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2849A - 纸张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2849A
CN103372849A CN2013101275952A CN201310127595A CN103372849A CN 103372849 A CN103372849 A CN 103372849A CN 2013101275952 A CN2013101275952 A CN 2013101275952A CN 201310127595 A CN201310127595 A CN 201310127595A CN 103372849 A CN103372849 A CN 103372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ple
section
stitch
nail bin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75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2849B (zh
Inventor
青木亮
久保田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2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2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2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2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5/00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Hand-held power-operated stapling tools; Staple feeding devices therefor
    • B25C5/10Driving means
    • B25C5/11Driving means operated by manual or foot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5/00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Hand-held power-operated stapling tools; Staple feeding devices therefor
    • B25C5/02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Hand-held power-operated stapling tools; Staple feeding devic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bending the ends of the staples on to the work
    • B25C5/0221Stapling tools of the table model type, i.e. tools supported by a table or the work during operation
    • B25C5/0242Stapling tools of the table model type, i.e. tools supported by a table or the work during operation having a pivoting upper leg and a leg provided with an anvil supported by the table or work
    • B25C5/025Stapling tools of the table model type, i.e. tools supported by a table or the work during operation having a pivoting upper leg and a leg provided with an anvil supported by the table or work the plunger being manually 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具备:操作部件(70);和动作部件(61),通过连接部(70c)受到操作部件(70)的作用力而进行旋转并使力作用于作用部件(60)上。随着操作部件(70)的操作,操作部件(70)的旋转动作的支点轴(O)发生移动。由此,从操作部件(70)的受力部位(E1)到支点轴(O)的第一长度(L1)和从由操作部件(70)向动作部件(61)施力的作用部位(E2)到支点轴(O)的第二长度(L2)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纸张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人员的操作对纸张实施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JP-A-2002-028877公开了具备用于降低操作所需载荷的所谓增力机构的装订器。
在以往的增力机构中,在设有将订书针折弯的敲弯部的敲弯臂部的后端,设置具有用于打出订书针的打入器的打入臂的旋转支点。在打入臂的旋转支点的前方,设置被进行操作的手柄的旋转支点。手柄和打入臂在手柄的旋转支点的前方通过轴和孔部连接。
供用于连接手柄和打入臂的轴插入的孔部为长孔形状,可吸收手柄和打入臂的旋转轨迹之差。手柄和打入臂的旋转支点不发生位移,各支点的位置关系固定,因此,杠杆比从打入订书针开始到打入结束都不发生变化,载荷的减小率(增力率)在手柄的整个行程中保持恒定。
在以往的装订器等纸张处理装置的增力机构中,从处理开始到结束,载荷的减小率恒定。若操作所需的载荷恒定,则即使将载荷的减小率设为恒定,也能够在被进行操作的手柄等操作部件的可位移的整个可动范围内获得所期望的载荷。
但是,在操作所需的载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当载荷的减小率恒定时,导致即使在不需要降低载荷的区域也会使载荷以恒定的减小率降低,所以操作部件的操作量变大。因此,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大。
当增大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并增大操作部件的操作量时,在手持使用的方式的装订器等中,对于手小的女性等而言,无法完全握于手中而难以进行使用。另外,台式的装订器中,无法在就座的状态下以自然的姿势进行实际打入,由于必须站立而进行作业等,因此给作业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根据操作所需的载荷而使载荷的减小率发生变化的纸张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使载荷的减小率根据操作所需的载荷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操作所需的载荷较低的区域中能够减小载荷的减小率而增大操作部件的移动量,在操作所需的载荷较大的区域中能够增大载荷的减小率。
由此,不会不必要地增大操作部件的操作量,在操作部件的整个可动范围内都能够以所期望的减小率来降低操作所需的载荷。由于能够抑制操作部件的操作量,因此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并改善操作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详细情况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表示拆除罩后的状态下的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拆除罩后的状态下的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1(a)~图11(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所使用的订书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手柄单元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敲弯单元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手柄单元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敲弯单元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敲弯单元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敲弯单元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敲弯单元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将敲弯单元保持在待机位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将敲弯单元保持在待机位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1(a)~图21(c)是表示用于保持敲弯部的分隔板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22是表示钉仓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剖面图。
图23是表示钉仓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4(a)及图24(b)是表示订书针导向件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5是订书针导向件安装于钉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剖面图。
图26是表示订书针支座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订书针支座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8是表示订书针支座安装于钉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剖面图。
图29(a)及图29(b)是表示订书针支座的安装例的主视剖面图。
图30(a)及图30(b)是表示订书针支座的安装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1(a)及图31(b)是表示锁止机构的一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2是表示锁止机构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剖面图。
图33(a)及图33(b)是表示打入器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34是表示手柄单元中的用于降低操作载荷的增力机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35是表示前罩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6(a)~图36(c)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来装订纸张的动作的侧视剖面图。
图37(a)~图37(c)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装订纸张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38是表示手柄单元中的降低操作载荷的增力机构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39是表示手柄单元中的降低操作载荷的增力机构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40是表示手柄单元中的降低操作载荷的增力机构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41是表示手柄单元中的降低操作载荷的增力机构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42是表示载荷的减小率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43是表示载荷的减小率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44是表示载荷的减小率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45是表示载荷的减小率的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4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的打出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47(a)及图47(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的打出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48(a)及图48(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的打出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49(a)及图49(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脚导向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0(a)及图50(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脚导向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脚导向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5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5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5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56是表示以往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57是表示以往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58是表示以往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59是表示以往的具有弹性爪片的订书针支座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0是表示施加于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和以往的订书针支座的应力的曲线图。
图6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2(a)及图6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5(a)~图65(c)是表示滑块的动作的一例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65(a)~图65(c)是表示利用变形例的装订器装订纸张的动作的侧视剖面图。
图67(a)及图67(b)是表示敲弯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68(a)及图68(b)是表示敲弯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69(a)~图69(c)是表示敲弯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70是表示敲弯单元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1(a)~图71(c)是表示变形例的敲弯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说明对纸张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器。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详细情况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表示拆除罩后的状态下的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拆除罩后的状态下的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5及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外观的侧视图,图9及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所使用的订书针的一例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1A具备使对纸张进行装订操作所需的载荷降低的增力机构,在进行纸张装订动作的各工序中分阶段地切换载荷的减小率,以得到与动作对应的载荷。
首先,参照图11对能够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1A中使用的订书针进行说明。图11(a)所示的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是第一订书针的一例,设想作为最多装订张数能装订80张左右的纸张。另外,图11(b)所示的订书针10S是针脚较短的第二订书针的一例,设想作为最多装订张数能装订40张左右的纸张。
订书针10L具备针冠10La和从针冠10La的两端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向一个方向弯折而成的两个针脚10Lb,多个订书针10L通过粘接成一体而构成订书针束。订书针10S也同样地,具备针冠10Sa和从针冠10Sa的两端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向一个方向弯折而成的两个针脚10Sb,多个订书针10S通过粘接成一体而构成订书针束。
若将一张标准纸张的厚度设为0.09mm,则80张纸张的厚度约为7.2mm。因此,订书针10L中,为了用针脚10Lb贯穿80张左右的纸张贯穿并进行敲弯,将针脚10Lb的长度L1L设为10.0mm。
那么,在将针脚的长度设为不到针冠宽度的一半的订书针中,在装订了最少的装订张数即两张纸张的情况下,两针脚的前端不会重叠。但是,当将针脚加长时,针冠的宽度也变宽,美观性较差。
因此,在将针脚的长度设为针冠宽度的一半以上的订书针中,通过将两个针脚在与针冠正交的前后方向上错开地进行折弯,即使在装订了最少的装订张数即两张纸张的情况下,两个针脚也不会重叠。
另一方面,当将针脚的长度设为与针冠的宽度相等或大于针冠的宽度时,在装订了最少的装订张数即两张纸张的情况下,针脚的前端形成从纸张的表面侧的针冠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形态,美观性较差。
因此,在订书针10L中,将针脚10Lb的长度设为小于针冠10La的宽度,在本例中,将针冠10La的外侧尺寸L2L大致设为11.4mm。通过将针脚10Lb的长度设成小于与针冠10La的外侧尺寸大致相等的长度,即使装订了最少的装订张数即两张纸张的情况下,针脚10Lb的前端也不会从纸张的表面侧的针冠10La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可提高美观性。
订书针10S中,为了贯穿40张左右的纸张并进行敲弯,将针脚10Sb的长度L1S设为6.0mm。另外,考虑到与订书针10L的互换性,针冠10Sa的外侧尺寸L2S大致设为11.4mm。此处,上述的各订书针的尺寸是一例,只要是针脚的长度不同且在不同的针脚之间存在互换性的订书针,也可以是其他的尺寸。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整体结构例〉
接着,参照各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1A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1A具备下手柄单元11a和上手柄单元11b,在本例中,将下手柄单元11a放在桌子等作业场所而按压上手柄单元11b来使用。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手柄单元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敲弯单元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下手柄单元11a具备:将贯穿纸张后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及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折弯的敲弯单元2A;和将敲弯单元2A锁止在待机位置及解除锁止的滑块3。下手柄单元11a具备敲弯单元2A及安装滑块3的下手柄框4。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手柄单元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上手柄单元11b具备能够装填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及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这两种订书针的钉仓单元5,钉仓单元5选择订书针10L和订书针10S中的一方来进行装填。
另外,上手柄单元11b具备将收纳于钉仓单元5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打出的打出单元6。而且,上手柄单元11b具备手柄单元7,用于向打入单元6施加将收纳于钉仓单元5的订书针10L或10S打出的力。
〈敲弯单元的结构例〉
图15是表示敲弯单元的一例的主视图,图16是表示敲弯单元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敲弯单元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敲弯单元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将敲弯单元保持在待机位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将敲弯单元保持在待机位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1是表示保持敲弯部的分隔板的一例的结构图。
