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6956A -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6956A
CN103366956A CN2013100218628A CN201310021862A CN103366956A CN 103366956 A CN103366956 A CN 103366956A CN 2013100218628 A CN2013100218628 A CN 2013100218628A CN 201310021862 A CN201310021862 A CN 201310021862A CN 103366956 A CN103366956 A CN 103366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layer
average thickness
electronic component
outer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18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赞恭
柳贞永
灸寿
高庸准
成佑庆
李钟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66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6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18Dielectrics
    • H01G4/06Solid dielectrics
    • H01G4/08Inorganic dielectrics
    • H01G4/12Ceramic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01G4/008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2Terminals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a stacked or rolled capacitor
    • H01G4/2325Terminals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a stacked or rolled capaci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包括:陶瓷主体,在该陶瓷主体中,内部电极和介电层交替地层叠;外部电极,形成在陶瓷主体的外表面上;中间层,形成在外部电极上并且包括选自由镍、铜以及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以及镀敷层,形成在中间层上,从而可以防止镀敷溶液的渗透。

Description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3月30日提交到韩国专利局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033417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内容合并于此仅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尤其是涉及能够一种防止镀敷溶液渗透到其中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使用陶瓷材料的电子元件(例如电容器、电感器、压电元件、变阻器、热敏电阻等)包括陶瓷材料制成的主体、形成在陶瓷主体内的内部电极、以及形成在陶瓷主体的表面上以连接至内部电极的外部电极。
在陶瓷电子元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多个层叠的介电层、设置成相互面对且之间设有介电层的内部电极、以及电连接至内部电极的外部电极。
由于多层陶瓷电容器的优势,例如小尺寸、保证高容量以及易于安装,所以多层陶瓷电容器通常用作为移动通信设备(例如便携式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等)的元件。
近来,由于电子产品已经减小了尺寸且开发了多种功能,所以芯片元件也变得紧凑和高度多功能,从而需要具有高容量的紧凑型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电极厚度的减小可以允许增加紧凑型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容量同时保持相同的整体芯片尺寸。
而且,为了允许将多层陶瓷电子元件轻松安装到基片上,在MLCC的外部电极上进行镍/锡(Ni/Sn)镀敷。
这里,进行普通的电沉积或电镀工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镀敷溶液可能会渗透到MLCC内,或者在镀敷工艺期间产生的氢气可能降低MLCC的可靠性。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在外部电极上直接涂敷熔融焊膏的方法,但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电极的铜(Cu)金属可能与熔融焊膏起反应,导致浸析(leaching)现象,从而使外部电极与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分离。
此外,在外部电极由镍层、铜层、中间镍镀敷层和铅/锡镀敷层构造的多层电容器中,在铜敷层与其外的金属镀敷层之间形成铜氧化膜,但是可能很难控制等效串联电阻(ESR)。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313575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镀敷溶液渗透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包括:陶瓷主体,在该陶瓷主体中,内部电极和介电层交替地层叠;外部电极,形成在陶瓷主体的外表面上;中间层,形成在外部电极上并且包括选自由镍、铜以及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以及镀敷层,形成在中间层上。
外部电极可以包括选自由镍和铜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中间层可以具有20nm到1000nm的平均厚度,或者可以具有500nm或更小的平均厚度。
中间层的平均厚度与外部电极的平均厚度的比率可以是1或更小,或者可以是0.1或更小。
镀敷层可以包括镍层、以及形成在镍层上锡层或锡合金层。
中间层可以进一步包括氧化铜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多层陶瓷电子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层叠和烧结上面形成有内部电极图案的陶瓷生片,以形成介电层和内部电极交替地层叠的陶瓷主体;在陶瓷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外部电极;在外部电极上形成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中间层;以及在中间层上形成镀敷层。
中间层可以通过在空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下在100°C到600°C或者在200°C到300°C下的热处理而形成。
中间层可以进一步包括氧化铜层。
中间层可以具有20nm到1000nm的平均厚度,或者可以具有500nm或更小的平均厚度。
