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0630B - 接地检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接地检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0630B
CN103370630B CN201180067372.0A CN201180067372A CN103370630B CN 103370630 B CN103370630 B CN 103370630B CN 201180067372 A CN201180067372 A CN 201180067372A CN 103370630 B CN103370630 B CN 103370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voltage
circuit
resonant circuit
groun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73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0630A (zh
Inventor
田边友章
清原丰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70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0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0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0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检测电路(30),包括:交流电源(20)、以及多个谐振电路(21~23)。多个谐振电路(21~23)连接于交流电源(20)与由多个负载(11~14)形成的至少一个电流通路之间。多个谐振电路(21~23)均具有与交流电源(20)的频率相同的谐振频率。

Description

接地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昭62-1017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对负性电阻负载进行加热的加热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电源变压器、以及与该电源变压器相连的多个晶闸管整流器。各晶闸管整流器连接有负载。电源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开关,该半导体开关用于将多个负载与多个晶闸管整流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串并联连接。
此外,还提出有用于对与电源装置相连的负载进行接地检测的结构。例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8-175922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半导体功率转换系统。即,半导体功率转换系统具有由交流电源、串联谐振用元件、以及阻抗元件构成的串联通路,其中,该交流电源提供频率与半导体功率转换装置的输出频率不同的交流输出,该串联谐振用元件以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谐振频率,该阻抗元件用于对接地电流进行监视。该串联通路插在半导体功率转换装置的负载与接地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2-10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昭58-175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日本专利特开昭58-1759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对每个负载均设置接地检测电路。因此,可以认为该结构能够确定接地位置。然而,接地检测电路的结构较为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检测出接地位置的接地检测电路。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简单而言,本发明是用于对分别与电源装置相连的多个负载的接地进行检测的接地检测电路。接地检测电路包括:交流电源、以及多个谐振电路。多个谐振电路连接于交流电源与由多个负载形成的至少一个电流通路之间。多个谐振电路均具有与交流电源的频率相同的谐振频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检测出多个负载中的某一个接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所适用的电源装置的一个示例。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的细节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模式A下的电源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模式A下施加给负载的电压的图。
图5是表示模式B下的电源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模式B下施加给负载的电压的图。
图7是表示模式C下的电源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模式C下施加给负载的电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多个负载布线均未接地的状态下的谐振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11是表示负载布线LT5接地的状态下的谐振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12是表示负载布线LT5接地的状态下的接地检测电路10的等效电路图。
图13是对图12所示的结构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阻抗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负载布线LT5接地的状态下的接地检测电路30的等效电路图。
