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2811A -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62811A CN103362811A CN201310102688XA CN201310102688A CN103362811A CN 103362811 A CN103362811 A CN 103362811A CN 201310102688X A CN201310102688X A CN 201310102688XA CN 201310102688 A CN201310102688 A CN 201310102688A CN 103362811 A CN103362811 A CN 1033628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side plate
- blade
- compressing mechanism
- r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一种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具有壳体、驱动轴、一级叶片和二级叶片以及一级叶片槽和二级叶片槽。在每个一级叶片与对应的一级叶片槽之间限定有一级背压室。在每个二级叶片与对应的二级叶片槽之间限定有二级背压室。壳体包括外壳,外壳容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驱动轴具有公共通道,公共通道在驱动轴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与排出室连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供给通道,第一供给通道将公共通道与每个一级背压室连接。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二供给通道,第二供给通道将公共通道与每个二级背压室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59-90086、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58-144687、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No.3-102086、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No.60-39793以及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No.3-118294公开了常规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这些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具有吸入室、排出室、壳体中的压缩室以及被旋转地支承的驱动轴。另外,在壳体中,多个压缩机构串联联接以执行吸入过程、压缩过程以及排出过程,在吸入过程中,压缩室从吸入室吸入低压制冷剂气体;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在压缩室中被压缩;在排出过程中,压缩室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被排出至排出室。
每个压缩机构包括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第一压缩机构包括形成在壳体中的第一气缸室以及在第一气缸室中布置成可由驱动轴旋转的第一转子。在该第一转子中形成有多个径向延伸的一级叶片槽。另外,第一压缩机构包括一级叶片,所述一级叶片布置成能够在相应的一级叶片槽中突出和缩回并且与第一气缸室的内表面和第一转子的外表面形成一级压缩室。一级压缩室位于前侧。
与第一压缩机构相似,第二压缩机构包括形成在壳体中的第二气缸室以及布置在第二气缸室中并且由驱动轴旋转的第二转子。在该第二转子中类似地形成有多个径向延伸的二级叶片槽。另外,第二压缩机构类似地包括二级叶片,所述二级叶片布置成能够在相应的二级叶片槽中突出和缩回并且与第二气缸室的内表面和第二转子的外表面形成二级压缩室。二级压缩室位于后侧。
在这些串联式叶片压缩机用于车辆等设备的空调装置的情况下,驱动轴经由例如电磁离合器被旋转和驱动。因此,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运行。即,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旋转,并且一级压缩室和二级压缩室执行吸入过程、压缩过程以及排出过程。由此,制冷剂气体从吸入室被吸入到一级压缩室和二级压缩室中,在一级压缩室和二级压缩室中被压缩,并被排出至排出室。排出至排出室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被供给至空调装置的制冷回路。
因此,在这些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由于一级压缩室和二级压缩室各自执行吸入过程、压缩过程以及排出过程,因此能够增加驱动轴的每转排放量。
另外,为了增加排放量,当具有单个气缸室和转子的单缸式叶片压缩机被仅仅轴向伸长时,预计导致每个叶片相对于前后方向容易地倾斜。这会导致制冷剂气体很容易地从压缩室泄漏并且使每个叶片的滑动特性劣化。在这方面,在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预计一级叶片和二级叶片中的每个叶片都不可能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制冷剂气体从一级压缩室和二级压缩室的泄漏减少,并且一级叶片和二级叶片中的每个叶片的滑动特性提高。因此,在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有望展示出优异的机械效率。
另外,由于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可以具有与单缸式叶片压缩机相同的外壳直径,因此串联式叶片压缩机相对紧凑:即,在拥挤的发动机舱中安装这种压缩机相对容易。
