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546A - 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546A
CN103359546A CN2013100511892A CN201310051189A CN103359546A CN 103359546 A CN103359546 A CN 103359546A CN 2013100511892 A CN2013100511892 A CN 2013100511892A CN 201310051189 A CN201310051189 A CN 201310051189A CN 103359546 A CN103359546 A CN 103359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yarn
signal
detec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11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畑智史
仲井政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e.g. for severing the material at irregularities ;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yarn cleaner
    • B65H63/062Electronic slub detector
    • B65H63/065Electronic slub detector using photo-electric sensing means, i.e. the defect signal is a variation of light energ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14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xamined
    • G01N21/891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xamined non-woven textil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具备输入透射信号(F)的透射光用放大部(57a)和输出反射信号(R)的反射光用放大部(57b),在用微机(60)调整透射光用放大部(57a)的放大率及反射光用放大部(57b)的放大率时,根据透射信号(F)调整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根据反射信号(R)调整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

Description

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以往,纺纱机及纱线卷绕机中设置有用来检测纱线的状态的清纱器。清纱器具备用来检测纱线粗细的检测器。该检测器具备发光部和受光部,将与用受光部受光从发光部输出的光时的受光量相对应的电压作为检测信号而输出。
日本特开2000-327226号公报中记载有对多个清纱器以一台的比例设置的灵敏度调整装置。该灵敏度调整装置按清纱器从纱线行走时的检测值的平均值计算纱线行走基准值,根据将检测值与纱线行走基准值比较了的结果增减检测器的驱动信号。通过该驱动信号的调整,即使产生了按检测器而不同的温度变化、时效变化时,也能够修正各检测器的检测灵敏度。
可以考虑检测透射光(第1光)和反射光(第2光)型的清纱器(纱线缺陷检测装置)。此时,设置检测透射光的受光部和检测反射光的受光部。投光部兼作透射光用的光源和反射光用的光源。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没有考虑投光部兼作透射光用的光源和反射光用的光源这一点。因此,在投光部兼作透射光用的光源和反射光用的光源时,精度良好地调整检测部的增益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在投光部兼作第1光用的光源和第2光用的光源时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检测部的增益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和纱线卷绕机为目的。
本发明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具备检测部、第1放大部、第2放大部和控制部。检测部具有对纱线行走的纱道从第1方向投光的第1投光部,在第1方向上夹着上述纱道与第1投光部相对置配置的第1受光部,配置在与第1受光部不同的位置上的第2受光部。第1放大部放大由第1投光部投光、被第1受光部受光的第1光的检测信号来生成第1信号,并输出第1信号。第2放大部放大由第1投光部投光、被第2受光部受光的第2光的检测信号来生成第2信号,并输出第2信号。控制部根据第1信号进行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的调整即第1调整处理,确定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然后,以确定了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时的控制值使第1投光部发光,根据第2信号进行第2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的调整即第2调整处理。
该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中第1受光部为检测第1光的受光部,第2受光部为检测第2光的受光部。第1投光部兼作第1光用的光源和第2光用的光源。根据该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在用控制部调整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及第2放大部中的放大率时根据第1信号调整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然后根据第2信号调整第2放大部中的放大率。因此,调整第2放大部中的放大率在调整了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之后。由此,第1投光部的光量已经调整完,第1投光部的光量成为固定。由此,防止第2信号的增益意外地变化了。因此,在投光部兼作第1光用的光源和第2光用的光源时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检测部的增益。