图16是对图15所示的结构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阻抗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在模式A下负载布线LT1~LT5各自的电压VLT1~VLT5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在负载布线LT1~LT5中的某一个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在模式B下负载布线LT1~LT5各自的电压VLT1~VLT5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在负载布线LT1~LT5中的某一个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在模式C下负载布线LT1~LT5各自的电压VLT1~VLT5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在负载布线LT1~LT5中的某一个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上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所适用的电源装置的一个示例。参照图1,电源装置100包括:变压器1、以及整流器2。整流器2包括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4。负载11~14与整流器2相连。
变压器1从系统接收交流电力。整流器2将来自变压器1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并将该直流电力提供给负载11~14。图1中的箭头标记示出了电流的流向。
例如,负载11~14是具有负性电阻的负载。作为一个示例,负载11~14均为多晶硅负载。负载11~14通过由整流器2提供的直流电力来加热。此外,负载的种类并不局限于上述。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的细节结构的图。参照图2,整流器2包括: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4、晶闸管开关TS1~TS9、电流限制电路(图2中表示为ACL)4、5、以及可饱和电抗器L1~L9。
变压器1是三相四线式的变压器。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4与变压器1的二次绕组相连。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4均是六相晶闸管整流电路。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2直接与变压器1的二次绕组相连。而晶闸管整流电路TB3、TB4分别经由电流限制线路4、5与变压器1的二次绕组相连。
负载11~14分别与晶闸管整流电路TB2、TB4、TB1、TB3相连。晶闸管开关TS1~TS9设于将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4与负载11~14相连接的电路(通路)中。可饱和电抗器L1~L9分别与晶闸管开关TS1~TS9相对应地设置。可饱和电抗器L1~L9分别与所对应的晶闸管开关串联连接。
接下来,对图2所示的电源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电源装置100具有三个模式(模式A、模式B以及模式C)。根据负载的大小,从三个模式中选出一个。晶闸管开关TS1~TS9在模式A、模式B、模式C之间切换多个负载与至少一个晶闸管整流电路相连接的模式。
(模式A)
图3是表示模式A下的电源装置的动作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模式A下施加给负载的电压的图。参照图3及图4,在模式A下,所有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4、以及晶闸管开关TS2、TS3、TS5处于接通状态。在该模式下,负载11、12、13、14分别与晶闸管整流电路TB2、TB4、TB1、TB3相连。因此,图3中的箭头标记表示流过负载11~14的电流。如图4所示,电压V1、V2、V3、V4分别被施加至负载11~14。图4中的标号LT1~LT5表示与负载11~14相连的布线。
(模式B)
图5是表示模式B下的电源装置的动作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在模式B下施加给负载的电压的图。参照图5及图6,在模式B下,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2、以及晶闸管开关TS1、TS3、TS4处于接通状态。在该模式下,负载11、12与晶闸管整流电路TB2串联连接,负载13、14与晶闸管整流电路TB1串联连接。因此,负载11~14至少与一个晶闸管整流电路进行串并联连接。
图5中的箭头标记表示流过负载11~14的电流。如图6所示,电压V12被施加至负载11、12,而电压V34被施加至负载13、14。
(模式C)
图7是表示模式C下的电源装置的动作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模式C下施加给负载的电压的图。参照图7及图8,在模式C下,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2、以及晶闸管开关TS1、TS6、TS7、TS8、TS9处于接通状态。在该模式下,负载11、12、13、14分别与晶闸管整流电路TB1或TB2串联连接。因此,图7中的箭头标记表示流过负载11~14的电流。如图8所示,电压V14被施加至负载11、12、13、14。
负载11~14具有负性电阻。因此,在通电初期需要高电压及小电流。另一方面,最终需要低电压以及大电流。在通电初期,负载11~14并联连接,而最终负载11~14串联连接。由此,能够使负载相对于变压器1的大小几乎保持不变。出于该原因,在通电初期选用模式A。多晶硅的生长会使负载的电阻值下降。由此,电源装置100的模式依次从模式A切换到模式B,再切换至模式C。在模式B下,两个负载分别与两个晶闸管整流电路串联连接。由此,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2的直流输出电压变为模式A下的直流输出电压的2倍,因此功率因数有所改善。
若在模式B下负载11~14的电阻值进一步下降,则直流电压将下降。由此,功率因数将变差。因此,在功率因数达到规定值时,电源装置100的模式从模式B切换至模式C。在模式C下,由于负载11~14串联连接,因此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2的输出直流电压变为模式B下的直流输出电压的2倍。由此,功率因数有所改善。另外,由于晶闸管整流电路TB1、TB2并联运行,因此能够使负载11~14中流过的电流为模式B下的电流的2倍。
[接地检测电路]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的基本结构的图。参照图9,接地检测电路10检测负载11~14中的某个接地的情况。接地检测电路10包括:产生交流电压V的交流电源20、以及谐振电路21、22。
各个谐振电路21、22设置于交流电源20与由负载11~14形成的电流通路之间。具体而言,谐振电路21包括电感器LE1以及电容器CE1,该电感器LE1以及电容器CE1串联连接于交流电源20与负载布线LT2之间。谐振电路22包括电感器LE2以及电容器CE2,该电感器LE2以及电容器CE2串联连接于交流电源20与负载布线LT4之间。