中间层的平均厚度与外部电极的平均厚度的比率可以是1或更小,或者可以是0.1或更小。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方面、特征和其它优点,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MLCC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MLCC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MLCC制造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当理解为局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详尽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可能被放大,并且通篇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线A-A'截取的MLCC的横截面视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可以包括陶瓷主体10,在陶瓷主体中,内部电极21和22以及介电层1交替地层叠;外部电极31a和32a,形成在陶瓷主体10的外表面上;中间层31b和32b,形成在外部电极31a和32a上,并且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以及镀敷层31c、31d、32c、32d,形成在所述中间层上。
在下文中,通过使用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作为实例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MLCC中,在图1中,可以定义MLCC的“长度方向”为“L”方向,“宽度方向”为“W”方向,以及“厚度方向”为“T”方向。这里,“厚度方向”可以具有与堆叠介电层的“层叠方向”相同的概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形成介电层1的原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由此获得足够的电容即可。例如,钛酸钡(BaTiO3)粉末可以用于介电层。
至于介电层1的材料,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可以将各种材料(例如陶瓷添加剂、有机溶剂、增塑剂、粘合剂、分散剂等)添加到由钛酸钡(BaTiO3)或类似物组成的粉末中。
用于形成介电层1的陶瓷粉末的平均颗粒直径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以被调整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例如,陶瓷粉末的平均颗粒直径可以被调整为400nm或更小。
用于形成多个内部电极21和22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内部电极21和22可以通过使用由银(Ag)、铅(Pb)、铂(Pt)、镍(Ni)以及铜(Cu)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导电膏而形成。
而且,多个内部电极21和22可以包括陶瓷材料,并且这里,陶瓷材料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钛酸钡(BaTiO3)。
为了形成电容,外部电极31a和32a可以形成在陶瓷主体10的外表面上并电连接至内部电极21和22。
外部电极31a和32a可以由与内部电极21和22相同的导电材料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外部电极31a和32a可以由铜(Cu)、银(Ag)、镍(Ni)等制成。
外部电极31a和32a可以通过将玻璃粉添加到金属粉末制备成的导电膏施加到陶瓷主体的外表面上然后进行焙烧而形成。
参考图2,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MLCC可以包括中间层31b和32b,所述中间层形成在外部电极31a和32a上,并且包括选自由镍、铜以及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间层31b和32b的包含可以防止由于镀敷溶液渗透到高容量MLCC中而造成可靠性的降低。
一般来说,由于减小了外部电极的厚度,当在外部电极上形成镀敷层时,镀敷溶液可能渗透到陶瓷主体中,或者镀敷工艺期间产生的氢气可能降低多层陶瓷电子元件的可靠性。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间层31b和32b防止镀敷溶液和氢气渗透到陶瓷主体10中,从而提高了其可靠性。
中间层31b和32b可以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中间层31b和32b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对外部电极31a和32a进行焙烧之后,在空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下,在100°C到600°C下对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进行热处理。
当热处理的温度低于100°C时,不能充分地形成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中间层31b和32b。
同时,当热处理的温度超过600°C时,温度就太高了,中间层31b和32b可能形成得过厚,导致电特性(例如ESR(等效串联电阻))问题。
热处理可以在对外部电极31a和32a进行焙烧之后且在进行镀敷工艺之前在空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下进行,并且这里,由于热处理工艺在200°C到300°C的温度下进行,所以提高可靠性的效果极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ti不受特别限制。例如,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ti可以在从20nm到1000nm的范围内,但是特别地,其可以小于500nm。
中间层31b和32b的厚度ti可以指在长度方向上在MLCC的两个端部处形成在外部电极31a和32a上的中间层31b和32b的高度、以及在厚度方向形成在MLCC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中间层31b和32b的高度,并且可以指它们的平均厚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ti可以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沿陶瓷主体的长度和厚度方向截取的陶瓷主体10的横截面图像来测量,如图2所示。
例如,相对于在如图2所示宽度(W)方向的中心部位切割的长度和厚度方向(L-T)上通过使用SEM或TEM扫描MLCC的横截面图像来获取的外部电极区域,可以测量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
通过将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ti调整到从20nm到1000nm的范围内,可以防止镀敷溶液或氢气渗透到陶瓷主体10中,从而防止可靠性的降低。
在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小于20nm的情况中,它们将太薄,不足以防止镀敷溶液和氢气渗透到陶瓷主体10中,不能实现提高可靠性的效果。
在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超过1000nm的情况中,它们将太厚,导致电特性(例如ESR)问题。
特别地,通过将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调整到500nm或更少,可以进一步提高增强可靠性的效果。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ti与外部电极31a和32a的平均厚度te的比率可以是1或更小,并且特别地,0.1或更小。
这里,外部电极31a和32a的厚度te可以指在长度方向上在MLCC的两个端部处的外部电极31a和32a的高度、以及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在MLCC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外部电极31a和32a的高度,并且可以指它们的平均厚度。
外部电极31a和32a的平均厚度te可以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沿陶瓷主体的长度和厚度方向截取的陶瓷主体10的横截面图像来测量,如图2所示。
例如,相对于在如图2所示宽度(W)方向的中心部位切割的长度和厚度方向(L-T)上通过使用SEM或TEM扫描MLCC的横截面图像来获取的外部电极区域,可以测量外部电极31a和32a的平均厚度te。