检测部还具有第2投光部。第2投光部在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夹着纱道与第2受光部相对置配置、对纱道从第2方向投光。第1放大部进行:由第1投光部投光、被第1受光部受光的第1光的检测信号的放大;由第2投光部投光、被第2受光部受光的第3光的检测信号的放大;通过将放大后的第1光的检测信号和第3光的检测信号相加带来的第1信号的生成;以及第1信号的输出。第2放大部进行:由第1投光部投光、被第2受光部受光的第2光的检测信号的放大;由第2投光部投光、被第1受光部受光的第4光的检测信号的放大;通过将放大后的第2光的检测信号和第4光的检测信号相加带来的第2信号的生成;以及第2信号的输出。检测部包含第1投光部和第2投光部,具有2轴的光源。第1受光部兼作第1光的受光部和第4光的受光部。第2受光部兼作第2光的受光部和第3光的受光部。如果第1投光部或第2投光部的光量变化,则不仅第1信号,第2信号也受影响。根据该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在用控制部调整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及第2放大部中的放大率时,根据第1信号调整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然后根据第2信号调整第2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由此,防止第2信号的增益意外地变化了,即使在检测部具有2轴光源时也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检测部的增益。
控制部调整用来使第1投光部发光的控制值,在进行了与第1受光部所受光的第1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的零点修正后,进行第1调整处理。根据该结构,通过第1光的零点修正,第1投光部的光量成为固定。由此,第1信号的增益调整和第2信号的增益调整双方的精度提高。其中,第1光的零点修正意指与纱道中什么也没配置时的第1信号相对应的控制值成为预定的控制值地调整付与投光部的控制值的处理。
控制部调整用来使第1投光部和第2投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发光的控制值,在进行了与第1受光部所受光的第1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和与第2受光部所受光的第3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的零点修正后,进行第1调整处理。通过进行第1光的零点修正,第1投光部及第2投光部的光量成为固定。由此,第1信号的增益调整和第2信号的增益调整双方的精度提高。
控制部在通过偏置调整进行了与第2受光部所受光的第2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的零点修正后,进行第2调整处理。通过用偏置调整进行第2光的零点修正,与第2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偏移。在此时刻,由于第1投光部或第2投光部的光量已被调整,因此第1投光部或第2投光部的光量成为固定。由此,第2信号的增益调整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其中,第2光的零点修正意指与纱道中什么也没配置时的第2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成为预定的输出值地调整第2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的处理。
在检测部的纱道的空间内能够插入具有第1光反射率的第1色的第1线状体和具有与第1光反射率不同的第2光反射率的第2色的第2线状体。控制部使与第1线状体或第2线状体被配置到了纱道中时的第1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成为预定的第1基准输出值地进行第1调整处理;然后使与第1线状体被配置到了纱道中时的第2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同与第2线状体被配置到了纱道中时的第2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之差成为预定的第2基准输出值地进行第2调整处理。根据该结构,首先,用第1线状体和第2线状体中的任一个使与第1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成为第1基准输出值地调整第1放大部的放大率。然后使用第1线状体和第2线状体使与各第2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之间的差成为第2基准输出值地调整第2放大部的放大率。这样,通过使用第1线状体和第2线状体,检测部的增益调整精度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具备上述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和在上述纱线的行走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纱线缺陷检测装置的下游侧、卷绕纱线的卷绕装置。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在投光部兼作第1光用的光源和第2光用的光源时,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检测部的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机即纺纱单元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纺纱单元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及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3为图2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所具备的纱线缺陷检测部的方框图;
图4为表示图3的纱线缺陷检测部中增益调整处理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图4中的透射光的增益调整处理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6为并记了操作者的操作和显示灯点亮模式的与图5相对应的流程图;
图7A为表示增益设定值与透射信号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B为表示透射光的增益调整中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图;
图8为表示图4中的反射光的增益调整处理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
图9为并记了操作者的操作和显示灯点亮模式的与图8相对应的流程图;