接下来,通过以谐振电路21为代表,对接地检测电路10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多个负载布线均未接地的状态下的谐振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11是表示负载布线LT5接地的状态下的谐振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参照图10及图11,交流电压V的频率为60Hz。将负载12~14各自的电阻值设为55Ω,将电容器CE1的电容值设为10μF,将电感器LE1的电感值设为3H,将接地的绝缘电阻值设为33kΩ,将位于负载布线与接地之间的寄生电容器CL的电容值设为0.047μF,将负载布线接地时负载布线与接地之间的绝缘电阻RE的电阻值设为100Ω。这些数值为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数值。在该情况下,求出谐振电路21的谐振频率为30Hz。即,谐振电路21的谐振频率不同于交流电压V的频率。
对应各元件记载的电阻值表示频率为30Hz时的阻抗。电感器LE1、电容器CE1以及寄生电容器CL的电阻值表示复阻抗的虚轴分量,而负载12~14的电阻值表示复阻抗的实轴分量。
在负载布线LT5未接地时,位于负载布线LT5与接地之间的绝缘电阻RE的电阻值极高。因此,接地检测电路10中几乎没有电流流过。另一方面,当负载布线LT5接地时,绝缘电阻RE的电阻值变低。因此,流过接地检测电路10的电流有所增加。由于流过接地检测电路10的电流有所增加,从而检测出接地。
图12是表示负载布线LT5接地的状态下的接地检测电路10的等效图。图13是对图12所示的结构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阻抗进行说明的图。参照图12及图13,谐振电路21、22具有相同的结构。根据上述示例,电容器CE1及CE2的电容值均为10μF,而电感器LE1及LE2的电感值均为3H。因此,谐振电路21、22各自的谐振频率约为30Hz。
图13所示的“接地检测电路1”以及“接地检测电路2”分别对应于谐振电路21、22。如图13所示,在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不同于交流电源的频率的情况下,虚轴(Im)分量的阻抗是远远大于实轴(Re)分量的阻抗、即负载的阻抗的值。
即,图13示出了,即使在发生接地的情况下,谐振电路21、22各自的电流值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基于电流来检测出接地位置较为困难。
如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图9所示的结构,虽然也许能够检测出有无接地,但是无法确定接地的位置。因此,为了基于图9所示的结构来确定出接地的位置,需要暂停电源装置100后,对所有负载进行检查。同时也需要重启电源装置100。而重启电源装置100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将成为问题。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能够检测出有无发生接地,还能确定出接地的位置。此外,不需要停止电源装置100来确定接地的位置。此外,由于用于检测接地的交流电源的数量为一个,因此能够避免接地检测电路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的结构图。参照图14,接地检测电路30包括:产生交流电压V的交流电源20、谐振电路21~23、以及电感器LVE
各个谐振电路21~23与由负载11~14形成的电流通路相连。此外,谐振电路21~23经由电感器LVE与交流电源20并联连接。
谐振电路21包括电感器LE1及电容器CE1,该电感器LE1及电容器CE1串联连接于电感器LVE与负载布线LT2之间。谐振电路22包括电感器LE2及电容器CE2,该电感器LE2及电容器CE2串联连接于电感器LVE与负载布线LT3之间。谐振电路23包括电感器LE3及电容器CE3,该电感器LE3及电容器CE3串联连接于电感器LVE与负载布线LT4之间。电感器LVE是用于减小电流的电感器。电感器LE1、LE2、LE3是用于检测接地的电感器。电容器CE1、CE2、CE3是用于检测接地的电容器。
接地检测电路30的基本动作原理以及接地检测方法与图9所示的接地检测电路10相同。即,基于流过接地检测电路30的电流能够检测出有无发生接地。
图15是表示负载布线LT5接地的状态下的接地检测电路30的等效电路图。图16是对图15所示的结构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阻抗进行说明的图。参照图15及图16,谐振电路21、22、23具有相同的结构。例如,电容器CE1、CE2、CE3的电容值为2.35μF,而电感器LE1、LE2、LE3的电感值为3H,电感器LVE的电感值为3H。另外,将绝缘电阻RE在接地时的电阻值设为100Ω,将负载12、13、14的电阻值设为55Ω。在该情况下,谐振电路21~23的谐振频率为60Hz。交流电压V的频率也为60Hz。即,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谐振线路21~23的谐振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相等。
记载于各元件上部的电阻值表示频率为60Hz时的阻抗。记载于电感器LVE、LE1、LE2、LE3上部的电阻值表示复阻抗的虚轴分量,而记载于负载12~14上部的电阻值表示复阻抗的实轴分量。
谐振电路21与负载12、13、14以及绝缘电阻RE相连。谐振电路22与负载13、14以及绝缘电阻RE相连。谐振电路23与负载14以及绝缘电阻RE相连。因此,在谐振电路21~23之间,负载电阻的阻抗大小有所不同。此外。谐振电路21~23各自的谐振频率与交流电源20的频率相等,因此谐振电路21~23各自的复阻抗的虚轴分量变小。因此,如图16所示,复阻抗根据负载电阻的阻抗发生变化。图16所示的“接地检测电路1”、“接地检测电路2”以及“接地检测电路3”分别对应于谐振电路_21、22、2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复阻抗根据负载电阻的阻抗发生变化。因此,流过谐振电路的电流依赖于负载电阻的阻抗。如图15所示,在负载布线LT5接地时,流过最接近接地位置的谐振线路的电流最大,而对于离该接地位置最远的检测电路,流过谐振电路的电流也最小。即,电流值以谐振电路21、谐振电路22以及谐振电路23的顺序变大。出于上述原因,能够根据谐振电路23、谐振电路22以及谐振电路21各自的电流值来检测出接地。
但是,无论负载布线LT1、LT2中的哪一个接地,电流值的大小顺序都是谐振电路21、谐振电路22以及谐振电路23。同样,无论负载布线LT4、LT5中的哪一个接地,电流值的大小顺序都是谐振电路23、谐振电路22以及谐振电路21。因此,仅通过电流值来确定接地位置较为困难。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流过各个谐振电路21~23的电流、以及各个负载布线LT1~LT5与接地之间的电压(换言之,则为负载11~14各自的电压),来确定接地位置。
