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6161A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6161A
CN103356161A CN2013101109223A CN201310110922A CN103356161A CN 103356161 A CN103356161 A CN 103356161A CN 2013101109223 A CN2013101109223 A CN 2013101109223A CN 201310110922 A CN201310110922 A CN 201310110922A CN 103356161 A CN103356161 A CN 103356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djustment
control unit
eye
shoo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09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6161B (zh
Inventor
岩濑好彦
宫田和英
佐藤真
牧平朋之
山田和朗
富田律也
湊谷洋平
木边乃介
新畠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56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6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6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6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B3/0041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displ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用于使用基于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的干涉光来拍摄被检眼的断层图像,并且包括:部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摄像对象部位;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与获取到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以及摄像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对所述被检眼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进行扫描,来拍摄断层图像。

Description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等的眼科断层图像摄像设备使得能够三维地观察例如视网膜层等的组织内部的状态。作为OCT的形式,例如已知有将宽带宽的光源与Michelson(迈克尔逊)干涉仪组合的时域(TD)-OCT。该TD OCT通过在改变参考臂的光路的同时测量该参考臂的背向散射光和信号臂之间的干涉光来获取与深度分辨率有关的信息。还已知有光谱域(SD)-OCT,其中在该SD-OCT中,代替改变参考臂的光路而是使用分光器,并且利用线传感器检测分光后的光以获取干涉图。此外,已知有使用如下方法的扫频源(SS)-OCT,其中该方法用于通过使用高速波长扫频型光源作为光源来利用单通道光学检测器测量光谱干涉(参见美国专利5,321,501)。
随着从TD到SD再到SS的技术的进步,要应用OCT的部位也增多,因而混淆摄像对象部位的可能性与传统设备相比可能进一步增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用于使用基于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的干涉光来拍摄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包括:部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摄像对象部位;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与获取到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以及摄像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对所述被检眼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进行扫描,来拍摄断层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使用基于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的干涉光来拍摄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摄像对象部位;显示与获取到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以及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对所述被检眼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进行扫描,来拍摄断层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使用基于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的干涉光来拍摄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指定摄像模式;获取与获取所述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时所需的调整项有关的多个调整状态;以及使显示单元显示所述被检眼的断层图像并且根据所指定的摄像模式来显示获取到的多个调整状态。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和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的图。
图2A和2B示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的外观。
图3是示出控制单元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4A、4B和4C示出OCT所拍摄到的断层图像的示例。
图5是示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摄像之前进行的调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相干门调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连续摄像模式下的摄像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示出前眼部OCT摄像模式下的摄像画面的示例。
图10示出对前眼部摄像时所显示的摄像画面的其它示例。
图11示出对眼底摄像时的摄像画面的示例。
图12示出对眼底摄像时的摄像画面的其它示例。
图13示出分解结果的显示画面的示例。
图14示出显示单元上所显示的其它示例。
图15是示出显示模式下的设置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的结构。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是如下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将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分割成参考光束和穿过被摄体的测量光束,以根据这两个光束的干涉光获取断层图像。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包括SS-OCT(以下称为OCT)100、扫描激光检眼镜(被称为SLO)140、前眼部摄像单元160、内部固视灯170和控制单元200。
在被检眼注视点亮的内部固视灯170的状态下,使用前眼部摄像单元160所观察的被检眼的前眼部的图像来进行该设备的对准。在该对准结束之后,OCT100和SLO140对眼底摄像。
OCT100用作用于通过利用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对被检眼的摄像对象部位进行扫描来拍摄断层图像的摄像单元。以下说明OCT100的结构。
光源101是能够改变波长的波长扫频型光源并且例如发出中心波长为1040nm且带宽为100nm的光。从光源101发出的光经由光纤102和偏光控制器103被引导至光纤耦合器104并且分支到用于测量光量的光纤130和用于测量OCT的光纤105。功率计(PM)131经由光纤130对从光源101发出的光进行测量。该光经由光纤105被引导至第二光纤耦合器106。第二光纤耦合器106用作分割单元,其中该分割单元将用于传输从光源101发出的光的光路分割成参考光路和测量光路。由此,从光源101发出的光分支成测量光束(还称为OCT测量光束)和参考光束。偏光控制器103是调整从光源101发出的光的偏光状态并将该状态调整成直线偏光的偏光控制器。光纤耦合器104的分支比为99:1,并且光纤耦合器106的分支比为90(参考光束):10(测量光束)。
光纤耦合器106分支后的测量光束经由光纤118从准直器117作为平行光出射。该出射光经由X扫描器107、透镜108和109以及Y扫描器110到达分色镜111,其中X扫描器107由用于在眼底Er处沿着水平方向扫描测量光束的检流计镜构成,Y扫描器110由用于在眼底Er处沿着垂直方向扫描测量光束的检流计镜构成。X扫描器107和Y扫描器110由驱动控制单元180所驱动以使得测量光束能够在眼底Er处扫描预定范围的区域。分色镜111具有使波长为950nm~1100nm的光反射并且使其它波长的光透过的特性。
由分色镜111反射的测量光经由透镜112到达安装在台116上的调焦透镜114。关于对眼底的视网膜层进行断层摄像的摄像模式,调焦透镜114使测量光束经由被检眼的前眼部Ea聚焦于眼底Er的视网膜层。入射到眼底Er上的测量光束被各视网膜层反射和散射并且经由上述光路返回至光纤耦合器106。从眼底Er返回的测量光束经由光纤耦合器106和光纤125到达光纤耦合器126。关于对前眼部Ea进行断层摄像的摄像模式,调焦透镜114并未聚焦于眼底Er而是聚焦于前眼部Ea的预定部位。可以通过移动调焦透镜114的位置或者通过将诸如专用透镜等的光学组件插入调焦透镜114前后的光路来对聚焦于前眼部Ea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驱动单元使该光学组件相对于光路可拆卸。在选择前眼部摄像模式的情况下,驱动单元使光学组件插入光路。在选择眼底摄像模式的情况下,驱动单元使光学组件从光路退避。