图10A为表示增益设定值与反射信号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图,图10B为表示反射光的增益调整中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另外,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单元(纱线卷绕机)1为生成纱线Y并卷绕到卷装P上的机械。纺纱单元1沿纱线Y的行走路径从上游侧依次设置有牵伸装置(喂纱装置)2、纺纱装置(喂纱装置)3、送纱装置4、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接头装置(纱线缺陷去除装置)6和卷绕装置7。
这样的纺纱单元1并设有多个,构成纺纱机。此时,接头装置6能够在多个纺纱单元1之间移动,在纱线Y被切断了的纺纱单元1中进行接头动作。即,接头装置6由多个纺纱单元1共有。但是,也可能将接头装置6设置在各个纺纱单元1中。
牵伸装置2具有后辊对8、第三辊对9、架设了龙带11的中间辊对12以及前辊对13。牵伸装置2用各辊对8、9、12和13拉伸收容在条筒14中的纱条S生成纤维束F。
纺纱装置3为用空气捻回流将捻付与被牵伸装置2拉伸了的纤维束F生成纱线Y的气流纺纱装置。更详细为(其中图示省略),纺纱装置3具有纺纱室、纤维引导部、捻回流产生喷嘴和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由牵伸装置2生成的纤维束F引导到纺纱室内。捻回流产生喷嘴通过在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流使被引导到纺纱室内的纤维束F的纤维端反向并捻回。中空引导轴体将被纺纱了的纱线Y从纺纱室内引导到纺纱装置3的外部。
送纱装置4具有送出辊15和夹持辊16。送纱装置4用一对辊15和16夹持由纺纱装置3生成的纱线Y并送出给卷绕装置7。
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为称为清纱器的装置,在纺纱装置3与卷绕装置7之间通过检测纱线粗节斑信号检测在纱道Ya(参照图3)中行走的纱线Y中有无包含的纱线缺陷。纺纱单元1具有当检测到的纱线Y缺陷满足规定条件时将纱线Y切断的功能。
接头装置6具有吸管17、吸嘴18和捻接器19。吸管17被能够转动地支承,捕捉纺纱装置3侧的纱线Y的纱端并引导到捻接器19。吸嘴18被能够转动地支承,捕捉卷绕装置7侧的纱线Y的纱端并引导到捻接器19。捻接器19进行用吸管17和吸嘴18引导的纱端之间的接头。
卷绕装置7为将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的装置,具有摇架臂21、卷绕鼓22和横动装置23。摇架臂21能够旋转地支承卷装P,并且使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绕鼓22的表面接触。卷绕鼓22使通过摇架臂21被使之接触的卷装P旋转。横动装置23使纱线Y以规定的宽度相对于通过卷绕鼓22被使之旋转的卷装P横动。另外,虽然图1中纺纱单元1卷绕平行卷形状的卷装P地图示,但也可以卷绕锥形卷形状的卷装P。纺纱单元1卷绕的卷装P的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
如图2所示,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具有纱线缺陷检测部5a和切断部5b。纱线缺陷检测部5a为具有2轴光源的光学式传感器,通过受光向行走的纱线Y投光的光线检测纱线Y的粗节斑。纱线缺陷检测部5a将表示行走的纱线Y的粗细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24。切断部5b在控制装置24根据从纱线缺陷检测部5a输入的信号判定为应该去除纱线缺陷时,将纱线Y切断。
控制装置24为控制整个纺纱单元1的装置,具有中央处理装置25、只读存储器(ROM)26、随机存储器(RAM)27和硬件28。显示装置31和输入装置32被连接在控制装置24上。显示装置31给操作者显示各种信息。输入装置32为操作者用来付与纺纱单元1各种指示的例如操作按钮。另外,控制装置24既可以设置在各纺纱单元1中,也可以为按由多个纺纱单元1构成的组来设置1个控制装置24,还可以对纺纱机所具备的所有的纺纱单元1设置1个控制装置24。
以下参照图3详细说明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的纱线缺陷检测部5a。纱线缺陷检测部5a具备从第1方向D1对纱道Ya投光的第1LED(第1投光部)41、从与第1方向D1大致正交的第2方向D2对纱道Ya投光的第2LED(第2投光部)42。另外,第1方向和第2方向并不局限于互相大致正交时,也可以呈直角以外的规定角度地互相交叉。纱线缺陷检测部5a具备在第1方向D1上与第1LED41相对向配置的第1PD(第1受光部)43和在第2方向D2上与第2LED42相对向配置的第2PD(第2受光部)44。在第1LED41与第1PD43之间以及第2LED42与第2PD44之间配置有行走的纱线Y。具有这些第1LED41、第2LED42、第1PD43和第2PD44来构成纱线缺陷检测部5a的检测部40。这样,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的纱线缺陷检测部5a具有2轴的光源及2轴的受光元件。另外,LED为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PD为作为受光元件的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
在检测部40中,第1LED41和第2LED42对纱线Y从不同的方向照射光线(即投光)。第1PD43受光从第1LED41照射来、一部分被纱线Y遮挡了的透射光(第1光),以及从第2LED42照射来、被纱线Y反射了的反射光(第4光)。第2PD44受光从第2LED42照射来、一部分被纱线Y遮挡了的透射光(第3光),以及从第1LED41照射来、被纱线Y反射了的反射光(第2光)。这样,纱线缺陷检测部5a中第1LED41和第2LED42各自兼作透射光用的光源和反射光用的光源。第1PD43和第2PD44各自兼作透射光的受光部和反射光的受光部。即,一个受光部用于透射光的受光,另一方面用于反射光的受光。
而且,纱线缺陷检测部5a具有放大器46和47、开关元件48a至48d、高通滤波电路49a到49d、取样保持电路50a至50d、放大电路51a至51d、加法器52a和52b、振荡器53、分时电路54、驱动电路56a和56b及微型计算机(控制部)60。以下将微型计算机称为微机。
微机60具有控制分时电路54的功能。微机60控制分时电路54分割振荡器53的输出脉冲,同时驱动驱动电路56a、开关元件48a和48d、取样保持电路50a和50d。而且,微机60控制分时电路54,与其驱动交互地同时驱动驱动电路56b、开关元件48b和48c、取样保持电路50b和50c。
更具体为,首先驱动电路56a被驱动,从第2LED42向纱线Y照射光。第2PD44受光透过了纱线Y的透射光,将与受光量相对应的信号作为透射光的检测信号输出。第1PD43受光被纱线Y反射了的反射光,将与受光量相对应的信号作为反射光的检测信号输出。此时,开关元件48a和48d关闭(开关元件48b和48c打开)。第2PD44的透射光的检测信号经由高通滤波电路49a被取样保持电路50a保持。第1PD43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经由高通滤波电路49d被取样保持电路50d保持。