下面,对各个模式下确定接地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
(模式A)
图17是用于说明在模式A下的负载布线LT1~LT5各自的电压VLT1~VLT5的图。图18是用于说明在负载布线LT1~LT5中的某一个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的图。参照图17、图18,电压VLT1~VLT5被规定为是负载布线LT1~LT5相对于接地的电压。图18(a)~(e)示出了各个负载布线LT1~LT5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例如,负载布线LT1接地的状态对应于位于负载布线LT1与接地之间的绝缘电阻RE的电阻值下降的状态。
在负载布线LT1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3、VLT5为0,而电压VLT2、VLT4为-V1(图18(a))。此时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为谐振电路21、22、23。
在负载布线LT2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3、VLT5为V1,而电压VLT2、VLT4为0(图18(b))。此时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为谐振电路21、22、23。
在负载布线LT3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3、VLT5为0,而电压VLT2、VLT4为-V1(图18(c))。此时,谐振电路22的电流值比谐振电路21、23中的任一个的电流值都要大。此外,可以认为谐振电路21的电流值与谐振电路23的电流值相等。
在负载布线LT4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3、VLT5为V1,而电压VLT2、VLT4为0(图18(d))。此时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为谐振电路23、22、21。
在负载布线LT5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3、VLT5为0,而电压VLT2、VLT4为-V1(图18(e))。此时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为谐振电路23、22、21。
如上所述,在负载布线LT1接地时以及负载布线LT2接地时,谐振电路21~23间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不变,但电压VLT1~VLT5的值不同。因此,根据电流值及电压值的组合,能够检测出负载布线LT1、LT2中的哪一个发生了接地。对于负载布线LT4、LT5也一样。此外,在负载布线LT3接地时以及负载布线LT1或LT5接地时,电压VLT1~VLT5相同,但流过谐振电路21~23的电流不同。因此,能够根据电流值以及电压值来检测出负载布线LT3发生接地。
(模式B)
图19是用于说明在模式B下的负载布线LT1~LT5各自的电压VLT1~VLT5的图。图20是用于说明在负载布线LT1~LT5中的某一个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的图。参照图19、图20,电压VLT1~VLT5与图17所示的电压VLT1~VLT5相同。图20(a)~(e)示出了各个负载布线LT1~LT5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
在负载布线LT1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3为V12,而电压VLT2、VLT4为V12/2,电压VLT1、VLT5为0(图20(a))。此时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为谐振电路21、22、23。
在负载布线LT2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3为V12/2,而电压VLT2、VLT4为0,电压VLT1、VLT5为-V12/2(图20(b))。此时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为谐振电路21、22、23。
在负载布线LT3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3为0,而电压VLT2、VLT4为-V12/2,电压VLT1、VLT5为-V12(图20(c))。此时,谐振电路22的电流值比谐振电路21、23中的任一个的电流值都要大。此外,可以认为谐振电路21的电流值与谐振电路23的电流值相等。
在负载布线LT4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3为V12/2,而电压VLT2、VLT4为0,电压VLT1、VLT5为-V12/2(图20(d))。此时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为谐振电路23、22、21。
在负载布线LT5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3为V12,而电压VLT2、VLT4为V12/2,电压VLT1、VLT5为0(图20(e))。此时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为谐振电路23、22、21。
模式B与模式A相同,在负载布线LT1接地时以及负载布线LT2接地时,谐振电路21~23间的电流值的大小顺序不变,但电压VLT1~VLT5不同。因此,能够检测出负载布线LT1、LT2中的哪一个发生了接地。对于负载布线LT4、LT5也一样。另外,负载布线LT3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不同于负载布线LT1、LT2、LT4、LT5中的任意一个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因此,能够检测出负载布线LT3接地。由此,能够通过电压VLT1~VLT5以及流过谐振电路21~23的电流的值的组合来确定出接地位置。
(模式C)
图21是用于说明在模式C下的负载布线LT1~LT5各自的电压VLT1~VLT5的图。图22是用于说明在负载布线LT1~LT5中的某一个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的图。参照图21、图22,电压VLT1~VLT5与图17所示的电压VLT1~VLT5相同。图22(a)~(e)示出了各个负载布线LT1~LT5接地时的电压VLT1~VLT5
在负载布线LT1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2、VLT3、VLT4、VLT5分别为0、-V14/4、-2V14/4、-3V14/4、-V14(图22(a))。