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ti与外部电极31a和32a的平均厚度te的比率可以是1或更小。特别地,通过将该比率调整到0.1或更小,甚至在外部电极31a和32a的平均厚度te非常小的超大容量MLCC的情况中,可以获得极好的可靠性水平。
当中间层31b和32b的平均厚度ti与外部电极31a和32a的平均厚度te的比率超过1时,中间层31b和32b将太厚,导致电特性(例如ESR)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MLCC可以包括形成在中间层31b和32b上的镀敷层31c、31d、32c和32d。
镀敷层31c、31d、32c和32d可以包括镍层、以及形成在镍层上的锡层或锡合金层,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镀敷层31c、31d、32c和32d可以仅包括镍层和锡层或锡合金层。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沿线A-A'截取的MLCC的横截面视图。
参考图3,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MLCC中,中间层31b和32b可以进一步包括氧化铜层31b'和32b'。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MLCC中,包括氧化铜层31b'和32b'以及金属层31b″和32b''(其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中间层31b和32b可以形成在外部电极31a和32a上。
包括顺序地形成的氧化铜层31b'和32b'以及金属层31b″和32b''(其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中间层31b和32b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中间层31b和32b可以在其中包括多个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由于中间层31b和32b进一步包括氧化铜层31b'和32b',所以中间层31b和32b可以防止镀敷溶液和氢气渗透到陶瓷主体10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MLCC制造工艺的流程图。
参考图4,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多层陶瓷电子元件的方法可以包括:层叠和烧结上面形成有内部电极图案的陶瓷生片,以形成介电层和内部电极交替地层叠的陶瓷主体;在陶瓷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外部电极;在外部电极上形成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中间层;以及在中间层上形成镀敷层。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多层陶瓷电子元件的方法中,首先可以制备包括介电物质的陶瓷生片。
为了制造陶瓷生片,通过混合陶瓷粉末、粘合剂和溶剂来产生浆液,并且通过刮刀法将浆液制成具有几μm厚度的生片。
接着,通过使用包括导电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的用于内部电极的导电膏,在陶瓷生片上形成内部电极图案。
然后,层叠和烧结上面形成有内部电极图案的生片,以形成介电层和内部电极交替地层叠的陶瓷主体。
之后,可以在陶瓷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外部电极。
外部电极可以包括选自由镍和铜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然后,可以在外部电极上形成包括选自由镍、铜、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中间层。
中间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外部电极形成和焙烧之后,在空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下,在100°C到600°C下对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进行热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中间层31b和32b可以进一步包括氧化铜层31b'和32b'。
热处理在对外部电极31a和32a进行焙烧之后且在进行镀敷工艺之前在空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下进行,并且这里,由于热处理工艺在200°C到300°C下进行,所以可以提高增强可靠性的效果。
最后,通过镀敷工艺在中间层31b和32b上形成镀敷层31c、31d、32c和32d,从而制造MLCC。
将省略具有与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的那些部件相同特性的部件的描述。
在下文中,将基于下面的实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制造这些实例来测试ESR和可靠性是否得到增强,相对于在焙烧之后被制造成包括分别具有10.2μm和20.5μm平均厚度的外部电极的MLCC,根据由镍、铜或镍-铜合金制成且形成在外部电极上的中间层的相应厚度进行测试。
通过以下操作来制造根据本发明实例的MLCC。
首先,将包括由诸如钛酸钡(BaTiO3)或类似物的材料制成的具有0.1μm平均颗粒直径的粉末的浆液施加到载体膜,接着进行干燥,以制备多个陶瓷生片,从而形成介电层1。
接着,制备包括导电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的用于内部电极的导电膏。
将用于内部电极的导电膏通过丝网印刷施加到生片上,以形成内部电极,并且层叠190到250层的内部电极以形成层叠体。
然后,对层叠体进行压缩和切割,以生成具有0603标准尺寸的芯片,并且将芯片在H2为0.1%或更少的减小大气压下在1050°C到1200°C的温度范围内焙烧。
之后,执行形成外部电极、在外部电极上形成中间层、以及执行镀敷等的工艺,以制造多层陶瓷电容器。
作为多层电容器样品的横截面的观察结果,外部电极的平均厚度是10.2μm和20.5μm,并且中间层的平均厚度的范围从0.12μm到2.02μm。
除了未形成中间层之外,以与上述那些实例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实例。
下面的表1示出了在焙烧之后的外部电极的平均厚度、中间层的平均厚度、以及根据外部电极与中间层之间的平均厚度比率的ESR的比较。
通过使用阻抗分析仪在1MHz到3MHz的频率下测量ESR,并且基于未执行热处理和未形成中间层的对比实例1和3来比较ESR。
[表1]
Figure BDA00002758434600131
参考表1,在未形成中间层的对比实例1和3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实例1到6的情况中,满足本发明的数值范围,ESR是相等的。
同时,可以看出,在对比实例2和4的情况中,在本发明的数值范围之外,ESR加倍而导致问题。
下面的表2示出通过评估根据本发明的实例和对比实例的可靠性而获得的结果。
可靠性的评估随着时间在额定电压3Vr和105°C的温度下进行。
[表2]
Figure BDA00002758434600141
参考表2,可以看出,在实例7到9的情况中,满足本发明的数值范围,确保可靠性。
然而,在未形成中间层的对比实例5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可靠性降低。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在外部电极与镀敷层之间形成中间层可以防止镀敷溶液的渗透,从而实现了具有改善可靠性的大容量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或者氧化物。
虽然已经结合实施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显然,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16)

