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181A - 车辆的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181A
CN103359181A CN2013101223375A CN201310122337A CN103359181A CN 103359181 A CN103359181 A CN 103359181A CN 2013101223375 A CN2013101223375 A CN 2013101223375A CN 201310122337 A CN201310122337 A CN 201310122337A CN 103359181 A CN103359181 A CN 103359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frame
car door
vehicle
seat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23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181B (zh
Inventor
梅田裕一郎
东野正人
冈亚希子
尼田达也
石川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能够延长从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到后部车门的上面部的距离。车辆(11)的后部(12)具有将配置在第三座椅(13)附近的后部开口(22)开闭的后部车门(15),后部车门(15)具有:沿车辆(1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上面部(23);和从上面部(23)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后面部(25),上面部(23)的前端(26)通过铰链(3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箭头a1方向)被支承,该铰链(31)与设定在第三座椅(13)上的乘员头顶点(27)相比设于前方,在乘员头顶点(27)的正上方设置有车窗开口部(32)。第三座椅(13)的座椅靠背(44)设在中部横向车架(36)的大致正下方。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门以及将座椅设在尾门附近的车辆的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后部,具有能够通过后门而将从掀背型车辆的车辆后部到后座椅的上方的范围开闭的结构。其结果为,向后门的上方的移动即使较小,也能够得到足够大小的开口,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大件行李的装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具有如下结构:能够通过后门而将从车辆后部到车辆的行李室(行李箱)的上方的范围开闭,并且,在后门上设有以随着从前方趋向后方变低的方式倾斜的第一车窗、和从第一车窗的后方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二车窗。其结果为,向行李箱的行李的装取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利用第一车窗与第二车窗确保后方视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一般的车顶构造是,在车顶面板的车内侧设置有车顶衬里。
另外,具有因车辆的设计等而使车顶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变低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将座椅设在车辆后端附近,则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与车顶衬里之间的距离会变短,乘员会感到压迫感,或者会有在车辆上下震动时头部接触到车顶衬里的担心。
如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那样地,即使将后门单纯地配置在座椅的上方,由于在后门的内侧通常设置有后门衬里,所以还是会使乘员的头部与后门之间的距离变短。
而且,如专利文献2那样地,虽然具有为了从后门确保后方视野而设置第一车窗与第二车窗的技术,但是,为了从第一车窗通过而得到后方视野,而需要一定程度的倾斜(后下倾斜),则不能单纯地适用于座椅的头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934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7-16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为课题,能够延长从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到后部车门的上面部的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技术方案一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具有设在车辆的车室内的座椅、和对配置在该座椅附近的后部开口进行开闭的后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车门具有:在关闭的状态下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面部;和从该上面部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后面部,所述上面部的前端通过铰链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该铰链与设定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头顶点相比设于前方,在所述乘员头顶点的正上方设置有车窗开口部。
在技术方案二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部具有:前部横向车门架,包含所述前端,以封闭截面形状沿车宽方向延伸;和中部横向车门架,经由与该前部横向车门架相连的左右的侧部车门架而相连,并以封闭截面形状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车窗开口部由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所述左右的侧部车门架以及所述前部横向车门架形成,在所述前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以及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上安装有车窗面板,该车窗面板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与所述前部横向车门架以及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比较薄。
在技术方案三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面板以随着趋向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而逐渐降低的倾斜度倾斜,将与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重叠的所述车窗面板的后端,配置在与所述前部横向车门架的下端相比的上方位置。
在技术方案四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设置在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大致正下方。