接着,参照各图对敲弯单元2A的结构进行说明。敲弯单元2A是针脚折弯单元的一例,具备:将贯穿纸张后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折弯的一对敲弯部20L、20R和用于支撑敲弯部20L、20R的敲弯部支座21。
敲弯单元2A是通过敲弯部20L和敲弯部20R的旋转动作而将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折弯的结构。而且,作为开始将针脚10Lb或针脚10Sb折弯的动作,通过使敲弯部20L和敲弯部20R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而施加将针脚10Lb或针脚10Sb向内侧折弯的力。
因此,敲弯单元2A具备作为敲弯部驱动机构的一对敲弯部连杆22L、22R,对敲弯部支座21向升降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并对敲弯部20L、20R的旋转及向靠近/远离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而且,敲弯单元2A具备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而上推敲弯部20L、20R的敲弯部支承件23。
敲弯单元2A具备敲弯部框24,该敲弯部框24可旋转地支撑敲弯部连杆22L、22R,并且,对安装敲弯部20L、20R的敲弯部支座21向升降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敲弯单元2A具备:上推敲弯部支座21的复位弹簧25、将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之间隔开并且保持敲弯部20L、20R的方向的分隔板26。
如图16所示,敲弯单元2A中,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在沿着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左右方向和与针冠10La、10Sa正交的前后方向上位置错开地配置。
敲弯部20L与订书针10L的其中一个针脚10Lb及订书针10S的其中一个针脚10Sb相向地配置。敲弯部20L在与针脚10Lb、10Sb相向的上表面上如图17所示地形成敲弯面20La,该敲弯面20La沿着朝在前后方向上位置错开地配置的敲弯部20R下降的方向倾斜。而且,敲弯部20L在与敲弯部支承件23相向的一个端部侧的下表面上,形成被敲弯部支承件23按压的按压面20Lb。
敲弯部20L的另一端部侧通过轴20可旋转地支撑于敲弯部连杆22L的上端侧,并且,可旋转且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地支撑于敲弯部支座21。
敲弯部20R与订书针10L的另一个针脚10Lb及订书针10S的另一个针脚10Sb相向地配置。敲弯部20R在与针脚10Lb、10Sb相向的上表面上如图17所示地形成敲弯面20Ra,该敲弯面20Ra沿着朝在前后方向上位置错开地配置的敲弯部20L下降的方向倾斜。而且,敲弯部20R在与敲弯部支承件23相向的一个端部侧的下表面上,形成被敲弯部支承件23按压的按压面20Rb。
敲弯部20R的另一端部侧通过轴20Rc可旋转地支撑于敲弯部连杆22R的上端侧,并且,可旋转且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地支撑于敲弯部支座21。
敲弯部支座21沿着与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正交的前后方向设有前侧支座21a及后侧支座21b。敲弯部支座21的前侧支座21a及后侧支座21b设有供隔着分隔板26而重叠的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插入的空间而相向配置。在本例中,敲弯部支座21将板材折弯而形成前侧支座21a及后侧支座21b。
敲弯部支座21在前侧支座21a及后侧支座21b形成:供敲弯部20L的轴20Lc插入的导向孔21L和供敲弯部20R的轴20Rc插入的导向孔21R。导向孔21L及导向孔21R由在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靠近或远离的方向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孔构成。
通过将敲弯部20L的轴20Lc插入到导向孔21L中,敲弯部支座21以可旋转且可在靠近或远离敲弯部20R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对敲弯部20L进行支撑。并且,通过将敲弯部20R的轴20Rc插入到导向孔21R中,敲弯部支座21以可旋转且可在靠近或远离敲弯部20L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对敲弯部20R进行支撑。
敲弯部支座21位于敲弯部20L、20R的后方,在与滑块3相接触的后侧支座21b上形成支承部21,以承受被复位弹簧25上推的力。支承部21c形成于后侧支座21b的左右两侧的下表面,从下方与复位弹簧25相接触而被上推。
敲弯部支座21在位于敲弯部20L、20R的前方的前侧支座21a上形成高度限制部21d,以限制被复位弹簧25上推而引起的移动。高度限制部21d从前侧支座21a的左右两侧向侧方突出地形成。
敲弯部连杆22L的下端侧通过轴22La可旋转地支撑于敲弯部框24,并且在上端侧通过轴20Lc可旋转地支撑敲弯部20L。对于敲弯部20L及敲弯部连杆22L,轴20Lc以可沿着导向孔21L的长孔形状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敲弯部支座21的导向孔21L中。
敲弯部连杆22R的下端侧通过轴22Ra可旋转地支撑于敲弯部框24,并且,在上端侧通过轴20Rc可旋转地支撑敲弯部20R。对于敲弯部20R及敲弯部连杆22R,轴20Rc以可沿着导向孔21R的长孔形状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敲弯部支座21的导向孔21R中。
由此,敲弯部连杆22L可旋转地支撑敲弯部20L,并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使敲弯部20L在靠近或远离敲弯部20R的方向上移动。敲弯部连杆22R可旋转地支撑敲弯部20R,并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使敲弯部20R在靠近或远离敲弯部20L的方向上移动。
敲弯部支承件23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进入前侧支座21a与后侧支座21b之间,在按压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的位置安装于敲弯部框24。
敲弯部框24在沿着左右方向的一侧通过轴22La可旋转地支撑敲弯部连杆22L,并且,在沿着左右方向的另一侧通过轴22Ra可旋转地支撑敲弯部连杆22R。
敲弯部框24具备用于引导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的敲弯部导向件24a。敲弯部导向件24a具有与敲弯部支座21的前侧支座21a与后侧支座21b之间的空间一致的宽度,并被插入到前侧支座21a与后侧支座21b之间。由此,可以在抑制敲弯部支座21的前倾及后倾的同时,对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进行引导。
敲弯部连杆22L及敲弯部连杆22R的上端侧以比支撑于敲弯部框24的下端侧窄的间隔支撑于敲弯部支座21上。敲弯部连杆22L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而以轴22La为支点进行旋转,敲弯部连杆22R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而以轴22Ra为支点进行旋转。
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敲弯部连杆22L及敲弯部连杆22R的下端侧的轴22La与轴22Ra的间隔不变而保持恒定。相对于此,上端侧的轴20Lc与轴20Rc的间隔发生变化。
即,敲弯部连杆22L及敲弯部连杆22R形成使上端侧的间隔比下端侧窄的结构,由此,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连杆22L的上端侧以轴22La为支点而向靠近敲弯部连杆22R的方向旋转。而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连杆22R的上端侧以轴22Ra为支点而向靠近敲弯部连杆22L的方向旋转。
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上升动作,敲弯部连杆22L的上端侧以轴22La为支点而向远离敲弯部连杆22R的方向旋转。而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上升动作,敲弯部连杆22R的上端侧以轴22Ra为支点而向远离敲弯部连杆22L的方向旋转。
由此,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连杆22L的轴20Lc沿着导向孔21L进行移动,敲弯部连杆22R的轴20Rc沿着导向孔21R进行移动,轴20Lc与轴20Rc之间的间隔变窄。因此,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向靠近的方向移动。
而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上升动作,敲弯部连杆22L的轴20Lc沿着导向孔21L进行移动,敲弯部连杆22R的轴20Rc沿着导向孔21R进行移动,轴20Lc与轴20Rc之间的间隔变宽。因此,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上升动作,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向远离的方向移动。
接着,参照各图对将敲弯单元保持在待机位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例中,复位弹簧25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其一端部即前端侧固定于敲弯部框24。如图20所示,复位弹簧25的后端侧的一端部与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的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的支承部21c相接触,后端侧的另一端部与后侧支座21b的左右两侧的另一侧的支承部21c相接触。
敲弯部支座21上,如图19所示,前侧支座21a的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的高度限制部21d与用于将敲弯部连杆22L支撑于敲弯部框24的轴22La相接触。而且,敲弯部支座21上,前侧支座21a的左右两侧的另一侧的高度限制部21d与用于将敲弯部连杆22R支撑于敲弯部框24的轴22Ra相接触。
由此,敲弯部支座21的支承部21c在左右两侧受到复位弹簧25的大致均等的力,后侧支座21b被上推,并且,在前侧支座21a通过左右的高度限制部21d来限制因被复位弹簧25上推而引起的移动。
敲弯部支座21的相对于敲弯部20L、20R位于后方的后侧支座21b被复位弹簧25上推,相对于敲弯部20L、20R位于前方的前侧支座21a被轴22La、22Ra限制了向上的移动。
由此,安装有敲弯部20L、20R的敲弯部支座21在被复位弹簧25上推的待机状态下保持前倾的状态。另外,在本例中,虽然形成了在敲弯单元2A的前侧配置复位弹簧25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形成在敲弯单元2A的后侧配置复位弹簧而对后侧支座21b施力的结构。
接着,参照各图对以待机状态的方向保持敲弯部20L、20R的结构进行说明。分隔板26具备:供敲弯部20L的轴20Lc插入的轴承部26La和供敲弯部20R的轴20Rc插入的轴承部26Ra。
分隔板26被插入到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之间,并支撑于轴20Lc及轴20Rc。轴承部26La、26Ra构成长孔形状,该长孔形状对应随着敲弯部20L、20R向靠近/远离方向的移动而引起的轴20Lc、20Rc的移动。
分隔板26具备:处于待机状态的敲弯部20L的敲弯面20La;及比敲弯部20R的敲弯面20Ra向上方突出的分隔部26b。而且,分隔板26具备:被向敲弯部20L的方向折弯的弹簧部26Lc和被向敲弯部20R的方向折弯的弹簧部26Rc。
敲弯部20L的侧面被分隔板26的弹簧部26Lc按压,敲弯部20R的侧面被分隔板26的弹簧部26Rc按压,由此,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保持待机状态下的方向。
〈下手柄单元的结构例〉
接着,参照各图对下手柄单元11a的结构进行说明。下手柄单元11a由板件等构成下手柄框4。下手柄框4将构成敲弯单元2A的敲弯部框24安装于前方位置。而且,下手柄框4将滑块3安装于敲弯单元2A的后方。此外,下手柄框4形成有安装上手柄单元11b的上手柄安装部40。
滑块3在与敲弯单元2A相向的前侧形成卡止部30,在后侧形成连杆支承部31。滑块3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移的方式安装于下手柄框4,并被未图示的弹簧按压而向前方移动,直至达到构成敲弯单元2A的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置于卡止部30上的位置。而且,滑块3向后方移动,由此,卡止部30脱离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
下手柄单元11a在安装有敲弯单元2A及滑块3的下手柄框4上安装下手柄罩41,下手柄罩41具有覆盖下手柄框4的形状。
下手柄单元11a在下手柄罩41上安装覆盖敲弯单元2A的敲弯部罩42。敲弯部罩42具有:构成敲弯单元2A的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被敲弯部20L、20R夹持的分隔板26、供安装有敲弯部20L、20R的敲弯部支座21露出的开口。敲弯部罩42具有与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动作相连动地进行升降的结构,并安装于下手柄罩41。
而且,下手柄单元11a在下手柄罩41上安装用于限制纸张位置的纸张导向件43。纸张导向件43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移的方式安装于下手柄罩41,并如下构成,能够通过使纸张与纸张导向件43抵接来調整利用订书针10L、10S进行装订的位置。
〈钉仓单元的结构例〉
接着,参照各附图对钉仓单元5的结构进行说明。钉仓单元5是收纳单元的一例,具备钉仓50,该钉仓50能够装填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及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这两种订书针,并选择订书针10L和订书针10S中的一种订书针来进行装填。
另外,钉仓单元5具备收纳钉仓50的钉仓导向件51,能够拉出钉仓50,以装填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钉仓导向件51的前表面、上表面及后表面开口而形成以可从前表面拉出的方式收纳钉仓50的空间。
钉仓单元5具备订书针导向件52,该订书针导向件52对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装填动作和对所装填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移动进行引导,并施加用于将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分离为一根的剪断力。另外,钉仓单元5具备订书针支座53,该订书针支座53用于保持由打入单元6打出的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形状。
而且,钉仓单元5具备锁止机构54,该锁止机构54将以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可拉出的方式收纳的钉仓50锁止或解除锁止。另外,钉仓单元5具备:向前方推压装填于钉仓50中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推杆55;用于推压推杆55的推杆弹簧55a;及用于引导推杆弹簧55a的弹簧导向件56。
而且,钉仓单元5具备导向罩57,该导向罩57对钉仓50向收纳方向的移动及向拉出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与订书针导向件52一起对由推杆55推压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进行引导。
推杆55及推杆弹簧55a是订书针推压单元的一例,推杆55以能够沿着订书针导向件5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收纳在钉仓导向件51中的钉仓50的内侧。导向罩57安装于钉仓导向件51的上表面,与钉仓导向件51一起对钉仓50向收纳方向的移动及向拉出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另外,与订书针导向件52一起对由推杆55推压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进行引导。
推杆弹簧55a向钉仓50的钉仓前壁50a的方向推压推杆55。推杆弹簧55a被收纳于导向罩57内,在本例中,通过安装于钉仓导向件51的前端侧的弹簧导向件56以U形配置并与推杆55连接。
<钉仓的结构例>
图22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钉仓单元的钉仓的一例的主要部分侧视剖面图,图23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钉仓单元的钉仓的一例的主要部分俯视图,接着,参照各附图对钉仓5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处,图22是沿着图23的A-A线的剖视图。
钉仓50中,在本例中,板状的金属材料由冲压机等的起模及折弯加工而被折弯,从而形成规定形状,形成上表面开口的空间,使得能够装填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中的任一订书针。
钉仓50中,所装填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被推杆55及订书针导向件52压在钉仓前壁50a上,在钉仓前壁50a的下部,以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能够通过的尺寸形成开口部50b。另外,钉仓50构成为,相向的钉仓侧壁50c的内侧尺寸略大于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外侧尺寸。
钉仓50中,通过将构成钉仓侧壁50c的侧板的前端侧向内侧折弯而构成钉仓前壁50a,钉仓前壁50a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被分割,沿着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延伸的槽部50as形成于钉仓前壁50a。
<订书针导向件的结构例>
图24是表示订书针导向件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25是表示订书针导向件安装于钉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剖面图,接着,参照各附图对订书针导向件52的结构进行说明。
订书针导向件52是订书针导向件单元的一例,安装于钉仓50的内侧的空间。在钉仓50与订书针导向件52之间安装有螺旋弹簧50d,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推压订书针导向件52。
订书针导向件52构成为,宽度比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内侧尺寸略窄,在钉仓侧壁50c与订书针导向件52之间设有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及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能够插入的空间。
如图23所示,订书针导向件52具备:施加用于将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或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分离为一根的剪断力的剪断导向部52a;及将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向钉仓前壁50a推压的推压导向部52b。
另外,订书针导向件52具备:将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及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向宽度方向引导的第一宽度导向部52c;及主要将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向宽度方向引导的第二宽度导向部52d。
剪断导向部52a是分离导向单元的一例,通过在订书针导向件52的前端侧上表面与钉仓前壁50a之间设置斜面而形成,上述斜面以比一根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针线宽ts1要宽、且比两根订书针10L、10S的针线宽要窄的间隔t1形成。
当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装填到钉仓50中时,受到由推杆55产生的推压力,前端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被推压在钉仓前壁50a上。
当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装填到钉仓50中时,对于后续于由打入单元6打出的前端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之后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而言,针冠10La或针冠10Sa载置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上表面。
由此,可规定紧随由打入单元6打出的前端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之后的一根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的位置。