接着,驱动电路56b被驱动,从第1LED41向纱线Y照射光。第1PD43受光透过了纱线Y的透射光,将与受光量相对应的信号作为透射光的检测信号输出。第2PD44受光被纱线Y反射了的反射光,将与受光量相对应的信号作为反射光的检测信号输出。此时,开关元件48b和48c关闭(开关元件48a和48d打开)。第1PD43的透射光的检测信号经由高通滤波电路49b被取样保持电路50b保持。第2PD44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经由高通滤波电路49c被取样保持电路50c保持。
被取样保持电路50a保持的透射光的检测信号被放大电路51a放大。被取样保持电路50b保持的透射光的检测信号被放大电路51b放大。被放大了的透射光的检测信号2者利用加法器52a被相加,作为透射信号(第1信号)F输出。另一方面,被取样保持电路50c保持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被放大电路51c放大,被取样保持电路50d保持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被放大电路51d放大。被放大了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2者利用加法器52b被相加,作为反射信号(第2信号)R输出。透射信号F相当于纱线Y的粗细信号,反射信号R相当于表示有无异物混入的信号。
用放大电路51a、放大电路51b和加法器52a构成透射光用放大部(第1放大部)57a。透射光用放大部57a放大由第1LED41投光、介由纱线Y被第1PD43受光了的透射光的检测信号,同时放大由第2LED42投光、介由纱线Y被第2PD44受光的透射光的检测信号。透射光用放大部57a通过将放大后的透射光的检测信号相加来生成透射信号F,将透射信号F输出给微机60。并且,用放大电路51c、放大电路51d和加法器52b构成反射光用放大部(第2放大部)57b。即,该反射光用放大部57b放大由第1LED41投光、介由纱线Y被第2PD44受光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同时放大由第2LED42投光、介由纱线Y被第1PD43受光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反射光用放大部57b通过将放大后的反射光的检测信号相加生成反射信号R,将反射信号R输出给微机60。
从透射光用放大部57a输出的透射信号F和从反射光用放大部57b输出的反射信号R分别被输入微机60。并且,微机60根据介由纱线Y获得的透射信号F和反射信号R来检测纱线Y的纱线粗节斑信号。微机60具有用来将从透射光用放大部57a输出的透射信号F和从反射光用放大部57b输出的反射信号R从模拟值转换成数字值(模数转换)的模数转换器(ADC)61。
纱线缺陷检测部5a中,通过使第1LED41、第2LED42、各开关元件48a至48d和各取样保持电路50a至50d与分时电路54的输出脉冲同步地驱动,防止受从外部侵入的光和/或其他光源的影响。而且,能够用一个检测部40进行对纱线Y的粗细及纱线Y的异物混入的监视,能够进行更确实的粗细的检测和异物检测。尤其根据纱线缺陷检测部5a,与光源只有一个、仅从一个方向检测纱线Y的粗细的清纱器相比,具有放过纱线Y的扁平状的缺陷少这样的优点。并且,通过用分时电路54将来自2个方向的输入信号交互地输入微机60,作为整个纱线缺陷检测部5a能够实现连续的粗细监视和异物监视。
微机60具有根据透射信号F调整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的功能、即透射光的增益调整功能。并且,微机60具有根据反射信号R调整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的功能、即反射光的增益调整功能。而且,微机60具有将偏置电压分别施加给反射光用放大部57b的放大电路51c和51d各自,同时调整这些的偏置电压的功能。并且,微机60具有通过控制驱动电路56a和驱动电路56b调整施加给第1LED41和第2LED42各自的驱动电压(用来发光的控制值)的功能。微机60具有用来通过从数字值向模拟值的转换(数模转换)生成分别施加给放大电路51c和51d各自的偏置电压的数模转换器(DAC)62。微机60具有用来通过数模转换生成分别施加给驱动电路56a和56b各自的控制电压的DAC63。
以下说明由微机60执行的增益调整处理(检测部40的增益调整方法)。如图4所示,微机60在调整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amplificationfactor)及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时,首先调整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即,调整透射光的增益(gain)(步骤S1)。并且,在调整了透射光的增益后,调整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即调整反射光的增益(步骤S2)。由微机60进行的这些的增益调整处理能够根据操作者的操作而适时地执行。例如,这些增益调整处理既可以在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的设置时执行,也可以在卷装P的卷绕开始前执行。另外,还可以在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或纺纱单元1的工厂出厂时执行。
以下的增益调整处理作为标准样板(gauge)准备具有规定的光反射率(第1光反射率)的第1色的第1样板(第1线状体)和具有与第1样板的光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率(第2光反射率)的第2色的第2样板(第2线状体)。第1样板和第2样板具有规定的粗细,能够插入(配置)在与纱线Y的行走位置相同的位置。第1样板的颜色(第1色)为例如接近纱线Y的颜色。第2样板的颜色(第2色)为例如接近包含在纱线Y中的异物的颜色。
参照图5和图6说明透射光的增益调整处理。用来催促操作者的显示灯使操作者能够目视注意到地设置在例如控制装置24中。但是,显示灯也可以设置在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中,只要是操作者能够目视注意到的位置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在图6(图9中也一样)的“操作者的操作”中,“B”意指按下操作按钮,“1”意指第1样板被插入纱道Ya,“2”意指第2样板被插入纱道Ya,虚线圆圈印记意指没有任何样板被插入。
首先,如果操作者按下操作按钮,则增益调整待机状态的微机60开始增益调整处理。接着,像图5所示那样,微机60进行零点修正(步骤S11)。该零点修正为使与纱道Ya中什么都没配置时的透射信号F相对应的电压(输出值)为预定的电压地调整施加给第1LED41和第2LED42的驱动电压的处理。具体为,微机60使与透射信号F相对应的电压为零点电压V0地调整驱动电压(参照图7A和图7B)。另外,在使电压为V0地调整时,能够以实际测定的电压与零点电压V0的偏差收敛在规定的差以内作为条件(参照后述的步骤S18)。这一点有关以下说明的其他电压调整也一样。