光纤耦合器106分支后的参考光束经由光纤119从准直器120-a作为平行光而出射。所出射的参考光束穿过色散补偿玻璃121,被相干门台122上的参考镜123-a和123-b反射,并且经由准直器120-b和光纤124到达光纤耦合器126。
相干门台122用作用于改变参考镜123-a和123-b的位置的改变单元,并且利用这种功能来调整测量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光路长度。这些镜123被配置成可以在测量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光路长度彼此相等的位置处进行拍摄。相干门台122由驱动控制单元180所控制以对被检眼的眼轴长度的差异作出反应。以下说明驱动控制单元180的控制。
光纤耦合器126用作用于将穿过参考光路的参考光束与穿过测量光路的测量光束进行合成的光合成单元。因而,到达光纤耦合器126的测量光束和参考光束彼此合成并且变为干涉光。经由光纤127和128来利用作为用于检测合成光的光学检测器的差分检测器(均衡接收器)129将干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单元190对转换得到的电信号进行分析。
以下说明SLO140的结构。
光源141是半导体激光器,并且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发出中心波长为780nm的光。从光源141发出的测量光束(还称为SLO测量光束)穿过光纤142,由偏光控制器145调整成直线偏光,并且从准直器143作为平行光出射。所出射的测量光束经由穿孔镜144的穿孔部、透镜155、X扫描器146、透镜147和148以及Y扫描器149到达分色镜154,其中X扫描器146由用于在眼底Er处沿着水平方向扫描测量光束的检流计镜构成,Y扫描器149由用于在眼底Er处沿着垂直方向扫描测量光束的检流计镜构成。X扫描器146和Y扫描器149由驱动控制单元180所驱动以使得测量光束能够在眼底Er处扫描预定范围。分色镜154具有使波长为760nm~800nm的光反射并且使其它波长的光透过的特性。
由分色镜154反射的直线偏光的测量光束穿过分色镜111以及与OCT100的OCT测量光束所穿过的光路相同的光路,并且到达眼底Er。
入射到眼底Er上的SLO测量光束被眼底Er反射和散射,穿过上述光路并且到达穿孔镜144。由穿孔镜144反射的光穿过透镜150,由雪崩光电二极管(以下称为APD)152接收,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且由信号处理单元190接收。
穿孔镜144的位置与被检眼的瞳孔的位置共轭。入射到眼底Er上的测量光束发生反射和散射的光束中穿过瞳孔外周部的光被穿孔镜144所反射。
以下说明前眼部摄像单元160。
在前眼部摄像单元160中,利用包括用于发出波长为850nm的照明光的发光二极管(LED)115-a和115-b的照明光源115来照射前眼部Ea。由前眼部Ea反射的光穿过透镜114和112以及分色镜111和154并且到达分色镜161。分色镜161具有使波长为820nm~900nm的光反射并且使其它波长的光透过的特性。由分色镜161反射的光经由透镜162、163和164而被前眼部照相机165所接收。前眼部照相机165所接收到的光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且由图像处理单元190所接收。
以下说明内部固视灯170。
内部固视灯170包括显示单元171和透镜172。显示单元171使用以矩阵形式所配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根据期望摄像的部位通过驱动控制单元180的控制来改变LED的点亮位置。从内部固视灯170发出的光经由透镜172被引导至被检眼。从内部固视灯170发出的光的波长为520nm并且利用驱动控制单元180来显示期望图案。
以下说明信号处理单元190中的图像生成和图像分析。
信号处理单元190对从差分检测器129输出的各干涉信号进行一般的重建处理以生成断层图像。
信号处理单元190从干涉信号去除固定模式噪声。按以下方式去除该固定模式噪声:对检测到的多个A扫描信号进行平均以提取固定模式噪声,并且从所输入的干涉信号中减去该固定模式噪声。
信号处理单元190进行窗函数处理,以使得按有限间隔进行傅立叶变换的情况下具有互补关系的深度分辨率和动态范围最优化。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处理以生成断层信号。
基于图2A和2B所示的外观图来说明前眼部和后眼部的摄像模式的切换。在图2A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包括多个物理单元。OCT100可以使用可变波长光源对波长长的光进行拍摄,以使得OCT100不仅适合对诸如眼底的视网膜等的厚度小的对象进行拍摄,还适合对诸如前眼部等的厚度相对大的对象进行拍摄。即使SS-OCT的测量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光路之间的差异大,OCT100也可以抑制灵敏度的下降,因而在这方面,OCT100适合对厚度大的对象进行拍摄。使用该特性使得SS-OCT能够对前眼部和后眼部这两者进行拍摄。
在图2A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包括:光学头208,其作为用于获取前眼部图像、二维眼底图像和断层图像的测量光学系统;以及台单元207,其作为使得光学头208能够使用马达(未示出)在XYZ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单元。台单元207用作用于改变被检眼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的对准单元。基座单元206包含以下所述的分光器。个人计算机209兼用作台单元207的控制单元并且进行台单元207的控制以及以下所述的断层图像的构造。硬盘211将用于拍摄断层图像的程序存储在被检者信息存储单元和检查设置存储单元中。监视器210是显示单元。输入单元212向个人计算机209提供指示并且具体由键盘和鼠标构成。面部托203使被检者的下颚和前额固定以促使被检眼固视。硅橡胶构件204是被检者的前额倚靠的构件(以下称为前额托)。被检者的下颚支承构件205由致动器(未示出)在Y方向上移动了30mm的行程以调整被检眼的高度(以下称为下颚支撑件)。向面部托硅橡胶构件204的安装单元的上侧壳体内部安装霍尔(Hall)元件201。还向下颚支撑构件205的内部安装霍尔元件202。霍尔元件201和202连接至眼科检查设备200的内部所安装的CPU基板(未示出)以检测磁性。
下颚支撑件和前额托是安装构件的示例并且只需使用这两者中的至少一个。将这些安装构件安装至眼科检查设备200以使该设备200的焦点相对于前眼部移动。
图2B示出安装有前眼部摄像所用的适配器单元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的示例。安装有物镜筒251。构件252将焦点位置调整至被检者256的前眼部(以下将构件252称为配件前额托)。构件252由硅橡胶制成。磁体255嵌入配件前额托252内并且安装至面部托203以覆盖前额托204。设置有未示出的表面紧固件或安装/拆卸机构以防止磁体255被拆卸。将磁体255安装至面部托203以覆盖前额托204,这使得霍尔元件201与磁性发生反应,并且配置在眼科检查设备200内的CPU(未示出)检测到配件前额托252安装至主体。构件253将焦点位置调整至被检者256的前眼部(以下将构件253称为配件下颚托)。构件253由硅橡胶制成。磁体254嵌入配件下颚托253内并且安装至下颚支撑件205以覆盖下颚托253。配件下颚托253覆盖下颚支撑件205以使霍尔元件202与磁性发生反应,并且配置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内的CPU(未示出)检测到配件下颚托安装至下颚支撑件205。镜筒271容纳有前眼摄像镜头。因此,还包括了作为安装构件而安装在物镜前方的光学构件。将镜筒271拧入物镜筒251的滤波器螺杆部(未示出),从而安装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磁体272嵌入镜筒271的滤波器螺杆附近。霍尔元件273连接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内所配置的CPU(未示出)。在将霍尔元件273拧入物镜筒271的滤波器螺杆部(未示出)从而安装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的情况下,霍尔元件273与磁体272发生反应并且配置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内的CPU(未示出)检测到镜筒271安装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20。在上述说明中,霍尔元件用于检测前眼部摄像所用的安装构件252、253和271。然而,可以使用静电容量型距离传感器或开关传感器来检测这些安装构件。
诸如用于判断安装构件是否安装至眼科检查设备200的霍尔元件等的传感器、以及用于基于从该传感器获取到的信号来判断是否实际安装了这些安装构件的CPU或个人计算机209中的判断用模块区域协作地用作用于检测是否安装有前眼部摄像用适配器构件的安装检测单元。以下所述的摄像模式选择单元执行关于是否选择了前眼部摄像模式的判断。作为本典型实施例中的安装构件,还例示出测量光束的光路中的安装至物镜的被检眼侧的光学构件。安装检测单元总是监视安装/拆卸的检测并且适当地向控制单元200通知安装/拆卸的检测结果,并且在检测结果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安装检测单元在每次发生改变时通知控制单元200。
上述结构使得能够检测是否安装有前眼部摄像用适配器单元。
参考图3来说明控制单元200的详细结构。
控制单元200包括相干门(CG)控制单元301,其中该CG控制单元301用于利用与摄像对象部位相对应的控制方法来控制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相干门)。由于信号的衰减根据被摄体的不同而变化较少,因此可能不需要相干门的细微调整,或者可能不需要调整本身。用于控制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的方法根据摄像对象部位而改变,并且CG控制单元301使用该性质来控制该差,以使得能够在不会消耗不需要的调整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快速调整。
对于第一摄像对象部位,CG控制单元301控制光路长度差以使得该差等于预定值。对于第二摄像对象部位,CG控制单元301基于干涉光的信号来控制光路长度差。例如,在对作为第一摄像对象部位的前眼部进行拍摄的情况下,由于被摄体所引起的测量光束的衰减较小,因而有时无需搜索相干门的适当位置。因此,使用根据被检者所存储的值或针对标准被检者所设置的值来控制光路长度差,这使得能够获取到图像质量足够好的图像。在对作为第二摄像对象部位的眼底(后眼部)进行拍摄的情况下,信号大幅衰减并且被摄体的厚度相对较小,因而需要适当地调整相干门。在对前眼部进行拍摄的情况下,CG控制单元301使用该性质来进行控制,从而将光路长度差设置为预定初始值以调整相干门。
