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516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5162A
CN103365162A CN2013100751171A CN201310075117A CN103365162A CN 103365162 A CN103365162 A CN 103365162A CN 2013100751171 A CN2013100751171 A CN 2013100751171A CN 201310075117 A CN201310075117 A CN 201310075117A CN 103365162 A CN103365162 A CN 103365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mber
developing apparatus
shaped cover
curtain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51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5162B (zh
Inventor
前岛正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65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5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1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影装置、支撑框架、显影剂供给机构和遮蔽部件。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承载体,该显影剂承载体与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体对置配置,对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支撑框架支撑显影装置,并且可将显影装置选择配置在显影剂承载体从图像承载体分离的装卸位置和能够对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位置。显影剂供给机构对显影装置供给显影剂。遮蔽部件被安装于显影剂供给机构与显影装置的连结部,与显影装置从装卸位置向显影位置的移动连动从而打开形成在连结部的补给口,与显影装置从显影位置向装卸位置的移动连动从而关闭补给口,并且显影装置的移动方向与遮蔽部件的开闭方向不同。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装卸式的显影装置的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显影装置与对显影装置供给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机构的连结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为了易于维护而在显影装置内预先填充一定量的显影剂(调色剂),显影剂用完时每次都更换显影装置。但是,由于显影装置从经济上的观点来看无法频繁更换,为了一定程度上进行多张的图像形成而不得不增大显影剂的容量,因此上述的方式难以实现小型化。所以,为了实现显影装置的小型化,提出了从与显影装置单独设置的调色剂收容容器、中间料斗等的显影剂供给机构供给显影剂的方式的显影装置。
另外,因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布局上的制约导致显影剂供给机构与显影装置无法相邻配置时,已知有设置连通显影剂供给机构与显影装置的调色剂输送管、运送管等的可挠性的显影剂供给通道的结构。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简化显影装置的更换作业和维护作业,优选将显影剂供给机构残留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的状态下能够仅拆卸显影装置。
但是,在设置调色剂输送管、运送管等的可挠性的显影剂供给通道的结构中,由于可挠性的显影剂供给通道与显影剂供给机构和显影装置柔性地连接,因此存在显影剂供给通道与显影剂供给机构或显影装置的连结强度减弱的问题。另外,将设置在调色剂输送管的前端的塞子与显影单元的摆动轴连结的结构的情况下,每当显影单元装卸时都需要对塞子进行连结或连结解除,显影单元的装卸动作变得烦杂。
进而,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显影装置时,为了避免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与感光鼓(图像承载体)的干涉,需要在使显影装置移动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的状态下装卸显影装置。但是,在动作位置上,显影辊与感光鼓的位置关系变动时会发生图像不良。另外,使显影装置移动时,若连结于显影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的显影剂供给机构的连结部被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则有可能在显影装置移动时连结部与显影装置的显影剂供给口的位置关系错位,发生显影装置与显影剂供给机构的连结不良,显影辊与感光鼓的位置关系因旋转不均而变动。
另外,即使未发生连结不良,若在装卸显影装置时显影剂供给机构的开口部一直打开的状态下,附着于开口部的显影剂也有可能下落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而污染装置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装置主体侧保留显影剂供给机构的状态下仅简单地拆卸显影装置,也不会发生显影装置装卸时的显影剂供给机构与显影装置的连结不良、以及显影剂的漏出、显影剂承载体与图像承载体的位置关系变动造成的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显影装置、支撑框架、显影剂供给机构和遮蔽部件。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承载体,该显影剂承载体与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体对置配置,并在与图像承载体的对置区域中对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支撑框架支撑显影装置,并且能够将显影装置选择配置在显影剂承载体从图像承载体分离的装卸位置和能够对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位置。显影剂供给机构对显影装置供给显影剂。遮蔽部件被安装于显影剂供给机构与显影装置的连结部,与显影装置从装卸位置向显影位置的移动连动从而打开形成在连结部的补给口,与显影装置从显影位置向装卸位置的移动连动从而关闭补给口,并且显影装置的移动方向与遮蔽部件的开闭方向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剖视图。