在负载布线LT2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2、VLT3、VLT4、VLT5分别为V14/4、0、-V14/4、-2V14/4、-3V14/4(图22(b))。
在负载布线LT3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2、VLT3、VLT4、VLT5分别为、2V14/4、V14/4、0、-V14/4、-2V14/4(图22(c))。
在负载布线LT4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2、VLT3、VLT4、VLT5分别为3V14/4、2V14/4、V14/4、0、-V14/4(图22(d))。
在负载布线LT5接地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2、VLT3、VLT4、VLT5分别为V14、3V14/4、2V14/4、V14/4、0(图22(e))。
在模式C的情况下,电压VLT1、VLT2、VLT3、VLT4、VLT5根据接地位置而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根据电压VLT1、VLT2、VLT3、VLT4、VLT5来确定接地位置。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地检测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图。参照图14以及图23,接地检测电路31还包括电压检测器41~45、电流检测器46~48以及接地监视部50,这点与接地检测电路30不同。电压检测器41~45分别对负载布线LT1~LT5的电压(电压VLT1~VLT5)进行检测。电流检测器46~48分别对流过谐振电路21~23的电流进行检测。接地监视部50从各个电压检测器41~45接收电压值,并从电流检测器46~48接收电流值。接地监视部50基于该电压值以及电流值来检测出有无发生接地。此外,在发生了接地时,接地监视部50确定出接地位置。接地监视部50例如可以通过微型计算机来实现。此外,接地监视部50也可以自动对电源装置100的模式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将与电源装置100的模式相关的信息输入至接地监视部50,从而对电源装置100的模式进行判断。
接地监视部50按照上述与模式A~C各自对应的方法来确定接地位置。即,接地监视部50基于电压VLT1~VLT5以及流过谐振电路21~23的电流的值的组合,来确定出接地位置。此外,也可以省去接地监视部5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谐振线路的谐振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相等。并且,谐振电路与连接有两个负载的连接点相连。由此,能够基于该连接点上的电压以及流过谐振电路的电流来确定出接地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多个谐振电路设置一个公共的交流电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避免用于检测接地位置的结构复杂。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检测出接地位置。
此外,负载的数量为若干个,并不局限于4个。在串联连接有m个(m大于等于2)负载时,连接有两个负载的连接点的数量为(m-1)个。在本发明中,只要接地检测电路具备(m-1)个谐振电路即可。(m-1)个谐振电路各自的谐振频率与交流电源的谐振频率相等。因此,负载的个数例如也可以大于4。
此外,电源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模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以及动作模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应该认为: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均为示例,并不起到限定的作用。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上述说明,而由权利要求所示,与权利要求同等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均包含在其内。
标号说明
1变压器、2整流器、4,5电流限制电路、10,30,31接地检测电路、11~14负载、20交流电源、21~23谐振电路、41~45电压检测器、46~48电流检测器、50接地监视部、CE1~CE3电容器(用于检测接地)、CL寄生电容器、L1~L9可饱和电抗器、LE1~LE3电感器(用于检测接地)、LVE电感器(用于减小电流)、LT1~LT5负载布线、RE绝缘电阻、TB1~TB4晶闸管整流电路、TS1~TS9晶闸管开关。

Claims (5)

1.一种接地检测电路,用于对分别与电源装置(100)相连的多个负载(11~14)的接地进行检测,包括:
交流电源(20);以及
多个谐振电路(21~23),该多个谐振电路(21~23)并联地连接于所述交流电源(20)与由所述多个负载(11~14)形成的至少一个电流通路之间,
并且,所述多个谐振电路(21~23)均具有与所述交流电源(20)的频率相同的谐振频率,
所述电源装置(100)包括:
变压器(1);
多个整流电路(TB1~TB4),该多个整流电路(TB1~TB4)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负载(11~14)而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变压器(1)相连;以及
至少一个半导体开关(TS1~TS9),该至少一个半导体开关(TS1~TS9)在第1、第2以及第3模式间,对所述多个负载(11~14)与所述多个整流电路(TB1~TB4)中的至少一个整流电路的连接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第1模式将所述多个负载(11~14)与所述至少一个整流电路进行并联连接,
所述第2模式将所述多个负载(11~14)与所述至少一个整流电路进行串并联连接,
所述第3模式将所述多个负载(11~14)与所述至少一个整流电路进行串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电流检测器(46~48),该多个电流检测器(46~48)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谐振电路(21~23)而设置,并用于对来自所述交流电源(20)并经由所对应的谐振电路流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流通路的电流进行检测;以及