在对后眼部进行拍摄的情况下,CG控制单元301在使参考镜123移动的同时控制相干门台122,以搜索作为适当的光路长度差的位置。信号处理单元190基于通过在对光路长度差进行控制的状态下检测干涉光所获取到的电信号,利用与部位相对应的控制方法来生成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这样提供了图像质量良好的后眼部断层图像。CG控制单元301可以使快速摄像与获取图像质量良好的图像兼得。特别地,在对被检眼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强制使被检者长时间固视,这会对该被检者造成沉重负担,由此需要缩短针对摄像的调整所用的时间。省略该调整符合这种需求。摄像周期的缩短提高了医疗效率。
可以使用利用图像信息的反馈控制来搜索光路长度差。判断单元310使参考镜123移动了预定长度,信号处理单元190在参考镜123移动的状态下获取断层图像,并且判断单元310判断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是否适当。CG控制单元301进行用于重复该处理的控制,以搜索参考镜123的适当位置(换句话说,搜索光路长度差的适当位置)。因而,可以将与从信号处理单元190获取到的断层图像有关的信息反馈至后眼部摄像时的CG控制单元301所进行的适当光路长度差的搜索控制。
判断单元310可以使用断层图像的亮度值作为用于判断光路长度差是否适当的基准。在这种情况下,判断单元310判断图像数据的像素值的代表值的大小是否等于或大于特定阈值。将整个断层图像的平均值或中间值获取作为代表值以判断该代表值是否达到预定阈值。代表值的使用可以简化判断处理并且去除噪声的影响,以使得能够精确地设置光路长度差。
可以使判断单元310具有用以判断前眼部摄像的情况下使用初始值的光路长度差的调整是否适当的功能。在针对第一摄像对象部位对光路长度差进行控制以达到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单元310判断从信号处理单元190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特定基准。在判断单元310判断为图像数据不满足特定基准的情况下,CG控制单元301基于在顺次改变光路长度差的同时能够获取到的干涉光来控制该光路长度差。换句话说,只要判断单元310判断为没有适当地进行使用初始值的调整,就进行与第二摄像对象部位相同的搜索控制。这样使得能够确定地调整前眼部摄像时的光路长度差。
对于第一摄像对象部位(前眼部),选择与第二摄像对象部位相同的控制方法使得能够更加确定地进行调整。应用于第一摄像对象部位的控制方法由控制设置单元303进行管理。根据用户经由操作单元312的输入来适当地设置摄像对象部位和控制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使得能够根据用户的爱好进行调整。
作为用于控制光路长度差的方法,根据摄像对象部位来改变要调整的参考镜123的移动间隔,这使得能够进行特别是与该摄像对象部位的厚度的差异相对应的调整。对于摄像对象部位,CG控制单元301基于在按第一间隔顺次改变光路长度差的同时所获取到的干涉光的信号来设置用于确定光路长度差的控制方法。对于另一摄像对象部位,CG控制单元301基于在按比第一间隔小的第二间隔顺次改变光路长度差的同时所获取到的干涉光的信号来确定该光路长度差。控制设置单元303根据与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来设置任意控制方法。由此,在不太需要详细搜索的部位中,增大搜索间隔以提高效率。在需要详细搜索的部位中,减小搜索间隔以使得能够提高精度。
作为另一控制方法,CG控制单元301可以通过对特定的摄像对象部位进行粗调整和微调整这两级调整来控制光路长度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如下控制方法:CG控制单元301基于在按特定间隔(第二间隔)顺次改变光路长度差的同时所获取到的干涉光的信号来确定光路长度差的特定范围,并且基于在该特定范围内顺次改变光路长度差的同时所获取到的干涉光的信号来确定光路长度差。特别是针对如后眼部那样的需要详细调整的部位,该方法能够高效地调整光路长度差。
此外,存在如下控制方法:针对前眼部按第一间隔进行粗调整,针对后眼部按比第一间隔小的第二间隔进行粗调整,并且对这两者进行微调整。这样使得能够针对厚且不太需要详细调整的前眼部根据该前眼部的特性来进行效率和精度兼得的光路长度差的控制。另一方面,针对厚度小且需要详细调整的后眼部,考虑到这种特性,能够进行效率和精度兼得的光路长度差的控制。
不仅针对前眼部,还针对后眼部或者针对所有的摄像对象部位,CG控制单元301可以使用用于控制光路长度差的初始值来高效地调整光路长度差。在这种情况下,在使参考镜123从与初始值相对应的位置的附近起顺次移动并且获取到图像质量超过基准的图像的情况下,CG控制单元301将该情况视为完成了光路长度差的调整并且将与这种情况下的参考镜123相对应的位置存储到存储单元309中。由此,可以提高搜索效率。
存储针对各摄像对象部位和摄像模式而不同的初始值,并且根据与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来选择这些初始值以使得能够根据部位来进行快速调整。例如,对于前眼部,有时无需详细调整光路长度差,由此可以将相对于标准人的前眼部和后眼部的平均值或接近该平均值的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值存储为光路长度差的初始值。因而,可以获取到与摄像对象部位相对应的初始值。在先拍摄前眼部然后再拍摄后眼部的连续摄像模式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其它初始值。在前眼部摄像时可以适当地设置光路长度差的情况下,该光路长度差可能包括由于诸如工作距离等的个人差异所引起的相对于标准值的偏差。由于该原因,在后眼部的CG调整时,CG控制单元301或控制设置单元303考虑到该偏差,针对标准值来校正初始值。这样使得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连续摄像。针对各摄像对象部位和摄像模式将初始值存储在存储单元309中以使得能够重复使用该初始值。
可以根据被检者或者被检者和摄像对象部位这两者来设置初始值。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单元309针对各被检者或者在使与被检者和摄像对象部位这两者有关的信息彼此相关联的情况下,存储表示所确定的光路长度差的值。这样使得可以提高特别是按间隔开的时间间隔对同一被检者重复摄像的情况下的摄像效率。
可以以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作为参数来存储初始值。然而,存储参考镜123和相干门台122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偏差量以使得能够进行与这些构件的特性相对应的精确调整。
可以基于与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来自动设置控制方法。与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是根据用户的操作所指定的并且由部位获取单元302来获取。将获取到的与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输入至控制设置单元303。控制设置单元303根据摄像对象部位来设置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的控制方法。控制设置单元303参考存储单元309来获取与所获取到的摄像对象部位相对应的CG控制方法,并且向CG控制单元301通知该设置。这使得CG控制单元301能够选择与该部位相对应的控制方法。
在另一示例中,利用厚度相对较大的前眼部,可以使得用于改变光路长度差的参考镜的移动间隔增大到该移动间隔没有超过与前眼部的厚度相对应的长度的程度。
使摄像对象部位的信息与用户经由操作单元所设置的摄像模式相关联,这使得该用户能够仅通过设置摄像模式来快速地执行针对预定摄像的调整。经由操作单元312来指定摄像模式。模式指定单元311接收来自操作单元312的操作输入以指定摄像模式。这里所述的摄像模式包括与多个摄像操作有关的设置信息。例如,该信息包括:与诸如前眼部、后眼部、前眼部的角膜和后眼部的视盘等的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与OCT的默认设置的扫描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与针对径向扫描或XY扫描的扫描方法有关的信息。部位获取单元302接收与摄像模式有关的信息,并且参考存储单元中的查找表来提取与该摄像模式相对应的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
模式指定单元311可以指定用于连续拍摄多个摄像对象部位的连续摄像模式。在对眼睛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用于对前眼部和后眼部这两者进行拍摄的摄像模式。在该摄像模式下,与前眼部和后眼部其中之一的摄像结束相对应地,开始针对另一个的摄像准备的至少一部分。这样使得用户能够减轻进行用于每次经由操作单元312针对各摄像对象部位指定摄像模式的输入操作的麻烦。
模式指定单元311可以指定与前眼部的摄像结束相对应地转移至后眼部的摄像模式的第一模式以及与后眼部的摄像结束相对应地转移至前眼部的摄像模式的模式中的任一个。可以采用与诊断状况相对应的摄像序列,以使得例如在任意部位中检测到异常之后,利用其它部位的图像来详细确认状况。
此外,模式指定单元311可以指定表示自动调整是否关闭的自动调整模式。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200可以配备有用于控制如下驱动单元的光学系统改变单元304,其中该驱动单元能够使前眼部摄像所用的光学系统相对于摄像光学系统插入和退避。在使摄像对象部位在前眼部和后眼部之间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光学系统改变单元304进行控制,以使得用于校正由于是否穿过晶状体的差异所引起的影响的光学系统(未示出)相对于摄像光路插入或退避。这样使得用户能够减轻使摄像对象部位在前眼部和后眼部之间进行切换时的麻烦,从而提高摄像效率。
此外,控制单元200的驱动控制单元180如上所述综合地控制各单元的移动控制。控制单元200的驱动控制单元180将用于使相干门台122移动的控制值发送至驱动单元以对相干门台122的位置进行控制。
OCT调焦控制单元307控制从波长扫频型光源发出的光的聚焦位置。SLO调焦控制单元308控制SLO的测量光束的聚焦位置。
分析处理单元313从获取到的诊断图像中提取对诊断有用的信息。分析处理单元313例如根据前眼部的断层图像来计算角膜的厚度和虹膜角膜角的大小。分析处理单元313根据后眼部的断层图像进行视网膜的各层的提取处理。分析处理单元313使用上述亮度图像来进行断层图像的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处理单元313对要处理的断层图像应用中值滤波器和Sobel(索贝尔)滤波器以生成图像(以下称为中值图像和Sobel图像)。根据所生成的中值图像和Sobel图像来针对各A扫描生成分布。根据中值图像生成亮度值的分布。根据Sobel图像生成梯度的分布。检测根据Sobel图像所生成的分布内的峰值。参考与检测到的峰值前后或峰值之间相对应的中值图像的分布来提取视网膜层的各区域的边界。分析处理单元313测量各层在A扫描线的方向上的厚度以生成各层的层厚度映射。