而且,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和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中的任一个在装填于钉仓50时,针冠10La或针冠10Sa均载置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上表面,因此,可施加用于将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分离为一根的剪断力。
推压导向部52b由与剪断导向部52a的下端连接的订书针导向件52的前端面构成,在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前端与钉仓前壁50a相接触的状态下,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t2。
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的间隔t2比一根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针线宽略窄,通过使订书针导向件52后退,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通过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
而且,对于通过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的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由螺旋弹簧50d使订书针导向件52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对其进行施力,从而由推压导向部52b按压于钉仓前壁50a上。
此处,当使用如图11(a)所示的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时,剪断导向部52a的高度t3被设定为,在针脚10Lb的前端到达纸张之前,针冠10La由推压导向部52b进行引导。
第一宽度导向部52c设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前端侧的左右两侧的下端。第一宽度导向部52c以比一根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针线宽略小的尺寸从推压导向部52b的下端向前方突出,在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上方形成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相隔规定间隔t2地相向的推压导向部52b。
第一宽度导向部52c构成为,从订书针导向件52向左右突出,并形成左右一对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外侧尺寸与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La、10Sa的内侧尺寸大致相同的宽度或比其内侧尺寸略宽的宽度。
由此,当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装填于钉仓50、且被分离为一根并打出时,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内侧构成为与第二宽度导向部52d相接触。
在订书针导向件52的前端侧的左右两侧,第二宽度导向部52d与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上方的中央部。
第二宽度导向部52d构成为,从订书针导向件52向左右突出,并且形成左右一对第二宽度导向部52d的外侧尺寸与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La、10Sa的内侧尺寸大致相同的宽度。
由此,构成为,当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装填于钉仓50时,在订书针导向件52一直前进至第一宽度导向部52c与钉仓前壁50a相接触的位置的状态下,针脚10Lb或针脚10Sb的内侧与第二宽度导向部52d相接触。
钉仓单元5具备针脚导向部52e,该针脚导向部52e随着打入单元6打出订书针10S而对被分离为一根的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向钉仓前壁50a方向进行引导。
针脚导向部52e是针脚导向单元的一例,在本例中,设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附近。针脚导向部52e通过在斜面上设置朝着前端侧向左右一对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外侧尺寸逐渐变窄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上述斜面形成于向订书针导向件52的左右突出的第一宽度导向部52c和订书针导向件52之间。
由此,当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装填于钉仓50时,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打出,即使到达纸张之前的针脚10Sb的前端向后侧偏移,也可通过针脚导向部52e的倾斜面将针脚10Sb向钉仓前壁50a方向引导。
<订书针支座的结构例>
图26是表示订书针支座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7是表示订书针支座的一例的侧视图,图28是表示订书针支座安装于钉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剖面图,接着,参照各附图对订书针支座53的结构进行说明。
订书针支座53是订书针形状保持单元的一例,具备针冠导向部53a,该针冠导向部53a根据装填于钉仓50的订书针的种类来保持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或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形状。另外,订书针支座53具备安装于钉仓50的规定的构成要素、在本例中为订书针导向件52上的安装部53b。
订书针支座53中,将安装部53b安装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前端部,从而在左右一对推压导向部52b之间配置针冠导向部53a,针冠导向部53a与钉仓50的钉仓前壁50a相向。
订书针支座53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在本例中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具备使针冠导向部53a主要在前后方向上产生位移的弹簧部(バネ部:弹性部)53c。订书针支座53中,当装订器1A被置于桌上进行使用时,处于上侧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上端侧形成为以倒U字形弯曲的形态,从而构成弹簧部53c。
订书针支座53中,针冠导向部53a沿着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从弹簧部53c延伸,主要通过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使针冠导向部53a在接近或离开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产生位移。
订书针支座53具备突出部53d,该突出部53d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打出而从下侧对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或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进行支撑。
订书针支座53中,与钉仓前壁50a的槽部50as对应地在针冠导向部53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设置突出部53d。突出部53d从沿着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中央部附近朝着针冠导向部53a的下端侧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即前方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3d是将针冠导向部53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从针冠导向部53a的下端侧切折而成的,通过设置比钉仓前壁50a的槽部50as窄的规定宽度的舌片部而构成。
订书针支座53具备将施加于突出部53d的载荷向针冠导向部53a传递的连接部53e。连接部53e通过设成突出部53d的基端侧的侧面与针冠导向部53a相接触的形态而构成,通过在突出部53d的基端侧与针冠导向部53a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等而将施加于突出部53d的载荷向针冠导向部53a传递。
由此,在订书针支座53中,施加于突出部53d的载荷由连接部53e向针冠导向部53a传递,通过主要由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引起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位移而使突出部53d后退。
订书针支座53中,如图28所示,在针冠导向部53a的下端侧相对于针冠导向部53a的上端侧向前方突出的方向上,针冠导向部53a相对于钉仓前壁50a倾斜。
订书针支座53中,针冠导向部53a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的间隔沿着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而变窄。在本例中,在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被打出之前及被打出之后的待机状态下,针冠导向部53a的下端侧与钉仓前壁50a相接触。
另外,订书针支座53中,在突出部53d的下端侧相对于突出部53d的上端侧向前方突出的方向上,突出部53d相对于钉仓前壁50a及针冠导向部53a倾斜,在上述的待机状态下,突出部53d进入到钉仓前壁50a的槽部50as。
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通过推压导向部52b及第一宽度导向部52c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由此,安装有订书针支座53的订书针导向件52相对于钉仓前壁50a后退。由此,通过安装部53b安装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订书针支座53也随着订书针导向件52的后退而相对于钉仓前壁50a后退。
订书针支座53中,考虑到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打出而后退的订书针导向件52的移动量,来设定针冠导向部53a及突出部53d的倾斜等。
即,如下设定针冠导向部53a及突出部53d的倾斜等,使得不会因订书针导向件52的位移而在突出部53d与钉仓前壁50a之间形成一根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针线宽以上的间隙。
由此,在安装有订书针导向件52及订书针支座53的钉仓50中,在被分离为一根而打出的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移动路径中,突出部53d以能够进出的方式突出。
在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装填于钉仓50的情况下,在订书针支座53中,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的打出,通过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主要对突出部53d进行按压。在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装填于钉仓50的情况也同样,在订书针支座53中,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打出,通过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主要对突出部53d进行按压。
在订书针支座53中,当向突出部53d施加载荷时,主要通过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而向针冠导向部53a后退的方向产生位移,通过针冠导向部53a的位移使突出部53d后退。
由此,在突出部53d与钉仓前壁50a之间,根据装填于钉仓50的订书针的种类,形成供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或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通过的间隙。
另外,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的打出,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由在弹簧部53c的要复原的作用力下要向被上推的方向发生位移的突出部53d从处于与订书针10L被打出的方向相反方向的下侧进行支撑。
同样地,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打出,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由在弹簧部53c的要复原的作用力下向被上推的方向发生位移的突出部53d从处于与订书针10S被打出的方向相反方向的下侧进行支撑。
由此,当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通过钉仓前壁50a与订书针导向件52之间时,由突出部53d对针冠10La或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向上推方向进行施力,从而可抑制针冠10La及针冠10Sa的变形。
而且,在订书针支座53,施加于突出部53d的载荷通过连接部53e而向针冠导向部53a传递,主要由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引起针冠导向部53a发生位移,从而使突出部53d后退,因此,可抑制由突出部53d的弹性变形引起的位移,可减轻施加于突出部53d的载荷。
图29是表示订书针支座的安装例的主视剖面图,图30是表示订书针支座的安装例的侧视剖面图,接着,参照各附图对将订书针支座53安装到订书针导向件52上的结构进行说明。订书针支座53中,在沿着安装部53b的宽度方向的左右的一侧部形成安装凸部53L,并在另一侧部形成安装凸部53R。
优选为,订书针支座53在安装凸部53L及安装凸部53R中的一个安装凸部上设置两个以上,而在另一个安装凸部上设置一个以上;在本例中,在订书针支座53的左右侧部的各两个部位,以安装凸部53L与安装凸部53R对称的配置方式向侧方突出地形成。
订书针导向件52在沿着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一侧部上,形成供订书针支座53的安装凸部53L插入的安装开口部52L,在另一侧部上形成供订书针支座53的安装凸部53R插入的安装开口部52R。
关于订书针导向件52及订书针支座53,通过在规定的插入位置将订书针支座53的安装凸部53L、53R插入到订书针导向件52的安装开口部52L、53R中,并使订书针支座53移动至固定位置,将订书针支座53固定于订书针支座52。
因此,安装开口部52L具备插入开口部52La,通过将订书针支座53安装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动作,经由上述插入开口部52La将处于插入位置的订书针支座53的安装凸部53L插入。
安装开口部52L具备支撑凸部52Lb,通过相对于订书针导向件52向后方移动的动作,对处于固定位置的订书针支座53的安装凸部53L进行支撑。而且,还具备位置限制部52Lc,将处于固定位置的订书针支座53的位置限制在该位置限制部52Lc与钉仓50的钉仓前壁50a之间。
安装开口部52R具备插入开口部52Ra,通过将订书针支座53安装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动作,经由上述插入开口部52Ra将处于插入位置的订书针支座53的安装凸部53R插入。
安装开口部52R具备支撑凸部52Rb,通过相对于订书针导向件52向后方移动的动作,对处于固定位置的订书针支座53的安装凸部53R进行支撑。而且,还具备位置限制部52Rc,将处于固定位置的订书针支座53的位置限制在该位置限制部52Rc与钉仓50的钉仓前壁50a之间。
安装开口部52L对应订书针支座53的两个安装凸部53L的配置而在两处形成插入开口部52La,并且,在三处形成支撑凸部52Lb。插入开口部52La及支撑凸部52Lb沿着订书针导向件52的前后方向交替地配置并相连,在安装开口部52L的后端形成位置限制部52Lc。
同样地,安装开口部52R也对应订书针支座53的两个安装凸部53R的配置而在两处形成插入开口部52Ra,并且,在三处形成支撑凸部52Rb。插入开口部52Ra及支撑凸部52Rb沿着订书针导向件52的前后方向交替地配置并相连,在安装开口部52R的后端形成位置限制部52Rc。
安装开口部52L及安装开口部52R中,插入开口部52La及插入开口部52Ra与支撑凸部52Lb及支撑凸部52Rb以上下对称的配置方式形成。
对订书针支座53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如图29(a)所示,订书针支座53以安装凸部53L、53R进入订书针导向件52的左右侧壁之间的方式在插入位置沿左右方向倾斜,由此,安装凸部53L被插入到安装开口部52L的插入开口部52La中,安装凸部53R被插入到安装开口部52R的插入开口部52Ra中。
如图29(b)所示,安装凸部53L被插入到插入开口部52La中、安装凸部53R被插入到插入开口部52Ra中的订书针支座53处于大致水平的方向,由此能够向后方水平移动。
如图30(a)所示,当使处于插入位置的订书针支座53如图30(b)所示地移动至固定位置时,在左右的安装开口部52L、52R之间安装凸部53L、53R被支撑凸部52Lb、52Rb夹持,订书针支座53的向倾斜方向旋转的动作被限制。
安装有订书针支座53的订书针导向件52安装于钉仓50,当在钉仓50与订书针导向件52之间安装螺旋弹簧50d时,订书针导向件52被朝钉仓前壁50a的方向按压。
当订书针导向件52被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按压时,订书针支座53的针冠导向部53a被钉仓前壁50a按压,订书针支座53的后端被安装开口部52L、52R的位置限制部52Lc、52Rc按压。
由此,订书针支座53在针冠导向部53a被按压于钉仓前壁50a、突出部53d进入到钉仓前壁50的槽部50as的状态下向倾斜方向旋转的动作及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经由订书针导向件52被固定于钉仓50。
在将订书针支座安装于订书针导向件的结构中,以往,订书针支座的侧方形成凸部,并且,在与订书针导向件相向的侧壁上形成用于嵌入订书针支座的凸部的开口部,使订书针导向件挠曲而安装订书针支座。
但是,因安装订书针支座而使订书针导向件发生变形,有可能无法确保打出、敲弯订书针等所需的零件的尺寸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订书针支座53安装于订书针导向件52上时,不会施加使零件变形的力。由此,不会因安装订书针支座53而使订书针导向件52等变形,可以确保打出、敲弯订书针10L、10S等所需的零件的尺寸精度。
<连杆机构的结构例>
在装订器1A中,将上手柄单元11b的动作传递至下手柄单元11a的滑块3的连杆机构设于钉仓单元5。接着,参照各附图对将上手柄单元11b的动作传递至下手柄单元11a的滑块3的结构进行说明。钉仓单元5具备连杆58,该连杆58将上手柄单元11b的动作传递至下手柄单元11a的滑块3,并在待机位置将敲弯单元2A锁止或解除锁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58能够以轴58a为支点旋转地安装于钉仓导向件51,在大致呈L字形的一端部上形成的滑块按压部58b与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相接触,在另一端部上形成的打入器按压部58c被打入单元6按压。
连杆58以在滑块按压部58b与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相接触的方向上因自重而旋转的重量分配方式来构成,并保持滑块按压部58b始终与连杆支承部31接触的状态。由此,如图4所示,连杆58的滑块按压部58b比下手柄框4的上手柄安装部40的前端靠后。
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对纸张的装订位置取决于敲弯单元2A的敲弯部20L、20R与纸张导向件43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形成连杆58的滑块按压部58b比下手柄框4的上手柄安装部40的前端靠后的结构,可以使纸张导向件43的移动位置移动至上手柄安装部40的前端。因此,可以延长从纸张的端部到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装订位置的距离。
<锁止机构的结构例>
图31是表示锁止机构的一例的侧视剖面图,图32是表示锁止机构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剖面图,接着,参照各图对锁止机构54的结构进行说明。
锁止机构54具备:将钉仓50锁止在收纳位置的钉仓止动件54a;及使钉仓止动件54a移动的推杆开关54b。而且,锁止机构54具备钉仓锁止弹簧54c,该钉仓锁止弹簧54c施加向排出方向推动钉仓50的力,并施加使钉仓止动件54a向锁止方向旋转的力。
钉仓止动件54a在大致呈L字形的一端部上具有嵌入到在钉仓50的后端侧底面形成的锁止开口部50e中的锁止爪54d,在大致呈L字形的另一端部上具有被钉仓锁止弹簧54c按压的弹簧按压部54e。钉仓止动件54a在能够以设置于锁止爪54d与弹簧按压部54e之间的轴54f为支点进行旋转的状态下支撑于料仓导向件51。
推杆开关54b在后端侧具有由人手进行按压的开关部54g,与钉仓止动件54a的形成有弹簧按压部54e的大致呈L字形的另一端部经由轴54h可旋转地连接。推杆开关54b在隔着轴54h的前端侧安装钉仓锁止弹簧54c。
当将钉仓50收纳于钉仓导向件51中时,钉仓锁止弹簧54c的前端侧与钉仓50的订书针导向件52相接触,后端侧与钉仓止动件54a的弹簧按压部54e相接触。通过在推杆开关54b的前端部形成的防脱凸部54i,防止在将钉仓50拉出的状态下钉仓锁止弹簧54c脱离推杆开关54b。
如图31(a)所示,在将钉仓50收纳于钉仓导向件51中的状态下,钉仓锁止弹簧54c在安装于钉仓50的订书针导向件52的后端侧与钉仓止动件54a的弹簧按压部54e之间被进行压缩。
通过弹簧按压部54e被按压,钉仓止动件54a以轴54f为支点向锁止爪54d嵌入钉仓50的锁止开口部50e中的方向进行旋转,锁止爪54d嵌入到锁止开口部50e中。
由此,钉仓50保持收纳于钉仓导向件51中的状态。在钉仓50中,订书针导向件52被钉仓锁止弹簧54c按压,由此,由钉仓锁止弹簧54c与安装于钉仓50与订书针导向件52之间的螺旋弹簧50d一起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按压订书针导向件52。