图2是搭载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显影装置4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装置4、调色剂储存器5、中间料斗6的位置关系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1的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装置4、调色剂储存器5、中间料斗6的位置关系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拆卸调色剂储存器5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表示支撑框架41与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侧的框架固定部件50连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方观察支撑框架41和显影解除控制杆44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的一个爪部46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框架固定部件50的立体图。
图10是调色剂储存器5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显影装置4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设置于显影装置4的引导部26的立体图。
图13是安装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遮蔽部件80的立体图。
图14A是从调色剂运送通道70侧观察安装有遮蔽部件80的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的俯视图。
图14B是安装有遮蔽部件80的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的侧面剖视图。
图15是从上方观察使显影装置4向装卸位置移动时的显影装置4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使显影装置4向装卸位置移动时的引导部26与遮蔽部件80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7是从上方观察使显影装置4向显影位置移动时的显影装置4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使显影装置4向显影位置移动时的引导部26与遮蔽部件80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剖视图。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单色复合机)100主体内配设有通过带电、曝光、显影及转印的各工序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P。
在图像形成部P中沿着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配设有带电部2、曝光单元3、显影装置4、转印辊7、清洁装置8和除电装置(未图示)。在图像形成部P中,使感光鼓1沿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执行对于感光鼓1的图像形成过程。
感光鼓1例如在铝制鼓上层压感光层,通过带电部2使表面带电。而且,在收到来自于后述的曝光单元3的激光束的表面上形成使带电衰减的静电潜像。此外,上述的感光层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优选耐久性优异的非晶硅(a-Si)、带电时的臭氧的发生少可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的有机感光层(OPC)等。
带电部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例如作为带电部2,可使用通过将细线等作为电极施加高电压从而放电的电晕放电装置。此外,代替电晕放电,还可以使用在使以带电辊为代表的带电部件与感光体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施加电压的接触式的带电装置。曝光单元3根据在图像读取部18中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对感光鼓1照射光束(例如激光束),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使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1的静电潜像并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向该显影装置4的供给从调色剂储存器5经由中间料斗6进行。此外,在此仅由具有磁性的调色剂组分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以下也简单称为调色剂)被收容在显影装置4中。另外,关于显影装置4、调色剂储存器5、中间料斗6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描述。
转印辊7将形成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无混乱地转印到从纸张运送通道11运送来的纸张上。清洁装置8具备在感光鼓1的长度方向上线接触的清洁辊和清洁刮板等,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去除感光鼓1的表面上残留的残留调色剂。
图像读取部18包括搭载有复印时照明原稿的扫描灯和变更来自于原稿的反射光的光路的反射镜的扫描光学系统、聚光来自于原稿的反射光并成像的聚光透镜、以及将成像的图像光转换为电信号的CCD传感器等(均未图示),读取原稿图像并转换为图像数据。
进行复印动作时,在图像读取部18中读取原稿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图像信号。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部P中,通过带电部2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被均匀地带电。而且,根据由图像读取部18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曝光单元3对感光鼓1上发出激光束(光线),从而在感光鼓1表面上形成基于该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装置4使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并形成调色剂图像。