分析处理单元313所获取到的分析结果由显示控制单元191进行显示。
显示控制单元191将信号处理单元190所生成的图像和该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单元192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单元192在显示控制单元191的控制下显示以下所述的各种信息。
显示单元192还显示与部位获取单元302所获取到的部位有关的信息。由此,在自动进行多个调整的情况下,使用户强烈地识别出摄像对象部位以使得能够降低误摄像的可能性。
在模式指定单元311关闭对准、调焦和相干门的自动调整的情况下,模式指定单元311还将与这些调整项的调整状态有关的信息显示在摄像画面上。术语“调整状态”表示各调整项的调整是否完成或者表示诸如屈光度值等的调整值。与调整状态有关的信息由控制单元200获取。控制单元200基于来自用作对准单元的台单元207、图2所示的适配器检测单元、OCT调焦控制单元307和CG控制单元301的控制值来获取调整值。作为调整状态的示例,显示如下调整状态中的至少多个调整状态:被检眼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之间的距离;被检眼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聚焦位置和相干门位置;以及适配器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适配器单元的安装状态。显示多个调整项的原因如下:在依次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已调整的项可能由于被检眼的移动而转变为调整失败状态。多个调整项的显示对于手动调整特别有效。控制单元200基于从信号处理单元190输出的值来获取关于判断单元310是否完成调整的判断结果。因而,获取到与摄像所需的各调整项有关的调整状态。
在设置为通过上述处理没有自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单元191进行控制从而针对如下的调整项显示表示完成了调整的信息,其中这些调整项是与该设置有关的调整项中判断单元310判断为完成了调整的调整项。另一方面,在设置为自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向用户通知特别是与已完成的调整项有关的调整状态的意义不大,因而考虑到画面区域的有效使用和信息的易观看性而不进行表示完成了各调整状态的显示。换句话说,在设置为自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单元191不使显示单元针对判断单元310判断为完成调整的调整项显示表示完成了调整的信息。
在模式指定单元311关闭对准、调焦和相干门的自动调整的情况下,控制设置单元303指示用作对准单元的台单元207、图2所示的适配器检测单元、调焦控制单元307和CG控制单元301不进行自动调整。控制设置单元303可以进行与是否单独地自动调整多个调整项有关的设置。此时,在控制为不自动进行调整的同时,无需结束关于是否完成调整的判断。无需说明,控制设置单元303可以指示判断单元310不进行判断处理。
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根据安装和拆卸来显示前眼部摄像所用的适配器单元的安装状态。此时,可以根据检测到前眼部适配器的安装来将摄像对象部位识别为前眼部。在这种情况下,在安装有前眼部适配器的情况下,部位获取单元302自动将摄像对象部位视为前眼部。与模式指定单元311指定前眼部摄像模式无关地,可以检测适配器单元的安装。因而,在调整状态不同于诸如用户所指定的部位信息等的模式信息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单元191可以发出警告信息。
在所需调整完成、但在该调整状态下无法进行适当摄像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显示与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在调整不充分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不显示与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判断单元310判断是否保持如下调整状态:OCT100能够拍摄摄像对象部位的断层图像。
图4A、4B和4C示出OCT100进行拍摄并且由信号处理单元190所生成的断层图像的示例。
图4A示出正常眼的断层图像。图4B示出近视眼的断层图像。对诸如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边界401和脉络膜-巩膜边界402等的各层边界进行拍摄。如图所示,可以在宽范围内(图的横方向上)和深度范围内(图的纵方向上)拍摄断层图像。在将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92的显示区域中的情况下,显示无断层图像的区域毫无意义。因此,在本典型实施例中,根据载入信号处理单元190的存储器内的数据来识别断层图像的一部分,并且切出并显示与该显示区域的大小一致的断层图像。
图4C示出通过在前眼部模式下对被检眼进行拍摄所获取到的前眼部的断层图像的示例。Schlemm氏管4010由以虹膜角膜角打开的多个孔构成。流入前房的房水被排出到Schlemm氏管4010。角膜4011是形成外膜的透明膜和光线的入口。角膜4011与晶状体一起用作透镜。前房4012具有储存房水的功能。房水是睫状突所产生的提供角膜和晶状体的营养的透明液体,并且保持眼压。瞳孔4013是位于虹膜的中央的圆形孔和光的入口。晶状体4014连同睫状体一起进行调焦。虹膜4015包括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并且根据明暗来调整进入眼睛的光量。
睫状体4016使虹膜4015固定并且通过睫状肌的紧张和松弛来改变晶状体的厚度以使图像聚焦到视网膜上。睫状体4016产生房水。秦氏小带(睫状小带)4017使睫状体4016与晶状体相连接以支撑晶状体。脉络膜4018在睫状血管和色素方面较为丰富,提供视网膜的营养并且起照片暗室的作用。与前房的情况相同,后房4019也储存房水。
以下根据图5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控制处理。
在步骤S501中,部位获取单元302获取摄像对象部位。该摄像对象部位是根据用户操作操作单元311所进行的输入、参考与模式指定单元311所指定的摄像模式有关的信息而获取的。
在步骤S502中,进行摄像所需的调整处理。在被检眼配置在本设备内的状态下,进行本设备与被检眼的对准以及测量光束的聚焦位置的调整。CG控制单元301利用与摄像对象部位相对应的控制方法来控制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手动调整或者利用基于图像的反馈控制的自动调整来进行该调整。可选地,在可以适当地对自动调整的结果进行手动调整的情况下,可以在用户所期望的状态下有效地进行该调整。以下说明步骤S502中的处理的详细内容。
在步骤S503中,在调整完成的状态下,摄像指示处于待机状态。在从用户所操作的操作单元312接收到表示摄像指示的输入之前,控制单元200处于待机状态。在接收到该输入的情况下,该处理立刻进入步骤S504。OCT100使用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来扫描被检眼的摄像对象部位以生成断层图像。在步骤S505中,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将通过摄像所生成的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92上。无需说明,可以组合地显示摄像时所获取到的SLO图像和前眼部图像,这使得能够通过从多个侧面拍摄到的图像进行有效且详细的诊断。
在步骤S506中,控制单元200等待针对分析处理单元313所给出的用以分析获取到的断层图像和图像群的指示。与摄像指示相同,基于用户经由操作单元312的输入来进行分析指示。在给出了这些指示的情况下,分析处理单元313开始分析处理。作为另一典型实施例,可以在无指示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控制单元200检测到步骤S504中的摄像处理的结束来指示分析处理单元313进行分析处理并且在步骤S507中执行该处理。特别是在体检中预先已知进行了预定分析处理的情况下,消除了不必要操作并且使该处理高效化。在步骤S508中,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显示分析处理的结果。控制单元200可以根据设置来省略步骤S506~S508中的从分析处理的指示到分析处理的显示为止的处理。该设置对于无需分析处理的诊断而言是有效的。
在步骤S509中,控制单元200等待再摄像指示。在利用操作单元312向控制单元200给出了再摄像指示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0指示OCT100进行再摄像并且该处理进入步骤S502。作为另一典型实施例,判断单元310判断是否需要再次进行调整,并且在判断单元310判断为调整完成的情况下,可以使该处理进入步骤S504的摄像处理。
在步骤S510中,控制单元200等待结束指示。在向控制单元200给出了结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0结束该摄像。在左右眼之间进行切换或者改变被检者的情况下,从步骤S501起再次进行该处理。
参考图6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针对摄像的调整处理的流程。
在步骤S601中,控制单元200判断前眼部是否是摄像对象部位。如上所述,可以使用与部位获取单元302所获取到的部位有关的信息来判断该处理,或者可以通过适配器检测单元判断是否安装有前眼部摄像所用的适配器来判断该处理。可选地,使用这两者来判断该处理以使得能够确定地设置摄像对象部位。在控制单元200判断为前眼部是摄像对象部位的情况下(步骤S601中为“是”),该处理进入步骤S602。在控制单元200判断为后眼部是摄像对象部位的情况下(步骤S601中为“否”),该处理进入步骤S610。
在步骤S602中,在由于先前摄像的影响而导致前眼部摄像所用的光学系统没有配置在摄像光路内的情况下,光学系统改变单元304对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以使该光学系统插入摄像光路内。
在步骤S603中,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开始显示前眼部摄像所用的GUI。例如,显示与步骤S501中所设置的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显示控制单元191根据调整和摄像的进度来适当地改变显示在显示单元192上的GUI。例如,控制单元200根据调整的进度来获取与多个调整项有关的调整状态。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根据所指定的摄像模式不仅显示被检眼的断层图像还显示获取到的多个调整状态。以下说明该GUI的详细内容。