在技术方案五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在与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所述乘员头顶点相对的面上具有,向从所述乘员头顶点远离的方向凹陷的头顶退避凹部。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一的发明中,后部车门具有:在关闭的状态下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面部;和从上面部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后面部,上面部的前端通过铰链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该铰链与设定在座椅上的乘员头顶点相比设于前方,在乘员头顶点的正上方设置有车窗开口部,因此能够使从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头部到后部车门的上面部的距离变长。即,能够扩大头上的空间。
在技术方案二的发明中,上面部具有:前部横向车门架,以封闭截面形状沿车宽方向延伸;和中部横向车门架,经由左右的侧部车门架而相连,并以封闭截面形状沿车宽方向延伸,车窗开口部由中部横向车门架、左右的侧部车门架以及前部横向车门架形成,在前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上安装有车窗面板,该车窗面板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与前部横向车门架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比较薄,因此通过封闭截面形状的前部横向车门架以及封闭截面形状的中部横向车门架,能够确保后部车门的强度。
而且,将车窗开口部覆盖的车窗面板安装在前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上,由此,能够将乘员的头部与后部车门的距离,延长前部横向车门架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与车窗面板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之差的量。即,能够扩大头上的空间。
在技术方案三的发明中,车窗面板以随着趋向中部横向车门架而逐渐降低的倾斜度倾斜,将与中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重叠的车窗面板的后端,配置在与前部横向车门架的下端相比的上方位置,因此,与例如为了确保后方视野而使车窗面板的后端延伸到与前部横向车门架的下端相比的下方位置的、车窗面板相比,能够将车窗面板的后端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配置在与前部横向车门架的下端相比的上方位置,从而能够延长从乘员的头部到车窗面板的距离。即,能够扩大头上的空间。
在技术方案四的发明中,由于座椅的座椅靠背设在中部横向车门架的大致正下方,所以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头部会自然地与中部横向车门架相比位于前方,则能够防止中部横向车门架与乘员的头部的干涉,从而能够将乘员的头部诱导至车窗开口部的下方。
在技术方案五的发明中,中部横向车门架在与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乘员头顶点相对的面上具有,向从乘员头顶点远离的方向凹陷的头顶退避凹部,因此,通过头顶退避凹部,能够进一步延长从乘员的头部到后部车门,特别是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距离,从而能够扩大头上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后部立体图。
图2是图1的2-2线剖视图。
图3是图2的3部分详细图。
图4是图2的4向视图,是表示后部车门的内饰部件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车辆
12…车辆的后部
13…座椅(第三座椅)
15…后部车门(尾门)
21…车室
22…后部开口
23…上面部(车门顶部)
24…上面部的后端
25…后面部
26…上面部的前端
27…乘员头顶点
31…铰链
32…车窗开口部
33…前部横向车门架
34、35…左右的侧部车门架
36…中部横向车门架
37…各车架的下端(车门内饰部件)
38…各车架的车外上侧面(车门外面板)
41…车窗面板
42…车窗面板的后端
44…座椅的座椅靠背
45、46…头顶退避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车辆11采用实施例的车辆11的后部12。
车辆11是五门车,具有三排座椅。
在三排座椅之中,为第三排的第三座椅13供两人乘坐,并能够折叠。
该车辆11的后部12具有行李室14与尾门15。
在此,车辆11的后部12是指,从后门开口后部的支柱16到后保险杠17的结构。
接下来,利用图1~图4说明车辆11的后部12的主要构成。
车辆11的后部12具有:设在车辆11的车室21内的座椅(第三座椅)13;和将配置在座椅(第三座椅)13附近的后部开口22开闭的后部车门(尾门)15。
后部车门(尾门)15具有:在关闭的状态下沿车辆1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上面部(车门顶部)23;和从上面部(车门顶部)23的后端24朝向下方延伸的后面部25。
上面部(车门顶部)23通过铰链31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旋转自如的方式(箭头al方向)支承上面部23的前端26,该铰链31与设定在座椅(第三座椅)13上的乘员头顶点27相比设在前方,在乘员头顶点27的正上方设置有车窗开口部32。
乘员头顶点27是将标准体型的人落座时的头部的坐标位置以三维设定而得到的。也可以直接使用人体模型的头部的位置。
上面部(车门顶部)23具有:前部横向车门架33,包含前端26,以封闭截面形状沿车宽方向(Y轴方向)延伸;和中部横向车门架36,经由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相连的左右的侧部车门架34、35而相连,并以封闭截面形状沿车宽方向延伸。
换言之,上面部(车门顶部)23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的前部横向车门架33;和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相比位于后方,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的中部横向车门架36。而且,具有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车宽方向两端相连的左右的侧部车门架34、35。
车窗开口部32由中部横向车门架36、左右的侧部车门架34、35以及前部横向车门架33而形成。
在前部横向车门架33的车外上侧面(车门外面板38)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车外上侧面(车门外面板38)上,安装有车窗面板41,该车窗面板4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比较薄。
如图3所示,由前部横向车门架33、左右的侧部车门架34、35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内侧部(车门内饰部件37)与外侧部(车门外面板38)而形成上下方向的厚度,在外侧部(车门外面板38)上安装有车窗面板41。
车窗面板41从上面部(车门顶部)23的前端以随着趋向中部横向车门架36而逐渐降低的倾斜度倾斜,将与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车外上侧面(车门外面板38)重叠的车窗面板41的后端42,配置在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的下端(车门内饰部件37)相比仅高出高度Hb的上方的位置。