接着,微机60设定初始值,获取没有样板的电压(零点电压)(步骤S12)。接着,微机60进行没有样板的倾斜计算处理(步骤S13)。其中,微机60在纱道Ya中什么都没有配置的状态下改变增益设定值即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存储与各放大率相对应的透射信号F的输出电压。这样,通过在纱道Ya中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改变放大率,能够预测零点与增益相对应怎样变化。接着,微机60对操作者用意指“第2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接着,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则微机60在检测到插入了第2样板后进行增益调整(步骤S14,第1调整处理)。其中,微机60使与第2样板被配置到了纱道Ya中时的透射信号F相对应的电压为预定的基准电压(第1基准输出值)Va(电压V1为电压的实测值)地使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改变,作为放大率Ga。如图7A所示,Va=V1-V0的关系成立。在该增益调整中,希望参照步骤S13中存储的、与没有样板时的各放大率相对应的透射信号F的输出电压决定放大率Ga。由此,透射光的增益调整的精度提高。
图7A中,使纱线Y粗时的电压变大地与透射信号F相对应的电压被反向。因此,透射光的受光量越大,透射信号F的输出电压越低,透射光的受光量越小,透射信号F的输出电压越高。接着,微机60对操作者用意指“没有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接着,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微机60在检测到第2样板拔出后进行零点电压修正(步骤S15)。这里的处理与上述步骤S11中的处理是一样的。接着,对操作者用意指“第2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接着,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微机60在检测到插入了第2样板后获取第2样板插入时的电压(样板电压)(步骤S16)。接着,微机60对操作者用意指“没有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接着,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则微机60在检测到第2样板拔出了后获取没有样板的电压(零点电压)(步骤S17)。接着,微机60判断V1与V0之差(V1-V0)是否在目标范围内(步骤S18,合格判断处理)。当V1与V0之差在目标范围内时(步骤S18中为“是”),微机60对操作者告知是合格的意旨(步骤S19),结束透射光的增益调整处理。另一方面,当V1与V0之差在目标范围外时(步骤S18中为“否”),微机60对操作者告知是不合格的意旨(步骤S20),返回步骤S11的处理。
通过以上一连串的处理,进行透射光即透射信号F的增益调整。另外,上述步骤S15至S17的处理为提高增益调整的精度而进行的处理。另外,能够省略步骤S15至S17的处理。
参照图8及图9说明反射光的增益调整处理。
首先,微机60进行偏置调整(步骤S21)。该偏置处理为使与纱道Ya中什么都没有配置时的反射信号R相对应的电压(输出值)为预定的电压地调整电压的处理。具体为,微机60使与反射信号R相对应的电压为零点电压V2地调整偏置电压(参照图10A和图10B)。接着,微机60对操作者用意指“第1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接着,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则微机60在检测到插入了第1样板后进行用第1样板的倾斜计算处理(步骤S22)。微机60在纱道Ya中配置了第1样板的状态下使增益设定值即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改变,存储与各放大率相对应的反射信号R的输出电压。这样,通过在纱道Ya中配置了第1样板的状态下使放大率变化,由此能够预测第1样板插入时的输出信号(反射信号R)与增益相对应地如何变化。接着,微机60对操作者用意指“第2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微机60根据反射信号R判断是否插入了第2样板(步骤S23)。如果判定为没有插入第2样板(步骤S23中为“否”),则微机60进行样板插入错误的告知(步骤S24),返回到步骤S23的处理。这些步骤S23和S24的处理相当于样板插入错误的检测处理。通过该处理,不仅能够判定样板的插错,还能够判定样板忘记插入或样板忘记拔出。并且,既可以在其他的样板插入和/或拔出的时刻进行样板插错检测处理,也可以用透射光的增益调整进行同样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23中判定为插入了第2样板(步骤S23中为“是”),则微机60进行增益调整(步骤S25,第2调整处理)。其中,微机60使与第1样板被配置到了纱道Ya中时的反射信号R相对应的电压与第2样板被配置到了纱道Ya中时的反射信号R相对应的电压的电位差ΔV为预定的基准电位差(第2基准输出值)Vb地使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变化,作为放大率Gb(参照图10A及图10B)。在该增益调整中,希望参照步骤S22中存储的、与插入了第1样板时的各放大率相对应的反射信号R的输出电压来决定放大率Gb。由此,反射光的增益调整的精度提高。接着,微机60对操作者用意指“没有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微机60在检测到拔出第2样板后进行偏置调整(步骤S26)。这里的处理与上述步骤S21中的处理是一样的。接着,对操作者用意指“第2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微机60在检测到第2样板插入后获取第2样板插入时的电压(第2样板电压)(步骤S27)。接着,微机60对操作者用意指“第1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微机60在检测到第1样板被插入后获取第1样板插入时的电压(第1样板电压)(步骤S28)。接着,微机60对操作者用意指“没有样板要求”的点亮模式使显示灯点亮。
如果操作按钮被操作者按下,则微机60在检测到第1样板被拔出后获取没有样板的电压(零点电压)(步骤S29)。接着,微机60判断与第1样板被配置在纱道Ya中时的反射信号R相对应的电压与第2样板被配置在纱道Ya中时的反射信号R相对应的电压之间的电位差ΔV是否在目标范围内(步骤S30,合格判断处理)。当电位差ΔV在目标范围内时(步骤S30中为“是”),微机60向操作者告知是合格的意旨(步骤S31),结束放射光的增益调整处理。当电位差ΔV在目标范围外时(步骤S30中为“否”),微机60向操作者告知是不合格的意旨(步骤S31),返回到步骤S21的处理。