在步骤S604中,控制单元200使前眼部摄像单元160开始拍摄前眼部。前眼部的摄像是通过手动或自动调整前眼部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的对准而进行的。在拍摄到前眼部的断层图像的情况下,用户使用前眼部的断层图像位置来指定该位置。
在步骤S605中,驱动用作对准单元的台单元207以进行对准调整。通过利用操作单元312或操纵杆(未示出)使台单元207移动来进行手动调整。可选地,控制单元200可以使用前眼部的图像来自动进行对准。
在步骤S6055中,判断单元310判断对准的调整是否完成。在判断单元310判断为对准的调整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6055中为“否”),控制单元200驱动台单元207以进行进一步调整。在手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不进行这种判断处理。
在步骤S606中,OCT100开始OCT预摄像。术语“预摄像”是指在进行实际摄像之前为了设置摄像条件和摄像位置所进行的摄像。更具体地,使光源101发出光,驱动X扫描器和Y扫描器,利用差分检测器129检测干涉光,并且利用信号处理单元190生成断层图像。此时,没有设置OCT100的调焦和相干门,因而无法总是获取到作为目标的断层图像。
在步骤S607中,OCT调焦控制单元307基于断层图像的图像信号来控制OCT的聚焦位置。
在步骤S608中,CG控制单元301将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设置为初始位置。在该处理中,将与预定的摄像对象部位相对应的初始值存储在存储单元309中,并且经由驱动控制单元180驱动相干门台122以使参考镜123移动至与该初始值相对应的初始位置。
在步骤S609中,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显示断层图像的信号。这里所显示的图像数据是在根据部位来控制光路长度差的状态下、信号处理单元190基于通过检测干涉光获取到的电信号所生成的被检者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610中,关于对后眼部进行拍摄的情况,在由于先前摄像的影响而导致前眼部摄像所用的光学系统配置在摄像光路内的情况下,光学系统改变单元304对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以使该光学系统从摄像光路退避。
在步骤S611中,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显示后眼部摄像所用的GUI。
在步骤S612中,与步骤S604相同,控制单元200使前眼部摄像单元160开始拍摄前眼部。
在步骤S613中,与步骤S605相同,进行对准调整。
在步骤S6135中,与步骤S6055相同,判断单元310进行判断处理。
在步骤S614中,SLO调焦控制单元308调整SLO的聚焦位置以聚焦于眼底。
在步骤S615中,与步骤S606相同,OCT100开始OCT预摄像。
在步骤S616中,OCT调焦控制单元307基于SLO的聚焦位置来设置OCT的聚焦位置。
在步骤S617中,CG控制单元301基于断层图像的图像信号来确定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CG控制单元301对相干门台122进行控制以使参考镜123移动并且搜索被视为适当的光路长度差的位置。
在步骤S618中,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显示信号处理单元190所获取到的断层图像的信号。
在步骤S619中,判断单元310判断是否适当地获取到视网膜图像。进行关于该图像的亮度值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判断。可选地,可以基于与摄像对象部位相对应的模式匹配来判断是否获取到适当的断层图像。
在步骤S620中,控制单元200使SLO140基于SLO图像来开始用于补偿眼底的运动的追踪。将与通过该追踪所获取到的眼底的运动有关的信息适当地输入至控制单元200,并且控制单元200使OCT100和SLO140的扫描器的位置移动从而补偿该运动。在步骤S614中对SLO140进行了调焦,就立刻开始该追踪,以使得能够有效地调整OCT。
以下参考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相干门的调整处理。在图7所示的控制中,在拍摄前眼部的情况下,CG控制单元301设置初始值,并且仅在通过该初始值而并不满足标准的情况下,使镜123移动了距离D以确定光路长度差。另一方面,在拍摄后眼部的情况下,不仅进行利用距离D'(<D)来调整光路长度差的粗调整,还进行利用距离D''(<D')来调整光路长度差的微调整,以确定光路长度差。这样使得能够进行与摄像对象部位相对应的有效调整。
在步骤S701中,CG控制单元301判断是否拍摄前眼部。该判断与步骤S601中所进行的判断相同。
在步骤S702中,CG控制单元301获取前眼部摄像所用的CG调整值的初始值。此时,在获取到基于步骤S605的调整对准时所测量到的工作距离来对考虑到存储单元309所存储的标准厚度信息的值进行校正的值作为初始值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被检者来利用该初始值调整相干门,以使得能够降低步骤S704及其后续步骤中进行该处理的可能性,从而使得能够高效地进行调整。
在步骤S703中,判断单元310获取在镜123配置在与初始值相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获得的断层图像。判断单元310判断该断层图像的亮度值是否满足基准。在判断单元310判断为该亮度值满足基准的情况下(步骤S703中为“是”),完成了相干门的调整。
在步骤S704中,控制设置单元303基于前眼部的标准厚度信息来获取光路长度差的改变距离D。可以将考虑到该标准厚度信息的初始值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309中。
在步骤S705中,CG控制单元301以获取到的距离D来顺次改变镜123的位置。控制单元200使OCT100在镜123位于各位置的状态下拍摄断层图像。
在步骤S706中,判断单元310获取与镜123的各位置相对应的断层图像的亮度值的代表值。CG控制单元301识别与亮度值的代表值变为最大的断层图像相对应的镜123的位置,并且使镜123移动至该位置。
另一方面,在拍摄后眼部的情况下,在步骤S707中,CG控制单元301从存储单元309中获取后眼部摄像所用的CG调整值的初始值。
在步骤S708中,控制设置单元303基于与后眼部的厚度有关的信息来获取光路长度差的改变距离D'。通常,后眼部的厚度小于前眼部的厚度,由此改变距离D'小于拍摄前眼部的情况下的改变距离D。在预先确定了改变距离D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比改变距离D小的改变距离D'。
在步骤S709中,CG控制单元301以获取到的距离D'顺次改变镜123的位置。控制单元200使OCT100在镜123位于各位置的状态下拍摄断层图像。与断层图像的获取并行地,判断单元310获取与镜123的各位置相对应的断层图像的亮度值的代表值。CG控制单元301识别与亮度值的代表值变为最大的断层图像相对应的镜123的位置。
在代表值大于预定基准值的情况下,可以临时停止镜123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使镜123从获取到的初始位置附近相应地移动,以使得能够缩短调整时间。
摄像和判断之间的这种并行处理以及根据获取到大于基准值的代表值来临时停止调整的处理也可以用于前眼部摄像时的调整。
在步骤S710中,将以这种位置作为基准的预定范围设置为微调整的搜索范围。这种搜索范围小于步骤S709中的粗调整的搜索范围。因此,控制设置单元303获取搜索该搜索范围用的镜123的位置的改变距离D'作为比该改变距离D'小的值。
在步骤S711中,CG控制单元301以获取到的距离D''顺次改变镜123的位置。控制单元200使OCT100在镜123设置在各位置的状态下拍摄断层图像。
在步骤S712中,判断单元310获取与镜123的各位置相对应的断层图像的亮度值的代表值。CG控制单元301确定与代表值变为最大的断层图像相对应的镜123的位置。
即使在进行了调整之后也以预定距离调整相干门的位置,以使得能够降低由于在该调整结束之后摄像开始之前所发生的光路长度差的变化而对图像质量产生的影响。
以下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在给出连续摄像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的调整处理。步骤S803~S807、S809和S810的处理分别与图6中的步骤S604、S605、S606、S607和S608以及图5中的步骤S503和S504的处理相对应。步骤S813、S814、S816和S817的处理分别与步骤S614和S616以及步骤S503和S504的处理相对应。
在步骤S801中,判断单元310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入来指定连续摄像模式。术语“连续摄像模式”是指连续拍摄多个摄像对象部位的摄像模式。在摄像对象部位是眼睛的情况下,例如可利用用于拍摄前眼部和后眼部这两者的摄像模式。在该摄像模式下,与前眼部和后眼部的其中一个的摄像结束相对应地,开始针对另一个的摄像准备的至少一部分。
在步骤S802中,显示控制单元191开始连续摄像所用的GUI的显示控制。在连续摄像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单元191在拍摄前眼部和后眼部的其中一个之前使显示单元192显示要拍摄的部位的摄像所用的GUI,并且与该要拍摄的部位的摄像结束相对应地,使显示单元192将显示改变为拍摄另一个部位所用的GUI。显示单元192与正调整哪一个摄像无关地进行表示连续摄像模式作为摄像模式的显示。可选地,在显示已拍摄的部位或摄像模式以及尚未拍摄的部位或摄像模式的情况下,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连续进行多个摄像操作(特别是三个摄像操作)的情况下,识别摄像顺序并且降低误摄像的可能性。
在步骤S808中,CG控制单元301调整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之间的光路长度差。将该调整的结果存储在存储单元309中。
在步骤S811中,分析处理单元313基于所拍摄的前眼部的断层图像来对虹膜角膜角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单元313可以对虹膜角膜角的厚度进行分析处理。这种分析处理例如通过使用控制单元200的图形处理单元(GPU)来进行。在前眼部的断层图像摄像结束之后后眼部的断层图像摄像结束之前,针对通过前眼部的断层图像摄像所获取到的断层图像的分析处理与下次要开始的摄像并行进行,从而使得能够缩短从摄像到分析处理结果的显示的延迟时间。