当推杆开关54b的开关部54g被按压时,如图31(b)所示地,使经由轴54h连接的钉仓止动件54a以轴54f为支点进行旋转,使钉仓止动件54a的锁止爪54d脱离钉仓50的锁止开口部50e。
当使钉仓止动件54a的锁止爪54d脱离钉仓50的锁止开口部50e时,在通过压缩的钉仓锁止弹簧54c的复原力及拉伸的推杆弹簧55a的复原力而由推杆55进行推压的力的作用下,钉仓50被向前方推压,钉仓50被从钉仓导向件51拉出。
<打入单元的结构例>
图33是表示打入器的一例的结构图,接着,参照各附图对打入单元6的结构进行说明。打入单元6是打出单元的一例,与钉仓单元5一同构成动作部件。打入单元6推压被装填于钉仓50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最前头的一根,具备使订书针贯穿纸张的打入器60和按压打入器60及连杆58的打入臂61。
打入器60是作用部件的一例,如图33(a)的主视图所示,具有与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外侧尺寸一致的宽度,并且,如图33(b)的侧视图所示,具有与一根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针线宽一致的板厚的订书针按压部60a由设于下端侧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另外,打入器60中,支撑于打入臂61的轴部60b和按压于打入臂61的打入器按压部60c设于上端侧。
而且,打入器60具备对与订书针10L的一对针脚10Lb对应的针冠10La的两端部及与订书针10S的一对针脚10Sb对应的针冠10Sa的两端部进行按压的按压部60d。
打入器60中,在订书针按压部60a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以规定形状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凸部而构成按压部60d。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和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外侧尺寸是基本相同的尺寸,因此,若为订书针10L,则一对针脚10Lb的各个针脚大致正上方的部位由按压部60d按压。同样地,若为订书针10S,则一对针脚10Sb的各个针脚大致正上方的部位由按压部60d按压。
如图2等所示,打入臂61具备:用于按压打入器60的打入器按压部60c的按压面61a;及支撑打入器60的轴部60b并以可旋转且可滑移的方式引导打入器60的打入器导向槽61b。
打入臂61中,按压面61a由以凹状弯曲的曲面构成,打入器导向槽61b由顺沿着按压面61a而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以凹状弯曲的长孔构成。打入臂61中,在打入单元6的前端侧即一端部侧的上板下表面设置按压面61a,并在两侧板设置打入器导向槽61b。打入单元6中,通过在打入臂61的打入器导向槽61b中插入打入器60的轴部60b而进行支撑,从而在打入臂61的一端部侧安装打入器60。
钉仓单元5和打入单元6在打入单元6的后端侧即钉仓导向件51与打入臂61的另一端部侧能够以轴54f为支点旋转的状态下安装于下手柄框4的上手柄安装部40。在本例中,钉仓导向件51及打入臂61与钉仓止动件54a同轴地旋转。
打入单元6中,安装于打入臂61的打入器60由安装于钉仓导向件51上的弹簧导向件56沿着钉仓50的钉仓前壁50a进行引导。
在钉仓50与纸张不接触、打入臂61及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而一体地旋转的期间,打入器60与钉仓5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不变。
当纸张被夹持于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进行旋转时,通过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的的旋转动作,打入器60被打入臂61按压。
打入器60的轴部60b能够沿着打入器导向槽61b进行移动,因此,随着打入臂61的旋转,打入臂61的按压面61a与打入器60的打入器按压部60c相接触的位置产生位移。由此,按压订书针10L、10S的打入器60的角度被保持在规定的角度。
在待机状态下,打入臂61与连杆58的打入器按压部58c之间形成有空行空间61c,打入臂61与连杆58未接触。在纸张与钉仓50不接触、打入臂61及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而一体地旋转的期间,保持打入臂61与连杆58的打入器按压部58c之间的空行空间61c。
当纸张被夹持在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进行旋转时,通过打入臂61的旋转动作,连杆58被按压,使连杆58以轴58a为支点旋转,使滑块3动作。
〈手柄单元的结构例〉
图34是表示降低手柄单元中的操作载荷的增力机构的一例的侧视图,接着,参照各附图对手柄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手柄单元7是操作部件的一例,具备:按压打入臂61的手柄臂70、覆盖手柄臂70的上手柄罩71、覆盖在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前罩72。
手柄臂70具备供安装于下手柄框4的上手柄安装部40的轴70a插入的轴孔部70b,并通过轴70a及轴孔部70b而安装于下手柄框4上。而且,手柄臂70通过轴70c而与打入臂61连接,该打入臂61通过轴54f支撑于下手柄框4的上手柄安装部40上。
对于手柄臂70而言,通过向手柄单元7的前端侧即一端部侧施力,根据被轴70a引导的引导部即轴孔部70b的形状和轴70的可移动轨迹,能够将使手柄臂70进行微小移动时的动作视为旋转动作。作为将手柄臂70的位移视为旋转动作时的假想旋转支点的支点轴O形成于手柄臂的另一端部侧。对于手柄臂70而言,由于以支点轴O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产生位移,从而经由轴70c按压打入臂61。
在手柄臂70中,通过使轴孔部70b与轴70a之间的接触角度随着手柄臂70的旋转动作而变化,使轴孔部70b由轴70a引导的方向发生变化,使手柄臂70的旋转动作的支点轴O移动。
因此,轴孔部70b根据随着手柄臂70的旋转动作而变化的与轴70a接触的部位,设定与轴70a的接触角度不同的区间。在本例中,轴孔部70b构成为由第一区间70b(1)、第二区间70b(2)及第三区间70b(3)这三个区间组合成的规定的长孔形状。
轴孔部70b中,在手柄臂70处于图34所示待机状态下的朝向时,与轴70a的接触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朝直立方向大幅度倾斜的第一区间70b(1)设于下端侧。
另外,轴孔部70b中,与轴70a的接触角度相对于第一区间70b(1)小幅度倾斜并通过手柄臂70进行旋转而向与轴70a的接触角度变小的方向变化的第二区间70b(2)从第一区间70b(1)连续地设置。
另外,轴孔部70b中,圆弧状的第三区间70b(3)从第二区间70b(2)连续地设置。
手柄臂70与打入臂61中,手柄臂70的另一端部侧与打入臂61的另一端部侧通过轴70c以能够向旋转方向产生位移的方式相连接。
手柄臂70与打入臂61的连接部即轴70c设于将打入臂61的另一端部侧支撑于下手柄框4的轴54f的前方,轴70c的可移动轨迹成为以轴54f为中心的圆弧。
由此,在手柄臂70中,手柄单元7的前端侧即一端部侧成为由使用者施力的力点E1,与打入臂61的连接部即轴70c成为对打入臂61的力的作用点E2,支点轴O成为旋转动作的支点。
另外,在打入臂61中,与手柄臂70的连接部即轴70c成为由手柄臂70施力的力点E3,打入器60成为相对于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力的作用点E4,轴54f成为旋转动作的支点。
手柄单元7及打入单元6中,通过手柄臂70及打入臂61中的力点及作用点与支点间之间的距离之比来实现降低了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的增力机构。
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的减小率D(%)由以下(1)式进行求算。
【数学式1】
D ( % ) = 1 - ( L 4 L 3 × L 2 L 1 ) · · · ( 1 )
此处,在手柄单元7中,从向手柄臂70施力的力点E1到作为手柄臂70的旋转支点的支点轴O的长度设为L1,从作为向打入臂61施力的作用点E2的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设为L2。
另外,在打入单元6中,从作为向打入臂61施力的力点E3的轴70c到作为打入臂61的旋转支点的轴54f的长度设为L3,从作为作用点E4的打入器60到轴54f的长度设为L4。
根据(1)式,当使从作为作用点E2的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L2与从力点E1到支点轴O的长度L1之比减小时,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的减小率增加。
因此,在手柄臂70中,根据对纸张P进行装订动作时的手柄臂70的位置,使手柄臂70的支点轴O根据轴孔部70b的形状从轴54f的附近向轴70c的方向移动。
由此,分阶段地减小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以在对纸张P进行装订动作的所需工序中得到与动作相对应的载荷F,并在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贯穿纸张P的阶段载荷F减小。
由于具备这样的增力机构,手柄臂70的行程变长,在安装于手柄臂70的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如图1所示,安装有覆盖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前罩72。
图35是表示前罩的一例的立体图。前罩72具有覆盖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间隙的前方和侧方的形状。如图1所示,前罩72的设置于一端部的轴部72a被插入到设置于手柄臂70上的轴孔部70d中,前罩72在能够以轴部72a为支点旋转的状态下安装于手柄臂70。
如图35所示,前罩72的另一端部上形成的槽部72b中被插入设置于打入臂61上的导向凸部61d,前罩72在能够以导向凸部61d为支点旋转且能够滑移的状态下安装于打入臂61。导向凸部61d作为防脱的形状在本例中形成“T”字而设置防脱部61e,以能够滑移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插入到前罩72的槽部72b中,并且,防止脱离槽部72b。
前罩72与打入臂61的安装结构也可以如下形成,在前罩72侧设置具有防脱形状的导向凸部,并在打入臂61侧设置以能够旋转且能够滑移的方式插入导向凸部的槽部。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通过轴部及轴孔部可旋转地连接前罩72及打入臂61,并且,通过长孔状的轴孔部及轴部可旋转且可滑移地连接前罩72及手柄臂70。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动作例〉
图36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装订纸张的动作的侧视剖面图,图37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装订纸张的动作的立体图,图38~图41是表示降低手柄单元中的操作载荷的增力机构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接着,参照各图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1A装订纸张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装订器1A的待机状态下,如图36(a)所示,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间隙被上手柄罩71及安装于打入臂61的前罩72所覆盖。由此,可以防止某一物体插入到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间隙中。
在进行装订纸张的动作时,纸张P被放置在下手柄单元11a的下手柄罩41及敲弯部罩42上。在装订器1A中,调整纸张导向件43的位置,使纸张P与纸张导向件43抵接,由此对准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装订位置。
当放置了纸张P、并从待机状态向箭头A方向按压上手柄罩71时,被上手柄罩71覆盖的手柄臂70以图34等所示的轴70a与轴孔部70b的接点作为移动支点而进行旋转。
首先,对装订纸张P的工序中的增力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装订器1A的待机状态下,如图38所示,手柄单元7中,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在第一区间70b(1)与轴70a接触。
手柄单元7中,在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在第一区间70b(1)与轴70a接触的状态下,当将使手柄臂70微小地移动时的动作视为旋转动作时,作为手柄臂70的假想旋转支点的支点轴O形成于作为打入臂61的旋转支点的轴54f的附近。
当从待机状态开始按压上手柄罩71时,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被轴70a引导,从而通过以形成于轴54f的附近的支点轴O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产生位移,轴孔部70b与轴70a的接触部位发生移动。
打入单元6中,通过手柄臂70的旋转动作使轴70c产生位移,从而按压打入臂61,打入臂61与钉仓单元5一起以轴54f为支点进行旋转。
从待机状态开始按压上手柄罩71,当规定张数、本例中为80张的纸张P被夹持于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时,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如图39所示地在第二区间70b(2)与轴70a接触。
手柄臂70中,在轴孔部70b的第二区间70b(2),与轴70a的接触角度相对于第一区间70b(1)小幅度倾斜,手柄臂70进行旋转,从而向与轴70a的接触角度变小的方向发生变化,因此,手柄臂70的支点轴O从轴54f的附近向轴70c方向移动。
当手柄臂70的支点轴O从轴54f的附近向轴70c方向移动时,从图34所示的力点E1到支点轴O的长度L1和从作为作用点E2的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L2减小,根据上述的(1)式,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的减小率增加,载荷F逐渐降低。
当从纸张P夹持于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的状态进一步按压上手柄罩71时,通过手柄臂70的旋转动作而使轴70c产生位移,由此来按压打入臂61,在钉仓50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打入臂61以轴54f为支点进行旋转。
对于将订书针10L(10R)打出的动作的详细情况,在后文中叙述,但在钉仓50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通过打入臂61以轴54f为支点进行旋转,订书针10L被打入器60按压而分离为一根,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被打出并贯穿纸张P。
当通过从纸张P被夹持于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的状态进一步按压上手柄罩71而使手柄臂70旋转至订书针10L贯穿纸张P的位置时,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如图40所示地在第三区间70b(3)与轴70a接触。
在手柄臂70中,当通过由轴70a引导轴孔部70b的第二区间70b(2)而使轴孔部70b与轴70a相接触的部位从第二区间70b(2)移动至第三区间70b(3)时,支点轴O移动至比轴54f与轴70之间的中间点更靠轴70c一侧的位置。
当手柄臂70的支点轴O移动至比轴54f与轴70c之间的中间点更靠轴70c一侧的位置时,从图34所示的力点E1到支点轴O的长度L1和从作为作用点E2的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L2进一步减小,根据上述的(1)式,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的减小率进一步增加,载荷F降低至所期望的值。
当订书针10L从贯穿了纸张P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按压上手柄罩71时,通过由手柄臂70的旋转动作使轴70c产生位移来按压打入臂61,在钉仓50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打入臂61以轴54f为支点进一步旋转。
对与折弯订书针10L(10R)的针脚10Lb(10Sb)的动作的详细情况,在后文中叙述,但通过使打入臂61进一步旋转,在针脚10Lb(10Sb)的前端从纸张P的背面突出的规定时刻,通过滑块3的动作变成称为联动切断(クラッチ切れ)的状态,开始针脚10Lb(10Sb)的折弯。
当从订书针10L贯穿了纸张P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按压上手柄罩71时,在联动切断的状态下,如图41所示,手柄臂70通过轴孔部70b的第三区间70b(3)被轴70a引导而以形成于比轴54f与轴70c之间的中间点更靠轴70c一侧的位置上的支点轴O为支点进行旋转。
在手柄臂70中,使轴孔部70b的第三区间70b(3)的圆弧的中心与支点轴O一致,由此,当第三区间70b(3)被轴70a引导时,支点轴O不移动。
由此,从图34所示的力点E1到支点轴O的长度L1和从作为作用点E2的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L不发生变化,根据上述的(1)式,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的减小率为恒定,降低至所期望的值的载荷F被保持。
图42~图44是说明载荷减小率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图45是表示载荷减小率的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
在装订器1A中,为了在利用订书针10L(10S)装订纸张P的工序中降低经由手柄臂70而施加于上手柄罩71的载荷,设置上述的增力机构。接下来,在装订器1A中,在用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工序中,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最大。另一方面,在剪断订书针10L(10S)的工序中,载荷F也增加。
例如,在对应使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工序来设定载荷F减小率的情况下,当在剪断订书针10L(10S)的工序中的载荷F的减小率也设为相同的值时,手柄臂70的操作量变大,需要制成大型装订器1A。
相对于此,当对应使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工序使载荷F的减小率从待机状态开始以一定的比率逐渐上升时,存在剪断订书针10L(10S)的工序中的载荷F增大、操作感变差的情况。
因此,根据轴孔部70b的形状,使载荷F的减小率随着手柄臂11的旋转动作而变化,分别对应从待机状态开始到将订书针10L(10S)剪断之前的工序、剪断订书针10L(10S)的工序及使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工序来设定载荷F的减小率。
在本例中,对应从待机状态开始到将订书针10L(10S)剪断之前的第一工序N1中的最大载荷Fmax1来设定载荷F的第一减小率D1。另外,对应剪断订书针10L(10S)的第二工序N2中的最大载荷Fmax2来设定载荷F的第二减小率D2。而且,对应使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第三工序N3中的最大载荷Fmax3来设定载荷F的第三减小率D3。
以下,对载荷F的减小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上所述,从作为向打入臂61施力的力点E3的轴70c到作为打入臂61的旋转支点的轴54f的长度L3和从作为作用点E4的打入器60到轴54f的长度L4为一定,在本例中,设为图42~图44所示的值。
相对于此,从向手柄臂70施力的力点E1到作为手柄臂70的旋转支点的支点轴O的长度L1和从作为向打入臂61施力的作用点E2的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L2在利用订书针10L(10R)装订纸张P的动作中发生变化。
在开始对纸张P进行装订动作之前的待机状态下,如上所述,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在第一区间70b(1)与轴70a接触,如图42所示,作为柄臂70的旋转动作的支点的支点轴O形成于作为打入臂61的旋转支点的轴54f的附近。
在从待机状态开始到将订书针10L(10S)剪断之前的第一工序N1中,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在第一区间70b(1)与轴70a接触,支点轴O形成于图42所示的位置。
当将从该第一工序N1中的力点E1到支点轴O的长度L1和从作用点E2(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L2设为图42所示的值时,根据上述(1)式,载荷F的第一减小率(增力率)D1约为16%。
在开始对纸张P进行装订动作之后,直至纸张P被夹持于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为止,施加于手柄臂70的载荷F主要是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反作用力,第一工序中的最大载荷Fmax1较小,因此,减小载荷的减小率。
在开始对纸张P进行装订动作之后,接着,对应剪断订书针10L(10S)的第二工序N2来设定载荷F的第二减小率D2。在剪断订书针10L(10S)的第二工序N2中,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在第二区间70b(2)与轴70a接触。
在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在第二区间70b(2)与轴70a接触的状态下,如图43所示,作为手柄臂70的旋转动作支点的支点轴O形成于作为打入臂61的旋转支点的轴54f与手柄臂70及打入臂61的连接部即轴70c之间的中间点。