然而,如上的常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并不构造成将高压润滑油供给至形成在每个一级叶片的底表面与每个一级叶片槽之间的一级背压室和形成在每个二级叶片的底表面与每个二级叶片槽之间的二级背压室。因而,在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当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分别执行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时,一级叶片和二级叶片中的每个叶片均不压靠在第一气缸室和第二气缸室的内表面上。因此,制冷剂气体会从一级压缩室和二级压缩室泄漏。由于这个原因,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难以可靠地展示出高的机械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驱动轴的每转排放量、可靠地紧凑且高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装特性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并且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壳体和多个压缩机构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壳体具有吸入室、排出室以及多个压缩室。壳体旋转地支承驱动轴。压缩机构包括在壳体中彼此串联联接的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各自具有压缩室中的至少一个。每个压缩机构通过驱动轴的旋转而被驱动以执行吸入过程、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在该吸入过程中,每个压缩机构将低压制冷剂气体从吸入室吸入到相应的压缩室中;在该压缩过程中,每个压缩机构对相应的压缩室中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在该排出过程中,每个压缩机构将相应的压缩室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排出至排出室。第一压缩机构包括形成在壳体中的第一气缸室、设置在第一气缸室中以在驱动轴旋转时旋转的第一转子、以及多个一级叶片。第一转子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一级叶片槽。每个一级叶片位于一级叶片槽中的一个一级叶片槽中并且能够突出和缩回。第一压缩机构的压缩室由第一气缸室的内表面、第一转子的外表面以及一级叶片限定。第一压缩机构的压缩室位于在第二压缩机构的压缩室前方的位置处。第二压缩机构包括形成在壳体中的第二气缸室、设置在第二气缸室中以在驱动轴旋转时旋转的第二转子、以及多个二级叶片。第二转子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二级叶片槽。每个二级叶片位于二级叶片槽中的一个二级叶片槽中并且能够突出和缩回。第二压缩机构的压缩室由第二气缸室的内表面、第二转子的外表面以及二级叶片限定。每个一级叶片的底表面和对应的一级叶片槽限定一级背压室。每个二级叶片的底表面和对应的二级叶片槽限定二级背压室。壳体包括外壳、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一气缸体以及第二气缸体,该外壳具有连接至外部的吸入口和排出口;该第一侧板容置在外壳中并且与外壳一起限定吸入室,使得吸入室与吸入口连通;该第二侧板容置在外壳中并且将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彼此隔开;该第三侧板容置在外壳中并且与外壳一起限定排出室,使得排出室与排出口连通;该第一气缸体在被保持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同时容置在外壳中并且形成第一气缸室;该第二气缸体在被保持在第二板与第三侧板之间的同时容置在外壳中,从而形成第二气缸室。驱动轴具有公共通道,该公共通道沿驱动轴的纵向方向延伸以与排出室连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供给通道,该第一供给通道将公共通道与每个一级背压室相连。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二供给通道,该第二供给通道将公共通道与每个二级背压室相连。
本发明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具有如下结构:即,在该结构中高压润滑油能够供给至形成在每个一级叶片的底表面与对应的一级叶片槽之间的一级背压室以及形成在每个二级叶片的底表面与对应的二级叶片槽之间的二级背压室两者。即,排出室中的高压润滑油经由形成在驱动轴中的公共通道和形成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中的第一供给通道供给至相应的一级背压室。另外,排出室中的高压润滑油经由形成在驱动轴中的公共通道和形成在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中的第二供给通道供给至相应的二级背压室。
因此,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当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分别执行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时,一级叶片和二级叶片中的每个叶片适当地压靠在第一气缸室和第二气缸室的内表面上。因此,减少了制冷剂气体从一级压缩室和二级压缩室的泄漏。由于这个原因,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具有很高的机械效率。另外,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每个一级背压室和每个二级背压室均不需要单独地连接至排出室。这降低了生产成本。
因而,使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增加了驱动轴的每转排放量并且紧凑性和效率是有利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用于供给背压的通道的布置通过形成公共通道而被简化。这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压缩机构可以包括除了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之外的另一压缩机构。另外,外壳可以由前壳体构件和后壳体构件构成。圆筒状的中心壳体构件可以设置在前壳体构件与后壳体构件之间。
当结合通过示例的方式图示了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时,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参照目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2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图3为沿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5为第三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6为第四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的截面图;以及
图7为改型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具有第一侧板11、第一气缸体5、第二侧板13、第二气缸体7以及第三侧板15,这些部件以容纳在彼此联接的前壳体构件1和后壳体构件3中的状态被固定。前壳体构件1和后壳体构件3形成外壳9。外壳9的直径与单缸式叶片压缩机的直径相同。另外,第一气缸体5和第二气缸体7具有相同的外形。