控制单元200响应于步骤S810中的摄像完成而自动转变为步骤S812~S815中的后眼部摄像用的调整处理。在连续摄像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805中前眼部的对准结束,由此在省略了对准的情况下进行控制。
在步骤S812中,与步骤S610相同,光学系统改变单元304根据摄像的结束来使光学系统退避。
在步骤S813中,SLO调焦控制单元308根据摄像的结束来开始调整SLO140的测量光束的聚焦位置。在步骤S814中,OCT调焦控制单元307根据摄像的结束来开始调整OCT100的测量光束的聚焦位置。在后眼部的情况下,来自OCT100的信号较弱,由此将表示SLO聚焦的位置和OCT调焦透镜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查找表存储在存储单元309中并且基于SLO聚焦信息来控制OCT的聚焦位置。
在步骤S815中,CG控制单元301根据摄像的结束来调整CG。CG控制单元301从存储单元309中获取步骤S808中所存储的拍摄前眼部时的光路长度差的值,以将该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步骤S815中使用的初始值的值与预定值相比仅改变了该差。
在步骤S818中,分析处理单元313对后眼部的断层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该处理对视网膜的各层的厚度和诸如黄斑水肿等的病变进行检测处理。在使用GPU来进行分析处理的情况下,可以与步骤S811中的分析处理的结束相对应地在步骤S818中进行分析处理。
在步骤S819中,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并排显示所获取到的断层图像。并排显示断层图像例如提高了如糖尿病那样的在前眼部的虹膜角膜角和后眼部的视网膜层厚度等的两个部位上出现的这类疾病的诊断效率。在步骤S811或S817中的任何分析处理结束之前进行图像显示处理,以使得能够在输出分析处理的结果之前进行摄像诊断,由此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在步骤S820中,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显示所获取到的分析结果。
这种处理可以有效地执行连续摄像。
图9示出拍摄前眼部时所显示的GUI的示例。显示画面901获取并显示摄像支持信息、摄像设置信息或实时拍摄的图像。显示画面901是通过显示控制单元191的控制而显示在显示单元192上的。
区域902是显示模式指定单元311所指定的摄像模式的显示使用区域。在前眼部摄像模式的情况下,在区域902上显示“前眼部OCT摄像模式”的文字。可选地,代替使用文字,可以利用眼部图像上突出显示摄像对象部位的图标来显示该摄像对象部位。
区域903显示关于与摄像模式相对应的调整项的调整状态。如图9所示,作为前眼部摄像模式特有的调整项,显示与前眼透镜和前额托的调整状态有关的信息。
区域907是显示与多个摄像模式共通的调整项有关的调整状态的区域。在图9中,显示表示对准尚未完成的文字。
与区域902不同,区域903和907被双重框线所包围。这表示调整尚未完成。另一方面,在显示调整项的调整完成的情况下,与区域902的情况相同,利用正常框线来包围区域。因而,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进行如下显示:利用表示前眼部摄像的调整完成或者未完成的调整项的显示形式来显示多个调整状态,并且突出显示调整尚未完成的调整项。这种突出显示使得用户能够识别出调整尚未完成。
区域903显示“警告”的文字。在显示控制单元191判断为区域902所显示的摄像模式的信息和调整项的状态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显示这些文字。在拍摄前眼部的情况下,除非安装有诸如前眼透镜和前额托等的适配器单元以调整工作距离和光学系统,否则无法精确地进行对准。因而,显示控制单元191使显示单元192以与多个调整状态各自适合的摄像模式相对应的显示形式来显示这多个调整状态、并且在摄像模式的信息和调整项的状态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显示警告。这样使得能够强烈地促使用户进行调整。
前眼观察区域904显示前眼部摄像单元160所获取到的前眼部的图像905。
配置在前眼观察区域904附近的对准滑块906是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手动调整光学头相对于被检眼在Z方向上的位置的GUI。在用户经由操作单元312移动对准滑块906的情况下,驱动控制单元180根据该移动方向使台单元207在Z方向上移动。点击前眼观察区域904上的任意点,这使得XYZ台(未示出)以该点作为画面的中心使光学头208移动,从而使该光学头与被检眼对准。
区域908是用于确认OCT100所获取到的断层图像的显示区域。
CG滑块909是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手动调整OCT100的相干门的位置的GUI。在用户经由操作单元312移动CG滑块909的情况下,CG控制单元301根据该移动方向来经由驱动控制单元180驱动相干门台122以使镜123移动。
调焦滑块910是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手动调整OCT100的聚焦位置的GUI。OCT调焦控制单元307指示驱动控制单元180以使调焦透镜在所示方向上移动,从而调整成聚焦于眼底。在用户经由操作单元312移动调焦滑块910的情况下,OCT调焦控制单元307根据该移动方向对驱动控制单元180进行控制以改变调焦透镜的位置。
图10示出拍摄前眼部时所显示的GUI的其它示例。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在区域907中显示表示对准完成的信息并且该信息被单重框线所包围。在区域903中以“适配器已安装且镜头已插入”的文字显示表示适当设置了适配器的信息并且该信息被单重框线所包围。区域908显示前眼部的断层图像。线段1003叠加在前眼观察区域904内的前眼部的图像905上。线段1003表示与区域908上所显示的断层图像相对应的扫描位置(摄像范围)。用户可以经由操作单元312来自由地设置线段1003的位置。可以进行设置,以使得在最终设置的线段1003的位置处进行摄像所用的扫描。
图10示出判断单元310判断为摄像准备就绪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显示控制单元191与判断单元310判断为摄像准备就绪相对应地显示摄像按钮1002。
在各种调整结束的情况下按下摄像按钮1002,由此进行期望的摄像操作。
按下开始按钮1001开始了断层图像的预摄像以将所获取到的被检眼的图像实时显示在区域908上。
图11示出在将后眼部摄像模式下的摄像所用的GUI显示在显示画面901上的情况下的画面的示例。不重复针对与参考图9和10所述的部分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区域902利用“眼底OCT摄像模式”的文字来显示用户所指定的摄像模式。在区域903中显示表示OCT的调焦尚未完成的文字并且这些文字被表示调整尚未完成的双重框线所包围。显示了自动调整模式没有关闭的情况下的GUI。在这种情况下,区域907不显示表示对准调整完成的信息以提高用户的可操作性和信息可观看性。
图12示出后眼部摄像模式下的摄像所用的GUI的示例。
区域1201是显示SLO140所获取到的二维眼底图像的区域。
与图11相同,同样在图12中,显示了自动调整模式没有关闭的情况下的GUI。在这种情况下,不显示表示对准调整完成的信息以提高用户的可操作性和信息可观看性。图12示出显示眼底的断层图像的状态,并且无需显示与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由此从该画面省略了区域902的显示。
图13示出与选择连续摄像的情况下的分析处理的结果有关的显示画面的示例。在拍摄同一被检眼的前眼部和后眼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这些显示画面。
区域1300是显示前眼部的断层图像的区域。
将摄像单元160所获取到的前眼部的平面图像1301显示在区域1302中。在区域1302中,利用虚线线段1309来表示与前眼部的断层图像相对应的扫描位置。为了可观看性,线段的长度与扫描范围并没有严格一致。无需说明,在利用实线仅表示与扫描范围相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容易理解与摄像范围的对应关系。
区域1304表示与作为通过分析处理单元313分析前眼部的断层图像所获取到的结果之一的虹膜角膜角的大小有关的曲线图。该曲线图的纵轴表示虹膜角膜角的大小。利用被视为以瞳孔为中心的极坐标的角度成分的位置作为横轴来表示虹膜角膜角的大小。线段1305与由区域1300所示的断层图像的摄像位置相对应。线段1305还与表示扫描位置的线段1309相对应。用户可以对操作单元312进行操作以使得能够改变断层图像以及线段1309和1305中任一个的位置。其余的图像或线段伴随着该变化一起移动至相应的位置。这样使得能够比较断层图像和虹膜角膜角并进行参考。
区域1306显示后眼部的断层图像。区域1307显示SLO所拍摄的眼底的平面图像。可以显示叠加在区域1307的眼底图像上的特定层的层厚度映射。显示控制单元191基于用户对操作单元312的操作来从存储单元309内的分析结果中适当地选择是否显示层厚度映射并选择要显示的层,并且使显示单元192进行显示。区域1308显示表示区域1306内所显示的断层图像中的特定层的层厚度映射的曲线图。在该曲线图中,纵轴表示层厚度,并且横轴表示断层图像的B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在区域1307中,利用线段1310来绘制与区域1306内所显示的断层图像的扫描位置和范围相对应的线段。显示控制单元191基于用户对操作单元312的输入来选择要显示在区域1307和1308内的层。
用户经由操作单元312操作线段1310的位置、断层图像和要显示的层厚度中的任一个以连动地改变其它信息。这样使得能够容易地与在扫描位置、断层图像、层厚度映射以及关于特定断层图像中的层厚度的曲线图之间所保持的对应关系进行比较。
由此,将前眼部图像及其分析结果和后眼部图像及其分析结果一起显示,这使得容易针对特定疾病综合地对前眼部的异常和后眼部的异常彼此进行比较。
图14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显示单元192所显示的示例。在图14中,将二维(2D)摄像模式下所拍摄到的断层图像1431显示在区域1430中。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摄像范围深的OCT100从相干门的位置切出预定深度的断层图像并且显示该断层图像。尽管断层图像的显示区域1431位于显示有眼底图像的区域1411的下侧,但该显示区域1431也可以位于区域1411的上侧。在位于区域1411的上侧的区域或位于区域1411的下侧的区域1431中显示断层图像,以使得能够无缩小地显示视角宽的断层图像,由此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观察断层图像。区域1420显示与该设备和被检者有关的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可以有效地显示SS-OCT所获取到的视角宽的断层图像。在预先准备的断层图像的显示区域中无法显示断层图像的情况下,在放大区域内显示该断层图像,由此可以在不会损害分辨率的情况下显示该断层图像。另外,在预先准备的断层图像的显示区域内无法显示断层图像的情况下,在滚动该区域的状态下显示断层图像,以使得能够显示期望观察到的部位的断层图像。