通过以上一连串的处理,进行反射光即反射信号R的增益调整。另外,上述步骤S26至S29的处理是为提高增益调整的精度而进行的处理。另外,也能够省略步骤S26至S29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纺纱单元1及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的检测部40的增益调整方法,在用微机60调整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及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时,根据透射信号F调整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然后根据反射信号R调整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调整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在调整了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之后。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是已经调整完了的,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成为固定(参照图7A和图7B)。由此,防止反射信号R的增益意外地改变了。因此在检测部40具有2轴的光源时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检测部40的增益。
像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这样一个受光部用于透射光的受光,另一方面也用于反射光的受光。如果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变化,则不仅透射信号F、反射信号R也受影响。并且,作为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变化的因素有零点修正。但是,进行透射光的零点修正时由于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也变化,因此同时反射光的光量也变化了。并且,零点修正结束时的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也依存于透射光用放大部57a的增益。因为如果透射光用放大部57a的灵敏度变好,相应地必要的光量少就可以了。即使在具有这样的特性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5中,如果根据上述那样的用微机60进行的增益调整处理和增益调整方法,防止反射信号R的增益意外地变化了,提高了增益调整的精度。
用第2样板使与透射信号F相对应的电压成为基准电压Va地调整透射光用放大部57a中的放大率。然后,用第1样板和第2样板使与各反射信号R相对应的电压之间的电位差ΔV成为基准电位差Vb地调整反射光用放大部57b中的放大率。这样,通过使用第1样板和第2样板,检测部40的增益调整精度进一步提高。如图10A所示,第1样板和第2样板对增益设定值的变化分别具有规定的倾斜。如果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变化,则这些输出电压偏移。偏移的量因第1样板和第2样板(样板的颜色)不同而异。根据本实施形态,由于在反射信号R的增益调整时光量成为固定,因此防止增益调整的精度下降。
通过透射光的零点修正,第1LED41和第2LED42的光量成为固定。因此,透射信号F的增益调整和反射信号R的增益调整双方的精度提高。
并且,通过反射光的零点修正(偏置调整),与反射信号R相对应的电压偏移(参照图10B)。此时,由于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已经被调整了,因此第1LED41或第2LED42的光量成为固定。由此,反射信号R的增益调整的精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反射信号R的零点修正(偏置调整)也在结束透射光的增益调整后进行,因此零点修正和增益调整的精度进一步提高。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并不局限于构成纺纱机的纺纱单元,也可以是构成自动络纱机的卷绕单元等其他的纱线卷绕机。并且,本发明的缺陷检测装置也可以是自动络纱机的清纱器或其他的纱线卷绕机的清纱器。
虽然上述纺纱单元1中提供纱线的喂纱装置用牵伸装置2和纺纱装置3来构成,但本发明的喂纱装置也可以是从缠绕了纱线的筒管提供纱线地构成的装置等其他的喂纱装置。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既可以像上述纺纱单元1那样具备显示装置,也可以另外连接计算机等显示装置。
当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为纺纱单元时,并不局限于用送出辊和夹持辊从纺纱装置拉出纱线,也可以在纺纱装置的下游侧用存积纱线的纱线存积辊从纺纱装置拉出纱线。而且,在检测到了纱线缺陷时纱线的切断也可以通过纱线缺陷检测装置所具有的切断部以外的切断器和/或纺纱装置中的捻回流停止来实施。
本发明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在透射光用放大部的增益调整中也可以使用第1样板取代第2样板。也可以使用与具有规定粗细的第1样板和第2样板不同的另外的样板。能够根据投光部(LED)的种类使用不同颜色的样板来进行透射光用放大部的增益调整。
本发明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中在反射光用放大部的增益调整过程中当纱道Ya中什么也没有插入和插入了第1或第2样板时可以根据输出电压进行增益调整。
图6和图9中记载的显示灯的颜色到底只是一个例子。除了通过使显示灯的点亮模式为规定的模式告知给操作者以外,也可以在显示装置中显示信息。
检测部并不局限于具有2个投光部的情况。也可以省略任何一个投光部,仅设置一个投光部。此时,检测部具有对纱道从规定的方向投光的投光部、在那规定的方向上与投光部相对置的透射光用受光部、以及配置在与透射光用受光部不同的位置上的反射光用受光部。反射光用受光部可以设置1个或多个。例如,在设置2个反射光用受光部时,将2个反射光用受光部配置在能够受光反射光的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可以将2个反射光用受光部关于连接投光部和透射光用受光部的直线(或者包含该直线的平面)对称地配置。
也可以与反射光用放大部分开独立地设置偏置调整部。并不局限于将驱动电压作为控制值的情况,也可以将提供给投光部的电流作为控制值。并不局限于将电压作为输出值的情况,也可以将电流作为控制值。