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一气缸体5中,在与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椭圆形的第一气缸室5a。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二气缸体7中,形成有具有与第一气缸室5a相同形状的第二气缸室7a。第一气缸体5、第二气缸体7被固定,使得第一气缸室5a和第二气缸室7a具有相同的相位。
如图1所示,第一气缸体5在被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夹在中间的同时容纳在外壳9中。第二侧板13由位于前侧的第二侧板主体13b和位于第二侧板主体13b的后侧的第二侧板盖13c形成。第一气缸室5a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由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主体13b封闭。
另外,第二气缸体7在被第二侧板盖13c和第三侧板15夹在中间的同时容纳在外壳9中。第二气缸室7a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由第二侧板盖13c和第三侧板15封闭。外壳9、第一气缸体5、第二气缸体7以及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5对应于壳体。
轴向孔11a、13a、15a分别形成为延伸穿过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和第三侧板15,并且滑动轴承17、19和21压配到相应的轴向孔11a、13a和15a中。另外,轴向孔1a形成为延伸穿过前壳体构件1,并且轴密封装置23压配到轴向孔1a中。驱动轴25由轴密封装置23和滑动轴承17、19和21旋转地保持。电磁离合器或皮带轮(均未示出)固定至从前壳体构件1露出的驱动轴25的远端。车辆的发动机或马达的驱动力构造成被输送至电磁离合器或皮带轮。
另外,具有圆形截面的第一转子27和第二转子29绕驱动轴25压配。第一转子27布置在第一气缸室5a内,并且第二转子29布置在第二气缸室7a内。
如图2所示,五个径向延伸的一级叶片槽27a形成在第一转子27的外周表面上,并且一级叶片31容纳在每个一级叶片槽27a中以能够突出和缩回。每个一级叶片31的底表面与对应的一级叶片槽27a之间的空间是一级背压室33。五个一级压缩室35各自由两个相邻的一级叶片31、31、第一转子27的外周表面、第一气缸体5的内周表面、第一侧板11的后表面以及第二侧板主体13b的前表面形成。
另外,如图3所示,五个径向延伸的二级叶片槽29a也形成在第二转子29的外周表面上,并且二级叶片37容纳在每个二级叶片槽29a中以能够突出和缩回。每个二级叶片37的底表面与对应的二级叶片槽29a之间的空间是二级背压室39。五个二级压缩室41各自由两个相邻的二级叶片37、37、第二转子29的外周表面、第二气缸体7的内周表面、第二侧板盖13c的后表面以及第三侧板15的前表面形成。
第一转子27和第二转子29是相同的部件。另外,一级叶片31和二级叶片37是相同的部件。这些部件在单缸式叶片压缩机中使用。
如图1所示,在前壳体构件1与第一侧板11之间形成吸入室43。用于将吸入室43连接至外部的吸入口1b在前壳体构件1中向上打开。用于与吸入室43连通的两个吸入孔11b形成为延伸穿过第一侧板11,并且吸入孔11b中的每个吸入孔与第一气缸体5的对应的吸入空间5b连通。如图2所示,相应的吸入空间5b构造成在吸入过程中通过吸入口5c与一级压缩室35连通。
另外,两个排出空间5d形成在第一气缸体5与后壳体构件3之间。排出过程中的压缩室35通过排出口5e与相应的排出空间5d连接。在每个排出空间5d中设置有关闭排出口5e的排出阀45和限制排出阀45的提升量的保持器47。诸如驱动轴25、第一气缸体5、第一转子27、相应的一级叶片31、排出阀45以及保持器47之类的部件构成第一压缩机构1C。
如图1所示,用于与第一气缸体5的相应的吸入空间5b连通的两个吸入孔13d形成为延伸穿过第二侧板13,并且两个吸入孔13d与第二气缸体7的吸入空间7b分别连通。如图3所示,各个吸入空间7b构造成在吸入过程中通过吸入孔7c与二级压缩室41连通。
另外,如图1所示,用于与相应的排出空间5d连通的两个排出孔13e形成为延伸穿过第二侧板13。另外,在第二气缸体7与后壳体构件3之间形成有两个排出空间7d。排出孔13e与排出空间7d分别连通。如图3所示,排出过程中的压缩室41通过排出口7e与相应的排出空间7d彼此连通。在每个排出空间7d中设置有关闭排出口7e的排出阀49和限制排出阀49的提升量的保持器51。第二压缩机构2C由诸如驱动轴25、第二气缸体7、第二转子29、相应的二级叶片37、排出阀49以及保持器51之类的部件构成。
如图1所示,用于与相应的排出空间7d连通的两个排出孔15b形成为延伸穿过第三侧板15。另外,在第三侧板15与后壳体构件3之间形成有排出室53。在排出室53中,离心式分离器55通过被第三侧板15和后壳体构件3夹在中间而固定。该分离器55由端部框架57和固定在端部框架57中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形构件59构成。
在端部框架57中形成有以筒形形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油分离室57a。圆筒形构件59压配到油分离室57a的上端中。因此,油分离室57a的一部分用作使制冷剂气体围绕圆筒形构件59的外周表面成漩涡的引导表面57b。排出孔15b通向圆筒形构件59与引导表面57b之间的空间。另外,在端部框架57的下端形成有连通孔57c,这允许油分离室57a的底表面与排出室53连通。另外,在后壳体构件3中形成有用于将排出室53的上端连接至外部的排出口3a。排出口3a位于圆筒形构件59的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二侧板主体13b的前表面处形成有一对扇形形状的泄油槽13f。各个泄油槽13f构造成通过第一转子27的旋转在吸入过程等中与一级背压室33连通。另外,如图1和图5所示,用于在排出孔13e与相应的泄油槽13f之间连通的阀门室13g形成为延伸穿过第二侧板主体13b,并且阀门室13g中容纳有球形阀体61。阀体61通过容纳在阀门室13g中的弹簧63沿打开阀门室13g的方向被推压。阀体61通过第二侧板盖13c被防止脱出。泄油槽13f、阀门室13g、阀体61以及弹簧63构成防止第一压缩机构1C颤动的第一防颤阀73。
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三侧板15的前表面处也形成有一对扇形形状的泄油槽15f。各个泄油槽15f构造成通过第二转子29的旋转在吸入过程等中与二级背压室39连通。另外,如图1所示,用于在排出室53与相应的泄油槽15f之间连通的阀门室15g形成为延伸穿过第三侧板15,并且阀门室15g中也容纳有球形阀体65。阀体65通过容纳在阀门室15g中的弹簧67沿打开阀门室15g的方向被推压。阀体65通过分离器55的端部框架57被防止脱出。泄油槽15f、阀门室15g、阀体65以及弹簧67构成防止第二压缩机构2C颤动的第二防颤阀75。
第一转子27和第二转子29固定至驱动轴25,使得一级叶片槽27a、二级叶片槽29a、泄油槽13f、15f以及第一防颤阀73、第二防颤阀75具有相同的相位。