例如,由于SS-OCT与传统的OCT相比能够进一步扩展深度方向上的摄像范围,因此SS-OCT例如还可用于不仅对视网膜进行断层摄像还对前眼部进行断层摄像。
以下根据图15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自动调整的设置。
在步骤S1501中,控制设置单元303判断自动调整是否关闭。该自动调整是模式指定单元311基于经由操作单元312所输入的操作而设置的。在控制设置单元303判断为自动调整关闭的情况下(步骤S1501中为“是”),该处理进入步骤S1502。否则(步骤S1501中为“否”),该处理进入步骤S1503。
在步骤S1502中,在没有自动进行设置的情况下,控制设置单元303设置用于针对如下的调整项显示表示完成了调整的信息的显示模式,其中这些调整项是与该设置有关的调整项中判断单元310判断为已完成了调整的调整项。控制设置单元303对显示控制单元191设置该显示模式。
在步骤S1503中,控制设置单元303设置用于针对被判断为完成调整的调整项不显示表示完成了调整的信息的显示模式。控制设置单元303对显示控制单元191设置该显示模式。由于向用户通知已完成的调整项的调整状态的意义不大,因此提高了画面区域的有效使用和信息的可观看性。
在模式指定单元311使对准、调焦和相干门的自动调整关闭的情况下,控制设置单元303指示用作对准单元的台单元207、图2所示的适配器检测单元、OCT调焦控制单元307和CG控制单元301不进行自动调整。控制设置单元303可以进行关于是否单独地自动调整多个调整项的设置。此时,在控制为不自动进行调整的同时,无需结束关于调整是否完成的判断。无需说明,控制设置单元303可以指示判断单元310不进行判断处理本身。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在使用波长扫频型光源的OCT摄像中,可以降低由于摄像对象部位的误识别而造成误摄像的可能性。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进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和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该计算机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或其它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可以包括单独计算机或单独计算机处理器的网络。例如可以从网络或存储介质将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提供至计算机。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致密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速存储装置和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用于使用基于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的干涉光来拍摄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包括:
部位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摄像对象部位;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与获取到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以及
摄像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对所述被检眼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进行扫描,来拍摄断层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
模式指定单元,用于指定摄像模式;以及
状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获取所述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时所需的多个调整项有关的多个调整状态,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显示单元显示所述被检眼的断层图像并且根据所指定的摄像模式来显示获取到的多个调整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调整状态来判断是否完成了针对所选择的摄像模式的调整,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表示被判断为完成的调整项的调整已完成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调整设置单元,所述调整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是否自动调整所述多个调整项中的至少一个调整项,
其中,在没有设置自动调整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表示与该设置有关的调整项中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完成了调整的调整项的调整已完成的信息,以及
在设置了自动调整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不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表示被判断为完成的调整项的调整已完成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
对准单元,用于改变所述被检眼和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
调焦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来自所述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的聚焦位置;以及
相干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相干门,
其中,所述状态获取单元获取如下状态中的至少多个调整状态:所述被检眼和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被检眼和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聚焦位置、以及所述相干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显示单元以与所述多个调整状态中的各个调整状态所适合的摄像模式相对应的显示形式来显示所述多个调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显示单元以表示完成了针对前眼部摄像的调整的调整项和没有完成该调整的调整项的显示形式来显示所述多个调整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前眼部摄像用的适配器单元的安装状态,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显示单元与检测到的所述适配器单元的安装状态的改变相对应地显示与该安装状态有关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前眼部摄像用的适配器构件的安装状态,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是否保持所述摄像单元准备要拍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的断层图像的调整状态,
所述部位获取单元基于所述适配器构件的安装状态来获取与所述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以及
在没有判断为保持所述摄像单元准备要拍摄断层图像的调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与所述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并且在判断为保持了所述摄像单元准备要拍摄断层图像的调整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不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与所述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
10.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使用基于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的干涉光来拍摄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摄像对象部位;
显示与获取到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有关的信息;以及
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对所述被检眼的所述摄像对象部位进行扫描,来拍摄断层图像。
11.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使用基于来自波长扫频型光源的光的干涉光来拍摄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指定摄像模式;
获取与获取所述被检眼的断层图像时所需的调整项有关的多个调整状态;以及
使显示单元显示所述被检眼的断层图像并且根据所指定的摄像模式来显示获取到的多个调整状态。
CN201310110922.3A 2012-03-30 2013-04-0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356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2684 2012-03-30
JP2012082684A JP6140932B2 (ja) 2012-03-30 2012-03-30 光干渉断層撮影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6161A true CN103356161A (zh) 2013-10-23
CN103356161B CN103356161B (zh) 2016-08-03

Family