“将车窗面板41的后端42配置在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的下端(车门内饰部件37)相比上方的位置”也包含,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前缘(内缘36a)与车窗面板41所连接的线也配置在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的下端(车门内饰部件37)相比上方位置的这一点。
座椅(第三座椅)13的座椅靠背44设置在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大致正下方。
该“大致正下方”是指,在车辆1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以及车宽方向(Y轴方向)上,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大致正下方。
中部横向车门架36在与坐在座椅(第三座椅)13上的乘员的乘员头顶点27相对的面上具有,向从乘员头顶点27远离的方向(箭头部a2的方向)凹陷的头顶退避凹部45、46(图4)。
接下来,对车辆11的后部12所具有的后部车门15、座椅13进行详细说明。
后部车门(尾门)15具有车门内面板51、车门外面板38、车门内饰部件37(图4)、车窗开口部(天窗开口部)32、车窗面板41、和铰链31。
车窗开口部(天窗开口部)32设置在乘员头顶点27的正上方,详细地说,从车辆侧面观察下(图3的视点),前部横向车门架33的内缘33a从乘员头顶点27离开距离Wf而设置。另一方面,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内缘36a从乘员头顶点27离开距离Wr而设置。距离Wf是从乘员头顶点27向前方的距离,距离Wr是从乘员头顶点27向后方的距离。将前方的距离Wf设定为后方的距离Wr的大约二倍。
后部车门15的上面部(车门顶部)23是从前部横向车门架33到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部位,换言之,是设置车窗面板41的部位。
车窗面板41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板,是玻璃制或者树脂制。
在车辆11侧面观察下(图2的视点),前部横向车门架33配置在后轮53的正上方。
在将后部车门15闭合了的状态下,前部横向车门架3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从车门内饰部件37的前部内饰部件54的最下面55到车门外面板38的前部车架外部件56的最上面57的范围。
在将后部车门15闭合了的状态下,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从车门内饰部件37的中部内饰部件58的最下面61到车门外面板38的中部车架外部件62的最上面63的范围。
中部内饰部件58的截面形状是槽形,中部内饰部件58具有:在将后部车门15闭合了的状态下,将表面朝向座椅(第三座椅)13的底部65;与底部65相连且竖立设置的前壁部66;与前壁部66相对,并与底部65相连且竖立设置的后壁部67;和头顶退避凹部45、46。
头顶退避凹部45与头顶退避凹部46以车辆11的中央为基准而对称。
头顶退避凹部45形成于设定在第三座椅13的一方(左)的第一座席71上的乘员头顶点27的正上方。
头顶退避凹部46形成于设定在第三座椅13的另一方(右)的第二座席72上的乘员头顶点27的正上方。
头顶退避凹部45形成在中部内饰部件58的底部65以及前壁部66上,通过平坦地上压为长方形而将空间设定。
在将后部车门15闭合了的状态下,侧部车门架34、35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为,从车门内饰部件37的侧部内饰部件74的最下面75到车门外面板38的图中非表示的侧部车架外部件的最上面的范围。
车门内饰部件37具有前部内饰部件54、中部内饰部件58、和侧部内饰部件74。
车门外面板38具有前部车架外部件56、中部车架外部件62、和侧部车架外部件。
座椅13将座椅靠垫77配置在后轮53的正上方以及上部后方,将座椅靠背44配置在与后轮53的半径的中心相比的后方。在座椅靠背44上安装有头枕78。在将座椅靠背44的放倒角度设定在基准位置(标准位置)上的状态下,头枕78在中部横向车门架36的正下方,也就是说,在车辆1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以及车宽方向(Y轴方向)上,位于正下方。
接下来,说明车辆11的后部12的作用。
在车辆11的后部12,能够延长从落座于座椅13上的乘员的头部到后部车门15的上面部(车门顶部)23的距离。即,能够将直到头上的上面部(车门顶部)23的空间扩大。
而且,能够从车窗面板41向下方形成,高度与各个车门架(前部横向车门架33、中部横向车门架36、侧部车门架34、35)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大致相同的高度Hw的空间。因此,能够延长从乘员的头部到后部车门15的车窗面板41的距离。即,能够扩大头上的空间。
并且,例如,与为了确保后方视野而使车窗面板41的后端42延伸到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的下端(车门内饰部件37的前部内饰部件54)相比的下方的、车窗面板41相比,在车辆11的后部12,能够将车窗面板41的后端42以及中部横向车门架36配置在与前部横向车门架33的下端(车门内饰部件37的前部内饰部件54)相比的上方位置,从而能够延长从乘员的头部到车窗面板41的距离。即,能够扩大头上的空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结构适合于汽车。

Claims (6)

1.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具有设在车辆的车室内的座椅、和对配置在该座椅附近的后部开口进行开闭的后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车门具有:在关闭的状态下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面部;和从该上面部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后面部,所述上面部的前端通过铰链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该铰链与设定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头顶点相比设于前方,在所述乘员头顶点的正上方设置有车窗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部具有:前部横向车门架,包含所述前端,以封闭截面形状沿车宽方向延伸;和中部横向车门架,经由与该前部横向车门架相连的左右的侧部车门架而相连,并以封闭截面形状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车窗开口部由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所述左右的侧部车门架以及所述前部横向车门架形成,在所述前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以及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上安装有车窗面板,该车窗面板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与所述前部横向车门架以及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相比较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面板以随着趋向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而逐渐降低的倾斜度倾斜,将与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车外上侧面重叠的所述车窗面板的后端,配置在与所述前部横向车门架的下端相比的上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设置在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的大致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在与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所述乘员头顶点相对的面上具有向从所述乘员头顶点远离的方向凹陷的头顶退避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横向车门架在与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所述乘员头顶点相对的面上具有向从所述乘员头顶点远离的方向凹陷的头顶退避凹部。