纸张以规定的时机从纸张收容部10经由纸张运送通道11和阻力辊对13向着如上所述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P运送。在图像形成部P中通过转印辊7感光鼓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而且,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从感光鼓1分离,被运送到定影部9并通过加热及加压从而在纸张上定影调色剂图像。
通过定影部9的纸张通过配置于纸张运送通道11的分支部的运送引导部件16分配运送方向,直接(或者被送到反转运送通道17并进行双面复印后)经由排出辊对14被排出到纸张排出部15。
图2是显影装置4的侧面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显影容器20内通过与显影容器20一体形成的隔壁(未图示)形成有第一储存室21和第二储存室22。而且,在该第一储存室21中配设有第一搅拌螺杆23,在第二储存室22中配设有第二搅拌螺杆24。在显影容器20的上部设置有调色剂供给口20a。按照检测显影容器20内的调色剂量的调色剂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结果,储存在调色剂储存器5(参照图1)中的调色剂经由中间料斗6(参照图1)从调色剂供给口20a向显影容器20内供给。另外,连结后述的调色剂运送通道70(参照图4)的引导部26以包围调色剂供给口20a的方式设置。
第一搅拌螺杆23、第二搅拌螺杆24分别为以支撑轴为中心,在其周围设置螺旋翼的结构。第一搅拌螺杆23、第二搅拌螺杆24在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可旋转地轴支撑于显影容器20。此外,在第一搅拌螺杆23、第二搅拌螺杆24的轴向的显影容器20的长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中不存在隔壁,能够实现调色剂在第一搅拌螺杆23、第二搅拌螺杆24间的输送。据此,第一搅拌螺杆23一边搅拌第一储存室21内的调色剂一边向第二储存室22运送。另外,第二搅拌螺杆24一边搅拌运送到第二储存室22中的调色剂一边运送并供给到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25。
显影辊25在与第一搅拌螺杆23、第二搅拌螺杆24平行的状态下可旋转地轴支撑于显影容器20。在显影辊25的内部固定有具有多个磁极的永久磁铁构成的磁体27。通过该磁体27的磁力使调色剂附着(承载)于显影辊25的表面并形成调色剂薄层。显影辊2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显影容器20露出,露出部分以与感光鼓1(参照图1)对置的方式配置。
而且,形成有调色剂薄层的显影辊25根据感光鼓1的旋转进行旋转,从而对感光鼓1的感光层供给调色剂。第一搅拌螺杆23、第二搅拌螺杆24和显影辊25通过电动机(未图示)和轮系以规定的速度被旋转驱动。另外,在显影辊25的两端部配设有用于防止从显影容器20与显影辊25的间隙漏出显影剂的磁性密封部件28。
限制刮板29的长度方向被形成为大于显影辊25的最大显影宽度。限制刮板29通过与显影辊25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从而形成限制供给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量的层厚限制部30。层厚限制部30的间隙被设定为0.2mm~0.4mm程度。作为限制刮板29的材质,可使用磁性体或非磁性体的SUS(不锈钢)等。在此,在磁性体的限制刮板29上安装永久磁铁31并赋予磁性。
磁体27具有N极和S极构成的多个磁极(未图示)。由于限制刮板29与磁体27的磁极并行,因此极在限制刮板29的前端集中,发生向层厚限制部30吸引的方向的磁场。
通过该磁场,在限制刮板29与显影辊25之间形成调色剂相连的调色剂链(磁刷)。而且,由于通过层厚限制部30导致层被限制,在显影辊25上形成调色剂薄层。通过在限制刮板29中配置永久磁铁31,从而不仅通过层厚限制部30的间隔而且通过层厚限制部30上产生的磁场来提高限制力,在显影辊25上形成数十μm的调色剂薄层。另一方面,未被使用于调色剂薄层的形成的调色剂沿着限制刮板29的上游侧(图2的下侧)的侧面滞留。然后,显影辊25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调色剂链移动到与感光鼓1对置的位置时,调色剂链在与感光鼓1表面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下形成调色剂图像。
图3和图4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装置4、调色剂储存器5、中间料斗6的位置关系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拆卸调色剂储存器5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此外,图3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图1的背面侧)观察显影装置4、调色剂储存器5、中间料斗6的状态。
显影装置4被载置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参照图1)可沿水平方向(箭头AA′方向)移动的支撑框架41上。通过支撑框架41沿箭头A方向移动,显影装置4的显影辊25相对于感光鼓1以预先确定的间隙对置,被配置在可对感光鼓1供给调色剂的位置(以下称为显影位置)。另一方面,通过支撑框架41沿箭头A′方向移动,显影装置4的显影辊25从感光鼓1分离,被配置在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装卸的位置(以下称为装卸位置)。
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显影装置4通过沿着支撑框架41的底面部在与图4的纸面垂直方向上插入或拉出,从而相对于支撑框架41安装及脱离(装卸)。另外,将显影装置4配置于显影位置时,能够从显影装置4对感光鼓1供给调色剂。关于支撑框架41的移动机构将在后面描述。
中间料斗6包括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并供调色剂储存器5安装的料斗上部6a和连结于料斗上部6a的料斗下部6b。在料斗上部6a内配置有可旋转地支撑调色剂储存器5的旋转轴61和与调色剂储存器5一起围绕旋转轴61旋转的桨叶63。在料斗下部6b中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连结有对显影装置4的调色剂供给口20a运送调色剂的调色剂运送通道70,料斗下部6b的内部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内部连通。调色剂运送通道70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在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将中间料斗6内的调色剂移送到显影装置4中的螺旋体(未图示)。
调色剂储存器5在圆筒状的储存器主体55的外周面的一端部突出设置有四处配合凸部55b。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侧配置有与配合凸部55b配合的环状的耦合器33和旋转驱动耦合器33的电动机35。