ID=49234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0922.3A Active CN103356161B (zh) 2012-03-30 2013-04-0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58286A1 (zh)
JP (1) JP6140932B2 (zh)
CN (1) CN10335616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2554A (zh) * 2014-11-07 2015-03-04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可注视的激光扫描检眼镜
CN104970765A (zh) * 2014-04-01 2015-10-14 明达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9620145A (zh) * 2018-11-28 2019-04-16 贵州大学 一种装有镜头保护结构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JP2019107569A (ja) * 2014-07-30 2019-07-04 興和株式会社 眼底撮影装置
CN111292222A (zh) * 2020-01-22 2020-06-16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一种脉冲星消色散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9755B2 (ja) * 2013-12-13 2017-12-20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JP6080128B2 (ja) * 2014-02-28 2017-02-15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撮影装置およびこれに装着可能な光学ユニット
JP6494198B2 (ja) * 2014-07-10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底撮像装置、収差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70682B2 (ja) * 2014-07-14 2016-08-17 学校法人北里研究所 眼球計測装置、眼球計測方法
JP2016067672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JP6499416B2 (ja) * 2014-10-10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および眼科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758826B2 (ja) * 2015-12-03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906898B2 (ja) * 2016-03-10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撮影装置
JP2017185057A (ja) * 2016-04-06 2017-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EP3845119A4 (en) 2018-08-29 2022-05-04 Topcon Corporation OPHTHALMOLOG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870759A (zh) * 2018-08-31 2020-03-10 福州依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远程眼底筛查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4538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Naoyuki Maeda Fundus oculi observation device, a fundus oculi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a fundus oculi image display method
US7980696B1 (en) * 2010-01-21 2011-07-19 Nidek Co., Ltd. Ophthalmic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1864B2 (ja) * 2007-04-18 2012-07-1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光画像計測装置及びそれを制御するプログラム
JP5632386B2 (ja) * 2008-11-26 2014-11-26 カール ツアイス メディテック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画像化システム
JP5545630B2 (ja) * 2010-01-21 2014-07-09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科撮影装置
JP5220208B2 (ja) * 2011-03-31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4538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Naoyuki Maeda Fundus oculi observation device, a fundus oculi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a fundus oculi image display method
US7980696B1 (en) * 2010-01-21 2011-07-19 Nidek Co., Ltd. Ophthalmic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0765A (zh) * 2014-04-01 2015-10-14 明达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测量装置及方法
JP2019107569A (ja) * 2014-07-30 2019-07-04 興和株式会社 眼底撮影装置
CN104382554A (zh) * 2014-11-07 2015-03-04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可注视的激光扫描检眼镜
CN109620145A (zh) * 2018-11-28 2019-04-16 贵州大学 一种装有镜头保护结构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CN111292222A (zh) * 2020-01-22 2020-06-16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一种脉冲星消色散装置及方法
CN111292222B (zh) * 2020-01-22 2023-05-12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一种脉冲星消色散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58286A1 (en) 2013-10-03
JP6140932B2 (ja) 2017-06-07
CN103356161B (zh) 2016-08-03
JP2013212172A (ja)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6161B (zh)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6021384B2 (ja) 光干渉断層撮影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045173B2 (ja) 光干渉断層撮影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68728B2 (ja) 光干渉断層撮影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371273B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n optical tomographic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9706920B2 (e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US9408531B2 (e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JP6007527B2 (ja) 眼底撮影装置
KR101670698B1 (ko) 광간섭 단층촬상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888846B2 (en) Ophthalmological apparatus
JP5850349B2 (ja) 眼科撮影装置
US10080496B2 (en) Ophthalmological device
US9848767B2 (en) Ophthalmological apparatus
EP2926720A2 (en) Fundus Photography Device
CN103961061B (zh) 光学断层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245183A (ja) 眼底撮影装置
JP6040562B2 (ja) 眼底撮影装置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18094056A (ja) 眼科装置、眼科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07371B2 (ja) 眼科撮影装置
JP6946643B2 (ja) 光干渉断層撮像装置
JP2013076587A (ja) 光断層像撮影装置
JP2018171326A (ja) 断層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断層画像撮影プログラム
JP6632285B2 (ja) 眼科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975528B2 (ja) 眼底撮影装置
CN114376506A (zh) 眼科装置、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