在剪断订书针10L(10S)的第二工序N2中,在手柄臂70中,轴孔部70b在第二区间70b(2)与轴70a接触,支点轴O形成于图43所示的位置。
当将从该第二工序N2中的力点E1到支点轴O的长度L1和从作用点E2(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L2设为图43所示的值时,根据上述(1)式,载荷F的第二减小率(增力率)D2约为50%。
在第二工序N2中,在剪断订书针10L(10S)的时刻T1产生最大载荷Fmax2。因此,对应最大载荷Fmax2,载荷F的第二减小率D2被设定为约50%。
由此,可抑制手柄臂70的操作量的增加,并降低剪断订书针10L(10S)的工序中的载荷F,以防止操作感变差。另外,在第二工序N2中,在订书针10L(10S)开始向纸张P贯穿的时刻T2,载荷F开始变大。因此,根据轴孔部70b的第二区间70b(2)的形状,载荷F的第二减小率D2逐渐变大,可防止载荷F急剧上升。
在剪断订书针10L(10S)之后,接着,对应使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第三工序N3来设定载荷F的第三减小率D3。在使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第三工序N3中,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在第三区间70b(3)与轴70a接触。
在手柄臂70的轴孔部70b在第三区间70b(3)与轴70a接触的状态下,如图44所示,作为手柄臂70的旋转动作支点的支点轴O位于比作为打入臂61的旋转支点的轴54f与手柄臂70及打入臂61的连接部即轴70c之间的中间点更靠轴70c一侧的位置,且形成于第三区间70b(3)的圆弧的中心。
在使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第三工序N3中,在手柄臂70中,轴孔部70b在第三区间70b(3)与轴70a接触,支点轴O形成于图44所示的位置。
当将从该第三工序中的力点E1到支点轴O的长度L1和从作用点E2(轴70c)到支点轴O的长度L2设为图44所示的值时,根据上述的(1)式,载荷F的第三减小率(增力率)D3约为75%,之后,载荷的减小率处于恒定。
在第三工序N3中,载荷F在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时刻T3和通过后述的滑块3的动作而使联动切断的时刻T4增大,在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时刻T3产生最大载荷Fmax3。因此,对应最大载荷Fmax3,将载荷F的第三减小率D3被设定为约75%。
这样一来,在夹紧纸张P的时刻,由于操作所需的载荷较小,因此减小载荷F的减小率D。在剪断订书针10L(10R)的时刻,增大载荷F的减小率D,以防止操作感变差。在订书针10L(10R)贯穿纸张P的时刻,由于操作所需的载荷较大,因此进一步增大载荷F的减小率D。由此,能够对应操作所需的载荷使载荷的减小率发生变化。
因此,不会不必要地增大手柄臂70的操作量,能够充分必要地降低使订书针10L(10S)贯穿纸张P的工序中的载荷F,能够实现装订器1A的小型化。通过抑制手柄臂70的操作量的增加而实现增力机构,从而在手持使用方式的装订器中,即使是手小的女性等,也可将装置握于手中而提高使用性能。另外,在桌上型的装订器中,能够在就座状态下以自然的姿势进行实际打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成了在手柄臂70侧使旋转动作的支点移动的结构,但是,作为由规定形状的导向部支撑打入臂61的结构,也可以设成打入器60通过规定轨迹而在打入臂61侧使旋转动作的支点移动。
接着,对前罩72的动作进行说明。当按压上手柄罩71时,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窄。前罩72随着上手柄罩71及手柄臂70和打入臂61的位移而相对于手柄臂70以轴部72a为支点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通过槽部72b与导向凸部61d的卡合,前罩72相对于打入臂61以导向凸部61d为支点进行旋转及滑移。当向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间隙变窄的方向发生位移时,手柄臂70侧的轴部72a与打入臂61侧的导向凸部61d之间的距离变短。由此,能够使前罩72追随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间隙的位移。
而且,前罩72通过轴部72a与手柄臂70卡合,而不容易脱离。而且,通过槽部72b与导向凸部61d的卡合,打入臂61可对应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间隙的位移而自由地移动,而不容易脱离。由此,通过仅使前罩72移动,可以防止某一物体被夹入到上手柄罩71与打入臂61之间的间隙。
图46~4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打出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接着,参照各图对将订书针10L及10S打出时的钉仓单元5及打入单元6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处,图46、图47表示打出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的动作,图48表示打出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的动作。
在从待机状态按压手柄臂70的初期阶段,钉仓50与纸张P不接触,打入臂61及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而一体地旋转。
当在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夹持有纸张P时,钉仓导向件51的旋转被限制,通过进一步按压手柄臂70,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进行旋转。
当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进行旋转时,打入器60被打入臂61按压。在能够使用图11(a)所示的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的结构中,需要延长打入器的行程。因此,在将打入器固定于打入臂的结构中,随着打入臂61的旋转,打入器相对于钉仓50的钉仓前壁50a的角度变化增大。
相对于此,打入器60中,随着打入臂61的旋转,打入臂61的按压面61a与打入器60的打入器按压部60c相接触的位置发生位移,按压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打入器60的角度沿着钉仓50的钉仓前壁50a被保持为规定角度。
首先,对打出图46及图47所示的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的动作进行说明。当由打入器60对装填于钉仓50中的订书针10L进行按压时,订书针10L的最前头的一根订书针位于图25所示的由剪断导向部52a形成的间隙上,第二根订书针以后的订书针处于由订书针导向件52的上表面支撑的状态,因此对第一根订书针10L施加剪断力而使其分离。
被打入器60按压而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从钉仓前壁50a与剪断导向部52a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钉仓前壁50a与推压导向部52b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钉仓50的订书针导向件52被螺旋弹簧50d及钉仓锁止弹簧54c向前方按压,除了将订书针10打出的行程以外,订书针导向件52的第一宽度导向部52c与钉仓前壁50a相接触。
在第一宽度导向部52c与钉仓前壁50a相接触的状态下,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的间隔t2比一根订书针10的针线宽窄一些。
由此,被打入器60按压而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在针冠10La的左右两端侧对推压导向部52b进行按压,在拉伸螺旋弹簧50d方向上使其弹性变形,并且,在压缩钉仓锁止弹簧54c的方向上使其弹性变形,使订书针导向件52向箭头R方向后退。
通过使订书针导向件52后退而进入到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的订书针10L,在螺旋弹簧50d及钉仓锁止弹簧54c的作用下,其针冠10La的两端侧被推压导向部52b按压于钉仓前壁50a上。
为了通过打入器的按压而将一根订书针分离并打出,在订书针导向件的前端与钉仓前壁之间,需要设置比一根订书针的针线宽宽的间隙。在订书针导向件的前端与钉仓前壁之间的间隙比订书针的针线宽宽的区间,订书针的针冠可前后移动。
因此,当订书针的针脚的前端到达纸张而开始贯穿之前,订书针的姿势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在使用针脚较长的订书针时,即使在订书针的针脚的前端到达纸张而开始贯穿后,也针冠处于订书针导向件的前端与钉仓前壁之间的间隙比订书针的针线宽宽的区间,在针脚贯穿纸张的过程中,订书针的姿势有可能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订书针导向件52的前端设置剪断导向部52a及推压导向部52b,可以利用剪断导向部52a将订书针10L分离为一根,并利用、推压导向部52b对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进行引导。
通过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的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的两端侧被推压导向部52b按压于钉仓前壁50a上,因此,不会产生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可前后移动的间隙。
如上所述,可以设定剪断导向部52a的形状,使得在使用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时,在针脚10Lb的前端到达纸张之前,针冠10La由推压导向部52b进行引导。
由此,订书针10的针脚10Lb的前端与纸张P接触而开始贯穿之前,可以防止订书针10L的姿势发生变化。而且,在使用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时,在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的前端与纸张P接触而开始贯穿之前,针冠10La穿过剪断导向部52a,由推压导向部52b引导,因此,在针脚10Lb贯穿纸张的过程中,可以防止订书针10L的姿势发生变化。
处于针冠10La由推压导向部52b引导的区间的订书针10L的两个针脚10Lb的间隔由第一宽度导向部52c进行引导,由此,可以利用第一宽度导向部52c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引导。
被打入器60按压的订书针10L在针冠10La通过推压导向部52b时,使订书针导向件52进一步后退,而进入在第一宽度导向部52c与钉仓前壁50a之间形成的间隙。对于处于针冠10La由第一宽度导向部52c与钉仓前壁50a之间引导的区间的订书针10L,由于针脚10Lb贯穿纸张P,所以即使并未由第一宽度导向部52c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引导,也可以防止订书针的姿势发生变化。
对于订书针支座53的动作的详细情况,在后文中叙述,但是,处于针冠10La由推压导向部52b引导的区间的订书针10L、及处于针冠10La由第一宽度导向部52c与钉仓前壁50a之间引导的区间的订书针10L由订书针支座53的针冠导向部53a通过突出部53d向上推针冠10La的方向施力。由此,可以防止因打入器60的按压而使针冠10La的中央附近向下方发生挠曲变形。
接着,对打出图48所示的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的动作进行说明。当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装填于钉仓50时,针脚10Sb的前端的内侧与第二宽度导向部52d相接触,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在宽度方向被引导。
当装填于钉仓50的订书针10S由打入器60进行按压时,与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同样地,订书针10S的最前头的一根订书针位于图25所示的由剪断导向部52a形成的间隙上,第二根订书针以后的订书针处于由订书针导向件52的上表面支撑的状态,因此对第一根订书针10S施加剪断力而使其分离。
由打入器60按压而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在针冠10Sa的左右两端侧对推压导向部52b进行按压,使螺旋弹簧50d向拉伸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使钉仓锁止弹簧54c向压缩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使订书针导向件52向箭头R方向后退。
由此,由打入器60按压而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通过使订书针导向件52后退而从钉仓前壁50a与剪断导向部52a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钉仓前壁50a与推压导向部52b之间的间隙。
通过使订书针导向件52后退而进入到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的订书针10S,在施力单元即螺旋弹簧50d及钉仓锁止弹簧54c的作用下,其针冠10Sa的两端侧由推压导向部52b按压在钉仓前壁50a上。
由此,即使是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也可防止位于针冠10Sa通过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而由推压导向部52b引导的区间的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前后移动。
接下来,在钉仓单元5中,如图47及图48所示,当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装填于钉仓50时,成为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或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被放置于订书针导向件52上的形态。
如图47所示,以能够装填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的方式设定钉仓5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如图48所示,在装填了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的情况下,针脚10Sb的下端到钉仓50的开口部50b的的距离变长。
因此,当装填于钉仓50的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被分离为一根订书针10S并被打出时,在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到达纸张P之前,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从后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脱离。
装填于钉仓50的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由推杆55按压于钉仓前壁50a上。如图47(a)所示,在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中,在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的前端到达纸张P而开始贯穿纸张P的阶段,前头的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不会从后续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的前端脱离。
由此,在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中,在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开始贯穿纸张P的阶段,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L由被推杆55推压的后续的订书针10L或由推杆55按压在钉仓前壁50a上。因此,在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中,在针脚10Lb开始贯穿纸张之前,能够防止订书针10L的姿势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如图48所示,在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中,在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到达纸张P之前,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从后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脱离。
当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从后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脱离时,后续的订书针10S前进至钉仓前壁50a,不对前头的订书针10S施加由推杆55产生的按压力。
因此,在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中,在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到达纸张P之前,不再对前头的订书针10S施加由推杆55产生的按压力。
由此,在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被装填于钉仓50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打出,到达纸张之前的针脚10Sb的前端向后侧偏移。
在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中,在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从后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脱离的阶段,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到达与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相接触的位置。
如上所述,左右一对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外侧尺寸以与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外侧尺寸大致相同的宽度或略宽的宽度构成,因此,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在到达纸张之前向后侧偏移时,针脚10Sb与针脚导向部52e接触。
如下设定针脚导向部52e的形状:虽然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进入到推压导向部52b与钉仓前壁50a之间而使订书针导向件52后退,但是该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与针脚导向部52e相接触。
针脚导向部52e向左右一对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外侧尺寸朝向前端侧逐渐变窄的方向倾斜,与针脚导向部52e相接触的针脚10Sb随着订书针10S的打出而被施加向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前端侧移动的力,并被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引导。
由此,在针脚10Sb较短的订书针10S中,被分离为一根的前头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到达纸张P之前,不对前头的订书针10S施加由推杆55产生的按压力,在针脚10Sb开始贯穿之前,能够防止订书针10S的姿势发生变化。因此,能够防止贯穿了纸张P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从敲弯单元2A的敲弯部20L、20R脱离,能够抑制装订不良的发生。
图4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脚导向部的变形例的订书针导向件的立体图,接着,对针脚导向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处,除针脚导向部以外的订书针导向件52的结构可与以图24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本例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
变形例的针脚导向部52f是针脚导向单元的一例,将被分离为一根的主要是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随着由打入单元6将订书针10S打出而向图25等所示的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引导。
针脚导向部52f在本例中设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第一宽度导向部52c。针脚导向部52f通过将形成于向订书针导向件52的左右突出的第一宽度导向部52c和订书针导向件52之间的斜面设置成沿着向前端侧下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
当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与针脚导向部52f相接触时,随着订书针10S的打出,由于针脚导向部52f的倾斜而对针脚10Sb施加向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前端侧移动的力,针脚10Sb被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引导。