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显影装置4侧的端部70a(参照图11)可滑动地插入显影装置4的引导部26内。根据该结构,引导部26作为将显影装置4可水平移动地连结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联接部件发挥功能,在固定中间料斗6和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状态下支撑框架41能够沿箭头AA′方向往复移动(平行移动)。
接着,对支撑框架41的移动机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支撑框架41与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侧的框架固定部件50连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从下方观察支撑框架41和显影解除控制杆44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的一个爪部46周边(图7的虚线圆S内)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框架固定部件50的立体图。此外,图6中省略显影解除控制杆44的记载。
显影解除控制杆44被固定于可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框架41的下方的轴45的一端。在轴45的两端部附近设置有两个爪部46,通过操作显影解除控制杆44从而使轴45和爪部46旋转。在支撑框架41的背面侧形成有一对轨道部41a、承受螺旋弹簧47的一端的一对弹簧承受部48、以及与各爪部46对置配置的一对突起部49。
框架固定部件50被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侧,形成支撑框架41的轨道部41a配合的轨道配合槽51和收容螺旋弹簧47的弹簧空间53。即,螺旋弹簧47的两端与弹簧承受部48和弹簧空间53的左端的内壁面接触,通常对支撑框架41的弹簧承受部48作用向框架固定部件50接近的方向(箭头A方向)的偏压力。
从图8的状态使显影解除控制杆44沿箭头C方向转动时,轴45和爪部46也沿同方向旋转,爪部46的前端按压突起部49的侧面。据此,支撑框架41沿箭头A′方向移动,显影装置4(参照图4)被配置于装卸位置。另外,由于与支撑框架41一起弹簧承受部48也沿箭头A′方向移动,因此螺旋弹簧47被弹簧空间53的左端的内壁面按压并压缩。
接着,使显影解除控制杆44沿箭头C′方向转动并回到图8的状态时,轴45和爪部46也沿同方向旋转,爪部46的前端从突起部49的侧面分离。据此,由于被压缩的螺旋弹簧47伸长并按压弹簧承受部48,因此支撑框架41沿箭头A方向移动,显影装置4(参照图4)被配置于显影位置。
图10是调色剂储存器5的分解立体图。调色剂储存器5具有圆筒状的储存器主体55和安装于储存器主体55的两端部的盖56a、56b。在储存器主体55的内壁面形成有螺旋状的肋55a。另外,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的储存器主体55的端部(图10的左端)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与用于旋转驱动调色剂储存器5的联轴器33(参照图3)配合的配合凸部55b。
在中间料斗6侧的盖56a中形成有两个扇形的调色剂排出口57。另外,在盖56a的外侧配置有储存器遮蔽器58,储存器遮蔽器58上形成有与调色剂排出口57大致同一形状的开口58a。耦合器33侧的盖56b相对于储存器主体55可装卸,拆卸盖56b并对储存器主体55内填充调色剂。
使支撑于中间料斗6的旋转轴61(参照图5)的调色剂储存器5正旋转(沿图10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肋55a的相位的行进收容在储存器主体55内的调色剂也缓缓地沿着轴向(箭头F方向)从盖56b侧向盖56a侧(中间料斗6侧)移动。另外,储存器遮蔽器58的开口58a被配置在储存器主体55正旋转时与盖56a的调色剂排出口57重叠的位置。
因此,通过使储存器主体55正旋转,从而储存器主体55内的调色剂经由调色剂排出口57和开口58a被供给到中间料斗6。另一方面,使储存器主体55逆旋转时,储存器遮蔽器58的开口58a移动到不与盖56a的调色剂排出口57重叠的位置,调色剂排出口57关闭。
图11是从上方观察显影装置4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在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显影装置4侧的端部70a上可旋转地从外部插装有遮蔽部件80。另外,补给口71(参照图14A和14B)在端部70a的下部开口。而且,通过安装有遮蔽部件80的端部70a插入引导部26,从而显影装置4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连结。遮蔽部件80伴随着显影装置4向AA′方向的水平移动,一边旋转一边在引导部26内相对地水平移动从而开闭补给口71。
图12是设置于显影装置4的引导部26的立体图,图13是安装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遮蔽部件80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引导部26形成截面为大致椭圆形的筒状,供遮蔽器80插入的一端(图12的纸面面前侧)开口。在引导部26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调色剂供给口20a,在引导部26的里侧的内壁面上形成有纵槽部60a与横槽部60b构成的L字形弯曲的引导槽60。另外,以将开口边缘26a的下部的大致一半(图12中左半部分)向里侧切除的方式形成有台阶部62。
如图13所示,遮蔽部件80形成圆筒状,供调色剂运送通道70插入的端部的一端(图13的左端)开口。在遮蔽部件8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部81,在遮蔽部件80的前端部突出设置有从圆筒的中心轴向半径方向延伸的突起83。另外,在遮蔽部件80的开口边缘形成有与突起83的延伸方向同方向突出的凸缘部85。
进而,在遮蔽部件80上形成有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配合的爪部87。爪部87可使遮蔽部件80将挡板部件80可旋转地配合在端部70a上,并且防止遮蔽部件80从端部70a脱落。
图14A是从调色剂运送通道70侧观察安装有遮蔽部件80的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的俯视图,图14B是安装有遮蔽部件80的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的侧面剖视图(图14A的XX′向视剖视图)。如图14A、图14B所示,在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与遮蔽部件80之间配置有扭转弹簧88(偏压部件)。扭转弹簧88的一端被固定于端部70a,另一端被固定于遮蔽部件80。插入显影装置4之前,通过扭转弹簧88的偏压力遮蔽部件80被保持在如图13所示的突起83为垂直的姿势。