在滑动轴承19中形成有一个一级上游通道19a。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二侧板主体13b中形成有围绕轴向孔13a的环形一级中间通道13i。一级上游通道19a和一级中间通道13i彼此连通。另外,在第二侧板主体13b中,用于与一级中间通道13i连通的两个一级下游通道13j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各个一级下游通道13j构造成通过第一转子27的旋转在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中与一级背压室33连通。
另外,如图1所示,在滑动轴承21中形成有一个二级上游通道21a。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三侧板15中也形成有围绕轴向孔15a的环形二级中间通道15i。二级上游通道21a和二级中间通道15i也彼此连通。另外,在第三侧板15中,用于与二级中间通道15i连通的两个二级下游通道15j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各个二级下游通道15j构造成通过第二转子29的旋转在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中与二级背压室39连通。
如图1所示,一个第一通道15m在第三侧板15中形成为从下端向上延伸。第一通道15m的下端与排出室53连通。第三侧板15和端部框架57形成供给室57d,使得驱动轴25的后端面向供给室57d。第一通道15m的上端与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以到达供给室57d的第二通道15n连通。
在驱动轴25的后部中,形成有沿轴向方向从后端向前延伸的第三通道25a。第三通道25a与供给室57d连通。驱动轴25也具有第四通道25b,该第四通道25b从第三通道25a的远端部分径向延伸并且与一级上游通道19a和一级中间通道13i连通。另外,驱动轴25具有第五通道25c,该第五通道25c从第三通道25a的中间部分径向延伸并且与二级上游通道21a和二级中间通道15i连通。第一通道15m、第二通道15n、供给室57d、以及第三通道25a的直到进入第五通道25c的分支位置的部分形成公共通道77。第三通道25a沿驱动轴25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三通道25a的剩余部分形成用于与第四通道25b连通的单通道79。单通道79、第四通道25b、一级上游通道19a、一级中间通道13i以及一级下游通道13j形成第一供给通道81。另外,第五通道25c、二级上游通道21a、二级中间通道15i以及二级下游通道15j形成第二供给通道83。
驱动轴25、滑动轴承17、19、21、第一侧板11、第一气缸体5、各个一级叶片31、排出阀45、保持器47、第二侧板13、第一防颤阀73、第二气缸体7、各个二级叶片37、排出阀49、保持器51、第三侧板15、第二防颤阀75以及分离器55被组装成子组件SA。
将O形圈附接到子组件SA上并且将子组件SA插入到后壳体构件3中。接着,将另一O形圈附接到后壳体构件3上,然后将前壳体构件1附接到后壳体构件3上以覆盖子组件SA。另外,将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多个螺栓71拧紧。由此,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进行了组装。
尽管未图示,但是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排出口3a通过管连接至冷凝器,冷凝器通过管连接至膨胀阀,膨胀阀通过管连接至蒸发器,并且蒸发器通过管连接至吸入口1b。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以及管形成制冷回路。该制冷回路是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
在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当驱动轴25通过发动机和类似装置驱动时,第一压缩机构1C和第二压缩机构2C分别重复吸入过程、压缩过程以及排出过程。
即,第一转子27和第二转子29与驱动轴25同步旋转,并且在一级压缩室35和二级压缩室41中产生容积变化。因此,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口1b被吸入到吸入室43中。吸入室43中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吸入孔11b、吸入空间5b以及吸入口5c被吸入到一级压缩室35中。另外,吸入空间5b中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吸入口13d、吸入空间7b以及吸入口7c被吸入到二级压缩室41中。
然后,在一级压缩室35中已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口5e排出至排出空间5d。在排出空间5d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孔13e到达排出空间7d。另外,在二级压缩室41中已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口7e排出至排出空间7d。排出空间7d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孔15b朝向分离器55的引导表面57b排出。因此,制冷剂气体在引导表面57b上循环,从而使润滑油离心地分离。然后,已经与润滑油分离的制冷剂气体从排出口3a朝向冷凝器排出。因此,与单缸式叶片压缩机相比,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驱动轴25的每转排放量加倍。
另外,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由于一级叶片31和二级叶片37中的各个叶片具有如在单缸式叶片压缩机中所采用的那样的短的轴向长度,因此其不可能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因此,制冷剂气体从一级压缩室35和二级压缩室41的泄漏很小,并且一级叶片31和二级叶片37中的各个叶片的滑动特性是优异的。
已经分离出的润滑油通过从油分离室57a内侧经由连通孔57c被引导而存储在排出室53中。由于排出室53处于高压下,因此排出室53中的润滑油经由第一通道15m、第二通道15n以及供给室57d被供给至第三通道25a。第三通道25a的单通道79中的润滑油经由第一压缩机构1C中的第四通道25b、一级上游通道19a以及一级中间通道13i被供给至一级下游通道13j。因此,高压润滑油在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中被供给至各个一级背压室33。
另外,第三通道25a中的润滑油从公共通道77流入单通道79和第五通道25c两者中。然后,第五通道25c中的润滑油经由第二压缩机构2C中的二级上游通道21a和二级中间通道15i被供给至二级下游通道15j。因此,高压润滑油在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中被供给至各个二级背压室39。