由此,当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被装填于钉仓50时,即使到达纸张之前的针脚10Sb的前端向后侧偏移,随着订书针10S的打出,也可通过针脚导向部52f的倾斜面朝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引导针脚10Sb。因此,在针脚10Sb开始贯穿之前,能够防止订书针10S的姿势发生变化。
图5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脚导向部的其他变形例的订书针导向件的立体图。
其他变形例的针脚导向部52g是针脚导向单元的一例,将被分离为一根的主要是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随着由打入单元6将订书针10S打出而向图25等所示的钉仓前壁50a的方向进行引导。
针脚导向部52g在本例中设于订书针导向件52的第一宽度导向部52c。针脚导向部52g如下构成,在形成于向订书针导向件52的左右突出的第一宽度导向部52c和订书针导向件52之间的斜面上设置前端侧比后端侧进一步下降的台阶,并在台阶部分设置沿着朝前端侧下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当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与针脚导向部52g相接触时,随着订书针10S的打出,由于针脚导向部52g的倾斜而对针脚10Sb施加向第一宽度导向部52c的前端侧移动的力,针脚10Sb被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引导。
由此,当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被装填于钉仓50时,即使到达纸张之前的针脚10Sb的前端向后侧偏移,随着订书针10S的打出,也可通过针脚导向部52g的倾斜面朝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引导针脚10Sb。因此,在针脚10Sb开始贯穿之前,能够防止订书针10S的姿势发生变化。
图5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针脚导向部的其他变形例的钉仓的剖断立体图。
其他变形例的针脚导向部52h是针脚导向单元的一例,将被分离为一根的主要是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随着由打入单元6将订书针10S打出而向图25等所示的钉仓前壁50a的方向进行引导。
针脚导向部52h在本例中设于钉仓50。钉仓50中,在面对开口部50b的左右钉仓侧壁50c的内表面上以与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或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的外侧相接触的突出高度来设置凸部52i。
钉仓50中,在从钉仓侧壁50c向内侧突出的凸部52i与钉仓侧壁50c之间设置沿着朝钉仓前壁50a下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形成针脚导向部52h。另外,钉仓50中,在针脚导向部52h的下端与钉仓前壁50a之间的钉仓侧壁50c上形成导向槽部52j。导向槽部52j的宽度与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及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的针线宽大致相等。
当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与针脚导向部52h相接触时,随着订书针10S的打出,由于针脚导向部52h的倾斜而对针脚10Sb施加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移动的力,针脚10Sb被向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引导而进入到导向槽部52j。
由此,当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被装填于钉仓50时,即使到达纸张之前的针脚10Sb的前端向后侧偏移,随着订书针10S的打出,也可通过针脚导向部52h的倾斜面朝钉仓前壁50a的方向引导针脚10Sb。因此,在针脚10Sb开始贯穿之前,能够防止订书针10S的姿势发生变化。
图52~图5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图56~图58是表示以往的装订器中的订书针支座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接着,参照各附图对具有突出部53d的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53和未设置突出部的以往的订书针支座53Z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处,图52是打出订书针的过程中的俯视图,图53是待机状态下的侧视剖面图,图54是订书针贯穿过程中的状态下的侧视剖面图,图55是订书针即将贯穿结束之前的状态下的侧视剖面图。
另外,图56是打出订书针的过程中的俯视图,图57是表示针冠的端部中的针冠与订书针支座的状态的沿着图56的B-B线的剖视图,图58是表示针冠的中央部的针冠与订书针支座的状态的沿着图56的C-C线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钉仓50中,通过将构成钉仓侧壁50c的侧板的前端侧向内侧折弯而构成钉仓前壁50a,如图52及图56所示,有时左右一对钉仓前壁50a的槽部50aw侧成为向前方突出的打开形态。
如图33所示,订书针10S(10L)的一对针脚10Sb(10Lb)各自的正上方部位被打入器60的按压部60d进行按压。在本例中,订书针10S(10L)与打入器60相接触的部位由斜面构成,并被施加使一对针脚10Sb(10Lb)贯穿纸张P的方向的力。另一方面,还施加从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向内侧按压针冠10Sa(10La)的方向的力。
由此,当钉仓前壁50a的槽部50aw为打开的形态时,针冠10Sa被从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向内侧按压,从而在打出订书针10S的过程中,如图52及图56所示,有时针冠10Sa会变成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着向前方突出的方向弯曲的形状。虽然在图52及图56未图示,但对于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也是同样的。
首先,对在订书针支座53Z上未设置突出部的以往结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按压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而使针脚10Sb贯穿纸张P的过程中,当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着向前方突出的方向弯曲时,如图57所示,在针冠10Sa的端部侧,针冠10Sa与订书针支座53Z的针冠导向部53Za相接触。
但是,如图58所示,在针冠10Sa的中央部附近,针冠10Sa不与订书针支座53Z的针冠导向部53Za相接触。由此,在打出订书针10S的过程中,无法支撑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无法抑制针冠10Sa的变形,有可能产生压曲。
接着,对在订书针支座53上设有突出部53d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53所示的待机状态下,订书针10S的最前头的一根订书针10S并未分离,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未到达订书针支座53的突出部53d。
如上所述,当订书针10S被打入器60的按压部60d按压而被分离为一根订书针并被打出时,如图54所示,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开始贯穿纸张P,针冠10Sa到达订书针支座53的突出部53d。
当订书针10S被打入器60进一步按压时,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打出,突出部53d被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按压。在订书针支座53中,当突出部53d被按压时,主要通过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使针冠导向部53a向后退的方向发生位移,突出部53d通过针冠导向部53a的位移而后退。
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打出,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订书针支座53的突出部53d相接触。
由此,在由打入器60按压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而使针脚10Sb贯穿纸张P的过程中,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由在弹簧部53c的复原力的作用下而要向被上推的方向发生位移的突出部53d从下侧进行支撑。
如上所述,在打出订书针10S的过程中,通过对针冠10Sa施加被从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向内侧按压的方向的力,对针冠10Sa施加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要向下方弯曲的力。相对于此,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由突出部53d从下侧进行支撑,从而抑制针冠10Sa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针冠10Sa的中央部附近向下方弯曲的所谓M字形压曲的产生。
而且,随着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打出,在突出部53d与钉仓前壁50a之间,形成供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通过的间隙,在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中,如图55所示,在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贯穿纸张P的时刻,针冠10Sa从突出部53d的前端脱离。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是以针脚较短的订书针10S为例进行的,但对于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图59是表示具有以往的弹性爪片的订书针支座的一例的立体图,接着,对在突出部53d设有连接部53e的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53和未设置连接部的以往的弹性爪片53Yd的订书针支座53Y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9所示的以往的订书针支座53Y中,设有从针冠导向部53Ya向前方突出的弹性爪片53Yd,但是,在弹性爪片53Yd的侧面与针冠导向部53Ya之间形成间隙,未设置与连接部相当的结构。
图60是表示对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和以往的订书针支座施加的应力的曲线图。在图59所示的以往的订书针支座53Y中,随着订书针(10L、10S)的打出,当弹性爪片53Yd被按压时,向弹性爪片53Yd的基端部53Yf施加的应力FY2高于向弹簧部53Yc施加的使针冠导向部53Ya整体发生位移的应力FY1。
在装订器中,通过打出订书针而向订书针支座反复施加应力,但在以往的订书针支座53Y中,由于弹性爪片53Yd反复发生位移,所以弹性爪片53Yd的耐久性比针冠导向部53Ya的耐久性差。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53中,施加于突出部53d的载荷由连接部53e传递至针冠导向部53a,主要通过由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引起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位移而使突出部53d后退。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53中,如图60所示,向突出部53d的基端部53f施加的应力F2低于向弹簧部53c施加的使针冠导向部53a整体发生位移的应力F1。
因此,在设有连接部53e的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53中,与突出部53d相比,针冠导向部53a反复发生位移,可抑制由突出部53d的弹性变形引起的位移,可减轻施加于突出部53d的载荷,因此可提高耐久性。
图6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6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的变形例的剖面图。此处,在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X中,对于与通过图26等说明的订书针支座53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
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X由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本例中,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具备突出部53Xd,随着通过图11等说明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打出,该突出部53Xd从下侧对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或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进行支撑。
突出部53Xd从沿着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中央部附近朝着针冠导向部53a的下端侧向前方突出。
变形例的突出部53Xd通过在针冠导向部53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设置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凸部而成。对于突出部53Xd,可以如图62(a)所示地通过冲压加工等将里外设为凹凸形状而构成,也可以如图62(b)所示地构成实心状的凸部。
订书针支座53X具备将施加于突出部53Xd的载荷传递至针冠导向部53a的连接部53Xe。连接部53Xe通过将突出部53Xd的侧面与针冠导向部53a设为一体而构成。
由此,在订书针支座53X中,施加于突出部53Xd的载荷由连接部53Xe传递至针冠导向部53a,主要通过由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引起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位移而使突出部53Xd后退。
因此,即使是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X,随着订书针的打出,因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而使针冠导向部53a反复发生位移,从而提高耐久性。
图6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此处,在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W中,对于与通过图26等说明的订书针支座53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
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W由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在本例中,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具备突出部53Wd,随着通过图11等说明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打出,该突出部53Wd从下侧对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或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进行支撑。
突出部53Wd从沿着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中央部附近朝着针冠导向部53a的下端侧向前方突出。
变形例的突出部53Wd通过在针冠导向部53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设置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凸部而构成。对于突出部53Wd,可以是通过冲压加工等将里外设为凹凸形状而构成,也可以构成实心状的凸部。
订书针支座53W具备将施加于突出部53Wd的载荷传递至针冠导向部53a的连接部53We。连接部53We通过将突出部53Wd的侧面与针冠导向部53a设为一体而构成。
由此,在订书针支座53W中,施加于突出部53Wd的载荷由连接部53We传递至针冠导向部53a,主要通过由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引起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位移而使突出部53Wd后退。
因此,即使是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W,随着订书针的打出,通过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而使针冠导向部53a反复发生位移,从而提高耐久性。
图6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订书针支座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此处,在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V中,对于与通过图26等说明的订书针支座53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
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V由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在本例中,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具备突出部53Vd,随着通过图11等说明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打出,该突出部53Vd从下侧对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或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进行支撑。
突出部53Vd从沿着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中央部附近朝着针冠导向部53a的下端侧向前方突出。
变形例的突出部53Vd通过在针冠导向部53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设置具有折弯部的三角形的的折弯片而构成,上述折弯部在沿着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打出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延伸。
订书针支座53V具备将施加于突出部53Vd的载荷传递至针冠导向部53a的连接部53Ve。连接部53Ve由与突出部53Vd的针冠导向部53a相对应的折弯部构成。
由此,在订书针支座53V中,施加于突出部53Vd的载荷由连接部53Ve传递至针冠导向部53a,主要通过由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引起的针冠导向部53a的位移而使突出部53Vd后退。
因此,即使是变形例的订书针支座53V,随着订书针的打出,也可通过弹簧部53c的弹性变形而使针冠导向部53a反复发生位移,从而提高耐久性。
图65是表示滑块的动作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接着,参照各图对上手柄单元11b中的将连杆58的动作传递至滑块3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待机状态下,如图65(a)所示,滑块3前进至敲弯部锁止位置,构成敲弯单元2A的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置于卡止部30上。由此,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被限制。
如图36(a)、图37(a)所示,在待机状态下,打入臂61在与连杆58的打入器按压部58c之间形成了空行空间61c,打入臂61与连杆58未接触。
在钉仓50与纸张P不接触、打入臂61及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而一体地旋转的期间,保持打入臂61与连杆58的打入器按压部58c之间的空行空间61c。另一方面,打入臂61及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而一体地旋转,由此,连杆58相对于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而发生位移。
滑块3及连杆58从待机状态与连杆支承部31及滑块按压部58b相接触。因此,滑块3及连杆58的连杆支承部31及滑块按压部58b的形状被设定为:连杆58随着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旋转而发生位移时,滑块3不移动。
当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夹持有纸张P、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旋转时,如上所述,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被打入器60打出,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贯穿纸张P。