接着,对遮蔽部件80的补给口71的开闭机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5是从上方观察使显影装置4向装卸位置移动时的显影装置4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使显影装置4向装卸位置移动时的引导部26与遮蔽部件80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使支撑框架41(参照图4)沿箭头A′方向移动并将显影装置4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时,如图15和图16所示,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从引导部26的开口侧来看偏左地插入。
此时,遮蔽部件80的突起83与引导槽60的纵槽部60a(参照图12)嵌合,开口部81位于从端部70a的补给口71大约分离90°的位置。即,补给口71为由遮蔽部件80关闭的状态。
图17是从上方观察使显影装置4向显影位置移动时的显影装置4与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使显影装置4向显影位置移动时的引导部26与遮蔽部件80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从图15的状态使支撑框架41(参照图4)沿箭头A方向移动并将显影装置4配置于显影位置时,显影装置4的引导部26也沿箭头A方向移动。伴随着显影装置4的移动,如图17和图18所示,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从引导部26的开口侧来看相对地向右侧移动。
安装于端部70a的遮蔽部件80在插入方向里侧中与引导槽60的纵槽部60a嵌合的突起83移动到横槽部60b中,突起83改变姿势变为水平。另一方面,在插入方向面前侧凸缘部85登上台阶部62。其结果是遮蔽部件80沿图1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口部81被配置在与补给口71重叠的位置并打开补给口71。另外,通过端部70a在引导部26内从左侧向右侧相对地移动,从而补给口71被配置在与调色剂供给口20a对置的位置。据此,调色剂运送通道70与显影装置4连通,能够实现从调色剂运送通道70向显影装置4补给调色剂。
另一方面,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拆卸显影装置4时,再次使显影装置4向图15所示的装卸位置移动。据此,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从引导部26的开口侧来看向左侧相对地移动,遮蔽部件80沿逆方向(图1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补给口71被遮蔽部件80关闭。
此外,在遮蔽部件80的爪部87的周围存在用于使爪部弹性变形的狭缝90,即使遮蔽部件80在关闭补给口71的位置(参照图16)与打开补给口71的位置(参照图18)之间旋转,爪部87和狭缝90也总是位于遮蔽部件80的上方。因此,调色剂运送通道70内的调色剂不会从狭缝90漏出。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将调色剂储存器5和中间料斗6残留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内的状态下,能够将显影装置4选择配置在显影位置与装卸位置。另外,由于调色剂储存器5和中间料斗6并未被配置在与显影装置4在装卸方向(图4的纸面前面侧)上重叠的位置,因此无需拆卸调色剂储存器5和中间料斗6就能够装卸显影装置4。因此,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分别单独装卸显影装置4、调色剂储存器5,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维护性。
另外,使显影装置4移动到显影位置或装卸位置时,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端部70a在引导部26内相对地水平移动从而维持端部70a(遮蔽部件80)与引导部26的连结状态。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装置4的移动造成调色剂运送通道70与显影装置4的连结不良的发生。另外,由于使用具有刚性的调色剂运送通道70连结中间料斗6与显影装置4,因此能够提高调色剂运送通道70与中间料斗6或显影装置4的连结强度。
另外,由于与显影装置4向装卸位置的移动连动遮蔽部件80关闭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补给口71,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显影装置4装卸时调色剂从补给口71的漏出。另外,由于与显影装置4向显影位置的移动连动遮蔽部件80打开调色剂运送通道70的补给口71,因此也不用担心在调色剂补给时忘记打开遮蔽部件80。
进而,由于遮蔽部件80的动作方向(旋转方向)与显影装置4的移动方向(箭头AA′方向)不同,因此遮蔽部件80的开闭动作的荷重并不对用于将显影辊25与感光鼓1的位置关系保持固定的按压造成影响。因此,能够在不对显影辊25与感光鼓1的位置关系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使遮蔽部件80动作,能够抑制图像不良的发生。
另外,由于在遮蔽部件80中,在插入方向前端部的外侧设置从中心轴向半径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突起83,在引导部26中,在遮蔽部件80的插入方向里侧的内壁面形成与突起83配合的大致L字形的引导槽60,在突起83与引导槽60配合的状态下遮蔽部件80在引导部26内相对地水平移动,从而遮蔽部件80旋转,因此能够与遮蔽部件80在引导部26内的相对的水平移动连动,以简单的结构使遮蔽部件80旋转。进而,由于遮蔽部件80在引导部26内相对地水平移动时凸缘部85登上台阶部62从而遮蔽部件80旋转,因此能够在遮蔽部件80的轴向两端部中诱发旋转,能够使遮蔽部件80更顺利地旋转。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利用如图2所示的磁性单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4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为使用调色剂与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例如,还能够适用于使用磁辊与显影辊,在磁辊上残留载体的状态下在显影辊上仅使调色剂移动并形成调色剂薄层的显影装置。另外,关于调色剂储存器5也不限于如图10所示使储存器主体55旋转并使内部的调色剂移动的方式,还能够采用在储存器主体内配置调色剂运送用的桨叶、螺旋体的方式。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具备可装卸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提高显影剂供给机构与显影装置的连结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装置向显影位置或装卸位置的移动造成的显影剂供给机构与显影装置的连结不良的发生、显影装置装卸时从显影剂供给机构的连结部泄漏显影剂,维护性也优异。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显影装置,具有显影剂承载体,该显影剂承载体与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体对置配置,并在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对置区域中对所述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