因此,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当第一压缩机构1C和第二压缩机构2C分别执行压缩过程时,相应的一级叶片31、二级叶片37被适当地压靠在第一气缸室5a和第二气缸室7a的内表面上。因而,制冷剂气体从一级压缩室35和二级压缩室41的泄漏很小。因此,可靠地展示出高的机械效率。另外,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由于各个一级背压室33和各个二级背压室39不需要单独地与排出室53连通,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上述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具有与单缸式叶片压缩机相同的外壳直径,因而安装特性是优异的。
值得注意的是,供给至相应的一级背压室33的润滑油有助于润滑一级叶片31和一级叶片槽27a之间的滑动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主体13b中的每个与第一转子27之间的滑动部、滑动轴承17、19与驱动轴25之间的滑动部,等等。另外,供给至相应的二级背压室39的润滑油有助于润滑二级叶片37和二级叶片槽29a之间的滑动部、第二侧板盖13c和第三侧板15中的每个与第二转子29之间的滑动部、滑动轴承19、21与驱动轴25之间的滑动部,等等。
因而,使用上述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增加了驱动轴25的每转排放量,并且效率和尺寸特性(紧凑性)是优异的。
另外,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第一压缩机构1C和第二压缩机构2C两者均在靠近排出室53的位置处提供背压。因此,从排出室53到背压室33、39的距离短。这降低了压力损失。另外,由于第三通道25a短,因此也可以减少制造步骤的数量。
另外,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背压不可能泄漏到吸入室43中。这降低了功率损耗。
另外,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对第一气缸体5和第二气缸体7、对第一转子27和第二转子29以及对一级叶片31和二级叶片37分别使用了通用部件。部件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如图4所示,一个一级上游通道17a在滑动轴承17中形成。另外,在第一侧板11中形成有围绕轴向孔11a的环形一级中间通道11i。一级上游通道17a与一级中间通道11i连通。另外,在第一侧板11中,用于与一级中间通道11i连通的两个一级下游通道11j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各个一级下游通道11j构造成通过第一转子27的旋转在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中与一级背压室33连通。
另外,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二级上游通道21a、二级中间通道15i以及二级下游通道15j在滑动轴承21和第三侧板15中形成。
驱动轴25具有第三通道25d,该第三通道25d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三通道25a长并且沿轴向方向从驱动轴25的后端向前延伸。第三通道25d沿驱动轴25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三通道25d也与供给室57d连通。驱动轴25也具有第四通道25e,该第四通道25e从第三通道25d的远端部分径向延伸并且与一级上游通道17a和一级中间通道11i连通。另外,如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驱动轴25具有第五通道25c。第一通道15m、第二通道15n、供给室57d以及第三通道25d的直到抵达第五通道25c的分支位置的部分形成公共通道77。第三通道25d的剩余部分是用于与第四通道25e连通的单通道79。单通道79、第四通道25e、一级上游通道17a、一级中间通道11i以及一级下游通道11j形成第一供给通道81。另外,第五通道25c、二级上游通道21a、二级中间通道15i以及二级下游通道15j形成第二供给通道83。
其它的构型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因此,对于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将给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
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由于背压从前侧供给至位于前侧的一级背压室33并且从后侧供给至位于后侧的二级背压室39,所以背压可以以良好的平衡容易地施加在一级叶片31和二级叶片37上。因此,一级叶片31和二级叶片37不可能在启动时在一级叶片槽27a和二级叶片槽29a内倾斜。因而,可以预见到平顺的启动。
另外,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由于驱动轴25能够通过在以大间距间隔开的前侧和后侧处的背压的反作用来支承,因此长驱动轴25可以预见以低振动旋转。另外,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润滑油可以容易地供给至前侧的滑动轴承17。因而,驱动轴25的旋转可望平顺。其它优点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如图5所示,一个一级上游通道19b在滑动轴承19中形成。另外,在第二侧板13中形成有围绕轴向孔13a的环形二级中间通道13q。一级上游通道19b与二级中间通道13q连通。另外,在第二侧板13中,用于与二级中间通道13q连通的两个二级下游通道13r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各个二级下游通道13r构造成通过第二转子29的旋转在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中与二级背压室39连通。
另外,类似于第二实施方式,在滑动轴承17中形成有一级上游通道17a。此外,一级中间通道11i和一级下游通道11j在第一侧板11中形成。
另外,类似于第二实施方式,驱动轴25中形成有第三通道25d。第三通道25d沿驱动轴25的纵向方向延伸。此外,类似于第二实施方式,在驱动轴25中形成有第四通道25e。此外,驱动轴25具有第五通道25f,该第五通道25f从第三通道25d的中间部分径向延伸并且与一级上游通道19b和二级中间通道13q连通。第一通道15m、第二通道15n、供给室57d、以及第三通道25d的直到进入到第五通道25f中的分支位置的部分形成公共通道77。第三通道25d的剩余部分是用于与第四通道25e连通的单通道79。单通道79、第四通道25e、一级上游通道17a、一级中间通道11i以及一级下游通道11j形成第一供给通道81。另外,第五通道25f、一级上游通道19b、二级中间通道13q以及二级下游通道13r形成第二供给通道83。