当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旋转时,打入臂61与连杆58之间的空行空间61c逐渐变窄。然后,在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从纸张P的背面穿过后,如图36(b)、图37(b)所示,打入臂61与连杆58的打入器按压部58c相接触。
在打入臂61与连杆58的打入器按压部58c开始接触的阶段,如图65(b)所示,滑块3不动,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置于卡止部30上,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被限制。
当进一步按压手柄臂70而使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进一步旋转时,通过打入臂61的旋转动作来按压连杆58,如图36(c)、图37(c)所示,连杆58以轴58a为支点而旋转。
当连杆58旋转时,由滑块按压部58b按压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由此,如图65(c)所示,滑块3后退,卡止部30脱离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敲弯部支座21能够下降。
在具备平坦敲弯机构及增力机构的现有装订器中,形成连杆的前端轴支撑于打入臂的结构,在敲弯部与钉仓之间夹持有纸张、打入臂相对于钉仓开始旋转的时机,连杆也开始进行旋转动作。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订书针贯穿纸张时的贯穿载荷与拉动滑块载荷重叠,需要使滑块的动作时机在订书针的针脚前端贯穿纸张之后。因此,在现有的装订器中,在连杆的滑块按压部与滑块之间设置了空行空间。但是,在使用针脚较长的订书针的结构中,由于打入臂的行程大,还需要增大连杆的动作量,所以连杆与滑块之间的空行空间变长。
为了增大连杆的动作量,需要在前方设置滑块按压部,无法增大纸张向装订位置的进深方向的插入量。而且,为了增大连杆的动作量,导致装置大型化。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如下结构:将连杆58轴支撑于钉仓导向件51,在连杆58的打入器按压部58c与打入臂61之间设置空行空间61c。而且,使连杆58如下构成,作为在滑块按压部58b与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相接触的方向上因自重而旋转的重量分配方式,使连杆58的滑块按压部58b与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从待机位置开始接触。
通过在连杆58与打入臂61之间设置空行空间61c,可以形成如下结构:在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夹持有纸张P、打入臂61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开始旋转的时机,连杆58未开始进行旋转动作。然后,在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贯穿纸张P之后,连杆58开始进行旋转动作。
由此,即使在能够使用针脚10Lb较长的订书针10L的结构中,通过减小连杆58的动作量,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在图4及图36(a)、图37(a)等所示的待机状态下,可以保持使滑块按压部58b始终与连杆支承部31接触的状态,可以使连杆58的滑块按压部58b的位置比下手柄框4的上手柄安装部40的前端靠后。
在待机状态下,使连杆58的滑块按压部58b的位置比下手柄框4的上手柄安装部40的前端靠后,通过形成这种结构,可以使纸张导向件43的移动位置移动至上手柄安装部40的前端。
因此,如图36(a)所示,若将纸张导向件43的位置设为上手柄安装部40的前端,则可以延长从纸张P的端部到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装订位置的距离。而且,若使纸张导向件43的位置靠近敲弯单元2A,则可以缩短从纸张P的端部到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装订位置的距离。
图66是表示利用变形例的装订器来装订纸张的动作的侧视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连杆58D的在大致呈L字形的一端部上形成的滑块按压部58e与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相接触。而且,连杆58D是另一端部即前端是轴支撑于打入臂61F的结构,在打入臂61F上设有供连杆58D的轴58f以可滑移的方式插入的长孔61g,从而设置空行空间61h。
而且,连杆58D在滑块按压部58e与轴58f之间的大致呈L字形的顶点部分具有置于钉仓导向件51上滑动支撑部58g,可滑动地支撑于钉仓导向件51的上表面上。
连杆58D以在滑块按压部58e与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相接触的方向上因自重而旋转的重量分配方式来构成,并且,保持滑块按压部58e始终与连杆支承部31接触、且轴58f位于长孔61g的下端侧而设有空行空间61h的状态。
对变形例的动作进行说明,关于连杆58D及打入臂61F,如图66(a)所示,在待机状态下,连杆58D的轴58f位于打入臂61F的长孔61g的下端侧而形成空行空间61h。
在钉仓50与纸张P不接触、打入臂61F及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而一体地旋转的期间,保持打入臂61F的长孔61g与连杆58D的轴58f之间的空行空间61h。另一方面,通过使打入臂61F及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而一体地旋转,连杆58D相对于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而发生位移。
滑块3及连杆58D从待机状态开始与连杆支承部31及滑块按压部58e相接触。因此,滑块3及连杆58D的连杆支承部31及滑块按压部58e的形状被设定成:连杆58D随着钉仓导向件51以轴54f为支点旋转而发生位移时,滑块3不移动。
当敲弯单元2A与钉仓50之间夹持有纸张、打入臂61F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旋转时,如上所述,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由打入器60打出,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贯穿纸张P。
当打入臂61F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旋转时,打入臂61F的长孔61g相对于连杆58D的轴58f发生位移,空行空间61h逐渐变窄。然后,当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从纸张P的背面穿过后,如图66(b)所示,连杆58D的58f与打入臂61F的长孔61g的上端相接触。
在打入臂61F的长孔61g的上端,在开始与连杆58D的轴58f接触的阶段,滑块3不动,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置于卡止部30上,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被限制。
当进一步按压手柄臂70而使打入臂61F相对于钉仓导向件51进一步旋转时,通过打入臂61F的旋转动作使长孔61g按压轴58f来按压连杆58D,如图66(c)所示,连杆58D以滑动支撑部58g与钉仓导向件51的接点为移动支点而旋转。
当连杆58D旋转时,由滑块按压部58e来按压滑块3的连杆支承部31。由此,滑块3后退,卡止部30脱离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敲弯部支座21能够进行下降。
同样地,在变形例中,通过连杆58D的轴58f及打入臂61F的长孔61g来设置空行空间61h,从而可以减小连杆58D的动作量。
另外,作为其他变形例,在连杆轴支撑于打入臂的结构中,通过在打入臂上设置供连杆的轴以可滑移的方式插入的长孔,连杆被以能够沿着打入臂的动作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而且,连杆的在大致呈L字形的一端部上形成的滑块按压部与滑块相接触,在另一端部形成的打入器按压部被打入臂按压。也可以形成在打入器按压部与打入臂之间设置空行空间的结构。此外,连杆的形状不限于L字形,只要在一端侧形成与滑块接触的接触部并在另一端侧形成与打入臂接触的接触部即可。
图67~图69是表示敲弯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接着,参照各图对平坦敲弯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将纸张P放置于规定位置并按压上手柄罩71时,如上所述,被分离为一根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由打入器60打出,如图67(a)所示,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刺入纸张P而开始贯穿纸张P。在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开始贯穿纸张P的阶段,滑块3不动,如图65(a)所说明的那样,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置于卡止部30上,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被限制。
当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被打入器60进一步打出而使针脚10Lb或针脚10Sb的前端贯穿纸张P并从纸张P的背面突出时,一个针脚10Lb或针脚10Sb按压敲弯部20L,另一个针脚10Lb或针脚10Sb按压敲弯部20R。在针脚10Lb或针脚10Sb的前端开始从纸张P的背面突出的阶段,如图65(b)所示,滑块3不动,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置于卡止部30上,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被限制。
敲弯部20L的侧面被分隔板26的弹簧部26Lc按压,敲弯部20R的侧面被分隔板26的弹簧部26Rc按压,以保持方向。另外,通过打入器60的按压而对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施加的按压力大于通过分隔板26的弹簧部施加的按压力。
由此,如图67(b)、图69(a)所示,敲弯部20L的敲弯面20La被订书针10L的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一个针脚10Sb按压,由此,敲弯部20L以轴20Lc为支点而向下方旋转。另外,敲弯部20R的敲弯面20Ra被订书针10L的另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另一个针脚10Sb按压,由此,敲弯部20R以轴20Rc为支点向下方旋转。
当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被打入器60进一步打出而使针脚10Lb或针脚10Sb的前端贯穿纸张P时,通过上述的连杆58的动作,如图65(c)所示,滑块3后退,卡止部30脱离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敲弯部支座21能够进行下降。
由此,在按压上手柄罩71而使钉仓50经由纸张P按压敲弯部支座21的力的作用下,如图68(a)所示,敲弯部支座21下降。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连杆22L的上端侧以轴22La为支点而向靠近敲弯部连杆22R的方向旋转。而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连杆22R的上端侧以轴22Ra为支点而向靠近敲弯部连杆22L的方向旋转。
这样一来,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连杆22L的轴20Lc沿着导向孔21L移动,敲弯部连杆22R的轴20Rc沿着导向孔2IR移动,轴20Lc与轴20Rc的间隔变窄。因此,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沿着靠近的方向进行水平移动。
而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下降动作,敲弯部20L的按压面20Lb被敲弯部支承件23按压,敲弯部20R的按压面20Rb被敲弯部支承件23按压。
由此,敲弯部20L的按压面20Lb被敲弯部支承件23上推,由此,敲弯部20L以轴20Lc为支点向上方旋转;敲弯部20R的按压面20Rb被敲弯部支承件23上推,由此,敲弯部20R以轴20Rc为支点向上方旋转。
因此,在敲弯面20La上与敲弯部20L相接触的订书针10L的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一个针脚10Sb和在敲弯面20Ra上与敲弯部20R相接触的另一个针脚10Lb或针脚10Sb上,通过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向靠近的方向移动而施加有分别被向内侧折弯的力。而且,通过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向上方旋转,而分别被向内侧折弯。
当在按压上手柄罩71而使钉仓50经由纸张P按压敲弯部支座21的力下,敲弯部支座21下降至最下端位置时,如图68(b)所示,被敲弯部支承件23上推的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大致返回至水平位置。由此,贯穿纸张P后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被沿着纸张P的面折弯,而完成敲弯动作。
在通过左右一对敲弯部的旋转动作来将订书针的针脚折弯的结构中,当纸张的装订张数较多、针脚从纸张背面突出的突出量较小时,针脚在敲弯部的旋转支点的上侧与敲弯面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当作为开始将针脚折弯的动作而使敲弯部旋转时,会施加将针脚向外侧抬起的力。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开始将针脚10Lb或针脚10Sb折弯的动作,使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向靠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施加将针脚10Lb或针脚10Sb向内侧折弯的力。由此,即使在针脚10Lb或针脚10Sb在敲弯部20L、20R的旋转支点的上侧与敲弯面20La、20Lb接触的状态下,也可以施加将针脚10Lb或针脚10Sb向内侧折弯的力而切实地进行敲弯动作。
当在敲弯完毕后解除对上手柄罩71进行按压的力时,上手柄单元11b被未图示的复位弹簧上推。当解除对敲弯部支座21进行按压的力时,敲弯部支座21被复位弹簧25上推。
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上升动作,敲弯部连杆22L的上端侧以轴22La为支点而向远离敲弯部连杆22R的方向旋转。而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上升动作,敲弯部连杆22R的上端侧以轴22Ra为支点而向远离敲弯部连杆22L的方向旋转。
这样一来,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上升动作,敲弯部连杆22L的轴20Lc沿着导向孔21L移动,敲弯部连杆22R的轴20Rc沿着导向孔21R移动,轴20Lc与轴20Lc之间的间隔变宽。
被敲弯部支承件23上推而返回至大致水平位置的敲弯部20L的侧面被分隔板26的弹簧部26Lc按压,敲弯部20R的侧面被分隔板26的弹簧部26Rc按压。
由此,大致返回至水平位置的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不会因自重向下方旋转而大致保持水平的位置的同时,如图69(b)~图69(c)所示地,通过敲弯部支座21的上升动作,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向远离的方向移动。敲弯单元2A返回至待机位置。
在通过左右一对敲弯部的旋转动作来将订书针的针脚折弯的结构中,敲弯部未受到向旋转方向的作用力,在针脚的按压下向下方旋转,并被敲弯部支承件的上推而返回。因此,在敲弯单元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有时敲弯部成为向下方旋转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在敲弯部支座的内侧形成了空间,成为异物进入的原因。而且,有时会感到外观性变差。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利用设置于分隔板26的弹簧部26Lc、26Rc来保持敲弯部20L、20R的方向,所以可以保持大致处于水平位置的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的方向,直至被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按压。
由此,图18等所示,在待机状态下,处于敲弯部罩42的开口被敲弯部20L、20R堵塞的形式,可以排除异物进入的原因。而且,可以改善外观性。
图70是表示敲弯单元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图71是表示变形例的敲弯单元的动作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变形例的敲弯单元2B中,作为敲弯部驱动机构,在槽部的引导下使敲弯部向旋转并向靠近/远离方向移动。
敲弯单元2B具备:将贯穿纸张后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折弯的一对敲弯部27L、27R;及对敲弯部27L和敲弯部27R进行支撑的敲弯部支座28。
而且,敲弯单元2B具备支座导向件29,该支座导向件29对敲弯部支座28的向升降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对敲弯部27L、27R的旋转及向靠近/远离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而且,敲弯单元2B还具备敲弯部支承件29a,该敲弯部支承件29a通过敲弯部支座28的升降动作上推敲弯部27L、27R。
敲弯单元2B的敲弯部27L与敲弯部27R在沿着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或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的左右方向、及与针冠10La或针冠10Sa正交的前后方向上位置错开地配置。
敲弯部27L与订书针10L的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一个针脚10Sb相向地配置,在与针脚10Lb或针脚10Sb相向的上表面上形成敲弯面27La,该敲弯面27La沿着朝在前后方向上位置错开地配置的敲弯部27R下降的方向倾斜。而且,敲弯部27L在与敲弯部支承件29a相向的一端部侧的下表面上形成被敲弯部支承件29a按压的按压面27Lb。
敲弯部27L由轴27Lc以可旋转且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La中。而且,敲弯部27L的另一端部侧由轴27Ld以可沿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Lb及支座导向件29的导向孔29Lb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
敲弯部27R与订书针10L的另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另一个针脚10Sb相向地配置,在与针脚10Lb或针脚10Sb相向的上表面上形成敲弯面27Ra,该敲弯面27Ra沿着朝在前后方向上位置错开地配置的敲弯部27L下降的方向倾斜。而且,敲弯部27R在与敲弯部支承件29a相向的一端部侧的下表面上形成被敲弯部支承件29a按压的按压面27Rb。
敲弯部27R由轴27Rc以可旋转且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Ra中。而且,敲弯部27R的另一端部侧由轴27Rd以可沿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Rb及支座导向件29的导向孔29Rb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
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La及导向孔28Ra由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孔构成。而且,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Lb及导向孔28Rb由沿着下端侧的间隔比上端侧变窄的方向倾斜的长孔构成。
支座导向件29的导向孔29Lb及导向孔29Rb由沿着下端侧的间隔比上端侧变窄的方向倾斜的长孔构成。通过敲弯部支承件29a上推敲弯部27L、27R的动作,敲弯单元2B按照通过支座导向件29的导向孔29Lb及导向孔29Rb的敲弯部27L、27R的轴27Ld、27Rd的轨迹而使敲弯部27L及敲弯部27R旋转并向靠近/远离方向移动。
对变形例的敲弯单元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71(a)所示,当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的前端贯穿纸张P而从纸张P的背面突出时,一个针脚10Lb或针脚10Sb与敲弯部27L接触,另一个针脚10Lb或针脚10Sb与敲弯部27R接触。在针脚10Lb或针脚10Sb的前端开始从纸张P的背面突出的阶段,敲弯部支座28的下降被限制。
当进一步打出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而使针脚10Lb或针脚10Sb的前端贯穿纸张P时,敲弯部支座28能够下降。由此,在经由纸张P按压敲弯部支座28的力的作用下,如图71(b)所示,敲弯部支座28下降。
通过敲弯部支座28的下降动作,敲弯部27L的由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La引导的轴27Lc向靠近敲弯部27R的方向移动,由支座导向件29的导向孔29Lb引导的轴27Ld向靠近敲弯部27R的方向移动。而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8的下降动作,敲弯部27R的由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Ra引导的轴27Rc向靠近敲弯部27L的方向移动,由支座导向件29的导向孔29Rb引导的轴27Rd向靠近敲弯部27L的方向移动。