多个电压检测器(41~45),该多个电压检测器(41~45)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负载(11~14)而设置,用于检测所对应的负载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地监视部(50),该接地监视部(50)使用由所述多个电流检测器(46~48)分别检测出的所述电流、以及由所述多个电压检测器(41~45)检测出的所述对应负载的所述电压,来确定出接地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负载(11~14)是第1至第4负载,
在所述第2模式下,所述第1与第2负载(11、12)进行串联连接,并且所述第3与第4(13、14)负载进行串联连接,
在所述第3模式下,所述第1至第4负载进行串联连接,
所述多个谐振电路(21~23)包含:
与所述第1及第2负载的连接点相连的第1谐振电路(21)、
与所述第2及第3负载的连接点相连的第2谐振电路(22)、以及
与所述第3及第4负载的连接点相连的第3谐振电路(2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监视部(50)在所述第1及第2模式下,分别基于流过所述第1至第3谐振电路的各个电流以及所述第1至第4负载的各个电压来确定出接地位置,在所述第3模式下,则基于所述第1至第4负载的各个电压来确定出接地位置。
CN201180067372.0A 2011-03-24 2011-03-24 接地检测电路 Active CN103370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57211 WO2012127686A1 (ja) 2011-03-24 2011-03-24 地絡検出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0630A CN103370630A (zh) 2013-10-23
CN103370630B true CN103370630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878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7372.0A Active CN103370630B (zh) 2011-03-24 2011-03-24 接地检测电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55958B2 (zh)
JP (1) JP5695736B2 (zh)
KR (1) KR101479436B1 (zh)
CN (1) CN103370630B (zh)
TW (1) TWI443348B (zh)
WO (1) WO2012127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4530B2 (en) * 2015-07-22 2019-04-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ground fault detection
CN106066443B (zh) * 2016-06-07 2018-07-10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安全接地检测器的采样电路及安全接地检测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1871A (en) * 1973-04-23 1974-04-02 Amf Inc Gfi circuit having tuned circuit fault detector
JPS58175922A (ja) * 1982-04-05 1983-10-15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H09163590A (ja) * 1995-11-30 1997-06-20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保護機能付スイッチ回路
CN1311441A (zh) * 2000-02-29 2001-09-05 万用计测器株式会社 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
CN1696722A (zh) * 2005-06-02 2005-11-16 昆明理工大学 基于电流分解和无功检测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0898A (en) * 1957-09-20 1961-04-18 Collins Radio Co Fault location system
US3699392A (en) * 1971-11-22 1972-10-17 Joo C Lee Ground fault detection system with sequential line testing
US4159499A (en) * 1977-06-20 1979-06-26 Bereskin Alexander B Ground fault detection and protection circuit
US4371832A (en) * 1980-05-27 1983-02-01 Wilson Gerald L DC Ground fault detector wherein fault is sensed by noting imbalance of magnetic flux in a magnetic core
JPS5818173A (ja) * 1981-07-27 1983-02-02 Hitachi Ltd 直流電源回路の地絡位置検出方法
JP2544907B2 (ja) * 1985-06-27 1996-10-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電源装置
US4809123A (en) * 1986-04-14 1989-02-28 Isco, Inc. Ground fault detector for high-voltage DC power supplies
JPH01185132A (ja) * 1988-01-11 1989-07-24 Fujitsu Ltd 漏電保護回路
US5363047A (en) * 1992-10-30 1994-11-08 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 Company Portable ground fault detector
ATE166765T1 (de) * 1993-03-09 1998-06-15 Everbrite Inc Schutzschaltung für eine leistungsversorgung einer beleuchtungsrohre
JP3460336B2 (ja) * 1994-10-21 2003-10-2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多端子系送電線における故障点標定方法
US6188553B1 (en) * 1997-10-10 2001-02-13 Electro-Mag International Ground fault protection circuit