其它构型类似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因此,对于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将给出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
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润滑油可以容易地供给至位于前侧的滑动轴承17,并且因此,驱动轴25的旋转可望平顺。其它优点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如图6所示,一个上游通道19c在滑动轴承19中形成。另外,在第二侧板13中形成有围绕轴向孔13a的环形中间通道13l。上游通道19c与中间通道13l连通。另外,在第二侧板13中,用于与中间通道13l连通的两个一级下游通道13m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并且用于与中间通道13l连通的两个二级下游通道13n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各个一级下游通道13m构造成通过第一转子27的旋转在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中与一级背压室33连通。另外,各个二级下游通道13n构造成通过第二转子29的旋转在压缩过程和排出过程中与二级背压室39连通。
另外,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在驱动轴25中形成有第三通道25a。第三通道25a沿驱动轴25的纵向方向延伸。此外,驱动轴25具有第四通道25g,该第四通道25g从第三通道25a径向延伸并且与上游通道19c和中间通道131连通。第一通道15m、第二通道15n、供给室57d以及第三通道25a形成公共通道77。第四通道25g、上游通道19c、中间通道13l以及一级下游通道13m形成第一供给通道81。另外,第四通道25g、上游通道19c、中间通道13l以及二级下游通道13n形成第二供给通道83。
其它构型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因此,对于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将给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
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由于仅有第三通道25a和第四通道25g需要在驱动轴25中形成,因此可以减少制造步骤的数量。其它优点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
在该串联式叶片压缩机中,第四通道25g、上游通道19c以及中间通道131可以视为公共通道。
前面已经参照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并且可以通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被适当地变动而修改。
例如,壳体的形状不限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形状。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中的一个可以与第一气缸体5成为一体,并且第二侧板13和第三侧板15中的一个可以与第二气缸体7成为一体。公共通道、第一供给通道和第二供给通道可以类似于图4至图6中的公共通道、第一供给通道和第二供给通道。
一对滑动轴承17、一对滑动轴承19以及一对滑动轴承21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使得一级上游通道17a可以设置在所述一对滑动轴承17之间,一级上游通道19a或19b或上游通道19c可以设置在所述一对滑动轴承19之间,并且二级上游通道21a可以设置在所述一对滑动轴承21之间。除了第一压缩机构1C和第二压缩机构2C之外,还可以设置第三压缩机构。
另外,尽管第一压缩结构1C和第二压缩机构2C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相同的相位下操作,但是第一压缩机构1C和第二压缩机构2C可以根据诸如减少排放波动之类的目的而在不同的相位下操作。
另外,通过第一压缩机构1C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可被吸入到第二压缩机构2C中并且被第二压缩机构2C进一步压缩,以提供多级压缩。
另外,第二侧板13可以构造成没有第二侧板盖13c,并且防颤阀73的阀体61可以由第二转子29保持。
通过根据公共通道的位置而改变通道直径,润滑油可以最优地供给至一级背压室和二级背压室等。
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和实施方式将被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同方案内进行改型。
Claims (6)
1.一种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室、排出室以及多个压缩室,其中,所述壳体旋转地支承驱动轴;以及
多个压缩机构,所述多个压缩机构包括在所述壳体中彼此串联联接的第一压缩机构和第二压缩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和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各自具有所述压缩室中的至少一个,
每个压缩机构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被驱动以执行吸入过程、压缩过程以及排出过程,在所述吸入过程中,每个压缩机构将低压制冷剂气体从所述吸入室吸入到相应的压缩室中,在所述压缩过程中,每个压缩机构对相应的压缩室中的所述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在所述排出过程中,每个压缩机构将相应的压缩室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排出至所述排出室,
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室、第一转子以及多个一级叶片,所述第一气缸室形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转子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室中以在所述驱动轴旋转时旋转,所述第一转子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一级叶片槽,所述多个一级叶片中的每个一级叶片均位于所述一级叶片槽中的一个一级叶片槽中并且能够突出和缩回,