CN201310122337.5A 2012-04-03 2013-04-03 车辆的后部结构 Active CN103359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4572A JP5606485B2 (ja) 2012-04-03 2012-04-03 車両の後部
JP2012-084572 2012-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181A true CN103359181A (zh) 2013-10-23
CN103359181B CN10335918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36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2337.5A Active CN103359181B (zh) 2012-04-03 2013-04-03 车辆的后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06485B2 (zh)
CN (1) CN10335918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567A (zh) * 2016-06-16 2017-12-2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15027572A (zh) * 2022-07-04 2022-09-0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内板及包括其的汽车后背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3460B2 (ja) * 2018-01-26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KR102170495B1 (ko) * 2019-09-30 2020-10-29 (주)대한솔루션 뒷좌석 탑승자의 두부 상해를 줄일 수 있는 자동차용 헤드라이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5828A (ja) * 1982-10-21 1984-04-28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取付部の構造
JPH02117212U (zh) * 1989-03-08 1990-09-19
JPH054520A (ja) * 1991-06-26 1993-01-14 Daikyo Inc 車両用リフトゲート構造
US20080258504A1 (en) * 2006-12-26 2008-10-23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of rear part in vehicle body
CN202046183U (zh) * 2011-03-30 2011-11-23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5828A (ja) * 1982-10-21 1984-04-28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取付部の構造
JPH02117212U (zh) * 1989-03-08 1990-09-19
JPH054520A (ja) * 1991-06-26 1993-01-14 Daikyo Inc 車両用リフトゲート構造
US20080258504A1 (en) * 2006-12-26 2008-10-23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of rear part in vehicle body
CN202046183U (zh) * 2011-03-30 2011-11-23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567A (zh) * 2016-06-16 2017-12-2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15027572A (zh) * 2022-07-04 2022-09-0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内板及包括其的汽车后背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181B (zh) 2016-01-20
JP2013212785A (ja) 2013-10-17
JP5606485B2 (ja)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3615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CN108790959A (zh) 车辆乘客舱
US10549656B2 (en) Vehicle with moveable interior door panel
CN103359181B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US9738141B2 (en) Vehicle
JP4269835B2 (ja) 車両のアームレスト構造
CN108136883B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US20160039273A1 (en) Vehicle
JP2007055316A (ja) 車両のミラー構造
JP4918791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7073761B2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7334203B2 (ja) 車両内装構造
JP5180536B2 (ja) 乗用車の車両構造
CN212373533U (zh) 备胎盖板总成、后备箱和汽车
JP5691432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RU281528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вещения кабин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US11813927B2 (en) Side structure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with a lowerable side window, and passenger vehicle
JP591094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716605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装置
JP2015047874A (ja) 車体のセンターピラーの構造
JP2018008566A (ja) 自動車用ドア
JP2021054142A (ja) 車両の収納構造
JP5286920B2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2009269476A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6194904B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