US6963178B1 (en) 1998-12-07 2005-11-08 Syste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es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gas discharge devices
US6633154B1 (en) 2000-01-04 2003-10-14 William B. Duff, Jr. Method and circuit for using polarized device in AC applications
US6421214B1 (en) * 2000-03-03 2002-07-16 Pass & Seymour, Inc. Arc fault or ground fault detector with self-test feature
US7508930B2 (en) * 2004-01-20 2009-03-24 Adtran, Inc. Technique for independent ground fault detection of multiple twisted pair telephone lines connected to a common electrical power source
JP4937294B2 (ja) * 2009-03-31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地絡検知システムを備える電気自動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1871A (en) * 1973-04-23 1974-04-02 Amf Inc Gfi circuit having tuned circuit fault detector
JPS58175922A (ja) * 1982-04-05 1983-10-15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H09163590A (ja) * 1995-11-30 1997-06-20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保護機能付スイッチ回路
CN1311441A (zh) * 2000-02-29 2001-09-05 万用计测器株式会社 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
CN1696722A (zh) * 2005-06-02 2005-11-16 昆明理工大学 基于电流分解和无功检测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85669A1 (en) 2013-10-31
JPWO2012127686A1 (ja) 2014-07-24
TWI443348B (zh) 2014-07-01
KR20130107331A (ko) 2013-10-01
TW201239371A (en) 2012-10-01
WO2012127686A9 (ja) 2013-06-27
JP5695736B2 (ja) 2015-04-08
KR101479436B1 (ko) 2015-01-05
WO2012127686A1 (ja) 2012-09-27
US9255958B2 (en) 2016-02-09
CN103370630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2131B2 (en) Power-packet-switching converter with sequenced connection to link inductor
CN102577070B (zh) 相电流检测装置及使用该相电流检测装置的功率转换装置
KR101443462B1 (ko) 전력 변환 장치
US9124095B1 (en) Islanding detection in power converters
US20150061569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improv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US9407133B1 (en) Active power conditioner
CN103954866B (zh) 一种半桥结构电压源换流器的试验电路及其调制方法
CN111033275B (zh) 用于产生功率输出的系统和相应的用途
CN109581177A (zh) Igbt功率模块双脉冲自动测试平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05556794A (zh) 蓄电装置、蓄电控制装置和蓄电控制方法
EP3633841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06019174A (zh)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dc-dc功率模块的测试电路及方法
CN107110899A (zh) 光伏系统和用于在pv发电机上进行绝缘电阻测定的装置
CN111624452B (zh) 一种用于配电电缆绝缘测试的高压发生器
CN108957292A (zh) 一种通用型功率模块测试电路、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8988735A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5634025A (zh) 直流微网中并网逆变装置
CN103944420A (zh) 电源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70630B (zh) 接地检测电路
US921940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current in a resonant circuit
US9647526B1 (en) Power-packet-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performing self-testing by admitting some current to the link inductor before full operation
Arnaudov et al. Modeling of multiphase converter for charging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CN209542770U (zh) Igbt功率模块双脉冲自动测试平台
CN202495811U (zh) 一种用于链式svg模块的供电电路
CN110366814A (zh) 电源控制装置、电力转换系统和电源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