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的所述压缩室由所述第一气缸室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转子的外表面以及所述一级叶片限定,其中,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的所述压缩室位于在所述第二压缩机构的所述压缩室前方的位置处,
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室、第二转子以及多个二级叶片,所述第二气缸室形成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二转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室中以在所述驱动轴旋转时旋转,所述第二转子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二级叶片槽,所述多个二级叶片中的每个二级叶片均位于所述二级叶片槽中的一个二级叶片槽中并且能够突出和缩回,并且
所述第二压缩机构的所述压缩室由所述第二气缸室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转子的外表面以及所述二级叶片限定,
所述串联式叶片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每个一级叶片的底表面与相应的一级叶片槽限定一级背压室,
每个二级叶片的底表面与相应的二级叶片槽限定二级背压室,
所述壳体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连接至外部的吸入口和排出口;
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容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且与所述外壳一起限定所述吸入室,使得所述吸入室与所述吸入口连通;
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容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且将所述第一压缩机构与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彼此隔开;
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容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且与所述外壳一起限定所述排出室,使得所述排出室与所述排出口连通;
第一气缸体,所述第一气缸体在被保持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同时容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且形成所述第一气缸室;以及
第二气缸体,所述第二气缸体在被保持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的同时容置在所述外壳中,从而形成所述第二气缸室,其中
所述驱动轴具有公共通道,所述公共通道沿所述驱动轴的纵向方向延伸以与所述排出室连通,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侧板具有第一供给通道,所述第一供给通道将所述公共通道与每个一级背压室连接,并且
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侧板具有第二供给通道,所述第二供给通道将所述公共通道与每个二级背压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供给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中,并且
所述第二供给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三侧板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供给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中,并且
所述第二供给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三侧板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供给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中,并且
所述第二供给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供给通道和所述第二供给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式叶片压缩机,其中
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构件和后壳体构件,所述前壳体构件具有所述吸入口并且与所述第一侧板一起限定所述吸入室,所述后壳体构件具有所述排出口并且与所述第三侧板一起限定所述排出室,
所述第一气缸体和所述第二气缸体为通用部件,
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为通用部件,并且
所述一级叶片和所述二级叶片为通用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76940 | 2012-03-29 | ||
JP2012076940A JP5729343B2 (ja) | 2012-03-29 | 2012-03-29 | タンデム式ベーン型圧縮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62811A true CN103362811A (zh) | 2013-10-23 |
CN103362811B CN103362811B (zh) | 2016-12-28 |
Family
ID=49364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02688.XA Active CN103362811B (zh) | 2012-03-29 | 2013-03-27 |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29343B2 (zh) |
CN (1) | CN103362811B (zh) |
IN (1) | IN2013CH0136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32597A (zh) * | 2015-03-27 | 2018-01-02 | 株式会社电装 | 气缸旋转型压缩机 |
CN110319006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压缩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78970B1 (ja) * | 2014-12-24 | 2016-03-08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気体圧縮機 |