1.一种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包括:
陶瓷主体,在所述陶瓷主体中,内部电极和介电层交替地层叠;
外部电极,形成在所述陶瓷主体的外表面上;
中间层,形成在所述外部电极上并且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以及
镀敷层,形成在所述中间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其中,所述外部电极包括选自由镍和铜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其中,所述中间层具有20nm到1000nm的平均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其中,所述中间层具有500nm或更小的平均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其中,所述中间层的平均厚度与所述外部电极的平均厚度的比率是1或更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其中,所述中间层的平均厚度与所述外部电极的平均厚度的比率是0.1或更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其中,所述镀敷层包括镍层、以及形成在所述镍层上的锡层或锡合金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其中,所述中间层进一步氧化铜层。
9.一种制造多层陶瓷电子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层叠和烧结上面形成有内部电极图案的陶瓷生片,以形成介电层和内部电极交替地层叠的陶瓷主体;
在所述陶瓷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外部电极;
在所述外部电极上形成包括选自由镍、铜和镍-铜合金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中间层;以及
在所述中间层上形成镀敷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层通过在空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下在100°C到600°C的热处理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层通过在空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下在200°C到300°C的热处理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层进一步氧化铜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层具有20nm到1000nm的平均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层具有500nm或更小的平均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层的平均厚度与所述外部电极的平均厚度的比率是1或更小。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层的平均厚度与所述外部电极的平均厚度的比率是0.1或更小。
CN2013100218628A 2012-03-30 2013-01-21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3669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33417 2012-03-30
KR1020120033417A KR20130111000A (ko) 2012-03-30 2012-03-30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6956A true CN103366956A (zh) 2013-10-23

Family

ID=49234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18628A Pending CN103366956A (zh) 2012-03-30 2013-01-21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58546A1 (zh)
JP (1) JP2013214714A (zh)
KR (1) KR20130111000A (zh)
CN (1) CN1033669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013A (zh) * 2015-11-26 2017-08-08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陶瓷电子部件和陶瓷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24682A4 (en) * 2012-03-05 2015-09-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ELECTRONIC COMPONENT
KR20140106175A (ko) * 2013-02-26 2014-09-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층 세라믹 소자
US9791470B2 (en) * 2013-12-27 2017-10-17 Intel Corporation Magnet placement for integrated sensor packages
KR20150089276A (ko) * 2014-01-27 2015-08-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 및 외부전극용 도전성 페이스트
KR101630037B1 (ko) * 2014-05-08 2016-06-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어레이형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실장 기판
US9633793B2 (en) * 2014-09-09 2017-04-2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JP6696124B2 (ja) * 2014-09-19 2020-05-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216329A (ja) * 2016-05-31 2017-12-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US11011313B2 (en) 2017-07-11 2021-05-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KR101973442B1 (ko) * 2017-07-11 2019-04-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7089402B2 (ja) 2018-05-18 2022-06-2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66129B1 (ko) 2018-09-06 2020-10-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JP7196732B2 (ja) * 2019-03-28 2022-12-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KR20210011708A (ko) 2019-07-23 2021-02-02 박상태 일산화탄소 누출 경보기 및 감지가 가능한 자동 환풍기
WO2021033387A1 (ja) * 2019-08-22 2021-0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WO2021194299A1 (ko) * 2020-03-26 2021-09-30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전극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전자부품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구현된 전자부품