由此,通过敲弯部支座28的下降动作,敲弯部27L、27R的轴27Lc与轴27Rc之间的间隔变窄,敲弯部27L与敲弯部27R向靠近的方向移动。
而且,通过敲弯部支座28的下降动作,敲弯部27L的按压面27Lb被敲弯部支承件29a按压,敲弯部27R的按压面27Rb被敲弯部支承件29a按压。
由此,敲弯部27L以由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La引导的轴27Lc为支点而向上方旋转,敲弯部27R以由敲弯部支座28的导向孔28Ra引导的轴27Rc为支点而向上方旋转。
因此,在敲弯面27La上与敲弯部27L相接触的订书针10L的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一个针脚10Sb和在敲弯面27Ra上与敲弯部27R相接触的另一个针脚10Lb或针脚10Sb上,通过敲弯部27L与敲弯部27R向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而施加有分别被向内侧折弯的力。然后,通过使敲弯部27L及敲弯部27R向上方旋转,分别被向内侧折弯。
当敲弯部支座28下降至最下端位置时,如图71(c)所示,被敲弯部支承件29a上推的敲弯部27L及敲弯部27R大致处于水平位置。由此,贯穿纸张P后的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被沿着纸张P的面折弯而完成敲弯动作。
接着,参照各图对将贯穿纸张P后的针脚10Lb或针脚10Sb前后错开地折弯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向靠近的方向移动的动作及向上方旋转的动作,在敲弯面20La上与敲弯部20L相接触的订书针10L的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一个针脚10Sb和在敲弯面20Ra上与敲弯部20R相接触的另一个针脚10Lb或针脚10Sb分别被向内侧折弯。
敲弯单元2A相对于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倾斜地配置,如图16所示,敲弯部20L及敲弯部20R相对于订书针10L的针冠10La及订书针10S的针冠10Sa倾斜、且位置前后错开地配置。
由此,通过敲弯部20L、20R的水平移动及旋转动作,订书针10L的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一个针脚10Sb通过图17所示的敲弯面20La的倾斜被朝着靠近敲弯部20R侧的箭头NL方向引导的同时,被倾斜地折弯。而且,另一个针脚10Lb或针脚10Sb通过敲弯面20Ra的倾斜被朝着靠近敲弯部20L侧的箭头NR方向引导的同时,被倾斜地折弯。
订书针10L的一个针脚10Lb及另一个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一个针脚10Sb及另一个针脚10Sb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而被折弯,分别与分隔板26的分隔部26b相接触。
由此,即使是针脚较长的订书针10L,在纸张P的装订张数较少时,也如图11(d)所示那样,两个针脚10Lb之间打开与分隔板26的板厚对应的间隙而不重叠地被折弯。
对于通过在敲弯部上设置槽部以对针脚进行引导的结构,由于槽部与槽部之间的凸部需要具有一定厚度,所以无法减小针脚的间隔。而且,若不对敲弯部之间进行分隔,则针脚有可能彼此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分隔板26将敲弯部20L与敲弯部20R隔开,可以将两个针脚10Lb以较窄的间隙折弯,而不会重叠。由于分隔板26还作为保持敲弯部20L、20R的方向的弹簧而发挥作用,因此可以由相对于订书针10L具有高强度的薄钢板构成。
由此,可以将两个针脚10Lb的间隙设为由分隔板26规定的最小限度的间隙。
接着,参照各图,对将敲弯单元2A的方向在待机状态及受到按压的状态下保持为相同方向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9及图20所说明的那样,敲弯部支座21的相对于敲弯部20L、20R位于后方的后侧支座21b被复位弹簧25上推,相对于敲弯部20L、20R位于前方的前侧支座21a向上方的移动被轴22La、22Ra限制。
由此,安装有敲弯部20L、20R的敲弯部支座21在被复位弹簧25上推的待机状态下,保持箭头F1所示的前倾状态。
当通过订书针10L的针脚10Lb或订书针10S的针脚10Sb贯穿纸张P的力经由纸张P向下方按压敲弯部支座21时,贯穿载荷F2施加于敲弯部支座21。敲弯部支座21的后侧支座21b为置于滑块3的卡止部30上的状态,当施加贯穿载荷F2时,也仍然保持箭头F1所示的前倾状态。
敲弯部支座21的升降由敲弯部导向件24a进行引导,但为了缩短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而使敲弯部导向件24a的高度变短时,容易向前后方向发生倾斜。
当敲弯部的方向在施加贯穿载荷的前后发生变化时,纸张的位置偏移,由此,在贯穿纸张的期间针脚在纸张内前后偏移,针脚有时无法贯穿纸张而进行装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施加贯穿载荷的前后,敲弯部支座21的方向不变,因此,可以抑制纸张P的偏移,可以使订书针10L及订书针10S的针脚切实地贯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敲弯单元2A的后方配置滑块3,所以对后侧支座21b施加上推力,但若为在敲弯单元的前方配置滑块3的结构,则只要对前侧支座施加上推力,就可以在施加贯穿载荷的前后使敲弯部支座的方向相同。
接着,参照各图对钉仓50的锁止机构54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31(a)所示,在钉仓50被收纳到钉仓导向件51中的状态下,钉仓锁止弹簧54c在安装于钉仓50的订书针导向件52的后端侧与钉仓止动件54a的弹簧按压部54e之间被进行压缩。
弹簧按压部54e被按压,由此,钉仓止动件54a向锁止爪54d嵌入钉仓50的锁止开口部50e中的方向以轴54f为支点旋转,锁止爪54d嵌入到锁止开口部50e中。由此,钉仓50保持收纳于钉仓导向件51中的状态。
如图31(b)所示,当按压推杆开关54b的开关部54g时,使经由轴54h而连接的钉仓止动件54a以轴54f为支点而旋转,钉仓止动件54a的锁止爪54d脱离钉仓50的锁止开口部50e。
当钉仓止动件54a的锁止爪54d脱离钉仓50的锁止开口部50e时,利用压缩的钉仓锁止弹簧54c的复原力向前方按压钉仓50,将钉仓50从钉仓导向件51拉出。
在收纳钉仓50时,若将钉仓50压入钉仓导向件51,则钉仓50的订书针导向件52经由钉仓锁止弹簧54c而按压钉仓止动件54a的弹簧按压部54e。由此,钉仓止动件54a向锁止爪54d嵌入钉仓50的锁止开口部50e的方向而以轴54f为支点进行旋转,锁止爪54d嵌入到锁止开口部50e中。
在使钉仓滑动的结构中,利用对订书针进行按压的推杆弹簧的力,使钉仓突出。因此,在收纳的订书针根数较多时,钉仓的突出量变大,而在订书针的根数较少、或未收纳订书针的状态下,钉仓的突出量变小。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钉仓50内的订书针10L或订书针10S的剩余数量无关,通过将锁止机构54锁止而使钉仓锁止弹簧54c受到恒定的按压力,从而可以使钉仓50的突出量大致恒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设有增力机构的纸张处理装置,以装订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与在纸张上打孔的称为打孔器的装置。即,作为动作部件,具有在一端部设有作为作用部件的刃部并以轴为支点可旋转地支撑另一端部的臂部;作为操作部件,只要是具备作为连接部将臂部和轴连接起来并由具有供支点轴移动的形状的长孔形状的导向部进行支撑的手柄即可。
本发明适用于设有增力机构的装订器及打孔器等通过人员的操作对纸张实施处理的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纸张处理装置可以具备:操作部件70,受到操作者的作用力而进行旋转;和动作部件61,经由操作部件70进行施力的连接部70c与操作部件70连接,在连接部70c受到操作部件70的作用力而进行旋转,向对纸张实施处理的作用部件60施力。随着所述操作部件70的操作,操作部件70的旋转动作的支点轴O进行移动,由此,从操作部件70的受力部位E1到支点轴O的第一长度L1和从由操作部件70向动作部件61施力的作用部位E2到支点轴O的第二长度L2发生变化,施加于操作部件70的载荷F的减小率D发生变化。
动作部件61可以被以能够将轴54f作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并以连接部70c为支点与操作部件70连接。操作部件70可以被以能够沿着导向部70b的形状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导向部70b可以具有如下形状:使支点轴向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随着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减小的方向移动。
作用部件60可以是将订书针向纸张打出的打入器60。可以对应多个工序中的每个工序来设定施加于操作部件70的载荷F的减小率D,所述多个工序是通过对操作部件70进行操作而使打入器60打出订书针以对纸张进行装订的作业中所包括的多个工序。
可以对应如下的各个工序来设定施加于操作部件70的载荷F的减小率D:
通过剪断使一根订书针与相连的多个订书针分离之前的第一工序、
通过剪断而使订书针分离的第二工序、
使订书针贯穿纸张的第三工序。
第二工序中施加于操作部件的载荷的减小率可以大于第一工序中施加于操作部件的载荷的减小率。第三工序中施加于操作部件的载荷的减小率可以大于第二工序中施加于操作部件的载荷的减小率。

Claims (5)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具备:操作部件(70),受到操作者的作用力而进行旋转;和动作部件(61),经由被所述操作部件(70)施力的连接部(70c)与所述操作部件(70)连接,通过所述连接部(70c)受到所述操作部件(70)的作用力而进行旋转,使力作用于对纸张实施处理的作用部件(60)上;
随着所述操作部件(70)的操作,所述操作部件(70)的旋转动作的支点轴(O)进行移动,由此,从所述操作部件(70)的受力部位(E1)到所述支点轴(O)的第一长度(L1)和从由所述操作部件(70)向所述动作部件(61)施力的作用部位(E2)到所述支点轴(O)的第二长度(L2)发生变化,施加于所述操作部件(70)的载荷(F)的减小率(D)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动作部件(61)被以能够将轴(54f)作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并以所述连接部(70c)为支点与所述操作部件(70)连接,
所述操作部件(70)被以能够沿着导向部(70b)的形状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
所述导向部(70b)具有如下形状:使所述支点轴向所述第一长度(L1)和所述第二长度(L2)随着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减小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作用部件(60)是将订书针向纸张打出的打入器(60),
对应多个工序中的每个工序来设定施加于所述操作部件(70)的载荷(F)的减小率(D),所述多个工序是通过对所述操作部件(70)进行操作而使所述打入器(60)打出所述订书针以对纸张进行装订的作业中所包括的多个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对应如下的各个工序来设定施加于所述操作部件(70)的载荷(F)的减小率(D):
通过剪断使一根订书针与相连的多个订书针分离之前的第一工序、
通过剪断而使所述订书针分离的第二工序、
使所述订书针贯穿纸张的第三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第二工序中施加于所述操作部件的载荷的减小率大于第一工序中施加于所述操作部件的载荷的减小率,
第三工序中施加于所述操作部件的载荷的减小率大于第二工序中施加于所述操作部件的载荷的减小率。
CN201310127595.2A 2012-04-27 2013-04-12 纸张处理装置 Active CN103372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3272 2012-04-27
JP2012103272A JP5906925B2 (ja) 2012-04-27 2012-04-27 用紙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2849A true CN103372849A (zh) 2013-10-30
CN103372849B CN103372849B (zh) 2016-07-06

Family

ID=48050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7595.2A Active CN103372849B (zh) 2012-04-27 2013-04-12 纸张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75230B2 (zh)
EP (1) EP2656975B1 (zh)
JP (1) JP5906925B2 (zh)
CN (1) CN103372849B (zh)
HK (1) HK1190984A1 (zh)
TW (1) TWI583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0746B2 (ja) 2012-12-12 2016-12-0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プラ
USD852597S1 (en) 2013-04-25 2019-07-02 Tsung-Wen Huang Staple cartridge for a tacker
US20140319196A1 (en) * 2013-04-25 2014-10-30 Tsung- Wen Huang Staple cartridge for tacker
JP6332411B2 (ja) * 2016-11-09 2018-05-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プラ
EP3912764A4 (en) 2019-01-17 2023-02-15 Max Co., Ltd. STAPLER
US11148269B2 (en) * 2019-12-17 2021-10-19 Apex Mfg. Co., Ltd. Stapler
JP7052852B2 (ja) * 2020-11-30 2022-04-1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プ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0060A (zh) * 2003-12-11 2007-01-03 手工工具公司 用于订书机的防堵塞的订书钉容纳轨道
CN101456311A (zh) * 2007-12-13 2009-06-17 普乐士文具株式会社 订书机
DE202010000145U1 (de) * 2009-06-11 2010-09-30 APEX MFG. CO., LTD., Tali City Schwerlasthefter
US20100264190A1 (en) * 2009-04-16 2010-10-21 Eric Tsai Effort-saving Stapler
US20110030525A1 (en) * 2009-08-06 2011-02-10 Chien-Chuan Huang Paper pun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5054A (en) * 1939-09-13 1940-12-17 Bates Mfg Co Stapling machine
JPS62122930A (ja) * 1985-11-11 1987-06-04 プラス株式会社 ステ−プラ−
EP0761392A1 (en) * 1995-09-07 1997-03-12 Max Co., Ltd. Driver-and-clincher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stapler
JP4590694B2 (ja) 2000-07-14 2010-12-0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プラの倍力機構
JP3704058B2 (ja) * 2001-05-15 2005-10-05 株式会社イートップ ステープラー
WO2005007349A1 (ja) * 2003-07-18 2005-01-27 Sebek Limited ステープラ及び綴針連接集合体カセット
US7140526B2 (en) * 2004-12-27 2006-11-28 Plus Stationary Corporation Stapler
US7810689B2 (en) * 2005-05-25 2010-10-12 Sebek Limited Stapler
JP4852985B2 (ja) * 2005-11-09 2012-01-1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倍力機構を備えたステープラ
TW200726426A (en) * 2005-11-18 2007-07-16 Max Co Ltd Stapler
JP2007175835A (ja) * 2005-12-28 2007-07-12 Plus Stationery Corp ステープラー
US7404507B2 (en) * 2006-01-30 2008-07-29 Worktools, Inc. High-start spring energized stapler
US20070221699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Hsu Hung C Staplers with effort-saving arm assembly
CN200988345Y (zh) * 2006-10-31 2007-12-12 余斌 杠杆式订书器
US7621432B2 (en) * 2007-08-17 2009-11-24 Sdi Corporation Stapler
TWI461266B (zh) * 2007-09-05 2014-11-21 Max Co Ltd stapler
US7661571B2 (en) * 2008-01-23 2010-02-16 Apex Mfg. Co., Ltd. Desktop stapler
US7757923B2 (en) * 2008-07-21 2010-07-20 Sdi Corporation Stapler with a leg-flatting device
CN201257810Y (zh) * 2008-09-10 2009-06-17 广州番禺通用文具制品厂有限公司 省力平针订书机
US8356739B2 (en) * 2010-10-21 2013-01-22 Chien Chuan Huang Stapler
CN201989125U (zh) * 2011-01-07 2011-09-28 亿品(香港)有限公司 平针订书机
US9114518B2 (en) * 2011-07-01 2015-08-25 Max Co., Ltd. Stapler
CN202528145U (zh) * 2012-02-29 2012-11-14 赵宏波 省力型订书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0060A (zh) * 2003-12-11 2007-01-03 手工工具公司 用于订书机的防堵塞的订书钉容纳轨道
CN101456311A (zh) * 2007-12-13 2009-06-17 普乐士文具株式会社 订书机
US20100264190A1 (en) * 2009-04-16 2010-10-21 Eric Tsai Effort-saving Stapler
DE202010000145U1 (de) * 2009-06-11 2010-09-30 APEX MFG. CO., LTD., Tali City Schwerlasthefter
US20110030525A1 (en) * 2009-08-06 2011-02-10 Chien-Chuan Huang Paper pun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6975A2 (en) 2013-10-30
EP2656975A3 (en) 2014-05-21
CN103372849B (zh) 2016-07-06
TWI583513B (zh) 2017-05-21
HK1190984A1 (zh) 2014-07-18
US20130284787A1 (en) 2013-10-31
US9975230B2 (en) 2018-05-22
JP2013230517A (ja) 2013-11-14
TW201404555A (zh) 2014-02-01
EP2656975B1 (en) 2015-08-19
JP5906925B2 (ja)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2849A (zh) 纸张处理装置
CN102848353A (zh) 装订器
CN101391540B (zh) 订书机
CN101795823B (zh) 装订器
US6109325A (en) Portable electrical binding apparatus
US7963429B2 (en) Mid-zone stapler or pressing tool
CN100513198C (zh) 具有力量放大机构的订书机
CN203158329U (zh) 吊牌枪
CN101733775A (zh) 扁平薄片打孔机
CN101870129A (zh) 装订器
EP2922666B1 (en) Staple gun
EP2218564B1 (en) Tile cutter with height-adjustable tool carrier
CN101480893B (zh) 订书机
US2574988A (en) Stapling plier
CN103042855B (zh) 装订机
CN1053213A (zh) 全程撑钉式钉书机
CN203485899U (zh) 一种脚驻车制动及解锁机构
CN104340190A (zh) 一种脚驻车制动及解锁机构
CN100522498C (zh) 装订器
WO2010005448A1 (en) Mid-zone stapler
CN102133749B (zh) 前压式打钉机结构
CN101664940B (zh) 穿孔装置
CN202476565U (zh) 一种日用鞋拖鞋
JP3900495B2 (ja) ステープラー
CN201095220Y (zh) 一种具有双压臂结构的新型订书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09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09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