支撑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装置,并且能够将所述显影装置选择配置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从所述图像承载体分离的装卸位置和能够对所述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位置;以及
显影剂供给机构,对所述显影装置供给显影剂,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具备:
遮蔽部件,被安装于所述显影剂供给机构的与所述显影装置的连结部,与所述显影装置从所述装卸位置向所述显影位置的移动连动从而打开形成在所述连结部的补给口,与所述显影装置从所述显影位置向所述装卸位置的移动连动从而关闭所述补给口,
所述显影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遮蔽部件的开闭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遮蔽部件为所述连结部能旋转地插入并且在外周面的与所述补给口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的圆筒状的部件,
在所述显影装置中形成有供所述遮蔽部件插入的截面椭圆形的引导部,
通过所述显影装置在所述装卸位置与所述显影位置往复移动,从而所述遮蔽部件一边旋转一边在所述引导部内相对地水平移动并开闭所述补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所述遮蔽部件上,在插入方向前端部的外侧突出设置有从中心轴向半径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突起,在所述引导部上,在所述遮蔽部件的插入方向里侧的内壁面形成有与所述突起配合的L字形的引导槽,
在所述突起与所述引导槽配合的状态下通过所述遮蔽部件在所述引导部内相对地水平移动从而所述遮蔽部件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遮蔽部件在未被插入所述引导部的状态下,通过偏压部件被保持为所述突起能与所述引导槽配合的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所述遮蔽部件上,在插入方向后端部的外周缘的一部分上突出设置有凸缘部,在所述引导部上,在所述遮蔽部件的插入方向面前侧的开口边缘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凸缘部配合的台阶部,
所述遮蔽部件在所述引导部内相对地水平移动时通过所述凸缘登上所述台阶部从而所述遮蔽部件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所述遮蔽部件上形成有爪部,该爪部将所述遮蔽部件能旋转地配合在所述连结部上,并且防止所述遮蔽部件从所述连结部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显影剂供给机构被配置在与所述显影装置在装卸方向不重叠的位置。
CN201310075117.1A 2012-03-29 2013-03-08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5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6314 2012-03-29
JP2012076314A JP5656903B2 (ja) 2012-03-29 2012-03-29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162A true CN103365162A (zh) 2013-10-23
CN103365162B CN103365162B (zh) 2016-06-01

Family

ID=47750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51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5162B (zh) 2012-03-29 2013-03-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09099B2 (zh)
EP (1) EP2645174B1 (zh)
JP (1) JP5656903B2 (zh)
CN (1) CN1033651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079A (zh) * 2015-09-10 2017-03-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0612B2 (ja) * 2012-11-19 2015-03-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48099A (ja) 2020-09-14 2022-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6581A (ja) * 2008-09-11 2010-03-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EP2369425A1 (en) * 2006-03-10 2011-09-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supply cartridge with a shutter, both being separately mountable to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6583B2 (ja) * 1992-07-17 2000-12-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装置
US5402216A (en) * 1992-12-28 1995-03-28 Mita Industrial Co., Ltd. Mechanism for opening/closing a toner falling aperture