US20170350391A1 (en) * | 2014-12-24 | 2017-12-07 |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 Gas compressor |
JP5878971B1 (ja) * | 2014-12-24 | 2016-03-08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気体圧縮機 |
JP5831619B1 (ja) * | 2014-12-24 | 2015-12-09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気体圧縮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02389A (ja) * | 1982-05-21 | 1983-11-25 | Diesel Kiki Co Ltd | ベ−ン型圧縮機 |
JPS62294788A (ja) * | 1986-06-12 | 1987-12-22 | Toyoda Mach Works Ltd | オイルポンプ |
JPH03102086U (zh) * | 1990-02-08 | 1991-10-24 | ||
CN102374156A (zh) * | 2010-08-17 | 2012-03-14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压缩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34790U (zh) * | 1988-03-04 | 1989-09-14 | ||
JPH07151083A (ja) * | 1993-11-29 | 1995-06-13 | Nippondenso Co Ltd | ベーン型圧縮機 |
JP4000634B2 (ja) * | 1997-09-05 | 2007-10-3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
JP2010001835A (ja) * | 2008-06-20 | 2010-01-07 | Calsonic Kansei Corp | 気体圧縮機 |
-
2012
- 2012-03-29 JP JP2012076940A patent/JP57293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27 CN CN201310102688.XA patent/CN103362811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27 IN IN1368CH2013 patent/IN2013CH01368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02389A (ja) * | 1982-05-21 | 1983-11-25 | Diesel Kiki Co Ltd | ベ−ン型圧縮機 |
JPS62294788A (ja) * | 1986-06-12 | 1987-12-22 | Toyoda Mach Works Ltd | オイルポンプ |
JPH03102086U (zh) * | 1990-02-08 | 1991-10-24 | ||
CN102374156A (zh) * | 2010-08-17 | 2012-03-14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压缩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32597A (zh) * | 2015-03-27 | 2018-01-02 | 株式会社电装 | 气缸旋转型压缩机 |
CN107532597B (zh) * | 2015-03-27 | 2019-05-14 | 株式会社电装 | 气缸旋转型压缩机 |
CN110319006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压缩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729343B2 (ja) | 2015-06-03 |
JP2013204557A (ja) | 2013-10-07 |
IN2013CH01368A (zh) | 2015-08-14 |
CN103362811B (zh) | 2016-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141871B1 (ko) | 오일회수 수단을 구비한 압축기 | |
US7473083B2 (en) | Oil separating device for compressor | |
CN103362811A (zh) |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 |
EP2218914A2 (en) | Scroll-type fluid machine | |
JP5527349B2 (ja) | ベーン型圧縮機 | |
EP2131040A2 (en) | Motor-driven scroll type compressor | |
CN102374156A (zh) | 压缩机 | |
JP5708570B2 (ja) | ベーン型圧縮機 | |
US20140023538A1 (en) | Vane rotary compressor | |
KR101850785B1 (ko) | 압축기 | |
JP5370450B2 (ja) | 圧縮機 | |
CN103362809B (zh) | 级联式叶片压缩机 | |
JP5633532B2 (ja) | タンデム式ベーン型圧縮機 | |
CN103511256B (zh) |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 |
EP2685106B1 (en) | Two-stage compressor and two-stage compression system | |
CN103362810B (zh) | 级联型叶片压缩机 | |
JP5874600B2 (ja) | タンデム式ベーン型圧縮機 | |
CN103511254A (zh) |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 |
KR102500647B1 (ko) | 압축기 | |
JP2008014174A (ja) | 圧縮機 | |
CN103511255A (zh) | 串联式叶片压缩机 | |
JP2006037895A (ja) | 圧縮機 | |
JP2005155578A (ja) |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機械 | |
KR20060042448A (ko) | 스크롤 압축기의 유토출 저감 장치 | |
JP2008025349A (ja) | 圧縮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