光源的种类(投光部)并不局限于LED,也可以是其他的小型光源。作为小型光源,有小型白炽灯(微型灯)、泡钨丝卤素灯、氙气灯等。受光部可以是例如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硫化镉光(Cds)电池等。

Claims (8)

1.一种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具备:
检测部,具有对纱线行走的纱道从第1方向投光的第1投光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夹着上述纱道而与上述第1投光部相对置配置的第1受光部、以及配置在与上述第1受光部不同的位置上的第2受光部;
第1放大部,放大由上述第1投光部投光、被上述第1受光部受光的第1光的检测信号来生成第1信号,并输出该第1信号;
第2放大部,放大由上述第1投光部投光、被上述第2受光部受光的第2光的检测信号来生成第2信号,并输出该第2信号;以及,
控制部,根据上述第1信号进行上述第1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的调整即第1调整处理,从而确定上述第1放大部中的上述放大率,然后,以确定了上述第1放大部中的上述放大率时的控制值使上述第1投光部发光,根据上述第2信号进行上述第2放大部中的放大率的调整即第2调整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上述检测部还具有在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夹着上述纱道与上述第2受光部相对置配置、对上述纱道从上述第2方向投光的第2投光部;
上述第1放大部进行:由上述第1投光部投光、被上述第1受光部受光的第1光的检测信号的放大;由上述第2投光部投光、被上述第2受光部受光的第3光的检测信号的放大;通过将放大后的上述第1光的检测信号和上述第3光的检测信号相加带来的第1信号的生成;以及该第1信号的输出;
上述第2放大部进行:由上述第1投光部投光、被上述第2受光部受光的第2光的检测信号的放大;由上述第2投光部投光、被上述第1受光部受光的第4光的检测信号的放大;通过将放大后的上述第2光的检测信号和上述第4光的检测信号相加带来的第2信号的生成;以及该第2信号的输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上述控制部调整用于上述第1投光部的发光的控制值,在进行了与上述第1受光部所受光的上述第1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的零点修正后,进行上述第1调整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上述控制部调整用于上述第1投光部和上述第2投光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发光的控制值,在进行了与上述第1受光部所受光的上述第1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和与上述第2受光部所受光的上述第3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的零点修正后,进行上述第1调整处理。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上述控制部在通过偏置调整进行了与上述第2受光部所受光的上述第2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的零点修正后,进行上述第2调整处理。
6.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上述控制部在通过偏置调整进行了与上述第2受光部所受光的上述第2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和/或与上述第1受光部所受光的上述第4光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的零点修正后,进行上述第2调整处理。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在上述检测部的上述纱道的空间内能够插入具有第1光反射率的第1色的第1线状体和具有与上述第1光反射率不同的第2光反射率的第2色的第2线状体;
上述控制部使与上述第1线状体或上述第2线状体被配置到了上述纱道中时的上述第1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成为预定的第1基准输出值地进行上述第1调整处理;然后,使与上述第1线状体被配置到了上述纱道中时的上述第2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同与上述第2线状体被配置到了上述纱道中时的上述第2信号相对应的输出值之差成为预定的第2基准输出值地进行上述第2调整处理。
8.一种纱线卷绕机,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粗细缺陷检测装置;以及,在上述纱线的行走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纱线缺陷检测装置的下游侧、卷绕上述纱线的卷绕装置。
CN2013100511892A 2012-03-28 2013-02-16 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Pending CN1033595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4837 2012-03-28
JP2012074837A JP5982941B2 (ja) 2012-03-28 2012-03-28 糸斑信号検出装置および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546A true CN103359546A (zh) 2013-10-23

Family

ID=47563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11892A Pending CN103359546A (zh) 2012-03-28 2013-02-16 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644552B1 (zh)
JP (1) JP5982941B2 (zh)
CN (1) CN1033595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9033B2 (ja) 2014-09-26 2019-01-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監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2661A (en) * 1967-09-25 1971-06-01 Philips Corp Photoelectric yarn measurer having reference channel
JP2000327226A (ja) * 1999-05-17 2000-11-28 Murata Mach Ltd ヤーンクリアラの感度調整装置