US5734953A (en) * 1995-02-17 1998-03-31 Ricoh Company, Ltd. Detachable toner supply and processing assembly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a shutter mechanism for toner flow control
JP2000098713A (ja) * 1998-09-18 2000-04-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54521B2 (ja) * 1999-11-29 2008-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EP1184741B1 (en) * 2000-09-01 2010-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veloper supply open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therewith
JP2003270950A (ja) 2002-03-18 2003-09-25 T & M Kk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現像剤搬送供給機構
JP2005316287A (ja) 2004-04-30 2005-11-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627273B2 (en) * 2005-08-31 2009-12-01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unit
EP1890199B1 (en) * 2006-07-25 2010-09-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gent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5011403B2 (ja) * 2010-01-29 2012-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開閉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69425A1 (en) * 2006-03-10 2011-09-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supply cartridge with a shutter, both being separately mountable to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66581A (ja) * 2008-09-11 2010-03-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079A (zh) * 2015-09-10 2017-03-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27079B (zh) * 2015-09-10 2019-11-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9099B2 (en) 2014-12-09
CN103365162B (zh) 2016-06-01
EP2645174A3 (en) 2015-01-28
US20130259525A1 (en) 2013-10-03
JP5656903B2 (ja) 2015-01-21
JP2013205713A (ja) 2013-10-07
EP2645174A2 (en) 2013-10-02
EP2645174B1 (en)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81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61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收容容器
CN101361025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US9158221B2 (en) Removable waste toner storage configuration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11583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92022A (zh) 成像装置和盒
JP59492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453A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2766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トナー補給ボックス、及び中継ボックス
CN10336516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633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69620B2 (ja) 異物回収容器の支持構造、異物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547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22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803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860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7358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36356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6614B2 (ja)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29462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195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04116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38370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737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7835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