) 轮胎加硫机
CN103347667A (zh) 轮胎加硫机
CN110130039B (zh) 一种亲肤面料加工系统及亲肤面料加工方法
CN113799325B (zh) 一种模块拼接式高强度化生产模架
CN104647804B (zh) 用于形成和组装纸板箱的模具
BR112012001135B1 (pt) Molde de injeção para elementos com frisos rebaixados para corte posterior feitos de material plástico com um sistema de ejeção integrado
CN100563989C (zh) 具有一个基本上c型机架的注塑机
CN211709841U (zh) 大曲率层压件成型装置
EP2939813A1 (en) Supporting-plate-free, self-adaptively mold-adjusting, hydraulic type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CN216470804U (zh) 新型移位装置
CN101288900A (zh) 用于压铸机的合模机构
CN212331804U (zh) 锁模臂移模结构
CN209792425U (zh) 一种改良的架模机构
CN217226470U (zh) 一种可同时生产左右件的模具结构
CN214326428U (zh) 一种推坯机
CN203510603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或压铸机机架上的形变补偿装置
CN213353179U (zh) 一种单开模模具
CN218557701U (zh) 一种具有顶出结构的高压连接杆模具
CN102357954A (zh) 上下锁销底座移动式液压硫化机
CN213826725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固定夹持装置
CN103434081B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或压铸机机架上的形变补偿装置
CN207736656U (zh) 圆柱圆锥面新型导柱导套
CN104943101A (zh) 合模单元和成型机
EP3075513B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TMI982682A1 (it) Sistema per compensare le deformazioni in telai di presse senzacolon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