CN1584180A (zh) * 2003-08-21 2005-02-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的异物检测装置
CN102161451A (zh) * 2010-02-24 2011-08-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10920A (de) * 1970-06-26 1971-07-31 Saurer Ag Adolph Optisches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bewegter Körper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S6475925A (en) * 1987-09-18 1989-03-2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pparatus
CH683293A5 (de) * 1991-12-20 1994-02-15 Peyer Ag Siegfried Fremdfasererkennung in Garnen.
JP2000172897A (ja) * 1998-12-04 2000-06-23 Hitachi Asahi Electronics Co Ltd 光学式2枚検知装置のセンサ調光方法
DE10009131A1 (de) * 2000-02-26 2001-08-30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optischen Detektion von Verunreinigungen, insbesondere Fremdfasern, in längsbewegten Garn
JP4630498B2 (ja) * 2001-07-27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媒体検出装置および媒体検出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707413B2 (ja) * 2001-10-02 2005-10-1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太さ検出器を備える糸条巻取機
JP2004225166A (ja) * 2003-01-20 2004-08-12 Nippon Seren Kk 糸の異常部の検出装置
JP2007212423A (ja) * 2006-01-16 2007-08-23 Murata Mach Ltd 異物検出装置および繊維機械および異物検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2661A (en) * 1967-09-25 1971-06-01 Philips Corp Photoelectric yarn measurer having reference channel
JP2000327226A (ja) * 1999-05-17 2000-11-28 Murata Mach Ltd ヤーンクリアラの感度調整装置
CN1584180A (zh) * 2003-08-21 2005-02-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的异物检测装置
CN102161451A (zh) * 2010-02-24 2011-08-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4552A3 (en) 2014-04-23
EP2644552B1 (en) 2015-09-16
EP2644552A2 (en) 2013-10-02
JP2013203527A (ja) 2013-10-07
JP5982941B2 (ja)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9795A (zh) 纱线监视装置及纱线卷绕单元
CN206447991U (zh) 在纺织机工位上确定纱线气圈直径的装置
CN102139820B (zh) 纱线卷绕机
EP105159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a moving linear textile formation
CN105492356B (zh) 清纱器以及纺纱机的纺纱器以及运行纺纱器的方法
JP2013104162A (ja) 改良型糸貯蔵供給装置
CN110023218B (zh) 自动络纱机、纱线卷取系统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EP2169097B1 (en) Foreign substance det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in textile machine
EP2159181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5990485U (zh) 用于确定由运行纱线构成的纱线气圈的直径的装置
CZ2001671A3 (cs) Způsob k optické detekci nečistot, zejména cizích vláken, v podélně se pohybující přízi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CN206457574U (zh) 用于操作形成纱线气圈的纺织机的工位的装置
EP3040458B1 (en) Core yarn supplying device,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core yarn
CN103359546A (zh) 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EP3699338A1 (en) A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enille
JP2007137571A (ja) 繊維機械
JP2013204190A (ja) 糸走行情報取得装置および糸処理装置
CN108689221A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作站
CN104816983A (zh) 纱线状态显示装置、纱线处理装置及纱线状态显示方法
CN102191590A (zh) 纱线卷取机
JP2005299037A (ja) 紡績糸監視方法及び繊維機械
JP2018002328A (ja) 繊維機械
CZ304556B6 (cs) Soukací místo textilního stroje
CN108622728B (zh) 纱线卷取机
Jihong et al. Measurement of high rotating speed of ring spinning fr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