KR20230102797A (ko) * 2021-12-30 2023-07-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형 전자 부품
WO2023233837A1 (ja) * 2022-06-02 2023-12-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6731A (ja) * 1997-10-22 1999-05-11 Tdk Corp Cr複合電子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241284A (zh) * 1997-10-06 2000-01-12 Tdk株式会社 电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KR20040006445A (ko) * 2002-07-12 2004-01-24 삼화콘덴서공업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그 전극 조성물
JP3855792B2 (ja) * 2002-02-15 2006-12-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CN101051565A (zh) * 2006-04-04 2007-10-10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表面贴装型陶瓷电子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8264B2 (ja) * 1991-05-15 1997-02-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の等価直列抵抗調整方法
JPH08264371A (ja) * 1995-03-17 1996-10-11 Taiyo Yuden Co Ltd 無電解メッキ膜付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341534B2 (ja) * 1995-05-31 2002-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30971A (ja) * 1998-07-16 2000-01-2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783790B1 (en) * 2004-08-27 2010-07-0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284A (zh) * 1997-10-06 2000-01-12 Tdk株式会社 电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JPH11126731A (ja) * 1997-10-22 1999-05-11 Tdk Corp Cr複合電子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855792B2 (ja) * 2002-02-15 2006-12-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KR20040006445A (ko) * 2002-07-12 2004-01-24 삼화콘덴서공업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그 전극 조성물
CN101051565A (zh) * 2006-04-04 2007-10-10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表面贴装型陶瓷电子元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013A (zh) * 2015-11-26 2017-08-08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陶瓷电子部件和陶瓷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US10304631B2 (en) 2015-11-26 2019-05-28 Taiyo Yuden Co., Lt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14714A (ja) 2013-10-17
US20130258546A1 (en) 2013-10-03
KR20130111000A (ko)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6956A (zh)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88543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板
US9343232B2 (en) Conductive paste composition for external electrode and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40240898A1 (en)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680947A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76056A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和具有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板
CN110444394B (zh) 多层电容器
US20140063684A1 (en) Conductive paste composition for external electrode, multilayered ceramic component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476047B2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2385989A (zh) 层叠陶瓷电容器
CN212136266U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
CN105761933A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
US20130155573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40126111A1 (en) Multilayere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6417258A (zh) 多层电子组件
CN110875138B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
US9672984B2 (en)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2934404U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
US11721491B2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US20170287639A1 (en) Ceramic composition and multilayer capacitor having the same
CN112908696A (zh) 多层电子组件
US20230260708A1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US20230207191A1 (en) Mu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1830678B2 (en)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US20230274884A1 (en)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